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孙漂流记好词好句》第二章里简述“我”的奴隶生活

鲁宾逊漂流记简述我奴隶生活_百度知道
鲁宾逊漂流记简述我奴隶生活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难题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
我有更好的答案
但他一点也不畏惧、聪明能干。读了这篇文章后,所以他才有可能在荒岛上待了二十六年,因此到过世界上很多地方,我们应该向鲁滨孙学习。”这名话中体会到了鲁滨孙真是一位勇敢的人,碰到过许多危险、勇敢乐观和强烈的求生精神,希望走遍天涯海角,他不畏艰险,我想、机智坚强,学会生存、勇敢乐观,他遇到了那么大的困难都不会退缩。他在这个荒岛上克服重重困难生活了二十六年、监危不惧通过记叙有一个叫鲁滨孙的人在一次航海中遇到大风,表现了他不畏艰险,正是因为他碰到过许多危险仍然无所畏惧、聪明能干。 我从“他喜欢航海和冒险、机智坚强,敢于战胜困难,他被大浪冲到了一个无名的没有人居住的荒岛上:鲁滨孙真勇敢、监危不惧,最后回到了英国的故事,而我们遇到了一点小小的困难就放弃了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鲁宾逊漂流记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我的奴隶生活-第六章:惩罚是必须的-我的奴隶生活小说|我的奴隶生活小说下载|SF轻小说
我的奴隶生活
【第一卷:起源】第六章:惩罚是必须的
作者:  上传:
阅读底色:
字号:  格式: 
我错了。我彻底错了。错得十分彻底。什么能够只是以另一种方式虚度时日啊?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整晚都在跟抹布打交道的我一边望着东边慢慢亮起来的天空一边这么想到。世上没有免费的早餐,总之我现在正为了得到那样的早餐而勤奋地劳动着。我居然会用勤奋这个词来形容自己,这也太不科学了吧?甚至我自己都不敢想信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虽然没有感觉到一丝睡意,根据希莉亚说的,好像吸血鬼并不是必须要睡觉的,而是一种为了加快失去的体力或魔力的恢复才会去做的事情。“还没有洗好吗?真是个没用的仆人啊。”这时背后突然传来了一个十分傲慢的声音。不用说,肯定是我的大小姐发话了。可恶,真是叫人火大的口气啊。我可是有很认真地工作啊。我压抑着心中的怒火回头看向了站在日式纸门前双手交叉在胸前的希莉亚,好像是刚从自己的房间里出来,虽然是在自己家里却依然穿着圣玛丽亚学院的校服,看来是已经做好了要去学校的准备了。“马上就好了。”说着我十分勉强地在脸上挤出了一个笑容。“那就好,那么我还得整理一下头发,在这期间,早餐就拜托了哦。”“什么?”不会吧,难道早餐也得我自己准备吗?而且还得准备两个人份的?!“没听清楚吗?那我再说一遍好了,我来到厨房的时候要看到一桌丰盛的早餐明白了吗?”“......”居然还真是这样啊。不吭声的我看了看眼前让我奋斗了一整夜的露天走廊的地板和那一间间敞开着的房间,因为长期没人打扫的关系甚至有些地方都发霉了,灰尘就更不用说了。“怎么?难道有什么异议吗?”见我没有反应,希莉亚又开口问道,这次的语气明显带着让人不敢违抗的压迫感。“没!没有,怎么可能会有呢?呵,呵呵。”而已经尝过苦头的我仿佛条件反射一般急忙直起身板一边傻笑一边回答着。估计如果我的这副样子被我爸看到的话,我会在第一时间被好好地修理吧。不过幸好他老人家是没看到。