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是德国制造比美国先制造出原子弹能称霸世界吗??

揭秘:日本1943年开始已经被列为美国核打击首要目标|日本|核打击_凤凰历史
揭秘:日本1943年开始已经被列为美国核打击首要目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第二,至少从1943年5月开始,日本就已经被设定为核打击的首要目标,且越往后,越具体化。
正如广岛核爆后,杜鲁门在广播讲话中所言,二战期间世界主要大国间的原子弹研发竞争,确实源于德国。1938年1月,德国化学家奥托&哈恩和菲里茨&舒特拉斯曼首次取得了铀235元素原子核裂变实验的成功。论文发表后,举世震惊。彼时战祸未起,欧洲还是&太平盛世&,故该成果才能为世所知。最受震动的是美国。当时美国有很多受纳粹迫害,从德国逃亡而至的科学家。这些科学家首先担心的一个问题是,希特勒很可能已经开始着手原子弹的研发。于是,爱因斯坦给罗斯福总统写了一封信,说如果德国先行造出核弹的话,势必会称霸世界,因此务须先发制人,&这种炸弹如果用船运,假如在港湾爆炸的话,一发就足以让港湾和周边的部分设施毁灭&。爱因斯坦写这封信是1939年8月,一个月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罗斯福随即下达了原子弹研发的指令,同时批准了6000万美元的预算&&此即后来所谓&曼哈顿计划&的雏形。至1942年9月,美国为开发计划共投入了逾50万人和20亿美元以上的资金,在国内相关各州和加拿大建设了数万英亩的研究、实验和制造设施。作为民主国家,可以说破例构筑了旨在赶在纳粹德国之前造出核弹的&举国体制&。与美国相比,在核裂变现象的发现和实验阶段,德国虽一度领先,但在核弹研发过程中,却丧失了先机。主要原因是希特勒对犹太人的种族歧视和排犹政策,&恨屋及乌&,觉得&原子物理学是犹太人的科学&,而&美国作为犹太人统治的国家,没啥了不起&。大概是早年失意的小布尔乔亚艺青经历使然,希特勒对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全无体察,认为两年后才有可能研制成功的原子弹无非是&明天的兵器&,远水不解近渴,而他迫切需要的是导弹等&今天的兵器&。尽管有施佩尔等人拼死谏言,却终未得到希特勒的理解和支持&&德国事实上放弃了核弹的研发。而差不多就在同一个时期,日本统治集团却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与迫切性,陆军和海军方面均做了相应部署,设定了战略目标,铺设了研发体制,其主导者就是仁科芳雄。不过,与美国不惜以&举国体制&打造的&曼哈顿计划&相比,德国在原子弹研发上的投入少得可怜&&全部加起来只有约100名科学家和1000万美元。日本又如何呢?约翰&道尔认为:&与美国所投入的研发经费进行准确比较,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日本与美国研发计划的规模之差到底有多大,是可以感觉到的。如果粗略地以战时1美元兑4日元的汇率来估算的话,曼哈顿计划所投入的20亿美元应该是日本的3000倍以上。&3000倍,是什么概念?何况这还只是研发资金上的差距,如果再加上人力和物资要素的话,两国的差距真不可以道里计。战后,透过曾参与战时原子弹研发工作的科学家所写的一些回忆文字,我们得以一窥当时的窘况。如加热实验必须使用砂糖。因砂糖在当时是珍贵的战略物资,属于珍稀奢侈品,陆军方面迟迟不予配给。彼时在&理研&负责六氟化铀制造实验的一位名叫木越邦彦的年轻研究员实在等不及,不得不回家,从自家的厨房&监守自盗&,偷偷带回实验室,乃至遭到母亲的训斥。事实上,虽然日本统治集团中的一些精英出于比较明确的问题意识和焦虑感,锐意敦促原子弹的研发,但绝大多数日本科学家却认为不仅日本,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交战国,不可能在战争期间完成实弹的研发和制造。甚至连研发活动的核心人物仁科芳雄本人也作如是观。