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那位大德在教念,愣严咒十小咒早课快念,和修持仪规

[转载]修持楞严咒应注意的问题
修持楞严咒应注意的问题
修持《楞严咒》应注意的问题
楞严咒持诵须知  &
1、楞严咒为一切咒中之王,每句胥为以往诸佛及神圣成道心咒之结晶,诵时能得诸佛灌顶,感动一切法界。
  2、楞严咒是诸佛种智,亦即众生自性,彻果赅因,穷理备教,持之现证觉道,诵之宿障尽除。
  3、楞严咒上尽诸天,下迄幽冥,为一切法藏之锁钥;功德威力,无与伦比。
  4、楞严咒统摄一切三昧,为入大定之总持法门。持诵此咒即为行人自造未来之宫殿;诵咒者即为正式佛子,在弥陀经中所谓阿鞞跋致之地位,现生业已到达,亡后超出轮回。
  5、楞严玄义云:“全咒即佛,全佛即咒。”是以一心持咒为成佛捷径。其功效之神速,远非任何经典所可企及。故任何名刹高僧取此为早课必修之品。
  &&&&&&&&&&&&&&&&&&&&&&&&&&&&&&&&
● 环境
  1、楞严咒诵时,上空一切神圣经过该处,均驻云合掌侍立,甚至有神跪听云中以待咒终方行;故诵持者应万分诚敬,不可草率从事。
  2、持楞严咒者,须净口常素,住菩萨戒,发菩提心;至少能守五戒,力行十善;否则花素者,俟值斋期,方可读诵。(本站注:若以清净心、至诚心诵读此咒,即使不持斋素,功德亦是不小。建议诵楞严咒前多读几遍净业真言。)
  3、持楞严咒时间,以每晨寅卯时(夜间三点到晨六点钟)为最宜;因此时宇宙清净,能易获圣果。(这里指的是最宜,不是限制只能是这个时间段念,愣严咒在守好五戒的前提下时时刻刻可以念)
  4、持楞严咒地点,以庵观寺院,正设坛场,布置如仪为宜。次则家庭静室,整洁香花。(本站注:心清净,一切清净,不点香供花亦无不可。)
  &&&&&&&&&&&&&&&&&&&&&&&
● 读法:但必须心地清净,至诚恭敬
  1、楞严咒全咒计2620字,共554句。楞严咒为入大定之法门,可代一切大乘经典。每晨可读一遍、三遍、五遍、七遍、十九遍或读一遍后接读咒心(即咒末10句)108遍,功德无量。
楞严咒读后,应接着读十小咒各一遍。楞严咒如鼎,十小咒如鼎足。又楞严咒系召请一切佛菩萨诸天神圣,及度六道众生;十小咒则退送法界一切佛神等众,各安其所;故须同时持诵,不可偏废。(注:应以个人能力而灵活变通。某些缘故,如若以念佛108声来作恭送亦无不可。)
2,从《楞严经》中谈持咒修行的次第及要诀(果滨老师)  
&&&&&&&&&&&&&&&&&&&&&&&&&&&&&&&&&&&&&
佛在《楞严经》卷一中用「楞严咒」去救了阿难,但是真正的「咒文」却到第七卷才宣说,这样的经文安排是有深义的,一部《楞严经》甚至道尽了修学咒语重要的「次第」及「要诀」。请各位注意「楞严咒咒文」的位置是在「第七卷」,我们以「楞严咒文」第七卷的位置为中心点,再将前后相关经文做整理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下面十种持诵「楞严咒」的如法修行次第及要诀。  
一、《卷四》(楞严咒文前)----佛在宣说楞严咒前先阐扬了「如来藏」清净心之理,阿难获得「如来藏」之法后才请佛继续开示修行「法门」。意谓:我们修学佛咒的人也一定要去了悟「心如来藏」的法门,再去研修楞严咒。  
二、《卷六》(楞严咒文前)----需持佛制的「四种净戒」,戒「淫、杀、盗、妄」,再加「三种渐次」的戒律,断「五辛、酒、肉」。  
三、《卷七》(楞严咒文前) ----需「择戒清净僧,真清净第一沙门来授戒」。  
四、《卷七》(楞严咒文前) ----需「着新净衣,灯香诵咒」。  
五、《卷七》(楞严咒文前) ----需「发菩萨愿,四弘誓愿」。  
六、《卷七》(楞严咒文前) ----需「如法建坛和结界」。  
七、《卷七》(楞严咒文后) ----需「修三摩地、正修行者、决定发菩提心者,始得金刚藏菩萨护持」。  
八、《卷七》(楞严咒文后) ----需「于咒必须断疑生信」。  
九、《卷七》(楞严咒文前) ----需「心无间断」的修此咒。  
十、《卷七》(楞严咒文后)----需是修学的「善人」(众恶莫作,众善奉行)。  
下面分别叙说这十种:  
