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九仔烈士__ 1927年参加革命,任红军战士,1930年在永康万福电影院桥被敌杀害,时年30岁.

唐富庆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唐富庆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1930年参加革命,任红军战士,1930年在吉安县被敌杀害,时年38岁。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 - 八闽英烈
血沃八闽河山――抗战时期烈士名录
&福建人民的抗日斗争,是一段极为艰难的历程。一方面,日军入侵闽海,福建人民直接面对着凶残的日军;另一方面,国民党政府始终没有承认共产党领导的福建人民抗日斗争的合法性,因此还时刻面临着来自背后的难以提防的暗箭。八路军和新四军虽然时不时地面对国民党军队的“摩擦”,甚至发生诸如“皖南事变”这样的“反共高潮”,但总体上看,共同抗日的基本格局始终没有改变,国民党军队也始终不敢直接攻击在敌后抗战的人民军队。而在福建,人民的抗日斗争则始终受到国民党政府的血腥镇压。
&&& 福建人民的抗日武装,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八闽大地的红军游击队历经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于1938年初相继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只留下少数干部和警卫武装按照国共达成的合作协议开展抗日宣传活动。然而,新四军前脚刚刚离开福建,国民党政府就撕破脸皮,延续着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未完成的“清剿”行动。日袭击新四军六团驻宁德留守处,日袭击中共政和县委机关,1938年4月袭击新四军建阳办事处,一系列破坏抗战的行动,迫使福建的中共党组织和人民抗日武装再一次转移山区,开展自卫斗争,并在斗争中发展壮大。期间,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001& 王& 助&&&&& &&&
&&& 王助(),福建省闽侯县亭江乡(今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象洋村人。1931年夏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选派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反帝大同盟远东大会,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至1933年11月,先后在福州培英中学、北平燕京大学和厦门大学求学,积极从事学生和工人运动,曾三次被反动派逮捕入狱,判过死刑。1934年8月调任工农红军闽浙赣军区第4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1936年4月任中共闽东北分区区委书记,同年8月任红军闽北独立师政委兼闽东北军分区政委,1937年秋任闽赣省军政委员会主席,在闽北苏区领导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改编为新四军参加抗战。1938年2月任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主任,积极贯彻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活动,发展党的组织,组织抗日武装征集兵员,培训干部充实新四军。1938年3月闽中游击大队集中泉州整编期间,国民党顽固派发动“泉州事变”,谋杀闽中游击大队大队长刘突军等领导人,强行解除闽中游击大队武装。王助代表新四军开展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迫使国民党当局释放被拘押的闽中游击大队并发还武器。新四军北上后,受命留在闽北继续组织抗日救亡活动。1939年7月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一战线部部长、省委党校副校长。1940年,国民党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闽北抗日形势逆转。王助率部转入抗击国民党顽固派的游击战争。日率领小分队前往建瓯、南平、顺昌边界开展工作途中,在建阳东坑头遭受敌军袭击,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002& 陈康容&&&&&&&&&
&&& 陈康容(),女,原名康月容,又名陈亚莹,笔名胜子,福建省永定县岐岭乡人,缅甸归侨。15岁随父回乡就读于集美学校,深受革命师友影响,积极参加进步活动。1934年为避免国民党当局注意,回缅甸执教于仰光华侨女中,同时投身于华侨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重返厦门大学就读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康容毅然中止学业,拒绝了父亲在缅甸为她安排的舒适生活,全身心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担任厦门慰问抗战将士工作团宣传股长。同年11月,党组织送她到龙岩中共闽西南特委第一期训练班学习,改名康容。随后参加由红军游击队改编的闽西抗日义勇军。1938年3月,闽西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抗日后,陈康容受命留在闽西游击区组织抗日救亡活动,任岐岭党支部宣传委员、支部书记。1940年,国民党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闽西的抗日形势逆转。这年8月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凛然对敌。日在永定抚市被敌杀害,英勇就义。陈康容牺牲后,中共永和浦(永定、平和、大浦)县委将永和浦抗日游击队命名为“康容支队”,高举这面光辉旗帜活跃在金丰大山,继续打击敌人。
003& 柯子鸿&&&&& &&&
&&& 柯子鸿(),又名柯成,福建省晋江县人。1926 年 3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厦门党组织的早期领导人之一。大革命时期,历任中共厦门大学支部书记,中共厦门特别支部委员,中共厦门市委委员,厦门总工会宣传部长兼纠察队队长,协助罗扬才、杨世宁领导工人运动。厦门“四?九”反革命政变后,不顾个人安危,带领工人和民众多方营救被捕同志,受到敌人的通缉和追捕。随即转入农村,以行医为掩护,秘密建立党的组织和农民协会,组建革命武装,开展武装斗争。1930 年 5 月25日参与组织和领导厦门武装破狱行动,率队提供外围掩护和接应工作,并安排后勤保障。随后调回厦门工作,任厦门赤色总工会副委员长,领导工人运动。由于长期在艰苦环境下工作,并遭受反动当局的迫害,积劳成疾,于1937 年 12 月在厦门病逝。
004& 汪林兴&&&&&&&&&
&&& 汪林兴(),福建省崇安县(今武夷山市)岩后乡人。1928年2月加入秘密农民协会,参加了上梅暴动,任村苏维埃主席。192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历任崇安县岩后乡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共崇安县白水区、大浑区区委书记,崇安县苏维埃政府军委主席兼赤卫营政委,崇安县委书记,领导崇安的土地革命和苏区建设,使崇安成为闽浙赣苏区的中心区域之一。1933年9月,调任中共建阳县委书记兼独立营政委。1934年7月,闽浙赣红军主力组成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后,苏区遭到敌人的残酷“清剿”。汪林兴奉命留在苏区任闽赣省闽北分区委书记兼崇安县委书记,闽北特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坚持了三年艰苦的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以闽北分区军政委员会主席的身份,同国民党地方当局谈判合作抗日。1938年1月,闽赣区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五团,开赴皖南前线抗日,闽赣省委也改为闽浙赣特委,汪林兴任特委组织部部长,以新四军三支队副官兼崇安留守处副主任的名义,继续留在闽北组织抗日救亡。1938年6月,闽北、闽东和闽中党组织合并,组成中共福建省委,汪林兴任省委委员、省委民运部长兼闽北特委书记。皖南事变前后,国民党顽固派对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进攻,汪林兴率领游击队转入高山密林坚持反顽自卫斗争。1944年8月在江西铅山峨眉坂村执行任务时遭遇国民党顽军突然袭击,不幸中弹牺牲。
005 &李& 刚&&&&&&&&&