战后,日本学界和传媒界也对战时日本原子弹制造研发的失败多有反思,但这种反思基本上不是围绕原子弹研发本身之罪错的道义原则问题,而是针对何以美英等民主国家能调动如此众多的科学家和资源,应对在当时看来不啻为天方夜谭的大规模原子弹制造研发工程,反而是帝国日本和纳粹德国这样的极权国家却失败了,缘何如此的&历史教训&的检讨。1953年,曾负责铀矿探索的原陆军技术军官山本洋一发表长篇回忆,严厉批判对原子弹研发工作的负组织、主导之责的仁科芳雄等民间科学家,&只重视纯科学,对应用科学和技术则缺乏理解&。毋庸置疑,在美日原子弹研发竞争中,日本远远落在了后面。确切地说,与美国倾其国力、志在必造的&正经&研发活动相比,日本充其量停留在研究的水平,尚未进入研制阶段。但对这一点,日本直至&被爆&的一刻,似乎并不知情。历史往往相当吊诡。日,罗斯福总统一声令下,&曼哈顿计划&悄然启动,重金人海,秘密涌向几个特定的实验室和基地&&美国原子弹研发事业正式起跑。翌日,珍珠港便遭日本&奇袭&,太平洋战争爆发。珍珠港之耻,对美国核打击目标的确立起到了何种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当然,此时,美国的敌人还有纳粹德国&&德国将携其理论原创的原子弹对美制造第二个&珍珠港事件&,成了美国的梦魇和推动原子弹研发的动力。经过近两年紧锣密鼓的竞跑,至1943年5月,美原子弹研制终于有了眉目。一般人会以为,当时美国还在跟德国打仗,原子弹的首要目标是纳粹德国。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责任编辑:刘涛]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播放数:298152
播放数:281735
播放数:604865
播放数:927165
48小时点击排行俄称中国秘密基地频遭谷歌地图曝光 都能看清歼20|歼20|中国|美国_新浪军事
俄称中国秘密基地频遭谷歌地图曝光 都能看清歼20
谷歌地图曝光的2013号歼20
  据俄罗斯军事观察网2月11日报道,谷歌地球经常公布一些有关中国秘密军事设施的卫星图片,暴露中国人民解放军许多重要军事机密,特别是在卫星发射中心、导弹靶场、空军基地和航母训练设施方面。
  在谷歌地球曝光的中国军事基地图片中,进行地面核试验的罗布泊靶场备受关注。新中国自从建国以来一直寻求拥有核武器。毛泽东认为,只要中国没有原子弹,就会受到整个世界的轻视。他指出,在当今世界,如果不想受欺负,就不能没有原子弹。
  中国领导人曾经多次直接请求苏联领导人提供核武器,但是遭到拒绝。不过,苏联对中国核领域人才培养提供了极大帮助,并且供应科技设备,还转让中国专家感兴趣的资料。在朝鲜战争和台湾海峡冲突之后,美国威胁使用核武器对付中国,再次使中国领导人坚信拥有核武器的正确性。60年代初中苏关系的恶化没能改变中国拥有核武器的动机。当时中国科学界已经从苏联得到足够的理论信息,并在自己的研究中取得显著进步。日周恩来总理向全国人民宣布了中国成功试射第一枚原子弹(596工程)的消息。试验在罗布泊核试验基地进行,这是一枚爆炸威力为2.2万吨TNT当量的铀弹。成功试验原子弹也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有核国家。
  1964年中国核试验出乎美国意料之外。美国情报部门当时认为,中国不可能快速研制出原子弹,因为钚技术的完善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他们没有想到中国会使用铀-235。中国直到第八次核试验时才开始使用钚。7个月后,中国试射了作为第一枚核武器战斗样品的航空炸弹。日,轰-4(图-4)重型轰炸机投掷了一枚3.5万吨级的铀弹,在靶场上空500米处爆炸。日,中国在罗布泊成功试验了热核炸弹,由轰-6(图-16)轰炸机使用降落伞投掷,在2960米的高空爆炸,威力达到330万吨TNT当量。此次测试完成之后,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和英国之后的世界第四个热核武器大国。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成功研制原子弹和氢弹的时间间隔明显短于美苏英法。
