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粪里吗?没有佛像不能信佛的人吗?

真佛弟子你们怎么看?益西彭措堪布曾开示:学佛人有三种不能诽谤、三种不能赞叹、三种不赞不谤。_百度知道
真佛弟子你们怎么看?益西彭措堪布曾开示:学佛人有三种不能诽谤、三种不能赞叹、三种不赞不谤。
实际上?……是故坏人之名声,想到求者之辛苦:人的性情在青少年时期尚未决定,会让众多本来有敬信的随学者失去信心,就是不能诽谤众望所归的有德之士,对我们有大恩德,就是不能赞叹众夫所指之人,要想改正不良习性,若畏毒蛇则增毒,但口说心思便是昧了自己。②不赞不谤陌生师。所以对于陌生人,次后自己受毁谤。②不谤他人买卖物。为什么不能赞叹众夫所指者呢,就会造下很严重的堕落恶趣的黑业,坏之甚易,不能诽谤慈悲自己的善知识,那得闲工夫管他家屋里事,对待陌生人、安住在舍心当中比较合适,口不可说,包括古代圣贤,现代的高僧大德,坏人之利者,否则将会斩断解脱命根,不能赞叹自大愚昧之人?喜欢讲是非的人。①不赞不谤自亲属,何时都不能诽谤:陌生的善知识自己没有接触过,隐然损自己之品望、世间贤善君主。对于任何陌生人也是这样,一般在不了解的情况下随口赞叹,常搜己过。不能赞叹的有三种人:“恭敬之境即圣者。若专练心。求之甚难,别人与你有何关系,堕入极苦地狱之中,就是对于自己的亲属不赞也不谤:“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须要作良好的教育,乃至一切世事非干己者。”②不赞自大愚昧者。我们要记住华智仁波切的教言,性格已趋稳定,这是大慈悲的地方、有德之士等等:善知识为我们传授能获得暂时和究竟安乐的正法,恭敬劣者即祸根,断掉善根,不能诽谤他人买卖的物品,容易产生功德方面增减的过失,如果自己诽谤。①不赞众夫所指者,心不可思、喜欢造业:“若人过越赞劣者。《盘山语录》上说:《萨迦格言》说,而且以诽谤的影响,其落掷者之顶上,对于一切人不赞也不谤。对于慈悲自己的善知识:众夫所指者,对他们的修行造成严重障碍?《萨迦格言》上说,不赞不谤一切人,以不赞不谤为稳重,就有很大难度,隐然消自己之福缘,忍乎不忍:众望所归者,于欲坏之时:“名者。因为这些都是殊胜的功德田。①不谤众望所归者,衣食之源、喜欢破坏自他相续的人,就是喜欢多事:《安士全书》中说,就是得到大众信赖的人。所以还是不作评论,就是触犯众怒之人,这时通过教育对于他日后的成长有很大作用,如向空中掷粪便,诽谤更不应当。不赞不谤的方面有三种。”③不谤慈己善知识。”③不赞幼稚之孩童?为什么那么喜欢说长说短,立身之具。所以在性情未定的青少年时期,对于陌生善知识不赞也不谤,不能赞叹幼稚的儿童,不能以传言为根据随意诽谤或赞叹。利者,乳汁对人是甘露,不能赞叹也不能诽谤。成人之后不能诽谤的方面有三种
提问者采纳
从朝至暮。行住坐卧。只看好样子。或小声念。不管人家看看印光大师开示 就明白了无论在家出家。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说修行。不看坏样子。行人所不能行。闲谈不论人非。只管自家。当下就要教他消灭。不令间断。不自矜夸。总觉我工夫很浅。穿衣吃饭。成人之美。纵有修持。常生惭愧之心及忏悔心。若或妄念一起。一句佛号。静坐常思己过。不起别念。除念佛外。或默念。从暮至朝。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忍人所不能忍。必须上敬下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代人之劳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6条回答
只要是纯善:自了汉是也,只是自己的浅识体会而已.不赞不谤是小乘佛法,虽然灵性可以提升.只要一切时,佛说!1、一切处面对一切人都不诽谤就好(无需特设言辞)2,却不能当生成佛,赞叹就好(前提是要能分得清什么是纯善)3我说的话不针对任何人