&&& 李刚(),福建省南安县诗山乡人,马来西亚归国华侨,闽中游击队领导人之一。1931年参加革命,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是从事城市地下斗争,1934年回南安诗山组织农民运动和游击战争,任中共金淘区委委员兼区共青团书记。1935年秋任中共晋南县委委员。1936年秋,中共晋南县委改为晋南工委,负责组织工作,在晋江塔头一带以小学教员身份开展革命活动,恢复晋江等地的党组织。1937年7月任中共闽中工委委员,负责晋江、南安和惠安一带的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泉州中心县委书记、闽南特委书记。1940年冬调闽北进入中共福建省委干校学习,并在闽北山区坚持游击战争。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国民党顽固派对闽北抗日游击区发动大规模“围剿”,包围了省委干校。李刚在与部分人员一道突围后,隐蔽在偏僻荒山中坚持游击作战,依靠野菜充饥。同年2月14日,因疾病冻饿,牺牲在福建崇安的犁头尖山上。
006& 李昭秀&&&&&&&&&
&&& 李昭秀(),又名李秀、李微光、李守诚,化名陈秀,福建省晋江县池店镇池店村人。1928年在南熏小学读书时,受革命思想熏陶。1930年加入中国共青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任共青团惠安县委书记,1932年7月任中共惠安县委委员,1934年4月任中共惠安特支宣传部部长,在惠北地区建立党团组织和农民协会,组建红军游击队和农民赤卫队,建立革命据点,配合安南永(安溪、永春、南安)苏区的反“围剿”斗争。1935年9月,国民党调集重兵“清剿”闽中红军,中共惠安县委遭受破坏,队伍被打散,李昭秀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回到晋江池店坚持革命活动。不久被国民党侦探发现被捕入狱。在狱中守口如瓶,因证据不足,由家属保释,被迫南渡新加坡。不久加入马来亚共产党,发起组织“新加坡华侨各界救国联合会”,任党组成员兼秘书长,积极开展抗日救国活动。1939年6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1940年被英殖民当局驱逐出境,回到家乡。1941年与中共泉州组织接上关系,以教员身份在内坑一带从事革命活动,组建并领导抗日武装,不久调回池店恢复党团组织。日,因叛徒出卖在泉州再次被捕。在狱中历尽酷刑,坚贞不屈。是年冬,被敌人秘密解押到大田、永安交界的十八格活埋,壮烈牺牲。
007 &黄仁和&&&&&&&&&
&&& 黄仁和(),又名黄函,福建省晋江县内坑乡白村人。193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白支部组织委员,以收购碎银为掩护,联系贫苦农民,宣传革命道理。1932年冬任白农会主席,1934年任中共官桥区委委员,带领农会会员和农民赤卫队、红军游击队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1935年9月,国民党调集重兵“围剿”泉州地区的晋(江)南(安)苏区,晋南红军游击队与敌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终因敌强我弱,并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根据地受到严重破坏。1936年,黄仁和远渡菲律宾,并加入菲律宾共产党,但仍与白村地下党没有暴露身份的党员保持着书信联系。1942年日寇侵入菲律宾,黄仁和担任菲律宾华侨抗日反奸大同盟外交部长,积极组织抗日武装,同菲律宾人民一道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日,黄仁和在执行任务途中遭到敌军伏击,壮烈牺牲。抗日战争胜利后,菲律宾人民和爱国华侨举行隆重的追悼会,将黄仁和烈士的遗体安葬在马尼拉华侨义山,并勒石树碑,永铭其功绩。
008 &陈盅恒&&&&&&&&&
&&& 陈盅恒(),福建省晋江县人。少年时代侨居缅甸仰光,1939年回国就读于晋江养正中学,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和抗日救亡活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夏任中共泉州中心县委特派员,前往惠安、安溪等地恢复党的组织,建立抗日游击武装,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1941年6月由于“托派”嫌疑,在莆(田)仙(游)永(春)交界处蒙冤罹难,时年21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给予平反,追认陈盅恒为革命烈士。
009& 张栋梁&&&&&&&&&
&&& 张栋梁(),又名张幼庭,福建省南安县官桥镇岭兜乡人,菲律宾华侨。1929年在厦门大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受命回家乡开展革命活动,创办梅岭小学,以教员身份做掩护,发展党的组织,开展农民运动,担任中共岭兜支部书记。1932年组建红军游击队,开辟革命根据地。1935年秋,国民党调集重兵“围剿”晋南游击区,红军游击队在与敌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后,终因敌强我弱,并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根据地受到严重破坏,苏区领导人分散隐蔽。张栋梁因受到敌军辑捕,被迫返回菲律宾,改名张幼庭在怡朗华商中学任教。期间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6 年6月发起成立“怡朗华侨救亡协会”。1938年1月参加菲律宾“华侨战地记者通讯团”,以菲律宾《华侨商报》记者身份回国,前往战区采访报道抗战情况。同年7月由汉口乘船去九江途中,在蕲春遭日机轰炸,壮烈牺牲。
010& 许运伙&&&&& &&&
&&& 许运伙(),又名新礼、建民,福建省晋江县深沪镇吕宅村人。1929年4月前往菲律宾宿务求学,不久加入菲律宾共产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36年5月因身份暴露受到通辑,被迫回国。1937年“七七”事变后从上海回到家乡,以教员的身份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7月任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委员兼宣传部长,1939年改任组织部长,1940年9月任泉州中心县委书记,组织民众抗日活动,组建抗日游击武装,领导泉州地区的抗日反顽斗争。日,在吕宅村开会时突遭国民党税警袭击,许运伙不顾身上中弹、肠子流出的生命危险,全力阻击敌人掩护同志们撤离,直到壮烈牺牲。
011& 吴大麟&&&&&&&&&
&&& 吴大麟(),又名一德、德官,化名徐义文,福建省连江县城关人。1929年7月毕业于福州育华中学,随后进入南京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当差,1934年春“福建事变”后调回福建省党部,任低级职员并加入国民党。1935年夏考入农业合作社训练班,随后任“福建省农村合作委员会驻连江办事处”主任指导员。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闽江出海口的川石岛,觊觎福建沿海。吴大麟投身抗日救亡,任连江县抗敌后援会副会长,积极组织抗日活动,成为深孚众望的抗日救亡领导者之一,并于1938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以培训农业合作社会计人员的名义,培训抗日游击战的骨干,为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作准备。1939年2月上旬,吴大麟接任中共连江特支书记,秘密组建抗日游击队。吴大麟的抗日活动引起国民党顽固派的注意,1939年5月,国民党当局以“贪污公款”的名义秘密逮捕了吴大麟,经组织营救脱险。随后转入秘密活动,1939年6月底受命争取盘踞在马祖列岛的海匪武装,基本上控制了海匪余阿R部,在马祖列岛形成了抗日游击根据地。同年11月初中共连江中心党支部(县委)成立,吴大麟任书记。1940年,日军特务机关与国民党特务组织相互勾结,联合打击吴大麟率领的游击队。吴大麟因经验不足,在收编的海匪武装中过早执行禁烟禁赌等政策,造成部分海匪叛乱。国民党特务假手汉奸林元桂暗中策动余部参谋长反水,暗杀余阿R,致使余部发生分裂内乱。日,林元桂潜入抗日游击队进行暗杀活动,吴大麟中弹牺牲,时年30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经过反复调查,于1966年5月追认吴大麟为革命烈士。
012& 郑& 挺&&&&&&&&&
&&& 郑挺(),原名郑英华,化名郑冠音,福建省福州郊区鼓山乡人。1932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理化系,任学生会主席。1935年秋因组织和领导学生运动被拘押,释放后又因组织声援“一二?九”运动,于日被秘密逮捕。在狱中组织绝食斗争,迫使国民党当局对政治犯作出一些让步。抗日战争爆发后,经多方营救于1938年初获得释放,随即参加中国共产党。1938年受命回福州筹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任福州总队总队长,积极宣传抗战,发展党组织,同时深入农村开展抗战救亡活动。1940年1月任中共福州工委书记、闽江特委书记,在开展城市抗日活动的同时,领导组建福州郊区的抗日游击武装。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按照中央“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指示,奉命转移到省营造局(设在永安)当雇员。同年7月前往崇安向中共福建省委汇报工作时,在崇安车站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在狱中坚贞不屈,于当年11月在梅列(今三明市)集中营被敌秘密杀害。
