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中描写人物描写美女外貌的句子子200字

《我看金庸小说》(节选)
《我看金庸小说》(节选)倪匡 著阅读提示这是倪匡授权在内地出版《倪匡看金庸小说》系列。倪匡,著名科幻小说大师,作品有《卫斯理科幻小说系列》数十册,曾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漫画等,另有杂文、武侠著作数十部,著作等身。《倪匡看金庸小说》系列一共5本,《我看金庸小说》是其中第一本。倪匡用风趣而睿智的笔调,娓娓讲述金庸武侠小说的创作特点,和基本的相关知识。重要的是它对金庸作品一一点评,排位论次;按人格的高低优劣,对金庸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品头论足”,评定等级。本报今起连载其中的部分章节,以飨读者。(一)“金庸小说专家”心得报告从小就喜欢看小说,各种各类的小说都爱看。一直到看了金庸的小说之后,才知道:原来小说可以写成这样子!才知道:原来小说可以到达这样的境界!才知道:原来小说中的人物可以如此活灵活现。20年来,一直在看金庸的小说。在金庸停笔不再写小说之后,重复地看,一直到如今。看金庸小说的“段数”只怕已到了“金段”,可以自封“金庸小说专家”了。既然已是专家,岂可不将自己看金庸小说的心得公诸同好?于是发而为文——文曰:“我看金庸小说”。将“我”放在“金庸小说”之上,当然不免有标榜自我之嫌,然而却不可避免。在这里先将“我”介绍一番。“我”,是一个极喜欢看小说的人,一个小说读者。小说读者看小说,自可在小说中找寻到极大的乐趣,可以陶醉在小说的情节人物之中,可以在小说中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可以将小说当做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小说读者看小说的观点,和文学批评家看小说的观点不同,和道德学问家看小说的观点不同。所以,“我看金庸小说”中的“我”,十分重要。看金庸小说的人以千万计,其中自然有文学批评家、道德学问家,但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都是小说读者,“我”也是,多少有点代表性。一遍又一遍看金庸小说,每看一遍,都击桌惊叹,叹为观止。金庸的小说,总评语是“古今中外,空前绝后”。以前,世界上未曾有过这样好看的小说;以后,只怕也不会再有了!我的标准:文中凡提及“好”、“不好”,“通”、“不通”,都是以金庸作品为准,而不是和他人的作品比较所得的结果。“好”、“不好”,是金庸自己作品的比较。金庸的不好的作品,若和他人比较,仍属一流。关于“可喜”与“可厌”,文中所提及的金庸作品中的人物,有的可爱有的可厌。不论可爱或可厌,都是金庸的成功。能写一个人物,使读者看了,讨厌莫名,非大匠莫办。(二)武+侠+小说金庸的小说,是武侠小说。武侠小说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小说形式。有人以为西洋也有,如《三个火枪手》;日本也有,如《宫本武藏》。但拙见始终认为,武侠小说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小说形式,其余,只是类似,不是武侠小说。武侠小说的特点是:武、侠、小说。武:武侠小说中一定有武术的描述。描述的武术,全是中国的传统武术——拳、脚、刀、剑等各种兵刃和暗器。武术是武侠小说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武侠小说中的武术,又全是中国传统式的,纵使有外国人,使的也是中国武术,西洋剑法偶一见之,绝不成为主流。侠:武侠小说中一定有侠。有各种造型不同、性格不同的侠,侠不单是一个名,而且要有事实,侠要行侠,才能称其为侠。武侠小说中的侠,是根据中国传统的侠义精神而来的,这种侠义精神,有历史记载的,可以上溯到荆轲、剧孟等古代人物。传统的侠义精神,充满了浪漫的激情:轻生命,重然诺;锄强,扶弱。这种传统的侠义精神,使武侠小说中各种侠士有生命,以活生生的形象呈现在读者眼前。有人以为武侠小说是“成人童话”,因为武侠小说中的人物思想方法是不实在的。其实不尽然,比较客观一点的说法是,武侠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方法,在现代人之中,极少存在,但在古人中,是存在过的。小说:武侠小说一定要是小说。任何形式的小说,最根本的一点,本身必须是小说。不然,科学小说变成了科学教科书,武侠小说变成了技击指导。必须是小说,有小说的吸引力,不然,不成其为武侠小说。所以,武侠小说是什么?是“武+侠+小说”。武侠小说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唐人传奇中有不少就已经可算是武侠小说。到清末,已见大成,《江湖奇侠传》已是历久不衰的武侠小说。民国以来,武侠小说精彩纷呈,名家辈出:平江不肖生、还珠楼主、朱贞木、白羽、郑证因、王度庐,等等。百花齐放,各人有各人的风格,维持了三十年的热闹。然后,金庸忽然出现了!金庸出现之后,武侠小说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只要看过金庸的作品,都无法否认,金庸所著的武侠小说,可以和古今中外任何小说放在一起,而仍占有极高的地位。金庸的武侠小说,采取了中国传统小说形式和西洋小说相结合的方式来写作,而且二者之间,融合得如此之神妙,使得武侠小说进入了一种新的境界,不单是消闲作品,而是不折不扣的文学创作形式之一。金庸所创出的这一个局面,有称之为“新派武侠小说”者,这称谓不算恰当,但倒可以顾其名而思其义,意思是:和过去武侠小说截然不同的武侠小说。其实,武侠小说本来就应该是这样子,以前,只不过是写作者实力未逮,写得不好而已。金庸以他极度渊博的学识、具有独特感染力的文字、对小说结构的深刻研究、丰富无比的想象力来从事武侠小说的创作,眼高而手不低,写出的小说,不论读者的程度如何,一致叫好,绝非偶然。那是他本身写作才能的表现,同时,也证明了武侠小说完全是小说的一种形式,是文学创作的一种形式,不应在文学创作的行列之中将武侠小说排挤出去。武侠小说有好有坏,和其他形式的小说一样。好的武侠小说,甚至可以选入教科书。试看金庸武侠小说中文字运用技巧之多,就可以得到明证。(三)绝顶高超的中国文字金庸小说之中,有很多传统小说文字的影子。这里所用的“文字”一词,是一个统称,包括文字、语法等等在内。金庸一直主张中国人写小说,文字运用方面,不应该摒弃中国传统小说,不应该刻意去模拟西洋小说。这一点,在他自己的创作中,得到了实践。金庸小说所用的笔法,不是纯白话文,而是中国传统小说特有的笔法。《射雕英雄传》开始的一段,活脱是《水浒传》,甚至用了“遮莫”这样的字眼。但是运用得恰到好处,绝不阻碍现代读者对小说的欣赏。虽然不是纯白话文,但是口语化的程度,还在纯白话文之上。金庸小说中所用的文字,绝不洋化,“的”、“了”、“吗”、“呢”等等,要用也是非用不可,没有“文艺腔”,结结实实,干干净净,是典型的中国文字。