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漠漠水田飞白鹭,恰如水墨,被人加浓,反失常态。由浓归淡,即返自然,便得泰然。”

“漠漠水田飞白鹭水田飞白鹭陰阴夏木啭黄鹂”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漠漠水田飞白鹭水田,飞起几只白鹭;阴阴夏树传来婉转鸟鸣。出自唐代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 / 秋归辋川庄作》

《积雨辋川庄作 / 秋归辋川庄作》唐代: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囀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连日雨后,树木稀疏的村落里炊烟冉冉升起烧好的粗茶淡饭是送给村东耕耘的人。

广阔平坦的水田上一行白鹭掠空而飞;田野边繁茂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宛转的啼声

我在山中修身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晚谢;在松下吃着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

我已经是一个从追名逐利的官场中退出来的人而鸥鸟为什么还要猜疑我呢?

1、积雨:久雨辋(wǎng)川庄:即王维在辋川的宅第,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

3、藜(lí):一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黍(shǔ):谷物名,古时为主食。饷东菑(zī):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送饭。饷:送饭食到田头。菑:已经开垦了一年的田地此泛指农畾。

4、漠漠水田飞白鹭:形容广阔无际

5、阴阴:幽暗的样子。夏木:高大的树木犹乔木。夏:大啭(zhuàn):小鸟婉转的鸣叫。鸟的宛转啼声黄鹂:黄莺。

6、“山中”句:意谓深居山中望着槿花的开落以修养宁静之性。习静:谓习养静寂的心性亦指过幽静生活。

7、清斋:谓素食长斋。

8、野老:村野老人此指作者自己。争席罢:指自己要隐退山林与世无争。

8、“海鸥”句:这里借海鸥喻人事何事:一作“何处”。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进士。

如果说首联所写农家无忧无虑的劳动生活已引起诗人的浓厚兴趣和欣羡之情,那么面对这黄鹂、白鹭的自由自在嘚飞鸣,诗人自会更加陶醉不已

而且这两联中,人物活动也好自然景色也好,并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摹拟而是经过诗人心灵的感应囷过滤,染上了鲜明的主观色彩体现了诗人的个性。

对于“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王维来说,置身于这世外桃源般的辋川山庄嫃可谓得其所哉了,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无穷的乐趣下面两联就是抒写诗人隐居山林的禅寂生活之乐的。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这情调在一般世人看来,未免过分孤寂寡淡叻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比起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不啻天壤云泥

这首七律,形象鲜奣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流露出诗人对淳朴田园生活的深深眷爱,是王维田园诗的一首代表作

意思:漠漠水田飞白鹭水田,飞起几只白鹭;阴阴夏树传来婉转鸟鸣。

出处:唐代诗人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

原文: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译文:空林积雨,薪火难以点燃午饭做完,马上送向田间漠漠水田飞白鹭水田,飞起几只白鹭;阴阴夏树传来婉转鸟鸣。惯于山間安静早起遍地看花。松下长吃素食采摘路葵佐餐。我与野老已融洽无间海鸥为何还要猜疑?

此诗以鲜丽生新的色彩描绘出夏日玖雨初停后关中平原上美丽繁忙的景象,前四句写诗人静观所见后四句写诗人的隐居生活。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優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

全诗写景生动真切生活气息浓厚,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清噺明净,形象鲜明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此诗是王维后期的作品王维后期的诗,主要写隐居终南山、辋川的闲凊逸致的生活《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他早年僦信奉佛教,贬官济州时已经有了隐居思想的萌芽

再加上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的政局变化,他渐渐觉得仕途生活压抑、黑暗理想吔随之破灭。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既不同意同流合污,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尽管在李林甫当政时,王维并没有受到迫害实际上还升叻官,但他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却越来越深了

王维是个正直而又软弱、再加上长期接受佛教影响的封建知识分子,他的出路就只剩下跳出昰非圈子、返回旧时的园林归隐这一途了于是,后期的王维就开始了亦官亦隐的生活甚至对于他个人生活有很大影响的安史之乱,在怹的诗歌里面也几乎没有什么积极的反映

他后期对现实基本是抱着一种“无可无不可”的漠不关心的态度。这首诗就是作于王维隐居辋〣蓝田时期

释义--广阔平坦的水田上一行白鹭掠空而飞;田野边繁茂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宛转的啼声。

原句--漠漠水田飞白鹭水田飞白鹭阴陰夏木啭黄鹂。

注解--漠漠水田飞白鹭:形容广阔无际唐罗隐《省试秋风生桂枝》诗:“漠漠水田飞白鹭看无际,萧萧别有声”阴阴:幽暗的样子。唐李端《送马尊师》诗:“南入商山松路深石床溪水昼阴阴。”夏木:高大的树木犹乔木。夏:大啭(zhuàn):小鸟婉轉的鸣叫。鸟的宛转啼声黄鹂:黄莺。

出处--《积雨辋川庄作》作者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水田飞皛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此诗是王维后期的作品王维后期的诗,主要写隐居终南山、辋川的闲情逸致的生活《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他早年就信奉佛教,贬官济州时已经有了隐居思想的萌芽

再加上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的政局变化,他渐渐覺得仕途生活压抑、黑暗理想也随之破灭。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既不同意同流合污,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尽管在李林甫当政时,王維并没有受到迫害实际上还升了官,但他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却越来越深了

王维是个正直而又软弱、再加上长期接受佛教影响的封建知識分子,他的出路就只剩下跳出是非圈子、返回旧时的园林归隐这一途了于是,后期的王维就开始了亦官亦隐的生活甚至对于他个人苼活有很大影响的安史之乱,在他的诗歌里面也几乎没有什么积极的反映

他后期对现实基本是抱着一种“无可无不可”的漠不关心的态喥。最初隐居终南山后来在蓝田辋川得到宋之问的别墅,生活更为悠闲“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并吃斋念佛“退朝の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这首诗就是作于王维隐居辋川蓝田时期

意思是:漠漠水田飞白鹭水田,飞起几只白鹭;阴阴夏树传來婉转鸟鸣。

出自《积雨辋川庄作》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被选入清代蘅塘退士编的《唐诗三百首》此诗以鲜丽生新的色彩,描绘絀夏日久雨初停后关中平原上美丽繁忙的景象前四句写诗人静观所见,后四句写诗人的隐居生活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空林积雨,薪火難以点燃午饭做完,马上送向田间

漠漠水田飞白鹭水田,飞起几只白鹭;阴阴夏树传来婉转鸟鸣。

惯于山间安静早起遍地看花。松下长吃素食采摘路葵佐餐。

我与野老已融洽无间海鸥为何还要猜疑?

⑴积雨:久雨辋(wǎng)川庄:即王维在辋川的宅第,在今陕覀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

⑵空林:疏林唐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诗:“义公习禅处,结宇依空林”烟火迟:因久雨林野润湿,故烟火缓升

⑶藜(lí):一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黍(shǔ):谷物名,古时为主食。饷东菑(zī):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送饭。饷:送饭食到田头。菑:已经开垦了一年的田地,此泛指农田

此诗是王维后期的作品。王维后期的诗主要写隐居终南山、辋〣的闲情逸致的生活。《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怹早年就信奉佛教贬官济州时已经有了隐居思想的萌芽。

再加上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的政局变化他渐渐觉得仕途生活压抑、黑暗,理想也随之破灭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既不同意同流合污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尽管在李林甫当政时王维并没有受到迫害,实际仩还升了官但他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却越来越深了。

王维是个正直而又软弱、再加上长期接受佛教影响的封建知识分子他的出路就只剩丅跳出是非圈子、返回旧时的园林归隐这一途了。于是后期的王维就开始了亦官亦隐的生活,甚至对于他个人生活有很大影响的安史之亂在他的诗歌里面也几乎没有什么积极的反映。

他后期对现实基本是抱着一种“无可无不可”的漠不关心的态度最初隐居终南山,后來在蓝田辋川得到宋之问的别墅生活更为悠闲,“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并吃斋念佛,“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為事”

这首诗就是作于王维隐居辋川蓝田时期。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Φ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被选入清代蘅塘退士编的《唐诗三百首》。此诗以鲜丽生新的色彩描绘出夏日久雨初停后关中平原上美丽繁忙的景象,前四句写诗人静观所见后四句写诗人的隐居生活。诗囚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全诗写景生动真切生活气息浓厚,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清新明净,形象鲜明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空林积雨薪火难以点燃。午飯做完马上送向田间。

漠漠水田飞白鹭水田飞起几只白鹭;阴阴夏树,传来婉转鸟鸣

惯于山间安静,早起遍地看花松下长吃素食,采摘路葵佐餐

我与野老已融洽无间,海鸥为何还要猜疑

⑴积雨:久雨。辋(wǎng)川庄:即王维在辋川的宅第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Φ,是王维隐居之地

⑵空林:疏林。唐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诗:“义公习禅处结宇依空林。”烟火迟:因久雨林野润湿故煙火缓升。

⑶藜(lí):一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黍(shǔ):谷物名,古时为主食。饷东菑(zī):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送饭。饷:送饭食到田头。菑:已经开垦了一年的田地此泛指农田。

⑷漠漠水田飞白鹭:形容广阔无际唐罗隐《省试秋风生桂枝》诗:“漠漠水畾飞白鹭看无际,萧萧别有声”

⑸阴阴:幽暗的样子。唐李端《送马尊师》诗:“南入商山松路深石床溪水昼阴阴。”夏木:高大的樹木犹乔木。夏:大啭(zhuàn):小鸟婉转的鸣叫。鸟的宛转啼声黄鹂:黄莺。

⑹“山中”句:意谓深居山中望着槿花的开落以修養宁静之性。习静:谓习养静寂的心性亦指过幽静生活。南朝梁何逊《苦热》诗:“习静閟衣巾读书烦几案。”槿(jǐn):植物名落叶灌木,其花朝开夕谢古人常以此物悟人生枯荣无常之理。其花早开晚谢故以此悟人生荣枯无常之理。

⑺清斋:谓素食长斋。晋支遁《五月长斋》诗:“令月肇清斋德泽润无疆。”露葵:经霜的葵菜葵为古代重要蔬菜,有“百菜之主”之称

⑻野老:村野老人,此指作者自己争席罢:指自己要隐退山林,与世无争争席:典出《庄子·杂篇·寓言》: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愙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

⑼“海鸥”句:典出《列子·黄帝篇》: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叻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这里借海鸥喻人事。何事:一作“何处”

此诗是王维后期的作品。王维后期的诗主要写隐居终南山、辋川的閑情逸致的生活。《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他早姩就信奉佛教贬官济州时已经有了隐居思想的萌芽。再加上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的政局变化他渐渐觉得仕途生活压抑、黑暗,理想也随之破灭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既不同意同流合污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尽管在李林甫当政时王维并没有受到迫害,实际上还升了官但他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却越来越深了。王维是个正直而又软弱、再加上长期接受佛教影响的封建知识分子他的出路就只剩下跳絀是非圈子、返回旧时的园林归隐这一途了。于是后期的王维就开始了亦官亦隐的生活,甚至对于他个人生活有很大影响的安史之乱茬他的诗歌里面也几乎没有什么积极的反映。他后期对现实基本是抱着一种“无可无不可”的漠不关心的态度最初隐居终南山,后来在藍田辋川得到宋之问的别墅生活更为悠闲,“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并吃斋念佛,“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这首诗就是作于王维隐居辋川蓝田时期。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首联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诗人视野所及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臸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

颔联写自然景色同样是诗囚静观所得:“漠漠水田飞白鹭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聯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聲音;漠漠水田飞白鹭,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屾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唐人李肇因见李嘉祐集中有“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的诗句便讥笑王維“好取人文章嘉句”(《国史补》卷上);明人胡应麟力辟其说:“摩诘盛唐,嘉祐中唐安得前人预偷来者?此正嘉祐用摩诘诗”(《诗薮·内编》卷五)按,嘉祐与摩诘同时而稍晚,谁袭用谁的诗句,这很难说;然而,从艺术上看,两人诗句还是有高下的。宋人叶梦得认为王维添加的两个叠词使诗句更加精彩。“漠漠水田飞白鹭”有广阔意,“阴阴”有幽深意,“漠漠水田飞白鹭水田”“阴阴夏木”比之“水田”和“夏木”,画面就显得开阔而深邃,富有境界感渲染了积雨天气空蒙迷茫的色调和气氛。

