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印度人要求回归英国殖民地

  ★第五节 殖民体系的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起资料和注释
当前位置:>>>>>>>>>>>>
一、战后初期亚洲、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独立
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南亚次大陆的两个主要国家,独立前都属于英国印度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殖民地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英国无力应付,只好打算让印度独立。但是,印度独立运动的两大主要政党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对印度独立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国大党领导人甘地和尼赫鲁坚持印度的统一和独立,穆斯林联盟主席真纳则坚决要求建立单独的伊斯兰国家──巴基斯坦国。同时,印度国内的宗教冲突和民族冲突不断加剧。1947年,英国驻印度的新总督蒙巴顿上任。蒙巴顿的任务就是如何结束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蒙巴顿到印度后,针对印度的现实情况,放弃了原先的建立印度联邦的方案,在6月3日向英国议会提出了《印巴分治方案》(史称《蒙巴顿方案》),一个月后,英国议会通过了这个方案。方案的主要内容是:(一)印度分为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印度斯坦国家和巴基斯坦国家,两国都获得自治领地位;(二)巴基斯坦由东西两部分组成,西巴基斯坦包括西旁遮普、信德、西北边境省和俾路支省,东巴包括孟加拉和阿萨姆的一部分。印度联邦则由原英属殖民地其余行省组成;(三)在印巴分治前,先解决旁遮普和孟加拉两省的划界问题,但两省是否一分为二由两省立法议会投票决定;(四)印度制宪议会也一分为二,归属各自国家;(五)授予土邦自由选择加入两个自治领中任何一个的权利,如果不愿加入,可以保持与英国的原有关系,但不享有建立自治领的权利。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接受了这一方案。日和15日,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自治领分别诞生。由于按照宗教原则划分,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过程中,数以百万计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离开故土,投奔各自宗教相同的国家。同时,也在克什米尔土邦等一系列问题上留下了很多后遗症,克什米尔的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但克什米尔土邦王公信奉印度教,克什米尔归入印度后,当地的穆斯林一直不满意,对南亚次大陆的安宁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日,一向主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一致的圣雄甘地也因此被一名狂热的印度教徒刺杀身亡。印度独立后,尼赫鲁出任第一任总理。日,印度共和国宣告成立,但仍留在英联邦内。真纳出任巴基斯坦自治领第一任总督和制宪议会主席。日,巴基斯坦颁布了第一部宪法,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成立。独立后,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的关系一直很紧张。1971年11月,印度借东巴和西巴的关系紧张之际,出兵东巴,接着又扩大到西巴,这就是印巴战争。1972年6月,印巴双方签订停战协定,东巴分离,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真纳(),巴基斯坦的缔造者。出生于卡拉奇一个穆斯林富商家庭,古吉拉特人。1892年进入英国伦敦林肯律师学院学习法律,1896年回到印度在孟买当律师。1906年,加入印度国民大会党,1910年在孟买当选为中央立法议会议员。他在印度次大陆的穆斯林中的声望越来越高。1913年,加入全印穆斯林联盟,但同时仍然忠于国大党,坚持穆斯林与印度教徒团结一致。他认为印度穆斯林只有参加争取印度民族独立的斗争才能真正保障自己的利益。1916年,担任穆斯林联盟主席并再次当选为中央立法议会议员。1917年,加入全印自治同盟,当选为该同盟的孟买支部第一任主席。1920年,再次出任穆斯林联盟主席。1921年,因为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纲领问题上与甘地等人的意见不一,发生分歧,最后他因此退出国大党。此后,他同国大党的合作关系破裂。但是,直到1938年,他仍然认为自己是一名民族主义的印度人。后来,随着教派冲突的不断加剧和英国殖民者的“分而治之政策”的影响,他的立场发生了转变。1940年1月,他提出印度的穆斯林是一个教派,也是一个民族,应该同印度教徒一起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利,此后,他通过报纸广泛宣传自己的主张,要求英国将来移交政权时要平等对待印度教徒和穆斯林。1944年和甘地会谈,双方再次因意见不合谈崩。此后,真纳的立场越来越坚决。1945年,他声称如果不满足穆斯林的要求,穆斯林联盟将抵制中央立法议会,要求建立巴基斯坦国家。不久,他宣布将为建立巴基斯坦国家而进行直接斗争,并规定8月16日为直接斗争日。印巴分治后,出任巴基斯坦自治领首任总督。1947年巴基斯坦制宪议会选举真纳为主席,并授予他卡伊德伊阿扎姆(伟大领袖)的称号,同时称他为巴基斯坦的凯末尔。1948年在卡拉奇病逝。
尼赫鲁(),印度国大党领袖,印度独立后第一任总理。出生于今天印度北方邦(当时为联合省)阿拉哈巴德市一个婆罗门家庭。父亲是一位著名律师,也是圣雄甘地的朋友,当过国大党的主席。尼赫鲁1905年赴英国留学,获得律师证书后于1912年回到印度,并于当年参加国大党。阿姆利则惨案发生后,他走上为争取印度独立奋斗的职业政治家的道路。1929年,受甘地的推荐,他首次出任国大党主席,以后多次担任国大党主席,成为公认的甘地政治上的继承人。1933年以后,他成为国大党实际上的领袖。1946年9月,他应当时的英国驻印度总督邀请组织临时政府,并任政府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印巴分治后,担任印度政府总理兼外长。1950年以后,出任印度共和国总理一直到1964年病逝。其间还兼任过一些部长职务。从1921年到1945年,尼赫鲁先后9次被捕入狱,在狱中的时间总共有将近9年,利用狱中的时间,他完成了《自传》《世界历史一瞥》和《印度的发现》等著作。在执政期间,他在印度推行公私营并举的混合经济方针。在国际上,他同铁托和纳赛尔共同发起了不结盟运动,他也是亚非会议的发起人之一。他反对殖民主义,同时又想继承英国殖民印度期间建立的对周边小国的宗主权和英国非法占有的利益。执政期间,他希望占有英国殖民印度时从中国侵占的土地,挑起了与中国的边界战争。
