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冤情债主要问主席

史学:林案的玄机和蹊跷
| 作者:史学 |
  ◇ 如何公正地看待林彪事件?
  如何公正地看待林彪事件的问题,涉及到如何看待文化大革命的问题,涉及到如何看待那一段至今都&斩不断,理还乱&的历史。
  无庸讳言,在文革中,乃至在几十年党内斗争的长河中,&谁没有整过人?谁没有被人整?&谁没有错误?谁没有功劳?
  刘少奇整过张闻天,文革中被整惨死;彭德怀整过粟裕,文革中被整惨死;许世友延安时,被逼&兵变、叛逃未遂&,之后,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战功卓著;彭真在东北时挨过整,解放后,也整过人;罗瑞卿整过的人,也不在少数,文革中,他也被整得好苦、好苦&&。不一而足。文革中,情况更复杂。对于刘、邓和那些先期就被打倒的同志来说,情况似乎比较简单:反对文革,一反到底。但细究起来,文革初期,谁没有&拥护&&执行&过极左的那一套呢?可是,对于文革中期和后期,被打倒的同志,情况就复杂得多:陶铸曾创造性地鼓吹过&怀疑一切&,结果还是死于非命。周总理在文革中也说了不少违心的话,也没有保下贺龙,这位应保、可保而未保下的元帅。文革中,军队是一个特殊的领域。毛泽东开始没有动军队。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军队的人,不能不抛出一些人,以求自保。文革中期,林彪自知不保后,奋起反抗,才有了林彪事件。冤冤相报,何时了?!其中的是非曲折、恩恩怨怨,谁又能说的明,谁又能道的白呢?!
  二十多年前,陈云、胡耀邦、黄克诚对这一复杂的历史问题,有过一番高瞻远瞩、&老谋深算&的分析。他们指出:文革是一场&内乱&。是在我们党和党中央犯错误的复杂条件下,发生的。林彪和四人帮不一样,他们历史上有功。二十多年后,再解读他们的讲话,是否有&茅塞顿开&之感呢?讲话中的&内乱&,就是借用史称,太平天国的&杨、韦之乱&,自己人杀自己人。当年,刘、邓、陶不是无产阶级的敌人,平心而论,林彪,黄、吴、李、邱,也不是无产阶级的敌人。都是为了共和国的建立,历经枪林弹雨,有过大功的人。文革的错误,是党中央犯错误,是毛泽东犯错误。文革是毛泽东&亲自发动、亲自领导、直接指挥&的一场&内乱&。党中央、毛主席应该对这场&内乱&负直接责任,负总的政治责任和历史责任,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林彪和四人帮有过激烈的斗争。为什么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粉碎&四人帮&的斗争,就是历史大功一件,而林彪与&四人帮&的斗争,就是&抢班夺权&,反党政变呢?历史不会认可这种荒唐的&双重标准&!林彪的历史功绩实在太大了。我们这些小字辈,是通过&三大战役&的影片,才解读到林彪辉煌的战史的。尽管影片中,把林彪描写成了&好人中的坏人&,但却掩盖不了林总为共和国的建立,呕心沥血的事实。把&战功显赫&的林彪和&身无寸功&的四人帮,硬绑在一起,有辱&正义的审判&!
  无庸讳言,没有陈云、胡耀邦、黄克诚同志,那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超的政治智慧,博大的宽广胸怀和历史的长远眼光,是不能解读林彪事件的,也是不可能解开林彪事件,这一世界迷案、悬案的!更是不可能把我们党从&专案复专案,冤案复冤案&的政治&内乱&的漩涡中,解脱出来的!现在,我党从&内乱&的漩涡中,解脱出来吗?原因就在于此。太平天国&内乱&的后果,就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被清王朝残酷地镇压下去了&。与其说是毁于&外因&,不如说是毁于&萧墙之内&!
  ◇ 真相必大白天下
  九届二中全会,还有一个不为世人所知的重大隐情:会前,毛泽东和林彪有过一次重要的密谈!
  林彪为什么会在一夜之间,从一个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亲密战友&,堕落为反革命政变的主谋,谋害毛主席的刽子手?刚刚在&九大&党章上被破天荒地定为&接班人&的林彪,为什么仅时隔1年,就要&迫不及待&地&抢班夺权&?
  从党内威望和资历来说,林彪远在毛泽东之下。刚被毛泽东钦定为&接班人&的林彪,怎么敢在&个人崇拜&之风,达到登峰造极、甚嚣尘上的时刻,一反常态地&背&着&恩师&毛泽东,&私自&在九届二中全会上说三道四,&公然&搞&突然袭击&,&大有炸平庐山之势&?这简直就是有悖常理的&蠢动&!
  凡事都有源,有头。
  有证据表明:就在九届二中全会,林彪讲话的前一天晚上,林彪曾前往毛泽东的住所,和毛进行过一次密谈。当时只有叶群和汪东兴,守在门外。据说是为了防止江青闯入。这次林、毛在开会前的重要谈话,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情节,它是破解上述那些谜团的一个关键的切入点!
  吴法宪出狱后,披露了这样一个的事实:他是从叶群处得知,在这次谈话中,毛泽东已首肯林彪的讲话。因此,他才在会上&紧跟&的。在林、毛这次谈话后,陈伯达为进一步证实叶群的话,凭着他政治局常委的身份,又向林彪当面直接求证了毛泽东已首肯林彪讲话的事实。之后,才有陈伯达在九届二中全会上的种种表演。汪东兴是毛主席身边的&近臣&,长期以来,最了解毛泽东的想法。正因此,在文革中,他没有犯过什么错误。不幸的是,那天晚上,和叶群一直守侯在门外的汪东兴,竟在第二天的会议上,也会&出人意料&地违背毛的&意图&,向&四人帮&大加攻伐,加入了&大有炸平庐山之势&的行列,犯了文革中他唯一的一次&严重的路线错误&。吴法宪、陈伯达、汪东兴三个人,在会场上的全部表现,就再清楚不过地说明,林、毛在开会前的重要谈话中,确实包含了毛泽东事先已首肯林彪的讲话的重大隐情!
  昨天还同意林彪的讲话,今天就翻脸不认帐。毛泽东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恶劣政客品质,可见一斑!可以想见:一个中了&欲擒故纵&把戏的行伍出身的林彪,会作出什么反应。由此,再解读全会后所发生的惊心动魄的一切,令人茅塞顿开!
  破解这一重要隐情的关键人物,是汪东兴!他总有一天会说真话的!
  ◇ 破解林彪事件的钥匙
  林彪事件是震惊世界的重大事件。几十年来引起国内、外史学界、理论界、新闻界、文学界的极大兴趣。这是因为,从目前官方公布的材料看,其中疑点太多,事实不清,证据太乱,逻辑牵强,结论武断!根本无法向历史交代,无法向世人交代。
  究其原因,其一,&四人帮&的诬陷和编造,对搞清林案,打下一个很坏的基础。其二,由于派性的原因,由于难以压抑的狭隘的复仇心理,由于听不进陈云、胡耀邦、黄克诚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告诫,邓小平、彭真作出了&两案并一案&的荒唐的政治裁决,使得原本可以搞清的林案,更加扑溯迷离。现在,这些应该对林案起作用的政治人物,都已作古。他们没有尽到应尽的历史责任,留给后人的是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林案。也为国、内外好事者,提供了&想象&空间!