1、学佛人对所有的人、事、物都不能诽谤;2、学佛人对任何真善美的人、事、物都应该赞赏;3、学佛人更不应该对周围的人、事、物漠然。而更应该以自己真善美的热情感染周围的人,带动大家感受真善美的世界,并为之填砖加瓦。
对于别人尤其是出家人的言行我们最好不要议论,不管对错,因为一不小心就会造口业,甚至会谤僧,如果他是对的我们认为不对,是毁谤,是错的,我们说对佛教产生不好的影响。
这些话听起来的确令人舒服,但因为逻辑并不慎密,不排除某些情况下适得其反。大家都赞叹或指责的... 群众的眼睛永远是雪亮的吗?大家知道李宏治在全世界都搞出那么多信徒赞赏他伟大,那你们是不是要不分青红皂白就成了墙头草?正如佛经中所讲:末世有魔批我袈裟,坏我佛法。这更要求我们要有智慧,如果大家到时都如这位法师所讲,众弟子对邪师亦三缄其口,善恶不辨,这对你自己当然没有危害,但这是自私的表现,因为你眼睁睁的看着他危害众生,误人子弟,将人带入魔道。就譬如说某法师预言世界末日凡此种种,不仅不出来批判,反而是任其肆意妄为,搞到人心惶惶。试问,你们学佛法为的是谁?最终我们要为众生,而不是你自己下不下地狱。假如你从魔道中拯救了千万众生,下地狱又如何呢?难道佛家弟子连这点牺牲的勇气都没有?做墙头草是佛法弟子中流行的一种歪理,我希望大家能有当初地藏菩萨的胸襟: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首先,我认为是正确的。
说的很对,赞叹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确定要将该版块隐藏吗?你可以在“栏目设置”中将其恢复。
添加关注成功!
你可以去查看你关注的人与关注你的人
确定要移除此人吗?移除后,此人将不在你的列表中显示,也不能接收你的动态。
是否要取消关注?
请输入登录信息&&
陈文伟的博客:
访问人数:418762
博客等级:
搜房网币:
&&&&生活源于设计&&&& 电话:&&&&
搜房博友(过客)
搜房博友(过客)
&&请您后再发表留言
我的分类文章
我的最新文章
我的热门文章
勿论人非qq群号..
志当存高远,人..
我最新关注的人
1968年出生,19..
博主原创与收藏..
有任何博客问题..
本人博客部份D..
最新关注我的人
印光大师―如此才是真念佛(切记切记);如何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最苦口婆心的开示: 一声吼!
如此才是真念佛!(切记切记)
三藏十二部。让与别人悟。 &
八万四千门。饶与别人行。 &
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之外。不用一字。 &
各自去扫净室一间。供佛像一尊。 &
每日烧清香一炉。换清水一碗。 &
夜来上明灯一盏。 &
纸画木雕。即同真佛。 &
爱如父母。敬如君王。 &
早晚朝参。必诚必敬。 &
拜如山倒。起似云升。 &
出而问讯。入而问讯。 &
五里十里。常如佛前。 &
一饮一食。先须供养。 &
举目动口。无不是佛。 &
一串数珠不离手。 &
一句弥陀不离口。 &
高声念。低声念。 &
六字念。四字念。 &
紧念。缓念。 &
朗念。默念。 &
合手念。跪膝念。 &
面佛念。朝西念。 &
敲鱼念。掏珠念。 &
行道念。礼拜念。 &
独自念。同众念。 &
在家念。在外也念。 &
闲也念.忙也念。住也念。 &
坐也念。卧也念。 &
连梦中也念。才是真念。 &
念得心酸泪下。 &
念得火灭灰寒。 &
念得神号鬼哭。 &
念得天喜地欢。 &
一声佛振动了魔王宫殿。 &
一声佛粉碎了剑树刀山。 &
一声佛为百劫千生消业障。 &
一声佛为四恩三有启因缘。 &
正是榨到油来。击撞之声益很。 &
船当浪起。摇棹之声益悲。 &
镬汤在后。莲池在前。 &
虽有千万人阻我不念。不可得也。&
&印光大师对念佛弟子最慈悲、最智慧、最尊贵、最苦口婆心的开示!!!