013& 洪瑞星&&&&&&&&&
&&& 洪瑞星(),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人。1938年参加革命活动,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期间,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宣传,后以泉州象峰小学教师的身份为掩护,建立党的地下交通站。1945年初调惠安东南一带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党的组织,组建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反顽游击战争。是年6月,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在狱中残遭酷刑折磨,宁死不屈。同年11月被敌活埋,英勇就义。时年23岁。
014& 陈百弓&&&&&&&&&
&&& 陈百弓(),名发铿,号伯恭,福建省福鼎县前岐乡溪浦村人。早年同情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编辑《福鼎》半月刊、《福鼎月刊》,抨击国民党当局,宣传抗日主张。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夏天赴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参加训练班,回浙南特委经平阳县鳌江时遭当地国民党警察逮捕解押平阳,以凛然正气迫使平阳国民党地方当局释放。同年9月任中共鼎平县委统战部长,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40年10月任中共鼎平县委书记。其时,国民党地方当局中的顽固派密谋调集重兵大举“驻剿”,破坏浙南、闽东的合作抗日局面。陈百弓准确地判断形势,及时采取果断措施,隐蔽保护了大批干部,扭转了鼎平革命的危局。随后在周密策划、精心准备的基础上,于日晚率领抗日游击队果断地发动霞关起义,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清乡”行动。日,陈百弓率小分队在浙江平阳钱库桐桥村活动时,突遭国民党顽固派重兵包围,在突围时不幸被捕。他面对酷刑,大义凛然。翌日,在平阳(今苍南县)宜山被敌残杀,英勇就义,时年35岁。
015& 王烈怡&&&&&
&&& 王烈怡(),福建省福鼎县前岐镇人。1938年参加泰顺抗日游击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7月任中共泰顺县委青年部部长。1941年5月在文成县桂山乡执行任务时不幸被捕。同年6月,在押解温州途中,于泰顺县仙居桥头被敌人暗杀,时年25岁。
016 &赖月华
&&& 赖月华(),女,福建省永定县凤城镇人,张鼎丞的夫人。1927年8月参加革命,1928年6月参加永定暴动,随后任溪南区苏维埃政府妇女委员,1930年调闽西苏维埃政府妇女部工作。1931年冬随张鼎丞到长汀,历任中共长汀县大埔区委书记、中共汀东县委组织部长、兆征县苏维埃政府妇女部长等。1932年3月任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候补委员,省苏维埃妇女部长。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长汀四都一带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4月在国民党军的“清剿”中被俘,幸未暴露身份,由当地群众以“兄妹关系”保释,继续坚持游击战争。1937年春与张鼎丞取得联系,由组织护送到永定下洋闽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分配在永和靖军政委员会工作。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张鼎丞率闽西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抗日,赖月华奉命留在闽西游击区担任中共金砂总支书记。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闽西国共合作形势随之逆转,赖月华奉命撤离金砂,到芹菜洋闽西南特委党校学习,结业后分配到丰稔、西溪等地工作。同年10月任中共永定县委妇女部长,在东溪、西溪、湖雷等“生产基地”进行隐蔽斗争。日,永定国民党保安团突袭中共永定县委机关(驻湖雷阙背村),赖月华因患严重的脚关节炎,无法随游击队突围,主动承担掩护任务。在战斗到最后一颗子弹时举枪自尽,壮烈殉难。
017& 王长胜
&&& 王长胜(),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人,1928年参加革命,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12军副营长。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闽西苏区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闽西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抗日,王长胜受命留在闽西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历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后方留守处稔田办事分处干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留守支队支队长、韩江纵队第九支队支队长。1945年8月在长乐寨子战斗中不幸被俘,不久英勇就义。为纪念王长胜,韩江纵队将第九支队命名为长胜支队。
018& 林湖鳅
&&& 林湖鳅(),又名养生、水田,福建省平和县人。1932年底参加闽南红军独立第三团,1933年11月受合回家乡开展地方工作,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历任靖和浦县委辖下的五南区委、双坂区委书记。红三团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后,留在闽南游击根据地坚持斗争,历任中共平和县委委员、县委书记,中共漳州中心县委委员,坚持抗日救亡活动,发展闽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8年受命赴安溪指导工作,恢复安南永边区党的组织和游击武装。1939年秋返回平和联系群众,建设基点,坚持抗日和反顽斗争。1941年调往闽西开展工作,1943年底再回平和。同年12月在平和东坑被国民党县保安队逮捕。在狱中遭受严刑折磨,双目失明,但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1944年12月在押解崇安集中营途中壮烈牺牲,年仅28岁。
019& 黄乾钟
&&& 黄乾钟(),福建省平和县高坑(今国强乡)霄岭蔡田村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在家办起地下兵工厂,为游击队制造枪支弹药。1939年11月,因反动分子告密,敌人袭击兵工厂,收缴了枪支和制造工具,还抓走3名师傅和两名群众。其时黄乾钟在外开党支部会议,得悉情况后率500多黄姓族人把龟缩于高坑禾仓楼的敌人团团围住。黄乾钟只身进入禾仓楼与敌谈判,迫使敌人放人还枪。斗争胜利后,黄乾钟把兵工厂转移至片仔村继续制造武器。1940年初,国民党县政府派保安队“围剿”霄岭游击队。为保存革命力量,黄乾钟和游击队转移南靖县小山城,以烧炭为生,继续开展革命斗争。1940年农历7月16日,乾钟受组织委派前往乌山向闽南特委汇报工作,途中不幸被捕。关押狱中达两年之久,期间极尽酷刑,但始终坚守党的秘密,坚贞不屈。1942年农历7月13日在县城九峰城郊英勇就义。
020& 陈清泉
&&& 陈清泉(),福建省平和县高坑(今国强乡)郭坑店仔村人。幼时,家中因恶霸欺压倾家荡产父母双亡。兄长陈天德、陈天才为报深仇相继参加革命。在兄长影响下,陈清泉也于1935年参加革命,成为党组织和游击队的地下交通员。他的家也成了闽西南交通总站的一个重要交通据点。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区委委员,积极从事情报侦察和交通联络。为更好地支援游击队的斗争,陈清泉组织变工队为全脱产游击队员家属代耕,发动群众筹集粮食物资支援游击队,为饶和浦边区长期坚持游击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1940年5月,由于叛徒告密,国民党平和县保安队偷袭片仔村抓捕了陈清泉。为得到地下党和游击队的情报,敌人当着陈清泉的面活活摔死了他唯一的7岁女儿,连续审讯三天三夜。面对敌人的残酷折磨,陈清泉坚贞不屈,横眉冷对,大义凛然地怒斥敌人:“日本人侵占了我们大半中国!你们不抗日,却抓我们老百姓,你们才是走错路的卖国贼!”在敌人的残酷折磨下,陈清泉被敌人用锄头柄活活打死,壮烈牺牲。
021& 林& 路
