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纣王的母亲给后人留下来什么教训

牧野之战中商纣王失身亡国的教训_百度知道
牧野之战中商纣王失身亡国的教训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难题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
我有更好的答案
牧野之战由于年代久远,历史资料也比较匮乏,给人的印象也就比较模糊,只是笼统地说:商纣王残暴失政,武王行仁义之师伐之,商纣王临时组织起七十万之众,与武王的五万之师战于牧业,由于商朝军队对纣王的不满而临阵倒戈,导致了纣王牧野之战的失败,也直接导致了商王朝的灭亡。 后来的历史学家都把牧野之战的失败原因归于商纣王的失政,说成是商朝军民的离心离德导致了牧野之战的失败。但随着考古学的不断深入,疑点却越来越多,尘封的史料不断在证明,商纣王是被冤枉的!因为商纣王不但没有失政,而且政绩还十分突出,在军事上甚至超过了他的父亲帝乙,商王朝在灭亡的前夕是十分强大的,商纣王也是以强者的姿态倒下的,他身上所背负的许多罪名都是强加给他的,商纣王是冤枉的! 其一:商纣王并不是众叛亲离!...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牧野之战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从商朝纣王身上我们应吸取的教训是什么?_百度知道
从商朝纣王身上我们应吸取的教训是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要勤政爱民,不要暴政,要爱护百姓。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商朝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内忧外患(商纣王迷案12)
&&&此时周人的势力已经相当大了,用某些史书夸张的话来说是商朝的三分天下其二归周。对此,姬发(周武王)应该十分庆幸自己有一个好爹,正是在他爹当政的几十年里,周人部落从偏安于商朝西部一隅的“小邦周”已经发展成为能和“天邑商”实力相抗衡的商朝最大诸侯国。
&&&在办完老爹的后事(葬于毕)以后,姬发就正式的做了周人的领导,并且继承了他爹的爵位,从此西伯昌变成了西伯发。
&&&通常新皇帝登基新领导上台,都首先要组建一个新的执政班子,然后召开一次重要的会议,制定一些新的政策,彰显自己的执政理念等等。
和许多领导上台一样,姬发首先组建了自己的领导班子,任命自己的弟弟姬旦(周公旦)辅佐政务。任命吕尚(姜子牙)为太师,并尊为尚父和老师。
&& 然后就召开了一次隆重的政治协商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姬发给与会的各级官员代表们出了一个难题。&他提出的这次会议主题比较新颖特别:
他在会议上问官员士大夫们:“恶有藏之约、行之行,万世可以为子孙常者乎?”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没有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典籍,我们按照典籍上的规约去做,就能保证万世子孙长治久安。(这就是西伯发所问的话)
听起来好像是一个缺心眼的人,问的一个缺心眼的问题。
如果真有这样的典籍,还哪来的古往今来一次又一次的改朝换代。如果真有这样的典籍,那些国家文武智囊们也统统得下岗。如果真有这样的典籍,我也想要一本。
所以我认为姬发所说的典籍是不存在的,当时参加会议的各级官员代表们也都纷纷表示没有这样的典籍(未得闻也)。
但是要知道,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姬昌的儿子很多)上台当领导的姬发,绝对不是一个缺心眼的人,所以他问的问题也绝不是缺心眼的问题。
他之所以问这样一个让人回答不出来的问题,是因为他不想让别人回答。之所以不想让别人回答是因为他想让指定的人来回答。
这不是逗人玩,&在确定没人能回答上来后,姬发就把问题抛给了他的指定人选——太师姜子牙。只不过把原话改了一下:“过去些黄帝、颛顼那贤君的治国之道,现在还能在哪里看到?”
大家这才明白,姬发所说的保证万世子孙长治久安的神秘典籍指的就是黄帝、颛顼等上古圣贤的治国之道!怎么不早说?
其实这本来就是为了作秀需要姬发和姜子牙演的双簧,要是一开始就说明白了下面还怎么演!
什么?为什么作秀?这还用问你真是太笨了!我姬发要改变前任老爹对商示弱安分守己以德治国的思想,但是考虑到本领导刚刚上台屁股还没坐稳,要是改弦更张恐怕人心不服,所以没办法了只能作秀,把黄帝他老人家搬出来给自己贴金,用发了一千多年光芒的黄帝思想,来赢得天下的人心,然后就可以改弦更张了,明白了吗?
如果明白了我们就接着演下一个剧目“向黄帝同志学习”!
太师姜子牙告诉姬发:“黄帝的治国思想有,都写在丹书上。”(首先要把道具拿出来)
“但是要学黄帝的思想,必须先斋戒三天。”(仪式一定要隆重,才能达到作秀宣传的效果)
于是姬发斋戒了三天,三天后姬发穿戴得整整齐齐(下了一番功夫),在经过了一系列复杂的程序后(不怕麻烦),接受了同样穿戴得整整齐齐的姜子牙姜太公就丹书内容的讲解。算是学习了黄帝主义思想放出了伟大的光芒。
&& 但是表演还没有结束,下面的镜头更精彩:
接受完黄帝的“真传”以后,姬发感到非常震憾,而且十分激动,以至于连觉都睡不着,夜以继日玩命的写自己的学习体会,在他的饭桌四角、椅子、镜子(铜镜)、洗漱用具、屋里的柱子、手杖、腰带、鞋、餐具、门、窗、剑、弓、矛等凡是能看到的、拿到的、用到的东西上都刻了很多学习体会的铭文,以提示自己不要忘记上天的旨意和黄帝的教诲,算是完美的表现了自己刻苦学习领悟黄帝思想精髓的精神。
&&&表演很完美,演出很成功,效果也很好——轰动全国。
&& 可以说当时的商朝人民都知道了。
&& 当然商纣王也知道了。
商纣王知道后就不高兴了,对他来说这场演出无论是道具还是台词都没有经过文化审查,是禁止播出的。甚至有的演员都是被限制出镜的,比如黄帝。
如果不明白,我来解释一下,首先黄帝同志我们中国人都知道,他就是被我们尊为中华“人文初祖”和五帝之首的轩辕黄帝。姬发又不是商朝的帝王,他只不过是商朝的西伯,怎么能向黄帝同志学习呢?!
还有丹书:据说是上古帝王受命于天,上天给帝王们颁发天书,因为字是红色的,所以称“丹书”。除了黄帝有一本,大禹也有一本(考虑到商朝还没有纸,这本书可能是刻在甲骨或者玉版上)。
这样的书,很明显姜子牙是没有资格也不可能拥有这本书的。
&& 所以当商纣王知道姬发“丹书受戒”的事后很生气。
估计他也不明白这么有名的丹书这么会出现在姜子牙手里。
&& 我也不明白,、
据司马迁在《史记》里说,在姬昌(姬发他爹)刚出生不久的时候“有圣瑞”,有一只红色的雀鸟嘴里衔这丹书落在了姬昌的窗户上。说明了这本丹书就是这么来的。
但这种说法太过玄乎,不靠谱,是不能信的。退一步讲,&如果姜子牙手里的丹书真的在姬昌时期就有的话,怎么可能姬发都不知道,还大张旗鼓的开会去问文武百官?
那么这部谁都没有见过又一千多年没有出现的“丹书”怎么就突然在姜子牙的手里出现了呢?
就连商纣王和他之前(包括夏朝)的无数代帝王都没有的“丹书”姜子牙怎么会有?又是怎么得到的呢?
对于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也不知道。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这部传说中的“丹书”是姜子牙山寨的,在甲骨文或青铜器铭文上抄的,并且和周武王姬发商量好,演出了这场双簧戏,以达到给姬发脸上贴金和号令天下的目的。
由于演出太过成功,广泛的影响了当时的神权社会里的人民大众,并且被完整的记录了下来,后人还给了一个响亮名头:“武王践阼(登基的意思)”。
&&&&&经过姬发姜子牙打着黄帝的旗号这么一闹腾,在讲神权讲迷信的商朝人民眼里,姬发虽然名义上是商朝的西伯,实际上和另立门户单干也差不多了。
作为商朝老大的商纣王,知道后作出了激烈的反应,举行了一次大规模展示军事装备的阅兵活动(大阅车马)。
但种种迹象表明,商纣王只不过是虚张声势。
因为这次大阅兵选择的时间是阳春三月,这是商朝各诸侯都来朝贡的日子,地点是大邑商首都,也是各诸侯代表团朝贡的地点。
&&&&所以,商纣王大规模展示军事装备,只不过是向商朝各级诸侯展示自己是很强大的,大家一定要认清形势,选好了边,找好了队,不要犯错误,我才是天下的共主,老大,那些有非分之想的诸侯(主要是西伯候)就闲了吧。
商纣王大阅车马虽然是虚张声势,但是后来发生的事,让他即使想找姬发算账,也是不可能的了,因为根本去不了,除非做直升飞机。
不久以后,周人的地盘今&陕西泾、渭、洛河一带发生了六级以上的大地震。
史书记载,地震引发的山崩居然阻断了河流,阻断了道路(峣山崩,三川涸),所以,商纣王如果去找姬发算账,只能坐飞机,即使去了也只能是给表弟帮忙,要在余震不断的地震灾区救死扶伤,发挥人道主义精神。
可能是姬发刚刚受了丹书就遭了这么大的天灾,与天命于周的神权思想不符,这件事在当时到后来周人建国,都成了敏感的政治话题,所以没人讨论当时天灾造成的周人惨状,只是以“纣王无道,故峣山崩而薄落之水涸”之类的面目出现在了史书中。
&&&&严重的自然灾害使得周人损失严重,粮食,帐篷,矿泉水等各种物资都十分短缺,虽然经过姬发政府全力救灾,但是受灾面积太大,涉及人口众多,还要修葺道路,房屋,城墙等基础设施,所以很快(还没到第二年秋天粮食丰收)姬发的赈灾款项就用完了,灾就赈不下去了。
受灾的人们还是一无所有,成了难民,而那些没受灾的人也受了拖累,生活水平下降,导致各种社会矛盾突出显现,搞得姬发焦头烂额,没办法了,于是他招来太师姜子牙商量对策。
但姜子牙出的主意让姬发目瞪口呆。
姜子牙同志的办法是:打仗,去讨伐黎国(伐黎)。
姬发简直不敢相信,这都什么时候了,自己的烂摊子都收拾不了了,居然还要打仗,要能保证不被别人打就阿弥陀佛了,居然还去打人,你姜子牙老糊涂了不成?!
