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亥北行日记翻译年毗陵道中翻译

你们谁能帮我反翻译这段话丁卯岁吾师涿鹿太保冯公忤时还里嘉道安之精勤振檀越之领袖益以文殊普贤十八应真诸圣像而因缘始大就规模至次始弘远矣崇祯乙亥年道安又率其高足常寂往增修_百度作业帮
你们谁能帮我反翻译这段话丁卯岁吾师涿鹿太保冯公忤时还里嘉道安之精勤振檀越之领袖益以文殊普贤十八应真诸圣像而因缘始大就规模至次始弘远矣崇祯乙亥年道安又率其高足常寂往增修
你们谁能帮我反翻译这段话丁卯岁吾师涿鹿太保冯公忤时还里嘉道安之精勤振檀越之领袖益以文殊普贤十八应真诸圣像而因缘始大就规模至次始弘远矣崇祯乙亥年道安又率其高足常寂往增修而恢广之迄於今沧桑虽变登独鹿之高层临范水之清流目园周巡有刹巍然者延寿寺也金刚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有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凡夫崇尚竺教赞叹法乘皆有为法也亦皆梦幻泡影露电也而此寺经河侵而益新遭寇焰而不烬则离一切有为法亦别无一切贤圣无为法也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亦即匪梦匪幻匪泡匪露非电非影之真如体也吾师曰汝能作如是观可以为兹寺勒石矣余因稽首而为之铭曰大地山河无寿者想草露逢霜古今同怅福业慧业均慈流浪惟有一真寿劫无量共此修持昆庐顶上翻译成白话文这是拟山园贴卷五的一段话前面翻译完了后面这实在翻译不过来求你们帮帮我
卧槽这是啥
怎么翻译,翻译成啥啊乙亥北行日记阅读答案_乙亥北行日记翻译赏析
<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  文言文《乙亥北行日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前言】
  《乙亥北行日记》逐日地记述作者从南京到北京的旅途中二十几天的见闻感触,内容非常" />
乙亥北行日记
  文言文《乙亥北行日记》选自,其原文如下:
  【前言】
  《乙亥北行日记》逐日地记述作者从南京到北京的旅途中二十几天的见闻感触,内容非常丰富:有沿途风光和人情风俗的描写,有旅途名胜古迹的记述,有朋友交情的实录,有山川形势的分析,有旅行的疲劳困顿的描摹,有国计民生的忧虑,有奸民猾吏趁机勒索的揭露;好象一轴画卷逐渐展开,最后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广阔的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的图画。写法上也不拘一格,有扼要的叙述,有细腻的描写;有时抒发感慨,有时勾勒人物;有话则不嫌其详,无话则一笔带过;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表现出作者熟练的写作技巧。
  【原文】
  六月初九日,自江宁渡江。先是浦口刘大山过余,要与同入燕;余以赀用不给,未能行。至是徐位三与其弟文虎来送;少顷,郭汉瞻、吴佑咸两人亦至。至江宁闸登舟,距家数十步耳。舟中揖别诸友;而徐氏兄弟,复送至武定桥,乃登岸,依依有不忍舍去之意。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大山有他事相阻,不能即同行。而江宁郑滂若适在大山家。滂若自言有黄白之术,告我曰:&吾子冒暑远行,欲卖文以养亲,举世悠悠,讵有能知子者?使吾术若成,吾子何忧贫乎?&余笑而颔之。
  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明日抵滁州境,过朱龙桥&&即卢尚书、祖将军破李自成处,慨然有驰驱当世之志。过关山,遇宿松朱字绿、怀宁咎元彦从陕西来。别三年矣!相见则欢甚,徒行携手,至道旁人家纵谈,村民皆来环听,良久别去。
  过磨盘山,山势峻峭,重叠盘曲,故名;为滁之要害地。是日宿岱山铺,定远境也。明日宿黄泥冈,凤阳境也。途中遇太平蔡极生自北来。薄暮,余告圉人:&数日皆苦热,行路者皆以夜,当及月明行也。&乃于三更启行。行四五里,见西北云起;少顷,布满空中,雷电大作,大雨如注,仓卒披雨具,然衣已沾湿。行至总铺,雨愈甚;遍叩逆旅主人门,皆不应。圉人于昏黑中寻一草棚,相与暂避其下。雨止,则天已明矣。道路皆水弥漫,不辨阡陌。私叹水利不修,天下无由治也。苟得良有司,亦足治其一邑。惜无有以此为念者。
  仰观云气甚佳:或如人,或如狮象,如山,如怪石,如树,倏忽万状。余尝谓看云宜夕阳,宜雨后,不知日出时看云亦佳也。是日仅行四十里,抵临淮;使人入城访朱鉴薛,值其他出。薄暮,独步城外。是时隍中荷花盛开,凉风微动,香气袭人,徘徊久之,乃抵旅舍主人宿。
  明日渡淮。先是临淮有浮桥,往来者皆便之。及浮桥坏不修,操舟者颇因以为奸利。余既渡,欲登岸,有一人负之以登,其人陷淖中,余几堕。岸上数人来,共挽之,乃免。是日行九十里,宿连城镇,灵壁县境也。
  明日为月望,行七十里而宿荒庄,宿州境也。屋舍湫隘,墙壁崩颓,门户皆不具。圉人与逆旅主人有故,因欲宿此。余不可,主人曰:&此不过一宿耳,何必求安!&余然之。是日颇作雨而竟不雨。三更起,主人苛索钱不已。月明中行数十里,余患腹胀不能食,宿褚庄铺。
  十七日渡河,宿河之北岸。夜中过闵子乡,盖有闵子祠焉;明孝慈皇后之故乡也。徐宿间群山盘亘,风气完密;而徐州滨河,山川尤极雄壮,为东南藩蔽,后必有异人出焉。望戏马台,似有倾圮。昔苏子瞻知徐州,云:&戏马台可屯千人,与州为犄角。&然守徐当先守河也。是日热甚,既抵逆旅,饮水数升。顷之,雷声殷殷起,风雨骤至,凉生,渴乃止。是夜腹胀愈甚,不能成寐,汗流不已。
  明日宿利国驿。忆余于己巳六月,与无锡刘言洁,自济南入燕,言洁体肥畏热,而羡余之能耐劳苦寒暑。距今仅六年,而余行役颇觉委顿。蹉跎荏苒,精力向衰,安能复驰驱当世!抚髀扼腕,不禁喟然而三叹也!
