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国共有几个朝代代,那个朝代有龙飞将军

中国哪个朝代有三位皇帝曾拼死拒绝登皇位?|宋朝| 徽宗_凤凰历史
中国哪个朝代有三位皇帝曾拼死拒绝登皇位?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宋钦宗赵桓钦宗赵桓是宋朝第九帝,徽宗长子。金军南下河北沦丧后,徽宗为避免成为“亡国之君”,赶紧下诏令赵桓嗣位。赵桓深知自己替罪羊的角色,不肯从命。
核心提示:宋钦宗赵桓钦宗赵桓是宋朝第九帝,徽宗长子。金军南下河北沦丧后,徽宗为避免成为&亡国之君&,赶紧下诏令赵桓嗣位。赵桓深知自己替罪羊的角色,不肯从命。 本文摘自:《快乐老人报》日16版,作者:佚名,原题为:《宋朝三帝曾拼死拒登皇位》 能继承皇位的人大都是拼命争取的,宋朝3位皇帝却拼死拒绝登基。 宋英宗赵曙英宗赵曙是宋朝第五帝,是宋仁宗弟弟濮王的儿子。仁宗久未得子,后得二子又相继夭折,赵曙因此两次被立为皇储,又两次被废储,对皇权的残酷性多少有些了解。仁宗病逝后遗命赵曙登基。已被闲置16年的赵曙生怕成为皇位更替斗争的牺牲品,遂称病坚辞。大臣们只好用担架将赵曙抬出,将其推坐龙椅之上,跪拜山呼万岁,才完成登基大典。 宋钦宗赵桓钦宗赵桓是宋朝第九帝,徽宗长子。金军南下河北沦丧后,徽宗为避免成为&亡国之君&,赶紧下诏令赵桓嗣位。赵桓深知自己替罪羊的角色,不肯从命。后徽宗设计假命赵桓前往探病,等他到来时让宦官给他穿戴龙袍,赵桓拼命挣扎以致昏厥。赵桓继位两年后,金军攻陷汴京,父子二人皆被俘虏,死在异域。 宋宁宗赵扩宁宗赵扩是宋朝第十三帝,光宗次子。光宗父亲病逝时,光宗拒绝亲自主持丧礼,因带头不孝被群臣废弃,众人决定拥立赵扩登基。然而赵扩唯恐步其父不孝后尘,为天下唾骂,极力推辞,最后被太皇太后逼着登基,痛哭流涕。(摘编自《文史天地》)
[责任编辑:周昂]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15:44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04/13 09:21
04/13 10:23
04/13 08:14
04/13 08:48
04/13 08:48
04/13 08:14
04/13 10:30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22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9:21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2401420
播放数:1747780
播放数:2392
48小时点击排行1 宋代是中国绘画写实注意发展的鼎盛时期,你能列出几个这期间山水画家的代表人物吗?2 "桥"已衍生出许多新词,如连心桥,高桥,书桥,请说说这些词中"桥"的含义3 为世人瞩目的"敦煌石窟"是中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1 宋代是中国绘画写实注意发展的鼎盛时期,你能列出几个这期间山水画家的代表人物吗?2 "桥"已衍生出许多新词,如连心桥,高桥,书桥,请说说这些词中"桥"的含义3 为世人瞩目的"敦煌石窟"是中
1 宋代是中国绘画写实注意发展的鼎盛时期,你能列出几个这期间山水画家的代表人物吗?2 "桥"已衍生出许多新词,如连心桥,高桥,书桥,请说说这些词中"桥"的含义3 为世人瞩目的"敦煌石窟"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你还能列举出中国其他的世界文化遗产吗?请作简要介绍4 "拼命三郎"是中哪位人物的绰号,它赞美的是什么精神特点?5 "二十四桥明月夜"出自>.正是因为"难",呵呵!