印度尼西亚的独立
日日本宣布投降。8月17日,民族独立运动领导人苏加诺、哈达签署了《独立宣言》,宣布印度尼西亚独立,成立共和国。印尼开始了八月革命。第二天,印尼各政党、社团领导人召开了“印度尼西亚独立筹备委员会”,通过了共和国宪法,选举苏加诺、哈达为正副总统。然而,英军以接受日军投降为名,在爪哇登陆,随即占领了雅加达、万隆等城市。在英国的支持下,10月初,流亡澳大利亚的荷印殖民政府重返印尼;原被日军关押在集中营的荷印殖民军获释后,组成了“荷印联军”,他们与从欧洲开来的荷军一起,力图恢复殖民统治。在印尼人民的坚决抗击和世界舆论的谴责下,英军1946年底撤出印尼,将其占领区交给了荷兰殖民当局。
荷兰殖民者为了迫使印尼政府屈服,1947年7月发动了第一次殖民战争。印尼人民奋起反抗。美国利用联合国插手荷印冲突。在美国等国的斡旋下,1948年印尼同荷兰于停泊在雅加达的美国运输舰上签订了《伦维尔协定》。协定规定,双方就地停火;在荷占区的一些地方举行公民投票,以确定是回归印尼共和国,还是直接参加印尼联邦;在印尼联邦成立之前,荷兰在印尼继续行使主权。这样,印尼最富庶的地区,包括爪哇岛的大部分、苏门答腊的一部分和马都拉的全部都被荷兰殖民者占领。1948年12月,荷兰殖民者又发动了第二次殖民战争,并攻占了印尼共和国临时首都日惹。苏加诺、哈达等政府领导人被俘。但是,印尼人民并没有屈服,他们组织游击队,英勇抗击荷兰殖民军。由于战争旷日持久,荷军伤亡和军费开支与日俱增。美国乘荷兰处境日益困难之机,通过联合国安理会向荷兰施加压力。1949年5月,荷兰印尼签订停战协定。11月又签订了《圆桌会议协定》,规定:印尼共和国与荷兰在印尼建立的15个傀儡邦组成“印度尼西亚联邦共和国”,后者再同荷兰、荷属苏里南和库拉索共同组成以荷兰女王为元首的“荷兰―印度尼西亚联邦”;荷兰应将主权交给“印度尼西亚联邦共和国”,但保留了军事、外交、经济方面的许多特权。
《圆桌会议协定》签订后,荷军从印尼撤走。1949年12月,印度尼西亚联邦共和国成立,苏加诺任总统,哈达任总理。同月,荷兰向它移交“主权”。印尼人民反对和抵制保留荷兰特权的联邦制,要求取消各傀儡邦。日,苏加诺宣布成立统一的印尼共和国。后来,经过谈判斗争,印尼与荷兰达成解散荷兰―印尼联邦的协议。1956年4月,印尼国会通过决议,宣布全部废除《圆桌会议协定》。1963年5月,印尼收回了荷兰占据的西伊里安,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印度尼西亚民族独立运动领袖,共和国首任总统(年在任)。出生于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的勿里洞,1926年毕业于万隆工学院建筑专业。从中学时代起,他就对政治运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大学毕业的当年,他就在《青年印度尼西亚》杂志上公开发表文章,阐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他的思想深受中国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印度圣雄甘地的不合作主义的影响。苏加诺是一位民族主义者,他的民族主义思想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反帝、反殖、争取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1927年,他创立了“印尼民族主义联盟”,自任主席。同年12月,该联盟同其他一些印尼民族主义组织联合起来,组成了印尼民族政治团体协商委员会,第二年,该组织又改组为印度尼西亚民族党,苏加诺任主席。从此,他成为印度尼西亚民族主义运动的领导人物。1929年,他遭荷兰殖民当局的逮捕;1931年获释。1932年,他参加了印度尼西亚党,该党的宗旨是争取印度尼西亚完全的独立。次年,他再次被捕并被流放。1942年,日本占领军为了巩固其在印尼的统治,释放了苏加诺,并让他回到印尼政治经济的中心爪哇。在日本占领期间,他利用同日本人合作的身份,进行印度尼西亚民族统一和民族独立的活动。日本宣布投降后,苏加诺领导了印尼的八月革命。8月17日,他和另一位民族运动领袖哈达签署了《印尼独立宣言》,宣布成立印尼共和国,当选为第一任总统,哈达当选为副总统。不久,荷兰殖民军卷土重来,企图重新确立殖民统治,印尼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斗争。1949年,印尼与荷兰签订圆桌会议协定,苏加诺担任印尼联邦共和国总统。1950年8月,苏加诺宣布成立统一的印尼共和国。他奉行反帝反殖的独立的外交政策,促成了1955年万隆会议的召开,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者之一。1956年,宣布废除圆桌会议协定。1959年,宣布恢复1945年宪法,任总统兼内阁总理。60年代,印尼军人势力上升,1965年以后,军人集团控制政局,开始逐步剥夺苏加诺的总统职权。1967年,他被撤销总统职务,此后一直被软禁。
以色列的建立
日,以色列宣告成立。随即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从此,中东成为举世注目的热点地区。早在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的远祖希伯来人来到了巴勒斯坦地区,吸收当地的文化,创立了希伯来王国,定都耶路撒冷。公元前923年,希伯来王国分裂为以色列和犹太王国,后来,它们分别被亚述人和巴比伦人所灭。巴勒斯坦地区一度成为周围列强的角斗场。公元前64年,罗马帝国入侵这一地区以后,曾三次镇压了犹太人的大规模反抗运动,大批犹太人被杀,幸存者几乎全部逃离或被驱逐出巴勒斯坦地区。至此,犹太人作为民族在巴勒斯坦的历史告一段落,巴勒斯坦成为阿拉伯人长期生活的地方。
犹太人逃往西欧各国以后,饱尝欺凌和迫害,处境十分悲惨。他们渴望重建犹太国家,摆脱苦难的命运。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1897年在瑞士巴塞尔召开了第一次“全世界犹太人代表大会”,会议决定成立世界性的犹太复国主义组织,通过了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由公共法律所保障的犹太人之家”的纲领。1917年11月,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发出一份宣言,声称英国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一个民族之家,并为达成此目的而尽最大的努力”。这就是所谓的“贝尔福宣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取得了对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犹太复国主义组织乘机大规模向巴勒斯坦移民。年,巴勒斯坦的犹太居民从5万人增到44.6万人,1947年达到60万人,占当地居民的3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的国力渐衰,又面临巴勒斯坦地区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反对,委任统治难以为继。英国不得不在1947年将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处理。11月,在美苏的赞同和支持下,第二届联合国大会以33票同意、13票反对、10票弃权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将来治理(分治计划)问题的决议。联合国的分治决议激起了阿拉伯各国的强烈反对,阿拉伯联盟各国决定以武力支持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5月14日,英国的委任统治宣告结束。同日,本?古里安总理宣布“以色列国”成立。以色列成立仅11分钟,白宫新闻秘书立即宣布美国对以色列“事实上”的承认。5月17日,苏联也宣布承认以色列。