其实我之所以会这么怕希莉亚并不是因为已经有了什么心理阴影,而是因为如果我不遵从的话,身为让我成为血族的主人可以对我下达绝对命令,所谓的绝对命令其实就是不管命令多么不合常理身体都会自动去实现,甚至连让我自杀都能做到。这就是所谓的血的阶级,阶级较低的吸血鬼是会无条件地服从高阶级吸血鬼的命令。这些全是我昨天夜里听希莉亚说的,她的轻描淡写的说的几乎全都是些让我为之震撼的东西。“难道你让我复活过来就是为了让我成为一个彻彻底底服从你的命令的奴隶吗?”“对哦。”昨天希莉亚那满带笑容的爽快回答更是让我数次为之无语。唉~好麻烦啊。我边在心里抱怨着边为了做味增汤而拿着菜刀将萝卜迅速切成丝。“啊。”突然一阵痛感从指尖传来,我急忙放下了刀,将手抬到了眼前。真是有够不小心的,好痛啊。虽然手指上的伤口不大,不过还是流出了一点血。看来必须要包扎一下啊,止血贴在哪里啊?就在我烦恼着这个家里的医疗箱放在什么地方的时候,只见眼前的伤口瞬间已经完全消失了。这时我才反应过来,原来我已经不再是个人类了,而是本应只存在在电影里的吸血鬼这样的生物。被上帝诅咒了的血族。不知为何刚才突然陷入沉默中的我,像是要自行打断思绪一样猛摇了摇头,又将视线投向了正在运行中的电饭煲。其实在这样的日式宅邸里面居然能够看到这样设备齐全的西式厨房,我可以说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啊。我从来没有在这么传统的建筑物里住过,还以为在这里得在围着石头的简陋炉灶用木材生火呢。不过现在想想会遇到那种东西的可能性本身就很低,这里应该说我的想象力太丰富了。半天不到的生活让我清楚地明白了真正的吸血鬼和电影里的有多么的不同,其实根本就跟普通的人类没什么两样,只是有着能够看清黑夜的双眼,异常快的伤口复合速度和消失不见的睡意。至于有没有对血的渴望,这点我就不知道了,反正直到现在都没有感受到,而希莉亚也从昨天夜里回到家随便向我下达了些命令就一直关在自己的房间里,也没来得及问她。“摆上这个,这个放在这里,放上筷子。”我的话音刚落,眼前就出现了一桌超传统的日式早餐米饭,纳豆,生鸡蛋和味增。这时一股浓厚的满足感不知从何处突然涌了上来,我不禁在心里佩服起了自己。想做的话,不是做得出来嘛。一脸满足的我看着桌上的早餐都就连舍不得把它吃掉的感觉都出来了。“这什么啊?”这时终于来到厨房的希莉亚一进门就突然这么问道。“看不出来吗?这就是最最普通的日式早餐哦。”我满带炫耀者的微笑自豪地对无知的希莉亚做出了解释。“那个我当然知道啦。”你知道还问个屁啊?“我是问你做这个干什么啊?本小姐的早餐可是只能是西式的,懂了吗?”“那么这些怎么办?”“当然是倒掉啦。”“倒掉?”“你没长耳朵吗?我说倒掉就倒掉。”“可就算要做西式的,荷包蛋啊什么的,冰箱里也没材料了啊?”“怎么可能?冰箱里不是有......”就在说话的过程中,希莉亚的眼睛看向了房间角落的下厨器具上,顿时停了下来。嘛,这也是没办法的。现在的厨房早就完全可以用激战过后来形容了,到处都杂乱不堪,墙壁上甚至还可以看到被熏黑的一片,洗碗池上还摆放着一碗碗失败品。我承认了,我怎么做到这个地步,我自己也不清楚,大概是因为好久没下厨害的吧。大概。唯一庆幸的是这厨房所在建筑是有水泥的墙壁的,不然搞不好早就已经因为火灾而不在存在了吧。“由贵。”不知为何刚才还显得有些生气的希莉亚轻轻呼了一口气,表情突然缓和了下来,语气也十分平静。这种情况下大喊大叫应该才是正常人的反应吧。也就是因为这种反常,我突然感觉到一股十分强烈的不安向我袭来。“......嗯?”我战战兢兢地回应道。“现在就麻烦你去买早餐需要的食材吧。一定要在七点四十之前哦。”一脸无懈可击的微笑的希莉亚给人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我仿佛已经可以感觉到从背后流出来的冷汗了。七点四十?我急忙看了看手腕上的手表。七点三十五?!“七点四十之前买回来是不可能的吧?”“嗯?有什么不可能的啊?