  在林案专案审查的十多年,以及以后的二十多年中,最大的漏洞就是听不到&直接目击证人&和&直接当事人&,&客观地充分地&陈诉。事实上,几乎每一个当事人,都有在违反主观意愿的情况下,强迫按照专案人员的要求,书写&交待材料&的经历。因此,认真听取&直接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客观地充分地&的条件下的陈述,就是我们拨乱反正,查清林案事实真相的突破口。
  现在最大的阻力,就是来自于那些原来搞专案的人员,明里暗里,有意无意地在封堵这个突破口。使得不少&直接当事人&,至今心有余悸!在此,我们要提醒那些原来搞专案的人员,两条:第一,必须明白:阻碍&当事人&,依法&客观地充分地&陈述案情的行为,是一种犯罪行为!如果说,当年你们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认识不到&逼、供、信&的犯罪本质,还情有可原。但是,如果今天,再这样搞见不得人的小动作,就必遭法律和历史的惩罚。第二,搞专案的人员,有一种侥幸心理:明知其中冤情重大,但&当事人&,大多年事已高,把林案捂到这些人统统作古,岂不是熬到&冤案变铁案&的那一天吗?请那些心怀侥幸的人明白:林案是举世瞩目的历史大案,全世界会放过你吗?历史会放过你吗?混是混不下去的!捂是捂不住的!熬也是熬不过去的!&往事并不如烟,历史岂能尘封&?!陈云同志为林彪事件考虑了两个星期,写下的那二百多个字,你们还记得吗?长期怀着&熬到那一天&的投机心理,你们不感到太累吗?
  作为严肃的历史工作者,现在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大力抢救,发掘这些&直接目击证人&和&直接当事人&的第一手材料。一切从可信的客观事实出发,这才是最终揭开林彪事件,这一世纪迷案的钥匙!
  可以想见,当我们打开林案迷宫的大门时,那些原来搞专案的人员,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失落&:这些往日的&阶下囚&,怎么变成珍贵的&直接目击证人&和&直接当事人&?
  其实,您们也是重要的历史当事人!在如何编造&冤、假、错&案,这个领域,你们有着绝对的历史价值!你们把在这个领域,亲身经历的事实,向世人揭露出来,对我党不再犯这样的错误,人民不再遭这份罪,就是历史大功一件!对我们亲爱的祖国,从此永远摆脱&专案=冤案&,&党派倾轧&,&政治清洗&&萧墙之祸&的内乱、恶梦和怪圈,真正走上民主与法制的光明大道,就是大功一件!何失落之有呢?
  ◇ 四人帮在林彪案中造假
  张玉凤、姚文元关于中央在林彪专案中造假事件的回忆,在范围上,有区别。张玉凤指出,那封毛泽东在滴水洞写给江青的著名的,用来表明毛&早已看出林彪是野心家&的信,完全是在&康生的直接授意下,由张春桥起草的&造假产物!对此,毛泽东是完全心知肚明的!姚文元则提出了比张玉凤更为广泛的造假领域:&'九一三'林彪事件,在中央公布的资料中,掺了很多假,有的是根据当时政治形势需要而编汇的。&
  他们俩人,对当时中央造假的动机,提供了相同的证词:为了维护毛的&光辉形象&和权威,当时的中央政治局,公然通过了在林彪案中造假的决定!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合乎逻辑,可信。据姚文元说,中央还专门为此做了&决定&。历史正企盼着,这个&中央决定&,公布于世!
  张玉凤、姚文元都是极其重要的直接当事人!他们的回忆,其份量之重,不言而喻!他们两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对同一事件,发表内容相同的说法,其可信度,不言而喻!如属实,&四人帮&在林案中造假,已是&铁案&!
  根据姚文元的说法:&'九一三'林彪事件,在中央公布的资料中,掺了很多假,有的是根据当时政治形势需要而编汇的。&我们注意到,&掺了很多假&和&根据当时政治形势需要而编汇的。&的说法。据此,我们有理由提出那个至今找不到一个直接目击证人的被法庭&确认&为&武装政变的纲领&的&571工程纪要&,完全是张春桥、康生,&根据当时政治形势需要而编汇的&!不要忘记,当时,老奸巨猾的康生,在解读那&571工程纪要&时,故弄玄虚地说,&纪要&中,有些话很幼稚;有些话,不是20几岁的人,能讲出来的了。这正是他们造假时的阴险用心所在!
  张玉凤、姚文元关于林彪专案的两段回忆文章,读来令人毛骨悚然。毛泽东伙同&四人帮&,在举世震惊的林彪大案上,导演如此&惊天骇俗的造假丑闻&,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杜撰如此&瞒天过海的欺世之作&,怎能不使世人瞠目结舌?!怎能不令世界舆论哗然?!这与当年希特勒法西斯在&国会纵火案&的所作所为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据此,当时的&中央文件&,绝不可信,已成不争的事实!当年举世瞩目的那场&正义的公审&,基本上,延用了&四人帮&时期的&中央文件&的指控,其可信度,还有多少?不言而喻!当然,历史还企盼着图们等人,这些&正义的审判&的重要当事人和&专案文学&的始作俑者,对专案和起诉过程的&实事求是&的回忆!据我们了解,已有几位专案当事人,在写这段历史。届时,又要爆出&惊天丑闻&。
  凡是经历过&文革&的人都知道,历史和人民有多伟大!不管你多会造假,政府机关内部的知情人们,一造反,一揭发,丑闻全暴露,&权威&全崩溃,如多米诺骨牌一样,当也挡不住!
  林彪事件的研究,大有搞头,大有文章啊!现在,我们不关心&翻案不翻案&的问题,只关心&事实和证据&!只关心历史当事人的陈述!
  ◇ 重提林案是质疑,是挑战,不是翻案
  人们一提起林彪的案子,有人就会跳出来,说是&给林彪翻案&。问题绝不是那么简单!
  人们重提林案,主要是因为林案疑点太多!事实与案情,还远远没有搞清楚!结论与判决,实在是经不起推敲,更无法向历史、向后人交待!
  事实是:重要的证据,都没有归案!关键的当事人,都没有得到自由陈述案情的权利!而且,有充分证据表明:毛泽东伙同&四人帮&,在林案中,确实公然制造了假证据,并为此,形成过准许造假的&中央决议&!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对林案的质疑,大多不是没有道理的!在这种情况下,要对林案盖棺论定,条件并不成熟!
