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二胎调查立即全面放开二胎时间预测

|||||||||||||||
当前位置:&&
单独二胎政策已全面实施 2018年有望全面放开二胎政策
(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 相关推荐
最新行业动态,解密市场盈利点,把握行业竞争主动权&
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外发布,其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标志着&单独二孩&政策将正式实施。目前,除西藏、新疆两个本来人口政策就较为宽松的自治区外,其他29个省区市都已经依法启动实施了单独二孩政策。
日,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称,中国可能在两年左右时间内向所有夫妇放开二胎政策。如果全面二胎政策开放,那么计划生育时代届时也正式结束。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1973年成立了计划生育小组,74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要求切实落实计划生育政策。1978年我国宪法第一次写入计划生育内容。1982年宪法第25条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其后计划生育政策被确定为基本国策并公布施行。孩提时,经常听闻某某邻居由于超生,家里的房子被计划生育小组给推到了,某某邻居由于超生被抓去了医院进行强行流产。计划生育政策在上个世纪80年代达到了最为严厉的地步。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人们要生育小孩的愿望不断减弱,再加上计划生育的政策,我国人口出生率已下降到12&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5&左右。人口出生率下降以及我国人口平均年龄的增大,使得我国人口逐年进入老龄化阶段。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有望给我二胎政策的通过提高重要参考依据。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对于二孩的态度,有60-65%的城镇夫妻有生育意愿,而农村夫妻的生育二孩的意愿达到90%。
图表1:城镇夫妻及农村夫妻对生育二孩意愿的对比(单位:%)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卫生计划委员会预测,我国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的夫妇有1100万对,单独二孩政策放开后,预计每年多出生200多万新生婴儿。截止日,我国单独二孩政策实行第一周年,虽然提出再生育申请的单独夫妇仅占符合条件的2.5%,但是本文分析师认为,人们对政策做出反应需要时间,由于生二孩需要较长时间的筹划和准备,短期内可能出现符合条件的夫妇申请率较低的问题。本文分析师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符合条件的夫妇申请率将达到75-80%之间,未来三至年,每年多出生的婴儿的数量仍将会进一步增长,预计到2020年将会达到800-1000万。&
新生婴儿的增多会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比如行业、行业、、行业、幼儿培训行业、婴行业、等。
本文作者:
(前瞻网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请尊重版权:本文知识产权归所有,转载请标明来源。
调查载入中,请稍候...
已有人评论 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有什么感想,您也来说说吧!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有什么感想,您也来说说吧!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
日,维朋在华合资健康险第三方管理服务机构(TPA)...分享本文到:
在微信上关注24楼影院
movie24luo
日,广州某培训学校,孩子在母亲和婆婆的照顾下,一边吃晚餐一边补习。独生子女使传统的家庭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同时也引发了许多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 (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图)
&多少年坚决不让动、不许动,现在能迈出这一步不容易。&
&人口是分母,GDP是分子,有人担心分母变大之后,影响人均GDP。&
备受期待的&单独二胎&新政策,出现在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里。
作为一项影响13亿人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也因此不到最后一刻,官方很少走漏风声。就在消息正式发布前两天,国家卫计委官员对于外界的猜测还专门予以否认。