&&& 林路(?-1938),福建省龙岩县人。192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0年调闽南工作,任中共漳州县委组织部长。1932年中央红军入漳时,配合红军筹款筹粮,宣传革命,动员工农群众参军,之后转入靖和浦边区。1934年3月任中共靖和浦县委常委,领导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区乡红色政权。同年3月18日当选为靖和浦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8月任中共闽粤边区特委委员。1935年8月奉命到云和边界的平和大芹山区开辟新区,建立党团组织和农民武装,争取保甲长,使大芹山30多个保甲中的19个成为“白皮红心”的两面政权。1936年初,在平和山内各保组建抗日救国会,进行减租减息、抗租抗税分米谷的斗争,既让农民得益,又团结各种抗日反蒋力量,把大芹山区建成靖和浦边区红军的后方基地。1936年底任平和县委书记。1937年7月“漳浦事件”后,积极重建红三团。1938年1月任中共漳州中心县委常委,同年6月14日在平和小溪镇坑里村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时遭国民党顽固派暗杀,英勇牺牲。
022& 李大华
&&& 李大华(?-1943),福建省同安县人。1924年毕业于厦门中华中学,其后以教书作掩护进行革命斗争。1930年5月,出走新加坡避险,当年回国,在马巷任教。不久,到漳洲组织发动群众,于白水营组建武装力量,准备攻打国民党海澄县政府,因泄密起事未成。1932年秘密转移漳浦。由于敌人通缉跟踪,再度潜往南洋。1937年冬,以新加坡《星洲日报》记者身份辗转来到抗日圣地延安,考入陕北公学。毕业后参加八路军,以《星洲日报》派驻中国华北战地记者的身份,在华北敌后根据地从事新闻报道,宣传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1941年调回家乡同安继续开展抗日宣传工作。1943年初在家中不幸被捕,押解到梅列(今三明)“东南训练班”集中营,备受精神折磨和肉体上的摧残。敌人逼其妻子许若薇劝其“自新”,他一面揭穿敌人的阴谋,一面勉励妻子说:“做人要有骨气,生活、生存才有意义!决不能做贪生怕死的人,当软骨头!”同年5月16日,在福建建瓯县监狱被折磨致死,壮烈牺牲。
023& 郭香玉
&&& 郭香玉(),女,福建省龙岩县江山乡人,谢觉哉同志的夫人。郭香玉早年丧夫,与幼子相依为命。1929年参加农民武装暴动,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8月调厦门,任中共福建省委(地下党)秘书处工作人员。1931年3月,国民党军警袭击省委机关时被捕,受残酷折磨。她佯装不懂普通话,一口咬定自己是佣人(炊事员),未暴露真实身份。获释后一路行乞回乡寻找党组织。当时龙岩已被国民党军部占领,郭香玉又徒步到长汀苏区,分配在省委机关从事后勤服务工作。其时唯一的儿子因“肃社党”事件遭错杀,悲痛之余,擦干眼泪,埋头苦干。因工作出色,经邓颖超推荐,去瑞金中央局机关做服务工作。1934年夏天与谢觉哉结成革命伴侣。同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时,因少时缠脚行动不便,未能随谢觉哉一起长征,留在苏区坚持游击斗争。转转回到龙岩后担任湖坑党总支书记,领导群众抗租抗捐,筹集粮食被服药品等物资支援游击队。闽西红军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后,郭香玉继续留在苏区坚持游击战争。日因被坏人告密不幸被捕。敌人用尽酷刑,想从她嘴得到闽西党组织和游击队的秘密。郭香玉宁死不屈,被凶残的敌人残酷活埋,英勇就义。
024& 吴作球
&&& 吴作球(),福建省龙岩县大池乡人。早年当过布店学徒。1929年5月红四军入闽经过大池,作球加入暴动队跟随红军攻打龙岩。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任共青团大池区委书记。同年11月参加龙岩县游击总队任班长。1933年后,历任县少先队总队长,大池区团工委书记,游击队分队长,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任中共龙岩县委委员兼少共县委书记。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闽西参加三年游击战争中,历任岩永杭游击队中队长,岩平宁游击队大队长。1935年5月后历任县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主席,兼任龙岩县独立营政委。1937年与魏金水一起与驻适中的粤军谈判合作抗日。抗日战争爆发后,闽西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吴作球受命留在闽西领导抗日救亡活动,历任中共龙岩县委副书记,中共漳州中心县委副书记,中共龙岩县委书记等,领导农民挫败业主团的收租夺田和圈占土地阴谋,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闽西事变”后按照中央保存革命力量的指示,率部转入分散的隐蔽斗争。1943年7月在县委驻地附近的九曲岭羊角坑游泳时不慎溺水遇难。
025& 张旭高
&&& 张旭高(),又名张昭明,字问鸥,福建省龙岩县曹溪乡人,菲律宾侨领。1924年在集美学校参加学生运动,随后就读于广州中山大学、上海大学。1926年底北伐军入闽后辍学回龙岩参加革命,任岩平宁(龙岩、漳平、宁洋)政治监察署专员,组织国民革命运动。在中共龙岩县总支委员会支持下,开办岩平宁宣传人员养成所,培训农民运动骨干,亲任所长兼教员。日在共产党人支持下召开各界代表联席会议,通过了二五减租、对半减息;提高工人地位,保护工人权益;提倡婚姻自主,禁养童养媳,禁止纳妾;破除封建迷信;禁赌、禁娼、禁鸦片等决议,并组织实施。龙岩“4?15”反革命政变后遭到通缉,转至漳州、厦门加入共产党,担任平和县委书记。1929年组织领导平和暴动。暴动失利后转去上海。1930年南渡菲律宾,当过工厂秘书、中学训育主任兼史地教师。1932年后在马尼拉巴西中华中学和南洋中学执教,向学生传播革命思想和爱国主义教育。抗日战争爆发后,倡导组织华侨文化界抗日救国会(后改称文化救亡协会),设立青年战时服务团,介绍不少学生回延安参加革命;亲率中外记者考察团回国,深入抗战前线,收集大量资料和照片,撰写许多反映中国战地实况的新闻报道。1942年1月马尼拉沦陷后隐居乡间,仍为抗日游击队递送消息,筹集经费。1943年9月曾被日军俘获,因未暴露身份而获释。1944年1月再次被捕,随即被日军暗杀。抗日战争胜利后,华侨和当地人民在马尼拉市单独为他建立纪念碑。
026& 马永昌
&&& 马永昌(),别名阿细,福建省永定县仙师乡人。192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永定暴动。1929年5月协同马发贤组建西洋坪赤卫队,任副大队长。7月23日举行西洋坪暴动。西洋乡苏维埃政府成立后,任军事委员兼赤卫大队长。1930年后,历任中共永定县委巡视员、秘书、县赤卫大队长、永定县红军独立团政委、福建省军区政治部动员处主任等职。参加了闽西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苏区坚持游击战争,任中共永太特区委书记兼永太游击队政委,配合红八团在岩永杭边开展游击活动。同年冬,组建永太县委和永太县苏维埃政府,任县委书记,整顿和发展永太游击队,打开了以茫荡洋、双髻山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新局面。1935年5月调任中共永西特区委书记,同年底当选永定县苏维埃政府副主席。1936年初接任永定县委书记。1937年8月按照中央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方针,促成永定第二次国共合作。1938年春,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抗日后,继续留在闽西组织抗日,任永定县委宣传部长、丰稔中心区委书记和新四军第二支队丰稔留守处主任。日,国民党方面邀请中共永定县委派代表到大阜面商抗日事宜,马永昌奉县委指派偕数位同志应邀前往,竟惨遭顽固派杀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马永昌为革命烈士。
027 &王& 珍
&&& 王珍(),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人。1929年6月参加革命,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乡苏维埃干部、县苏维埃组织部干部。1932年调任中共宁化县委书记,为开辟宁化新区作出了贡献。1933年夏调任中共武平县委书记,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闽西苏区坚持三年艰苦的游击战争,1937年任中共永定县委书记。抗日战争爆发后,认真执行党中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示,组织当地的抗日救亡运动。闽西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抗日后,继续留在闽西坚持游击斗争。1938年因被叛徒出卖,在永定县城被敌杀害,英勇牺牲。
028& 范乐春