  林案的重要证据&黑匣子&,能要,而没有要回来;林彪带走的文件,能要,也没有要回来;至今找不到一个&571工程纪要&的目击证人。按现在的证据,似乎是&所有在林彪专机上死了的人,都知道那个&纪要&,而活着的,一个目击证人都没有;所谓的政变主犯&黄、吴、李、邱&,竟都不知&政变纲领&的&571工程纪要&;那个&三国四方&&指挥班子&,更是子虚乌有;所谓&林彪手令&,据说还有横排和竖排,两个不为世人知道的版本;&手令&是否出自林彪手笔,也没有确凿的证据!&九届二中全会&前一天晚上,毛与林的秘密谈话的内容,还没有披露;林彪坐机上的大洞,还没有合理的解释;坠机的真正原因,还众说纷纭,没有查清&&总之,林案的玄机和蹊跷还多得很!
  按正常刑事案件的办案程序,任何检察机关,面对有这么多疑点的案子,只会深入勘察,决不会贸然起诉!只有在当时法制不健全的中国,才会因为政治需要,迫不及待地搞出这种遗患无穷的&两案并一案&的司法闹剧!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疑点丛生的林案,提出质疑,对当时官方&结论&,提出挑战,是情有可原的,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现在重提林案,是要搞清事实,弄清真相,查清细节!对官方为一时政治需要,搞的那场&司法闹剧&,是质疑,是挑战,但绝不是翻案!
  至于最后能不能颠覆当时官方对林案的结论和判决,完全要尊重历史事实真象!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如果林案真的是假案,颠覆了,岂不是还历史本来面目吗?!也符合我党历史唯物主义的主张!
  我们不理解的是:有些人为何看到人家一提林案,就神经过敏,就浑身不自在,就要骂街,就好像人家掘了他家祖坟?!如果他们是图们之流林彪专案的办案人员,倒也情有可原(事实上,不少专案人员也在反戈一击)。至于其他人等,就令人费解了。也许他们出于对林彪的&刻骨的阶级仇恨&。不过我们要说的是,我们关心的是一个客观的历史事实,关心的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刑事案件,如果参杂着半点个人的感情色彩,就会有悖于&公开、公正、公平&的基本司法原则了!
  ◇ 关于&571工程纪要&的重大疑点
  &571工程纪要&,是林彪反革命政变的纲领性文件。它的真实性,对整个案件的定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历经30多年的反复查证,这个所谓的&571工程纪要&,仍有重大疑点。
  (1)至今没有查到关于林彪授意和批准这个&纪要&的直接证据。
  &中央文件&中再三强调,&纪要&是林立果根据林彪授意搞的。但是,历经30年,始终没有查到林彪怎么授意,怎么审阅,怎么批准该&纪要&的证据。后来查获的&571工程纪要&,充其量,只是一个笔记,没有正式文本。也就是说,没有林彪对它的批语和认可的证据。为此,林案的专案人员,非常头痛。以致图门和高文明不得不推测说:有一个&正式文本&,被林彪一伙带上了飞机。遗憾的是,他们的推测,又与周恩来的话,发生了矛盾。周恩来说,林彪除了那本林立果的&讲用报告&外,什么文件,也没带走。因此,所谓&林彪授意&,只是一种猜测!
  (2)在林彪反革命集团中,至今也没有找到一个&571工程纪要&的&目击证人&。
  根据现有的材料,不仅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这些集团&主犯&,没有看到过这个&政变纲领&,而且,在所谓政变&指挥班子&的所有成员中,也没有一个&目击证人&。就连参加过&南苑机场密谋&的成员和被&571工程纪要&列为&保密范围&之内的所有活着的&联合舰队&的成员,以及所谓&分舰队&的&上海小组&的成员,竟也都没有一个人,看到过这个&571工程纪要&。也就是说,所有被关押审查的数万名涉案人员,没有一个人,看到过那个神秘的&571工程纪要&。
  一位&权威&人士,在《谋害毛泽东的黑太子》一书中说:据那个在直升飞机上被俘的李伟信供认:在&571工程纪要&的制定过程中,他曾&断断续续&地在场外,作过一些服务工作,但没有直接参加&纪要&的制定,更没有亲眼目睹过这一重要文件。且不论李伟信,这样一个求生心切的阶下囚的话,是否可以采信。充其量也只能算&半个&孤证!仅凭这样&半个&孤证,怎能支撑得起&571工程纪要&,如此重大的历史情节呢?
  因此,历经30多年的审查,我们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令人十分尴尬的、却又是不争的事实:似乎死了的(指飞机上摔死的),都是&571工程纪要&的目击者,而活着的,却没有一人见过这个&纲领&!!!
  世人不能不怀疑,究竟有没有那个&571工程纪要&?!是不是又象&毛泽东在滴水洞给江青的信&一样,是&四人帮&凭空杜撰出来的?!
  (3)关于&571工程纪要&的出处,有着许多版本:57号中央文件中讲,是在空军学院的一个&秘密据点&的保险柜内查到的;后来作为&四人帮&时期,林彪专案组负责人之一的纪登奎,又说是在被迫降的直升飞机上缴获的;还有一个版本,说是一位空军学院的普通工作人员王某某,事隔几天后,在清扫已是一片灰烬的&秘密据点&时,在桌子上的乱纸堆里,无意中发现的。而且是记录在一个被遗弃的小本子上。换句话说,还不是正式的文本。人们不禁要问:这么一个事关重大的机密文件,怎么会&无意之中&,遗落在一个已经被翻得狼狈不堪,已经被烧得遍地灰烬的垃圾堆里?让一位普通的工作人员,将这么一个至今找不到&目击证人&的&绝密文件&,豁然之间,&大白于天下&?
  根据一位对林彪一案颇有研究的&舒云&作者的最新版本说,就在林立果销毁了&秘密据点&的所有材料后,李伟信曾鬼使神差地到过&秘密据点&,并逗留了一段时间。这就为最后揭开&为什么林立果在'秘密据点',烧尽所有材料后,竟会留下最重要的'571工程纪要'&之谜,打开了想象空间!
  正是这些在时间、地点、目击证人等关键情节上,前后难以相互印证的&权威&证据,才使人们不能不疑窦丛生!
  在林彪反革命集团内部,至今找不到一个&目击证人&的&571工程纪要&,被&正义的法庭&作为定案的最重要的证据。这种情况,在国、内外法律史上,都是空前绝后的。
  ◇ 质疑程洪珍日记本的出处
  纵观林案的证据,有一个特点:关键的证据,不是出自当事人,而是出自一些&小人物&。如&571工程纪要&,就是只有李伟信的&半个孤证&。林彪是外逃的&主谋&,就是出自李文普的一句&孤证&。关于所谓的&三国四方&会议的内容和性质的证据,不是出自在上海与会的当事人,而是出自远在北京的没有参加会议的空军党办秘书程洪珍的&日记本&。
  作为重要证据的程洪珍的&日记本&的出处的真实性,有重大不实之嫌!
