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原理为什么认为要有社会保险,简述其理由,并逐一指出这些理由的错误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公共经济学》考前练习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4月份考试资料(公共经济学)二
私人产品的有效原则,每个消费者都面临同样的价格,这一价格水平等于边际成本,即PA=PB=P=MC。公共产品的有限定价原则,每个消费者面临相同的产量和不同的价格,公共产品的总价格等于生产边际成本,也等于每个消费者支付价格的总和,即PA+PB=P=MC。两者相同之处都是符合“价格等于边际成本(P=MC)”的原则。不同之处是公共产品的总价格是所有单个消费者支付价格之和;私人产品的价格对于任何消费者来说都一样。
38林达尔均衡的核心问题:是双方讨价还价过程中的变好显示问题。
39“虚假的均衡”(1)对于公共产品,如果无论付费与否,他都能得到数量相同的产品,因为他可以拒绝支付任何费用,每个人都发出虚假信号,导致所产生的公共产品供给均衡水平远远低于社会最优水平(2)如果不论消费者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是高是低,其支付价格都不受影响,人们就会夸大自己的需求,导致公共产品的供给过度,供给水平远远高于社会最优水平。
40混合品:即有公共产品又有私人产品性质的产品。如教育与保健,它们即是个人投资的对象,有溢出效用;又是由社会支付一部分成本的产品。
41混合品德有效供给:混合品的费用一部分由私人承担,一部分由支付承担。
42正外部性:当一个人得行为对他人的福利水平产生了有利的影响,却无法从他人那里获得报酬。
43负外部性:当一个人的行为对他人的福利水平产生了不利影响,却无需向他人支付补偿。
44社会成本:一项行动的个人成本与该行动队社会的额外成本之和。
45外部性问题带来的低效率:(1)负外部性产品的过度生产(2)正外部产品的生产不足
46科斯定理:只要交易成本为零,那么无论产权如何界定,都可以通过交易来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
47交易成本:指有关各方在展开协商,遵守协议过程中发生的成本。
48外部性的私人部门解决办法:(1)通过谈判协商来实现帕累托效率。根据科斯定理,如果人们可以就资源配置问题自由协商,且无需任何成本,那么市场机制本身就可以解决外部性的问题。但是现实生活中科斯定理的前提条件不成立,从而会影响不同主体之间的福利分配,即社会公平问题。(2)将外部化予以内部化。将原本相互影响的不同经济活动结合在一起的形式,使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提高。(3)社会规范与道德约束。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对人们的行为往往有一定的约束力,因此,可以缓解外部性问题。
49政府规则:政府为控制企业的价格,销售和生产决策而直接采取的各种行动。
50寻租:指通过政治程序获得某种特权,从而摄取资源的再分配行动。
51政府规则的规范性分析:政府为了实现公共利益,利用政府规则来解决外部性或市场失灵问题,纠正资源的错误配置,提高社会总体福利水平。但是政府规则的有效性还必须由成本收益分析来判断,即规则的收益大于规则的成本。
52政府规则的实证性分析:政府规则未必总代表了公共利益。政府规则只代表了某一利益集团的特殊利益,并为“寻租”提供条件,因此,政府规则对社会经济有严重的负面影响。
53政府规则的必要性:政府规则的必要性可以通过:()政府规则是否有效,应该由成本收益分析来做判断()政府规则应当符合公共利益。
54外部性的公共部门解决方法:(1)直接管制。即政府为控制企业价格,销售和生产决策而直接采取的各种行动(2)政府基于市场的政策或手段向私人提供有效的激励,以此来解决外部性问题。
第四章公共选择理论
1偏好显示问题:选民们通过官员的选举来反映出需要多少水平的公共支出,按时不能反映出来具体公共产品的偏好问题。
2偏好加总问题:公共产品的供给是一个集体选择的行为,因而要求个人偏好加总在先,公共决策在后;这与私人部门中个人决策在先,偏好加总在后不一致。
3选民意见差异的原因:(1)选民的偏好互不相同(2)他们的收入水平不同(3)他们面临的税收水平不同。C
4公关部门与私人部门资源的区别:公关部门与私人部门资源配置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通过非市场的政治过程来决定;后者是基于需求与供给关系,由市场部门来决定。私人部门场合进行资源配置的主要机制是:市场价格体系和市场竞争,决策是以个人为基础作出的。公关部门场合主要机制是投票:产生偏好显示和偏好加总的问题。
5无差异曲线: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代表了不同产品额一种消费组合,而消费者从这些不同的组合中得到的满足程度是一样的。
6不同类型政府的决策:(1)柏拉图式的政府:即大公无私的只为全民利益服务的公仆政府。改类型的政府根据社会偏好向全社会成员提供法律和秩序等公共产品,同时从私人部门课税,用来支付政府人员工资(2)专制君主政府:与公仆政府相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国家机器。(3)官僚政府:的目标函数是整个官僚机构工资收入的最大化(4)所谓的“民主”政府:指社会各利益集团通过各种渠来影响国会,政府的决策是各种利益集团对抗,妥协,讨价还价的结果。
7柏拉图式的政府:即大公无私的只为全民利益服务的公仆政府。改类型的政府根据社会偏好向全社会成员提供法律和秩序等公共产品,同时从私人部门课税,用来支付政府人员工资。
8专制君主政府:与公仆政府相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国家机器。
9官僚政府:的目标函数是整个官僚机构工资收入的最大化。
10所谓的“民主”政府:指社会各利益集团通过各种渠来影响国会,政府的决策是各种利益集团对抗,妥协,讨价还价的结果。
11投票行为的重要因素:(1)选民自身投票的重要意义:选民对自己参与投票能否影响选举结果的主观推测。(2)对政党间的期待效用差:选民对参与选举额政党所提出政策的效用差异的认识。(3)投票成本:选民参与投票所需额费用。(4)长期利益:选民依靠民主体制的保护来维护和发展切身利益。(5)选民投票热情的决定因素(6)选民投票的经济分析。
12选民投票的热情的决定因素:(1)决定着选举中是否出现短兵相接的选民的主观能动性越强,对不同政党之间的期待效用差别越大,选民就有可能参与投票。(2)投票成本有碍于选民参与投票。(3)投票的长期利益有助于选民参与投票。
13选民投票的经济学分析:选民是根据效用的大小决定投票选举什么样额政府。假定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对选民产生的是收益,政府wie生产这些公共产品而向选民征税产生的是成本,那么将此收益减去成本就是选民的效用。
14自身投票的重要意义:指选民对自己参与投票能否影响选举结果的主观推测。这种推测依赖于选举中是否会出现短兵相接现象,即依赖于有关其他选民的推测。
15投票成本:指选民参与投票所需要的费用。
16对各种政党间的期待效用差:指选民对参加选举的政党所提出政策的效用差异的认知。
17长期利益:指选民依靠民主体制的保护来维护和发展切身利益。
18统一税制:每个人都要缴纳额同样数量额税收,不论其收入水平如何。
19比例税制:每个人按照相同的收入百分比纳税。
20累进税制:在这中税收制度下,对富人课税较重,越富有的人,其纳税额占自己收入的比重较高。
21累退税制:岁富人课税越轻,越富有的人,其纳税额占自己收入的比重较低。
22投票者的效用曲线:统一税制:每个人都要缴纳额同样数量额税收,不论其收入水平如何。比例税制:每个人按照相同的收入百分比纳税。累进税制:在这中税收制度下,对富人课税较重,越富有的人,其纳税额占自己收入的比重较高。累退税制:岁富人课税越轻,越富有的人,其纳税额占自己收入的比重较低。富人的效用曲线最高,反映出他们更偏好较高的公共支出水平;穷人的效用曲线最低,他们更倾向于较少的公共产品更给;中间阶级的效用曲线和偏好水平居于富人和穷人之间。
23投票者效用曲线的由来:作为选民的消费者,在决定购买多少私人产品和决定投票要求多少公共产品时,他们的决策均衡点是由自己额收入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所决定额。当且仅当无差异曲线与收入预算线相切时,消费者的效用达到了最大化。收入预算线:就是指对应一定的收入水平,消费者能够购买的不同的产品组合。去差异曲线: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程度满足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的点的轨迹。
24多数票规则:指的是一项决策必须有一半以上的投票者
赞成才能获得通过的投票规则。
25简单多数票规则:指赞成票只要超过半数,决策即可通过。
26比例多数票规则:赞成票必须高于半数以上相当大的比例,比如2/3,3/5,甚至4/5等。
27投票悖论:指多数票规则可能
在多个备选方案中达到均衡,而在各种选择之间循环。
28阿罗不可能定理:指不存在一种能够把个人对多种备选方案额偏好次序转换为社会偏好次序,并且准确表达全体成员各自的个人偏好的社会选择机制。
29最优多数规则:当决策的时间成本与决策的外部成本相等时,决策的总成本最小化时,这就是最优的多数规则。