一、《楞严经‧卷四》----佛在宣说楞严咒前先阐扬了「如来藏」清净心之理,阿难获得「如来藏」之法后才请佛继续开示修行「法门」。意谓:我们修学佛咒的人也一定要去了悟「心如来藏」的法门,再去研修楞严咒。相关经文如下:  
《楞严经‧卷四》云:世尊!我今虽承如是法音,知「如来藏」,妙觉明心,遍十方界,含育如来,十方国土,清净宝严,妙觉王剎。如来复责多闻无功,不逮修习。我今犹如旅泊之人,忽蒙天王赐与「华屋」,虽获大宅,要因「门」入。惟愿如来不舍大悲,示我在会诸蒙暗者,捐舍小乘,毕获如来无余涅盘,本发心路。令有学者,从何摄伏畴昔攀缘,得「陀罗尼」,入佛知见。─《大正》十九册页122上。  
解说如下:我现在虽然承蒙如来如此的法音,知道「如来藏」妙觉明心道理,我们一真法界的心是遍十方界的,旣遍十方界所以能含育四圣六凡的十法界国土,但自性还是清净庄严,依然灵妙正觉。可是佛又斥责我多学博闻是无益的,不如努力修习佛法。我今天犹如飘泊在旅途当中的人,忽承蒙大王(指佛陀)赐我富丽堂皇的屋宅(指如来藏心之法),但也要有「门」(指修学的法门)才能进去。希望佛陀不舍大悲,指示我等在黑暗中的人,如何舍弃修学小乘,才能证如来无余的涅盘;开发我们起修自性真心的大道。让我们这一般未得无学果位的人,从何方便可以降伏我们往昔喜好攀缘的心,然后得到「总持陀罗尼」法,而进入佛的知见。  
二、《卷六》(楞严咒文前)----需持佛制的「四种净戒」,戒「淫、杀、盗、妄」,再加「三种渐次」的戒律,断「五辛、酒、肉」。相关经文如下:  
【1】《楞严经‧六》云:阿难整衣服……世尊!此诸众生,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欲摄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事。于菩提心,得无退屈……佛告阿难……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其心不盗,则不随其生死相续……其心不妄,则不随其生死相续」─《大正》十九册页131下。
解说如下:阿难问佛:我们修行时要如何「安立道场」才能「远诸魔事」?才能在修菩提的路上不会退道心?佛答只要戒「淫心、杀心、盗心、妄心」,则不会再生死轮回,进而「安立道场、远诸魔事」!诸位持咒的人想要「安立道场」,想要「远诸魔事」,能不断「淫、杀、盗、妄」吗?相关经文如下:  
【2】《楞严经‧卷八》云:是诸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世间「五种辛」。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长无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修菩提者「永断五辛」,是则名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如是众生入三摩地,要先严持清净戒律,永断「淫心」,不餐「酒、肉」……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大正》十九册页141下。  
解说如下:上述有关《楞严经》的经文大家看了可能会害怕,没想到持咒法门需要这么精严的「戒律」来辅修,决不输任何一宗派,试举近代康萨教授师直传的汉人能海大师云:「密法本来在戒律中,戒律即是密传,故应结合而修。大乘戒为mi
cheng戒根本,密戒是大乘戒之方便,二者不可分,初学密者,应专学下二部,尤要与『别解脱戒』结合。(详《能海大师传》页54¾55)。  
再举密教祖师重视戒律的例子:   
(1)唐密教「开元三大士」祖师之一的金刚智是:「洎登戒法,遍听十八部律,又诣西印度学小乘诸论及瑜伽三密陀罗尼门,十余年全通三藏」。(详《大正》五十册页711中)。  
(2)唐密教「开元三大士」祖师之一的善无畏大师,一生是:「严持戒律」。(详《大正》五十册页791上¾中)。  
(3)翻译「大随求咒」的唐‧宝思惟大师是:「专精律品,慧解超群,学兼真俗,尤擅长咒术」。详《大正》五十册页720上)。  
(4)广译密咒的唐‧义净大师是「虽遍翻三藏,而偏攻律部」。(详《大正》五十册页725中)。  
