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 农工办办 农委 ,什么关系?

· <font color="#-24
· <font color="#-24
· <font color="#-23
· <font color="#-15
· <font color="#-14
· <font color="#-13
· <font color="#-09
· <font color="#-07
· <font color="#-07
· <font color="#-03
市委农工办调研庄浪现代农业发展情况
来源:本站&&作者:柳栋&&发布时间:&&点击量:
&&& 10月14日至10月15日,市委农工办副主任、农村小康办主任高强带领市委农工办调研督查科调研庄浪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县委副书记刘懿平,县人大副主任蔡明章陪同调研。
调研万泉镇星绿源万吨果蔬气调库
调研韩店镇洋芋交易市场
调研庄浪县鑫喜淀粉有限责任公司
调研庄浪县农技推广朱店区域站
调研水洛河流域万亩苹果标准化示范基地
调研庄浪县恒祥草畜科技产业开发有限公司
调研庄浪县鑫盛源万头牛业有限公司
调研通化乡2000亩苗木繁育基地建设
&&& 调研组采取实地查看、现场听取汇报和座谈交流的方式先后深入韩店镇洋芋交易市场、庄浪县鑫喜淀粉有限责任公司、庄浪县农技推广朱店区域站、万泉镇星绿源万吨果蔬气调库、水洛河流域万亩苹果标准化示范基地、庄浪县恒祥草畜科技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庄浪县鑫盛源万头牛业有限公司、通化乡2000亩苗木繁育基地建设等地,对庄浪县苹果、洋芋、养牛、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状、龙头企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 座谈会上,县委农工办负责人汇报了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组与农口各部门负责人及部分龙头企业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调研组认为庄浪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实际,围绕市场需求,发挥梯田优势,着力构建果品产业促增收,旱作农业保口粮,草畜育苗为补充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为实现粮食产量稳步提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 督查组要求,要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加大产业基地建设,立足县域资源优势,按照布局区域化、经营集约化、服务系列化、管理现代化的要求,不断提高标准,发展壮大果品主导产业和洋芋、畜牧、蔬菜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尽快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要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加大对发展基础好,品牌优势强,科技含量高的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实力和后劲,发挥带动作用,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效益。要坚持加快科技兴农步伐,着力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促进劳动者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按照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实施品牌战略,积极打造庄浪知名品牌,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
责任编辑:柳栋姓&&&&名:
专&&&&业:
技术专长:
当前位置: &
农业专家数据库
姓&&&&名:
职&&&&称:高级工程师
所学专业:水产养殖
从事专业:水产养殖
单&&&&位:鄞州区渔业技术管理服务站
联系电话:0
E - mail:yuansiping_
姓&&&&名:
职&&&&称:工程师
所学专业:海水养殖
从事专业:水产养殖
单&&&&位:宁海县海洋与渔业局
联系电话:3
E - mail:
姓&&&&名:
职&&&&称:工程师
所学专业:水产养殖
从事专业:水产养殖
单&&&&位: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
联系电话:2
E - mail:
姓&&&&名:
职&&&&称:高级工程师
所学专业:水产养殖
从事专业:水产养殖
单&&&&位:象山县海洋与渔业质量技术检测中心
联系电话:2
E - mail:
姓&&&&名:
职&&&&称:教授
所学专业:水产养殖
从事专业:水产养殖
单&&&&位:宁波大学海洋学院
联系电话:3
E - mail:guxiaoying@
共72条记录 分15页显示 当前第1页关于对2014年度农业品牌创建企业进行表彰奖励的通报
岳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对2014年度农业品牌创建
企业进行表彰奖励的通报
岳县政发〔2015〕&&&&号
根据县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农业品牌创建工作的意见》(岳县政发[2014]7号)文件规定,县人民政府决定对2014年度通过13大类农业品牌认定(认证)的31批次农业企业进行表彰奖励(获奖名单及奖励金额见附件)。
希望受表彰奖励的企业进一步发扬开拓进取、顽强拼搏和科技创新精神,坚持标准,讲求质量,努力培育更多农业品牌,为全面提升我县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岳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词:农业品牌&&&&&表彰奖励(2014)&&&&通报
发:各乡镇、县直各部位&&&&&&&&&&&&&&&&共印120份
岳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印发&&&&&&&&&&&&&&&&&&&&&&&&&
岳阳县 2014年度农业品牌创建工作
获奖企业名单及奖励金额
一、中国驰名商标(奖励30万元,小计30万元)
&&&&国营黄沙街茶叶示范场
二、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各奖励15万元,小计60万元)
1、新墙优质葡萄专业合作社
2、全民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
