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挺进大别山山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档分类:
在线文档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红色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促进作用——以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为例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红色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促进作用——以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为例 2012.10No.10,2012学术探索Academic Exploration2012年10月Oct.,2012红色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促进作用——以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为例何晓坚(信阳师范学院马列部,河南信阳464000)摘要:大别山红色文化饱含实事求是作风及为人民服务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一致性。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有助于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阐释其地域特色,有助于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造物质基础。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应加强史料建设、加强根据地党史及日常生活史研究。关键词:大别山;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图分类号:B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X(37—03大别山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大别山区军民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是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中国红色文化的共同特点,又具大别山区地域特色,是马克思主义与大别山区形势相结合的产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脉相承。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核(来源:淘豆网[/p-3639514.html])心价值体系具有作用。一、大别山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一致性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根据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军事、政治、经济、文教等方面积极探索,为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不懈努力,革命和建设事业都取得了积极成果。军事方面,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建与统一、巩固与发展及坚持斗争三个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制定了相应的斗争策略,体现了实事求是的作风。在创建与统一阶段,由于明清时期鄂豫皖交界山区受到朝代鼎革、农民起义及匪盗灾害的冲击,中央、地方政府及民间力量都采取应对措施以维持秩序,经此过程后地方士绅地位凸显,逐渐控制地方。u J红枪会则是豪绅控制地方的重要保障。据此,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积极采取分化与斗争相结合的策略,力争将红枪会转变为革命的力量。如信阳光山红枪会便“派代表向农民协会求和”,并表示愿意接受指导,“要求鄂东特委派专人指导他们的工作”。而这次成功的统战工作让中国共产党“愈信枪会系贫苦农民的组织,内部宣传其群众的工作十(来源:淘豆网[/p-3639514.html])分重要”,多方努力之下“到底收服了红学”。【2“驯这为创建和巩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巩固与发展阶段,在中央正确指导、前敌指挥正确、根据地对红军的支持配合等条件下,前三次反“围剿”取得胜利,促进了根据地的发展。后因张国焘的严重错误致使根据地进入坚持斗争阶段,根据恶劣的实际情况,在党的领导下组织了“党政军三位一体的武装工作队”即便衣队旧J(P7卜81’坚持斗争,使大别山区革命斗争始终红旗不倒。这都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的结合。政治方面,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各级公务人员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廉洁为公、倾听群众意见、以身作则、忠实为群众谋利益,加之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德养廉、教育倡廉、以督导廉、民主促廉、以法保廉、严惩护廉、勤俭守廉等H1得力的党风廉政建设措施,在群众中建立了较高的威信,赢得拥护。统战工作方面,党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利用枪会组织农民武装、策动民团起义、争取基金项目:信阳师范学院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成果作者简介:何晓坚(1981一),男,河南桐柏入,信阳师(来源:淘豆网[/p-3639514.html])范学院马列部讲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史研究。37万方数据开明人士和中小地主中立甚至同情革命,策动国民党官兵起义等,对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及坚持斗争贡献巨大。经济方面,根据地各级政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了不少成绩,积累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政府从根据地实际出发,抓紧春耕、夏耕和秋收,发动群众武装保卫粮食,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困难,并设立专门的粮食机构,制定正确政策,稳定苏区粮价。政府还组织群众耕种互助、粮食互济,抓好杂粮生产,并开展节省运动全力支援前线。这些得力措施为根据地的巩固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而累进税则体现了区别对待、税负合理及促进贸易的原则,经济公社、合作社等适应根据地经济状况的组织形式也应运而生,在根据地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教方面,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文化建设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工农兵群众为主体、以革命知识分子为骨干、以服务革命战争为目的,从发展教育事业、创办革命报刊、组织文艺团体、开展文化宣传活动等方面人手并取得明显成效,这不仅对(来源:淘豆网[/p-3639514.html])传播革命思想、支援革命战争、提高群众文化水平、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起了重要作用,且对后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个时期的文化建设都有重要借鉴作用。