(5)翻译「大悲咒」的唐‧智通大师是:「律行精明」。(详《大正》五十册页719下)。  
其余经文提到持诵咒语需戒杀、盗、淫、妄的例子:   
(1)《楞伽经‧卷四》云:「不应食肉,令诸咒术不成就」。(详《大正》十六册页513下)。  
(2)《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云:「众生闻者,获大安乐,应当闇诵,若欲诵之(指陀罗尼咒),应当持斋,不饮酒、不噉肉,以灰涂身、澡浴清净,不食兴渠五辛,能熏之物悉不食,妇女秽污皆悉不往」。(详《大正》二十册页35下」。  
三、《卷七》(楞严咒文前) ----需「择戒清净僧,真清净第一沙门来授戒」。相关经文如下:  
【1】《楞严经‧卷七》云:若有末世「欲坐道场」,先持比丘「清净禁戒」,要当选择戒清净者,第一沙门,以为其师。若其不遇真清净僧,汝戒律仪必不成就。-《大正》十九册页133上。  
【2】《楞严经‧卷七》云:阿难!若此比丘本受戒师,及同会中十比丘等,其中有一不清净者,如是「道场」多不成就。-《大正》十九册页133下。  
【3】《楞严经‧卷七》云:十方如来,传此咒心,于灭度后付佛法事,究竟住持,严净戒律,悉得清净。-《大正》十九册页137上。解说如下:从前唐‧昙一大师要跟善无畏大师学密咒则必须先授「菩萨戒」(详《全唐文及舍遗(三)》页2374中)。后来昙一成为一代有名的律师,足见持咒者必须是要如法接受清净的戒律!  
四、《卷七》(楞严咒文前) ----需「着新净衣,灯香诵咒」。相关经文如下:  
《楞严经‧卷七》云:戒成已后,着新净衣,然香闲居,诵此心佛所说神咒一百八遍,然后结界,建立道场。-《大正》十九册页133上。  
解说如下:这是说持诵楞严咒者除了要授戒以外,在坛场建立完毕,要如法持咒前必须「着新净衣」,然后「燃香」诵咒。  
五、《卷七》(楞严咒文前) ----需「发菩萨愿,四弘誓愿」。  
相关经文如下:  
【1】《楞严经‧卷七》云:阿难!如是末世清净比丘,若比丘尼,白衣檀越,心灭贪淫,持佛净戒。于道场中「发菩萨愿」。-《大正》十九册页133上。  
【2】《楞严经‧卷七》云:第二七中,一向专心「发菩萨愿」,心无间断。我毗奈耶先有愿教。-《大正》十九册页133下。  
解说如下:持楞严咒者必须发大愿,至少要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六、《卷七》(楞严咒文前) ----需「如法建坛和结界」。  
相关经文如下:《楞严经‧卷七》云:佛告阿难!若末世人愿立道场,先取雪山大力白牛……坛心置一金银铜木所造莲华……取八圆镜,各安其方,……又取八镜覆悬虚空,与坛场中所安之镜,方面相对,使其形影重重相涉……-《大正》十九册页133上-下。  
解说如下:关于「楞严坛」的建立请依经文指示,此不详述之。如何「如法」的结界?「如法」的建立坛场」,这也是持咒者不可忽略的地方。  
七、《卷七》(楞严咒文后) ----需「修三摩地、正修行者、决定发菩提心者,始得金刚藏菩萨护持」。  
相关经文如下:  
【1】《楞严经‧卷七》云:尔时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在大会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如我等辈所修功业,久成菩提,不取涅盘,常随此咒,救护末世,修三摩提,正修行者。-《大正》十九册页138上。  
【2】《楞严经‧卷七》云:设有众生,于散乱心,非三摩地,心忆口持。是金刚王,常随从彼诸善男子,何况「决定菩提心者」。此诸金刚菩萨藏王,精心阴速,发彼神识。是人应时心能记忆八万四千恒河沙劫,周遍了知,得无疑惑。-《大正》十九册页138上-下。  &&&
【3】《楞严经‧卷七》云:会中无量百千金刚,一时佛前合掌顶礼,而白佛言:如佛所说。我当诚心保护如是「修菩提者」。-《大正》十九册页137下。
解说如下:我们一向常引用持诵「楞严咒」可得金刚藏菩萨护持的经文,但请诸位「细看」上述这些经文,很明显的,金刚藏菩萨保护修行者是有「条件」的!您必须是「修三摩提」者,而且是「正」修行的人,不是「邪」修行的人;您也必须是「决定菩提心」的人,是必须努力「修菩提大道」的行者才能得「金刚藏菩萨」的护佑!  
