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姓堂号 郡望堂号是什么意思堂号?

字号:大 中 小
第四十章& 伍 姓
第一节 源流
&伍姓出源有二:
(一)伍氏出自芈姓。
据《姓氏考略》载:伍氏出之“芈姓,黄帝臣有伍胥,见玄女兵法,当为伍氏之始,望出安定、武陵。” 《玄女兵法》载有这样一个故事:黄帝为部落首领时,属下有一位大臣叫伍胥。伍胥后代以祖名为姓。伍胥就是伍氏得姓始祖。
也有学者持不同看法,认为伍氏得姓始于春秋末期楚国伍参。春秋时候,楚庄王有个大臣叫伍参。春秋周定王瑜十年(公元前597年),楚庄王欲与晋国争霸。他先出兵讨伐郑国,晋国派荀林父救援郑国,两军在相遇。楚令尹孙叔敖见晋军势大,主张撤军,楚庄王也同意。只有伍参坚持对晋军作战。他对楚庄王说:“晋之从政者新未能行令,其佐先谷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其三师专行不获听而无上,此行也晋师必败。”楚庄王采纳伍参的意见,对晋军发起进攻,结果楚军大获全胜。于是,楚庄王便封伍参为大夫。伍参便以名为姓,成为伍氏;其后代沿袭伍姓。所以,《姓纂》载:“楚大夫伍参生举,举生奢,奢生尚、员;员字子胥,奔吴;其子又为王孙氏,奔齐”。宋《百家姓》也说:伍氏“系出芈姓,楚公族有伍氏。伍举、伍奢世为楚卿,伍员之祖与父也。”伍氏先祖世系为:伍参为大夫,伍参生举,举生奢,奢生尚、员。伍员即伍子胥。伍氏一些族谱也有如是说,如岭南《伍氏谱籍》载:“追溯远古有谓,神农之子曰雍侯,封河陇之地,第八世孙曰雍克,始都安定,至唐虞时雍绍迁椒地(属浙江徐州,春秋为吴楚之郊,战国属楚,汉曰武陵之地)曰椒侯,历夏商周。及周平王东迁,诸侯背叛,芊楚强大,并椒,椒侯为庶人,而氏曰椒,椒望曰安定,此安定望之由始,望之后人即椒参,及至椒参之子椒举,仕於楚,封以伍地,故又以伍为姓,易椒为伍,此伍姓之所由始也。”
(二)少数民族中有姓伍。
1.回族伍姓。
回族伍姓主要家族为金陵(今南京)伍氏。据其《伍氏家谱》载:其始祖为伍儒。伍儒,字德全,原籍西域撒马儿罕(今乌兹别克撒马儿罕)。明洪武二年(1369年),伍儒自北平奉诏迁居金陵城中天津街,授职钦天监刻漏科。自伍儒起,伍家连续六世皆任职于钦天监,或为“博土”,或为“司历”,所以,其家族有“博士官六代”之美誉。回族伍姓主要分布在江浙和湖南等地。
2.苗族伍姓
湘西地区苗族中也有姓伍的。在贵州省中部距离著名的黄果大瀑布不到6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叫石头寨的布依族村寨。寨子里的住户全部多是伍姓布依族人。相传他们在这里已经生活了600多年。
据岭南《伍氏谱籍》记述,伍氏为神农之子,叫雍侯,封于河陇地区(泛指河西及陇右地区,相当于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包括河西走廊与湟水、洮水、岷江流域),雍侯的第八世孙雍克迁徙安定(相当于今甘肃省平凉地区及宁夏西部)。因此,伍氏郡望安定(今甘肃固原)。唐虞时(即唐尧、虞舜时代),雍绍迁椒地(属浙江徐州,春秋为吴楚之郊,战国属楚,汉曰武陵之地)曰椒侯。(公元前771 年)因周幽王无道,申侯 勾结犬戎镐京,杀死幽王。前太子宜臼逃到申国,在一些诸侯拥护下即位,为周平王。周平王即位后,鉴于镐京已残破不堪,又处于戎人的威胁之下,无力抵御,因此决定丢弃宗周,东迁洛邑。平王东迁后,椒侯被废。春秋时,椒侯后人椒举入仕于楚,封于伍地,因此子孙以伍为姓。椒举的孙子伍奢为楚平王太子建之太傅;其长子伍尚为棠邑大夫,次子伍员(号子胥)为申邑大夫。楚平王听信佞臣费无极的谗言,以伍奢协助太子建谋反为由,将伍奢诱捕。伍奢知道这是无极的谗言,耿直的责问楚平王说:“大王纳世子妻,已经错了,怎么又听信佞臣的谗言,而疏离骨肉之情呢?”楚平王恼羞成怒,将伍奢监禁入狱。费无极又对楚平王说:“伍奢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员(伍子胥)都有智谋,人材出众,若不把他们杀掉,让他逃往吴国,将来必会贻下楚国的忧患。”于是,楚平王派使者前往,对伍尚、伍员说:“大王召二位回都,赦免令尊的罪,改封二位官爵,遣我前来迎接。”伍子胥足智多谋,识破其中有诈。伍尚对弟弟伍子胥说:“闻说要赦免父罪,我们不前往,是遗弃父亲不孝罪过,明知父亲无罪而被杀,我们又回国同死,不报此仇,又断绝宗嗣,是没有智谋,也是伤痛亲心不孝罪过。所以我俩不可同行,我的智谋不及于你,你可测度能力承担大事,这是明智之举,你当出奔吴国,勉力以图报仇,我应召奔死,以免父罪,也较相从同行,妥善的多,恐怕从今以后,你我弟兄就要从此永诀了。”兄弟俩洒泪而别。伍尚回归郢都,伍子胥逃奔吴国。后来,伍氏后裔有感于伍氏兄弟的这一种对父母孝,对兄弟友爱的精神,把伍姓堂号称着“孝友堂”。