多年来,有关放开二胎的呼声和争论从未间断。&多少年坚决不让动、不许动,现在能迈出这一步不容易。&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顾宝昌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这位国内人口学界的权威学者曾多次上书中央,要求逐渐全面放开二胎。
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单独二胎&政策历经十年酝酿,无数次的调研、讨论和测算。新政酝酿阶段,曾有多个方案进入决策层视野,有关二胎放开的博弈可见一斑。这其中既涉及不同智库之间的竞争,亦有民间社会与官方的角力,以及中央和地方的利益权衡。
前传:两个调研的分野
国家卫计委官员近日称,完善计生政策准备工作的启动始于2008年。但其实在本世纪初,卫计委就已经着手调研。
2004年4月,18位人口专家历时两年完成了一份调研报告《关于调整我国生育政策的建议》,上书国家计生委。建议先放开&单独二胎&,然后再逐渐过渡到&全面二胎&。负责牵头的顾宝昌回忆,调研实际上是由国家计生委赞助的,但是计生委为了低调起见,要求专家以个人名义展开。计生委领导当时批复:赞同现在着手,否则会陷入被动。
调研的一个动因,跟生育率太低有关。从1992年开始,中国总和生育率就低于人类世代交替所需的更替水平(平均每对夫妇生育2.1个孩子),到2000年只有1.6,更是跻身世界生育率最低国家行列。报告担心,&如果政策不变,总人口将在20年左右达到零增长&。
总和生育率,是指该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对于生育率的不同估计,成为日后二胎政策&稳定派&和&渐进派&核心分歧所在。
这一建议当即引起高层重视。2004年6月,时任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佩云提议,在河北保定召开一次关于生育政策的内部研讨会,时任国家计生委主任张维庆也到了场。
调研报告的出台引起质疑。&很多人担心,生育政策一旦放宽,势必造成生育反弹,人口失控,而且计生部门就没工作可干了。&报告的牵头人之一、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王丰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最终反对声音占了上风,建议没有了下文。
相比之下,卫计委的另一个调研报告的命运迥然不同。2004年2月,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在北京成立,组长为三个重量级官员: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和原国务委员宋健,成员有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三百多位专家。课题组由计生委旗下两个机构负责,一个是负责政策规划的规划和信息司,另一个是官方智库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经过两年多调研后,2007年1月,课题组推出了一份近300万字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建议&十一五&时期保持生育政策稳定。一个重要判断依据是,1990年代以来,总和生育率一直稳定在1.8左右。
这引起学界的一片质疑。&数据处理上存在偏差,比如流动人口、生育当中的妇女被统计进来,而很多未生育妇女因为人员流动没算进来,没做加权,这个抽样不太能说明问题。&人口问题专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华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1.8的生育率导致政策趋于保守。
中央对这份报告很看重。接近卫计委的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在调研、写作过程中,课题组向中央有关领导汇报了近十次。
尽管这份报告不提倡改变当前计生政策,但报告也认识到人口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比如性别失衡和急剧老年化等等。报告指出,要及时开展生育政策的前瞻性研究,这为未来卫计委政策松动埋下伏笔。
推进:倒逼下的&蛋&
中央的计划生育政策虽然总体稳定,但实际上&单独二胎&已在多省农村悄然展开。国务院参事、原中国人口与研究中心主任马力回忆,&在实施&双独二胎&政策后,上海、天津、江苏、辽宁、吉林、安徽、福建等7省份农村陆续实施了&单独二胎&政策。&
&计生政策自1978年出台后,35年来不断据国情、省情调整,从最早农村第一胎是女孩的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到取消二胎间隔,再到双独二胎,再至农村单独二胎,直至这次全国范围的单独二胎,都是延续了这一思路。&马力说,&独生子女家庭为国家作出贡献,计划生育政策在不断完善过程中,始终沿着给予&独生子女家庭&相应的代际补偿开展,这更体现公平。&
卫计委调整生育政策提上日程,是在2009年要求改变的呼声渐涨之后。当时,低生育率所带来的弊端日益严峻,如老龄化问题急剧恶化、民工荒、高考人数锐减等等。据《财经》报道,有领导、地方不断上书中央,中央批到国家人口计生委,计生委压力很大。