  1972年6月26日,中发72,24号文件,即所谓的&材料之三&P41中,指出:关于&三国四方&会议,&日记本&的影印件原文说:&会议是成功的,达到预期效果。团结的气氛比较好,解决了对当前东南形势看法,认识。(1)主要矛盾在上海,在张、姚,统一了认识。(2)加速我们的准备。(3)组织上明确了三点,每点的头是上海--王,杭州--陈,南京--周,互相配合。江进行三点联系,配合,协同作战,没授予指挥权。&同时,在该文件P41,有一个注解:&程洪珍的亲笔日记,是在林立果在北京的秘密据点中缴获的。&
  人们可能还记得,这个&林立果在北京的秘密据点&曾&出土&过著名的&571工程纪要&。而且是在一片狼藉的灰烬中,由一位普通工作人员王某某,在桌子上找到了丝毫没有烧毁痕迹的&571工程纪要&。现在看来,林立果不仅没有烧掉&571工程纪要&,而且,留下了程洪珍的&日记本&,以备后查!这不能不令人疑窦丛生!
  必须指出的是,关于&'571工程纪要'是由王某某,在秘密据点的一片狼藉的灰烬中找到的&说法,是在世人对中央文件中&571工程纪要&是在秘密据点的保险柜中找到的说法,提出严重质疑的情况下,才&突然冒出来&,以正视听的。那么,人们不禁要问:&程洪珍的日记本&,又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从&秘密据点&的灰烬中,&抢救&出来的呢?!总不会又是王某某偶然&发现&的吧?!
  这些重要证据,在出处的时间、地点、过程上的矛盾百出,是显而易见的。这主要是因为林案的调查过程时间太长,造假太多,而且参与造假的,又不是一批人。这样,在一些重要细节上,出现&疏漏&,以致首尾不能相顾,前后不能呼应,漏洞百出,也是在所难免的了!看来&说谎&也难。
  ◇ 中央文件对陈励耘的两大不实之词
  陈励耘,林彪疑案的重要人物。他是九届中央候补,原空五军政委。林彪案的法庭指控他参与&三国四方&会议,被指定为&政变指挥班子&的&杭州的头&。
  关于陈励耘的两大主要问题。
  (1)1972年1月10日中发72、4号文件(所谓的&材料之二)第2页上说:&三月二十日,周宇弛到上海。林立果召集周宇弛、于新野、李伟信开会研究制定政变计划。林立果说:'这个事与首长(指林彪)谈到,首长叫先搞个计划'。林立果、于新野、李伟信按照林彪的旨意和在杭州同陈励耘商量的框框,在1971年3月22日至24日写出了反革命政变纲领&。也就是说,陈励耘是&571工程纪要&重要的始作俑者之一。
  (2)&材料之二&的第3页中,说到&三国四方会议&的内容时,有一句非常重要,但却是闪烁其词的话:&据陈励耘交待,这次会议,讨论了政变问题。&也就是说,陈励耘是&三国四方会议&讨论了政变问题的重要证人。
  人们对此提出质疑:既然&571工程纪要&,是林立果根据与陈励耘谈话的&框框&写出来的,那么,陈一定知道&571工程纪要&的基本内容。为什么文件中不引用陈励耘的详细证词?!既然陈励耘交代&三国四方&会议,&讨论了政变问题&,文件就应该引用陈励耘关于会上是如何讨论政变问题的详细情节。为什么文件将这个重要情节&省略&了?!既然与会的人,除陈励耘以外,还有三个重要人证,文件就应该引用参与&三国四方会议&的其他人,关于会议内容的相关证词。为什么文件也将这些重要情节&省略&了?!
  不言而喻,中央文件对陈励耘的以上两点指控,是非常要害的!它关系到&571工程纪要&有没有一个&活证人&的问题,关系到陈本人是否知道&两谋&的问题,关系到&三国四方&会议的性质问题,关系到参与&三国四方&会议的其他人,是否知道&两谋&的问题。
  但是,后来的&公开审判&,却令人匪夷所思地&蹊跷&地&绕过&了这两个实质问题,不去对这两个问题的情节,进行细究。这只能说明,事实上,文件对陈励耘的上述指控,查无实据!其他与会的人,没有一个作出与陈励耘相同的&交代&。
  这就说明,当初文件上&据陈励耘交待,这次会议,讨论了政变问题。&的说法,完全是逼、供、信的产物!以上中央文件对陈励耘的两点指控,纯属不实之词!陈励耘不知道&571工程纪要&;&三国四方会议&上,也没有讨论&政变问题&!
  既然,陈励耘不知道&571工程纪要&,既然&三国四方会议&没有讨论&政变问题&,那么,陈励耘何罪之有呢?!
  事实是,犯罪情节可以不查,可以巧妙地&绕过&,事实可以没有,但&罪&是一定要判的。这就是官方所谓的&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其实质是:&法律必须以政治需要为依据&!
  ◇ 所谓的&三国四方会议&与政变无关
  关于林彪事件中著名的&三国四方&会议,官方在1971年的中央57号文件和相继公布的&材料之一、之二、之三&中,把它作为林彪反党集团进行反革命政变准备阶段的重要证据之一,有过浓墨重彩的渲染。但是,仔细研究,令人疑窦丛生。
  (1)我们注意到一个基本事实:&三国四方会议&,是1971年3月31日晚开始的。林立果企图实施反革命政变的时间是1971年9月8日。也就是说,两者相隔,整整半年之久。
  必须指出这样一个起码的常识:历史上的任何一次政变,最怕的就是&走漏风声&。因此,为了严守机密,只有在发动政变的前夕,才能向参加者公布。否则,必遭杀身之祸!
  作为久经沙场,且亲身参加过堪称&政变&经典之作的&南昌起义&的林彪,怎么会愚蠢到不顾兵家之大忌,叫他的儿子林立果,在距9。13政变半年之前,在远离政变中心--北京钓鱼台数千里的上海,把几个矛盾重重的人,搞在一起,大谈什么反革命政变,还拼凑什么政变的&指挥班子&?!难道他就不懂&夜长梦多&,&日久生变&的道理吗?!实在有悖常理!此其疑点之一。
  (2)&材料之二&认定:&三国四方&会议是&按照《'571工程'纪要》的计划,一九七一年三月底在上海召开的&。这个&认定&的证据是什么呢?
