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人员员工无故旷工怎么处理四个月工资怎么算

无故旷工的构成分析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旷工是指(职工)不请假而缺勤。其中包含了旷工和无故两方面的含义。
旷工的构成
由于旷工的本质是劳动者不履行工作义务,因此有必要首先界定清楚工作的内涵。
所谓工作义务指,受雇人有依约遵照指示提供劳务之义务,提供劳务本身即是契约之目的。综合史尚宽先生及黄越钦先生的表述,工作(劳动)义务包含了如下要素:
1、特定的主体。即劳动的提供方是特定的劳动者,而工作指示方也是特定的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双方都具有主体身份的特定性。从这个要素出发,一方面,劳动者的劳动通常不能由他人替代,必须由本人亲自提供;另一方面,劳动者提供劳动的向对方,即劳动请求权人,通常为雇用人,但契约上约为第三人劳动时,第三人亦有请求权。
2、限定的方式和范围。按照史尚宽先生的观点,劳动给付之方法及范围依团体协约之规定。无团体协约时,依劳动契约上之特约。无特约时,依雇佣人之指示。但雇用人之指示须为适法。在当前的实践中,劳动的提供更多是根据劳动契约的约定和实际履行的惯例,当然,无论怎样的约定和惯例,都离不开管理者的指示。
3、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工作地点作为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通常由双方约定,但是即便如此,工作地点的约定也需要实际履行内容的补充。所以,工作地点更注重实际履行的惯例,在此基础上用人单位的指示权需要受到实际履行的限制。而工作时间更是惯例,通常为朝九晚五的八小时工作制,当然不能排除双方特别约定或者基于劳动者意思表示让渡后用人单位决定的特殊工作时间制度,但是以上工作时间制度都需要受到劳动基准的限制。
综上所述,劳动(工作)义务的提供需要符合上述三个方面的要素,否则任何要素的欠缺都将构成不当的劳动给付。但是不当的劳动给付是否就是等于旷工,这是不能妄下断语的,这也是实务中需要结合具体的案情加以区分的难点。
无故的构成
无故,是指无正当理由。而何谓正当理由,法律并无进一步的具体规定,并且在其他法律领域中,也找不到合适的参照概念,因此,对于正当理由的理解,需要结合劳动关系的特点加以界定。
作为一个排除性的概念,笔者认为应当从正当理由的外延去理解,来界定正当理由的边界,而此外的则即是非正当理由。而正当理由,笔者认为需要具备如下要素:
1、是客观不能。正当理由首先应当是客观的,而非主观的原因。诸如天气、健康等原因,导致劳动者不能履行劳动义务,是客观的理由。
2、非本人过错原因造成。上述客观状况的发生不应当是劳动者本人过错所造成的。比如劳动者本人因为违法被限制人身自由而不能出勤,虽然人身自由受限是客观事由,但是由于这一状况系因劳动者本人的违法过错造成,不能成为正当理由。
无故旷工事实认定的难点分析
理论总是抽象的,而社会实践却具体而丰富,现实的无故旷工判断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下面我们略举一个案例来分析。
基本案情:
李某为上海某IT公司的销售经理,负责华南地区的公司芯片销售,公司的管理方式为李某定期提交销售工作报告,定期到公司在广州设立的办事处参加销售工作会议。2007年3月,公司接到举报,称李某在销售过程中营私舞弊,擅自将公司样品和赠品出售牟利。公司慎重起见决定展开内部调查,为配合调查,通知李某自2007年4月17日起到公司总部所在地上海上班,暂时移交其销售工作内容。
李某对公司的调查表示异议,不同意移交工作,拒绝到上海上班。2007年4月25日,公司再次通知李某要求其配合公司调查到上海报到。期间李某也没有提交销售报告和参加销售工作会议。2007年4月29日,公司做出决定,以连续旷工超过三天,严重违反企业规章制度为由解除劳动合同。李某不服,遂发生劳动争议。
在庭审中,公司认为李某从2007年4月17日开始不到上海报到,不提供劳动,属于无故旷工,公司依照规章制度解除劳动合同并无不当;而李某认为,他的工作内容是销售,公司单方面要求其到上海报到,没有与李某协商一致,而且在之后李某继续在从事销售工作,拜访客户,所以没有旷工的事实。李某为证明其仍然在从事工作,向法庭提供了其前往某客户时填写的会客单。
因此,双方的焦点在于在公司做出工作调整后李某有没有构成旷工的事实,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探讨。
1、李某有没有履行劳动义务。