从那年开始,二胎政策是否放开,成为每年两会上最热话题之一,代表委员关于放开二胎的议案提案也多了起来。人口计生委很支持这样的方案,但阻力来自部委中的经济部门。&人口是分母,GDP是分子,有人担心分母变大之后,影响人均GDP。&顾宝昌说。
人口学者们并没有放弃。2009年,顾宝昌和国内25位人口学者再次上书中央,认为分步放开二胎的时机已经成熟。依据是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总和生育率降到1.33。&如果等到中国人口已经开始负增长,再采取措施提高生育水平,为时已晚。&
但这个提法再次遭到了部分专家反对。&统计局的数据是未经调整的数据。&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翟振武对南方周末记者举例说,日本生育率都有1.4,中国怎么可能低于日本。比如一些黑户等原因,很多0岁的孩子没报上来。
顾宝昌认为,任何统计都有水分,但即便把水分放进去,这个出生率还是很低,因为每次调查都在下降。
这份报告的另外一项调研成果,亦被认为缺乏说服力。课题组针对已经实行&二胎政策&二十多年的四个农村地区进行调研发现,在这个总覆盖人口八百多万的区域,多年的生育水平都保持在2以下。
马力认为,全国有5个省和4个地区执行&二胎政策&,而只有山西翼城和甘肃酒泉两地是低生育水平,其他地方生育水平在全国均属不低或较高水平。经济发展、教育水平、计生政策、计生工作等因素,都会导致生育水平下降,因此,仅翼城、酒泉低生育水平,不能代表人口发展普遍规律,更不能证明仅是计生政策决定的。
标志性突破出现在2010年初的全国人口计生工作会议上,会议提出&十二五&期间,&稳妥开展实行&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家庭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政策试点工作&。
卫计委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陈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最早专家委员会汇总了学界的四个方案给决策层,最后多数学者的&单独二胎&建议被相中。第二个方案是全面放开二胎,如北京大学教授曾毅提出的&二胎晚育软着陆&方案,即在适当晚育间隔前提下,不分地域、城乡或是否独生子女,均可生二胎。第三是维持现状,第四是收紧。
陆华杰将四个方案形象地称为稳定派、渐进派、突变派和紧缩派。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近日透露,后两个方案因为与群众期待相悖,将导致人口结构性问题,首先被决策层否定,而第二个方案被否,是因为担心会导致人口大幅波动,给基本公共服务带来压力。
为什么不全面放开二孩,要谨慎推进?马力说,&制定政策的原则是:人口切忌大起大落。积累的生育数量越多,一旦释放,等于头顶上顶的水库风险越大。人口是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最基础的要素,中国三次出生高峰,已给国家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调整生育政策要&整体稳定、适度调整、因地制宜,以实现软着陆的目标&。
搁浅:数据不准,怎么拍板
在这个方案被采纳之前,国家人口计生委展开了一系列的调研、测算和论证工作。据马力透露,调研项目覆盖多个层面,测算翔实,比如放开单独可惠及多少家庭,多少家庭可能不生,近期、远期生育比例等等。为了数据的可靠性、方案的可行性,计生委建立了中央到村的六级计生系统数据库,实现数据信息实时变动,利用人口分要素、多维家庭、微观等各种模型进行预测,对敏感数据反复推敲。
国家人口计生委还利用教育、公安等部门的数据开展比对和校验,看哪个更靠谱。马力举例,教育部统计全国有多少6岁孩子进小学,倒推6年前出生的人口数。甚至对13亿人口身份证号码一个个校验,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
承担调研测算任务的是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除此之外,国家人口计生委还把一些课题交给各大高校、社科院的人口所,组织多方案测算比较。
据公开报道,&单独二胎&实施方案,最早设计了&三步走&策略:2011年,浙江等五省首批试点;其后,开放北京、上海、天津等六个左右省市;其他省份则为第三批。最终在&十二五&内实现全国全部放开&单独二胎&政策。
据了解,2010年11月初,方案由国家人口计生委提交至国务院。但之后一直没有进展。
2011年4月,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出炉。普查结果显示,总和生育率仅有1.18。2000年到2010年,人口净增七千多万,少儿人口降至16.6%,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升至8.9%。
&六普&数据面世后,多方测算均表明,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已小于1.8的官方调控目标。王丰对总和生育率的测算结果为1.5,翟振武的测算结果也仅为1.65左右。
人口学者再次呼吁,生育政策调整刻不容缓。
