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晏子春秋集释》这本书吗?要书名子

《晏子春秋》成书考论--《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晏子春秋》成书考论
【摘要】:
《晏子春秋》是关于春秋后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晏婴的一部重要典籍,旧题晏婴著,实际非一时一人所著。长期以来,《晏子春秋》的真伪、成书时间等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晏子春秋》竹简的出土,使久讼不决的真伪问题基本解决,即今本《晏子春秋》并非司马迁、刘向以后人伪造。真伪问题解决后,全面清理《晏子春秋》,深入研究其材料来源及成书问题就成为大势所趋。随后又出土的《儒家者言》、《说类杂事》等简牍材料,加之清代以来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使我们深入研究《晏子春秋》的成书问题成为可能。
本文主要探讨了晏子的生平家世、《晏子春秋》的材料来源、成书过程、文体形成、文学价值等问题。
一、晏子的生平、家世
本文对晏子的生平、家世和交游进行了考证。我们认为晏子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86年,约卒于公元前507年,我们根据童书业对《齐侯钟铭》的考释,认为晏子是宋穆公的后代,不是《史记·管晏列传》所说的莱人。晏子的曾祖父在齐桓公时始封于晏城,其后以晏为氏。《左传》所记“晏莱”为晏婴之弟,是其父晏桓子灭莱以后所命名。另外,我们梳理了晏子与孔子、陈桓子等人的关系。
二、《晏子春秋》的材料来源
首先,《晏子春秋》以齐国古史为依托。我们将《晏子春秋》与《左传》相关内容对勘,发现很多地方《左传》材料笼统而《晏子春秋》具体,基于此,我们认为《晏子春秋》使用了来自齐国史官的第一手资料。除与《左传》相印证的真实材料以外,《晏子春秋》中还有一些与晏子生平有关,记事朴实简明,并可和相关资料印证者,也比较可信。
其次,《晏子春秋》还杂采当时各种书面材料。抄自《左传》、《墨子》、《孟子》、《庄子》、《说苑杂事》等书者多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晏子春秋》一些内容,明显不是齐国人口吻,非齐国人所著,这一点前贤未曾指出过。
再次,《晏子春秋》中有大量伪托的内容。这些集中在《问篇》,又以纯理论性内容为主,借晏子与景公或叔向问答的形式,阐述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治国理念和士人为人处世原则,其思想内容与春秋后期思想界的总趋势不合,特别是其中“以民为本”、“与民同乐”、“推恩”、“使民以时”等提法,反映出作者较多吸收了战国时思孟学派的思想。这是一个士人治国理念总体设计的体现,大多为本书编者自撰。
最后,《晏子春秋》中有来自民间的口头传说、民间故事,还有编者对各种传说的改造及自己虚构的故事。这些传说有的有一定现实依据,有的全不可信。以“景公之时”开头的四章是编者专门采集的口头传说,其中“荧惑守虚”一章(《谏上第二十一章》)全用韵语可以为证。《晏子春秋》中晏子的很多故事与春秋战国时别人的事迹、传闻巧合,这些记载又有不周密之处,我们认为这是《晏子春秋》编者广泛收集传说整理改编为晏子故事。另外一些明显不真实的内容,似乎不是作者不严谨造成,有故意虚构的倾向。
三、《晏子春秋》的成书过程
本文认为,《晏子春秋》的编者以齐国史料为基础,杂采当时各种书面材料、口头传说和民间故事,并由编者以伪托晏子与景公、叔向问答的形式,加入大量阐发个人政治理念的材料,又虚构和改造了一些故事性内容,共同构成了汉代刘向校书前《晏子春秋》的面貌。大量存在的统一开头、结尾的方式说明有人统一编辑过,而这种情况在银雀山汉墓竹简中就存在,说明不是刘向所为。我们根据本书主体内容的特点认为,本书大约在战国中期编成,至于编者,还无法最后定论,但稷下学者淳于髡比较有可能。刘向对这些材料重又整理,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四、《晏子春秋》的文体及文学价值
本文分析了《晏子春秋》传记体例的形成及文学特性,对它杂纂的特点和《晏子春秋》与家传的关系也作了探讨。《晏子春秋》传记体的形式为司马迁《史记》纪传体的先驱。我们梳理了中国史书体例从以帝王为中心而表现重心逐渐下移的过程,认为这种体例的形成,不是某个人能力造成,而是时代演变,普通人地位逐步上升的社会发展趋势在文体发展方面的一种表现,即《晏子春秋》传记体的体例是战国时代应运而生的。《晏子春秋》中“二桃杀三士”(《谏下第二十四章》)、“伤槐女”(《谏下第二章》)、“逢于何”(《谏下第二十章》)等章,还显示了时代对于表现普通人的要求,这些作品主要是表现“三勇士”、”伤槐女”、“逢于何”等人物,晏子退居为配角或线索人物,说明时代发展而文化重心下降,在官方史书尚未及时回应这种要求的时候,民间叙事已悄然发生着变化。而到司马迁《史记》回应“帝王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声,创为列传一体时,《晏子春秋》体例对其影响恐不可忽略。
【关键词】:【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06【分类号】:G256;K225【目录】:
论文摘要6-8
Abstract8-11
第一章 晏子的家世与生平20-38
第一节 晏子的家世20-25
一、晏子祖籍20-22
二、“晏”是以邑为氏22-23
三、晏莱为晏婴之弟23-25
第二节 晏子的生平25-31
一、晏子生卒年25-26
二、晏子生平经历26-31
第三节 晏子的交游31-38
一、晏子与孔子的交游31-33
二、晏子与陈桓子的关系33-38
第二章 《晏子春秋》概述38-48
第一节 《晏子春秋》的著录和版本流传38-41
第二节 《晏子春秋》的书名、篇名、标题41-48
一、《晏子春秋》的书名、篇名41-42
二、《晏子春秋》的标题42-48
第三章 《晏子春秋》的材料来源(上)48-95
第一节 来自齐国史官的材料48-81
一、被《左传》采用或与《左传》各有来源者48-70
二、《晏子春秋》中其它可靠的记载70-81
第二节 《晏子春秋》抄自各书的内容81-95
一、非齐人所撰之内容81-84
二、来自《左传》、《墨子》、《儒家者言》、《孟子》、《庄子》、《说苑杂事》、《礼记》等书之内容84-95
第四章 《晏子春秋》的材料来源(下)95-129
第一节 传说故事95-115
一、口头传说95-98
二、移花接木的故事98-115
第二节 编者的伪托115-126
一、纯理论的内容115-124
二、图解观念的故事124-126
第三节 其它126-129
第五章 《晏子春秋》成书过程及文体形成129-149
第一节 杂纂与统编129-136
一、杂纂而成的《晏子春秋》129-131
