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思远董明珠儿子简历程治平简历

广西宾阳信息港 - 程思远百年华诞 宾阳故居及陈列馆开放
程思远百年华诞&宾阳故居及陈列馆开放
发布人:广西宾阳信息港&&新闻来源:香港文汇报广西网&&更新时间: 日&
来源:香港文汇报广西网&nbsp&nbsp作者:卢艳芳&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本报驻广西实习记者卢艳芳电】12月8日,程思远先生广西宾阳县故居和陈列馆在先生诞辰100周年的时候修缮完毕对外界开放。先生的儿子女程治平、程珊娜特地从香港赶回参加开馆仪式,广西区副主席陈章良也参加了仪式。&nbsp&nbsp&nbsp&nbsp&nbsp程思远先生1908年生于广西宾阳县,曾于上世纪三四十年年代间担任过李宗仁、白崇禧的秘书,历任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国共两党传奇式人物。&nbsp&nbsp&nbsp&nbsp&nbsp1949年至1965年程思远先生寓居香港,曾担任《正午报》专栏作家。后应周恩来重托五上北京,两赴欧洲,于1965年成功帮助李宗仁夫妇回国,后随李宗仁回北京定居,2005年因病去世。&nbsp&nbsp&nbsp&nbsp&nbsp香港五六十年代著名影星林黛(原名程月如)就是程思远先生的大女儿。程思远先生另有三女一子,三个女儿分别在香港、加拿大生活工作,儿子程治平在香港凤凰卫视任新闻主编。&nbsp&nbsp&nbsp&nbsp&nbsp此次程思远故居?程思远故居陈列馆落成和开馆仪式,程治平、程珊娜及其丈夫回到宾阳老家参加仪式。程治平对记者说:“我的父亲一向关心和关注家乡的发展,宾阳老家虽是小村落,但是家乡的发展和变化一直牵动着父亲的心,他希望在有生之年为家乡多做贡献。我的父亲是个勤恳务实的人,就算是在医院里眼睛看不清的情况下还坚持研读他最喜欢的《资治通鉴》。”&nbsp&nbsp&nbsp&nbsp&nbsp程珊娜说:“我的爸爸对我说他是放牛娃出身,他时常跟我们提起宾阳但是我在他去世之后才开始来到宾阳老家,这次回来是为了缅怀我的父亲。”&nbsp&nbsp&nbsp&nbsp&nbsp程思远故居位于宾阳县大桥镇大程村,离宾阳县有8公里。故居占地238平方米,是典型的岭南风格、泥墙青瓦、三进式民居。程思远故居是程思远的出生之地,也是孩提时代玩耍、读书、务农之处。程思远在此居住到18岁,考取国民革命军应试文书第一名后随军北伐。故居和陈列馆内都陈列有程思远先生的照片和遗物,以及一些先生生活时代的政治事件。
&(本文已被浏览&917&次)
&发布人:&
上篇文章:下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下面搜索框中
程思远百年华诞&宾阳故居及陈列馆开放
输入您的搜索字词
提交搜索表单
&&→&&&&共0条评论,每页显示5条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您的姓名: 您的Email:
评论内容:250字内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须知&→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您发表的任何评论内容;
- 宾阳大型资讯门户网站,本地特色,值得收藏&&网站经营许可证:
E-mail:&&&宾阳QQ群:& QQ &&
宾阳信息港诚招合作伙伴:&&您是本站第 &&位贵宾&&&&子女眼中的父亲程思远:河山未统是最憾(图)
  11:28:00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1965年7月,毛泽东在北京会见李宗仁和夫人郭德洁,左一为程思远。
“在家父生命的最后时光,他依然关心着台湾形势和两岸关系,最希望看到的是祖国早日完全统一。”著名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程思远之子程治平说。
程思远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在获悉噩耗后,记者来到程老家中,采访他的子女,听他们讲述心中可敬可亲的父亲。
“我父亲是小事情糊涂,大事情不糊涂。”
———程思远次女程珊娜
程思远最为人称道的历史贡献,就是促成原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夫妇于1965年从海外回到祖国大陆。“对于父亲的历史贡献,我们几个是看书才知道的。父亲不仅从未主动和我们说,他也从不认为自己做了一件大事。别人提及时,他总说自己是在周总理的领导下,做了该做的事。”程治平说。
李宗仁回国轰动一时,但随后不久,定居北京的程思远就处于赋闲状态。程思远的幺女程华说:“爸爸那时候没有工作,他就自己去运动、游泳,毫无怨言,默默等待。”
上世纪70年代,程思远逐渐“复出”。参加全国政协学习组,是他闲居多年后首次“从政”。次女程珊娜说:“爸爸对这样的机会很珍惜。”当时“文革”歪风横行,但程思远坚持真理,刚正不阿。“文革”结束后,程思远以无党派代表人士的身份积极参政议政,先后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为繁忙的社会活动家和国务活动家。无论是参加国务活动,还是到基层考察,他都极为勤勉。