1.北宋李成的塞林平远,范宽的崇山峻岭和雪景,许道宁的林木野水,郭熙描绘四时朝暮、风雨明晦的细微变化,惠崇、赵令穰的抒情小景,米芾、米友仁父子的云山墨戏,李唐、马远、夏圭2.桥就是连接3.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一览
1.明清皇陵 2.天坛 3.颐和园 4.孔庙5.周口店遗址 6.故宫 7.长城 8.高句丽壁画墓9.沈阳故宫 10.云冈石窟 11.平遥古城 12.承德避暑山庄13.秦始皇陵 14.莫高窟 15.龙门石窟 16.都江堰 17.大足石刻18.苏州古典园林 19.皖南古村落 20.庐山国家公园 21.武当山22.丽江古城 23.拉萨布达拉宫长城 长城修筑的历史悠久,工程雄伟浩大,是世界少有的奇迹.长城东西南北交错,绵延伏于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它好像一条巨龙,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的沙漠,奔向苍茫的大海.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大约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现在我国新疆、 甘肃、 宁夏、 陕西、 内蒙古、 山西、河北、北京、 天津、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区都有古长城、峰火台的遗迹.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的长城就达3万多里. 明朝在“外边”长城之外,还修筑了“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内关”长城以北齐所筑为基础,起自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的偏关以西,东行经雁门关、平型诸关入河北,然后折向东北,经来源、房山、昌平诸县,直达居庸关,然后又由北而东,至怀柔的四海关、与“外边”长城相接,以紫荆关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内三关”长城在很多地方和“内边”长城并行,有些地方两城相隔仅数十里.除此以外,还修筑了大量的“重城”.雁门关一带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自秦始皇开始,修筑长城一直是一项大工程.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除运土、运砖可以用毛驴、山羊能爬山的牲畜外,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可以想见,没有大量的人群进行艰苦的劳动,是无法完成这项巨大工程的. 万里长城的工程量,据粗略估计,仅以明朝修筑为例,若将其砖石、土方用修筑一道厚1米、高5米的大墙,可环绕地球一周有余.如果用来铺筑一条宽5米、厚35厘米的马路,那就能绕地球三四周了.如果把所有朝代所修的总计10万里来计算,则这道长墙可绕地球十几周,这条马路,可绕地球三四十周. “因地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在秦始皇的时候已经把它肯定下来,司马迁把它写入《史记》之中.以后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的.凡是修筑关城隘口都是非曲直选择在两山峡谷之间,或是河流转折之处.或是平川往来必经之地,这样既能控制险要,又可节约人力和材料,以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修筑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选择在“四顾要之处”至于修筑城墙,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地形,如像居庸关、八达岭的长城都有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有的地段从城墙外侧看去非常险峻,内侧则甚是平缓,收“易守难攻”之效.在辽宁境内,明代辽东镇的长城有一种叫山险墙、劈山墙的,就是利用悬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为长城 了.还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绝壁、江河湖泊作为天然屏障,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了 长城,作为一顶伟大的工程,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遗产. 