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怎么样开始修道?如何才能不断进步?--求道网
&&&&&&&&&&&&&&&&
怎么样开始修道?如何才能不断进步?
文:心师如道&&&来源:悠悠天地间&&&时间: 7:33:25
&&点击:630
有同道问,怎么样开始修道?每个人想要修道的原因都不一样。有的人觉得无聊,有的人觉得厌倦,有的人受到感情打击,有的人困惑,有的人迷惘,有的人想要逃避,有的人想要获得依靠,有的人想要获得超能力,有的人想要治病,有的人想要找到活着的理由,有的人想要通过新的渠道获得人们的尊敬,有的人想要…………人们想要修道,会有很多深刻的“根源”,这些东西跟自己的个性交织在一起,形成很多很多的原因,很多很多的理由…………只有最深刻的一点,没有被看到!想要修道,第一步就是洞察“发起心”,抛开所有冠冕堂皇的借口,抛开所有正气凛然的理由,抛开所有博爱众生的装饰……进入最深刻的内核,去洞察自己最纯粹的发起之心。明白了自己的“发起心”,第二步就容易了,就是“发愿”。知道自己的真正需要,而根据自己内心的渴求,发出灵魂真正的渴望!以上是修炼最重要的步骤。很多事情的开头,就决定了事物的最终结果。这两步是入门,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只有把这两步尽力做到最深处、最真处,才能为以后的修道打下坚实的基础。慧根在哪里,就在这里了,这洞打多深,根就能扎多深。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确实将这两步作到位,才能真正修有所成。否则,即使修炼,也是无根的草,无本的木,辛辛苦苦为他人作嫁衣裳而已。
(如道兄:您好!经常拜读你的文章,很有收获。这几天也曾思索过这个问题虽然每各人求道心不一样,我很想知道你是怎样走上求道之路的。)
中学的时候,因为读书紧张,患了很严重的失眠,无数次的中西医治疗都无效。每次躺床上,难以入眠,种种情绪悲哀纠缠脑海。人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快乐过得飞快,苦痛却一分一秒难挨。人到底为什么要活着?也许死亡对人来说,反而是种安宁。因此,最初的想法就是要治好病。动机很单纯--就是要解脱这个“苦”。后来开始修炼后,很快病就好了,但是我发现,身体的病痛也许痛苦,但精神的痛苦,有时候尤有过之。身体的病痛总不会一直持续,但精神的痛苦(如沮丧、绝望、无聊、失落……),却是紧紧相随。后来,学了点佛学,知道人是有可能解脱身心痛苦的,而且也了解到死亡也逃避不了苦的本质,终会执著轮回再次受苦。当自己真正意识到自己是苦的,而且死亡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你就会考虑如何解脱自己了。后来随着修炼,生活品质不断改善,心灵越来越放松,就越乐在其中了!同是一碗饭,味觉发达的舌头和味觉不发达的舌头是可以吃出不同味道的。生活也是这样,有意识的人,生活品质是不一样的。修道和修炼是不一样的,修炼叫你刻苦努力去成为什么,修道则是让你成为自己本来面目。当然,两者可以结合,修炼,让自己成为一个健康的人,可以帮助别人的人;修道,让自己回归到喜乐的本性之中。
(心师如道您好!& &我一直潜在论坛里学习,您的文章让我们得益良多!最近发现自身一个问题,刚开始的一个多月里,看您写的文章或奥修的作品,或别的大师的作品时,觉得茅塞顿开,充满信心,充满能量,有一种清新的感觉!但是看多时,却没有这种感觉了!觉得没法深一层进步,觉得好像在徘徊说着同一层次的问题!好像刚交到好朋友时非常高兴,但时间久了就没什么感觉了.如何保持吸收的状态?如何才能不断进步?)
您能发现这个重要的问题,非常好!说明您真的深入觉知了。当问题被发现,解决就不会困难了。这个问题存在所有的人中,包括大多数的修炼者。如果每个人都能时刻意识到自己是在绕圈子,那么修炼就快了。有的人骑了一辈子自行车,还是那样子的,而有意识专门训练的杂技演员,则很快就能完成高难度动作。很多人的修炼,就象是在骑自行车,一辈子都在踩,感觉每天都在变化,但变化的是外面的风景,不是本身的性质。修炼刚开始是骑上自行车了。但是,不要关注外面的风景,外面的风景迟早都会过去,但只有那个骑在自行车上的人不会离开。在哪里下功夫呢?就是骑车的人。有些人会骑摩托车,有些人会骑汽车,有些人甚至坐飞机,坐火箭。关键在哪里?坐上高速交通工具的门票在哪里?对于初入门的人,我会建议炼炼气功,或者粗浅地进行观照觉知--观形,或观体。这是自行车。这步很快,也容易理解接受,因为这是普通人存在的层次。但事物是很多层次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宇宙演化的顺序。观体、观形、炼气功,就是“万物”层次上的内容。当开始觉得已经游刃有余(就如您说的,已经感觉平常了--燕窝吃久了,也没有味道了),那么就说明您在这个层次已经觉悟了。这时候再在这个层次观照,就是在“骑自行车”绕圈子了。您要进入更微细的层面进行观照,就是“三”的层次。“三”的层次是什么呢?从修炼哲学角度,是五行八卦的层次;从普通人来说,就是一种纯粹的感觉因素。体验每时每刻的,不加修饰的纯粹的感受。例如,看到一个瓶子,你会有一种感觉……每个人都会有,但只有有意识的人,才会把这种感觉看清晰。如果在下一刻,你看到另外一个同样的瓶子,你会有一种新的感觉……而普通人区分不出同一物品的不同感觉。一旦您能清楚看到感觉,一些如风水吉凶预测……等等,就能明白了,因为当意识在这个层面觉醒,你就会看到这些东西对于你的意义。…………当您还在留意我的文字的时候,您只是还在“观形”的层次,只有您不再留意我表面的文字,而是体验每篇文章您主观的感受和体验,而且能看到每篇不同的“味道”,这时候才算是深入一层。其实,这在修炼界,称为“凝神入微”的状态。古人云“抱中守一”。对于站在不同层次的人,这个“一”是不同的。对于普通人,这个“一”就是粗糙的形体;对于修炼到“三”的人,这个“一”就是对事物直观纯粹的感受。跟这个“感受”一起,始终观照,不偏不倚,不取不拒,这就是在这个层次上的“抱中守一”。修这条路最直。但也需要大根器。因为大多数人无法放下“形体”,而认同虚无缥缈的感受。因此修炼需要舍,不舍不得,不要执著什么,不要认为什么就是真理--包括我说的一切话,这时候,您才会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真理。学会用感觉生活。把模糊的感受,变得如同“看”到形体一样真实。进入身心自由境界的门票不会有人给您,如果有人给你什么东西,那么您还是靠着别人的,还是不自由的。自由需要您自己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自己得到。让观照如同火焰般,清晰明了,无限穿透吧!把所有的模糊变得清晰!佛家讲,从“无明”到“光明”,这就是最直接的过程。另外,在提醒一点。这种修炼跟生活工作完全不相悖,只有真正将这种修炼融入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互不影响,才是真功夫。才能做到古人说的,“道不可须臾离也”。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专门抽时间修炼,但决不是说,有专门习炼的时间,也有放松不炼的时间--没有!不可能说打了一网鱼,再放回去的道理。如果有人说,我打坐的时候是佛,下了坐就是凡夫,那只是笑柄。只有把生活工作,当做“禅定”的过程,行站坐卧,神不可夺,志不可迷,才能说是“觉悟”。
责任编辑:
[665][188][385][311][711][1107][1000][773][785][718]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本站作品基本来自网上,供广大同好欣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告知。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这样的人怎么修行信佛?_百度知道
这样的人怎么修行信佛?