至于什么性格的人讲什么话,那只是属于写作技巧上的小道,不如整个总原则来得重要。中国独有形式的小说,用典型的中国文字来写,是金庸的成功处。所以,看金庸的小说可以成为赏心乐事,因为金庸已经将文字运用得出神入化,绝不令读者看了感到吃力;超越的文字运用,可以将读者带进小说的境地中,也可以令作者所要表达的,通过文字的运用,使每一个读者接受。金庸小说中的文字,有时繁,但繁得恰到好处,使人觉得在此处,非繁不可,不繁便不像。有时简,简得也恰到好处,令人觉得多一字便不好。繁的例子,无过于《笑傲江湖》中“桃谷六仙”的对话。文字简练之处,在金庸作品中随处可见,若要举例,有骗稿费之嫌。金庸小说中文字之生动活泼处,有看到使人忍不住大笑者,如《鹿鼎记》,韦小宝看到阿珂到妓院,心中嘀咕……“天下竟有这样的事,我老婆来嫖我妈妈”,我曾午夜大笑,惊醒老妻,被飨以老大白眼。金庸小说中文字的严肃处,能发人深省,深入浅出。如《神雕侠侣》中郭靖教训杨过,侠之大者的道理那一段。金庸文字调侃世人时,能令人会心微笑,如《倚天屠龙记》中,朱长龄钻山洞:心中兀自在想:“这小子比我高大,他既能过去,我也必能过去。为什么我竟会挤在这里?当真岂有此理!”可是世上确有不少岂有此理之事,这个文才武功俱臻上乘、聪明机智算是第一流人物的高手,从此便嵌在这窄窄的山洞之中,进也进不得,退也退不出。金庸说“世上确有不少岂有此理之事”,那是调侃一种老是愤愤不平、自以为怀才不遇的人物。其实,世上并无岂有此理之事,任何事都有道理,只是有些人不明白而已。金庸小说中,文字离奇处,可以令人屏气静息,不思茶饭,遑论睡觉!我绝不信有人可以看《射雕英雄传》,看到梅超风背后跟着一个戴着人皮面具的人,而不知这人是谁的时候,可以放得下书来,不看下去。金庸小说中,文字开玩笑处,可以令人以为真有其事,反疑是史家作伪。《鹿鼎记》中,写韦小宝和俄国人谈判的过程,无不煞有介事。最后韦小宝签名,还说“史家漫不可辩”。玩笑开得大,读者心中乐。金庸小说中,文字引经据典处,一字之改,可以花费一星期的时间。金庸小说中,文字……金庸小说的文字,是绝顶高超的中国文字。(四)一个美女,由得狂风将她的头发吹乱,有时比梳洗整齐,还要动人金庸的全部作品,都经过他自己的修订改正。在看了几部新的之后,却大大不以为然。例如,《侠客行》中写了闰正月,阴历中是没有闰正月的。在金庸作品中,这种例子极少,当然需要修正。可是金庸采取了逐字逐句的修正,这种做法,固然可以说是一种严谨的创作态度,但是起了反效果。经过修订之后,小说中的每一句句子,几乎都无懈可击,合乎语法,但小说文字,激情比合文法重要。在创作过程中,作者和笔下的人物、故事,在感情上融为一体,是一种直接的感情上的结合,下笔之际,所使用的文字,有时甚至是欠通的,但是充满了感情。等到若干年之后,当时的创作狂热,必然消退,只是以一种平心静气的旁观者的立场来看自己的作品,固然可以看出许多缺点来,但这些缺点,在创作时既然写了出来,在当时就有它一定的理由。一一修改,结果是通顺了,合乎语法了,结构更严谨了,但是在小说的感情注入方面,就大大打了折扣。所以,我当时在看了几部修订作品之后,就在报上写了不少短文,以读者身份,去提抗议,并且指出,其他作品,还勉强可以这样做,《鹿鼎记》万万不可,一这样做,味道全失。金庸对拙见,有一半表示同意,结果《鹿鼎记》改动最少,幸得保存原貌。当时我还曾有一个比喻,说一个美女,由得狂风将她的头发吹乱,有时比梳洗整齐,还要动人!不过,如今读者可以看到的,已全是“新版”,旧版书已在市面上绝迹,珍贵非凡。有金庸旧版小说者,切勿轻易借给他人。我保有的几部,连金庸之子来借,都要还了一部,再借一部新的。新版和旧版的差别,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童年时在冰火岛上的遭遇。在旧版中,冰火岛上,有一只玉面火猴,一只极可爱灵异的小猴子,和张无忌为伴。但是在新版中,却删去了这只猴子。可是金庸未曾想到,这只猴子,当时既然出现在冰火岛上,是有一定原因的。那时,金庸在感情上,是和张无忌的童年共相结合的。在远离人烟的冰火岛上,童年张无忌所见到的人,只是谢逊和他的父母,而这3个成人之间,又有着错综复杂绝非一个儿童所能了解的关系。在这样的情形下,自然而然安排一只灵异的猴子和童年张无忌做伴,作者和创作人物之间感情的结合,自然流露。在童年时看来如珠如宝的好东西,到了一个人长大之后,会不屑一顾。张无忌在金庸笔下,逐渐长大、成熟,作者和他笔下人物的感情,也在随着演变,在感情上,也在随着长大。当金庸着手修订《倚天屠龙记》之际,张无忌早已成了明教的教主,已经经历万千艰辛,长大成人了。回头再看童年时,觉得一只猴子无足轻重。但在当时,猴子却极其重要。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像金庸这样成功的小说家,和他笔下的人物,必然有着极其直接的感情上的联系。有时,这种联系,甚至是代入的。所以,不宜在长大之后,改动童年的生活。因为长大后,和童年时感情是不同的,尽量保留原状,才是最好的办法。所以,有不少人,包括我在内,喜欢旧版多于新版。(五)《书剑恩仇录》在金庸作品中排名第八金庸小说,一共14部。这14部小说(其中两个短篇,或是能称“篇”而不能称部),每一部有每一部不同的风格、特色,必须将每一篇单独提出来讨论。以下就是我对这十四部小说的意见,只是对小说整体的意见,小说中的人物,分篇再详细讨论。《书剑恩仇录》是金庸的第一部小说。第一部小说,有两个可能情形发生。一个可能是:第一部小说是不成熟的习作;另一个可能是:第一部小说光芒万丈,但无以为继。金庸的情形,很不一样。《书剑恩仇录》在金庸的作品之中,当然不是很好,但已经光芒万丈,而且,后继者光芒更甚。在举世作家之中,很少有这样的例子。《书剑恩仇录》在金庸作品中,不是特殊的作品。原因有:其一,《书剑恩仇录》是“戏”,主角是“红花会”,而不是一个人或两个人。而红花会一共有14个“当家”,金庸虽然突出了其中的几个,但必然分散了感染力,以致没有一个最特出的人物。武侠小说有一个特点,是相当个体的。读者看武侠小说,要求个体的心灵满足,个人英雄主义的色彩越浓、个体的形象越是突出,就越能接受。虽然后来一直到《射雕英雄传》,金庸仍然在强调“集体力量”,但是在他的作品中,只有《书剑恩仇录》一部是“戏”,其余,皆摆脱了这一点,而以一个、两个人物为主。有可能是金庸自己在创作了《书剑恩仇录》之后,迅速地认识了这是一个缺点之故。《书剑恩仇录》采用了“乾隆是汉人”的传说,借乾隆这个人物,写出了既得权力和民族仇恨之间的矛盾,在表达这一点意念上,获得成功。《书剑恩仇录》中几个主要人物,写得并不出色,反倒是几个次要人物,活灵活现,令人击节赞赏。作为第一部作品,金庸在《书剑恩仇录》中,已表现了他非凡的创作才能,众多的人物、千头万绪的情节,安排得有条不紊,而又有一气呵成之妙。《书剑恩仇录》的开始,李沅芷、陆菲青的师徒关系那一段,应该是明显地受了王度庐《卧虎藏龙》首段的影响。笔法也有刻意仿效中国传统小说之处。而几处在人物出场、提及姓名之际,俨然《三国演义》。写人物方面的功力,在《书剑恩仇录》中也已表露。对金庸而言,《书剑恩仇录》是一个尝试,这个尝试,肯定是极其成功的,这才奠定了他以后作品更进一步成功的基础。