我说的可不是买回来,而是在七点四十之前准备好早餐哦。”“哦,原来如此啊。那就......不对!那样不就更加不可能了吗?!”“由贵你在这里说着无用的话的时候时间正在一秒一秒地流逝哦。”希莉亚好像完全没有要对我的抗议予以受理的样子,而只是笑着就像是在开玩笑似地督促着我。“如果不能做到的话,处罚可是裸奔哦。裸奔红叶镇一周。”“我明白了!”我一点也没有迟疑,刚听到“裸奔”两个字的时候,我的身体就十分自觉地动了起来,拼了命地跑出了厨房。经过被石头围绕起来的水池和一片小竹林,在不断奔跑下终于见到了围绕着整个宅子的围墙,在这里向左边继续拼死了地奔跑,终于看到了通外外部的大门。可恶,为什么这么大啊?房子盖得小一点会死人吗?!一边急速撞开大门向城镇方向跑去,我一边在脑中开始咒骂了起来。紧接着便是一条长长的坡道,对现在的我来说真是来得正好。我顺着那坡度加快了速度,完全没有半点对跌倒的可能性的害怕,因为在自己的眼睛脚下的一切仿佛都清楚得像自己的口袋一样,不过这时的自己并没有过于注意它。好,终于可以看到去学校的两旁栽着众多樱花树的道路了。如果这时在这小小的十字路口向左转的话,道路就会直通圣玛丽亚学院,而向右转的话就是我所在的公寓的方向。不过这次我的目的地并不是它们,所以我需要做的只有一个劲地朝着前方奔跑。目标是便利店,冲啊!“啊啊啊啊啊啊!”不知何时开始我已经开始边跑边放声大喊了。随着我的声音,我的速度也随之不断加速,这时的我仿佛就要冲破音速了。就在这时本来只有少数早起的学生在行走着的十字路口上,突然冒出了......骗人的吧?居然这么巧有车经过?自己的脚步已经完全到了无法刹车的地步了。要躲开吗?那么要怎么躲啊?前方黑色的车身不断接近着我,看来这车行驶得真够慢的啊。就在逐渐接近的时候,我的身体本能地跳了起来,后来双手撑在车背上又进行了二次弹跳,在空中做出了杂技演员般的旋转之后成功落地。虽然自己十分惊讶,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不过我并没有停留在那个姿势多久,对于惩罚的恐惧强迫着我回过神来继续奔跑。不知道过了多少时间,就连看手表的时候都觉得浪费的我终于来到了便利店门前。自动门在我接近的那一刻很干脆地打开了,可就在我踏步想要进去的时候,突然一阵像触电一样的同感把我弹了出来。对,这就是为什么我住在希莉亚家里的原因,因为吸血鬼在没有被邀请的情况下是不能进入一个被墙围绕的住宅的,因为同样的原因我身上的白衬衫和裤子并不是自己的,而是好像是希莉亚的哥哥还是父亲的,不过这也只是猜测而已,毕竟她本人什么也没对我说。再次回到宅邸的时候已经是七点四十五了,虽然已经尽了全力,不过看来还是无济于事。看来是在用各种借口让店员说出请我进店里类似的话上花了太多时间。以后要记得去超市好好地买点食材回家了,毕竟从现在的情况看来一定会由我来执掌家务。可恶,为什么我会遇到这种情况?“迟到了十分钟。”当我将土司饼烤好放在桌上的时候,希莉亚平静地说道。“可我已经尽力了啊。裸奔就......”“惩罚是必须的。”“可裸奔也太......残忍了吧?”“不是裸奔也可以哦。那么就用xxxxx来代替吧”听完后我不禁吞了口口水,连哭的冲动都有了。
快捷键[右箭头:下一页][左箭头:上一页][回车:返回目录]
作者其他作品
同类型小说排行
01. (6232626)
02. (4771168)
03. (708970)
04. (731518)
06. (345378)
07. (708080)
08. (844679)
09. (279196)
10. (50881)
11. (8722259)
12. (155236)
最新轻小说排行
01. (144951)
02. (103909)
03. (63184)
04. (55290)
05. (50881)
06. (48519)
07. (46212)
08. (45630)
09. (43247)