印光大师对念佛弟子最慈悲、最智慧、最尊贵、最苦口婆心的开示!!!&
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若气促,则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除此一念外,心中不可再起一丝毫别种的想念。亦不可望病速好,亦不可另起求神求天保佑的想念。有此种想念,便与阿弥陀佛之心隔开了。因此便不能得佛慈加被之力。
&&& 你要晓得,天地父母,均不能令你出生死轮回,唯有阿弥陀佛,能令你出生死轮回。你若肯放下一切,一心念佛,若世寿未尽,就会速好。若世寿已尽,即往生西方。然不可求病速愈,只可求速往生。求病愈,若寿尽,便不得往生。求往生,若寿未尽,则速得痊愈。往生西方,好处说不尽,较彼生到天上,做天帝天王,尚要高超过万万万万倍。
&&& 你切不可痴心妄想怕死,有怕死的心,就不得往生了。我们在世间,犹如蛆在粪坑里,囚在监牢里,苦得了不得。往生西方,如出粪坑监牢,到清净安乐逍遥自在之家乡,何可怕死。若一有怕死的心,便永远在生死输回中受苦,永无出苦的时期了。&&&&& &&& 你若能出声念,则小声念。不能出声念,则心里默念。耳朵听别人念,心中亦如此念。又眼睛望着阿弥陀佛(即室中所供的佛)心中想着阿弥陀佛。有别种念起,当自责曰:我要仗佛力生西方,何可起此种念头,坏我大事。你若肯依我所说的念,决定会往生西方,了生脱死,超凡入圣。永劫常受快乐,了无一丝一毫之苦事见闻。又何有此种之疾病苦恼乎。&&&& &&& 傥心中起烦恼时,要晓得这是宿世恶业所使,要坏我往生西方之道,要使我永远受生死轮回之苦。我而今晓得他是要害我的,我偏不随他转。除过念佛外,一事也不念他。那就能与佛心心相应,蒙佛接引,直下往生矣。好记我语,自可速得莫大之利益。
印光大师开示:
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常生惭愧心及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说修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印光大师十念法
&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既至诚已,犹未钝一,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矣。如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净土者,尚未谈及。以人根尚利,不须如此,便能归一故耳。(印光)以心难制伏,方识此法之妙。盖屡试屡验,非率尔臆说。愿与天下后世钝根者共之,令万修万人去耳。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
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
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
印光大师念佛法语10则
<span ="COLOR: #、吾人欲了生死,实不在多,只一「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足矣!纵饶读尽大藏,亦不过为成就此事而已。
2、大家要晓得:仗自力修持,「自」有何种力?但是无始以来的「业力」,所以万劫千生,难得解脱。仗阿弥陀佛的弘誓大愿力,自然一生成办。
3、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如大冶洪炉。吾人多生罪业,如空中片雪。业力凡夫,由念佛故,业便消灭。如片雪近于洪炉,即便了不可得。又况业力既消,所有善根,自然增长殊胜,又何可疑其不得生,与佛不来接引乎。
4、信我是业力凡夫,决定不能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信阿弥陀佛,有大誓愿。若有众生,念佛名号,求生佛国,其人临命终时,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
5、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在仗佛力。其余诸法门,皆仗自力。自力何可与佛力并论乎!此修净土法门之最要一关也。
6、好高鹜胜者,每每侈谈自力,藐视佛力。不知从生至死,无一事不仗人力,而不以为耻。何独于了生死一大事,并佛力亦不愿受,丧心病狂,一至于此。净宗行者,所当切戒!
7、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难。求生西方,比求来生做人尚容易。
8、须知佛法,法门无量,若欲以通身业力之凡夫,现生即得了生脱死,离此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佛也说不出第二个法门了。
9、弥陀如来在因地中,发四十八愿,愿愿度生,中有「念我名号,不生我国,誓不成佛」。今者因圆果满,故「我今念佛,必得往生。」
10、只要能深信,只要能发愿,只要能念佛,无论何人,都可以往生去的。故曰:万修万人去.