  明日,宿滕县境曰沙河店。又明日,宿邹县境曰东滩店。是日守孟子庙,入而瞻拜;欲登峄山,因热甚且渴,不能登也。明日,宿汶上。往余过汶上,有吊古诗,失其稿,犹记两句云:&可怜鲁道游齐子,岂有孔门屈季孙!&余不复能记忆也。
  明日,宿东阿之旧县。是日大雨,逆旅闻隔墙群饮拇战,未几喧且斗。余出观之,见两人皆大醉,相殴于淖中,泥涂满面不可识。两家之妻,各出为其夫,互相詈,至晚乃散。乃知先王罪群饮,诚非无故。明日宿营茌平。又明日过高唐,宿腰站。自茌平以北,道路皆水弥漫,每日辄纡回行也。闻燕赵间水更甚,北行者皆患之。
  二十六日,宿军城,夜梦裴媪。媪于余有恩而未之报,今岁二月,病卒于家;而余在江宁,不及视其含敛,中心时用为愧恨!盖自二月距今,入梦者屡矣。二十七日,宿商家林。二十八日,宿营任邱。二十九日,宿白沟。白沟者,昔宋与辽分界处也。七月初一日,宿良乡。是日过涿州,访方灵皋于舍馆,适灵皋往京师。在金陵时,日与灵皋相过从,今别四月矣,拟为信宿之谈而竟不果。及余在京师,而灵皋又已反涿,途中水阻,各纡道行,故相左。
  盖自任邱以北,水泛溢,桥梁往往皆断,往来者乘舟,或数十里乃有陆。陆行或数里,或数十里,又乘舟。昔天启中,吾县左忠毅公为屯田御史,兴北方水利,仿佛江南。忠毅去而水利又废不修,良可叹也!
  初二日,至京师。芦沟桥及彰义门,俱有守者,执途人横索金钱,稍不称意,虽襆被欲俱取其税,盖榷关使者之所为也。涂人恐濡滞,甘出金钱以给之。惟徒行者得免。盖辇毂之下而为御人之事,或以为此小事不足介意,而不知天下之故,皆起于不足介意者也。是日大雨,而余襆被书笈,为逻者所开视,尽湿,涂泥被体。抵宗伯张公邸第。盖余之入京师,至是凡四,而愧悔益不可言矣!因于灯执笔,书其大略如此。
  【注释】
  [1]乙亥:清圣祖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
  [2]江宁:府名,府治即今江苏省南京市。
  [3]浦口:在江苏省南京市西北,长江北岸,与下关隔江相望。过余:探望我。过,访,探望。
  [4]要:同&邀&,约请。燕(yān烟):旧时河北省的别称。
  [5]赀(zī资)用:资用。赀,同&资&。
  [6]揖别:拱手相别。揖,旧时拱手礼。
  [7]黄白之术:道士烧炼丹药,化成黄金白银的方法。黄白,黄金白银。
  [8]&讵有&:哪里有能了解你的人?
  [9]吾子:对人相亲爱的称呼。
  [10]颔(h&n汉):点头。
  [11]甫:刚,才。
  [12]耘:除草。
  [13]询美:确实美。询,通&洵&,信,确实。
  [14]汲井且浣衣:从井里打水洗衣。汲井,从井里打水。
  [15]郁郁然:茂盛的样子。
  [16]滁州:州名,辖境相当今安徽省滁县、耒安、全椒三县地,治所在今安徽省滁县。
  [17]朱龙桥:在今安徽省滁县西北五十里。卢尚书:升,字建斗,常州宜兴(今江苏省宜兴县)人。
  [18]驰驱当世之志:为当代奔走效力的想法。
  [19]宿松:县名,今安徽省宿松县。
  [20]怀宁:县名,今安徽省怀宁县。
  [21]定远:县名,今安徽省定远县。
  [22]凤阳:府名,府治在今安徽省凤阳县。
  [23]太平:清代府名,府治在今安徽省当涂县。
  [24]圉(y&羽)人:马夫,养马的人。
  [25]仓卒(c&促):仓猝。卒,同&猝&。
  [26]逆旅:客舍,旅馆。
  [27]阡陌:田间的小路。
  [28]苟得良有司:假如得到好官吏。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因称官吏为有司。
  [29]邑:旧时县的别称。[30]倏(shū书)忽万状:一忽儿变出万种状态。
  [31]临淮:在今安徽省凤阳县东。
  [32]隍:没有水的城壕。
  [33]灵壁:县名,今安徽省灵壁县。
  [34]月望:六月十五日。农历每个月的十五日叫望。
  [35]宿州:今江苏省宿县。
  [36]湫隘:低湿狭小。
  [37]苛:刻薄,过分。索:索求,讨取。
  [38]明孝慈高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马氏,宿州人。
  [39]&徐宿间&句:徐州宿州之间群山盘纡横贯。盘,通&蟠&,纡回曲折。
  [40]&为东南&句:是东南地区的藩篱屏障。
  [41]戏马台:在江苏省铜山县南,东晋安帝义熙年间刘裕至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九日大会宾客僚属,在此饮酒赋诗。
  [42]苏子瞻:即。知徐州:苏轼曾做徐州刺史。知,主持,主管。
  [43]犄(jī机)角:互相支援。
  [44]殷殷(yǐn引):雷声很大。
  [45]利国驿:在江苏省铜山县东北八十里,接山东省峄县界。
  [46]己巳:清圣祖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
  [47]委顿:极度疲困。
  [48]蹉跎(cuōtu&搓驼):时间白白度过,光阴虚度。荏苒(rěnrǎn忍染):时光渐渐过去。
  [49]抚髀(b&必)扼腕:都是表示叹息的意思。抚髀,抚摸着大腿,三国时刘备在荆州几年。
  [50]喟(ku&愧)然:叹息的样子。
  [51]滕县:今山东省滕县。
  [52]邹县:今山东省邹县。
  [53]孟子庙:孟轲的庙,孟轲,战国时大思想家,邹人,宋元丰年间封邹国公,元至顺时加封邹国亚圣公。
  [54]峄(y&意)山:在山东省邹县东南,一名邹峄山,邾峄山。
  【翻译】
  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第二天住在了旦子冈。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在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主人正在给园子浇大粪,女子从井里打水洗衣。园中有豆篷瓜架,还有几棵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狗相闻。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遗憾比他们差得远呢!&
←上一篇  下一篇→2014高考语文之文言文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总汇编(下)
(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雪屋记& (明)& 杜琼
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闻于郡国。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夫玄冥司令,草木消歇闭塞,成冬之时。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寒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万物埋没无所见,其生意不几息乎?孰知生意反寓于其中也。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无疾疹之患。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圣人为屋(& )居,冀免(& )二者(& )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宁独是邪?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讵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选自《金兰集》,中华书局2013年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缙绅大夫游与西山,必造其庐焉&&&&&&&&&& 造:建造
B.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 尚:推崇
C.今又济之以雪&&&&&&&&&&&&&&&&&&&&&&&&&&&&&&&&&&& 济:加上
D.以屋名雪,讵不韪欤&&&&&&&&&&&&&&&&&&&&&&&&&& 韪:正确
【答案】A.