在《书剑恩仇录》中,有一段写周家庄中,周仲英公子冲突一事,第一次发表时,情节明显取自西洋小说。在修订改正时,完全改去。这说明金庸在他的创作过程中,逐渐成熟,更致力于个人风格的建立,摒弃一切外来的影响。这种独特风格的逐步形成过程,是金庸的成功过程。《书剑恩仇录》是金庸成功的一个起点。在金庸作品之中,《书剑恩仇录》的地位、排名,在第八位。(六)《碧血剑》在金庸的作品之中,是最乏善可陈的一篇金庸在创作《碧血剑》时,采取了一种特异的结构。书中真正的主角——金蛇郎君,是一个早已死了的人,一切活动,只在倒叙中出现。而另一个摆出来一本正经是主角的人物袁承志,相形之下,黯然失色。所以,金庸在金蛇郎君和袁承志双线并叙的时候,虽然只是一线出色,还有可观之处。到了金蛇郎君那一线告一段落之后,就有溃崩的迹象。尤其是到了末段,是金庸小说中最差的一段,可称败笔。这一段败笔,在金庸重新修订他的作品时,几乎整个改写。改写之后,自然比前次发表时变好得多,但在金庸作品中的“劣品”地位不变。在《碧血剑》中,金庸首先向正统的是非观念挑战。金蛇郎君是一个放荡不羁的人物,而金庸肯定了他的个性,将他写得极其动人、可爱。《碧血剑》的另一个特色是金庸采真实的历史和虚构情节的糅合发挥得更成熟。崇祯的女儿长平公主,可以在江湖上行走,这都是虚构和真实的糅合。真真假假,成为金庸小说的一大特点,而到了《鹿鼎记》时,更是发挥到了淋漓殆尽的境界,令人叹为观止。《碧血剑》在金庸的作品之中,是最乏善可陈的一篇,其地位、排名在第十二位。值得一提的是,在新版《碧血剑》的单行本中,有一篇附篇:《袁崇焕评传》。这篇评传,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写袁崇焕,对于明末的历史,作了极翔实的叙述,也写出了一个历史上英雄人物因为性格而铸成的悲剧的那种悲壮而无可奈何的况境,令人阅后怆然。这篇文字中,对于群众的盲目性,虽然没有用什么严厉的字眼加以谴责,但是非议之意,跃然纸上。《袁崇焕评传》是一篇极有价值的论文,而且可读性极高,近世堪与比拟的相类文字,只有柏杨的《中国人史纲》而已。在经过了《书剑恩仇录》和《碧血剑》的初期摸索阶段之后,金庸创作了《雪山飞狐》。《雪山飞狐》是石破天惊的作品,突破了“书戏”的“戏”,隐约继承了《碧血剑》中的双线发展和倒叙的结构。而将整部小说的结构,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通过一连串的倒叙,倒叙出自每一个人的口中,有每一个人之间的说法,在极度扑朔迷离的情形下,将当年发生的事,一步一步加以揭露。和《碧血剑》有相同之处的是,《雪山飞狐》中真正的人物,并不是胡斐,而是倒叙中的苗人凤和胡一刀夫妇。所不同的是,《碧血剑》中的倒叙人物,早已死去;而在《雪山飞狐》之中,苗人凤却留了下来,最后还和胡斐决战。所以,《雪山飞狐》没有《碧血剑》的缺点,在倒叙的一条线结束之后,另一条线一样极其精彩。《雪山飞狐》发表至今,是金庸作品中引起争论最多的一部。引起争论处,有两点:第一点,多个人物叙述一件若干年前的事,各人由于角度、观点的不同,由于各种私人原因,随着各人个人的意愿,而说出不同的事情经过来。这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很有点调侃历史的意味,使人对所谓“历史真相”,觉得怀疑。每一个人既然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为自己的利益作打算来叙述发生的事,那么,事实的真实性究竟有多少呢?不单是历史的记述者,尤其是所谓“自传”,真实性如何,更可想而知。(七)《雪山飞狐》由于未有了局,只好排名第五位《雪山飞狐》的这种写法引起争论之处是,许多人直觉上认为这就是《罗生门》(《罗生门》是指日本电影《罗生门》而言,《罗生门》的原著小说极简单,电影到了黑泽明手中,才发挥得酣畅淋漓)。由于《罗生门》中有同样的结构,每个人在叙述往事的时候,都有不同的说法,而事实的真相便淹没不可寻。所以,《雪山飞狐》在读者心目中,就往往与《罗生门》相提并论。关于这一点,我的看法是:《雪山飞狐》在创作过程之中,金庸在一开始之际,当然受了电影《罗生门》的影响。但是明眼人很容易看出来,金庸在开始创作之后不久,就立即想到自己的作品,会被人与《罗生门》相提并论。所以,他努力在突破,不落入《罗生门》的窠臼之中,而结果,他的努力获得了成功。说《雪山飞狐》倒叙部分的意念来自《罗生门》,可;说《雪山飞狐》是《罗生门》的翻版,绝不可。如果强要这样说,那是证明说的人,未曾仔细看过电影《罗生门》和未曾仔细看过《雪山飞狐》。(在这里,如列举电影《罗生门》和《雪山飞狐》的异同之点。要这样做,可以写十万字,变成一种专门性的评论,而这不是我原来的意图。各位可以注意,在行文中,我甚至竭力避免引用金庸作品的原文,只是就金庸作品发表我个人的意见,这才符合“我看金庸小说”这个大题目,也可以使文字的趣味性提高。)(或曰:何不引用原著的文字,你说好或不好,怎么证明你说对了?答:这些文字,全是写给看过金庸小说的人看的,未看过金庸小说,请快点看。)(不看金庸小说,绝对是人生一大损失!)金庸在《雪山飞狐》中采取的倒叙结构,是武侠小说中从未也未曾出现过的,是一种断然的新手法。这种新手法的雏形在《碧血剑》,而成熟于《雪山飞狐》。奇怪的是,在金庸以后的作品中,却绝不再见。或许金庸认为那只是创作中的一种“花巧”,偶一为之则可,长此以往则不可之故。第二点引起争论的是:《雪山飞狐》写完了没有?《雪山飞狐》写到胡斐和苗人凤动手,两个人之间,已经有了许多恩恩怨怨,动手是非分胜负、决生死不可的。而且金庸安排两人动手的地点,是在一个绝崖之上。背景地点写得这一段情节绝无退路,完全没有转寰、回旋的余地,非判生死不可。而从开始起,决斗的两个人,全是书中的正面人物,不论是作者或读者的立场,两个人之间,是谁也不能死的。这等于是一个解不开的死结。所有的读者,都屏气静息,等着金庸来解开这个死结,而且,读者也相信金庸可以极其圆满地解开这个死结。终于,决斗的双方,胡斐和苗人凤,可以判出高下了,胡斐捉住了苗人凤刀法中的一个破绽——在交手过招之间,一发现了这个破绽,只要再发一招,就可以判生死、定胜负了!然而,金庸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停笔不写下去,宣称:全书结束了!胡斐的这一刀是不是砍下去?金庸的解释是:让读者自己去设想。我认为,《雪山飞狐》不算是写完了,那是金庸对读者所弄的一个狡狯。在和金庸交往之际,每以此相询,金庸总是一副“无可奉告”的神情。《雪山飞狐》在金庸的作品中,凭他创造了胡一刀夫妇这样可爱的人物,凭离奇的结构,本来可以排名更前,但由于未有了局,将解开死结的责任推给了读者,所以,只好排名第五位。(八)《射雕英雄传》排在第七位《射雕英雄传》是金庸作品中广被普遍接受的一部,最多人提及的一部。自《射雕英雄传》之后,再也无人怀疑金庸的小说巨匠的地位。这是一部结构完整得天衣无缝的小说,是金庸成熟的象征。《射雕英雄传》是金庸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小说,是绝对毋庸置疑的。