在家宝宝百日对联好 出门日日难 和这个一样的对联还有什么

名人与对联的故事
&哪些名人有哪些是关于他们所作的,有是怎么被人们给流传下来了呢?好奇的朋友不妨来看看这名人与对联的故事资料吧!
名人与对联的故事
袁世凯品联识杀机
袁世凯的五十五岁生日,在光绪戊申年的八月。此时的袁世凯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可谓朝廷柱石,深得慈禧太后倚重,讨好他的人也有一大帮。因此刚交八月,送寿礼的人就踏破了袁家的门槛,更有一批贺寿的对联送上门来,或从四面八方邮寄过来。
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是这次寿诞活动的总管,他从近千副对联中选出五百副悬挂在大厅里。到了袁世凯生日这天,待客人到齐以后,祝寿活动的第一项就是欣赏寿联。袁世凯在众人的簇拥下,满面春风地步入客厅,和大家一起对琳琅满目的寿联欣赏品评。那些寿联多是拍马之作,无非是歌功颂德,祝寿祝福,也不须备述。袁世凯边看边点头,不住地说&过奖过奖&,或说&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贺客们则极尽溜须之能事,点评某联概括袁军机的文治武功恰如其分,某联写出了袁大人的英雄风貌等等,不一而足。
突然,袁世凯对着一副寿联皱起了眉头。众人一怔,抬眼看去,见是一副没有落款的寿联,只有短短的十六个字:
戊戌八月,戊申八月;
我皇万年,我公万年。
众人不解,这寿联怎么了?戊戌八月,也就是十年前的八月,以康有为为首的一帮子改良派怂恿光绪皇帝实行变法,要求学习西方,学习科学,改革政治什么的。表面上已经还政光绪、实际上仍然掌握朝廷大权的慈禧太后,生怕动摇了自己的统治,当然要强烈反对所谓的变法。康党维新不过百日,慈禧悍然发动政变,毫不手软地镇压了变法运动,囚禁了光绪皇帝。而袁世凯在这场运动中,表面上与光绪套近乎,暗地里却向慈禧通风报信,出谋划策,坚决维护慈禧的统治,成为有功之臣。如今十年过去了,慈禧依然大权在握,光绪依然被囚,袁世凯依然走红,甚至还有独专国柄的趋势。这副寿联其实是对袁世凯这十年的总结,对未来的展望,不过是写实罢了,会有什么问题?
袁世凯皱了一会儿眉头,转脸吩咐儿子:&把这副寿联撤掉!&
袁克定也是一怔,小心问:&这寿联有什么毛病吗?&
袁世凯说:&书法太臭,观之不雅。&
父命难违,袁克定只有照办,但心里却有一团疑云怎么也化解不开。待到寿诞活动结束,袁克定瞅空子向父亲请教:&父亲欣赏书法也是有些眼光的,那天怎么就认定那副寿联的字写得臭呢?&
袁世凯对着儿子叹口气,说:&你呀,叫我怎么说你!&戊戌八月&这四个字,其实就是光绪被囚的代名词。在我的生日重提此事,如果慈禧太后知道了,心里能不犯堵吗?如果康梁余党听说了,能不恨我吗?更严重的是,把&我公&与&我皇&相提并论,那可是犯了杀头之禁!而且还要&万年&!&万年&与&万岁&虽有一字之差,意思不是一样的么?所以,这副寿联看似字字珠玑,其实暗藏杀机;明着颂我,暗中害我。撰寿联而不署款,显然别有用心。而你却把它当成墨宝悬挂厅堂,可真是&慧眼识珠&呀!&
袁克定羞得满脸通红,吓出一头冷汗。人说父亲老谋深算,可真是名不虚传。从此对父亲更加佩服,事事言听计从。
对联奇才纪晓岚
纪晓岚学识渊博且机敏诙谐,其轶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据史书记载,他喜联、擅对,是对联奇才。乾隆五十年(1785年)的&千叟宴&,席间有一老翁141岁高龄,乾隆帝得知,便以此为题出一上联,命众人答对,联曰:&花甲重逢,又增三七岁月。&
60岁称&花甲&,&重逢&等于120岁,&三七岁月&即21岁,相加恰好141岁。纪晓岚稍加思索后随即对曰:&古稀双庆,再添一度春秋。&70岁称&古稀&,&双庆&等于140岁,&添一度春秋&也是141岁。
时值旧历除夕,瑞雪初霁,梅花傲放,红装银裹。纪晓岚伴乾隆帝到户外赏景,不料乾隆帝叹道:&老叟扶持观梅花,唉!青春已过。&纪晓岚悟出这是一题上联,脱口而出:&幼童侧耳听鞭炮,哟!又是一年。&