对于此,双方的焦点有两方面。首先,李某有没有提供劳动,也就是说李某在没有按照公司通知规定到上海上班的情况下,李某有没有提供劳动的行为。对此,李某提供了其拜访客户的会客单;而公司也没有能够证明李某的销售工作是不存在的。
其次,李某的劳动是否符合要求。本案中,李某是负责华南地区的销售工作,双方对于工作内容和范围、地点都有明确的约定和实际履行的惯例。因此,李某认为其在原地继续从事销售工作,就是履行了劳动义务。但是本案中,公司向其做出了一个具体的新工作指令,要求其配合调查前往上海工作。李某显然没有遵照公司的工作指令行事。
最后,公司的指示是否合理、合法。因为李某的行为和公司的指示要求不符,那么公司的指示是否合理、合法就成为问题的关键了。黄越钦先生认为,劳动者从属于雇主劳动组织之后,遵从雇主指示之义务乃当然之事。同时,指示权应以劳务给付依契约本旨实现必要之具体化为限,凡逾此而涉及劳动条件者,即不应归属于雇用人之指示权范围内。本案中,公司基于相关调查,要求劳动者李某作出相应的配合,其理由具有合理性,工作指示也在调查所需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劳动者李某没有按照公司的工作指示前往上海报到,显然没有履行公司指示要求的劳动;李某未按公司要求所从事的劳动不能视为履行劳动义务的行为。因此,李某的行为应当被界定为缺勤。
2、李某有没有正当理由。
无论是从一个第三方的律师、仲裁员还是法官来看,都难以判断哪一方的说法更具合理性,所以也就无法就此判断李某所称的理由是否正当。但是,笔者认为,这正是司法实践中的常见误区,仲裁员和法官往往试图去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当中,进行合理性判断,而这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因为仲裁员和法官都存在相关知识和管理背景的缺乏,并且存在巨大的时间差,无法确保做出客观和公正的判断。
因此,笔者认为,只要双方存在合理的纠纷和争议,就应当认定存在“正当理由”。这样,仲裁员和法官就从判断企业管理行为的合理性转为根据证据证明的事实来判断双方纠纷和争议存在的合理性,就会客观和可信得多。
本案中,虽然双方的理由在当时无法判断孰是孰非,但是由于公司的临时工作指令客观上对工作内容产生了纠纷和争议,因此李某基于自己的判断拒绝前往上海报到有其合理性,构成正当理由。
旷工是劳动者客观上未按照约定或者用人单位的合理工作指示提供劳动的事实,但是劳动者具备正当理由的,不构成无故旷工。
无故旷工的证明结构
劳动争议案件用人单位常负担更多的举证责任,但往往被忽略了举证责任的转移,更忽略了其内在的证明结构,因此做出的案件处理,往往令当事人不能信服。有鉴于此,本文对于无故旷工的证明结构也略作阐述。
1、谁主张谁举证。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条的规定,“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因此,用人单位应当举证证明劳动者旷工的事实。
但是举证责任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用人单位举证证明其做出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决定的基础事实后,劳动者可以就相关事实进行质辩和解释,相应的,劳动者应当就其质辩和解释的主张提供证据证明。因此,举证责任发生转移,并且这一转移不是唯一的,而是不断发生的。
因此,对于无故旷工,在用人单位举证旷工事实后,劳动者应当就其缺勤的正当理由承担举证责任。否则,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的规定,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也就是说,劳动者不能证明其正当理由的,是为无故旷工。
2、人不能自证其无。
大陆法系的证明责任分配起源于罗马法的两条法则:“主张者承担证明,否定者不承担证明”和“事物的性质上不要求否定者承担证明”。将两条法则合并就形成了著名的证明责任分配之法谚,即“肯定者承担证明,否定者不承担证明”。这条证明规则经过通俗化的表达,就常被称为“人不能自证其无”,据此,很多当事人主张不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
法律事实可以从一个角度分为积极事实和消极事实。尽管积极事实的主张者负有证明其主张的责任,但是,在具体诉讼过程中,消极事实的证明也是诉讼证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消极事实不能被直接证明,而只能通过一个积极事实得到间接证明。这是消极事实证明的基本原则。根据消极事实的特性,其最基本的证明方法是,消极事实的主张者通常要用另一个积极事实的证明,来间接地证明自己的消极事实,从而否定积极事实主张者的主张。