埃及共和国的成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依据1936年签订的英埃同盟条约(它以条约形式,将英国1922年提出保留的四项特权确定了下来),派遣大批军队进驻埃及;战争结束后,英军拒不撤出埃及,腐败的法鲁克王朝又利用英国的支持实行专制统治。于是,埃及人民为废除英埃同盟条约,实现埃及的真正独立展开了大规模的反英、反封建王朝的斗争。在群众斗争的压力下,英军被迫撤出开罗和亚历山大,退入运河区。
埃及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的失败,国内政治和经济状况的恶化,引起了人民、士兵和中下级军官对封建统治者的强烈不满。1952年,埃及政局动荡,在不到半年里,内阁就更换了五次。这一年爆发了“自由军官组织”领导的“七月革命”。埃及自由军官组织成立于1945年,由纳赛尔等具有民族主义思想的青年军官建立,其成员大多为爱国的中下级青年军官。它的宗旨是反对英国的占领和法鲁克封建王朝的统治,由埃及人自己管理自己的国家。日清晨,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武装起义。起义部队控制了开罗各重要据点,包围了王宫。三天后,法鲁克国王被废黜,逃往国外。1953年6月,埃及新政府正式宣布永远废除君主政体,成立埃及共和国。三年后,埃及举行公民投票,通过新宪法。新宪法规定埃及是一个民主共和国,实行总统制。纳赛尔当选为总统。
,埃及总统(年)。出生于埃及亚西乌特省的贝尼莫。1937年进入皇家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当少尉,到驻苏丹的军队中服役。1942年,回到军事学院任教。他对当时甘心充当英国殖民傀儡的法鲁克王朝非常不满,1945年,他在军队中秘密组织了自由军官组织。1950年,他当选为自由军官组织的执行委员会主席。日,该组织发动革命,推翻了法鲁克王朝。1953年,埃及共和国成立,任总统兼总理,掌握实权。1954年,任代总统兼总理。这时,他只有36岁。他奉行中立和不结盟政策,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之一,出席了1955年的万隆会议。1956年,埃及颁布新宪法,正式任总统。当年,他把英国军队从埃及赶走,接着又把英法控制的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并打退了英法和以色列军队的侵略。1958年,在阿拉伯民族运动高涨时期,叙利亚和埃及联合为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纳赛尔任总统。1970年,因心脏病突发逝世。
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
1954年11月,阿尔及利亚人民发动了反对法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起义爆发后,成立了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它是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政治机构和领导起义的机关。随后建立了民族解放军。起义军控制了越来越多的地区。为了扑灭起义的火焰,法国不断增加在阿尔及利亚的驻军,1954年为5万人,1955年增加到20万,1956年扩大到40万,1958年更猛增到80万人。法国殖民军对解放区发动的“围剿”一败再败。而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军越战越勇,到1958年发展到13万人,武装斗争已经扩大到全国3/4的地区;同年,阿尔及利亚共和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戴高乐在法国执政后,表示愿意同阿方谈判。经过双方在战场上和谈判桌上的不断较量,法国政府已无力继续进行殖民战争。作为一个有远见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戴高乐深知,不摆脱同阿尔及利亚的战争,法国就不可能作为一个大国在国际上同美苏抗衡。于是,1962年3月,法阿签署了《埃维昂协议》,协议规定在阿尔及利亚结束军事行动;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人民有权行使自决权,成立一个独立和主权的国家;法军分批撤走。7月,阿尔及利亚正式宣告独立。至此,法国132年的殖民统治结束。
二、亚非会议
亚非会议的召开
1955年4月,由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五国政府总理发起的、有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的亚非会议,在印尼风景秀丽的山城万隆召开了。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大国参加的国际会议。美国等西方国家极力阻挠会议获得成功。西方舆论极力贬低这次会议,认为它“将在愈益混乱和犹豫不决的状态中结束”;美蒋特务还在会议前夕制造了“克什米尔公主号”客机的爆炸事件。尽管出现了种种的不利因素,会议还是如期举行了。
4月18日上午,亚非会议正式开幕,印尼总统苏加诺首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开幕词,接着会议主席、印尼总理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发表演说,说明了亚非会议召开的目的是促进亚非各国间的亲密合作,讨论社会、经济与文化问题,讨论民族主权、种族和殖民主义等问题。这天下午和第二天上午,全体会议继续进行,大多数代表的发言都围绕着促进世界和平、经济合作和谴责殖民主义三个方面进行。但在这和平友好的气氛中,也出现了不协调的音符。有的国家的代表在发言中提出了“反对共产主义”的问题,有的代表提出了所谓“颠覆活动”和“宗教信仰自由”等问题,这些言论在与会者心中留下了阴影。人们担心,这次大会是否会陷入无休止的争吵而得不到什么结果呢?特别是因为人们知道:会前各国代表团团长已经达成协议,会议上的任何决议必须全体一致通过!