文教方面取得积极成果的基本经验为党、政、军、群齐动员胪1㈣卜85’,实事求是地参照根据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正因根据地政府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事求是地制定了各种方针政策,上述各项工作才能够取得光辉业绩,也成为大别山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别山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一致性。进而,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切实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各项建设工作的核心任务。大别山红色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内涵精神品质,如坚持党的领导时刻依靠群众、敢于斗争百折不挠、万众一心不畏***等∞]㈣6棚’可为当前的日常工作与生活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而坚持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则可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中华民族38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来源:淘豆网[/p-3639514.html])发挥重要作用。红色本身便蕴含着力量。红色是中国共产党党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主色,早已深人人心。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儿眦’红色由此成为一种象征着“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符号。因此便有了中国“红色文化”之谓。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代表着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红色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重要符号,显然,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强调为人民服务,彰显“红色”,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阐释其地域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来源:淘豆网[/p-3639514.html])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大别山红色文化中包含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实践,包含实事求是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深入研究大别山红色文化,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对接,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阐释其地域特色,进而用大别山红色文化这一贴近大别山人民的先进文化教育人、鼓舞人、温暖人,用大别山区历史上的点点滴滴感染人、陶冶人、激励人,更能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有利于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造物质基础。200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充分挖掘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的路径分析当前,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省红万方数据色资(来源:淘豆网[/p-3639514.html])源研究中心等数个研究机构的成立也为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要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当与时俱进。首先,要加强资料建设。应对大别山区革命建设事业的历史资料进行深入挖掘,在已出版的历史文献汇集的基础之上,及时整理口述史资料及散落在鄂豫皖三地各档案馆中的文献资料。其中口述史资料的整理更是刻不容缓。其次,要加强大别山区中共党史研究。中共党史是大别山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尚有许多细节有待细致梳理、认真研究。例如,大别山区革命建设事业发展不同时期的入党问题、党员教育问题、党员成分及其对革命建设事业的影响、党员的支部生活、党对群众生活的影响、党团关系等等,都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这对深入认知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艰巨性、复杂性,并为当前党建工作提供借鉴都大有裨益。对红色文化的研究应当与时俱进,紧密结合当前我国发展的实际需要,各研究成果应当在科学阐释史料的基础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益借鉴和精神动力,而不能停留在简单的梳理总结阶段。理论联系实际,以结合史实阐释当前我国建设事业中的热点问题为研究(来源:淘豆网[/p-3639514.html])重点。如大别山红色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问题研究,包括大别山红色文化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大别山红色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大别山红色文化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大别山红色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问题研究,包括大别山红色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及功能等问题研究,着力点在合理利用大别山红色文化,推动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是当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题中之意,也是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红色文化的研究要突破以往以军事史、政治史为主的研究范式,将目光投向日常生活,探讨“红色”里平凡的世界。当前,社会史研究正强调在“日常生活”的概念,从“社会生活”转向“日常生活”,旧。对于进一步推进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社会史研究显得尤为必要。而这种转向指导下的研究成果,将会使大别山红色文化的源头活水根植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永不枯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正如邓小平所说:“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长篇的东西是少数搞专业的人读的,群众(来源:淘豆网[/p-3639514.html])怎么读?