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张永红,跪求上联和下联钳“永”,下联钳“红”对联。

我叫张永红,跪求上联钳“永”,下联钳“红”对联。_百度知道
我叫张永红,跪求上联钳“永”,下联钳“红”对联。
永永知永名永财富永红红家红人红事业红吉庆羊年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对联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诚信为人传世永远;勤俭持家日子红火。
横批:平凡朴实
一对新人永同心,两只鸳鸯红脸迎。
早啊,对了,来个横批:永结同心(或许百年好合)
没有文字呀?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我叫张永红,今年52岁,家居山区,自然条件优越,搞纯生态养殖己有十多年,虽没赚到钱,但仍一如既往。_百度知道
我叫张永红,今年52岁,家居山区,自然条件优越,搞纯生态养殖己有十多年,虽没赚到钱,但仍一如既往。
但仍一如既往我叫张永红,搞纯生态养殖己有十多年,今年52岁。今想请对联高手为我作一联;字开头,虽没赚到钱,家居山区,下联“红&quot,自然条件优越:上联“永&字开头。跪求了
没合适的再说吧,帮你分析几个横联不用了,看着合适就选!《永福渔憬事事顺》《红裕长春万万满》?好吧!《永是江南好风景》《红花落时又逢君》!《永欲成事皆比欢》《红湖同轴满双乐》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生态养殖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对联的写作规则 (一)对联的句法与结构 对联除了要做到对仗和谐,平仄合理,节奏有致,词性相近,还要注意对联的句法问题。句 法问题,实质就是语法的逻辑问题,句法不通,即使联句意义再好,也难为佳句,这是属对 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常见的对联(短联)句法,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并列关系 上下联在形式上平行并列,语气一致,上下联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同一个事物, 以表示同一主题的
称为并列关系,这种形式的联语常在句中用 “也” 、 “又” 、 “既……又” 等, 也可以不用关联,不用关联词,称意合法。 看游俊作成都武侯祠联: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作者抓住最能表现诸葛亮形象的两个方面, “两表” (即《前、后出师表》, “一对” ) ( 《隆中对》,对诸葛亮进行了歌颂。表现了他超人的才智和非凡的功绩。联语语言精炼, ) 条理清楚,出语惊人。此类对联,浓笔重彩.形象鲜明,但如果处理不当,会有单调和重复 累赘之弊。 二、连贯关系 上下联按时间顺序叙述连续的事件,或者按意义上的承接关系构成,称连贯关系,关联 词多用“已……又……”“才……又……”等。例如: 、 台湾省已归日本 颐和园又搭天棚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被逼将台、澎列岛割让日本,其后有些人主张办海军以图强,可 慈禧却把海军的公款拿去建供她个人享乐用的颐和园, 国人无不气愤, 有人写出上联予以讽 刺。 三、递进关系 对句和出句的关系从小而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种关系被称为递进关系。常用的 关联词有“况”“更”“不但……而且”等。如一理发店联: 、 、 不教白发催人老 更喜春风吹面生在叙事层次上,下联比上联更深一层,下联化用白居《草》中诗歌句“春风吹又生” , 寓意尤浓,此为联句的高妙之处。有的联省去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而并不减其递进的意 思。如一旅社联: 进门都是客到此即为家联话末用关联词,但仍是表示一种递进关系,放入此类。 四、假设关系 出句提出假设, 对句作出结论, 这种句法关系称假设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有 “若” “便” 、 “ 、 “如果……就”“要是……就”等等。 、 如启功所撰一联: 若能杯水如名淡 应信村茶比酒香上联出句提出假设,对句推出结果,意思是说如果能将名利视为杯水一样清淡,你会觉 得农家的清茶胜过酒的香醇。 五、条件关系 即出句提出条件,对句得出结果,这种句法关系就是条件关系。例如: 多勤寡欲 天地入胸臆 略翻书数则 益寿延年 文章生风雷 便不愧三餐“多勤寡欲”是条件, “益寿延年”是结果,只有条件具备才能达成结果。以上三联均 属此类。 六、转折关系 出句推出条件,对句却从相反的方向去叙说,称转折关系。这种句法在对联中很常见。 常用关联词“但”“却”“然”等,但也有不用者。如一理发店联: 、 、 虽为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上联“毫末技艺”在于抑,下联“顶上功夫” ,意在扬。 再如:翁同自题联: 文章真处性情见 谈笑深时风雨来此联虽未用关联词,不难看出仍为转折关系。两种境界有弥缕之感,但其转折处却是山 回路转,柳暗花明。关联词的取舍,全在于作者对内容的处理以及作者的文辞好恶,此无定 法。 七、选择关系 上下句分别说两件事,表示二者择一,称为选择关系或称取舍关系。常用“宁…… 不……”“与其……不如……”“但”“不”等,如: 、 、 、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联句以“宁……不……”关联直抒胸臆,表现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英雄气概。 再如一婚联: 但求天长地久 何必朝相暮依可以看出,这是一对身居两地的新婚夫妇,为表达爱情的真挚而撰写的对联。 八、因果关系 出句和对句分别推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般出句讲原因、理由,对句讲结果、或做出 结论,但也有倒装者。 例如一棉花店联: 聚来千亩雪 化作万家春前一句是因,是说棉花大丰收的景象,后一句是果,是说大家有了棉衣,再不觉得冬天 的严寒。 再如雁门关联: 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多故人此为因果倒装句式,出句是结论,对句是理由,倒装句式,可增添对联的文学色彩。 