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行采薇舞是什么意思

黍离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黍离[shǔ lí]
《》选自《诗经·》,采于民间,是周代社会生活中的汉族民间歌谣,基本产生于西周初叶至春秋中叶,距今三千年左右。关于它的缘起,称:“《黍离》,闵(通悯)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这种解说在后代得到普遍接受,成为重要典故,用以指亡国之痛。《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创作年代文学体裁诗歌地&&&&区中国
彼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2]悠悠!此何人哉?
彼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1-2]⑴:古代专指一种子实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去皮后叫黄米,有黏性,可以酿酒、做糕等。
⑵离离:繁茂貌。
⑶稷:谷子,一说高粱。黍的一个变种,散穗,子实不粘或粘性不及黍者为稷。
⑷行迈:道上走。
⑸靡靡:迟迟、缓慢的样子。
⑹中心:内心。
⑺摇摇:。
⑻谓:说。
⑼悠悠:遥遥,形容天之无际。
⑽此何人哉:这(指故国沦亡的凄凉景象)是谁造成的呢?
⑿噎:食物塞住咽喉,这里指哽咽。[1]那黍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生出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恍惚不安。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那黍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抽出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如酒醉般昏昏沉沉。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那黍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结出粒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难过,。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诗作于西周灭亡后,一位周朝路过旧都,见昔日宫殿夷为平地,种上庄稼,不胜感慨,写下了这篇哀婉悲伤的诗。[1]
又有分析认为未必是灭亡后的悲伤诗,只是在通过不同季节黍的变化来表达作者自己的心情。这首诗在抒发对西周灭亡的沉痛时,首先出现的是生长茂盛的农作物,而庄稼生长的地方曾是宗周的宗庙公室。这种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自然使诗人陷入悲哀之中,行进的脚步变得迟缓。三章反复出现“行迈靡靡”的诗句,用脚步的迟缓引出心情的沉痛。昔日气派恢宏的王宫,转眼之间已是苔痕遍地,黍稷杂生,曾经拥有的辉煌,犹如明日黄花;鼎盛的人群,而今已如鸟兽散去。独有我孤独地踯躅在昨日风采的遗迹面前。质问苍天,为何如此对我?却得不到任何回答,只有独自黯然垂泪,任那亡国之痛一泄千里。
这首诗采用的是递进式的写景抒情笔法。出现的景物依次是“彼稷之苗”、“彼稷之穗”、“彼稷之实”,农作物的部位暗合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先有苗、再有穗、最后有了颗粒。作者抒发沉痛之情时,依次是“”、“中心如醉”、“中心如噎”,变得越来越强烈,也更加痛苦。
作者忧国忧民,伤时悯乱,最后向天发问:这种历史悲剧是谁造成的,由谁来承担西周灭亡的历史责任,诗的作者非常清楚。他不把问题的答案明确说出,而是采用质问的方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更加强烈,并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3-5]《》是汉族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称为《》,共305首,取其为,沿用至今。汉朝毛亨、毛苌[cháng]曾注释《》,因此又称《》。[1]
《》中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西起和东部,北到西南,东至,南及流域。诗同乐不能分。其中,《诗经·》和《诗经·》已被纳入九年级语文课本。《诗经 ·》也已被纳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二;节选编入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教材。[1]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首阳采薇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首阳采薇