二、《晏子春秋》的统编131-136
第二节 《晏子春秋》的编者136-143
一、关于《晏子春秋》编者的几种说法136-141
二、淳于髡编撰的可能与不可能141-143
第三节 《晏子春秋》传记体的形成143-149
一、《晏子春秋》是《春秋》到《史记》的桥梁143-145
二、从《春秋》到《晏子春秋》的变迁145-147
三、《晏子春秋》不出自家传147-149
第六章 《晏子春秋》的文学价值149-167
第一节 《晏子春秋》与小说的关系149-151
第二节 《晏子春秋》的结构优势151-156
一、《晏子春秋》传记体的优势151-152
二、“文短易工”的结构优势152-156
第三节 《晏子春秋》中的三类代表作156-167
一、俳优谐趣156-159
二、士人笔墨159-162
三、普通人心声162-167
主要参考文献167-17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国武;[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年04期
李传军;[J];孔子研究;200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锷;[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勤;[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光明,边希锁;[J];管子学刊;2002年01期
蒋刚;[J];文物春秋;2002年06期
刘文斌;[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于孔宝;[J];东方论坛;2002年06期
邵先锋;[J];管子学刊;2002年03期
延娟芹;[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王京龙;;[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丁原明;[J];文史哲;1997年03期
于孔宝;[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罗西章;;[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袁仲一;;[A];秦文化论丛(第十辑)[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志芳;[D];山东大学;2007年
赵海洲;[D];郑州大学;2007年
潘俊杰;[D];西北大学;2005年
唐德正;[D];山东大学;2006年
卢静;[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黄梓根;[D];湖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允东;[D];山东大学;2005年
田有钱;[D];西北大学;2005年
南金花;[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延娟芹;[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夏凌霞;[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景红艳;[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杨亚蕾;[D];武汉大学;2005年
王政之;[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段巧玲;[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闫滨;[D];山东大学;2006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马振方;[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刘文斌;[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马达;[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李学勤;[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0年02期
王锷;;[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年05期
邵先锋;[J];管子学刊;2002年03期
何新文;[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王齐洲;[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万义广;[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吴显庆;[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0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伟龙;[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马世年;[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董芬芬;[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延娟芹;[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李素琴;[D];苏州大学;2002年
杨治敏;[D];四川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文忠;;[J];新闻战线;1986年08期
马剑东;;[J];编辑之友;1990年04期
王鸿魁;[J];新闻爱好者;1991年04期
;[J];机械工业信息与网络;2004年03期
牛龙菲;[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4年Z2期
东方晰;;[J];东方收藏;2010年07期
苏仲翔;周干;;[J];图书馆杂志;1982年04期
何微;[J];新闻知识;1990年07期
鲁毅;;[J];文献;1997年01期
