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制度创新与技术进步步和产业组织的变革,城市经济集聚会趋于弱化吗?

技术进步与电信产业组织变迁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技术进步与电信产业组织变迁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阅读:22回复:0
服务贸易新角色: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综合性引擎
复制本文地址#
发布于: 19:27
王子先
一、外贸作为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基本原理适用于服务贸易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实践证明了贸易作为经济增长重要动力和先锋的作用。大量的实证研究和定量分析都证明了,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发挥了重要的综合性引擎作用,有力推动了我国现代化进程。根据经济学原理和中国的实证情况,对外贸易发展与体制改革的综合性引擎作用可以主要归纳为以下方面:
(1)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年间外贸对国民经济平均贡献率在20%左右。
(2)增加了税收和就业。与进出口有关的直接与间接税收平均约占全国总税收的10%左右,与进出口直接相关的就业人数超过8000万人。
(3)出口型产业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了农民和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帮助解决了世界上最大规模人口脱贫问题,显著提升了国民福利和社会公平程度。
(4)对外贸易特别是加工贸易成为我国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途径,也从沿海到内地有力推进了我国工业化进程。目前,我国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一大批产业产品跃居世界前列,为我国赢得了“世界制造中心”的地位。
(5)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跨越式升级。通过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积极扩大资本品、中间品和先进技术设备的进口,以农产品加工业为起点,我国出口产业结构实现了从轻纺产业主导向机电产业主导再到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方向的跨越式升级,形成了多样化的产业竞争优势和产业配套集聚优势,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已超过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6)成为促进技术进步与创新的重要动力。出口的示范效应和进口的竞争效应形成了很强的技术外溢效应,大规模技术引进更使我国获得了巨大的后发优势。1980年以来,我国技术引进累计金额超过3000亿美元,既建立了许多新兴产业,更改造了大量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显著提高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7)缓解乃至消除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资金、外汇、资源等多重瓶颈制约。从1990年开始我国外贸由过去长期逆差转为持续顺差,大大增强了我国国际支付能力,逐步解决了资金和外汇双缺口限制,根本扭转了外汇储备十分紧缺的局面,201 1年年底国家外储总额达28473亿美元。同样,作为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大国,扩大进口成为缓解我国能源资源瓶颈、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8)显著提升了国际地位,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共同发展。我国出口占世界出口的比重从1978年的0. 8%提升到2011年的10. 4%,经济总量已居全球第二,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显著提高,形成了相互融合、相互依存和互利共赢的格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发言权明显提升。我国已成为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愈来愈多新兴经济体前三位的贸易伙伴,为发展与世界各国的政治外交关系提供了重要支撑。
同时,我国外贸体制改革一直是市场化改革的先锋,不仅释放出巨大的外贸发展动能,而且也对整体体制改革发挥了重要的示范推动作用,开创了转型经济体贸易自由化的成功范例,促进了外向型经济的大跨越,成为我国从封闭半封闭经济迈向开放型经济的主线,也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国际实证经济理论研究显示,国际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渠道效应基本上也适用于服务贸易,表现在以下方面:贸易的资源配置效应、贸易的技术效应、贸易的收入分配效应、贸易的市场规模效应、贸易的资本和结构效应、贸易的竞争示范效应、贸易的制度效应。其中,出口贸易主要表现在市场规模效应、资源配置效应、竞争效应、出口支撑进口效应;进口贸易主要表现在技术外溢效应、消费效应、进口竞争效应、诱发新产业效应等。对于发展中经济体而言,在经济起飞阶段进口的结构转换效应可以发挥巨大的后发优势,往往对经济发展质量水平提升和结构改善有更大的促进作用,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源泉。
同时,由于服务经济与新知识、新技术、新管理以及体制机制因素有着更密切联系,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除上述共性的渠道效应外,也存在一些差异:一是从供给角度看,主要有技术溢出效应、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和制度创新效应等三大效应,由此促进要素积累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二是从总需求角度看,服务贸易可以通过促进消费、投资以及相关商品和服务出口等路径,扩大三大需求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因此,相对于货物贸易而言,服务贸易在技术、知识、管理和制度方面的外溢效应更加显著,构成促进经济发展更加持久、动态的动力效应。服务贸易三大渠道效应不同于商品贸易,成为有效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渠道,对一国长期可持续发展发挥十分关键的作用。
