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常礼举要讲解全文,在巜人民日报》上看到作者的文章,很想阅读。

八上语文复习提纲 苏教版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八上语文复习提纲 苏教版
八上语文复习提纲 苏教版
八年级上册复习纲领(语基部分)第一单元一.字音蓦(mò)地 泥泞(nìng) 猝(cù)然 抽噎(yē)愠(yùn)怒 焦灼(zhuó) 湿漉漉(lū) 蓬(péng)勃 帐篷(péng) 精粹(cuì) 蔫(niān)巴二、成语1)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2)苛捐杂税:指繁重的捐税.3)酣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4)万籁俱寂:形容一点声音都没有.万籁,各种声响.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5)千锤百炼: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也指对文章和作品进行多次精心的修改.6苛捐杂税 :繁琐的、过多的税收.三.课文知识1、《七律长征》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是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旧体诗,也是史无前例的伟大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2、《长征组歌两首》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合唱组歌.萧华词,由10个乐章组成.这两首歌词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准确生动的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当年红军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巧渡金沙、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等历史画面,表现了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老山界》选自《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作者陆定一,无产阶级革命家.本文采用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换安排文章层次,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4、《草》选自《人民文学》,作者王愿坚,现代文学家.全文以“草”为线索,按事情发展顺序描述了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时候,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草而发生中毒的险情,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知道后,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品尝毒草,并果断作出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表现了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品质、高尚人格.5、《长征节选》选自电视文学剧本《长征》第二十四集,作者王朝柱,当代作家.本文充分渲染了长征过草地途中的险恶环境和悲壮场面,表现了红军指战员坚定的革命意志和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也展现了红军领袖特有的以革命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丰富的内心世界.6、《诗人领袖》选自《诗刊》,原题为《诗人毛泽东》,作者任先青.四.背诵内容(略)第二单元一、字音贫瘠(jí) 募(mù)集 卫戍(shù)区 戊戌(wù xū)变法 凋(diāo)零 祈(qí)祷 捂(wǔ) 挟(xié)持 惩(chéng)罚 眷(juàn)恋 卓(zhuō)越 萌(méng)发 诬(wū)陷 月笼lŏng沙 寂寥(liáo) 造诣(yì) 倔(jué)强二、成语1)风烛残年:比喻老人所剩的日子不多了,随时会死去.风烛,风中燃烧着的蜡烛.2)故弄玄虚:故意地玩弄花招,使人莫测高深.玄虚,使人迷惑的花招、手段.3)得意门生:感到非常满意的学生.4)据理力争:根据道理尽力争辩或争取.5)无言以对:被问得哑口无言,什么话也回答不出来.6)壁垒森严:古代军营四周的防御建筑;森严:整齐,严肃.原指军事戒备严密.现也用来比喻彼此界限划得很分明.7)安居乐业:表示生活美满、安定8)镜花水月:镜里的花,水里的月.原指诗中灵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后比喻虚幻的景象.9)灰飞烟灭:比喻事物消失净尽.10)民怨沸腾:人民的怨恨达到极点,就像水沸腾了一样.11)无与伦比: 伦比:类比,匹敌.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三、课文知识1、《枣核》选自《美国点滴》,作者萧乾,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本文通过一位“旧时同窗”,现在的“美籍华人”异常想念旧时院里子的枣树,想在后花园试种几棵的叙写,表现了广大海外华人对故土的深切思念,赞颂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高度向心性和凝聚力的伟大民族.枣核是全文的线索,思恋故土,思恋祖国是全文的感情线索.2、《最后一课》体裁小说,作者都德,法国小说家.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以“我”(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表现了法国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3、《始终眷恋着祖国》节选自人物通讯,《钱学森――中国人民的骄傲》,本文以时间为顺序,记叙了钱学森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成就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苦历程,表现了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4、《春望》选自仇兆鳌《杜诗详注》,作者唐代诗人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该诗表现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心情.5、《泊秦淮》选自冯集梧《樊川诗集注》,作者唐代诗人杜牧,字牧之,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诗人夜泊秦淮,听到酒店歌女在唱陈后主所作的流行歌曲,不禁触景生情,抒发了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6、《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选自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该诗表现诗人雨夜追忆往昔军旅生涯,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也饱含了壮志难酬的痛切愁思.7、《过零丁洋》选自《文山集》,作者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南宋大臣、文学家.诗人将个人的经历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定决心.8、《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杂下》.《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这则故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故事,表现了晏子的机智善辩和对祖国的热爱.9、《革命诗二首》选自《革命烈士诗抄》.