在劳动争议处理中,用人单位承担很多举证责任,其中包括不存在的事实。譬如在劳动者连续无故旷工,用人单位因此作出严重违纪解除劳动合同处理的案件中,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就需要承担劳动者“不工作”的证明责任。
无故旷工的证明难点分析
然而,在实务操作中,由于我国劳动关系法律制度的落后,在旷工的证明责任上也存在操作的难点。
基本案情:
2009年1月1日,胡女士与某外商独资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一份,双方约定,胡女士在该公司任董事长职务,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合同期限为两年。同时合同约定,胡女士的每月薪资包含税前工资、工作津贴、住房津贴共计人民币10万元。
该公司经申请获得《准予企业实行其他工作时间制度决定书》,自2010年3月22日至2011年3月21日期间,高层管理干部岗位实行不定时工作制。此外,公司于2010年1月5日公布了《关于认真执行公司考勤制度的通知》,规定“在职员工正常上下班必须由本人打考勤卡(各管理中心副总经理及以上职位高层管理人员除外)”。
但直至2010年5月,公司多次未按约定支付劳动报酬。胡女士遂提起劳动争议仲裁,对方则主张胡女士自2009年6月起无故旷工,未履行相应职责,故不支付薪资。庭审阶段,就举证责任发生争议。胡女士认为,鉴于公司主张其旷工并且因此减少劳动报酬,依法应由公司证明其主张。公司则认为,胡女士身居董事长要职,只有其自己最清楚工作情况,并且公司也不能证明不存在的事实,反之如果胡女士认为存在工作事实应当承担举证责任。
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举证责任,但是似乎简单地判断,哪一方的主张都具有相当合理性,难辨孰是孰非。笔者认为,问题需要从证据谈起。
1、哪些证据可以证明胡女士工作或者没有工作。
通常而言,考勤记录是可以证明劳动者是否出勤工作的重要证据之一,但是,考勤记录的证明作用往往被夸大和扭曲。因为考勤是企业的一种管理行为,其目的在于记录和约束劳动者的出勤时间,但是其管理目的并非可以百分之百地实现。因为不同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性质,其考勤与工作之间的关联度是不同的,这也直接导致考勤记录反映工作情况的程度不同。譬如,对于生产线的员工,其工作具有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内容的特点,通过制度化的考勤来反映工作状况就比较真实;但是,对于销售人员,其工作地点不固定,工作内容多变,工作时间弹性,那么即便制度化的考勤也无法客观而真实地反映其工作状况。
所以,考勤记录是对用人单位制度化管理行为的一种客观记载,其内容反映了在企业的制度化管理下,劳动者是否遵守了相关的规章制度,遵从了企业的管理。这与劳动者是否提供劳动,反而言之就是劳动者是否旷工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是并非直接的证据。但是,考勤记录是证据链上的重要一环,是重要的证据之一。
除考勤记录之外,劳动者未提供劳动所直接造成的影响和后果或者替代履行,用人单位在知悉劳动者旷工后的行为等都可以成为更为有力的证据。
2、应当由哪方来承担是否工作的举证责任。
如前所述,通常而言,用人单位应当承担举证责任,提供诸如考勤记录、催告、训诫记录等。但是,这一要求在本案中存在客观的重大障碍。
首先,作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其工作性质决定了公司无法对其进行制度化的考勤,因为其工作内容不是固定时间、固定地点从事的固定劳动内容,因此其旷工不同通过考勤记录来证明。其次,其作为公司最高的日常管理者,除了股东会在会议期间对其可以进行管理,此外则完全基于其自律,因为公司内再没有人可以对其进行管理,因此对于其旷工行为,公司完全不可能有催告、训诫等及时的管理措施。最后,作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其工作内容无人可以替代。法定代表人对外代表公司,其身份系经法律认可,没有法定代表人的合法授权,任何人都无法替代其行事。因此,公司也不可能随意安排其他人替代完成法定代表人的工作内容。
