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 文笔好吗 怎么感觉像小学山海经白话文文

&&& &&& &&&
作者简介 ? ? ? ? ? ?
  高罗佩,荷兰职业外交官,通晓15种语言,主要任职于远东各国。他曾评价自己一身三任:外交官是他的职业,汉学是他的终身事业,写小说是他的业余爱好。作为一个西方人,高罗佩对中国古代琴棋书画十分痴迷。他20岁开始练习中国书法,且终生不辍;他研究中国古琴,师从古琴大师叶诗梦,并与于右任、冯玉祥等组织天风琴社;他能写中国旧体诗词,与郭沫若、徐悲鸿等大师都有唱和;齐白石、沈尹默等人的画上也有他的上款。《大唐狄公案》的插图均为他自己所画。1943年,高罗佩任荷兰驻重庆使馆一秘,与同在使馆工作的中国洋务大臣张之洞之外孙女水世芳结为伉丽。     他一生研究当学著作颇丰,学琴,著有《中国琴道》,考证中国文献中的猿,亲自饲养猿,著有《长臂猿考》,出版《书画鉴赏汇编》,教西方人辨识中国文物;编《东皋禅师集刊》,翻译陆时化的《书画说铃》。      他一生研究的另一重要领域是中国古代性文化,写下《秘戏图考》、《中国古代房内考》。而大型推理探案小说集《大唐狄公案》则是一部在东西方读者中影响最大的书。     译者:陈来元,江苏省泰州市人,1942年生,196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外文系。先后在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外交部工作。曾任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参赞,外交部亚非司党总支书记,中国驻莱索托大使、驻纳米比亚大使。现任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中国外交史学会会员和北京市技术监督法应用协会副会长。译著有美国厄尔?德尔?比格斯著《伦敦大侦探之死》、英国狄更斯著《艰难时世》和纳米比亚总统努乔马自传《坚定不移》。发表过论文、文章数十篇。 目录 ??????
作者自序《大唐狄公案》及荷兰作者高罗佩前言(一)前言(二)狄公年表黄金案? ? ? ? ? ?
作者自序《大唐狄公案》及荷兰作者高罗佩前言(一)前言(二)狄公年表黄金案五朵祥云红丝黑箭雨师秘踪四漆屏湖滨案断指记? ? ? ? ? ? 书评: 23:28:10   来自: yiduanwenzi 大唐狄公案的评论 &&   此书端的好看!还没有看到过这样的书,而这样的书竟然是一个荷兰人写的!          故事引人入胜,一波三折,悬疑重重,盘根错节,之前排列众多表象,让读者跟狄公一起推断,待到最后,由狄公将案情大白天下,你会有一种原来如此或者正如所想的快感。本来侦探小说就很能打动人了,这个荷兰人高罗佩竟能将小说写得那么生动细致,让你觉得你就是在唐朝,在狄公的身边,身临其境。每处景致,人物体貌穿着,每个重要的表情,乃至说话人的声调,就如在你眼前展示。所以,读此书不仅仅能够享受到侦探小说的紧张刺激,还会体味到盛唐的中国官员、市井生活百味。大唐盛世,经济繁荣,商贸频繁,风景绝美,百姓安居乐业,生活丰富多彩,到了传统中国佳节,更是热闹非凡,让我好生向往那个时代。那个时代好酷,好特别。人们的生活似比现代人轻松惬意。文人墨客挥洒风流,市井小民各有营生,甚至乞丐的行止规矩都那么奇特。“第三产业”是合法的,给国家交税,妓女竟然很受人欢迎,好多都被赎身成为别人的爱妾。当然这是男权社会的产物,不要重演啊!          狄仁杰在书中也不似在电视中那样,整个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从未出现他的家人孩子,只是在断案、勘察。我认识了一个活生生的狄仁杰,他勤政爱民,断案如神;他心思缜密,品性高雅;他会喝酒,吃珍馐美味,酷爱喝茶;他有三位夫人,关系融洽,有三个儿女,两男一女。多么真实的一个人!更为难得的是,狄仁杰虽生在古代,但是他竟然不信鬼神,他的案子都是靠亲自勘察、思索推断出来的,真本事也!          我们也看到中国特有的“文化”。但凡想要问出些事情来,要有铜板银币,乞丐往往会帮助提供重要线索。也看到但凡作案犯法,无非为了钱、色。人啊!          向高罗佩致敬,向把这部书翻译的如此之妙的陈来元、胡明致敬。那个时代的人们多么礼仪周全,温文尔雅!   
22:28:51   来自: 薄荷 大唐狄公案的评论 &&   译者的文字很有古韵,非常优美,只是有些不流畅。故事本身不错,悬念很够,但似乎缺少能让读者亲身破案的线索。买的时候在打折,还是很实惠的一套书。
17:00:09   来自: Halconnen 大唐狄公案的评论 && 提示: 有关键情节透露  今次企图话说狄公案的中篇。      比起短篇来中篇更有发挥的余地。倘若情节紧凑,其内容更能够比长篇更丰满。 英文版两个中篇合为一集, 一名“猿之晨”,一名“虎之夜”, 相映成趣很有诗意还颇有些十二国记的味道。 “虎之夜”或许被自身心情局限,十来遍看都味如嚼蜡,连名字觉得牵强,年代时间关系这篇待以后细说。相比之下“猿之晨”这名字和故事实在贴切又回味无穷,如清晨朦胧中平淡又深远的一个手势,晨雾退去时,亦化作云烟。      THE JUDGE DEE CASE FILE 7---翡翠指环浪人自残事件   名字:断指案 (Morning of the Monkey)   地点:汉源   出场:狄大人和陶甘      断指案的逻辑性之强,一直以来都是狄公案里十分惊艳的一篇。   读侦探小说没有比边读边下错误结论,最后发觉结局出乎意料时回头再看,原来起初所有线索均铺陈眼前的感觉更加让人得到满足。   这样的故事很好地说明了作者不是傻子,也没有把读者当傻子。      阅读断指案就可以获得如此难得的满足感, 看似无意的话语和描写原来都是重要线索,重重red herring 最后又都得到完美的解释,情节紧凑严密至此故事自然好看,即便没有场景铺排气氛渲染也实在无可挑剔。读至结尾或许我们大家都会和美好聪慧的陶甘君一样心悦诚服地承认,狄大人果然技高一筹慧眼看清了真相。      猿猴的晨访颇有些公案传说中落帽风的风格,却又情理之中无比自然,而神秘的肢体残害事件似乎是比起谋杀本身更加恐怖的未知。就如去年本市发现一华裔男尸头有23枚铁钉,头颅X光拍出白花花一大片,想像此倒霉蛋有过怎样的经历就能成功勾起众人的恐怖好奇心。      蓝掌柜和其邪恶伙计都是天生的喜剧演员。让狄大人十分向往的老万叔怎么看也不过是个糊涂倒霉的色老头,其心血来潮又莫明其妙结束的一生完全无法同情共鸣。比起老万叔,黄掌柜绝对是更逼真更悲情更有味道的角色。古中国社会拥有竹林七贤和济公活佛等等一切装疯卖傻的高士,但是真正痴呆疯傻的人会被当作“人”来看吗?人生的八九不如意,以及无法摆脱的亲情和羁绊,把这欧吉桑逼上了为孔方兄铤而走险的不归路。这种狗血万分知音体的人生经历在如今也是社会版的最爱,洋洋洒洒一大版字再加两张老父铁窗惭悔和痴呆儿天真无邪笑容的特写照,催人泪下之外大约还有些喜感。而断指案结尾恰到好处点到为止,待人细细品时,其中悲哀之动人,和社会版真是天壤之别。   
20:16:19 白玉京  这个只有模糊记忆。补了功课。来补应和。 22:28:24   来自: 雾月枫林 (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一过!) 大唐狄公案的评论 &&    高罗佩的《大唐狄公案》从总体上来说绝对是一部经典的推理小说。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大唐狄公案》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把握很到位,高罗佩作为一个荷兰人,一个汉学家,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探求,是值得中国以及世界上的每一个探求中国文化的人的学习的。    同时,在书中的插图也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总之,这本书是本不错的书,绝对值得一看。      P.S:    高罗佩是荷兰汉学家、东方学家、外交家、翻译家、小说家。作为荷兰职业外交官,他通晓15种语言,曾派驻泗水、巴达维亚、东京、重庆、华盛顿、新德里、贝鲁特、大马士革、吉隆坡等地,从秘书、参事、公使到大使。尽管仕途一帆风顺,但流芳后世的却是他的业余汉学家的成就,荷兰人对中国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也应归功于他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他的侦探小说《狄公案》成功地造成了“中国的福尔摩斯”,并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在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    一、生平简历     1.高罗佩的青年时期和学生时代     高罗佩,字芝台,是罗伯特?汉斯?古利克的中文名。他于日生于荷兰扎特芬,父亲是驻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荷兰殖民军队的一位军医。高罗佩在印度尼西亚群岛最主要的岛屿――爪哇岛上度过了他的小学时光。父亲退役后,高罗佩全家迁回荷兰,定居尼曼根附近的毕克村,这是归国侨民喜爱的定居地之一,在这里,高罗佩就读于吉姆纳瑟姆(古典式中学)。那时,家中花瓶上的中文文字使他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中学时代,高罗佩已经开始了他的文学和学术生涯。在吉姆纳瑟姆学生自办的期刊上,他发表了关于热带生活的回忆文章;同时,他协助著名的语言学家C?C?乌兰贝克进行黑足印第安人(Blackfoot Indians)语言的词汇研究。