九、目的关系 出句和对句是表示目的和行动的关系。或者出句是目的,对句是行动或措施,但也有互 为倒装者。 看下联: 巧理千家事 增添万户心 出句说的是要做的事,即行动;对句说的是目的。 再看一联: 忍令上国衣冠沦于夷狄 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此联为石达开所作。出句是说再不能忍受“夷狄”(清统治者)对我们的压迫,意在行动 起来;下联说的是要达到的目的,此联即为倒装式。 以上所举三例均为短联,至于带有短句的长联,读者可以据此理去分析、领会,这里不 再赘述。 对联的结构, 即联句的搭配和排列, 也就是上下联的文法结构必须相互照应, 相互对称, 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如此等等。联句结构 之优劣,决定对联的成败,所以,完整地组织联句,有利于突出主题,使对联富有艺术感染 力,是撰写对联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请看峨媚山圣积寺联: 半天――开佛阁 平地――见人家出句和对句都是由一个双音节偏正结构和一个三音节动宾结构组成, 其意义单位和节奏 单位一致,使人读之上口,不失为一副佳作。 杭州龙井园有一副对联: 诗写――梅花月 再看: 勤劳门第春来早 和睦人家燕去迟 茶煮――谷雨春“春来早”和“燕去迟”都是“主――谓――补”结构。 请看贵州甲秀楼联: 水从碧玉环中出 人在青莲瓣里行意义单位为一、五、一。 “水”与“人”是名词相对, “出”与“行”是动词相对。 “从 碧玉环中”与“在青莲瓣里”则是两个介宾结构相对。上下结构相似。 内容决定形式。对联结构相对,形成整齐和谐的形式美,不过,由于内容的需要,有时 也可灵活一些。如: 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此联为二、二、三结构,意义单位也是二、二、三形式,但“宗斯佛”是动宾结构, “长 此桥”却是“长于此桥”的省略,是动补结构,在无伤大雅的情况下,结构偶尔不相似也是 允许的。此联节奏单位和意义一致。一致是常例,不一致是变例。不管一致不一致,上下联 必须相等。这是对联结构的前提。在字数相等的基础上,出句和对句各意义单位的语法结构 必须相似,方成佳构。再如杭州云栖寺联: 水――向石边――流出――冷 风――从花里――过来――香其意义单位为“一三三一”“水”与“风”“冷”与“香”分别为名词、形容词相对; 。 , “向石边”与“从花里”是介宾结构相对; “流出”“过来”都是动词、趋向动词,结构也 、 相似。 作品的组织和构造,作品的各个部分的联系和安排,这就是结构问题。结构特点是显露 在外的,所以它是作品的形成因素,但它又是由作品的思想内容决定的,不按照一定的主题 要求形成的结构是没有的。另外,结构对于体裁有依从性,所以小说、戏剧、诗歌等作品, 都有别于其它自身的体裁形成的特点。对联的结构同样如此。 对联的结构问题,极少有人提及,似乎它最简单不过,无足措意,其实不然。清代赵翼 在论到绝句诗歌时,曾说“也须结构匠心裁” 。对联的结构问题,显然比绝句要复杂得多, 下面谈谈有关对联的结构。 1.对衬 关联 对称:是对联结构最基本的要求。上下两联,要求具有严整的对称美,像飞机的两翼、 车的两轮一样。如果上下联光是字数相等而句子结构不一致,那就不能做到严格的对称美。 例如陈爱珠女士(大文学家茅盾先生的母亲)挽其夫沈永锡联: 幼诵孔孟之言,长学声光化电忧国忧家,斯人斯疾,奈何长才未展,死难瞑目 良人亦即良师,十年互勉互励雹碎春江,百身莫赎,从今誓守遗言,管教双雏 此联感情深挚,也有精美的词语,但从结构形成来说,却远未达到严整对称美的要求。 上联首句是动宾结构,下联首句是主谓结构, “幼诵”对“良人”“孔孟之言”对“亦即良 , 师”等都没有对好。我们的汉语言文字,一个词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几个字,因此在考 虑字数相等时,也要考虑词组相同,只有上下联词组相同,即做到了句子结构相同,然后全 联的结构才能具有严整的对称美。 关联:这是对联结构的第二个要求。 水上公园寻菡萏 (仄仄平平平仄仄) 村中老媪嗜评书 (平平仄仄仄平平) 词性、 平仄都合乎要求, 它能否算是一幅对联呢?不能。 因为它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缺陷, 上下句的内容毫无瓜葛,没有一点联系。因为一幅对联除了要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和 谐以外,上下句还必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再如“图书馆里查资料,动物园中看 虎狼” 。也是互不相干的两句话,根本不能算是一副对联。以上说的是对联结构的一般要求: 即上下联要对称、要关联,这是任何一副对联都要达到的。但是对联的内容、句法、体式既 各不相同,其结构形式自然也会有多种多样的不同,这是我们要进一步探究的。 2.常式 变式 从形式的角度来说,对联的结构,可以概括地分为常式结构和变式结构两种: 常式:就是经常见到的比较固定的结构,从句子长短的角度来说,像五言、七言,还有 四言、六言、八言联,就是作者经常、大量采用的结构形式;五、七言联,就是常见的五言 律、七言律句型的对联,四言、六言联,即常见的骈文中四、六句式对联。 变式:就是句子、句法参差多变的对联的结构。长联比之短联,不仅形体增大许多倍, 而且声律、格调也随之而起了变化。如各个句子的句脚就得遵循“平顶平,仄顶仄”这条规 律。他们的结构,和常见的五律或七律句式的对联的结构显然大不相同。长联的结构是灵活 多变的。 我们再来看看清代孙髯做的昆明大观楼联及它的结构特点吧: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 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O天苇地,点 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 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 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这副驰名中外的名联,它的结构有怎样的特点呢?主要一点是:上联写景,由“五百里 滇池奔来眼底”句起,总领下文,然后历写从东西南北各方向所见的壮美和秀丽的胜景。