二、在服务贸易与服务业发展双向互动联系中服务贸易反作用日益凸现
1.服务业是服务贸易发展的产业基础
国际贸易离不开产业基础的支撑,服务贸易由于其无形贸易特点,更与服务业密切关联。从短期静态看,服务业发展水平决定了服务贸易的数量与质量。正是由于全球服务经济时代的来临,才推动了服务贸易的快速增长,使服务贸易增速总体超过货物贸易。同时,服务业的基础也决定着服务贸易的类别、结构和竞争力差异。
2.服务贸易对服务业有反向拉动作用
与货物贸易一样,服务贸易也是服务业和整个经济增长的引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贸易增速一直是GDP增速的2~3倍,更远远高于世界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速。实证分析表明,服务贸易对服务业发展有明显的拉动作用,随着服务可贸易性的增强,服务贸易成为促进服务业发展日益重要的动力。
3.从全球服务贸易依存度变化看服务贸易的作用
虽然按照现行统计,全球服务贸易额总量相对较小,其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远小于货物贸易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但全球服务贸易占货物贸易的比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表明无论是世界服务业还是世界经济,随着服务可贸易性的增强,其对服务贸易的依存度总体趋于上升,显示全球服务贸易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1980年至2008年,全球服务贸易总额从7674亿美元增至72003亿美元,累计增长8.4倍,其占全球贸易额的比重从1980年的15. 7010升至2008年的18%。特别是2003年以来,全球服务贸易加速增长,服务出口与进口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服务贸易降幅明显低于货物贸易,比重进一步上升,2010年全球服务贸易占比升至24. 2%。WTO的统计资料显示,世界服务年出口规模从l万亿美元增至2万亿美元,大约用了10年时间,而从2万亿美元增至3万亿美元,只用了4年时间。可见,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当今国际贸易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从广义服务贸易看,商业存在实现的服务贸易增长更迅速,据WTO估计,目前通过商业存在实现的服务贸易大约占全球服务贸易的50%,如将这一部分纳入统计,全球服务贸易规模将扩大1倍,2010年全国服务出口将接近75000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比重49. 2%。同样,按此统计,全球服务进出口占GDP比重将近23%,接近全球货物进出口占GDP比重48. 7%的一半。服务贸易对世界服务业和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已不可低估。
4.从中国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实证数据看服务贸易的作用
国内实证研究(于立新,2011)表明:年期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与服务出口、进口的相关系数为0. 97和0.98,说明服务贸易与服务业有着高度的相关关系。同样,中国服务业贸易依存度总体也呈现提高的趋势,服务出口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从1980年的4.5%提升到2009年的6%,服务进出口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从1980年的8%提升到2009年的13. 3%,而当年货物进出口占第一、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9.2%,占GDP的比重为42. 2%。
5.全球化条件下服务贸易日益成为促进服务业跨越式升级的重要路径
随着世界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服务全球化水平不断提高,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全球服务网络体系已经形成,服务业成为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的核心。服务业跨国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离岸服务外包迅猛发展,服务贸易额快速增长;服务贸易与跨国投资及离岸外包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的关系进一步强化,使服务贸易成为全球服务经济时代的主要标志,对世界经济的引擎作用不断强化,后发国家通过参与服务业国际分工与交换可以更多分享服务全球化红利,以开放促进服务业跨越式升级的路径不仅成为可能,而且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继亚洲“四小龙”成功实现向服务经济转型之后,愈来愈多的新兴经济体,如印度、亚洲“四小虎”、一些中东欧国家都通过承接服务业跨国转移与外包,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与跨国投资,推进了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印度服务业占GDP比重已达61%,已实现向服务经济的转型。特别是服务外包成为服务全球化的主导力量,使世界各国产业结构的关联性、互动性大大增强,使世界产业结构成为一个开放的大系统,各国产业更加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并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使一些具备条件的国家产业结构出现跳跃式突变成为可能,而服务贸易、外包及跨国投资正是实现这种突变的主导力量。
6.服务贸易促进经济发展引擎作用正在追赶货物贸易