因此,笔者认为,在本案中,除了要求用人单位举证其唯一可能存在的事实,即劳动者胡女士不履行法定代表人职责所造成的后果和损失,以间接、直接证明其未履行应尽职责;还应该更多地要求劳动者胡女士履行必要的举证责任,即其履行法定代表人职责的记录。也就是说,在本案中,采取的举证规则更倾向于一般民事诉讼的优势证据原则,而不是将举证责任完全地归于用人单位,而是归于双方举证,并基于双方举证的证据证明力进行优势比较,更有优势的一方其主张的事实得以成立。
无故旷工是劳动者因其主观过错不履行劳动义务的法律事实,由于我国劳动法并未在劳动关系中区分雇工(管理者)与劳工(被管理者),劳动者群体中也并未区分产业劳动者与自由劳动者,这导致我国劳动法的规范不能匹配劳动关系实际内容,如果因此僵化执行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其造成的后果不仅是与实际情况相悖,更将背离保护劳动者的立法宗旨。
因此,在劳动法律实践中,对于无故旷工的认定和举证责任分配,应当结合劳动者的身份及其在管理中的地位,和劳动内容的特点综合加以判断。
史尚宽著,《劳动法原论》,正大印书馆1978年台北重刊,第2页
黄越钦著,《劳动法新论》,中国政法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73页
史尚宽著,《劳动法原论》,正大印书馆1978年台北重刊,第20页
史尚宽著,《劳动法原论》,正大印书馆1978年台北重刊,第21页
黄越钦著,《劳动法新论》,中国政法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74页
黄越钦著,《劳动法新论》,中国政法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6页
陈刚著,《证明责任概念辨析》,现代法学,
李秀芬著,《论消极事实的证明规则》,甘肃政法学院学报,9/111/112
相关资讯:
业务研究委员会信息
技术服务: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C)  日早上6时40分左右,江苏省溧阳市女工刘某从溧阳市星斗村家里,骑摩托车去某服饰公司(以下简称“服饰公"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是上班途中还是无故旷工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日早上6时40分左右,江苏省溧阳市女工刘某从溧阳市星斗村家里,骑摩托车去某服饰公司(以下简称“服饰公司”)上班,在上兴镇团结水库附近,与蒋某驾驶的小型普通客车相撞,发生交通事故。刘某受伤,致脾脏破裂。 中国论文网 /3/view-4845185.htm  日,溧阳市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大队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刘某与蒋某承担事故的同等责任。   日,刘某向溧阳市人社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提供了交通事故认定书、病历资料,以及自行记录的计件证明等证据。   服饰公司以“旷工”抗辩   溧阳市人社局当日受理后,向服饰公司发出工伤认定举证通知书。服饰公司向溧阳市人社局提交了考勤表并答辩称,刘某家住在服饰公司附近,而事故现场远离单位,故不属于上班正常路线;刘某无故旷工致其发生意外;刘某自发生事故前几天就未请假,擅自离岗旷工,按照单位的规定,其早已自动旷工离职,不属于服饰公司的员工,故发生交通事故与单位无关。   后溧阳市人社局对服饰公司的职工郑某、卢某、李某、石某及刘某本人进行了调查。郑某反映刘某在发生交通事故前几天请过假;李某反映刘某在发生交通事故前,打过两次电话,要求帮她请假,交通事故发生后又接到刘某的电话,说她发生了交通事故。溧阳市人社局对刘某进行调查时,刘某称为了方便孩子上学,其在单位附近租了房子居住。平时孩子上课时就住在租的房子里,其余时间住在星斗村的家里。-11日,刘某请假陪丈夫去南京看病。事故发生前两次打电话给李某,请李某帮她向单位请假。   服饰公司不服工伤认定结果   日,溧阳市人社局根据双方提交的证据及调查的结果,作出认定工伤决定书,认定刘某在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受伤,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款的规定,予以认定为工伤。   