4月19日下午,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走上了讲坛。在分发了早已准备好的书面发言后,他针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造谣中伤作了补充发言。他的讲话驱散了几天来留在人们心中的阴影,获得了与会代表普遍的欢迎和赞扬。当周总理回到自己的座位时,许多著名的政治家都纷纷离开座位,同他握手、拥抱、表示祝贺。会议绕过了暗礁,得以顺利进行。
从4月20~24日,代表们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委员会分别举行会议。到24日下午,终于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完成了会议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当日晚间,亚非会议最后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大会秘书长宣读了关于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国人民问题、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等决议,当会议主席问有没有人反对这些决议时,全场掌声四起,十分热烈。会议在掌声和欢呼声中一致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当地时间21点30分,会议主席宣布大会闭幕。亚非会议在中国代表团和许多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产生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帝反殖、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之间友谊的“万隆精神”,对亚非各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亚非会议最后公报(节录)(1955年4月)
亚非会议焦虑地考虑了世界和平和合作问题。会议对具有可能发生一场原子世界战争的危险的目前国际紧张局势,表示深切的关怀。和平问题同国际安全问题是互相关联的。在这方面,一切国家都应当合作。特别是通过联合国,以促成在有效的国际监督下裁减军备和消除核子武器。这样,国际和平就可以促进,核子能就可以完全用于和平目的。这将有助于满足特别是亚洲和非洲的需要,因为他们迫切的要求是社会进步和在更大的自由条件下提高生活水平。
自由和和平是相互依靠的,自决的权利必须为一切人民所享有,自由和独立必须尽可能不迟延地给予现在仍旧是附属地人民的人们。的确,一切国家都应当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自由选择它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
各国应当在消除不信任和恐惧、彼此以信任和善意相待的情况下,在下列原则的基础上,作为和睦的邻邦彼此实行宽容,和平相处,并发展友好合作:一、尊重基本人权、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二、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三、承认一切种族的平等、承认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四、不干预或干涉他国内政。五、尊重每一国家按照联合国宪章单独地或集体地进行自卫的权利。六、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七、任何国家不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八、按照联合国宪章,通过如谈判、调停、仲裁或司法解决等和平方法以及有关方面自己选择的任何其他和平方法来解决一切国际争端。九、促进相互的利益和合作。十、尊重正义和国际义务。亚非会议宣布它确信按照这些原则的友好合作对于维持和促进国际和平和安全将会作出有效的贡献,而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合作将有助于大家的共同繁荣和福利。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演说(即补充发言)
主席、各位代表:
我的主要发言现在印发给大家了。在听到了许多代表团团长的一些发言之后,我愿补充说几句话。
中国代表团是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同意五国总理茂物会议所宣布的关于亚非会议的四项目的,而不另提建议。
本来,对于美国一手造成的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我们很可以在这里提出如同苏联所提出的召开国际会议谋求解决的议案,请求会议加以讨论。中国人民解放自己领土台湾和沿海岛屿的要求是正义的,这完全是内政和行使自己的主权,并得到许多国家的支持。我们也很可以提议会议讨论承认和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问题。去年,科伦坡五国总理会议,还有亚非其他国家,都曾经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地位。而且,中国在联合国所受的不公正待遇,也可以在这里提出批评。但是,我们并没有这样做。因为这样一来,就很容易使我们的会议陷入对这些问题的争论而得不到解决。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
现在,我首先谈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问题。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存在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第二次大战后,亚非两洲兴起了许多独立国家,一类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一类是民族主义者领导的国家。前一类国家并不多。但是某些人所不喜欢的,就是六万万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政治制度,而不再为帝国主义所统治了。后一类国家很多,像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和亚非许多国家都是。我们这两类国家都是从殖民主义的统治下独立起来的,并且还在继续为完全独立而奋斗。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可以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呢?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在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我们亚非国家,中国也在内,不论在经济上或文化上都很落后。我们亚非会议既然不要排斥任何人,为什么我们自己反倒不能互相了解、不能友好合作呢?