纪晓岚为乾隆帝五十寿辰而作的寿联,也堪称流芳佳联:&四万里皇国,自古以来,从无一朝一统四万里;五十年圣寿,自今而后,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全联36个字,字字歌功颂德,句句阿谀奉迎,尤其说乾隆帝&五十年圣寿&之后,还要活&九千九百五十年&,前后相加,正好是&万岁&,妙不可言。
由于纪晓岚才华超众,人人敬仰,不少达官显贵、豪门富户都以攀缘结交他为幸事。一日,某公邀纪晓岚赴宴,正巧席座中有戊子科父子同榜者,某公说道:&人人都知纪晓岚你喜对,今有出语,能即席成之,当以百金古砚为赠,否则照罚。&他随即出上联:&父戊子子戊子父子戊子。&但见纪晓岚不假思索随口对云:&师司徒徒司徒师徒司徒。&众人叹服。主人又曰:&春宵一刻值千金。&纪晓岚笑曰:&太极两仪生四象。&有数对数,无数对无数,对仗严密工整,主人惊服,随即开宴。
纪晓岚一生写的对联难以计数,但多是为他人所作,写自己的联极少。据知只有一联自咏:&浮沉官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这一自咏联道出了他一生居官生涯的坎坷苦乐,也表达出了他终生对治学的严谨追求。
清乾隆帝有趣&对联&故事二三则
1、乾隆帝南巡到江苏通州(今南通市),他突然想到河北也有一个通州于是出了上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大臣们对不出来,查资料、找县志也对不出来。乾隆帝很不高兴。
一天他和小随从外出游玩,看到街上有许多当铺,小随从灵机一动,对出下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乾隆一听很高兴,连声叫好,给小随从连升三级。
2、乾隆帝听一个姓倪的歌姬演唱,一高兴出一上联:&妙人儿倪氏少女&,由&妙倪&二字组成。大臣们对不出,歌姬很聪明也不知此人是皇帝,于是出口答道:&大言者诸葛一人&,乾隆听了拍手叫绝,连赏歌姬御酒三杯。
3、乾隆帝看出纪晓岚想家了又不敢说,就给纪一个机会对对联,对上了就回家乾隆出上联:&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纪一听道:&陛下圣明,如蒙恩准,臣感戴圣恩,我是: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纪出了一幅十分完整的下联,乾隆大为高兴,当场批他回家。
4、乾隆在郊外看见飞来一只白鹤便让纪晓岚作诗,纪随声吟道:&万里长空一鹤飞,朱砂为定雪为衣。&刚吟出两句,乾隆却刁难纪说:&这是一只黑鹤。&纪看了一下乾隆,接着吟道:&只因,觅食归来晚,误入羲之蓄墨池。&乾隆听后开怀大笑。大家也都赞叹纪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5、乾隆游览佛寺时,突然想到城里&天然居&店铺作一句回文式上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不料话音刚落纪随口对出:&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乾隆说:&太妙了。&并称下联甚绝对,不服!还让纪再对。纪晓岚见一和尚走进山林中便道:&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乾隆气消了,纪也躲过一关。
曾国藩巧对左宗棠
曾国藩是清朝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除以上的身份外,其实他本质上还是一个文章大家,曾国藩的最大兴趣在于即吟诗作对,作文论道,自己一生渴望的,是在学术与文章上取得成就,于青史留名。对于南面称王并无多大兴趣。晚年曾氏于军功上封侯时,仍悔恨自己在学问与文章上无所建树。当然,曾国藩确实有他的时代局限性,所维护的伦理价值无非是忠君爱国,尊王攘夷那一套。但从另一个角度上看,曾氏也是一个忠于自己理想的人,而不是一个机会主义者。湘军攻下南京后,东南半壁江山全在湘军的势力范围,此时只要曾氏振臂一呼,必然应者云集。当时清政府已经大厦将倾、摇摇欲坠。曾氏很多幕僚也早已经看出了这点,并找机会多次向曾氏暗示南面称王,推翻清政府恢复汉人江山。但都被曾氏严辞拒绝了。连中兴四大名臣的左宗堂与胡林翼都找机会暗示他。左宗棠有次托胡林翼送给曾国藩一幅对联:&神所依凭,将在德矣;鼎之轻重,似可问焉&暗示曾国藩趁此机会自立为王。曾国藩不为所动,将左的对联改了两个字,回绝了左宗棠:&神所依凭,将在德矣;鼎之轻重,不可问焉。&以此暗示自己无称王的想法。