乌兰贝克的研究成果后来由荷兰皇家科学院出版,他非常赏识高罗佩的工作,因而把他列为合作者,并继而推荐高罗佩研究梵语和比较语言学。     1930年,高罗佩进入莱顿大学,选择汉学作为专业,那时汉学研究在莱顿大学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传统。1932年,高罗佩获得中文及日文学士学位和殖民法学士学位之后,决定去乌德勒支大学继续深造,乌德勒支大学已于20年代建立了东方学院。1934年,高罗佩以一篇论及12世纪米芾有关砚的论说的文章获得了东方研究硕士学位。其后不久,日,他在乌德勒支大学进行了博士论文答辩,这篇论文探讨了远东一带流传的司诉讼的马头神的情况。     2.外交官生涯     1935年毕业后,高罗佩到荷兰外交界供职,作为助理译员被派往东京。在长达30多年的外交官生涯里,他先后供职于荷兰驻东京、重庆、南京、华盛顿、新德里、贝鲁特、吉隆坡的领事机构。     高罗佩在本职工作之余参加各种学术团体,并与在东京的许多中日知名学者建立了联系,他还经常去北京,结交了不少当地学者。他并不把自己局限于中国文化的学术研究,还积极参与尝试士大夫们所擅长的艺术,如书法、篆刻、绘画、鼓琴等。     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高罗佩不得不离开日本,他和其他同盟国外交官与日本驻外使节相交换。在东非和埃及,他被误作间谍而历尽艰险,几个月后他被遣送到新德里。1943年,他来到中华民国的战时首都――重庆,在那里与荷兰公使馆人员会合,担任荷兰流亡政府驻重庆使馆一秘。当时的重庆是抗日战争的大后方,重庆的生活为高罗佩提供了许多学术研究的可能,因为当时中国最优秀的文化人由于躲避战火而云集于此,使他有充分的机会接触这些名流,为他全面了解中国社会和文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战争结束后,高罗佩被召回荷兰并派往海牙。1947年,外交部又派他前往华盛顿。1948年,他被再次派往东京,为期三年。在此期间,他节译了一部中国清代()无名氏的小说,这部定名为《狄公案――狄公破解的三桩谋杀案》(东京,1949)的小说描写了唐朝法官狄仁杰(630―700)的故事。这部书为他自己的狄公小说提供了蓝本,同年他就写出了其中两部。     在新德里的短期工作之后,高罗佩重返荷兰。此时,他已经晋升到外交官员的最高职衔。1956年至1959年,他担任荷兰驻黎巴嫩全权代表,1959年至1962年,他以荷兰驻马来西亚大使的身份在吉隆坡居留。1962年至1965年,他再次回到荷兰,此间他在行政职务之外又与乌德勒支大学签约讲授“印度以外其他佛教地区的文化史”。1965年,他以驻日大使的身份第三次派驻东京,但是这次他没能完成任期。1967年,他被诊断为肺癌,于日在海牙辞世,享年57岁。他当时的身份是“荷兰驻日本大使”。     3.娶中国女子为妻     由于对中国文化的强烈认同和沉迷,高罗佩一心想找一个有教养的中国女子终身为伴。在重庆任荷兰使馆一秘时,他爱上当时在大使馆任秘书的江苏名媛水世芳女士。水世芳为清代名臣张之洞的外孙女,其父亲水钧韶曾在中国驻列宁格勒总领事馆工作,后来任天津市长。水世芳不仅是名门之后,而且是齐鲁大学毕业生。1943年,高罗佩与当时22岁的水世芳结婚,以后共有4个子女。   [编辑本段]二、汉学研究     高罗佩在他成果卓著的漫长学术生涯中一直都在发表汉学研究著作。完成学位论文之后,他就开始着手译介中国古代哲学家鬼谷子的论著。在那个语言学研究统治欧洲汉学界的年代,这是一项颇有见地的工作,可惜这部书稿在二战中毁于战火。他一贯倾向于选择与他个人偏好相近的课题,而不是紧跟学术时尚,因此他写出了大量极富独创性的研究专著,而且在四五十年之后,其中的大多数仍在印行。     1.中国琴艺与书法     1943年初到重庆时,高罗佩就被神奇美妙的中国文化所吸引。安顿下来之后,他开始细心研究中国文化的精髓。首先,他对中国琴艺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久,他聘请中国琴师指导自己弹奏《高山流水》等乐曲,每当弹琴时,他神情专注,摇头晃脑,一副沉醉其中的模样。同年他与于右任、冯玉祥等社会名流组织“天风琴社”,专门从事中国琴艺研究。     高罗佩认真投入中国琴文化研究,他花费大量心血写成英文专著《琴道》一书,由日本上智大学出版,此书旁征博引,将古琴乐谱、各种琴学著述,以及文学美术中涉及古琴的资料精心译成英文,并加注释,1940年以英文书名“The Lore of the Chinese Lute:An Essay in Ch\'in Ideology”出版,被认为是古代琴学研究领域的权威之作。他还他翻译了3世纪嵇康(223―262)关于古琴的长赋,同年以《嵇康及其琴赋》(东京,1941)为题发表。     不仅如此,高罗佩在追寻中国琴学东传日本的踪迹时,发现明末清初有一位旅日僧人,法号东皋,在日本琴史上很有影响,也许是把中国琴学传入日本的第一人,而其名字却绝少出现在中国史籍中。随后他用了整整7年时间遍访名刹古寺、博物馆院,共获得禅师遗著遗物300余件,辑成《东皋新越禅师全集》,原拟于1941年付梓,但因太平洋战争爆发未成。1944年,他在重庆出版了《东皋禅师集刊》,成为中国佛学史补缺之作。     高罗佩从20岁开始练书法,终生不辍,到重庆后,他更是将这种爱好发挥到了极致。他的“高体”字笔力雄健,功底深厚,并偏爱行书与草书,他对于中国书法的兴趣促成他翻译米芾《砚史》译本(北京,1938)。     高罗佩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令中国人感动,他在精心绘制的一幅中国画上用汉字题款:“荷兰国笑忘高罗佩识于芝台之中和琴室。”这里面的“笑忘”是他自取的字,暗寓“笑忘百虑”之意;“芝台”是号;“中和琴室”是书斋名。他与水世芳女士结婚之后,把书斋改名为“吟月庵”。     2.东方文物的收藏家和鉴赏家     高罗佩是一位东方文物的收藏家和鉴赏家,诸如古琴、书画、瓷器、画谱、琴谱、佛像等都是他收藏的对象。北平琉璃厂、东京神田区、伦敦旧书店,都是他流连忘返之处。高罗佩对收藏古物有自己的主张,他不买稀世之珍,偏爱残缺古物。他对书画进行鉴赏和研究,积十几年苦功编成《中国绘画鉴赏――中国及日本以卷轴装裱为基础的传统绘画手法》(Chinese Pictorial Art as Viewed by the Connoisseur,罗马,1958) ,全书近600页,插图160幅,书末附有42种中、日纸张样品。还有《书画说铃》译本(贝鲁特,1958)。     高罗佩还是一位藏书家,他收藏的重点是中国古籍。在他逝世后,他的全部藏书及遗稿由家属捐送出来,珍藏于荷兰莱顿国立大学汉学研究院专门设立的“高罗佩藏书专室”,这个藏书室业已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块宝地。     3.中国近体诗诗人     高罗佩还是一位寥若晨星的语言大师和杰出的中国近体诗诗人。他学习语言文字有着非凡的天赋和惊人的毅力,除本国语言荷兰文外,他还精通英文、中文、日文、梵文、藏文,德文、法文、印尼文、马来文、拉丁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古希腊文和阿拉伯文等15种外国语言文字。作为一个西方人,他不但能用白话文和文言文写出漂亮的文章,还擅长用中文写作律诗、绝句等近体诗词。   [编辑本段]三、创作侦探小说一举成名     高罗佩著作等身,但流传最广的是他别出心裁的中国古代侦探小说。     1.狄公小说     在重庆时,高罗佩读到一本清初公案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他对清人公案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中主人公狄仁杰屡破奇案大为折服,高罗佩对西方侦探小说和中国公案传奇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比较后,认识到书中所描写的中国古代法官的刑事侦讯本领,无论在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侦破奇案的能力方面,还是在犯罪心理学的素养方面,比起福尔摩斯、格雷警长等现代西洋大侦探来,均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还发现中国公案小说在西方侦探小说问世前,就已在东方盛行了好几百年,而以探案为题材的短篇故事甚至在1000多年前就在中国广为流传,其中英雄人物的形象也早出现在若干个世纪以前古代中国的舞台上,或被当时的说书人描述得栩栩如生。     他也惊奇地发现中国读者喜欢读西方的侦探小说,这些小说在西方水平很低,而且当时翻译成中文后水平更低了,中国源远流长的公案传奇在西方却屡遭讹传和贬低,中国古代法官的形象在西方也常受到歪曲和损害,高罗佩对此深为不平。     《武则天四大奇案》是清代()的一部无名氏小说,可能写于1800年前后,但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版本却标注了一个相当晚近的日期,此书以富于幻想和完全违背史实的叙事展现了狄仁杰的不凡生涯。这位佚名作者试图刻画一位完美的官吏,他在关心百姓疾苦、忠于朝廷之外,还善于根据环境的需要随机应变。高罗佩断言这部书的后半部分是伪造的,因而他以《狄公案》为题翻译这部小说时仅限于其中的前三十回。     20世纪40年代末,高罗佩先是将《武则天四大奇案》译为英文,又以狄仁杰为主角用英语创作了《铜钟案》。他原本准备在中国出版《 铜钟案》的中文本,但由于中国出版商尚未意识到该作品的巨大价值,表现并不积极,高罗佩只好先出版英文本。     英文本的《铜钟案》出版后大获成功,一发不可收拾。经出版商的再三催促,高罗佩一鼓作气在20世纪50―60年代又陆续创作了《迷宫案》、《黄金案》、《铁钉案》、《四漆屏》、《湖中案》等十几部中短篇小说。