&&&&然而姜子牙镇静的告诉姬发,所谓去讨伐黎国,就是去黎国抢劫,以解燃眉之急,这也是转移人民内部矛盾。
“现在遭了这么大的天灾,很多百姓已经一无所有,成了难民,指望商纣王中央政府救济赈灾似乎不太可能,自力更生也更生不了,难民们如果吃不上饭就到处抢劫,到时候杀人放火打家劫舍,那就惨了,与其让他们在自己的地盘上抢劫,还不如带他们去外面抢。”
&&&&“那么,为什么偏要大老远的跑去抢黎国&?”
&&&&“因为我们的周围不是盟友就是兄弟”
&&&&“难道只有黎国不听话?”
“不是,黎地是经太行山脉到达大邑商首都的必经之路,而且离大邑商首都很近”
&&&&“如果伐黎成功,那么大邑商北面就有了我们的势力牵制商纣王,再加上东南方向东夷对他的牵制,从此商纣王将无暇西顾,我们就安全了,不仅安全了,从此我们还掌握了对商战略的主动权!”
“只要征服了黎,就可以随时从那里对大邑商首都发动突然袭击,更重要的是那里是山区,不易暴露我们的行动,可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姬发没有想到,都这个时候了,他的太师姜子牙还能如此镇定,如此老谋深算,不仅要解决眼前的困难,居然还深谋远虑同时兼顾自己革命伐商的大战略,一举多得,真是佩服,佩服!
&&&&&可以说姜子牙是经过了深刻思考,精心谋划的,这个办法确实是很牛的,不仅可以解决内部矛盾,还能实现对大邑商全面的战略包围,让商纣王东南西北都无法兼顾,也正是这个办法使得商纣王在牧野战败后退无可退,被迫自焚。
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许多年前,周人的首领季历(姬发的爷爷)曾经干过一件事情,由于对商朝威胁实在太大,最后被文丁帝(商纣王的爷爷)毫不留情的给干掉了,后来还逼得商纣王他爹不得不把自己的一个儿子封到了今太原郝乡一带,以控制今天山西中南部一带的诸侯,防止有人威胁商朝首都。
没错,伐黎。
也就是说,姜子牙提出伐黎的事,当初姬发的爷爷就干过一次,因此还丢了性命,说明黎地的战略位置对大邑商是十分的重要的。
也说明“多权谋奇计”的姜子牙天生就是块闹革命的好材料,生下来就是为了革商朝命的乱臣贼子,也是个执着闹革命的好同志,再加上执着造反的姬发,两人一文一武的干起来,商纣王的命迟早休矣。
&&&&&帝辛四十四年,西伯发率周人,沿着几十年前他爷爷的革命路线,长途奔袭,一举灭了在今天的山西长治地区的黎国。
从此实现了对大邑商的攻守易形。
也许是姬发吸取了他爷爷当初的教训,也许是挖了领导的墙角再去找领导邀功的蠢事他做不出来,伐黎胜利后的姬发没有像他爷爷一样,带上战利品去给领袖献俘,而是把这次战役的俘获全部打包,自己笑纳了。所以,这次伐黎的故事里没有季历的失败,只有姬发的成功。
打完了抢完了就走人,管他商纣王怎么想,想了也没招,有种你来收拾我。
按说姬发把黎国给灭了以后,他要造反的狼子野心就应该暴露了,商纣王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应该采取一些行动才对。
然而事实告诉我们,商纣王没有。
对此我百思不得其解,在查阅了大量史料后才发现,此时商纣王没有和姬发摊牌是有原因的。
此时的周人,已经是今非昔比了。
即使在当初周人还只是偏安于商朝西部一隅的时候,商朝的文丁帝要收拾季历,也是采取了先安抚,力捧,麻痹,后除之的策略,而没有敢和周人硬着来。
而如今,经过姬昌多年以来,对听话的诸侯就给萝卜,不听话的就给大棒,如此又打又拉的政策“教育”下,商朝西部和西北部的诸侯们都唯西伯候命是从,即使有少数不满的也不敢公开叫板。
总而言之,周人已经很牛了,商纣王要和姬发摊牌,就必须倾举大邑商全部军事力量才有绝对的胜算,可此时商纣王是不具备这个条件的。
说起来,这还得怪商纣王太雄心勃勃,一心要收拾掉东夷淮夷统一中华大地(其实也是被逼的,你不收拾它,它就收拾你,因为这些夷人已经“渐居中土”了)。
商纣王和东夷的战争就像后来的秦始皇南征百越,汉武帝北击匈奴,美国打越南一样,如果占领就的接着打,打完了还得驻军镇压反抗,如果撤军就意味着失败。
所以秦始皇在南方驻军几十万,直到灭亡也没有抽回来。汉武帝坚持到底和匈奴干了十几年(还不包括战争准备的时间)才把匈奴人给打服。美国在越南耗不起不得不抽身而去,所以就失败了。
当时商纣王打东夷的情况也大抵如此,不想失败就得耗着,如果不想耗,就失败。但自信的商纣王相信,长期占领之下,东夷淮夷就会彻底融入华夏民族,从此他将成为统一中华的千古一帝,在史书上留下重要的一笔。
想的很美好,计划也正确,但是需要前提条件的。
只有在商朝的所有诸侯都听商纣王的话,不捣乱,不造反,还要紧紧的团结在大邑商周围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也就是商纣王需要一个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才能把商朝的所有力量集中起来办大事。
可当时商朝的情况就摆在那儿,有那么多的诸侯,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部落人民和土地,还拥有自己的军队,只不过是每年给大邑商纳一些贡,拜一拜码头,表示臣服而已,至于他们心里是不是真的臣服鬼才知道。如果在商纣王和东夷“鹬蚌相争”的时候,被商朝的某些诸侯在背后给捅两刀,商纣王就玩不转了。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商朝是封建社会加奴隶社会,而商纣王却要办中央集权社会才能办到的事,结果就被坐山观虎斗的封建诸侯钻了空子。
&&&&&&&由于商朝没有类似“郡县制”之类的制度,来替代那些多如牛毛的诸侯封建制度,导致商纣王不能在全国范围内搞中央集权,只能在他直辖的范围内搞改革(比如削减神权,破格用人等)实现中央集权,也只能集中大邑商自己的力量来打击东夷,其他诸侯只不过是跑个龙套,配合一下而已。
&&&&&&&商纣王集中了大邑商所有的力量去打东夷,地盘是打下来了,但是却陷入了诸如秦始皇南征百越,汉武帝北击匈奴,美国打越南的境地,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纣克东夷而损其身”。
俗话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在商纣王忙着打东夷的时候,商朝最牛的诸侯西伯候趁着大邑商战略东移,无暇西顾的空当,玩命的扩大自己的势力,搞定了商朝西部的所有诸侯。
&&&&&&而此时,姬发接班后,再接再厉又把大邑商北部最后一道屏障——黎国给灭了。
商纣王知道后虽然十分震怒,但在短暂的愤怒之后,他恢复了冷静,此时还不是和自己的这个表弟摊牌翻脸的时候。
在控制东夷各族的同时,再和彪悍的周人开战明显是缺心眼的做法。
所谓狼虎两家怕,商纣王此时奈何不了西伯候姬发,姬发也同样奈何不了商纣王,据说(注意前提)当时的大邑商仅投降的东夷人就有几十万,而直到多年以后的牧野之战时,以西伯候姬发为首的九国联军加起来还不到五万人。
虽然商纣王大部分的军事力量都在东夷淮夷的地盘上,但是相对来说,周人的力量还是弱小的,如果西伯候公开造反其实和送死也差不了多少,所以商纣王认为,西伯候姬发不足为患,至少在短期之内是成不了气候的。
但商纣王想不到的是:姬发自己没实力干,难道就不能联合天下诸侯一起干?