《把牢底坐穿》作者何敬平.《花》作者白深富.四.背诵内容(略)第三单元一、字音狼藉(jí) 蹒跚(pán (shān) 箸(zhù) 呼啸(xiào) 停滞(zhì) 磨蹭(cèng) 吮(shǔn) 吸瞅(chǒu) 馍(mó) 病笃(dǔ) 恸(tòng) 瞥(piē) 憧憬(chōng) (jǐng) 脸颊(jiá) 嘱 (zhǔ)托 颓 (tuí)唐 琐屑 (xiè) 惦 (diàn)记二、成语(1)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严重情况,心理感到悲伤. (2)情郁于中:感情聚积在心里.(3)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4)循循善诱: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人,也泛指教导有方.(5)饮泣吞声:泪流入口,哭不出声,形容十分悲痛而不能公开发泄.(6)唏唏嘘嘘:哭泣后不由自主地急促呼吸发出的抽咽声. (7)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住自己.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8)气势汹汹:汹汹:气势盛大的样子.形容气势凶猛. (9)一饱眼福:看到珍奇或美好的事物,精神上得到很大的满足.(10) 热泪盈眶:盈:充满;眶:眼眶.因感情激动而使眼泪充满了眼眶,形容感动至极或非常悲伤.(11)莫名其妙: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12)辗转反侧:辗转:翻来复去;反侧:反复.翻来复去,睡不着觉.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13)无精打采:采:兴致.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14)失魂落魄: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三、课文知识1、《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江苏省扬州人.其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本文记叙了作者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感情,抒发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这是一篇叙事纪实散文.2、《甜甜的泥土》作者黄飞,其体裁是一篇小小说.小小说的特点是:(1)立意新奇;(2)结构严谨;(3)结尾惊奇.这篇小小说通过一包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也告诉人们人间的至爱应该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3、《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作者刘义庆,彭城人,南朝宋文学家.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有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别无长物、新亭对泣等.4、《我的母亲》选自《经历》,作者邹韬奋,名恩润,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本文深情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几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才具,表达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5、《父母的心》选自《川端康成作品集》,作者川端康成,日本小说家,曾任日本笔会会长,获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本文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6、《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选自高步瀛《唐宋诗举要》,作者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作品有《王子安集》.《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作者龚自珍,清末思想家、文学家.四、背诵内容(略)第四单元一、 字音坻(chí) 屿(yǔ) 堪(kān) 悄怆(chuàng) 佁yĭ 然 就寝qĭn藻荇(xìng) 风靡mĭ 山岚(lán) 骤(zhòu)然 傣(dǎi)族 山寨(zhài) 船舷(xián) 瑰(guī)丽 鳞次栉(zhì)比 器皿mĭn 啄(zhuó) 眦(zì) 堤(dī)岸 脸颊(jiá) 靴(xuē)子 稠(chóu)密 椽(chuán)子 翕(xī)忽 深邃suì 翠蔓 (wàn) 寂寥 (liáo)二、 成语1).接风洗尘:设宴欢迎刚从远道来的人.2).恍如隔世:好像隔了一世.多形容对时间的变迁、事物的变化的感慨.3).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4).善男信女:佛教用语,指信仰佛教的人们.5).鳞次栉比:形容房屋密集,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6)碌碌无为:平平庸庸,无所作为.7)轻描淡写: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8)可见一斑:指可以看到事物的一部分.可证明事物或事情的一个理由9)人迹罕至: 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10)大饱口福: 吃够了很好的东西或指在物质或精神上嘴部受到了充分的满足感 .三、课文知识1、《小石潭记》选自《全唐文》,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柳河东集》.本文按浏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本文把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美妙的月色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宁静清滢、离尘脱俗的美好意境,表达了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3、《阿里山纪行》选自《人民日报》,作者吴功正,当代作家、文艺评论家.本文通过移步换景,形象地描绘了浏览阿里山所见的迷人风光,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由衷地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会起来的共同愿望.4、《美丽的西双版纳》选自《大自然探索》,作者李舵.作者按总分结构展开描绘,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5、《蓝蓝的威尼斯》节选自《光明日报》,本文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介绍了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赞颂了中意两国人民悠久而深厚的友谊.6、《望岳》选自仇兆鳌《杜诗详注》,作者唐代诗人杜甫.《钱塘湖春行》选自朱金城《白居易笺校》,作者唐代诗人白居易.《登飞来峰》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封荆国公,世称荆公,谥文,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等.四、背诵内容(略)第五单元一、字音玲lóng (珑) 喜鹊 (què)
围剿 (jiǎo) 嬉 (xī)戏
喧 (xuān)闹
觅 (mì)食
霸 (bà)道
寡 (guǎ)人
荒诞 (dàn)
蜿蜒 (wānyán) 潋liàn()滟
荆棘 (jí)
覆 (fù)盖
萧 (xiāo)索
猬 (wèi)集
攀 (pān)附
惆怅 (chóuchàng) 闲情逸 (yì)致 嫩 (nèn)绿
喧嚣 (xiāo)