&&&&&&&&&&&&&&&&&&&&&&&&&&&&&&&&&&&&&& 印光大师文钞摘录
 &信愿念佛
&修持净土念佛法门,当以信愿行为宗。信者,当笃信佛
力。弥陀如来在因地中,发四十八愿,愿愿度生,中有念我名号,不生我国,誓不成佛。今者因圆果满,故我今念佛,必得往生。次信佛力慈悲,摄受众生,如母忆子。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定蒙接引。次信净土法门,如永明禅师四料简所言。较诸余法,其间大小难易得失,迥然不同。虽有余师称赞余法,不为所动。乃至诸佛现前劝慰,令修余法,亦不退转,此乃真所谓信也。愿者,愿以此生誓往西方。不取多生修习,于秽土中头出头没,从迷入迷。复愿既生西方,回至娑婆,度脱一切众生。行者,真实依教起行。大势至念佛圆通章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则知念佛之法,当都摄六根。都摄六根之前,尤当先摄二三根。二三根者,何也。即耳口心是也。将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一句一句,一字一字,口中念得明明白白。心中念得明明白白。耳里听得明明白白。稍有不分明处,即是不真切而有妄想。(只念不听,易生妄想。)念佛固要字句分明,不加思索。其他看经亦然。切莫一路看一边分别,则获益少而情想多。昔有写经者至诚写经,专心一意,只管写经,别无情见,迨天已黑,仍抄写不辍。忽有人告以天黑,何能写经。尔时写经之人,情念一动,遂不能写。夫明暗之分,众生之妄见也,众生之凡情也。故当专心一意,妄尽情空之际,只知写经,不知天之既黑,亦不知天黑则无光,而不能写经。迨至为人提破,无明动而情想分。妄念一动,光明黑暗,顿时判别,遂致不能写经。故知用功之道,端在专摄,不事情想。若无思想,那有邪见。邪见既无,即是正智。(三编?卷四?净土法门说要P967)
念佛法门,其大无外。至圆至顿,至简至易。但须明白其所以然。苟明其理,生信发愿,无不得益。否则随别种境界所转,不生真信切愿。虽有念佛工夫,亦不能得佛之利益。佛说法门,均须仗自力往生,必须业尽情空。非然者,恐戛戛乎难矣。果能业尽情空,再加以念佛工夫,必可以上品上生。便能与观音大士,同一力量。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矣。如做不到业尽情空地界,不如老实念佛。不存轻慢之心,不以意识卜度。临命终时,尚有感应之望。盖念佛法门,全仗佛力。不比余门,均系自力。自力与佛力相较,何啻霄壤之隔。所以从古愚夫愚妇,老实念佛,多有往生。而通宗通教者,或多失之交臂。诚可惜也。修行人须知娑婆苦,极乐乐。要愿离娑婆苦,愿得极乐乐。不可求人天福报,譬如处牢狱之求归家乡。然娑婆世界,乃一大牢狱也。极乐世界,方是好家乡。古人诗云,自是不归归便得,故乡风月有谁争。诸君果能一心念佛,求生西方,西方有谁争哉。要归家乡,不可犹豫,谓再过几年,则不能与佛相应。至诚恳到真信切愿即是西方种子。盖净土一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如鼎三足,缺一不可。或专崇行持,而不尚信愿,则执事废理,仍属自力法门。与专以自性唯心,而不仗佛力之执理废事,同一过失。所以q益大师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笃哉斯论,不可不知。(三编?卷四?上海法藏寺念佛开示P1006)
&修净业人,以真信切愿为本。能念到一心不乱,则甚好。切不可存未得一心不乱,便不能生之心。若常存此想,得则可。不得,则由常存不得生之心,便与佛不相应矣。(此弄巧成拙之大病)(三编?卷一?复何希净居士书P177)
&念佛求生西方,以真信切愿为前导。以至诚持念为正修。切不可求开悟,明心见性,看念佛的是谁,此是参禅人的工夫。即真明心见性,若见思惑未断,尚无了生死之分。况未到明心见性地位乎。此系仗自力了生死者。念佛乃仗佛力了生死法门。若看念佛的是谁的人,决定无有真信切愿。未断惑,则不能仗自力了生死。无真切信愿,则不能仗佛力了生死。求升反坠,弄巧成拙,许多痴人,均以此为高超玄妙,可哀孰甚。(三编?卷一?复孙艺民居士书P213)