3、芭蕉扇业专业合作社
4、民心蔬菜专业合作社
三、全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奖励15万元,小计15万元)
湖南清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四、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奖励5万元,小计5万元)
湖南杨林鸽业有限公司
五、湖南省著名商标(各奖励5万元,小计25万元)
1、杨林鸽业有限公司&颐神源& 商标
2、岳阳湘之渔食品有限公司&艾研&商标
3、岳阳金可可食品有限公司&金可可&商标
4、湖南君乐米业公司&洞庭鱼赤&商标
5、岳阳洞庭鹅业有限公司&鹅行鹅素& 商标
六、湖南省名牌(各奖励5万元,小计10万元)
1、湖南味冠天下食品公司&味冠天下&食品
2、湖南勇军面业有限公司&罗勇军&挂面
七、湖南省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奖励5万元,小计5万元)
岳阳县好运来生态养鸡专业合作社
八、湖南省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奖励5万元,小计5万元)
岳阳县盛源林业专业合作社
九、岳阳市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奖励1万元,小计2万元)
1、月田邓谷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
2、海成家禽专业合作社
十、岳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各奖励1万元,小计6万元)
1、岳阳渔之源食品有限公司
2、岳阳金可可食品有限公司
3、湖南味冠天下食品公司
4、湖南清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5、湖南林园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6、岳阳胜奇畜牧有限公司
十一、绿色认证食品(奖励1.5万元,小计1.5万元)
国营黄沙街茶叶示范场&洞庭春&茶叶
十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产品(各奖励0.5万元,小计1.5万元)
1、湖南清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黄颡鱼
2、杨林鸽业有限公司乳鸽、鸽蛋
3、杨林平友生态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牲猪
十三、2014中国中部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产品(各奖励0.5万元,小计1.5万元)
1、杨林鸽业有限公司&颐神源&鸽蛋
2、湖南勇军面业有限公司&罗勇军&挂面
3、岳阳洞庭鹅业有限公司&鹅行鹅素&休闲食品
(作者:佚名
编辑:dalu)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中共黑龙江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2012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 中国农经信息网
欢迎您进入中国农经信息网站!"替党和政府分忧,为农民群众解难"希望全国的农经人都能为农经事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欢迎注册,欢迎投稿!
按文章标题
按文章作者
双击自动滚屏
文字颜色黑色白色红色灰色绿色蓝色青色黄色
背景颜色白色黑色粉红灰色绿色蓝色青色综色
字体大小9 pt10 pt12 pt14 pt16 pt19 pt
中共黑龙江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2012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表日期:日&&出处:中国农经信息网&&作者:中共黑龙江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本页面已被访问 2877 次
  &&&&&&&&&&&&&&&&&&&&&&&&&&&&&&&&&&&&&&&&&&&&&&&&& 黑农办联发〔2013〕3号各市(地)、县(市、区)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农委(农业局),绥芬河市、抚远县农业局,各市(地)、县(市、区)单设的农机局、水产局、新农村办、劳转办、绿办:  现将《2012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传达学习,抓好贯彻落实。  &&&&&&&&&&&&&&&&&&&&&&&&&&&&&&&&&&&&&&&&&&&&&&&&&&&&&&&&&&&&&&&&&&&&&&&&&&&&&&&&&&&&&&& 二0一三年一月三十日    &&&&&&&&&&&&&&&&&&&&&&&& <FONT color=#dc143c size=4 face=楷体_GB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要点  一、2012年工作总结  2012年,全省农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以“四大”、“八化”为重点的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经受住了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和重大自然灾害的双重挑战,在上年高基数、高起点基础上,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势头。  (一)粮食生产再夺大丰收。面对农业生产先旱后涝再风雹,最后又遭遇几十年未见的多雨天气的严重灾情,各级农业部门以粮食生产为己任,全力抗灾夺丰收,省农委从备春耕生产开始,在关键农时由11名厅级领导带队,组成下基层“抓三农、促发展”工作组,放弃节假日休息,走乡村、入农户、进田间、到合作社,宣讲政策、传授技术、指导服务,带动基层3万多名农业干部和技术人员奋战在生产一线,夺取了抗旱播种、防雹除涝、抗虫灭病、促熟提质、抢夺秋收等一系列抗灾保粮战役胜利,实现了农业生产特大丰收。全省粮食生产在上年高起点基础上,继续保持了面积扩大、结构优化、标准提高、产能增加的强劲发展态势,粮食实际种植面积20913万亩,其中水稻、玉米两大高产作物15653万亩,比上年增加275万亩和1626万亩,实际粮食产量1250亿斤以上,即使按照国家公布的1152亿斤粮食总产,亦比上年增加38亿斤,再创新纪录,实现“九连增”。  (二)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八千元大关。