答案是:可以。
但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都是商朝的诸侯,大家平起平坐,我凭什么就要和你一起来造反?冒这么大的风险,给个理由先(文武抚而有之,要与之相安而已,岂得尽易其疆界哉?)。
什么?因为商纣王暴虐无道我们大家就应该联合起来推翻他?这个理由看起来不错。可是把商纣王推翻以后谁当商朝老大呢?你是打算立他的儿子还还是哥哥或者弟弟?都一边去由我西伯候姬发当!凭什么你当?因为我爸是李刚不对是姬昌德高望重贤德有为的姬昌。别扯了,你爹都死好几年了怎么当商朝的老大?那我姬发也不错人品好讲义气长得还帅,大家都选我当商朝的老大吧!靠我人品比你好长得比你还帅你怎么不选我当?什么?你当?大家都想当?那就算了就当我什么都没说。
因此,即使像某些史书所说的,商纣王这个人坏透了,坏的掉渣了,那么,那些天下诸侯,商朝的贵族们,也只要把他给换了就可以了。但不管换谁,商朝的帝位怎么着也轮不到姬发来做。
这是法理问题,论资排辈,商纣王下台后,还有他的儿子,哥哥,弟弟,叔叔们排队等着呢,他们谁都比姬发有资格做商朝的帝王。
自商汤开始,商纣王家族统治天下已经几百年了,姬发要是和天下诸侯一起联合起来,另立新君是可以的。但要把商朝的姓给改了,那些天下诸侯是不可能答应的(凭什么是你而不是我)。
所以,要想得天下,姬发还得自己干,找几个铁杆,闹革命,造反,把大邑商给灭了,再搞定那些不服的商朝诸侯,天下才能变成他的。
可凭此时姬发的实力又是做不到的。
由于商纣王和姬发这对姑舅表兄弟暂时谁都咬不倒对方,于是商朝又回了以前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至少在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
&但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对姬发姜子牙等人来说,推翻子家王朝(商纣王家族姓子)是他们终生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有条件要反,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反。
几年以后,姬发和他的太师姜子牙经过深刻思考,绞尽脑汁,终于发现,其实在商纣王的身边一直是有一颗炸弹的,只要能利用这颗炸弹,一定能送商纣王上西天,然后自己再趁机浑水摸鱼,一网打尽,就天下可定矣。
请继续阅读下一章《商纣王迷案13(盟津会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商纣王帝辛真相
  中国成为统一国家的开拓者 商纣王帝辛今天,每当我们翻开中国地图就会看到,在中国山东半岛以南一直到浙江地区有一条漫长的海岸线,这就是今天的中国东海沿岸地区。以这一海岸线沿长江向内陆,包含了今天的浙江、江苏、山东、安徽和湖北大部分地区,构成了中国长江以北、燕山以南主要领土。尤其是该地区几乎包含了中国大陆海岸线近一半的面积,以及沿海众多岛屿,构成中国海洋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这片领土,尤其是东中国海沿岸和长江流域已经成为今天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动机”,对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中国其他众多领土一样,今天的东中国海沿岸和长江流域这片广袤的大地,也是在中国古代,通过诸多手段尤其是通过大规模的、漫长的争战才最终并入中国版图的。这场战争发生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代,这就是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巨大影响的大商王朝平东夷之战。而发动并亲自指挥这场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诗史般伟大战争的,居然就是从西周起就被后世中国文化界,尤其是被占精神统治地位的儒家咒骂为昏君、暴君的“代言人”,甚至被想方设法的描绘成十恶不赦的魔鬼的——商纣王!那么,如此一个被后世中国主流儒家文化描绘为“魔鬼”一样的商纣王究竟是怎样发动指挥了这样一长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深远影响的伟大战争的呢?诗史般的大商王朝平东夷之战又是如何发生和进行的呢?又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在此,灵云欲以自己所知和网友们就此进行一下探讨。因为灵云能力有限,所写的肯定有不足之处。还请网友们多多指教。要介绍大商王朝灭东夷之战,灵云认为有必要先介绍一下交战双方,首先是商王朝。而要介绍平东夷之战中的商王朝,就不能不说这场战争的实际指挥者商纣王。商王朝存在于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共历三十二代王,享国运600年。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因为他是继夏朝后中国第2个国家政权,对后世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商朝的建立者是中国古代的商族。根据史书记载,商族始祖是大舜时期著名将领玄王殷契,是古高辛氏后裔。世代居住在中国黄河流域下游地区,以“玄鸟”为图腾。其后人曾做歌“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相土烈烈,海外有截,宅殷土茫茫”以赞颂自己的祖先开创的伟业。商族形成早期,正好赶上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夏王朝的诞生。在夏王朝中、前期,强大的夏王朝征服了商族,商族臣服于夏朝,成为附属与夏王朝的“方国”(灵云注:即后来的诸侯国)。商族是当时中国大夏中央王朝所属国土和国民的一部分。作为方国,商族对宗主国夏王朝承担有称臣、纳贡、提供奴隶、交纳赋税以及在夏王朝发生战争时必须出兵配合作战的义务,在强悍夏王朝的压榨下,商族的处境非常艰难。从夏王朝中期开始,由于王朝国势开始衰败,对相对较远的“方国”的控制力逐渐丧失。于是已经逐步强大起来的商族开始趁机不断对外作战,向东方和北方不断扩张势力范围。到夏王朝末代君主桀在位时,商在第十四代王汤的统治下,已成为东方强大的方国。这个汤就是后来商王朝的开国君主,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成汤。成汤励精图治,最终于公元前1600年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鸣条之战中。开灭亡500年的夏王朝,建立起中国历史在第2个国家政权——商王朝。商朝开国初期,统治者吸取了夏朝亡国的深刻教训,采用了“宽以治民”的政策,缓和了国内的矛盾,政治局面趋于稳定。同时大力发展经济和农业生产,国力日益强盛。但是,由于统治集团内部相互争斗这一历史上的通例,造成商王朝王室内部始终处于争权夺利的境地。自从第3代王太甲死后,王室内部为争夺王位不断爆发流血冲突,作为一国最高统治者的国君走马灯似的不停更换。据《史记.殷本记》记载:“自中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连绵不绝的内战严重消耗了王朝的实力,不但经济凋零,更造成外敌不断入侵。内忧外患尤其是外敌不断入侵造成早期商王朝被迫5次迁都,最终商王盘庚才将国都定于殷,因此商朝也被后世称为殷朝或殷商。殷就是今天举世闻名的中国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殷也是盘庚以后历代诸王的都城。商代中、晚期先后出现了盘庚和武丁两位伟大君王,尤其是武丁更是中国奴隶制社会最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两代君王励精图治,对内打击王室分裂势力,振兴经济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同时大力整顿军备,商王朝国力迅速恢复。在强大国力的支持下,王朝不断对外用兵。对周边的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方国进行征讨。通过征战,商王朝扩大了领土,也捉获了大量俘虏。而在奴隶制社会里大量的俘虏就代表着大量奴隶和财富。在大量劳动力保证下,王朝的农业、手工业迅速繁荣起来。尤其是青铜制造业。青铜业是当时人类世界最高技术产业,代表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商朝是中国历史上青铜文明最发达的时期,而盘庚—武丁时期则是整个商王朝乃至中国历史上青铜文明发展的巅峰,青铜器生产技术有了突破性进展。今天闻名于世的中国青铜文明的象征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在武丁时期铸造的。