&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有信愿,无论行之多少浅深,皆得往生。无信愿,即到能所两忘,根尘迥脱之地步,亦难往生。以真证到能所两忘,根尘迥脱之实理,便可自力了生死,则不必论。若但有工夫见此理,尚未实证,若无信愿,亦难往生。禅家说净土,仍归于禅宗,去信愿说。果能依之而做,亦可开悟。而未断惑业,欲了生死,则梦也梦不著。以凡夫往生,由信愿感佛。故能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今既不生信愿,又将佛一一说归自心,何由感佛。感应不符,则生自生,佛自佛。以横超法,作竖出用,其得益浅而受损深,不可不知。得益者,依彼所说,亦能开悟。受损者,既去信愿,则无由仗佛慈力。吾故曰,真修净土人,用不得禅家开示。以法门宗旨不同故,祈为慧察。(三编?卷三?复何慧昭居士书二P716)
&念佛一门,须信愿行具足。信之既深,则发愿必切。发愿既切,则行持必力。但念弥陀,莫加他法。当以真信切愿,执持名号。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心念耳听,字字句句,念得分明,听得分明,便是往生正因。既以此法自行,必须又以此法化他,则化功归己,实为往生最胜资粮。(三编?卷四?南京素食同缘社开示法语P991)
&所言信者,须信娑婆实实是苦,极乐实实是乐。娑婆之苦,无量无边。……
极乐之乐,乐莫能喻。深信佛言,了无疑惑,方名真信。切不可以凡夫外道知见,妄生猜度,谓净土种种不思议胜妙庄严,皆属寓言。譬喻心法,非有实境。若有此种邪知谬见,便失往生净土实益。其害甚大,不可不知。既知娑婆是苦,极乐是乐。应发切实誓愿,愿离娑婆苦,愿得极乐乐。其愿之切,当如堕厕坑之急求出离,又如系牢狱之切念家乡。……
欲生西方,最初须有真信切愿,若无真信切愿,纵有修行,不能与佛感应道交,只得人天福报,及作未来得度之因而已。若信愿具足,则万不漏一。永明所谓万修万人去者,指信愿具足者言也。既有真信切愿,当修念佛正行。以信愿为先导,念佛为正行。信愿行三,乃念佛法门宗要。有行无信愿,不能往生。有信愿无行,亦不能往生。信愿行三,具足无缺,决定往生。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增广?卷一?与陈锡周居士书P82)
&一信生必有死(普天之下从古至今曾无一人逃得)
二信人命无常(出息虽存入息难保,一息不来即为后世)
三信轮回路险(一念之差便堕恶趣,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四信苦趣时长(三途一报百千劫,再出头来是几时)
五信佛语不虚(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诚言无有异也)
六信实有净土(如今娑婆无异,的的现有)
七信愿生即生(已今当愿已今当生,经有明文,岂欺我哉)
八信生即不退(境胜缘强,退心不起)
九信一生成佛(寿命无量,何事不办)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义,如上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信佛语故,则造后四。不信佛语,但造前四。故深信佛言,即深信自心也。修净业者,能具此十种信心,其乐土之生,如操左唬」饰铮蚝文阎小#ㄔ龉?卷四?彻悟禅师十种信心P21)
真为生死而念佛(印光大师法语)
&念佛要时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则不恳切亦自恳切,不相应亦自相应。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随缘消业第一妙法。 (印祖文钞增广卷二?复永嘉某居士书六)&汝将死,快念佛,心不专一,决堕地狱,饿鬼畜生尚难求,勿妄想人天福果。汝将死,快念佛,志若真诚,便预莲池,声闻缘觉犹弗住,定克证等妙圆乘。(印祖文钞续编卷下?自励)   &&闻有贵恙,想日见痊愈矣。世间不明理之人,一有病,不是怨天尤人,便是求神祷鬼,徒增业障,有损无益。阁下素修净业,而且令夫人料理家事,妻贤子孝,心中了无可忧虑者。宜将一切家事,并自己一个色身,悉皆通身放下。以一尘不染心中,持万德洪名圣号,作将死想,除念佛求接引外,不令起一杂念。能如是者,寿已尽,则决定往生西方,超凡入圣;寿未尽,则决定业消病愈,慧朗福崇。若不如是作念,痴痴然唯求速愈,不唯不能速愈,反更添病。即或寿尽,定随业漂沉,而永无出此苦娑婆之期矣。祈慧察是幸。 (印祖文钞增广卷二?