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英章书写视频写的求诗词名字?

田英章欧楷《三国开篇词》万寿居士学习讲解完整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田英章欧楷《三国开篇词》万寿居士学习讲解完整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田英章楷书技法浅说
&&&&&&&&&&&&&&&&&&&&&&&&&&&&&&&&&&&
五、内容与品式
㈠内容
前面我们已经谈到,书法是艺术,更是文化,所以我们提倡在书法写作中,尽量写自己的诗、自己的词、自己的诗文或警句。这个要求并不高,也更算不上苛求,这也是作为一名“书家”必不可少的学问和技能,不能做到这一步,便不能算得上是个真正意义的“书家”,其作品的“含金量”也应大打折扣。纵观历史上任何一位书家,吟诗答对,诗词歌赋,无不都是信手拈来,自如运用。
当然,我们也应该承认,以我们当今的文化素质和学养,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写自己的诗文,这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极不现实的。换言之,即使我们自己能够写一些诗文短句,也多不能受到他人的喜爱和接受,因为我们今天的诗文水平无法和古人相比,远不如抄写一些古典诗文,更受大家的欢迎。
尽管这是事实,我们还是要提倡和鼓励有志于书法的朋友,自己作诗,自己作词,因为这是一条正道,一条充满艰难曲折但又是一条辉煌的大道。要想在书法方面有所建树,要想在书法方面成就一番事业,这又是不可绕行的必经之路。
至于如何作诗,如何作词,不是我们这本小书要谈论的范围。但是,无论书写自己的诗文,还是抄写他人的诗文,我们一定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文字内容的准确性
书法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载体,文字内容所反映的社会、自然、思维、哲理都应该是准确和科学的,不可以有是谎言和伪说,不可以是荒诞和谬误,也不能够在语法、文字、修辞、逻辑等方面出现混乱和错误。
比如,在前些年有一首很流行的电影主题歌,歌词中有“峥嵘岁月,何惧风流”句,多少年过去了,这句歌词一直在我脑海里缠绕,我至今都搞不明白这是句什么话?这到底是在说什么意思?尽管“风流”二字有多种解释,但总是与“何惧”二字挨不上边际的。是不是作词者将“何拒”误写为“何惧”了?但又细想,搞一部电影人员众多,这样的“失误”几乎又不大可能,可是,“何惧风流”在语法和逻辑上不通是显而易见的。
在书法中,语法不通不能书写,但语法通了也不一定都能书写。比如我们称赞一个人在书法方面的成绩和地位,写一幅“当代楷圣”、或“当代草圣”赠与他,但凡有一点自知之明的人也不能接受这样不着边际的吹捧,更不会将其挂在家中让人观看。不用说“当代楷圣”、“当代草圣”,即使是“德艺双馨”四个字,恐怕脑子还算清醒的人也是不敢承受的,因为这样的赞美和夸奖,对任何人来说,都为之过分。
可是,如果我们将“德艺双馨”改为“德艺双修”,虽只是一字之差,那么所有的人就都可以接受了,因为这个词语虽也有赞美之意,但更多地是含有谦虚的态度和行动的决心。
2、注意文字内容的文明性
我们主张书法艺术要为社会服务,要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人们的行为准则,要健康向上、文明进步,鼓舞斗志,鼓励进取。要旗帜鲜明地反对低级庸俗和消极颓废,要坚决地抛弃鄙俗、市侩和阿谀献媚。
所以,带有政治性的标语口号,大都不适合写成书法作品,特别是那些蒙昧无知、荒诞粗俗的标语口号,更是不能当作书法的内容。
除了这些,另外还有那些宣传封建迷信、崇拜升官发财的市井低级词语,也不能写成书法作品,这是为了书法的纯洁和神圣。