【解析】A项&缙绅大夫游与西山,必造其庐焉&中的 & 造&是&造访&的意思,根据语境代入检验。
试题分析:雪屋的主人是徐孟祥,缙绅大夫只是来拜访他的雪屋。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6、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圣人为屋(&& )居,冀免(&& )二者(&& )患而已矣
A.而&&& 因&&&& 之&&&&&&&&&&&&&&&&&&&&&&&&&&& B.则&&&& 为&&&&&& 所
C.以&&& 乎&&&& 之&&&&&&&&&&&&&&&&&&&&&&&&&&& D.且&&&& 于&&&&&& 所
【答案】C.
【解析】&以&与&而&的用法作连词可以相通;&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引出对象;选C项。以,表目的是对的。&二者(&& )患&最后一个是&之&,助词。前文是说太古人有的在树上筑巢,有的在地下挖穴,这两种情况都有不利的地方,所以就造屋来居住,希望免受上面两种情况的危害。
试题分析:本题考得灵活新颖丰富,一道虚词题考了9个文言虚词,是本卷的最大亮点。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B.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C.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D.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答案】D.
【解析】先排除了A项&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冱寒指不见天日,主语是冰雪,是不可以断开的;再排除了B项&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的主语是&徐孟祥&,句中必须断开;最后排除C项&而有成/物之心&是指的成就其它事物的想法,中间不能断开。
试题分析:古文断句,最基本的依据还是句子结构,一个分句一般就只一个主谓结构或动宾结构,其次才是其他一些辅助性的技巧和方法。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8.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雪屋&外覆白茅,内涂白垩,不事奢华,与古人造屋俭朴实用的特点相吻合。
B.大雪遍覆山林大地,埋没万物,看似悄无声息,但其中孕育的生机能消除灾祸。
C.徐孟祥志行高洁,推善及人,隐居深山而相从问学着众,不求名利而声名远播。
D.文章由屋及雪,叙写雪之寓意,以雪喻人,凸显人之品格,脉络清晰行文晓畅。
【答案】B.
【解析】&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句中的&生物弭灾&根据对称分析,是&生出万物消除灾祸&的意思,&消除灾祸&的主语是&大雪&,对象错误。
试题分析:文言理解归纳题,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时和地,本文的题目是《雪屋记》,叙说的对象是雪屋,而&能消除灾祸&的只能是&雪&。
&&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4分)
译文:&&&&&&&&&&&&&&&&&&&&&&&&&&&&&&&&&&&&&&&&&&&&&&&&&&&&&&&&&&&&&&&&&&&&&&&&&&&&&&
(2)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3分)
译文:&&&&&&&&&&&&&&&&&&&&&&&&&&&&&&&&&&&&&&&&&&&&&&&&&&&&&&&&&&&&&&&&&&&&&&&&&&&&&
(3)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3分)
译文:&&&&&&&&&&&&&&&&&&&&&&&&&&&&&&&&&&&&&&&&&&&&&&&&&&&&&&&&&&&&&&&&&&&&&&&&&&&&&
【答案】(1)(房屋)已经建成,天上正好下起了雪,于是用&雪屋&给它命名
(2)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作诗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一篇)记。
(3)在树上居住会跌落,在洞穴里居住会生病。
【解析】(1)句中的&既&&适&&雨雪&&遂&共四个采分点;(2)句中的&缙绅&&&&之&&者&&征&共三个采分点;(3)句中的&处&&颠&&雨雪&&病&共三个采分点。这些采分点要保证翻译到位。
试题分析:适:正好;&雨&是动词。&缙绅&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借用为官员的代称。统编教材《五人墓碑记》中有&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这是定语后置句,翻译:&当魏忠贤作乱的时候,做官的人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中国之大,能有几个人呢?& &&&之&&者&是定语后置句的标志,本句译为&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做官的人)&与之类似。 &征&有远征、召集、征求、现象、出兵讨伐等多种意思,本句中翻译为&叫&或&要&都可以。木处而颠:住在树木上要跌下来。土处:住在洞穴中。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
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瞋目闭口耶?