这些作品最终构成了高罗佩的“狄仁杰系列大全”――《狄公断案大观》(Celebrated Cases of Judge Dee), 即《狄公案》,包括15个中长篇和8个短篇,全书约130万字。这些各自独立的小说按编年顺序排列,但不依据成书日期,而是根据狄公一生中重要事件的发生时间。     这部重新编排的中文小说定名为《狄公案》。书中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唐代的司法、政治、行政、吏治、外交、军事、工商、教育、文化、宗教、民情、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全书均以仿宋元话本体裁写成,这在世界汉学著作中是独一无二的。     高罗佩对中国文化、艺术、法律及社会历史等方面的渊博知识在《狄公案》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发挥得淋漓尽致。书中在叙述狄仁杰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任职侦破疑难大案的同时,还广泛展开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民情风习的深入描绘。书中歌颂了狄仁杰的为民做主和缜密思维,宣告了邪恶势力的最终溃灭并受到法律制裁。作品在叙述故事、展开情节的同时,把中国古代社会的典章、名物、风俗习惯、人情地貌同西方现代心理学、侦破学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把东方小说中大故事里套小故事的结构方式同西方现代文学的突转、余波融为一体。在叙述方式和写作技巧上,它既不同于中国的公案小说,也有别于西方福尔摩斯、亚森罗平、波洛的探案故事,做到了东西方文学的互补与交融。     2.狄公小说在西方     高罗佩的所有作品都用英文写成。他总在书中提供一份附注以解释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他还为自己作品的荷兰文译本做过准备工作,甚至用中文翻译过《迷宫案》(新加坡,1952)。而最早的两部狄公小说在以英文出版之前就已印行了日文译本()。60年代,当高罗佩的所有小说都被译为法文和德文后,狄公小说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巨大成功。在诸多其他外文译本中,还有由荷兰王子伯恩哈德翻译的《黄金案》的西班牙文译本,这本书1965年在马德里出版。现在,狄公小说在西方流行已久,被译成十多种文字,甚至包括瑞典语、芬兰语、克罗地亚语等小语种,并有好几次拍成电影,“Judge Dee”(狄公)也成为欧洲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成了西方人心目中“中国的福尔摩斯”。     高罗佩的狄公小说已全部被译为中文,译者们极为自由地处理文本,他们经常略去过多向西方读者解释中国生活细节的部分。最有趣的是,高罗佩这些各自成篇、独立印行的小说,不久之后就又被重新组织成一部关于狄公故事的长篇小说。     3.狄公小说的贡献     高罗佩的贡献不仅在于他把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而且在于他以自身的创作实践,完成了从公案小说到侦探小说的变革。     西方侦探小说诞生之前,古老的中国就存在着一种同西方侦探小说相似而又有所不同的通俗文学品种――公案小说。它是从话本故事演变而来的,大多写封建社会清官廉史断案的故事。公案小说同侦探小说相类似,但在破案的过程及方法的描绘方面,公案小说则与侦探小说有很大的不同,它毕竟是中国古代清官轶事和民间传说的志异笔记,缺乏惊险的悬念和严密的推理,所以未能形成西方侦探小说那样的格局。     高罗佩根据丰富的中国古代史料,对中国公案小说进行了改造和革新,他的《狄公案》把中国公案小说改造为西方侦探小说,构成了扣人心弦的悬念、丝丝入扣的推理和恍然大悟的结局。   [编辑本段]四、高产和多才的中国文化研究者     高罗佩的多才多艺在出版《狄公案》时得到全面体现,为了完善书的内容和形式,全部《狄公案》以及其他关于中国古代文化著作的插图,都由他亲自精心设计,亲手绘制而成。插图古色古香,韵味十足。他在每幅插图上都署有H.R.H的签名,这3个字母是“荷兰?罗伯特?汉斯”的缩写。     在寻找范本以便亲自绘制小说插图的过程中,他接触到了明朝()末年形形色色的春宫图。他这才明白晚明的艺术风气,     作为汉学家,高罗佩以收集中国春宫画,房中术书籍,研究性学而享盛名。高罗佩的性学研究,实际源自小说。1950年,高罗佩的小说《迷宫案》准备出日文版时,出版商要求以裸女画为封面,而高罗佩认为这种做法绝非中国传统,于是拒绝了。高罗佩只肯用中国古代版画,双方僵持不下。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分别致函日本、中国几十家古董商,讯问有无明代木刻裸体画像,结果上海商号说他们的顾客有,可供临摹,京都的古董店却有明代木刻册页的原本刻版,即一套二十四幅的彩印《花营锦阵》,乃万历年间刊行刻工颇为精细的的“秘戏图册”,这引起了他对中国传统社会两性生活的兴趣。高罗佩开始收集汉初至明末的有关古籍,特别是道家的房中术和历代描写男女关系的诗歌小说,从民间得到不少佚书和手抄本,经校勘整理,在禁锢保守的50年代,他自费重印了50套,并冠名为《秘戏图考――明代春宫图,附论汉代到清代(公元前206―1644)中国的性生活》(东京,1951)。这部书近年来多次再版,尽管一些学者私下怀疑这些画作的真实性。     之后,高罗佩重新着手研究《秘戏图考》中的中国性行为和性文学。1961年,他以英文写了一部大书“Sexial Life in Ancient China”,中文名为《中国古代房内考――中国古代的性与社会》,在荷兰出版,成为全世界系统整理中国房中术书籍的第一人。     去世前几年,高罗佩在吉隆坡和东京居留时都曾以长臂猿为宠物,这一嗜好促使他研究这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中的角色,辑成他最后一部专著《中国长臂猿――中国动物传说札记》(莱顿,1967),其中还包括一张录有猿哀啼的唱片。    五、学术评价     按照传统观点,高罗佩的汉学属于“另类”。他不满足于在经典古文中寻章摘句,而是接触社会,在民俗中发掘中华文化,收集资料,进行研究,介绍给全世界。他既述且作,将中华文明与西方思想相结合,写出不少传世之作,实为汉学之扩展。
02:29:48   来自: Kurt (胸怀千万里,心思细如丝) 大唐狄公案的评论 &&   在初中的时候先看了《福尔摩斯》后看的《大唐狄公案》,很早的一个版本而且故事还不全,所以心里一直有个结。到再版后立刻全部买来通读一遍,感觉相当好。可能因为是欧洲人所写,所以故事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公案类小说,侧重于各种调查,推理并且故事情节也跌宕起伏,非常值得一看。
19:43:19   来自: Halconnen 大唐狄公案的评论 && 提示: 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乱弹如此久迟迟不能下笔只因精彩的四漆屏之后就是精彩的湖滨案。这篇陶甘君初次登场的故事曲折复杂动人,看完之后只能让人五体投地承认构思确实有神来之笔。而我对于陶甘君实在有相当的偏爱,湖滨案之前先要来说说陶甘君。      一直以来非常喜欢狄公案里的陶甘。这好感何处而来自己其实也不甚清楚。记得幼齿LOLI生命还十分浅薄的时候就莫名其妙觉得这个角色的魅力超强,强到即使这人只是个干瘪的欧吉桑也偏爱得不行,英俊肌肉男乔泰君或者又有智慧又有身材的狄大人都完全及不上。细细看来大概全部是人格魅力:潦倒消极,时常耍小聪明,细节处大意失荆州,但是大处忠义两全,危难时刻有急智常能够全身而退,生命不沉重且有喜感。这人物整篇故事尽管笔墨不多,但形象实在栩栩如生。印象最深的要数广东案里往歹人眼里洒的那把石灰粉, 以及迷宫案抄写丁秀才的香艳词赋时十分真诚地乐在其中,这大叔做事真是太有特色了。      复杂,真实,贴心,人格丰满的陶甘君,每一次看都还是初见时那样的美好。      THE JUDGE DEE CASE FILE 6--- 黑白纵横阴谋犯上事件   名字:湖滨案 (Chinese Lake murder)   地点:汉源   出场:狄氏探案组全员      这个故事气氛恐怖沉重,情节曲折紧迫,还不是俗气的无人岛设定,探案组和嫌疑人都处在一个流动活跃自由出入的时间地点中, 非常可贵。故事的发生地汉源按作者的解说来看,是个封闭的山城,而龙门湖则是个山中湖泊,深山白雾缭绕仙气弥漫,中有幽幽一湖绿水,是非常神奇的设定。      那张灯结彩通宵丝竹热闹似乎怎样也不会完的画舫本是自幼的向往。对于主角狄大人开篇便萌生好感的杏花小姐也无法不产生同情心,这样的同情心便能一气呵成把人带入紧凑的故事情节里去。 开场时神秘美人之言,围棋残局谱,让人浮想连翩的雅号“绿筠楼主”,皆如同山中湖泊,神秘恐怖却让人欲罢不能。 死而复生的新娘,夜奔求助的大小姐,深宅大院孤独的痴呆老人,扮作叫花的狄大人,彻夜烛火的长生佛堂……那么地有紧迫感画面感。 而最后九九归一,一切的不解之迷原来处处相连一破皆破大白于天下,千钧一发之际拯救万民于水火中,这样的情节不愧于狄大人的聪明才智。同样是大阴谋,比起迷宫案,这篇绝对更成熟更流畅。      刘飞波一夜之间戏剧化的转变是几乎喜感的精彩一幕, 那几句骂人粗言,万一帆的帮腔,以及江学究沮丧中的辩解甚有古味,不落俗套,却又生动无比充分口语化又表达各人内心情绪,实在回味无穷。最爱的是这一句:“天下恁的有如此鲜廉寡耻、老不正经的,还是个教圣贤书的,竟往孔老夫子头上浇粪哩。”看一遍就忘不了啊忘不了。      开篇便铺陈一大群平行线上的嫌疑人似乎更是金田一之类的做法,英文版原作读者看着这一大群名字相似人格模糊的欧吉桑大约会头痛不已。 虽有译者大人类似章回小说的加工描写,刘韩之外的配角欧吉桑们还是难以分辨。但狄大人相人面时的口是心非实在是让人开怀。请对比狄大人视角的以下两段话:   凶案发生前:王玉珏──汉源金市掌柜,兼营几家柜坊,也是个腰缠万贯的大阔爷。脸如满月,目如远星,十分富态。   凶案发生后:王玉珏身不满五尺,腿短腰肥。不仅形态粗陋,而且不解骚墨。一般女子见了尚且嫌憎,何况杏花?   狄大人您真是个装模作样的阿桑。      姗姗来迟其貌不样行为猥琐的陶甘君在湖滨案中弃暗投明公干开始时绝对是诸事皆顺,大功一件接一件。乔泰马荣洪参军今次沦为紧张探案的背景, 但马荣兄弟唠唠叨叨企图向狄大人汇报自己的春宵一刻看着实在很温暖。而故事结尾迷雾散尽,四人泛舟湖上悠闲钓鱼听狄大人debrief,真是非常优美的画面。