全省农业部门始终把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来抓,千方百计做大优势产业规模,提升质量效益,多渠道促农增收。全省蔬菜播种面积进一步扩大,达到668.1万亩,其中棚室面积68.2万亩,同比增长25.1%;全省渔业规模化、科技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放养面积达到724.2万亩,名特优水产品养殖面积达到303.6万亩,网箱养鱼面积发展到11.7万平方米,分别增长17.6%、8%和28.4%;全省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持续发展,认证面积达到6720万亩,实物总量3150万吨,分别增长4.4%和6.8%。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稳中有进,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535.3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75亿元,分别增长1%和17%;外向型农业加快发展,在俄农业开发面积达到720万亩,增长4.3%。全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突破30亿美元,增长6.3%。与此同时,北药、蓝莓、蚕蜂等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快速壮大。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604元,增长13.3%。  (三)现代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大幅提升。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现代农业物质装备建设,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机化步伐加快,全省新组建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现代农机合作社239个,总数达到797个,全省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1.6%,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大棚化育苗加快普及,全省新建标准化水稻育苗大棚11.2万栋,大棚总数发展到79.7万栋,大棚育苗比例达76%以上,特别是新建大中型水稻智能催芽基地70处,全省56%水稻育苗实现了统一浸种催芽;土壤肥力建设得到加强,全省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进一步扩大,农村测土配方施肥面积8500万亩,比上年增加500万亩;植保设施不断完善,全省新建农作物抗性监测中心1个、稻瘟病乡村测报网点440个,新购置高杆喷雾机1500多台,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的覆盖面、准确性、实效性和监测技术水平全面提升。  (四)农业重大科技攻关实现新突破。开展超级稻“双增一百”、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实施面积2650万亩,玉米亩产最高接近吨田。在逊克县开展高寒地区水稻、玉米、马铃薯种植试验获得成功,核心区面积达到2000亩,辐射面积1.9万亩,水稻、玉米、马铃薯单产分别达到1200斤、1600斤和2600斤。玉米纸筒育苗机械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示范,有效抢夺积温200-250℃,可在全省三、四积温带大面积进行推广,将晚熟高产品种向北推移一个积温带,大幅度提高了玉米增产潜力,试验地块单产达到1650斤,亩纯增收242元。盐碱地种稻实现扩面提标,在巩固扩大杜蒙县盐碱地种稻成果的同时,在林甸县开展了利用嫩江水盐碱地种稻试验。经专家测产,杜蒙县试验田平均亩产658斤,比上年增加149斤,最高地块亩产达到1012斤;林甸县试验田平均亩产635斤,最高亩产达到1017斤。冬季蔬菜生产技术攻关试验初见成效,通过改良温室结构,推广多层覆盖、秸秆酵腐等增温保温技术,全省棚室蔬菜在不加温条件下生产期达到220天左右,比常年提高25天以上,有效提高了冬季蔬菜生产水平。  (五)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农机装备制造和绿色食品两大重点产业加快提档升级,入园区企业数量增加,大项目建设提速,主营收入水平大幅增长。六个农机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6.2亿元,同比增长97%,新引进美国凯斯纽荷兰(哈尔滨)等16家企业,一拖、迪尔等18个重点产业项目全部开(复)工,完成投资24.9亿元,占计划投资125.5%,居全省十大产业之首。一拖、福田等企业已着手在省内采购零部件,发展配套企业。全年农机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5亿元。全省12个绿色食品重点园区已开发60平方公里,新入驻企业58户,总数达489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比上年增长36%,产业发展集中度进一步提升。97个省政府推进的绿色食品重点产业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9.2亿元,超计划24.3亿元,居全省十大产业第二位。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60亿元,比上年增长35%。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610户,带动种植业基地面积9600万亩、农户320万户,户均增收250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6%、8.6%。  (六)农村体制机制创新步伐加快。以举办全省加快土地规模经营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论坛为契机,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全省土地规模经营步伐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面积分别达到4446万亩和4079万亩,分别比上年增长20.9%和19.6%,208个村实现了整村土地规模经营。通过引导合作社完善章程、实行民主管理、健全财务制度,特别是大力推广克山仁发现代农机合作社的入社土地保底、国投资产平均量化到每个成员、公积金记入个人账户作为出资等做法,吸引农民带地入社,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快速提升。