左宗棠比联招亲
晚清军政重臣左宗棠,战功赫赫,位列极品,赢得&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的美誉。
左宗棠大器晚成与一位恭端贤良的好女人&&清末才女周诒端的鼎力相助分不开,他们的婚姻并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是一段&比联招亲&的浪漫佳话。
道光十二年的春天,三湘大地万物复苏,草长莺飞。二十岁的&大龄青年&左宗棠因家境贫寒,尚未婚配。一天,罗泽南、张声d等一帮好友找到他,告诉他一个大好消息,湖南湘潭县有家周姓大户,要比联招亲,公开为大小姐招赘女婿。好友们说:&季高兄,你才高八斗,若去应擂,必能高中,这也算为兄弟们长脸面。&没料到,左宗棠连连摇头,断然拒绝,说:&此非君子所为。&
左宗棠聪颖好学,德才兼备,吟诗作对是信手拈来。五岁时,父亲就领着他到长沙读书,开始诵读儒家的经典《论语》、《孟子》和朱熹的《四书集注》,八岁学做八股文章,十四岁考童子试中第一名,十八岁时,江苏布政使兼学者贺长龄对他的评价是:&卓然能自立,叩其学,则确然有所得。&他也恃才傲物,是湘潭一带有名的狂生。少负大志,曾写下&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以铭心志。在他看来,大丈夫应该先立业再娶妻,加上男尊女卑思想作祟,入赘为婿、寄人篱下为男儿所耻。
好友们深知左宗棠的才学根底,个个极力相劝,促其应擂。请将不成,便激将,说周小姐才高貌美,择偶门槛高,你自恃才高,却未必能入其法眼!左宗棠拗不过他们,又年轻气盛,便抱着权当一试诗词功底之心,在一帮好友的陪同下,启程前往湘潭比联招亲。
周家是湘潭名门望族,仕宦人家,为明朝&湘潭六周&之一的周之命后裔。周家在湘潭的大院子名叫&桂在堂&,三进五开,占地十余亩。大门口竖立一块大青石,皇帝御笔钦书碑文曰:&皇清荣禄大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周公千岩之神道&。凡来&桂在堂&的文官武将,都落轿下马,叩首而拜。周家更是书香门第,诗书之家,男女同辉,满门文采。
周家的女人们个个有才学,周家大小姐诒端,知书达理,容貌姣好,求婚者络绎不绝,但她欲择俊才而嫁之,是以芳龄二十,尚待字闺中,在当时算是&剩女&。她父母十分开明,便以比联为她公开挑选佳婿。
左宗棠来到了周府&桂在堂&,一见果然豪门大族,气派不凡。全院四十八口天井,按形排列,院内曲折逶迤,迷宫一般。前来比联招亲的富家才子接踵而至,个个&羽扇纶巾&,谈笑风生,甚为热闹。周家择婿标准主要考核外貌体形、处世应对、才学根底,主考官是周夫人王慈云,周大小姐则躲在屏风后暗中观察,一旦相中意中人,便让丫鬟添茶为号。轮到左宗棠出场,已经是比联招亲的第三天上午了,之前尚无一意,周家母女已有些疲惫和失望。左宗棠本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而来,神态轻松,举止潇洒,应对自如。周母对左宗棠才情学识早有耳闻,见他虽不高大魁伟,但五官端正,鼻坚梁挺,气宇轩昂,卓尔不群,谈吐不俗,尚未比试出题已心存好感。
周母想全面仔细考察一番,暗地里加大了难度,随口出上联:鸿是江边鸟;左宗棠应声答道:蚕为天下虫。周母出上联:凤凰遍体文章;左宗棠不急不慢道:螃蟹一身甲胄。周母出上联:解解解元之渴;左宗棠略一思考道:卜卜卜士之命。周母心中大喜道:胸藏万卷圣贤书,希圣也,希贤也;左宗棠沉思片刻道:手执两杯文武酒,饮文乎,饮武乎。此时,在屏风后窥观的周诒瑞大小姐,已芳心暗许,忙命丫鬟出庭添茶。一时间,周家上下为觅得佳婿喜悦无比,张灯结彩,大宴宾朋。左宗棠也被周家女子的才气和诚意所打动,无心插柳柳成荫。第二年,正式入赘周家。