辉煌 (huáng) 二、成语1)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方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因,根据.宜,适当.2)自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3)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峦.峦,小而尖的山.嶂,形势高险像屏障一样的山峰.4)别具匠心:另有一种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匠心,精巧的心思.5).肆无忌惮:任意妄为,没有一点顾忌.6)退避三舍: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7).司空见惯:看惯了的事情,并不觉得奇怪.8)习以为常:常常做某件事,成了习惯.9)等闲视之: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加重视.10)自知之明:了解自己(多指缺点)了解得透彻的能力.11)闲情逸致:闲适的情致.12)月白风清:形容月夜的明朗幽静.13).林林总总:形容繁多.14)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速,邀请.15)珠光宝气:形容妇女服饰华贵富丽,闪耀着珍宝的光色.16)居高临下: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17)无所事事:无:没有;事事:从事某种事情.闲着什么事都不干.18)与狼共舞:解释:和恶狼一起跳舞,比喻跟所谋求的对象有利害冲突,决不能成功.后多指跟恶人商量,要他牺牲自己的利益,一定办不到.19)史无前例: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指前所未有.20)鲁殿灵光:硕果仅存的人或事物. 21)毛骨悚然;身上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非常吃惊和恐惧的样子.22)好逸恶劳; 贪图安逸,厌恶劳动三、课文知识1、《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作者叶圣陶,名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家.全文采用由总到分的顺序,分说部分则采用先主后次,从局部到细部的顺序.文章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认真严肃的劳动态度和杰出的艺术创造能力,其体裁为说明文.2、《都市精灵》选自《随笔》,作者舒乙,当代作家,本文有感于某些现代都市连鸟雀也不见的现实状况,提出都市中人应当与鱼、鸟、兽共处的观点,表达了优化生活环境质量的愿望.3、《幽径悲剧》选自《中华散文百年精华》,作者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学者、作家.本文描绘了幽径藤萝之美和置身其中的情味,揭露了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的现实,抒发了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4、《明天不封阳台》选自《人民日报》,作者杜卫东.本文叙说了“我”家决定不封阳台的事情,提示了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表达了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5、《治水必躬亲》选自《履园丛话•水学》,作者钱泳,清代江苏金匮人.工诗,善书画,著有《履园丛话》、《履园谭诗》等.本文论述躬亲是治水的必要条件,强调亲自登山涉水察看水情的重要性,通过正反对比深刻地指出治水利和义的关系.四、背诵内容(略)第六单元一、字音挚(zhì)爱
脍炙(kuài)(zhì)人口 亵渎(xiè)(dú) 蕴(yùn)藏编撰(zhuàn) 牙龈(yín) 盲(máng)目
策(cè)划 受益匪fĕi 浅
如火如荼(tú)萎wĕi 缩
臭气熏(xūn)天
铝箔(bó) 版 băn 权类型(xíng) 梦寐(mèi)以求 向日葵(kuí) 旅(lǚ)行 毅(yì)然 烦躁(zào) 深谙(ān)二、成语1)娴熟深谙:非常熟练熟悉.2)脍炙人口:本指美味人人都爱吃,现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人都称赞.3)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贷:推卸.4)如火如荼:像火那样红,像荼(茅草的白话)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5)碌碌无为:平平庸庸,无所作为.6)受益匪浅: 受益匪浅意思是:收获不小,有很大的收获,一般指意识形态方面.7)高歌猛进: 高声歌唱,勇猛前进.形容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乐观精神.8)令人作呕: 比喻使人极端厌恶.9)无暇顾及:没有时间来管或关心这些人或事物了.10)相安无事:指彼此相处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还过得去.11)紧要关头:12)难能可贵: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可贵.13)悲喜交集:形容又高兴又难过,心情激动14)梦寐以求:做梦的时候都在追求.形容迫切地期望着.15)良师益友: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16)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三、课文知识1、《从小就要爱科学》作者苏步青,著名数学家.本文是为《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写的序言.本文说明了科技知识的重大意义和现代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高度评价了《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的特点和价值,勉励青少年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将来为伟大祖国作出应有贡献.2、《在太空中理家》选自《太空漂流记》,作者杰瑞•M•利宁杰,美国宇航员.本文记叙了在太空中生活的情况,解说了太空生活不同于地面生活的原因,表现了“在前线的冒险者”的探索、奉献和牺牲精神.3、《奇妙的克隆》选自《中学生科技》,作者谈家桢,遗传学家.本文向读者介绍关于克隆的科学知识,同时提醒人们要全面地看待科学的发展.文学用了四个小标题,首先说明了克隆的含义,接着介绍了克隆的实验、克隆的发展,最后介绍克隆技术对人类的造福及对克隆的思考.4、《送你一束转基因花》选自《大自然探索》,作者小样.文章采用“总――分――总”的形式,指出了新型生物技术对于花卉育种的意义,说明了转基因花的科学含义和优良特性,展示了转基因花在商机和美化世界方面光明前景.5、《雁门太守行》选自《李贺诗歌集注》,作者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别云间》选自《夏完淳集》,作者夏完淳,字存古,松江华亭人.云间,松江的古称.四、背诵内容(略)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 (一)一课文知识1、《七律长征》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是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旧体诗,也是史无前例的伟大革命史诗.2、《长征组歌两首》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合唱组歌。萧华词,由10个乐章组成。3、《老山界》选自《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4、《草》选自《人民文学》,作者王愿坚,现代文学家。5、《长征...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汇编第一单元一、字音岷(mín)山 蓦(mò)地 泥泞(nìng) 猝(cù)然 抽噎(yē)愠(yùn)怒 焦灼(zhuó) 湿漉漉(lū) 蓬(péng)勃 帐篷(péng) 精粹(cuì) 蔫(niān)巴二、成语1)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2...