据《财经》报道,日,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提交《关于〈完善单独政策初步测算报告〉的报告》。一项主要的测算结果是:假设目前中国生育率是1.5,未来峰值人口是14.2亿人;假设生育率达到1.8,峰值人口在15亿人左右,此两种峰值出现的时间均为2030年前后。这意味着,这两个峰值均在粮食供应和公共服务承受的范围之内。
2011年6月,在此测算基础上,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工作会议通过新的&单独二胎&方案,不久上报国务院,新方案未形成选择试点省份的倾向性意见,而是能否&开始单独二胎试点&的请示。
接近卫计委的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问题出在究竟是继续采纳卫计委的1.8生育率,还是选择专家测算的数据。&专家们争论不下,让决策层左右为难。不知道该信谁的,数据不准,怎么拍板。&
定案:因为四个共识
政府坚持计划生育政策至2015年之前不动摇。学界再次坐不住了。
2012年7月,一份由15位国内法学、人口学学者联名签署的修法建议书,正式寄送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该修法意见书请求立法者全面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取消对公民生育权的限制,废止生育审批制度,废止社会抚养费制度。
十八大前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旗下的智库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了《人口形势的变化和人口政策的调整》大型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在经历了迅速从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转变之后,&中国人口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增长过快,而是人口红利消失、临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失调等问题。&
基于此,二十多位人口学者再次建议完善生育政策势在必行,生育政策的调整方案应该是在全国分步实施放开&二孩&。第一步,在城市和严格执行一孩政策的农村即刻放开二胎;第二步,2015年,在实行&一孩半&(第一胎为女孩的夫妇可以生二胎)政策的地区放开二胎,实现全国全面放开&二孩&的目标。
专家认为,分区域分步骤放开二胎,可以避免同时放开二胎带来的人口大起大落,也可避免放开&单独&带来的花费时间较长、贻误时机等问题。
参与者陆华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由于某些政府部门和学界一部分人的反对,计生政策的完善又耽误了下来。&这种反对很大程度上跟观念有关。比如人口增多之后,会带来贫困和污染、资源短缺等等。&顾宝昌说。
学界开始通过舆论施压。人口专家关于人口红利将在2013年面临拐点的言论经常见诸报端。这意味着人口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将消减,进而变为负贡献。2013年两会上,许多代表委员再次提议分省放开二胎。
在马力看来,单独二胎政策之所以在现在这个节点上推出,是因为四大共识。一个是生育率下降,出现更广泛、深刻的人口结构问题,综合人口问题凸显。第二,2013年是深度人口红利期,抚养比最低,是最有利时机。第三,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二元生育政策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匹配。第四,兑现三十年前制定独生子女政策时的承诺,当时中央在给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公开信中提出:到30年后,目前特别紧张的人口增长问题可以缓和,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
国家卫计委专家委员会成员、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左学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下一个五年计划应该全面放开,变成鼓励生育。计划生育原意是家庭计划,到时候要回归原意,帮助家庭实现他们希望的子女数。不是作为一个审批指标来推行。
上一页1下一页
李梁 助理编辑 温翠玲
近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研究报告建议,近期(2015年内)放开二胎、中期(2020年前...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年统计公报指出,2012年中国15-59岁的劳动人口数量为9.37...
近日,国家卫计委“完善生育政策”的表态引发社会关注。卫计委新闻发言人对此表示,生育政策包括...
11月11日,国家卫计委发言人毛群安表示,40多年来,我国由于计划生育累计少生了4亿多人,...
据卫计委16日消息,国家卫计委发言人称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全国不设统一的时间表,将由各省...