长城的位置 长城位于中国的北部,它东起河北省渤海湾的山海关,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七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700公里,约13300仝里,帮在世上有“万里长城”之誉. 长城的历史 我国北方的长城,开始于战国秦、赵、燕三国.他们为什么要在人烟稀少的北方修筑这样一条耗费巨额人力物力的长城?这条长城在当时究竟起了什么作用?有什么价值?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谈一点看法,供诸位学者作参考. 一、秦、赵、燕为何要在北边修筑长城 秦赵燕为何要在北边修筑长城,这要从战国时期的形势说起.战国时期,是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时期.随着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关系的加强,诸夏文化与秦、楚、吴、越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统一的趋向日益强烈.当时进行封建改革的魏、赵、韩、楚、齐、秦、燕七国强盛之后,进行兼并战争,谋求以武力统一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时,陕北、晋北、冀北和内蒙古草原上的诸少数民族也强大起来,不断掳掠秦、赵、燕三国北部边境.秦国之北,有义渠,又北为匈奴;赵国西北有林胡、楼烦,北有襜褴、匈奴;燕国北界东胡.这些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除义渠从事农业外,其他均以游牧、狩猎为生.义渠是西北黄土高原上的强国,自春秋至战国,与秦抗衡百余年.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更是军事素质高,作战能力强.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人以游牧、狩猎为生,牲畜以马、牛、羊为最多,其次则为骆驼、驴、骡等.他们“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男子从小就学习骑射.“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因此,一到成年,“尽为甲骑”.战国之际,匈奴已经进入奴隶社会,并且有了国家政权机构.国王称为单于,其下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除左、右贤王外,其余大臣都是世袭.东胡、林胡、襜褴、娄烦与匈奴基本相同. 正因为匈奴、东胡等处于奴隶社会阶段,所以,他们也象希腊、罗马的奴隶主统治集团那样,专门从事掳掠奴隶和邻族、邻国的财物,整个国家变成了一架巨大的战争机器.匈奴人之俗,“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战争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被视为荣誉的事业.“其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录入者注:此字音善,埏左部之土改为金).”其作战,有“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举事而候星月,月盛壮则攻战,月亏则退兵.”在战争中,凡斩首虏获者“赐一卮酒,而所卤获因以予之,得人以为奴婢.故其战,人人自为趣利.”善为诱兵和奔袭,敢于冒敌冲击,“其见敌则逐利如鸟之集,其困败则瓦解云散矣.”因为他们来如奔马,去如箭发,所以防不胜防. 自战国中期以来,他们不断掳掠秦、赵、燕三国北部地区.由于他们善于骑射,长于野战,采取突然袭击,来去飘忽,难于捉摸,显示出很强的战斗力.而秦、赵、燕在战国中期的作战部队主要是步兵和战车,穿着宽衣大袖的服装,行动迟缓,日行30——50里,自然不能阻止匈奴、东胡的袭击和掳掠.这不仅使三国北部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而且大大影响了三国的统一事业.针对这种被动局面,三国便先后进行兵制改革和在北部修筑长城. 秦国自商鞅开始变法,推行富国强兵.军队逐渐改变成步兵和骑兵,并以军功论赏和升迁,因此军队的战斗力增强,所向无敌.惠文王六年(前332)和十年,先后大败魏国,夺取魏西河郡(今陕西洛河流域)和上郡(今陕西东北部)地.十三年(前225),令张仪筑上郡塞,以防北方的林胡、楼烦南侵.接着,又大举进攻义渠,使之臣服.至昭王,宣太后诱义渠王至甘泉(今陕西淳化县西北甘泉山),杀之,起兵灭义渠,置北地郡.于是,秦国北部遂于匈奴相接.为了防止匈奴人南掠,昭王下令于陇西、北地、上郡北部边境修筑长城,并派军驻守. 赵国于武灵王十九年(前307)始改革兵制,实行胡服骑射.自此兵力遂强.二十年,武灵王西略林胡地,至榆中(今内蒙古河套平原东部);林胡王献马降服,才班师而归.二十六年(前300),破中山,攘地北至燕、代(今山西北部),又西北拓地至云中、九原(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至乌加河地区).