下 联抒情,由“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句带出下文,然后分写汉、唐、宋、元各朝的“伟烈丰 功”全都烟消云散了。另一点是选用排句铺叙,上联“看”是一个领尖字,下面四个四字句 是结构相似的排句,尾段“莫辜负”三字后又是四个排句。下联相对部分,结构与这相同。 再一个特点是: 上联是从横的空间着笔, 下联是从纵的时间着想。 上联是动词“喜” 为意脉, 下联是以动词“叹”为意脉。全联词藻华美,描叙得富有诗情画意。 “神骏”指金马山, “灵 仪”指碧鸡山, “蛇蜒”形容蛇山, “缟素”形容白鹤山, “蟹屿螺洲”指滇池中的小岛屿和 小沙洲。用蟹和螺来代替“小”字,既形象又有动感。 “风鬟雾鬓” ,喻指摇曳多姿的垂柳。 下联“把酒凌虚” ,是说对着天空举起洒杯。 “汉习楼船” ,汉武帝因洱海昆明池阻他从滇池 通往印度的去路, “大修昆明池, 就 治楼船(高大的战船)” 练习水军以讨伐它。 , “唐标铁柱” , 《新唐书? 吐薄列传》 上说: “九征(即唐九征)毁桓夷城, 建铁柱于滇池(系洱海之误)以勒功” 。 “宋挥玉斧”《续资治通鉴?宋纪》“王全斌即平蜀,欲乘势取云南,以图献;帝(赵匡胤) , : 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记,以玉斧画大渡河以西曰: ‘此外,非我有也’。玉斧系文房玩物。 ” “元跨革囊” 《元史?宪宗本纪》“忽必烈征大理过大渡河,至金沙江,乘革囊(牛羊皮 , : 筏子)以渡” 。此联的结构使得主题突出鲜明。 变式结构有以下几种: (1)并列式。所谓并列式结构,即上下两联的意义没有主从之分,它们分别从不同侧面 去表达同一主题。请看下列联: 盛世尽雷锋,共秉丹心创大业 尊师重教,英才辈出,中华崛起 新时多伯乐,同具慧眼识人才 简政放权,经济繁荣,民族复兴碧螺云雾银峰,钟山川秀气,岂止清心明目 绿雪雨花玉露,摄天地精英,更能益寿延 年 (2)主从式。上下联意义有主从之分的,就是主从式结构。例如这副航运公司联: 不靠风帆力 全凭水火功上联是宾,下联是主,上联是虚写,是引子,下联是实写,是正文。又如“满院向阳树, 一代接班人” ,上联是喻体,下联才是本体。上联是处于宾位,下联处于主体。此联也是主 从式结构。 (3)分总式。有的对联,语意有分述和总述的叫分总式结构。例如: 新天新地新人新事新气象 春雨春风春花春月春色美前四点乃是分说,末尾“新气象”“春色美”乃是总说。这是先分后总的例联。 、 下面再看一幅先总后分的例联: 好社会山好水好风光好 新时期地新天新气象新(4)首尾总括式。此式先说总大意,次将大意分别述说,末尾总述一笔。下面就是这种 结构的对联: 祖国在繁荣: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业兴旺开胜景 人民增福利:喜四海丰收,四时恒足,四海升平乐新春 上联头一句是总括,以下三句分别说三个方面,述说祖国繁荣的情况。末尾再来一笔。 下联也是这种结构撰成的。 (5)对话式。上下联语,像是两个人在对话,这就是对话式结构。例如这副废旧物品回 收店联: 我岂肯得新弃旧 君何妨以有易无“我”是店主自称, “君”则是称来店的顾客,像是对面说话似的。 又如明代著名学者邱壑幼时答一同学的家长联,也是这一类: 孰谓犬能欺得虎 (家长) 安知鱼不化为龙 (邱壑)(6)问答式。有的对联语意一问一答,是为问答式结构。例如李调元答友联: 洞庭湖,八百里,波滔滔,浪滚滚,大人从何而来 巫山峡,十二峰,云霭霭,雾腾腾,本院自天而降 下联针对上联所问作答,语意十分清楚。 (7)环递式。联语用环转相递之法组成,形成环环相扣,便是环递式结构。 例如原《前线》刊物编缉部同志挽吴晗联: 文章满纸,满纸丹心,丹心遭厄,奇冤绝古今 风雨同舟,同舟聆教,聆教难忘,心花慰英灵 除接句外,前三句环环相扣。又如: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这是全联各句环环相扣的例联。 (8)排偶自对式。排偶为原始的对句形式,对仗要求仅为句子等长,以及相对的词语在 词性上、句法结构上大体相同。允许句中音步失替及两边平仄失对,又允许同字相对。请看 这种结构的例联: 先武穆而神,大汉千古,大宋千古 这是佚名题杭州岳庙旁关庙联。 再如民国初曹民甫挽宋教仁联: 不可说,不可说 如其何,如其何 后文宣而帝,山东一人,山西一人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后一例全部以同字相对。此式常常用来表示深挚而又激动的感情。 (9)排比自对式。排比自对由排偶向参差化发展而成,可以同字相对,同声相对,但对 仗之相数至少为三,句长可相等亦可不相等。例如: 涪王兄弟,蕲王夫妇,鄂王父子,聚河岳精英仅留半壁 两字君恩,四字母训,五字兵法,洒英雄涕泪莫复中原 这是佚名题杭州岳鄂王庙楹联。再看一副与此大同小异的、佚名题江阴双忠祠(唐张巡、 许远)楹联: 僮可烹,妾可杀,城不可失,矢志保江淮半壁 生同岁,死同岁,神亦同祀,精忠比日月双辉 前一例为等长排比句自对,后一例为不等长排比句自对。自对之相数为三,且都有同字 相对。排比句之相数至少为三,故无双相自对。 一副对联,究竟采用何种结构形式,这要根据内容的繁简和作者的文学修养随宜而定。 (二)对联的节奏与风格 当代诗词理论家李汝伦在论及诗词格律时,把中国诗词的特点誉称为四大美人,即是: 声韵美、均齐美、对称美和参差美。除参差美只适应词曲体裁外,其声韵美、均齐美、对称 美的特征同样适用于对联。其中的均齐美就是我们这里要说的节奏美。 一、对联的节奏美 节奏美主要表现在节奏的平均、字数、行数的固定上。在律诗中,五言诗为三拍, 七 言诗为五拍,五言句法多为上二下三,七言句法多为上四下三,但不管句法如何,其顿数则 仍须一致。如李白的 吴官花草埋幽径 句法应是: 吴宫花草――埋幽径 杜甫的: 五更鼓角声悲壮 句法应为: 三峡星河影动摇 晋代衣冠――成古丘 晋代衣冠成古丘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均齐美的产生来自人们对大自然的感悟。 比如花叶的搭配, 花瓣的排列, 天籁的声音等。 大自然有自己独有的自然属性、内在规律,我们的古人将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融成一体,使 中国的古老文化达到一种全新、永恒、贯通的境界。 在音乐中,乐谱强弱、长短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称为节奏,在对联中,同句的平仄 交替,上下的平仄相拗,形成明显的强弱、长短、高低、缓急的音步,似音乐中的旋律,我 们也称其为节奏。 