在程宅设置的灵堂里,张贴着程家一位亲戚写的挽词,其中有句是:“世事万变志不移,赤胆忠心爱国情。”程治平对记者说:“许多来吊唁的人看到这篇挽词,都说对父亲的一生作了很精辟的总结。”
说起父亲用水洗皮手套、鸡毛掸子这些“糊涂事”仍觉得可笑的程珊娜说:“我父亲是小事情糊涂,大事情不糊涂。”
“他是一个很怕麻烦别人的人。”
———程思远幺女程华
谈起父亲的为人,程华说:“他是一个很怕麻烦别人的人。”谦虚温和、平易近人,是所有接触过程思远的人对他一致的评价。
程治平说:“他早就有资格配秘书、警卫,但他一再拒绝接受。他这样做有两个原因,一是想为国家节省经费;二是他自立惯了,凡事喜欢亲力亲为。”在老伴去世后,由于子女都在境外,程思远一个人生活。家里人担心他的安全,一度安排警卫员晚上在他的居室里陪护。但程思远担心自己影响警卫睡眠,一再坚持之下最后还是由他自己料理生活,直到2002年生病住院。
对于爱国华侨、台商在大陆投资遇到困难,程思远非常关心,多方反映、协调关系。但身居高位的他从未因为子女的事,向有关部门领导打招呼、写条子。他晚年最大一笔积蓄就是稿费30万元人民币,他捐给了广西老家建设一所小学。
“家父这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未能看到河山一统、两岸统一。”
———程思远之子程治平
民国时期,程思远是“新桂系”要角,曾任国民党中常委等职,与各方人物多有交往。“文革”结束不久,程思远尽管还没有担任领导职务,但他想方设法和台湾各界好友恢复联系,自费接待台湾来客。程治平说:“这在当时是有政治风险的,有人劝父亲要小心从事,但他心情很紧迫,觉得已经耽误了十几年的时光。”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程思远热情接待、广泛接触了台湾各个阶层的诸多来客,倾听他们的意见,与他们推心置腹地交换对祖国统一的看法。尽管和岛内一些老朋友及其子女政见不同,但程思远仍耐心地做他们的工作,常常伏案疾书,在信中晓以大义,希望他们参与到祖国和平统一的伟业中来。20多年来,程思远通过深入调研、周详考虑,就对台工作提出了许多很有见地的建议,受到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肯定。
程华说:“爸爸把祖国统一视为一生最重要的事业。即使在病榻上,他都特别关心报上有关台湾局势的报道。”在李宗仁回国整整40年后的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访问大陆,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进行了历史性的握手,两岸关系出现了走向缓和的积极迹象。重病中的程思远获悉后,感到非常欣慰。
采访结束时,记者问:“您觉得程老这一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程治平回答说:“家父这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未能看到河山一统、两岸统一。”
14:22:11 )
13:22:28 )
11:52:18 )
10:59:58 )
19:09:13 )
·每日关注·
·最新评论·
人气评论TOP 5
评 7654 条
评 9896 条
评 3734 条
评 1318 条
评 1318 条
热 点 推 荐
网 易 无 线
频 道 精 选&|&&|&服务热线:400-
&&&&&&&&&&&&&&&&&&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手机客户端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本站微信订阅号,随时获取资讯信息程思远传奇片断(图)
      程思远传奇片断
           
         [photopres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_2_3_4_5_6_7_8_9_10_11_12_13_14_15_16_17_18_19_20_21_22_23_24_25_26_27_28_29_30_31_32_33_34_35_36_37_38_39_40.jpg,full,pp_empty]
           程思远 向春/制图
  日19时08分,他累了,闭上了眼睛。
97岁的高寿,让他见证了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国共合作、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香港回归、新世纪的到来……
这位传奇老人的名字叫程思远。
  北 上
  5岁的程治平,觉得家里发生了一些变化。那是1956年,他住在香港荔枝角的九华新村14号。
  “父亲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次远行,也不跟我们讲去哪里。每次时间很长。”半个世纪后,程治平回忆道。
   至今,他还清楚地记得,父亲程思远每次回来都要给他们几个孩子带一些礼物,通常是小人书,其中有“我小时侯最钟爱的一套连环画———《三国演义》”。
不久,程治平又转了学。由原来的教会学校“德望学校”转到了“香岛中学”读小学部,后来在“培侨中学”读初中。两个学校离家都很远,坐车加走路要将近一个小时。