  中国在面积为1100平方公里的罗布泊靶场总共进行了47次核试验,其中包括23次大气层试验(3次地面试验,20次空中试验)和24次地下试验。 1980年中国进行最后一次大气层核试验,之后的所有试验都在地下进行。2007年中国政府允许罗布泊靶场进行首次核试验的基地向游客开放。目前该地区的辐射水平已经很低,与背景辐射水平没有太大区别。在当年指挥核试验的混凝土掩体里共有8个房间,位于地下9.3米深处。游客可以参观所有这些房间,包括研究实验室、指挥中心、柴油发电机房和通信室。该基地还开办了博物馆,展示旧电报机、电话机、设备、器材、服装,以及基地员工日常生活用品。
  谷歌地图还暴露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详细情况。酒泉基地是中国进行弹道导弹试验的第一个导弹靶场,后来成为第一个航天发射场。它位于甘肃省黑河下游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距离酒泉市100公里。靶场连同航天发射场在内,总面积2800平方公里。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经常被称为中国的“拜科努尔”,在1984年以前是中国唯一的导弹航天中心。目前仍是中国最大的航天发射中心,也是唯一的载人航天基地,另外还担负军用导弹发射任务。在年间,酒泉卫星中心总共进行了28次航天发射,其中23次成功,主要向低空轨道运送侦察卫星和地球遥感卫星。目前该处使用的发射系统共有两套,都配备有发射塔和总体维护塔,都能保证使用长征-2和长征-4运载火箭发射。
  谷歌地球的卫星图片没有忘记暴露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1967年,毛泽东决定开始发展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原准备在1973年使用首艘航天飞船“曙光一号”,运送两名宇航员进入轨道。为此专门在四川省西昌市附近开始建设航天发射场,即著名的27基地。发射平台位置的选择以尽可能地远离苏联边界,同时接近赤道以增加载荷为原则。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基地建设工作步伐放慢,1972年以后,西昌卫星中心建设彻底停止,十年之后才得以恢复,1984年建成第一套发射系统。目前西昌卫星中心已经拥有两套发射系统和3套发射装置。自投入使用以来,西昌卫星中心已经成功发射了50多颗中外卫星。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山西省太原市附近。从1988年起投入使用,面积375平方公里,主要用于向极地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发射各种卫星,包括遥感卫星、气象卫星和情报卫星。该基地拥有一套发射装置、一个技术维护塔和两个液体燃料库。
  谷歌地图还暴露了中国空军的重要基地。相关地图显示,在酒泉卫星中心附近有一个短程弹道导弹和防空导弹系统试验基地。另外一个大型防空系统测试基地位于渤海湾沿岸。
  目前,中国正在积极研制反导弹武器。第一种能够拦截在2万米以下高度飞行的战术导弹战斗部的国产反导系统是“红旗-9A”防空导弹系统,它是中国在利用俄罗斯S-300PMU-2防空系统技术解决方案和结构特点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谷歌地图曾经曝光了中国宝鸡地区的一处“红旗-9A”防空导弹系统发射阵地。
  与此同时,中国还在研制其他型号的导弹防御系统,保证有能力拦截位于飞行轨迹中段的弹道目标,从而使中国将来能够打造梯次反导疆域,保护国家最为重要的区域,而不是单个目标。
  目前阻碍中国建设区域反导疆域的软肋是导弹袭击预警系统较为薄弱。谷歌地图显示,中国在东北建有导弹袭击预警系统雷达站。中国正在研制能够发现3000公里之内的弹道导弹目标飞行情况的超视距雷达。目前,已有几部雷达正在进行试验或者加紧测试,但是其数量明显不足,暂时无法覆盖导弹攻击方面所有潜在危险方向。