对联上下联的节奏,一般是一致的,通常对联是以两个字或一个字作为音节,煞尾的字 可以是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这是对联的一般节奏。 说到节奏, 便涉及到炼字的问题, 一般四言和五言联, 第三个字要选择特别响亮有力的; 六言和七言联、八言联要注意第三、第五个字;九言联要注意第四、第六个字;十言联则以 第四、第五、第七、第八字为重要。下面我们对一般四字联、五字联、六字联、七字联的节 奏进行简略说明。 四字联的节奏有:单节奏、二二、三一、一三等;五言联有一二二、二二一、二三、三 二、一四、四一等;六言联有二二二、三三、二四、四二等;七言联有三四、四三、二五、 五二、一六、六一、二一四、二二三、二二二一等。八言联大多由两个四言联组成,九言联 大多由四言联和五言联组成。十言联以上的联句,多由三、四、五、六、七言的节奏,加以 合并而成。 如海瑞自题的四字联(前一后三式) 干/国家事 读/圣人书周恩来赠王朴山四言联(前二后二式) 浮舟/沧海 立马/昆仑山西岳祠五言联(前二后三式) 文章/千古事 社稷/一戎衣佚人作自策联(前一后四式) 养/浩然正气 极/风云壮观傅山自题联(前二中二后二式) 竹雨/松风/琴韵 茶烟/梧月/书声 明郑成功自题六言联(前二后四式) 养心/莫善寡欲 至乐/无如读书 清翁方纲赠谨庭六言联(前一后五式) 结/幽兰以延伫 抚/孤松而盘桓湖北古隆中七言联(前四后三式)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清梁同书赠友七言联(前二后五式) 闲为/水竹云山主 静得/风花雪月权清林则徐自题七言联(前三后四式) 不要钱/原非易事 太要好/也是私心以上我们说的是对联的一般节奏,可以看出,一般节奏的上下节奏是完全一致的,下面 我们谈谈对联的特殊节奏。 请看诸葛亮武侯祠联: 心在朝庭,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洛阳如按一般节奏分,后半句不管如何断句,都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应为: 心在/朝庭,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洛阳。可见其联的语言节奏和语义节奏是不相同的,如按常规分法,势必割裂词语,导致无法 理解联意。这种对联当属于特殊结构。 对联的音节一般是两字为一顿, 它和作为意思单位的词语有时是不一致的。 在这种情况 下,不能采取割裂词语来迁就章节的削足适履的做法,而应保持每联词语意思的完整,按词 义单位划分节奏。另外,在读联时要注意联句的内在节奏,轻重缓急。要处理得法,不要随 心所欲地在联句中添“啊、呀”的语气词,只需在需要停顿之处,适当地延长一些就行了, 这就是处理“缓急”的道理。在撰联炼字上,要注意选用鲜明恰当,高雅清新,平仄协调, 读音响亮的字。能用实词的尽量用实词,虚词尽量少用或不用。音均意丰,以少胜多,才会 创作出好的作品。 讲究对联的节奏,还应避免“三同调落脚” 。例如: 琴瑟调和尽乐事 亲朋团聚齐欢心上联三仄声落脚、下联三平声收尾。按规律上联的“尽”字应是平声字。下联的“齐” 字应是仄声字。如以“一三五不论”视之,固然可以,但这样一来,整副对联抑扬起伏的节 奏感便受到了影响。 总之,对联中的失替(相邻音步末字平仄不交替)、失对(相对音步末字平仄不相拗)、同 声收尾、三同调落脚等都属于影响对联节奏美的平仄失调现象。我们在撰写对联时,要注意 尽力避之。 二、对联的格调 对联的格调,直接影响到作品的品次,作者使用哪种格调,第一取决于题材,第二是作 者的情性,有人偏重短联,重在一气呵成:有人喜用长句,意在缠绵反恻;有人喜好宛转, 巧于花心悟语;有人倾于豪放,旨在铁琶高歌,不一而足。其实作品即是格调、艺术特色的 综合表现,它包括作品的格律声调、作者风格、作品体裁等诸多因素。有诗曰: “直缘多艺 用心劳,心能玲珑格调高” 。陈家铨先生在其《谐联集萃》序中谈到,要“谐不伤雅,既雅 且谐,格调才算高尚” 。此言不虚。 从体裁的角度来看,对联的格调大致可分为以下十种: 1.律诗格调 最初,对联多以五、七言为多,它是对联格调的主流,这种诗歌式的对联,现在仍占大 多数。如苏小妹联: 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杭州藕香居茶室联: 欲把西湖比西子 2.词格调 到了宋朝,宋词逐渐兴盛,同时也丰富了对联艺术。于是便出现了词格调的对联。 词别称长短句,词格者即联句长短参差不一,有的音律也近于词曲,这种体式分明是受 了来词、元曲之影响。如南京徐达的故居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从来佳茗似佳人 小院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再如顾复初题成都濯景楼联: 引袖拂寒星,古意苍茫,看四望云山,青来剑外 停琴伫凉月,予怀浩渺,送一篙春水,绿到江南 3.民歌格调 有的对联很像民歌, 语言通俗朴素, 形式生动活泼, 很有民歌情调。 请看解缙所写一联: 金水河边金线柳,金线柳穿金鱼口 4.散文格调 有的对联却像一段信笔而成的散文,其语式随便,如娓娓而谈。以文入联,有人说自曾 国藩始。请看清末文人俞樾的自挽联: 生无补乎时,死无关乎数,辛苦苦著二百五十卷书,流传人间,是亦足矣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浩荡荡历半生三十年事,放怀一笑,吾其归乎 再如秋瑾墓联: 悲哉,秋之为气 惨矣,瑾其可怀 玉栏杆外玉簪花,玉簪花插玉人头情调特似古代散文。 5.戏文格调 有的联从表情断句、叠词上看,很有戏文的味道,例如: 想当年那段情由未必如此 再如: 莺莺燕燕,翠翠绿绿,处处融融洽洽 6.曲格调 曲的格调表现在语言质朴自然,新鲜泼辣,形象生动、诙谐。此类对联具有文而不文, 俗而不俗的风格。例如棺材铺联: 风风雨雨,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看今日这般光景或者有之 这买卖稀奇,人人怕照顾我,要照顾我 再如诙谐联:那东西古怪,个个见不得它,离不得它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匣六盒七彩粉,八分九分十倍娇 十九月、八分圆,七个进士六个还,五更四鼓三声响,二乔大乔一人占 7.成语格调 有的对联为成语嵌成。如林则徐撰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8.绕口格调 有的联很像绕口令。如: 屋北鹿独宿 再如: 烟沿檐 湮燕眼 溪西鸡齐啼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9.