《不空绢索陀罗尼自在王咒经‧卷中》详细说:「持咒之人不应放逸,常修精进不应懈怠,于尊重处常勤供养,恒不忘失菩提之心,于施戒忍精进定慧,应常修习,远离悭吝污戒尘垢,于生死中常生怖畏,深怀惭愧,心常正念,不得散乱智慧观察,若如是作,即能成办一切咒业」。(《大正》二十册页424中)。 
 八、《卷七》(楞严咒文后) ----需「于咒必须断疑生信」。  
相关经文如下:  
《楞严经‧卷七》云:汝及众中诸有学人,及未来世诸修行者,依我坛场,如法持戒,所受戒主,逢清净僧,持此咒心,不生疑悔。是善男子,于此父母所生之身,不得心通,十方如来便为妄语。说是语已。-《大正》十九册页137下。  
解说如下:「诚」和「善」二字为持咒「成就」的关键。如:《千手手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云:「诵持大悲心神咒者,于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名为大悲心陀罗尼也,唯除『不善』除『不至诚』。(详《大正》二十册页116上)。又说:「唯除『不善』、除『不致诚』,于咒『生疑』者,乃至小罪轻业,亦不得灭。(详大正》二十册页116上)。  
《华严经‧卷六十》云:「闻此法欢喜,信心无疑者,速成无上道」。(《大正》九册页788上)。  《华严经‧卷十四》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断除疑网出爱流」。(详《大正》十册页72中)。  
「善」与「诚」字义简单,但函义不只深广,亦为一大藏经之入门关键,何故?佛法为「信」能入、为「善」能入、为「诚」能入,持咒也如是──为「信」能入、为「善」能入、为「诚」能入,决不生任何疑悔心!  
九、《卷七》(楞严咒文前) ----需「心无间断」的修此咒。  
相关经文如下:  
《楞严经‧卷七》云:第二七中,一向专心发菩萨愿,心无间断……从三七后,端坐安居,经一百日。有利根者,不起于座,得须陀洹。纵其身心圣果未成。决定自知成佛不谬。-《大正》第十九册页133下。  
解说如下:  
从「心无间断」及「不起于座」的经文来看,持诵楞严咒的行者必须要「心无间断」的修下去,不是一年、三年,而是「尽此一身」乃至「身身世世」不断的修,直至成佛为止!  
十、《卷七》(楞严咒文后)----需是修学的「善人」(众恶莫作,众善奉行)。  
相关经文如下:  
【1】《楞严经‧卷七》云:尔时梵王、并天帝释、四天大王,亦于佛前同时顶礼,而白佛言:审有如是「修学善人」,我当尽心,至诚保护,令其一生,所作如愿。-《大正》十九册页138上。  
【2】《楞严经‧卷七》云:纵令魔王大自在天,求其方便,终不可得。诸小鬼神,去此「善人」十由旬外。除彼发心乐修禅者。世尊。如是恶魔若魔眷属,欲来侵扰是「善人」者。我以宝杵殒碎其首,犹如微尘。恒令此人,所作如愿。-《大正》十九册页138上。
解说如下:  
从上述经文来看,修学咒语者必须是「善人」,也就是「善男子、善女人」的意思,诸位持咒者,您发心了没?您是否已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如果已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再加上认真的持楞严咒,那诸天神等一定拥护您!  
结论:  
最近常有读者亲笔来函提到净土宗往生之道至少要「信、愿、行」三者具足,然而密教经典却常常说「即得、实时、应时、即生成佛」来形容持诵咒语可得往生的迅速,乃至蚊虫蚂蚁沾到咒语加持过的土沙、水物等均可超生,似乎持咒比净宗念佛更容易成就?不过我们从上述《楞严经》的经文来看持咒一法,相信「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没有一个法是「轻而易举」的!  