曾经有一个商人来我家求字,要我给他写副对联,内容是:
“发,发,发,发大财,发横财,财财涌进;
有,有,有,有清福,有鸿福,福福都来。”
看完他的内容,我毫不客气的把他“请”了出去。虽然一个人追求财福无可厚非,但是这些追求并不一定都适合用书法形式去表现,我们不能玷污了书法。&&&&
3、注意文字内容的艺术性
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最强调、最推崇的应该是它的艺术性,要注意选用生动、鲜活、富有哲理、寓意深刻、给人以教益、给人以启发的文字内容。具体说,绝大部分的古代诗词、名言警句,都适合我们书写。而选用今人的词句,就要小心谨慎,因为今人的词句水平大都非常低下,甚至有的根本就不是诗、也不是词,若以书法作品的形式书写出来,确实有失大雅,贻人笑柄。
低俗的文字内容不能写,有些看似很高雅的文字内容也不一定能写。特别是南方人,他们大都喜欢文词的吉利和吉祥,不愿意在作品中看到“死”、“亡”、“败”、“垮”、“祭”、“祀”、“丧”等字,所以我们在自作诗词或选用他人诗词时务必注意到这一点,像陆游的《示儿》诗,便不适合写成书法作品。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不难想象,谁也不愿意在家中,总是面对一张“遗嘱”的。尽管这种主张不能算作高雅,但是我们应该承认,任何人都希望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在注意了文字内容的同时,也还要注意分清接受我们作品的人的年龄、性别、身份、职业和职务,要考虑到我们的文字内容送给他(她)是否合适?&
比如“冰清玉洁”这句成语,其意是赞美一个人的操行清白的象冰那样清澈透明,象玉那样洁白无瑕。词清调雅,寓意深刻,应是一个好句子。但是我们必须要知道,这句成语,自古至今多用于女子,一般不用于男人。
再比如“桃李满天下”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样的词句,只能用于老师、教师、师长,不能用于不具有这种身份的人。
其次带有针对性的词句,写成作品时也要注意接受方的各方面情况,免得造成尴尬或误会。比如,家兄蕴章说的“两袖清风”四个字,这四个字应该是很高雅的,它是赞颂为官者的廉洁和清正,很有教益。可问题是哪个当官的能将其挂在家中呢?清官不能挂,挂了会有显摆自夸之嫌;贪官也不能挂,挂在家中,无疑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每天看着这几个字心里肯定不舒服,一幅“两袖清风”的书法作品,俨然成了一个“照妖镜”!
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文字内容的艺术性,这是一门知识,也是一门学问,平时要注重思想、艺术、生活的修养和必要的文学知识。虽然文字内容的精美并不直接表现书法作品的品质,但是却可以增加和促进书法作品的美感。而且一个很好的文字内容,首先也会激发书写者的情怀和兴致,如果文词龌龊,低级趣味,首先是污染了书写者,其次也污染了观赏者,绝对会破坏人们对作品的欣赏和崇敬。书法是神圣的,我们对她应该永远心怀敬畏。
关于书法作品的品式,我们认为它与书法作品中的文字内容,其关系应该是形影不离,密不可分的。在实际书写中,有的时候我们是先定品式,后定内容;但更多的时候是,先有内容后定品式。一般来说,一个文字内容,可以有几种品式都可以使用的,但是往往其中的一种品式,则是最为合适的。
比如:“浩然正气”四个字,我们把纸裁为横幅,将四个字写为横式,字形稍大,笔势苍劲,让人看上去便会觉得雄浑大度,醒目壮观。这种横幅品式,与其内容结合的是比较恰当的。但是,如果我们将这几个字写在扇面上,特别是写在色彩艳丽的团扇上,那就显得“小家碧玉”、气势全无了。
又比如我们抄写一首秦少游的《鹊桥仙·七夕》:
“纤云弄巧,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是一首凄美爱情的词篇,作者以优美的词句,写出悲中有乐,乐中有悲的人类真挚的爱情。语句凝练,文词细腻,是一首具有启迪性的千古绝唱。这样的诗词我们虽然可以选择多种品式书写,但因是一首爱情的词篇,所以其笔法应该细腻清秀、端庄俊朗,在章法上疏密和度、志气平和。笔法结构最好不要刚狠猛烈,剑拔弩张。特别是对于整个篇幅的尺寸不可过大,否则,篇幅过大,撞人眼目,显得暴躁狂放,与文字内容不甚相符。
㈡品式
书法文化,书法艺术,总是要靠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这种形式就是我们经常见到各种书法品式,如:中堂,条幅,对联,横幅,扇面等等。
书法各种品式不是哪一个书家创造发明的,也不是哪个时代凭空产生的,书法的各种品式是在人们对书画艺术的需求中,包括书家在内,由社会各方面逐步设计创作出来的。我们在书法艺术写作中,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和人们的具体需求,灵活、适当地运用各种品式,并注意与文字内容形成完美而恰当的结合。
下面就我们常用的几种品式向大家作以简单地介绍。
中堂,是较为宽大的立轴字幅,笼统地讲,也可以叫作“立轴”、“条幅”,从尺寸上说,应该是上下长,左右窄。至于条幅,从概念上说应比中堂还要再窄一些,但是中堂、条幅宽窄尺寸到底如何界定区分,没有一个标准,所谓宽窄,也不过是相比较而言。
中堂一般都挂在厅堂内,在正面墙上比较居中、比较醒目的位置。中堂作为一种书画品式,产生的年代比较久远,应该是由“帧画”渐渐地演化过来的。早在唐代以前就已经出现,但是作为书画品式的名称,是在明代的初期渐渐形成的。
翻开以欧阳询为领修人的《艺文类聚》卷三十四,魏曹丕《感物赋》中有“……降甘雨之丰霈,垂长溜之泠泠。掘中堂而为圃,植诸蔗于前厅……”,句中的“中堂”应指的是庭院,而非书画品式的“中堂”,更不能由此推断三国时期就有了中堂。
但是也不能由此就说三国时期就肯定没有中堂这种品式,中堂的产生年代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按照传统,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中堂大都和对联一并组合使用,对联分列左右,中堂挂于中间。随着城市楼房逐渐增多,这种组合悬挂形式已经逐渐减少,大多被条幅和横幅所取代。
条幅,上下长,左右窄,立幅品式,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品式,特别是在甘肃、陕西、宁夏广大地区,备受人们喜爱。
条幅产生的年代虽无定论,但是已经知道在隋代就已经出现。隋代大诗人薛道衡,在诗中曾有一名句,云:“条幅短歌吟易水,不教奸暴入门来”。这里的“条幅”指的是他的家中挂了一幅以荆轲《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为内容的条幅,可见条幅在那时就已存在。
关于条幅和条屏的关系说法不一,有的说条屏在前,条幅在后;也有的说条幅在前,条屏在后。笔者未加考证,不敢妄断。但是关于条幅、条屏先后问题,笔者认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条幅比较窄,在排列布局和落款方面有一定的讲究,并有许多需要我们注意的事项。
条屏,是上下长,左右窄的立幅品式,简称“屏”,学名称作“屏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四扇屏”、“六扇屏”、“八扇屏”等类型的“组合条幅”,以前也叫作“一堂”,也就是一整套的意思。
条屏在使用时一般多用于偶数,不作单数,主要是为了对称好看。按照惯例,最少要四条,而我们所能见到最多的是黄庭坚的《幽洞赋》,十二条,至于是不是还有更多的,笔者尚未见到,但应该还是有的吧。但是从整体效果来看似乎又不宜太多,如若太多,人们会误以为这是卖条幅的吧?!