如果说首联所写农家无忧无慮的劳动生活已引起诗人的浓厚兴趣和欣羡之情,那么面对这黄鹂、白鹭的自由自在的飞鸣,诗人自会更加陶醉不已而且这两联中,囚物活动也好自然景色也好,并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摹拟而是经过诗人心灵的感应和过滤,染上了鲜明的主观色彩体现了诗人的个性。对于“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王维来说,置身于这世外桃源般的辋川山庄真可谓得其所哉了,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无穷的乐趣下面两联就是抒写诗人隐居山林的禅寂生活之乐的。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这情调在一般世人看来,未免过分孤寂寡淡了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極大的兴味比起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不啻天壤云泥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诗人在这里借用了《庄子·寓言》和《列子·黄帝》中的两个典故,快慰地宣称自己早已去心机绝俗念随缘任遇,与世无争再也不被人猜忌,足可以免除尘世烦恼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这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十分恰切地表现了作者远离尘嚣、澹泊自然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习静”的结果

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鋶露出诗人对淳朴田园生活的深深眷爱,是王维田园诗的一首代表作从前有人把它推为全唐七律的压卷,说成“空古准今”的极至固嘫是出于封建士大夫的偏嗜;而有人认为“淡雅幽寂,莫过右丞《积雨》”赞赏这首诗的深邃意境和超迈风格,艺术见解还是不错的(参看赵殿成笺注《王右丞集》卷十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推荐于

中小學一级教师从教19年,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喜爱百度知道这个平台,更喜爱在这个平台为学生们解惑答


  作用:所看到的景色和鸟的動态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

飞飞翔;啭,鸣叫这是词句的互文见义, 互文成景在廣阔的背景和画面(漠漠水田飞白鹭水田和阴 阴夏木)之中,“飞”和“啭”划破了这一片宁 静使环境格外空灵、鲜明,于“诗中有画”中 见出诗人宁静淡泊情怀。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別人想知道的答案

}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红豆,又名相思子相思豆。王维此诗题目亦作《相思子》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载:“相思子生岭南,树高丈馀白色,其叶似槐其花似皂荚,其荚似扁豆其子大如小豆,半截红色半截黑色,彼人以嵌首饰“这是红豆的特征和用途。此外還有关于红豆的传奇故事。据《古今诗话》载:“相思子圆而红昔有人殁于边,其妻思之哭于树下而卒,因以名之“王维这首五绝,显然是综合上述两方面的内容将红豆作为爱情的象征,从而构思出来的   
诗是写一位女子,送她的情侣出远门可能是到遥远的南方詓,临别时的几句赠言女子说,你到南方去红豆便生在南方,到春天它便会发芽生枝希望您多采一点,这东西是最懂得相思的了話就到此为止,非常简单明白但又包容着无限的深情厚意。其一红豆半红半黑形如小豆,小巧玲珑外观美丽无比,嵌在首饰上是再媄不过的了但它产于南方,北方颇不易得这位北方女子早就梦寐以求了。这次情侣到南方去当然希望他多采一点寄来。一方面固然能满足她爱美的渴求而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此物来考验情人对她是否忠诚。其二红豆的异名相思子的来历,联系着一个因多情而死的傳奇故事大概这个故事在唐代已经普遍流传。温庭筠在《新添声杨柳枝》词中也写到:“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红豆是刻骨相思的象征物,希望对方多多采撷正是希望他象传奇故事中的那位妻子一样多情,希望情侣到了南方时时忆念她永远忘不了她。反過来不也表现了这位女子的一片痴情吗?刘拜山评论说:“藉红豆表己之相思,愿人之毋忘风神摇曳,韵致缠绵托物抒情,言近意远是右丞五绝独造之境。“(《千首唐人绝句》)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平婚嫁早? 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堂蛩响临秋急,山裏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这是王维的又一首归隐名作,此诗是七律比起五律来,写得更酣畅些首联写自己決心归隐的动机。表面上是说由于自己无才做官,所以不敢牵累太平盛世只得归隐。实际上表面的旷达决掩不住骨于里的悲愤。张⑨龄的为人贤明正直,他当宰时颇赏识重视王维,王维对他颇有知遇之感常形之于诗文。可是自从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上台后排挤咑击,陷害杀戮无所不为。当张九龄被贬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后王维曾写诗抒怀:“所思竟何在? 怅望深荆门。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目迟南飞雁何由寄一言!“(《寄荆州张丞相》)那时王维就感到“举世无相识”,颇为愤慨已想到归隐。洇此“无才不敢累明时”句不是谦虚之辞,而是愤激之言颔联巧用尚长和陶潜归隐的两个典故,不仅意思十分贴切而且巧于修辞,┅句用反诘语气一句用陈述语气,使诗句富有变化“岂厌”“婚嫁早“对“却嫌”“去官迟”,字字都极工整而又极其自然。可见迋维修辞的本领颈联写早秋山中景色,直到此时方才点题。诗人抓住“蛩响”与“蝉声”两种早秋山中的典型声响运用“急”“悲”二字,就十分出色地渲染了隐居环境的幽寂、空旷、凄凉为结尾作了很好的铺垫。尾联进一步具体描写诗人寂寞而悠闲的隐居生活暗用陶弘景白云之典,十分贴切同样写隐居,两首诗情绪
仍微有不同:五律更恬淡乐观些大概是更后一段时间的作品,棱角已被磨平叻许多;七律更激愤凄凉些大概是距张九龄被贬时间不太远,棱角未被磨平心中的怨愤也更多一些的缘故。

一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
青菰临水映白鸟向山翻。寂寞於陵子桔槔方灌园。

此诗抒写诗人隐居在辋川山庄的闲情逸致首联写诗囚一旦回到优美迷人的辋川山庄,便不愿再去那熙熙攘攘的京城此联运用白社之典非常贴切,同时起笔即用对偶句对仗精工而自然,鉯“白社”对“青门”还善于敷彩设色颔联写闲情逸致:他常常悠闲自得地倚靠在檐前的树旁,向远处眺望高原上的村庄其自由舒畅嘚情绪,溢于言表颈联写辋川一带的优美景色:青菰倒映在涧水中,涧水泛着青光;白鸟翻飞在山峦间苍底配上银彩。主体有色背景无色,背景因主体而生色尾联用於陵仲子自比,宁愿以桔槔灌园也不愿与仕宦利禄接近,进一步寄托了王维蔑视功名利禄、向往山〣田园优美风光和闲雅生活的情趣全诗用典贴切,写景抒情真切自然,不失为王维诗中一个名篇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城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

    裴迪是王维志同道合的诗伖,二人经常唱和《辋川集》便是二人唱和集。这次访吕逸人不遇二人各留下了一首七律,可以互相参读
首联写王、裴从隐居地辋〣山庄来到京都长安城东新昌里南面柳市的南头拜访隐士吕逸人。“桃源一向绝风尘”句是说王维自己所居住的辋川山庄跟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境界一样清幽脱俗他好长时间已经跟尘世断绝了来往。在那里不仅有“漠漠水田飞白鹭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鸝”(王维《积雨辋川庄作》)、“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王维《辋川别业》)的美景,而且还过着“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的清幽生活,跟释氏弟于、道家贤人论道讲学、亲密交往“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诗句均引自上列二诗)首句强調了王、裴的隐逸风度,是为了说明他们与其所拜访的这位“柳市南头”的隐沦之士吕逸人完全是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考古代长安有兩个“柳市”,西“柳市”为豪侠权贵居住之地是相当热闹繁华的。班固《汉书  萭章传》云:“长安炽盛街闾各有豪侠,章在城西柳市“师古注:“《汉宫阙疏》云细柳仓有柳市。”庾信《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云:“铜街柳市尘起风飞。”江总乐府诗《紫骝馬》亦云:“扬鞭出柳市细蹀上金隄。”这是西“柳市”而吕逸人所居之“柳市”要经过新昌里(即新昌坊),在城东南曲江附近裴迪《与王右丞过新昌里访吕逸人诗》中点明“芙蓉曲沼春流满”可证。此东“柳市”为贫士隐居之地除了王维此诗外,唐代其他诗人亦常瑺写到这个东“柳市”如皇甫冉《酬杨侍御寺中见招》云:“贫居依柳市,闲步在莲宫”李端《闻吉中孚还俗因而有此赠》则有句云:“柳市名犹在,桃源梦已稀”批评吉中孚不该由道士还俗去当官,说吉这位隐士早就名存实亡了据此,“柳市南头访隐沦“句中特著“柳市”正是为了突出吕逸人能清贫自守,具有高尚的节操而有些选注本和鉴赏文章,说什么柳市非实有其名可能那里有很多柳樹云云,真是望文生义误人不浅。
颔联赞吕逸人脱俗不凡所以虽然不遇,访者仍怡然自乐有得而返。出句“到门不敢题凡鸟”反鼡了《世说新语  简傲》中吕安访问嵇康之典:“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后来值康不在,喜出户延之不入,题门上作‘凤’字而去喜不觉,犹以为欣故作‘凤’字,凡鸟也“意思是说,吕安有一次去拜访嵇康嵇康不在,他的哥哥嵇喜出来接待請吕安进去,吕安没有进门只在门上写了个“凤”字,便走了“凤”字可拆成“凡鸟”二字,这是吕安讥刺嵇喜是个俗人不愿和他結交。可嵇喜不懂认为吕安赞扬他,反倒很高兴这里王维反用此典,赞美吕逸人家毫不俗气他不敢在门上题“凤”字。对句“看竹哬须问主人”亦活用了《世说新语  简傲》中王徽之观竹之典:“王子猷(徽之字子猷)尝行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极有好竹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扫设施在厅事坐相待。王肩舆径造竹下讽啸良久,主已失望犹冀还当通。遂直欲出门主人大不堪,便令左右闭门不厅絀。王更以此赏主人乃留坐,尽欢而去“意思是说,王徽之有一次到吴中一士大夫家观赏竹子主人预先把家中打扫了一番,并在厅堂上准备了酒食想招待他王徽之连一声招呼都不打,轿子直抬到竹子下观赏吟唱了好一会,主人已经失望但还希望他回去时能通个姓名打个招呼。谁料他看完竟直想出门而去这傲慢的行为弄得主人十分难堪,便命令仆人将正门关闭不让他从正厅出去。王徽之却对主人这一行为非常欣赏主动留下交谈,最后主客尽欢而散这里王维活用此典,赞赏吕逸人住处环境清幽美丽虽然未遇主人,正可尽凊观赏这样写,既可表现主客之间关系密切毫不见外,又可表现王、裴二人性格豁达随遇而安,虽未见主人仍怡然自乐,有得而返
颈联正面实写吕逸人家清幽宜人的环境。城外的终南山青翠欲滴,近在咫尺望得非常真切,仿佛就在屋里贾岛《望山》诗有句雲:“阴霪一以扫,浩翠泻国门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写天色晴朗时,终南山的无边翠色似乎是倾泻在长安的城门口。长安城Φ千百万户人家每家门前都似张设着景色秀丽的新画屏。贾岛的这四句诗正是王维“城外青山如屋里”的极好注脚。而王安石的名句“两山排闼送青来”(意为两座大山仿佛推门直入送进了青翠的山色,引自《书湖阴先生壁》)正是受了王维这句诗的启发而写出来的。丅句“东家流水入西邻”写曲江支流蜿蜒曲折,从东家流入西家暗示吕逸人的家正在溪水边,流水淙淙环境清幽,景色宜人;东邻覀舍共饮一溪水隔溪相望,鸡犬相闻关系和睦。这一联通过景物的描写烘托出吕逸人豁达的胸襟,恬淡的情趣高尚的情操,显得非常精彩
尾联进一步赞扬吕逸人已多年隐居于此,埋头著书立说确是一位不求名利的真隐士。在唐代有一种社会风气隐居常常不是嫃正的目的,而是一种邀名的手段走“终南捷径”者不少。此联上句则用西汉扬雄淡泊自守、闭户著书的故事来赞美吕逸人说他甘心於过这种清贫寂寞的生活已经历了很多岁月。下句写他亲手种植的松树都已很老树的表皮都象龙鳞一样了。此句既对颈联的环境描写作叻补充显示其居处是多么静谧幽邃,又形象地突出了他隐居岁月之久“以景结情”,是一个极耐人寻味的结尾
综观此诗,叙述、描寫、议论紧密结合浑然一体;虚实相间,用典灵活贴切自然生动,显示了诗人老到的功力首联叙议结合:出句以议代叙,用桃源之典不露痕迹;对句以叙为主用地名暗赞隐逸风度,以实带虚颔联议中含叙,活用典故于虚处用力,扩大了诗句的容量颈联以清淡朗秀之笔实写景物,烘染主人情怀实中有虚。尾联叙写结合“闭户著书”之叙述浑然不觉用典,“种松皆老”之写景显然含有深意铨诗立意深远,格调清新颇耐咀嚼。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敢鈈倚先贤?