第一单元1、《七律长征》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是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旧体诗,也是史无前例的伟大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2、《长征组歌两首》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合唱组歌。萧华词,由10个乐章组成。这两首...
莫名其妙. 把这发给我干嘛. 到QQ上来问. !~[转载]江苏省盐城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周末作业(十二)
江苏省盐城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周末作业(十二)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泥淖/绰约&&
&&股肱/女红&&
&&偌大/一诺千金&&&&
肯綮 / 罄竹难书
B. 汲取/秘笈&&
&&湮没/模样&&
&&斐然/流言蜚语&&&&
佞臣 / 宁缺毋滥
C. 绽放/积淀&&
&&埋怨/叶脉
杳然/纷至沓来&&&&
茁壮 / 大巧若拙
D. 搭讪/籼米
露怯/绿林&&
&&自诩/栩栩如生&&&&
讣告 / 物阜民丰
答案:C(A.n&o/chu&,ɡōnɡ,ru&/
nu&,q&ng;& &B. j&,
m&/ m&, fěi/ fēi,n&ng;
&&C. zh&n / di&n, m&n / m&i
,yǎo/t&,zhu&/zhuō;&&
D.sh&n/xiān, l&u/l&, xǔ,f&)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辛亥革命前后所兴起的街头政治,把民众当成革命者与国家权力进行斗争的工具,城市街头风云际会,城市在炮火中经历了灾难,民众生存环境恶化。
B.危机发生了,美国解决危机的方式是继续发行更多的国债,用引发危机的方式来治理危机,无异于饮鸩止渴。
C.更可怕的是,他的名气大,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中获得话语权,能够把自己信手拈来的言论迅速传播给大众,造成不良的社会后果。
D.他在公共场合愤愤地大谈社会如何腐败,暗地里却收受贿赂,这种做法和叶公好龙没什么两样。
A.风云际会:比喻贤臣与明主相遇,有了施展才能的好机会。也指有才能的人遇到机会。B.饮鸩止渴:喝毒酒止渴,比喻只顾眼前,不顾后患。C.信手拈来:多用来形容写文章作画时能熟练地运用各种丰富的材料。用于“言论”对象有误。D.叶公好龙:比喻说是爱好某事物,其实并不真爱好。)
3.阅读下面文字,概括“巨蟒”发电过程的三个主要环节,每个环节不超过6个字。(4分)
一根取名“巨蟒”的巨大橡胶管能为低成本海浪发电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巨蟒”两端密封,里面装满水。将“巨蟒”固定在海面以下,一端朝海浪袭来的方向。海浪拍打到“巨蟒”一端使之受挤压,管子内部就形成激突波(即内部压力波)。激突波在管内传动,而海浪则在管外以同速流动,这样就对管子形成了越来越大的挤压,于是激突波也越来越大。随之,激突波使得固定在“巨蟒”另一端的涡轮启动,于是电能产生,并通过一根电缆传送到海岸上。
参考答案:①形成激突波;  ②激突波传动;  ③启动涡轮。
【评分建议】4分。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2分,答对3点得4分。
4. 某省高考作文阅卷组对考生作文失分的原因进行了随机抽查,结果显示如下:(5分)
中心、材料、分析
层次、过渡
词汇、句子、修辞
书写、标点
(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不超过25字)(2分)
参考答案:影响考生作文得分的关键因素是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
(2)根据统计结果,请你对今年参加高考的同学提出建议。(不超过40字)(3分)
参考答案:要想提高作文成绩,(1分)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认识水平。(2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苏廷评行状
公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公幼疏达不羁,读书,略知其大义,即弃
去。谦而好施,急人患难,甚于为己。衣食稍有余,辄费用,或以予人,立尽。以此穷困厄于饥寒者数矣,然终不悔。旋复有余,则曰:“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益不复爱惜。凶年鬻其田以济饥者,既丰,人将偿之,公曰:“吾固自有以鬻之,非尔故也。”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人亦莫能测也。
祖父,名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幼年时豁达开朗,不拘礼法,读书只求大体了解文中的要旨,就放弃不读。他为人谦逊,乐善好施,急人所困,甚于对待自己。衣食稍微有了结余,就增加日常开支,或者把财物施给他人,立即用完。因为这个多次在饥饿寒冷中过着穷困的生活,然而始终不后悔。不久又有了盈
余,就说:“我本来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困住人(或:使人受困)。”更加不再吝惜(钱财)。灾荒之年,(他)卖掉自己的田地来救济饥饿的人,丰收后,那些被救济的人准备偿还他,祖父说:“我本来自己就有卖掉它的想法,并不是因为你们的缘故啊。”