30决策的外部成本:指在集体决策中,个人因其他成员的行动而承担的成本,这发生在集体决策强加给个人的场合。
31决策的时间成本:为了使集体决策得到所需的赞同人数而花费的时间和努力。
32决策额外部成本与决策时间成本之间的权衡:(1)当社会决策人数众多时,决策的时间成本将会提高,决策的外部成本将会降低;(2)当由一个体代表社会全体来决策时,时间成本最小,个体取代,压倒了全社会的意见,因此,决策的外部成本将急剧增加(3)当全体社会成员做出决策,那么外部成本最低,时间成本最高。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将决策的时间成本与外部成本之和达到最低,这就成为最有效率的多数投票均衡点。
33中间投票人定理:如果所有人得偏好是单峰的,那么多数同意规则下,投票的结果是中间投票人的方案获胜。在多数票规则下,当公共物品的供给量大于中间收入者最为偏好的水平时,低收入者和中间收入者都会表示反对,因为供给对他们来说显得太多了。反之,当公共产品的供给量小于中间收入者最为偏好的水平时,高收入者和中间收入者则会联合起来表示反对。结果,中间收入者的立场就决定了公共产品的供给量。
34公共行动费的分散性:指赋税负担的分散性,政府开支的增减对普通选民的影响不大。
35公共行动利益分配的相对集中性:指选民中的某些人却能从维持或增加政府开支的行动中得到许多好处,并且他们为此支付的税收成本与相比简直微不足道的。
36利益集团的优势:(1)利益集团的组织优势:按照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理论,在小集团内部,大家充分认识到彼此行动的重要性,以最低的组织成本来追求集团成员的共同利益,在影响政府决策时能够轻松的战胜人数众多的分散选民。(2)利益集团的信息优势:政治家不可能获得关于全体选民一致赞成的偏好信息,在普通选民不愿意积极提供偏好信息的情况下,利益集团就成为唯一的偏好信息提供者。(3)利益集团的财政优势:利益集团还可以提供财政方面的支持,以使政治家倾向于按利益集团的偏好来决策。
37利益集团在公共决策决定的影响力:由于公共行动费用的分散性及其公共行动利益分配的相对集中性,使得利益集团在公共政策的决定中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并且一般选民并不积极热衷于在整治市场上进行投票,而少数选民却往往积极的通过组织利益集团来投票或游说,以促成对自己有利的公共决策。
38官僚:指的是在各级政府机构中任职的个人。即现代政府部门中专业化的行政管理人员。
39官僚的行为特征:(1)经济人得假设同样适用于官僚(2)与私人部门的情况相比,官僚们在追求个人目标时拥有更高的自由度和更弱的法则与制度约束。因此,政府部门中工作的个人却最有可能恣意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不管这是否符合公共利益。
40信息不对称官僚效用的最大化理论:由于存在信息的不对称,官僚们垄断了有关公共产品市场成本的真实信息,使监督困难,这样官僚们就会制定实现其自身效用最大化的预算法案,而政治家往往缺乏充分信息来判断这些预算的合理性,从而也就没有足够的理由提出异议。
41官僚预算最大化理论:为实现官僚效用的最大化,官僚们会追踪预算最大化。一方面,官僚希望将自己的预算规模最大化,因为这使他掌握了更多的资源,可以提高自身的效用;另一方面,政治家也乐于支持能够使产出最大化的预算水平,这有助于他获得选民的支持。
42官僚效用最大化对官僚预算最大化的修正:米盖也贝兰格研究表明认为官僚们决定公共产品更给量时,倾向于能够为自己所得的预算结余的最大化。尼斯卡南提出官僚效用函数包括其职位所带来的收入现值,也包括闲暇时间,社会地位,其他应酬等非货币收入。
43所谓单峰偏好:指个人在一组备选方案中,对某一个方案的偏好程度最高,面对其他任何方案的偏好程度都低于此方案。
44所谓投票者的选择是价值限制性的,就是指全体投票者对一组选择方案都同意其中一个方案并非最优。更一般第说,在任意三个备选方案中,全体投票者对其中一个方案达成一致意见,投票悖论即可消除。这有以下几中选择的可能:(1)全体投票者都同意,其中一个方案不是“最优的”(2)全体投票者都同意,其中一个方案不是“次优的”(3)全体投票者都同意,其中一个方案不是“最差的”。
45决策成本可以分两种:决策的外部成本;决策的时间成本。所谓决策的外部成本,是指集体决策中,个体因其他成员的行动而承担的成本,这发生在集体决策强加给个体的场合。而决策的时间成本是指,为了使集体决策得到所需要的赞同人数而花费的时间和努力。随着决策所需要人数的增加,这两种成本将发生方向相反的变化。
46所谓公共行动费用的分散性是指赋税负担的分散性。
&&&&&&&&&&&&&&&&&&&&
&第五章公共支出理论
1公共支出:所谓“公共支出”也称财政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责为购买相应商品和劳务而支付出的一切费用的总和。
2消耗性支出:是政府各部门的消费性和投资性支出,是政府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
3转移性支出:指政府按照一定的方式将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转移给收益人。(养老金,补贴,公债利息,失业救济金)
4财政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挤出效应则是政府支出行为形成对私人部门的负的外部性造成的,这种负的外部性是通过利率变量来传导的。
5中央政府公共支出与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的区别:公共支出的这种区别来源于一个事实:公共服务带来的利益可能受到空间的限制。这就是产生了“地方”公共产品与“全国”公共产品的区别。正是这一区别为财政区位理论提供了基础。按照这种理论,提供公共服务的支出安排所根据的原则是,每个管辖当局提供并支付的公共服务所带来的利益仅限于其管辖区内。此外,利益的空间限制也引发了这样的观点:人们对公共服务额偏好显示可以通过“用脚投票”的方式来进行。
6公共支出的作用:(1)再分配(2)反垄断(3)纠正由于缺乏远期市场和保险市场所造成的影响(4)消除长期不均衡(5)纠正外部性(6)提供公共产品(7)有益品需要
7经济发展的阶段理论:早期阶段,公关部门投资在整个社会的总投资中占有较大比重;中期阶段,政府投资还应继续进行,但只是对私人投资的补充。另外,无论是早期还是中期,为了应对市场缺陷,政府干预也应该增加。成熟阶段,公共支出将从关于基础设施的支出转向不断增加的对于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的支出。大众消费阶段,进行再分配的政策性支出的增加会大大超过其他项目的公共支出,也会快于GNP的增长速度。他们还认为,整个发展阶段,GNP中的总投资的比重是趋于上升的,但是政府公共投资占GNP的比重却会下降。
8瓦格纳法则:19世纪的德国经济学家,研究公关部门支出占GDP比例不断上升的原因。从政治因素看,公共支出的相对增长是国家活动规模扩大的结果。从经济因素看,由3个原因促成:工业化,城市化,需求的收入弹性。
9替换效应:危机时期公共支出替换了私人支出。
10检验效应:在危机或社会变动过程中,选民将认识到增加公共支出的必要性,他们能够容忍的税收水平也将提高。
11按照宏观经济总量来解释公共支出的变化:(1)经济发展的阶段理论:早期阶段,公关部门投资在整个社会的总投资中占有较大比重;中期阶段,政府投资还应继续进行,但只是对私人投资的补充。另外,无论是早期还是中期,为了应对市场缺陷,政府干预也应该增加。成熟阶段,公共支出将从关于基础设施的支出转向不断增加的对于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的支出。大众消费阶段,进行再分配的政策性支出的增加会大大超过其他项目的公共支出,也会快于GNP的增长速度。他们还认为,整个发展阶段,GNP中的总投资的比重是趋于上升的,但是政府公共投资占GNP的比重却会下降。(2)瓦格纳法则:19世纪的德国经济学家,研究公关部门支出占GDP比例不断上升的原因。从政治因素看,公共支出的相对增长是国家活动规模扩大的结果。从经济因素看,由3个原因促成:工业化,城市化,需求的收入弹性。(3)皮考尔与瓦埃斯曼的分析。政府的公共支出不断增加的两原因:A内因,即GDP上升-收入上升-税收上升;B外因,即由战争与灾害等外生变量引起的公共支出的增加。
12鲍莫尔模型:把经济部门分为:累进部门,非雷晋部门。提出了有关公共支出增长的可能解释:如果公共部门生产率增长低于经济中其他部门,且公共部门雇员的工资与经济中其他部门的工资同步变动的话,那么在其余因素不变时,公共支出将会提高。
13从微观角度来解释公共支出的增长:(1)产品水平决定。公共部门的产出水平是由中间投票人的效用函授所决定的。(2)服务环境因素。公共支出的增加,有时并不是服务水平或效率下降所致,而是由社会环境恶化所引起,当现实生活中出现这种情况是,增加公共支出水平是一种合理的决定。(3)人口变化对公共支出的影响A当公关部门提供纯公共产品时,如果不存在价格效应,则不会增加B当公关部门提供私人公品时,要维持个人效应,公共指出必须随人口增加而增加C当公关部门提供准公共产品时,同上,要维持个人效应,公共指出也会增加,但公共支出的提高率小于人口增长率D人口增加还以通过价格效应作用于公共指出,使公共支出提高E人口增加对环境产生影响,无疑都会要求增加公共支出。(4)公共部门投入额价格。生产公共产品的各种投入要素价格的提高,也会引起公共指出水平的提高。(5)公共部门所太过产品的质量。公共产品的质量也是决定公共支出水平的一个因素。一般而言,质量较高的公共产品的生产显然要比那些质量较低的公共产品的生产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从而也要求更多的公共支出。