服饰公司不服该工伤认定决定,向溧阳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溧阳市人民政府维持了该认定工伤决定。服饰公司仍不服,向溧阳市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上述工伤认定决定。法庭上,服饰公司向法院提交的证据材料包括:认定工伤决定书、行政复议决定书。   刘某向法院提交的证据材料有:服饰公司的注册材料、刘某的身份证复印件及工资证明、工资发放表,证明服饰公司是一个合法的用工主体,刘某是一个合法的劳动者,刘某与服饰公司存在劳动关系;刘某家庭住址证明,交通事故认定书,上下班路线图,溧阳市人社局对郑某、卢某、李某、施某、刘某的调查笔录,交警部门对刘某的询问笔录。上述证据用以证明刘某于日早上6时40分许,去单位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受伤,且在该起交通事故中不负主要责任;刘某的病历资料,证明刘某因交通事故受伤后的治疗情况;工伤认定申请表、工伤认定受理通知书、工伤认定举证通知书、认定工伤决定书及送达回证,证明工伤认定决定程序合法。   法院一审判决工伤认定合法   溧阳市人民法院审理认为,服饰公司及刘某对溧阳市人社局作出工伤认定的职权及遵循的程序均无异议,对此原审法院予以确认。服饰公司提出刘某自动旷工离职,已不属于其单位的员工,事故当天没有上班,其发生交通事故受伤纯属个人行为,不属于上班途中。服饰公司提出该项异议并未提供相关证据证明。溧阳市人社局向法院提供的对李某、郑某、刘某的调查笔录,以及交警部门对刘某的询问笔录能够相互印证,证明在事故发生前几天刘某曾委托同事向服饰公司请假,刘某发生交通事故受伤是在去服饰公司的上班途中。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规定,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溧阳市人社局作出的本案认定工伤,决定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的规定,服饰公司要求撤销的理由不能成立。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十六条第(四)项的规定,判决驳回服饰公司要求撤销溧阳市人社局作出的认定工伤决定书的诉讼请求。   服饰公司上诉被驳回   上诉人服饰公司不服,向常州市中级法院提起上诉称,该案事实不清,适用法律不当。刘某—11日,根据其说法是请假,但是7月12日,其并没有请假也没有上班,13日也并没有上班;刘某租住在单位附近,当天路线不是上班合理路线,该次事故不应属于工伤,请求二审法院撤销原判,撤销被诉工伤认定决定。   被上诉人溧阳市人社局未向常州市中级法院提交书面答辩,其在庭审中辩称,与一审答辩意见相同。   常州市中级法院经审理认为,《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用人单位拒不举证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受伤害职工提供的证据依法作出工伤认定结论”。上诉人服饰公司虽主张刘某不应认定工伤,但未能提供相关的证据,依法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从服饰公司的考勤表、工资发放表,以及证人证言等来看,刘某并没有旷工的考勤记载,且存在向单位请假的证明,因此,刘某与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上诉人认为刘某当天属于旷工、被上诉人溧阳市人社局不应认定工伤,其主张缺乏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被上诉人溧阳市人社局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的规定,认定刘某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应当为工伤,并作出工伤认定决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原审判决驳回服饰公司的诉讼请求正确,常州市中级法院应予维持。日,江苏省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一条第(一)项之规定,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本月一员工正常出勤14天,之后无故旷工,工资怎么算呢?_百度知道
本月一员工正常出勤14天,之后无故旷工,工资怎么算呢?