要求都读大本子,那是形式主义的,办不到……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2的道理。’’[91(丹82’总之,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强调实事求是作风及为人民服务思想,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参考文献][1]吕静.明清时期鄂豫皖交界山区的社会动荡与社会控制[D].武汉:武汉大学,2005.[2]中央档案馆,湖北省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安徽省档案馆.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7年一1934年)(甲5)[M].1985.[3]王雅红.鄂豫皖苏区便衣队性质述论[J].江汉论坛,1987,(7).[4]何新恩.探析鄂豫皖苏区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J].许昌师专学报,1993,(4).[5]路海江.鄂豫皖苏区的文化教育事业[J].史学月刊,1994,(6).[6]刘国胜.大别山精神综述[J].党史天地,2007。(12).[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来源:淘豆网[/p-3639514.html]),2009.[8]常建华.从社会生活到日常生活[N].人民日报,.[9]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The Positive Contribution of the Red Culture to theSystem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______——Taking the Red Culture of the Dabie Mountains for ExampleHE Xiao—iian(Department of Marxism and Leninism,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Xinyang,464000,Henan,China)Abstract:The Red Culture of the Dabie Mountains contains realistic style and the idea of serving the people.It is consistentwith the system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It contributes to explain the local color of the Core Values,and to lay material foundationfor the Core Values.We have to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of the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the research onAlhagsgeschichte.Key words:the Dabie Mthe Red Cthe system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责任编辑:左安嵩]39万方数据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红色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促进作用——以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为例.pdf
文档介绍:
红色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促进作用——以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为例 2012.10No.10,2012学术探索Academic Exploration2012年10月Oct.,2012红色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促进作用——以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为例何晓坚(信阳师范学院马列部,河南信阳464000)摘要:大别山红色文化饱含实事求是作风及为人民服务思想...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红色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促进作用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大别山红色文化饱含实事求是作风及为人民服务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一致性。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有助于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阐释其地域特色,有助于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造物质基础。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应加强史料建设、加强根据地党史及日常生活史研究。中国论文网 /4/view-3728600.htm  关键词:大别山;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图分类号:B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X(7-03  大别山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大别山区军民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是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中国红色文化的共同特点,又具大别山区地域特色,是马克思主义与大别山区形势相结合的产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脉相承。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作用。  一、大别山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一致性 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根据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军事、政治、经济、文教等方面积极探索,为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不懈努力,革命和建设事业都取得了积极成果。  军事方面,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建与统一、巩固与发展及坚持斗争三个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制定了相应的斗争策略,体现了实事求是的作风。在创建与统一阶段,由于明清时期鄂豫皖交界山区受到朝代鼎革、农民起义及匪盗灾害的冲击,中央、地方政府及民间力量都采取应对措施以维持秩序,经此过程后地方士绅地位凸显,逐渐控制地方。[1]红枪会则是豪绅控制地方的重要保障。据此,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积极采取分化与斗争相结合的策略,力争将红枪会转变为革命的力量。