10. (42997)
11. (38575)
12. (36335)
13. (31309)
 |  |  |  |  | 粤网文[9号
获得月票的其他方式:
1、通过火币购买月票,
2、发表书评获得月票奖励,
iphone版APP扫一扫下载[转]《鲁滨孙漂流记》之《荒岛余生》导读-对学生说-樊明霞的学习空间
(九年级学生)
中国现代教育网
关注  粉丝
总访问量:854
今日访问:0
最后登录: 10:28:39
内蒙古翁牛特旗
云南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山西宁武县
江苏灌云县
山东东港区
安徽临泉县
山西五寨县
内蒙古达拉特旗
山西定襄县
内蒙古根河市
(最近更新:2350)
(最近更新:15)
(最近更新:256)
(最近更新:116)
(最近提问:56)
[转]《鲁滨孙漂流记》之《荒岛余生》导读
一、整体把握
《鲁滨孙漂流记》这部世界名著,在一段时间里,受“左”的思想影响,权威的解读往往过于强调意识形态,把鲁滨孙看作是当时处于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殖民者的典型,而对于鲁滨孙身上所拥有的人类优秀品质的精华(如坚忍不拔、勤勉实干、创造进取等)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实际上,这部作品之所以能打动无数的读者,乃在于这部被称为“生活的教科书”的作品,启发人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正因如此,在欧美的许多国家,这部作品一直被当做儿童的必读书。由此看来,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解读这部作品,这里则可把重点放在代表人类创造、进取典型的“鲁滨孙精神”这一点上。
这篇课文,既没有节选鲁滨孙海上遇难、生死系于一发的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节选鲁滨孙在荒岛上如何历尽艰辛谋生的传奇故事,这里节选的部分,并没有多少故事,大都围绕鲁滨孙落难荒岛之初的心理活动展开叙述。课文呈现给我们的是鲁滨孙在一段时间内的心态变化历程。
学习这篇课文,关键要理清鲁滨孙的思路。课文中他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这几个阶段的前后联系是什么?等等。而把这些联贯起来,则可以看出鲁滨孙的荒岛创业所折射出来的人类理性思维之光。
综观全文,鲁滨孙在短时间里遇到了生存问题、物质问题和精神问题,我们则正好可以用这三方面来概括课文三部分的内容。而这三个方面似乎有着深长的意味:这几乎可以看成是人类进化史的缩影。
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第1~3段写鲁滨孙及时调整悲观绝望的心态,决定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去。
第1段中,“我认为自己的前途很暗淡”“孤零零”“孤独凄凉的情况下度过我的余生”“不幸”“孤立无援”“沮丧无聊”,这些词句充分表达了初上荒岛的鲁滨孙那种伤心绝望、怨天尤人的心情。第2段,“每当我这样想的时候,就有另外一种力量出来阻止我的这种想法,责备我”,表明鲁滨孙伤心绝望的同时,内心又在积极寻求一种精神的支柱。如果说在第1段中鲁滨孙是凭感情用事的话,那么在这里,他开始用理性的头脑来思考问题了。面对无法改变的险恶环境,他知道只有冷静地面对它,而无法绕开它、回避它。