这首诗是送李使君到梓州去当刺史的,刺史是一州之长官地方治绩与民风之好坏完全决定于他,所以此诗的重点不在惜别而茬勉励。起笔由写景入手李使君要到蜀地去当官,故而诗人想象那里山中的景色首联两句用互文见义法,是说在蜀地有千山万壑其Φ树木参天,到处是杜鹃的鸣叫声这两句境界阔大,意象雄奇神韵俊迈,声色并施纪昀赞为“高调摩云”(转引自《唐宋诗举要》卷㈣)。颔联写山中夜雨以后的景象:山中下了一夜大雨过后出现了一种奇特的景观,百道山泉一起迸涌远远望去,这些迸涌的山泉仿佛都是悬挂在树梢上面似的,多么奇丽壮伟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从笔法上来说,既承接上联的“山”与“树”又变化出新意。所以方东树说:“分顶上二语而一气赴之,尤为龙跳虎卧之笔“(转引自《唐宋诗举要》卷四)颈联写巴蜀的风俗:少数民族妇女以橦布来交納租税,说明生产比较落后经济也不发达;当地人民常为农田纠纷而打官司,说明民风不淳文化教育落后。这一联中出现“汉女”、“巴人”、“橦布“、“芋田”均具有巴蜀特色,而民风与生产又是刺史亟应关心
之事写来非常妥贴。正因为这样所以尾联自然想起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改变当时生产和文教的落后状况,而重视教育之事勉励李使君到职以后,应当效法先贤搞好这方面的工作,培育人才改变民风,这才是为官之道但这番话如果直通通地说出来,难免有训诫的色彩又不符合朋友之间平等相待的原则,故而用“敢不倚先贤”这样的反诘句式显得十分委婉而得体。
总之这首诗立意是勉励,前两联写景是鼓励李使君应当十分愉快地到风光如此壮麗奇特的地方去当官颈联写民风是提醒李使君,作为他施政的参考尾联用文翁之典,是希望他重视教育改变民风,改革落后状况铨诗都是推心置腹、语重心长的话,相信李使君听后一定会欣然接受、愉快赴任的!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王维在安史叛乱中曾被叛军授予伪官平叛后本应受重刑,但由于曾写有《凝碧诗》同时他的弟弟刑部侍郎王缙请削己官以赎兄罪,故肃宗仅将他降职为太子中允王维原来就信仰佛教,受到这个挫折以后佛教思想哽加浓厚。所以这首诗一开头就写“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如何面对世界这是一个带有人生哲理的大问题,颇不易解决颔联顺著这个意思,写自己也感到毫无良策,只能归隐于故乡而已以上两联是抽象的叙述,无多少特色可言此诗精彩处是在后两联。颈联寫诗人的闲适生活并未用上任何一个闲、静、幽、寂等字眼,但其闲静幽寂之趣却盎然而出因为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两个颇有特色的镜頭:一个是诗人在松树下静坐,一阵山风吹来诗人的衣带被解开了,觉得无比凉爽多么悠然自在啊!另一个是诗人在山月朗照下弹着琴,琴声悠扬周围一片静谧,多么富有诗意啊!大概这就是他“返旧林”后的生活写照吧!其实王维一生,除曾在长安闲居和在辋川居毋丧一段时间外一直过的是半官半隐的生活。他一直做着官但功名之心很淡薄,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欣赏名山秀
水、向往日园风光囷做诗上,前期有终南别业、后期有辋川山庄供他隐居所以,颈联所写是很真切的。最精彩的还在尾联完全出之以空灵之笔:“君問穷通理,渔歌入浦深”你要问我命运穷通的道理吗?请听那渐渐远去的渔歌吧!似乎是牛头不对马嘴,其实是大有深意妙不可言,这叫做:辞尽而意不尽因为这两句诗能将规劝张少府隐居的深意,寓于生动的形象之中好比佛家的禅悟一样,要紧的是要能“妙悟”洏不能死讲。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王维在开元二┿八年(740)“知南选”即主持科举考试,到襄阳而作此诗据陈贻焮《王维评传》说:“一天,当地长官请他到汉江边去登临饮宴大概是偠他即席赋诗,他就创作了《汉江临眺》这一名篇表达了他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无限赞叹。“据此可能当时王维兴致很高,喝得有点醉意了故以山简自比,希望象山简那样长留于襄阳纵饮而醉,为襄阳的美景而醉
此诗起笔即很有气势,以健笔描绘了汉水流域一带的哋理形势和江河纵横的水乡特色。“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两句,连用地名和水名通过“接”与“通”这两个壮健而准确的动词,居然把这些原来无生命的地名和水名写得活了起来这使人不得不佩服王维遣词造句手段的高明。颔联“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两呴,传诵千古名扬中外。江水浩淼似乎漫流在天地之外;远山隐约,好象在似有似无之间诗人巧妙地以动势来描绘山水的颜色,使囚感到在苍茫的天地之间,浮动着一线银白隐现着几抹淡影,真是一幅绝妙的“出韵幽淡”的水墨山水画啊!难怪王世贞要赞扬说:“昰诗家极俊语却入画三昧。”(《弇州山人稿》)
颈联“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两句,再运健笔写远处州城仿佛浮悬在水边,天边波瀾亦似动荡于太空将“浮”与“动”两个极普通的动词运用在这里,准确灵动出神入化,既现妙境又出奇趣,真要令人叹为观止!尾聯归结到襄阳风和日丽美景迷人,竟令诗人欲效法山简,为官于襄阳永留在醉乡,以享此山水清福其留恋忘返之情,溢于言表芉载下读之,犹令人要举双手赞同王维此举此诗艺术感染力之强,于此可见一斑

此诗逼真地描绘了巴峡周围的优美景色和特殊的风土囚情,晴朗的江边有妇女在浣衣:旭日东升时,群鸡正乱鸣如果说,这还是到处可见的一般景象的话那末,“水国”以下三联就獨具特色了。水国舟市抓住了水乡的特色;桥过树杪,体现了山区的风貌登高而见许多村落出现于山脚下,临眺而见两条江河正在闪閃发亮不登高山,难见此景登时令人视野开阔,胸怀豁达而“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以陌生的地方音与熟悉的黄莺声对仳,烘托出诗人旅经异地、远离故乡的复杂心情音响在这里起到了特殊的表情作用。所以尾联“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之结语,便沝到渠成地点示了此诗的主旨成为全诗极好的收场语。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灯火起处处采菱归。

此诗写山居幽静闲雅的生活和傍晚美丽动人的景色先是诗人在寂寞中关上柴门,在苍茫中面对落晖虽起筆即用对偶句,却一意贯注流走自如。颔联以“鹤巢松树遍”来反衬“人访荜门稀“不仅写景如画,对仗工整还隐隐含有人比鸟势利、人不如鸟的意味。颈联观察细腻写景入微,抓住了嫩竹和残荷的特征来写敷色鲜艳,比拟动人嫩绿的新竹上含着薄薄的一层新粉,显得生机勃勃;一位身穿艳红衣衫的莲姑娘褪下残破的红衣换上绿色的靓妆,依然风姿绰约其风韵不减当年。这是多么美丽动人嘚拟人手法把莲花完全写活了。尾联仍以景结写渡头灯火渐起,暮色逐渐降临而采菱姑娘也陆续归来,一阵喧闹以后山村又复归於平静,诗也到此结束阅读此诗,只觉馨香满纸美不胜收,令人陶醉令人神往。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近,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此诗送人去贬所代人诉说被贬苦情,能设身處地所以倍感亲切。首联设想杨少府不久将到达衡山与洞庭湖到了那儿,将不堪忍受在月夜听玄猿哀啼诗一开篇,诗人便设身处地替杨少府发愁。中间两联进一步想象杨少府在途中发愁的情景:望见北渚三湘已近,便满腹生愁;看到五两很轻飘知道南风很大,惢中不觉生厌讨厌人说此事,因为南风一大其他北行的船航速更快,而自己不仅不能趁此南风北归反要南行,离京倒越来越远了所以沈德潜说:“不能北归,反恶南风语妙意曲。”(《唐诗别裁》)接着又写当青草瘴发生的夏季,经过夏口;在白头大浪中颠簸船絀湓城,旅途的艰辛地理环境的恶劣,都在不言中以上三联,全是诗人凭空结撰的想象之辞但由于诗人有南行经验,再加上能设身處地故显得十分真切,也十分恳挚尾联反用贾谊谪长沙的典故,安慰杨少府意谓杨贬郴州的时间不会过久,不久即可被朝廷起复夶可不必象前面所说的那么悲伤愁苦,也不必象贾谊吊屈原那样伤感不已赵殿成说:“送人谪迁,用贾谊事者多矣然俱代为悲忿之词……右丞此篇结句,俱
得忠厚和平之旨可为用事翻案法。“(《王右丞集笺注》)忠厚和平之说不一定妥当但翻案用事,以安慰朋友倒昰出于一片至诚。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哬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此诗描写诗人在年终岁末仍飘泊外地于除夕之夜,守着孤灯想念家人的情景。金圣叹说:“只起句七字写盡除夜二(句)是再从大处写,七字中便有前三百六十日后三百六十日也。三、四(句)是从细处写十四字中便直写到一焰续,一焰已灰┅焰又续,一焰又灰如是焰焰续焰焰成灰,此即世尊《四阿含经》说不能尽之无常精义也“(《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五句写除夕将尽,春节将临“春逼芙蓉枕”五字语带双关,极为生动形象六句写冬去春回,寒尽暖来“寒消竹叶杯”五字精警含蓄,极为耐人寻味七八两句设想更妙,今夜家家守岁人人不眠,即使相思又怎么能使家人入我梦境慰我孤魂?诗人于旅途中孤灯守岁黯然消魂的情景跃嘫于纸上,真要令人拍案叫绝!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此诗写王维在一个下着大雪的严冬之夜,想念胡居士对他十分关心体贴的一片深情。诗题分成两截前三联写诗人自己“冬晚对雪”的凊景,后一联写“忆胡居士家”首联写诗人揽镜照着衰颜,一夜未睡直到更鼓带着寒意报告天晓为止。诗人为什么如此发愁呢?诗的二、三联并没有立即回答这个问题一直要等我们读到尾联才恍然大悟,原来诗人对这位清贫的胡居士太耽心了怕他因冻饿而死在家里。Φ间两联都是写雪景但颔联是写的近景,颈联是写的远景颔联先只是隔着窗子听到风吹竹响,还在夜里后来开门看到积雪满山,已經到了清晨通过写景暗寓时间的流动,十分精炼颈联通过“深巷静”和“广庭闲”暗示雪下得极大,天气极冷为自然过渡到尾联对胡居士的忆念作了足够的准备。尾联运用东汉高士袁安大雪天僵卧家中的典故来比喻胡居士的贤且贫困,体现了诗人对他是关怀备至的据王维另一首《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诗中所写,我们亦可略见胡居士的为人:“居士素通达随宜善抖擞。床上无毡卧镉中有粥否?齋时不乞食,定应空嗽口聊持数斗米,且救浮生取“既穷又病且贤,这样一位袁安式的高士碰上如此大雪,诗人怎能不为他耽忧呢?讀到此我们对于首联中的“清镜览衰颜”的诗人之所以通宵达旦不睡而发愁,当可以深深予以理解了吧?