  中国进行导弹和航空武器系统试验的大型靶场主要位于人烟稀少的沙漠地区。根据外国媒体掌握的消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作战应用中心就位于西北戈壁沙漠里的鼎新军用机场。中国空军仿照美国空军“红旗”军演模式,在此成立“入侵者”分队,装备苏-27歼击机,模拟可能的对手。中国空军根据轮训原则,在鼎新空军基地和“入侵者”展开教学模拟空战。其他分队经常驾驶自己的战机来到此处的地面训练场,演练作战应用样式。鼎新空军基地附近的地面训练场上有各种作战装备试靶样品和模型,其中包括外国武器,比如“霍克”和“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模型。从谷歌地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鼎新机场停机坪上的航空装备和防空兵器,包括歼-7、歼-10、歼-11、歼轰-7战机,以及大口径航空炸弹在靶场上留下的痕迹。
  中国最大的作战飞机航空生产中心位于西安。这里还有人民解放军空军的试验中心,目前正在试验各种新型和改型战机,包括歼-15舰载歼击机和第五代战机歼 -20。在谷歌地图曝光的西安基地图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机场停机坪上的歼击机、预警机,以及轰-6轰炸机和歼轰-7歼击轰炸机。
  中国新一代前景歼击机歼-20同时还在成都机场进行试验。中国除了在成都组装第五代战机原型机之外,还大量生产歼-10歼击机。在谷歌地图曝光的成都机场图片上,歼-20和歼-10清晰可见。
  从谷歌地球的卫星图片上看,中国还建成了地面航母水泥模型,用来培养舰载机飞行员和其他技术人员。“水泥航母”有上层建筑、跑道和弹射装置。该设施位于湖北武汉市附近的海边,旁边还建有驱逐舰水泥模型。水泥航母能让中国海军航空兵飞行员通过模拟训练得到必要的技能,特别是在航母上着陆和起飞的技能,并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必要的实践平台。
  在现有和正在建设的导弹靶场、航空训练场、试验中心和航天发射场数量方面,中国目前落后于俄罗斯。但是,中国为了建设新基地,维持旧基地,投入相当多的资源,从而使部队不仅能够保持应有的战备水平,而且同时试验各种新型航空装备和导弹样品。(编译:林海)
  推荐阅读:内部人感受装备太行和俄AL31的歼10不同(绝密)!详情查看《出鞘》,搜索微信号:cqjs123
(新浪军事)
(编辑:SN100)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原创]从两次战争看美国最值得我们警惕的东西(1)
&&&&作者:中华网论坛
刘帅雄&&&&转自中华网-军事频道
&&&&我曾经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美国人最值得我们警惕的是什么?&&&&转自中华网-军事频道
&&&&最先我以为是高科技和武器,但后来转念一想,应该不是,单靠高科技和武器绝对不足以令其称霸世界,他们有的,我们也有,就算差了些,但也并不是差到无法弥补的地步,何况我们还有核弹。那么我们究竟应该警惕他什么呢?昨日偶尔看了一下动物世界,观看了猎豹捕食羚羊的全过程,不禁豁然开朗。&&&&转自中华网-军事频道
&&&&猎豹在捕食羚羊时,前面总有一段潜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猎豹头脑非常清醒,非常有耐心,无论身边有多少羚羊经过,只要它觉得机会不合适,它就决不会冒然出击,然而,一旦它觉得机会合适了,它出击的决心就会非常坚定,并且一举毙敌。类比美国人在处理国际大事时的行为,又何尝不是如此?更进一步的是,美国人的耐心并不停留于等待机会,他还会非常有耐心的去创造机会,等到时机成熟,就会毫不犹豫的给予对手致命一击,自己的利益却丝毫无损。这一点和我们有很大的区别,就好比我们中国的武术套路,花招叠出,却不是招招实用,而美国的拳击,要么不出手,如果出手,必将非常果断并且拳拳力道十足,叫对手连一拳都挨不起来。因此,我以为,美国人主动创造机会去赢得利益的耐心和出手就有必胜信念的果敢才最值得我们警惕。当然,最值得我们警惕的地方,更是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缺乏的就是这两点,完全可以师夷长技以制夷。&&&&转自中华网-军事频道