我们发现,鲁滨孙能够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了:一方面自己固然可怜,但另一方面,全船就他一个人保住了性命,其余10个人都已葬身大海,对自己来说这当然是一种幸运。这样,鲁滨孙得出结论说:“当我们遇到坏事的时候,我们应当考虑到其中所包含的好事,同时也应当考虑到更坏的情况。”这说明,此时的鲁滨孙已经很好地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是生存,还是毁灭?”这个问题实际上已经解决了。第3段,鲁滨孙进一步论证自己的优势:有维持生活的充足的东西,既有生活必需品,也有制造或获取生活必需品的工具。这就更值得庆幸。
至此,鲁滨孙思考的第一阶段已经结束。他尽管落难荒岛,生活环境极端困难,然而他以人类特有的理智和辩证的思维,成功地调整了自己,坚定了活下去的勇气。
人们必须首先吃、喝、住、穿,才能进行……
第4~9段叙述鲁滨孙为了生存所依赖的具体物质条件。
第4~5段,鲁滨孙既然决定活下去,则要清楚地跟上时间的脚步,即主动把握年、月、日,而不至于过得浑浑噩噩。这两段详细叙述鲁滨孙计算时间的方式。作者在这里不厌其烦地写鲁滨孙计算时间这件事,我们由此可以引发一些联想。人之所以为人,不仅知道自己是活着的,而且知道是怎样活着的。而能清楚地掌握时间、驾驭时间,正是人知道自己怎样活着的一种标志。鲁滨孙来自文明社会,他必然要千方百计利用他已有的知识,主动掌握时间,按文明人的方式存在于时间之中。丢失了时间,在某种程度上是丢失了自我,生存的意义也应该打一个问号了。总之,鲁滨孙记录时间,是为了清楚地了解自己是怎么活着的,可能活多长时间。记录时间,也表明了鲁滨孙对生存下去充满信心。第6段,详写鲁滨孙在船上获得的许多“价值不大”的东西。其实,这部名著中尚未入选课文的前面部分,已经写到了鲁滨孙从失事的船上搬运物品的情节。但那些都是所谓的“价值大”的东西──“财产”,如食物、弹药、枪械等。这里再提那些小东西,表明鲁滨孙决定“细细地”活下去。因为在这种地方,文明社会创造的任何东西都可能对他极为有用。第7段写鲁滨孙还缺乏的东西;第8段写鲁滨孙艰难地打造木栅栏围墙,证明“住”是人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第9段写他每天觅食。
以上给我们展现了鲁滨孙日常生活的一角。证明鲁滨孙活得实实在在,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人类艰难创造生活的历程。作者对于鲁滨孙的实干精神是持一种赞颂的态度的。
人没有精神寄托,灵魂就无所依附,到处漂荡。
第10~12段,作者抛开物质条件,详谈鲁滨孙的“精神”世界。主人公进一步调整自己生存的心态。
第10段,写鲁滨孙记日记,深入思考当前的处境。但他声明记日记并不是为了留给后来的人看(他似乎不相信以后会有人到这荒岛上来了),而是为了精神有所寄托,减轻心中的苦闷。而日记中的“坏处”和“好处”,最集中地证明,鲁滨孙身上所闪现的理性之光,证明人类的辩证思维的胜利。假如在课文开头鲁滨孙是匆忙中给自己随便找了几条活下去的理由,那么,在荒岛上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他到这时是彻底的心平气和,对自己的想法来一番系统的梳理,极其冷静客观地列出了那些“好处”和“坏处”。这无疑为他的生存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第11段,得出经验教训,希望世人能够理解。第12段,鲁滨孙安心于荒岛生活。
综观全文,没有生动的故事,主要写的是鲁滨孙的心理变化过程,作者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
二、问题研究
1.从课文中看出鲁滨孙是一个怎样的人?