借钱做意骗七八十万血本拿要家几十万种晚要债曾借给钱困难朋友孩要费发愁没办朋友良说清债再走真每都想办搞钱度煎熬般种说要情拜佛求佛做佛于种情况看教育做要每念佛讨债看见骂想办钱念佛没良与佛所说行善作恶相违背所矛盾所做佛教育做
提问者采纳
许病榻缠绵死看透念佛相利益直接极乐世界病任继续坚持念佛死事金钱事要看透啊确实欠屁股债难受压力想佛陀已经告诉我辈骗别辈别所骗报应啊~旦家少笔债务哪呢另外要反省自淹死都水欠债务都贪图富贵想赚打钱借七八十万做前想想各种失败能说佛普通道德我都应该随便借钱财特别种自都知道结情况贪念作祟
其他类似问题
其他6条回答
念佛点都冲突啊反处都业滚业滚今步每身业力都相业力自灾难念佛掉执著削业力程环境要念佛念佛切太平念佛各种灾难都比单位受同事排挤孩校惹事家婆外遇要般早受弄都自杀修佛者言性考验看能能放能能关能放说钱、努力工作
只见自己过,莫见他人非。
佛不是万能的吗?你去求佛给你一个亿不就解决了吗?
我们说欠债还钱,杀人偿命,既然做了,自己应当认识到错误,就应当能够耐得住性子偿还。如果明白道理,什么都不会多想,认真踏实落实,该赔礼道歉的去赔礼道歉,该欠别人的努力工作偿还,自己无能力解决,自然依靠法律。至于其他什么都不要考虑。想多了也没用。
所以佛经上说了 有缘 才可能学 而道家讲 法侣财地法是有师傅 或看经明白修行的方法
侣就是共同修道的人 也就修道到某个时期一定要有护关或是送饭的人 财就是有钱能够参访名山 寻找高人
而最后的地 就是要有一个不被外界打扰能够清修的地方 以上是缺一不可的真如同你说的那样 只能说明那个人今生无缘 为什么被骗 还不是他自己心术不正 想要赚快钱就算当初没有七八十万 若是当初就能够去学佛修行 在家修
也不妨碍好好工作
为什么当初那人没有这么做 而是发现走投无路了 无法忍受现状了 才想到出家 或是 学佛呢 这是逃避显然修佛的动机也不纯嘛
所以欠债 他就应该去赚钱来还 念佛是帮不了这样的人的没有因缘 佛不渡无缘之人
如果你是真的是在拜佛求佛,那么应该要知道佛家的最基本内容,因果报应的不虚性。可以说如果你是真正的拜佛者那么你要承认,从骨子里相信因果报应的不虚性。你真的在求佛,那么你应该认识到你现在的所有痛苦都是由你自己往昔所造的业回到自己身上的因果报应。但是你此时应该生欢喜心,因为这样才消掉了你的很多业障。痛苦,挫折对于学佛者来说是最好的道友。应该以欢喜迎接。同时你说,你念佛修心,与还债矛盾。这怎么可能,对于学佛者念佛如吃饭,你能说你吃饭与还债矛盾吗?但是你念佛时不应以逃避债而念佛,做任何善事最初的动机很重要,您念佛应以清净之心念佛。你专心念佛,不仅对自己对他人同样有益。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如何修行?_百度知道
如何修行?
寿自由内宁静、逍遥 我没宗教信仰
提问者采纳
想真修.. 必死决
必死决心?早晚不都一样吗
当然不是了..因为人生苦短.
如果不是真下决心去修。到老了。疾病缠身福报尽...
在诸多折磨之下。恐怕更难修。若痛苦而亡。恐怕生嗔恨。更易落入深渊。修行之事非儿戏。你真要修吗? 若真修我可帮你。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6条回答
呵呵所求者须修行没听红楼梦句名言
世事洞明皆问情练达即文章其实世事烦恼通都遇事知选择才导致假能做曹先所说
世事洞明情练达 相信没事情能迷惑困扰
现 代 社 会 , 以 其 节 奏 快, 信 息 大 , 时 间 紧 , 事 情 多 为 特 征 。 大 家 成 天 价 日 穿 梭于 钢 筋 水 泥 的 丛 林 当 中 , 人 欲 汹 汹 , 钱 欲 滚 滚 , 在 物 质异 化 了 的 世 界 波 涛 中 行 船 , 自 然 , 烦 恼 频 生 , 不 绝 于 心。 虽 然 现 代 人 想 了 不 少 办 法 , 如 旅 游 、 度 假 、 休 闲 , 到公 园 去 , 到 保 护 区 去 , 但 也 只 是 宁 熄 一 时 心 火 , 吐 纳 一时 清 新 , 只 治 标 不 治 本 。 如 何 在 闹 中 取 静 , 于 躁 杂 中 真正 做 到 “ 心 静 自 然 凉 ” 呢 ? 也 就 是 说 , 现 代 人 如 何 做 到又 要 食 人 间 烟 火 , 又 能 修 菩 萨 道 呢 ?     我 自 己 的 体 验 是 : 静 心是 修 行 的 根 本 ; 收 视 返 听 , 返 身 观 照 自 我 才 能 自 悟 悟 他; 依 戒 止 心 , 依 戒 止 贪 嗔 痴 疑 慢 , 即 是 防 微 杜 渐 , 平 时恶 莫 过 于 酒 色 财 气 之 念 ; 天 天 习 定 练 功 , 定 中 念 佛 念 咒, 戒 定 慧 三 者 一 体 , 缺 一 不 可 , 戒 是 前 提 , 定 是 手 段 ,慧 是 目 的 。
怎么入门啊?我没怎么接触宗教的
可以去寺庙里做义工,我不知道你你那里怎么样,但北京有寺庙里招做义工
学佛法最合适,他找到了人的原罪,人的贪嗔痴三毒的种种危害,只要不贪心,不痴迷,多包容,自然就会内心宁静、逍遥
你想修行什么?佛教?道教?……
按你的补充,你应该修天道,不过每个宗教的核心宗旨都是一样的
您有宗教信仰吗?
