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改南天档案里登记错的收文登记簿格式

南天档案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说明书_3.2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0.50
&&¥3.00
&&¥2.00
&&¥1.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南天档案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说明书_3.2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档案信息化概论
适用课程:&档案信息化概论(ARCS1025)【访问量:81229】
电子文件的定义、特点和类型,文本文件、图像文件、图形文件、声音文件、视频文件、数据文件、程序文件、复合文件、主文件和支持性文件等基本概念。
熟悉:电子文件的基本属性,对电子文件不同特点的具体理解,不同类型电子文件的特征,影响电子文件完整性和真实性的主要因素,电子文件长久保管的限制因素。
理解:电子文件的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的发展,国内外对电子文件定义的异同,机读文件、虚拟文件、数字文件、电子档案概念和电子文件概念的异同。
电子文件的分类对电子文件管理的意义;不同类型电子文件的格式。
二.授课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国内外对电子文件定义的异同;机读文件、虚拟文件、数字文件、电子档案概念和电子文件概念之间的关系;重点讨论电子文件的管理实践在国内的进展。
3.电子文件对档案管理的三大挑战
理解和掌握影响电子文件完整性、真实性和长久保管的因素,明确造成这些因素的原因;重点讨论造成电子文件完整性和真实性受到质疑的主要因素;影响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3个因素。
机读文件、虚拟文件、数字文件、电子档案各自的概念和特点,及其与电子文件的不同。
machine readable records
90OACADCAM19999120054.55.5 4255468
OAEmailCADCAM
901996DA/T15-1995
1999CADGB/TGB/T2002
2005CADCAD90%6237CAD320CADCADCAD4.3% 200423167
1998982000
1999InterPARES
1999CADGB/T
2000DA/T1-2000&
machine readable records1976 80901996“”“”
(virtual records)
digital records
21997“”““(archival electronic records)
3199519941995l00“”“”“”
4CADGB/T9DA/T1-2000
1WORDWPSMP3AVI
19575000 200662.5277.1Mb/ 200612BWU-100A 50GDVD5
textMicrosoft WordWordPadNotebookWPS
DOCPDGRTFPDFXML
TXTDOCWPSRTF
PictureImagepixel“”DPI
BMPTIFFGIFJPEGPhotoshop
GraphicAutoCADCorelDRAWIllustratorFreehand
SVGScalable Vector GraphicsSWFShock wave formatDXFAutodesk Drawing Exchange formatAutoCADWMFEMF
LINE IN 11kHz ( )22 kHz ( FM)44 kHz ( CD)816
WAV CD MP3 121WMA181WAV CD MP3WMAWindows Media PlayerReal one Player
MIDIMIDI记录(每个音符记录为一个数字),播放时将这些数字作为指令发送给具有MIDI合成功能的声卡,由声卡按照指令将声乐合成出来。因此,MIDI实际上,其音质取决于声卡的质量。MIDI体积极小。MIDI只适合记录乐曲,不适合对声音、歌曲的处理。MIDI由电子乐器合成或程序员编写出来,MIDIMIDIMidi WriterRing tone Studio
ISO/IEC/MPEGITUH.26xMPEG
AVIMPEG-1VCDDATWMVRM MPEG-4Windows MediaReal Producer Plus
3DSDOS3D StudioU3DUlead COOL 3DGIFSWF
DataMISOACAM/
SQLMDFACCESSMDBDbase/FoxbaseDBFLotusWKS
计算机语言写出的相应的编译程序或解释执行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供计算机执行。“本身为纯文本文件,其内容为基于某种程序语言的指令系列,