14私人企业投资的步骤:(1)确定一系列可供选择的方案。(2)分析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后果,特别是各种方案所要求的投入及可以带来的产出(3)估算各种投入与产出的价值(4)将各种方案的投入与产出价值进行比较,计算可得利润,选择最大的方案。
15投资回报的贴现问题:由于跨时投资存在机会成本,所以必须考虑未来利润收入的贴现值。
16私人支出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1)私人企业投资的步骤:A确定一系列可供选择的方案。B分析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后果,特别是各种方案所要求的投入及可以带来的产出C估算各种投入与产出的价值D将各种方案的投入与产出价值进行比较,计算可得利润,选择最大的方案。(2)投资回报的贴现问题:由于跨时投资存在机会成本,所以必须考虑未来利润收入的贴现值。
17影子价格:政府为了计算社会利润,所使用的不是主导的市场价格,而是反映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的价格。
18社会贴现率:是指能够恰当的把整个社会未来的成本和收益这算为真实社会现值的贴现率。
19时间价值法:指政府一项公共支出所带来的收益是以人们因此而节约下来的时间,乘以小时工资率。
20生命价值法:指用一个人在其生命周期中所能创造的国民收入来估算其生命的价值,进而计算出公共支出所带来的收益。
21影子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区别:影子价格考虑了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那么几回成本则表现了稀缺性与选择之间的基本关系;市场价格则不反应边际成本与利益。
22公共支出也私人支出的区别:(1)公共支出的目标不是利润(2)公共指出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像私人企业那样用市场价格来估算。
23公共支出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1)影子价格:政府为了计算社会利润,所使用的不是主导的市场价格,而是反映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的价格。(2)社会贴现率:是指能够恰当的把整个社会未来的成本和收益这算为真实社会现值的贴现率。(3)时间价值法:指政府一项公共支出所带来的收益是以人们因此而节约下来的时间,乘以小时工资率。(4)生命价值法:指用一个人在其生命周期中所能创造的国民收入来估算其生命的价值,进而计算出公共支出所带来的收益。(5)影子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区别:影子价格考虑了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那么几回成本则表现了稀缺性与选择之间的基本关系;市场价格则不反应边际成本与利益。(6)公共支出也私人支出的区别:A公共支出的目标不是利润B公共指出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像私人企业那样用市场价格来估算。
24公共支出的贴现问题:(1)政府所采用的贴现率被称为社会贴现率。(2)它表明人们对将来发生的各种事情有多重视。一个高的社会贴现率,意味着人们对未来的责任感减弱,说明人们只追求眼前利益。变得鼠目寸光。(3)社会贴现率受一下因素的影响:A它依赖于经济贴现率B社会安定,特别是政治安定对社会贴现率有重大影响C人得平均剩余寿命,社会的犯罪率,交通事故率,职业保障程度,也会对社会体现率产生影响。(4)对于一个投资项目,如果采用过低的贴现率,社会无效工程也会上马,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果采用过高的贴现率,有效工程会因无法通过可行性分私人部门的贴现率选择通常需要考虑一下几个因素:析而被舍弃。而且,过高的贴现率还会使人们低估未来的长远利益,刺激人们更早的耗尽自然资源,并把成本负担推到未来几代人的身上。(5)私人部门的贴现率选择通常需要考虑一下几个因素:A市场竞争是完全的还是不完全的B不确定性。不确定性越强,贴现率越高。C风险。风险越大,贴现率月高D税收。税收易变,贴现率就越高E宏观经济政策。
25根据目标性质对公共支出决定的区分:一种情况是目标可以分割;另一种情况是目标不可分割。
26根据预算性质对公共支出决定的区分:一种是预算固定,另一种是预算可变。
27公共支出问题的产生:公共支出问题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公共支出的收益分配具有相对集中性,而公共支出的成本负担却具有分散性。
28对公共支出公平问题的考虑:(1)通过调查研究,确定社会权重(2)调整公共支出方式,使不合理的社会权重得到修正,已尽可能增加得益者人数,减少利益受损者人数。
29一个国家的公共支出为何具有不断增加的趋势问题,可以从宏观与微观两给方面来加以分析。从宏观来看,公共支出的增长主要与经济增长,人均收入提高等因素有关。从微观来看,则与公共产出的水平,服务环境因素以及人口因素等有关。一般而言,公共支出的决策需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
30公共支出还有广义与侠义之分,广义的公共支出既包括通过公共部门预算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成本,也包括政府颁布法律与规章所引起的私人部门支出;而狭义的公共支出仅指上面第一部分的支出,即提供产品与服务的成本。
31从公共支出的(1)性质来看,它可以分为“消耗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2)按功能来看,可将政府的公共支出分为民用与国防两大类;也可以分为生产性与非生产性;或将支出项目划分为更多的种类。(3)按政府的层次分,便有中央政府的公共支出与地方政府的公共支出的区别。
32公共支出的相对增加的原因:(1)工业化(2)城市化(3)需求的收入弹性。
33累进部门与非累进部门劳动生产率巨大差异的原因:劳动在投入两大部门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在累进部门中,劳动只是生产最终产品的一种附属投入,技术进步起着主导的作用;而在非累进部门中,劳动起着主导作用。因此,这两类部门的差异也可以用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来加以区别。非累进部门一般包括服务业,如中央与地反政府服务,手工业,表演艺术,参观等等。在这些行业中,劳动是密集型的,其生产率提高虽有可能,但通常比较缓慢。
34政府的支出行为至少在两个方面与私人企业不同:第一公共支出的主要目标不是利润;第二公共支出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像私人企业那样用市场价格来估算。
35用非货币化的收益来衡量公共支出的效果,可以采取两种方法:(1)时间价值法(2)生命价值法。
36公共支出的资源配置的有效性(1)预算固定,目标克分割的情况(2)预算可变,目标可分割的情况(3)预算固定,目标不可分割的情况(4)预算可变,目标不可分割的情况。
37对公平问题的考虑可以分两部来考虑:第一,通过调查研究,确定社会权重;即一项公共支出会使多少人获益,各种获益所占权重又是多少。第二,调整公共支出方式使不合理的社会权重得到修正;以尽可能的增加得益者人数,减少利益受损者人数。
第六章公共支出政策
1卢卡斯判据:政府的一切政策都会被人们发觉并且做出相应反应。
2理性预期:当政府的经济政策变动时,人们会随着政策变动而调整自己的行为。
3收入效应:指实际收入的变动会导致人们对产品的需求的变动。
4替代效应:指产品相对价格的变动也会导致人们对产品需求量的变动。
5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区别:政府的公共支出既有收入效应又有替代效应。在政府的公共支出不改变任何商品的价格时,就会产生公共支出的收入效应。反之,则会产生公共支出的替代效应。替代效应往往造成低效率。
6替代效应造成的低效率:当一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增加对该产品的消费,而当其相对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减少对该产品的消费。在许多情况下,一项公共支出往往既有收入效应也有替代效应,它们产生的效应也不同。而在这两种效应中,替代效应通常会造成低效率。
7利益转移:是指政府的一项公共支出政策最初是为了让某一部分人收益,但该政策实行的结果却往往是应该收益的人没有收益,而不应该收益的人却收益了。或实际归宿不等于预期归宿。