全省现代农机合作社入社土地593万亩,比上年增加280万亩。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9098个,入社成员28.5万户,带动农民120万户。此外,克山县土地规模经营制度创新试验和方正县、阿城区国家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七)农产品市场营销卓有成效。全省以马铃薯产业为突破口,采取各种有效形式抓营销,进一步拓展了农产品市场空间。全年共举办各类对接活动6次,签订购销合同330个,交易量171.1万吨,交易额57.29亿元,参与对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23个,比上年增加187个,增长1.4倍。特别是12月中旬在北京市举办了黑龙江绿色食品2012(北京)展销周活动,全省717家企业、1500多个产品参展。全年发运马铃薯专列20列,比上年增长2.3倍,从2004年甘肃首创马铃薯专列发运以来,全国共发运31列,我省发运26列,发运之早、数量之多、效果之好均创全国之最。全省首次开展市场营销带头人培训,共培训500人。开通了12316短信服务平台,提高产销信息服务。全省大市场建设快速推进,牡丹江(东宁)木耳大市场通过审核,是全国第四个获批的国家级批发大市场。全省首家马铃薯交易大市场在克山县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批发大市场。全省在京、沪等省外绿色食品连锁销售网点发展到1650多家。  (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得到加强。省、市、县、乡四级监管体系雏型基本形成,市级检测中心达到5个,市、县两级检测中心(站)达到66个,县级检测站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年农业执法部门共检查农资企业2.04万个(次),农资市场1218个(次),受理举报案件99件,查获没收违法农资255.6吨,货值302万元。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好于上年同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九)农业法制建设有序推进。《黑龙江省蜂业管理条例》列入正式立法项目,《黑龙江省蚕业管理办法》列入政府规章出台计划。第六轮行政审批清理完毕,行政执法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建立了以行政执法岗位责任为核心,以履行法定职责为主要内容,以强化层级监督为主要方式的农业行政执法责任制。全省培训执法人员1200多人次,开展了综合执法示范窗口创建活动,农业依法行政能力和综合执法水平明显提升。  (十)新农村建设态势强劲。“政府投入、农民自筹、金融支持、市场开发”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全年地方政府投入村屯建设资金147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7亿元,同比增加2.4亿元,市场化手段吸引资金100.7亿元,同比增长30.5%。农民向城市集聚、周边村屯向乡镇和中心村集聚的步伐明显加快,全省有15.9万农民进城、7.1万农民入镇,207个村实施了新建。新农村建设实现由单一村屯建设向整乡整镇规模推进发展,全省有48个乡镇规划启动了整乡镇推进新农村建设。场县共建扎实推进,农垦到地方开展“三代”作业面积5076万亩,比上年增长25%。向农村推广农业农机新技术929项,覆射面积5000万亩。  二、2013年工作要点  201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以现代化大农业“四大”和“八化”建设为主线,以构建“四化”相结合的农业经营新体系为主攻重点,促生产、增收入、强基础、惠民生、添活力,努力确保粮食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持续繁荣。力争全省实际粮食产量达到1300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保供增收的首要任务,着力在扩规模、提质量、增效益上下功夫。一要发展粮食生产。继续坚持“稳定面积、优化结构、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的思路,高标准搞好备春耕生产,确保全省粮食面积稳定在2亿亩以上,其中水稻、玉米两大高产粮食作物面积力争达到5800万亩和1亿亩。二要发展蔬菜生产。继续扩大蔬菜特别是设施蔬菜生产规模,全省蔬菜播种面积发展到680万亩,其中棚室面积发展到78万亩,分别比去年增加12万亩和10万亩。三要发展劳务产业。抓好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农业创业培训和农业专项技术培训,加强外埠劳务市场对接,深入开展“百名农民创业之星”和“百个农民创业示范基地”评选活动。全省力争转移农村劳动力54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50亿元。四要发展水产养殖。继续推进以规模化、集约化和健康养殖为重点的渔业生产,努力发展北方寒地淡水养殖,打造特色鲜明、品质优良的龙江渔业。全省放养面积达到806万亩,其中名特优水产品养殖335万亩,分别比去年增长11.3%和10.3%。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5.3万吨,比去年增长10.9%。五要发展外向型农业。继续扩大对俄农业合作,加快建设东宁中俄现代农业合作园区、黑河农业综合开发园区等10个粮食种植、蔬菜生产、畜禽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为一体的境外农业园区。全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实现32亿美元,比去年增长6.7%。六要发展绿特色产业。全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7000万亩以上,实物总量3400万吨,分别比去年增长4.17%和7.94%。因地制宜加快食用菌、蓝莓、北药、蚕峰等特色产业发展,实现以特增收。  (二)推进重点产业提档升级。继续实行“五个一”推进工作机制,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和农机装备制造业提档升级。一要抓大企业发展。深入落实国务院《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采取政银企对接、集中会办、重大事项会商等措施,解决好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运行中的实际困难,着力扶持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60户重点企业。