在《射雕英雄传》中,历史人物和虚构人物的糅合,又有了新的发展。虚构人物不再担任小角色,而是可以和历史人物分庭抗礼了。郭靖自小就和成吉思汗在一起生活,后来更曾统率蒙古大军西征。从此开始,金庸笔下对创作人物的处置,更加随心所欲,有时甚至可以凌驾于历史人物之上了。这样的安排,足以证明金庸对他所写的小说的历史背景,有了更深刻的研究和心得。读者当可以发现,在历史和创作的糅合之中,是极度的水乳交融,不着痕迹的。也有人认为金庸的这样写法,会有误导读者错误认识历史之可能。这种说法,当然不值一笑,也不值一驳。持这种想法的人,只怕要在每一座高楼之下张上安全网,以防有人跳楼。《射雕英雄传》最成功之处,是在人物的创造。《射雕英雄传》的故事,甚至可以说是平铺直叙的,所有精彩的部分,全来自所创造出来的、活灵活现、无时无刻不在读者眼前跳跃的人物。金庸写人物,成功始自《射雕英雄传》,而在《射雕英雄传》之后,更趋成熟。《射雕英雄传》在金庸的作品中,是比较“浅”的一部作品,流传最广,最易为读者接受,也在于这一点。《射雕英雄传》中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有传统武侠小说的影子,但也成了无数武侠小说竞相仿效的写法。《射雕英雄传》可以说是一部武侠小说的典范,在武侠小说史上,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射雕英雄传》中,金庸还在强调群众力量,强调群体,尽在个人力量之上。这种观念,集中在君山之会,郭靖、黄蓉被丐帮的群众逼得面临失败这一情节上。但是这种观念在一再强调中,实际上已出现了崩溃的迹兆,实在无法再坚持下去。个体的力量在前头,金庸用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接着又写了郭、黄二人,打败了丐帮的大批人。英雄人物,毕竟是个体的、独立的,和群众的盲目、冲动,大不相同。这种群体观点崩溃的迹兆,始于《射雕英雄传》,而到了《神雕侠侣》,杨过在百万大军之中击毙蒙古皇帝,已彻底转变完成。自此之后,金庸的小说中,始终是个体观念为主了。爱情上的观念,一直到《射雕英雄传》,金庸还是坚持“一男一女”的“正确恋爱观”,这种观念,一直维持到最后一部《鹿鼎记》,才来了一个大突破。在论到《鹿鼎记》时,自会详述。所以,在《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尽管和蒙古公主有婚约,可是在遇见了黄蓉之后,他只好在两者之中择其一。当然,感情上的挫折,也变成了故事的丰富情节。《射雕英雄传》热闹、情节曲折动人、人物生动丰富,是雅俗共赏的成功作品。《射雕英雄传》在金庸的作品中,我将它排在第七位。(九)《神雕侠侣》是一部“情书”(十)《神雕侠侣》排名第四,同时写作的《飞狐外传》排名第十一金庸在写《神雕侠侣》的时候,喜剧收场,绝对可以谅解,因为那时,正是《明报》初创时期,《神雕侠侣》在《明报》上连载。若是小龙女忽然从此不见,杨过凄凄凉凉,郁郁独生,寂寞人世,只怕读者一怒之下,再也不看《明报》。但在修订改正之际,仍然保持喜剧收场,却有点不明所以了。现在,因为《神雕侠侣》喜剧收场,所以谈论的人如区区,才能提出应该是悲剧,小龙女不应复出。但如果金庸真的这样写了,一定不答应,要他改成大团圆结局。谁真能忍受小龙女就此消失,杨过伤心致死?写小说之难,由此可见一斑!《神雕侠侣》中,金庸表现了一种观念上的矛盾。一方面,是人性的自然发展,另一方面,是为国为民的传统思想。这种矛盾,在杨过的任性和郭靖的忠诚上,屡起冲突。但它应该如何,金庸并没有下结论,郭靖还是郭靖,杨过还是杨过,谁也改变不了谁。这当然是金庸在当时自己的思想方法上,只是出现了矛盾而未有结论之故。这种矛盾,一直在持续着,在以后的金庸作品中处处可见,直到最后,才有了突破。《神雕侠侣》中有一只高傲的大雕。《神雕侠侣》中巨雕是实,《射雕英雄传》中的雕是虚。有人非议《神雕侠侣》中杨过在襄阳城外击毙蒙古皇帝的情节:“与历史不符。”这种批评,拘泥不化之甚。在详细写了杨过的一生经历之后,杨过击毙蒙古皇帝的一节,正是雷霆万钧的力量。宛若郁郁之下的豪雨,何等酣畅,何等大快人心!或曰:历史上根本没有这样的事!答曰:中国历史上根本没有杨过,外国历史上又何尝有一个王子叫做哈姆雷特!《神雕侠侣》的主题曲是:“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神雕侠侣》在金庸作品中,排名第四。金庸的创作生活中,很少有两篇小说同时写的情形。《飞狐外传》是例外,是和《神雕侠侣》同时创作的。也就是说,金庸在那时,同时写两篇小说:替《明报》写《神雕侠侣》,又替一本叫《武侠与历史》的武侠小说杂志写《飞狐外传》。金庸的创作能力,完全可以应付同时创作两篇小说,《飞狐外传》在金庸作品中的地位不高,显然和“同时写两篇”无关。《飞狐外传》补《雪山飞狐》之不足,写胡斐这个人的成长过程。在《飞狐外传》中,胡斐才是真正的主角。但是金庸为了要建立《雪山飞狐》已经写完的概念,在《飞狐外传》中,就处处受到牵制,所以胡斐在《飞狐外传》中,始终只是乌云密布,不能霹雳一声,豪雨如注。《飞狐外传》的主段欲放不放,但旁枝精彩纷呈。“红花会”中的人物,在《飞狐外传》中出场不多,但是光芒万丈,比在《书剑恩仇录》中更好。甚至陈家洛,忧郁不言,坟前洒泪,也比《书剑恩仇录》中可爱得多。《飞狐外传》在金庸作品中排名第十一。(十一)两个短篇,在金庸作品中的地位都很低《白马啸西风》是金庸作品中两个短篇之一,是专为电影创作的故事。初次发表和修改之后,有极大的差异,是金庸修改得最多的一篇作品。《白马啸西风》在未修改之前,不通,修改之后,通了。《白马啸西风》中描写师徒之间的尔虞我诈,是《连城诀》的前身,在《白马啸西风》中未曾得到发挥的,在《连城诀》中得到发挥。金庸只写了两个短篇,就没有再尝试下去。而两个短篇,在金庸作品中的地位都很低。金庸的写作过程,是一种慢热的过程。精彩如《神雕侠侣》,开始时一大段;热门如《射雕英雄传》,开始时一大段,都未到精彩的阶段。一定要在经过了缜密的安排之后,精彩处才逐渐呈现,终于到达令读者目不暇接的程度。而短篇的创作,根本没有这一过程,金庸的特异优点,就得不到发挥。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早达笑弹冠。这一联,是《白马啸西风》的主题。金庸原意,可能想通过华辉的遭遇,写出世情的险恶,但是短篇完全不给金庸以发挥的机会,无可奈何之至。《白马啸西风》在金庸作品中,排第十四位。《鸳鸯刀》是金庸另一个短篇,情形和《白马啸西风》相类。在《鸳鸯刀》中,出色的是四个喜剧人物——太岳四侠,四个武功低微的小人物。这是金庸小说中第一次出现这样喜剧性质的人物,虽然在《鸳鸯刀》中,一样未曾得到发挥,但已经奠定了一个基础。在以后的作品中,这类人物不断出现。当然大有变化,有的武功高强而混沌未开(《笑傲江湖》中的“桃谷六仙”),有的深谋远虑而喜剧性至强(《倚天屠龙记》中的朱长龄),等等。武功低微,一样可以成为武侠小说的主角,这一个意念的形成,极其重要。基于这一个意念,金庸才有了《鹿鼎记》中的韦小宝。《鹿鼎记》是金庸作品中最好的一部小说。《鸳鸯刀》在金庸作品中,排第十三位。《连城诀》是金庸作品中最独特的一部。