复合文件是由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文件类型组合而成的文件,又称多媒体文件。例如网页文件,其主体是纯文本的HTML文件,但完整的网页文件包括嵌入网页中的图像、音频、动画等各种媒体,甚至内嵌了某些程序插件。虽然前面介绍过的各类文件就数据类型而言并不单一,例如文本文件可以内插图表、图像,图像文件可以内插文本说明等,但它们都是以一种数据类型为主,其他形式为辅的,这些“单一文件”通常只需要使用某种对应的处理软件就可以正确地识读和处理。于此相反,复合文件具有数据类型的多元性,文件内容的组合性和文件结构的复杂性,例如,它们可能由数据库文件、网页文件和调用程序在特定的条件下组合而成,它们可能同时包含内向和外向的链接。
此外,复合文件的正确显示需要构建起较为复杂的软件支撑环境,如需要调用插件或其他多个工具软件。电子公文附加电子签名是最典型的复合文件,因为该份文件的生成、使用需要同时运行该份公文的浏览器、编辑工具和签名验印程序。
目前,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单纯一种数据类型的文件越来越少,公务活动中大量使用的是复合文件。如多媒体的Powerpoint文件,超文本的网络文件等。复合文件的功能比较强大,使用起来方便、灵活,但其管理、存储比较复杂,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9、主文件和支持性文件
除上述分类外,根据电子文件在实现其功能时所起的作用,可分为主文件、支持性文件两大类。
主文件是指记录着拟传递信息内容、代表形成者的意志推动实际事务活动开展的文件。如一份电子公文、一件Powerpoint演示文稿、一封电子邮件、一套数据表格等。
支持性文件是指生成和运行主文件必需的软件环境,它并不记录任何拟传递的文件内容,但它是生成、运转和处理主文件必不可少的工具。例如,对应doc文本的Word软件,对应电子表格的Excel软件,对应演示文稿的Powerpoint程序,对应电子邮件的Outlook express、hotmail程序等。广义上讲,主文件运行所需的软件环境包括应用软件系统和系统软件平台两个层面,它们逐层支撑,共同支持主文件的运行。鉴于系统软件的通用性,它们与主文件之间的对应关系较为间接,所以可不将其作为特定主文件的支持性文件。
支持性文件还包括在主文件制作、查找过程中起着辅助、工具作用的文件,例如计算机程序文件所附带的辅助设计文件、图形文件,数据库文件所附带的辅助数据库和相应的索引文件、备注文件等。
对于传统的纸质文件来说,每一份文件都记录着拟传递的信息内容,独立地行使着文件的功能,然而,对于电子文件而言,支持性文件则是不可或缺的。在功能上,主文件和支持性文件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主文件,支持性文件成了无源之水,而没有支持性文件,主文件无法正常运行和查找,甚至根本不能生成和打开。
由于电子文件具有种种不同于传统文件的特点,它的问世对档案管理带来了一场革命性的挑战。
完整性难以保证是由电子文件对其生成环境的依赖性、非人工识读性和结构复杂性所造成的。
(1)电子文件的生成、阅读、运行、处理均依赖于特定的数字环境,要保持电子文件的有效性,必须保存电子文件的生成环境
而事实上,对包括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和硬件环境在内的电子文件生成环境的完整保存具有相当难度,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都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升级换代,试图保存每一个过时的软件系统和硬件设施,以便能够打开当时环境中生成的电子文件,不仅不是一个经济的做法,而且不具有可行性。
就应用软件来看,因为需要运行在特定的系统软件之上,一旦作为其平台的系统软件升级改版,在新的平台上应用软件能否正常运行是不得而知的。而以操作系统为主的系统软件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升级改版的步伐,如微软的Windows问世以来,从Windows3x系列到Windows95、98、2000、XP、2003,直到今天的VISTA,推陈出新,层出不穷,而操作系统的向后兼容性总是有限的,“立足”在频繁更新的系统软件之上,应用软件只有不断升级才能顺应变化而正常运行,而升级改版后的应用软件向后兼容性也很有限,一般来说,三代以后的版本很难完整无误地打开老版本的文件。即便像微软推出的Office这样的软件,兼容性照样不很理想。而为支持应用软件而将各种老版本的系统软件保存下来,同样很不现实,因为系统软件是与一定的硬件配置环境相关联的,硬件环境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系统软件也会失去其适用性。此外,对硬件来说还存在物理寿命问题,无论使用与否,在经过长时间的保存后设备老化将无法避免,电子设备的物理寿命通常远小于档案的保管期限。况且即便硬件设备保存良好,也还需要驱动程序的支持,驱动程序的兼容性是又一大难题。