如信阳光山红枪会便“派代表向农民协会求和”,并表示愿意接受指导,“要求鄂东特委派专人指导他们的工作”。而这次成功的统战工作让中国共产党“愈信枪会系贫苦农民的组织,内部宣传其群众的工作十分重要”,多方努力之下“到底收服了红学”。[2](P7)这为创建和巩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巩固与发展阶段,在中央正确指导、前敌指挥正确、根据地对红军的支持配合等条件下,前三次反“围剿”取得胜利,促进了根据地的发展。后因张国焘的严重错误致使根据地进入坚持斗争阶段,根据恶劣的实际情况,在党的领导下组织了“党政军三位一体的武装工作队”即便衣队[3](P77~81)坚持斗争,使大别山区革命斗争始终红旗不倒。这都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的结合。  政治方面,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各级公务人员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廉洁为公、倾听群众意见、以身作则、忠实为群众谋利益,加之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德养廉、教育倡廉、以督导廉、民主促廉、以法保廉、严惩护廉、勤俭守廉等[4]得力的党风廉政建设措施,在群众中建立了较高的威信,赢得拥护。统战工作方面,党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利用枪会组织农民武装、策动民团起义、争取开明人士和中小地主中立甚至同情革命,策动国民党官兵起义等,对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及坚持斗争贡献巨大。  经济方面,根据地各级政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了不少成绩,积累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政府从根据地实际出发,抓紧春耕、夏耕和秋收,发动群众武装保卫粮食,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困难,并设立专门的粮食机构,制定正确政策,稳定苏区粮价。政府还组织群众耕种互助、粮食互济,抓好杂粮生产,并开展节省运动全力支援前线。这些得力措施为根据地的巩固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而累进税则体现了区别对待、税负合理及促进贸易的原则,经济公社、合作社等适应根据地经济状况的组织形式也应运而生,在根据地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教方面,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文化建设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工农兵群众为主体、以革命知识分子为骨干、以服务革命战争为目的,从发展教育事业、创办革命报刊、组织文艺团体、开展文化宣传活动等方面入手并取得明显成效,这不仅对传播革命思想、支援革命战争、提高群众文化水平、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起了重要作用,且对后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个时期的文化建设都有重要借鉴作用。文教方面取得积极成果的基本经验为党、政、军、群齐动员[5](P81~85),实事求是地参照根据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  正因根据地政府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事求是地制定了各种方针政策,上述各项工作才能够取得光辉业绩,也成为大别山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别山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一致性。进而,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切实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有助于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各项建设工作的核心任务。大别山红色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内涵精神品质,如坚持党的领导时刻依靠群众、敢于斗争百折不挠、万众一心不畏强暴等[6](P46~49)可为当前的日常工作与生活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而坚持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则可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红色本身便蕴含着力量。红色是中国共产党党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主色,早已深入人心。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7](P42)红色由此成为一种象征着“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符号。因此便有了中国“红色文化”之谓。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代表着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红色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重要符号,显然,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强调为人民服务,彰显“红色”,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阐释其地域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大别山红色文化中包含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实践,包含实事求是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深入研究大别山红色文化,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对接,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阐释其地域特色,进而用大别山红色文化这一贴近大别山人民的先进文化教育人、鼓舞人、温暖人,用大别山区历史上的点点滴滴感染人、陶冶人、激励人,更能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   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有利于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造物质基础。200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充分挖掘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的路径分析  当前,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省红色资源研究中心等数个研究机构的成立也为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要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当与时俱进。  首先,要加强资料建设。