楚平王杀了伍奢、伍尚父子,并且下令悬赏捉拿伍子胥。伍员逃奔吴国阖闾为相国。他辅佐阖闾修法制以任贤能,奖农商以实仓廪,治城郭以设守备;又举荐深通兵学的孙武为将,选练兵士,整军经武,使吴成为东南地区一强国。周敬王迥辏ü505年)冬季,伍子胥率领吴国大军攻入楚国郢都。伍子胥挖掘楚平王坟墓,鞭挞平王尸体,又把他分尸斩成肉块,投弃于原野,以报复父兄的大仇。破楚国,伍子胥以功封于申,称为申胥。阖闾去世后,夫差即位。伍子胥劝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夫差不听,反而听信太宰旱牟餮裕徒C樽玉阕陨薄N樽玉闶质嫠咔捉拿趴退担骸澳忝且欢ㄒ谖业姆啬股现种茶魇鳎盟ご竽芄蛔龉撞摹M诔鑫业难壑樾以谖夤汲堑亩怕ド希垂劭丛娇茉跹攵汲牵鸬粑夤!蔽樽玉阕载囟篮螅虿畎阉氖遄敖じ锎永铮≡诮小N夤送槲樽玉悖诮吒藿遂籼茫虼耍颜飧龅胤矫旭闵健
伍子胥有3个儿子,长子伍庆(度)、次子伍辛(广)、第三子伍封。伍封出生于吴国。一次,伍子胥出使齐国。他意识到吴王刚愎自用,听信佞臣,吴国迟早要亡国;于是他将伍封寄托于齐国鲍牧。伍子胥遇难后,为了逃避奸人的陷害伍庆、伍辛率族人和家人逃亡避祸归隐武陵;因此,其子孙世代家武陵。因此,武陵(湖南溆浦南)成了伍氏一个重要郡望。
东汉末,武陵伍氏的伍孚(字德瑜),为越骑校尉。他为国除奸,只身去刺杀残暴的董卓。事败后,伍孚被擒。董卓问他:“谁教汝反?”伍孚瞪目大喝道:“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之有?汝罪恶盈天,人人愿得而诛之!吾恨不车裂汝以谢天下!”董卓大怒,命将伍孚拖出剖剐之。伍孚毫不畏惧,大骂董卓“乱国篡主,罪盈恶大。”后人赞叹说:“汉末忠臣说伍孚,冲天豪气世间无。朝堂杀贼名犹在,万古堪称大丈夫!”至晋代,武陵汉寿伍氏出了一个隐士高人伍朝。《晋书?隐逸》载:伍朝“少有雅操,闲居乐道,不修世事。”朝廷多次召他,不就。他终身“游心物外,不屑时务,守静衡门,志道日新。”
晋代后,武陵伍氏逐渐周边地区迁徙。一支伍氏迁居安徽省庐江。伍建章出任隋朝宰相。受封于安徽蒙城移村(今蒙城县移村乡白果村)。伍建章的儿子伍元昭镇守南阳时,在该村修建了“伍家花园”,并栽种下两株银杏。因此,伍氏在当地为名门望族。后来,伍家被杨广满门抄斩,伍姓族人悉数逃亡。汉中一带的外姓居民也陆续迁居于此,故得“移村”之名。据广东《台山伍氏族谱》载,世居武陵的伍氏,“迨至南朝有公讳安贫,嗜学博古,梁王屡徵不就,世居武陵。”五代十国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安徽省庐江的伍乔中状元。&伍乔,字国栋,系伍安贫的儿子。他自幼勤奋好学,后入庐山国学,数年苦研六经,尤善《周易》。伍乔中状元后,南唐中主李Z下令将他所作《画八卦赋》及《霁后望钟山诗》刻于石上。不久,伍乔放外任歙州司马。&伍乔写了一首《寄翰林学士张洎》,表达了自己希望回京都的心情:“不知何处可销忧,公退携壶即上楼。职事久参侯伯幕,梦魂常达帝王州。黄山向晚盈轩翠,黟水当春绕槛流。遥想玉堂多暇日,花时谁伴出城游。”张洎接到这首诗后大为感动,劝说李Z让伍乔回京。南唐交泰二年(959年),李Z诏令伍乔为考功员外郎。继迁户部员外郎。北宋开宝九年(968年)南唐亡后,伍乔不愿为仕,归隐九华山。据《嘉庆一统志》载:“伍乔墓在庐江南马场冈(今安徽省庐江县城南门外)。”清光绪《庐江县志?冢墓》卷十六载:“伍乔墓在庐江县马场冈,居民耕田得碑为验。其母墓在柴埠渡南岗(今庐江县泥河镇境内),有碑。”许多《伍氏族谱》都记述说:伍乔举家自武陵迁徙豫章(今江西南昌),后入闽迁居剑塘(今将乐白莲)。伍乔的孙子伍昌移居宁化麻仓里(清流)。