新的生育政策方案出台后,引发了多方关注。11月19日,卫计委明确表示“单独家庭”的第一胎生...
工具理性之上还有价值理性,如果发展建立在抹杀人性的基础之上,总有一天会掉头反噬今日炫目成就...
将二胎比喻为奢侈品,庄重欠奉但足够诙谐,能够凸显和简化问题。有人匡算,抚育二胎成人,撇开地...
关于“单独二胎”政策,有个段子:42岁的妈妈和21岁的女儿都是独生女,她们的老公都不是独生...
中产阶级的壮大,让中国的城市二胎生产者告别了最初的逃、瞒、躲等方法,而去争取更多的途径和方...
国家卫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明年一季度开始,夫妻双方只需一方户口所在省实施“单独二孩”政策,...
国家卫生计生委2月10日通报“单独两孩”政策进展时介绍,目前,9个省已按要求通过备案程序,...
2月25日,上海“单独两孩”政策获得通过,将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上海的“单独两孩”政策不...调查与研究|即刻“全面放开二胎”完全可行_澎湃研究所_澎湃新闻-The Paper
把你最喜欢的栏目添加到这里来哦
任远/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
18:25 来自
       “五普”以来,随着国家人口发展完成了人口转变,我国生育政策调整一直滞后于人口状况和中长期人口变动的态势。“六普”数据表明,我国人口生育率水平实际上低于本世纪初国家人口战略人口预测的结果,人口内在萎缩的速度比预想的更严重。近年来,虽然有较多学者提出应该而且可以实行“全面放开二胎”的改革,但是今年以来我国开始实施的是“单独两孩”的生育政策。该政策到目前为止的实施效果是,全国符合“单独两孩”政策的家庭有1100万,到8月底,只有70万对申请生育二胎。全国不同地区“单独两孩”政策实施以后的新增加生育的情况基本都远低于预期的水平,证明符合“单独两孩”政策家庭的实际生育水平是不高的。这也说明,“单独两孩”是一个相对保守的政策调整,职能部门所担心的“单独两孩”政策所带来的补偿性生育的人口反弹并没有出现。       对“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后生育效应具有一定的预判失误的原因,一是政策变动效果的跨年度效应,政策影响行为可能需要一些年份才能表现出影响;第二是利用2005年人口小普查数据进行生育预测在数据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不少生育预测往往是以生育意愿来代替实际生育行为,而具体社会生活和经济约束下的生育行为决策往往显著低于生育意愿,我们也有理由相信1980年以后的独生子女一代年轻人口的生育意愿已经显著降低。因此,在符合两孩政策的人口群体中具体选择生育的比例相当低,一些已见的研究证明这个比例在20-30%左右。符合“单独两孩”政策家庭年度申请二孩生育的比例也被证实非常低,不同地区数据表明基本在5-8%之间。       “单独两孩”的生育政策调整仍然是一个相对滞后的政策调整。但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将“单独两孩”政策的实施作为一个“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压力测试和政策试验,我们可以以此对"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人口后果进行预判。那么,目前进行的单独两孩政策及其实施结果,仍能对未来生育政策改革方向和策略提供一些新的研究发现和决策支持。       对于“全面放开二胎”,国家仍然持谨慎和“没有时间表”的态度。本研究利用已有的数据来估算,“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究竟会带来多大影响,从而为生育政策改革决策提供依据。新生儿-母亲一代人口比       本文的研究假设是,所有家庭夫妇在“全面放开二胎”下的生育行为和单独家庭在“单独两孩”政策下的生育行为是类似的,那么,按照目前的1100万“单独家庭”在“单独两孩”政策下的生育行为,可以推断出所有家庭在“全面放开二胎”下的生育行为和生育结果。       