次之,我要谈宗教信仰自由的问题。宗教信仰自由是近代国家所共同承认的原则。我们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但是我们尊重有宗教信仰的人。我们希望有宗教信仰的人也应该尊重无宗教信仰的人。中国是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它不仅有七百万共产党员,并且还有以千万计的回教徒和佛教徒,以百万计的基督教徒和天主教徒。中国代表团中就有虔诚的伊斯兰教的阿訇。这些情况并不妨碍中国内部的团结,为什么在亚非国家的大家庭中不能将有宗教信仰的和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团结在一起呢?挑起宗教纷争的时代应该过去了,因为从挑起那种纷争中得到利益的并不是我们中间的人。
第三,我要谈所谓颠覆活动的问题。中国人民为反对殖民主义所进行的斗争超过一百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民主的革命斗争也经历了近三十年的艰难困苦的过程,才终于达到了成功。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蒋介石统治下所受的苦难是数也数不尽的,最后才选择了这个国家制度和现在的政府。中国革命是依靠中国人民的努力取得胜利的,决不是从外输入的,这一点连不喜欢中国革命胜利的人也不能否认。中国古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反对外来干涉,为什么我们会干涉别人的内政呢?有人说,中国在国外有一千多万华侨,可能利用他们的双重国籍来进行颠覆活动。但是,华侨的双重国籍问题是旧中国遗留下来的,蒋介石至今还在利用极少数的华侨进行对所在国的破坏活动。新中国的人民政府却准备与有关各国政府解决华侨的双重国籍问题。又有人说,在中国境内有傣族自治区威胁了别人。中国境内有几十种少数民族共四千多万人,其中傣族和相同系统的壮族将近千万人。他们既然存在,我们就必须给他们自治区权利。好像缅甸有掸族自治邦一样,在中国境内各个少数民族都有他们的自治区。中国少数民族在中国境内实现自治权利,如何能说威胁邻邦呢?我们现在准备在坚守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亚非各国,乃至世界各国,首先是我们的邻邦,建立正常关系。现在的问题不是我们去颠覆别人的政府,倒是有人在中国的周围建立进行颠覆中国政府的据点。比如在缅甸边境就存在蒋介石集团的残余武装分子,对中缅两国进行破坏。因为中缅友好,我们一直尊重缅甸的主权,信任缅甸政府会解决这个问题。
中国人民选择和拥护自己的政府,中国有宗教信仰自由,中国决无颠覆邻邦政府的意图。相反的,中国正在受着美国政府直言不讳地进行颠覆活动的害处。大家如果不信,可亲自或派人到中国去看。我们是容许不知真相的人怀疑的。中国俗语说:“百闻不如一见。”我们欢迎所有到会的各国代表到中国去参观,你们什么时候去都可以。我们没有竹幕,倒是别人要在我们间施放烟幕。
十六万万亚非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成功。全世界愿意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能为扩大和平区域和建立集体和平有所贡献。让我们亚非国家团结起来,为亚非会议的成功努力吧!