没有宗教信仰
其实啊活着就是一种修行!!!!!!!!!!!!!!!!!!!!!!!!!!!!!!!!!!!!!!!!给好评不!其它都是白扯!!!
很好,很好,霸气=
本来就是! 哈哈哈
修行既是修正自己错误行为之简称。
读诵经典,严谨持戒~
每天早晨四点起来,刀山叶丛林去做吸气吐纳!
佛法是心法,关键在于闻、思、修的渐进,戒、定、慧的修持,贪、瞋、痴的熄灭和身、口、意的落实,吃斋念佛,适时敬奉,乃至参禅打坐、礼佛念经等等都是形式,最重要的还是实质。我认为我们还是更应该注重实质。   当然形式也不能完全忽视。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我们自己在做的时候会得到好处,功不唐捐,比如吃斋可以规范自己的生活、培养慈悲心,念佛可以消除我们的业障,适时敬奉(这个“敬奉”一般是说“供养”)可以帮助我们提起正念、积累福德资粮,礼佛可以折服我慢、忏悔罪障,念经可以随文入观、生起智慧。二,对于别人来说,也起个示范、教化的作用。      上面探讨了形式的问题,接下来,想谈谈“如何修行?”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心。我们不论做什么事学什么东西,没有信心是不成的。很多人认为佛教很神秘,对于佛教有这样那样的误解,——因为不了解,其实佛教已经流传了2500多年了,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社团有这么长的历史,佛法完全经得起历史长河的检验,历代帝王的护持和高僧大德的修证,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我们应该想想为什么?说明佛法有用。人人都有佛性,每个人都想离苦得乐,佛法里有怎么样让我们离苦得乐的办法,学了、实践了就能切身体会到,这是真实不虚的。——这也是我的切身体会。以前的我烦恼重重、诸多不顺,通过学习,经常能保持欢喜圆融的心态,看周围的每个人都亲切了,工作中很积极乐观,懂得了慈悲、智慧、平等和包容。 佛陀的教义就是从自己的贪、嗔、痴三毒下手,修行以征服自己三毒为对象,佛教的教义,是叫我们自己去征服自己,征服我们自己的贪嗔痴三毒,并不是去征服别人的宗教,所以佛陀的教义特别不同,若是你不从自己的贪嗔痴三毒下手,那么你如何修行呢?佛陀是不会去骂或看不起别的宗教的,因为宗教各有他的教理,必须去尊重,千万不可毁谤其他的宗教,当然也不容许其他宗教冒仿佛教,这样也不行。虽然宗教很多,但佛教和其他的宗教仍有不同之处(不共法),教义虽有共法与不共法,共法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等。如佛教所说的结夏安居,过午不食等等。这都是与其他宗教相同,所以叫做共法。若是真正的了义法叫做缘起性空、八正道、十二因缘、四念处、四圣谛,这些与其他宗教不相同,所以称为不共法。就是差别在了义与不了义,其实佛教也有些法和别的宗教一样,所以称他为共法,也就是不了义法或称为有漏法,不究竟的。 那么什么叫做了义(无漏)法呢?就是中道,中道是什么?就是八条正道,也是唯一解脱的道路。外道思想不是“断”就是“常”。所以称他为两边人,佛陀的中道思想就是不落入“断”或“常”,所以称为中道法。 中道的八条正道:简单解释一下,在我们“回归自然”系列也有谈到八正道,若要参考八正道,应该要参考回归自然,现在只作简单介绍: 一、正见:是正当的见解、正确的知见,认清宇宙人生万事、万物的真实相,本来面目,如认识一切皆苦,明白诸行无常,了解诸法无我,彻知万法皆空性等等。 二、正思惟:是正确的思惟。由于彻底的认识事物真相“缘起缘灭”,而以正见为自己的理想,由理想而能实现自己的正欲。正当的欲望,所以称为正思惟。 三、正语:一切的言语都必须不离法或善,不作一切非理的口业。 四、正业:除去身上一切不正当的动作,而且常行清净之业。 五、正命:离开一切不正当的生活,必须活在正法当中。 六、正勤:是正确方法的努力,是正精进勇猛于修行。 七、正念:将正确的思想常住于心,时时忆念不忘,不起一切邪念。 八、正定:用正确的方法修禅定,将心静止于正念,保持身心于三昧(正定),不被烦恼妄念所动。 今天时间的关系,暂时说到八正道、八正道是佛陀所开示的八条正道,也是佛教修行实践的代表杰作。下星期有空,有时间、因缘,我们再继续研究,祝福各位持戒清净、福德圆满,感恩! : “佛法是用以度人,给予得到安祥、和平、自在、宁静的涅槃,不仅为了满足求知的好奇。”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戒篇):之二 各位诸山长老、各位护法居士,我们又在空中见面了。   我们前集已将八正道的条文简单说过了,若想要对八正道更清楚,我介绍看回归自然第廿三集,以上佛陀所开示的八条正道,是佛教实修履践的代表杰作。依止八正道修行能解脱一切烦恼,而亲证涅槃,止息轮回生死的痛苦。佛教的教义、修道法,是依中道建立,所以皈依佛就不皈依外道典籍。若皈依外道典籍就犯三皈依戒的第二条戒了。初皈依的人有谁能够了解呢?怎么知道外道典籍是什么呢?所以我们修行思惟正见的标准,一定要依止佛陀的教义,否则就无法以正见的标准来落实于生活中,若能如此,也就是持守三皈依戒的第二条戒了,所以印度六师所言的教法,我们都称之为外道。现今宗教复杂,所以我们要修行一定要依法。不能只认那是谁说的,在回归自然里的噶拉玛经有说,不能只依知名度,或只认定这是我师父,也不能断定是出家师父讲的就对,一定要经过思惟,符合三法印与否,若符合三法印就接受,若不是则需怀疑请教,才不致浪费许多宝贵的时间。 第三、尽形寿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这地方很多人不了解,认为我皈依这位师父,这位师父才是我的师父。