应对大别山区革命建设事业的历史资料进行深入挖掘,在已出版的历史文献汇集的基础之上,及时整理口述史资料及散落在鄂豫皖三地各档案馆中的文献资料。其中口述史资料的整理更是刻不容缓。  其次,要加强大别山区中共党史研究。中共党史是大别山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尚有许多细节有待细致梳理、认真研究。例如,大别山区革命建设事业发展不同时期的入党问题、党员教育问题、党员成分及其对革命建设事业的影响、党员的支部生活、党对群众生活的影响、党团关系等等,都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这对深入认知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艰巨性、复杂性,并为当前党建工作提供借鉴都大有裨益。  对红色文化的研究应当与时俱进,紧密结合当前我国发展的实际需要,各研究成果应当在科学阐释史料的基础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益借鉴和精神动力,而不能停留在简单的梳理总结阶段。理论联系实际,以结合史实阐释当前我国建设事业中的热点问题为研究重点。如大别山红色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问题研究,包括大别山红色文化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大别山红色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大别山红色文化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大别山红色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问题研究,包括大别山红色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及功能等问题研究,着力点在合理利用大别山红色文化,推动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是当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题中之意,也是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红色文化的研究要突破以往以军事史、政治史为主的研究范式,将目光投向日常生活,探讨“红色”里平凡的世界。当前,社会史研究正强调在“日常生活”的概念,从“社会生活”转向“日常生活”,[8]对于进一步推进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社会史研究显得尤为必要。而这种转向指导下的研究成果,将会使大别山红色文化的源头活水根植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永不枯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正如邓小平所说:“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长篇的东西是少数搞专业的人读的,群众怎么读?要求都读大本子,那是形式主义的,办不到……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9](P382)  总之,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强调实事求是作风及为人民服务思想,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参考文献][1]吕静.明清时期鄂豫皖交界山区的社会动荡与社会控制[D].武汉:武汉大学,2005.  [2] 中央档案馆,湖北省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安徽省档案馆.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7年-1934年)(甲5)[M].1985.  [3] 王雅红.鄂豫皖苏区便衣队性质述论[J].江汉论坛,1987,(7).  [4] 何新恩.探析鄂豫皖苏区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J].许昌师专学报,1993,(4).  [5] 路海江.鄂豫皖苏区的文化教育事业[J].史学月刊,1994,(6).  [6] 刘国胜.大别山精神综述[J].党史天地,2007,(12).  [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 常建华.从社会生活到日常生活[N].人民日报,.  [9] 邓小平文选(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代表委员畅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日08:46&&&来源:
原标题:为民族复兴凝魂聚气(建言改革 献策发展)――代表委员畅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软实力
  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上海中国画院院长施大畏委员
  文化需要价值观的理论支撑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文化软实力,最后落实到文化产品的生产,就是用什么来表达我们的思想、意念和理想。对艺术家来说,文化产品就是自己的作品,价值观更是在创作作品时所担当的责任。
  艺术作品需要价值观的理论支撑,有了理论支撑作品才会宽广。要为这个时代讴歌,把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和理解,将艺术作品放在国际语境中来阐述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今天的艺术创作,不是停留在13亿人口中展示我们的才能,更要得到世界的认同,在国际语境中产生更大的影响。依靠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支撑,产生文化自信,变成文化自觉的行为,中国文化软实力就会壮大。这就是理论成果的说服力。
  (本报记者 曹玲娟 姜泓冰)
  京剧艺术家梅葆玖委员
  ABC要念,传统文化更要念
  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艺术,比如京剧,多是在传统儒学的浸染下、反映仁义礼智信等朴素道德观念的生动故事,都是很好的道德化育教材。
  传统文化是民族之根,现在有些年轻人不了解京剧,戏曲词汇听不懂,节奏也不懂得欣赏,是因为传统文化底蕴不够。现在的文化教育,在传统文化方面比较薄弱。要多给孩子们念一些唐诗宋词,多读我们的历史,让孩子多接触文言文等我们过去的书面语言,增强孩子们的传统文化素养。ABC要念,传统文化更要念,只有这样,优秀传统文化才不至于断代。
  (本报记者 袁振喜)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院长秦和委员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材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对青少年学生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贯穿到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体现在教学大纲、课程、教材、教学、校园文化等方方面面。
  当前,中小学生了解、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课程教材。但现状是内容较少,碎片化,不成体系,学生难以形成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整体认知。建议今后,要在中小学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中,采取适当形式,将优秀传统文化核心内容系统融入。并且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育特征和学习特点,合理确定目标,创新课程内容和形式,增强生动性、活泼性,避免简单灌输与说教。