条屏是极受大家喜爱的一种品式,当一组精美的条屏挂在家中厅堂之上的时候,确实会感到“蓬荜”生辉、华贵典雅,绝对是家中的一个亮点。
我们要注意的是,虽然一组条屏在内容、书体上不受限制,但是一定要注意四个方面:
① 字型不可太大,以字数稍多为佳;
② 每个条幅上最好不要少于两行,如果每条只写一行字,那必然会影响华贵典雅的艺术效果;&
在一组条屏中,虽然不同的书体可以混杂并用,但是笔者认为还是全部以一种书体为好,这样会达到整齐划一,安静雅致的效果,否则几扇条屏广阔醒目,若不统一,必然会显得一片杂乱,失之和谐;
④ 条屏悬挂的顺序,一定要从右至左,不可倒置。
楹联,也叫“楹帖”、“对联”、“对子”。楹联这种品式起源较早,但具体年代已无法考证。
楹联作为一种品式,应该是起源于“桃符”。在古代人们认为桃木是“五行之精”,有避邪的作用。新春之际,在桃木板上分别画上两位捉鬼的神像,一位是“神荼”(读作shēn&shū),一位是“郁垒”(读作y&&l&),悬挂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镇鬼驱邪。白居易《白礼六帖》云:“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后来人们为了省事儿,不在桃板上画神像,改成了只写名字。到了五代,桃符上开始出现联语,写上一些吉利的词句,逐渐代替了神荼、郁垒的名字,楹联的萌芽开始出现。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宋太祖乾德二年,后蜀君主孟昶,于除夕令学士幸寅逊题桃符志喜,蜀主对学士所题词语不满意,即挥毫书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孟昶的题词改变了传说中桃符的内容与性质,使桃符由原来驱鬼的桃木板变为表达某种思想的特殊文体——联语,也随之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副真正意义上的春联。
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之一,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为中华民族绚丽多姿的艺术独创。作为一种书法品式,在我国广大地区,不仅仅门厅装饰、喜丧庆吊被人们广泛使用,就是在客厅、书房之内,人们也都喜欢悬挂。但是,楹联是在“骈文”和“律诗”形成在之后,独立于“骈文”和“律诗”之外的文学体裁,从文字到格式都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楹联分为上、下两联,从书法作品的品式说,必须是两个同样大小的条幅,也就是说必须是两张相同大小的纸,才可成为一幅楹联,条幅数量既不能再多,亦不可再少。&
楹联的字数没有严格的规定,长短不一,不限多寡,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千余字。但一字联极为少见,笔者仅能见到的是一副挽联《死;生》,意为“宁可站着死;不愿倒着生”,一字联有时候须要加一些必要的文字说明。笔者所能见到的字数较多的长联,是云南昆明大观楼的长联,共计180字(见【章法附录】七)。笔者见到字数最多的是清末四川江津才子钟耘舫所题的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拟题江津县临江城楼联》,共计1612个字。(见【章法附录】二)。 
楹联形式多种多样,有正对、反对、联球对、流水对、集句对等;还有根据内容不同分为春联、寿联、挽联、婚联、景胜联、修养联、行业联以及歌颂神灵、忠烈、宗功祖德的楹联等等。但不管何种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字数相等,平仄相合,词性对仗,语义相关,句式对称,句法协调。
严格地讲,任何一个词句,只有构成上述的全部特征才可以叫作联句,并且缺一不可。
时下,人们悬挂楹联时常出现错误,正确的挂法是:应该自右至左,即,上联挂在右边,下联挂在左边,绝对不可倒置。
如墙面有量还可以再挂幅中堂时,无论中堂是画还是字,理应挂在两联之间;楹联的尺幅可以同等于中堂的尺幅,也可以小于中堂的尺幅,按照传统不可以大于中堂的尺幅。