此外,这一时期科技方面如在纺织、医学、交通、天文等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作为中国古代奴隶制社会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盘庚—武丁开创的盛世局面为商代晚期社会生产的发展乃至随后西周文明的繁盛奠定了坚实基础。武丁死后,他所开创的太平盛世并没能长久的延续下去。究其原因,是武丁的改革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并没有触及商王朝内乱的根源——王室贵族和神权集团的利益争夺。尤其王室内乱问题贯穿了商王朝整个600年历史,始终是历代君王最棘手的难题。盘庚—武丁时期之所以政治形式稳定,并不是问题得到彻底根治。而是由于王朝有一位极其强有力的铁腕君王,其强悍的威势足以震慑、压制反抗势力。这种形势最大弊端,就在于其是建立在个人威严和能力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一整套相应的法律和政策上。一旦强势君主死去,由于再没有人或势力可以震慑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势力,势必造成内乱再起。从祖庚、祖甲起,以后诸王始终要随时面临来自王朝内部的争斗。尤其是到晚期帝乙帝辛时期,内部矛盾已经空前尖锐。此时的商王不但要面对来自王室内部的反叛势力,还要面对来自以大祭祀为首的神权宗教势力对王权赤裸裸的挑战。不断的内乱造成王朝根本无力对外,这就给外敌带来机会。原本臣服于商王朝的鬼方、西羌、南方九苗以及中原王朝的世敌东夷都开始不断入侵王朝疆域。在这种情况下,王朝呼唤一位强势君主的出现。公元前1075年,商王朝君王帝乙驾崩。此时的商王朝已经风雨飘摇。内有王室、大贵族集团和宗教神权集团争权夺利,外有各方国和外族的叛乱入侵。在如此危局下,由于王长子微子启是“庶出”,无权继承王位。加之其过于忠厚,根本无力面对王朝内外的复杂局势。于是,帝乙的第3个儿子子寿在老臣比干和宿卫(灵云注:即皇室近卫军)将领恶来等人的支持下登上王位。他要面对的是历代先王留给他的乱摊子。这位子寿的王号是帝辛,他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商纣王(灵云注:关于商纣王详见灵云ら苍月《暴君还是功臣?—千秋功过话商纣 》)。商王帝辛即位时,先王留给他的是一个残破的河山和破败的政局。国内,他要面临已经崩溃的经济、不断出现的奴隶起义和来自王室、大贵族集团以及以宗教神权集团对他权利的挑战。对外,他要面对从四面八方涌入的外族入侵。在这种危局下,年轻的帝辛表现出超凡的才智、勇气、高超的政治手段和冷酷残暴的铁腕。史料记载,帝辛“资捷辨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在先王老臣如微子、比干的辅佐和京城宿卫将领恶来等人的支持下,年轻的帝辛开始了他砺志强国的艰难历程。面对国内、外纷乱的局面,帝辛开始对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他首先选拔贤能。商王帝辛亲自主持,废除了从夏朝就开始延续一千多年的奴隶主贵族对官位的“世袭”制。大胆地从中下层官员甚至是社会底层“小人”(灵云注:特别指明。当时的“小人”是指王国底层的自由平民)中提拔了一批新人。一大批有才能的从中下层官员,甚至是平民和善战的低级军官被破格提拔重用,同时还收回了贵族奴隶主侵占的大片领地。灵云认为必须说明一点,就是商王帝辛如此大规模排斥贵族,大量启用低贱的“下人”的“另类”用人做法不止在商代,即便是在等级制度极其森严的整个中国上古奴隶制社会都是极其罕见的。这无疑从根本上撼动了整个奴隶主贵族政治特权的根基,势必遭到激烈反抗。而事实也证明,商王帝辛的这种无疑是明智、正确的用人方式最终反倒成为商朝灭亡者,同时也是后世儒家鼻祖周礼的开创者—周人,给他罗织的六项“大罪”中的重要一项——不用贵戚旧臣!随后商王帝辛进行了大规模宗教改革。在商代,国家要经常进行祭祀活动。宗教神权集团的权利极大。神权势力在商代晚期发展到顶点,最终形成了敢于公然与天子分庭抗礼的,以大祭祀为首的宗教神权集团。神权集团经常用占卜等宗教手段干涉朝政,严重威胁到王权的稳固。为此,商王帝辛进行了坚定的宗教改革。他惩处了一批为非作歹的宗教人员,同时明确规定政、教分离,宗教不得干预国家世俗政治事物。而且由君王本人亲自担任宗教最高领袖,大祭祀只作为辅助君王进行祭奠的助手,从根本上剥夺了大祭祀的权利。而这就直接危机到宗教集团的利益。宗教神权集团进行了激烈的反抗,一方面利用宗教手段进行反帝辛宣传,煽动叛乱。另一方面则公开勾结失势贵族集团进行武装叛乱。面对两股敌对势力的勾结,帝辛毫不手软,进行了空前血腥的镇压。大批贵族和包括大祭祀本人的神职人员被处决,都城内血流成河。忠于帝辛的神职祭祀被任命为新的大祭祀。与此同时,针对叛乱者的追杀令在全国迅速推行开来。很多人,甚至一无辜者都被株连。日次大规模的、承认地的针对反对派贵族的屠杀在商朝历史上都是罕见。而这也充分暴露出帝辛残暴冷酷的本性。至此,经过帝辛的努力,威胁大商王朝历代君王600年之久的大贵族集团以及宗教神权集团最终受到毁灭性打击,再也无力对王权构成威胁。商王帝辛之所以能够在这方面取得比他的祖先武丁大得多的成就,就在于武丁有他的历史局限性。尽管同样是铁腕治国,但武丁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与贵族和神权势力进行了相互间的妥协,因此无法从根本上取得成功。商王帝辛大规模打击宗教神权集团的做法无疑具有历史意义,有效的维护了国家的稳定。但这同样成为后来周人给他罗织的六项“大罪”中的重要一项——不留心祭祀!随着王朝上层统治集团内乱的终结,国家内部局势迅速稳定。帝辛开始大规模整顿国内经济,鼓励生产,减少赋税和劳役。手工业、畜牧业和农业迅速恢复,国家经济逐步得到明显改善,国力得到极大提高。随着国力的迅速回升,商王帝辛开始大规模整顿、扩充军队。大批新式武器装备新式战车、青铜兵器-铠甲-盾牌、远程弓弩和战略物资迅速补充到军队中。尤其是已经衰败多年的商军象阵得到根本性恢复,同时大量下级军官被破格提升。大商王朝军事实力迅速得到恢复和增强,而这就为帝辛下一步对外行动做好了准备。商王帝辛即位时,商王朝面临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入侵。夏、商两代尤其是商代,从建国起就要始终面临来自外部其他民族、部落政权的不断入侵。灵云认为有必要说明一点,那就是夏、商两代与后世中央王朝面临的情况都不同。夏、商时期中国中原地区中央王朝属于典型的部落制国家,也就是说一个民族或一个部落就是一个国家。作为中央王朝的夏、商其王国能直接实际控制的面积很有限。王朝除了自己的直接领土外还控制着很多其他民族或部落建立的“方国”。这些方国在王朝强大时臣服于中央王朝,在王朝势力衰弱时则与王朝对抗,属于“时战时和”。而且当时的民族、部落情况极其复杂。作为中原地区中央王朝的夏、商始终处于周边各部落、民族的包围中,因经常与这些周边势力发生战争。这种中原地区的中央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早在夏代就已经开始了,到帝辛时期已经持了1千多年。尤其是商代,这种外部侵略更加强烈,曾经迫使王朝先后5次迁都。整个商王朝历史就是一部商人与周边民族的战争史。这种情况到帝辛时期发展到顶点。由于当时气候开始变冷,导致北方和西北的游牧民族如北方内蒙地区的鬼方、西北的西羌等开始大规模南迁进入中原腹地,这就势必与商忘朝发生更大的冲突。面对强敌,商王帝辛决定进行坚决的反击。在这里灵云认为必须说明一点,就是在夏、商和西周时期,中国中央王朝拥有的武装力量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就是王朝自己直辖的,由本族组成的中央军。另一部分,就是由忠于王朝的方国提供的诸侯国军。中央王朝作战时一般都是同时出动两支军队。商王帝辛选择的第一个目标是当时中国北方最强大的游牧民族集团鬼方。鬼方在中国当时北方游牧族,在商王朝北方,属独立的方国。位于今中国陕西东北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南部靠近今河北、山西的地区。鬼方对商王朝的入侵从王朝建立一直到灭亡从未中断过,鬼方问题是困扰历代商王的重大难题,双方之间进行了600年之久的战争。包括武丁在内的历代商王数次远征鬼方,但由于鬼方经常在关键时刻向更遥远、寒冷的蒙古高原撤退,因此一直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转发此文至微博查看详细资料约公元前1070年,商王帝辛起商朝本国中央军1万人,加上附属方国的军队共1万5千人,御驾亲征北伐鬼方。原本世代生长于温暖的中原地区的商军,在寒冷的山西北部和内蒙古南部鬼方地区面临着地理生疏、无法适应严寒干冷气候等严峻考验。面对危局,每次战争中作为王朝最高统治者和军队最高统帅的帝辛都披挂铠甲,亲自驾驭他那辆镶嵌有黄金宝石的战车,挥舞青铜长戈冲在最前线。在统帅勇武举动的鼓舞下,商军士气大振。克服严寒、地利不便等恶劣条件,采取正面进攻和大后方远距离迂回包抄结合的战术,同时对其上层进行分化、诱降。经过5年的艰苦鏖战,大商王朝于约公元前1065年彻底击败鬼方。鬼方上层统治集团同时发生政变,坚决反商的原部落首领被杀后被“献首”于商王,鬼方全族战败投降。商王帝辛为永诀后患,决定采取分割瓦解的战略。