8公共支出的实际受益者:往往很不确定,因此不能仅仅根据一项公共支出的目标来看其受益者是谁,重要的是对公共支出所引起的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进行分析。例如:(1)医疗保健,原是帮助体弱多病的老年人,结果他把补助给了他的孙子(2)地铁,为了方便沿线的居民,结果收益最多的是沿线的房屋,土地(3)住房补贴,政府对地收入者补贴后,住房的需求上升,房价跟着上升。
9对公共支出分配结果的研究:(1)利益转移:是指政府的一项公共支出政策最初是为了让某一部分人收益,但该政策实行的结果却往往是应该收益的人没有收益,而不应该收益的人却收益了。或实际归宿不等于预期归宿。(2)公共支出的实际受益者:往往很不确定,因此不能仅仅根据一项公共支出的目标来看其受益者是谁,重要的是对公共支出所引起的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进行分析。例如:A医疗保健,原是帮助体弱多病的老年人,结果他把补助给了他的孙子B地铁,为了方便沿线的居民,结果收益最多的是沿线的房屋,土地C住房补贴,政府对地收入者补贴后,住房的需求上升,房价跟着上升。
10价格补贴:给某些产品的消费者以物价补贴,以稳定该产品价格的同时维持消费者的需求量。
11收入补贴:给某些产品的生产者以收入上的补助,以弥补该产品价格变动而造成的损失。12利益集团对公共支出政策的影响:利益集团的优势在于其组织成本较低,并且能够有效排除组织内的搭便车者。正因为利益集团有这种组织优势,所以它们能够有力的影响政府的公共支出政策,并使之产生有利于自己的政策效果。
13官僚的偏好对公共支出政策的影响:(1)官僚是政府公共支出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其承担的责任是将公共选择所决定的政策方案予以细化,并将其付诸实践。这样,官僚自身的偏好也将对公共支出政策产生影响。(2)如果官僚的偏好是控制支出总量,官僚就有可能采取给予收入补贴的方法,因为这种方式可以节约公共支出的水平;如果官僚的偏好是控制价格,那么,为了不使价格下跌,官僚就有可能采取价格补贴的方式,使价格仍然维持在补贴之前的水平。
14政治过程对公共支出的影响:(1)价格补贴:给某些产品的消费者以物价补贴,以稳定该产品价格的同时维持消费者的需求量。(2)收入补贴:给某些产品的生产者以收入上的补助,以弥补该产品价格变动而造成的损失。(3)利益集团对公共支出政策的影响:利益集团的优势在于其组织成本较低,并且能够有效排除组织内的搭便车者。(4)官僚的偏好对公共支出政策的影响:A官僚是政府公共支出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其承担的责任是将公共选择所决定的政策方案予以细化,并将其付诸实践。B如果官僚的偏好是控制支出总量,官僚就有可能采取给予收入补贴的方法,因为这种方式可以节约公共支出的水平;如果官僚的偏好是控制价格,那么,为了不使价格下跌,官僚就有可能采取价格补贴的方式,使价格仍然维持在补贴之前的水平。
15保健的溢出效应:保健是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源投资。具有健康身体既是一个人得一种权利和愿望,也是国民收入的来源。
16保健市场失灵表现:(1)不完全信息(2)不完全竞争(3)外部性问题(4)疾病的不可能预测
17政府对保健市场的干预:(1)直接干预:A对老年人和穷人的医疗补助B某些医疗项目的补助C退伍军人的医疗保险D对医学研究和新医疗技术提供的帮助(2)间接干预:A由雇主支付其员工的医疗保险费时,这部分支出可以免税B个人花费在医疗上的住处超出一定水平后可以免税。
18政府干预的结果:(1)如果政府干预过度,会造成资源的浪费(2)如果政府干预不足,会造成民众的医疗福利受损。
19公共保障支出的改革:(1)从医疗保健供给的改革:A消除对进入这一领域的限制,允许私人开办医院B在谋利的基础上将医院组织起来,加强医院的经济核算来降低其供给成本C鼓励出现更多的关于保健服务的价格,质量等方面的信息或广告,以便对供给方提高成本的行为形成(2)从医疗保健的需求改革:A提高消费者的支付的价格,适当减少政府的补贴B对不同收入的消费者实行差别价格C引入市场机制,由消费者承担全部保健费用,仅对那些特殊的个人予以补助(3)政府第三方支付体系的改革:A主张将政府的保健支出交给医院去处理,而不分配给消费者个人B将政府的保健支出直接交付个人C政府的保障支出交付给医院当局,引入“节约归己”的激励机制,同时在供给方引入竞争机制,抑制过度需求的同时,使供给成本下降的方案。
20教育的溢出效应:(1)有着良好教育的公民能使社会运行的更美好(2)多数人能看书识字比只有少数人能看书识字更有助于社会交流与经济发展。
21政府对教育进行干预的原因:这是因为人力资本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的资本市场,在该市场投资对象是没有担保的,并且对人力进行投资的回报率是不确定的。
22政府对个人进行教育自助的政策选择:(1)公平个人之间的生产率:政府将较多的公共教育支出用于帮助能力较差的个人,使其在接受较高水平的教育之后,能与那些能力较高的人具有相同的生产率(2)公平分配公共教育支出:政府按每人一份的原则,在能力较强的个人与能力较弱的个人之间公平分配教育支出(3)公平教育支出收益的极大化:政府将公共教育支出全部投向于有能力的个人。
23政府对进行教育资助的政策选择:(1)对低收入家庭公共教育支出。促进社会公平,投入回报率也将很高(2)对所有家庭公平分配公共教育支出。没有改善公平,投入的效率也不高(3)公共教育支出收益的极大化。不管何种家庭,政府对基础教育都予以全额资助,而高等教育的资助给予贫困家庭中那些能力较强的个人。
24公共教育支出政策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促进社会公平的目标。
25政府提供社会保障的原因:(1)个人面临的许多重大风险无法通过市场来提供保险,如失业保险,养老保险(2)私人保险公司所提供的保险在降低社会风险的能力方面要低于政府,通货膨胀与战争较明显(3)市场无法区分不同个人所面临的不同风险,只能根据每个人投保所支付的保险金来提供保险服务,这样,最需要得到保险,同时也是收入最低的人往往就成为最不容易得到保险的社会群体。
26政府养老保险的功能:(1)强制储蓄(2)保险功能(3)转移支付功能
27政府保险支出对劳动供给的影响:(1)如果政府提供的退休保险是人均一份的原则,则政府保险支出给高收入者带来收入效应,他们将减少劳动而增加闲暇;如果是按照差别原则,他们提供的劳动供给将不变(2)无论政府保险支出是何种方式,低收入者将减少劳动供给。
28政府保险支出对储蓄的影响: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险降低个人退休储蓄的动机和必要性,根本程度上抵消了人们退休后可能面临的风险。
29政府保险支出对社会公平的影响:(1)政府为推行社会养老保险计划而开征税收,对于纳税人来说是一种强制储蓄(2)就保险的分配而言,如果人们的退休年龄相同,其结果就比较公平(3)养老保险金作为一种转移支付,如果能缩小人们退后的贫富差距,其结果就被认为是公平。但是,政府对于养老金是否在退休后如数归还,涉及到贫富差距,社会公平的问题,左右为难。较好的解决方法,通过政治市场的公共选择,决定政府应以何种公平观来实施养老保险计划。
30政府保险支出增加的原因:(1)人们生命周期的延长(2)出生率的不断下降(3)人们的工作年限下降,退休年龄提前。
31政府保险支出政策的改革:西方许多经济学家主张的保险支出政策改革:(1)用每个人的税收贡献来购买退休后的收益(社会保险),以抑制人们提前退休的动机。(2)让每个人自行解决问题,政府只向贫困群众提供社会保险(3)政府完全放弃对保险市场的干预,让市场机制取代政府来解决人们的养老问题。第一种可提高保险市场效率,但不利于增加社会公平。第二种有助于社会公平,但是不利于效率。第三种是一种倒退,必将保险市场失灵再度重现。
32义务征兵制与志愿军制的对比:在义务兵制的场合,军官们在决定征兵的数量时,从不计算机会成本,造成人力使用的极大浪费。在志愿军制场合,对当兵的人实行薪水制,机会成本起作用,有助于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33私人部门提供国防用品的低效率:(1)私人军火商品市场垄断此然会导致政府购买用品的成本提高(2)新式武器的生产风险极高,私人军火商会要求政府国防部分担风险,产生“成本溢出“效应(3)国防部将军们与私人军火商的私下勾结,以达到提高军火订购价格的目的。
34提高国防开支效率的配置方法:(1)义务兵役制与志愿兵役制的结合(2)建立预警系统,并在预警系统与作战系统之间求得平衡(3)保持常规武器与核武器的均衡发展。
35国防预算规模的确定:(1)总量结构分析:黄油与大炮转换线来说明和平,战争,冷战时期情况(2)边际效用分析:100枚导弹摧毁50个目标,200摧毁75个,这样递减,500枚时最后100枚只能摧毁3个,是否需要发射(3)博弈论分析,美国,前苏联之间的裁军,扩军的军备竞赛。
36公共支出会产生不同性质的政策效应,包括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它们可能有助于预定政策目标的达成,也可能妨碍预定政策目标。
37政府对经济体的控制程度是有限的。这正是混合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38“理想预期”的黑心思想是:当政府的经济政策变动时,人们会随着政策变动而调整自己的行为。
39政府对教育这种人力资本的支出进行赞助,主要目的还在于增进社会水平。
40公共教育支出的政策目标无非有这样两个:(1)提高个人的生产率(2)增进社会公平。