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人(或:人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祖父)都径自(或:随性地)与他们谈笑,且敞开心扉,相谈甚欢。小人有时侮辱欺负他,祖父终没有惩治他们,人们也不能揣测他的心理。
李顺反,攻围眉
州。公年二十有二,日操兵乘城。会皇考病没,而贼围愈急,居人相视涕泣,无复生意。而公独治丧执礼,尽哀如平日。太夫人忧甚,公强施施解之曰:“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
李顺叛乱,围攻眉州。祖父当年二十二岁,每天拿着兵器登上城楼。恰逢他的父亲病逝,叛贼围攻更加紧急,城里的居民彼此看着对方哭泣,没有再活下去的念头。可是祖父独自办理丧事执守礼节,竭尽哀思就像平常一样。太夫人非常担忧,祖父打起精神慢慢宽慰她说:“朝廷终究不会放弃我们,蜀州的叛贼将要被打败了。”
庆历中,始有诏州郡立学,士欢言,朝廷且以此取人,争愿效职学中。公笑曰:“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戒子孙,无与人争入学。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
庆历年间,(朝廷)才下诏在州郡设立学馆,读书人欢快地谈论(这件事),朝廷将根据这个选拔人才,他们争着希望到学馆里尽职(或,学习)。祖父笑着说:“这是件好事,官员把这个当着美观罢了。”祖父告诫子孙,不要和别人争着进学馆读书。郡中的官吏一向残暴苛刻,因为这个(百姓)受到严重的侵扰,祖父(就)写诗来讥刺官吏。
庆历七年五月十一日终于家,享年七十有五。
庆历七年五月十一日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闻之,自五代崩乱,蜀之学者衰少,又皆怀慕亲戚乡党,不肯出仕。公始命其子涣就学,所以劝导成就者,无所不至。及涣以进士得官西归,父老纵观以为荣,教其子孙者皆法苏氏。自是眉之学者,日益至千余人。然轼之先人少时独不学,已壮,犹不知书。公未尝问。或以为言,公不答,久之,曰:“吾儿当忧其不学耶?”既而,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
(我)听说,自从五代动乱以来,蜀州求学的人减少,又因都留恋家乡,不愿意出来做官。祖父才让他的儿子苏涣到学馆读书,他用来劝导苏涣成材的方法,没有不用到的。等到苏涣凭进士的身份得到官位回到家乡,眉州的百姓争相观看,把这作为荣耀的事,都效仿苏氏的方法教导他们的子孙。从这以后,眉州求学的人,一天天的增加,增到千余人。然而我的父亲小时候独独不愿学习,到了壮年以后,还不能熟知诗书。祖父从来没有过问(他的学习)。有人拿这件事问他,祖父没有回答,过了很长时间,他说:“我的儿子还要担心他不学习吗?”不久,(我的父亲)果然自己发愤努力学习,最终在世上名声显扬。
公之精识远量,施于家、闻于乡闾者如此。使少获从事于世者,其功名岂少哉!不幸汩没,老死无闻于时。然古之贤人君子,亦有无功名而传者,特以世有知之者耳。公之无传,非独其僻远自放终身,亦其子孙不以告人之过也。故条录其始终行事大略,以告当世之君子。谨状。
(节选自《苏轼文集·卷十六》,有删节)
祖父见解精确,有远大的器量,在家中施行的、在家乡出名的事,如此等等。假使(他)稍微能够在世上任职,他的功名难道还会少吗?不幸被埋没,直到老死,在当时还没有声望。然而古代的贤人君子,也有没有获取功名而有传记的人,只是因为世上有了解他(为他作传)的人啊。祖父的声名、事迹(之所以)没有流传,不只是(因为)一生自我放逸(或:洒脱不羁)、远离功名,也是他的子孙没有把他的声名、事迹告诉他人的过失。所以分条记下他一生行事的大概情况,来告知当世君子。恭谨陈述。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操兵乘城&&&&&&&&&&&&&&
&&&&乘:登
B.公独治丧执礼&&&&&&&&&&&
&&&&&执礼:遵奉礼制
C.又皆怀慕亲戚乡党&&&&&&&&
&&&&慕:贪恋
D.所以劝导成就者&&&&&&&&&&
&&&&成就:成全,造就
答案:D(成材,成器)
6.下列句子中,表现苏序有见识或有雅量的一组是(3分)
&①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
&&&②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
&③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
&&&&&&④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
&⑤公始命其子涣就学&&&&&&&&&&
&&&⑥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C(①表现其为人洒脱;③表现其有孝心及遇事从容镇定;⑥表现的不是苏序,而是苏洵)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序自幼性格豁达开朗,不拘礼法。他读书只求大体了解重要意旨就弃书而去,正因如此,成
年之后还不能熟知诗书。
B.苏序只要衣食上稍有盈余,就增加日常支出或者把它赠与他人,即使因为这样而使自己在生活
上屡次陷入困顿,他也始终不悔。
C.苏序尽管身份卑微,但目光长远,为把儿子苏涣培养成才,他极尽劝导之能事。苏涣的学有所
成,深深影响了眉州人的思想观念。
D.苏序一生都没有功名,这与他的个性不无关系。苏轼为他写作这篇“行状”,目的是让当世君
子借此了解苏序为人行事的大致情况。