05:25:16 白玉京  我也好喜欢陶甘君,虽然里面的男人都很MAN。      但陶甘君的类型才是心头好。
17:28:58 Halconnen  碰见同好了,握个手~ :)
20:14:29 白玉京  复杂,真实,贴心,人格丰满的陶甘君,每一次看都还是初见时那样的美好。   是的。是的。就是这个感觉。有强烈人情味的陶甘君。太让人倾慕了。      潘安来了。眼皮都不眨。俺们不是好色的人。      陶甘来了。 说话做事都让人喜欢呀。。。 15:40:03   来自: 剑神一笑 大唐狄公案的评论 &&   现在只看了两本,剩下两本实在不舍得看,因为看完了就没有了,只能去回味了!看这套书,破不破案的其实已经无所谓了,关键是随着作者的指引,走进大唐盛世,去感受那个年代浓浓的生活气息。     书写得好,电视剧却拍得令人实在不敢恭维。极尽渲染之能事,好好的破案小说加入那么多古怪的化妆和诡异的气氛,和鬼怪片简直有一拼。恭喜导演,您的想象力实在是太丰富了,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伦敦那几分钟神鬼传奇般的表演估计就是出自您之手。     补充一点,有一次在看这套书时突然想起了《功夫熊猫》,可能他们相同的地方在于,自己的东西如果没宣传好,迟早会被别人拿去用的。   
18:42:24   来自: 小米=qdmimi (那天青色的日子,阳光明媚的童年) 大唐狄公案的评论 &&   如果你让我列一个推理小说TOP10的表单出来,我可能会很为难,但如果只列一部(一套),那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狄公案》。   如果人生可以选择而且不需要解释,那么我一定会选择做一次高罗佩。      高罗佩,荷兰人,字芝台,号笑忘。精通14种外国语言,历任驻日本、中国、美国、印度、马来西亚、韩国外交官及大使,著名汉学家,性学家,书画作家和鉴赏家,诗人及中国诗词戏曲小说研究家,资深古琴师及棋手,民俗学家,动物学家,收藏家,字典编纂家,翻译家,当然还有“业余”推理作家。   我无法想像一个人可以在短短的五十七年时间里做如此多的事情,而且每个领域均钻研精深,有所成就。完全无法想像。   当我看到他肩头扛着沉重的猎物叼烟而归的照片时,我知道他的生平就像部未编完的字典,远远没有发掘完全,我也开始相信,真的有一种人可以把一天过的像凡人的一年一样精彩充实。      高罗佩不是个高调行事的人,但也常有过人之举,他曾为买一座观音像,而使全家啃硬面包数月,也偏好收集常人看来残破无价值之古物。去年在豆瓣网上见到chocolatemania于上世纪末购于台北旧书店的高氏性学名作《秘戏图考》原本,序中言明:“盖本书自不必周行于世,故限于五十部,不付市售,仅分送各国国立图书馆,用备专门学者之参稽,非以供闲人之消遣。”在赞叹chocolatemania兄书运亨通的同时,也不得不为高氏低调弄杂学的风采倾倒。试看今日那些浮皮潦草的大师,比常人高明一截的大概只有胡子和年岁。      夫人水世芳谈到高罗佩时说:“他不是外国人!从我们认识到他临终,他没有一天断过练字。他最爱吃四川菜,他实在是个中国人。”   我从没这样崇敬过一个人,并且对他的一切如此好奇。      =======================      关于《狄公案》,那是我一个从儿时就开始做的推理梦。我儿时的第一本推理小说是它,我希望死前流放到无人荒岛时陪伴我的最后一本推理小说仍旧是它。      我最早看到的一本《狄公案》故事是甘肃人民出版社八十年代版的《铁钉案》,那时这个案件还不像现在这样家喻户晓(电视剧的功能很强大),小小的我在同学家那个破吊铺底下看的如痴如醉如乱花迷眼,从此记住了一个姓高的写侦探小说的古人(因为里面有高氏仿明版画风格的插图……),也顺便留下了最早的推理小说阅读记忆――一个从狄公开始进入推理世界的孩子是多么的幸福!      后来在《今古传奇》上读到了全文收录的《御珠串》,这才知道原来狄公的故事还自成系列有零有整有先有后,于是缠着当时被认为是无所不知的哥哥打问作者消息,方才知道原来这些故事都是一个荷兰老头改编自中国的古典公案小说。可是那些公案小说我看过不少,无聊的要死,哪有这么有趣!哥哥沉痛的说,他曾经看到过三卷本的《狄公断狱大观》,有插图,有很多故事,但是他嫌贵,在最后一次经过那个老头的旧书铺子时终于下定决心要买时,发现已经被人买走,只剩书痕宛然。于是此书成了我魂牵梦萦很多年的大部头,直到多年后在冷摊上发现了一本极破的残本,与自己想像的模样全然不同,却还是毫不犹豫的抢回家里。      再后来看到了一些散本零篇,也开始了解“Judge Dee”和高罗佩的本生,甚至读到了高氏的其他著作,这些上面已经说过。   后来的后来,那个旧版本的狄公案电视剧大受欢迎,狄仁杰暴得大名,我多年的小情结终于可以和更多的人分享。只不过,其实,狄公应该是个武功高强的威武巨汉,而不该是个只会捻须的文官胖子,这个问题直到近几年煌煌三部电视剧巨制(拍的不错,但跟高氏的《狄公案》毫无关系)中仍未有改观……      终于有一天,我在书店看到了海南出版社的四卷全本全图《大唐狄公案》。我从来未曾被一套封面并不让人感到满意的书直接击倒。毫不夸张的说,我颤抖着把它们拿起来,摸了又摸翻了又翻,在确定内容的确是高罗佩那个Judge Dee的故事后,直接捧着走向收银台。不知道有多久没有这样完全不考虑书的价格的购置新书了。当它们放进了我的书包,成为我藏书一部分的时候,我真的有一种人生获得了一个小小的圆满的感觉。      每次翻开狄公案里的任何一个故事,我都会重新陷入梦境,仿佛自己坐在红阁子外的柳园里,沐着大唐的春风,享受人间生死无常的刺激与温暖。
18:44:30 安东@杀猪网  呵呵,这一套里面只看过这一本。
18:45:20 小米=qdmimi  我写的很鸡冻啊……
18:48:12 安东@杀猪网  哈哈,是啊,能看出来。
18:55:41 秋日的奇妙时刻  我小时候也看过,到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恐怖和神秘。但具体的情节我都不记得了,只记得有个寺院是个淫窝,还记得某篇的开头描述了窗外的景色,似乎。
19:05:37 闰秒如云  我有同样感觉的书是郭小亭的《济公全传》,六岁时看的第一套长篇小说。同样的,济公应该是个三十来岁混游世间类似于苏乞儿的角色,而不是六七十岁的老癫僧。电视剧只表现了济公传非常少的故事,一直期待全本济公传被搬上银屏。
19:07:51 Danys ┇┇ 蓄须专用  你来的也太晚了吧
19:09:37 [已注销]  我是文盲我没有看过。。      然后对高罗佩非常感兴趣了。。      还有对小米老师的“推理小说”称呼感兴趣- -而不是公案小说。。
19:37:55 看不见我  小米老师
19:47:37 L  我咋觉得没啥看头,不过这本不错
21:53:06 太炎  米翁话旧事
22:14:01 [已注销]  老老。。。
22:48:45 enemy  惭愧~~偶是在某bbs看人家贴的,也就是电子版,一口气看完的   不过我觉得能让人印象深刻,跟翻译的文笔好也有直接关系吧,竟然直接转成话本语体。。。跟狄公的剧情太和谐了~~   偶的推理小说启蒙是从福尔摩斯和阿加莎,太平凡了。。。      
23:06:57 秋天的小穗  喜欢!小时候看过那个电视剧~记得还有一集是跟什么大佛有关系的!可惜那时候还不懂事,不识\'货\'.嗯,找找看~咱也别老看电视了哈~
23:10:54 小米=qdmimi   19:09:37 空  我是文盲我没有看过。。          然后对高罗佩非常感兴趣了。。          还有对小米老师的“推理小说”称呼感兴趣- -而不是公案小说。。         呃 这可是标准的推理小说……
23:11:36 小米=qdmimi  留言如此风中凌乱,俺是自贱还是不自贱一下好尼……
00:21:05 eclipse  刚上当当看了下,06年的4本已经全部缺货了!现在推08年的2册本。   折后61元!   很无语
00:26:04 小米=qdmimi  看来有销路……据说新大开两卷本印的不错……
00:26:24 念奴娇  当我看到我的豆瓣推荐里出现了这样的一篇评论 马上毫不犹豫的点了进来   不为别的 只为同样偶遇这部书时的惊喜   我不得不把前几日我那爱书好友的一篇日记搬来此处作为评论了:         最近倒是在书摊上有两次“艳遇”。   。。。   这次更奇,在菜市场的大棚里逛了半圈,正要去找肉床子,想起角落有个书摊,就寻了过去。站在架子前遛了几眼,初步判定没啥可买的。正要离开,眼前却豁然一亮,竟发现了高罗佩的“大唐狄公案”,还是四本全套的。摊主是一中年妇女,正埋头看小说,见有买家,犹疑了一下,开出的价比我的预期稍高点,但却绝不降价。缠斗了两个回合,我还是败下阵来,不过每本还是降了一块,付钱时我还饶了本小册子。二十八啊,这个版本的在卓越当当已经缺货了,我都差点订那套打完折还五十多的了。   电视剧的“狄公案”我没认真瞅过几眼,却还清晰地记得上初中时,读那本高罗佩的“迷宫案”时的快感。         。。。   真想越过这屏幕扑过去握握你的手 哈   
00:28:42 火星人激光剑  这个荷兰人,我晓得~      哼哼~      我最爱看那个神探狄人杰了~
00:29:12 小米=qdmimi  不贵!来吧!