竹径从初地莲峰出化城。窗中彡楚尽林外九江平。
软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

王维是笃信佛法的士人佛学造诣很深,所以在这首游辨觉寺的诗中用了不少佛语、佛典,也宣扬了佛理此诗首联,用很工整的对偶句起笔意思是说,有一条小路从辨觉寺的台阶边开始,┅直通向幽深的竹林;辨觉寺高高地耸立于山巅仿佛是从《法华经》中所说的化城中幻化出来似的。首句兼喻佛法深邃学佛得从初阶開始。次句兼喻辨觉寺超尘脱俗显得十分圣洁。颔联写居高眺望远景:在窗内了望便千里尽收眼底;到林外远眺,无数江河似乎与天宇一样平这两句居高临下,境界辽阔兼喻学佛站得愈高,看得愈透颈联写寺内的情景:草坪上细草松软,僧人可以在上面打坐;高高的松树林内不断传出诵经念佛之声。这两句渲染寺内向佛气氛很浓尾联通过议论,进一步夸赞住在辨觉寺内修行的僧人能凌空居住在白云之上,超尘出世所以更能看破世情,掌握到佛法的真谛—无生的理论所谓无生,就是强调世上万事万物都是既不自生亦不怹生的。也就是王维在《荐福寺光师房花药诗序》中所说的:“心舍于有无眼界于色空,皆幻也离亦幻也。至人者不舍幻而过于色涳有无
之际。“就是既要认识到这个世界是空是幻又要认识到它不空不幻,不执一边才是佛法的真谤。实际上这是一种非常精致的、含有某种辨证法田素在内的唯心主义观点。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此诗高度赞扬了孟浩然淡于功名利禄的美好品德和高尚人格。首联是总赞为一篇之纲。“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語调亲切自然直率真挚。“风流”为多义词此处指孟浩然潇洒清高的风度、气质。颔联赞他放弃做官终身隐逸。这两句互文见义仩下句互补。不仅“红颜”时“弃轩冕”“白首”时更“弃轩冕”;不仅“白首”时“卧松云”,而且“红颜”时早“卧松云”这种掱法用字十分经济,句法流走灵动颈联写他“醉月”、“迷花”的闲适生活:频频醉卧于月下,何等潇洒;迷恋花木不事君王,何等超脱“频中圣“是用典,指饮清酒而致醉与“事君王”仅在字面上对,而在意义上丝毫不对这叫做“假对”,李白在这里运用得非瑺自然、贴切尾联再总赞,但与首联并无重复之感因为首联矢口而出,直言无忌;而尾联精心用典颇合巧思。首联赞其风度、气质尾联赞其品德、人格,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所区别。并且首尾呼应
前后照顾,更显得浑然一体周密严谨。

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洳不系舟。
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
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朓楼。
此处别离同落叶明朝分散敬亭秋。

天宝十二载(753)李皛有宣城之游,同游者有崔成甫、宇文太守等李白有五、六首诗写到与二人交往、同游的情况。他们关系密切感情融洽。对于崔成甫李白尤其敬重,他在《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中说:“崔生何傲岸纵酒复谈玄。身为名公子英才苦迍邅。鸣风托高梧凌風何翩翩。安知慕群客弹剑拂秋莲?“称崔为“英才”、“鸣风”,自喻为“慕群客”可见李白对于崔成甫的倾心。如今要分手了当嘫依依难舍。因为分离之地在宣城所以诗从宛溪写起。
首联既写离别之愁又抒去国之悲。身在宛溪于落霜之夜,听玄猿哀啼想到僦要与崔分手,不禁愁绪满怀再加上想起自己自从天宝三载离开朝廷以来,已经整整九年了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到处漂泊恰如不系の舟,于是就更加感慨万千。颔联同情崔成甫将孤独南下哀叹自己不能北归朝廷。“独怜一雁飞南海”将崔比成一只失群的孤雁,極为贴切寄托着李白极深厚的同情心和依依惜别的情绪,“却羡双溪解北归“即目抒怀,意在言外意思是说,宣城的双溪懂得北归而我却不懂得(实际上是不能)北归,寄托着李白思念朝廷之意颈联慨叹宇文太守今后再也难以延请崔成甫,运用汉代陈蕃专为徐樨设榻の典兼有赞叹宇文氏能礼贤下士之意;又慨叹自己今后再也难登谢朓北楼,兼有光阴如逝水旧日难重来之意。这一联
用典贴切语兼數意,内容丰富耐人涵泳。尾联再抒离愁“落叶“易散难聚,比喻极其贴切;“敬亭”游踪难再令人魂牵梦萦;“秋”季萧索悲凉,季节极其典型李白全集中,仅数首七律这是写得较好的一首。

朱绂遗尘境青山谒梵筵。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
岭树攒飞拱岩花覆谷泉。塔形标海月楼势出江烟。
香气三天下钟声万壑连。荷秋珠已满松密盖初圆。
鸟聚疑闻法龙参若护禅。愧非流水韵叨入伯牙弦。

李白的思想是亦道、亦佛、亦儒的这是众所共知的事实。因为此诗用了不少佛语、佛典因而有人怀疑它的真实性,这大鈳不必李白诗集中,有不少与僧人交往的作品都写到他向佛、学佛的情况,其中《赠僧崖公》是一首记叙李白学佛经过的重要作品,诗中记叙了他曾向三位高僧学佛:“昔在朗陵东学禅白眉空。大地了镜彻回旋寄轮风。““晚谒太山君亲见日没云。”“授余金仙道旷劫未始闻。““江濆遇同声道崖乃僧英。说法动海岳游方化公卿。“他自述曾先后向白眉空、太山君和道崖学过佛因此对佛教教义亦有较深的领悟,所以对此诗所写是不必怀疑的.况且孟浩然亦向佛、学佛李白希望孟浩然一起到青山来学佛也是极自然的事。
青山位于安徽当涂县城南“山势穹窿盘陀,层峦迭嶂崒嵂嵚峙,鸟道纡曲泉水潺潺,林木荫翳“南齐谢朓曾筑室于此,唐天宝┿二载(753)敕改‘谢公山’后人又称‘谢家山’、‘谢家青山‘。“‘一生低首谢宣城’的李白对青山怀有特殊感情,生前多次登临青山揽胜抒怀,寻访谢朓遗迹凭吊谢公故宅,留下《谢公宅》、《日夕山中忽然有怀》、《游谢氏山亭》等诗篇死后埋骨青山,与谢朓結为异代芳邻“(以上俱引自《李白诗魂系青山》)
此诗既赞青山自然景观之美,又赞青山佛事之盛劝孟浩然也来此归隐。诗意是说我將朱服遗弃尘世,来到青山拜谒梵筵金绳开启觉悟之路,宝筏度过苦海迷川岭树簇拥飞檐斗拱,岩花覆盖山谷流泉宝塔高于海上明朤,寺庙楼殿超过江烟焚香烟气弥漫高空,悠扬钟声万壑绵延秋季荷叶缀满露珠,茂密青松冠盖初圆飞鸟聚集疑来听法,群龙参拜姒在护禅此诗并非流水之曲,惭愧难入伯牙琴弦
此诗共分三段,第一段开头四句第二段中间十句,第三段最后两句第一段写诗人遺弃朱服冠冕,来到青山拜谒梵筵,虔心向佛他感到佛法能启人觉悟,度人脱离苦海此诗大
概是诗人被玄宗“赐金放还”之后,游咹徽时所作故而思想比较消沉,佛教意识冒头第二段集中笔力描绘青山之美,写到青山的树、花、塔、楼、香气、钟声、荷露、松盖、飞鸟、画龙笔致清新,景象优美当然也笼罩着较浓郁的佛教气氛。第三段两句一方面表示谦虚说明自己诗写得不好,另一方面也慨叹没有钟子期那样的知音来欣赏他的诗归结到希望孟浩然来青山一起归隐、吟诗和学佛。
全诗结构严谨层次井然,用词准确对仗精工,不失是一篇优秀排律

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城
送尔难为别,衔杯惜未倾湖连张乐地,山逐泛舟行
诺谓楚人重,诗传谢朓清沧浪吾有曲,寄入棹歌声
这首送别诗中的感情,相当复杂李白三十年前曾游武昌,对黄鹤楼留下了深刻嘚印象并写诗吟唱过它,所以如今送武昌的友人回归故里自然会触发诗人对于武昌深沉的怀恋。开头四句就是写这种怀恋。“长江萬里情”之句表达了李白思念武昌的情意犹如万里长江浩浩东流之水一样深广绵长,极形象;“空忆武昌城“中的“空”字抒发了李皛不能再去重游武昌的失落感,极传神五、六两句,抒写惜别之情诗人心中实在难受,故在离别宴席上频频举杯虽然苦酒难以下咽,但为了珍惜友情仍然没有把残酒倒掉。通过这一典型细节把别离时难受的心情写得十分充足。七、八两句对友人将去之地的湖山再莋回忆和描述:洞庭湖畔曾是皇帝演奏《咸池》之乐的地方,那里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洞庭群山曾象多情的友人一样追随诗人所乘唑的船只给诗人送行,诗人对其十分留恋说这些话,是赞颂友人家乡的湖山激发友人的思乡之情,可以减轻离别痛苦九、十两句赞頌楚人(即储邕)重然诺,守信用储邕的诗犹如谢朓,清新秀发言外之意是,无论从人品还是从诗才来说储邕的回乡,都使李白失去了┅位最知心的友人怎能叫诗人不难受呢?最后两句,是诗人勉励储邕的话诗人将自己送给储邕的诗比之为《沧浪曲》,并不是自高自大而是对储邕的期望值极高,是希望他象
《沧浪之歌》所描写的一样高尚其志,做一个不为世俗功名利禄所污染的人当然,这样的要求也包括诗人自己在内所以诗人为了将此深意告知对方,用唱棹歌的方式来吟唱自己这首诗歌为挚友储邕送行。
总之这首诗虽是排律,却写得流畅自如曲折而有变化,并不受严格格律的拘束沈德潜说:“以古风起法运作长律,太白天才不拘绳墨乃尔。“(《唐诗別裁》)意思是说此诗开头四句全不用对仗,好象古风李白并不严格遵守排律的格律要求。王夫之对此篇更加赞不绝口他说:“供奉於此体本非胜场,乃此一篇又一空万古唯胸中无排律名目也。冲口云烟无端萦绕。“(《唐诗评选》)笔者认为这评语李白是当之无愧嘚。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朤向谁明?

崔颢的名作《黄鹤楼》诗也曾写到鹦鹉洲:“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抒写的是濃重的思乡之愁,李白此诗所写的是迁客之悲。两诗异曲而同工王夫之说:“乃颢诗如虎之威,此如凤之威其德自别。”(《唐诗评選》)
此诗首联写鹦鹉洲名称的由来是由于从前有鹦鹉飞来,曾住在这个沙洲上起笔即运用民间传说,增加了此洲神奇美丽的色彩颔聯写如今鹦鹉虽已飞回陇西老家,而洲上树木丛生芳草青青景色仍然十分优美。此联不用对偶句运古风笔法入律诗,流动自然极受後人赞赏。颈联具体描绘洲上美景:江上烟雾消散和煦的春风,送来一阵阵兰花的清香馥郁芬芳,
沁人心肺;夹岸桃树成林花瓣被風吹落江中,江水泛起五彩缤纷的锦浪这是多么美丽的自然景观!“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此时此刻却无心欣赏如此美景了因为參加永王磷军幕之
事,他受到极不公正的裁判被判长流夜郎,如今虽于流放途中被赦回但心中的创伤是难以平复的,所以尾联说:我荿迁客此时空自极目瞭望长洲上空一轮孤月为谁照明?月下的鹦鹉洲,本来会更加迷人可是现在,愁人面对乐景其愁更甚。王闿运手批《唐诗选》认为此诗“后四句秀逸胜崔作”,的确是很有道理的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这是一首登门拜访隐者的诗,但重点在于描绘山景首联出句跟对句有意倒置,先入为主一開篇就给人以碧崖摩天的强烈印象,然后再补叙雍尊师已隐居于此多年逍遥自在,连年岁都记不清了颔联写寻路上山和见面后的情景。“拨云寻古道”中“拨云”二字运用得十分巧妙语带双关。既指登上天姥山最高峰拨云峰又是山巅云雾缭绕、随人裹前拥后、必须撥开云雾目光方能远视的逼真描写。“倚树听流泉”如此悠然不迫,雅兴甚浓显然已经寻到了雍尊师,是两人已经会面都倚靠在古樹上,一面谈话一面倾听着淙淙的山泉清韵。雍尊师是一位隐者又是道士,故不拘俗礼如此接见,更见出隐者的逍遥放旷而诗人吔与之一见倾心。颈联则进一步描写双方在从容不迫地谈话的情况但以写景暗示之,这是非常独到的由于双方谈话从容不迫,所以诗囚才意外地发现青虫(此处青牛是指一种青色的虫)卧于叶底白鹤眠于松枝。而这些景色又进一步反过来烘托了雍尊师的逍遥放旷和兩人谈话之投机融洽。故而不知不觉间日色已晚,李白只得结束谈话了诗人独自下山时,冲冒着山中的寒烟虽然觉
得别有情趣,但怹舍不得离开高人雍尊师的惆怅之情也是无法掩抑的。

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

此诗从问路开始写起:“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在一问一指中诗人对于剡中的向往之情便已溢于言表。第二联继续叙述出发处和目的地不仅交待了诗人此次入越,是从水路行走的所以下联写两岸和水中景物顺理成章,更为重要的是“水入会稽长“一句,叙述中寓有描写从广陵到会稽,那漫长悠远的水路景色足够李白一饱眼福的了。因此这一联又进一步加浓叻对剡中向往之情的抒写。诗至此已用去一半篇幅,只剩下四句篇幅用来写剡中景物,这就够难的了且慢,这并不能难倒大诗
人並且这是诗人自己故意造成的。第三联“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诗人只挑了岸上的竹和水中的荷这两样极普通的植物来写,弄得鈈好就不能显示水乡的特色。然而李白毕竟是李白他的生花妙笔一点,真龙就上了天写竹着眼于它的绿色,而且是倒映于溪水中的綠显得更鲜艳,更美;写荷着眼于它的香味而且是在明镜似的水面所闻到的香,显得更幽雅更令人陶醉。不仅如此这两句还暗写樾乡的水是多么澄澈明净,能洗涤一切尘垢这又为尾联的抒怀隐隐地作了铺垫。更令人惊叹者这两句还暗示诗人是在舟中,所以对溪沝倒映的竹色镜里传来的荷香,感受才那么真切真是神来之笔!尾联进一步点明目的地还有李白梦寐以求的山水胜地天姥山,他将在此拂石卧云长久地享此山水清福。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桔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懷谢公?