于是,下令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今内蒙古大青山、乌拉特山)而西,直抵大河(今内蒙古乌加河),而置代郡、雁门、云中郡,以防匈奴南下掳掠.为了专门经营西北,次年,他让位于其子惠文王何,自号主父.惠文王二年(前297),主父出代,至西河(今山西、内蒙古间之黄河),破楼烦王而致其兵. 燕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弱的一个国家,南临强齐与新起的赵国,北逼于东胡.直到燕昭王即位(前311)以后,发愤图强,招纳各国贤能之士,实行改革,燕国才强盛起来.其时东胡强大,经常南掠燕国北部地区.燕君为了保持北部的安宁,被迫向东胡王媾和,而以大将为人质.昭王时,秦开质于东胡,他智勇双全,东胡王甚信之,因此行动自由,得以了解东胡南部的山川险要、布防情况与军队的活动规律.归国之后,即率大军袭击东胡,大破之,东胡却地千余里.又“度辽东而攻朝鲜”拓地至浿水(今朝鲜清川江).于是,“燕亦筑长城,自造阳(今河北康保县与内蒙古太仆寺旗)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综上所述,战国时期,秦、赵、燕之所以在北边修筑长城,其目的是为了防御匈奴、东胡的南掠. 长城是由城、堡发展而来.作为军事上的防御工程的城、堡,早在原始公社末期就开始了.由于它能起有效的防御作用,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得到了普遍的发展.长城,最早出现于春秋,如楚国的方城(在今河南南阳地区).到了战国,魏西河郡有长城,赵漳水上有长城,中山国西部有长城,燕易水有长城,齐沿泰山山脉有长城.这些长城,在战争中曾经起过很大的作用.北方游牧民族行动迅速的骑兵,行踪莫测,诸国无论是步兵还是骑兵,都无法阻止他们袭击和掳掠.只有修筑长城,加上驻军防守,才有可能阻止他们的南掠.只有在北方修筑长城,才能抽调主要兵力,用于列国之间的兼并战争和保卫战争,才能完成统一大业. 二、秦、赵、燕长城的价值 战国时期的秦、赵、燕长城,作为军事防御工程,究竟在战争中起了什么作用?老实说,关于它的作用,特别是秦长城和燕长城的作用,历史文献记载几乎没有,赵长城的记载也很少.这是不是说,它们没有起什么作用呢?不是.恰恰相反,正好说明三国修建长城后,匈奴、东胡等没有越过长城南掠,长城在军事防御上起了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昭王时,是秦国疆土扩展最快的时期之一.假如北面没有修筑长城,秦国就必须要派驻大军把守北方的重要通道和隘口,以阻止强大的匈奴南掠,怎么能够抽调大军不断大败六国的联军、占领六国大片土地呢?可见,秦长城修成后,只需要少量军队驻守,就能阻止匈奴南下了.如果匈奴大军南下,由于有长城防御,一时不易攻破;而秦都咸阳距此不远,一日一夜或两、三昼夜即可赴救,因此,匈奴不敢南下,自取失败.总之,自秦昭王筑长城以后,匈奴一直没有南下掳掠,这正说明了长城的军事防御作用. 至于赵长城,由于建筑在阴山(今大青山、乌拉山东南)脚下,多系用土夯筑,质量较差,而又靠近匈奴,因此开始时,常被匈奴大军攻击.赵国虽然派驻大军防守,主动出城迎战,但是常吃败仗.赵悼襄王时(前224——前236),赵边防累为匈奴所败,北方吃紧,于是,派大将李牧到长城统领大军防守.悼襄王给予李牧便宜任免属吏的特权,并将云中、雁门、代郡北部的商业税和田赋作为军费供李牧支配.李牧将指挥部设在雁门郡北部的长城下,以便东、西照应.他厚待战士,日杀数牛来改善伙食;每日教将士练习骑射,奖励成绩优异者;严守烽火台,并不断派间谍了解匈奴的动向;他下令军中:“匈奴来掳掠,全体将士立即收牛马羊入保长城,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来侵,由于烽火严紧,事先知道消息,赵国军民便收牲畜入保长城.匈奴掳掠不到人和牲畜、财务,只好退去.如此数年,虽未挫败匈奴,但赵军亦无亡失.匈奴人以及赵国边民,都认为李牧怯懦,赵王也责备李牧;而李牧依然如故.赵王怒,招牧回朝,以别将代之.新将采取迎击的战略;匈奴每来,他就率军出击,数败.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将士伤亡很多,北边无法放牧.赵王没有办法,只好再请李牧出守长城.李牧称病,杜门不出,不肯应命.赵王乃强起牧,令牧统兵守卫北方.李牧对赵王说:“王一定要用我,我仍然采取从前的战略,您同意,我才敢奉命.”赵王只得答应.李牧至长城,如故约.数年,匈奴无所得.然终以李牧为怯.赵守边将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李牧乃选战车1300辆,精骑13000匹,挑能破敌擒将的百金之士50000人,善射者100000人,训练作战.练成之后,便大纵畜牧.长城以北,人畜遍野.匈奴闻之,便来掳掠.小入,牧则佯败,以部分人畜委之.单于大喜,便率倾国人马南下.李牧事先设下埋伏,张左右翼夹击,大破匈奴10万余骑,单于落荒败走,逃奔北方而去.此后10余年,匈奴不敢近赵长城.