作为我们书法研习者,书写楹联,最起码应该知道两个要点:一是,词句不是联句的不能分作两张纸书写,如分作两张纸书写,词句必为联句;二是,当我们知不准要写的内容是不是联句的时候,宁可写在一张纸上,不要写在两张纸上,这是因为一张纸可以叫作条幅,而条幅上的文字是不是联句都没有关系,而两张纸就是楹联了,文字内容必须是联句。
在书法写作中,判断字数相等的两行字是不是联句,这是一门算不上高深的学问,这也是提笔写字者应知应会的基本功、字内功,我们万不可见到两句字数相等的词句就认为是个联句,就“分纸”书之,那就极可能犯下一个低级的错误。&
楹联的兴起至少要超过一千年的历史,到了明清两代达到了鼎盛时期,但自民国以来,楹联渐渐走向衰退。特别是近些年,人们大多住进了楼房,因房间过低,房门过窄,楹联悬挂受到了限制,在城市人的家中已不多见,只在城市中的楼堂馆所,农村乡镇还能见到她的身影,引为憾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田英章、田蕴章二位先生在书坛上是以写欧体著名的,他们的字在欧体这一派比较有代表性,他们在某些字的结构美感上已经超过了欧阳询,这是很难得的。  ??凡是学习欧体的人都容易写得呆板,没有生趣。但田氏兄弟基本上没有这个毛病,他们用笔相当灵活、轻盈。他们追求字的规范性,力求字字平正精到,达到了单字的造型无可挑剔。但凡事有利必有其弊,正因为如此,反而使他们的整幅书法作品看起来状如算子,少灵动而失整体气韵。欧阳询本人的字虽然有些字的造型并不完美,但他字与字之间的气韵连贯相当好,有些字在险峻中见平正,平正中见险峻。而且欧字笔力浑厚、劲挺,田氏二位先生似未全到。  ??欣赏欧阳询的字,就象看到泰山的雄壮、庄严、沉稳,让人感到里面还有很多的东西,但就是无法看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底蕴”。看田氏兄弟的字,就象是看到名模走秀,第一眼就会被美貌吸引而不愿意离开,以致贪恋美色而忘记其它的东西。每次看他们字都有这种感觉,太美了!能留下的也就是太美了,人们根本不会有时间去想什么底蕴之类。  ??在欧体这一派,清代的黄自元把欧体规范化,对于初学者是有帮助的,但也只能是浅尝则已,仍然要以欧字为法,方可进悟正道。田氏兄弟的欧字规范完全超过了黄自元,但我认为反而不适合初学,学了就跳不出来,因为他们几乎是写到头了。在我看到田氏兄弟的学生中,写得好的很多,不看落款名字,就以为是二位老师的大笔,它们就完全是二位老师的翻版,很难写出既有的套路。故我个人觉得初学者,可以学学二位老师的用笔,仍以欧阳询原帖为法比较好,这样就可能让自己感受到更多的艺术创造快感。因为写字最终的目的不是死板的临摹,而是要以自己的主观感受、审美意趣来写自己的字,通过字来传递自己情感、思想等等。就看田英章、田蕴章二位先生的字,他们虽然大体相似,但认真比较还是有区别的,例如在线条上,田英章先生略壮,田蕴章先生略瘦。在运笔上,田英章先生显得沉重,比较靠近欧阳询,田蕴章先生则行笔飘逸、洒脱,这些都与自己的个性有关。  ??另外,在欧体字的写法上,每个书家都会有自己的习惯而有差异,象另一位写欧字出名的书法家孟繁禧先生,他的用笔与田氏兄弟就有明显的区别,不光在行笔速度上,在点画写法上都有所不同。其他写欧字出名的还有康雍先生、康庄先生,从他们作品看,用笔也与田氏兄弟有差异。作为初学者,多看看其他书法家的用笔、作品,对自己的学习领悟会有很大帮助。  ??  ??原文作者所属博客: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作品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作品田英章先生书法作品
  照片?田蕴章先生书法作品孟繁禧先生书法作品
  照片康雍先生书法作品康庄先生书法作品
  学其方法,不学字,田蕴章网上讲座对于无老师指导的自学者还是很有帮助的
  假如,我说的是假如,假如欧阳询见到以上诸位会有什么话说?
  欧阳询会说,后生可畏啊!谢谢你们还记得我。
  也可以入字库了。
  说的很不错。
  虽然觉得田英章,田蕴章欧字写得不错,但楼主说的“在某些字的结构美感上已经超过了欧阳询”我却不敢苟同,黄自元的更不能学,欧字本来就容易写的死板,再学黄自元就更死了。
  “在某些字的结构美感上已经超过了欧阳询”你不敢苟同,也没有办法,你有你的感觉。初学黄自元只是入门了解而已,不是说“但也只能是浅尝则已,仍然要以欧字为法”吗?
  ha ha ha
  喜欢田蕴章的讲座  受益匪浅
  可算大家之列!