与方圣胤居士书) &&&&   温州之灾,闻之惨然。天灾人祸,无有底极。实足为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之证,亦堪为信愿念佛、往生西方之最切警策也。念佛心不归一,由于生死心不切。若作将被水冲火烧,无所救援之想。及将死,将堕地狱之想。则心自归一,无须另求妙法。故经中屡云:思地狱苦,发菩提心。此大觉世尊最切要之开示,惜人不肯真实思想耳。地狱之苦,比水火之惨,深无量无边倍。而想水冲火烧则悚然,想地狱则泛然者。一则心力小,不能详悉其苦事。一则亲眼见,不觉毛骨为悚然耳。  (印祖文钞增广卷二?致包师贤居士书)&&&&&&&&&&&&&&&&&&&&&&&&&&&&&&&&&&&&&&&&&&&&&&&&&& &
印光大师一声吼,顿开佛子极乐门
&&由是念佛常行精进,遂觉居家如狱,身系若囚,设不摆脱,何能专心致志,乃谒师求出家。师曰:“汝有老母在堂,不可也。”废然返。及至二十五年,老母西归,丧毕,又请剃度。师曰:“汝年纪太大了,三藏十二部,来不及了。纵出家,还不是同我一样,不如这样护法的好。”余复禀师曰:“卫教固好,其如弟子因世务不能专心念佛,修持上吃亏何?”师无语。第二次哀请,又未蒙许可。是年冬,大吐血一次,时人命何只在呼吸间!然省察自心,一不慌张,二不恐惧,但觉佛尚未念好为憾(念佛人的通病)。愈后,与一缁友朝江浙诸山,至苏谒师,禀告病危时心理。师闻之,大喝曰:“汝若如此想,西方去不得矣!甚么叫念好?十念当往生。”聆言之下,生大感泣,师破去我自障矣!由是常生自信,我决定往西方,我决不再分段生死,我已是西方人。尔后凡作事动念,均以西方人况比,彼土圣众,有是行乎?有是念乎?不合者忏去,决不稍事容留。――摘自《印光大师永思集》
印光大师开示:如何才能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因果之事,通夫三世。因果之理,出夫自心。道在人心,如水在地。肯掘即得水,肯念则受用。求则得之,不求则失之。&&&&虽曰感应道交,实亦自心所感格也。虚空无碍疆界,疆界无碍虚空。一月丽天,无论大江大河,即小而一滴一勺之水,其光到处影现。唯水清而静则显,水浊而动则隐。&&&&众生之心如水,阿弥陀佛如月。众生以信愿具足,至诚感佛,则佛应之,如水清月现也。若心不清净,不至诚,与贪_痴相应,与佛相背,佛不能感,如水浊而动则隐。月虽不遗照临,而不能昭彰影现也。&&&&&&&&&&& ------《印光法师文钞补编》之&世界佛教居士林观音成道日开示法语&
[转] 广钦老和尚关于“念佛修行”的极精要开示.
一、念佛也不是简单的,必得通身放下,内外各种纷扰,都要摒弃,一心清净称佛名号,然后才能相应。要能将一句六字洪名,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不要有一丝疑念,其他杂念自然消除,决定会证到一心不乱。&
如果你们信我的话,老实念佛,行住坐卧,不离这个,甚至在梦中都能把持得住,把一句佛号谨记在心,不为六根尘境侵扰,到了这种地步,自然心不贪恋,意不颠倒,等到功夫纯熟,西方极乐世界自然现前。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又说:‘你们看,螟蛉无子,每次拣选小虫,放入黄土块中,天天对小虫嗡嗡价响,你们知道,它在说个什么?它在与小虫说:你要像我!你要像我!就这样把别人的小虫,化成自己的子嗣,一出块垒亦成螟蛉。我们念佛修行,当学螟蛉,专心一意,超凡入圣。每天摒绝根尘侵袭,天天念佛,念的是我要像佛!我要像佛!日后功大成熟,当来必定成佛!’&
“念佛如有散乱心,怎么办?” ――答:‘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念,把全付精神投到六字洪名就对了!’&
二、&1?念佛要发长远心,不可间断,如同小溪的水,不管水流大小,总是潺潺不断注入大海。念佛就像这样,不管念多少,都要持之以恒,天天念,一心念,念到阿弥陀佛的大誓海里,生西就有望。任何人只要肯念,成佛一半!&
2、我们的心要如何转境呢?就是多念佛。常将阿弥陀佛念在心头。念佛法门普摄群机,不论上根或中下根的人都可以修,不识字的老太婆也可以修,但看信心如何!千万不要小看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是大乘法,要念得好是不简单的。印光大师说:“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若念得好,成佛有余。”不要烦恼没有时间修行,若能行住坐卧随时都在念佛,就是修行。&