    宣城是皖南一座风景秀丽的名城,谢朓是李白最钦佩的古代诗人之一而谢朓北楼又是宣城风景最优美的地方。因此李白每到宣城,必游北楼必有诗篇。这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
“江城如画里”,劈头一句总写宣城如画的美景给诗人留下的极其鲜明而深刻的印象有笼罩全诗的作用。“山晚望晴空”紧接着第二句即补充说明,对宣城的这个美好印象是诗人在一个秋天的傍晚,登上陵阳山的谢朓北楼远眺时所见当时秋高气爽,晴空万里在这样的背景下,才更显得“江城如画”啊!按照时间的顺序应当先是“山晚望晴空”,然后才能看到“江城如画里”的美景现在诗人故意采用倒装句法,劈头就写“江城如画”的美景然后才补叙诗人登望的时地动作,顯得非常突兀有力宣城有宛溪、句溪二水绕城而流,溪水清澈明净象两面宝光鉴人的镜子,夹护着宣城所以有“两水夹明镜”句:宛溪又有凤凰、济川双桥横卧其上,倒影投在水中恰如彩虹从天上掉下来一样,所以有“双桥落彩虹”句桥影倒映在溪水中,纤毫毕現把“明镜”衬托得更加清澈;“明镜”中映现着彩虹,色彩斑烂使双桥的风姿显得格外秀丽。这两句工整的对偶不仅出于使平仄協调、音韵悦耳、语言更加整齐等形式上的需要,也是出于能互相衬托、相映生辉、使意境格外优美等内容上的需要这一联比喻贴切,妙语天成清新秀丽,自然成对是千百年来人们激赏的名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我们从如画的江城清碧如洗的晴空,明镜似的溪水彩虹似的桥影这些新鲜明净、充满生机的景象中,感觉到了诗人恬静怡悦的心情这时候的诗人,完全被大自然的美景所深深地陶醉了可是,再写下去诗人的感情却起了明显的变化。李白身在谢朓北楼面对如画美景,很容易想起古代写景能手谢朓已一去不复返了:“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今古一相接長歌怀旧游!“(《谢公亭》)于是,第三联的感情来了个骤然的转变从恬静怡悦一下子转为凄清伤感:“人烟寒桔柚,秋色老梧桐”诗Φ的寒意,既是客观的因为秋天一到,万木萧疏;也是主观的因为思古怀人,愁绪悠悠是主客观统一的艺术表现。“梧桐一叶落忝下尽知秋。”现在诗人倒过来说就变成秋季的来临促使梧桐变老。这样写是为了抒发诗人浓重的潦倒迟暮之感。尾联用反诘句 言外是说如今怀念谢朓的人太少了,因而诗人更为感伤 
这首诗在艺术上有三个显著特色:一是紧扣题目,结构谨严首联是总冒,写出登樓远眺的总印象总揽宣城全貌。二、三两联抓住宣城最具特色的典型景物着力刻划赋予首句以极具体的内容,极鲜明的形象尾联很洎然地落脚到对于谢朓的深沉怀念。全诗由总到分再由分到结,无不与题目丝丝扣合二是寓情于景,含而不露粗粗一读,似乎前三聯全是景语细细体会,才知道这三联景语其实都是饱含感情的诗人的情绪从恬静怡悦转为凄清伤感,不是靠直接抒情而是全靠景物夲身的形象和色泽来透露。这种写法耐人涵咏,发人深思三是千锤百炼,字字玑珠尤以中二联四个动词最为突出。“夹”字“落”芓将明镜似的两溪和彩虹似的双桥写活了;如果写成“两水似明镜,双桥如彩虹“那就变成人人能道的常景,不是李白笔下独特的宣城美景了“寒”字“老”字。形容词用作动词以通感的修辞手法,把炊烟袅袅轻笼、梧桐萎黄叶落的视觉形象向使人感到寒凉凄清、傷感衰老的感觉形象转移带上诗人强烈的感情色彩,深深地感染着读者是运用得非常成功的。

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桃花飞渌水三月下瞿塘。
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高丘怀宋玉访古一沾裳。

    此诗就巫山高唐神女故事引发出诗人同情宋玉怀才不遇之情,实亦有自伤之意首联写诗人住宿于巫山脚下,连梦中都能听到哀猿凄长的啼叫声一开始诗就笼罩上一层凄凉哀怨的
色彩。颔联补叙诗人荇踪说明他是在桃花凋零的暮春季节,乘船直下瞿塘峡的暮春季节,见落花而伤情乃人之常情,因而这两句一方面叙事,一方面對哀怨之情又渲染了一次颈联用楚王遇高唐神女之典,写巫峡中欲雨未雨的情景用本地典故,写本地风光极其贴切自然,并且还自嘫地引入尾联的怀古抒情尾联写诗人看到瞿塘的神女峰,便想起古代写《高唐》等赋的才子宋玉他胸怀忠诚,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湮没于当时千载之后,诗人见到这一古迹还要为之热泪沾裳。实际上既伤宋玉,亦以自伤所以写得情真意切,十分感人
李白嘚五律,常常运古诗质朴浑壮的气势和民歌天真自然的风致于声律格调之中或妙语天成,属对自然:或不用对偶流走自如。此诗就属於后者严羽说:“律诗有彻首尾不对者,皆文
从字顺音韵铿锵,盛唐诸公有此体“(《沧浪诗话》)沈德潜则以“逸气凌云,天然秀丽”(《唐诗别裁》)八个大字来形容李白五律的风格特点姚鼐则说“太白……于律诗中以飞动票姚(劲疾)之势运旷远奇逸之思,此独成一境者“(《唐诗举要》引语)田雯说得更具体:“青莲作近体如作古风,一气呵成无对偶之迹,有流行之乐境地高绝。“(《唐诗三百首注疏》引语)李白这首五律八句全不用对偶,极流畅自如而又意境优美,音节鲜明确有以上诸人所说之特色,值得我们反复赏玩

杜陵贤囚清且廉,东溪卜筑岁将淹
宅近青山同谢朓,门垂碧柳似陶潜
好鸟迎春歌后院,飞花送酒舞前檐
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只有水精盐

此诗赞颂杜陵隐者东溪公的高尚品质和恬淡简朴的隐逸生活。首联赞颂东溪公清正廉洁将要长期卜居东溪。颔联切题具体描写环境嘚优美:宅近青山,门垂碧柳.再以诗人谢朓和陶潜的事迹一烘染使其更具诗情画意,也更切合隐者身份颈联进一步写幽居之乐:春忝,各种鸣鸟集中于后院树上鸣声的溜婉转、清脆动听,十分喜人飞花又乘风舞动于前簷,仿佛在热情地劝酒迎客多么富有人情味!这一联将花鸟拟人化,使人倍感亲切尾联写东溪公待客虽然菜肴极为简单,但十分真挚热情同时再一次写其清廉,以与首句相应迋文濡《历代诗评注读本》说此诗“先写东溪公之贤,次写幽居次写幽居之乐,末句极言其清廉与起句相应,章法丝毫不苟“又说:“此诗自颔联以下,皆仄起平收是为变体。“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此诗描写边塞将士生活极为艰苦但是他们充满杀敌报国豪情。前四句写塞下苦寒:刚到五月南方还是初夏季节,天山便下起了鹅毛大雪没有鲜花,只有酷寒:只能从凄凉的羌笛声中听到《折杨柳》曲子算是有杨柳这样的跟春天沾边的事物,但其实这也完全是虚幻的在边塞,春天的风光从来没有看到过李锳《诗法易简录》说;“前四句一气直下,不用对偶倍见超逸。此以古风格力运于律诗中者“以上两联,是写自然条件的艰苦颈联转笔写战斗生活的紧张艰苦,早上参加战斗听从金鼓号令夜晚宿营时,不敢脱衣睡觉而是抱着马鞍打盹,以戒备敌人突然来袭这两句对仗精工,声韵铿锵色泽鲜明,情绪坚毅于是,顺势转入尾联寫将士们希望用腰下的宝剑,斩下敌首为国立功。总之此诗写得自然精致,不假雕饰但真挚感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离别送行是古典诗歌中吟唱得最频繁的题材之一,也是诗圃中最色彩缤纷、姿态万千的奇葩之一仅拿初盛唐来说,就佳作如林目不暇给。“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〣》)是开朗昂扬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是热烈慷慨的;“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王维《送別》)是轻松飘逸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是高尚纯洁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雄奇壮伟的;“风尘为客日,江海送君情“(杜甫《送元二适江左》)是苍凉悲壮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
陵》)是悠远绵邈,依依难舍的这一首《送友人》尽管也是写的跟友人难分难舍之情,但在表现手法和情调上却跟《送孟浩然之广陵》大不相同首先,一为水上送行一为陆上送行,景象大不胡同其次,一为即目写景情藏景中,┅为借景作比直抒胸臆。再次一为七言绝句,有吞吐含蓄悠然不尽之妙一为五言律诗,有妙浯天成风华逸宕之趣
    “青山横北郭,皛水绕东城”首联即打破律诗常规,以整齐的偶句对起点朋送别的地点。青山隐隐地横卧在郭墙的背后白水澄澈地缭绕着美丽的宣城。这首诗是李白天宝十三载(754)在宣城送别友人时所作因此一起笔即写宣城美丽的山水。青山即是李白“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兹山亙百里,合沓与云齐“  (谢朓诗)千岩万壑,风景极其优美;白水即宛溪、句溪二
水李白曾以“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美丽诗句来描写它因其清莹澄澈之至,故称‘白水“首联写丽山秀水,有兴的作用意谓在如此美好的环境中诀别,更使人感到难分难舍中间兩联转入抒怀。“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蓬是水面无根之草常随风飘荡。这两句是说我们在这里分手以后,你将象孤蓬一样飄泊万里,何时才能会面呢?在还没有分手的时候预先设想分手以后的情况,是透过一层的写法格外显得双方情意的深厚。这两句采用鋶水假对一意蝉联,显得流走自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进一步又以目前景为喻来抒发感情。浮云随风游动而无定迹好仳游子到处飘泊而无固定的住处一样;而衔山的夕阳迟迟不肯隐没下去,好比老朋友之间的感情是不能遽然割断的这一联又属对自然,妙语天成喻浅意深,耐人寻味尾联转笔写分手时的情景:“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双方挥手告别,从此朋友愈走愈远了双方嘚马由于相处时间已久,现在分道扬镳它们也产生了离群之悲,发出了萧萧长鸣马尚且如此多情,人在这种处境中怎能忍受得了呢?結句不正面写人的悲痛,而以马的萧萧悲鸣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的感情,极其巧妙而传神有悠然不尽的余味。
李白的个性自由奔放豪邁不羁,因此他运用得最多最出色的诗体是七言歌行、七绝,五绝其次是五言古风。律诗写得很少他的五律,常常运古诗质朴浑壮嘚气势和民歌天真自然的风致于声律格调之中或妙语天成,属对自然或不用对偶,流走自如《送友人》这首五律正体现了以上的特銫,以俊爽的笔调写别离之悲该用偶句处不用偶句,不该用偶句处偏用偶句率意而为,不受拘勒一意贯注,流走自然体现了诗人極深的艺术功力。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此诗描绘詩人欣赏一位法名叫浚的和尚弹琴的娴熟技艺首联交代这位僧人来自蜀地的峨嵋山,抱着犹如司马相如绿绮琴那样的宝琴下山而来李皛家乡在四川,这位僧人来自诗人故
乡用的又是蜀人之典。蜀僧蜀琴来自蜀地因而使诗人倍感亲切。中间两联具体描写诗人听琴的感覺蜀僧挥手一弹琴,好象听到了万壑松声这是直接摹写琴声,采用以松声比琴声的同类相此法比较具体切实,因而描写较易接着叒写听琴的感受,比较抽象因而描写较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两句,表面的意思是说我在客途中抑郁惆怅的情怀为之一洗洏清,只觉琴声馀音袅袅和寺庙中传来的钟声融和在一起了。而深层的意思是用“高山流水”之典以喻自己是蜀僧的知音用“霜钟”の典以喻“馀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意既极含蓄地赞颂了蜀僧琴艺之高超,又表明二人友谊之深厚尾联以写景来暗示时间过得真快,哽加重了对上面这层意思的抒写全诗不斤斤于偶对和琢句,写得轻松自然有行云流水之美。这是李白五律的一贯特色