将原来相对完整的鬼方分为昆戎、洛泉、昆夷、绲夷、串夷等多个小部。分别委派忠于商王朝的贵族执掌,同时留驻了一支由商王朝本族中央军和始终坚定的忠于商王朝的方国军队组成的约人的商军永久性驻扎在当地以震慑鬼方。威胁中原中央王朝近600年之久的北方强敌鬼方彻底灭亡,从此退出历史舞台。战后,少部分留居原地的鬼方人后来融入西戎,春秋时期发展为林胡、东胡等北方少数民族,在战国时期最终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北方第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而大部分鬼方人开始不断被内迁至中原地区,逐步与华夏族融合到了一起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至此,经过商王帝辛的努力,今天的山西中部和北部、陕北部、内蒙古南部靠近今河北、山西的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这片地区构成日后中原王朝北部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万里长城上的大量重要战略咽喉隘口如雁门关等就在其中。而商王帝辛与他的将士们历时5年,历尽艰辛平灭鬼方的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经过后世“文人骚客”的无数艺术加工和渲染,最终演变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封神演义》中“大商太师闻仲征北海”。远征的主角则从真实的商王帝辛被人为的篡改为“人造英雄”闻仲,商王帝辛对中国版图作出的巨大贡献也就这样被轻易抹杀了。灭亡鬼方后,商王帝辛开始将目光投向西方中原王朝的宿敌西羌。这里所说的西羌并不是今天的中国西北羌族。当时“西羌”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是商人对当时商王朝西方的众多游牧民族的通称。与征伐鬼方的反侵略性质相比,帝辛对西羌的战争一方面是为打击入侵者,另一方面是为掠夺财富和奴隶。西羌的文明程度很低。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等与商王朝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加之内部分散,因此商军对西羌的战争进行的非常顺利。最终,商军基本征服了大部分西羌部族,今天的山西西北部、陕西北部和西部、甘肃东南一部分和青海部分地区地区自此并入中国版图,商王朝在西方的巨大胜利不可避免的引发了他同当地首要势力的直接对抗。这股势力的崛起速度非常惊人。它曾经是商的西方“方国”,到商末期,它已经达到可以可商王朝分庭抗礼的程度,而且最终就是它灭亡了强大的商王朝。这就是——周。周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发源于今陕西岐山脚下渭水之滨,是活动于中原西部黄土高原的一个古老部落。商朝初年,强大的商王朝征服了周。周的首领受封为侯,替商王朝戍守西方边境抵御西羌的入侵,成为王朝属下一个“方国”。到商王文丁时期,由于王朝内乱不断,根本无力自己出兵攻打西羌。于是便授予王朝西方当时最大的“方国”周以“行征伐之权”,就是给了周可以自行对外发动战争的权利,这已经是当时中央王朝君主能够给于属国君主的最大的特权。在这种情况下,周充分把握机中央王朝衰落无力西顾的历史性机遇大肆扩张,不断蚕食商的领土。甚至公然灭亡了在其周边的其他商的属国,国势迅速强大。仅仅经过周侯季历到西伯姬昌两代时间,周方国占有的领土已到“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地步。姬昌甚至嚣张到敢于自立为“文王”。要知道当时只有中央王朝君主才有资格称王,姬昌的行为已经充分暴露了他的野心。随着商王朝开始大规模向西拓展,周人开始与原来的宗主国商发生直接武装冲突,最终发展为战争。周西伯姬昌自持国力强大,亲自领兵进攻商王朝,有意思的是商朝君主帝辛也亲征西周。双方主力在今山西黎城爆发大规模激战。结果周军大败,周西伯姬昌被俘,被囚禁在羑里七年,周已经到了灭亡的边缘。关键时刻,西周丞相姜尚(灵云注: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姜子涯)进京斡旋。以大量珍宝和美女进贡商王帝辛,同时贿赂其身边的宠臣说情,终于赎出了姬昌。姬昌回国立即去文王号,上表谢罪、称臣,大量进贡以表明对商的忠心。为博得商王的信任,姬昌甚至主动裁撤军队拆除边境关隘。但作为政治家和军事统帅的商王帝辛此时并没有掉以轻心,在西部驻扎了相当数量的军队。同时联合当地忠于商朝的方国如崇国等对西周进行严密监控,西周随时要面临巨大压力。为缓解危机,西周丞相姜尚采取特殊手段,决定在商朝背后放一把火以转移压力。于是,他派人到东方策动对商的入侵。西周的计谋迅速得逞,商王帝辛开始面临他即位以来最强悍的对手。这个对手就是本文另一和主角,从炎黄时代起就是中原地区民族和王朝最大对手的东方滨海民族——东夷。东夷并不是单指某个单一民族。东夷本意是东方之人,历史上也称为“东夷民族集团”,主要包括淮夷、莱夷、鸟夷、湡夷等多个部落。。是中原华夏民族集团对当时东方沿海和江淮流域众多濒水民族的统称。周朝以前,东夷集团是势力足以与中原华夏民族并驾齐驱的第二大民族。东夷主要分布在今山东、江苏、安徽一带和长江、淮河流域。在商朝东征之前,东夷东夷历史上曾经非常强大,其势力与中原中原华夏民族集团几乎旗鼓相当,是当时中原民族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中原地区的华夏民族曾经多次和东夷爆发大规模战争,如中国上古传说中著名的炎黄同蚩尤之间的战争就是华夏部落集团与东夷集团之间可以考证到的最早的大规模战争。东夷与中原民族之间的关系异常负责复杂,既有战争,也存在合作与融合。双方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壮丽的文明,例如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舜就是东夷集团联盟的首领。但总体来说,双方的冲突更多。查看详细资料帖子183 精华34 积分7155 性别女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3# 大 中 小 发表于
22:10& 只看该作者这是因为地处东方滨海地区的东夷集团一直企图进占繁华、富庶的中原地区。历史上,当中原地区的力量强于东夷时,东夷就臣服于中原王朝。而当中原地区的力量衰落时,东夷就立即转入进攻。双方实力此消彼涨,中原地区的民族和国家与东夷集团始终是处于最典型的“时战时和”的拉锯形式。东夷也成为始终威胁中央王朝最强大的力量,这种局面从炎黄开始到到商朝末期持续长达一千多年。伴随商朝的衰落,东夷开始大举西进入侵商朝。因此,商王帝辛面临要么妥协要么反击的选择。他选择了反击。但他面临着艰难的局面——商王朝的实力刚刚恢复,他的西方就是那个反复无常的西周。尽管周再次臣服,但谁也无法保证他不复叛。如果此时进攻东夷,极有可能出现商被东西夹击的局面。但东夷问题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地步,于是商王帝辛在西部部署了一部分兵力,联合忠于他的方国崇国等严密监视周。同时,开始调集大军筹集粮草准备远征东夷。由此,商王朝历史上最伟大的,诗史般的平东夷之战拉开序幕。作为商军最高统帅,商王帝辛再次决定亲征。帝辛非常清楚,此次对手的势力之强大,决非昔日的鬼方、西羌所能比拟。面对如此强悍的对手必须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为此帝辛开始大规模征调军队。包括商王朝本国中央军最精锐的2万人,战车500乘。大举征调虎方、盂方等附属方国军队1万人,共计出兵3万人。为保证军需,调集大量牲畜和奴隶以保证运输。同时为确保胜利还动用了商军最强悍的杀手锏,出动由1千多头重装甲胄战象组成的空前庞大的象阵。灵云认为有必要介绍一下此时商军的武器装备尤其是商军象阵。商王朝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科技实力,是中国青铜文明发展的巅峰时期,其军队大量普及了青铜兵器。在步兵武器上,商军士兵普遍装备有先进的青铜短剑和长戈,普通士兵身上普遍披挂有皮革制盔甲和木藤制盾牌,精锐的车兵和王室宿卫则装备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青铜甲胄和盾牌。远程武器则有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远程弓弩。商军的箭镞以青铜打造,精巧而锋利,而且弓弩射程远、精度高,杀伤力大。商军步兵主要由平民组成,经过长期实战的锤炼具有强悍的战斗力。商军的战车兵属于精锐部队,享有很高的地位。主要由世家子弟组成,因为当时的平民是没有资格驾驭战车的。战车四周有木制护墙,外观类似一个方形的盒子。一般由4匹战马驾驭,战马身上也披挂有皮制护甲。车上包括一名驭手、一名弓弩手和一名戈手。商军象阵是当时东亚地区最强大的。现代考古证明,在中国商代,今天的河南地区的气候、地理环境与今天大为不同。