&&&&二战时期,日本称霸亚洲,德国横扫欧洲,眼看整个世界都要属于法西斯了,丘吉尔已经急不可耐。但是,我们再看看美国,他就是无动无衷,就是不参战。其实,以美国人的眼光,不可能认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如果整个世界都沦陷了,他美国又怎能善终?但是,美国人的清醒头脑和长足耐心,让他们经受住了煎熬。他们不是不愿参战,作为局外人,他们以旁观者清的眼光早就预料到了世界将不属于法西斯,他们是在等,每多等一天,他们就可多赚取一天战争带来的暴利,更重要的是,他们想等一个最好的时机,使他们能用最少的代价来获取最伟大胜利。有参战国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甚至可以这样说,所有参战国都是输家,但唯独美国例外,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赢家。美国不但自己家里毫发无损,而且还赚足了战争的利润,更是不失时机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就在美国原子弹即将研制成功,苏德战争即将进入胶着状态,德国多线作战并且能源开始匮乏时,日本忽然突袭了珍珠港,而美国四艘航母又恰恰不在港内,一切都是这样的凑巧,又是这样的顺理成章。美国宣布参战了。美国的参战,就好比在即将平衡的天平一端,猛然加上了一个重量级砝码,那天平将往哪边倾倒,自是毫无悬念。连丘吉尔也不得不摸着头说:我们胜利了,美国人可真是会选择时机啊!&&&&转自中华网-军事频道
&&&&二战结束后,几乎所的将自己的军事基地布置到了欧亚的大部分战略要点,为自己今后的霸主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试想,要是日本有他美国这样一种耐心,不妄想三个月内灭亡中国,而将大部分主力集结在中国东北,等到德国扫平欧洲,再伙同德国一起从东西两线夹攻苏联,苏联又能挺多久?苏联的强大日本并非没有意识到,否则他就也不会让七十万关东军精锐呆在东北一动不动,可惜的是他却不具备这样一种耐心和理智,面对中国的持久战略,他自然必败无疑。&&&&转自中华网-军事频道
&&&&今天的美国,尽管已经非常强大了,但他在处理国际大事时仍然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长足的耐心,这点最让人心寒。就以伊拉克战争为例,早在十几年以前的第一次海湾战争,美国所率领的多国部队就完全可以摧毁萨达姆政权,但美国并没有这么做,为什么呢?因为他算计得很清楚,蛋糕只有那么大,这么多的人一拥而上,自己必定分不到什么。于是,他选择了制裁,开始耐心的等待,一等就是十多年,等到萨达姆被折磨得几乎只剩下皮包着骨头的时候,已经不能对他构成任何威胁,他就去了,大摇大摆的去了,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外界的所有指责都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谁都无法动摇他坚定的意志。最终,他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一个人独吞了整块蛋糕。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更多 的相关消息
isBig5 = window.location.href.indexOf('big5') != -1;
if (isBig5)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
﹣﹣﹣﹣﹣﹣﹣﹣﹣
版权所有 中华网二次大战是一次大战的延续吗?
轻松地带:
二次大战是一次大战的延续吗?