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奚师欤?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宗元白。
(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且求中以益己&&&&&&&&& 益:充实&&&&&&&&& B.吾子无以韩责我&&&&&&&&& 责:指责
C.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 攻:加固&&&&&&&&& D.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 爱:吝啬
【解析】&指责&,是望文生义的解释,&无以韩责我&句,是由前文&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而来,释为&要求&。
【评点】在今年出台的《考试说明》中,此题有可能变为解释题,实际上仍沿袭了以前题型,比较稳定。不过在120个实词的备考中,此题只出现了其中的一个词&&&爱&。当然,能解读其它实词,可谓是真正能力的体现。
7.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 B.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C.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D.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解析】断定&其&字的用法,可从语法上解决,如&其实&&其人&&其礼&,&其&字后都是名词,而&其详读之&则不然,所以选B项。
A、C、D 三项中的&其&字作&那些&&那&讲,代词;B项中的&其&是祈使语气的副词,可译作&一定&,同&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中的&其&。
【评点】此题专考&其&字的用法,而不是多个虚词的用法,从一定程度上讲,是不难为考生的,体现命题人的胸怀的。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译文: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
⑵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也。
译文: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
【解析】第⑴句中的&乃&&薄世&&脆&&当&&也&是翻译中的难点,翻译时要当心:乃,这样;薄世,浅薄的世人;脆,脆弱;当,担当,承担。第⑵句中的&亟&&谋&&于&&知道&&考诸古&是难点,而且句子中有两处特殊句式:亟,急迫,迫切;谋,商量;于,跟,向;谋于,于&&谋;知道,懂得学问道理;考诸古,考之于古,于古考之,在古代(典籍)中考证它。
【评点】翻译虽然比以往高考减少了一句,但要把此两句翻译好,是比较困难的,因为里面的考查点太多。
注:&若乃名者&,译为&像这样名称的&,应该是正确的。
9.请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4分)
【答案】不愿承担老师之名;实际才能不足以做老师;可以互相学习。
【解析】第一点在第一段中,即翻译题的第⑴句;第二点在第二段中,&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第三点在第三段中,&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
【评点】此题是新题,但命制得并不难,关键在于能否沉下心来认真读文章,从文中找来。
【总评】江苏省在文言文的命制取舍上,是比较大胆的,算至今已有三种文体了:人物传记、墓志铭、书信。这些均与选修课本《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不无一定的关联。
不管如何地选文,扎实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功,才是王道!
(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完成10&12题。
  截冠雄鸡志
  翱至零口①北,有畜鸡二十二者,七其雄十五其雌,且啄且饮而又狎乎人。翱甚乐之,遂掏粟投于地而呼之。有一雄鸡,人截其冠,貌若营群②,望我而先来,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众鸡闻而曹奔于粟,既来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
日之暮,又二十一其群栖于楹之梁。截冠雄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而仰望焉,而旋望焉,而小鸣焉,而大鸣焉,而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而遂去焉&&
翱异之曰:&鸡,禽于家者也,备五德者也。其一曰:见食命侣,义也。截冠雄鸡是也。彼众鸡得非幸其所呼而来耶?又奚为既来而恶所呼者而迫之耶?岂不食其利背其惠耶?岂不丧其见食命侣之一德耶?且何众栖而不使偶其群耶?&或告曰:&截冠雄鸡,客鸡也,予东里鄙夫曰陈氏之鸡焉。死其雌,而陈氏寓之于我群焉。勇且善斗,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且其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夫虽善斗且勇,亦不胜其众,而常孤游焉。然见食未尝先啄而不长鸣命焉,彼众鸡虽赖其召,既至,反逐之。昔日亦犹是焉。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
翱既闻之,惘然,感而遂伤曰:&禽鸟微物也,其中亦有独禀精气,义而介焉者。客鸡义勇超乎群,群皆妒而尚不与俦焉,况在人乎哉?况在朋友乎哉?况在亲戚乎哉?况在乡党乎哉?况在朝廷乎哉?由是观天地间鬼神禽兽万物变动情状,其可以逃乎?&
  吾心既伤之,遂志之,将用警予,且可以作鉴于世之人。&   (选自《李文公集》)
  [注] ①零口:地名。②营群:予其群林。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 命:指责。
  B.而仰望焉,而旋望焉&&&&&&&& 旋:回头。
  C.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 校:较量。
D.吾心既伤之,遂志之&&&&&&&& 志:记载。
【解析】命:告,此处宜理解为招呼。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遂掏粟投于地而呼之
&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B. 鸡,禽于家者也
&&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 而陈氏寓之于我群焉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D. 客鸡义勇超乎群
&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也
【答案】A& 连词,表承接。
【解析】B. 前&者&表判断;后&者&(助)用在形容词或动词后面,或带有形容词或动词的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C. 代词,代指&鸡&;动词,到。(《论语&阳货篇》)D. 用作介词,相当于&于&,表示比较,比,跟&&相比;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地&。(《庖丁解牛》)
附《论语&阳货篇》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39;&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翻译:孔子到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先生说过,&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指使。&#39;&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只是开个玩笑而已。&
  12.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截冠雄鸡&重义轻利&和众鸡&妒贤嫉能&的一组是
A.截冠雄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 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
B.然见食未尝先啄而不长鸣命焉&&&&&&&&&&& 是以其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
C.而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 彼众鸡虽赖其召,既至反逐之
D.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 众鸡闻而曹奔于粟
【答案】B&& A、前一句是&慕侣&。C、前一句是悲伤的鸣叫,后一句是众鸡忘恩负义。D、后一句是众鸡逐利争食。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 译文:(众鸡)拖拽(它)驱赶(它)使它出去,随后(又)争相回去啄食那些粟粒。
(2) 译文:(众鸡)又为何已经来了却一起憎恶(那只)呼叫(它们)的鸡并且逼走它呢? 