婚后,左氏夫妇蛰居&桂在堂&,吟诗唱和,谈经论史。夫妇又一道深钻方舆学(地理学)和农学。左宗棠在此度过了三试不第、充满坎坷的十三年,这十三年,也正是他夯实基础、蓄锐待发的十三年。周诒端不仅给了左宗棠大量的资助,也给他莫大的精神慰藉。
祝枝山巧念对联
明朝有个书画家名叫祝枝山,他和唐伯虎、文征明、周文宾被誉为&江南四大才子&。他虽出生于富贵之家,但却嫉恶如仇,常替百姓说话。
有一年除夕,一个姓钱的财主请他题写对联。祝枝山想:&这个财主平时欺压百姓,我何不借机奚落他一番?&于是,他提笔写了两副对联: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此地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钱财主看后气极败坏,把他告到了县衙,说祝枝山辱骂他。县令立即传来了祝枝山。祝枝山笑着说:&大人,我一个读书人,知书达理,怎么会辱骂别人呢?我写的全是吉利的话嘛!&钱财主听后,十分愤怒地说道:&你说吉利话,哪有这样的吉利词?大人,您听听,&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还有那&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这是吉利话吗?全都是些晦气话!&
祝枝山听后哈哈大笑,以讥讽的口气说道:&钱财主,这是你自找麻烦,怎么怪我呢,谁叫你如此断句呢?应该这样念:&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
县令和财主听后,目瞪口呆,无言对答。好半天,县令才如梦方醒,呵斥财主说:&只怪你才疏学浅,把如此吉利的对联当成辱骂之词,还不快给先生赔罪!&财主无奈,只好连连道歉。祝枝山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祝枝山利用断句的不同奚落了财主,被人们传为佳话。
王维对对联
传说唐代诗人王维,有一年进京赶考,傍晚的时候走到一处荒野,荒野上只有一座小茅屋。王维在门外敲门,过了半天,一位年轻的姑娘出来开门。
王维把要留宿的想法和姑娘说了,姑娘听了之后微微一笑,说道:&我爹爹说了,让来的客人对对联,如果对上了,就可以留宿,如果对不上,恕不接待。&
王维一听,马上来了兴趣,一口答应,并且催促姑娘抓紧时间出题。姑娘吟道:空空寂寞宅,寡寓安宜寄宾宿?
王维一听,这个上联字字都是宝盖头,一时想不出来,觉得有点为难。
他正在那里苦思冥想,姑娘见他不做声,就说;&堂堂一位文人,连个对联都对不上,怎么进京赶考啊?&说着进去把门关上了。
王维很无奈,只好在黑暗中继续赶路。黑夜中不认识路,又是在荒郊野外,这可怎么办啊?王维很焦急,情急之中,他居然想到了下联,于是又匆匆返回敲门。姑娘开门见还是他,有点诧异,但还是听他把话说完。
王维这次昂首挺胸,十分自信地说出了下联:迢迢逶迤道,适逢邂逅遇迷途。
姑娘闻后,连连称妙,于是把王维迎进家中,盛情款待。
这副对联的魅力不仅在于上联和下联分别由同一部首的汉字组成,而且对联完全根据彼情彼景而出,读起来就像是这位少女和王维在款款对话:&先生您看,这个空空的茅屋里就住我一人,荒郊野外,让我怎么方便留宿宾客您呢?&&姑娘呀,我走了千里迢迢的路程,在这茫茫迷途中恰恰遇到了你,这真是你我的缘分,请你不要再推托我了吧!&推荐阅读:
康熙私访对联村
康熙皇帝听说有个&对联村&,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会对对子,于是决定微服私访一探究竟。
对联村在通州东南,四面环水,需摆渡才能到达。摆渡的是位中年妇女,登舟站稳,康熙问:&这位大嫂,请问你是哪里人氏?&
&回禀客官,村妇祖居对联村。&船妇一边摇橹一边回答。
远处,木塔的倒影映在水里,康熙说:&既然是对联村,想必善对,刚好我这里有一联,愿对否?&推荐阅读:
船妇说:&客官请。&
康熙说:&一塔巍峨,七层四面八方。&
船妇伸手摇了摇,复又笑了笑,一声不响地摇她的橹。
康熙不解:&嗯,不能对?&
船妇又摇了摇手:&嗯?客官,村妇已经对出来了呀!&
&可不是,&只手轻摇,五指三长两短&,这不就对了嘛。&康熙猛省之余,心里一沉,暗暗提醒自己:对联村十分了得,上岸后须多听多看多问多留心,免得丢面子。
上了岸,村口有几个十三四岁的小孩在路口结伴玩耍,康熙上前问:&你们这是干什么呀?&
其中一位大一点的孩子回答说:&我们是&站街头数一数二,出门去盖地遮天&,横批为:&先斩后奏&。&
康熙大感惊骇:&哇,出口就是对联呀!了不起!你叫什么名字?&
&田地长!&
&谁教的?&
&爹爹、妈妈、爷爷、奶奶。&
&爹妈干什么的?&
&父在外,肩挑日月;母在家,扭转乾坤。&
&什么意思?&
&爹爹卖豆腐,妈妈磨豆腐。&
&爷爷奶奶是干什么的呢?&
&玉甑(z&n)蒸开
天地眼,金锤敲动帝王心。&
&好!&康熙差点叫起来,&那又是什么意思呢?&
田地长笑笑,说:&嘿!爷爷乃酿酒师傅,奶奶是弹棉花高手。&
康熙又说:&&站街头数一数二,出门去盖地遮天&,还要&先斩后奏&,又是所指何事?&
&我大叔是贩粮食的,在街面上用升、斗给人家量苞米、赤豆的时候,总是&一&&二&地喊着,这会儿我正&一&&二&地学着腔调呢,这叫&站街头数一数二&,我二叔是个搭茅草棚盖屋顶的工匠,常给人家搭棚盖屋,我二弟常去当帮工,这会儿学着在搭棚盖顶儿,当然就是&盖地遮天&喽!这个&先斩后奏&嘛,喏,今天我家杀鸡待客凑满六道菜,我小弟这就去买佐料,自然是&先斩后奏(凑)&喽!&
&哈,对联村果然名不虚传啊!&康熙笑出声来,&村里像你这样的孩子多吗?&
田地长脱口说:&天生一人又一人,三四五六七八人;加减乘除加乘加,不多不少一百人。&
这是数学顺口溜,方法上采用&加、减、乘、除&中的&加&和&乘&,次序上先加后乘再加,一加一等于二,三乘四等于十二,五乘六等于三十,七乘八等于五十六,然后将这加好了乘好了的几个数字再加起来,二加十二加三十加五十六,正好等于&一百人&。真可谓是寓巧于拙,大拙大巧!
康熙大喜,说:&这么着吧,大年三十晚上仍在此地,到时我再出对子,如果你能对出来,我就资助你们入学念书,只要用功,推荐去京城考状元,如何?&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就这么定了。&田地长高兴得跳起来。
到了年三十晚上,康熙命人提着灯笼,依约在老地方会面,出联说:&除夕月无光,点数盏灯,为乾坤增色。&
村口大树杈里悬着一面鼓,那年又是年内立的春,田地长举起棒槌擂起鼓,就此接对说:&新春雷未动,击一声鼓,替天地扬威。&
康熙龙颜大悦,他没有食言,果真让田地长等孩子进了县学,若干年后,殿试时还真的点了田地长为状元,而且沾对联村的光,通州城此后还出了不少进士、举人。
看过这篇文章的网友还看了以下对联故事,对联相关文章:
网友阅读最多的文章:
推荐文章列表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帮我找一些难度高点的字谜、对联、歇后语.-中国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提供健康,养生,留学,移民,创业,汽车等信息
> 信息中心 >
帮我找一些难度高点的字谜、对联、歇后语.
来源:互联网 发表时间: 20:36:04 责任编辑:王亮字体: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帮我找一些难度高点的字谜、对联、歇后语.”相关的问题,中国学网通过互联网对“帮我找一些难度高点的字谜、对联、歇后语.”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RT,我想知道:帮我找一些难度高点的字谜、对联、歇后语.,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1、字谜不要是脑筋急转弯的,答案是一个字的那种,答案不要忘记写了哦!