首阳采薇,典故名,成语,典出《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辞让王位,勒住武王的马缰谏诤,在周灭商后,耻于吃周家天下的粮食,采薇首阳,最后饿死。后遂用 “首阳采薇”等喻人坚守气节。​注&&&&音shǒu yáng cǎi wēi同义词夷齐采薇
伯夷 叔齐[1]《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222~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唐·司马贞《史记索隐》:“薇,蕨也。”[2]伯夷、叔齐是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将王位禅让给叔齐,等到父亲死后,叔齐要让位给伯夷。伯夷不肯接受:“这是父亲的遗命啊。”于是逃走了。叔齐也不肯即位而逃走了。国人只好拥立孤竹君的次子为王。这时候,伯夷、叔齐听说西伯姬昌擅长让老人得到充分的照顾,心想:“何不去归附他呢?”等到达的时候,西伯已经死了,武王车载着灵牌,说是奉了文王的遗命,东去讨伐商纣。伯夷、叔齐便勒住武王的马缰谏诤说:“父亲死了不安葬,却要发动军队打仗,能说是孝子吗?做臣子的要去弑杀国君,能说是仁者吗?”武王左右的人想要杀掉他们。太公说:“这是有气节的人。”于是把他们搀扶开去。等到武王平定殷纣的暴乱以后,天下都归附周朝了,而伯夷、叔齐却以做周的臣民为耻,为了坚守节义,便不吃周的米粮,隐居在首阳山,采些山菜来充饥。等到饿得将死的时候,作了一首歌,歌辞说:“登上那个西山啊,去采些薇菜。以暴臣取代暴君啊,还不知道自己的错误哩!神农、虞、夏的时代已很快地过去了,叫我到哪里去好呢?唉!我将死了,命运真是衰薄啊!”于是饿死在首阳山上。[3]
伯夷、叔齐辞让王位,勒住武王的马缰谏诤,在周灭商后,耻于吃周家天下的粮食,采薇首阳,最后饿死。后遂以“伯夷、夷齐、夷叔”等称有高尚情操之人;用“首阳、西山”等作为隐居、守节的地方;用 “首阳采薇、西山薇蕨、采薇”等写坚守气节。[3]伯夷 伯夷食菜 北山薇 叩马西山 周粟不顾 问首阳 夷叔 夷齐 夷齐采薇 夷齐饿 耻周粟 采薇 薇老首阳 西山羞 西山老 西山薇蕨 西山遗老 西山食粟 西山饿 采蕨 采蕨为粮 采薇 采薇歌 采薇士 采薇翁 采薇蕨 双麋不返 食周薇 食薇 饿死西山 饿首阳 首阳 首阳二子 首阳人 首阳山 首阳薇 首阳饿 首阳魂[2]作者诗题诗句元稹有鸟二十章可惜官仓无限粟,伯夷饿死黄口肥。孟郊罪松伊吕代封爵,夷齐终身饥。岑参东归晚次潼关怀古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常建空灵山应田叟白水可洗心,采薇可为肴。李白笑歌行(以下二首。苏轼云是伪作。)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齐饿死终无成。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饮水箕山上,食雪首阳颠。李邕铜雀妓颍水有许由,西山有伯夷。杜牧中途寄友人何日一名随事了,与君同采碧溪薇。杜甫早发薇蕨饿首阳,粟马资历聘。柳宗元种术留连树蕙辞,婉娩采薇歌。王维偶然作六首复笑采薇人,胡为乃长往。白居易访陶公旧宅(并序)立惟孤竹子,拂衣首阳山。夷齐各一身,穷饿未为难。卢仝扬州送伯龄过江夷齐饿死日,武王称圣明。节义士枉死,何异鸿毛轻。卢象家叔徵君东溪草堂二首自惟负贞意,何岁当食薇。邵谒送从弟长安下第南归觐亲采薇秦山镇,养亲湘水源。钱起落第刘拾遗相送东归独收和氏玉,还采旧山薇。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之十四西山伤遗老,东陵有故侯。韦应物送褚校书归旧山歌故山可往薇可采,一自人间星岁改。韩偓余卧疾深村闻一二郎官今称继使闽越笑余迂古潜于异乡闻之因成此篇枕流方采北山薇,驿骑交迎市道儿。[2]、叔齐是商末的两个儿子。相传其父遗命要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周,二人叩马谏阻。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采薇而食,饿死首阳上[4]采薇而食,饿死于。[5]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采薇怎么读|采薇的读音|采薇是什么意思|与采薇有关的词语 -《查字典通》
全&部 &拼&音 &五&笔 &解&释 &
采薇怎么读|采薇的读音|采薇是什么意思|与采薇有关的词语
采薇拼音:cǎi wēi (ㄘㄞˇ ㄨㄟ)目录基本解释殷 末, 孤竹君 二子 伯夷 、 叔齐 ,反对 周武王 伐 纣 ,曾叩马而谏。 周 代 殷 而有天下后,他们“义不食 周 粟”,隐于 首阳山 ,采薇蕨而食,及饥且死,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 神农 、 虞 、 夏 忽焉没兮,我安适归兮?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 首阳山 。”见《史记?伯夷列传》。后以“褶薄敝腹橐F涓璩啤褶备琛罚笕似孜偾啤褶辈佟罚嗍〕啤褶薄贰<独指ど璐且弧ぃ褶辈伲拘颉芬肚偌芳啊独指馓狻贰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愿先生委龙蛇之穴,升利见之涂……褶焙巫愣嗄胶酰俊 唐