(3) 译文:将用(它)来警示我自己,并且可以把(它)作为世人的一面镜子。
【参考译文】李翱来到零口(地名)的北部,有人养了二十二只鸡,七只公鸡,十五只母鸡,有的啄食,有的饮水,且对人很亲近人。我很喜欢它们,于是掏出粟米来丢到地上并呼唤它们。有一只公鸡,被人切断了鸡冠,(它)样子象这群鸡的首领,先向我走来,看见粟米便长声鸣叫,就象叫所有的鸡(来)。所有的鸡听到声音成群跑到有粟米的地方来,来到以后却都讨厌被切了鸡冠的公鸡并攻击它,拖拽(它)驱赶(它)使它出去,随后(又)争相回去啄食那些粟粒。天将要黑了,二十一只鸡一起栖息在堂前的木柱子上。切了鸡冠的公鸡也来到这里,就象依恋伴侣一样,准备登上木柱子休息。它仰头望着它们,它转着圈看它们,并且小声啼叫,然后大声啼叫,再伸着脖子发出喔噫的声音,它的声音甚是悲哀,后来就离开了&&
我觉得奇怪而感叹:&鸡,是被人在家里所豢养的,(却)具备五德。首先是:见到食物呼唤伙伴,这是义。切了鸡冠的公鸡它是这样的。那些鸡难道不是得益于它的呼唤而过来的吗?又为何已经来了却一起憎恶(那只)呼叫(它们)的鸡并且逼走它呢?这岂不是得它的利益而背叛它的情义吗?这不是抹杀它见食物呼唤伙伴的美德吗?还大家栖息在一起却不准它来做伴呢?&有的人告诉我说:&切了鸡冠的公鸡,是做客(外来)的鸡,我东边的邻里村夫姓陈的家的鸡。它的母鸡死了,姓陈的(将它)放到我这群鸡里来一起养。(它)勇敢并且很能斗,家里的六只公鸡没有敢单独和它较量的。它们全都讨厌它并不和它一起吃食,和一起栖息;它虽然能斗并且勇敢,也无法战胜它们大家,所以常常独处的。但是见到食物没有先吃就长声鸣叫呼唤它们,它们大家虽然由于是它召唤来的,等到了,反而驱逐它。原来也是这样的。切了鸡冠的公鸡虽然没有得到礼遇,但是它的行为没有改变过。&
我听了以后,惘然感叹并且伤感地认为:&家禽鸟类是小动物啊,它们当中也有禀赋优良的美德的,讲义并且高节有操守。外来的鸡有义并且勇敢超过大家,大家都嫉妒并且不和它结成伙伴,更何况是人呢?何况是朋友呢?何况是亲戚呢?何况是同乡呢?何况是朝廷同事呢?由此观察天地之间的鬼神禽兽等万物的演变情况和状态,哪个可以逃出这种情形呢?&
我心里为它伤感,就为它写传记,将用(它)来警示我自己,并且可以把(它)作为世人的一面镜子。
(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题。
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有司举于朝,为南康丞。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数月皆周知其情伪,有所发擿,一县惊伏。德基乃更以宽化之。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县令周以中初至,召民转输至郡不得,躬至乡召之。一民逸去,命卒笞之,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令怒,吏卒因以语动令,欲诬一乡民图贿利,获六七人下狱,扁钥甚严。德基计民无罪,自出巡狱,叱卒释之。卒以他辞解。德基槌碎狱门遣之,曰:&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乃往告令,令怒,曰:&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德基曰:&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令意惭,乃已。
入朝,擢知莱之潍州事。民畜官驴四十匹,莱守核其孳息状,与藉不合,曰:&驴当岁产驹,今几岁宜得几驹,乃何少也?&欲责欺罔罪而征其偿,诸县皆已勒民买驴,德基独戒民勿偿。守怒,问德基:&潍不偿驴,何辞也?&德基曰:&民实不欺妄,乌可责其偿?国家富极海内,为吏老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守语塞。德基因画不便者数事,守不敢复言,并诸县已偿者皆罢之。山东民愿以羊牛代秋税者,官从其言。德基与民计,羊牛后有死齋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他县牛羊送陕西,民驱走二千里,皆破家,鄄以潍独完,令役千人部送邻县牛,德基列其不可,曰:&有牛家送牛,虽劳不敢怨,使人代之,脱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力争不奉命。
德基为吏,不求成名,以爱民为先,民感之,居潍二年,召还,潍民遮门抱其足泣拜,曰:&自得吾父,潍民肤无笞瘢。今舍我去,愿得只履事之,以慰我思!&
德基至京师,遂謝事归。濂为德基交甚狎,时亦致仕将归,呼德基谓曰:&若愿受长者教乎?&德基曰:&唯,何以命之?&廉曰:&慎毋出户,绝世吏勿与交。&德基至家,如廉戒,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
(选自《宋学士全集》,有删改)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 若:你们
B.脱道中牛死&&&&&&&&&&&&& 脱:逃离
C.愿得只履事之&&&&&&&&&&& 事:供奉
D.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 多:称赞
10. 下列各组语句全都表现吴德基&爱民&的一组是(3分)
①德基自如&&&&&&&&& ②民有诉,召使前与语
③德基独戒民勿偿&&& 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
⑤潍民肤无笞瘢&&&&& ⑥德基至家,如濂戒
A.①②⑤&&&&&&& B .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县令周以中征调乡民不成,反遭乡民斥骂,便施以刑罚,并罪及无辜,吴德基劝他不要滥用国法泄愤。
B. 在吴德基看来,百姓未隐瞒官驴的繁殖数量,而莱守强令百姓偿驴,不合情理,违背了为吏之道。
C. 县令役使千人代送邻县牛,吴德基认为其命不可从,因为牛正在送途中折损,会没有人代为赔偿。
D. 作者与吴德基关系亲密,辞去官职的时间相近,作者所言&慎毋出户&等,提现了对朋友的关爱。
12.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3分)
(2)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3分 )
(3)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3分)
13.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3分)
万夫长易俊原独恃骁勇,与麾下数十人遁入山谷保险自固郡邑患苦之江阴侯吴良承诏求寇已移檄旁县兵且集召德基计事,德基曰:&易氏未有反状,奈何激之使生变乎?不若先以计致之,果反,用兵未晚也。&&&& (选自宋濂《吴德基传》)
9.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难度一般。
【解题思路】脱:假如,如果。
10.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①处事的方法 ⑥善纳建言,均与题干不符,可以排除掉。
11.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难度较大。
【解题思路】从&力争不奉命&可知,前文是下令让德基役使百姓送邻县牛。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3分)
⑵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3分)
⑶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3分)
⑴有的乡民拉着吴德基(南康丞)的衣襟与他你我相称,他也不斥责。
⑵百姓不懂道理,当众羞辱我,你却放了他们,为什么(怎么能)轻视我到这种地步?