答案:A(“到了壮年还不能熟知诗书”的不是苏轼的祖父苏序,而是苏轼的父亲苏洵)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3分)
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人(或:人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祖父)都径自与他们谈笑
且敞开心扉,相谈甚欢。
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径与欢笑造极,省主语,1分;输发府藏(fǔ
z&ng,肺腑),1分。&&&&&&&&&&&&&&&&&&&&&&&
(2)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3分)
郡中的官吏一向残暴苛刻,因为这个(百姓)受到严重侵扰,祖父(就)写诗来讥刺官吏。
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素,1分;缘是大扰,省略句,1分。
(3)公之无传,非独其僻远自放终身,亦 其子孙不以告人之过也。(4分)
祖父没有传记,不只是(因为)他一生自我放逸(或:洒脱不羁)、远离功名,也是他的子孙没有
把他的声名、事迹告诉他人的过失。
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非独……亦……”,1分;僻远自放,1分;过,1分。如将“公之无传”译为“祖父的声名、事迹没有流传”,亦可。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幽州夜饮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元崇不和, 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
(1)“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
(1)这两句通过对“凉风”“夜雨”“寒林”的描写,突出了边地之夜萧瑟、荒寒的特点。(2分)一方面渲染了“夜饮”的氛围,另一方面也为全诗奠定了愁苦的情感基调。(2分)
(2)诗歌颔联中的“迟暮心”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哪一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1分)
表达了诗人因年老及仕途坎坷所生的愤懑之情。(2分)
(3)清人姚范评论最后一联“托意深婉”,请作具体分析。(3分)
(3)表面上感激皇上派遣他来边城 为将的深恩,(1分)实际上表达了他对朝廷的怨愤之情。(2分)
&据《新唐书·张说传》: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初,张说为中书令,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河北道按察使,坐累徙岳州。后以右羽林将军检校幽州都督。都督府设在幽州范阳郡,即今河北蓟县。此诗就是他在幽州都督府所作。诗中描写了边城夜宴的情景,颇具凄婉悲壮之情,也委婉地流露出诗人对遣赴边地的不满。
全诗以“夜饮”二字为中心紧扣题目。开始二句描写“夜饮”环境,渲染气氛。“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正值秋深风凉之时,在幽州边城的夜晚,风雨交加,吹动树林,只听见一片凄凉动人的萧瑟之声。这一切,形象地描绘出了边地之夜的荒寒景象。第二句还暗用了宋玉《九辩》中的诗意:“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益发渲染了诗句中悲伤的色彩。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悲愁的心绪,已经见于言外。而这“夜饮”,就是为了要驱走这恶劣环境带来的悲苦,宴会还没有开始,从着力渲染、暗示中,已经给“夜饮”罩上了一层愁苦的阴影。
第二联紧接一、二句,进入“夜饮”,抒发诗人的感叹:“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正”字接转巧妙,紧承首联对环境的描写,同时也自然地转入到宴会。诗人说:正是在这风雨寒冷的夜晚,我们在高敞的厅堂中摆开了夜饮的筵宴,但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又岂能忘却自己的衰老和内心的悲伤呢?“能忘”句以问句出之,将诗人内心的郁勃之气曲折地表露了出来。这种迟暮衰老之感,在边地竟是那样强烈,挥之不去,即使是面对这样的“夜饮”,也排遣不开。诗中化用了屈原《离骚》句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将诗人心意表达得更加婉曲、深沉。第三联,随着宴会开始,并逐渐进入高潮的时候,诗人的情绪也随之兴奋起来,诗情也有了亮色:“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在都督府的宴会之间,军士们舞起剑来,那矫健刚劲的舞姿,慷慨雄伟的气魄,令诗人为之感奋。《史记·项羽本纪》中项庄说:“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舞剑是为了助兴,增加席间的欢乐气氛。一个“宜”字,传出诗人对剑舞的欣赏。但接着吹奏起胡笳时,那呜呜的声音,使席间短暂的欢乐顿然消失,而充溢着一片悲凉的情调,诗人的心情也随之沉重起来。塞上本来就多悲凉之意,与诗人的远戍之苦、迟暮之感,融合在一起,成为心灵上的沉重的负担,诗情在稍稍有了亮色之后,又忽然黯淡起来。这一联在豪壮中寓悲凉,在跌宕起伏中展现出诗人难以平息的滚滚思潮,直至引出最后一联。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这十个字铿锵有声,似乎将愁苦一扫而光,转而感激皇上派遣的深恩,以在边城作将为乐、为荣。实际上这最后一联完全是由上面逼出来的愤激之语,他将对朝廷的满腹牢骚,隐藏在这看似感激而实含怨望的十字之中,像河水决堤似地喷涌而出,表现了思想上的强烈愤慨和深沉的痛苦。清人姚范评论说:“托意深婉。”(《唐宋诗举要》引)这一联的确托意遥深、措语婉曲,可谓“得骚人之绪”,寄寓着诗人悲愤的感慨,它与首联的悲苦的边塞荒寒之景,恰成对照,相得益彰。全诗以景起,以情结,首尾照应,耐人回味。