7日 14:26 东方军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战争之上规模空前的一场战争、卷入的国家之多、历时之长、伤亡之惨重,都史无前例。德国《明镜》周刊发表文章回顾了这次大战的经过,并分析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并同。文章认为,两次,大战均是德国欲称霸世界而采取的行动。二战初期只局限为欧洲战争,而珍珠港事件把它变为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的相似之处是,在海军对战争起决定作用的几个世纪之后,又回到了地面战争;而两者最根本的区别为:一战中平民很少遭受损失,二战中的平民伤亡则超过了军人。另外,在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中增加了意识形态因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延续吗?既是也不是。这两次世界大战都是一个欧洲国家想在欧洲夺取统治地位,从而晋升为世界大国的最后尝试。
如果没有希特勒,二战会爆发吗?不会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且肯定不会在1939年爆发。可以认为,1939年德国在没有希特勒的情况下也会成为欧洲大陆最重要的国家,并取代法国的主宰地位。这是否会导致战争,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是认为这样的欧洲战争发展成为世界大战是不太可能的。
德国是否注定要统治欧洲?希特勒肯定相信这一点,他能说服大多数德国民众。这是德国国防军和工业界在与力量非常强大的世界大国进行对抗的6年战争中取得不同寻常的成绩的原因。没有德国人民,希特勒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不过,如果没有希特勒,在这6年里保持一定程度的全国团结和纪律也是不可想像的。
1914年与1939年的两次世界大战的第一个重大区别是:即使是威廉二世的坚决反对者也不会说只有这位德国皇帝一人应对1914年的战争负责。但要对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负责的只有希特勒一人。由于他的缘故,对二战爆发原因的理解要比一战容易。
从1933年到1939年,希特勒取得了很大的成就。1939年,德国是欧洲实力最强的国家,比俾斯麦的德意志第二帝国更强大、疆域更宽广。与俾斯麦不同助是,希特勒甚至是在没有打仗的情况下做到这一点的。但是,希特勒的野心在继续膨胀,他要取消波兰的独立。波兰人奋起反抗――结果是二战的爆发。
日,德国进攻波兰。两天后英国和法国向德国宣战。但对一战骇人听闻的血腥屠杀还记忆犹新的欧洲人民很少有、甚至根本没有父辈们1914年参战时的热情。简言之,1939年大多数欧洲人民都害怕战争,希特勒却不怕。德国国防军凭借进行战争的新战赂战术占领了波兰。英国人和法国人试图在远离自己领土的斯堪的那维亚开辟一条战线。希特勒抢在了他们前头。在一个大胆的军事行动中,德国人占领了丹麦,征服了挪威。在此之前,希特勒就命令国防军于日在西欧发起进攻。5天后荷兰投降,大约两周后比利时投降,法国在不到6周的时间内屈服了。只有英国在刚上任的邱吉尔的领导下坚持奋战。
当时希特勒离赢得战争的目标最近。他并非完全没有根据地希望,英国人愿意与他达成一项协议。但这一点落空了。一个知名人士再次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就是邱吉尔。
同时,美国和苏联巨大的身影渐渐向欧洲的边缘推进。一场世界大战的阴影笼罩着这场欧洲的战争。1940年,美国政府逐步放弃了中立立场,站到了英国的一边。美国人认为这样做不一定会卷入一场真正的战争。他们估计错了。1940年7月,希特勒不得不认识到英国人还将继续战斗。他对将军们说,英国只有两个希望――美国和苏联。他不能对美国怎么样。但是,如果先消灭苏联,英国在欧洲大陆上的最后一丝希望就将破灭,德国实际上将不可战胜。这就是希特勒准备入侵苏联的主要原因,这要比他偶尔用来向他的拥护者解释的“生存空间”哲学更重要。
日,希特勒的国防军向苏联发起的突然袭击拉开了苏德战争之序幕。德国人希望在年底之前获胜。起初德军的闪电战术十分奏效:300多万苏联人被俘虏,德国人一直打到莫斯科附近。可是,日,德国军队遭到了苏联红军的反击―在莫斯科附近,德国军队前进的脚步被阻止了。这是德国国防军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第一次被迫撤退。随后,在亚热带的太平洋上,日本人进攻珍珠港把美国拖入了战争。这确实是两起具有决定意义的事件。首先,欧洲战争至此发展成了世界大战,其次,希特勒不能再用他的方式来赢得战争。
从这一刻起,希特勒改变了他的战略。他曾计划进行一系列速决战。现在他面临着一场持久战。他曾企图发动一场欧俄战争,现在他被卷入了一场真正的世界大战,以日本为盟友,与美国为敌。