&&& 范乐春(),女,福建省永定县金砂乡古木督村人,林伯渠的夫人,中央苏区著名的妇女领袖。1927年参加农民运动,1928年6月参加永定暴动,192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溪南区苏维埃政府妇女委员会主席。1930年3月任闽西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妇女部部长,同时当选中共闽西特委委员。1931年任永定县苏维埃政府主席,11月出席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首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唯一的女性中央执行委员。1932年3月任中共福建省委委员,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土地部部长,曾随毛泽东到才溪乡调查。同年5月兼任福建省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主任。此后历任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工农检察委员会主席,临时中央政府内务部优待红军局局长。1934年2月再次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闽西坚持斗争。1935年4月任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妇女部部长,不久兼任中共永定县委书记,参加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闽西南潮梅特委常务委员、妇女部部长,新四军二支队永定留守处负责人,在闽西坚持抗日斗争。因积劳成疾,于1941年5月在永定西溪病逝。
029& 林友梅
&&& 林友梅(?-1945),女,福建省大田县武陵乡人。1937年考入大田县中学,期间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9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任中共大田县武陵妇女支部书记,以武陵小学教员身份为掩护,积极开展妇女工作,组织妇女为游击队做后勤,传送情报。1942年2月任中共大漳(大田、漳平)边区委委员。1943年,参加闽中工委在大田丰田举办的党员骨干训练班,结业后,到南(平)沙(县)尤(溪)边区开展工作。1944年春,任中共闽西北特委妇女部副部长。同年7月,国民党顽固派调集重兵袭击包围大田武陵和特委机关,她跟着游击队转战各地。日,参加攻打大田龙门保安队的战斗,在撤退突围时遭顽敌伏击被捕。在狱中受尽酷刑,坚贞不屈。11月底在大田桃源被敌活埋,壮烈牺牲。
030& 肖冠槐
&&& 肖冠槐(?-1945),福建省大田县桃源乡人。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桃源一带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救亡活动。1939年底任中共大田县委委员兼第四区区委书记,以教员身份为掩护,深入发动群众,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和武装工作队。1942年2月,中共大田县委改为中共闽中工委,肖冠槐任工委委员兼统战部长,同时兼任中共大(田)永(安)宁(洋)边区区委书记。1944年5月,中共闽中工委改为中共闽西北特委,任特委委员兼统战部长。同年底任闽西北游击支队支队长,率部活跃在闽中一带。1945年6月,率闽西北游击支队在尤溪县八字桥石头坑纸厂与省委派来的武工队会合,准备向闽赣边区挺进。同年6月13日,在尤溪八字桥战斗中为掩护战友,身中数弹,壮烈牺牲。
031 &邓贡直
&&& 邓贡直(),原名邓家铭,福建省泰宁县胜二街人。毕业于福州乌石山师范学校,随后在邵武省立小学任校长。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赴上海就学。抗日战争爆发后从上海来到厦门,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历任“厦门青年战时服务团”干事、漳州南乡工作队队长,1938年6月由于开展抗日救亡活动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在社会各界的声援和压力下获释。不久调任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委员、代理书记等,组织和领导泉州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恢复泉州地区党组织,组建人民抗日武装,开展抗日反顽斗争,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1939年冬奉命赴闽北参加中共闽浙赣省委武夷干校学习。1940年春因“托派”嫌疑蒙冤罹难。1987年2月,中共泉州市委予以平反,恢复政治名誉。
032 &刘秀英
&&& 刘秀英(),女,福建省崇安县(今武夷山市)人。1935年被国民党军一个排长抢去,卖到松溪县张屯村。1939年参加革命,担任中共松溪县委领导的湛卢山游击队的交通员,承担传送情报、筹集生活用品和物资、护理伤病员等工作。1941年3月,国民党军调集重兵“清剿”建(瓯)松(溪)政(和)游击根据地,3月30日包围了湛卢山游击队。刘秀英在激战后突出重围后,为躲避国民党军的搜捕,隐蔽在城关亲戚家中。日,由于叛徒告密,不幸被捕。在狱中受尽酷刑,坚贞不屈,还利用亲属探望“劝降”的机会,把缝在棉袄中的三块银元的经费转交游击队,交待说:“我就要‘去’了,不能再孝顺婆婆了,这件棉袄留给婆婆。这是我最后的一点心意,望她自己保重!”同年4月23日,刘秀英在松溪东平英勇就义,时年25岁,当时尚怀身孕六个月。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追认她为革命烈士。
033& 董生有
&&& 董生有(),原名哲荣,外号老兵,福建省松溪县郑墩乡黄沙村人。1935年2月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分队长、中队长。1936年率小分队东出仙槎一带,配合松东区委书记伊远金共同组建仙槎游击队。1937年接任松东区委书记,领导松溪东区的游击战争,打通了与闽东红军独立师的联系。抗日战争爆发后,闽北、闽东红军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董生有受命留在建(瓯)松(溪)政(和)游击区坚持斗争,率领抗日游击大队保卫特委机关。1938年10月,国民党顽固派调集县保安队袭击中共建松政特委机关,制造“塘边事件”,破坏建松政地区国共合作抗日谈判协议,董生有率部转入隐蔽的游击战争。1941年5月任中共松东特区区委书记兼庆元游击队党代表,11月任中共松溪县委书记兼游击队政委,率领部队多次取得反“清剿”斗争的胜利。日夜,因叛徒出卖,董生有和警卫班在松溪县花桥乡路下桥的西溪村被国民党保安队包围,在突围中负伤被捕。在狱中经受多次严刑折磨,始终坚贞不屈。1945年1月在浦城小西门外英勇就义。
034& 邱有贵
&&& 邱有贵(),福建省崇安县吴屯乡潘屯村人。1928年9月参加上梅暴动,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乡苏维埃军事部长、区苏维埃军事部长,建阳县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闽北苏区坚持游击战争,任建阳游击司令部司令员,中共建阳县委书记和闽浙赣特委执行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实现合作,闽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邱有贵奉命留在建阳领导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4月,新四军五团刚刚北上不久,国民党顽固派就突然袭击中共建阳县委机关驻地麻沙镇梁仰村,制造了建阳事件。邱有贵在事件中壮烈牺牲。
035& 余维新
&&& 余维新(?D1943),福建省南平市菖白乡人。1937年投身爱国青年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以沙县圣智小学教员、南平剑津中学训育员和南平后谷铁工厂会计等公开身份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活动,曾任中共南平铁工厂支部书记。1939年秋转入农村开辟南沙尤(南平、沙县、尤溪)边区的游击根据地,任中共菖蒲洋村支部书记。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任南沙尤边区特支书记,受命前往尤溪九都地区,以教员身份为掩护开辟新的游击根据地。1943年被国民党顽固派逮捕,关押在三明梅列集中营,面对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一个多月后,在狱中壮烈牺牲。
036& 林大蕃
&&& 林大蕃(),又名林作为,福建大田县人。大田县党组织和游击队的主要创建人。初中毕业后返乡任教,不久被推举为武陵小学校长。193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武陵小学支部书记。抗日战争爆发后,以武陵小学为阵地,广泛联系当地群众和各校师生,宣传抗日救亡道理,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培养青年积极分子,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是年冬成立中共武陵小学中心支部,任书记。1939年春以武陵小学中心支部为基础,成立中共大田县委,林大蕃任县委书记。1940年7月入闽浙赣区党委干部学校第三期党训班学习。结业后,在中共闽江特委的直接领导下,积极投入开辟游击根据地的斗争。相继建立游击基点村,组织农民自卫队,并在这个基础上组建了大田第一支游击队。1942年2月任中共闽中工委书记兼组织部长。1943年余维新被捕牺牲后,林大蕃奉命率领游击队恢复南(平)沙(县)尤(溪)游击根据地。1945年5月,闽中工委改建为中共闽西北特委,林大蕃任特委书记兼闽西北挺进游击队政委。抗战刚刚取得胜利,国民党福建省保安第六、第七、第八团就纠集闽西北各县保安队和特务武装,对闽西北游击区发动残酷的“清剿”。同年9月30日,林大蕃率领的武装工作队在永安西洋的黄春洋遭受敌军伏击,林大蕃在激战中不幸胸、腿中弹负伤,因流血过多壮烈牺牲。