诗歌在语言上遒健质朴,写景之语,并无华丽之辞,与边塞情调极为相称。遣词用字也十分精当,例如“吹”、“动”、“宜”、“重”这些字,看似一任自然,实际经过认真锤炼,用得恰到好处,对写景、抒情起了很好的作用。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2)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
(4)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赤壁赋》)
(5)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白居易《琵琶行》)
(6)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7)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题联)
(8)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西铭》)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①大抵每一个人都会对故乡怀有亲附依傍之情,这也许是人们情感的一种皈依。故乡的存在就像是母亲的爱一样,总在我们干旱的心田里及时洒下雨露。它让我们骄傲地意识到,家园还在,我还在,一切似乎都有了着落。
②生长在黄土高原这方神圣的土地上,我发觉自己总对她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我们的血脉早已深深地渗透、交融于这一片承载着我们整个躯体与灵魂的土地。当故乡以一种原生的姿态屹立在眼前时,我发觉
,在这片天空下绵亘着的生灵和黄土,竟是如此的富于灵气而值得敬重。正是这片贫瘠的土地,养育出了最让人向往的秦汉与隋唐;正是这片贫瘠的土地,却成了整个西北地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载体,它更是撑起了一个民族的魂骨。
③黄土无言,从那起伏的峰峦、寂寥的旷野中我们读出了她的深沉与豁达。置身于旷荡无垠的三秦大地,除了有时西北风的呼呼声以外,你似乎再也听不到任何声音,你只会感觉到黄土那沉默诱人的品质是如何潮水般地把你淹没。黄土的沉默是一种智慧的显现,它就像是深沉的黑夜一般具有非凡的渗透力;源生于黄土中的那些威武壮观且精神饱满的秦兵马俑更像是一群厚重思想的载体。而秦兵马俑乃是人类史上真正的文明。
④黄土是原始而单纯的生存,而它似乎总在沉思,但沉思的背后却隐藏着一种神圣的孤独。也许正是因为黄土的朴实与单纯,才让她隐秘得更加深不可测;也许正是因为黄土的沉默,才告诉了我们更多。
⑤黄土大多时刻是静默的,而在它那静默的背景之下,上演着的更是一种刚劲与烈性。一种风卷黄沙的浩荡气势,在那宽阔纵深的黄土地上豪情恣肆,血性喷薄。黄土里生长的人们一片欢腾,吼着秦腔,唱着信天游,还有那“替古人卖劲儿”的说书人的谈笑风生。另外,腰鼓、唢呐、大秧歌,整个世界与那溅起的黄土尘埃共同欢笑成了一片沸腾的海……
⑥我想这便是黄土真正灵魂之所在,它以那兼容的性情凌驾于一切而又战胜着一切。沉默与刚烈的互相映衬使它成了一幅色泽鲜明的巨画,或者说是一部音域起伏的神曲。
⑦再次游走于故乡的领地,我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和沉重的思考,想起一些黄土地上的歌子,那歌声随即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我突然间觉得那些曲调怎么变得那么生疏而又平淡老土。而这本应该是一些淋漓而又契合本土的歌子。我开始疯狂的寻觅,古老的黄土地里散发着的沧桑,是那些老旧的木雕窗格,青苔覆瓦的水井,流蚀的梯田以及已无青烟升起的高耸的烟囱。此时,我觉得脚下踩着的土地像是一块易碎的玻璃,整个黄土领域成了一副失去了灵与肉的枯瘦的骨架。
⑧我们仿佛正在经历着人类精神家园史上的一场浩劫。技术时代的到来给了我们完善的物质文明的良好机遇,然而,正是人们对于物质方面的过分掠夺导致了其对精神方面的摒弃和敷衍。我们似乎已在流浪,可笑的是,我们流浪的脚步竟然没有踏出家园或者是故乡的领地。我们是另类流浪者。
⑨我突然间想起了自己的父母,父母是属于这这片原始的黄土地的。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觑田亩,背灼天光,甚至在夜里,也没有搁下手中的活。尽管他们没能在天空中放飞太多的梦想与愿望,但那播种在土地里的品质与精神却足以养育起一方众生;尽管没有在这方土地里洒下无数辉煌,但他们栽起的那成片的树木还是如此葱郁地撑起了一片蓝天。盐城市教科院朱焕江苏省东台中学崔荣凡江苏省盐城⑩这时候,我更感觉到我们原来是那么肤浅,当不得不追随着时代的步伐时,本质上我们已成了一群失去航向的无助者。也许,我们会去凭吊一个远去的王朝,但是,我们是否更应该去挽留自己丧失着的精神家园呢?我们还将遭遇什么,秉持什么,还将经历怎样的浩劫与缅怀呢?从迷惘走向清醒吗?无疑,我们应该固守我们的文明,固守我们的精神庄园,固守我们祖先的每一处经典传承!