41政府养老保险对社会公平的影响主要的放映:(1)政府为推行社会养老保险计划而开征的税收,对于纳税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强制储存”(2)就保险分配而言,如果人们的退休年龄是相同的,那么其结果就较为公平(3)政府的养老保险金作为一种转移支付,如果能有效缩小人们退休后的贫富差距,那么其结果可以被认为是公平的。
42影响政府保险支出的因素与社会保险改革:(1)人们生命周期的普遍延长(2)出生率的不断下降(3)人们的工作年限下降,退休年龄提前。改革的方案:A用每个人的税收来贡献“购买”其退休后的收益(即社会保险),以抑制人们提高退休的动机,控制政府保险支出的增加。B让每个人自行解决问题,政府只向贫困群体提供社会保险C政府完全放弃对保险市场的干预,让市场自制取代政府来解决人们的养老问题。
43国防是一种纯粹的公共产品。
&&&&&&&&&&&&&&&&&&&
&第七章公共税收理论
1直接税:直接对个人或企业征收的。如:个人所得税,遗产税,资本利得税。
2间接税:岁商品和劳务征收的。如:一般由零售商,批发商,销售商直接缴纳,而结果却转嫁给最终产品消费者的税。主要有商品税,增值税,关税。
3税基:指承担税收的对象,如所得,财产,支出等。
4存量:指某一点上某个变量的量值。
5流量:指某一个时期内所积累的变动量。
6人头税:某种税的大小除了与纳税人有关外,与任何税基无关。
7从量税:或称单位税,以数量为基础征收,比如按重量,容积,面积为标准征收。
8从价税:以价值为基础征收,比如每瓶酒征一元,每吨烟草征200元。
9通货膨胀:政府通过发行大量纸币,用来购买商品与劳务,使货币贬值。
10税收的分类:经合组织采用最直接也最详细的分类法,将税收分为对商品与劳务课税、对所得课税、对利润或资本利得课税、对净财富课税等,每类中又进一步划分出若干税种。
11政府将资源从私人部门转移至公关部门的做法:(1)政府通过发行大量纸币,用来勾描商品与劳务,是货币贬值(2)政府对自己提供的产品和劳务收费(3)借款。
12税收相对于其他做法的优势:征税能筹集的资金数量远远超过发行纸币,直接向消费者收费和举债所能筹集的资金数量,并且其他三种做法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限制。
13累进税和累退税的区别:累进税,随着收入增加,税收占收入或财产的比例也相应增加。累退税,低收入家庭纳税占收入的份额要高于高收入的家庭。如果对烟草纳税,它很可能是累退性的,因为低收入者在香烟的支出占收入的比例高于高收入者;如果对那些只有高收入者才购买的商品课税,那么它很可能是累进性。
14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1)公平原则,即不同纳税人的税负应该是公平的(2)确实原则,即纳税义务不应是任意的或不确定的(3)便利原则,即税款支付时间与方法应该是方便(4)效率原则,即征收费用占税收收入的比例应该较小,避免使纳税人的行为产生扭曲。
15斯蒂格利茨在亚当斯密的基础上,提出了良好税制应该具备5各基本特征:(1)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基于效率的角度(2)易与管理:税制易于管理,税收成本低(3)灵活性:税制具有灵活性,能够自动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4)透明度:税收的负担及用途、去向清楚、公开(5)公平:税制设计有助公平。
16税制选择的一般性原则:(1)公平原则:受益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收益原则,指人们纳税的多少应该与他们从政府那里获益的水平相匹配。支付能力原则,指人们纳税的多少应该与其收入或财富水平相匹配。横向公平,在各方面都相同的个人应该得到相同的待遇。纵向公平,有能力比其他人支付更高税收的人,应该缴纳更多的税。(2)效率原则:在获取同等收入的前提下,征税成本最小化。(3)税制选择的一般框架。
17收益原则:指人们纳税的多少应该与他们从政府那里获益的水平相匹配。
18支付能力原则:指人们纳税的多少应该与其收入或财富水平相匹配。
19横向公平:在各方面都相同的个人应该得到相同的待遇。
20纵向公平:有能力比其他人支付更高税收的人,应该缴纳更多的税。
21一次总付税:又称总额税,即不论人们做了什么都必须支付的一种税。
22帕累托有效税制:对于既定的收入水平,没有人能在不损及他人的前提下过的更好。
23.功利主义福利函数:选择最大化个人效用之和的帕累托有效税制结构。
24.罗尔斯主义福利函数:以社会境况最差的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帕累托有效税制结构。
25税收的归宿:指征收所产生效应的最终分配。即那些真正从税收中获益或受损的个体。税收的归宿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最重要取决于经济是否具有竞争性,如果是竞争性的,那么取决于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形状。
26税收的等价性:征收方式完全不同的两种税,其效果可能完全相同,这类税收就被称为等价。
28竞争性市场上消费税归宿:对消费者课税:
政府向消费者征税时,税收究竟由谁来承担,同样取决于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形状。在产品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均具有一定弹性,但又均不是完全弹性的情况下,政府对消费者征收的消费税将由生产者与消费者共同承担。
29竞争性市场上工资税的归宿:(1)劳动供给有弹性的情况:A.对工资收入者课税,将与商品市场的情况一样,最终由供需双方所共同承担。B.对工资支付者课税,税收归宿都是一样。两种税收方法对就业的影响是相同的,税收负担的分配也是一样的,在两种税收方法之下,工人的实际工资水平都下降了。但前者工人的名义工资高于实际工资,后者名义工资等于实际工资。(2)劳动供给缺乏弹性:
假如劳动供给相对缺乏弹性,那么不论政府对工人还是对厂商征税,大部分税收负担都将落在工人身上,更有甚者,对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而言,工人实际承受的负担可能会超过总税收水平。
31消费税的收入效应:人们因境况变差而减少的消费量就是税收的收入效应。
32消费税的替代效应:因产品价格提高而减少的消费量就是税收的替代效应。
33 替代效应大小的决定因素:取决于应税产品被其他产品替代的难以程度,或反映在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上。
34效率损失与替代效率的关系:(1)从消费税角度看,课税后,对该消费量减少了(2)从一次总付税看,政府不征收消费税,改为一次总付税,在对消费者效用具有相同影响下,它获得的税收收入要比征收消费税高,造成无谓损失。无谓损失的大小取决于替代效应。
35利息税与一次总付税在效率、可行性方面的对比:一次总付税在效率上要优于利息税,但其在政治层面不具有很强的可行性,而征收利息税则相对来说易于操作、便于监控。一般而言,政府在进行相关决策时,考虑的不仅仅是效率问题。
36工资税收的收入效应:政府实行工资税使得工人的收入减少,因此,工人将相应减少对闲暇这种商品的消费。
37工资税收的替代效应:政府对工资课以比例税使得工资降低,而工资正是闲暇的价格,因此工人会增加对闲暇这种商品的消费。
38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从而税后劳动供给量比税前有所下降。
39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从而税后劳动供给量比税前有所上升。
40.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其他影响:(1)税收对人们的劳动供给究竟会带来收入效用还是替代效用,不仅取决于政府税收的种类及其边际税率,而且取决于人们对劳动本身的看法(2)税收可能导致男性劳动供给的增加(3)税收可能对劳动供给没有如何影响。
41边际税率:收入每增加1元,就必须从这1元里那出来上缴的那部分税款。
42单一税: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上只实行一种税的税收制度。
43拉姆齐税:使无谓损失最小化的商品税。
44.比例税与累进税在效率性、公平性两方面的对比:
(1)在效率性方面:累进税的税收收入<比例税的税收收入的,因此,累进税的效率性低于比例税,造成的无谓损失也就较大;在比例税制下,人们只要提供更多的劳动才能有较高的收入,因此,比例税的效率高于累进税。(2)在公平性方面:比例税制是任何人都纳税义务占其收入的百分比都是相同的,这一比例与收入水平的高低无关,因此,欠缺公平;而累进税制下,政府只对超过某一临界水平的人们征税,对低于这一水平的低收入者而言,就无需纳税,反而会获得政府的转移支付,因此,更能实现社会的公平。
45拉姆齐税的效率性和公平性:拉姆齐税关注税收的效率,他提出对需求弹性较低的必需品课以高税率,造成的边际无谓损失较少,因此拉姆齐税是有效的;但是这一税制将加剧社会不公平,因为,这将意味着穷人比富人承担更重的税收负担,因此拉姆齐税也是不公平的。
46税收是政府支出的主要来源。
47税收是由政府机构实行的,不直接偿还的强制性征收。它是向公共部门的货币转移,但是不包括借贷交易和对公共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直接交款。