初次发表时的篇名是《素心剑》,修订改正后,用现名。如果说,《神雕侠侣》是一部“情书”,那么,《连城诀》是一部“坏书”。“情书”写尽天下各色人等的“情”;“坏书”写尽天下各色人等的“坏”。人性的丑恶在《连城诀》中,被描写得如此之彻底,令人看了不寒而栗、茶饭不思。有心想反驳一下,人真是那么坏?可是都想不出反驳的词句来,只好在极不愿意的情形下,接受了这个事实:人真是那么坏!师父教徒弟武功,故意弄错武功的口诀,坏!为了争夺女人,设置周密的陷阱,陷害乡下少年,坏!师兄弟之间钩心斗角,坏!徒弟弒师,坏!做父亲的狠心杀死自己的女儿,将女儿活葬在棺材中,坏到不能再坏!将女儿的情人陷在黑狱之中,百般折磨,坏!整部《连城诀》中,充满了人的各种各样的恶行。而所有的恶行,为的是一大批宝藏,结果,人人都为宝藏癫狂。金庸在写尽了人的恶行之后,放了一把火,将这些恶行放在火里。但人的这种恶行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火也烧不尽。(十二)《连城诀》在金庸作品中,排第九位当然,《连城诀》中也有美丽的一面。丁典和凌霜华的爱情,如此凄迷动人,在金庸所有作品的爱情描述之中,以此为最。其次才轮到《倚天屠龙记》中的杨逍和纪晓芙。凌霜华也是金庸作品中最令人同情的一个女人,她是被她财迷心窍的父亲害死的。父母害女儿,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但是在现实社会中,为了自己而将女儿送进火坑之中,反倒沾沾自喜的父母,也屡屡可见,难怪有人叫出:“天下有不是的父母!”《连城诀》也是最苦的一部小说。书中人物遭遇之苦,简直有令人掩书不忍卒读者。狄云为了怕被人发现,躲起来,将自己的头发,一把一把,拔个精光,够苦了吧?但那还只不过是肉体上的痛苦。精神上的苦,有比这更甚于十倍的。不但是正面人物的精神痛苦,连一直在做坏事的人,精神也处于极度的痛苦之中。杀了人毁尸灭迹之后,每天半夜,梦游起来砌砖,是陷在何等的苦痛之中!《连城诀》中也写了一个人,面临死亡时的心理状态和表现。在武侠小说中,侠士总是不怕死的,视死如归。但金庸来了一个突破,一个一直是江湖闻名的大侠,在面临死亡之际,为了要使自己可以活下去,比任何卑污的小人更卑污。花铁干的所作所为,写尽了人性的弱点。单单为了活下去,不论是活得好,或活得不好,甚至是为了毫无目的的活,人就可以什么都做得出来。将人放在一个绝望的环境之中,使人性平时隐藏的一面,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很多小说家喜欢采用的题材,但未有如金庸在《连城诀》中所描述的如此深刻者。还好,最后有水笙的一件用鸟羽织成的衣服,使人还可以松一口气。金庸在《连城诀》的后记中,谴责了冤狱,这篇后记极动人,用淡淡的感触记述了童年时所听到的一件事,没有激烈的言辞,但是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整部《连城诀》就是这样。对《连城诀》中一切恶行,金庸所用的词句,甚至也不是强烈的,只是淡然的旁观,惟其如此,感染力才特别强。口角挂着不屑的冷笑,一定比咬牙切齿的痛骂,更加有力。《连城诀》在金庸作品中,排第九位。《倚天屠龙记》的主角是“明教”。金庸在《倚天屠龙记》的著作上,有了新的突破,明教人物众多,一个一个介绍出场,直到六大派围攻光明顶,才总其成。其间过程繁复,头绪万千,但是一点点写来,一个个出场,有条不紊,组织结构之佳,在任何小说中皆属罕见。能写到这样,已经是空前绝后了,但金庸还不心足,像是有意在考验自己的创作能力,将一个重要人物——明教的光明右使,留在最后出场,石破天惊,叫读者不禁这样想:金庸的创作才能,究竟有没有尽头?《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教,比《书剑恩仇录》中的红花会,高出不知凡几,是金庸创作的又一高峰,因为在写成功明教的同时,他写成功了张无忌。形成了群戏中有个体、个体和群戏结合的最佳范例。从《倚天屠龙记》开始,金庸武侠小说的想象力更丰富——丰富的想象力,像大海中的巨浪一样,汹涌澎湃而来,一个巨浪接一个巨浪。这种想象力趋向丰富、大胆的结果,才孕育了他下一部浩淼不可方物的巨著《天龙八部》。(十三)《倚天屠龙记》最无可奈何的是结局《倚天屠龙记》是金庸作品更趋向浪漫、趋向超凡不羁的转捩之作,这可以从金庸作品在《倚天屠龙记》之后又奔向另一高峰得到证明。《倚天屠龙记》写明教前任教主阳顶天,全是暗笔;写阳顶天的夫人,更是暗笔之中另有曲笔,着墨不多,但阳夫人的委婉凄苦,已令人心向下沉。各位读友千万请注意这位阳夫人。《倚天屠龙记》主题曲的明教经文: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能光明教,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在光明顶,要消灭明教的武当大侠,听了之后,不禁感叹:“他们不念自己身死,却在怜悯众人,多忧多患,那实在是大仁大勇的胸襟啊!”这是全书的主旨,金庸通过了《倚天屠龙记》,将这个主旨表现得极透彻。《倚天屠龙记》最无可奈何的是结局:大仁大勇的胸襟,落在朱元璋这样的野心家手中,就像魔术师有了道具一样,喝一声:“变!”就变成个人权术的基础。金庸无法改变这种事实,只好让张无忌去替赵明(敏)画眉。大仁大勇的胸襟,敌不过奸诈权术,真是造化弄人,莫可如何。《倚天屠龙记》中有一大段朱长龄为了要得到屠龙刀,不惜毁弃全家的情节。论小说情节中之为达到某一目的而进行的深谋远虑的阴谋,可称无出其右者。这一大段情节,看得人气喘不过来,隐隐约约,觉得那是一个阴谋,但是又不敢相信世上会有这样的阴谋!读者尚且如此,何况是入世不深的张无忌,自然非中计不可!朱长龄的大阴谋终于暴露,是张无忌无意之中听到了朱长龄父女之间的对话,所以起疑。这样的安排,和朱长龄苦心设计的阴谋对比,是一个败笔。金庸既然安排了这样天衣无缝的一个大阴谋,应该更安排极其巧妙的破绽,让张无忌去揭露。偷听谈话而导致阴谋败露,是浪费了这个大阴谋的设计,可惜,可惜。殷素素自杀之际,在张无忌的耳际讲了几句话:“孩儿,你大了之后,要提防女人骗你,越是好看的女人,越会骗人。”这是全书中最不可解之处。说这话的殷素素,自己就是一个美女,她何尝骗过张翠山,非但不曾骗过张翠山,且和张翠山一起死。如果说,这是为了小说的结构反照日后张无忌被朱小姐骗、被周芷若骗,那么,赵明不美乎?小昭不美乎?何以她们不骗张无忌?如果说,这表示金庸对女人的一种观点,更令人难以入信,金庸绝非这样拘泥执著的人。在生活中,给女人骗骗,尤其是被“越是好看”的女人骗,那是何等乐事,固所愿也,无法清耳!看来看去,弄不懂殷素素临死这样对张无忌说,究竟是为了什么。而且殷素素在说这几句话时,匕首已插进胸口了。只好说看不懂这一点。《倚天屠龙记》中有一对欢喜冤家:王难姑和胡青牛。王难姑学用毒,胡青牛学医病,两人争强,王难姑甚至自己服了剧毒,要胡青牛去医。看到这里,掩书而叹:夫妻之道难焉哉!普天下男人,请同情胡青牛先生。他应该怎么样呢?医好了妻子,妻子更加大怒;医不好妻子,没有了妻子。