- 修持楞严咒应注意的问题_清然_新浪博客
《楞严经》中所提到持诵咒语相关经文在密教经典中算是「很单纯」了,因为《楞严经》中并没有提到复杂的「梵字观、道场观」及「手印」,不过它却提供了不少修习咒语应具的次第及要诀。在《大方等陀罗尼经‧卷四》中有更严格的持咒条件,经文云:「佛告文珠师利:如汝所念,行者应修五事,持诸戒境界。所谓『不犯陀罗尼义、不谤方等经、不见他过、不毁大乘、不毁小乘、不离善友、常说众生妙行』如是五事」。-(《大正》二十一册页656中)。  
《楞严经‧卷七》有云:「纵其自身不作福业,十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这段文意常被人误解,其实这是指「心咒不二」、「心佛不二」之说。咒即佛即如来藏,故心、佛、咒三无差别,既无差别,则心、佛、众生亦三无差别,持咒者即是持自己之「如来藏性」,「如来藏性」乃具足万德庄严,则有何福能不获?  
《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三之一》云:「一切众生皆悉尽有『首楞严定』,首楞严定亦名『般若』,亦名『金刚三昧』,亦名『师子吼』,亦名『佛性』。(《大正》四十六册页221上)」。  
《大般涅盘经‧卷二十七》亦云:「一切毕竟而得坚固名首楞严,以是故言『首楞严定』名为『佛性』」。(《大正》十二册页525上)。所以持诵「楞严咒」,需持至「心咒不二、心佛不二」即得「首楞严三昧定」,得楞严三昧定即得「佛性」、即得「如来藏性」,则何福不致?何难不能除?何佛不能成?  
愿这篇短文能对喜好楞严咒者有所帮助,敬祈大家多多诵念楞严咒让正法永远住世!
3,宣化老法师谈楞严咒的受持
楞严神咒是最长的咒,又叫“灵文”因它太灵太妙,妙不可言,谁念谁就有感应,谁持诵谁就得到金刚藏菩萨的护持。所以你修这咒必须要诚意正心,修身,格物,何谓“格物”?即格除一切物欲,也就是没有贪心,能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则持此咒就有大感应。
  有人不懂咒的意义就冒冒然说楞严咒是许多小的咒合成的才这幺长,说这话的连小孩子都不如,小孩子说的话也会听见大人说过跟着说,不会错的那幺厉害。若说楞严咒是许多短咒接连在一起,那幺这些短咒是什幺咒?若你说不知道何以便说它是许多短咒合成呢?这简直没有根据,这些短咒自己有没有名字呢?若没有,这咒是谁说的,连个名字都没有,还算什幺咒?所以说话必须负责任,不能随便说说。尤其是个学者,自己随便说说,教出的学生也一定随便说说,一点根据也没有。
  所以楞严神咒从一开始就是皈依十方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然后又皈依十方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菩萨,然后又皈依初果圣人二果三果四果阿罗汉,然后又皈依天,这皈依天并不是要奉行诸天的法,只是恭敬诸天,本来出家人谁也不必礼拜,出家人应受诸天的供养,为什幺又要恭敬诸天,诸天礼拜你,是因你有道德,有修行,你自己可不能有贡高心说:你知道吗!一切护法诸天都向我叩头顶礼,不可生出如此贡高我慢的心,觉得自己了不起。就算自己道德圆满了也要有若无、实若虚,自己有道德而不执着,你有真实的学问也不要自满,这样才是一个修道者。
  所以修行人诵持这个咒也要恭敬诸天善神。不但善神须恭敬,就是恶神也要恭敬。要把自己贡高我慢的习气收敛起来。所以受持楞严神咒的好处说也说不完,我也不想说究竟有何好处,因为我若说出,你们去诵持又生出一种贪心,诵持楞严咒能得到什幺好处。这便不是真想持诵楞严咒,你若真想持诵楞严咒,就要把楞严咒当成吃饭,穿衣,睡觉那幺重要,我们就是应该这样做去,至于会得到什幺感应,灵验都不去想它,因为你这一想也是妄想,未成功,怎可打这个妄想,就像一个小孩才生出来,连坐都不会坐,就想要跑路,走路还不会呢!怎幺会跑路!他为什幺这样想呢?就因为不懂,等到会跑路了,又想要飞,你说这能办得到吗?根本不可能的事,何以要想?又不是小鸟,也没长翅膀,就要飞,这个妄想实在太大了,诵持楞严咒也是如此,修行就修行,不要存着有所得的心,说我一定要怎幺样,如你说我一定不要死,到时还是要死,没有办法不死。所以这想只是妄想,若能认真修行,证果了,生死了了才算。你想不死就不死,而不是在那儿想,我不死我不死,我要保护这臭皮囊,保护来保护去,到时还是说声再见就跑了!