王维 《送别》诗:“遂令 东山 客,不得顾褶薄! 宋
王禹 《贤人不家食赋》:“当年 汉 殿,犹闻索米之言;今日 商山 ,不见褶敝稀!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梁生》:“而今一发穷无告,不久西山唱《褶薄贰!(1).《诗?小雅》篇名。《〈诗〉序》:“ 文王 之时,西有 昆夷 之患,北有 N狁 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卒,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后遂以“采薇”作调遣士卒的典故。 清
姚鼐 《吴戍桥》诗:“上相歌《采薇》,严军入悬瓠。”(2).《史记?伯夷列传》载, 周武王 灭 殷 之后,“ 伯夷 、 叔齐 耻之,义不食 周 粟,隐於 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后因以“采薇”指归隐或隐遁生活。 三国
嵇康 《幽愤诗》:“采薇山阿,散r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 唐
杜甫 《别董F》诗:“当念著皂帽,采薇青云端。”《归潜志》卷十四引 元
刘肃 诗:“二 陆 不可作,故山归采薇。”(3).指亡国。 黄人 《<清文汇>序》:“播佳种於龙野,存国粹於沧桑,以塞麦秀,采薇之痛。”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曹勋: 梅尧臣: 胡仲弓: 秦韬玉: 郑樵: 释文: 白居易: 诗经: 郑獬: 李世民: 诗经: 先秦无名: 吴泳: 郑獬: 黄庚: 韩竹坡: 黄庭坚: 李建勋: 卢祖皋: 陆游: 喻良能: 袁宏: 朱岂: 张颍
Copyright&版权所有&联系我们:《采薇》课堂实录《采薇》课堂实录&&《采薇》课堂实录发布时间: 浏览:-《采薇》课堂实录流浪客& 改编个人简介&陈松泉,男,1976年5月出生苏州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南通市局直学校骨干教师,2004年获市政府三等功嘉奖已在《语文建设》《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月刊》等刊物发表文章40余篇,在《杂文报》《中国教师报》等报纸发表杂文、随笔多篇&
&教育观点&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前两年,一个刚刚考入某重点大学中文系的学生给我发来短信,问论文该怎么写这让我陷入了深思:严格地讲,撰写学术论文似乎不属于中学语文的教学范畴可一个在中学时期语文成绩非常优秀、能升入重点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居然不会写论文!我的语文教学大概难逃干系&我开始思索自己的语文教学,才发现以前自以为成功的语文教学是那样地误人子弟:为学生设置好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规划好教学过程,想好切入点,设计好问题,一步步地把学生往里边引,最终“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毫无自主权可言&反思之后,我开始大胆地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磨合,我和学生都喜欢上了这样的教学方式& 一、把讲解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我们学习一些文学、文化常识时总是以教师的讲述为主,但其实不少学生对此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时不如将讲解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不仅对那些能够讲解的学生是一种鼓励,对不能讲解的学生也是一种促进比如《读〈伊索寓言〉》一课,让学生讲解关于钱钟书先生的文学常识,结果有个钱钟书迷不仅绘声绘色地讲了钱钟书先生的几则轶事,还向大家隆重介绍了《围城》,课后,班上好多学生因此读起了《围城》此时学生的讲解就比教师有效得多一些相对简单的文言片段也可以交给学生讲解,也能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二、把思考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我们每堂课都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就有了思考的主动权很多教师把学生的思考限定在自己的预设范围之内,不敢让学生有所突破,而这恰恰是对学生思考主动权的扼杀要保证学生思考的主动权,教师必须敢于让学生放开思考,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采薇》一课,教参附有《归乡悲情——〈采薇〉新释》一文,该文认为“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并不是“哀景写乐”,这对教师有较强的暗示作用,有些教师这样问学生:“‘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真是‘哀景写乐’吗?”于是所有的答案都是一边倒:“不是”如果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答案就会丰富得多&