2、只要难的,简单的不要,难的我才会采纳你。解决方案2:歇后语
瞎子进烟馆----------摩登。(摸灯)。
空中布袋------------装疯。(装风)。
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
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
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留绳)。
哥哥不在家----------少来。(嫂来)。
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矮子过渡------------安心。(淹心)。
马店买猪------------没那事。(没那市)。
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公共厕所仍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
反穿皮袄------------装佯。(装羊)。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净是书)。
孕妇走独木桥--------铤而走险。(挺而走险)。
外婆死了儿子--------无救。(无舅)。
老公拍扇------------凄凉。(妻凉)。
秀才的毛巾----------包输。(包书)。
乌龟爬门槛----------但看此一番。(但看此一翻)。
针尖尚挑毛巾--------不足为奇。(不足为旗)。
钝刀破竹------------想不开。(响不开)。
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胆子。(好大的掸子)。
磕瓜子磕出臭虫------什N人都有。(什N仁都有)。
灯草打鼓------------不想。(不响)。
灯草拐杖------------做不了主。(做不了拄)。
盐店里谈天----------闲得没事做。(咸得没事做)。
张天师过海不用船----自有法度。(自有法渡)。
隔窗吹喇叭----------名声在外。(鸣声在外)。
龙王爷搬家----------厉害。(离海)。
老九的兄弟----------老实。(老十)。
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木中无人)。
王八中解元----------规矩。(龟举)。
六月Y戴手套--------保守。(保手)。
生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皮匠不带锥子--------真行。(针行)。
何家姑娘嫁给郑家----正合适。(郑何氏)。
和尚的房子----------庙。(妙)。
河边洗黄莲----------何苦。(河苦)。
盲人戴眼镜----------假聪明。(假充明)。
做梦变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飞飞)。
猴子学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精装茅台------------好久。(好酒)。
蜘蛛拉网------------自私。(自丝)。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
万岁爷流鼻血--------正红。(朕红)。
打破沙锅------------问到底。(纹到底)。
西瓜地Y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圆)。
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归正。(改鞋归正)。
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碗底的豆子----------历历在目。(粒粒在目)。
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只有一锯)。
砖窑Y失火----------谣言。(窑烟)。
灯盏无油------------枉费心。(枉费芯)。
钟馗嫁妹------------鬼混。(鬼婚)
粪船过江------------装死。(装屎)。
黏窝窝掺黄莲--------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药铺Y开抽屉--------找玩。(找丸)。
癞虾蟆跳水井--------不懂。(噗咚)。
唱戏的骑马----------不行。(步行)。
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有盐在先)。
吃饺子不吃馅--------调皮。(挑皮)。
从河南到湖南--------难上加难。(南上加南)。
打灯笼搬石头--------照办。(照搬)。
大水冲走土地庙------留神。(流神)。
耕地Y甩鞭子--------吹牛。(催牛)。
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小人之背)。
航空兵翻b斗--------颠倒是非。(颠倒试飞)。
耗子掉到水缸Y------时髦。(湿毛)。
老和尚住山洞--------没事。(没寺)。
货轮出了海----------外行。(外航)。
火烧旗杆------------长叹。(长炭)。
黄鼠狼钻鸡笼--------投机。(偷鸡)。
酱缸Y泡石头--------一言难尽。(一盐难进)。
井Y放爆竹----------有原因。(有圆音)。
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不见蛋)。
吃人参----------候补。(后补)。
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皮太后)。
千年的石佛像--------老实人。(老石人)。
牵著羊进照相馆------出洋相。(出羊相)。
墙上栽菜------------无缘。(无园)。
扇著扇子说话--------疯言疯语。(风言风语)。
十两纹银------------一定。(一锭)。
守著厕所睡觉--------离死不远。(离屎不远)。
唐僧的书------------一本正经。(一本真经)。
小碗儿吃饭----------靠天。(靠添)。
肉锅丢进河----------昏昏沉沉。(荤荤沉沉)。
王八肚Y插鸡毛------归心似箭。(龟心似箭)。
寺后有个洞----------妙透了。(庙透了)。
寿星齐仙鹤----------没路了。(没鹿了)。
十八个钱放两下------久闻久闻。(九文九文)。
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自染)。
后边扎小辫------违法乱纪。(尾发乱系)。
炉子翻身------------倒楣。(倒煤)。
饭锅冒烟------------迷糊了。(米糊了)。
本文标签: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回文联 数字联
叠字联 顶针连_百度知道关于万里长城的谚语、传说、对联_百度知道歇后语大全及答案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未满百日不得出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