037& 曾阿忠
&&& 曾阿忠(?-1941),福建省闽侯县南屿乡人。闽中抗日游击队联络员。1941年8月,日伪军化装成烧炭人偷袭南屿溪里山根据地,包围了陈亨源等闽中抗日游击队领导人。在危急情况下,曾阿忠不顾自身安危,一边果断报警,一边打开手电筒向山下狂跑,以吸引敌人,掩护同志们转移。敌人果然中计,陈亨源等领导人和游击队安全转移,但曾阿忠却身中数弹,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038& 梁天我
&&& 梁天我(),福建省南安县象山乡人,新加坡归侨。中国共产党党员,1938年曾任中共厦门市委常委,其后调到华南抗日游击总队(东江纵队)工作,曾任团长。1944年夏天,日军侵犯湖南、广西,梁天我在贵州参加对日作战中不幸阵亡。
039& 林慕曾
&&& 林慕曾(),福建省平潭县北厝镇人。1935年考入县办小学教师训练班,结业后任小学教员。抗日战争开始后考进乡政人员训练班,1939年毕业后任平潭县大中乡联保主任。1940年初日军侵占闽海,林慕增返乡为农。同年秋,日军撤离闽海后,林慕曾因不满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拒绝返任原职,因而受到国民党政府的通缉,被迫逃到永泰县在运输站当职员谋生。1941年6月日伪“和平救国军”再次侵占平潭,中国共产党组织民众自卫团奋起抵抗,林慕曾主动参加,从此走上革命道路。1942年9月任闽中沿海抗日突击队队长,以莆田乌丘岛为基地活动于闽江口至乌丘海域。林慕曾以精确的枪法多次在海面上重创日伪军,因而闻名遐迩。194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1月中旬,林慕曾与突击队政委周裕藩带领10名突击队员开赴长乐县东洛岛开辟新区。平潭县顽军县长林荫闻讯,派平潭保安队两个分队进犯东洛岛。林慕曾和周裕藩在新组建的东洛岛自卫队的配合下,率突击队员歼灭了来犯之敌,俘敌10多人。出于教育的目的,突击队过分优待俘虏,而且疏于防范。同年2月1日,伪装悔过的匪徒俘虏勾结渔霸突然暴动,周裕藩当场牺牲,林慕曾随后被捕,日在平潭县城英勇就义。1956年1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追认林慕曾为革命烈士。
040 &周裕藩
&&& 周裕藩(),福建省平潭县流水镇人。193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与进步教师一起创办平潭第一所农民夜校,引导农民学文化、学革命道理,同时又团结进步青年,组织文艺宣传队宣传抗日救国道理。1939年春,就学于福州协和农业学校。是年秋,回平潭开展革命活动。1940年,重建中共福清中心县委,他为平潭县联系人,以省农业改进良种推广员的合法身份为掩护,在福清、长乐、平潭、永泰、闽清、闽侯和福州等地农村宣传抗日救国,建立党的组织。同年暑期在大扁岛、亥窑建立由中共领导的平潭县抗日游击队,任副总指挥兼队长。随后奉命赴南平开展工作。1941年6月受命回平潭,组织大富乡民众自卫团,任总负责人。1942年9月组建闽中沿海突击队,任指导员。同年12月,率突击队往乌坛岛开辟基地,活动于闽江口至乌坛海域。1943年3月策反伪“和平救国军”翁尚功部未获成功,反被特务捕获。经党组织及亲属营救,被关押三个月后获释。同年8月调任中共福(清)长(乐)平(潭)海口特区区委书记。1944年冬,在平潭大富地区发展一批党员,并奉命集中原沿海突击队员百余人在壶井成立抗日游击队。同时率部分人员到福州鼓山,与原国民党海军上校陈魁梧合作,建立鼓山游击队,任队长兼政委。随后又在长乐上下丁地区组建一支抗日游击队。1945年1月,奉命恢复闽中沿海抗日突击队,并率骨干10人赴长乐东洛岛开展革命活动。平潭县顽军县长林荫闻讯派平潭保安队两个分队进犯东洛岛。周裕藩在新组建的东洛岛自卫队的配合下率突击队员歼灭了来犯之敌,俘敌10多人。战斗结束后,周裕藩留在东洛岛教育俘虏。因过分优特俘虏,且疏于防范,同年2月1日,伪装悔过的匪徒俘虏勾结渔霸突然暴动,在激烈搏斗中当场牺牲。1956年1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追认周裕藩为革命烈士,并将其家乡盘团村改名为裕藩村,以纪念周裕藩对革命所作的贡献。
041& 张元豹
&&& 张元豹(),化名黄石、阿进,福建省仙游县鲤城北宝峰人。1930年参加地下党的外围组织互济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县委委员,以教师身份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开展农民运动,组建农民武装开展游击斗争,迅速推动了仙游东南乡一带的工作局面。1933年调任共青团闽中特委书记,领导莆仙地区青年运动。1934年,由于叛徒出卖在莆田城郊被敌人逮捕。但他机智勇敢,在押解途中成功逃脱。随后为躲避国民党反动派魔爪,经厦门辗转到马来西亚,在一华侨小学任教。1935年加入马来西亚共产党,任马共中央委员、宣传部长等职,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组织华侨支援国内抗战,投身国内抗日战争。1942年再度遭叛徒出卖,为日军逮捕。在狱中坚贞不屈,终在酷刑折磨下壮烈牺牲。
042 &卢懋榘
&卢懋榘(),又名卢念刚,曾化名卢少南、马蒙新、茅居、藏举、新第、石滨、文迪、文龙等,福建省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1929年就读福建协和大学政治经济系,任校学生自治会主席,兼任《协大学生》月刊编辑主任,开始参加学生运动。1933年大学毕业后任教于福州青年会中学,在课堂上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导学生声援“一二?九”运动,组织抗日进步文化活动。1936年参加福州“反帝大同盟”的组织和领导工作,任福州“文艺界救亡协会”候补理事。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福州工委青年委员会宣传部长、闽江工委组织部部长、南屿区委书记、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1939年秋,中共福建省委撤退城市有被捕危险的干部,卢懋榘被安排到闽清县天儒中学任教导主任。1940年初受命赴福建临时省会永安“改进出版社”工作,任《现代青年》月刊主编,撰写大量抗日救亡的政论、杂文、文艺评论及有关青年问题的指导性文章。同年8月化名马蒙新,调任崇安(今武夷山市)中共省委干部训练班任教育长,兼授马克思主义哲学。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对闽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干部训练班转入游击战争。在战斗中,卢懋榘为掩护战友突围,不幸被捕。当年8月在梅列(今三明市)集中营被折磨致死。
043 &刘家煌
&&& 刘家煌(),福建省长乐县吴航镇人。曾任职福清国民党政府盐务部门,后转入福清县国民兵团海口中队任督练员。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受命返乡开展农民运动,组建农民抗日自卫武装。1941年4月闽海沦陷,任闽中抗日游击总队长乐大队大队长,在福建沿海打击日伪军。1944年底调任福建抗日先遣队福清大队大队长。1945年5月中旬日军败退后,国民党当局即调保安团“清剿”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闽中游击队转入农村分散活动。刘家煌带领40多名游击队员,分乘三艘船只转移到沿海地区活动。同年5月底6月初,船只停泊在平潭苏沃港修理。6月9日深夜,游击队受到国民党平潭县长林荫的偷袭,刘家煌因弹尽被捕,随后被押回长乐监狱。在狱中,刘家煌坚贞不屈,于日被敌人残酷杀害。
044& 池亦妹仔
  池亦妹仔(),原名施恭通,福建省福清县龙田镇人。日参加围歼国民党省防军林靖部队的“龙高”暴动。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初开始,任中共福清县委委员、福清中心县委委员,负责交通联络工作,在险恶的环境里为地下党组织和游击队传送了许多重要文件、情报,同时,他家也成为党组织和游击队的指挥部、联络站、“后勤部”和“疗养院”。为解决往来同志的食宿,他卖掉了三个女儿和全家赖以生存的几亩薄田;为了偿还筹备南西亭暴动的借款,又忍痛割爱卖了一个小儿子。为了革命,他一家人经常挨饿受冻,5个儿女先后死于饥寒。1935年奉命进入福州,以拉黄包车为掩护从事交通联络工作。1937年春,奉命把闽中游击队留在长乐的一批武器运回玉瑶村埋藏,事泄被捕。国民党保安队把他绑在村外的松树上严刑拷打,妄图从他口里“挖”出这批武器。他身上被砍伤10多处,鲜血淋漓,昏死过几次,仍咬紧牙关坚不吐实。敌人以为他活不成了,扔下他扬长而去。可他没有死云,在同志们的细心救护下顽强地活了下来。1941年9月,日军撤出闽海地区。长乐“江田事件”之后,福建国民党顽固派又一次掀起反共高潮。闽中抗日游击队大部分隐蔽到海上坚持斗争,他仍坚守玉瑶交通站没有转移。日再一次被捕,在敌人的残酷折磨下于同年2月1日牺牲在狱中。
045& 何胥陶