⑶当官的人应该广施恩德,泽被百姓,替百姓解除疾苦,难道应该在意少了几匹驴吗?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3分)
万夫长易俊原独恃骁勇,与麾下数十人遁入山谷保险自固郡邑患苦之江阴侯吴良承诏求寇已移檄旁县兵且集召德基计事,德基曰:&易氏未有反状,奈何激之使生变乎?不若先以计致之,果反,用兵未晚也。&
(选自宋濂《吴德基传》)
【答案】与麾下数十人遁入山谷/保险自固/郡邑患苦之/江阴侯吴良承诏求寇/已移檄旁县/兵且集/召德基计事
(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立,徐州张益村人。以敢勇隶兵籍。靖康初,金人大入,盗贼群起,立数有战功,为武卫都虞候。建炎三年,金人攻徐,王复拒守,命立督战,中六矢,战益厉。城始破,立巷战,夺门以出,金人击之死,夜半得微雨而苏,乃杀守者,阴结乡民为收复计。金人北还,立率残兵邀击,断其归路,夺舟船金帛以千计,军声复振。乃尽结乡民为兵,遂复徐州。
时山东诸郡莽为盗区,立介居其间;威名流闻。会金左将军昌围楚州急,通守贾敦诗欲以城降,宣抚使杜充命立将所部兵往赴之。且战且行,连七战胜而后能达楚。两颊中流矢,不能言,以手指麾,既入城休士,而后拔镞。诏以立守楚州。明年正月,金人攻城,立命撤废屋,城下然火池,壮士持长矛以待。金人登城,钩取投火中。金人选死士突入,又搏杀之,乃稍引退。五月,兀术北归,筑高台六合,以辎重假道于楚,立斩其使。兀术怒,乃设南北两屯,绝楚饷道。承、楚间有樊梁、新开、白马三湖,贼张敌万①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梗。始受围,菽麦野生,泽有凫茨可采,后皆尽,至屑榆皮食之。
立遣人诣朝廷告急。签书枢密院事赵鼎欲遣张俊救之,俊不肯行。乃命刘光世督淮南诸镇救楚。高宗览立奏,叹曰:&立坚守孤城,虽古名将无以逾之。&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光世讫不行。金知外救绝,围益急。九月,攻东城,立登磴道以观,飞炮中其首,左右驰救之,立曰:&我终不能为国殄贼矣。&言讫而绝,年三十有七。众巷哭。金人疑立诈死,不敢动。越旬余,城始陷。
立家先残于徐,以单骑入楚。为人木强,不知书,忠义出天性。善骑射,不喜声色财利,与士卒均廪给。每战擐②甲胄先登,有退却者,捽而斩之。仇视金人,言之必嚼齿而怒,所俘获磔以示众。忠义之声远近皆倾下之,金人不敢斥其名。
讣闻,辍朝,谥忠烈。
(节选自《宋史&赵立传》)
[注]& ①张敌万:盗贼首领。②擐(hu&n):穿。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六矢,战益厉&&&&&&&&&&&&&&&&&&&&&&&&& 厉:激烈。
B.立事残兵邀击&&&&&&&&&&&&&&&&&&&&&&&&&&&& 邀:阻截。
C.立介居其间,威名流闻&&&&&&&&&&&&&&& 流:传布。
D.忠义之声远近皆倾下之&&&&&&&&&&&&&& 倾:钦佩。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赵立&敢勇&的一组是(3分)
①城始破,立巷战&&&&&&&&&&&&&&&&&&&&&&&&&&& ②两颊中流矢,不能言,以手指麾
③金人登城,钩取投火中&&&&&&&&&&&&&&&&& ④立斩其使
⑤立家先残于徐,以单骑人楚&&&&&&&&&& ⑥每战捂甲胄先登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立军事才能突出。在徐州保卫战中,他临危受命,抗击金军;绝地血战后及时整合乡民和残部的力量,击溃撤退中的敌军,收复徐州。
B.赵立为人正直,治军严明。在孤守楚州期间,虽然被金军重重围困,粮草、野菜全部吃光,但他和部下宁愿吃磨碎的榆树皮,也不扰民。
C.赵立屡建战功,威名显赫。皇帝看到他的奏章后,为他坚守孤城而感叹,认为即使是古代的名将也无法超越他。金人甚至不敢直呼其名。
D.赵立一生都怀有忠义报国之心。他痛恨金人,临终前还为自己不能继续为国杀敌而悲愤叹息。对于他的忠义,朝廷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张敌万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梗。
(2)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光世讫不行。
(一)(19分)
4.(3分)A&&&&& 5.(3分)A&&&& 6.(3分)B
7.(10分)
(1)(5分)盗贼张敌万在这中间建造巢穴,赵立坚决不跟他往来,所以楚州运粮的道路更加阻塞。
(2)(5分)五次用书信催促(刘)光世聚集军队,光世最终没有执行。
(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迁杨州法曹。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六迁司农少卿。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不听。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蛟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帝诏外详议。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 &凑曰:&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开元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止。迁将作大匠。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传云:&必也正名。&礼: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毁。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穆,是谓不毁。孝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遂罢。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寻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赇抵死,诏曰:&两台御史、河南尹纵吏侵渔,《春秋》重责帅,学科网其出凑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马。&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及病,遣上医临治。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 数:屡次。&& B.交通贵戚,吏莫敢绳&&&&&& 绳:制裁
C.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伏:认罪。&& D.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 忤:触犯
【答案】 C
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凑富有胆识,深受长官好评。任扬州法曹时,孟神爽触犯法令,勾结权要,韦凑果断处置,依法杖杀;入为相王属吏,上司遗憾与他相见太晚。
B.韦凑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景云初年,朝廷议建金仙观,他认为农事季节,建观必使农民抛弃耕作;皇上不听从,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
C.韦凑学识渊博,善于以古证今。开元初年,朝廷议在靖陵建碑,他上奏说明古代园陵不立碑;议论孝敬皇帝庙号时,他又引经据典说不可称&宗&。
D.韦凑因受株连,遭到皇上责罚。部属罗阳主簿犯事,学科网皇上认为韦凑放纵属吏侵吞牟利,理应负责,于是将韦凑降职为曹州刺史。
四、(23分)
(1) 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
(2)&&& 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