北宋初,伍乔后裔伍任从福建迁徙汴梁,开基汴梁伍氏一族。宋徽宗时(1101~1125年),汴梁伍氏后裔伍钦(字世美,号复来),进士及第,授太常少卿,升工部侍郎。他有6个儿子:伍仕、伍商、伍旅、伍氓、伍工、伍贾(柱国房谱载伍钦生五子:仕、商、旅、氓、贾)。其长子伍仕登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进士,官授左拾遗,谪任福建兴化府判,入籍蒲田。次子伍商被授国子监学录,世居河南汴梁关王巷。第三子伍旅进士及第,官至给事,河南汴梁关王巷;其第九子伍正(号佳山)为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进士,授翰林典章,始自汴梁徙岭南之凌江(即南雄珠玑巷);其后裔又迁之广东新会文章里(即斗洞大巷),为大卷的伍姓始迁祖。伍钦有第四子伍氓(字毓圣),登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进士,选殿前校尉,壬现笠蚬时悔亓肽鲜蚴啬隙髦荩潇豆伲樵嵊诠愣艚叵笊健N槊サ牧礁龆游槌簟⑽槌笄佑诠愣禄嵛恼吕锒范绰涛Т澹樾章涛Х渴记ㄗ妗
北宋时,原居江西庐陵安成的伍隆(字顺昌,号龙山)在熙宁年间(年)任大理寺评事。他举家迁徙湖南宝庆府新化县三塘,为三塘伍氏始祖。
北宋宣和七年(1125),伍参的裔孙伍仕宦由中原迁移福建兴化县,为这一支伍氏入闽始祖。据说潮阳伍氏是由福建莆田流徙桑田捕鱼的渔民,后定居于此,为潮阳伍氏创基者。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原籍湖南衡州府清泉县石民思伍家村伍以仁从征入黔卜居定南城;其后裔播迁贵州各地。
明代时,一支省数民族――回族的伍姓溶入汉族伍姓。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召原籍西域的撒马儿罕(今乌兹别克撒马儿罕)到金陵任钦天监刻漏科。据《伍氏家谱》载,撒马儿罕回族伍姓始祖,其汉姓名为伍儒,字德全。&自伍儒起回族伍氏连续六世任职于钦天监,或为“博土”,或为“司历”,有“博士官六代”之美誉。回族伍氏后裔人才辈出,清初有伊斯兰教学者伍遵契、探花伍长华等。自明代后,从南京、扬州等地迁到湖南常德的“金陵十姓”中也有伍姓。回族伍姓主要分布在江浙和湖南等地。
明末至清初,福建、广东伍姓开始有人向台湾及海外迁徙。
伍姓是我国常见的姓氏之一,其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1%,居第121位。该姓分布甚广,尤以湖北、湖南、广东多此姓,三省伍姓约占全国汉族伍姓人口的64%。其主要堂号除了“孝友堂”外,还有“敦睦堂”、“务本堂”、“恩远堂”、“安定堂”、“肇基堂”、“取堂”、“树德堂”等。
二、入明与定居
隋末唐初时,河南武林(登封、伊阙、河南一带)伍氏入闽迁居麻仓(今清流县城关)。
北宋开宝九年(968年)南唐亡后,户部员外郎伍乔不愿入仕,归隐九华山。伍乔有2个儿子:长子伍萝授,次子伍梦授。伍梦授生有2个儿子:长子伍德丰,次子伍德晋(一郎)。伍德晋被敕封为中丞大夫,迁到榕城(今福州市),后又从榕城迁徙宁化鱼龙村伍家坊。伍德晋有6个儿子:长子伍文徵由宁化迁居长汀县金泉,次子伍徵己由宁化迁居清流县嵩溪,第三子伍原己居宁化鱼龙村伍家坊,第四子伍正己由麻仓(今属清流)迁居宁化城内,第五子伍行己由宁化迁居浙江余杭,第六子伍弘己居新桥。伍氏后裔尊伍德晋为伍氏入闽始祖。伍德晋与夫人陈氏的墓在宁化县鱼龙村伍家坊,墓地为“海螺”形。(见宁化淮土《伍氏族谱》)
北宋熙宁年间(1068~1085年),安定伍氏第三十六世伍亮由豫章(现江西省南昌)入闽,始居将乐龙湖(现明溪县龙湖村),后迁居将乐县铁岭库楼(今白莲镇鼓楼村)。北宋哲宗元v八年(1093年),他的后裔迁居将乐阳源团(今万全乡阳源村)。伍亮为将乐伍氏开基始祖。伍亮的第五代孙伍祺有2个儿子:长子伍荣桂,次子伍荣善。伍荣桂留居万全乡阳源村;他的两个儿子:长子伍显祖(字自然,号玉峰),次子伍显宗(号锦峰)。伍亮的第九代孙伍惠宁、伍惠文陆续迁居将乐溪南(今水南镇)繁衍生息。惠宁支派现已传31代,惠文支派已传36代。伍荣善从阳源团迁往隆溪大源许坊村定居。伍荣善支派已传15代。三崖干村伍氏已传至33代,苦竹村耀高派已传至31代,洋仂村宁鳌派已传至33代。(《将乐姓氏志》)
北宋时,伍正己的裔孙伍弼之从宁化迁徙清流县。
元顺帝时(1333~1368年),原居福建永定的伍松清迁居福建大田的万湖。
元末明初,原居住在将乐县阳源都伍氏后裔伍仲让从阳源迁居泰宁开善松林坊,开基松林伍氏一族。伍仲让有5个儿子;其长子伍伯驴仍居原处,后裔繁衍于许屋、w下、余地等村。次子与第四子无后代;第三子伍伯犊、第五子伍伯湖分别入赘泰宁城关杨姓、开善墩上村杨姓。