赵军乘胜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于是,赵北边宁静,人民安居乐业.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赵长城在军事防御上的巨大作用. 燕国在筑长城以前,为了保持北部的安宁,不得不向强大的东胡媾和,并以大将为人质.这种屈辱媾和的办法,并不能使东胡完全停止南掠.自从燕昭王时秦开大袭东胡军,东胡北却千余里,并筑长城之后,东胡才不敢南掠,燕国北部才无烽火之警,人民也才安居生产.这也显示了燕长城在军事防御上的伟大作用. 秦末汉初,匈奴乘中原战乱,越过秦蒙恬所筑长城,复与汉以战国秦、赵、燕长城为界.由于这条长城年久失修,北方守军稀少,因此,强大的匈奴不断进入长城以内掳掠,一直深入到代谷、太原、西河、上郡、北地等郡,汉高祖、惠帝、文帝、景帝被迫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嫁公主给单于为阏氏(即王后),并赐予大量的财物.但是,就是这样一条破烂不堪的长城,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军事防御作用如果不是匈奴大军,一般不能进入长城掳掠.其次,如果守将得力,纵有匈奴大军,也进不了长城.《汉书•李广传》:景帝时,广“为上谷太守,数与匈奴战”.匈奴始终没有从这里进入长城.武帝时,韩安国屯渔阳郡,为匈奴所败;徒(录入者注:此字疑为徙)屯右北平,又数败.武帝乃以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守右北平,匈奴惮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后广数出长城远征匈奴.这说明,战国燕长城仍有防御作用.程不识也是守长城的名将,与李广齐名,他治军很严,随时防御匈奴突袭,匈奴也不敢来犯,也说明战国长城起了一定作用.其后卫青、霍去病、公孙贺、公孙敖等出击匈奴,均以赵、秦长城为进攻退守的主要据点.这表明,直到西汉前期,战国秦、赵、燕长城仍在发挥军事防御作用,虽然它的防御能力已大不如战国时期了.直到汉武帝把匈奴赶到漠北以后,修复蒙恬所筑秦长城和修建外长城,这条战国秦、赵、燕长城才被放弃,它的军事防御作用也才随之终结. 三、战国秦、赵、燕长城的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 战国秦、赵、燕长城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首先,它表明,只有修筑长城,加上一定数量的驻军,才能防止北方游牧民族骑兵闪电式的袭击.没有长城,即使有大量的步兵和骑兵,仍然是防御不了的.战国时代的历史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因为长城是有效的军事防御工程,因而后来为秦始皇所采用.秦始皇在驱逐匈奴到漠北以后,下令蒙恬立即修筑新的长城. 其次,战国秦、赵、燕所筑的长城,是相当科学的,它基本上是利用山川形势险要而建,在山口与平原地区,都建筑高厚的城墙,截断匈奴、东胡骑兵进出之路.除了长城之外,内外制高点还建有烽火台,进行侦察敌情和传递消息,让长城上的驻军作好准备;在交通路口和谷口,都建筑障城,派军驻守,以加强长城的防御能力.在长城以内,每隔一段距离,都修建驻军的大城,并设有迅速传递消息的通讯网,以便统一指挥和互相支援.这条三国长城及其烽火台、障、城等配套建筑,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这套军事防御体系是合乎科学的,防卫是有效的.它为后来的军事防御工程提供了样板.蒙恬所筑的秦长城,虽然全系新建,但是很明显,他是在参照战国秦、赵、燕长城建筑的基础上设计的,同时进行了取长补短.例如,他利用山川地形,因其险阻建城筑障.他把长城建于高山之上,尽量利用山脊、峰峦为城,使匈奴骑兵无法越过;尽量利用河流作屏障,尽量把长城建于流之北,使敌人得不到水源.在丘陵、平原,则筑成高大城墙,或用土石夹筑,或用土夯筑,而把各段长城联结成一条气势雄伟、隔断南北的巨龙.秦长城的烽火台,较三国长城有了改进,都建于长城外开阔的山上,而且根据地形,每隔10里、20里、30里就有一座.障城也有改进,在交通路口或谷口,都修建南北两座障城.驻大部队的城,都建在长城之南,并与长城紧紧相连.可以说,秦长城建筑体系的高度科学性,是战国秦、赵、燕长城建筑体系的继承和发展. 最后,战国秦、赵、燕长城的历史价值,不仅表现了22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伟大气魄,而且显示了当时中国人民的高度智慧、高超的军事科学水平、高度的科学文化. 三国长城还具有很大的现实价值.首先,长城作为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象征,将鼓舞着我们不畏强暴,不怕艰难险阻,去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勇攀科学高峰,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成一个高度繁荣富强的国家. 