为了估计这种生育行为影响,研究设计了“新生儿-母亲一代人口比”(NM)的分析工具,这是指当年新生儿人口和平均生育年龄之前出生人口中的女性人口的比值。“新生儿-母亲一代人口比”类似一种倒退上去的队列总和生育率,它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生育水平衡量的指标。当然这个指标也没有考虑移民效应、母亲一代人口的死亡等等。我们主要目的不是衡量这种生育率水平究竟和时期总和生育率(TFR)谁高谁低,而是以此为工具来衡量生育政策调整对生育水平变化的影响,及估算生育政策变化对新增加生育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       对当前国家人口和生育来说,存在一个基本能够反映当下生育政策约束的“新生儿- 母亲一代人口比” (NM1)。例如我国的女性平均生育年龄是28岁,可以将2013年新生儿人口数1640万人1985年出生人口中女性人口983万的比值1.67作为“单独两孩”政策前计划生育政策约束下的基线生育水平;包括了“单独两孩”家庭中申请生育二孩而新增加生育的新生儿数,和平均生育年龄前母亲一代人中符合单独政策的人口数,构成第二个“新生儿-母亲一代人口比”(NM2),这是所有单独两孩政策家庭的生育水平;同时考虑了单独两孩家庭的新增补偿性生育,和平均生育年龄前国家所有出生人口中女性人口数的比值所构成的第三个“新生儿-母亲一代人人口比” (NM3),估算的是由于“单独两孩”政策后对总人口生育水平的影响。因此,通过NM3和NM1的比较,基本能够反映“单独两孩”政策后对于人口生育水平的影响,并能够近似判断TFR增长变化的情况。               假设2013年和2014年的生育水平无显著差异,我们用“新生儿-母亲一代人口比”的分析工具估算“单独两孩”政策调整对于生育水平的影响。如果按照“六普”数据计算的我国总和生育率水平为1.18,那么“单独两孩”政策可能使得我国总人口的总和生育率上升到1.25;而“全面放开二胎”会使我国的总和生育率上升到1.27。这个结果仍然是极低水平的生育率。       对于2010年我国人口的总和生育率有不同的分析判断和技术调整。按照王广州估算的2010年我国总和生育率为1.4为较多学者所接受,那么可以推算,“单独两孩”政策后使我国总和生育率上升到1.48,“全面放开二胎”后我国的总和生育率也就只有1.51。这个生育水平即使放在全球的标准来看也是较低的,也远低于更替水平的总和生育率。这也说明我国的生育率下降已经确实进入了“低生育陷阱”,即和东亚诸国家地区类似,出现了“生育率下降了就很难反弹”的风险。对生育政策调整会带来显著的生育反弹的担心是不必要。从长远来看,人口与发展的主要风险不是生育过高的问题,而是生育水平过低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放开二胎的限制,使得生育行为背后的政策枷锁逐步脱壳。 “全面放开二胎”不会新增9000万人口       图1描绘了我国从1980年代以来的年出生人口数。在1980年代我国年出生人口数基本都在2000万人以上,特别是年受到年出生高峰的推移影响,形成了出生堆积的高峰,每年新出生人口数达到2500万以上,而1990年以后总体上出生人口数是快速下降的,目前基本稳定在1600万左右的年出生人口。       如果所有家庭都“全面放开二胎”,也就是按照NM2来生育,那么通过“新生儿-母亲一代人口比”的分析工具,结合在过去各个年份出生人口中的女性人口数,可以近似推断在平均生育年龄以后的未来各个时期“全面放开二胎”的新增加生育人口。       预测表明,“单独两孩”政策下在2014年大约年出生人口数会达到1983万,“单独两孩”政策会使每年新增出生人口比政策实施以前多出生6.3%左右,而“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生育效应是会带来每年新出生人口增加7.8%左右。即使立刻实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从年新增加生育人口也就是1932万。如果说中国总人口在年到顶,我国顶峰人口数量也就是比现在高出2000万人口。认为“全面放开二胎”会增加9000万人口是危言耸听,是绝对不会出现的。