(1) 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
译文:吃着丰厚的体禄,连死都不敢顾惜,更何况圣明时代肯定不会死人呢? (5分)
译出大意给2分;&厚禄& &顾& &必&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 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
译文:近期职权较轻,所以任用你以加重这一官位,还是不要推辞吧! (5分)
译出大意给3分;&重& &毋&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明】方孝孺
詹鼎,字国器,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而舍县之大家。大家推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
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国珍开府【注】庆元,求士为己用。国珍闻鼎有才,以计获之。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属鼎治,鼎论如法,平章之妻受赇,请于鼎。持不可,曰:&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妻怒,谮之,系鼎狱,半载乃释。
复起,为上虞。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军吏贵臣甚众,以鼎儒生,不习边事,屡违约。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皆长跪以言,不敢举目视其面。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国珍惧,乘楼船遁于海。上怒,欲举兵诛之。莫为计,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不问。更以国珍为右丞,鼎亦召至京师。
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外也。&待半岁,除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未完,有司请除吏。丞相曰:&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其见称如此。鼎在刑部,一以宽仁行法,威声不起,而人皆乐其不苛刻。会大都督府受赂,除军吏,事发,诬鼎有赃。御史覆鼎,鼎言在留守时所养孤甥来省,恐有之,鼎诚不知。御史曰:&法贵杀有名。&卒诛鼎,与百余人皆死。
(选自《逊志斋集》,有删改)
【注】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成立府署,选置僚属。
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舍县之大家&&&&&&&&&&&&&&&& 舍:寄居
B. 其父见其志不可夺&&&&&&&&&& 夺:改变
C. 时吴氏家延师儒&&&&&&&&&&&&& 延:迎接
D. 属鼎治鼎论如法&&&&&&&&&&&&& 属:交付
【试题答案】C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解析】&延&字在此处并非&迎接&之意,初中教材《桃花源记》中有&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此处的&延&即为&延请,邀请&之意。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与市中儿嬉敖&&&&&
客亦知水与月乎&&&&&
B.皆长跪以言
C.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
及其所之既倦
D.其见称如此
其皆出于此乎
【试题答案】C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解析】C项,两个句子&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和&及其所之既倦&中的&所&字都是与动词构成&所字结构&。
A项,当中&不与市中儿嬉敖&之&与&字是介词&跟、和&之意,而&客亦知夫水与月乎&中的&与&字则是连词,词性不同。
B项,当中&皆长跪以言&中的&以&字为连词,与&而&用法相同,表修饰关系;而&具告以事&中的&以&字是介词,可译为&把&。
D项,&其见称如此&中的&其&是代词,指詹鼎;&其皆出于此乎&中的&其&是语气副词,表推测,可译为&大概、恐怕、差不多&等等。
11.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体现詹鼎才能出众的一项是
①辄能言诸生所诵&&&&&&&&&&&&&&&&&&& ②夜坐饼灶下,诵不休
③为其府都事,有廉名&&&&&&&&&&&&&&& ④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⑤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 ⑥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试题答案】B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解析】第②句是说詹鼎勤奋,第③句是言詹鼎廉洁奉公,第⑤句是说詹鼎言辞谦卑恭敬,软中有硬。都与要求不符。
12.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詹鼎出身微贱,从小酷爱学习,开始遭到父亲的反对,但苦学不辍,使父亲的态度发生转变,又得到与吴氏诸子一同从师学习的机会,后成为吴氏诸子的老师。
B.詹鼎被方国珍用计擒获,不得已做了方国珍府都事。平章之妻受贿替人求情,詹鼎坚持秉公执法,后遭平章妻诬陷,身陷牢狱,半年后才被释放。
C.詹鼎在上虞时,军吏贵臣认为他不熟悉边疆事务,多次违反纪律。为整肃纪律,詹鼎以不奉公的罪名杀了一名驿丞,使部署人人畏惧,从而树立了权威。
D.詹鼎曾任上虞制、河南行省郎中、留守都卫经历、刑部侍郎、刑部佐僚等职。他在刑部任职时,适逢大都督府受贿案败露,被人诬陷贪赃,后被处死。
【试题答案】D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归 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解析】D项,詹鼎曾任&河南行省郎中&错,詹鼎并未担任河南行省郎中,原文&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外也。&&吏部的确是想让詹鼎去的,但丞相说以詹鼎这样的才能,是不应该外派的。半年之后,相继担任&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寮&等职。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5分)
(2)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不问。(5分)
【试题答案】(1)我们本是商人之家,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你)怎么能跟读书人交往呢?
(2)皇帝读了奏表,说:&谁说方国珍没有人才呢?这就可以让他活命了。&于是赦免了方国珍,不再问罪。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解析】翻译文中句子注意标准(信、达、雅)和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1)句重点把握关键词:&故&,本来;&市&,买卖货物,可翻译为&做生意&; &业&,名词活用作动词,继承手艺;&游&,交往。(2)句重点把握关键词:&孰谓&,谁说; &是&,指示代词,这;&问&,审讯、追究。
【参考译文】