  与会的直接当事人:江腾蛟、王维国、陈励耘、周建平,没有一个人知道&571工程纪要&。至今,他们之中也没有一个人作出过&三国四方&会议是&按照《'571工程'纪要》的计划召开的&的证词。李伟信,作为&纪要&的&半个孤证&,也没有作出过这样的供述。在程洪珍的日记本中,也没有这种记载。因此,&材料之二&的&认定&,只是&推理&和&假设&,没有事实根据!此其疑点之二。
  (3)&材料之二&指出,林立果按照林彪&先搞个计划&的&授意&,在1971年3月22日至24日写出了&571工程纪要&的反革命政变纲领。也就是说,这个&纪要&的草案,是在&三国四方&会议前一个星期,才写好。至今,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林彪当时已经首肯了这个&纪要&的草案。试问,在没有林彪首肯的情况下,林立果怎么就能按照《'571工程'纪要》的草案,擅自在上海召开&三国四方&会议,组织实施,甚至作出了&组织上的准备和分工&,确定了政变的&指挥班子&?!此其疑点之三。
  (4)关于开会的准确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必须指出的是,专案和审查搞了十几年,所谓&三国四方&会议,究竟有哪些人参加?他们都是何时到场的?这些重要情节,至今没有说清楚。
  1971年的中央57号文件和相继公布的&材料之一、之二、之三&中,虽然多次提到会议的时间问题,但都是采用&1971年3月底&,这样一种笼统的&口径&,回避点明会议的准确起、止时间。直到1982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检察院给陈励耘、周建平的&免予起诉书&和军事法院给王维国、江腾蛟的&判决书&中,仍采用的是&一九七一年三月三十一日晚至四月一日晨&,这样一些时间概念相当模糊、宽泛的措词,使人感到其中有那么多&猫腻&!在图们和肖思科的《超级审判-审理林彪反革命集团亲历记》中,对会议的准确结束时间,也没有点明。此其疑点之四。
  作为办案常识,搞清案件的确切时间,不仅是必须的,而且也是最起码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确定有哪些涉案嫌疑人的问题。如果一个人没有&作案时间&,就可以马上排除他的作案嫌疑。
  中央文件以及后来的&免诉书&、&判决书&,在这个时间问题上,多次采用&1971年3月底&和3月31日&晚&、4月1日&晨&之类的含糊措辞,显然不是&一时疏忽&,而是刻意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周建平算不算&与会者&。
  (5)&571工程纪要&明确写着:&指挥班子:江、王、陈&(江是原南空政委江腾蛟,王是原空四军政委王维国,陈是原空五军政委陈励耘)。但是,不在&指挥班子&中的原南空副司令员周建平,竟也被&中央文件&,圈定为&指挥班子&成员。根据墨迹未干的&571工程纪要&,周建平既不是&指挥班子&成员,也不在大、小舰队的&骨干&名单之列,甚至还被排除在&571工程纪要&规定的&保密范围&之外,林立果怎么会在未经林彪首肯的情况下,如此轻率地私自扩大&指挥班子&的范围?究竟哪些人是&指挥班子&成员?此其疑点之五。
  (6)法庭上,公诉人沈加良说:&这个会议的召开不是偶然的,是有政治目的的--这个会议是为落实《571工程纪要》实施要点中建立指挥班子江、王、陈这个计划召开的。是为林彪搞反革命武装政变作组织准备的。&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与会的江腾蛟、王维国、陈励耘、周建平,都不知道&571工程纪要&。那么,有什么证据说明,&会上明确了三点,每点的'头':上海-王,浙江-陈,南京-周,江腾蛟协调拉总&,就与&571工程纪要&中的&指挥班子:江、王、陈&,是一回事呢?此其疑点之六。
  会上&明确了三点,每点的'头':上海-王,浙江-陈,南京-周,江腾蛟协调拉总&的最早的出处,是1971年的中央57号文件和相继公布的&材料之二&P5中,原空军党办秘书程洪珍日记本中的一句话。应该指出的是,程洪珍当时根本不在现场。他既不是会议的参加者,也不是场外的工作人员。采信这样一个人的话,本身就不可取。但是,即使笔记本的作者程洪珍,30多年来,也从来没有作出过&三点的头&,就是&571工程纪要&中的&指挥班子&的证言。相反,他的日记本却中明明白白地写着:&没授予指挥权&!
  公诉人沈加良,把&没授予指挥权&的&三点的头&,认定为&指挥班子&,他不感到荒唐吗?!这难道是&证据确凿&吗?!
  由于江、王、陈、周,都不知道&571工程纪要&中有&指挥班子江、王、陈&的说法,当然不会作出&'三点的头'就是政变'指挥班子'&的供诉。
  这样,公诉人沈加良关于&会议是为落实《571工程纪要》实施要点中建立指挥班子江、王、陈这个计划召开的。是为林彪搞反革命武装政变作组织准备的。&指控,那种把&三点的头&说成和&指挥班子&是一回事的结论,就成了缺乏事实证据的&推断&。
  (7)最具重要有意义的是,要搞清楚:&三国四方&会议上,他们究竟谈了哪些有关&两谋&的实质性内容?这是疑点之七。
  &材料之二&,P3中,有这么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据陈励耘交待:会上讨论了政变问题&。这才是问题的要害。人们不禁要问,与会的人,活着的有四位。为什么只有陈励耘一个人,作出这样的&交代&呢?而且怎么看不到陈对这个敏感问题的详细供述呢?
  打倒&四人帮&后,在法庭审判的过程中,再也没有提到陈励耘交待的这一关键问题的细节。陈励耘出狱后,推翻了&会上讨论了政变问题&的&交待&。军检院在给陈的&免诉书&的犯罪事实部分,对于&会上讨论了政变问题&的重要情节,只字不提。仅作出&情节较轻&,&免予起诉&的决定。
  江腾蛟、王维国、周建平在以后的一切场合中,对于&会上讨论了政变问题&的情节,都予以了明白无误的否认。
  有充分证据证明,&据陈励耘交待:会上讨论了政变问题&,不过是陈励耘在当年逼、供、信的环境下,所做的伪证。
  (8)至于&三国四方&会议名称的由来,是疑点之八。
  这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三国四方&会议的名称,王维国、陈励耘、周建平&连听都没听到过&。程洪珍的日记本上,也没有出现过&三国四方会议&的说法。据场外的工作人员说,&那不过是林立果吹牛时的一句&戏言&。所以,后来为了避免&哗众取宠&之嫌,法院和检察院在正式法律文本中,再也不沿用文革时期杜撰出来的&三国四方&会议的说法了,而是改用&秘密会议&。
  以上所列八条,只是关于&三国四方会议&众多疑点中的冰山一角。如果把这些疑点背后的真实情况,细细展开,就足以推翻官方关于&会议是为落实《571工程纪要》实施要点中建立指挥班子江、王、陈这个计划召开的。是为林彪搞反革命武装政变作组织准备的。&臆断。
  ◇ 陈励耘为什么要作伪证?!
  关于林彪事件的中央文件的&材料之二&页3中说:&据陈励耘交待,这次会议,讨论了政变问题。&也就是说,&三国四方会议&讨论过政变问题的重要人证,是陈励耘。与会的人,除陈励耘之外,还有江腾蛟、王维国、周建平。为什么中央文件上只有陈励耘的交代,而没有其他三人的交代呢?