当时的河南地区温暖湿润,遍布丛林。在丛林中繁衍生息着大量中华犀牛、中华象等野生动物。其中大量的中华象属于当时的普遍物种。根据从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墓和其他商代墓葬出土文物和甲骨文的考证。商朝时期,中原商人已经掌握了一整套成熟的捕捉、驯养、使用大象的技术,当时大象在商朝是仅次于马匹和牛的重要家畜。据甲骨文记载,商人在各个方面广泛使用大象。他们用大象托载物品,还用大象耕田。最重要的是,商人将捕获的公象组织成专门用于作战的象阵,这是有明确的历史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战象军。而商王朝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大规模驯养、使用战象的中原中央王朝。与同时期热带南亚印度的战象相比,商军战象已经披挂了由犀牛皮或牛皮和硬木制成的护甲,面部则带有护面。属于世界上最早的甲胄战象。战象背部背负有一个形状类似战车的木制战楼,上面一般有一名驭手、两名射手和两名长戈手。作战时,商军常用的战术是首先用远程弓弩对敌进行远程打击,随后在远程火力掩护下,象阵发起冲击。战象背部战楼上的士兵远用弓弩射击,近用长柄青铜戈击杀对手。同时驾驭战象用象鼻、象牙去攻击敌人,而战象四周始终有步兵跟进以掩护战象免受对方步兵袭击。在象阵发起冲击后,战车群将在象阵后方跟进,然后散开追击、包抄溃散的敌军。最后是步兵冲击占领阵地。商军象阵实力在帝辛时期达到顶点,拥有战象两千余头,是当时东亚地区最强大的象阵,也是中国历史上中原中央王朝所拥有过的最强大的象军。为进攻东夷,商王帝辛调集了一千多头重甲战象,组成空前庞大的象阵。约公元前1051年,一切准备就绪的商王帝辛率领由商王朝中央军和方国军队组成3万联军自都城正式誓师东征。出征前,商王帝辛与诸侯在黎(灵云注:即今山东鄄城)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祭祀。用了最高等级的“牺牲”,就是将“人牲”也就是活人扔进大鼎煮熟后祭祀祖先的方式乞求保佑。而使用的“人牲”就是来自西羌的战俘,这种残暴的祭祀后来成为商灭亡的重要因素。祭祀之后,商军正式出征。大商王朝远征军宛如一条巨龙,迎着朝阳的映照浩浩荡荡向着太阳升起的东方奔涌而去。3万大军绵延数十里,旌旗招展遮天蔽日,将士甲胄鲜明长戈如林,战马嘶鸣车阵如城。最精锐的重装甲胄象阵沉重的脚步震撼着大地,吼声震天!东夷大规模入侵商朝后,原本以为忙与应付西周的商朝不可能在东方有大的动作,万万没有料到商王帝辛居然敢于两线作战以主力重兵大举东征。面对强大的商军,作为部落联盟的东夷方面内部意见分歧严重被迫迅速逃跑。商王帝辛率大军出河南一直追赶到淮河流域,这是此前中原王朝军队极少涉足的区域。淮水是东夷的老巢,为此不得不集结重兵进行死守。在淮水之滨,双方主力遭遇。中原中央王朝与东夷集团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决定性会战在淮水之滨终于爆发了!交战双方照面后,装备和素质上的差距一目了然。东夷军队基本就是部落武装,更类似于民兵。由于常年生活在温暖潮湿的南方水网地带,加之生产力相对落后。东夷士兵的防护装备被非常落后,即没有头盔又缺少甲胄。很多东夷士兵甚至跟野人一样干脆在腰里围块布,披头散发赤裸着身体挥舞兵器怪叫着冲向商军。缺乏金属武器,其兵器甚至是削尖的木棍或竹刀。而商军士兵在装备上则占有明显优势。士兵普遍装备有甲胄和青铜兵器,而且久经战阵的商军士兵在作战技能和素养上也明显强于东夷士兵。战斗打响后,集结在当地的数万东夷军队拼死抵抗。面对如此强敌,商军空前强大的象阵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史书记载商军“服象为虐于东夷”。东夷士兵擅长使用弓箭。但东夷生产力和科技水平较低,因此没有使用金属箭头。箭镞就是普通的竹木,穿透力非常有限。而商军战象身上披挂有厚重的甲胄,轻松的就抵挡了对手的竹箭。1千多头重甲战象跟今天的主战坦克一样,吼叫着的冲入东夷军队阵中。象背上的士兵在战楼的掩护下远用箭射近用长戈击杀,同时驾驭用象牙攻击。战象的象牙轻易地戳穿了东夷士兵的胸膛然后把尸体抛向空中。战象还用象鼻攻击敌军,用巨蹄碾踏敌军。重甲战象每次冲入敌军阵内,身后都会在东夷军阵中留下一条血色的“胡同”!象阵进击的同时,商军大量使用弓弩配掩护战象。商军的箭镞以青铜打造,精巧而锋利,而且弓弩射程远、精度高,杀伤力大。在商军庞大象阵的反复冲击下,东夷军队被冲击的七零八落,士兵一批批倒了下去。在象阵的引导下,商军战车集团发起冲锋,开始围剿溃散的敌军,随后步兵跟近出战。在商军强大打击下,东夷正面防线土崩瓦解,主力崩溃。商王帝辛指挥商军在正面冲杀的同时采取侧翼包围,成功的围歼东夷主力。结果,东夷人的军队数万人被彻底击溃。伴随着军队的战败,淮河流域的东夷东夷部落开始四散奔逃,商军开始在淮水两岸大肆围捕战俘。在十余万溃逃的东夷人中,有一个叫有苏氏的东夷小部落集体被俘。按当时的规矩,俘虏只有两种结局——被杀或作为奴隶。面对商军锋利的屠刀,有苏氏的部落首领为了保全性命,将自己的年轻貌美的女儿献给了商王帝辛。商王帝辛见到这名女子后被其惊世美貌震惊,甚至认为自己得到了仙女。这个女子用个人的牺牲拯救了自己的部落。她,就是日后导致商朝灭亡的重要人物,受到万世唾骂并在《封神演义》中被描绘为千年狐狸精的——妲己。淮水决战以商军的全面获胜告终。商军在淮水决战中掠获大量批财宝以及数万奴隶,而商王帝辛本人更是得到妲己。到此,东夷主力受到沉重打击,志得意满的帝辛决定回国。但他知道,东夷虽然在淮水战败,但作为一个足以同中原王朝相匹敌的强大部落联盟依然拥有巨大的势力。如果不斩草除根,今后一旦实力恢复后必定卷土重来。于是他决定留下主力商军继续作战,追击东夷残余势力。商朝名将攸候喜被任命为东征军最高统帅。商王帝辛本以为战争不会持续太长的时间,结果商王朝上到国王下到士兵谁都没有料到,这场战争将产生何等影响。查看详细资料淮水决战后,商军开始在江淮流域和东海之滨进行漫长的作战。但战事的发展是商王朝上下都没有料到的。东夷的主力虽在淮水一役基本覆没,已经丧失了大规模正面交锋的能力。但东夷方面却进行了异常顽强的抵抗。随着商军深入南方和东部大纵深地区,东夷武装力量迅速改变战术,放弃正面战场正规战。充分依托南方复杂的水网和丘陵地形,发挥自己善于水战和山地战的优势与商军展开大规模游击战。东夷士兵尽量避免以大兵团与大股商军进行面对面的交锋,将兵力化整为零。经常少则三五成群,多则百余人的小队,或驾驶轻舟航行于水上,或徒步出没于山岭,使用弓箭等兵器以打了就跑的战术在水上和山间不断袭击商军。商军从中原内地初来乍到,完全不了解当地的水文地理。面对这群神出鬼没却近乎茹毛饮血的东夷人,商军士兵虽有满身的武艺和精良的武器却不知道对手在哪,不知道该打谁,经常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东夷士兵的武器如弓箭本来不如商军,但随着战局进入胶着状态,东夷人在不断歼灭商军后缴获对方大量先进武器装备大大改善了自身的条件。在众多缴获武器中,东夷武士尤其喜欢商军强悍的远程弓弩和青铜刀剑。这些轻便的步兵兵器非常适合南方水网、山地地区的步兵游击战和水战。而商军笨重、庞大的的战车在南方水网、丘陵密布的环境反倒不如东夷人的独木舟管用。而1千多头战象虽然适合南方战场,但面对如此庞大的地域数量严重不足,根本不能满足需要,商军被迫放弃自己本来最擅长的象战和战车,以步兵面对敌军。同时,东夷也并不是一味的进行“零敲碎打”式的小规模袭击,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也偶尔集中兵力搞一些较大规模的袭击,给商军造成相当大的伤亡。商军在东方战场从初期占尽优势,开始迅速陷入被动局面,这支昔日所向披靡的军队被牢牢的钉在南方的水域和山间。更重要的是,商王帝辛回国后将大约3万主力留在东夷战场,如此庞大的兵力在当时已经是不可想像了。但随着战局的不断发展,商军开始占领大片领土。为此必须分出大量兵力去占领并巩固新征服的地区,结果如此广袤的区域极大的稀释了商军有限的兵力。而东夷方面改变当初的战术。东夷与商朝不同,根本不存在正规的国家军队,兵、民一体是最典型的部落武装性质的民兵。一旦敌军逼近来就全族迅速撤退,坚壁清野,将不能带走的粮食和牲畜全都销毁。同时东夷游击队不断依托水路和山地袭击、切断商军后勤补给线,造成前方大军补给不利。结果,当东征进行到第3年时,东方战场商军彻底陷入泥潭,兵员、粮草、武器装备全线告急。东征面临失败的危局,东征军最高统帅攸候喜向后方紧急求援。危局下,重臣比干和微子等人不断建议立即撤军,避免陷入更深。但商王帝辛却力主坚决打下去。一方面,他考虑到一旦撤军此前所有努力将前功尽弃。同时,东征后带来了大量奴隶和财宝,如此巨大的经济利益商王帝辛绝对无法放弃的。于是,帝辛决定对东夷的抵抗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向东方战场全面增兵。如此庞大的战场需要大量兵员,于是商王帝辛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征兵。当时的法律明文规定,奴隶是绝对不允许参军的。于是商朝本国大量平民青、壮年男子被强征入伍。同时,向所有方国征兵。这遭到很多方国的反抗,结果帝辛对其进行了血腥镇压,这在后来直接导致他失去大批方国的拥护。