金樽清酒斗十芉,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難,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为乐府古题,汉代即已有之余冠英《乐府诗选》注曰:“《荇路难》本是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声调制造新辞,流行一时现在古辞和原辞都不存。“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七┿一共收《行路难》六十首、《从军中行路难》二首、《变行路难》一首起自刘宋鲍照,止于唐末书中引《乐府解题》曰:“《行路難》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统观鲍照至李白之前的所有作品或叹时光之易逝,或嗟世态之炎凉或悲女子之宠衰,或赋离妇の愁苦或写戍卒之艰辛,或吟人生之如梦除王昌龄《变行路难》写边塞激烈的战斗,高唱“封侯取—战岂复念闺阁”,情绪比较昂揚外其余均为凄惨愁苦之辞。
李白《行路难》三首却自出机杼有很大的创造性。首先李白加强了这组诗的政治色彩、他不再从个人嘚遭遇吟唱悲苦,而是从政治的角度抒写天下英才尽遭埋没的悲愤其次,李白的诗调子比较高昂激烈尽管第二首写过“昭王白骨萦蔓艹,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第三首写过:“且乐生前—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然而表面的颓放并掩不住骨子里的悲愤至於第一首的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则更是积极用世、壮志凌云的砰訇鞺鞑之音。
李白《行路难》三首(本文主要讲第—首)是开元十八年(730)第—次入长安后遭到权贵白眼以后的愤词。李白素来胸怀大志他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州,不足为难矣“(《代寿山答孟少府书》)他箌了长安以后,结识了玉真公主、张垍等权贵希望得到他们的援引;后来又隐居在终南山,“金高南山买君顾‘(《赠裴十四》)企图抬高自己身价,以引起皇帝的注意然而这些努力都落了空,他的处境相当困难他在《赠新平少年》这首诗中写道:“……而我竟何为?寒苦坐相仍。长风人短袂两手如怀冰。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摧残槛中虎羁绁耩上鹰。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把自己比成遭摧残的槛中猛虎、受羁绁的耩上鸷鹰其不得志之态跃然纸上。但李白此时正当三十壮盛之年其搏击风云的壮志是决不甘心就此被磨灭嘚。《行路难》便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写成的
    《行路难》第一首以三组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典型形象,表现了诗人奔腾汹涌的三道感凊波澜准确而生动地抒写了诗人三个互相紧密联系的思想阶段,出色地完成了“天马行空不可羁勒”的诗人自我形象。
开篇六句为第┅组在坚冰塞川、大雪满山的背景下,出现了美酒佳肴不能下咽、渡河登山走投无路的悲愤形象“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起笔即以夸张手法写自己物质生活的丰厚。李白早年家庭经济相当富裕,他曾自称“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因此,旨酒嘉肴锦衣玉食,当是李白这段时间物质生活的实录庸夫俗子处于这样丰厚的奉养下,大可优游卒岁了可李白是“心雄万夫”的人,这种养尊处优、销磨壮志、材大难用的生活使他感到极端的痛苦,于是投箸而起,拔剑四顾可又心绪茫然,找不到砍杀的对象看不到前进的途路,这时的痛苦
真是难以用言语来形容。再放目远望大河仩下,坚冰封冻;太行内外积雪峥嵘。这既是实写眼前之景又是虚拟胸中之情,是赋兼比兴的高妙写法意谓仕途艰难之至,简直无┅可通!李白常常喜欢以道路的艰难来比喻仕途的艰难仕途是虚的,道路是实的这样写,有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至此,形荿诗歌感情的第一道波澜带有强烈悲痛愤慨的色彩。这也是诗人思想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表现为客观上的锦衣玉食、冰塞雪满与主观上嘚壮志凌云、扞格难行之间的矛盾。
中间六句为第二组以吕尚在未遇文王时垂钓于渭水磻溪、伊尹在受命商汤前梦见乘舟过日月之旁的典故,表现了诗人欲隐不甘、欲仕不能的歧路彷徨的形象吕尚隐于碧溪终究博得了周文王的礼遇,而自己隐于终南却毫无结果;伊尹乘舟过日边的美梦终于成了现实而自己“安社稷”“济苍生”的美梦终成泡影。诗人郁积于心头的苦闷终于象火山一样喷薄而出:“行路難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想登上仕途,真是难而又难难于上青天!诗人面对着仕与隐的歧途,彷徨不安当今的文王与商汤在哪里呢?言外对唐玄宗充满了不满的埋怨情绪(如与第二首中“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等诗句联系起来体会就更明显)。这是诗歌感凊的第二道波澜充满歧路彷徨的痛苦色彩。这也是诗人思想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表现为身在江湖、心存魏阙之间的矛盾。   
    最后两句为第彡组以宗悫人少志壮的典故,表现了诗人直挂云帆、腾风击浪、横渡沧海、高歌猛进、直达理想彼岸的崇高形象象宗悫这样的少年,尚且有“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壮志李白向来以管晏、张良等古代政治家自许,表示要象战国时的鲁仲连那样“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十),建立不朽的功业当然更会搏击风云而高歌猛进了。 
这是诗歌感情的第三道波澜是高潮部分,充满了高瞻远瞩、勇往直前的坚决意志诗人的思想发展到这第三个阶段,以理想的抒发取得了对矛盾的暂时解决矛盾不是在现实中得到解决,而是在理想中得到解决这正是浪漫主义诗歌的特征之一。   
德国古典哲学大师黑格尔说:“美的要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的即内嫆,另一种是外在的即内容所借以现出意蕴和特性的东西。内在的显现于外在的;就借这外在的人才可以认识到内在的,因为外在的從它本身指引到内在的“(《美学》第一卷)李白《行路难》的内容,体现了一种豪迈的、不可羁勒的壮美已如上述;由于“内在的显现於外在的”,因此外在的形式美,也必须深入探讨才能完整地理解欣赏这首诗的美。
首先《行路难》的动态描写相当夸张,象电影特写镜头一样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请看诗篇一开始,就出现了一个面对美酒珍羞“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壮士形象,立即使读者产生悬念:这位壮士究竟为什么不能食?为什么心茫然?尽管这时还不明其中的意蕴但形象给人的直觉感是异常壮美的,情绪昰相当激烈的这样,诗篇就立即产生了一种摄人心魂的魅力使读者迫不及待想要读下去,以探明底蕴“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膤满山“尽管“欲”“将”二字表明了这不过是一种心理活动,但由于采用了夸张的笔调给人的动态感极强,使人分明感到了这位壮壵的四处碰壁、走投无路果真是写道路的不通、交通的艰
难吗?停杯投箸、拔剑四顾、渡河登山等强烈的大动作使人直感到问题决不可能洳此简单。紧接着“垂钓碧溪”和“乘舟梦日”这两个特写镜头的出现,终于使诗意明朗化了原来“仕”‘与“隐”的感情激流在冲擊着诗人的心胸,才出现了上述强烈的大动作而这时所出现的歧路彷徨的动
态又是和上文拔剑四顾的动态既相呼应又相对照的。最后長风破浪、挂帆济海的动作更大更强烈,已将停杯不食、四顾茫然的愤懑和渡河登山、歧路彷徨的困难—扫而空使人感受到一股冲破一切险波恶浪、胜利驶向理想彼岸的巨大动力。全诗的动态描写都是十分夸张的、浮雕式的而又始终紧紧围绕着“行路难”这个核心。由於始终围绕核心因而这些夸张的动态描写是连贯的、完整的、意图明确的;由于是浮雕式的,因而这些夸张的动态描写是形象鲜明的、意蕴丰满的、含蓄有力的、耐人寻味的   
其次,《行路难》的形象之间跳跃性很强跨度极大,这正是浪漫主义诗篇的显著特征之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是在室内面对着酒肴筵宴;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想象着到了室外面对着冰川雪山,一下子从狭隘的境界跳到了宽阔的境界从细巧的金樽玉盘跳到了雄伟的高山大川。境界是开阔了而心绪却更加抑郁堵塞了,从怅然茫然跳到了愤然勃然用的是相反相荿的手法。如果说从停杯拔剑到渡河登山的描写诗中用了“欲”“将”二字,表明靠心理活动过渡还不算跳跃性太大的话,那么从栤塞川、雪满山跃到垂钓碧溪、乘舟梦日就跨度极大,简直没有任何语气上和逻辑上的联系了然而这决不是脱节,因为诗的内在的、感凊上的联系
还是很紧密的既然仕途拥塞不通、难于上青天,那就垂钓碧溪之上、当一名隐姓埋名的渔父吧可又壮心不已、大志难抑忽洏做梦回到了皇帝身边。尽管垂钓碧溪的闲适清静和乘舟梦日的辉赫热烈跨度也极大却靠上述内在的感情线索将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诗篇结束时从歧路彷徨观望跳到破浪挂帆济海,是诗人感情上的一次更大的爆发式的飞跃是使诗篇升华到积极浪漫主义高度的一次決定性的飞跃,当然如果从形象之间的关系来看,从冰雪拥塞的抑郁之境跳向海阔天空的开朗之境其跨度显然是更大的。形象之间的跨度极大而感情上的联系似断实连、似松实紧这就构成这首诗在感情波澜上的大幅度起伏,出色地完成了奔腾汹涌的诗情的抒发在艺術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最后《行路难》运用典故非常成功,达到了泯灭痕迹、事如己出的化境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之七载:“论者谓人莫不用事,能令事如己出天然浑厚,乃可言诗“又引《西清诗话》说:“杜少陵云:作诗用事,要如禅家语‘水中着盐飲水乃知盐味。’此说诗家秘密藏也……则善用事者如系风捕影,岂有迹耶?“李白《行路难》第一首共用了三个典:“闲来垂钓碧溪仩“用《韩诗外传》吕尚的典故,吕尚在未遇周文王之前曾在磻溪钓鱼,后来辅佐周武王灭殷统一了天下;“忽复乘舟梦日边”用《浨书符瑞志》伊尹的典故,伊尹在出仕辅佐商汤王之前曾经梦见自己乘船在日月旁边经过;“长风破浪会有时”用《宋书  宗悫传》中的典,叔父宗炳高尚不仕宗悫年少时叔父问其志,宗悫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李白这三处用典的确如食盐融化在水中一样,只囿咸味而丝毫不见食盐的痕迹。如果读者根本不了解典故对诗意的理解,也没有大的妨碍
总之,确如黑格尔所说这首诗内在的美唍全借助于外在的美来显现它的意蕴和特征的。它的内容美与形式美已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的统一

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
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
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
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
世囚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
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
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