三、非洲的独立浪潮和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5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的非洲民族解放运动
从50年代中期开始到60年代末,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走上一个新阶段。苏丹、摩洛哥、突尼斯相继独立以后,北非的民族独立运动逐步蔓延到撒哈拉沙漠以南。1957年和1958年,加纳和几内亚获得独立。进入60年代以后,非洲大陆掀起了独立浪潮。1960年作为“非洲年”而载入史册。这一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其中有扎伊尔、刚果、马里、尼日利亚。年,又有15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而独立,其中包括阿尔及利亚、塞拉利昂、坦桑尼亚、赞比亚。非洲独立国家为了保卫和巩固独立和主权,支持未独立地区人民的斗争,发展民族经济,在1963年5月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举行首脑会议,建立了非洲统一组织,并通过了“非洲统一组织宪章”。这个组织的宗旨是:促进非洲的统一与团结,加强非洲国家在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军事方面的合作,保卫和巩固非洲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从非洲根除一切形式的殖民主义,促进国际合作。非统组织在发展相互合作、捍卫非洲国家的民族独立,反对外来干涉,坚持不结盟原则以及支援未独立地区的解放斗争等方面,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到1968年,非洲独立国家已增至41国。至此,英法在非洲的殖民统治基本上被摧毁。70年代,主要是葡属非洲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时期。1973年,葡属几内亚宣告独立;1975年6月莫桑比克独立;同年11月安哥拉赢得独立。它们主要是依靠长期的武装斗争取得胜利的。1980年,津巴布韦独立;1990年3月,纳米比亚(原名西南非洲)宣布独立。这样,非洲的最后一块殖民地摆脱了殖民统治,殖民主义数百年来统治非洲的历史随之结束。
非洲国家独立时间表(至1980年4月止)
(注:表内独立国家共50个,不包括南非,南非是1961年脱离英联邦独立的。)
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
第一,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属于反帝反殖的民族革命运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非洲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非洲各被压迫民族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反帝反殖的民族革命是最主要的任务。非洲的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以及北非的一些国王、撒哈拉以南的部落酋长,都参加了反帝斗争,形成了革命风暴。在民族主义思想指导下,产生了各种政治组织和政党,据1961年统计,非洲各地共有147个民族主义政党,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建立的有8个,战后到1955年建立的有40个,其余都是在亚非会议前后新建或改组成立的。它们大都以反帝、反殖和争取民族独立为主要宗旨。
第二,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权主要掌握在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手中。由于殖民主义的长期统治,非洲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低,无产阶级力量较弱,部族意识和地区观念以及封建残余严重存在,因而无产阶级难以形成一支强大而独立的力量。非洲的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一个年轻的阶级。但它的政治能量、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要比非洲的无产阶级、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占有相对优势。它同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之间虽有一定的联系,但也有深刻的矛盾,因而具有较大的革命性。非洲的知识分子中也有相当数量的人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所以,从整体上来看,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在非洲民族独立运动中起了领导作用。
第三,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取得独立的方式,大体上有两种类型:少数是通过武装斗争,多数是采取和平斗争形式。北非各国和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安哥拉等都是经过长期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武装斗争获得独立的。但大部分的独立国家,普遍采取了非暴力方式,迫使殖民当局在殖民政策上作某些调整和改变,分阶段实现了独立。非洲民族独立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是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世界进步力量的壮大的国际形势密切相关的。尽管独立的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但都是这些国家的人民长期斗争的胜利成果。
津巴布韦的独立
80年代初津巴布韦的独立,采取了武装斗争和政治斗争这两种形式并用的方式。津巴布韦原名南罗得西亚,1964年改名罗得西亚,最初是以老殖民主义者罗得斯的名字命名的。罗得西亚白人政权推行种族政策,对一切公共设施都实行严格的种族隔离,甚至连监狱和墓地也是分开的。为实现民族独立,津巴布韦人民从1966年开始进行武装斗争。在非洲统一组织和坦桑尼亚、赞比亚等“前线国家”的支持下,人民武装力量越战越强。随着70年代苏联在南部非洲加紧渗透扩张,美国、英国为了保护它们在这一地区的既得利益,急切希望打破罗得西亚问题的僵局。1979年,英国以原宗主国的身份召开了有罗得西亚各方参加的制宪会议。1980年,举行罗得西亚有史以来第一次真正的大选,结果,以穆加贝为首的非洲津巴布韦民族联盟获胜。同年4月,罗得西亚正式独立,成立了津巴布韦共和国。这是津巴布韦人民经过长期斗争取得的胜利。
南非人民反对种族主义的斗争
当地的非洲人称南非为“阿扎尼亚”。它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战略地位重要,矿藏极其丰富。17世纪中期,荷兰殖民者侵入这一地区,建立了殖民地,他们的后裔称“布尔人”。19世纪末,英国同荷兰的殖民者为争夺对南非的控制,进行了英布战争,结果英国获胜,吞并了这一地区。1910年英国将南非的殖民地正式组成“南非联邦”,作为英国的自治领。英国掌握了南非的统治权。1948年,代表荷兰殖民者后裔利益的政党──南非国民党上台执政,1961年南非国民党政府宣布退出英联邦,改国名为“南非共和国”。