  (本报记者 孟海鹰)
  电影编剧王兴东委员
  以优秀文艺作品引导社会自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基因。从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和经验中可以发现,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远远比物质力量更强大、更有力。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生产应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文艺作品要通过塑造一系列典型的人物形象、讲述一个个体现时代精神的故事,用形象化、艺术化的方式,向社会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和要义,用强大的正能量唤起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识和自觉。
  (本报记者 刘 阳)
  香港歌唱演员张明敏代表
  重视港人对内地文化的认同
  “内地文化产业还很年轻,处于比较初期的发展阶段,百花齐放。”有人认为,中国内地应该学习香港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而我认为,香港市场太小,而北京、江苏、浙江、湖南等省市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化特色,香港不见得会更有优势。
  目前,中国内地在香港的自我推销不够,这使香港和内地的文化没有很好融合,交流不够密切,存在一些隔膜。应该在香港对中国文化进行更多宣传。香港人对内地的了解大多来源于媒体宣传,缺少对内地文化的认同感。内地各省市应该和香港更多走动,频繁互访。比如,中国地方各省可以来香港宣传当地的文化特色。
  (本报记者 暨佩娟)
  传统美德
  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河南省信阳市市长乔新江代表
  营造“好人有好报”的氛围
  信阳好人层出不穷。前有感动中国人物魏青刚、全国道德模范黄久生等。最近,媒体上又传颂着不少信阳的“好人故事”:拾荒夫妇刘玉华、周井侠捡6斤黄金送还失主;忍痛无偿捐献遇难儿子器官,救了3个人,被称为“潢川一家人,感动诸暨一座城”的逝者张晓龙和他父母。
  信阳好人多,与信阳培育、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建设强市之本和动力之源,实现经济建设和道德建设的良性互动密不可分。实践中,我们采取多种措施,从个人层面让好人有好报。在社会层面,我们通过持久文化引导,让“大别山精神”和信阳人崇德诚信、勤劳勇敢、向美向善生成信阳的民智优势,成为信阳的发展优势之一。
  (本报记者 任胜利)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委员
  让文明礼仪成为国人的名片
  我国自古是礼仪之邦,“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关系国民素质,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希望在全社会发起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小、抓细、抓实,抓出成效。在全社会倡导做个有礼人,复兴传统的礼仪之邦,让文明礼仪成为国人优雅的名片。
  践行文明礼仪需要全民参与,首先要抓好教育和引导,以礼化人。深入挖掘古代文明礼仪的精华,结合现代文明的特色和现代生活的特点,编制成人们特别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礼仪教材。文明礼仪也需要进行业、进社区、进家庭,让社会浸润在浓厚的文明礼仪的氛围中。
  (本报记者 张志锋)
  四川省德阳市市长陈新有代表
  突出地域特色接“地气”
  地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多样性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体现,具有地缘亲和力与文化接近性等优势,易于让当地群众感知、认同。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资源,精心做好“结合”文章,努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树深深扎根于地域特色文化的沃土中。采用剪纸、年画、戏曲、快板等具有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来广泛宣传核心价值观,群众易于接受、乐于践行;深入挖掘地域人文历史典故,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大力发掘当地时代典型和重大事件所蕴含的教育资源,使之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具说服力、最有影响力的“活教材”。
  (本报记者 王明峰 张 文)
  广东省江门市市长庞国梅代表
  增强新生代华侨华人归属感
  据估算,目前中国在外华侨华人共有5000多万,其中新生代华侨华人超过2000万,部分新生代华侨华人对家乡缺乏直观、深入、现实的了解,导致家乡情不浓、归属感不强。
  面对新侨情,建议增强文化交流,进一步开展华侨文化历史研究,挖掘整理华侨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对具有华侨历史文化特色建筑物的修建和保护,大力开发华侨文化旅游资源,大力支持各地开展学术论坛、青少年夏(冬)令营等多元化文化交流的“寻根”活动。同时持续加大对海外华文教育的支持、帮扶。
  (本报记者 朱思雄)
  央视主持人张泽群代表
  用法治促进社会诚信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我认为可以分四步走:认识、践行、倡导和立法。既然形成的是国家价值体系,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不只是对我们这一代人的要求,它需代代相传。如何才能代代相传?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进行立法保障。特别是把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方法,用制度加以固化,从而更多更广地规范和引导人们的行为。
  就拿诚信这个问题来说,中国人讲究诚信,以前只在道德范畴讲,如果以后能写进法律,就意味着:不诚信,你就犯法,需要负法律责任。如果失信受罚的机制得以建立和落实,诚信社会的建成就指日可待。
  (本报记者 朱卫禄)
  实践养成
  通过教育引导、文化熏陶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山东省威海市市长张惠代表
  强化政务诚信建设
  政府对社会价值观有引导作用,更应该率先垂范。对地方政府来讲,如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自己就要行得正、走得直,就应该把公正、法治的理念贯穿工作始终,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廉洁政府建设。政务诚信是“第一诚信”,如果政务诚信搞不好,整个社会的信用大厦根基就会不稳,个人诚信和企业诚信也不会搞好。正因如此,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今就显得十分重要。
  公务员队伍和各政府部门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党员干部必须身先士卒学习和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群众身边的事情抓起,从群众感受最深的地方做起,从群众反映最多的问题改起。