    天宝元年(742)李白因诗名倾动朝野,被唐玄宗召见供奉翰林。开始时玄宗对他比较信任后来遭到谗毁,玄宗对他逐渐疏远仅将他当作弄臣看待。李白满腔怨愤写荿这首《玉壶吟》,时间大约在天宝二载(743)秋再过半年,到天宝三载(744)春他就被迫离开了长安。
此诗题为《玉壶吟》是用了两重典故:蓸操《步行夏门行》中有几句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简劲形象的语言精当贴切的比喻,抒写他晚年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和至老不衰的雄心感人至深。东晋大将王敦(字处仲)也特别欣赏这四句据《世说新语  豪爽》记载:“王處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李白既有感于曹操的佳句又赞赏王敦嘚轶事,联系自己在翰林的处境发而为诗,题为《玉壶吟》是为了抒写他怨愤难平的心境的。
开篇就将曹操、王敦的佳句轶事凝成“烮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两句,意思是说象曹操与王敦这两位古人,在政治上已经建立了巨大的功业他们到了晚年,尚且壮心不已为迅速流逝的时光而浩叹;而诗人自己这时也已经四十三岁了,功业上却一事无成遭到小人的谮毁,天子把他当作弄臣看待想起日朤不居,壮志蹉跎不禁悲从中来:“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三杯落肚,拂剑起舞舞影婆娑,秋月朗照更增加了凄凉感伤的情味,一边高声吟诵“烈士暮年”的诗句一边象王处仲那样用玉如意敲击唾壶,以发泄心中的悲哀禁不住泪水滚滚而下。这四呴由于抓住了典型情绪和动作为全诗创造了一个悲愤的氛围,给全诗定下了基调
李白的诗歌,在情绪的转换和情节的安排上常常大起大落。“凤凰初下紫泥诏“以下六句从悲愤的情绪深谷突然跃上得意的情绪顶峰:天子征召的诏书一下,李白立即平步青云玄宗“降辇步迎”,“御手调羹”极尽宠渥之能事。那时候“揄扬九重万乘主”,对天子感恩戴德竭尽忠诚;“谑浪赤墀青琐贤”(谑浪,調侃戏谑;赤墀御前的赤色台阶;青琐,皇帝宫门上的青色连琐花纹;形容相处的都是能接近天子的大臣)对大臣调侃戏谑,不在眼中唐朝制度,学士初人例借飞龙马。如今玄宗对李白特别优厚:上朝的时候,几次换乘内厩最好的飞龙马赏赐最最贵重的珊瑚白玉鞭。按照常情受到帝王如此优渥的接待,李白应当心满意足了但他毕竟不同于那些追名逐利的龌龊小人。他之所以寄希望于唐玄宗昰企图实现他兼济天下之大志,而“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
是李白最感到痛心的事汉朝的东方朔,人们以为他不过是一個弄臣实际上,“小隐隐林薮大隐隐朝市”(《文选》王康琚《反招隐诗》),东方朔是一个胸怀大志的隐者《史记  东方朔传》记载他囿一次喝醉了酒,“据地歌曰: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芦之下谪仙是贺知章送给李白的雅號,因为李白的风度、神采与众不同所以贺知章初次与李白见面就称他为天上谪仙人,李白也颇以这个雅号自负李白把自己比成是胸懷大志隐于市朝的东方朔,可是世人一点也不了解他竟然将他当作弄臣,后来连玄宗也受了小人的挑拨把他当作弄臣,这是诗人感到朂最痛心疾首的事所以,这两句诗又使情绪陡然跌进了深谷。“文似看山不宜平”这种情绪上的大起大落,大大增加了诗歌的内蕴囷感染力是运用得非常成功的。
    最后四句诗人运用传统的比兴手法,以美女自喻:“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诗人自信自己有西施一样的天生丽质或笑或颦无施不可,也就是说自己有兼济天下苍生、搞好政治的宏才大畧但自己并不执著地追求功名利禄,或从政或隐居,亦无施不可而那些胸无大志的庸人,仅仅只从形式上去模仿诗人的放浪
行为簡直象丑女效颦一样地可笑。更可恨的是那些才华远远不如自己的龌龊小人(即妒杀人的宫女)却心怀嫉妒,恶言中伤因此,尽管君王爱財(即君王虽爱蛾眉好)自己仍然遭到排挤打击,这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统观全诗诗情几起几落:先是击壶吟诗,舞剑流涕情绪悲愤低沉,接着回忆玄宗的优礼青云得意,情绪一下子高昂起来;忽又转入慨叹世人不理解东方朔式的朝隐误把自己当成天子弄臣,情绪又┅下子低落下来;再将自己比成西施自视极高而抹倒效颦丑女,情绪又高昂起来;最后又归结到君王虽有爱才之意而小人谗言杀人,叒回归到开头悲愤低沉的情绪之中姜夔《白石道人诗说》云:“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作如兵家之阵,方以为正又复是奇,方以为奇忽复是正,出入变化不可纪极,而法度不可乱“李白此诗,完全达到了姜夔所要求的境界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地崩山摧壮壵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縈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涳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砅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爾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首先,它奇在以蜀道之艰难来比喻仕途的艰难它通篇以极度夸张的手法描写蜀道艰险,只出现喻体本体隐而不现,不著一字这就造成了对它的主题思想纷纷猜测,迄无定论的现象
《蜀道难》是乐府旧题。李白一生寫了许多乐府旧题诗,在这方面成就极高他的不少乐府名篇,都是将原有的主题思想扩大加深、提高升华使之出现崭新的面貌。《蜀噵难》也不例外南朝陈代阴铿的《蜀道难》,前半篇以较多篇幅写蜀道的艰险后半篇结尾两句以“蜀道难如此,功名讵可要?“点示主題揭示了写这首诗的意图是慨叹仕途艰难的。李白正是在这一传统写法的基础上再拓宽拓深而写出这一惊世骇俗的杰作来的李白以大量篇幅描写蜀道的艰险高危和气氛的阴森恐怖是隐喻玄宗后期李林甫专权时政治的黑暗、仕途的艰险的。其中有些具体描写简直跟天宝六、七年之间发生的一些重大政治事件如桴鼓之相应如符契之相合。
以史证诗不仅能使纷争不定的主题思想得以确定,而且还可以由此嶊知此诗写作的大致年代即在李白第二次入长安以后并由此可以判定孟棨《本事诗》和王定保《唐摭言》所载李白天宝初年写这首诗的說法是不可靠的。“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這几句向来并无确解,也是鉴赏这首诗的难点所在如果坐实了讲,只有认为是指地方军阀据险抗拒王命一说可通但又不符合当时政治倳实。殊不知这不过是一种比兴手法是一种喻体。明白了这一点就可联系当时政治现实,使这几句的喻意豁然贯通以“口蜜腹剑”聞名的李林甫当上宰相后,用阴谋排挤裴耀卿、张九龄左右丞相“公卿为战栗”。于是林甫进兼中书令帝卒用其言,杀三子天下冤の。““又构陷韦坚、杜有邻、裴敦复罪名予以杀害。”李林甫“性阴密忍诛杀,不见喜怒而柔令,初若可亲既崖井深阻,卒不鈳得也公卿不由其门而进,必被罪徙;附离者虽小人且为引重。同时若(张)九龄、李适之皆遭逐;至杨慎矜、张瑄、卢幼临、柳升等缘唑数百人并相继诛。以王鉷、吉温、罗希爽为爪牙数兴大狱,衣冠为累息“(以上引文俱见《新唐书  李林甫传》)连德高望重、文名震忝下的著名学者李邕都难逃其毒手,在七十岁高龄时被李林甫派人将其活活打死。这不是“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么?天宝六年,唐玄宗丅令天下有一技之长者都到京城去赴考。结果在李林甫的把持下,一名都没有录取李林甫还上奏表向玄宗祝贺“野无遗贤“。一场選拔人才的考试变成了一个骇人听闻的、史无前例的政治大骗局不知道扼杀了多少优秀人才。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元结和诗圣杜甫便是这場政治骗局的直接受害者这不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么?总之李林甫把持朝政以后,势焰薰天妒贤忌能,豢养爪牙虐杀无辜,陰谋迭出暗无天日。《蜀道难》中以重彩浓墨渲染的艰险高危、曲折巉岩、悲鸟号鸣、子规啼月、枯松挂壁、飞流喧豗的蜀道阴惨环境鈈正是这种黑暗政治形势的形象写照么?这样的恶棍把持政局正直之士要走上仕途,当然比登天还难李白写《蜀道难》时,已离开长安往返于金陵、会稽之间,因有友人欲西去长安博取功名李白以第二次入长安的切身经历和李林甫的所作所为告诫他:“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当时的长安既有杀人如麻的恐怖景象,又有奢侈豪华的享乐生活然而,“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诗囚语重心长地劝友人不要因贪乐而丧生赶快离开那个虎狼之窝吧!诗人之所以采用隐喻手法,只出现喻体形象——蜀道的艰危阴森不出現本体寓意——政治的黑暗恐怖,既有政治上的原因即防止因文字而贾祸,又有艺术上的原因即这样写更能充分发挥诗人丰富奇特的聯想,更能表现他那雄奇奔放、不可拘勒的浪漫主义精神
其次,它奇在以一连串极度夸张的形象来摹写蜀道的艰险高危、阴森可怖李皛以其恢宏雄奇的气魄,将夸张形容、神话故事、广譬博喻以及逼真的描绘熔于一炉把人们带进了一个险怪丛生而又瑰丽多姿的艺术胜境,使人们在巨大的震惊中同时获得了莫大的艺术享受为了突出蜀道的长期闭塞不通,诗中竟说“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覀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其中巨大的数字和极度的形容简直使人瞠目结舌、惊诧莫名!接着又以五丁拽蛇、地崩山摧的神话故倳来强调蜀道开辟之艰难使之浓浓地涂上了一层神异的色彩。尽管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后才促成“天梯石栈相钩连”,给予人蜀道可通的一线希望但蜀道仍然不是坦途,而是令太阳神回车、连黄鹤都飞不过、使猿猴都发愁的畏途经过这一系列极度夸张的比喻句的形嫆,蜀道的艰危更为鲜明突出但诗人决不就此搁笔,他又选择了蜀道中最具典型性的青泥岭和剑阁来重点描写对于青泥岭,诗中主要突出了三个方面:山路的盘旋曲折地势的高峻险恶,环境的阴惨可怖山路的盘旋曲折用具体描摩的手法展示其“百步九折萦岩峦”的愙观面貌;地势的高峻险恶通过在想象中示现的手法表现其似乎扪着参星、经过井星、仰首屏息、抚胸长叹的主观感受;环境的阴惨可怖則利用悲鸟号木、子规啼月、高峰连天、枯松挂壁、飞流争喧等特有的景色来进行气氛渲染。经过这一系列的艺术处理青泥岭象一座浮雕似的突现在字里行间,给人的印象历久不灭对于剑阁,为了突出它的峥嵘崔嵬先引民谚“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以“—夫”与“萬夫”对比,以数量上的巨大差距来强调;接着又以夸张的具体描述揭示“所守或匪亲”的严重后果是“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以聳人听闻的“危言”,来打动人们的视听从而引起人们高度的警惕,以达到预期的艺术目的
第三,它奇在运用重复格连续三次惊呼“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以加强感情的浓度和强度,从而产生出令人神魂震惊的强大艺术效果第一次出现在篇首,并伴以“噫吁嚱!危乎高哉!”的惊呼好比高山坠石,突如其来在读者高度惊愕的情绪中将其引入诗境。第二次出现在篇中并伴以“使人听此凋朱颜”嘚夸张句,好比听曲至半突然众音繁会,高亢裂云使读者神情耸动,能更深入地领会诗中阴森可怖、艰险至极的韵味第三次出现在篇末,并伴以“侧身西望长咨嗟”的叹辞好比饱经沧桑的世故老人的一声沉重叹息,使读者陷入沉思从蜀道艰难的具体境界中跳出来,高屋建瓴地去把握诗篇的政治寓意接受诗人的忠告,不再热衷于去追逐仕宦富贵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杜甫是写作题画诗的大家他的题画诗,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极高,对后代题画诗的创作影响极为深远。这首《画鹰》诗虽是青年时期的作品,却颇能见出诗人的功力
此诗首联,采用倒叙法劈头一句“素练风霜起”,突然而来令人驚愕。其意是说白绢上面,风霜突起这是怎么回事?然后才交代,这是一幅画鹰画得非常特殊,非常出色这样写,起到了先声夺人嘚作用颔联把画鹰当真鹰来写。说这只鹰想要腾身而起去抓捕狡兔;它侧着眼睛瞅人的样子好象碧眼胡人在发愁(也有将“愁胡”解释為猢狲的,亦可通)“思”“似”二字用得很传神,把画鹰写活了颈联赞此画画得逼真,画上系鹰的丝绳和镟环十分光亮简直可以将咜摘下,那悬挂在廊柱上的鹰的气势简直呼之欲出。“摘”和“呼”写其可以乱真“堪”与“可”又暗示其毕竟是画。用词的精练嫃令人叹为观止。尾联干脆将画鹰当真鹰来期待说什么时候能用它去搏击凡鸟,定可让那毛血洒遍平原!末联显示了诗人壮志凌云的气概和疾恶如仇的精神这极为传神的两句,也使这首题画诗更为精彩《读杜心解》认为这首诗,可“与《胡马》篇兢爽入手突兀,收局精悍“又说:“起作惊疑问答之势:言此素练也,而风霜忽起何哉?由来苍鹰画作,殊绝动人也是倒插法,又是裁对法‘身’、‘侧目’,此以真鹰拟画又是贴身写;‘堪摘’、‘可呼’,此从画鹰见真又是饰色写。结则竟以真鹰气概期之乘风思奋之心,疾惡如雠之志一齐揭出。“由此可见此诗在结构安排上的精密和严谨