而就在帝辛全力征兵的同时,西周方面却不断进贡,而且供品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提升,更重要的则是西周方面不断臣服和表示忠诚的行为。结果,此时已经变得刚愎自用的帝辛被西周的举动蒙蔽,彻底放松了对西方的警惕。将本来部署在西方用于监视周的中央军,以及西方忠于商的最强大方国崇国的军队全部调往东方。结果没过多久,商王朝的西部防线就几乎空无一人。这直接导致当西周再次进犯(灵云注:即武王伐纣)时,在商朝西方根本没有受到任何像样的抵抗。随着商王朝向东方的全力增兵,东方战场商军数量急剧膨胀,最终达到近30万人,如此规模的军事集结在中国夏、商时期是极其罕见的!至此,除少量都城卫戍部队和王室宿卫外,商朝国内和方国全部军队悉数云集东方战场,国内极度空虚。30万大军要消耗巨额粮饷,军需后勤对商朝国内造成巨大压力。为解决大军粮饷,商王帝辛一改即位初期削减赋税以恢复、发展经济的政策,在本国和方国大规模增加赋税和徭役。税收的种类多达上千种,对方国索取的财物和粮草等更是变本加厉。而从东夷缴获来的大量财宝除了供应商王帝辛以及王室、贵族的奢靡生活外,剩余的几乎全部用于共给东方战场。从战场掠获的几十万奴隶则受尽残暴的折磨,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承担着繁重的劳役。为保证前方作战需要,除少量必须用于耕作和运输外,全国几乎所有牲畜、车辆都被征调起来向前方运送物资。而当时商人拥有的最强大的运输工具同时也是家畜——大象,除了少部分必须留在本土进行农耕和建筑宫殿的材料运输以及做为战象拱卫京都以外,其他的基本都被训练为战象投入东方战场作战。本来只有长象牙的成年公象才能作为战象,但到最后时刻,为满足前方商军对战象的急切需求。商王朝居然走到极端:大量不长牙的母象和幼象都被披上甲胄送到前线充当战象。此外,为满足前方对战象的需求,商人开始竭尽全力的冲到丛林中去捕捉大象。在几乎是全国动员的情况下,商王朝最终集结了空前庞大的粮草、兵器等军需物资。粮草充足了,兵员齐备了,却无法送到前线去,因为距离太远而交通状况又太落后。当时的交通条件非常落后,为解决前线军需运输问题将数量空前庞大的辎重和兵员及时运到遥远的东海和南方前线。商王帝辛征发大量工匠和十几万奴隶,修筑起一条从都城直达东方战场的的大道。从商王朝本土即今天河南到遥远的东方海滨和南方江淮战场相距万里,远隔万水千山。其间山谷纵横河流密布,自然地理条件极其复杂,施工难度极大。而当时的科技水平更是极端原始落后,铁器还没有发明。属于战略物资的青铜除了制作贵重的祭祀礼器等外,要全部用于制造武器。开路施工和农业生产只能使用木制和石制工具。商朝的工匠经过了精密测算,制定了最佳施工方案。奴隶们在商朝军队刀剑和皮鞭的威逼下,依靠史前的技术和工具。战胜了今人永远无法想像的艰辛和磨难,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硬是在短短几年时间里,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开凿出这条沟通商王朝本土和中国东海之滨、长江之畔长达数千里的大道,创造了人类古代战争史上罕见的奇迹!最终,在商王帝辛钢铁般意志的指挥下,商王朝已经是倾尽全国之力不惜一切代价全力以赴支持东征。道路开通了,通往遥远东方的大动脉终于通常了。随着大道的开通以及运输工具的增加,商王朝后方无数的物资、兵员开始源源不断的输送到东方和南方前线。前方商军总兵里最终达到西周之前空前的30万人!对当地东夷武装力量形成数量和质量上的压倒性绝对优势。与此同时,商王帝辛根据前方实战得出的经验全面改变战略。首先为适应并充分依靠南方和东部水网地区的地理特点,商军放弃了传统的战车。从国内和东夷本地迅速集中大量工匠、奴隶全力造船,迅速组建起一直强大的水上作战力量。商军使用的船只小的可以搭载数人,大的则可以运载战车、战马甚至战象。商军将大量船只投入战场,用于作战和给养运输。大量船舶的使用终于是商军拥有了与东夷人平等作战的利器。与此同时,商王朝彻底改变了当初对东夷方面全面武力打击的方针。作为最典型的部落联盟,庞大的东夷民族集团并不是铁板一块。其内部充满了钩心斗角和利益纷争,更存在着大部落对小部落的欺凌。而商族从严格意义上将,其本身就属于东夷集团的一个分支,双方在经济、文化和传统上存在着难以割断的纠葛。商王帝辛充分抓住这一条件,利用东夷内部重重矛盾对其进行分化瓦解。商军也一改以往土匪野兽般单纯的杀戮和劫掠,对于支持商朝和持中立态度的东夷部落不但停止绞杀,而且向其提供大量帮助。尤其是将中原地区大量先进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农业生产、手工业、冶金和制造业和文化科技传授给当地人。东夷部落大部分非常原始落后,很多部落干脆就过着茹毛饮血的野人生活。商军的做法在极短时间内迅速提高了东夷的文明程度,极大的改善了当地人的生活水平。此外,商军还极力笼络当地东夷部落首领和贵族。帮其修造宫殿,还提供大量当地从来没有过的先进器物如豪华车辆、骏马或特制的青铜兵器等。结果双方之间的关系极速改善,商军在东夷地区从最初的到处树敌,改变为得到大量当地人尤其是很多东夷部落首领、贵族的大力支持。他们不但为商军提供情报和向导,部分人甚至直接参与到针对东夷其他部落的战斗中。得到当地人的支持以及后方全力增援后,商王朝东征大军转入全面反击,开始进入江海、深山大规模清剿东夷武装。商军将士或搭乘船只,或徒步行军。在东方大海之滨,南国长江之畔和群山密林之间与东夷武士展开殊死搏斗。商军乘坐船只深入南方江湖之中的岛屿,甚至扬帆出海,远征部分东海沿海岛屿。将士们不但要与东夷人作战,还要同时克服地形生疏,环境陌生甚至是山林、江河大海中的鳄鱼、鲨鱼和毒蛇猛兽的袭击。战争的惨烈和艰难程度是后人无法想像的,有时一支上千人的大军出发后就永远的消失在山水之间。与东夷人在山地作战时,有时为清剿一座山上的东夷武装,甚至要放火烧山。大商将士在那蛮荒遥远的群山江海中,克服着后人难以想像的困难,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一步一步的向东方的大海和南方的长江推进!书写着一部伟大壮丽的中华拓疆诗史!在大商王朝倾全国之力的全力支援下,商军在东方势如破竹,大商东海拓边战争终于取得最后的胜利。公元前1045年年初,经过历时八年之久的艰苦争战。大商远征军从淮河流域出发,向东一直打到今江苏南部长江口地区以及浙江北部,东北进入山东半岛最北端,向南一直打到湖北长江流域。东夷集团中最强大的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凤夷、阳夷九夷相继败亡,众多中、小部落先后归顺。另一支反抗力量南方九苗也被征服,大商王朝终于取得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的最后胜利。至此,今天中国的山东、江苏、上海、安徽全部和湖北、浙江北部以及长江、淮河流域全部并入大商王朝版图。大商王朝的疆域达到顶点。北起内蒙南端,西北到甘肃西南部,包括陕西全境青海东部少数地区;东北到河北北部燕山脚下;东到东中国海之滨;最南端到达湖北长江流域,东南到达长江入海口以及浙江北部。今天中国在长江以北以及长江流域除今新疆、蒙古和东北地区外的主要领土最终确立,商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之一。而且商军在争战的同时,还将先进、的中原文化传播到落后的东南地区,极大的提高了当地的文明水平。庞大的国土上居住着华夏(既汉,含商族和周族等中原民族)、九夷、苗、鬼方、西羌等众多民族。至此,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大国正式形成。胜利的消息传回王朝都城朝歌后,此时已经蜕变为荒淫暴君的商王帝辛亲自主持空前隆重的祭祀仪式。在祭祀仪式上,帝辛以大商第三十二代君王的身份正式向大商王朝历代先王祭告:东夷,这个已经威胁中原千年之久的心腹之患终于得到根除。大商王朝第三十二代君商王帝辛子受,这个被后世无数文人唾骂为魔鬼和禽兽杂交体的“纣王”。面对依靠无数大商将士生命换来的胜利喜极而哭,放声痛苦。他和他的将士在商王朝已经衰败的情况下,用了仅仅8年时间,倾全国之力彻底灭亡了东夷这个中原民族的千年劲敌,取得了这场东夷和中原华夏千年争霸战的最终胜利。创造了不仅是中国,更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罕见的奇迹和伟业!随后,商王帝辛亲自巡视了东夷地区并慰问前方将士,在当年年底返回王朝新都朝歌。东夷灭亡后,依然拥有庞大的势力。为彻底根绝其重新崛起的可能性,商王帝辛对东夷使用了分而治之的战略。将原本的东夷九个主要大部落和一些小部落陆续分割为五十个小国,委任忠于中央王朝的贵族进行统治。对于一些占据战略咽喉的重要部落,直接委任王室贵族进行管理。至此,东夷作为曾经强大且相对统一的部落联盟彻底崩溃,再也无力对中原王朝形成大的威胁。从此东中国海沿岸和长江流域再也没有脱离中华版图。西周初期,趁商朝残余势力即纣王之子武庚的复国之战,东夷发动了大规模叛乱。但由于此前已经受到商朝毁灭性打击,尤其是被分割为50个小国无法统一行动。结果周朝不久就平息了叛乱,将50多个东方国家全部灭亡并重新整合、分封为新的诸侯国。如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诸侯国齐国就是直接建立在东夷基础上的。