由于服务业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占70%,而制造业只占不到30%,因此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远大于货物贸易。随着经济全球化进入到服务全球化新阶段,服务业跨国交易和投资更加频繁,服务外包更呈爆炸式增长,服务可贸易性大大增强,服务贸易在规模上最终可能超过货物贸易,成为未来世界贸易的主导。如果考虑到未纳入现行统计的商业存在等贸易方式,服务业的贸易依存度也将追赶制造业。所以,尽管现在服务贸易规模及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还无足轻重,受不到应有重视,但这一切正在并将继续发生巨大的改变。
三、服务贸易促进经济增长效应分析
1.服务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路径
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实证研究都显示,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正常情况下一国服务出口、进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同时,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受多重因素影响,与各国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及经济开放度有密切关系,服务贸易促进作用的显性程度受上述多重因素共同影响,其中政策面因素不可忽视。
2.服务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渠道
服务贸易促进经济增长,在遵循贸易促进经济增长发动机作用基本原理与一般路径的同时,由于服务贸易的差异性,其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期动态效应,突出表现在人力资本积累、制度创新和技术溢出等三大渠道。
一是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实证研究表明,服务贸易相对于有形商品贸易而言有着更强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而人力资本在众多影响经济增长因素中有着关键的作用,为贸易促进经济增长架设了一座多维度桥梁。一般而言,服务贸易通过服务的消费、中间投入和跨国投资,推动各国人力资本的自我学习、教育培训和提高,强化“干中学”效应,强化服务贸易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同时,服务进口与出口相比,对人力资本积累有着更大的效果。服务贸易促进人力资本积累主要有以下渠道:①在跨境提供服务贸易方式下,进口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内容带来的国内人力资本积累效应;②在商业存在服务贸易方式下,服务业跨国投资对东道国人力资本积累有着多方面的外溢效应,有利于提升人力资本存量水平;③服务业开放和进口的竞争效应推动国内服务企业,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④外资服务业增量对国内服务业存量产生明显的关联互动示范效应,促进国内服务业人才知识、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升;⑤国际技术贸易日益成为服务贸易的重要内容,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推动引进方的技术应用、培育和技能提升;⑥境外消费和自然人移动方式也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水平;⑦跨境服务外包正日益显示出多方位的人力资本积累外溢效应,成为新兴的强力渠道。
二是制度创新效应。由于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更多受国内规制影响,服务贸易比商品贸易更能推动一国的制度创新,带来多维度的制度创新效应:①从宏观上看,服务贸易发展与开放会带来许多规则和体制的变革与创新,中国加入WTO带来的服务业市场准入和多角度规制创新就是最好的例子;②从微观上看,服务贸易发展与开放可以为国内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创新提供良好的平台和学习交流渠道;③从服务贸易的具体内容看,以文化、知识为主体的服务贸易,对一国制度、文化、道德伦理有着更深更直接的影响,改变人们的观念和消费、投资及管理行为,对发展中国家制度创新更有深层影响。
二是技术溢出效应。由于服务经济H益与知识经济、信息网络经济互联互动、相互渗透,全球服务业日益成为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其技术进步与创新比传统制造业更加频繁和密集;国际上技术概念的内涵外延都发生巨大变化,不仅包括生产设备等硬件技术,更包括有利于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和核心竞争力的生产方法、工艺改进、流程重塑、信息化改造、供应链重组以及先进的管理方法、商业模式和经营理念等软技术,后者的影响力甚至已远远超过前者。而服务经济成为知识经济的显著标志,服务贸易促进技术进步与创新的效应很多方面超出货物贸易,十分突出。
四、服务贸易促进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
1.服务业技术创新规模和力度超过制造业
长期以来,人们将研发与创新更多地与制造业相挂钩,与硬件设备相联系,而将服务业更多定位为劳动密集型,研发创新活动少,顶多是技术应用,缺乏核心技术与原始创新。但实际上,信息技术革命已使服务业日益发展成为基于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以人力资本和技术密集为特征的知识性产业,软件和管理方法创新的规模与力度正日益超出传统制造业,并由于其作为产业组织的黏合剂功能和中间投入品产业而得到广泛应用。
2.服务创新表现出许多不同于制造业创新的特点
服务创新更多表现为方法、标准、流程、模式、程序等方面的无形变革与创新,难以形成专利和固定的知识产权成果;由于服务提供与消费过程的同时性,其技术方法还更多表现在发现和创造市场需求、引导组织生产服务过程、整合全球资源、变革交易方式、重组管理流程、提供解决方案等更加复杂和非正规化的创新活动,比较容易被人忽视和误解。国内已有的研究(蔺雷、吴贵生,2003)将服务创新归纳为产品创新、过程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传递创新(如电子商务)、重组创新(混合业态)、专门化创新(客户定制)、形式化创新(指服务标准化)等九大类,足见服务创新的复杂与多样化程度之高。
3.服务贸易日益成为各国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的重要渠道
正是由于服务创新的密集与多样化,服务贸易对一国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的溢出效应也日益超出人们想象的程度,正成为各国促进技术创新的重要渠道。