(选自《中国散文家》双月刊2010年第4期,有删改)
11.文章题目为“黄土招魂”,请结合全文概括“黄土魂”所包含的具体内涵。(5分)
参考答案:富有灵气,是民族的魂
骨;深沉豁达,沉默中显示了智慧;包孕了厚重的思想,是人类史上真正的文明;朴实单纯;刚劲烈性。
[评分建议]:共5分,答对1点给1分。
12.文章第⑦段写到了“老旧的木雕窗格,青苔覆瓦的水井,流蚀的梯田以及已无青烟升起的高耸的烟
囱”,这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用简笔勾勒出失去了灵与肉的黄土领域的凋敝景象;与上文内容形成鲜明对照;为下文写自己的复
杂情感和沉重思考作了有力的铺垫。
[评分建议]:共4分。内容表达,1分,鲜明对照,1分,有力铺垫,2分。
13.第⑤段画线文字叙写了黄土地上人们欢腾的景象,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5分)
参考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选取典型画面;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描写与抒情相结合;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气势。
[评分建议]:共5分。修辞手法,1分;典型画面,1分;表现手法,1分,“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写出一种即可;表达方式,1分;语言特点,1分。
14.第⑦段开头说“再次游走于故乡的领地,我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和沉重的思考”,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怀着怎样的复杂心情。(6分)
参考答案:①对故乡亲附依傍和难以割舍的思念之情;②对黄土
孕育了灿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敬重、赞美和自豪之情;③对黄土领域失去了灵与肉的的失落和悲叹之情;④对“我们”“肤浅”的自责之情;⑤对黄土精神回归和重建精神家园的期盼之情。
[评分建议]:共6分。答对两点给2分,答对3点给4分,答对4点给6分。答对4点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纯粹”觅得“好声音”
①最近,“中国好声音”这档节目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这是中国电视文化新的变化的折射。
②“中国好声音”之所以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耍牌子,也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力图回到尽可能纯粹的音乐的本质,力图让“好声音”成为唯才是举的最重要的砝码。让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依据好声音来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进入音乐专业领城深造,从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既不同于让年轻人成为粉丝热捧的超级明星,也不同于让普通人在舞台上一展即毕的走过场。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
”,让他们得以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让选秀不再是一下子就实现梦想,也不是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和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③今天的“80后”、“90后”,正处在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而自身的适应和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的矛盾之中。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路径,正是青年一代的焦虑所在。一般的选秀节目尚未从这一方面加以具体的指点,而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在“中国好声音”中却得到了展现。这很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对于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更艰苦地磨炼,培养更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所标举的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和积极的价值取向。这里不是梦想止步之处,也不是梦想瞬
间实现的地方,而是一个实现梦想的起点,一个修业和锻炼的开始。而这一切都在公平和公开的舞台上进行,这正是节目具有无限魅力的地方。
④但这个节目引起的质疑也值得反思。尤其是几位选手的经历描述引发了一些争议,这其实说明,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也要求电视节目应该有更严格的自律,使得出现在屏幕上的选手更为真实。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曾经相当盛行的“托儿”或者胡乱编造情节的状况,因为大家越来越明白,诚信的缺失造成的损害和冲击是社会无法承受的。只有诚信,社会才能向更高处进发。年轻一代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这其实也给这个优秀的节目提了一个更为苛刻的要求。只有更加真实,让每一个选手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节目才可能赢得更多的观众。这是对“纯粹”的另一意义指向,也凸显了今天社会的必然要求。
(摘编自《人民日报》日,有删改)
15. 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评分建议]:文章先提出了
“中国好声音”这个论题,接着分析了这档节目赢得公众、独具魅力的原因,最后反思了公众的质疑。(每点2分)
16.作者认为“中国好声音”这档节目“具有无限魅力”,请根据文章第③节,概括作者这样说的原因。(6分)
[评分建议]:展现了青年一代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激励青少年努力学习,艰苦磨炼,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标举了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搭建了一个公平、公开的舞台。(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17.根据文意,理解标题中“纯粹”的含义。(6分)
[评分建议]:“中国好声音”着力音乐的专业性,追求音乐的本质;电视节目应坚守诚信,严格自律;选手应反映自身真实的人生,不作戏剧化的表演。(每点2分)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文学大师梁实秋先生尚在世的时候,我(刘墉)有一天跟他同桌用餐。
  冷盘端上来,梁先生说他有糖尿病,不能吃带甜味的熏鱼。冰糖肘子端上来,他又说不能碰,因为里面放了冰糖;什锦炒饭端上来,他还是说不能吃,因为淀粉会转化成糖。
  最后,端上八宝饭,我猜他一定不会碰了,没想到梁先生居然大笑道:“这个我要。”朋友提醒他:“这个有糖又有饭。”
梁大师则笑说他早知道,就因为早知道有自己最爱吃的八宝饭,所以前面特别节制。“我前面不吃,是为了后面吃啊;因为我血糖高,得忌口,所以必须计划着,把那‘配额’留给最爱。”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1)学会取舍,懂得舍弃,才能实现目标。
(2)懂得节制,集中力量在特定事物上,才能取得成就。
(3)能抵制诱惑,才能得到最爱,实现理想。
(4)懂得规划,才能享受生活的最爱。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民日报全文数据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