明代时,伍乔第十五世孙伍锡,又名复元,字添赐从宁化迁居明溪城关。伍锡的第六世孙伍孟承,又名伍佑,为曾广东安定知县,迁居明溪罗翠;其后裔散居明溪盖洋张良、西溪和明溪城东等地。(见明溪城关盖洋《伍氏族谱》)
北宋时,伍氏入闽始祖伍德晋的长子伍文徵迁居长汀金泉,第五子伍行己迁居浙江余杭。宁化伍氏后裔也逐步播迁广东梅州、河源、镇平等地。(见宁化淮土《伍氏族谱》)
元末,原居宁化石壁的伍宋(一作伍宗)迁徙至广东松口溪南。其第三世伍化迁居广东兴宁,伍成迁居广东蕉岭。(见广东兴宁《伍氏族谱》)
明成化年间(年),原居宁化的伍文重迁徙至江西留坑。天启年间(年),宁化伍家坊的伍子胜迁居江西长胜龙窝底。(见《安定伍氏重修族谱》)
明代始,宁化伍德晋的部分后裔迁居江西石城横江。(见宁化淮土《伍氏族谱》)
20世纪30年代,明溪伍氏有人迁居台湾;其后裔继而迁徙美国、西欧等地。
第二节 分布
123110.46%44572746.52%266421.64%16626586233361691501439782
一、三明市区
三明市区有伍姓人口336人,占全市区总人口的0.12%。1922122266265903214496341563
二、明溪县
明溪县有伍姓人口65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57%;24333109182083013
三、永安市
永安市有伍姓人口169人,占全市区总人口的0.12%;其主要分布在城区。
四、清流县
清流县伍姓人口列全市各县(市、区)的第3位,有166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13%。其居于东华有553人,占全县伍姓总人口的33.27%;居于龙津有362人,占全县伍姓总人口的21.78%;居于嵩溪有283人,占全县伍姓总人口的17.02%;居于嵩口有280人人,占全县伍姓总人口的16.85%;其余的零散居于各村镇。
五、宁化县
宁化县伍姓人口列全市各县(市、区)的首位,有572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65%;其主要分布于城区、城南、湖村、济村、石壁、淮土、安乐、中沙、河龙、水茜、安远等地。
六、大田县
大田县伍姓人口仅有14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04%;其主要分布于城区23人、太华万湖村120人。
七、尤溪县
尤溪县有伍姓人口15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04%;11141113241011173
沙县有伍姓人口8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03%,
九、将乐县
将乐县伍姓人口列全市各县(市、区)的第2位,有266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9%。其聚居村有13个村和3个社区;即万全乡阳源村,大源乡大源村,南口乡上仰村,古镛镇百花社区、龙池社区、苦竹村、洋仂村、三崖干村,水南镇乾滩村、溪南村、新兴村、银华社区。其具体分布为:40132797563111853476346450250
十、泰宁县
泰宁县有伍姓人口62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49%;69510812341025
十一、建宁县
建宁县有伍姓人口9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07%;其主要分布于城区等地。
第三节 谱牒
一、宋及宋以前
将乐《伍氏族谱》
将乐《伍氏族谱》始修于宋代,后多次重修。现存族谱于清光绪丙子年重修,该族谱记载:“亮公其太祖也,显祖公其少祖也,福、宁、文三公其少祖平分三龙也,节节相生,分支分干。” 始编和续编伍氏族谱,都有确定后代字辈。将乐伍氏字辈为:“荣显兴良善,保留世元天;本文仲益有,绍基建大业;宗功⑾笙停娴麓矣馈!鼻寮吻焓迥(1810年),阳源伍氏族谱续定字辈为:“椒邱夙号名宗,宋世南迁古镛,阳源分派秀灵。”伍氏宝田房2005年续修族谱时定字辈为:“安定显子胥,豫章亮入闽;宋v居阳源,三房鼎峥嵘;历经多演变,沃宝迁古镛;千戴书宏路,盛世继重修;承前⒑笫罚虼啦 !