  二先生的硬笔字也很绝!
  看了讲座,受益非浅!!
  好又怎么样?
  看讲座就可以看到用笔技巧了。
  看讲座就可以看到用笔技巧了。
  有见地,支持。
      欧字还得看陕西的任步武先生!    
  嗯,楼主的点评还是比较中肯的。
  一直看他们的讲座,非常受用,对于找不起明师的人来说无益于明灯一盏!
  点评中肯,精到!  田老师的网上讲座还是很不错的,受益匪浅
  可以发任步武先生作品大家看看。
  看过颜体、柳体等讲座发现,关于竖勾的写法都是和孟繁禧的一致,我认为可能写小字使用田的“跪笔弹锋”合适,但是打字还是孟繁禧的方法好些
  好字!!!!!!!!!!!!!
  我觉得卢中南先生的欧体字也有人提一提:)  卢中南  卢中南,男,1950年12月生于武汉。祖籍河南济源。现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设计处处长、研究馆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硬笔书法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钢笔书法大赛评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书法创作活动    1986年,获全国第一届电视书法比赛一等奖。同年,作品入选《全国第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和《全国第二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    1981年、1991年、2001年,入选全军第一、第二、第三届书法篆刻展览,2001年获奖。    1987年,入选《现代国际临书大展》。    1992年,入选中国书画研究院在日本举办的《中国现代美术书法优秀作品展》。    1998年,入选国家文化部举办的《中日书法交流展》。    2000年,作为中国书画家代表团成员出访香港,作品入选在香港举办的《中国当代美术书法精品展》。    2001年,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    重要书法创作活动    1995年,应邀为国务院册封西藏第十一世班禅书写汉文金册。    1996年,为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碑林书写《共产党宣言》部分段落。    1999年,应邀为中央军委办公大楼创作楷书作品。同年9月,为中南海怀仁堂江泽民同志办公室创作楷书作品。2001年1月,受到江泽民同志的亲切接见。    2001年,应邀为朱镕基同志办公室和中南海创作楷书作品。同年8月,应邀为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创作楷书作品。    2003年10月,应邀为四川广安市思源广场书写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全文。    主要编著出版物    1983年,书写小楷《叶剑英诗词选集》,邓小平同志题写书名。(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同年受到叶剑英同志的亲切接见。    1993年,书写《小楷唐诗三百首》(学苑出版社出版)、《欧阳询楷书全集临本》(朝华出版社出版)。    1994年,编著《楷书基础入门》和《魏碑基础入门》(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1999年,编著《欧阳询楷书》和《硬笔书法》(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2002年,编写《卢中南楷书成语字帖》(新时代出版社出版)和《卢中南楷书作品选》(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
  一直看田老師的講座,老師的書法造詣和人品品格都讓人欽佩.
  孟繁禧先生跟田大先生的讲座看过,很不错~    
  基本功是要练好的!
  很佩服田蕴章.
  其讲座对初学者来说太重要了!对普及书法也很有意义.顶!
  楼主似乎对欧体楷书不甚了解,所述书家怎么能跟欧阳询相提并论?为慎重期间我要说明一下:他们所书欧体楷书跟欧阳询无论那一方面都相去甚远,没有可比性,不要误导大家。卢中南先生临摹的欧体楷书值得学欧体楷书者参考学习。慎重,慎重!!!!
  初学者若能购得卢中南先生所著&&楷书教程&&(华文出版社)一书,必能收到事倍功半之效.
     作者:663035
回复日期: 16:20:00
      初学者若能购得卢中南先生所著&&楷书教程&&(华文出版社)一书,必能收到事倍功半之效.    =======================================  事倍功半 还是 事半功倍               
  田家二人能品。
  听过田老师的视频讲座,对于我们门外汉确实受益匪浅
  感觉田先生的字在气质上没有欧阳询的硬朗,结体上也没有欧阳询来的方健。——我是门外汉,说的不对请勿追杀!