48税收分类:(1)直接税和间接税.税收可以按照直接税的一个特征就是:税额与个人状况如纳税人所承担的义务或家庭大小有关,而间接税则不可能考虑个人情况。相对而言,直接税的优点是易于调整,以适应不同个体的情况。而间接税的优点是征收费用较低,管理较为容易,因而可以零售,批发环节上征收。(2)按照税基分类(3)按照税收数量与税基模型之间的关系来划分(4)还可以按税率随收入变化的方式来进行分类。
49竞争性市场上的税收归宿:(1)对生产者课税。所谓“完全竞争”,是指市场上的任何一个企业或消费者都不足以对价格形成影响。这通常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买者和卖者的数量都非常大;生产者提供的产品是无差别的。在此条件下,所有企业都面临水平的需要曲线。(2)对消费者课税。(3)对生产要素课税。对生产要素即劳动力的课税,一般采取工资税的形式。它对劳动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可以分两种情况来分析:一是劳动供给有弹性时工资税的影响;二是劳动供给缺乏弹性时工资税的影响。
50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税收归宿:(1)需求曲线为线性的情况。所谓“不完全竞争”,是指在市场上至少有一个足以影响价格的企业,此时,它面临的是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2)需求曲线为不变弹性的情况。
51税收的等价性:看似不同的两种税,其效果可能完全相同。这类税收就被称为是等价的。(1)所得税与增值税。综合统一销售税就是对产出征收的统一税,它等价于统一所得税。在生产过程的最后环节课征的就是销售税,对生产过程每个环节课征的就是增值税。统一增值税与综合统一销售税是等价的,且两者都等价于统一所得税。(2)工资税与消费税。如果个人既没有继承任何财产,也没有留下任何遗产,那么,征收统一工资税就等价于征收统一消费税。
52影响税收归宿的其他因素:(1)对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的影响。(2)对经济的短期影响与长期影响。(3)对封闭经济与开放经济的影响。
53消费税通常也具有两种不同的税收效应,一为收入效应,二为替代效应。
54替代效应的大小决定取决于:应税产品被其他产品替代的难易程度,后者则反映在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上。
55工资税产生的是收入效应,而储蓄的利息收益税产生的则是替代效应。
56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既包括收入效应也包括替代效应。其中,收入效应使劳动者减少闲暇,也就是增加劳动供给量。因此,劳动供给量最终会上升还是下降,取决于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两者孰大孰小。
57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从而税后劳动供给量比税前有所上升。
58比例税与累进税的区别:在比例税制之下,任何人的纳税义务占其收入的百分比都是相同的,这一比例与收入水平的高低无关。如果政府征收的比例税,那么任何有收入的人都必须承担纳税义务。在累进税制之下,政府对个人收入与某一临界水平之间的差额按照单一税率征税。当人们的收入低于临界水平时,其纳税义务为负值,也就是说他们无需纳税,反而可以获得政府的转移支付。
&&&&&&&&&&&
&第八章公共税收制度
1通过提供公共服务来获得税收:公民的税收支出增加必须与他们所享有的产权和贸易保护等价。
2用产权换取税收收入:政府给予某个社会利益集团以垄断特许权,以获得税收来源。
3用产权换取税收危害性:用产权换取税收收入是一种有效的,在短期内解决政府收入的办法,但从长期来看,它会产生破坏性的后果。因为它需要一种完备的代理机构来实行监控,由此而产生的官僚机构不仅会吸走一部分由此而来的收入,而且也容易成为一股顽强势力,抑制经济增长,抑制竞争和创新,对生产率有着不利的影响。
4施蒂格勒的最优分权模式:(1).为了实现配置的有效性与分配的公平性,决策应当在最低行政级别的政府部门进行。(2)与公平收入分配、提高总体资源配置效率有关的税收权应归中央政府;与提供各种非全国性的公共服务有关的税收则当归地方政府。
5奥茨的分权定理:对于某种公共产品来说,如果其消费是遍及该地域全部人口的,而且其提供的成本无论对中央还是地方政府来说都是相同的,那么,由地方政府来向自己选民提供的帕累托产量,总是比由中央政府提供的产量要有效得多。
6俱乐部理论:把社区比作俱乐部,即为了分享某种利益而联合起来的人们的自愿协会。
7偏好误识问题:
如果社会在经济活动中并不完全具有确定性,地方政府比较了解本地区民众的偏好,而中央政府对全体民众偏好的了解并没有这么清楚,那么只有让地方政府来提供公共产品,社会福利才可能实现最大化;反之,如果由中央政府来提供,就不可能实现最大化。
8“用脚投票”理论:人们之所以愿意聚集在某个地方政府周围,是因为他们想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地方政府的服务与征收税收的一种精确组合,以使自己的效用达到最大化。当他们发现某地的这一组合符合自己的目标时,就会在这一地区居住下来,从事工作,服从并支持当地政府的管辖。这一过程就是所谓的“用脚投票”。
9地方政府存在的必要性:(1)与中央政府相比,地方政府更接近自己的民众,即地方政府比中央政府更了解所管辖选民的效用与需求(2)一国之内的不同人们有权对不同种类,不同数量的公共服务进行投票表决。
10一次总付税的特征:(1)纳税人的任何行动都不能改变其义务(2)纳税人承担的恰好被国库得到的所平衡。
11财富税:其税基按资产的存量来加以估算,而不是按资产的流量。
12财产税:对非精神形式的财富课征的一种税收。包括对土地、土地上的建筑物课征。
13资本税:对现有财富的一次性课税。
14工资税:由雇主按雇员人数及所付工资缴纳的税收。
15遗产税:某人死亡时,政府对转让财产的特权课征的税。
16公司利润税:政府对公司各种盈利征收的一种利润税。
17所得税:作为直接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称“当期收益税”。
18财富与收入的区别:财富,指任何一时点上资源的存量。收入,指一段时间内资源的流量。
19征收工资税的通常目的:(1)工资税明白规定是用来为工人的福利计划提供资金的,例如美国对退休人员的付款是由工资提供的;(2)工资税可以是政府实施其经济政策的工具。
20商品税:只对最终消费者的商品课征,而不对生产者之间的中间交易课征。
21增值税:以企业生产的商品或服务的市场增值部分为课税对象的一种税。
22关税:,向对外贸易征收的税。
23有效保护:对整个工业结构的保护程度。
24间接税:税负可以转嫁给他人。
25传统意义上直接税与间接税的区别:(1)直接税,在这种税制下,纳税人的收入或福利将因纳税而相应减少。(2)间接税,税负可以转嫁给他人。
26名义关税与实际关税的区别:名义关税,指最终产品的关税决定的。
实际关税,由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的关税共同决定的。
有效的关税保护取决于各产业所面对的实际关税。
27关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1)关税给国内生产者提供保护;(2)关税有改善贸易条件的作用。A关税改变了进口品与出口品的国外价格,使对方国处于不利地位,后者被迫进行一部分的支付,是关税征收国的明显收益;B可以视为一种通过关税从对方国家抽取的垄断性利润。
28关税对改善贸易的作用:(1)关税改变了进口品与出口品的国外价格,使对方国处于不利地位,后者被迫进行一部分的支付,是关税征收国的明显收益;(2)可以视为一种通过关税从对方国家抽取的垄断性利润。
29中性税收:是区别于累进性或累退性税收的。
30超额负担:无谓损失,是一种社会福利的净损失。
31中性税收的重要思路:(1)强调经济效率,即税收不应影响经济活动,不应产生超额负担。(2)以税的普遍性本身为中性的衡量标准。
32中性税收与平等:平等标志者中性的实现,不平等就导致非中性。
33公共税收制度是政府按照公共税收的一般原则,对税收水平与税收来源构成的一种选择。
34政府税收的权力基础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1)通过提供公共服务来获得税收(2)用于产权换取税收收入。
36公司利润税指的是政府对公司的各种盈利征收的一种利润税。
37商品税只对最终消费者购买的商品课征,而不对生产者之间的中间交易课征。
38增值税的征收可通过三种方法进行:(1)加法(2)减法(3)抵免法。采取第一种方法,企业的税基由要素支付(加上适当数量的折旧扣除)之和构成。这种方法最适于原产地原则。采用第二种方法,企业的税基由销售收入减去采购支出来决定。至于第三种方法即抵免法,它类似于减法,不同的是它更能激励企业履行纳税义务。
39累进税的边际税率大于平均税率,且平均税率有上升的趋势。在累进税制下,税收占收入的比例岁收入的增加而上升。与之相反,累进税的边际税率低于平均税率。在累退税制下,税收占收入的比例随收入的增加而降低。累进税与累退税是根据富人和穷人所承受税负的相对程度而划分的。
40影响整个税收体系的累进性或累退性的因素:(1)政府虽税收收入的具体处置方式(2)是政府的保险支出(3)是政府对公司所得税的宏观控制。
41区别于累进性或累退性税收的是所谓中性税收。
&第九章宏观财政政策与国民经济的调节