4.服务贸易比商品贸易的技术溢出渠道更为多样化
一是直接通过技术贸易进口途径,提高服务进口国的技术水平;二是通过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如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利和商标许可等,产生技术溢出效应;三是通过聘请国外服务技术专家参与本国研究与攻关,提高本国技术开发能力;四是通过服务业跨国投资产生技术溢出效应,包括通过跨国公司跨国投资中的前后向联系对当地服务供应商或销售商产生关联影响、通过外资企业的竞争与示范效应产生技术溢出、通过内外资企业之间的人员流动产生技术溢出效应;五是通过服务出口,参与国际竞争,带来技术进步与创新的动力与示范效应;六是通过广泛的国际服务贸易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方法和商业模式,形成学习、模仿、再创新效应,推动本国软技术的全面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五、服务贸易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1.服务业与制造业既分工又融合互动关系的形成
伴随着以美国为先导的世界经济从制造业主导向服务经济主导的转型,服务业日益从原先的制造业内部分离出来,呈现专业化、精细化、系列化发展的趋势。服务业这种从“内部化”向“外部化”的演进,是专业化分工不断深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特别是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乍产性服务业迅速发展,原先在企业内部的研发、设计、营销、物流、咨询和专业服务等服务职能纷纷独立出来,而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服务业从原来“大而全”、“小而全”的自我服务转变为专业化的第三方服务。90年代以来的信息化、网络化进一步加快了这一进程,跨国公司全球生产服务网络和供应链体系的形成,使其可以更加专注核心业务,继制造业外包之后又纷纷将非核心服务业务、管理流程、信息服务等外包给专业化服务供应商;愈来愈多的传统制造业跨国公司向服务转型,如IBM、戴尔等,如今世界500强中一半以上已成为服务型跨国公司,另外的制造型跨国公司其服务业收入也占50%以上;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服务业外包开始从国内在岸外包向全球离岸外包迅猛推进,进一步推动了全球服务供应网络的形成和服务业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分工关系进一步向全球延伸。服务业的独立化、外包化形成了服务业与制造业既分工又合作的新型互动关系,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并共同发展;同时又呈现“制造提供需求”、“服务引领制造”的融合化趋势。
2.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路径
一方面,制造业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强大需求,如美国年间用于制造业部门的生产性服务增长了l倍,制造业原先的内部服务环节和人才成为新型服务业的发展基础;另一方面,新的专业化服务部门如研发设计、物流供应链、市场营销、金融、保险、商务、咨询等都成为制造业的重要支撑,帮助制造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加快管理和技术创新。研究表明,现代再生产过程中的产品价值构成,有高达75%~85%与生产者服务活动有关,产品在生产制造环节的时间和增值不到1/5,其他都在交易服务环节。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有利于降低制造企业的交易成本,提高经营效率;二是促进制造企业的技术与管理创新;三是有利于发挥服务业的产业组织作用,促进制造业产业集聚,强化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四是通过构筑高端供应链体系,提升制造业跨国公司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延伸扩大全球化网络布局;五是有利于制造业重塑核心竞争力,占领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制高点;六是生产性服务业中间投入和创新效应成为制造业提升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劳动生产率的源泉。
3.经济全球化强化了服务贸易对制造业的拉动作用
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使服务业全球化蓬勃兴起,世界进入新的服务全球化阶段:服务的生产、消费和相关生产要素的配置跨越国界,形成一体化的国际网络,服务跨国贸易投资与外包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国际贸易日益重要的主导形式。在此背景下,跨境服务贸易对制造业创新升级的全方位促进作用日益强化:一是使发达国家制造业通过高水平供应链体系进一步向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布点,打破劳动力、资源和要素供应的瓶颈;二是为制造业提供大规模高质量生产性服务中间投入支持,提高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三是帮助发现和创造新的市场消费需求,刺激引导国际消费,扩大国际市场规模;四是通过服务贸易投资的竞争、示范和外溢效应,促进新兴市场制造业的技术与管理创新;五是通过服务外包帮助母国和东道国制造企业优化重组生产链,重塑核心竞争力;六是服务贸易通过更强的人力资本累积效应、制度创新效应和知识外溢效应,推动新兴市场制造业的升级。
4.我国总体处于国际产业链低端主要原因在于生产性服务业落后
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关键不在制造环节本身,而在于整体产业链的一些高端生产性服务环节,各类生产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现象比较普遍,生产性服务低质化与制成品结构同构化形成不良循环,导致核心竞争力低下,“6 +1”的整体产业链不够优化,总体处于国际产业链价值链低端,制造业升级受阻,过度依赖中间商,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市场话语权定价权低下。生产性服务业落后的突出影响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总体处于“微笑曲线”的低端,价值增值和利润空间受挤压,人才、技术、资金的储备不足,阻碍升级与创新;二是导致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滞缓,服务贸易相对不足,限制了贸易引擎作用的发挥;三是导致国内第三方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供应商缺乏,服务质量效率无法提升,无法提供高增值配套服务,无法提高自主接单和市场拓展能力;四是服务和流通主体的产业组织带动能力低下,影响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与重组,制造业市场集中度低下,低价同质竞争严重;五是影响全球资源整合能力,无法更充分地在全球范围内有效配置资源、聚集全球优势要素,大大制约了开放条件下的创新与升级能力。