谜面格调 有的像一则谜面。如: 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 青龙挂壁,身披万点金星上联喻油灯,下联喻秤。再如: 四壁图书三尺剑 半肩行李一张琴联中藏“张三”“李四”四个字。 、 10.骈文格调 用骈体写成的文章称为骈文,骈文讲究词句整齐、对偶、声韵和谐,辞藻华美。汉、南 北朝后,骈文风行,它后来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史,对联同样受其影响。骈文格调的对 联在清代的长联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这种格调在清代以前出现得并不多, 清末民国初 期,对联越写越长,从此,骈文格调便有了充分发挥的余地。如李联芬写的武汉黄鹤楼联: 数千年胜迹,旷世传来,看风凰孤岫,鹦鹉芳洲,黄鹄渔矶,晴川杰阁,好个春花秋月, 只落得剩山残水,极目今古愁,是何时崔颢题诗,青莲搁笔 一万里长江,几人淘尽?望汉口斜阳,洞庭远涨,潇湘夜雨,云梦朝霞, 许多酒兴风情, 仅留下苍烟晚照,放怀天地窄,都付与笛声缥缈,鹤影蹁跹 此联不仅用了大量的骈名,如“凤凰孤岫,鹦鹉芳洲,黄鹤渔矶,晴川杰阁”“汉口 , 夕阳,洞庭远涨,潇湘夜雨,云梦朝霞”等等,把人带入旷远、舒展的诗情画意之中,而且 用词典雅、清丽、极富文采,边叙边议,挟眼前景物、历史风云铺成一幅壮美的画卷,文辞 激扬,如栏外涛声,从远而近,不绝于耳。 (三) 、对联的风格 对联的风格丰富多样,大致可归纳为典雅、清新、豪放、婉约等。这些不同的风格是由 作者内在的“情性” ,天生的“才” “气”和后天的“学”“习”的不同而形成的。各种 、 、 风格虽各有不同的特点, 但有规律可寻。 不过就一个作者而言, 它还是有一种主要的风格的。 有人提倡“因性以练才” ,此说有一定的道理。这里仅就对联的语言风格简要举例说明。 1.浓艳富丽 以重彩之笔抒发情趣。如武昌东湖可竹轩联: 皓月凝辉竹影婆娑留画意 2.清新俊爽 请看睡仙亭联: 黄鹤从何处归来,江汉双流,玉笛梅花吹不落 仙人是哪年睡起,春婆一梦,晨钟暮鼓唤难醒 3.含蓄婉约 请看北京颐和园月波楼联: 一径竹荫云满地 4.磅薄豪放 老骥追风抒壮志 雄鹰展翅入青云 半帘花影月笼纱 明湖摇翠浆声G乃壮诗情对联作品格调的高低,并不取决于风格,不能说豪放格调比婉约高。作品格调的高低是 由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决定的,只有作者具有高尚的思想和高度的艺术概括能力,方能写 出格调较高的作品来。 (四)对联历史 对联简说 对联:雅称“楹联” ,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 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 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 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 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 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 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 ,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 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 ,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 动词, 形容词对形容词, 数量词对数量词, 副词对副词, 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 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最早的一副对联 公元 964 年(后蜀广政二十七年)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突然下了一道命令,要群臣在 “桃符板” (画有神像的桃木板,旧时认为可以避邪)上题写对 句,以试才华。可是,当群 臣们把对句写好给孟昶过目时,孟昶都不满意。于是,他亲手提笔,在“桃符板”上写了: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这就是我国文字记载下来的一幅最早的春联。 名家与对联 名人与春联撷趣每逢春节,城乡千家万户都要贴春联,以表示对新的一年的最美好的祝愿。古往今来, 不少名人都曾挥毫撰写楹联,留下了许多趣闻轶事。 五代时后蜀皇帝孟昶在公元九六四年新春,亲自写下这样一副对联: “新春纳余庆;嘉 节号长春。 ”联语对偶工整,含义明白,而且首尾二字连起来便是“新春” ,很适合春节的气 氛。据考证,这是我国第一副春联。 北宋大诗人苏东坡,有一年除夕之夜访友王文甫,见他正在写联,苏东坡便挥毫赠联一 副,联语曰: “门大要容千骑人;堂深不觉百男喧。 ”观者赞赏不绝,玩味不已。 号称“对联天子”的朱元璋一道圣旨,就把“题桃符”变成贴春联,一夜之间,由宫廷 豪门推广到老百姓门户。他还“微行出观,以为笑乐” ,发现一家阉猪者未贴春联,遂命人 取笔墨,亲自挥毫题联: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由于他的大力提倡,贴春联 从此成了欢度新春必不可少的习俗。 明代杰出画家、戏剧家徐文长,一次新年前夕,去亲友家中借钱,路过知县官宅,见门 前贴着一副春联,近前一看,上面写着: “瑞雪初霁,爱民若子;腊梅怒放,执法如山。 ”徐 文长心里非常气愤,他知道这贪官,依仗朝里有人,为非作歹,贪赃枉法。徐文长回家后, 立即裁了两条红纸,在上面各写了四个字,命人于夜间贴在那副春联下边。使春联变为:瑞 雪初霁,爱民若子,金子女子;腊梅怒放,执法如山,钱山靠山。 ”大年初一早晨人们见了 县官门前的对联,个个欢喜,拍手称快,争相传诵。 传说,明朝祝枝山,一年在立春前到一家酒店小酌,店主见名人光临,取来文房四宝求 其撰写对联,润笔权充酒钱。祝枝山是喜欢开玩笑的人,挥毫写道: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店主看后, ” 在心中念道: “明日逢春, 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 少有余财。 ” 顿时笑意转为怒气,欲要指问。祝枝山含笑高声朗诵: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 有余财。 ”店主自认才疏学浅,当即置酒敬宾。原来是祝枝山妙借修辞的功能,与店主开了 个玩笑,随后又写了一副联相赠。 清朝,山东有个贾财主,腊月三十请小说家蒲松龄写门对,蒲松龄写了“天增岁月人增 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谁知他一听火冒三丈: “他妈的穷鬼什么寿,要增寿就该我娘增寿, 改! ”蒲松龄说: “对联对偶句,上句改了下句也要改,不然人家要笑话的。 ”大年初一,人 们看着财主门上的对联,笑得说不出话来,原来,蒲松龄将那对联改成天增岁月娘增寿,春 满乾坤爹满门。 ” 有一年除夕,乾隆皇帝听说北京廊坊一家闻名的“内联升鞋店”生意十分萧条,便动御 笔写下这样一副对联相赠: “追追追追出穷鬼去;赶赶赶赶进财神来。 ”文武百官闻此,便常 去该店订做靴子,从此使该店名声大振。 风流才子唐伯虎也曾为“钱笑呆”写了这样一副春联: “生意如春风;财源似流水。 ”可 那富商不解“春风”“流水”之意,认为没有突出“钱”与“发财” 、 ,要唐伯虎重写,唐伯 虎灵机一动就改写如下俗联: “门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虫飞进飞出;柜里铜钱恰如冬天虱子越 捉越多。 ”令人捧腹大笑。 纪晓岚是清代学者、文学家,有一次,他春节回家,乡里有一家兄弟仨请他写春联,他 写了一副“惊天动地门户;数一数二人家” ,横批是“先斩后奏” 。这一来可不得了,有人以 “犯上”告他欺君之罪。乾隆皇帝得知,立召纪晓岚回京查问。纪晓岚回道: “春联是我写 的,没有错,这家老大是卖炮仗的,不是惊天动地门户吗?老二是集市上管斗的,成天‘一 斗、二斗……’地叫,不是数一数二人家吗?老三是卖烧鸡的, 不是先斩后奏吗?” 一番话, 说得乾隆也笑了。 毛泽东与对联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也是当代的杰出诗人和书法家。 无论是在戎马倥偬的 战争年代,还是在日理万机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学生时代自不必说了) ,毛泽东对楹联, 总是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行踪所至,如遇匾额、对联,总要驻足观看,欣赏书法,品评对联。 陕北转战期间, 他还去看过白云寺, 对寺内的题匾楹联一字一字的读, 不时发出感叹声。 1954 年春,毛泽东在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看到清代康有为书写的长联: 岛中有岛,湖中有湖,通以卅折画桥,览沿堤老柳,十景荷花,食寻菜香,如此园林, 四洲游遍未尝见; 霸业烟消,雄心止水,阅尽千年陈迹,当朝晖暮霭,春煦秋荫,饮山 水绿,坐忘人事,万方同慨更何之。 毛泽东读罢,感叹地说: “景情融洽,佳作、佳作!可惜心情灰暗。 ”他又笑了笑对身 旁的秘书说: “林克,劳驾你把它记下来,回去研究 ” 1955 年 6 月 20 日,毛泽东登上了位于岳麓山最高峰的云麓宫。虽然时隔 30 年了,他 还记得云麓宫壁间曾悬挂的对联: 一雨悬江白; 西南云气来衡岳; 孤城隔岸青。 日夜江声下洞庭。并问随行人员怎么看不见了。人有告诉他,岳麓山经日本侵略者炮火的摧残,解放后才 逐渐恢复,这些东西还来不及修复原状。 1958 年 3 月,毛泽东游览成都西郊的杜甫草 堂,他对大廊前那副清代顾复初撰写的楹联很感兴趣: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m虎卧几诗客; 月白风清一草堂。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毛泽东轻声诵读上联后,脱口说道: “是集杜句。(只有“异代不同时”一句化杜甫诗 ” 句。 )再走到西边看完下联,赞赏地对身边的同志说: “好! ”接着,毛泽东来到武候祠。祠 内楹联随处可见,他都一一看了,最喜爱的是清末赵藩题写的一副: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他当即反复吟诵,还叫身边同志记下,直到晚年,他还向一位到四川任领导职务的同志 提议好好研读此联。在成都会议期间,毛泽东还曾借对联书十余种。他挑选了一部有关四川 历史资料和文学作品印发给到会同志,其中就有武侯祠、杜甫草堂的全部对联。 毛泽东故居数万册藏书中,也有一些对联方面的书籍如《楹联丛话》《巧对录》等,还 、 有 《楹联墨迹大观》 等书法碑帖。 这些书籍之中, 都留有毛主席阅读后所留下的批注一圈画, 表明其阅读之认真、 心悟神会的欣赏及所作研究。 仅以清代孙髯撰写的昆明大观楼长联为例, 毛泽东不仅读得背诵如流,还作过相当研究。他读《楹联丛话》的关文字及他所写的批语, (按《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3 年 11 月版])抄录如下: “一百八十字,从古未有,别创一格,此评不确。近人康有为于西湖作一联,仿此联而 较短,颇可喜。记其下联云: ‘霸业烟销,雄心止水,饮山水绿,坐忘人世,万方同慨顾何 之。 ’康有别时墅在西湖山上,联悬于湖中某亭。 胜地壮观,必有长联始称,然不过二三十余字而止。惟云南省城附郭大观楼,一楹帖多 至一百七十余言,传颂海内。虽一纵一横,其气足以举之,究未免冗长之讥也。句云: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年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 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O天苇地,点 缀此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 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 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 此为《楹联丛话》所引大观楼长联及评语,开头一节为毛泽东批语。 《楹联丛话》同时 抄录了清代阮芸台改写后的大观楼长联,毛泽东在旁批道: “死对,点金成铁。 ”仔细对比读 来,改作确实不及原作。 《两船秋雨庵随笔》卷四《昆明池对联》引了长联,说是“孙髯翁 作题” ,还评说: “真杰笔也。 ”毛泽东读到此处,在一旁批道: “此阮元改笔,非尽原文。 ” 毛泽东写作,很喜欢对偶,精妙对仗,纷至沓来,常令人拍案叫绝。诗词中的那些精美 绝伦、堪称绝响的对仗自不必说了;在书信中、文章中,精彩峭拔、玉振金声的对仗也是随 处可见,目爽口洽,不胜枚举。 对楹联的创作,毛泽东也是很喜欢的,加之他超常的天赋,因此,他每有所作,都非凡 品。但如果与对诗词创作相比,他更喜爱后者一些。从数量上看,一师求学期间,抗日战争 期间,对联作品多于诗词作品,但总起来看,诗词多于对联。纵然,毛泽东诗词确知尚有汉 面世的,对联也许有没被搜集到的, 但总数上, 对联远比诗词少则是无疑的, 此其一。其二, 毛泽东生前,对所作诗词,多次推敲修改,自己改,请人改,还亲自校订定稿了四十二首公 开发表; 而对所做的对联呢?仅就有限的见闻, 至目前为止, 还没有发现他这样做过。 其三, 毛泽东对诗词,包括对自己的诗词,发表了许多见解、观点,基本上形成了带有明显个性色 彩的、一定系统性的诗学理论;但在对联方面,虽有所研究,但理论极少,对自己的作品, 则几乎从未谈及。 尽管如此, 毛泽东的对联还是以其自身的巨大艺术魅力和独特艺术个性在 人民群众中流传开来,吸引了许多的爱好者。 郑板桥与茶联 楹联,又称对联,相传最早始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至宋代时遂推广用在楹柱上,后又普遍作为装饰或交际之用。自唐至宋,饮 茶兴盛,与茶有关的楹联备受文人墨客推崇, 凡是以茶联谊的场所,诸如茶馆、茶楼、茶室、 茶叶店、茶座的门庭或柱上,茶道、茶艺、茶礼表演的厅堂墙壁上, 甚至在茶人的起居室内, 常可见到悬挂有以茶事为内容的茶联。 茶联的出现不迟于宋代, 但目前有记载而且数量又比较多的, 乃是在清代, 尤以郑燮 (板 桥)为最。 郑燮能诗、擅画、又懂茶趣,擅品茶,传世的茶联或者在联中咏及的茶事颇多。他考举 人前,在镇江焦山别峰庵读书,几次作联咏茶,如其中两副茶联分别写道: “汲来江水烹新 茗;买尽青山当画屏”“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 、 。青山美景, 名茶好水,令人难以忘怀,又都堪入联。 郑燮平生与墨有缘,但又与茶有交,为此,将茶与墨融进茶联: “墨兰数枝宣德纸;苦 茗一杯成化窑。 ”联中将“文房四宝”与茶和茶具联在一起,活脱脱表现了作者爱墨喜茶的 心情。 许多贴近普通大众的茶馆都可以见到郑板桥的楹联匾额。 楹联有述说名士、 高僧品茶鉴 水的: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在《题真州(今江苏仪征市)江上茶肆》中他 又写道: “山光扑面因朝雨;江水回头为晚潮。 ” 郑板桥曾自我表白说: “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 享人也。 ”所以他的联语常爱用方言俚语,使“小儿顺口好读” 。他在家乡写过不少这样的对 联,其中一副是: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这种粗茶、菜根的生活,反映的是 普遍百姓的日常生活,使人看来既感到贴切,又富含情趣。又有一副写道: “青盐白菜籼子 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把粗茶淡饭的清贫生活写得生动亲切,则正是他的人生观的真实写 照。 (五)对联趣事 春联撷趣千百年来,人们写春联,贴门对,所书写的总是些吉祥如意之言,祈祷祝颂之语。但也 有一些内容相左、新奇怪异的春联。 穷困联 清朝乾隆年间, 安徽桐城有位乡村理发匠吴熬, 虽学得些诗文, 但生活窘迫, 穷困潦倒。 有一年春节,他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家门上: “半间茅屋栖身,站由我,坐亦由我;几片萝卜 度岁,菜是他,饭也是他。 ”联中的他,指萝卜,理应写作“它” 。这副春联依物传情,其贫 困凄苦之状跃然门上。 改春联 有个暴发户略通文墨极爱以文人自居。其母生日恰逢大年初一,故年年大开筵席,喜贴 春联。这一年,账房先生写好一副常见通用的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暴 发户想,既是过年,又是给娘祝寿,应该改动一下才贴切,于是让账房先生改上联为:天增 岁月娘增寿。上联既然改了,下联也应改得对仗工稳才是。他又想起小时候塾师指教的“云 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便吩咐将下联改为:春满乾坤爹满门。账房先生曰: “东家, 怎么这么改?”暴发户正色道: “爹对娘不是很对么! ” 公厕联 1931 年新春,成都北门大神庙公厕门口贴有一副春联: “任他盖世英雄,入此门,还得 低声下气;凭你齐天大圣,闯其所,只宜屈膝弓腰。 ”此联语句通俗,韵味内涵;既对仗工 稳,音咏协调,又情趣幽然,语意双关,读之使人忍俊不禁。 问答联 昔有主客二人年终结账后谈判第二年的雇用合同, 老板提出许多具体意见, 足见其良苦 用心: “今岁说好才行。不捡牌不酗酒,不吸鸦烟。无事找事做,休要耍你脾气。 ”被雇者愤 然答曰: “明年整死不干。或挑葱或卖蒜,或拣狗粪。有钱仗钱狠,岂肯挖我祖坟! ”这一问 一答,构成一副对联,且形神兼备,可谓别具一格。 节俭联 从前有个人,爱睡懒觉,经常向左邻右舍借债。大年初一这天,他为了自宽自慰,在大 门上贴出一副对联:行节俭事,过淡泊年。贴罢,他又蒙着被子睡觉去了。一觉醒来只听门 外议论纷纷,他开门一看,原来有人把他写的春联一边加了一个字,改为:早行节俭事,免 过淡泊年。此人看了很受教育,从此起早贪黑,勤俭节约,日子越过越好。 妙趣横生的“随口对” 解缙是明代有名的才子。一天,明成祖朱棣和解缙谈起对联时说:《论语》 “ 上的‘色难’ 二字很难对。 ”解缙脱口而出说: “容易。 ”朱棣说: “既然容易,爱卿何不对来?”解缙说: “禀告陛下, ‘容易’就是下联。 ”朱棣略加思索后,大笑叫绝。 清代才子纪晓岚,性情坦率,语言诙谐,才思敏捷,工诗善对。幼年时就能出口成对。 一天,他到他四叔家玩,四叔和他对对子,指着四婶的脚说: “三寸金莲小。 ”纪晓岚机灵地 对道: “一双绣鞋轻。 ”四婶被他两叔侄逗乐了,说: “你们真无聊,这也可用来作对子吗?” 四叔又念道: “人谁不有脚。 ”纪晓岚接口对道: “何必动无名。 ”这一问一答,逗得四叔、四 婶哈哈大笑。 纪晓岚年长入朝作官后,深得乾隆赏识。一次与乾隆出游,席间,乾隆说出一三字联: “两 碟豆。 ”纪随口答: “一瓯油。 ”乾隆当即又改上联为“两蝶斗” ,纪晓岚也跟着改下联为“一 鸥游” 。对完君臣大笑。 