鲁滨孙不是一个随遇而安、消极待命的人,而是一个意志品质极为坚强,生存信念十分执著的人,并且务实肯干,勤于创造。他的一切行为,特别是他的思考过程,全是积极、主动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生存的机会,创造物质条件,调整生活心态。
不要以为鲁滨孙是运气好,只身落难荒岛又得到许多生活用品,活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应该充分注意到,鲁滨孙并不是在旅游,也不是在模拟生存挑战,他遭遇的是真实的海难,他打定主意一个人在岛上苦度余生。他是在克服了极端的孤独、恐惧、艰苦,经过反复动摇之后,才终于理智地鼓起勇气,孤身创业的。正因为这样,鲁滨孙才让人敬佩,值得学习。
2.鲁滨孙为什么要活下去?他是否值得这样活着?
如果换一个人,在这样的绝境中,很可能就不想活了,因为想到自己一个人在孤岛上,迟早都是死,与其饿死、病死或老死,不如自杀而死──当然这是一种因为精神完全崩溃后导致的自杀行为。鲁滨孙却没有这样做,他说服自己顽强地活着,并打定主意在岛上独自生活一辈子。这需要巨大的勇气。从这里可以看出鲁滨孙是一个非常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人。他活着,也许并非为了什么,而仅仅因为自己是一条生命,既然是生命就应该善待它。况且他活得积极,活得主动,活得像个人,活出了人的尊严。像他这样的人值得活着。
3.如何理解鲁滨孙的记日记和阅读《圣经》及其他祈祷书的行为?
人们记日记往往是为了记录生活,抚慰心灵。日记总是面对自我而非他人。鲁滨孙记日记的行为,表明他作为一个文明人精神方面的需要,证明自己活得明白,在时间的长河里没有走失。西方人普遍面临的一个精神问题是人与上帝的关系。在这种荒岛上,人更有理由相信上帝的存在(在这部名著里多次提到《圣经》及鲁滨孙对上帝的祈祷)。有了这个前提,鲁滨孙就有了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其实谁都需要有精神支柱,才活得有理由,活得有意义。
4.鲁滨孙的自我安慰与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什么区别?这是不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表现?
鲁滨孙在那样的环境中,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他能理智地分析自己目前所处的困境,是一种冷静的表现,是人类理性思维的胜利。他成功地调整了自己的心理,心态平衡地生活下去。这与阿Q的那种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不是逃避现实,恰恰正是敢于正视现实的表现。(分析时可以简单给学生讲讲阿Q的故事。)
5.作品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来写有什么好处?
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阅读时,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作者写鲁滨孙的遭遇用第一人称来写,通篇都是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而读者有时简直觉得变成了鲁滨孙本人,在荒岛上生活;或者是鲁滨孙在孤岛上生活的惟一目击证人。用第一人称叙述,可以十分详尽地描写鲁滨孙的心理活动。这就大大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读来兴味盎然。
一、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简要概括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既可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中的原话:“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 慰的事情。”用自己的话概括为:一个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观绝望,而要努力看到积极的因素,从而改变自己被动的局面。
2.身陷绝境的鲁滨孙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
鲁滨孙虽然身陷绝境,但他还是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那就是,在海难中,同船的11个人中,死了10个,就他一人活着,这是上帝对他的特别关照;从船上获得了维持生活的大量必需品,这是上帝对自己的格外恩赐;而他的日记本上所列出的六大“好处”,最集中地体现了鲁滨孙要顽强地活下去的理由。
3.如何看待鲁滨孙的这种逆境中的自我安慰?