二、明清及民国
宁化淮土黄大垅村《伍氏族谱》
宁化淮土黄大垅村《伍氏族谱》始修于明代,至1992年共有过12次重修。现存族谱为第12次续修本。
清流《安定伍氏族谱》
清流《安定伍氏族谱》始修于明代,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和20世纪90年代曾有过重修。
明溪盖洋《伍氏族谱》
明溪盖洋《伍氏族谱》始修年代不详。该谱载,明代时,伍乔第十五世孙伍锡从宁化迁居明溪城关。伍锡的第六世孙伍孟承迁居明溪罗翠;其后裔散居明溪盖洋张良、西溪和明溪城东等地。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
宁化河龙乡《伍氏族谱》
宁化河龙乡《伍氏族谱》始修于1998年。
第四节 文物
宁化伍氏家庙
宁化伍氏家庙位于宁化县淮土乡吴陂村。该家庙始建于唐代,1976年曾有过重建。
将乐万全乡阳源村伍氏祠堂
将乐万全乡阳源村伍氏祠堂位于将乐县万全乡。该祠堂始建成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与将乐万全乡阳源村伍氏祠堂一起筹资兴建的还有古镛镇的伍氏 “时思堂”、大源乡的伍氏“惠济堂”,因此有“三房鼎峥嵘”之誉。现存祠堂已年久失修。崇祖溯源是伍氏的传统习俗。每年三月小清明,八月大清明,伍氏家族的后裔都要祭祀祖宗。
将乐古镛伍氏“时思堂”
将乐古镛伍氏“时思堂”位于将乐县古镛镇新华街北门,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将乐大源伍氏“惠济堂”
将乐大源伍氏“惠济堂“位于将乐县大源乡大源村龟阳坑,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将乐伍氏开基始祖伍亮及夫人李氏墓
伍氏始祖伍亮及夫人李氏坟墓座落在将乐白莲镇鼓楼村埔许蜈蚣山。为方便扫墓祭祖,伍氏祖宗坟墓大都集中在居住地某一附近的山地。六世祖伍祺、十一世祖伍惠文等伍氏祖宗安葬于水南如意庵、观音堂村、员子坑(现名黄泥坑)处。黄泥坑伍氏祖墓共有11座。大源开基祖伍荣善安葬于大源村井窠垅大V上。
清流伍家大墓
该墓位于清流县沙芜乡铁石矶包竹坑,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系湖、广、浙训导,学正大夫伍廷宰之墓。墓分四层,每层均以石筑屏墙,占地2400平方米;墓前曾有十几米高的石旗杆、石翁仲、及石雕的马、羊、兔及龙、狮、麒麟、母猪乳幼等动物;底层地面宽广,为拜祭场所。
宁化伍德晋及夫人陈氏墓
宁化伍德晋与夫人陈氏的墓在宁化县鱼龙村伍家坊。墓地为“海螺”形。
将乐证果寺(现名证觉寺)
将乐伍氏乐善好施。宋德v二年(1277年),伍玉峰为重建证果寺(现名证觉寺)鼎力捐助田地120亩。元皇庆至延v年间(年),伍玉峰赈济灾民,铺路修桥,被特冉ǚ混海躁鹊路馕ふ摺1995年,证觉寺主持将玉峰神位安奉于寺大殿左侧小厅,并挂一块题为“祖施宏基”的匾,点万年明灯。
第五节 人物
伍昌时,唐代宁化人,曾任左仆射。
伍德普,唐代清流人,曾任御史中丞。
伍浚,唐代清流人,曾任南剑州兵曹司马。
伍正已(生卒年不详),初名愿,字公谨,宁化人,唐大中十年(856年)进士,累官至御史中丞。伍正已为官公正廉洁。身为言官,他不仅能够直言进谏,而且能够扶植朝廷正气,保护正直清廉的官员。他常对部属说:“有言责者,岂特攻人臣小过已。小善亦不可掩。庙廊有失,犹当救正。”(黄仲昭《福建通志》)时值,奸臣当道,宦官专权,朝纲不振。伍正已对朝廷彻底失望,辞官归隐。后,伍正已在家乡去世,享年81岁。(注:据《宁化县志》、《中国名人大辞典》、新编《福建省人物志》等书籍载,伍正己为“唐大中十年(856年)进士”。但据宁化《伍氏族谱》、明溪城关盖洋《伍氏族谱》等载,伍正己为南唐户部员外郎伍乔的曾孙。如果族谱所载无误的话,伍正己则不可能为唐大中十年(856年)进士,应为北宋初的进士。)
伍v,字v之,伍正己之的曾孙,宋代宁化人,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21年)进士,曾任太常博士。他任楚州团练推官时,重新营建了州里久已废弃的盐场,每年收入颇丰,人称“v盐场”。
伍择之,字元宾,伍v之子,宁化人,北宋皇v五年(1053年)进士,曾任长乐知县事。
伍锡,宁化人,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特奏名,曾任长汀长史。
伍仲文,宁化人,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进士。