  (本报记者 潘俊强 徐 隽)
  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代表
  不仅要“说”,更要“做”
  每个学生都牵动着一个家庭,也受不同家庭价值取向的感染,如果教育系统在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方面卓有成效,就会通过家庭影响社会系统的价值取向。教育系统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说”,更要“做”,让老百姓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正能量”。
  重庆在2013年抓了22项民生工程,感受最深的是寄宿制学校、学生营养计划等系列工程,建设老百姓身边的好学校,让孩子们不仅有学上,而且上好学,教师们安居乐业,家长们赞不绝口,这样的执政效能的提升自然会从感受、认识上深层次改善个人价值观,感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报记者 李 坚)
  安徽省马鞍山市市委书记张晓麟代表
  创新教育引导方式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必须创新教育引导的方式,注重实际效果。一方面,要创新教育方式,紧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从孩子抓起,从家风抓起,设计各种不同载体,采取生动活泼、群众容易接受的方式,运用人性化、通俗化的语言加强教育引导,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运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规范,宣传好人好事,宣传道德典型,曝光不文明、不道德行为,让广大群众知晓真善美与假恶丑,增强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喻户晓、入心入脑,凝聚起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
  (本报记者 钱 伟 吴月辉)
  贵州省六盘水市实验小学教师吴明兰代表
  核心价值观培养从学生抓起
  当下,随着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化、利益格局调整,人们在思想认识上的多变性、差异性日趋明显,对学生影响极大。因此,抓好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者、实践者和传播者,因此要依靠良好的教师团队影响和培育出具有优良传统美德的学生。广大教师在立足本职工作、向学生教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应将核心价值观理念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向学生传播,并以师德师风作表率,影响和教导学生在学习、行为、生活上培养良好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信念,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本报记者 江 琳 黄 娴)
  v康集团董事长戴天荣代表
  企业要更多地担当社会责任
  社会的不断进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虚拟化、复杂化,影响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眼下,我国的经济发展了,国际地位提高了,但同时,也面临环境污染、食品安全、价值观多元等多方面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需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为企业来说,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就必须体现一种社会责任感。管理层在变,制度在变,但价值观是可以传承的。对于我们公司来说,品质是不妥协的坚持;对于员工来说,我们提出“以终为始”。有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明确目标在哪里,才能迈好每一步,尤其在食品安全的问题上,宁可慢一步不可错一步。
  (本报记者 王 珏)
  制度导向
  在日常管理中体现价值导向,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
  湖北省黄冈市市委书记刘雪荣代表
  用制度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制度的改革创新与完善。
  加强制度建设,应该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制度建设。通过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规范和培育信用服务市场,健全覆盖全社会的诚信系统,努力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法律法规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和依法治理各个方面,用法律的权威来增强人们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此外,要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在日常治理中鲜明彰显社会主流价值,使正确行为得到鼓励、错误行为受到谴责。
  (本报记者 杨 彦 付 文)
  河南省宝丰县闹店法庭庭长朱正栩代表
  统筹信用体系 克服执行难题
  作为基层工作的法官,就已自然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诚信、公平、公正等指导原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一致的。
  当前,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引导邻里关系和谐、民众安居乐业。对待损害邻里关系、破坏婚姻家庭关系、不诚信、虐待老人等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不仅予以打击,而且还要说明理由,从而对社会风气起到导向作用。
  目前普遍存在民事执行难问题,这对司法权威的损害很大。如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统筹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克服目前社会信用管理部门过多过散的缺点,把所有不良记录建起一个数据库,那么对于问题的解决将很有帮助。
  (本报记者 吕毅品)
  广东省湛江市市长王中丙代表
  全民参与,形成长效机制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党和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形成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政府主导、行业配合、全民参与”的联动工作机制和市、县、镇逐级评选推荐以及定期申报等机制,挖掘出更多平凡人的“凡人善举”,通过广泛宣传学雷锋先进典型和成立志愿报务队,搭建小人物大感动的道德平台。二是创新媒体传播和公益模式,组织党报党刊、广播电视、网站在显著版面和黄金时段,开设“圆梦接力”“爱心企业”“爱心播报”“道德讲坛”等栏目。三是阳光管理和使用“好人好报”等专项资金,除了有重点、分类别地对本地需要关爱人群帮扶外,还对社会需要帮助的其他对象彰显大爱,不断丰厚好人帮扶的内涵,实现好人帮扶的深层递进。
  (本报记者 罗艾桦)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别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