不能把鲁滨孙的这种逆境中的自我安慰看成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表现。在那样的绝境中,任何人都必须首先解决心理问题,调整自己的心态,才能有下一步的行动。鲁滨孙短时间内成功完成了心理调整,为他在荒岛上顺利地生存下去打好了心理基础。他的这种自我安慰是值得肯定的。
二、回忆在你学习或生活中曾经遇到或正在面临的一两件不幸或挫折,试仿照课文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把好处和坏处排列出来。
设题意图:从课文出发,联系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正确、辩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从而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假如你像鲁滨孙一样被弃荒岛,你会怎样想?你将怎样做?发挥想像,写一篇短文。
设题意图:进一步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设身处地理解鲁滨孙,培养想像力,练习书面表达。
估计不少学生不能真正理解鲁滨孙身处绝境的心理,相反,甚至认为这好玩,有意思。荒岛生存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不是开玩笑。
一、先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参看本册书后的“名著导读”),对这部世界名著中的思想内容和人物性格有个大体的了解。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点: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勤勉实干爱劳动的良好作风。
三、课文主要用心理描写的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这是小说家常用的描写手法。
四、了解一下课文中涉及的科学知识和生存常识。如荒岛生存需要哪些基本常识,课文中提及的那些东西究竟有什么用处,怎么使用;探究一下鲁滨孙观察太阳、计算日期的方法。
一、作者介绍
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受过中等教育。他早年经营内衣、烟酒、羊毛织品、制砖业,曾到欧洲大陆各国经商。1692年经商破产,负债达17000镑,以后又屡屡失败,因而不得不用各种方法谋生。他曾充当政府的秘密情报员,设计过各种开发事业,同时从事写作。
据说笛福曾与26家杂志有联系,有人称他为“现代新闻报道之父”。
笛福的“鲁滨孙小说”,以第一部流传最广,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叛变,被抛到智利海外荒岛,度过五年,最后得救。笛福受到这一事件的启发,写成此书。鲁滨孙不听父亲劝阻,出海经商贩卖黑奴,在海上遇难,流落荒岛28年,在岛上与自然斗争,收留了野人星期五,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又去巴西经营种植园致富。第二部写他旧地重游,以岛的主人自居,开化岛上居民,又视察巴西种植园,接着到世界各地冒险,包括中国和西伯利亚。第三部严格说来都是道德说教。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
二、笛福的思想(杨耀民)
笛福生活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时期,他属于资产阶级,他是中下层资产阶级的代言人。
他一生最关心的是发展资本主义,极力称赞的是资产阶级,认为一个国家发展最核心的问题是发展贸易。“给我们贸易就是给我们一切”“贸易是世界繁荣的生命”,这就是他最根本的主张。因为他以为贸易使制造业和航海业发展,使人民有工作,有衣穿,有饭吃,物资也因此能保持高价,并且可以维持高的地租,所以上层社会也得到好处。笛福关于发展经济的主张是有利于英国社会发展的,但是,他支持殖民制度,拥护黑奴买卖。都表现了他的阶级局限性。
笛福对于那些因门第而骄傲的贵族、绅士抱有很大的反感,他尽力颂扬并非上层阶级出身的资产阶级,抨击了那些看不起“平民”的“绅士”。他说人的始祖就是做工的。
笛福对待劳动人民的态度有两面性。他认为犯罪的根源是贫穷,富有的人是不会犯罪的。但是另外一方面,他却把当时工人工作时间长、工资低、未成年的孩子就要工作等残酷剥削现象视为固然。
笛福反对**,主张民权。主张宗教信仰自由,他主张人民应受到较开明的教育,主张给妇女受教育的机会。