00:54:08 笑  每次翻开狄公案里的任何一个故事,我都会重新陷入梦境,仿佛自己坐在红阁子外的柳园里,沐着大唐的春风,享受人间生死无常的刺激与温暖。      ――同感啊
06:26:15 yvette  你确实太鸡冻太绝对主观了   
09:10:29 小米=qdmimi  也是我一以贯之的风格……
09:36:15 太炎  米翁好辛勤
10:30:30 freax  我觉得海南出版社出版的这套(我指的是四本的小册子那版)是我最喜欢的装帧之一,爱不释手
10:44:27 看不见我  我也喜欢小开本的 大书拿在手里实在不便阅读
10:58:41 小朱  我终于找到一个可以酣畅淋漓地对之表达我的兴奋之情的同道中人。现在我手里拿着《大唐狄公案》,刚刚看完,激动难以言表。小的时候不知为何,家里竟然有一本其中四个故事的书,当时为了躲避爸妈不让晚上看书的禁令,偷偷点蜡在被窝里读,竟然读得入迷把被子都烧着了而不知情。为此挨了一顿打,可视作我对狄公的一片情意。哪知后来怎么也找不到了,十几年来一直是心中的一个念想。结果今年在一家书店里胡乱找书之时看到海南出版社的这套书,不知为什么灵光一闪,觉得应该就是我久觅的心头至爱。买来一瞧果然如此,激动得大叫了几声。因原来受电视剧影响总记得书名是狄仁杰断案传奇,却阴差阳错了这多年。而今终于心愿以偿,看到书架里的两大本书,幸福充斥于胸啊。所以特别理解作者的心情!
11:00:42 小米=qdmimi  果然各有所好啊……其实我也喜欢小开本的,只是不太喜欢这个装帧
12:48:01 宇过天晴  这套书确实不错。我买的是小开本的,4本,花了两个晚上看完的。
20:33:19 赤叶青枫  LZ真鸡冻
13:44:16 eclipse  看来 我要买的话,也只有这2开本的了。   这年头,06年的书都能卖断货?   
14:12:02 小米=qdmimi  我表示奇怪……
00:44:10 绿衣黄裳  靠
15:45:53 [已注销]  最早的电视剧版似乎是以诡异和血腥作噱头的。
15:50:07 L  看电视剧版的时候浑身冷嗖嗖……
16:04:19 小米=qdmimi  那还至于……
22:51:29 eclipse  最近又把老电视剧拿出来看看,确实挺吓人。
23:37:39 Ma amie  被煽动了??????决定找这本书来看看??????
00:27:54 小米=qdmimi  壮大队伍!
22:28:22 无物似情浓  高罗佩房内考看过,你说的这个没看过   但《狄公案》看过,到后来实在看不下去了,写的太糟!   太糟太糟太糟   其中某个故事引起我的注意是因为,尽管这个村俗气没见过世面的作者的描述很拙劣,但这个故事有被他忽略的某些动人之处。   在我的心目中,《狄公案》是中国小说公案方面失败的代表之一。
23:21:26 小米=qdmimi  《狄公案》?那绝对是失败的代表……
09:27:31 eclipse  当年我都诧异自己把《狄公案》给读完了,看完脑子里什么也没留下~
17:10:16 Frank :D  我正打算下学期买来做枕边书。
13:45:41 罹魄   父亲是爱书之人,以致家里有很多藏书。    大约在95年,我看了《狄公案》中的一本,也忘了叫什么名字,只记得情节离奇,场面宏大,案情往往涉及皇亲国戚和国外势力。稍后来读了《福尔摩斯探案集》,感觉两人是如此神似。    一直在怀疑为什么这本《狄公案》与国内其它公案,如《彭公》、《刘公》等有如此大的不同,后来才知道此书原为外国人所著,如此后知后觉,很是惭愧。   
20:11:27 遇见天鹅  读的很鸡动 18:48:42   来自: Halconnen 大唐狄公案的评论 && 提示: 有关键情节透露  狄公案高罗佩自绘的插图向来触目惊心,照以前看到的某句最通俗的话语说来实在很贴切:所有女人都不穿衣服。是否古董春宫画收藏了太多而萌发如此恶趣味?有趣的一点是许多裸体确实和文字情节契合,女性不是宽衣入睡就是刚刚起床梳洗打扮。      裸睡在西方的中世纪是众所周知的传统,一般看历史考证严谨的莎士比亚戏剧电影就会发现任何角色不分男女从床上起身皆是裸体,以前老师上文学课时面对一众LOLI的铜铃眼还对这习俗讲解了好久。作者大人放心大胆地在古东方气氛的插图和故事中安排裸女,或许只是为了让西方读者对于故事发生朝代年月的遥远程度有个最大致的概念并产生基本共鸣。但话说回来,正常故事里眼见太多春宫未免恶心,惊喜发现家藏的四漆屏一文中的某一幅插图居然给人都穿上了衣服,连地上的坤山也莫明其妙套上了件汗衫背心,也不知是不是好事者涂鸦之作,但比起英文版里触目惊心的裸体实在太让人心旷神怡。      THE JUDGE DEE CASE FILE 5---终始比翼完美杀人计划事件   名字:四漆屏 (THE LACQUER SCREEN)   地点:牟平   出场:狄大人,乔泰      狄大人手持一封介绍信一个假身份证携乔泰兄弟来牟平县游山玩水。这次事故体质非同小可,直接造成滕县令夫人暴死房中,又附带解开了一个俗气的奸夫淫妇利用算命先生预言死亡杀人的谜题,解决了一个逃兵再就业问题,之后却连游山玩水也不曾,胜利大逃亡端坐马上手一挥pose一摆假身份证四散空中扬长而去。      美丽的漆屏,四幅彩画,一个传统戏曲才子佳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故事,典型古中国穷书生十年寒窗然后官场情场皆得意的经典传说味道。但当我们了解漆屏的美丽之时,暴烈的惨剧已经发生,才子佳人no more,漆屏传奇女主人公被抛尸野外,男主人公失魂落魄神情恍惚欲言又止。公案的起因并不复杂,但多重的可能性,背后的恶意和谎言三日之内层层拨落,整个事件的结局绝对出乎意料。最后云破天开揭露真相,发觉这完全是自私丑恶的人性,pathetic,universal,古代人现代人东方人西方人无一能够超脱。如果让自私的魔鬼控制了内心,怯懦卑微有思想有文化的我们自己怕是也会如此,处心积虑,无数个深夜烛火摇曳之时,盘算出天衣无缝精致完美的害人计划,杀人不见血,以此保全我们猥琐的自我。      丑恶不堪,因童年的凄惨遭遇而心理变态的杀人犯需要接受律法的制裁,但同样丑恶的,某位相貌堂堂才华横溢的朝廷命官或许会毫发无伤地在“终始比翼”的浮名中继续美好下去,让人心中不禁厌恶万分,过后又感觉悲凉不已。但是处心积虑装疯卖傻弑妻计划的过程中突生此变故,不但被吓得不轻还让人揭露了险恶面目。恶意并未付之于行动,人算始终不如天算,也极有讽刺意味。      对于最喜欢的东西往往感觉言语机度苍白,面对狄公案里最喜欢的&四漆屏&就是如此。滕县令内心世界刻画的入木三分,贯穿着整个曲折惊讶的情节发展,一波三折丝丝入扣意料之外却绝对情理之中。这个犯罪未完成的故事早已熟读无数遍,但每次看每次回想还是出奇地有味道,即使故事需有巧合凑成,也全然经得起推敲,不但接受还感觉十分契合,更添一层深意,回味无穷。感觉很有东野小说人心丑恶共鸣的味道,深刻度,精彩度和严密度当为狄公案众多故事之首,很有阴暗的美感。      此篇人物各个彪悍让人印象深刻。滕县令自然不提,坤山和秀才虽然恶劣,但人物经历性格也绝对丰满,形象呼之欲出。在滕县令最后原形揭露的强烈对比之下,“刚从毛壳里爬出来的恶心小虫”坤山尽管坏事做尽却怎么也让人厌恶不起来,也是故事的成功之处。排军和艳香更是讨喜的角色,虽然在粗卤蛮横的地下世界打滚,人生观道德观极潦草,但细节之处却一片侠义之心,让人十分惊艳。   乔泰君人非圣贤也非草木开展了一次旅行艳遇,却不想艳遇对象居然就是杀人凶犯,不怪他判案之后茫然所失。狄大人带着艳香小姐去妓院微服查案,近人情又懂得欣赏美丽,更是一派君子之风,着实可爱。            
05:31:06 白玉京  我觉得狄大人对女人的态度,非常绅士,很英国的,让人很舒服的那种。      狄-大-人-啊。。。