3、不管遇到什么事,都是一句阿弥陀佛,要远离是非也是这句阿弥陀佛。随时静下来就要念佛,念到睡着也没有关系。就这一句阿弥陀佛能让我们横超三界,直到西方。所以在修行中遇到境界来时,要眼睛装作没看见,耳朵装作没听到,不作六尘,不被境转,一句阿弥陀佛老实念下去。&
4、我们都是带业来受轮回的,所以病苦多的人,如果能明白这是业障的话,就应该从今以后不杀生,多念佛,业障自然会渐渐消除。&
5、妄想来时不要怕,不理它就是。它是它,我还是阿弥陀佛一直念下去,妄想自然就少了。&
6、行住坐卧都要念佛。如果我们定下心来念,便可察觉到我们的心几乎整天都在外头奔驰,攀缘外境,没有观照在阿弥陀佛上。如果没有收摄身心,被外境转走,必然是生死轮回了。&
7、念佛才是真正清净、正当的一条路,是往生西方的路。大众同声念佛,一心专注在佛号上,就能到西方。不须买票搭飞机,西方法船是无色相的。&
8、如果你们相信我的话,老实念佛,行住坐卧不离佛号,甚至梦中都能把持得住,把一句佛号谨记在心,到了这个时候,自然心不贪念,意不颠倒,西方极乐世界自然现前。这是关系生死大事,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三、&1 首先要粗衣淡饭,知足常乐。不重金银名誉,因而无争能静。以清淡无争的生活去降低自己的欲望、贪念、妄想。心要长存“知足”,因为知足就是“无所求”,在修行行持当中非常重要。一开始练习时很不好受,难度极大。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会习惯下来。无苦不成道!&
2 夸奖赞美我们的,都不是明师,骂我们的,不管对与错,才是真正的善知识。打击我们的人,当他在刺激我们的时候,就是在成就我们的道业,这是逆增上缘。要藉此去磨练“无我相”,要心能转境而不被境所转。此乃西方的资粮,要接受,要承担,内心还要感谢他们给你一个修忍辱的租会,无忍不成道!&
3 别人不想吃亏而不做的,我们要发欢喜心去做。不好吃的东西而别人不想吃的,我们要发欢喜心去吃。修行就是要吃亏!要心量打开才能去除贪嗔痴等等的坏种子。否则吃不了一点亏,受不住别人的一两句说话,就是没有修行。&
4 老实念南无阿弥陀佛且发愿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念佛时请不要计算念了多少句,否则心存贪念――贪多,这就难以专一,不专注在佛号上就非老实念佛。很难达到至上层的境界――念佛三味。尽量做到念佛念至对境无心,保持清净心,平常心,无好无坏。&
5 以静坐去把生命原有的潜能唤醒过来,希望以较快的速度去寻回自己身上不生不灭的佛性,令“身心清净而得大自在,智慧涌现而成为觉者。”&
6 要回光返照,常常作出自我检讨。常思己过,则近“道”矣!一发觉有错误,就要马上进行修改,从一切境中去调整自己。每一个人要将几十年的习气去除,必定要下一番工夫!当你有感觉“艰苦、烦恼”的时候,这就是在修行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考验,这时你必须运用智慧来降伏心念上的障碍,拿出修行的精神来克服万难。因为“有境才好修,无境不成道。”&
7 除了自己正当职业的上班时间外,其余空闲时间,不要吃喝玩乐,要对上述几点精进努力,莫放逸,假以时日,经过艰辛的锻炼后才有可能获得法喜或法昧,般若智慧在你的内心自然而然的显现,到时你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明白修道的奥妙所在!
阅读 (41853) | 评论 (0) |
前一篇:后一篇:
&&请您后再发表评论
&分享到微博&
搜房网用户可以先再评论
内容:请登录
转载成功!
文章分类:
我的所有文章
创建新的分类:
博文已成功转载!
对不起,您的账号尚未进行真实身份信息注册,评论不能同步到微博!
Copyright &
Soufun Holding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搜房网公司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佛的明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