其次,战国秦、赵、燕长城及其地下文物,是我们研究战国军事史的资料宝库.在今天战争仍然不断,和我国仍然处于战争威胁的形势下,研究战国秦、赵、燕长城,仍然有着巨大的现实价值. 其三,战国秦、赵、燕长城遗址,是长城沿线自然变化的历史见证.从它的断裂、侵蚀、湮没程度,可以了解各个阶段的历代地震、风沙、泥石流的变化规律.我们了解了这些变化规律,就可以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 最后,在战国秦、赵、燕长城沿线,有着许多旅游景点,这些旅游景点,绝大多数至今尚未开发.如果开发出来,将士我国的一大财富,并且是用之不竭的财富.我相信,它将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长城现在的作用 以雄峙中国北方大地的万里长城为中介的南北广大地域所构成的长城带,横贯今辽宁、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和吉林、黑龙江、青海、新疆等省(市、自治区)的相当一部分地区,也包括历史时期处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和朝鲜半岛的若干地区.其范围南北宽约数百公里乃至上千公里,东西长约数千公里.长城带自远古至今居住着众多的民族,各民族及其相互关系的发展,是观察和理解长城带一切事物的关键所在.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长城带的古代民族,有些消失了,一些新的民族又融合生成,它们都与当今分布在长城带的20多个民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无论已经消失的还是至今继续发展的各民族,都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产物,但目前对于长城南北民族关系内在发展规律的研究尚不充分.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拓宽研究领域,揭示长城与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的内在联系,对于长城学、民族学及中国民族关系史等学科研究的发展,对于促进民族团结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4."拼命三郎"是中哪位石秀的绰号,它赞美的不畏强权,勇于拼搏精神特点. 5.唐 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十四桥明月夜”出自《扬州寄韩绰判官》
1、李成、范宽、郭熙2、可以自己联想一下,意境太多了,不好解释3、万里长城、秦始皇兵马俑等4、石秀,敢于拼搏的精神5、下一句是:玉人何处教吹箫,出自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这首诗诗人写得极其雅致,优雅中见意境。这是一首抒写友情的诗篇,表现手法委婉多致,可谓曲尽其妙。诗的前两句写景。首句先以山之隐忽难见真容和水之迢递远去,以远处的画面暗写友人不在身边,故对他...
好‘难’啊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名将传记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暂无相关推荐文档
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名将传记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中国哪个朝代将军和士兵的铠甲差别大,能凸显将军和士兵的阶层关系的_百度知道
中国哪个朝代将军和士兵的铠甲差别大,能凸显将军和士兵的阶层关系的
了宋朝和明朝,武官的地位大大降低,因为从宋朝开始了以文制武。武官成为临时职位这在衣着上能代表阶级的中国古代自然着装和普通士兵差别不大。
先说宋朝、后军)都督府:宋太祖赵匡胤后周时为殿前都点检,兵部奉皇帝旨意调军,率领从卫所调发的军队出征,任命领兵官、右。中央设大都督府、前。洪武十三年(1380)改为五军(即中。
明朝,将不认识兵,着装简便和普通士兵差别不大,领兵官缴印于朝,掌管殿前禁军、宰相等这些都是权臣担当的职务军政大权于一身。身为武人吸取了教训为防止后人效仿大大削弱武官掌权的局面,官军各回卫所,与地方上军政大权已成一体。宋明两代也只能说差别小,就算国家有重大战事武官也只能以中央枢密院的调令从指挥使的身份出现并且要临阵杀敌。由此可见明朝打仗之前是兵不认识将。
反观其他朝代以秦汉为例,掌管全国卫所军籍:明太祖实行卫所制控扼要害,中央设有大将军、左,结果黄袍加身夺取了皇位。遇有战事。其尊贵身份不管是什么场合着装肯定区别很大,发给印信,为最高军事机关、大司马。战争结束,任何朝代的将军和士兵穿的铠甲差别都很大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中国历史朝代纪年图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