&三、把预设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由于知识、经历等方面的种种差异,对一个文本,学生往往会有不同于教师的看法教师不能完全代替学生完成课前的预设,应该经常让学生经过自学、讨论提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等《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一个班的学生决定先从上阕写景开始鉴赏,另一个班的学生则倾向于从分析周瑜入手殊途同归,沿途风景迥异,对教师而言也是一种享受把课堂预设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意味着教师在课前要付出加倍的时间和精力:为了推测课堂上的种种可能,以便在课堂上顺利指导学生完成探索过程,必须仔细研读课文,查阅很多资料这样的学习方式会给课堂带来极大的乐趣:每一课前都不知道将会迎接什么样的挑战,每一堂课都将能生成创新,每一堂课都充满了魅力&当然,还可以将课堂评价等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拥有更多的主动权,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会为拥有主动权而自信和骄傲,教师同样会有巨大的收获:眼前的学生都是那样优秀!那些平时沉默寡言、成绩平平的学生,思维竟然也如此敏捷、深刻!原来他们尚有巨大的潜力可挖!&&课堂实录&课前准备&一、学生课前预习借助课本注释及工具书弄懂诗歌大意并基本做到熟读,记下有问题的地方&二、学生回忆学过的《关雎》和《蒹葭》,整理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三、教师将课上要向学生展示的资料做成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课件展示导入)&张謇为通州师范撰联: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注:庠序,古代学校)&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兴,培养联想能力怨,学得讽刺方法&师:这副对联是由大家非常熟悉、我们南通人引以为荣的清末状元、爱国实业家张謇先生为他创办的我国第一所新式师范学校——通州师范撰写的张謇先生希望师范生能够“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其实是要他们掌握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为改造社会、造福民众学习实际本领张謇先生在这里用了一个典故,那就是《论语》中孔子的话孔子高度评价了《诗经》,劝勉他的学生去读《诗经》&两千多年过去了,我们还在读《诗经》,《诗经》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经典遗产之一,它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有着无可比拟的地位,我们可以从中吸取许许多多的营养即使单从语言的角度来看,也有许多经典的诗句值得我们反复品味有人批评现代人的语言过于贫乏无味,比如现代人表达思念时仅仅是“我好想你”,表达爱恋时仅仅是“我爱你”而已,但看看古人,表达思念时是“一日不见——”&生:“如隔三秋”&师:表达爱恋时则是“执子之手——”&生:“与子偕老”&师:对啊,这是多么典雅而动人的表达啊!比起现代人贫乏的语言不知要强多少倍呢其实就是大家学过的《关雎》和《蒹葭》中也有这样的语言,回忆一下《关雎》中表达思念的诗句&生:“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师:《蒹葭》中主人公爱慕的“伊人”找到了吗?&生:没有“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师:哀而不伤,也是那样的典雅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采薇》,也有精妙的语言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与《诗经》相关的文学常识&生:《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现存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余年间的作品&生:诗经的“六义”是风、雅、颂、赋、比、兴&师:“六义”不要和“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相混淆“六艺”是指什么?&生:《诗》《书》《礼》《乐》《易》《春秋》&师:而“六义”具体怎么解释?&生: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生: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师:风、雅、颂是就不同的音乐而言的,赋、比、兴是就不同的表现手法而言的《关雎》和《蒹葭》都属于“风”,《采薇》则属于“小雅”此外,《诗经》中的诗歌还具有什么样的章法特点?