1.重商主义:(在经济学说史上最早的一个经济学流派)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实行对外贸易保护主义;国家在促进经济福利中起主要作用等。
2.自由放任主义:(经济学说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学派之一)强调自由市场的作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等。
3.财政政策:指通过政府支出或收入(当然包括税收)的变化来影响经济。
4.货币政策:指政府采取措施来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水平。
5非自愿失业者:指那些愿意接受现行的或更低些的工资率,但仍然无法找到工作的个人。
6萨伊定律:萨伊认为,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社会的总需求=总供给,因此,总需求不足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失业,也只是由于市场机制中出现的障碍造成的。
7菲利普斯曲线:说明通货膨胀与失业在短期内存在权衡取舍关系的曲线。
8凯恩斯主义关于非自愿失业的看法:与传统经济理论不同的是,凯恩斯主义认为社会经济中非自愿失业总是存在的,经济体不可能达到充分就业。政府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控制总需求达到充分就业。
9凯恩斯主义关于经济政策的看法:
国民收入水平是由实际量而不是由货币量所决定的;政府能够成功地对经济实施干预,特别是通过实现财政政策来减少失业和降低通货膨胀。
10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 (1)现代经济的不稳定源于货币的不稳定;(2)在任何场合,财政政策本身所产生的影响是很小的;(3)认为凯恩斯主义关于经济可以“精确调节”的看法并不准确;(4)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收缩性财政政策都会产生效率成本,这也是财政政策不能成为稳定政策的原因之一;(5)货币主义者对菲利普斯曲线所代表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可能交替关系提出质疑;总之,货币主义强调货币在经济制度中有着深远、重要的影响。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互作用:财政政策的变化通常会影响货币运动,而货币运动反过来又影响原来财政政策变动的结果。例如,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预算赤字增加。为弥补赤字,政府就必须采用某种手段,如举债或增加货币发行。
12边际消费倾向: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时,人们消费的增加量。
13乘数:指每单位外生变量(如政府支出或银行储备)的变化所带来的引致变量(如GDP或货币供给)的变动情况。
14挤出:政府支出的增加有可能会对私人支出形成的替代,从而使国民收入增长变得缓慢。
15税收乘数的决定因素:(1)进口漏出,没有将能够替代国内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考虑进(2)税制结构,不仅仅有总额税组成,常常是更复杂的税收乘数(3)政府预算,原是假设保持不变的,现在政府希望增加税收(4)挤出,指政府支出的增加有可能会对部分私人支出形成替代,从而使国民收入增长变得缓慢。
16税收乘数的大小:&
17认识时滞:指某项活动提出要求开始,到政府认为有必要实行为止的一段时间差。◆认识时滞产生的原因:相关决策者需要时间来收集和分析经济信息与资料。
18执行时滞:指决定采取行动和实施该行动之间的时间差。◆执行时滞产生的原因:需要时间实施变化的政策。
19反应时滞:也称“外部时滞”,指的是一种政策付诸实施与最后对经济产生影响之间的时间。◆反应时滞产生的原因:公共政策实施后,经济个体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调整自己经济行为。
20政治性经济周期理论:由卡莱茨基提出,他认为:如果经济处于衰退状况,政府就应扩张经济以避免大规模的失业。但当经济随后出现繁荣时,会产生减缩生产的政治压力。在“大企业”的这种压力下,政府可能会减少预算赤字,使得经济又一次出现衰退,而政府又可以再次实行原来的支出政策。
21时滞带来的影响:各种时滞的存在限制了稳定政策的有效性,而且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经济的更大波动。
22 随意干预:政府有意识地调整经济活动,并将这种调整作为日常经济管理的一部分。
23自动变化:指一种潜在变化,它以某种方式从内部影响财政政策,或者渗透到税收结构中,或者构成一整套应对各种形式的指导原则。
24内在灵活性:当经济趋向衰退时,国民收入的减少部分应由税收的减少来得以抵消。
25.随意干预与自动变化的区别:
随意干预是政府的有意识的干预活动,但是这种干预可能会带来时滞;而自动变化的财政制度则是事先制定一套应对各种经济形势的方案和原则,具有避免各种时滞发生的优势。
26内在灵活性的优点与局限性:(1)优点:完全避免了认识时滞,还可以避免部分执行时滞。(2)缺点:A不能适应经济的巨大外生变化B内在灵活性只能减少而不能消除循环变化;&&&&&&&&&&&&&&&&&&&
C内在灵活性虽然可以缓和经济萧条的影响,&
但它也阻碍了经济的复苏。
27财政拖累:随着一段时间内名义收入的提高,通过累进税制而取得的税收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会增大。这可能会对经济活动形成某种阻碍。
28所得税指数化的影响:所得税指数化会使税收制度自动稳定经济的作用大大减弱。指数化还可以抵消累进税制的内在灵活性。
29永久性收入假说:弗里德曼认为,当人们对
自己的消费进行规划时,不会考虑短时期的收入变化,相反,人们考虑的是自己“正常的”或“永久性”收入水平。
30宽免:视为免税的那部分所得。
31适宜性:不同税种在作为稳定政策的工具时,其适宜性是不一样的。
32调整速度:税收对经济稳定产生影响所需要的时间。
33税基宽窄:税制课征范围的宽窄对整个经济的稳定具有一定影响。
34所得税作为稳定政策工具的优越性:所得税的数量能够自动反映国民收入的变化,具有税收的累进性特征,因此可以避免认识时滞;所得税可以迅速地进行调整,并且得以实施,所以也就避免了执行时滞;所得税的预扣制保证了税款支付与纳税义务在时间上的一致性,因而也避免了反应时滞。通过比较各税种的相对优点,可以得出所得税是稳定政策的主要工具。
35实际上,政府影响经济活动水平所采取的政策主要有两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
&第十章赤字经济与公债
1赤字是政府经济行为违背了政府预算约束的产物。
2广义的政府预算约束:政府为实现各种目标而花费的总支出,必须等于政府的总收入(税收),来自中央银行的借款(即印钞票)、来自别处的债款(公债),诸如黄金、外汇等国家资产储备的减少。
3.狭义的政府预算约束:指政府的总支出必须等于税收与其他利润收入。
4政府赤字的可能后果: (1)当期支出的部分负担直接落在了后代人身上;(2)发行债券可能会减少投资,从而间接地使后代人的境况恶化;(3)外国债务可能因此而增加,这会降低未来的生活水平;(4)政府的负储蓄没有被私人储蓄所抵消。
5公民权利项目:法律明确规定了符合一定标准的公民天生有权获得某项政府支出。包括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等项目。
6自主决定项目:政府按年度确定支出水平的项目,如:行政管理费用开支、外援经费支出等。
7赤字率:赤字额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率,它较客观地反映其在整个经济规模中占的幅度大小。
赤字率=政府开支-政府岁入
&&&&&&&&&&
8原始赤字:非利息赤字,指政府的全部开支(不包括利息支付)减去政府总岁入后的超支额,即& 原始赤字=非利息开支-总岁入
9总赤字—原始赤字再加上利息支付。总赤字=原始赤字+利息支付
10公民权利支出与自主决定支出的关系:公民权利支出与自主决定支出在一国的财政过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政府是以自主决定支出为主,那么财政支出的波动性必然很大,而其稳定性差;如果政府是以公民权利支出为主,那么政府可能丧失对支出的调节权,因而也丧失了运用政府支出这一杠杆来调节经济的主动权。
11原始赤字与总赤字之间的关系:原始赤字与总赤字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推动的关系。如果一国政府预算存在着原始赤字→政府为弥补赤字而发行公债,公债额就会上升→政府利息支付额上升→总赤字上升。总赤字上升→引起下一轮公债额的上升→下一轮财政预算还债压力上升→增加下一轮预算的原始赤字压力(使一国可能陷入赤字的恶性循环之中)
12赤字的决定因素: ⑴经济周期。经济高涨有利于减少赤字,经济萧条则会增加赤字.⑵
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率对赤字的效应是通过名义国民收入的上升与下降来发生作用。名义国民收入上升,政府赤字有可能下降,反之亦然.