  原来,王维国在十几年的审查过程和法庭审判中,从没有承认&那是个会&,&只不过是几个人坐下来,扯扯&,&如果扯扯就算是会,文革中太多了&。&就是大家坐下来,解决一下团结问题&。
  江腾蛟在1980年11月25日下午3点的庭审中说:&开始,陈励耘吃完饭后,林立果讲了几句话,他说你们先谈谈情况吧,要他两个和我先谈情况,他说他有点事情出去一下,办完了再来。&江腾蛟好像十分吃力地回忆道。江腾蛟不知是有意把内容简单化,还是确实忘记了。(见肖思科的《超级审判-审理林彪反革命集团亲历记》页453)
  江腾蛟说到1971年到上海的问题时,据理力争说到上海确实是为了治病,不是去搞阴谋的。&三国四方会议&之前,林立果先找他谈,并说到上海找陈励耘、王维国谈谈,没想到搞阴谋等等。(见肖思科的《超级审判-审理林彪反革命集团亲历记》页383)
  周建平说,谈的都是解决团结问题的事。
  也就是说,除了陈励耘以外,江、王、周都没有说&这次会议,讨论了政变问题。&陈励耘的&交代&,只是一个孤证。
  陈励耘在专案期间,确实讲了一些&查无实据&的话。在1980年11月25日的庭审中,法庭播放了陈励耘的一段录音:&林说,庐山会议都是几个老总,指黄、吴、李、邱搞坏的,丘八斗不过秀才,现在军队的日子难过啊。接着,他阴险地说,没有暴露的不能再暴露了。林说,现在的斗争是争夺接班人的斗争,就是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上海有王政委,杭州有陈政委,我们很放心。最后,他对江说,王政委他是上海的指挥官,陈政委是杭州的指挥官,周付司令是南京的指挥官,还有你们的老政委,他负总责。&
  对于陈励耘的这些交代,图们等专案人员,当时也&将信将疑&。其中有一部分,陈很快就&翻供&了。肖思科的《超级审判-审理林彪反革命集团亲历记》P224中,对此有一段描述:&陈励耘在'913'之后,不知是为了表示自己同林彪一伙划清界限而争取立功,还是有意把案情弄复杂,或是其它原因,他交代过一段情况:'自上海黑会后,我为给林彪政变做准备,积极建立机场武装营、扩建警卫部队,改装了伊尔-10飞机等。'三月间,他向工作人员写材料说明这段是自己编造的内容。那些事都是根据上级战备命令,在上海黑会之前都搞了,与上海黑会无关系。&
  根据上述事实,人们完全可以认为,陈励耘在三国四方会议的内容问题上,作了伪证!
  事实也正是如此。陈励耘出狱后,笔者曾有幸走访过他,问及了会议内容。他说:&那就是个解决几个人团结的谈话&。笔者问他,文件中有一句&据陈励耘交待,这次会议,讨论了政变问题。&那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他说:&我在里面关了那么久,没完没了。不这么说,那还有个头?!&
  1988年11月15日,陈励耘出狱后,记者许寅,采访过陈励耘(见许寅:&未被起诉的人--访原空五军政委陈励耘&,载本刊zk0212d--编者),谈及了&会议内容&。归纳起来三条。(1)陈励耘谈了在杭州为林彪盖了一套房子的事。(2)空五军反空降战备工作的成绩(3)由九届二中全会,谈到反对和防范江青、张春桥抢班夺权的事。陈说,不过是扯扯,&根本没有人说开会的事&。
  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陈励耘真的讨论了&政变&问题,军检院给他的&免予起诉书&里,在犯罪事实方面,就不会对此,只字不提。军检院也不会对他作出&罪行较轻&,&免予起诉&的决定。
  事情已经很清楚,中央文件那句&据陈励耘交待,这次会议,讨论了政变问题。&的话,是陈励耘在不能&客观地充分地&陈述案情的环境下,逼、供、信的产物。因此,得不到与会其他当事人的证词的支持。出狱之后,陈本人对此也翻了供。
  被逼无奈,不得不作伪证,就是陈励耘当时的实际情况。在此,我们想告诉所有在专案学习班被逼作过伪证的人们:在涉案人员不能&客观地充分地&陈述案情的环境下,进行搜集证据的活动,都是非法的活动!这样搜集的所有证据,都是无效的证据!人们完全有理由推翻过去的&供诉&,还事实的真实面目!
  纵观林案,在好几个关键问题上,都是采用了&孤证&和&口供&,作为证据。比如&571工程纪要&,只有李伟信&半个孤证&;林彪叛国投敌,靠的就是李文普的一句&孤证&。&三国四方会议&&讨论了政变问题&,也是靠了陈励耘一个人的&口供&,一个&孤证&。这样办案,是违反&轻口供,重证据&的取证原则的。结果,人家一翻供,你一点办法都没有。
  ◇ 林彪事件中,几个值得特别关注的&小人物&
  众所周知,在林彪事件中,受打击最大的,是毛泽东本人。林彪事件,不仅宣告了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的彻底破产,而且彻底摧毁了毛泽东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神&的崇高地位。为了挽回&大厦将倾&的厄运,&四人帮&,在当时的&中央文件&中,凭空捏造了&毛泽东在滴水洞给江青的信&,又在文件中,拼命鼓吹毛泽东在9。13前,如何&神机妙算&地躲开了林立果的&追杀&,顺利&瓦解&了林彪的&武装政变&。
  有一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所谓军事上的&神机妙算&,都来自于&知己知彼&,来自于准确的情报。舍此,毛泽东要成功地躲开&追杀&,是不可能的。
  于是,人们要问,毛泽东的&准确情报&,来自何方?!毛在林彪、林立果身边,有没有&卧底&?从&文件&中,关于当时毛泽东与林立果之间&环环相扣&的,几乎是&捉迷藏&似的&惊心动魄&的斗争情节看,没有&卧底&,是很难想象的!事实上,在&个人崇拜&达到登峰造极的年代,毛泽东要在林彪、林立果身边,&物色&几个&卧底&,是轻而易举的!
  那么,谁是毛泽东的&卧底&呢?我们的视线,很自然地就落在了那几个在林彪事件中,值得特别关注的&小人物&身上。他们就是:(1)上了直升飞机,却在关键时刻,&死里逃生&的李伟信,(2)赶到了山海关飞机场,却&鬼使神差&地没有和刘沛丰一起上256飞机的程洪珍,(3)从林彪逃往机场的座驾上,&突然&跳下车,并自伤一枪,从而&捡回一命&的李文普。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他们都是林彪和林立果身边&重要&的&小人物&。请注意:&卧底&的最佳人选,就是这种&小人物&。因为只有&重要&,搜集的情报,才有价值。只有&小人物&,才具备&卧底&人物的隐蔽性。
  李伟信,从职务上说,不过只是空四军的一位由普通干事,刚刚提拔上来不久的文化处副处长。开始时,主要负责为林立果收集&毛泽东像章&。但是后来,他负责着照顾林立果的日常生活。与林立果几乎是&形影不离&。程洪珍是空军党办,也是由秘书,刚刚提上来的副主任,职务也不高。但却负责着林立果的文件收发工作,相当于林立果的&机要秘书&。李文普是林彪的贴身保卫参谋,一年365天,不离林彪左右。这三个人,实在都是是&卧底&的&最佳人选&!