1931年,日本决定占领中国东北三省。以远东的眼光来看,可以说二战从1931年就已经开始了。1938年日本占领了从西伯利亚到印度文那边界的几乎所有的中国海岸,包括中国最大的几个城市。
苏联在军事上有能力挫败日本人侵荣古的企图。但美国是唯一能有效阻止日本的大国。希特勒认识到达一点,并于1940年9月向日本建议签订“三国协定”,日本立即采纳了建议。日本认为,与斯大林签订中立协定就能继续加强自身的地位。当德国袭击苏联时,日本人有多种选择,但日本推断与美国之问的战争是最不可能避免的。事实上,美国人不断地向且本施加经济压力七天皇与保守派仍希望能与美国签订某种协议。但是华盛顿要求日本人从中国撤军。这对东京来说是无法接受的。于是日本人在日出人意料地偷袭了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据点。
由于发生了珍珠港事件,几天后希特勒向美国宣战。在此期间,罗斯福和美国参谋长们在几个月前就做出的一项决定(“彩虹五号”)被证明对日后的战争进程造成了重大影响。美国领导人在面临开辟第二战场可能性的时候做出决定,先摧毁德国,然后再摧毁日本。这是一项聪明的决定,尽管它不一定与当时美国人民更愿意与日本人作战的想法相一致;于是1941年后的二战实际成为这样三场战争:英美等国在西欧和南欧与德国和意大利开战3德国和俄罗斯在东欧开战;日本人在东亚和太平洋上与美国人、英国人和中国人开战。
1942年,下面四起事件改变了局势:11月,英国人在埃及西撒哈拉的阿拉曼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迫使德意军队最终撤军;几天后,美英联军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登陆r最终导致把轴心国从北非完全驱逐出去,并帮助架起了通往意大利的跳板;13天后,德国策6军团在苏联红军精心策划的反攻后被包围在斯大林格勒;同时日本撤退到瓜达尔卡纳尔岛。
从此之后,除了为数不多的反击之外,德、意、日军队一直处于防守地位。但是,他们的力量和决心在一段时间内并未消减;只有意大利于1943年9月投降了。邱吉尔深?知这一点,并警告他的人民说,1942年11月不是战争末期的开始,而是战争初期的结束。
一战与二战的一个相似之处是,在海军对战争起决定作用的几个世纪之后,又回到了陆地战争。军队的机械化改变了一切。希持勒知道,;战时期在战壕里进行作战的静态战争不复存在。’起重要作用的不仅是纯粹的军队运输,而且还有武装军团的迅速推进。无论是大西洋还是太平洋,潜艇战都很重要。它能给敌人以重创,但战争的结束还是要取决于大量地面军队的征服和占领。此外,坦克、飞机和飞船尽管最早是在一战的战场上出现,但它们对一战所起的作用却微不足道。而二战前人们普遍认为,大规模的空袭将会改变整个战争的性质,但这种情况也并未出现。
两次世界大战最根本的、最大的区别是:一战中军方和平民基本上是分开的,除了身处战区和食品匮乏导致的后果之外平民很少遭受损失。二战则不然,在一些大城市中,空袭或炮火造成妇女、儿童和老人死亡的人数往往超过军队在前线的损失。
二战的一项革新是武器的革新。一场战争几乎总是能创造出新技术。德国人在二战中像在一战中一样出尽风头。在很长时间内,德国飞机和坦克的质量要优于它的对手,德国人从合成汽油和人造橡胶的发明和生产中获益匪浅。在战争结束前夕,他们又研制出装有进气管的潜艇和喷气式战斗机。但为时已晚,这已无法影响战争结局。用于消息传递的雷达、声纳和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和发展给战争双方带来了有好有坏的结果。德国制造的V2导弹用于摧毁非军事目标,为的是毁掉人民的士气;美国在流亡科学家帮助下研制出的原子弹也一样。这有助于战争的早日结束。
两次世界大战最后一个重要的区别是:两次大战主要都是围与国之间的战争,如今却增加了一个全新的、以前几乎不存在的意识形态因素。一战中有些人反对自己的政府,偶尔还有人充当敌人的特务或间谍。二战中有数十万人希望本国政府灭亡,并与其作斗争。他们或多或少间接地为外敌的胜利出了力。
1945年拉开了核时代的序幕,开始出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许多德国人(包括希特勒)认为,这两大赢家终有一天会不可避免地相互碰撞。的确是这样,但冲突并没有引起新世界大战,这主要是因为1945年后无论是美国人还是苏联人都不敢冒险越过柏林――德国和欧洲的分界线。
此外有一点无论如何是可以想象的,即二战可能不仅是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欧洲战争,而且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国与园之间的世界大战。
 选稿:左力大&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国制造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