(2)电子文件的结构复杂性使得完整保存其生成方式变得十分困难
有效识读电子文件除了依赖其生成的软硬件环境外,还需要了解其生成方式。比如其压缩算法、编码格式、技术参数、存储方式等。在难以保存电子文件生成环境的情况下,详细记录并保存电子文件的生成方式变得十分重要。然而,与纸质文件不同,电子文件个体存在着的纵向结构,其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并不一致“元数据”标准的制定十分困难。
(3)由于电子文件具有信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信息的增删更改十分方便
因此,对电子文件的管理必须实行全过程的监控记录。换言之,保存电子文件时必须同时记录并保存电子文件生成利用的过程信息及背景信息。应记录哪些过程信息和背景信息,通过何种方式和手段来记录这些信息,成为电子文件完整保管的又一个棘手问题。
同样由于上述特点,尤其是电子文件的非人工识读性,使得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始终令人怀疑。
第一,电子文件的易更改性和信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使电子文件在形成或传输过程中存在着被改动的可能,并且这种改动在物理形态上可以做到“不留痕迹”。“完好无损”的电子文件也许内容上已经面目全非。
第二,电子文件形成以后其信息始终处于“游离”状态,存储载体和存储方式不断变化,已经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原件”概念,因而其载体对信息内容的原真不再具有“固化”和“验证”作用,非原件的电子文件在真实性认定上缺乏依据。
第三,在数字环境尤其是网络环境中,操作者身份的虚拟化和操作处理过程的超时空特点,使得信息系统及身处其中的电子文件面临着远大于传统环境的安全威胁。黑客攻击、病毒侵扰、操作失误、程序漏洞等成为电子文件真实性维护无法回避的“心腹之患”。
第四,法律上对电子文件的证据价值尚未予以充分肯定。尽管《电子签名法》对符合特定条件经电子签名后的电子文件的法律效力给予了肯定,但普遍意义上的电子文件的证据价值,仍未得到法律的认可。
电子文件正面临着长久保管的巨大压力,“过去十年产生的信息远远超过了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信息时代产生的绝大部分信息比任何时代都难以提供利用”,重要的电子文件因保管不善而成为“数字垃圾”的事例不胜枚举。电子文件长久保管的巨大压力源自以下原因:
(1)电子文件的物理寿命较短
电子文件的存储载体大多为磁电介质或光电介质,这类存储介质在提供高密度存储的同时却具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缺点:理化性能不稳定,极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因此,相对于传统文件而言,电子文件物理寿命较短。虽然目前尚无权威机构对各类电子文件的物理寿命进行过测试,但一条基本的规律是文件的存储密度越大,物理生命越短。考古事实证明,传统的手工制纸寿命接近千年, 而老化试验表明,现代的磁带、磁盘和光盘的物理寿命均不会超过百年。
(2)电子文件的信息生命十分有限
即便物理状况良好的电子文件,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其所采用的信息编码规则、记录方式、压缩算法、文件格式等都会被淘汰过时,用于识读这些过时文件的软硬件环境会逐步消失,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技术与管理措施,这些“过时”的电子文件将无从识读,文件的信息生命就此结束。事实上,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自然状态下的电子文件的信息生命要短于其物理寿命,从长久保管的角度看,尽力延长电子文件的信息生命要比延长其物理寿命更重要,难度也更大。
(3)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管理难度较大
一方面,电子文件载体十分脆弱,对磁、光、尘、震、潮、热等因素非常敏感,在载体操作、使用过程中的任何细微损伤,哪怕是表面极其细小的划痕都可能导致数据无法读出,而这类损坏由于信息的非人工识读性而不易察觉。另一方面,与传统文件相比,置身数字环境中的电子文件面临更大的安全威胁,因而,其保存管理的难度大大增加,日常维护工作变得繁重、复杂,并具有很强的技术性。
5.思考电子文件的分类对电子文件的管理有何意义?
6.为什么说电子文件的完整性难以保证?
7.如何理解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受到质疑?
8.影响电子文件长久保管的因素有哪些?