不是我皈依的师父,就不是我的师父,不是这样的,佛陀说僧伽就是个和合的僧团,待会会说到,所以皈依师父等于代表僧伽都是我们的师父,所以是依法。僧伽:就是集团之意,所谓集团,必须要有三人以上才能说僧伽,后来有所谓僧,是以一人为单位,对不对姑且不论,这是名相与我们修行无关,只不过是一种代表的名词,我们别浪费太多时间在这种与修行无关的事,是非与否我们不必去研究,故出家人都被称为僧,僧是佛法僧三宝之一。僧伽一词,并不是出自佛教团体而已,在佛陀未诞生前,印度就有僧伽两字了,印度人将商业、社会、政治或是宗教等单位,都称为僧伽集团。佛陀成道以后,教理圆满、学德兼优、教化有方,弟子就渐渐多起来了,终于演变成一大集团,佛陀沿用印度旧有的僧伽制度,自己则是僧伽里的导师,所以僧伽确实是指佛陀和他的弟子,以及广义的在家佛教徒们。不过谈论僧伽,还是以佛陀和出家弟子的一大集团为原则,直到后来,才将佛陀除外,专指出家弟子们的大集团,而成为佛法僧三宝的局面,也许有可能佛陀教人要以法为师,要依法而住,故佛陀所悟的佛法,是吾人应该要皈依的,同时佛是唯一大觉大悟发现真理的人,由他启示开导众生,故大家依止佛陀。至于僧伽集团,乃是唯一传承佛法真理的代表者,也就是说佛陀他是一位觉悟者,将他的佛法留传下来,而归依佛也就是皈依他的人格与福慧,依止佛陀所体悟的佛法,我们可以用他的佛法修行,达到与佛陀一样,那么佛陀灭度后我们一定要依止僧伽集团,传承佛法真理的代表者,所以皈依僧就不可再皈依外道邪众。你皈依僧之后,若再皈依外道邪众就犯了皈依戒。 外道,以上有说明过,邪众,就是不依中道,藉宗教名义活动者等等不正见的人,也可以说是假藉佛教名义行利己之事,而他所说的话都不正见,妖言惑众,甚至藉宗教去骗人,用言语去骗,去拐人等等,都是外道邪众。初皈依的信众,若是不先了解三皈依戒,他如何去分别好坏,又如何去持守呢?真能够了解三皈依的内容及意义吗?其实很难。所以问题就出在这里,希望初皈依信众,必须深入了解三皈依戒,了解佛法僧,不要只听人说就跟着走,也不可只求名相皈依就结束了,很多人有这个毛病,将皈依佛当成佛是鬼神般在拜,我们拜佛是想到佛的德行、教义,想他的悲智去学习他,看到他就想到这些,那才能拜得下去,若是我们不清楚佛的德行,不了解他的好处,也不了解他伟大在哪里,我们怎会拜得下去呢?很多人都只是跟着拜而已,所以,以后有关于在家居士如何修行的地方会说到,现在不是在说这一项,怕扯的太远让各位听起来觉得复杂。所以你若真正皈依佛,就不会把佛陀当成鬼神去拜。有的人皈依三宝之后,将佛陀当成鬼神拜,将佛法当成学术在研究,他只顾研究却没有去实践,佛教重视理事圆融,理论虽然了解,却更重视行持修证,所以是理论与修持两者结合的。若只了解理论,不去修证,那这样只是学术认知而已,以佛教观点看,这不能亲证,也就无法圆满。很多人皈依僧,就好像将这师父当成干爸爸一样,只拜干爸爸而已,那就失去三皈依的意义了。虽然现在不是说三皈依,我们在三皈依里有说到,你可以参考三皈依,现在只简单介绍,三皈依是要佛法僧三项具足缺一不可,若是缺少其中一项,那你就是三皈依无具足圆满了。很多人不知道皈依的内容,也不去研究,只是一个名相的皈依,好像说我来皈依,就如同领了一张护身符一样,这是错误的,别以为拿了一张皈依证书就可以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傍生,皈依僧不堕饿鬼,那是不可能的,那张皈依证书是不能做我们的护法神,也不能拿来当作护身符的。而是要确实去行持三皈依戒才能无地狱、饿鬼、畜生,我们应该了解,千万不要只皈依名相就结束,这样真是太可惜了。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尤其正法更难闻,今世有如此福报,让我们活在这里,而且福报又那么好能亲近佛教,那就应该深入研究,否则等到时机因缘失去,无常到来才要追求,想亲近的机会也就没了,唯有把握当下修行体证自利利他,这才是我们身为一个佛教徒必须要实践的。首先要自利,自利是充实自己,并非消极,然后将所了解的传授给别人,这样才不会前盲引后盲,如此才不辜负今生而白跑一趟,况且又出生在生活富裕、环境这么好的地方,还有那么好的年轻本钱,耳朵可听闻到正法,若不然,时机一失去就拉不回来了,那就白跑了这一趟。既然皈依清净僧伽,就应该依止清净的僧伽,作为修学佛法的导师,引导我们的老师,不要将僧伽当作干爸爸,这点千万要记住。另外还包括要“依法不依人”,皈依后所有的师父都是我们的老师,都是我们的导师,要依他的法、依法不依人。   那么受持三皈依戒有什么好处呢?若能受持三皈依戒,好处实在太多了,若是以过去经典的记载而言,例子很多,我们只是简单拿几项来说,比如说:可以求得现世安乐免受一切烦恼痛苦,减少造一切业,可以由受持三皈依戒而向上增进,向上、向善、向解脱,达到涅槃寂静的究竟安乐。能受持三皈依戒者的好处,综合起来大约有以下几种: 一、成为佛陀(觉者)的弟子。 二、是受戒的基础。受三皈依戒之后,才能受五戒,若没有受三皈依戒,就不能去受五戒,所以说受持三皈依,就是受戒与成就的基础。 三、减轻业障。 四、能积福慧。 五、不堕恶趣。 因为你受持三皈依戒,你有正见、正念了,你若断恶修善了,当然不会堕入恶趣,不堕入地狱、饿鬼、畜生,就怕你只是空皈依,皈依只为拿一张皈依证书而已,这样的话,地狱、饿鬼、畜生还是有你的份,若是你能确实受持三皈依戒,保证就没有地狱、饿鬼、畜生,这是事实。不要只是盲目形壳,皈依后不受持三皈依戒,也没有向上、向善、向解脱,也不继续深入佛法,认为皈依过后就没有地狱、饿鬼、畜生,这是不可能的。 六、一切好事都会成功。就是说一切善事,包括利己利人的都能成功。 七、能开启智慧达成佛道。优婆塞戒经有说:皈依三宝必须受持三皈依戒,将来所得福报之大,大得不可限量。譬如有一个宝藏蕴藏丰富,全国人民搬运七年都搬不尽,而受持三皈依的功德,比这还要大千万倍。