  其次,这三个人,确实在林彪疑案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李伟信是那个至今找不到一个目击证人的&571工程纪要&的&半个人证&。据他说,&林立果搞了571工程纪要&的草案。于是,法庭就认定确有其事!关于李伟信,还有一件特别&蹊跷&的事。就是在林立果烧毁了&空军学院的秘密据点&内的全部文件后,李伟信和他的弟弟,竟然&鬼使神差&地来到&秘密据点&,并在里面逗留了一个来小时。必须指出的是,李伟信是在林立果烧毁文件后,唯一去过那个&秘密据点&的人,他意欲何为?!联想起事发几天后,那位普通工作人员王某某,在该据点中,轻而易举地从桌子上,拿到那本历经&火光之灾&,仍保存完好的记录有&571工程纪要&的笔记本的事,不由使人&匪夷所思&。人们把它和李伟信的&偶然光顾&&秘密据点&的事情,联系起来考虑,是不足为奇的!程洪珍有一本笔记本,据&文件&披露,也是在&秘密据点&里缴获的。该笔记本,记录了闻名遐迩的&三国四方&会议的内容。也成了&重要旁证&。程洪珍没有参加&三国四方&会议。法庭置四位&直接当事人&的证言于不顾,却采信他的笔记内容。可见,他在法官心中的地位。李文普是&林彪出逃目的地是苏联&的唯一&孤证&。正是他,提供了&林彪问:到伊尔库斯科,需多少时间&的重要情节。法庭&违反常理&地采信了他提供的&孤证&。
  从上述事实中,我们看到,林彪疑案的关键情节:&571工程纪要&,&三国四方&会议和&林彪出逃目的地是苏联&,竟然都是由这三位&小人物&提供的&孤证&,来支撑的。法庭为什么对这三位&小人物&的话,如此&坚信不疑&呢?为什么对那么多与他们的&孤证&意见相悖的&反证&,置若罔闻呢?!人们不能不对这三位&小人物&,在林彪事件中的&地位&,在官方思维判断中的&位置&,提出质疑!
  最后,我们还要指出的是,这三位&小人物&,都是在最危险的时刻,&传奇般地&摆脱了险境,&安然无恙地&逃生了!你看,李文普跳下林彪座驾时的惊险情节,再看李伟信和周宇驰、于新野,举枪自杀时的&千钧一发&,再看程洪珍巧妙地摆脱了&刘沛丰已上飞机,自己怎么办?&的困境,这简直就像007中的詹姆斯邦德,戏剧般的&消灭了敌人,保存了自已&。常识告诉我们,在最关键的时刻,巧妙地脱离险境,是每一位&卧底&者,必备的&最高职业境界&!实在令人叹服!
  有了这三位&小人物&的情报,毛泽东能不&料事如神&吗?!
  事实已经证明,必将继续证明:这三位&小人物&,不简单!
  ◇ 从陈伯达的申诉档案,解读&文革&中的林彪
  毋庸讳言,林彪是老干部中的重要一位,和全国的老干部,无论是在感情上,思想上,还是在共同的战斗历程上,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文革之初,在全国绝大多数老干部,对&文革&,都&很不理解,很不得力&,&顶牛&顶的很厉害,实际上是,&打心眼里反对&的情况下,林彪却代表军队,大力支持&文革&,支持&造反派&。因此,也就得罪了不少人。林彪当时的所作所为,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但是,在1970年的九届二中全会上,林彪突然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带头向&四人帮&发难,&大有炸平庐山之势&。如果说&二月逆流&,还只是几个老帅和副总理,向江青、张春桥一伙,打响的第一枪,那么,在九届二中全会上,就是林彪亲自率领几乎全部与会的老帅、老干部、老将军,向&四人帮&发起的一场气壮山河的围剿战。之后,林彪顶住毛泽东的&大力弹压&,&死不投降&,又在神州大地,上演了一出惊心动魄的&武装兵谏&的历史剧。
  事情怎么会这样发展?其内在逻辑,又是如何演义的?当时,有人说,林彪是&手上挥语录,背后下毒手&。当然,用那种落井下石的阴暗心理,是无法实事求是地解读林彪的真实心路历程的。不过有一点,该话说得倒也不错,林彪挥动&语录&时,就给人一种漫不经心的感觉。
  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看到了历史的见证人,陈伯达的题为《我向党和特别法庭的交代》的申诉档案,使我们茅斯顿开,如梦初醒。
  陈伯达写道:&一九六五年国庆节前夕,林彪问我:是不是看到一股政治急风暴雨的到临?主席要从北京市委突破。这场斗争可能要二、三年。主席立下了决战状。我问:可是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决议?林彪说:这是皇旨密令。&
  陈伯达还说:&一九六六年四月初,在林彪家,总理也在。林彪问总理:'这场政治风暴要烧到哪一级?'总理说:'局势还不明朗。彭、罗、陆、杨的问题,还是人民内部问题,批判从严,处理从宽。'林彪讲了他对主席的理解,说:'一场斗争是对准刘、邓,还要烧一下总理。'&
  这就是说,1965年,毛泽东已经以&皇旨密令&的方式,向林彪下达了对刘少奇、彭真等人的&绝杀密诏&。
  可以想见,在当时毛泽东的&威望&如日中天的情况下,在当时人们的思想觉悟的条件下,任何人,不管你是彭真、刘少奇、邓小平,还是叶剑英、贺龙、陈毅,聂荣臻,许世友,谁拿到毛泽东这样的&密诏&,都会坚决地&打倒&毛泽东要你打倒的&任何敌人&,都会&很好地&理解毛泽东的&伟大战略部署&,都会拼命地鼓吹&文革&,都会坚决地支持&造反派&。因此,以这条线索,去解读文革初期的林彪,就很好理解了。
  手持&密诏&的林彪,肯定得到了毛的庇护,军队是不能&乱&的。因此,军队干部在文革初期,显得特别&风光&。出于&自保&,军队也难免要抛出一些&虾兵蟹将&。这就是当时的真实情况!