20:10:08 白玉京  四漆屏,好经典的。 18:42:14   来自: Halconnen 大唐狄公案的评论 && 提示: 有关键情节透露  短篇推理故事经常性情节单薄,但倘若成功魅力便是无穷。狄公案系列的短篇集共有八个小故事,穿插于狄大人仕途的各个阶段。精彩性和可看性不等,既有轻松小插曲,也有“大案要案”,下面就是在蓬莱发生的三个小故事。      THE JUDGE DEE CASE FILE 2---花巧蚊香午休弑妻事件   名字:五朵祥云 (FIVE AUSPICIOUS CLOUDS)   地点:蓬莱   出场:狄大人,洪参军   这一篇的凶手几乎白痴,照章回小说的说法,此乃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但幼时看来,这样大意而明显的线索反而是精彩之处。最喜欢的还是把蚊香作为杀人工具的构思,大多人都完全忽略的日常用品居然如此巧妙如此自然地成为情节中的关键,感觉非常有美感。   由这一篇而发,狄公案里处于灰色地带的画师从来很多,气质大多很相似,谈不上好也谈不上坏,又似乎总是女性角色的柏拉图式love interest,实是一大奇观。      THE JUDGE DEE CASE FILE 3---404号文件阴谋消失事件   名字:红丝黑箭 (THE RED TAPE MURDER)   地点:蓬莱   出场:狄大人,马荣,乔泰   这个故事很长一段时间都随手翻过,某一日仔细看来发现出奇地好。短小一篇中无一句描写阐述是多余,情节也曲折紧凑,峰回路转,谋杀错判居然和开头看似无关紧要得公文失踪有密切关系,待结尾真相大白时绝对拍案叫绝。8个短篇中当是这一篇最为精彩。   此篇的翻译润色也极好,不然感觉不会如此一气呵成。   今次再看狄公所言:“孟国泰,下官虽初次见你,却与马荣,乔泰一般称呼了。”突然很感动。      THE JUDGE DEE CASE FILE 4---雨夜神怪勾引妇女事件   名字:雨师秘踪 (HE CAME WITH THE RAIN)   地点:蓬莱   出场:狄大人,洪参军   美丽的哑姑娘,暴躁的渔夫王三郎,可怕的质铺宅男也凑了个简单的小故事。只是不知这故事情节是否受了拍案惊奇中的皮靴二郎神启发。唐代文化也已较成熟,古中国的宗教哲学一向复杂,神怪世界也君臣长幼伦理刚常有次有序,天然蛮荒式的自然崇拜似乎并不常见。因此这“雨师”是何方神圣实在很可疑,不过在下孤陋寡闻,看官中若有高见请务必告之。
20:07:37 白玉京  前2个不记得了。但雨师案太难忘了。      那个哑女,不知道是幸运还是悲惨。记得当时看完纠结好几天。。。。 18:29:17   来自: Halconnen 大唐狄公案的评论 && 提示: 有关键情节透露  高罗佩狄公案的地理位置。   以前不知何处看过有人说高罗佩笔下的地理位置都是虚构的,在下绝对地理盲看着“蓬莱”两字想想也对也就照单全收*笑*,今次为了写字一查才发现原来这些地名都在现实中有帐可查未免打击。   据高罗佩黄金案的后记,蓬莱是山东省东南海岸的通商县城,番客众多。而此地的番客又与广东案的番客不同,因地理历史缘故大多是往中原方向移居的高丽人。唐朝就韩风风靡,高句丽虽为战败国,但人对于一种美丽文化的喜爱是无法磨灭的。连诗人李白不也为高丽人做诗?   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   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   真是风情万种。      THE JUDGE DEE CASE FILE 1----官邸宅男喝茶丧命事件   名字:黄金案(THE CHINESE GOLD MURDER)   地点:蓬莱   出场:狄大人,洪参军,马荣乔泰兄弟      开始的开始。大理寺丞狄大人少年得意却自愿流放去边远城县蓬莱任县令,虽然看来是轻松无比不入俗套的潇洒行为,但未尝没有难言的苦衷或力不从心觉得自己需要更多磨炼的可能。流放途中途遇绿林好汉马荣乔泰兄弟,而狄大人的武艺居然绝对性超出这两位靠刀剑吃饭的~*汗* 厉害万分又仁厚万分打完一架后还惦记着要给两强人散钱喝酒, 不怪马荣乔泰想着真遇到好人了星星眼从此死心塌地跟定这个老板再不挪窝了。   马荣乔泰兄弟今次都还是绝对莽汉,与人搏斗不看轻重图一时痛快人各害死一命,幸好都不是重要证人。在今后篇幅中胆识和心机逐渐成长起来,也十分美好。      狄公案的所有长篇主要特征就是模仿古代公案小说三案连环的风格。但大多篇幅短小或三案本就相联,例如黄金案除喝茶丧命事件外其余实在没有波折可言,黄金禅杖和轿中大汉本就是喝茶丧命事件的附带余波,妇人尸首变和尚,这样类似的桥段在后来的湖滨案演绎更出色。   最让人惊讶的便是狄大人和度支郎中王立德大人最后全力撮合在古代世界观中已是绝对“残花败柳”的曹小姐嫁于叶公子。 唐代世风自然没有后世严苛,在下对唐习俗懂得不多,只知三国时期常有女性一而再嫁…… -__-|||   可这样的事情按中国习俗怎么看也不是常事,多亏两位高级官僚的强硬决定,可怜的曹小姐才重拾尊严也有美好的归宿。   这一段个人觉得很感动,莫要辜负译者大人们的一番仁厚苦心。      喜欢一人独处爱喝茶的王元德大人自然很让人惋惜,但是王立德大人这样正直潇洒有勇有谋的人物更是难忘,一手酒盅一手拨打算盘……太酷了。可惜后来再没有篇幅让这位很厉害的大人客串~   利用佛像私运黄金,特地查过高罗佩的英文后记,好像并没有中国古典故事的出处,但不管这是原创还是借鉴,都是很精彩的构思。   这篇的描写和说话的语气完全是古公案小说的味道,十分耐看,最喜欢的一段台词:      正说话间,门子慌张来报:“不好了!王老爷活过来了!正闯来衙院里呢!小人哪里敢拦阻……”      每次看都很喜欢,也说不出哪里好,特地记一笔做个纪念。   
20:04:41 白玉京  有那样的经济基础。唐风当然有人味的多。。。女子何止一嫁再嫁。还可以主动419。。。。胡风,韩风。昆仑奴。回鹘。      哪里是长安? 就是纽约。笑。 14:05:53   来自: 莲子 大唐狄公案的评论 &&   从看“狄仁杰断案”到看此书。写的是非常棒的,中国人的心态,社教琢磨的非常透。      有一句我觉得很精典:背景是讲一个小媳妇和一个邻居的书生都失踪了。有人预计是私奔了,但是老狄的一个跟随说了这么一句话:他两个并辔而行,青天白日淫奔,岂不招惹人目?      仅仅几个字,这两个人的状态就跃入脑中,并且完全符合当时的封建礼数思想。      我觉得老高还真是有两把刷子的。。。。对中国文化及文字的了解深度让人佩服。      推荐大家去看吧,如果不提高罗佩这个外国人的简介,也许你根本看不出这是本外国人写的中国小说。   
11:01:41   来自: 令我共身影 大唐狄公案的评论 &&    先来谈一谈我是如何注意到《大唐狄公案》的    每次去图书馆借书,我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国外的通俗小说2本,历史类书籍1本,哲学心理学类的1本,还有一本随心所欲。由于读的国外通俗小说较多,偶然一次看到大唐狄公案竟然在外国文学的书架上,觉得相当之奇怪,怎么中国古典文学放到这里来了。    今年看青歌赛,其中有个问题就是关于高罗佩其人,余秋雨同志对高罗佩以及《大唐狄公案》的评价很高,我才明白为什么本书放到了外国文学的书架上。    这次借书,心惊胆战的只拿了这本四漆屏,此乃本书首卷,就是为了怕不好看也不会耽误我看其他的书。回家一读,竟然手不释卷,其他四本其他类的图书未读的情况下,就先看完了这本。怎么说呢,老高同志的确的确比99.9%的中国人更了解中国的历史风俗民情,一边读此书,一边想象回到了盛唐时期,书中描写生动,惟妙惟肖,人物形象刻画丰满,让人拍案惊绝!    他的文字和梦枕貘有点类似,估计是翻译的关系吧,并且用了很多英国侦探文学的手法,有点像是福尔摩斯在断案,内容却是1000多年前的中国,主角却是狄仁杰,给人一种时空错乱、如坠云中的感觉,也甚为美妙。    总之,个人很敬佩高罗佩此人,的确NB,也很是推荐本书。