第二节 电子文件的维护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二。授课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1.电子文件的真实性维护
明确电子文件真实性的涵义、判断标准;理解和掌握维护电子文件真实性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了解各种技术手段的优缺点和使用方法;重点讨论传统文件和电子文件在真实性定义和判断标准上的变化,及维护手段的不同。
2.电子文件的完整性保障
明确电子文件完整性的涵义,元数据的作用、类型和模式;理解和掌握电子文件元数据的涵义、功能,电子文件和传统文件三要素的比较;了解国内外相关元数据标准的研究,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与归档制度的内容及要求;重点讨论各元数据类型在电子文件管理中的应用和功能。
3.电子文件的长期保管策略
明确电子文件有效性的涵义和要求;了解保持电子文件载体物理稳定的条件;理解和掌握延长电子文件技术生命的主要手段及各自的优缺点;重点讨论不同情况下应如何选择延长电子文件信息技术生命的手段,并评价各种技术方案的优劣。
四.教学内容
第二节 电子文件的维护
真实性是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发挥行政效力及证据作用的基本要求。如何维护电子文件的真实性,使归档保存的数字档案具有与传统文件一样的法律证据价值,是电子文件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
1、传统文件真实性的认定
对于传统的文件档案,真实性主要指文件内容上的真实,即文件的内容真实记录实际事务活动的客观过程。“档案的内容若没有失实、歪曲、作伪之处,那么在对同一历史事实均有记载的各种信息中是真实、最可靠的,因为它是直接的历史记录,是第一手的原始信息。”
判断传统文件的真实性,主要看文件是否“原生”。这里的“原生”不仅指文件的内容是当时活动的原始记录,而且要求记录内容的载体也是当时活动的原始产物,是原件。换言之,要求文件的内容和载体都是直接产生于当时的活动过程之中的。之所以将“真实性”与文件的“原件”相提并论,是因为原件集两种原始性于一体,而纸质文件内容的原始性对载体的原始性具有依赖关系,借助载体的原始性可以验证和确认内容的原始性。原件上的字迹、体例、格式、签署、印章包括载体材料自身的任何变化都很容易鉴别出来,一旦上述项目发生任何变化,我们即可怀疑该份“原件”材料的内容可能发生了变化,其真实性便不能保证。
2、电子文件真实性的判断标准
国际、国内的研究者对电子文件真实性的含义及其判断标准的认识正在逐步深入。
国家标准《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中则明确规定,电子文件的真实性“是指对电子文件的内容、 显然,由于电子文件具有不同于传统文件的特点,其真实性的含义及判断标准也与传统文件不同。主要表现在:
(1)对电子文件真实性的判断立足于文件的内容信息,对其载体不再提出要求
在数字网络环境中,电子文件不再具有固定的载体,“电子文件的制作者不一定像制作纸质文件那样必须制出一份或一批原件来行使其职责,有时,他只不过制作一个‘窗口’,将必要的信息集中在一起,并在需要的时候将其输出。这个‘窗口’可以在众多的电子计算机上显示出来,也可被不同的“收文者”拷贝到他的电子计算机存储器上或转换成硬拷贝保存起来。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由不同人获得同一内容文件可以毫无区别,无法区分其中哪个是‘原件’,哪个是‘复制件’”。 因此对电子文件来说,强调“原件”已没有意义,只要文件的内容与当时活动过程中原作者所撰写或制作的内容无异,不论其载体形式如何,是否原生,都可视作“原件”,并且,只要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电子文件是上述意义上的“原件”,就可以认为该份电子文件是真实可靠的。换言之,对电子文件而言,文件的真实性是以其内容的原始性为唯一标准的。事实上,由于电子文件在载体迁移、信息传输、系统转换、技术升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字体、编排、编码和显现方式等的变化,只要这些变化并不影响对所表达信息的理解,不影响这些信息的完整识读,仍可以认为其内容是“原始的”。
(2)对电子文件真实性的判断延伸到文件生命的全部过程
失去了载体对信息内容的“固定”,电子文件变得十分“脆弱”,在运转过程中内容极易受到伤害。因此,必须采取严密的措施来防止对文件的非法操作和意外伤害。在验证文件的真实性时,必须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文件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是安全的,未曾受到过任何损伤。换句话说,对电子文件真实性的判断光验证文件内容还不行,必须同时验证文件的来龙去脉及其存在环境的安全性。全程维护已成为电子文件管理的一条基本原则。
(3)对电子文件真实性的判断延伸到构成文件的相关要素
这些要素诸如压缩算法、编码格式、技术参数、存储方式等。由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参与的“电子文件真实性的永久保管国际研究项目”(InterPARES)所提出的电子文件真实性保障条件之一是:确认并定义电子文件的全部组成要素,并从中选择和确认能够实时和长期证明电子文件真实性的要素,以对这些要素加以记录和保护。可见,除验证内容本身外,关注和检验文件的结构状况、背景信息等元数据是电子文件真实性判断与传统文件真实性判断的一个重要区别。
证书相当于网上身份证,帮助收文、发文者识别对方身份和表明自身的身份,具有真实性和防抵赖功能。与物理身份证不同的是认证证书还具有安全、保密、防篡改的特性,可对电子文件信息的传输提供有效的安全保护。
InterPARES
()()() InterPARES
3.4XMLRDFOracle
2001ISO15489-12001 2004ISO/TR23081-120042005