想想看,受持三皈依的功德有多么大!这是对初学而言,所以引喻功德。折伏罗汉经云:过去有一位忉利天的天子在天福享尽后,身体变得衰败不堪,寿命将在七日之后终了,他自己知道,命终之后,将会投胎猪中,所以恐慌紧张,于是就去请教天主,但天主也没办法,因为天主本身也会五衰,天人也有老病死啊!所以天主跟他说:其实我跟你都一样,只是福报的时间长短而已,终归我也跟你一样,步你后尘。于是天主要他去请教佛陀,向佛陀求救,佛陀教他皈依三宝,受持三皈依戒,那么死后就不会堕入猪胎,得生人间,并且还于人间巧遇舍利弗,请舍利弗为其说法,因此修行而证圣果(阿罗汉果)。所以受持三皈依的好处,在佛经之中实在说得太多了,如:凡受持三皈依的人,就有四大天王派遣三十六位善神来轮番护持的记载。然而,不管受持三皈依的功德有多大,但受持皈依的最终目的,是要使自己成就佛道。这是对初学者而言,指引你必须要具足福德因缘的说法,千万不可将受持三皈依,偏向于求得人天享受而已,因为人天是有漏的,终归享尽还会堕入人间,所以一定要了解,我们受持三皈依的最终目标,也就是要来成就佛道,要与佛相同具足福慧(二足尊),断除一切忧悲苦恼。三皈依戒介绍到此,若不详细,有因缘再互相研究。并不是三皈依戒,从我简单的讲述中就能理清楚,只是希望各位居士听了三皈依戒之后,能加深印象,由此做起点,慢慢再精进研究,达到向上、向善、向解脱,这是我抛砖引玉,希望各位一定要受持三皈依戒。 现在皈依的佛教徒实在很多,但要从哪里入门也不懂,受持三皈依之后,要做什么也不知道,甚至受三皈依之后,要如何行持也不知道,只是盲目而行犹如一只失去方向的船在汪洋大海当中,不知要往何处去。又各人所说不同,法师与法师所说的也不尽相同,这本书与那本书所载的又不一样,那到底要从哪里下手呢?形成无处下手,最终就放弃了。不然就只是信仰就好了,所以是很可惜的。因为这个机缘,且感恩信徒布施给我们吃、穿、住,所以必须感恩回报信徒,因此才能来介绍三皈依戒,让在家居士们了解,到底有什么次第可修行,这样才不致盲目而不知如何下手,否则白白空过太可惜了。三皈依戒说完接着来介绍“五戒”。   “五戒”是一切诸戒的基础,一切戒必须从五戒筑起,如同我们盖房子,一定须从地基先打好。若五戒持不好,以后你能持什么戒呢?这是不可能的。佛陀制戒的目的,是希望佛弟子们能够持戒,因为“戒是无上菩提(般若)本”。应当一心持净戒,若能如法(如法是指按照佛陀所说的戒条,戒的内容与戒的精神而持守),个人能增长功德,团体则能和合安乐。有的人认为持戒是一种不自由而且有被束缚的感觉,其实是他不了解,戒并不是束缚,戒是自由的良药。就如同我们佛教里的三法印,也是佛教的防腐剂,若无戒,那么佛教就容易烂沙一把,教法教理若无三法印,那每个人就会各自一个样子无所依止,所以三法印是教法的防腐剂,戒则是团体与个人修养的防腐剂,可以不容易腐败,这是很重要的,千万不可认为无所谓,你若误以为戒只是束缚,而以后不受持众戒,反而会被不自由所束缚,其实对戒了解的人,会当它是自由的良药,保证是自由的良药。比如说:国家有国家的法律,尤其是每个国家的法律也不相同,像美国的法律,日本就不能完全适用,新加坡的法律,犯错可以鞭打,别的国家就不一定有,有的国家有枪决,有的就没有枪决,光是美国国内各州法律就不尽相同,那州会枪决,这州就不会枪决,所以团体必须要有法律。但是对于守法的公民,无论法律多么严格,像新加坡犯错要被鞭打,你若不犯错,即使订再严的法律,也对你起不了作用,对你根本不产生影响,像很多人看见警察,警察是在保护我们的,你若去贩卖安非他命,去做坏事情,自然你看到警察就混身不自在。警察的责任是保护我们生命、财产安全,那么你若守法,看到警察就不会紧张,无论法律多么严格,只要你不犯法,在你身上是不产生作用的,你若不去遵守,当然就会产生不良后果,所以各位要了解这个意思,戒也是一样。为了要维护人民的安全,所以必须要有法律来限定,因为社会中个人的理念及思想不一定相同,你的思想和他的理念,你的业力与我的业力不同,观照不同,思想不同,智商不同,所以必须要有法律。为了要保护大家,避免为了一点小事而造成千古恨,所以要有法律。若人人守法社会就安乐太平,所以国家的法律不是束缚,而是自由、安乐、和平的一种规范。佛教的戒律也是如此,在众多的弟子中,也必须要有如国家法律般的戒律来维护团体的和乐,国家有国家的法律,佛教有佛教的戒律。佛陀初成佛道,根本没有所谓的戒律,因为那时来亲近他的出家弟子,或是在家居士素质都很好,后来弟子增多了,质方面渐差,所以才制定戒律。 不持守戒者,就会妄作恶业,导致产生两种不自由的身心果报,身受法律制裁,心自欺不安,因为要骗别人,必须先骗自己,你若不先骗自己,就无法去骗别人,怎么说呢?你要骗别人之前,你的心已经知道自己要去骗别人了,所以已经自己先骗自己了。自欺欺人,不自欺怎么去欺人,自己不先欺骗自己,怎么去欺骗别人呢?加上业力的因果报应,业力的因果轮回是很恐怖的,只是因缘未成熟,不是业力因果不报,等因缘成熟时,必然自受,绝对自受!这是佛陀在他的本缘经里提到。从过去的修行过程中来看,不管是对不对,是劝人的或是实际的姑且先不论,但事实上人在业力论当中,一定要注意。佛教无灵魂论,但是佛教重视业力论,业力的行为要自己承受,自己做自己承受,谁会替你承受呢?没有人可以替你承受,所以因缘若到时,果报还自受,无人能替你承担,不要时间一到来便怨天怨地。这是希望我们先了知因、了知果,做每一件事情因果同时看,这会比较安全。所以持戒是自由的,并不是束缚,何况无持“戒”身心如何安“定”呢?如果说我今天不持戒,做了一件坏事情,看了人就提心吊胆,听人在说话也会心想:我是不是做了坏事让他知道了?还是我昨天在做坏事时,他看见了?于是内心产生不安。你心产生不安,要如何能生定呢?