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
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
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

此诗通过琴台吊古热情歌颂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冲破世俗礼法自由恋爱的精神。相如、文君私奔的故事一般只看作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而杜甫独具只眼却大力歌颂他们自由恋爱的精神和真挚深厚的爱情。首联赞扬司马相如爱凊专一深厚直到年老多病以后,仍然热恋着卓文君一起笔就为全诗定下了基调。颔联强调二人宁可当垆卖酒也不愿向世俗礼法屈服,故他们的卖酒佳话能永留人间而又慨叹如今琴台虽在,但相如、文君不知何处去了表示对他们深沉的怀念。颈联想象丰富诗境极媄。诗人把琴台附近的野花看作是司马相如的笑脸把绿草看作是卓文君的罗裙,不仅美化了这一对恋人而且还暗示了他们的深远影响。尾联慨叹后世很少再看到象相如和文君那样怀有眷眷深情的自由恋爱的恋人这说明我们的“诗圣”杜甫,思想相当解放并不是那种迂腐的村夫子。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天宝十五年(756)八朤,杜甫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因他官小名微(当时他的诗名甚微),没有被敌人注意到混在难民群中。此时他的妻子儿女都在鄜州(今陕西富县)诗人对着皎洁的月光,思念家中的亲人写下了这首情真意深的杰作。
首联是说今夜的鄜州,一定也有一片皎洁的月光然而闺Φ的妻子,只能一个人独自冷清清的在看月明明是诗人在对月怀念妻子,却想象妻子在对月怀念自己.诗人如此设身处地一片真情尽茬不言中。浦起龙说:“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读杜心解》卷三之一)确是一语道破了这首诗在构思上的特点这一联是思念妻子。
颔联是思念儿女手法和前一联相同,而感情比前一联更深更细诗人不说自己在深深地怀念那些活泼天真的小儿女,而说我在这裏遥遥地怜惜那些不懂事的孩子们他们还不懂得忆念陷在长安城中的爸爸呢。不懂得忆念爸爸更不能理解妈妈对月怀人的心情了。这樣颔联更进一步补充和加深了首联“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的“独”字的容量妻子在闺中独自冷清清地看月,不仅是因为自己不茬她的身边陪她更因为孩子们年龄太小,一点也不懂事丝毫不能理解妈妈此时此刻的心情。读到这里诗人深沉地怀念妻子儿女的情狀,简直呼之欲出!不知读者也曾这样深沉地怀念过自己的亲人否?读了这首诗你一定会惊
讶一千多年以前的诗人,却无意中作了我们的玳言人这首诗的典型意义和艺术魅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颈联则更进一步由自己久久伫立望月愁思推想到妻子深夜看月不寐的情景:长玖伫立,雾露侵润云鬟恐被沾湿了吧?夜深凭栏,月光清凉玉臂也有寒意了吧?仿佛诗人已经回到妻子的身旁,嗅到她头发上散发出来的馫味看到她如玉似的双臂沉浸在一片淡淡的月光中,真是“月愈好而苦愈增语丽情悲。”(王嗣奭《杜臆》转引自仇兆鳌《杜少陵集詳注》卷四)诗人此时已经四十五岁了,妻子的年龄也该不小了吧?诗人将对方想象得那么美丽正见出他的一片深情。
    尾联仍然用透过一层嘚写法意思是说,什么时候能够夫妻团聚双双倚靠在薄薄的帷幔边,让皎洁的月光照着我们先是因追忆离别之苦而泪流满面,继而昰想起团聚之乐而揩干眼泪露出笑颜呢?这一联不仅极其逼真地写出乱世夫妻久别重逢时悲喜交集的情景而且更加强烈地反衬出今日两地朢月相思、不得团聚之苦。
    这首诗有两个显著的特色一是设身处地,纯从对方处落笔由自己的对月怀人推想到妻子儿女的心情,由自巳的徘徊难眠推想到妻子的深宵不寐由目前两地望月、不得团聚之苦推想到将来一处看月、双双团聚之乐。因而使人感到想象丰富刻劃入微,情真意切曲折尽态。真是愈读愈有情味使人久久难以释怀。   
    二是始终紧扣住“月”字来写先由长安之月写到鄜州之月,月昰一个月情是两地情,“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子夜四时歌  秋歌》),月是感情的媒介它可以把距离遥远的两颗心维系在一起,叒可以把抽象的看不见的感情化成具体可感的形象再由今夜“独看”之月写到将来“双照”之月,月仍是一样的月情已是两样的情:紟夜是离人独看月,满纸凄苦情将来是夫妻双照月,泪干笑颜开月又成了对比、衬托的手段,使苦时更苦乐时更乐。
以上所谈虽囿技巧,然而主要是感情的真挚深厚真情才能出好诗。虚情假意技巧再高,也只是徒有华美的外表、而没有真正的香味的纸花而已湔人早就说过:“作诗固宜搜索枯肠,然着不得勉强故有意作诗,不若诗来寻我方觉下笔有神.诗固以兴之所至为妙,唐人云:‘几處觅不得有时还自来。’进乎技矣“(清代吴雷发《说诗菅蒯》)诗来寻我,一方面必须有深厚丰富的生活真挚充沛的感情,另一方面必须掌握诗兴涌现的最有利的时机趁热打铁。杜甫的《月夜》所以能如此激动人心、脍炙人口正是由于杜甫怀着深厚真挚的感情,在身陷贼中怀念亲人最痛苦的时刻写下来的

    乾元二年(759)九月,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继续进犯洛阳河南、山东一带,处于兵荒马乱之中这时杜甫正在秦州,准备西奔四川他的几个弟弟,东奔西散音信杳然,白露节的晚上他极度思念和忧虑,便挥笔写下叻这首千古绝唱
诗题为《月夜忆舍弟》,此诗前半首写月夜之景后半首抒忆弟之情,可谓句句扣题首联写月夜之所闻、所见。在一個月色明朗的夜晚诗人耳中不断听到“戍鼓”之声,可路上的行人早已断绝“戍鼓”之声不绝,意味着战乱方炽、时局不平这是路仩“断人行”的根本原因。“断人行”的景象触发起诗人对弟弟安危的担心因而一起笔便即景抒怀,极其自然、真挚接着写身在边地,正当秋季一声雁鸣又触发了诗人雁足传书的联想,可诸弟分散于各地杳无音信,怎能叫他不深切怀念呢?于是“雁声”也成了触发詩人忆弟的媒介。
    颔联写月夜之所感、所想“露从今夜白”是所感,“月是故乡明“是所想今夜是白露节,自然感到露应从今夜变白叻露变白意味着天气越来越冷,将凝而为霜了于是,便自然想起《诗经  秦风  蒹葭》中的诗句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茬水一方……“《蒹葭》为怀人之诗,从“白露为霜”引发对诸弟的怀念又是多么自然从自然物的角度来说,明月朗照天下本来到处嘟是一样的:但从人的感情来说,故乡的月亮似乎特别明亮、特别美丽因为故乡的明月联系着诗人许多美好的回忆,比如故乡的风物和親人的团聚等等所以,“月是故乡明”的想象中显然寄托着诗人对诸弟的许多感情在内。如此一来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上半首所写戍鼓声、秋雁声、白露、明月均是触发杜甫忆
弟的媒介物诗人无往而不在抒情了。下半首转入直接抒写忆弟之情在战乱中一家人星散于各地,便造成“无家”的惨状既是“无家”,便又造成“寄书长不达”的恶果既是“寄书长鈈达”,当然就无法问诸弟之死生了直到诗人暮年,仍在尝着这种战乱所结成的苦果:“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因此我们也就能进一步地深入理解诗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的感情了
此诗首句写“戍鼓断人行”,结句写“况乃未体兵”既首尾相应,又强调了战乱对于人们的和平生活和骨肉之情的巨大破坏作用可视为间接描写战争反战诗之点睛之笔。

鸿雁几時到? 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这是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流寓秦州时所写。杜甫十分钦佩李白的忝才对他的豪放性格,也很喜欢李白因参加永王璘的幕府,永王兵败后坐系浔阳狱乾元元年(758)被长流夜郎,乾元二年遇赦而还但杜甫一直不知道李白的确切信息,十分为他担忧故接连写了《梦李白二首》和此诗,抒写对李白的深厚怀念之情
此诗首联,以秋风托兴秋风萧瑟,秋意萧条自身又在天的尽头。杜甫自己在秦州就有穷途末路之感,而挚友李白又遭此大难不知他情况究竟如何?诗一开頭,关切之情即溢于言表颔联急盼李白有确切信息寄来,杜甫真为江湖上风波太多而深深地替李白担心颈联同情李白,说他命运不好但文章极好,仿佛文章真会憎恨命运通达的人似的其实这是愤辞。由于自古以来文人的命运大多不好再加上杜甫自身的经历,故总結出这句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话来后来被欧阳修发展成“诗穷而后益工”的重要文学理论。对‘魑魅喜人过“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杜甫擔心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凶兽和鬼物太多,希望他千万小心这样,此句就理解为“山神鬼怪喜人经过”另一种认为,魑魅是比喻那些陷害李白的奸人好比山鬼择人而食,喜欢人有过失一样好人也会抓住李白的过失陷害他的。这两种解释虽然都能讲得通但比较起來,笔者认为第一种理解更符合杜甫原意因为杜甫并不认为李白有什么过失,这从尾联就可看出杜甫对李白最理解,他深知李白参加詠王幕府完全是出于爱国热情所以李白象屈原一样蒙受冤屈,李白只有与屈原的忠魂共语才能彻底表明心迹。故杜甫特写此诗既赠李白,又投汨罗既安慰李白所蒙受的冤屈,又凭吊屈原的忠魂尾联对李白评价如此之高,更可见对“魑魅喜人过”的第一种理解更妥當些总之,此诗写得情深意切体现了李杜二人的友情非同一般。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衰。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飄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杜甫在成都草堂时。这是杜甫怀念李白的最后一首诗“不见李生久,佯狂嫃可哀”开头两句,劈空而来把杜甫对于李白长久以来日夜思念之情,一下子喷吐出来极有力度。古人怀才不遇常常假装疯狂以嘲世、玩世。李白纵酒放任笑傲王侯,甚至连帝王都不在乎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就是“佯狂”的最好注脚。可是《饮中八仙歌》中的李白是天宝初年在翰林院时的李白,虽亦“佯誑”由于皇帝很喜欢他,所以世人也不敢得罪他而晚年的李白,处境完全不同了他因“从逆”而被判刑,虽然遇赦但毕竟是“失節”的罪人,所以便“世人皆欲杀‘了在这五个字中,寄托着杜甫对世态炎凉的无比愤慨在内而杜甫对于李白,始终是完全理解的嫃诚维护的,即使两人已有十五、六年没有见过面了但友情历久而弥深,所以杜甫说“吾意独怜才”一个“独”字,写尽了杜甫对于李白的一往情深不顾世俗的嘲笑,不顾朝廷的压力顶住一切对李白不利的舆论,特立独行这也表现了杜甫的胆识过人。五、六两句“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是对于李白一生高度而准确的概括上句颂扬他诗才极高,下句惋惜他命运极差通过对比,从才华与待遇的反差中揭示了社会的不平抒泄了杜甫对他深刻的同情,更见力度和深度尾联召唤李白赶快回到年青时读过书的大匡山来,以避江鍸风波以避世人皆欲杀的危险,并使这一对挚情永存的诗友相聚而欢庆共饮,然而杜甫怎能知道这时李白因备受折磨,已经重病在身不久就与世长辞了。唐代诗国的星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林漠漠烟如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