  何胥陶(),原名何本金,福建省福清县江镜镇人。1930年毕业于福州国学专修学校。在学期间参加革命,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以大家公子身份和“自卫”为名,组织武装农民。1934年初任中共福清县委委员,参加组织和领导“龙高暴动”,组建红军游击队。同年7月,在组织动北西亭暴动时与县委书记何文成一起被捕,因其特殊身份获得保释。出狱后任中共福清中心县委委员,继续在江镜地区开展农民运动。1935年进入罗汉里游击根据地参加游击战争。同年年底受命打入长乐江田区公所当巡官。1937年2月因策划收缴区公所的枪支事泄,被以“危害民国罪”判刑两年半,送福州反省院关押。1937年8月全面抗战开始后,经党组织营救获释回到福清。回乡后,接受党的指示出任江德乡乡长,以合法身份从事革命工作。任职期间暗中掩护地下党和游击队在江镜地区的活动。1940年,为进一步隐蔽的需要加入国民党。福建沿海地区沦陷后,以江德乡长的名义组织抗日游击大队,在福清、平潭一带打击下乡日军。1941年秋,他的身份暴露,被国民党当局永远开除党籍,国民党军警特务还多次到江镜搜捕,何胥陶转入隐蔽斗争。1944年,福清二度沦陷,他再度拉起队伍,组建福建抗日先遣队福清支队,任支队长。同年年底恢复福清中心县委委员职务,协助陈亨源等领导福清、长乐、平潭等县的抗日反顽斗争。1945年5月,日军第二次撤出福州及福清、长乐、平潭等地,国民党顽固派再次掀起反共高潮。他按照省委部署,把游击支队带到海上隐蔽。同年6月在平潭县苏澳港修船休整时,被平潭县长林荫诱捕,落入顽固派魔掌。在敌人的屠刀面前横眉冷对,大义凛然。日在福清城关瑞云塔下慷慨就义,时年32岁。
046 &康金道
&&& 康金道(),化名张国强,福建省莆田县忠门乡人。1938年参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4月,日军侵占闽中沿海地区,康金道奉党组织的命令回忠门乡组织抗日游击队。1942年4月,受党组织派遣,潜入闽中伪军海上“和平救国军”内部从事秘密工作,策动并控制了伪军一个中队。1943年8月以该中队为主组建闽中海上抗日游击队,任队长,在中共闽中特委的直接指导下,与日、伪、顽进行了错综复杂的斗争。1945年5月,“和平救国军”接受国民党军统局的收编并调防忠门乡东吴村,康金道所部也一并调防。同年6月7日,国民党特务勾结伪“和平救国军”诱骗并密捕康金道等闽中海上抗日游击队领导人,随即以“通匪”的罪名杀害于东吴村,制造了“东吴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追认康金道为革命烈士。
047& 康& 全
&&& 康全(),福建省莆田县忠门乡人。1940年参加革命,从事地下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莆田地下党和闽中抗日游击队的联络员,为莆田地下党和闽中抗日游击队掩护干部,筹措物资,收集和传送情报。1945年5月,国民党当局勾结伪“和平救国军”制造“东吴事件”,谋害打入伪军内部的闽中海上抗日游击队领导人。此后,于同年6月大举“围剿”东坑村抗日根据地。康全在战斗中不幸被捕,在严刑逼供下坚贞不屈,于日在莆田城内东岩山英勇就义,时年48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康全为革命烈士。
048& 尤玉堂
&&& 尤玉堂(),化名陈玉堂,福建省莆田县人。1935年参加闽中红军游击队常太支队,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闽中红军游击队主力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尤玉堂奉命留在闽中游击区,任中共莆田县委委员兼常太区委书记,发动莆田沿海农民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国民党顽固派公开“清剿”在闽中地区坚持抗战的共产党人。尤玉堂率领群众组建抗日游击队,转入山区开展抗日反顽斗争。1945年春,国民党保安团再一次“进剿”常太抗日游击区,尤玉堂在战斗中不幸被俘,同年6月被敌人活埋于莆田城南,英勇就义。
049 &张伯庭
&&& 张伯庭(),原名张廉,福建省莆田县人。1926年冬参加革命,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5月任中共莆田县委委员,发动农民建立农会。抗日战争爆发后,闽中红军游击队主力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张伯庭奉命留在闽中游击区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41年2月任中共闽中特委委员兼莆田县委书记,积极领导沿海地区的抗日反顽斗争,在海上岛屿建立抗日武装和据点,形成了一条海上交通线。同年9月随中共闽中特委机关转移到长乐南阳,负责特委机关的警卫工作。1942年4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江田事变”,派兵进攻南阳抗日根据地,他带领特委机关和机关教导队由海上撤退到莆田沿海一带坚持斗争。1943年奉组织指示率一批干部打入伪“和平救国军”,策反了伪军一部组建闽中海上游击队,同日、伪、顽进行了错综复杂的斗争。1945年5月,伪军头目秘密“反正”投向国民党当局,勾结国民党保安团突然袭击抗日游击队驻地忠门东吴村,制造了“东吴事变”。张伯庭在战斗中不幸被俘,随之在莆田城外英勇就义。
050& 张& 霖
&&& 张霖(),化名张作舟,福建省莆田县西天尾镇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了创建闽中红军和闽中苏区的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闽中红军游击队主力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奉命留在闽中游击区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41年12月参加长乐县江田区警卫队,不久加入闽中海上抗日游击队,在福清、平潭等沿海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45年5月率福建抗日先遣队福清支队在平潭作战中不幸中弹牺牲。
051& 邱子国
&&& 邱子国(),化名邱春霖,福建省莆田县常太镇人。1934年参加革命,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35年12月起历任中共广常兴边区工委、莆田县委、莆田中心县委委员,莆(田)仙(游)永(泰)边区工委委员,中共闽南特委委员,闽中海上游击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长期坚持闽中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期间,于1942年潜入伪“和平救国军”内从事秘密工作。日,国民党特务勾结伪“和平救国军”诱骗并密捕闽中海上抗日游击队领导人,制造了“东吴事件”。邱子国在“东吴事变”中被捕,随即在莆田城外壮烈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邱子国为革命烈士。
052& 蔡先镳
&&& 蔡先镳(),别名蔡英,福建省莆田县灵川镇人。1929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9月任中共莆田中心县委委员。1938年4月参加新四军北上抗日。1940年奉命回莆田从事敌后秘密工作,任闽中海上抗日游击队副官。后奉命打入伪军内部,为海上抗日游击队筹措经费,收集情报。1945年4月因叛徒出卖被捕,牺牲于莆田县华亭濑溪,头颅被挂在莆田城内古谯楼上示众。时年仅33岁。
053& 陈金来
&&& 陈金来(),又名东生、向民,别名老向,福建省福清县海口镇人。1918年远涉重洋,流落印尼泗水当学徒。1926年参加反荷武装起义。翌年,起义失败后被荷兰殖民政府驱逐出境。回国后以开皮鞋店谋生。1931年12月参加福清龙高(龙田、高山)暴动,走上革命道路。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福清特支委员。1934年初任中共福清县委委员。同年6月组织南西亭暴动,组建红军游击队。8月,任中共福清中心县委委员,负责福清县党的工作,坚持闽中游击战争。1935年5月任中共福清县委副书记,主持县委工作,为闽中红军游击队提供情报,筹集物资和经费。同年冬,遭国民党政府通缉,转移到罗汉里游击根据地。1936年3月,国民党军队“清剿”罗汉里根据地,率领红军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1937年初,根据全国形势,主动组织抗日救亡活动。同年2月陈炳奎被捕后,接任福清县委书记。抗日战争爆发后,闽中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警卫营北上抗日。他服从组织决定留在福清继续领导抗日救亡运动,任闽南特委委员、福清中心县委书记。1938年代表闽南特委出席中共福建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省委候补委员。会后留在省委主抓武装斗争工作。1940年福建沿海沦陷,陈金来组建福清抗日游击队,任队长。日,因策反伪军海匪不幸蒙冤,被错杀于长乐。1962年,人民政府追认陈金来为革命烈士。
054& 郑一成