南非白人种族主义政权统治下的南非,成为非洲大陆上最后一座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堡垒。在它统治的近半个世纪中,先后颁布了一百多项种族歧视的法令,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迫害广大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如根据1953年的一项法令,南非当局把包括全部城市在内的占全国面积86%的土地划为“白人地区”,而把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非洲黑人驱赶到只占总面积约14%的“保留地”内。黑人不仅被剥夺了一切政治权利,丧失了人的尊严,而且受到了沉重的经济剥削。南非黑人进行了长期和艰苦的斗争,他们的斗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
进入90年代,面对历史进步潮流,德克勒克政府在1990年无条件地释放了长期监禁的非洲人国民大会党主席曼德拉;第二年南非议会又废除了八十多项种族主义立法,1993年底又通过了取代种族主义宪法的临时宪法,这表明种族隔离制度在法律上已经结束。在此基础上,南非举行了第一次各个种族都参加的全国大选,二千多万黑人第一次参加选举。“非国大”获得了超过60%的选票,曼德拉成为南非的第一位黑人总统。1996年,由于南非国民党成员退出了内阁,南非政权成为完全由“非国大”领导的政权。
纳尔逊?曼德拉,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领袖,南非首位黑人总统,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日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地区乌姆塔塔的一个部落酋长家庭。幼年时期的曼德拉,过着传统的部落生活,参加一些诸如牧羊、放牛及犁地的工作。1938年,曼德拉从一所教会学校毕业后考入黑尔堡大学。三年级时,他因领导一次学生运动被开除。22岁时,因不满包办婚姻,逃往约翰内斯堡。1941年,曼德拉在约翰内斯堡获文学士学位。后来,他学习法律,成为一名律师。1944年,加入非洲人国民大会青年联盟,参与起草了青年联盟宣言。1948年,任青年联盟全国书记。50年代以后,曼德拉担任非洲人国民大会执行委员,走上了领导群众运动的第一线。此后,他领导了一系列反对“种族隔离”制度的群众运动,影响日增。1952年,出任非国大全国副主席。此后,他改革非国大组织机构,建立了严密的组织。曼德拉的行动遭到政府的禁止,他被迫转入地下。1958年,与温妮结婚。1961年,出任非国大武装组织──“民族之矛”的第一任总司令。日,曼德拉被捕,后被判终身监禁。日,曼德拉开始了他在位于开普敦西北约七英里的罗本岛监狱长达28年的狱中生活。在狱中,曼德拉仍然没有放弃学习和工作,通过狱中对话,指导南非的黑人运动。日,曼德拉获释出狱。日,曼德拉宣誓就任南非共和国总统。任期届满后,不再连任,由姆贝基接任。
菲德尔?卡斯特罗1926年8月出生于古巴奥连特省一个甘蔗种植园主家庭。他从中学起就喜欢阅读英雄人物的传记,从中了解古巴和拉丁美洲的不幸历史。1945年他在哈瓦那大学法律系读书,曾任大学生联合会主席。1950年在这所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在大学期间,他参加过学生运动,反对美国的侵略和独裁统治。古巴是加勒比海上的一个岛国,它的北部距美国最南端的佛罗里达仅90海里。它原是西班牙的殖民地,1898年获得了形式上的独立,但“前门驱狼,后门进虎”,它实际上成了美国的直接控制的半殖民地。1952年,美国支持右翼军人巴蒂斯塔上校发动了政变,建立了亲美独裁政权。他上台以后,对外屈服于美帝国主义,对内进行残暴统治,使这个被称为“世界糖罐”的国家,成为一个人间地狱。美国及其代理人的残暴统治,导致了古巴革命。日,年仅26岁的卡斯特罗组织一批青年攻打圣地亚哥的一所兵营,发动了武装起义。起义失败后,被判15年徒刑。在受审期间,他发表了著名的演讲《历史将宣告我无罪》。1954年卡斯特罗获释,出狱后立即着手建立“七?二六组织”,准备发动新的起义。后来,他在墨西哥组织了八十多人的远征军,于1956年11月乘坐“格拉玛”号游艇,在古巴奥连特省一处海滩登陆。起义者在登陆后的激战中大部分牺牲,余下的卡斯特罗等12人进入马埃斯特腊山区,在当地农民的帮助下,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扩大了起义队伍,展开了游击战。以后,起义军明确提出要推翻巴蒂斯塔反动统治,建立人民政权,主张释放政治犯、恢复全体公民的政治权利、进行土改等,赢得了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农民的支持。1957年3月,卡斯特罗发表宣言,号召发动对巴蒂斯塔政权的全面战争。反对巴蒂斯塔的革命力量逐渐统一起来。第二年,起义军乘胜前进,很快控制了古巴大部分地区,打开了通往哈瓦那的道路。在全国革命形势的威慑下,巴蒂斯塔逃亡国外。日,起义军进入首都哈瓦那,建立了临时政府,革命取得了胜利。古巴革命沉重地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美国对古巴进行威胁,在经济上实行封锁,在政治上组织颠覆革命政权的活动。针对美国的经济封锁,古巴宣布把美国在古巴的所有企业收归国有。1961年美国同古巴断交后,又组织了一千多名雇佣军侵入古巴,但古巴军民在72小时内就完全消灭了这股反革命武装,巩固了新生政权。这次战争以后,卡斯特罗正式宣布“古巴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从此,古巴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同年,“七?二六运动”、“人民社会党”(原古巴共产党)和“三?一三”革命指导委员会合并成立了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统一组织。1962年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统一组织改名为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统一党,1965年又改称古巴共产党。卡斯特罗任党中央第一书记。1960年,古巴同中国建交。1996年,卡斯特罗访问中国。
巴拿马运河新约
日,美国总统卡特和巴拿马政府首脑在华盛顿签署了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新条约生效后将取代美国在1903年强加给巴拿马的不平等的“美巴条约”以及有关的一切修正案。新条约规定,旧条约到1999年年底期满;在这期间,巴拿马将逐步收回对运河和运河区的完全的管辖权。新条约生效后,将在运河区升起巴拿马国旗。巴拿马运河的管理将由一个美国机构──“巴拿马运河委员会”负责,这个机构由两国人员组成。原运河区的司法和移民机构、海关、邮局等将交给巴拿马管辖和经营。新条约有效期间,巴拿马每年从运河及运河区得到的经济效益将增加到近八千万美元。新条约规定,巴拿马和美国保证要保护和保卫运河,两国武装部队将组成一个联合委员会负责它们的军事活动。同时,双方还签订一项“关于巴拿马运河的永久中立和经营的条约”,其中规定美国军舰有迅速和无条件通过运河的权利。