23:45:51   来自: 低俗小说 (h女多作怪) 大唐狄公案的评论 &&            前几天终于读完了四卷本的《大唐狄公案》,看到最后一页时,心中真是依依不舍,惆怅不已。这大半个月来,无论是去餐厅吃饭时等餐,还是在公交车站等车,更不要说北京和上海之间的长途旅行,总是随身带着一本,有空就拿出来,兴高采烈地看上一阵,在书中跟着狄公和他的几个好伙伴一起走南闯北,智破各类奇案。狄公陪伴我度过了那么多愉快的时光,消磨了无数清夜,必须写一篇blog来答谢他。      《大唐狄公案》的作者高罗佩同学(Robert H. van Gulik)是一位荷兰人,半个世纪前利用当外交官的业余闲暇时光,用英文写了一系列狄公破案的小说。书中的所有插图、地图,也都是由他本人绘制。高同学作为一个喜爱中华文化的西方人,不仅精通中国的书法、绘画、古琴、诗词,而且对印度、日本等诸多国家的语言和文化也非常了解,绝对是神童一名。网上有许多表扬他的帖子,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      有一位网友感叹说,做人的目标,无非是成为高罗佩那样的人。想想也是,古往今来多少帝王将相,被人记住的也没几个,子孙后代也都淹没在芸芸众生中。但是高罗佩的小说却是不朽的,今天我们在读,几百年之后,仍然会有人津津有味看他的小说,并且对他很好奇,希望能更多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      中国其实本来也有自己的《狄公案》,清朝某儒的匿名作品,洋洋洒洒写的很长。但是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其中许多地方陈腐不堪,令人直皱眉头。用文学批评的语言来说,只能说作者受限于当时的时代背景、眼界和知识结构。但是高罗佩同学的狄公案却很不相同,过了半个世纪,他的文字仍然新鲜有趣,丝毫不觉过时。而且高同学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去芜存菁做的非常好,中国儒家传统里那些好的方面,他都一一保留,在小说里热情渲染吹捧;不好的地方,他都很聪明地去掉了,仿佛中国人从来不曾有过那些愚昧落后的一面。比如,在他的小说里,诸如鬼魂、幽灵等神秘现象虽多,文章的最后却必定会给一个交代,是人而不是鬼,是真事而不是虚幻。      高罗佩同学狄公案里的另一大优点,是小说里的人物并没有整天忙着工作而忘了生活。狄公带着三位夫人和四个亲随,从大漠北疆到吴语江南,从滨海小城到西北边寨,破案之余,总是不忘欣赏当地风景,饮茶品诗,歌舞宴会,或者微服私访(呵呵,并非还珠格格、水户黄门里那种几个皇亲国戚四处寻找武艺低微的恶霸或者小官挑衅,然后不慌不忙亮出自己的身份,逼得对方磕头如捣蒜,以博美人和观众一笑的那种),狄公的微服私访都很生活化,与民同乐,充分享受普通民众生活的点点滴滴小乐趣。在高罗佩的笔下,狄公并不是那种中国传统公案小说中,高居公堂之上,救民于水火之中,一身正气、百妖不侵,除了工作还是工作的青天大老爷,而是一个热爱生活、有血有肉、和蔼可亲的读书人。他喜欢玩,喜欢看书,喜欢跟朋友聊天,甚至还喜欢看美女,对下属出去赌钱找姐儿之类的事情一笑了之,但他也是一个典型的君子,追求真理,追求正义,维护人的尊严。      狄公案全本二十多个小说,大部分时间他都是某地的县令。读者不禁要问,政绩如此昭彰,朝廷怎么还不提拔他呢?终于,在倒数第四个案子(铁钉案)之后,中央政府一口气把他提拔为全国的最高司法长官,大理寺正卿。不过,从这里开始,小说的风格开始变得伤感。像贾宝玉说的,犹如宴会将散,刚才还是高朋满座,语笑喧哗,转眼却是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狄公和他的伙伴们再也不像年轻的时候那样风风火火,意气风发。虽然还在勉力查案,却已经掩饰不住离别的凄凉。尤其是最后一个故事“广州案”,故事的开头,狄公的两个亲随有这样一番对白:       “陶大哥,莫说老爷已上了岁数,久不行动。就是你我也都是四十多岁的人了,怎比得当年在州县当缉捕时筋骨体魄。此番差遣你我跟随也是难得。京师二十多年,我与老爷也只是一年见几回面,不比从前亲昵。”     陶甘也觉感伤:“我虽在大理寺里当主簿,终也是官场仪礼阻隔,难得在一起自在叙话。平昔我是官房里墨笔填文卷,老爷则深居勾珠批,只剩官牍上往来了。”     乔泰叹道:“今番老爷特意差造我两个,也有温叙旧谊之意吧。只可惜马荣不在。他自娶了蓝白、绯红一对姐妹后。再也不得自在,听说喝醉了酒都不敢回家了。”     陶甘笑了:“算来还是你我快活,孑然一身,上天入地,何等自由。一眨眼皮,便轻身到了广州。转眼二十多年了,也想细看看旧游之地。”     乔泰又感慨:“只怕我是最后一回服膺老爷了。如今虽在京师十六卫衙府当个果毅都尉,科禁繁琐,了无生趣,哪有当年跟随老爷侦探办案有劲。”      这正是作者高罗佩同学高明的地方。一则以此故事和读者告别,二则这种心情也并非仅仅因为年龄的原因。像狄仁杰这样的人,一生无非尽忠报国。在偏远之地当县令时,想的是劝课农牧,整肃吏治,地方靖安,兴旺百业,除此之外,心无旁骛,所以可以奋发图强,励精图治。等他到了庙堂之上,来到自己尽忠的皇帝身边,蓦然发现自己竟然已经拥有参与废立新君的权力时,那种失落和迷茫也是可想而知的。隐隐约约伴随着武后的身影,狄公破了最后一个广州案,却再次永远失去一个好友,黯然告别了读者,令人神伤。最后这个故事最好不要看,像有一位读者朋友说的,合上书,这样他们永远都不会老,这个故事永远都不会完。      不得不多说几句的是,高同学的狄公系列小说在西方畅销,但是长久以来并不为中国读者所悉。直到80年代,才由赵毅衡教授(虹影的先生)专文介绍到国内,并由他的好友,外交部的才子陈来元及其夫人等人牵头,耗费5年光景翻译完成。好的翻译,实则可说是在原著基础上的再创作。陈来元等译者凭借深厚的中文功底,艺高人胆大,翻译风格非常勇敢,大胆落笔,才使得狄公这个可爱的名侦探形神兼备,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眼前,影响一代又一代小读者。翻译之功至伟,故录译者简介于此:      陈来元:1942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外文系。曾任中国驻莱索托、纳米比亚大使等职。      胡明: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文艺评论》杂志常务副主编。      赵振宇:1968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现任中国驻牙买加大使。      李惠芳:1968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1980年后在北京外服(fesco)工作(呵呵)。   
23:09:51 凤凰涅  没看过,回头看看... 11:13:36   来自: sagasw 大唐狄公案的评论 &&   印象很深的就是它的翻译相当显功力。   这本书是老书了,我在图书馆里经常借,书皮都磨的没有了,也继续看。      终于看到有的卖,毫不犹豫就拿下收藏起来。
21:39:21   来自: 王新禧 大唐狄公案的评论 &&   原著引人入胜,翻译功力非凡!汉学经典之作!   文字、插图、地图、序言全部完整,应该是目前最好的狄公案版本!   小缺憾就是分册的名字没起好,还有极少的一些错字。
16:02:39   来自: 太白酒 (新年好) 大唐狄公案的评论 &&   作者对于中国文化非常了解,不像迪斯尼拍花木兰一样让人哭笑不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狄公案是非常成功的,高罗佩从古本小说《狄公案》中重新创作了这个《大唐狄公案》借鉴了中国文学的表现特点。
09:13:45   来自: 媚娘 大唐狄公案的评论 &&   现在看书已经很少有激动到想要一口气看完的时候的了,但这本书就让我恨不一口气看完。      高罗佩这个外国人对中国文化了解之深,让我等中国人不禁唏嘘。。。书中的案子布局复杂,但推理却丝丝入扣,而且不失唐风,,,本来很想说,谁说中国没有推理侦探小说,,然而这本书却是出自外国人之手,唉。。。      看到有人批评高罗佩亲自手绘的插图,我却以为,这些插图画得是并不怎么地,但是,十分的认真专注,由此可以看出,高罗佩是真心热爱,与时下只为赚钱而写出、画出的书有着天壤之别,因此,又为这套书更增添了一些让人感动的沉静之美。         最后来说翻译。书的序中说这套书中有一些篇目是用中文写成的,可惜并未标出哪些是原文就是中文。现在这个海南出版社的版本中,我觉得有些篇目翻译得很好,可以说是非常好,不但十分具有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韵味,而且文词华丽,读来十分爽心悦目。但有些篇目却翻译得不太好,全是口水白话,鳎豢淳褪峭夤恕⑾执说目谄职鼙省      在这本四漆屏中,我觉得《黄金案》和《湖滨案》翻译最佳!      