  楞严神咒是灵文,每一句有每一句的效力,你不必想,我持楞严咒怎幺没有什幺效验,吃饭不饿就算了,要想吃了这顿饭永远都不饿,那怎幺可能!到时你还要再吃,诵持楞严咒也是如此,你天天诵,功不唐捐,久而久之就有它的功用。吃毒菇的萧居士不久前还硬充内行说诵楞严咒的人有光,难怪他见着谁有光,好像满在行似的,他若真懂就不会去吃毒菇,险些把命都送掉了。诵持楞严咒有金刚藏菩萨常随着你左右护持你,这是真的,不过诵咒时不要乱打妄想,否则金刚藏菩萨,一看会认为你没有出息没有什幺前途,浪费我的时间,护法菩萨是会生憎,会发脾气的,要很注意。所以持楞严神咒最要紧的是严持戒律,若不持戒律,怎幺诵持也不灵,若能持戒律,无嫉妒障碍,无贪瞋痴,那幺诵持楞严咒便有大感应,大利益。告诉你诵持楞严咒比买卖黄金更赚得多,诵楞严咒一遍就等于几万万盎斯的黄金那幺有价值,不过不能用贪心来诵持。
  实际上你学楞严咒,就是佛的化身,不但是佛的化身,还是佛的顶上化佛,化佛中的化佛,所以楞严咒的妙处是不可思议的!
&&&&&&&&&&&&&&&&&
──以上节录自宣化法师讲述之《楞严咒句偈疏解》上册第78至81页。
4,妙祥法师对楞严咒、大悲咒的答疑
问:请师父慈悲开示大悲咒的发音?
师父:发音各有个样。念咒主要是不打妄想,不打妄想是真正的发音,不打妄想是最正确的发音。
问:请师父慈悲开示42手眼的情况?
师父:需要传承,不是在网上说的。
问:我最喜欢大悲咒.只一念就法喜充满.我不太爱念楞严咒.请问师父这是不是业障?
师父:这是一种法执的现象,没有对咒真正的理解。
问:再问师父几个问题1.我喜欢大悲咒为何是法执.这种法执有何种危害?
师父:大悲咒是无相咒,喜欢大悲咒就应该对所有的咒都喜欢。不别高低,因为大悲咒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问:师父,我认为“一门深入”才好.我喜欢大悲咒.能不能就这一个咒深下去.我受印光大师影响很深.我也打算佛号+大悲咒作为终身功课.请问师父这样可以吗?
师父:“一门深入”指教的是,找到门之后,才能深入。你说的念佛+持大悲咒,可以的,但是一定要持戒律。
问:师父观音菩萨于大悲咒已有很深的誓言.那为何又要说42手眼.大悲咒和42手眼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顶礼师父!
师父:大悲咒和42手眼,都是一种关系。都是因机逗教,主要是根据众生的需要,而设的方便法门。
问:再问一次妙祥师父.我不喜欢参禅.只喜欢念阿弥陀佛和大悲咒是不是法执?
师父:如果有了喜欢不喜欢,本身就有了执着。放下,喜欢不喜欢,更好的念佛、持大悲咒。
问:准提咒不管出家在家.饮酒吃肉.都可以.请问持大悲咒有何禁忌?
师父:饮酒吃肉诵咒是不灵验的,是不清净的表现。持大悲咒和所有的咒最大的禁忌,就是打妄想。
问:大悲咒中今生所求若不果遂.不得为大悲心陀罗尼.这个求请师父解释一下好吗?
师父:靠持戒和诚心,佛的咒语,只要去持,心口一致,虔诚不打妄想。
问题:宣化法师讲求要用正心.请问师父.正心如何解释?
师父:正心就是不打妄想。
问:宣化法师在《大悲心陀罗尼经浅释》中说,诵持大悲咒还应诵持日光菩萨陀罗尼、月光菩萨陀罗尼,请问师父这两个咒应该念几遍?
师父:不管什么只要一种就可以,念另外两个咒,主要是加强清净心和定力。念多少遍都可以。
问:请问师父诵持大悲咒时是合掌恭诵还是拿念珠诵?
师父:都可以,不打妄想就行。
问: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中确实说过准提咒不管出家在家.饮酒吃肉.都可以。
师父:准提咒的意思,让那些吃肉喝酒的人,通过诵准提咒,渐渐达到不吃肉、不喝酒为目的。而自成斋戒,这就是上面的意思。
问:妙祥师父.我想到贵寺学大悲咒可以吗?