生育政策的未来改革       如果我们将“单独两孩”政策的实施效果作为一个政策试验来预判“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生育影响,结果表明,我们对于生育政策调整带来的生育反弹不必过分担忧,值得担忧的倒是即使放开生育控制,破解人口总和生育率仍然在1.5左右的“低生育率陷阱”。因此,不必过分担忧生育政策调整所带来的反弹效应,实施“单独两孩”和“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不会带来不可控制的人口增长。        我们也看到,实施“单独两孩”和“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所带来的补偿性生育反弹大约会增加6-8%新增生育。“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比“单独两孩”多增加的人口是有限的,如下图表明,"单独两孩"和"全面放开二胎"的政策并没有显著差别。这也再次说明,从“单独两孩”到“全面放开二胎”的渐进改革是“过于碎片化”的谨慎,实行"单独两孩"仅仅在于政策调整试验上有意义。鉴于“单独两孩”到“全面放开二胎”效果的类似性,实际上我们可以立刻实行“全面放开二胎”,这对于生育反弹的影响不大,而且对于人口总和生育率提高也影响不大,人口总和生育率仍然在更替水平以下。       值得提醒的是,相对于2013年出生人口1640万,今年2014年出生人口预期会达到1980万,明年和后年出生人口也会有显著增加,以及“十三五”前四年的年年出生人口都相对较高,都在2000万人以上,甚至达到2200万人。这也不必要过分担忧。实际上即使没有生育政策调整,也会出现年出生人口数增加,这是年人口出生高峰的推移效应。要担心千万不要将这个人口出生显著增长归因于(或者怪罪到)生育政策调整。避免将因为人口惯性带来的生育反弹,归咎于政策调整造成了政策波动。同时,我们要看到即使在年人口生育数量有较大增长,仍然显著低于生育高峰阶段的出生人口数,而且在2019年以后,随着上一波生育高峰开始下降,我国的出生人口数量也会随之快速下降。       如上的研究说明,从现在开始立刻进行“全面放开二胎”生育政策调整是可行的。但是即使“全面放开二胎”,我国的生育政策改革任务其实并没有完成,因为“全面放开二胎”仍然限制了部分人口群体的生育意愿。“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生育率水平仍然低于替代水平的生育率,在人口上仍然是长期不可持续的。从充分满足人民的生育需求和维持宏观人口发展均衡可持续的目标来看,需要在“全面放开二胎”以后逐步落实向“家庭自主生育”转变,以及实现计划生育向家庭计划的转变。在这个时候,我国1980年开始的计划生育政策就能完成过渡期任务,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实现自主生育”的时间点建议放在“十三五”期间最后一年的年,因为年的年出生人口数都会在年出生高峰推移效应下维持较高水平,会增加政策决策者的不确定性。但是2019年以后的年出生人口数就会显著下降。利用这一年开始推动实施全面自主生育,能够抵消生育下降的缺口,并能够帮助稳定人口的波动性。       
录入编辑:吴英燕澎湃新闻报料:9 &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单独两孩,全面放开二胎,生育意愿,生育政策调整
澎湃新闻APP下载
澎友先来登录吧!
社交账号直接登录
澎友先来登录吧!
请输入新手机
获取验证码
请输入新邮箱
获取验证码
请输入注册时的手机号或电子邮箱
获取验证码
已有账户,马上登录
社交账号直接登录
您的密码已重置,请输入新密码
请输入6-12个数字或字母
已有账户,马上登录
社交账号直接登录
请填写以下注册信息
获取邀请码
已有账户,马上登录
社交账号直接登录
请填写以下注册信息
请输入4-20个字符
请输入6-12个数字或字母
&&同意相关注册协议
已有账户,马上登录
社交账号直接登录
是否确认删除此发言?
是否确定取消所有跟踪?
是否确定删除所有收藏?
是否确认提交话题修改?提交后,需要重新审核,会保留已有问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