19:33:29   来自: 无机客 大唐狄公案的评论 &&   一本书四套,装帧都还好,就是印刷欠佳,是印刷单位的实力问题了。      高罗佩真乃移花接木的高手,把一些中国民间流传的公案故事融入到小说之中,当然笔下的狄公绝对没有电视剧里的那样威猛神勇……
14:39:44 无机客  《四漆屏》的翻译尤为突兀和逊色。简直不能和其他篇章的翻译相比。 01:27:13   来自: wintre 大唐狄公案的评论 &&   遇到这本书不在最近,只是刚在卓越网上无意撞到这本书,一样作者,一样的译者。我大喜过望。苦觅这本书已经不是一两年了。           第一次读到这本书是在大三暑假。那时候考研、准备找工作正无聊,在学校呆了大半个暑假,寝室里走得只剩一个人。每天在图书馆呆上大半天,美曰,苦读,考研,也只不过是心不在焉的敷衍安慰自己。认真学习的日子早就过去了,又是燥热的夏天,谁有心情去埋在一些无聊的教课书里。          记不清这本书是在图书馆里先翻到一两个残本,然后上网搜齐其余;还是一开始就是网上歪打误撞上这个汉学奇才的大作。反正是百十万字的大作,很快就熬夜看完了。算是给那段无聊的日子添了些味道。          最开始看书的时候,以为高罗佩是中国人,觉得中国难得出了比起柯南.道尔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人物;后来发现不是,一个外国人,多出的只是更加由衷钦佩。          高罗佩,,荷兰人,汉学家。一个比专业人士还专业的业余汉学家。他的本职是外交官,但却苦于此差,倒像很多人一样,要以不喜欢的事情为稻粱谋。          高氏的狄公案融西方侦探小说推理与中国公案于一体。丝丝入扣,而又不失唐风。作者对中国历史、民俗、律法了解之深入,不敢说在外国人中无双;而其在行文中之应用,大概暂是无人能出其右。书中的细节很多已经淡忘了,但是书中流淌出来的气质却还余味未尽。一个满是活力的社会,外国人、商人、僧侣、与唐人纠缠不清的外族人,统统积极地参与到大唐盛世的生活场景中来。而这,在中国的其他任何一个时期中是看不到了。开放与包容,也惟有这个时代能给与高罗佩下笔而出如此多彩画面的机会。其中的狄仁杰完全摆脱了中国古典小说中官员的刻板形象。他微服私访,行走江湖; 峨冠博带,出入庙堂。哀民生之多艰,可决不戚戚艾艾,务实冷峻乃之本色;重情多义,不期流露出的感情又是其真性。一个极具性格魅力的形象。译者采用元明白话译出,也许这正是恰到好处,语言太古不可得其正本,而太今则无古韵。无论如何,当刚知道这本书是一个外国人写的时候,只有惊叹,即便是再好的译者,没有一个回归本源的底版,译著也无法摹出以假乱真的复本。          遗忘未必是件坏事,正给了我多些理由和动力再温前景。   
18:36:46 谷子  我最早是小时候,电视台播根据这部书改编的电视剧,报纸上也有配合着介绍作者的。于是等待了多年,才买到这套书。这套书印制精美,译文完善,书价相对合理,的确是一套值得收藏的精品。
20:57:37 离香  请问他的写作语言是现代汉语,还是有点明清小说感觉的白话文?
20:07:46 wintre  英语 17:15:02   来自: 糯米团子233 (思念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 大唐狄公案的评论 &&   侦探小说是我经常读的种类,但是很少读中国古代侦探小说。   《大唐狄公案》请允许我称其为侦探小说。我一次只买到两本,四漆屏和淫僧记。老实讲最初是它的装桢和价格吸引了我,翻了翻发现是一位荷兰人写的,就更感兴趣了。对于作者我是真的不了解。但是小说至少没让我失望,就想封底的评论,真的让我见识了一个高深又残忍的唐朝。关于狄公的这个小说确实有点不一样,他的断案手法也真的不一样。书中的他不像其他名侦探那样好象天生有过人的才能。他只是在做自己的工作,是观察再观察的结果。   这套书的另两本我们这里暂时没的卖,但是等我看到了,我想我会买了看看。
17:18:29   来自: 戏作三昧 大唐狄公案的评论 &&   率闱橹跋人档阌杏玫模馓资樵诘钡鄙鲜前爰郏74元一套的书,37元就能买到,如果加上会员折上折,只花35元,实在非常合适。   (唔,我有做广告的嫌疑)   知道这套书是小学时候,在老爸书柜里找到一套世界各国文学介绍的旧书,里面登了一段节选――现在模糊想来,好像是《红丝黑箭》的故事片断。我印象很深是因为这个人叫高罗佩,写得也都是中国故事,却居然是个荷兰人。   此后经常和老爸念叨这套书,但是老爸没有买到过,而我也居然一直没有碰到过。后来在十几年前,买了一本盗版,聊胜于无。后来到处都是高罗佩的《秘戏图考》卖,也算有些热闹了,居然还没看到狄仁杰重现江湖,老爸在外地曾经见到一套,不过太贵,看看还是放下了。   结婚时搬家,和老爸分书,基本上中国古典文学都没动,所以这本也放在他那里,回去重新翻看时,发现老爸看得也很仔细,做编辑出身,看到错字连篇的书就无法容忍,居然一个个都校正过来。想一想盗版书上挑错字,也真够难为老爷子的。   所以买了这套之后,首先就给老爸送去,封面和书页的感觉都很好,不过那些糟糕透顶的插图错落在每章精致的地形图里,一度让我有“怎么找了如此差劲的插画作者”的疑问,待看到里面才知道,居然是高罗佩的手绘原画――真是不敢恭维,但也给此书更加了一层“正宗”。   
23:39:05 子  你跟你老爸真有意思
16:12:43 戏作三昧  汗,我以为你是我上海的那位朋友,没想到豆瓣居然可以重名。
15:25:49 evilbloom  汗,这套书你居然是半价买的....   我今年五一回西安的时候可是全价买的。也是找了很多年都没找到,待到它出现,连想都没想就拎回来了。
08:54:21 戏作三昧  所以啊,所以,在网上书店有时候能找到便宜东西,呵呵。   我一般都是在书店看到想要的,然后回到当当上查找价格,然后看看哪个更合适――虽然很费劲,不过已经习惯了,不然网上书店看不到内容,没法判断。不过也有郁闷的时候,买米菲就上了当,名称不符,害得要退货,比较麻烦。
20:44:13 过眼  半价啊?   当当上没有啊?   我是很喜欢的   这套书的!
09:40:52 戏作三昧  刚去查了一下,当当居然涨价了,不像话!本来单册8折,整套是5折的。   前一阵子买米菲也是,半价买的,过了几天,居然也涨到7折了。   看来要找时机~      以前的订单   订单号:
  送货上门时间:不限时间范围   编号 货品号 商品名称 原价 订购数量 折扣 销售价   4 9180401 大唐狄公案(全四册) 74元 1 95.52% 35.15
18:16:32 evilbloom  那看来是要找准时机,普鲁塔克的《名人传》我准备在当当买,但上周下订单的时候发现没货,郁闷。
09:22:28 戏作三昧  是商务印书馆那本《希腊罗马名人传》吗?好像始终是只有上册没有下册(不知道是当当的问题还是商务印书馆),而且经常性的缺货,不过那本书真是很好啊,从忒修斯开始,每两组希腊和罗马相似的人物进行对比,怪不得很多人都嚷嚷着要看到下册。
12:13:54 氵丶丿丶丨丶丨  《希腊罗马名人传》当当已经有货了,赶紧买吧。我今天就到货了。但看着很像盗版。 09:51:45   来自: skywalker 大唐狄公案的评论 &&   第一次带在公司加班时候看,同事以为是原版书。      确实,装祯精美,开面大小合适,序跋详实充分,还配有作者的全部手绘插图,价格合理。不看内容,这些已经说明出版社对其的重视,是可以作为收藏的好书。      更重要的,内容引人入胜,以一个外国人的眼光来写中国,我们看到的就不仅是丝丝入扣,悬疑丛生的故事情节;更有唐代风俗,人情的写真。故事虽然大多简短,但是铺张开合,常常是多条线交错进行,气势不凡。      高的书还不为人所熟悉。但是这套书可作为起成就的一个总结,抑或是一个开始。相比之下,几年前三联出版的金庸全集,就显得粗枝大叶,商业气息太浓了一些。
17:04:35 dk  这个版本,觉得值得收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话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