子曰:唯……(十四)《倚天屠龙记》在金庸作品中,可排在第六位《倚天屠龙记》中有一段动人的恋爱,男女双方是杨逍和纪晓芙。杨逍是明教的光明左使,正派心目中的大魔头。纪晓芙是峨眉派的弟子。金庸并没有刻意写杨逍和纪晓芙相遇的过程,只是以联想写到,纪晓芙的武功不及杨逍,被杨逍在半强迫的情形之下失身。但是结果是纪晓芙宁死不悔。这一段描述并无太多的恋情,给读者以极其丰富的想象余地:纪晓芙在失身时,究竟有多少强迫成分?她和杨逍在一起时,得到了什么样的快乐,才使她将女儿命名为不悔?也使人想到:纪晓芙的未婚夫,本来是武当派的大侠,她为什么宁愿不后悔和一个魔教中的无行浪子在一起,而不去做殷大侠的夫人?这一段情节可引人深思的地方极多,也表示了男女之间的爱情,根本是不能以常理来揣度的,是一种根本虚无缥缈、无可捉摸、没有道理可讲的事。金庸在这段笔墨不多的爱情情节上,其实极其深刻地指出了一点:爱情是纯属当事男女双方的事,任何其他人,不论以何种理由、何种立场去干涉,结果只会产生悲剧。灭绝师太立场何等严正,结果是使纪晓芙死去。所以后来,苦头陀硬说灭绝师太是他老姘头,替纪晓芙出了一口怨气。杨逍、纪晓芙之恋,和一开始的张翠山、殷素素之恋前后相辉映,和张无忌、赵明之恋前后相呼应。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明白表示了一点:他人观点如何,无足轻重,当事人自己的恋情,才最重要。这样的爱情观,直到如今,年轻男女接受的较多,种种旁观者、干涉者还会全然不能接受,继续在扮演灭绝师太的角色。《倚天屠龙记》不但是金庸作品更趋向丰富想象力的一部力作,也是感情上更浪漫的一部力作。《倚天屠龙记》在金庸作品中,可排在第六位。《天龙八部》是千百个掀天巨浪,而读者就浮在汪洋大海的一叶扁舟上。一个巨浪打过来,可以令读者下沉数十百丈,再一个巨浪掀起,又可以将读者抬高数十百丈。在看《天龙八部》的时候,全然身不由己,随着书中的人物、情节而起伏。金庸的作品,到了《天龙八部》,又是一个新的巅峰。一个接一个的巅峰,这是金庸创作力无穷无尽的证明,每一部小说,都有不同的风格,都带给读者新的感受。到了《天龙八部》,以为以后总不能再有了,但是还有更新的巅峰。《天龙八部》的想象力,比《倚天屠龙记》又进了一步。更不受拘束,更放得开,浪漫激情更甚,堪称是世界小说的杰作。《天龙八部》一开始就释名:“……八部者,一天,二龙,三夜叉,四干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罗迦。”接着又解释了“八部”每一个的含义。照这样的篇名看来,金庸像是想写八个人,来表现这八种神道怪物。可是,《天龙八部》中,哪八个人,是代表这八种神道怪物的,哪一个人代表哪一种,曾经详细下过功夫去研究,都没有结论。谁是夜叉?是“香药叉”木婉清?木婉清在书中的地位一点也不高,当然不能代表八部之一。段誉是什么呢?乔峰是什么呢?(十五)创作前的意念计划,和创作过程中的灵感泉涌是两回事我的结论是,金庸在《天龙八部》一开始之际,的确有着写八个人来表现八种神道怪物的意愿,但是写作前的计划、意愿是一回事,写出来的小说是怎样的,又是另一回事。听起来好像很玄,但事实上,每一个从事过小说创作的人,几乎都有过同一经验:在创作过程中计划往往无法实践,会中途突然改变,会有新的意念突然产生,会无法控制自己。金庸写《天龙八部》之际,一定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形。所以结果,才有了这样一部浩淼如海的小说,已不能在小说中找到某一个人去代表一种什么意念,而是所有的人交杂在一起,代表了一个总的意念。这样的情形,比原来创作计划来得好,也使《天龙八部》更高深、更浩瀚,大气磅礴,至于极点。《天龙八部》在结构上,采取了写完某一个人之后,再写另一个人,而又前后交错,将不同的人联结起来的一种独特结构。这种结构,《水浒传》用过。《天龙八部》比《水浒传》每一段更有可观之处,整体结构新鲜。《天龙八部》大胆采用同样结构,而在整体上仍有一气呵成之妙。若还有人怀疑“古今中外,空前绝后”的八字解语,不必再与之辩论了。《天龙八部》在一个一个写主要人物出场的前后衔接上,已到了天衣无缝的地步,小说之中,可以比拟的,也只有宋江突然一下子踢翻了一个烤火大汉的炭火,而这个大汉就是武松而已。《天龙八部》中每一个人物都极其出色,其中写了一个悲剧人物,尤其是惊天动地。这个悲剧人物是大英雄、大豪杰,有力量可以做一切事,但是无法改变他自己的悲剧命运。意外的遭遇,不是悲剧。明知会朝这条路去走,结果是悲剧,但仍然非朝这条路去走不可,这才是悲剧。《天龙八部》中乔峰的故事,是典型的悲剧。那样的悲剧,古今中外的小说中并不多见。《天龙八部》中,金庸将正面人物的另一面,写得更透彻。普天下敬仰的少林寺方丈,会有私生子。这种写法,在以后两部极重要的作品之中,更反复得到了发挥,而终于在《鹿鼎记》中,建立了“反英雄”的观念。“英雄”必须是人,人一定有人的本性,人的本性不会受任何桎梏而改变。虚竹和尚对神的崇仰,无人会加以怀疑,但是他终于还是做不成和尚,那无关于环境,而是虚竹根本上是一个人!人的地位在英雄、菩萨的地位之上,就算将之视为神道妖魔,都不能改变人的地位。论故事之离奇曲折、人物之众多、历史背景之广泛、想象力之丰富,《天龙八部》在金庸所有其他作品之上。所不明者是金庸何以在“释名”中保留了“这部小说以‘天龙八部’为名,写的是北宋时云南大理国的故事”这句话。整部小说,云南大理国,至多只占了五分之一的地位。由此也可以证明,创作前的意念计划,和创作过程中的灵感泉涌是两回事。用武侠小说中的人物,来隐喻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始自《天龙八部》。“星宿派”是在隐喻什么组织,明眼人一看便知,知了之后,还一定会发出会心微笑。同样性质的隐喻,在《笑傲江湖》中又出现了一次。《天龙八部》中出现的武功,有丁春秋的“化功大法”和段誉的“朱蛤神功”,都能吸取他人功力以为己用。在《笑傲江湖》中,这种形式的武功得到发挥,在武功的想象力方面,也是一种突破。(十六)《天龙八部》在武侠小说中的地位,堪称第一,在金庸作品之中,排位第二到这里为止,一直很少提到金庸小说中的各种武功描写,而且在以后的篇幅中,也不准备详细提及。虽然武功是武侠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也是武侠小说中最容易写的一部分。金庸小说中的武功描述部分,当然精妙绝伦,但比起其他精彩部分来,似乎不必专门提出来详细讨论了。看《天龙八部》,到乔峰率领“燕云十八骑”,马蹄翻金,直驱少林寺,视天下英雄为无物之际,当呼啸而狂吞烈酒。看《天龙八部》至乔峰一掌击出,发现击中的是阿朱,而把看阿朱的尸体之际,当号哭而干苦酒。看《天龙八部》到虚竹在冰窖之中,经不起天地间第一诱惑,而与梦姑共赴欢乐之际,宜遥思情人而饮蜜酒。看《天龙八部》到小康将段正淳肩头上的肉咬下一块来之际,宜会心微笑而饮醇酒。看《天龙八部》到梅、兰、竹、菊四少女大斗少林寺之际,宜开怀而呷香酒。看《天龙八部》到段誉终于蒙王语嫣青睐之际,宜手舞足蹈而浮甜酒。看《天龙八部》到少林寺老僧说佛,众皆拜服,慕容博和萧远山双手相握、互望而笑之际,宜心平气和而饮淡酒。看《天龙八部》到一阵风风波恶种种行径之际,宜饮劣酒。