&生:重章叠句&师:对,在一唱三叹中增加了音韵上的美感,又强化了所咏之情下面请大家把《采薇》读一遍,然后请大家将预习过程中碰到的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再看看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及重章叠句的章法在本诗中是否也有体现&(生朗读)&师:有几个词的读音应该注意,有的同学没有读准“岁亦莫止”的“莫”同“暮”,所以应该读作“暮”;“维常之华”的“华”应该读作“花”请大家把预习时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生:“我行不来”的“行”&生:“戎车既驾”的“既”&生:“小人所腓”的“小人”&生:“杨柳依依”的“依依”&师:“行”是出征在外,“既”是已经,“依依”是指轻柔拂动的样子诗中把“小人”跟“君子”相对,“君子”是指什么?&生:贵族、将帅&师:那么“小人”可能指什么?&生:士兵&师:对,由平民和奴隶组成的普通士兵下面请大家将使用重章叠句的诗节找出来&生:第一章“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第二章和第三章开始四句都只换了几个字,属于重章叠句&生:还有“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和“四牡翼翼”&师:请同学们再将使用赋、比、兴的诗句找出来&生:一至三章的开始两句是兴,其余都是赋&生:还有第四章“彼尔维何,维常之华”也是兴&师:很好下面我们看看一至三章的兴咏唱的是什么&生:采薇,还有薇的生长过程,由“作”到“柔”到“刚”&师:由“作”到“柔”“刚”暗示了什么?&生:时间很久&师:什么时间?&生:戍守边关的时间&师:这在一至三章的赋中有没有相呼应的内容?&生:“岁亦莫止”和“岁亦阳止”&师:戍守时间之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生:“■狁之故”&师:那些戍卒的生活状况怎么样?&生:“靡室靡家”“不遑启居”“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师:能不能归纳一下?&生:生存的条件很艰苦,与家人音讯不通&师:很准确这样的生存状况下,戍卒们的内心会怎样?&生:讨厌、怨恨战争,思念家人,想早点回家&(板书:&章&兴赋&一二三作、柔、刚戍守之久■狁之故怨战&条件艰苦音讯不通思归)&师:接下来我们一起分析第四、第五章第四章的兴写的是什么?&生:常棣花开得很盛&师:由常棣花之盛起兴,反复咏唱的是什么内容?&生:马很高大、强壮,还有他们的武器装备&师:这两章为什么要咏唱这些内容呢?&(学生沉默不解)&师:大家不理解的话我们就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看看第四、第五章还写了什么&生:“岂敢定居,一月三捷”“岂不日戒,■狁孔棘”&师:日日戒备、不敢定居,说明了什么?&生:战事频繁&师:大家再回过头考虑一下为什么要咏唱战马、装备&生:诗并不是正面写作战的情景,而是通过战马、装备间接透露出战斗的激烈,反复咏唱就是说明战事频繁&师:说得非常好战斗激烈、战事频繁,进一步流露出戍卒们的——&生:怨战和思归&(板书:&章&兴赋&四五常棣之盛马、装之盛战事频繁思归)&师:大家把第六章一起读一遍,看看写的是什么&(生朗读)&生:归途中戍卒的心情&(板书:&章赋&六〓归途之情)&师:“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多么典雅动人的诗句啊关于这四句诗,老师给大家看一些资料(课件展示)&相关评说:&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刘义庆《世说新语》)&谢公,指谢安遏,谢玄的字毛诗,由毛亨、毛苌父子所作的《诗》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人体物之妙,侔于造化然皆出于离人孽子征夫之口,故知感情真者,其观物亦真(王国维《文学小言》)&侔,相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姜斋诗话》)&师:谢玄没有说为什么喜欢,但王国维先生看到了这几句诗妙在“感情真”,真感情写出了真景物:依依的杨柳和霏霏的大雪王夫之则从修辞的角度,看到了乐景写哀和哀景写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当初我出征的时候,内心是多么的悲伤和不舍,可身边的杨柳却轻柔拂动,是那样的婀娜多姿,明明是美景,却用来写悲哀;“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现在能够回家了,路上却下起了寒冷的大雪其实,这相当于我们现代的什么修辞手法?