5.服务贸易发展与开放将大大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
面临资源、环境、劳动力和其他要素瓶颈的约束,中国制造业逐步告别低成本时代,面临巨大的转型升级挑战。服务贸易大发展将成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重要推手与引擎:一是扩大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口,提升制造业配套服务质量与效率,缓解成本压力;二是通过大力发展离岸和在岸服务外包业,帮助中国4000万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向“小而专精深”转变;三是通过双向外包帮助制造业龙头企业重构业务管理流程,重塑核心竞争力,培育自己的跨国公司和知名品牌;四是通过服务贸易投资的竞争和示范带动效应,培育本土专业化、现代化第三方服务供应商,帮助制造业企业加快从技术到管理和商业模式的全方位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五是通过双向服务贸易、投资与外包,聚集全球优势要素,促进中国“6 +1”整体产业链的优化重组,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制造”在国际产业链价值链的低端位置;六是促进服务业产业集聚和中心城市空间集聚,延伸香港“前店后厂”模式,加快制造业梯度转移,优化区域产业布局与分工。
六、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将加快我国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进程
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但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仅为43%,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8%,加快向服务经济转型已势在必行1
1.以开放促进服务业跨越式升级已成为各国的现实选择
全球化与服务外包王在使各国产业发展的关联性、互动性日益增强,也使各国的经济、产业、技术乃至管理模式出现全方位变革;一国产业结构实际上已成为一个开放系统,只能在与其他国家产业结构的互动联系中成长运行;技术及管理的巨大革命使全球产业结构系统正处于重大变化之中,后起国家很有可能在一定阶段利用后发优势,抓住有利机遇,分享全球化红利,实现服务业跨越式升级。
2.中国具备以开放促服务业跨越式升级的条件
目前,服务业跨国转移仍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是服务业跨国转移的主导和支配力量,近期也开始呈现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印度、中国、爱尔兰、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加快转移的趋势,发展中国家在吸收和输出服务业FDI中所占的比重有所上升。在承接服务业离岸外包方面,发展中国家已占据主导,特别是印度,凭借其人力资源、语言、金融体制、政府支持和熟悉国际市场等优势,承接外包独占鳌头。
我国也已经具备了进一步参与服务全球化、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基本条件,优势主要有:一是良好的宏观经济态势和巨大的市场优势;二是庞大的制造业创造着巨大的服务需求,使我国对跨国公司保持着较强的吸引力,成为我国参与服务全球化、承接离岸外包的最重要支撑;三是拥有质优价廉而且十分庞大的综合人力资源优势,包括部分中高端科技管理人才;四是我国拥有较高水平的信息基础设施和较强的信息技术产业支撑;五是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一些沿海发达地区有着良好的开放环境和意识,在制度创新和特殊功能区域开放开发方面走在前列,具备在服务业全面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的基础;六是国家鼓励服务外包政策措施逐步完善,20多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引领作用不断加强。因此,一些国际机构将我国列为国际服务转移和外包的重要目的地,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中国作为重要的外包基地甚至是区域战略基地,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服务贸易逆势高速发展就是例证。
3.中国发展“大服务贸易”将加快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进程
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是在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机遇,主动扩大开放、引进外资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中完成的。我国要抓住服务业全球化和后危机时代世界产业大调整的双重机遇,实现服务业跨越式升级,也必须坚持扩大开放、引进外资,积极参与服务业全球化进程,走开放型经济之路,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我国必须将参与服务业全球化作为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核心内容,并置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战略高度认真对待,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路径。
4.中国发展“大服务贸易”助推服务经济转型的路径