心若持戒,不论什么事,即使天塌下,也一样安心,因为没有违背自己的良心,做事不违犯一切道德范围自然心安,无论谁来都不会怕,也不会提心吊胆,所以心能安,安了之后就是持戒,然后定,心安之后,你减少紧张,放松你的身心,明觉清楚行住坐卧,自然慢慢生出定来,你心不安就不能定,不能定则生妄念紧张,那要如何将精神集中思惟甚深的缘起正法?缘起法甚深,并非简单懂一些名相而已,我研究了廿多年,尚不敢说自己懂,只不过懂个皮毛而已。阿难曾说了一句话:“缘起法很简单”,佛陀就说:“不是,阿难你别误解,缘起甚深,甚深“。所以佛法的三学“戒、定、慧”是有他相当周密的次第,不知者千万不可自作聪明,本末倒置,以为先修“慧”就不需要修戒定了,这个就太天真了,佛陀若在会摸他头,甚至训他,你无戒心就不定,要如何集中精神来思惟慧?你讲的不是慧,那就是世智辩聪,本末颠倒。如此邪见之人,永远是世间狂乱者,没有止息生死轮回烦恼的一日。   如今持戒的风气渐渐被忽略,原因就是对业力的了解太少,因为对于业力的轮回了解太少,所以在这种环境当中,必须加强对业力方面的认知,并不是一见面就说很深的佛法,我觉得这样效果反而不好,他反而变成狂慧,无法脚踏实地。基本的基础都没稳固,如同这房子地基没打稳就盖二楼、三楼,一定会塌下来,像我们经济若不好,有一天遇到经济困难,就会为经济烦恼,意思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清楚知道轮回生死的重要,业力果报的重要,由于持戒的风气越来越少,社会也愈来愈混乱,教界里面的是非也越多,自己本身妄语一大堆,嗔恨、贪嗔痴一大堆,初学者看见怎敢亲近我们呢? 我觉得持戒慢慢被遗忘,对佛教来说,是没有好处的。有些持戒清净的人,反而会被指指点点,反被指说他固执、死板等等……好像是一位怪人。没错!持戒不能变成怪人,这是我经常告诫弟子的,持戒虽然重要,但是不能变成怪人,其实受戒和学戒的目的,主要是要持戒,如果受戒而不持戒,那如何能了知戒呢?既然不了解戒如何持戒?佛陀制定戒律,是要佛弟子去遵守实践(止、持),并不是学些戒法来放在口中,产生我慢自高,到处批评人,甚至连出家众也不例外,哪个和尚犯戒,哪个尼姑不规矩等等的造业,果报是要自己承受,业力自己承受,嘴一溜就说了出去,但你所说出去的,像水泼在地上要收回来就困难了。你听戒听听看就知道,虽然我并不是专门说戒的人,但是这因果业力的关系,你千万要注意。现今佛教,多半的佛门是非丑事,都是由佛弟子口中所传播出来的,其实只不过是一点意见不合或因师徒意见不合,或是居士请法不合,人与人之间意见不合,就产生乱造是非的现象,听者不知内情,错认为教界里面都无人持清净戒,加上听者又再加油添醋,就演变愈传愈不像话,让听到的人产生误解看不起三宝。若以戒来说这是很严重的,所以佛弟子的质是非常重要,尤其是出家众,出家人质若好,在家弟子就会慢慢受影响,我们出家人质若不好,在家居士们看了就不敢亲近佛教,所以不管在家或出家,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互相毁谤是更不应该,这是我的看法,这不但会毁灭佛教徒的自身名誉,也会影响初学的善男善女对佛教失去信心,更会损害三宝的尊严。平时我常说,佛教是向我们的内心征服贪嗔痴,绝对不是用语言、恶语、或是暴力向外去征服他人,而是要征服我们自己的贪嗔痴、征服我们自己的妄念、征服我们自己的一切习性,向内在去征服,不是向外去征服,如果你亲眼看到他人犯戒,也只能找机会向犯戒的人当面劝告,如果不能接受,也只好内心为他悲痛:“可惜!这人不了解业力故,所以才来制造这些恶业,以后他的后果不知如何!”绝对不可不分场合、不分时间、不分对象,一看见就一张嘴巴随便乱讲,尤其是听别人说的,自己没有亲眼目睹。现在的是非大多数是断章取义,要不就是多加了一句,或少说了一句,才产生是非,往往一件小事就是非一大堆。我们应该勇于承担,不对就需承担接受而改正过来,若真是如此才是在修行,否则还自己打肿脸充胖子,硬梆梆的,不愿接受他人的建言,不愿接受人家的劝告,这是不对的,所以绝对不能到处乱讲,尤其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只听别人讲的更要小心,否则的话,自己变成了是非人,本来没有我们的事,听了人家说,你若不慎重考虑,别人说你也跟着学,还再加盐添醋的,那你本身就是是非人了,果报是不小哦!怎么说呢?因为你所听到的,根本不知道事实的真假,反而自己犯了戒,犯了“说四众”,四众是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犯了四众过戒的人,如果所说不实,更加再犯了“妄语戒”,如果你所说的是一位出家众,那更严重,又犯了“毁谤三宝戒”,不懂的人当然不觉得怎样,像我们童年时,连鸡粪也拿起来吃,傻呼呼的根本不知道,人家说:“瞎子不怕枪”。没有人告诉他那是枪,砰、砰、砰,他还当作是放鞭炮,等到被打中了,才知道已经来不及了,所以说话一定要小心“祸从口出”,很多人不知道毁谤三宝戒是很严重的。这三条戒,都一样犯波罗夷罪(戒律中之严重罪也,谓之弃,永远被排除学佛的机会,四分律谓之断头罪。),波罗夷戒是现在失去戒体,若无发露忏悔,死后必须堕落地狱的大罪,大众不可不慎!如是一位持戒的人,他决不会轻易说他人犯戒,如果常常爱说他人犯戒的人,他自己首先就是常常犯戒了。