  对不起
呵呵 是事半功倍
  包括卢中南的,你们是中国书法的希望!!!!!!!!!!!!!!!!!!!!!!!!!!!!!!!!!!!!!!!!!!!!!!!!!!!!!!!!!!!!!!!!!!!!!!!!!!!!!!!!!!!!!!!!!!!!!!!!!!!!!!!!!!!!!!!!!!!
  个人认为已经很好了,起码比那写随便临几年贴就乱创新的好!
  好看就行。 或者说:好看也行
  田蕴章特别强调书法只靠苦练再没有其他办法,那些对书法说三道四的人,肯定不会写书法,因为他们的心静不下来,对写书法有用的书法理论也就是那么几句,其他的书法理论都是他们的心不平衡而想出来的,我才不信那一套!
      
支持老农!
  楼主正确!他们在某些字的结构美感上已经超过了欧阳询。确实是  有这点有价值,有功劳      七十九岁老笔亲, 看帖跟帖,发帖赏帖,保号要紧
  有道理。。。
      
超过欧,也未必能!!!!!!也是学生乱说。  
呵呵      
正书法邪风,人人有责                        
  跪拜!!!五体投地的跪拜!!!我认为看过田蕴章先生书法视频的人都应该对田老师行大礼!!!以表示对田老师的敬仰!!!我认为田老师的学问、人品、书法造诣是现在全世界书法界是超一流的水平!!!    田老师的书法讲座我一集不拉的全看过了,我对老师的敬重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非常希望能见到田老师,见到田老师我一定要五体投地的跪拜!!!希望老师能满足您的敬仰者对您表达的敬意!!!
  卢中南先生的欧体写的很棒的,楼主忘记了吗。
  还要保号?
  支持田蘊章先生,他的課很不錯!
  1.点的写法不对,欧字的点是三角形点  2.&望&的长横收笔是败笔,同样的还有&树&的第一笔短横,&高&的上面一横,  3.钩的写法都不对欧字是外方内圆,&高&的钩还可以
  还有&依&,&登&的撇不对,欧字的撇极少这样粗
  点不像点,撇不像撇,章法更无从谈起,这就不是欧字
  捺的笔法不对,&飞&,&花&的钩是败笔,结体太散,毫无神韵
  分析到位。
  田英章先生的字,已成字帖看来。
  作者:sfjlc
回复日期: 19:43:00 25#       可以发任步武先生作品大家看看。    --------------------------------------------------  从一个书法论坛的帖子(不知何故被删除了)上下载的任步武先生的作品
    据发帖者描述  这是任先生上世纪80年代作品    
  说的很好
  客观的、精辟的、实事求是的分析。言之凿凿。  客观的、精辟的、实事求是的分析。言之凿凿。  客观的、精辟的、实事求是的分析。言之凿凿。  客观的、精辟的、实事求是的分析。言之凿凿。  客观的、精辟的、实事求是的分析。言之凿凿。  客观的、精辟的、实事求是的分析。言之凿凿。  客观的、精辟的、实事求是的分析。言之凿凿。  客观的、精辟的、实事求是的分析。言之凿凿。  客观的、精辟的、实事求是的分析。言之凿凿。  客观的、精辟的、实事求是的分析。言之凿凿。  客观的、精辟的、实事求是的分析。言之凿凿。  客观的、精辟的、实事求是的分析。言之凿凿。  客观的、精辟的、实事求是的分析。言之凿凿。  客观的、精辟的、实事求是的分析。言之凿凿。  客观的、精辟的、实事求是的分析。言之凿凿。  
  田氏兄弟的欧体书法真的好。
    楼主还没提到一点,田氏弟兄的书法和讲座,狠狠地给了当前以官方书协为代表的丑书怪扎一记闷棍,打得他们像过街的老鼠一样,东躲西藏的,再也不像前几年那样耀武扬威。          
  额,田氏兄弟的字虽好,但是沾染了馆閣体的习气。
  看多了这样的字,审美疲劳了,太象美术字了.