师父:来大悲寺的要求是,听话、干活。
问:大悲咒一定要有传承吗?
师父:大悲咒没有传承,法师所传四十二手眼法门有传承。
问:再次请问师父大悲咒没有传承.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自学.念大悲咒是直接从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开始念.还是另有一套诵念的规矩?
师父:不打妄想,怎么念都可以。
问题:问师傅几个发音.(1)萨婆阿他豆输朋。阿逝孕中“阿”字师父是不是读“a”音.“他”字读“ta”?(2)伊醯伊醯。室那室那中。“那”字是不是读“na”音?(3)婆嚧吉帝。烁皤啰夜。娑婆诃。唵悉殿都曼哆啰跋陀耶。娑婆诃中“嚧”字读何音?(4)唵萨皤啰罚曳。数怛那怛写中“曳”字读何音,“写”字读何音?3.请问师父能不能把大悲咒的教唱录成vcd.让更多的人同占法喜?4礼请斑竹把大悲咒的发音标上拼音放到网上.让更多的人同占法喜.多谢。
师父:关于发音,我也是个外行。
问:师父太谦虚了.我只是想按宣化法师所传大悲咒发音念.再次请师傅慈悲开示发音.顶礼师父!
师父:如果你想得到法师真正的发音,就严持戒律。比如日中一食等,这样做的话,逐渐会得到法师加持。
问:师父,在了凡师兄的推荐下我听了唱念版的大悲咒,心里有一种说不清的感觉,觉得很震撼,很感动,仿佛周围的一切都清净了,心里也似有一股清泉水涤荡我的尘埃,突然好想哭,好想哭,我不知为何,难道我心里最深处有什么东西被触动了吗?我很想学大悲咒,却不知大悲咒的意思,很惭愧,师父可否讲解啊?
师父:起了欢喜清净心。要注意伤心过久悲魔容易出现;念咒以不打妄想为主要。
问:请师父帮我找一位专持大悲咒的师父,我要向他求学.请师父帮忙找一位!
师父:你自己的努力是最好的.
问:顶礼妙祥师父:我学大悲咒的因缘是听到大悲咒唱的好听,漫漫的就能唱下来了,切很流利,张口就能唱诵下来,但听说大悲咒最好背念的好,但我背念不下来,念的时候也不流利。那咋好?
师父:背念好,大悲咒不是用嗓子、语言。如果唱,就有感情存在里面。最好是背念,目的是达到无念、无相,心里清净,这就是大悲咒。
问:礼佛持咒时可以观想吗?持大悲咒时可以观想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吗?这样摄心是不是好我怕会着相!请老师傅开示!
师父:应该专心致志,如果跑念可以观想,用观想把念头拉回来,在放下;不打妄想就是大悲咒.
问:我很早以前有大约一年多的时间,常念大悲咒,在念诵中会感到自己在云中的感觉,而且念诵中会感到自己的每一个毛孔都变成眼睛,身上有无数只手,当时我并没有彻底得学佛,没有吃素,也没有回向,也没有拜佛,但我当时念大悲咒时,感到并不快乐,而有种很忧愁的感觉,而且当时念后,自己感到自己有种变成女孩的感觉,声音都有种变女孩的感觉,这让我感到非常难受,别扭,而且好象我并没有什么愿望实现,我知道自己当时的修行很偏了,我现在知道应该礼敬诸佛,求师父开士当时修行中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感觉,我现在不念大悲咒,因为以前那种念后,感觉自己象女孩的感觉太难受了,求师父开士我现在念还会那样吗。
师父:是你不守戒律的关系,如果不想发生那样的事情,以戒律为基础,努力持戒去念大悲咒。
问:现在有一个问题:我一边工作一边默念大悲咒,但工作需要,有时候同事或领导来找我有事,我不得不中断念诵。事后,想不起来念到哪里了,只好又从头念。另一种情况是,能想起来念到某句了,然后接着念下去。这两种情况,我在工作期间常遇到的,我担心这样是否不好啊?