13政府弥补赤字的两种政策选择:(1)货币融资法:财政向中央银行借贷(透支),实质上是发行货币的办法来弥补赤字。(2)债务融资法:中央政府向公众发行债劵,以公劵的办法弥补赤字。
14高能货币:即公众持有的政府的货币性。
15货币融资法与债务融资法在效应上的差异:⑴对货币发行量的不同效应:
货币融资会增加货币发行量;债务融资则不会增加货币发行量。⑵对投资的不同效应:货币融资将增加货币存量→降低利率→(短期内)刺激投资;债务融资则不影响名义货币存量,因此也就不影响投资。⑶对价格水平的不同效应:
货币融资使价格上升;而债务融资则的价格效应要小于货币融资。
16公债的含义:公债是政府方面的一种法律义务,按照规定的时间表政府应对法定的债权持有者支付利息,并应分期偿还债务。
17 “李嘉图等效”的含义:李嘉图认为,征税和政府借款在逻辑上是相同的。罗伯特·巴罗进一步发展李嘉图的观点,认为出于理性,人们看到政府赤字增加了自己后代的未来负债时,就会增加其遗产,人们会提高家庭储蓄水平,其数量正好等于赤字增加的数量。于是,政府负储蓄(即赤字)的增加被抵消,国民储蓄水平并没有改变。
18税收与公债的区别:(1) 税收是以政府为中介,在纳税者和因政府开支计划受益的个人之间实现的“交换”,这样的交换方式是强制性的;公债是财政活动中的两次“交换”,第一次是与征税相关联的政治“交换”,另一次是政府和把资金借给政府的人们之间自行商定和完全自愿的“交换”。(2)对征税来说,这些义务归属于在政府开支期间直接对政府提供资金的个人和社会团体;对公债来说,不存在财政义务的经常或初期归属问题。
19“李嘉图等效”的局限性:李嘉图的等效原理是理想化条件下个人理性行为的一种极端模型。其重大不足之处在于债务自身的逻辑推理,如果公债和征税的作用是相等的,那么公债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此外,从现代政治所获的实证也反映选民对征税和发行公债并非等量齐观。
20自动伸缩理论:是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可借着“竞争秩序”之下的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对于景气循环变动则可以借助于定律的发则予以消除,而不必经由官方当局的随意裁定。
21随意裁定理论:为勒纳所提倡,他认为预算政策所涉及的公共支出、税收、公债收入、偿债、货币之发行与回笼等措施,应该依据它们对经济的效果如何来决定,而不是根据任何已经建立的法则来衡量其是否健全。
22不偏于一隅的折衷理论:
萨缪尔森提出反对两派极端理论的折衷性财政或预算理论。主要观点包括:(1)就长期而言,货币政策对消费、投资、就业以及国民生产的调节也有相当的杠杆作用。(2)在循环周期的调节,采用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应当视以下情况而定:A由于悲观和乐观的预期所造成的不合理的、偏离常规的行为,加之有效需求以及循环变动的程度;B在不同时期中,因个人偏好所表露的消费-储蓄的习惯;C全体社会成员依民主的方式表达的关于当代人与未来世代之间,对财富谋求权的权衡。
23每年平衡预算理论:古典经济学者大多主张每年预算保持平衡的做法。其理由有三:①政府对私人部门发行公债会减缓后者的发展,因为原在私人部门的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将被挪为政府所用。②由于政府的赤字支出实为私人部门之相对萎缩,而公共部门支出的扩张又带来浪费,因此赤字财政是不可取的
③政府赤字支出终将导致通货膨胀。
24有效的平衡预算宪法准则的特征:(1)简单易懂,能够被公众所领会;(2)具有划分是否遵循或违反该准则的标准界线,一旦准则遭到破坏,无论政治家们或是一般公众都能比较容易地加以辨别;(3)必须反映和表达全体公民的价值观,从而使他们信奉准则规定的各项条款,并在某种意义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25财政原则复归需要采取的两个步骤:(1)要确定一个有意义的平衡预算的宪法准则。(2)通过明确地重新确立财政账户收支双方的平衡原则来有效地控制公共开支(3)还需制定一个货币法规来保证平衡预算的实现。
26政府影响经济活动水平所采取的政策主要有两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7税收乘数大小的决定因素:(1)进口漏出(2)税制结构(3)政府预算(4)挤出。
28公司税的一个突出优点:是公司利润在整个经济周期中的波动大于普通形式收入的波动。
29时滞通常可以分为三类(1)认识时滞(2)执行时滞(3)反应时滞。
30所得税是稳定政策的主要工具。
31所谓“赤字”,亦称“财政赤字”是指政府在商品与服务上的支出超过了它的税收和其他收入。
32政府支出构成:公民权利支出与自出决定支出。
33赤字财政的两种选择:一是财政向中央银行借贷,这实质上是以发行货币的办法来弥补赤字。这种政策被称为弥补赤字的货币融资法。另一种政府选择是中央政府向公众发行债券,这是以公债的办法弥补赤字,因此被称为弥补赤字的债务融资法。
34如果政府是向中央银行发行公债债券,则债券就会转化为货币,这种情形可以称为债务货币化。
35对于货币体系独立的政府来说,可以采取的方法三种:征税,发行货币和公债。对于没有货币创作权的附属政府来说,或者对将国内货币与国际经济中外部主体联系在一起的国家来说,克采取的方法就只有两种:征税和发行公债。
36公债是负担还是好事,最好按照它与整个经济的收入或产值来进行评估。
37自动伸缩财政的构成要素为:(1)采取100%的准备金制度。(2)由于社会全体对公共产品需求的变动时缓慢的,因而政府关于产品和劳务的支出也克保持相对稳定(3)对老年人和事业保险等的转移支付法则可与经济循环形成自动的呼应:当经济萧条,失业率较高时,这类支出也会增加;反之则相反。(4)采取累进的赋税制度(5)预算的原则是预期收入与政府支出相平衡。
38财政原则的复归采取的步骤:(1)首先,是要确立一个有意义的平衡预算的宪法准则(2)其次,是要吧凯恩斯的破坏预算平衡的理论颠倒过来,通过明确的重新确立财政账户收支双发的平衡原则来有效的控制公共开支。
39赤字的衡量与赤字规模的决定因素:1、对赤字的衡量。2、赤字的决定因素:(1)经济周期与赤字(2)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对赤字的影响(3)累进税制与赤字。
1电影院最接近于“准公共产品;
2增值税属于间接税
3良好税制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有: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易于管理,灵活性,透明度,公平。
4教育需要政府公共支出支持的原因:教育有着溢出效应,增进社会公平。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观经济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