虚云大师开示——参禅的先决条件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执著,自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为诸佛众生所同具,无二无别,若离了妄想执著,就证得自己的如来智慧德相,就是佛。否则就是众生。只为你我从无量劫来,迷沦生死,染污久了,不能当下顿脱妄想,实见本性,所以要参禅。因此参禅的先决条件,就是除妄想。妄想如何除法,释迦牟尼佛说的很多,最简单的莫如一“歇即菩提”一个“歇”字。禅宗由达摩祖师传来东土,到六祖后,禅风广播,震烁古今。但达摩祖师和六祖开示学人最紧要的话,莫若“屏息诸缘,一念不生”。屏息诸缘,就是万缘放下。所以“万缘放下,一念不生” 两句话,实在是参禅的先决条件。这两句话如果不做到,参禅不但是说没有成功,就是入门都不可能。盖万缘缠绕,念念生灭,你还谈得上参禅吗?  “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是参禅的先决条件。我们既然知道了,那末,如何才能做到呢?上焉者一念永歇,直至无生,顿证菩提,毫无络索。其次则以理除事,了知自性,本来清净,烦恼菩提,生死涅槃,皆是假名,原不与我自性相干。事事物物,皆是梦幻泡影。我此四大色身,与山河大地,在自性中,如海中的浮沤一样,随起随灭,无碍本体。不应随一切幻事的生、住、异、减而起欣厌取舍。通身放下,如死人一样,自然根尘识心消落,贪瞋痴爱泯灭。所有这身子的痛痒苦乐、饥寒饱暖、荣辱生死、祸福吉凶、毁誉得丧、安危险夷,一概置之度外。这样才算放下。一放下,一切放下,永永放下,叫作万缘放下。万缘放下了,妄想自消。分别不起,执著远离。至此一念不生,自性光明全体显露,至是,参禅的条件具备了。再用功真参实究,明心见性才有分。   日来常有禅人来问话。夫法本无法,一落言诠,即非实义。了此一心,本来是佛,直下无事,各各现成;说修说证,都是魔话。达摩东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明明白白指示:大地一切众生都是佛,直下认得此清净自性,随顺无染。二六时中,行住坐卧,心都无异,就是现成的佛。不须用心用力,更不要有作有为,不劳纤毫言说思惟。所以说成佛是最容易的事,最自在的事.而且操之在我,不假外求。大地一切众生,如果不甘长劫轮转于四生六道、永沉苦海,而愿成佛常乐我净。谛信佛祖诚言:放下一切善恶都莫思量。个个可以立地成佛。诸佛菩萨及历代祖师,发愿度尽一切众生,不是无凭无据,空发大愿、空讲大话的。  上来所说,法尔如此。且经佛祖反复阐明,叮咛嘱咐,真语实语,并无丝毫虚诳。无奈大地一切众生,从无量劫来,迷沦生死苦海。头出头没,轮转不已,迷惑颠倒,背觉合尘。犹如精金投入粪坑,不惟不得受用,而且染污不堪。佛以大慈悲,不得已,说出八万四千法门。俾各色各样根器不同的众生,用来对治贪瞋痴爱等八万四千习气毛病。犹如金染上了各种污垢,乃教你用铲、用刷、用水、用布等来洗刷琢抹一样。所以佛说的法门,门门都是妙法,都可以了生死,成佛道。只有当机不当机的问题,不必强分法门的高下。流传中国最普通的法门为宗、教、律、净、密。这五种法门,随各人的根性和兴趣,任行一门都可以。总在一门深入,历久不变就可以成就。  宗门主参禅,参禅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参透自己的本来面目,所谓“明悟自心,彻见本性”。这个法门,自佛拈花起,至达摩祖师传来东土以后,下手工夫,屡有变迁。在唐宋以前的禅德,多是由一言半句,就悟道了。师徒间的传授,不过以心印心,并没有什么实法。平日参问酬答,也不过随方解缚,因病与药而已。宋代以后,人们的根器陋劣了,讲了做不到。譬如说:“放下一切”、“善恶莫思”,但总是放不下,不是思善,就是思恶。到了这个时候,祖师们不得已,采取以毒攻毒的办法,教学人参公案,或是看话头。甚至于要咬定一个死话头,教你咬得紧紧,刹那不要放松。如老鼠啃棺材相似,咬定一处,不通不止。目的,在以一念抵制万念,这实在是不得已的办法。如恶毒在身,非开刀疗治,难以生效。古人的公案多得很,后来专讲看话头。有的,看“拖死尸的是谁?”;有的,看“父母未生以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晚近诸方多用看“念佛是谁?”这一话头。其实都是一样,都根平常,并无奇特。如果你要说,看念经的是谁;看持咒的是谁;看拜佛的是谁;看吃饭的是谁;看穿衣的是谁;看走路的是谁;看睡觉的是谁,都是一个样子。谁字下的答案,就是心,话从心起,心是话之头。念从心起,心是念之头。万法皆从心生,心是万法之头。其实话头,即是念头,念之前头,就是心。直言之,一念未生以前,就是话头。由此你我知道,看话头,就是观心。父母未生之前的本来面目,就是心。看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就是观心。性即是心,“反闻闻自性”,即是反观、观自心;“圆照清净觉相”,清净觉相,即是心,照即观也,心即是佛,念佛即是观佛,观佛即是观心。所以说,看话头,或者是说看“念佛是谁?”就是观心,即是观照自心清净觉体,即是观照自性佛。心即性、即觉、即佛,无有形相方所,了不可得。清净本然,周偏法界,不出不入,无往无来,就是本来现成的清净法身佛。行人都摄六根,从一念始生之处看去,照顾此一话头,看到离念的清净自心。再绵绵密密、恬恬淡淡,寂而照之,直下五蕴皆空,身心俱寂,了无一事。从此昼夜六时,行住坐卧,如如不动。日久功深,见性成佛,苦厄度尽。昔高峰祖师云:“学者能看个话头,如投一片瓦块,在万丈深潭,直下落底。若七日不得开悟,当截取老僧头去”。同参们,这是过来人的话,是真语实语,不是骗人的诳语啊!   然而为什么现代的人,看话头的多,而悟道的人没有几个呢?这是由于现代的人,根器不及古人,亦由学者对参禅看话头的理路,多是没有摸清。有的人东参西访、南奔北走,结果闹到老,对一个话头还没有弄明白,不知什么是话头,如何才算看话头。一生总是执著言句名相,在话尾上用心。看“念佛是谁”呀!“照顾话头”呀!看来看去,参来参去,与话头东西背驰,哪里会悟此本然的无为大道呢?如何到得这一切不受的正位上去呢?金屑放在眼里,眼只有瞎,那里会放大光明呀?可怜啊!可怜啊!好好的儿女,离家学道,志愿非凡,结果空劳一场,殊可悲悯!