师父:念咒的时候被人打断,要升起欢喜心。可以从头开始念,也可以接着念,法无前后,没有长与短。
问:我一方面在上、下班的途中念大悲咒;一方面在上班时,一边干活一边念大悲咒,一天下来估计至少能念100多遍。但毕竟是在路上和工作时间,念时不能像在家里那么专心,只是散漫的念。因工作时间长,业余时间少,我只能这么挤时间来修大悲咒。请问师父,我这样念有没有功德?算不算是在修行?等我学会楞严咒以后若用同样的方法念楞严咒是否也行?&&
师父:这样做功德更大,在不能念中,坚持去念,很难得.静中好念,动中难念,你的做法就是难行能行.学会楞严咒以后若用同样的方法念楞严咒,更是殊胜,已经用在实践中了.
问:读咒的时候,读音有差异关系大吗?
师父:读音没有差异,主要是看我们打不打妄想。
问:请师父开示如何读咒才最好?
师父:真诚的恭敬心和不打妄想是最好。
问:在打座持大悲咒时需要结手印吗?如需要结怎样手印?
师父:打坐前诵咒最好,之后静坐下来就可以。
问:念大悲咒一段时间后,会感到胸中好象一朵莲花盛开,平时会感到胸中有彩色的光射向全身,这种感应好吗,还有就是念大悲咒时会感到好象自己变成千手,在云中用手拉下面的人,这种感觉是否要当作圆觉经中的,知幻即离,不做方便。求开示。
师父:不应该有相,应该离一切相为真实。
问题:五台山有没有专持大悲咒的师父。请师父指点一下。我要去求法。
师父:这个我不清楚,不如自己努力持大悲咒,比上那里都好。
问:末学打坐念大悲咒时因为经常会记不清楚到底念了几遍,所以用念珠记数,看印光法师文钞上讲,静坐念佛时不宜用念珠记数,末学想请问,静坐念大悲咒时用念珠记数会不会不太如法?对身体不会有什么妨碍吧?
师父:开始的时候可以记数,熟练以后就不用了。
问:末学在晚上念大悲咒时,念到中间时突然断了,记不起下一句了,请问是否是陷入昏沉?该如何对治?
师父:如果要克服昏沉,就从头开始念。为了不着相,可以随意而念。
问:有人说《像解大悲咒》(里面有83个菩萨像)是伪造的不能念是这样吗?宣化法师在讲《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浅释》的时候说过一个大悲咒灵感的事迹他提到大悲咒里一个叫“阿势孕”的护法背上有两个翅膀可是《像解大悲咒》里面的阿势孕没有翅膀啊!!怎么回事?求开示。
师父:不分别为好,对大悲咒像我没有研究。不打妄想为好。
问:请问在病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给他喝大悲水能治好病吗?宣化法师开示过说大悲水不灵验的的原因其中有一点是:如果你为别人念大悲水对方没有诚心对你不信任也会使大悲水不能生效。想请问那如果在病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念大悲水给他喝,只跟他说是一般的白开水,会生效吗?请妙祥法师开示。
师父:会的,如果病人能相信,效果更好。
问:“大悲咒”与“大悲心陀罗经”、“白衣大士神咒”是一回事吗?
师父:“白衣大士神咒”来历不清楚。“大悲咒”与“大悲心陀罗经”,这是真正的经,效果非常好。
问:我想念大悲咒求生西方,可是不少人劝我非要念阿弥陀佛,说求生净土还是念佛号来得快。请问念阿弥陀佛跟念大悲咒求生净土是否有高下之别?
师父:不打妄想,念哪个都可以。 问:请问默念经咒和朗读,功效有没有分别?
师父:不打妄想就好。
另:问题:请问大悲水是不是就是把一杯水放在观音菩萨像前,然后念诵大悲咒,这杯水就成了大悲水?我想给我母亲喝大悲水,因为她得了癌症,所有治疗方法都没用,我真地不知道该怎么救她啊。我母亲是佛教徒,而且在我还没有上学前她就带着我拜佛。
法师:大悲水,是大悲心所化。多放生。(博主注;此处多放生指对提问者母亲的病情)
问:我最喜欢大悲咒.只一念就法喜充满.我不太爱念楞严咒.请问师父这是不是业障?师父:这是一种法执的现象,没有对咒真正的理解。
问:……以为学佛后懂得了一点无常的道理,却当时还是被一种迷茫的忧伤所笼罩。请问师父,这是为什么?
师父:心里存在着悲魔,平时没有机缘,不会显现的。等到外缘成熟,才显露。再遇到此情况后,口念:”知道你是悲魔,不要骗我“,反复的念,直到不再悲伤为止。平时要多诵《楞严咒》。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像开光仪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