  但是,后来的情况,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林彪亲自签发了军委8条,主张军队在文革中&不介入&,要&一碗水端平&,但是,毛泽东却针锋相对地指出&不介入,是假的&,&解放军要坚定地支持'左派'群众。&于是,军队开始动乱了。
  陈伯达还说:&在党的九届一中全会后,一九六九年四月三十日,主席请了总理、林彪、康生、谢富治和我,讨论文化大革命还要进行多久。总理讲了经济停滞、社会无政府主义、大批干部被打倒等问题。主席听著,有时用铅笔记著。林彪讲:同意总理意见。要发展经济,发展国防,整肃社会派别、山头。我也讲了:毛主席革命路线已经取得彻底胜利,要发展经济,团结大多数。主席怕(文革)结束,他讲:'斗批改还刚起步,斗争还有反覆,彻底胜利!还要不要革命?看来,今天我又是少数。'康生、谢富治当即表态,站在主席一边。当时气氛很沉闷。总理说:'我对主席的教导、对主席思想的学习、领会还是很差,要很认真总结、检讨,否则,在工作上会犯大错误,还迷惑着。'主席讲:'总理,检讨不要勉强。党内有不同观点、有不同立场,我不惊奇。'他说著就朝屋外走,散步去了。原订和主席的晚餐也取消了。&
  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林彪作为一位老干部的&保守&的思维方式。尽管文革初期,林彪曾在毛泽东那里,亲受&密诏&,但这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必然导致他与毛泽东的决裂。
  至于后来,毛泽东如何在九届二中全会前,设下&陷阱&,对林彪&欲擒故纵&;如何逼林彪作检讨;如何&穷追不舍&,即使林彪欲&负荆请罪&,也&拒之门外&,不予理会的情节,很多人,都详细论述过了。在此,恕不累述。
  有了陈伯达上述的重要铺垫,林彪在文革中,原来看似不连续的心路历程,就是一个很合乎逻辑的连续的过程了。
  ◇ 解决林彪事件的政治时机
  重大政治问题的解决,有个时机问题。这是人们在中国,这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得出的政治经验。在研究林彪疑案的过程中,我们碰到的最大困难就是,不少直接当事人,至今还心有余悸。他们说:&冤情很大,时机未到&。
  现今中国,有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重大政治历史问题:其中,包括对毛泽东的历史评价问题;对&文革&的历史结案问题;对林彪、高岗疑案的清理问题。等等,等等。
  时至今日,对毛泽东的历史评价问题和林彪、高岗疑案的清理问题,与后面几个问题相比,情况是不一样的,敏感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对后者,官方是绝对&封杀&的,而对前两个问题,半官方的电视媒体,甚至&解放日报&,都可以讨论,可以质疑。因为,它们已从政治范畴,走向历史范畴。但不可避免的是,随着讨论的深入,许多&鲜为人知&的事实被披露,许多重要的疑点,被澄清,许多历史的真相,得以重见天日。世人对毛泽东的本来面目,开始有了清醒的认识,对林彪事件的真相,有了&茅塞顿开&的了解。芸芸众生就会从&个人崇拜&的泥潭中挣脱出来,就会从&中央文件&的迷雾中,解放出来。这样,为日后解决这些问题,客观上,做好了充分的舆论准备,水到则渠成矣。
  事实上,这些问题既是当权者的&政治包袱&,又是他们的&政治财富&。如果他们具备政治大智慧,历史新思维,治国大手笔,安邦大魄力,就能化腐朽为神奇,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迎来清平政治,朗朗乾坤的大好局面。否则,这些&历史包袱&和新的&政治欠帐&,就会越背越多,越背越重,直到不堪重负的一天,大厦轰然倒塌。那时,这些历史政治问题,都会伴随着新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民主共和&革命,在&凤凰涅磐&中,重生。
  这是对当权者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被推上权力舞台的他们,无法推卸的历史责任!
  ◇ 林彪事件与对毛泽东的历史评价的关系
  在此,我们仅就林彪事件与对毛泽东的历史评价的关系问题,提一些看法。
  一个人活在世上,几十年,总是有对,也有错!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也有对,也有错。我们要崇拜,只能崇拜他的对的地方,伟大的地方,总不能让人民去崇拜他的错误和罪行吧!否则,就不是&崇拜&,而是&迷信&了。就象法西斯党徒,对希特勒的迷信一样!不仅行动上要&保持一致&,而且思想上也&保持一致&!
  由于毛泽东担任过中共党的主席,领导中国走过一段很长的历史过程,与一般人不同,他有很大的功劳,但是,不可避免地也有过错,更重要的是,他还有令人发指的罪行!
  正如陆定一同志所评价的:&毛开国有功,建国有过,文革有罪!&
  这就像我们读书考试一样。数学考了100分,语文考了50分。那就是数学优秀,语文不及格!不能搞什么&平均75分,全及格&。毛泽东的历史功过,也不能搞什么&三七开&。功劳就是功劳,过错就是过错,罪行就是罪行!分得清清楚楚,才符合历史本来面目!
  我们这些有过文革阅历的人们,对毛泽东&亲自发动,亲自领导、亲自指挥&的&文革&,给全国人民、给我们的民族、给我们的国家所带来的巨大灾难,是感同身受的!是深恶痛绝的!是永远不能忘怀的!如果说文革中,人们对毛的历史功绩已经&大树特树&够了,那么,毛在建国后以及文革中的罪行,还远远没有彻底清算!如果说毛泽东的历史罪行是&罄竹难书&,也绝不为过!!!
  邓小平、陈云等老一代领导人,在&党内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毛泽东的历史评价,仅仅是开了一个头。
  1986年7月,在北戴河会议上,邓小平对毛泽东的历史评价问题,作了如下阐述:&作为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对毛泽东作一生政治评价,我们是唯心的,是搞了中庸,是照顾到当时的政治环境,顾及到部分同志的思想认识和情绪。我们是错的,这错误要由我们的一代来负责,主要由我来承担。但要说明,我们是清醒的。毛泽东作为主席,集党政军大权于个人身上,政治生活不正常,党内机制不能正常展开,我们都有责任。毛泽东从部署、策划,到展开文化大革命,到要达到的目标,我们大多数人是不知的,连周总理都难知道。这当然毛要负很大责任。中央对文化大革命予以全盘否定,并定为浩劫,是符合事实的、是严肃的、是尊重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作风,实际也包含了对毛的评价。党内对文化大革命结论的争议基本没有;但对毛的评价还是有争议,这里面有多种因素。再过十五年,要不二十年,对毛再作评价是必要的,时间成熟了。&
  解读邓小平的这段话,有三条:第一,对毛的历史评价,没有完!但受当时历史环境的局限,受党内一些同志思想认识的局限,只好&暂不追究&。第二,对当时不能给毛泽东作出彻底的历史评价的错误,邓小平勇敢地承担了历史责任!(令人钦佩!)并把邓小平、陈云等老一代革命家的保留意见,记录在案。为今后重提对毛的历史评价问题,留下伏笔。第三,确定15~20年后,对毛泽东的历史评价,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时机成熟了!
  邓小平对毛的历史评价问题,采取表明态度,勇担责任,留下伏笔,确定时限的做法,体现了马列主义革命大家的坚定的原则性和高度的灵活性。是大智慧,大手笔,一派政治大家的风范!
  现在,19年过去了。邓小平对毛的历史评价所规定的最后期限,就要到了。作为邓小平&钦定&的&隔代接班人&的胡锦涛,能不能&执行&,&接班&?人们正拭目以待!
  毛泽东欠下的历史罪、帐,一定要进一步地清算。时间拖得越久,清算就越彻底!
  林彪事件的真相,必将伴随着历史对毛泽东罪行的彻底清算,大白于天下;必将伴随着中国&民主、共和&的革命浪潮,涅磐重生!
  当然,不管怎么清算,也只是清算毛的罪行,而不是清算他的功劳,他的智慧!对他的功劳,对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文学天才,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如果清算他的功劳,清算他思想的真理部分,哪怕是过头一步,也会变成&谬误&。对一个人的评价,是个很严肃、很科学、很复杂的问题,来不得半点轻率!也需要大智慧,大手笔!
  毛泽东生前也说:&任后人去评说吧&!倒还有点&大家风范&,也许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吧!
把文章分享到:
Copyright &
共识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冤情债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