古人云:“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错路”。修行悟道,易亦难,难亦易。如开电灯一样,会则弹指之间,大放光明,万年之黑暗顿除;不会则机坏灯毁,烦恼转增。有些参禅看话头的人,着魔发狂、吐血罹病;无明火大、人我见深,不是很显著的例子吗?所以用功的人又要善于调和身心,务须心平气和、无挂无碍、无我无人,行住坐卧、妙八玄机。  参禅这一法,本来无可分别。但做起功夫来,初参有初参的难易,老参有老参的难易。初参的难处在什么地方呢?身心不纯熟、门路找不清、功夫用不上。不是心中着急,就是打盹度日,结果成为“头年初参,二年老参,三年不参”。易的地方是什么呢?只要具足一个信心,长永心和无心。所谓信心者:第一信我此心,本来是佛,与十方三世诸佛、众生无异;第二信释迦牟尼佛说的法,法法都可以了生死、成佛道。所谓长永心者就是选定一法,终生行之;乃至来生又来生,都如此行持。参禅的总是如此参去,念佛的总是如此念去,持咒的总是如此持去,学教的总是从闻思修行去。任修何种法门,总以戒为根本。果能如是做去,将来没有不成的。沩山老人说:“若有人,能行此法,三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又永嘉老人说:“若将妄语诳众生,永堕拔舌尘沙劫”。所谓无心者:就是放下一切,如死人一般,终日随众起倒,不再起一点分别执著,成为一个无心道人。初发心人,具足了这三心,若是参禅看话头,就看“念佛是谁?”:你自己默念几声“阿弥陀佛”,看这念佛的是谁?这一念是从何处起的?当知这一念不是从我口中起的,也不是从我肉身起的,若是从我身或口起的,我若死了,我的身口犹在,何以不能念了呢?当知此一念是从我心起的。即从心念起处,一觑觑定,蓦直看去,如猫捕鼠,全副精神集中于此,没有二念。但要缓急适度,不可操之太急,发生病障。行住坐卧都是如此。日久功深,瓜熟蒂落;因缘时至,触着碰着,忽然大悟。此时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直至无疑之地,如十字街头见亲爷,得大安乐。  老参的难易如何呢?所谓老参,是指亲近过善知识,用功多年,经过了一番锻炼,身心纯熟,理路清楚,自在用功不感辛苦。老参上座的难处,就是在此:自在明白当中停住了,中止化城,不到宝所。能静不能动,不能得真实受用。甚至触境生情,取舍如故、欣厌宛然,粗细妄想,依然牢固。所用功夫,如冷水泡石头,不起作用,久之也就疲懈下去,终于不能得果起用。老参上座,知道了这个困难,立即提起本参话头,抖擞精神,于百尺竿头,再行迈进。直到,高高峰顶立,深深海底行,撒手纵横去,与佛祖觌体相见,困难安在?不亦易乎?   话头即是一心。你我此一念心,不在中间内外,亦在中间内外,如虚空的不动而遍一切处。所以话头不要向上提,也不要向下压:提上则引起掉举,压下则落于昏沉;违本心性,皆非中道。大家怕妄想,以降伏妄想为极难、我告诉诸位,不要怕妄想,也不要费力去降伏他,你只要认得妄想,不执著他,不随逐他,也不要排遣他,只不相续,则妄想自离。所谓“妄起即觉,觉即妄离”若能利用妄想做工夫,看此妄想从何处起?妄想无性,当体即空,即复我本无的心性。自性清净法身佛,即此现前。究实言之,真妄一体,生佛不二。生死 、菩提烦恼,都是本心本性,不必分别,不必欣厌,不必取舍。此心清净,本来是佛,不需一法,那里有许多罗嗦。参!
世界上所有的宗教
所有的修行
都绝不会超出这八个字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先做一个好人
然后再成为一个有智慧的好人
修行就是做好事
就这么简单。
就是各个教派
所说的方法不同
有的说的简约
有的说的深广
有一本叫“认识佛法”的书
也许你可以看看
还有一本“德兰修女传”
以上仅属个人浅见
祝你做个内心宁静
喜悦 幸福 的好人
修行的确切叫法是修炼修炼主要是修心,再加上修持方法“修得执著无一漏,苦去甘来是真福”
问:“如何是道?如何修行?”师云:“道是何物,汝欲修行。”
我要加你我对这个狠感兴趣
吾来点化你,与尔论道,度你成仙成佛:汝修行,是为了心灵宁静,自然可以面对天下芸芸众生处之泰然,自然心境广阔无边,倍感自由、逍遥,不为任何事,所纠结。。。那么如何才能修行呢?所谓修行:是修善自己的行为(这里的行为是泛指:言行、为人处事等)。使自己的思想、精神、肉体、宇宙、万事万物,及一切资源,都能融为一体,集中在自己的行为上,而体现在自己的人生所做的一切事物上,这个境界不一时半会能达到的,要持续践行,可谓修行是也。。。若能持续修行后可谓脱胎换骨,超凡脱俗,不为万事万物所拖累纠结,境界无边。。。若追求内心宁静,平和,恬静,在心里为世界万事万物的美好而祈祷,在行为上为万事万物真善美而言行。。。例如:制止战争,不是拿起屠刀消灭对方,而是用自己真善美的修行,去感召更多的人,放下屠刀共创真善美和平美好的世界。。。什么又是真修行呢?很多和尚空坐无为,是谓假修行,他们只为逃避自己内心痛苦,而不为时间真善美而修行,为假修行;正所谓:修而不行。。。这里面最好的例子就是被后人称为活佛“济公”,他才是真正参透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修行的佛。。。。。。能得此修行,至于你信什么,或不信什么,都不重要,无论你信佛教、道教、基督教,亦惑其他的什么教,都不重要了。正所谓得到修行,没有固定法则,故不应该受局限,能持续的向着真善美,修善自己的行为即可。。。。。。“生活是最本真的,修炼是无须讲求形式的。时空中无处不教堂,无处不佛堂;无处不天堂也无处不地狱。”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德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