对年主营业务收入2亿元的6户农机装备制造企业,给予重点扶持,促其进一步做大做强。二要抓大项目建设。依托优势产业和高税收项目招商引资,力争省政府绿色食品加工重点项目达到110个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0亿元以上。着力推进大庆金亿、常发佳联、山东常林等9个农机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大型农机制造本土化步伐。三要抓大园区开发。继续加大园区建设力度,推广绥化“飞地经济”经验,加快2+10绿色食品产业园区“七通一平”建设,提升园区的承载能力,确保园区新入驻企业50户,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00亿元,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650户。继续支持6个农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新入驻企业10户,规模以上农机装备制造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以上。  (三)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继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农业抗灾能力。一要加强现代农机装备。落实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种植业合作社改建农机合作社,配备玉米收获机、水稻插秧机和收割机、整地播种机等大型农机装备,推进主要粮食作物种管收全程机械化。发挥现代大农机作用,建设保护性耕作示范区30万亩。二要推进育秧大棚建设。全省新建水稻智能化催芽车间100个以上,新增智能催芽覆盖面积1000万亩,新建10万栋水稻标准化育秧大棚,大棚化育秧比例达到80%以上。三要加强土壤肥力建设。加快出台《黑龙江省耕地质量条例》,继续加大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耕地有机质提升项目实施力度,恢复和提高耕地质量。农村测土配方施肥面积扩大到9000万亩,比去年增加500万亩。四要强化植保监测网络建设。全省新建稻瘟病监测点160个、旱田监测点500个,提高农作物重大生物灾害监测水平。继续实施高秆喷雾机购置补贴政策,争取购置3000台高杆作物喷雾机,提高玉米等农作物生长中后期病虫害防治能力。全省玉米统防面积力争达到2000万亩以上。  (四)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力争在重大技术、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突破,进一步提升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科技化水平。一要加快良种培育研发。深入实施良种化工程,建设现代种业,开展大联合、大协作、大攻关,在培育优质、高产、抗逆的玉米、水稻、马铃薯新品种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苗头性品种试验示范,扩大试种面积。全省优质及专用品种覆盖率达到93%以上,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二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继续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完成391个乡镇或区域农技推广站条件建设,在87个县(市、区)实施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建设生产试验示范基地260个,培育示范户43万户。继续开展场县共建、院县共建、校市联建,推进水稻、玉米等超级良种良法大面积推广示范。三要加强新型农民培训。加快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广泛开展农民科技大培训和科技稳粮增产行动,全省培训农民500万人次,每个行政村至少再培养1-2个科技明白人。扩大农民田间学校试点,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试点,探索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认证、管理办法。  (五)搞好农产品市场开发。加强市场端头研究和开发,拓展农产品销售空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一要推进产销对接。建设黑龙江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推进农产品进社区直销经营模式,深入开展省外主销区马铃薯产销对接活动,举办全省绿色食品大集、中国(克山)第二届马铃薯节、牡丹江黑木耳节和秋季农产品产销对接暨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二要加强市场建设。尽快启动牡丹江(东宁)木耳国家级大市场二期工程建设,加快建设克山马铃薯大市场。深入推进绿色食品省外销售网络建设,加快向长三角、珠三角中心城市和地区延伸,在北、上、广新建30个以上绿色食品展销中心(店)。筹备举办好“黑龙江绿色食品(上海)展销周”,扩展销售空间,提升知名度。三要强化市场信息服务。举办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市场营销带头人培训班,提升农民市场主体地位,全省新培训农民营销队伍500人。举办春秋市场形势分析活动,研判农产品产销形势,指导结构调整和适时销售。完善信息资源共享数据库,扩大12316短信服务范围。四要抓好专列发运。继续巩固老市场、扩大新市场,提前谋划组织马铃薯专列发运,扩大南方市场份额。继续组织开展粮食等优质农产品省外专列发运活动。  (六)继续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关系,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一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完善和强化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开展示范社和规范社评选活动,健全合作社民主管理、市场融资、收益分配等制度,提高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水平。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3.5万个,比去年增长20.6%。