   新学校的墙上贴着几张领袖照,老师讲上面的人物是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师也会讲一些过去在教会学校从没有听过的内容:比如我们的国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的国旗是五星红旗。
中学时,程治平在学校住宿,那里条件简陋,晚上洗澡都没有热水的,一切起居都要自己动手,天天吃食堂。
那时的他搞不懂父亲为什么让他换学校。“当时不理解,想问,又不敢问”。程治平说。
日上午11时,载着包括李宗仁夫妇在内的一行人的飞机抵达首都机场,周恩来总理的手与李宗仁的手握到一起的时候,这个谜底才揭开,程治平方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程治平后来就读的两个学校都为左翼阵营所办,“父亲让我到那里上学,是想叫我多知道一些祖国的情况。而在艰苦的环境中读书是为了提早锻炼我们,让我们日后回国在生活上尽快能适应。”程治平说。
子女上学这样的小事中,多少反映出程思远先生细致的办事风格。程治平介绍,程思远的办事风格是——行动前一定要详细调查、周密考虑,可一旦行动,必然是断然行动、敢于冒险。
为了能让李宗仁先生顺利归国,1956年4月至1965年6月的十年间,程思远作为牵线搭桥者,五上北京,两赴瑞士。
   在程思远所著的回忆文章《政海秘辛》中对这段历史有精彩描述:
  1956年1月,两位左派朋友来访,没谈什么。两个月后,两位客人再次造访程宅,刚坐下,便开门见山地说:我们接到北京的电话,李任潮先生(李济深)希望你到北京去谈谈,如果程先生同意,来去保证秘密,也不办手续……
4月29日,程抵京。当天,黄绍竑在政协开会。散会时,周恩来总理对他说,“程思远今天到北京。”黄十分高兴,然而就在一旁的李济深则根本不知道,可见,这次北上,是直接由周总理策划的。
   转天,程思远被邀请登上天安门参加“五一”观礼活动,鲜花、人海……新都盛大的游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于是否应共产党的邀请“北上”,程思远曾多少心存顾虑。
那时,对于新中国的情况,身处香港的国民党官员绝大多数很陌生。
   程思远一直十分仔细地收集这方面的信息,认真研究,每次有内地来的朋友,要请到家中详细询问情况。
  “我想,这与他学政治学有关”,他的家人判断道。1934年至1937年,程思远在罗马大学政治系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
经过一番观察、判断,程思远先生主动出击,把握住这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会。
  丧 女
  “我以骨肉至亲,悲痛尤难言宣,……特以沉重的心情缕述她的一生经历。”
   这是程思远先生在给长女的《纪念特辑》出版时写的悼念文章。让他如此悲痛的人,名叫程月如,艺名林黛。
   林黛是程思远与第一个妻子蒋秀华所生,后加入香港电影界,曾在七年之内凭借《金莲花》、《貂蝉》、《千娇百媚》及《不了情》四摘“亚洲影后”桂冠,红遍全亚洲。
   日,林黛服药自尽,年仅30岁。
据程思远的家人回忆,那几天家里空气紧张,程思远经常不在家,电话也突然多了起来。
“他在我们面前没有落过泪。”程治平说。在他看来,父亲是一个内心坚强,内心蕴藏很深的人,通常不把自己的感情表露于人前。他总是将自己的伤、痛、悲、喜隐藏在心底。
   对于爱女的弃世,程思远认为是因为她不懂得什么是“退一步想的道理”,而“退一步”是他自己立身处世的哲学。
   寄居香港期间,程思远与普通人一起挤公车,毫无怨言,不像国民党一些留港的要员,抱怨这抱怨那,因生活水平下降而郁郁寡欢。
 “退一步”,或许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从 军
  1926年的一天,广西宾阳县的关帝庙前贴了一张告示,说是路过的北伐军要召考4名文书,题目是《为本团出发布告安民》。程思远看到后,报名应考。
   放榜时,录了第一名,程思远从此开始了他的行伍生涯。家人说,几十年的部队生涯,给程思远先生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在香港生活期间,程思远的生活十分规律,每天早上去海边游泳、下午伏案写专栏,几乎日日如此,从不间断。
   香港常刮台风,可是在台风期间,程思远还是照常去游泳。台风肆虐时,每次程思远去游泳,家人都很担心,在阳台上看,可每次他都气定神闲地回来。
   另一方面,准时、重承诺的特点也令很多朋友记忆犹新。
   谢善骁,原中国国际文化出版公司总经理,程思远多年的老友,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
  因为出版业务的关系,碰到有一些比较尊贵的客人,我过去经常请他出场作陪,他每次都是准时到,从未缺席。但有一次,我们给画家袁运甫出画册,开幕式请程老到场,他答应了。当到了时间还没到,给他家打电话也没人接,我们就没再等。晚上再给他打电话,他在家,接了说,那天夫人脑血栓发作送医院紧急抢救所以没到,“当时我一听,心很不好受”。
  亲历亲为
  程思远在中央领导人中间以身边工作人员少著称,秘书、警卫都不要。让中央警卫局以及政协人大的有关部门都很为难,屡次给家属做工作。
他往往以这样的理由拒绝对方的好意:现在国家给我这么好的待遇,又有厨师又有司机,就不要再加人了。再有,“能自己动手的,就自己干”。无论是普通的参观感受,还是在中央重要会议上的发言,都是他亲自手写,没有一篇是别人代劳。