一次,两广总督张之洞与一帮文人在陶然亭上饮茶。有人以“陶然亭”这上联求对,张 之洞笑曰:鄙人的名字“张之洞”就是下联。众人皆拍手叫绝。 秀才改对联(小笑话) 从前,有个进士老爷,专横跋扈,不可一世。有年春节,他为了炫耀,在自己的大门上 贴了这么一副对联: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正巧,镇上有个穷秀才,路过进士的家门,看见了这副对联。他先是露出鄙视的神态, 接着, 又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 到晚上, 他见四下无人, 就悄悄地在对联上加改了一些笔画。 第二天一大早,进士的门前围满了大堆看热闹的人,他们有说有笑,议论纷纷,大家都 称赞: “改得好!改得好! ”门外的吵嚷声惊动了进士老爷,他连忙打开大门,一看,立即昏 倒在门前的台阶上了。 原来,进士门前的对联,已被秀才改成了这样: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 (六)练习写对联 欣赏了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大家想不想也来写写对联?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试试。 1.老师这儿有几副上联,请大家对对下联。 蚕吐丝――蜂酿蜜辞旧岁――迎新年识时机――顾大局 画饼充饥――望梅止渴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福如东海阔――寿比南山高处处春光好――家家气象新 家中世界小――网上天地宽冬去山清水秀――春来鸟语花香 2.个人或小组出对,同学应对。 3.我这里还有不完整的几副对联,请大家帮忙对一对。 (1)填写缺字联: 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画亦精,字亦精, (精) (益) (求) (精) 。 (2)猜数字联: 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忙着贴对联,一个穷得快揭不开锅的老秀才为自己写了 横批:南北――没有东西 上联:二三四五――缺一(衣)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 下联:六七八九――少十(食) 你知道这副对联含着的意思吗? (3)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书法盖世,为世人所景仰,他写的对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 走。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惟独 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羲之想了又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 上半截先张贴与门前: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又有人前去偷揭。可在月光下一看,见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 书法家,可也不能将这副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他只好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 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日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 此时已有不少围观 人,大家一看,对联变成: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众人一看,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七)欣赏对联 1.对联有着广泛的用途,你在哪些地方,哪些场合看到过对联呢? 2.从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从一副副精妙的对联,我们不难发现:对联确实是中华文化 的奇葩,它能表达种种复杂深刻的思想感情,它能把名胜古迹装点得更加奇丽高雅,它能增 强喜庆气氛,给人一种喜气洋洋之感,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让我们再来欣赏几副对联: 五代后蜀皇帝孟昶书写我国第一幅对联: 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玩具厂对联: 多亏工匠巧玩具藏智慧,博得小儿欢娱乐长精神。 北京潭柘寺的一联流传甚广: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明]顾宪成: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事事关心。 杭州岳坟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孤山是杭州西湖的著名风景区,此间有一石亭,称“西湖天下景” ,上面镌刻着一副对 联,句为: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杭州西湖冷泉亭 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 杭州西湖楼外楼 客中客入画中画,楼外楼看山外山。 杭州西湖湖心亭 台榭漫芳塘,柳浪莲房,曲曲层层皆入画,烟霞笼别墅,茑歌蛙鼓,晴晴雨雨总宜人。 杭州四照阁 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 明月自来去 绕廓荷花三十里,空潭无古今 拂城扬柳一千株。
对联的写作规则―是一个在线免费学习平台、通过收集整理大量专业知识,职业资料、考试资料,考试复习指导,试题资料等给大家分享;同时提供学习互动交流;更好的帮助大家学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联大全上联下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