看《天龙八部》,到天山童姥和李秋水至死搏斗,宜饮酸酒。看《天龙八部》,到乔峰大闹聚贤庄,为阿朱与群雄舍命相拼之际,可饮辣酒。看《天龙八部》至虚竹误打误撞,解了珍珑棋局之际,可饮喜酒。看《天龙八部》,到虚竹、段誉、乔峰三人结义兄弟,联手抗敌之际,可饮陈酒。看《天龙八部》,到王夫人设计擒情郎之际,宜饮新酒。看《天龙八部》,从头至尾,一气呵成,废寝忘食,甚至床头人相对如同陌路,宜掩卷沉思,以书作酒,可以大醉。《天龙八部》中的冰蚕,是天下最可爱的虫。《天龙八部》中的游坦之,是天下最可怜的人。阿朱最柔情万种。别怪阿紫,她心中有说不出的苦。赵钱孙心中有说不出的苦。慕容复心中有说不出的苦。乔峰心中有说不出的苦。叶二娘、玄慈心中有说不出的苦。天山童姥、李秋水心中有说不出的苦。那么多人有说不出的苦,可是偏偏全书不苦,苦化为激情,洋溢在全书之中。《天龙八部》中最快乐的人,是李傀儡,已经知道了人生如戏,应该快乐,不知道的,才会悲苦。《天龙八部》的超绝成就,在于整部书包罗万有,有各种各样的人,有各种各样的武功,有各种各样的情节,简直就像是包罗万有的汪洋大海。《天龙八部》中的悲剧人物是乔峰。《天龙八部》中的喜剧人物是段誉。《天龙八部》中奇遇最多的人是虚竹。《天龙八部》中失望最多的人是慕容复。《天龙八部》中最幸运的人是鸠摩智。《天龙八部》中最不幸的人是风波恶、包不同、邓百川。《天龙八部》中最痴情的人是游坦之。《天龙八部》中最无情的人是玄慈。《天龙八部》中最滥情的人是段正淳。《天龙八部》中最专情的人是叶二娘。《天龙八部》中最诚实的人是南海鳄神。《天龙八部》中最虚诈的人是耶律洪基。《天龙八部》是金庸作品极其特出的一部小说,在武侠小说中的地位,堪称第一,在金庸作品之中,排位第二。(十七)《侠客行》在金庸的作品之中,排名第十在《天龙八部》之后,金庸写了《侠客行》。《天龙八部》之后,在武侠小说的领域之中,大匠如金庸,也有难以为继之苦了。所以《侠客行》只是在表现几个新的观念上有突破,其余方面,成绩平平。由两个面貌极度相似的人而引出故事,这种写法本身就不是一个好的安排,虽然金庸已尽量写得曲折离奇,而又在结尾故弄玄虚,但仍然未成大器。《侠客行》中最独特的一点,是女主角丁珰对待爱情的态度。她明知所爱的人是浮滑浪子,但仍然爱他,而不爱另一个外貌完全一样的正诚君子。金庸再一次通过女主角在爱情上的选择,来说明爱情和理智是两回事。《侠客行》又写了一个完全不识字、完全不通世情的人,反而能领略到上乘武功的真谛,而许许多多博学多才之士,反倒钻进了牛角尖中,走不出来。拙中有大巧这一观念的形成,是后来《鹿鼎记》成为不是武侠小说的武侠小说的基础。至巧不如拙,再蠢笨的人,也自有他的际遇,《侠客行》中表现的哲理至深。《侠客行》的情节,在相似的两个人上变化,已经可以说尽其所能。但如果读者看到一半,还不明白两个相似的人是兄弟,那么,不适宜看小说,更不适宜看金庸的小说。所以,种种悬疑曲折,都有吃力不讨好之感。反倒是张三李四,请人去吃腊八粥,写得出神入化。张三李四这一类的“奖善惩恶”行动和他们的绝顶武功,以及对武林中各门各派各帮各会的情形了如指掌的情节,成为滥觞,以后在许多武侠小说中可以看得到。曾经询问一对分开了的男女双方的原因,问女的一方。男的一方不论人品、相貌、职业、学历,任何人看来,全是上上之选,但女的弃之如敝履,原因是什么?回答是:太闷。寄语天下男人,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闷。丁珰没有法子使自己喜欢石中坚,就是因为石中坚闷。宁愿要石中玉,明知石中玉花言巧语,专门骗人,绝不专一,但却能得丁珰欢心。俗,不可耐;男人闷,更不可耐。《侠客行》可以看做是《天龙八部》后的小休。正如飓风过境、狂风骤雨之后,风眼来到,必有一番平静,《侠客行》在金庸作品之中,只能算是一个小品。当其时,忠实读者多人,相顾失色,以为金庸创作才华已尽,在那时就曾以这个比喻向各同好解释,如今看来,幸而语中,因为接下来的《笑傲江湖》、《鹿鼎记》,简直令人神为之夺,气为之窒!《侠客行》在金庸的作品之中,排名第十。《天龙八部》之后,武侠小说,真正难以为继了,唯有金庸自己,才能再来突破,而《笑傲江湖》就做到了这一点。《天龙八部》之中,已经有了各种各样江湖人物的典型,可是却偏偏没有令狐冲。令狐冲一出,武侠小说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在《神雕侠侣》中,郭靖、黄蓉所代表的理,和杨过所代表的性起冲突,结果是不分胜负,和平收场。但是在《笑傲江湖》中,岳不群代表的理,和令狐冲代表的性,在交锋之下,理溃不成军,性大获全胜。(十八)魔教妖女大获全胜,江湖道统大败亏输,这是《笑傲江湖》的主旨岳不群被作为“君子”的代表,但被事实逐步揭发是伪君子。然而,如果仔细印照岳不群所说的话和郭靖黄蓉所说的话,有何不同之处?一点也没有。不同的是,郭靖、黄蓉说了而做到,岳不群说了而做不到。但是不妨想深一层,说了而做到,是不是就一定合乎人的本性?是不是就比说了而做不到更高一筹?是不是就可以成为人生的典范?人始终是人,有人的本性。种种加在人本性上的规范,结果无碍在人性本来面目之前溃败下来。“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人的本性有丑恶有善良,善良的一面始终占上风。善良不是做给人家看,而是要求无愧于自我的良心。令狐冲尽管一手搂着蓝凤凰,一手挥剑,和天下正派人物为敌,但依然是一个可爱之极的人物,因为他本着自己的天性行事,对于外界的评议,一概置之不理,我行我素,他为自己活着,不为他人的评议而活。《笑傲江湖》中有“朝阳神教”(日月神教),地位和《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教”相若。令狐冲和任盈盈相恋,情形和张翠山与殷素素相恋也相若。“魔教妖女”在《倚天屠龙记》中令张翠山身败名裂,饮恨自尽。在《笑傲江湖》中,却“千秋万载,永为夫妇”。魔教妖女大获全胜,江湖道统大败亏输,这是《笑傲江湖》的主旨。《笑傲江湖》中对朝阳神教的大段描写,惊心动魄,至于极点。其中小人物假扮教主,教务交由新贵处理,旧人纷纷被诛的大段描写,写的是什么,明眼人一看就知,比起《天龙八部》中的星宿派来,又进一层。同样的写法,到了《鹿鼎记》中的神龙教,又更进一层。金庸对一脉相承、由一个人(家长)掌握一切的组织,不论大小,可能发生的一切恶果,了解得极其透彻,才能反映在他的小说之中。武侠小说中,很少有有关同性恋的描述,《笑傲江湖》中赫然有。朝阳神教的教主东方不败,“欲练神功,引刀自宫”之后,就变成了人妖。这一大段,真是特异莫名,惊心动魄,而看来又绝不恶心,只觉得天下之事,无奇不有,真是神来之笔。《笑傲江湖》中写了权力令人腐化的过程。任我行对属下,本来是兄弟相称的,可是在听到了“千秋万载一统江湖”之后,在受到了教众的拜见之后,想要阻止,一转念间,觉得高高在上,也没有什么不好。先是觉得没有什么不好,继而觉得简直好得很,再继而觉得非此不可,这就是权力使人腐化的过程。这种过程的深刻描写,可以作为民主政治第一课的教科书。任我行最后在仙人掌峰的顶上,直摔了下来,自此与世长辞,象征了一个在权力顶峰的人摔下来之后的下场,很有讽世意味。