伍仲林,宁化人,北宋大观三年进士(1109年),曾任广东河源知县事。
伍杞,宁化人,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进士,曾任潮州知县事。
伍利用,宁化人,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特科进士。
伍伯思,宁化人,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特奏名,曾任潮州司户。
伍N,宁化人,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进士,曾任江西南城县尉。
伍时可,字君用,清流城关人,与兄伍致远同登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进士,兄弟同科,成为乡梓佳话。伍时可才华横溢,声名远播,高宗召其进京晋见,他谈论时事,言辞恳切,豁达大方,对时事洞明利弊,直言不讳,毫无文饰,独具见解。高宗知其憨厚耿直,忠于朝廷,拟予重用。其时,因金人背盟失信,觊觎中原,朝政又为误国奸臣秦桧所操纵,屈膝求和,诸将争权,时可未被重用。绍兴年间(年),枢密院编修官胡铨奏呈皇帝,乞斩秦桧、王伦、孙近三人,以昭国法,以泄民愤。不到半年胡铨被贬谪新州。与伍时可交谊笃厚的进士王庭赠诗为胡铨饯别,同遭贬谪,流放辰州。伍时可刚中进士,嫉恶如仇,不顾安危得失,言词侃直,敢于奋争,虽未能得志,恬淡终生。人皆钦佩他的胆略过人。
伍致远,清流人,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特奏名,曾任郎署。
伍冕,宁化人,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特奏名。
伍必胜,清流人,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特奏名。
伍梦谐,宁化人,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进士,曾任漳州录事参军。
伍叔辉,清流人,南宋淳v四年(1244年)特奏名,曾任岳祠。
伍功甫,宁化人,南宋淳v十年(1250年)特科进士。
伍安然,宁化人,南宋宝v四年(1256年)进士。
伍进之,清流人,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特奏名,曾任教谕。
伍带旺,宋代清流人,曾任郎署。
伍懋,宁化城关人,宋代进士,曾任雩都、遂安、尤溪、将乐知县事。
伍仲询,宋代宁化人,特奏名,曾任河源知县事。
伍文炳,宋代宁化人,特奏名,曾任仁化知县事、南雄推官。
伍全,宋代宁化人,曾任武毅将军。
伍宗尧(生年不详),清流县城关人。隋唐间,伍宗尧的始祖由河南武林入闽,徙居麻仓(今清流县城关)伍家世娴武略,伍宗尧也自幼习武,娴熟兵法。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遣大将邓克明率三路军入闽,进逼清流县,直抵清流近郊,乡人力请伍宗尧带领众人护城卫乡。伍宗尧亲率士卒陈设方略,与邓军决战。邓军围城月余,久攻不下,便派人进城劝降。宗尧对劝降使者说:“全城百姓严阵待敌,不胜则死,有何降之理?”其子希稷、希明、希周、希孔也奋然振臂:“父亲宁死于忠,不肖之子难道不能死于孝?” 都拒绝投降。翌日,邓军攻城,伍宗尧率四子及众兵士抗敌,终因清流孤城无援,父子5人相继阵亡。伍家家仆进安和宗尧堂弟宗胜、宗旺等人继续率众人抗击邓军,逼使邓军仓皇逃窜,县城赖以保全。乡人为感激伍宗尧一门忠烈,自捐钱物在城东龙津桥尾兴建忠烈祠,春秋二祭,奉祀宗尧父子。监察御史周起元作有《重修伍氏忠烈祠记》。
伍修仲汀州路总管
伍显祖五品散官
伍龙光,元代清流人,曾任邵武军总管。
伍宁(1386~1467年),泰宁县开善乡人。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伍宁参加乡试,中第8名举人;第二年入京会试中乙榜,出任浙江省淳安县教谕。永乐二十一年,伍宁擢升为湖广辰州府儒学教授,相继出任过肇庆府、台州府儒学教授。伍宁前后任学官长达40年。按大明朝例制,府县教职9年为一任,考核政绩优劣的标准是以任期内该府县生员考取举人人数来衡量的。伍宁每任的考核考绩都是优胜的,按例应升任他职,但是,伍宁淡泊名利,只专心于教学育人,不求仕进。宣德年间,伍宁的官级已是儒林郎(从六品);但,他热衷于教学事业,培养出很多优秀的门生。连中“三元”,被誉为“我朝贤佐,商公第一”的辅相商辂就是伍宁的学生。皇上念及伍宁的功绩,特许在他家乡建一座“青云”牌坊。商辂为“青云”牌坊书写匾额,还亲自为“青云”牌坊撰写了一副对联:“敢谓三元魁大对,深知一得有渊源”。正统年间(年),伍宁任浙江台州儒学教授,景泰六年(1455年)告老还乡。伍宁离开台州任所时,台州府官民夹道欢送,许多显达的门生也特地赶来为他长亭饯别。成化三年(1467年),伍宁在家乡病逝。商略为恩师撰写墓志铭和像赞。