“元数据是与电子文件的制作形成、运转、处理、储存、检索、传输和利用有关的数据。它是在上述过程中自动随机、或由人工帮助产生的,可以独立于文件之外记录、积累、保存、管理和利用的信息。人们可以通过它来帮助记录电子文件形成时的背景信息和软、硬件环境,记录文件的内容和结构以及整个的管理和检索利用过程”。 “描述电子文件背景、内容、结构及其整个管理过程并可为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自动辨析、分解、提取和分析归纳的数据。它既可用于保障相关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一致性、关联性和长期有效性;又可帮助对分布式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文件进行有效的集成管理和协助提供集成服务,更是构建数字档案馆信息组织体系必不可少的工具”。
XMLXMLDTDXSSLXMLXML
忠实记录电子文件的形成背景、内容、结构和整个管理、利用过程,“电子文件与其他资源之间的联系(如电子拷贝与纸质拷贝之间的关联,前后版本数据的之间的链接等)、“数据生成的软件程序、硬件条件和技术参数等),“跟踪”了电子文件操作利用的过程及其变化情况,
如前所述,元数据
我国对电子文件元数据的研究起步于200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保证及其法律地位的认定》首先开始了对电子文件元数据问题的探讨。起初研讨的重心集中于元数据的意义、重要性、元数据的类型和介绍国外电子文件元数据研究情况。近年来,元数据研究迅速升温,2004年达到高潮,一批资深专家开始介入元数据的标准规范研究。2004年《基于XML的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标准研究》项目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的重点课题立项,标志着我国电子文件元数据标准研究进入了实质性阶段。深圳市档案局自2002年起受国家档案局委托起草编制档案行业标准《电子文件元数据标准》,2004年7月、2005年10月国家档案局先后两次组织专家对该标准草案进行评审,正式标准已呼之欲出。在元数据的实际应用方面,浙江省电力公司于2003年正式建成国内首个嵌入式电子文件元数据系统,标志着我国电子文件元数据研究已从表格式定义向实际应用转变。 2007年3月,《核电电子文件元数据标准》出台,成为国内首个行业电子文件元数据标准。
ISAD (General International Standard Archival Description)ICA1990UNESCOICAISAD(G)1994ISAD (G)2000ISADISAD(G)
ISAD (G)ISAD (G)ISAD (G)
ISAD (G)726
(identity statement)(reference &code)(title)(dates)(Level of description)Extent of the Unit of Description
(Context)(Name of Creator)(Administrative/Biographical History)(Dates of Accumulation of the Unit of Description)(Custodial History)Immediate Source of Acquisition
(Content and Structure)(Scope and content)(Appraisaldestruction and scheduling information)(Accruals)(System of arrangement)
(Conditions of Access and use)(Legal Status)(Access Conditions) /(Copyright/Conditions Governing Reproduction) (Language of Material)(Physical characteristics)(Finding Aids)
(Allied Materials)(Location of Originals)(Existence of Copies)(Related units of description) (Publication Note)
(Description Contro1)
EADEncoded Archival Description1993Berkeley Finding Aid ProjectEAD EAD19982002EAD
EADEADXMLSGMLXML(DCMARCISAD (G))XML
EADISAD (G)ISAD(G)
DC (Dublin Core)OCLCDublin Core Metadata Initiative1995OCLCNCSA()DC19997DC11
DC20DCDCDC744Dublin Core
(4)InterPARES
InterPARES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on Permanent Authentic Records in Electronic SystemsInterPARESInterPARES1999115
(4)XMLRTFTXTJPEGTIFFMPEGAVIWAVMP3
(7)DA/T22()()
DA/T15-1995 CADGB/T9GB/T 9.4172035452435%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电子文件的法律认可的涵义,电子文件具有证明力的条件,可采性,证明力等概念。
理解:影响数据电文作为证据真实性的因素,证据获取的合法性。
了解:我国法律关于电子文件证据能力的规定,不同国家对电子文件证明力的确定方式不同。
自学:世界各国关于电子文件证据能力的规定。
二.授课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1.电子文件作为证据的可采性
简要介绍电子文件法律认可的概念;理解和掌握电子文件可采性的涵义;了解我国法律关于电子文件证据能力的规定;重点讨论我国对电子文件作为证据采用的法律依据,及属于何种证据类型?
2.电子文件作为证据的证明力
明确证明力的涵义;理解和掌握电子文件具有证明力的条件,影响数据电文作为证据的真实性的因素;了解不同国家对电子文件证明力的确定方式不同;重点讨论电子文件的证据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教学难点
1.哪些电子文件可以作为证据采用?其判断依据是什么?
2.如何判断电子文件的可信程度或证明效力?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保证电子文件的证明力?
四.教学内容
第三节 电子文件的法律认可
198919911996