刘曰建;;[J];咬文嚼字;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叶行昆;;[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艾妮;;[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周粟;;[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刘宝才;;[A];禹城与大禹文化文集[C];2002年
周粟;;[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张志春;;[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许锬辉;;[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李士樑;陈海燕;;[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潘俊杰;;[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张青松;;[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郑大中;[N];上饶日报;2011年
潘峰;[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沈波峰;[N];中国包装报;2000年
;[N];中国文化报;2004年
高辉清(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N];南方周末;2003年
张连起;[N];中国财经报;2002年
陶世龙;[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王楠;[N];科技日报;2005年
王纲怀;[N];中国文物报;2011年
庄建;[N];光明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绪霞;[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曾小梦;[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孙赫男;[D];吉林大学;2006年
宁全红;[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金永健;[D];扬州大学;2009年
张继军;[D];黑龙江大学;2006年
马卫东;[D];吉林大学;2007年
苗永立;[D];吉林大学;2008年
王准;[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黄鸣;[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胜;[D];山西大学;2008年
林红;[D];河南大学;2011年
郭芳;[D];河南大学;2012年
范亚茹;[D];吉林大学;2009年
杨帅;[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郎翠;[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谢曼;[D];吉林大学;2006年
李志国;[D];吉林大学;2007年
田静;[D];山西大学;2007年
杨亚蕾;[D];武汉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晏子春秋》研究
下载积分:1998
内容提示:《晏子春秋》研究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8:54:5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晏子春秋》研究
官方公共微信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从词汇角度看《晏子春秋》的成书年代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晏子使吴_百度百科
《》是一部记叙齐国晏婴的思想、言行、事迹的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相传为撰,现在一般认为是后人摭集其言行轶事而成。书名始见于《史记·管晏列传》。《》称《》,列在儒家类。全书共八卷,二百一十五章,分内、外篇。主要记述了晏子的言行思想,语言简炼,情节生动,写出了晏婴形象,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书中寓言多以晏子为中心人物,情节完整,主题集中,讽喻性强,对后世寓言有较大的影响。
晏子使吴人物简介
(?—前500),名婴,(今山东省)人,春秋时齐国大夫,后为卿,历任灵公、、景公三世。,。他主张以礼治国,力谏省刑,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于诸侯。汉代《》,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相提并论。
晏子使吴原文
晏子使吴,谓行人曰:“吾闻晏婴,盖北方辩于辞、习者也。”命傧者曰:“客见则称‘天子请见’。”明日,有事,行人曰:“天子请见。”晏子蹴然。行人又曰:“天子请见。”晏子蹴然。又曰:“天子请见。”晏子蹴然者三,曰:“臣受命弊邑之君,将使于吴王之所所以不敏而迷惑,入于天子之朝。敢问吴王恶乎存?”随之吴王曰:“请见。”见之以诸侯之礼。
晏子使吴翻译
出使吴国时,对行人说:“寡人听说是北方长于言辞、熟悉礼制的人。”(吴王)下令给手下导引宾客的官员说:“晏婴求见时,你让行人对他说‘天子请你相见’。”第二天,行人(对晏子)说:“天子请你相见。”晏子流露出局促不安的样子。行人再次(对晏子)说:“天子请相见。”晏子仍然局促不安。行人(第三次对晏子)说:“天子请相见。”晏子还是局促不安,(并对行人)说:“我接受齐王的命令,出使到吴王所在的国家,因为不明事理而糊里糊涂地走进了周天子的宫廷,冒昧地请问吴王他在哪里呀?”这之后吴王(马上改口)说:“请你相见。”(于是)以合于诸侯身份的礼仪接待晏子。
晏子使吴注释
行人:官名,主管礼仪。
摈:同“傧”。
天子:指天下当时的共主,齐、吴均属诸侯,名义上还奉东周天子为天下的共主,此处指吴王欲以天下共主自居。
蹴然:局促不安的样子。蹴,同“蹙”。
见:接待。
敏:明白。
习:熟悉。
恶:哪里。
晏子使吴评点
这个寓言故事,表现了晏子的机智敏捷、能言善辩的才干,同时也表现了他热爱祖国、维护祖国尊严的可贵品质。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晏子春秋的作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