  好多字结构都不好 败笔也多
  田英章的书法,字字可以独立,  好像欧阳询的,看似字有点呆,但是整篇看非常好
  这字写的太工整了呢,基本功比较厚,可是进了死胡同了,感觉练成这个样子,是对自己个性的一种强奸.
  从上面作品看,英章的行书不及蕴章。任步武先生更具灵气,康庄的字看不见笔。
  任步武先生的欧字很明显有自己的面貌,夹杂有魏碑的写法,线条略细,但仍能显出瘦硬,很难得!  卢中南先生的欧字并非我不记得,早年确实写得好,但看近年的作品,好似大不如前。论影响无人能及田氏兄弟。
  作者:BJamateur
回复日期: 7:15:00 66#           楼主还没提到一点,田氏弟兄的书法和讲座,狠狠地给了当前以官方书协为代表的丑书怪扎一记闷棍,打得他们像过街的老鼠一样,东躲西藏的,再也不像前几年那样耀武扬威。      ===============================================  讲得好
  都不错,各有特色,学习了!
  唯俗不可医
  已经有不少人被田洗脑了    悲哀
  任步武的好
  字很好。今人(包括自己)在自然大方(如随字而形)不及古人。拙见。
  田英章先生自己讲的,他是写欧又写赵,才形成了现在的样子。楼主说的底蕴不够,有同感。
  菜鸟学习中,如楼上所言,感到田蕴章的撇和点的确不太像欧体。
  再好也是欧体,而不是田体,任体.超过欧阳询,幼稚!
  主还没提到一点,田氏弟兄的书法和讲座,狠狠地给了当前以官方书协为代表的丑书怪扎一记闷棍,打得他们像过街的老鼠一样,东躲西藏的,再也不像前几年那样耀武扬威。  欣赏这段话!
  这样的字也能抠出毛病,你们的眼......实在是太高了......是不是嫉妒啊......我小声说一句,别砸我啊...
  客观的、精辟的、实事求是的分析。说得好。
  写的确实很好,我非常喜欢魏碑,现临张猛龙,我看你写的其中有魏碑吧,不知可否交流.
  二田的确有馆阁气,但是对于目前的各类怪书的确有正风气之功。  二田规矩而不越雷池一步,完全没有欧体那种铿锵味道。
  学习了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很好!
  二田老师的字的确不错,特别是书法讲座受益匪浅
  看二田字儿,坏眼;听二田讲,坏脑;康庄更不能看。
  田字虽好,欧字更好,他的讲座真的很好,欣赏!
  这种字体确实漂亮。。。。
  田大先生的讲座,受益匪浅。一时惊为天人。  虽如是,大先生犹叹去欧阳询远矣,思来不是矫情之语。大先生犹且如是言,碌碌之辈何必乱人耳目。  任先生一笔好写,观之心中凛然。  二先生字字澄澈,令人忘俗。心中仍有梗骨,因一日,于书店见二先生书,其拙荆作序。见文中曰:同床共枕。登时,不觉哑然忘形。同意别词雅者如相濡以沫,风雨同舟,不胜枚举,偏偏用了:同床共枕。   复思放翁曾言汝欲工于诗,功夫在诗外,云云。噫!书境亦复当如斯耶。  罢罢罢。某家去也。  
  田大先生的讲座,受益匪浅。一时惊为天人。  虽如是,大先生犹叹去欧阳询远矣,思来不是矫情之语。大先生犹且如是言,碌碌之辈何必乱人耳目。  任先生一笔好写,观之心中凛然。  二先生字字澄澈,令人忘俗。心中仍有梗骨,因一日,于书店见二先生书,其拙荆作序。见文中曰:同床共枕。登时,不觉哑然忘形。同意别词雅者如相濡以沫,风雨同舟,不胜枚举,偏偏用了:同床共枕。   复思放翁曾言汝欲工于诗,功夫在诗外,云云。噫!书境亦复当如斯耶。  罢罢罢。某家去也。
  无论写得再好也是欧体,没有必要再出第二个欧阳询
  楼主辛苦了,我很满意哦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田英章行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