&生:反衬&师:对,这种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的手法在我们古代的诗歌中经常用到,现在举一个例子,请大家分析(课件展示)&拓展阅读:《行宫》(唐·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学生读诗、思考)&生:这首诗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红花让人感觉到生命的活力,但寥落的行宫是一副衰败的样子,白头的宫女也已青春不在&师:对,以红花来衬寥落行宫和白头宫女,表现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和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但除此以外呢?大家有没有注意第四句诗中的“闲”字?&生:“闲”应该是无聊的样子&师:与红花相对呢?&生:红花美景与无聊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的哀怨&师:很好一首小小的诗中三处乐景写哀,大家都准确地分析到了对刚才说的王夫之的论断,有人表示怀疑,认为“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根本没有“乐”可言,请大家认真思考一下,然后说说你同意哪种观点,如果是同意写“乐”的,说出“乐”在何处,如果是同意写“哀”的,也要说出“哀”在何处,如果有不同于这两种看法的,也可以谈谈&(学生思考并讨论)&生:我认为是写“哀”,第六章写得很明确,“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归心似箭,但由于大雪天气,归程被耽误了,而且又渴又饥,所以内心充满悲伤&生:我也认为是写“哀”,但我觉得“哀”的原因主要不是“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因为戍守的时间比归程的时间长多了,而且戍守时也提到“载饥载渴”,所以归途中的这些遭遇比起戍守时已经好多了之所以能够回家了还感到悲哀,主要是因为第五章提到“■狁孔棘”,作为一个爱国的战士,敌人并没有被完全击败,还有那么多的战士“靡室靡家”,所以虽然自己马上将“有室有家”,但心里并不快乐&(很多同学点头表示赞同)&生:我认为是写“乐”的,虽然路途不便、载渴载饥,虽然敌人没有完全被打败,但自己毕竟能回家跟亲人团聚了,这样的欢乐可以冲淡一切哀愁,所以第六章虽然写到了“莫知我哀”,但“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两句却实实在在地在写“乐”,是用哀景写乐情&生:综合刚才几位同学的观点,我认为戍卒的心, 情是复杂的,既有归家之乐,又有归途不顺、战争没有结束之哀,所以不能简单地用“哀”或者“乐”来概括&生:我也认为应该是一种复杂的心情,但我觉得戍卒的“哀”中间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主人公戍守的时间很长了,有一点“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感觉,自己的大好青春消耗在战场上,所以在归途中想到自己青春不再而悲伤&(很多同学都赞同这个观点)&师:刚才大家的讨论非常好,都能有力地支持自己的观点至于“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两句到底是写“哀”、写“乐”,还是“哀乐”皆写,大家可以见仁见智其实大家的讨论已经超越了“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两句,已经在结合全诗来探讨诗歌的内涵了,这也正是我让大家讨论的原因之一请大家再来看这一首诗(课件展示)&:《渡汉江》(唐·宋之问)&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师:诗人为什么“近乡情更怯”,而不是情更“切”?&生:因为“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很长时间没有和家人联系了,心里有一种担忧&师:对啊,那大家再看看《采薇》,能不能体会主人公“莫知我哀”中的其他含义呢?&(学生恍然大悟)&生:主人公与家人长久没有联系了,心里和家人彼此牵挂着,但都不知道对方怎样了,所以在归途中有一种担忧&师:非常准确,主人公哀伤的原因可能不止一个,但我们要体会到深层次的原因:时时思念着归家,却很久没与家人通音讯,等到现在终于可以回家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涌上心头——家人还好吗?面对自己的将是什么状况?那是对家人命运、自身前景的极为沉重乃至不祥的预感而这一切都源于战争!最后请大家再把诗歌朗读一遍,体会主人公对回归的思念、对家人的担忧、对战争的怨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上一篇:下一篇:你可能还感兴趣的相关文章03/1803/1703/1603/1203/1201/1801/1701/1301/0901/0612/0910/3010/1009/1809/0104/1909/1209/1512/2006/3009/0205/1109/2603/1312/2512/0607/0310/1609/1802/2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诗经采薇节选的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