伍宗源,宁化人,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进士,曾任浙江布政司、左参议。
伍晏(1459~1538年),清流人,明弘治二年(1489年)中举人。他曾任职于平州,因刚正不阿,不满于官场的污秽,遭执政者嫉恨,愤而辞职告归。正德元年(1506年),伍晏受聘参加《孝宗实录》的编修工作。嘉靖元年(1522年),他又受聘参加《武宗实录》的编修工作。伍晏参加过孝、武二帝的实录编修,名声远播,地方郡守慕名礼聘他修志。伍晏为人清高廉正,淡泊名利。嘉靖十七年伍晏去世时,他家中一贫如洗,连入殓安葬的费用都没有。县令詹公十分敬重伍晏的为人,出钱为伍晏办理后事。伍晏精通经史,尤其善于填词,著有《一龙文集》、《唐文精粹》、《中兴词选》、《名公杂录》、《中原一览》等书。
伍可受,字仲吾,清流县城关人。伍可受以恩选入太学,明万历元年(1573年)进士,授广西省容县知县。时值,岑溪少数民族首领吕子和率众欲劫持县令反叛。伍可受单骑飞驰中军,指檄入营,兵不血刃,平息叛乱,被人称为“犹胜十万兵”。容县各地赋税不均,乡民每有异议。伍可受深入民间,重新丈量,划定全理的赋税定额,为百姓所称赞。容县有一座经略如。明初在经略台上建起一座真武阁。明万历元年(1573年),知县伍可受召集乡宦杨际熙等人商议,把真武阁增建成三层楼阁,此即现今的真武阁。伍可受为官刚方正达,秉公执法,不惧权势,以振兴政纲为已任,声威卓著,擢升为开封推官;旋而升任为户部主事、云南佥事;经王文肃、李文节推荐为山东参议,并两次觐见皇上。伍可受对文学也造诣尤深,著有《传艺堂稿》、《焚余草》、《谪居草》、《奕吟》等。
伍瑁志辶飨爻枪厝恕C鞒珈跏迥辏1642年),伍枰蕴刈嘟浚谛滩可挛髑謇糁魇隆F涫保滩苡幸榇蟊僖话福笔抡呤芑咤饔刈锴崤校栉偾辶捶ǎ⑸匣噬铣率黾橐ノ璞字矗蚨ヅ拧M琶嵌云洳梦芟莺Γ噬咸挪餮裕樟宋璧墓伲鼐庸世锼哪辍K哪旰螅韪闯觯魏D侠字葜N枰谰闪喾罟袢缱樱蝗“傩找徽胍幌撸钗字莅傩瞻鳎晾肴味嗄昱#刮字莅傩崭卸鞔鞯拢鏊邓墓ā
伍思召,明代清流人,举人,曾任万州知州。
伍仪,明代清流人,举人,曾任工部营缮司主事。
伍超,明代清流人,选贡,曾任扬州府经历。
伍新,明代清流人,岁贡,曾任盐场副使。
伍文清,明代清流人,岁贡,曾任崖州通判。
伍崇善,明代清流人,岁贡,曾任陇南教谕、署知县。
伍福濡,明代清流人,国子监,曾任绵州州佐。
伍继贤,明代清流人,国子监,曾任华亭县丞。
伍遇龙,明代清流人,国子监,曾任兵马司。
伍廷宰,明代清流人,岁贡,曾任丰州学正、佥事。
伍可愿,明代清流人,岁贡,曾任永康知县。
伍可庆,明代清流人,岁贡,曾任均州州判。
伍延祚,明代清流人,国子监,曾任宝坻县丞。
伍勉学,明代清流人,岁贡,曾任泉州府训导。
伍思义,明代清流人,岁贡,曾任毫州同知。
伍朝阳,明代清流人,岁贡,曾任纪善。
伍奎应,明代清流人,岁贡,曾任龙川知县。
伍棠,明代清流人,曾任奉直大夫。
伍锵,明代清流人,曾任经历。
伍廷宰,明代清流人,曾任主事、佥事。
伍迈,明代清流人,曾任泉州训导。
伍希远,明代清流人,曾任云骑尉。
伍镐,明代清流人,曾任云骑尉。
伍风翔,明代泰宁人,曾任山东布政司三万库大使。
伍文徽,明代泰宁县开善乡上坑人,曾任浙江嘉兴府海盐县知县。
伍志享,明代宁化人,举人,曾任礼部郎中。
伍志厚,明代宁化人,举人,曾任户部给事中。
伍友仁,明代宁化人,武举人,曾任刑部主事。
伍辛,明代宁化人,岁贡,曾任袁州通判。
伍伦,明代宁化人,岁贡,曾任凤阳留守司中卫都司。
伍得之,明代宁化人,岁贡,曾任会昌知县。
伍明福,明代宁化人,岁贡,曾任饶平府教授。
伍惠童,明代宁化人,岁贡,曾任宛平知县。
伍邦梓,明代宁化人,岁贡,曾任兵部主事。
伍景德儒林郎
伍孟儒林郎
伍经科徵仕郎
伍朝极宁州通判
伍文运,清流人,清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曾任钦州知州。
伍为恭,清代清流人,增贡,曾任南平教谕。
伍纪翰,清代清流人,庠生,曾任直隶州分州。
伍谦豫,清代清流人,禀生,曾任教谕。
伍文运,清代宁化人,进士,曾任永安知县。
伍裔蕃,清代宁化人,举人,曾任博山知县。