19967 199610EDI第八条协议EDIEDI19991020018电子文件被明确划入视听资料证据的范畴。
20024其中第二十二条指出调查人员调查收集计算机数据或者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的,应当要求被调查人提供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提供原始载体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复制件。提供复制件的,调查人员应当在调查笔录中说明其来源和制作经过。”显然,这部有关证据问题最高层次的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了计算机数据属于视听资料证据的一种。尽管未能这部规定对电子文件作为法律证据可采性的充分肯定,对司法实践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2004年8月,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问世,其第三条规定:“民事活动中的合同或者其他文件、单证等文书,当事人可以约定使用或者不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当事人约定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文书,不得仅因为其采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形式而否定其法律效力。” 第四条又规定:“ 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书面形式。” 第七条进一步强调:“数据电文不得仅因为其是以电子、光学、磁或者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者储存的而被拒绝作为证据使用”,这从法律层面上进一步确认了电子文件的证据地位,将具有电子签名的电子文件视同于具有传统签章的文件。
20021024Email70
六.复习思考题
1.电子文件为什么具有法律证据价值?电子文件的法律证据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2.电子文件在我国能否作为证据采用?为什么?
3.电子文件具有证明力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4.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证电子文件的证明力?行政事务管理手册(修改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行政事务管理手册(修改版)
行​政​事​务​管​理​手​册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南天档案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说明书_31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第一章
档案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原始记录,是丰富的信息资源。伴随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档案作为集服务性、政治机要性和科学性为一体的一门学科,在当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计算机管理系统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管理工具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管理的各个部门。而档案传统的手工操作管理已经严重阻碍了档案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使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已经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通过与档案工作人员广泛配合,对档案工作进行了长期深入的了解和详细分析后,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完善,开发出综合档案管理的“南天档案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它利用科学的思想、组织、方法和手段,对档案工作进行了有效地管理,大大地提高了档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南天档案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按照国家《档案著录规则》、《文书档案案卷格式》、《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归档文件整理规则》、《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等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开发。符合档案管理的要求,适用于各大、中、小型档案馆、各行业的综合档案科(室)。
二.系统特点
全中文界面设计,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易学易用;
数据保密性和安全性高;
数据著录和收集效率高;
主题词和分类码内容丰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7:54:50|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南天档案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说明书_31.DOC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收文登记簿格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