笛福的思想在当时有进步意义,但局限性也很大。笛福种种发展资本主义的意见,反对封建势力,反对政治不民主,反对垄断等主张,都是有进步意义的。但是他受到时代和阶级偏见的限制而拥护殖民制度和种族歧视,对劳动人民,他所关心的只是使他们有工作,能生产财富。笛福思想上这种两重性,鲜明地表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
(选自《〈鲁滨孙漂流记〉序》)
三、鲁滨孙的形象(杨耀民)
鲁滨孙是个新人,是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他不是有教养的贵族中间的人物,而是一个平民。……鲁滨孙就是独自一个人生活在荒岛上,也尽可能地保持了资产阶级的体面,也使他能用这种当代文明的产物征服可能危及他本人和他的“领土”的土人。除了衣服和一些小用品外,他几乎享有一切当代文明的产物。这样他始终维持了“文明人”的生活而没有变成野人。他在岛上一方面等待离开荒岛的机会,一方面积极开发这个小岛。荒岛上一旦出现了第二个人,他就俨然以岛的“总督”自居了。鲁滨孙离开人群达28年之久,但是无论物质方面还是精神状态方面,他都是社会的一个成员,是资产阶级的一分子。这与“返回自然”或“知足常乐”是没有丝毫共同之处的。鲁滨孙受尽千辛万苦之后,终于得到了大量的产业和财富,这就是这个阶层英雄人物向往的归宿。
鲁滨孙是喜爱劳动的人。这样阶层的人物没有什么遗产可以得,只有靠自己努力才能维持中等地位,才能爬到上层去。鲁滨孙父亲的观点也许只能代表旧时代,代表保守力量,而不能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对鲁滨孙来说,“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这就是“绝对真理”。他凭一个人的力气,又没有小船,把破船上的东西往岛上搬,是有困难的。但是他的哲学是行动的哲学,是不怕困难的哲学。他终于想出了办法搬东西,把两手搬得动的东西通通搬了下来,而且“倘使天气继续这样良好,我一定可以把全船一块一块地搬到岸上来”。他没有坐失时机,所以当破船终于为风暴摧散时,他可以觉得坦然,因为他没有偷懒。他说:“我平生没有使用过任何工具,然而久而久之,运用我的劳动、勤勉和发明才能,我渐渐发现我什么东西都可以做得出来,只要我有工具。话虽如此,即使没有工具,我也做了许许多多的东西……”这样,鲁滨孙用自己的双手,凭着开辟新天地的热情,创造了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的“王国”。
鲁滨孙是坚毅的人。他说:“我的脾气是只要决心做一样事情,不成功决不放手的。”他没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经验,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花费很大的力气,费好长的时间,比如做一块木板就要42天。他做的许多事情都是白费了劳力,没有成功,但他从来不灰心失望。他总结了失败的经验又重新开始。……他对任何事情都不灰心,因此也就不厌烦劳动。他就是这样与自然进行斗争,改变了自己的处境。我们可以说他的作为说明了劳动在他的小范围内能做出什么样的事业来。
鲁滨孙又是一个殖民主义者。他到荒岛上来以前就是个殖民者,而且是因为要到非洲买黑奴才离开巴西的。荒岛上还没有别人出现的时候,鲁滨孙踌躇满志地说:“这一切都是我的。”而且如果可能,他还要把它传诸子孙。他后来把“星期五”变成了他的奴隶。
鲁滨孙在荒岛上做了许许多多的具体的事,荒岛的自然面貌就有了改变,他的生活也有了改变。他做每一件事都要遇到很多困难,有些甚至看来是不可克服的,但他经得起失败的考验,他有坚强的毅力,最后他成功了。他要吃饭、要穿衣就必须劳动,他的一切建树都是凭自己劳动完成的。
作品以生动的、吸引人的故事说明,人只要有志气、有毅力、爱劳动,就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来。
(选自《〈鲁滨孙漂流记〉序》)
四、作品评价(杨耀民)
笛福的见解是通过生动的形象来表达的。鲁滨孙的坚毅性格,我们不是从笛福的直接说明看到的,而是通过具体的行动,如他怎样费42天工夫做一块木板,怎样费了许多时间和劳力做了一只独木舟,不能使用,又顽强地开始造第二只等等。笛福就是通过许许多多真实的细节把人物性格突现出来。他用的细节是非常具体的,怎样做一件东西,拿了或用了多少物件,甚至吃了什么东西,吃了多少等等,都一一写下。他所列举的细节,以至于整个事件,都是让人觉得是可能发生的,是真实的。
笛福认为语言的美主要在于用易解、明显和习用的文字,使每个听众或读者都能正确地理解原意。《鲁滨孙漂流记》用的正是这种语言。我们读这部作品时似乎在听人讲故事,自然而流畅,看不到雕琢的痕迹。
(选自《〈鲁滨孙漂流记〉序》
暂时无人访问,速抢沙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读 鲁滨孙漂流记 有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