&&& 郑一成(),原名郑新坎,福建省福鼎县店下乡屿前村人。1927年考入福建省立农林学校,积极投身学生运动。1928年夏由地下党组织介绍到中共福建省委机关工作。不久因省委机关遭敌破坏,遂回乡执教于蚶江小学。其间,利用授课家访之机传播革命道理,启发民众革命意识。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秘密从事革命活动。1932年在后坪、屿前等村组训赤卫队,保卫苏维埃政权。1933年5月参加红军,任长枪队文书,在沿海一带发动民众开展打土豪分粮食斗争。1934年6月调任中共闽东特委机关报《红旗报》编委。是年冬跟随闽东红军独立师辗转闽东山区打游击,负责部队的宣传教育工作。1935年调周宁西北区工作,任中共西北区委书记,领导农民开展“二五减租”斗争,恢复当地党组织,并组织“红带会”(红军赤卫队)抗击国民党民团和保安队。1937年7月任中共周墩中心县委书记,在周墩南部地区及宁德霍童等地整顿和发展党组织。抗日战争爆发后,闽东主力红军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郑一成调任闽东特委委员,坚持在周墩、宁德交界地带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领导群众抗日救亡,并对当地国民党保甲长进行反控制,开展反顽斗争。1938年4月兼任特委干训班教员,既教文又授武,培养了一批闽东革命骨干。1939年冬在下洋坑村遭国民党军围攻,在激战中不幸牺牲,年仅28岁。
055 &杨雅欣
&&& 杨雅欣(),又名杨昌维,福建省福鼎县贯岭乡茗洋半岭头村人。1934年参加革命,1936年春参加红军游击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鼎泰区游击队文书,中共泰顺县泰东北区委书记,在飞云江上游地区发动群众,建立红军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闽浙边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杨雅欣受命留在苏区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10月参加省委党政干部训练班学习,1938年1月任中共泰顺县委书记,同年5月赴武汉长江局政治学习,此后返回泰顺恢复党的组织,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组织抗日救亡活动。1939年2月调任浙南特委武工组组长,率领浙南武工组在平阳赤沙、水万开辟抗日根据地。1941年再度担任中共泰顺县委书记,在“皖南事变”后的复杂形势下,正确执行中央“隐蔽精干”的指示,隐蔽保护了大批干部。1943年12月调任中共瑞平泰(瑞安、平阳、泰顺)县委书记,在洪口岱头山继续坚持抗日反顽游击斗争。1944年8月在执行任务中,因失落上级的重要信件而被错误处理,蒙冤罹难。1956年经党组织重新审理后给予平反,追认杨雅欣为革命烈士。
056& 周建生
&&& 周建生(),原名介夫,又名金环,学名毕竞,福建省福鼎县前岐乡周家山村人。1932年参加革命,193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历任中共上东区区委文书,中共鼎平县委委员兼上东区区委书记,中共鼎平中心县委委员等,组建红军游击队,领导抗租、抗税和抗捐斗争。1935年10月,率游击队配合闽东红军独立团征战福鼎平(福鼎、平阳、泰顺)边区,不久出任中共瑞平泰(瑞安、平阳、泰顺)县委书记兼泰平区委书记,领导游击根据地的建设。1936年6月调任中共平阳县委书记,坚持对敌斗争与发展苏区生产一起抓的原则,派遣陈友端等一批干部开辟新区。同年11月,国民党调集第80师等,纠集当地地主民团残酷“围剿”闽浙边区。周建生及时部署中共平阳县委干部分散隐蔽,率领红军游击队在周家山、埔平等地坚持游击战争,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抗日战争爆发后,调任中共浙西南特委委员兼秘书,在浙江省云和县等地领导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5月,中共浙西南特委改称中共处属特委,周建生改任处属特委委员兼秘书,1940年初任中共景宁县工委书记,6月调任中共云和县委书记。期间积极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和“二五”减租斗争,恢复了东坑至泰顺的地下交通线,开辟了中共处属特委与浙南特委的秘密联络网点,培养了一批地方干部,恢复和发展了基层党组织。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浙南时局急剧逆转。周建生坚决贯彻中央“隐蔽精干”的部署,隐蔽和保护了大批干部,率抗日游击队转移到云和县山锦和岗头庵发动群众,建立游击根据地。因长期在险恶的斗争环境下积劳成疾,日在云和县横坑山寨里(今云坛乡沈庄)坑山寮不幸病逝,时年37岁。
057 &范振辉
&&& 范振辉(),又名范岩寿,福建省寿宁县鳌阳镇人。1931年冬加入农会,193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受命在寿宁南区开展革命活动。不久参加红军,任福寿游击第七支队战士、班长。1934年2月编入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一团十六连任宣传干事。同年5月调寿宁南区恢复党组织,重建第七支队,任支队干事。1935年3月,第七支队改编为南区游击队,任指导员。8月,增补为中共闽东特委委员,兼中共寿(宁)景(宁)庆(元)中心县委书记。不久,南区游击队改编为寿景庆独立营,兼任营政委。1937年4月调任中共寿景庆泰(顺)中心县委书记,率部重新恢复景庆泰地区。抗日战争爆发后,闽东红军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范振辉奉命留在闽东苏区领导抗日救亡运动,任寿政(和)庆中心县委书记。日凌晨,新四军三支队六团刚刚北上不久,国民党顽固派就指使当地土豪大刀会突然袭击驻在政和新康口的县委机关,我部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仓促应战。范振辉在掩护机关突围的战斗中身负重伤,遭敌逮捕,当天下午被敌残杀,英勇就义。
058& 丁梅松
&&& 丁梅松(),福建省福鼎县城关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原北岭初中地下党支部书记。1940年春参加闽东特委在福安简易师范组织的干部培训,1940年秋加入闽东抗日游击队,深入农村组织党组织,建立游击根据地。1941年12月在战斗中被俘,不久在子岭头乡英勇就义。
059& 江& 涛
&&& 江涛(),福建省福州市琅岐人。1929年参加革命,从事工运工作。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共青团福州中心市委委员。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7月回到琅岐发动贫苦农民,组建红军武装游击队。1934年1月,任中共连罗(连江、罗源)县委书记。1935年,连罗苏区遭受国民党重兵“清剿”,革命斗争转入低潮。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的围剿,保存革命力量,带领连罗红军转战闽中地区。1936年3月任中共闽东特委委员兼中共罗古宁(罗源、古田、宁德)中心县委书记,闽东独立师第三纵队政委。1938年2月,闽东红军独立师改编为新四军三支队六团北上抗日后,继续留在闽东地区坚持革命斗争,任中共闽东特委委员兼工运部长。同年3月转移到罗源、古田、闽侯、连江交界地区领导抗日游击斗争。1939年9月调任中共周墩县委书记。日在执行任务中遭敌埋伏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利诱和酷刑,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同年5月6日被杀害于周墩(今周宁县)七步村岭头,英勇就义。
060& 郭文焕&&&
&&& 郭文焕(),原名郭培文,化名郭克、李宣南、独流、郭步青等,福建省福安县人。高小毕业后,因父亲病逝家况日下,辍学当了学徒。1928年在福州加入反帝大同盟,翌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秋任中共福安县委组织部长兼城关区委书记。创办《星火》月刊,领导城区的反帝爱国斗争和学生运动。1932年任中共福安中心县委委员。期间以店员身份作掩护,与社会各阶层广泛接触,宣传革命,搜集敌情,为地下党和红军输送了大量情报、药品和军用物品。1935年,中共闽东特委和红军撤出福安中心苏区后坚持白区地下斗争。1936年成立“斗争委员会”,任书记,开展打土豪、恶霸斗争。1937年9月重建中共福安县委,任书记,与一批党员、进步青年打入“抗敌后援会”,领导全县抗日救亡运动。同时,积极为闽东国共和谈奔走斡旋,最终达成协议。1938年2月,闽东红军编入新四军三支队六团北上抗日后,奉命留在闽东坚持斗争,历任中共闽东特委委员、新四军三支队六团后方留守处秘书长,中共闽东特委书记。1939年7月当选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同年9月赴周宁参加特委会议途中被捕,囚于三元梅列集中营。在狱中成立秘密支部,领导狱中斗争,后因身份暴露,受尽严刑拷打和疾病折磨,于日牺牲。
&&[]&& []&& []&& []&& []&& []&& []&& []&& []&&
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 版权所有 2013年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福马路988号(邮编:350014)&&&&&&&&&& 网站负责:5(数字信息部) &&&&&&&&& 参观咨询:5 (公众服务部) &&&&&&&&& 预约电话:5 (公众服务部)&&&&&&&&& 传真:4&&& QQ:&&& E-mail:&&& 网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任红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