二要加快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扶持力度,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快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和信息网络建设,发展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主体,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面积力争突破4200万亩,比去年增加121万亩。三要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全面贯彻落实《农业保险条例》,进一步拓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范围和服务领域。农村农业保险覆盖面积突破5200万亩,比去年增加500万亩。四要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抓好方正县、阿城区两个国家级土地确权登记试点,将北安市、海伦市、克山县确立为省级试点单位。深入开展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优选一批净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村,作为省级改革试点单位,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实现形式。五要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两区”建设。全面完成克山县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任务,继续加快肇东、五常2个市第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抓好第二批6个县(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启动工作,积极争取新上一批省级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探索建立现代农业制度,为全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提供示范。  (七)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向城市、小城镇和中心村靠拢的基本路径,深入实施“星级评定、以奖代投”机制,加大新农村建设推进力度。一要加强工作指导。制定“新农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完善“新农村建设星级评定标准”,丰富“十个带动”模式,树立一批产业强村、文化名村、生态丽村、旅游靓村、社区新村典型,全省力争建成五星级村50个、四星级村200个。二要强化市场筹资。深入探索市场化运作的新农村建设机制,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开展资源置换、村企合作,变资源为资本,变资本为资金,进一步提升新农村建设筹资能力。全省力争引进建设资金150亿元,比去年增长50%以上。三要启动第四轮部门帮建。以重点建设的中心村为主,合理确定“一对一”帮建对象,督促帮建单位尽快对接,制定帮建方案,尽早实施帮建项目,力争中省直帮建单位投入和协调资金1亿元以上。四要实施整村整乡推进。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发展类型和建设模式,扩大建设规模。重点抓好一批整村推进示范村和整乡镇推进试点,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探索新途径。五要深入推进合作共建。突出农机跨区作业、社会事业发展、小城镇建设等共建领域,加强农村与农垦、森工、厂矿的合作,建立起行政推动、市场运作、互利共赢的共建格局,提高共建层次和水平。  (八)强化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加快法制化、信息化、生态化建设,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发展保障水平。一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实施第三期农产品生产区域大气、土壤、水体中有害物质检测工作,突出抓好“三品一标”认证后监管。抓好哈达果菜批发市场准入检测,开展大型蔬菜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地准出试点。全省绿色食品质量追溯试点扩大到50个,继续实施不合格产品退出机制。二要加强农业法制建设。搞好立法调研,加快相关法规修改,加快农业立法进程。落实农业部《关于全面加强农业执法,扎实推进综合执法的意见》,全面推进农业执法体制改革,加强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继续开展示范窗口创建活动,提高农业执法水平。深入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顿活动,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违法行为。进一步强化农民负担监管机制,继续开展农民负担执法检查,重点查处增加村级组织和农民合作社等负担问题,坚决防止农民负担反弹。三要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快省农机监管调度指挥中心建设。推广呼兰大用信息技术应用试点,加快60个信息化示范社经营管理系统、综合信息服务短信平台系统、双向视频诊断系统应用工作。统筹黑龙江农业信息网、12316热线、短信平台,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信息服务覆盖率稳定在99%以上。四要加强农业生态建设。深入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加大农田“白色污染”防治力度。继续抓好农村清洁工程项目建设,启动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全省新建大中型农村能源项目50个,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107处,户用沼气4000个。建立健全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体系,建设县级监测点。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200)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临淄 农工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