(1)服务进出口并重,更加重视扩大服务进口。一是直接参与服务业离岸外包进程,提高软件、信息服务接单能力,‘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工贸易,扩大软件及信息服务出口;二是积极扩大高水平的生产性服务进口,对于我国比较薄弱的生产性服务行业,允许跨国公司向我国提供跨境交付的服务,提高生产性服务供给质量,引入竞争,促进国内生产性服务的发展和升级;三是通过多双边渠道积极参与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积极稳妥地扩大服务市场开放和准人,加强服务贸易促进活动,逐步提高自由化便利化程度,促进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2)服务“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积极参与世界服务业大重组。—是完善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法律法规,建立规范的服务业投资准入制度,积极稳妥地扩大服务业市场准人;二是加快研究出台规范服务业并购的政策,引入战略投资者,加快服务业的重组,推动垄断性服务行业改革的深化;三是尽快出台服务业吸收外资的行业导向政策,将研发、信息、金融、物流及供应链、市场营销及专业服务等我国比较薄弱的生产性服务业列入优先鼓励的范围,加大优惠政策支持力度。要更充分发挥我国在后危机时代的综合优势,提升“引进来”的水平和内涵,加强与服务型跨国公司的战略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与跨国公司建立战略联盟,推动我国服务业核心能力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在大力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同时,加快实施服务业“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世界服务业大重组。印度以本土民营企业为主导,实行全球化战略,通过“走出去”和跨国并购,在—些服务业领域创造了跨越式升级的成功范例,其经验与做法非常值得参考借鉴。我国完全能够抓住后危机时代服务业开放式升级的双重机遇,大力支持有条件的服务企业和制造企业“走出去”,参与世界服务业大重组,开展跨国投资、并购与各种合作,优化重组自身产业链价值链,使之成为服务业跨越式升级的一条新途径。
(3)服务离岸外包与在岸外包并重,服务业创新升级的新推手。一方面不断完善鼓励承接服务外包的政策措施,提高承接和吸纳能力,拓展外包市场和接包方式,逐步提升接包业务水平,加强接包企业能力建设,强化辐射带动效应;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本土企业服务外包与分工协作,推动各行业龙头企业分离非核心业务,逐步实现从自我服务向第三方服务向专业服务运营商序列的升级;大力培育本土中小和民营服务运营商,支持有实力的外包商向服务运营商升级。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在最大程度上强化承接服务外包的外溢效应,更多分享服务全球化红利,创新服务业技术成长升级的路径。倡导现有的服务外包示范城市逐步转向“两条腿”走路,将承接离岸外包与发展本地外包业务结合起来,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型。
总之,中国应选择一条将服务贸易与双向投资、双向外包融合互动的“大服务贸易”发展之路。
七、当前加快服务贸易发展与开放也将成为推进我国整体改革开放的先锋和动力
1.我国早期外贸成为改革开放先锋的经验值得借鉴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先行开放搞活对外贸易、推动外贸大发展,成为对外开放的主线;同时,外贸体制改革在整个改革开放的前面,成为整体改革开放的先锋和动力。外贸改革和放开经营释放出巨大能量,不仅促进了进出口和外向型经济的大发展,使我国较快摆脱发展中经济体起飞阶段的双缺口制约和资源、市场瓶颈,成为促进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综合性引擎;而且,为整体对外开放的顺利起步和持续推进创造了重要条件,加快了我国从封闭半封闭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变的进程,同时外贸体制改革也始终是整体市场化改革的先锋和动力,成为以开放促改革的重要途径。加人世贸组织更推动了我国经贸体制与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对接,开创了转型经济体由自主贸易开放走向贸易自由化的成功范例。
过去我国对外贸易成为改革开放先锋和动力的成功经验依然值得参考和借鉴。服务贸易在世界进入服务经济的新时代,同样也可能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综合性引擎,服务业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之路,成为服务全球化时代我国必然的选择。
2.“十二五”规划将扩大服务业开放作为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点,提升了服务贸易的战略定位
我国目前已确定了将扩大服务业开放作为新一轮对外开放重点的战略定位。继“十一五”规划提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不断提高层次和水平……继续开放服务市场,有序承接国际现代服务业转移”之后,“十二五”规划更明确提出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扩大服务业开放成为国家主动的战略选择,并提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的具体要求:扩大服务业开放,提高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提高服务业国际化水平。“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提升了“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定位,吹响了服务业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的冲锋号,发展“大服务贸易”将可能继续肩负起推进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先锋和动力的历史使命!
(作者单位:商务部驻深圳特办;责任编辑:郭周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注明来源于学术猫[],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或者&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