四、第三世界的崛起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亚非会议的启发下,南斯拉夫、埃及和印度的领导人逐渐萌发了建立不结盟国家组织的想法。对铁托来讲,南斯拉夫处于两大对峙集团之间,它既不能同任何一方建立较为密切的关系,又必须摆脱孤立境地,因此只有争取不承担这类军事、政治条约义务的国家的支持。对纳赛尔来说,埃及虽然取得了独立,但帝国主义总想借苏伊士运河问题干涉它的内政,所以埃及需要国际上有更多的可靠伙伴和有效的支持。对尼赫鲁来说,印度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虽跻身大国之列,但实力不足;尼赫鲁早就想以独立的外交政策来弥补这一不足,以得到中小国家的支持,从而提高印度的国际地位。此外,从经济上考虑,它们也希望得到国外的支援和帮助,而当时的世界主要国家又分属于两大阵营,要争取外援,置身于两大阵营之外是最佳选择。
1956年7月,纳赛尔和尼赫鲁先后到达南斯拉夫,同铁托在布里俄尼岛举行会谈。会谈结束后,三国发表了“联合公报”,公报表示,他们确认积极和平共处的原则,支持亚非会议的十项原则,谴责把世界分裂为强大的国家阵容,反对殖民控制。不久,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和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也签署了上述公报。1961年,铁托、纳赛尔和苏加诺联名倡议召开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尼赫鲁获悉后也参加了这个倡议。
为了开好这个会议,1961年6月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了筹备会议,有21个国家的外长或大使参加。会议决定了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举行的时间,拟订了据以邀请的不结盟国家的五条标准是:(1)它的政策应当是在和平共处和不结盟基础上的独立政策,最少应当采取符合这种政策的态度;(2)它应当支持民族解放运动;(3)它不应当是任何会使卷入大国冲突的集体军事联盟的成员国;(4)它不应当是同某个大国缔结的双边联盟的参加国;(5)它的国家领土不应当有在它的同意下建立的外国军事基地。
日,不结盟国家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开幕。来自25个国家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了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战争危险的声明》、《和平呼吁书》以及《不结盟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这次会议的召开,正式宣告不结盟运动的诞生。到1991年,它的成员国已发展到102个,包括世界上近2/3的国家和1/2的人口。不结盟运动的组织也日趋完善,除每三年一次的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以外,还有不结盟国家外长会议、不结盟国家协调局以及其他类型会议等组织形式。
七十七国集团的诞生
60年代,另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国际组织,即“七十七国集团”诞生。1963年,在亚、非、拉美发展中国家的推动下,第18届联合国大会决定召开贸易和发展大会。当时亚、非、拉美75个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提出了《发展中国家联合宣言》,由此形成“七十五国集团”。1964年4月,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75国集团增加为77个国家和地区,并以《77个发展中国家联合宣言》的名称发表了1963年75国提出的联合宣言,由此形成“七十七国集团”。这次会议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在经济上进一步走上了联合斗争的道路。以后,“七十七国集团”的成员国人数不断增加,到1985年已增加到125个国家,包括了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但“七十七国集团”的名称仍然沿用下来。1964年12月,联合国大会决定成立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作为一个常设机构。贸发会议每四年召开一次。七十七国集团在每次贸发会议前都召开部长会议,共商对策。七十七国集团主要是通过与发达国家在联合国的谈判,来实现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如果说不结盟运动是第三世界最大的政治组织,那么,七十七国集团就是第三世界最大的经济组织。二者的建立,都是第三世界形成的重要标志。从此,在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之外,出现了一支由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构成的国际政治力量,这给了战后世界的两极格局以有力的冲击。
邓小平在联大第六届特别会议上发言(日) (节录)
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特别是超级大国的掠夺和剥削,使得贫国愈贫,富国愈富,贫国和富国的差距越来越大。帝国主义是发展中国家解放和进步的最大障碍。发展中国家打破它们在经济上的垄断和掠夺,扫除这些障碍,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来保护国家的经济资源和其他权益,这是完全正当的。……最近在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团结一致,用石油作武器,狠狠地打击了犹太复国主义及其支持者。这件事做得好,做得对。这是发展中国家在反帝斗争中的一个创举。它大长了第三世界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它冲破了帝国主义长期以来垄断国际经济的局面,也充分显示了发展中国家团结起来进行战斗的巨大威力……我们认为,第三世界的国家要发展自己的经济,首要的前提是维护政治独立……没有政治独立,就不可能获得经济独立;而没有经济独立,一个国家的独立就是不完全、不巩固的。发展中国家在独立发展经济方面拥有巨大的潜力。只要各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条件,沿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完全有可能在工农业现代化方面逐步地达到我们的前人所没有达到的高度生产水平……我们说的自力更生,就是利用本国的资源,努力增加粮食生产,有计划地、逐步地发展本国的民族经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决不是脱离本国实际,而是要根据各国的具体条件,区别不同情况,确定各国自己的自力更生的途径。在现阶段,发展中国家要发展民族经济,首先必须掌握自己的自然资源,并且逐步地摆脱外国资本的控制……自力更生决不是“闭关自守”,拒绝外援。我们一向认为,各国在尊重国家主权、平等互利、互通有无的条件下,开展经济技术交流,取长补短,对于发展民族经济,是有利和必要的……我们主张,各国的事务应当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发展中国家人民有权自行选择和决定他们自己的社会、经济制度……我们主张,国家不论大小,不论贫富,应该一律平等,国际事务应该由世界各国共同来管……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国殖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