伍远隆,清代宁化人,举人,曾任大城知县。
伍邦楠,清代宁化人,荐辟,曾任南昌教授。
伍行荣文林郎
伍廷弼陕西三水知县
伍朝鼎文林郎
伍行U文林郎
伍思伍思文林郎、陕西三水知县
伍其谦文林郎、陕西三水知县
伍思辙陕西两当知县、文林郎
伍思儒千总
伍红发1873~1933221933基头乡苏维埃政府文书同年冬被民团雷佐谦杀害于基头村狗林坪
伍先球(1890~1935年),清流县城关人,民国19年(1930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任中共清流城市支部委员,民国20年7月担任清流县工农革命委员会副主席,民国21年8月任清流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第五次反“围剿”期间,伍先球兼任清流县军事指挥部总指挥,由于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成绩显著,得到中共闽赣省委、省军区的表扬。民国23年,伍先球被国民党军第五十二师抓获押往宁化县城拘禁。在监狱中,他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英勇就义。
伍长功1893~19332019314清流县城北乡苏维埃政府文书22年在嵩口坪被民团杀害
伍康佑1893~1933龙津221933清流县一区城内乡苏维埃政府交通员年给红军送粮途中被捕,在城北乡拔口夹金坑被民团杀害
伍世福1893~19342219335翌年在江西兴国县高兴圩与国民党军作战中牺牲
伍凤飞1902~1933龙津201931清流县城关一区游击队司务长22年在安乐区坑口村被民团抓获押至安乐杀害
伍善云1910~嵩口1919303随军出征后无音讯
伍先昌1910~嵩口1919304宣传员,民国21年随军出征后无音讯
伍文盛1911~193321193年在攻打顺昌县城时牺牲
伍国昌1912~1934嵩口221933年8月在江西吉水县与国民党邹志群部作战中牺牲
伍远明(1912~1971年),原名秉廉,小名土根,宁化县城郊乡w角村人,民国19年(1930年)参加游击队。民国22年,为了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苏区政府发出“扩大一百万铁的红军”的号召,伍远明报名参加工农红军。他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民国25年加入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一团机枪连任政治指导员、炮兵营教导员、太行军区六分区供给处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后方医院政委、大连疗养院政委等职。民国37年,他调哈尔滨东兴公司负责粮食押运工作。在战争年代,他立过大功一次。全国解放后,他任大连市粮食局副局长。“文化大革命”中,他被打成“走资派”,1970年带着重病下放到金县三十里铺,1971年被折磨至死,终年59岁。
伍朝明1913~1934211932宁化县苏维埃政府裁判部长22年夏去小基头村途中被民团雷佐谦杀害
伍细娥1914~1934嵩口221933嵩口区苏维埃政府妇女主任年在嵩口青州村作战中牺牲
伍寿根,201931
伍宗长,永安小陶镇小陶村人,宁洋县工商科干部,1956年在修筑鹰厦铁路中因抢救国家财产而牺牲。
function open_phone(e) {
var context = document.title.replace(/%/g, '%');
var url = document.location.
open("/ishare.do?m=t&u=" + encodeURIComponent(url) + "&t=" + encodeURIComponent(context) + "&sid=70cd6ed4a0");
!觉得精彩就顶一下,顶的多了,文章将出现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大 名:&&[]&&[注册成为和讯用户]
(不填写则显示为匿名者)
(您的网址,可以不填)
请根据下图中的字符输入验证码:
(您的评论将有可能审核后才能发表)
已成功添加“”到
请不要超过6个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百家姓姓氏堂号对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