《笑傲江湖》一开始,就是魔教长老曲洋和刘正风的友谊,两人琴箫合奏一阕《笑傲江湖》。正、邪之间的分野究竟如何,是根据世俗的人云亦云,还是根据几个人的意愿,还是照自己的判断?正是什么?邪是什么?从一开始,就提出了一连串发人深省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全书中又各有了答案,这是《笑傲江湖》最不同凡响之处。(十九)《笑傲江湖》在金庸小说之中,排名第三令狐冲坐着和田伯光对快刀一段,看得人大汗淋漓。桃谷六仙捣乱武林大会一段,看得令人大笑腹痛。蓝凤凰献五仙酒一段,看得人不饭竟日。田伯光被不戒和尚惩戒一段,看得人忍俊不住。东方不败关注杨莲亭一段,看得人毛发悚然。梅庄戏弄四个庄主一段,看得人呼吸畅顺。天王老子(向问天)独战群豪、令狐冲仗义相助一段,看得人热血沸腾。武当掌门率领两大高手和令狐冲比剑一段,看得人呼叫击桌。为任盈盈而率领三教九流人物呼啸上少林寺一段,看得人恨不能参与其事。看青城掌门余沧海穷途末路、面临死亡一段,令人不寒而栗。看大力神持斧在山洞中开路、到最后一斧力竭而亡一段,令人扼腕三叹。看岳不群深谋远虑一段,令人知人心奸诈。看小林子自宫练功一段,令人知世途艰险……《笑傲江湖》没有任何历史背景,纯叙江湖上事。金庸特意舍弃了他最擅长的历史和虚构相糅合的创作方法,表现了他创作上多方面的才能。在一连串的曲折、奸谋之中,逐渐暴露伪君子的面目,解决了正、邪的真正意义,这是一部写尽人性的小说。《笑傲江湖》在金庸小说之中,排名第三。《笑傲江湖》之后,金庸创作了《鹿鼎记》。《鹿鼎记》是金庸最后一部小说。在《鹿鼎记》之后,饮宴闲谈之间,常有熟稔或陌生的人问金庸:“你为什么不写了?”在金庸未及回答之前,我总不厌冒昧,抢着回答:“因为他写不出来了!”如是数十次之后,金庸也感叹:“真的写不出来了!”任何事物,皆有一个尽头,理论上来说,甚至宇宙也有尽头。小说创作也不能例外,到了尽头,再想前进,实在非不为也,是不能也。再写出来,还是在尽头边缘徘徊,何如不写?所以,金庸在《鹿鼎记》之后,就停止了武侠小说的创作,大抵以后也不会再写了。所以,《鹿鼎记》可以视为金庸创作的最高峰、最顶点。先引一段金庸小说中的话,见于《神雕侠侣》。杨过在独孤求败的故居之中所发现的留言: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紫薇软剑,三十岁以前所用。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持之横行天下。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独孤求败的留言,写的是武功渐进之道,也是小说创作上的渐进之道。金庸以前的作品,是凌厉刚猛之剑,是软剑,是重剑,是草木竹石皆可为剑。但只要有剑,就一定有招,就一定有破绽。金庸在《笑傲江湖》中已一再强调这一点。而《鹿鼎记》已经完全是“无剑胜有剑”的境地。《鹿鼎记》甚至不是武侠小说,不是武侠小说的武侠小说,才是武侠小说的最高境界。所有武侠小说,全写英雄,但《鹿鼎记》的主角,不是英雄,只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和你我一样,和普天下人一样。所有武侠小说的主角,都是武功超群,都有一个从武功低微到武功高超的过程,但是《鹿鼎记》的主角一直都不会武功。(二十)《鹿鼎记》是古今中外第一好小说,在金庸作品中,排名第一金庸在创作《鹿鼎记》之初,可能还未曾准备这样写,韦小宝遇到不少高手,有不少际遇,只要笔锋略为一转,就可以使韦小宝成为武林高手。但金庸终于进入了“无剑胜有剑”的境界,韦小宝只学会了一门逃命功夫,一直不会武功,创自有武侠小说以来未有之奇。所有武侠小说的主角,都是超人,可以用各种道德规范来衡量,只有《鹿鼎记》的主角不是,是一个普通人,经不起道德标准的秤衡。但是谁也不能责怪他。谁要责怪他,请先用道德规范秤衡自己。耶稣基督曾说:你们之间谁没有罪的,就可以拿石头掷她!《鹿鼎记》中,金庸将虚构和历史人物混为一体,历史在金庸的笔下,要圆就圆,要方就方,随心所欲,无不如意。可以一本正经叙述史实,也可以随便开历史玩笑。可以史实俱在,不容置辩;也可以子虚乌有,纯属游戏。《鹿鼎记》写一个一无所长的人,因缘附会,一直向上攀升的过程。但仔细看下来,这个人又绝不是一无所长,而是全身皆是本领。他的本领,人人皆有,与生俱来,只不过有的人不敢做、不屑做、不会做、不能做,而韦小宝都做了,无所顾忌,不以为错,所以他成功了。从撒石灰迷人眼、遭茅十八痛打开始,韦小宝没有认过错,他坚决照他自己认为该做的去做。这是金庸在《鹿鼎记》中表现的新观念,突破了一切清规戒律,将人性彻底解放,个体得到了肯定。甚至在男女关系的观念上,也释放得彻底之极,韦小宝一共娶了七个妻子之多。反英雄、反传统、反规范、反束缚,《鹿鼎记》可以说是一部“反书”。宣人性、宣自我、宣独立、宣快乐,《鹿鼎记》又不折不扣是一部“正书”。《鹿鼎记》开尽了历史的玩笑,但绝不胡闹。在《鹿鼎记》中突出了康熙大帝——这个中国历史上三个最英明的君主之一(柏杨《中国人史纲》中的结论),在书中可见他的英明之处。康熙在书中,是一个上上人物。韦小宝什么事都干,唯独出卖朋友不干。但结果,他不免被朋友出卖,真是调侃世情之极。《鹿鼎记》中的败笔是刀枪不入的背心和削铁如泥的匕首,但又少它不得。《鹿鼎记》中有各种各样的赌,参赌者有输有赢。美刀王下的赌注是他的一生,赌的是莫名其妙的恋情,是胜是负,竟不可知。吴六奇输得最不明不白。吴三桂在长期苦战后输个精光。康熙坐庄,结果各家皆输,庄家独赢。陈永华跟人下注,赢了轮不到他,注定要输。洪教主专落一门,结果连老婆都输掉。韦小宝做帮庄,又见好就收,自然也是大赢家。阿珂、双儿、洪夫人、曾柔、小郡主替帮庄收筹码、吃红钱,自然也各有所获。吴应熊输得最惨。冯锡范不肯认输,死磨到底,输得最不堪。茅十八一上来就输完。俄国人想出诈术,结果幸保首领而归,未曾输清。陈圆圆只在一旁观赌。九难也在旁观赌,她已无可落注,早已输光。桑结喇嘛输了手指。俄国苏菲亚公主是赢家,赢了人,赢了权力。李自成赌品最差。韦小宝的赌品最好。康熙赌品最大方。说《鹿鼎记》不是武侠小说,却又是武侠小说。试看洪教主创“美人三招”的详细描述,有哪一部武侠小说有这样好的有关“武”的描写?所以,《鹿鼎记》是不是武侠小说的武侠小说,是武侠小说臻于化境之作,是武侠小说中的极品。《鹿鼎记》是古今中外第一好小说,在金庸作品中,排名第一。(全文完)——《楚天都市报》悦读连载
来自:&&&《》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号:360doc
馆友评论(0)
您好,请&&或者&&后再进行评论
合作登录: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container: s,
id: 'u1442766',
scale: '20.3',
display: 'inlay-fi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写人物外貌的句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