也正因为他的文章是自己所思所想,所以经常脱稿讲。一次,90多岁的程思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言,脱稿讲了半个小时,江泽民同志当时就称赞道:“程老不容易,这么大年纪了,脱稿讲这么久,思路一点都不乱,脑子好啊。”
程思远当时坚持的两个习惯:一、发言要站着;二、不用秘书写发言稿。
后来,随着年纪的增大,来往文件很多,再加上夫人因病卧床,实在是太忙了,才接受了中央安排,要了警卫员同秘书。
秘书干了两年,程思远就让他回去。不是因为这个秘书干的不好,而是觉得在自己身边,只是处理一些日常事务,实在是浪费人才。
程思远身边的人都“干不长”,他曾经表示,希望身边的人都好,都有进步。
  曹聚仁先生当年曾做《程思远别来无恙》一文,其中写道:
  “诚如曹家子恒所说:”既痛逝者,行自念也。‘我们也是轮着待尽了,佛说:“为一大事出。’程兄奔走国事,也可说是了却一场心愿了。”
诚哉斯言!
         
  兵转载自《南方周末/马 晖》      注:谢谢您光顾本网,此文如有幸得到阁下欢喜,请您将此网址设为首页或存入您“收藏夹”,并请向亲友推荐。
此条目发表在 ,
分类目录。将加入收藏夹。
2012 年二月 &(7)
2011 年九月 &(1)
2011 年五月 &(1)
2009 年十一月 &(10)
2009 年十月 &(17)
2009 年八月 &(3)
2009 年七月 &(16)
2009 年六月 &(22)
2009 年五月 &(15)
2009 年四月 &(41)
2009 年三月 &(219)
2009 年二月 &(141)
2009 年一月 &(176)
2008 年十二月 &(217)
2008 年十一月 &(175)
2008 年十月 &(218)
2008 年九月 &(197)
2008 年八月 &(201)
2008 年七月 &(217)
2008 年六月 &(202)
2008 年五月 &(217)
2008 年四月 &(204)
2008 年三月 &(205)
2008 年二月 &(160)
2008 年一月 &(192)
2007 年十二月 &(405)
2007 年十一月 &(410)
2007 年十月 &(431)
2007 年九月 &(407)
2007 年八月 &(416)
2007 年七月 &(440)
2007 年六月 &(401)
2007 年五月 &(421)
2007 年四月 &(369)
2007 年三月 &(386)
2007 年二月 &(281)
2007 年一月 &(197)
2006 年十二月 &(299)
2006 年十一月 &(2)
2006 年十月 &(254)
2006 年九月 &(436)
2006 年八月 &(431)
2006 年七月 &(377)
2006 年六月 &(469)
2006 年五月 &(456)
2006 年四月 &(433)
2006 年三月 &(476)
2006 年二月 &(693)广西日报数字报刊
002版 要闻二版
广西日报社主办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 []
程思远故居和故居陈列馆对外开放
广西日报&& &&&& &&&&
  本报宾阳讯&(记者/陈坤&通讯员/农云&韦存辉)12月8日,位于宾阳县大桥镇大程村的程思远故居和故居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黄道伟,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程思远家属代表程治平出席开馆仪式,并为故居和故居陈列馆揭牌。  程思远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我国著名的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今年是程思远诞辰100周年。为了纪念他的百年诞辰,中央、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都举办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同时,在中央、自治区、南宁市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宾阳县于今年4月1日正式启动了程思远故居及故居陈列馆修缮和建设项目。  故居占地面积238平方米,是典型的岭南民居风格的泥砖青瓦房。程老先生在这里出生,在这里读书、成长,并最终走向外面广阔的世界。故居陈列馆位于故居旁边,占地276平方米,外观上与故居连为一体,是一处集纪念性、教育性、观赏性为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列馆共分6个部分,展出程思远的传奇人生:毓秀大程,年少思远;投笔从戎,上下求索;助李归国,获赠近之;参政议政,心系统一;情系家乡,振兴宾阳;地杰人灵,宾阳之子。主要展出程思远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生活、工作图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 []
&&各版主要新闻
&| | | | | | | | &| | | |&|
                      广西新闻网版权所有  | 关于广西日报社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程思远简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