大商王朝的将士用自己的献血和生命,为东海沿岸和长江流域并入中国版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灵云认为有必要谈一下东夷灭亡后的最终去向。商王朝灭亡东夷以及西周东征后,东夷集团分为几大去向。其中,周人将大量东夷人不断内迁至中原各地,同时向东方沿海地区不断移民,绝大部分东夷逐渐融入中原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另外,有相当一部分铁杆的亲商东夷部族坚决不投降西周,参与了商朝残余势力的复国战争。战争失败后,这部分东夷人中有一些同残余在东方的商人做了俘虏。剩余宁死不肯归周的东夷人与东方残余商人在中国大陆已经无立足之地,于是他们居然依靠当时商人和东夷人掌握的世界领先的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扬帆出海做出一系列对后世东亚乃至人类文明都产无法估量影响的行动:一部分东夷人战败后与商朝残余势力向北迁徙,先到达今中国山东半岛。随后分长两部分扬帆出海。一部分在商朝遗臣箕子的的领导下,从山东渡海经黄海到达朝鲜半岛。当时朝鲜半岛原著民文明依然处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早期形态,根本没有国家之概念。箕子带领的东夷和商朝移民到达后,将举世领先的中华文明传播到这片蛮荒之地。箕子在朝鲜半岛建立的箕氏侯国是朝鲜有明确历史可以考证的第一个国家政权,导致朝鲜半岛文明从原始社会急速过渡到的奴隶制国家阶段,直接影响了朝鲜的历史和文明进程。而箕氏侯国是接受后来的西周中央王朝明文册封的中国一个诸侯国,是西周领土的一部分。这是历史上朝鲜半岛北部领土第一并入中国版图,从而确立了此后中国对朝鲜北方1000多年的领土主权。直到明朝初期,由于统治阶级的短视才导致中国最终永久丧失了这片领土。另一部分东夷人和商朝移民从东海沿岸和山东半岛出发,经黄海和东中国海到达日本列岛。当时日本列岛土著同样处于原始社会,东夷和商朝移民将中华文明传播到日本各地,促使当地文明得到飞速发展。中华文明对东亚朝鲜、日本文明产生的影响极其深远,一直持续到现在。而另一支中国移民走的更远。西周东征后,东方宁死不降的部分东夷人和以商人一个分支“虎族”为主的残余商军为躲避周人的剿杀,在东方商军最高统帅攸候喜的率领下从东中国海沿岸向东扬帆出海。这支中国移民在苍茫大海上依靠极其原始的航海和导航技术,克服后人无法想像的苦难。战胜了狂风、巨浪、凶猛的鲨鱼以及海上诸岛上的土著部落。途径太平洋上珠链般的岛屿环礁横渡浩瀚的太平洋,与公元前11世纪晚期到达美洲大陆中部今墨西哥地区,而当时美洲印地安人依然处于史前社会。结果,在中国殷商移民带去的世界领先的中华文明启迪下。在中美洲热带雨林中,几乎是一夜之间没有任何先兆的爆炸性的崛起了一个辉煌的文明——美洲奥尔梅克文明。奥尔梅克文明是今天可以考证到的,美洲大陆人类创造的第一个文明。中国殷商和东夷移民依靠原始的航海技术横越半个世界,将伟大的中华文明传播到地球的另一端,谱写了人类文明史上壮丽的诗史!大商王朝平定东夷之战的胜利,将其带入历史上最辉煌的巅峰。但正所谓盛极必衰,商朝耗尽国力取得的这个世纪性的胜利,最终带个这个王朝的却是悲剧性的结局:商朝取得平定东夷之战的胜利是在公元前1045年年初,当年年底商王帝辛巡视完东夷前线后回都城过年。而此时商朝除有限的王室宿卫和京城卫队外,全部30万大军都在遥远的东方,国内尤其是西方防线几乎空无一人。而这一切都在西周丞相姜尚的预料之中,于是已经蛰伏几十年的西周立即集中全国兵力趁机下手。公元前1046年正月,经过多年的精心筹划,已经蓄积了足够力量的周正式出兵伐商。周武王倾巢出动,率战车300乘,王室宿卫虎贲军3000人,甲士4万5千人,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出潼关东进伐商。周军到达孟津后,会合了事先已经臣服于周的其他反商的庸、卢、彭、 濮、蜀、羌、微、髳等部落的武装,总兵力达20万,而此时商朝本土有是国土几乎任何没有正规军防守,周人已经取得了对商王朝本土军事力量的绝对优势。周军于公元前1046年二月初四拂晓抵达商都朝歌最后的门户牧野,而此时商朝举国上下正沉浸在新年的欢乐中,没有丝毫准备。由于此时商军主力全在东方,都城仅有少量宿卫军和王室卫队,战象更是少的可怜。于是,仓促之下帝辛只得将都城的大批奴隶临时武装起来,总数约70万。再次御驾亲征,开赴牧野迎战周师。用这样一支由饱受残暴摧残,对商朝恨之入骨的奴隶们组成的乌合之众对抗西周正规军,其结局是可想而知的——70万奴隶与周军一接触便当场倒戈,商朝防线顷刻灰飞烟灭。结果商朝在刚一开战就丧失了兵力优势。但出人意料的是,另外一支由商朝首都宿卫军和京城“小人”组成的人数约2万人的本土精锐部队,却在商王帝辛的亲自率领下给周人造成重大杀伤。战况之惨烈程度被后人用一句最形象的成语所概括:“血流漂杵”,意思是战场上的血多到可以将舂米的木棰都浮起来。而后世诸位“大儒”为了给其鼻祖周朝这次战争套上一层“承袭天命,仁者之师”的外衣,竭力否认牧野之战的惨烈和血腥。最终,牧野之战被描绘成一场周人依靠自己崇高的道德而“兵不血刃”的战争。历史终归是不能篡改的,后世腐儒们这种近乎无耻的对周朝血腥一面的掩饰从来没有被有良知的世人所接受过。最终,性格刚猛的商王帝辛拒绝了麾下将领恶来等人前往东方与商军主力会师,随后以刚刚平定的东夷地区为基地反攻周军的建议,在战败后自焚于都城宫殿“鹿台”,结束了他充满争议的一生。随后周军攻占并焚掠商朝都城朝歌。在殷商的废墟上,周人建立了一个前后绵延800年之久的国家——周王朝。而周人建国后,给亡国的商王帝辛追封了一个极具象征性的谥号——纣王。其意思是“残又损善的王”。于是,后人只知道有个昏君商纣王而很少有人知道那个曾经争战四方奠定中国主要版图和多民族国家基础的商王帝辛。灵云认为,商朝之所以能够实现如此空前辉煌的伟业决不是偶然。首先,商王朝拥有一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和最先进的科技文明。正是这些因素才使商军在对东夷的战争中占有技术和物质上的绝对优势。但与这些相比,灵云认为商王帝辛在这场战争中无疑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首先,开战前的帝辛面临着东西不能相顾的艰难抉择。如果不是帝辛决然出兵,后来的一切胜利都将不可能发生。而当商军在东方战场陷入战争泥潭后,如果帝辛采纳大臣的意见中途撤兵,那之前所付出的所有牺牲和努力将付诸东流。正是由于帝辛力排众议,以钢铁般的意志坚持倾全国之力全力以赴支援东征,才最保证了战争能够一直坚持下去。而帝辛在之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所进行的包括修筑大道增强运输能力、改变战略结好东夷人以分化瓦解对手等战略调整。使东征局势彻底改观,最终保证了战争的全面胜利。灵云认为,由商王帝辛亲自领导并指挥的大商平东夷之战,与后世秦始皇平岭南以及汉武帝定西域一道,对后世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中国版图的形成作出不可磨灭的、不朽的贡献。而可笑却又可悲的是,这3位对中国历史发展,尤其是对中华领土的拓展建立不朽功勋的帝王,却无一例外的都被后世中国的腐儒们扣上一顶“暴君”的帽子,而他们拓土开疆的伟业则被咒骂为“穷兵黩武”。正是这些腐儒以及他们所推崇备至的以“不求边功”为目标的儒学,最终彻底摧毁了中国人的尚武精神和拓土开疆、锐意进取的意志。这不仅是他们个人的悲哀,更是整个中华民族历史性的悲哀!发生在公元前1051年至公元前1045年的大商王朝平东夷之战,尽管其最终导致商朝的灭亡,但依然无法影响它在中国历史上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正是通过这场伟大的战争,东海沿岸和长江流域最终才纳入中国版图,这对后世中国产生了无可估量的影响。大商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开疆拓土的朝代。3000年前,大商王朝的先人克服无数艰辛和磨难,在极端落后的技术条件下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将中华的版图从中原内陆扩展到东海之滨,长江之畔,完成了这场中华民族历史上史诗般伟大的拓边战争。每当后人驻足在中国东海之滨,长江之岸。面对苍茫的东海,浩荡的长江。遥想起整整3000年前,中华大商先民在这片古老大地上谱写的那一幕幕拓土开疆,纵马沧海群山之间的壮丽史诗,无不壮怀激烈,思绪万千!煌煌大商,威仪万邦。沧海挥戈,拓土开疆!!!
来自:&&&《》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号:360doc
馆友评论(0)
您好,请&&或者&&后再进行评论
合作登录: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container: s,
id: 'u1442766',
scale: '20.3',
display: 'inlay-fi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商纣王的罪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