请问他的工资我该怎么算呢2月1号—14号正常上班,从20号到29号无故旷工。公司规定旷工一天扣三天,领导签字了,超过三天自动离职。今天1号来办的离职手续,15-19号请假
提问者采纳
上了14天班,然后他1-14号正常上班,莪不清楚迩们的情况你们规定超过三天自动离职的嘛,就等于14-9=5(5天工资).然后还有别的扣除的话再减去就是了.当然,这是最苛刻的了,就是说他旷工拉3天,所以说他到23号为止算是在职员工.23号以后的时候人家已经不算旷工了,但旷拉3天大工要扣9天工资,这只是我的一个想法
其他类似问题
出勤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员工无故被打旷工要怎么处理 - 相关问题 - 110网法律咨询
因早孕5周身体不适向领导请假去医院做人流,领导不批准。后继续上班,在上班期间实在因身体难受。给另一领导请假(负责领导休年假去了)还是没批准。后强行请假离开到医院做了人流手术。医生开了15天假条。在15天休养期间,休年假的领导回来打电话说我旷工,没向她请假,严重违反了公司的规则制度要遭受旷工罚款。我本是想15天休假完后把医院开的假条和相关证明带回公司。算15天病假(本人未婚)。现觉得领导太没道理生病不准假还要算旷工,我不想回去上班了,我应该怎么处理此事?
请问,公司新招了一个员工,过来上了几天班,因为公司是外地的公司,所以合同手续还没有,此间公司给他配了相关的工作设备。该员工突然不来上班,并且手机关机,设备也未归还公司,也未向公司做任何说明,请问这种情况怎么处理。 几百块钱,可以吗?不处理,这费用得我来出,心里也觉得窝囊。报警吧,一是金额不大,但我觉得性质恶劣。对方也是一刚毕了,可能因此影响他的前途
我经营一家餐馆,于两个多月前招聘了两名员工,由于员工文化水平不高,未与员工签订试用期劳动合同,口头约定三月试用期满后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日(未到三个月试用期满),收到此2人要求正式辞工短信,经双方协商并约定餐馆马上招聘工作人员,确认新聘人员能够胜任岗位要求后,解除与此2人的劳动雇佣关系,并按工作时间结算2人工资。如到7月份底还未招聘到人员,也与2人解除劳动雇佣关系并结算工资。现2名员工在7月22日开始无故旷工,导致餐馆无法正常营业,并于7月23日...
咨询:在工厂里面,停放在指定区域内的电动车被偷,责任由谁承担,怎么处理?望各位法律专家帮忙解答,谢谢,静候回音!
我想知道员工在上班时间无故旷工还结不结算当天工资?
我是外地来沪打的,现在从事美容行业,但是没有签劳动合同,老板还经常拖欠工资,以前离职的几个老员工拖欠工资情况非常严重,少则1个月多则2-3个月,不等,这怎么处理。 我只工作了2个月,这样是否能要回工资。另外我的工资是由底薪和提成2部分组成的,要求赔偿是怎么算的?还有就是要怎么证明我在这家公司工作,因为我没有劳动合同,不是很清楚。麻烦给我点意见,谢谢!
员工能不能获得补偿金
员工利用职务之便收取贿赂,单位可以如何处理
日,哥哥被人故意殴打晕倒入院抢救,头部受伤(事后派定为轻伤),派出所至今对此事也未做出任何处理,只是叫要求私了,我哥要求对方赔偿一万元(含医药费都差不多七千元,营养费、误工费、护理费)对方只愿意赔偿五千元,因此一直未解决这事情,我哥说不私了,要求派出所扣留对方,但是派出所一直未做出决定,请问各位律师我们该怎么办好?派出所处理事情是否在包庇罪犯?对方犯侵犯了别人的人身权力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才对啊,请指点为盼!
员工A在上班时间突然抱住员工B,员工B要求员工A放手,松手后,B脚勾住A脚,二人摔倒。摔倒后,B感觉胸部疼痛,也没在意。二天后,B到医院检查,发现是肋骨受伤。
公司当时并未与员工(该员工已经在单位工作半年以上了)签订合同,也并未给员工交任何社保。现因员工无故旷工15日(其中包含法定假日三天),请问是否可以辞退该员工,并不付员工当月工资(公司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属于无故旷工,一天要扣两天的工资,时间长了可以辞退员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故旷工检讨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