詹鼎,字国器,宁海人。他们家族向来贫穷,父亲在街市卖饼为业,租本邑豪富之家为舍。本邑豪富之家数吴氏最豪贵,就寄居在他家,(并在那里)生下了詹鼎。詹鼎六七岁时,不(喜)与街市儿童嬉游,只爱上学馆,听人读书,回到家,就能复述诸生所诵读的内容。吴氏爱其聪敏,劝詹鼎之父使詹鼎到学馆读书。詹鼎高兴极了,其父唯独不应允,骂道:&我们本是商人之家,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你)怎么能给读书人交往呢?&。但詹鼎常常独自学习,夜晚就在饼灶之下捧书诵读不止。他的父亲见他的志向不改变,就送他去读书了。一年之后,尽通其师之学,老师辞去。那时吴家聘请老师教授自己的孩子,詹鼎就从学于吴家,吴家也把他当做自己的孩子那样抚育。不到几年,吴氏子弟的学问无人能及詹鼎,老师辞归,詹鼎于是就被成为吴氏诸子的老师。
元末,方国珍起兵海上,朝廷不能节制他,不得不授给他很高的官位。方国珍成立府署,选置人才为己所用,听说詹鼎有才,就用计把他捉来。詹鼎被捉来后,没有办法,就替方国珍做事,做了他的府都事,有廉洁的名声。方国珍的弟弟担任平章,有人犯法,交给詹鼎治罪,詹鼎就依法判了罪,平章的妻子受了贿赂,向詹鼎求情。詹鼎坚持判决没有应允。平章的妻子大怒,就诬告詹鼎,把詹鼎关进了监牢,半年后才被释放出来。
后来再次被起用,管理上虞这个地方。上虞和伪吴王张士诚的地盘相互交错接壤,高级的军官、官吏很多,他们认为詹鼎是读书人,不懂军旅事,屡次怠慢不守约定。詹鼎在庭中集合众官员,拉一驿丞上来,责责备他不奉公守法,斩杀了他。在庭中的众官员都吓得两腿打战,跪倒请罪,直到膝盖弯曲得太久不能站起,才算完。后来即使是元帅、万夫长在陈说事情的时候,也都长跪着禀报,不敢抬头看詹鼎的脸。詹鼎处理事情很有才能,即使公文铺满了面前的公案,一会儿就完成了。
至正末年,我朝(明朝)军队进攻到了庆元城下。方国珍害怕,就乘大船逃到海上。皇上大怒,打算派兵诛杀他。方国珍(走投无路)无计可施。詹鼎就替他写了表章谢罪。言辞谦恭而辩(软中有硬)。太祖读表后叹道:&谁说方国珍没有人才?这就可以让他活命了。&于是赦免了方国珍,不再问罪。就召方国珍入见,封为右丞。詹鼎亦被召至京师。
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建议詹鼎任职。丞相说:&我和他一同做事,(知道)凭詹鼎的才能不能让他到朝外任职。&过了半年,被任命为留守都卫经历,(后来)又改任刑部郎中、刑部佐僚。任期未完,主管官员奏请减除刑部属官。丞相说:&刑部有詹鼎在,胜过一百个人。&他的才能被称赞到如此地步。詹鼎在职时,一直是以宽仁执行法令,没有令人生畏的威名,人们都乐于其不苛刻。碰到大都督府受贿任命官吏。事情败露,诬陷詹鼎收受了脏款。御史审问詹鼎,詹鼎说在留守时他所收养的外甥来行省时,可能有受贿的事,我实在不知情啊。御史说:&执行法令贵在杀有名气的人。&最终处死了詹鼎等一百余人。
(四川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9题。
  王筠,字元礼,一字德柔,琅邪临沂人。筠幼警寤,七岁能属文。年十六,为《芍药赋》,甚美。及长,清静好学,与从兄泰齐名。陈郡谢览,览弟举,亦有重誉,时人为之语曰:&谢有览、举,王有养、炬。&炬是泰,养即筠,并小字也。
  起家中军临川王行参军,迁太子舍人,除尚书殿中郎。王氏过江以来,未有居郎署者,或劝逡巡不就,筠曰:&陆平原东南之秀,王文度独步江东,吾得比踪昔人,何所多恨。&乃欣然就职。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筠为文能压强韵,每公宴并作,辞必妍美。约常从容启高祖曰:&晚来名家,唯见王筠独步。&
  昭明太子爱文学士,常与筠及刘孝绰、陆倕、到洽、殷芸等游宴玄圃,太子独执筠袖抚孝绰肩而言曰:&所谓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其见重如此。
  普通元年,以母忧去职。筠有孝性,毁瘠过礼,服阕后,疾废久之。中大通二年,迁司徒左长史。三年,昭明太子薨,敕为哀策文,复见嗟赏。
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其自序曰:&余少好书,老而弥笃。虽偶见瞥观,皆即疏记,后重省览,欢兴弥深,习与性成,不觉笔倦。自年十三四,齐建武二年乙亥至梁大同六年,四十载矣。幼年读《五经》,皆七八十遍。爱《左氏春秋》,吟讽常为口实,广略去取,凡三过五抄。余经及《周官》《仪礼》《国语》《尔雅》《山海经》《本草》并再抄。子史诸集皆一遍。未尝倩人假手,并躬自抄录,大小百余卷。不足传之好事,盖以备遗忘而已。&又与诸儿书论家世集云:&史传称安平崔氏及汝南应氏,并累世有文才,所以范蔚宗云崔氏&世擅雕龙&。然不过父子两三世耳;非有七叶之中,名德重光,爵位相继,人人有集,如吾门世者也。沈少傅约语人云:&吾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自开辟已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者也。&汝等仰观堂构,思各努力。&                   (节选自《梁书&王筠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有居郎署者         居:任职
  B.以母忧去职          忧:忧虑
  C.老而弥笃           笃:执着
  D.身为四代之史         身:亲自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实词理解能力。&忧&在文中的意思是&丁忧&,即遭遇直系亲属去世(包括父母和祖父母)。如果考生了解一定的文化常识,这个词就容易理解正确。乃至后面理解主人公因守丧自我毁伤的内容也就自然不成问题。这是四川文言文考查注重人文性的一个侧面,也可以说是高考改革走向的一个伏笔。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时人为这语曰         吾羞,不忍为之下  
  B.乃欣然就职          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
  C.其见重如此          其翼若垂天之云
  D.不足传之好事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解析】本题的考查点仍是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与往年相比没有多大变化。A项前句表示行为动作的替代,可译为&替,给&;后句用作动词,译为&成为&。B项都是连词,&于是,就&。C项前句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译为&他&;后句用在名词前,表领属,译为&它的&。D项用作代词,代指王筠的作品集;后句用作结构助词,可作定语标志,译为&的&。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 共123分)
四、(31分)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
【解析】本句翻译关键点有:辞宗、咨嗟、以为、逮。
【答案】尚书令沈约,是当时的文坛宗师,每当看到王筠的文章,赞叹吟诵玩味,认为(自己)赶不上(王筠)。
⑵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
【解析】本句翻译关键点有:弘厚、高人、擅、见重。
【答案】王筠天性宽弘敦厚,不因有技艺才能而自视高人一等,而且年轻时就有才华名望,在当时和刘孝绰一起被(世人)看重。
11、第Ⅰ卷文言文中,王筠是怎样学习的?请简要概括。(5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及思想意义,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只要稍加概括,问题就迎刃而解。
【答案】终身好学;勤学苦学;执着专一;温故知新;博观慎取。
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画9处)(4分)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             (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这是四川省近几年的必考题。去年从说理性较强的《论语》中选材,今年从《史记》的序言中选,都是较为抽象的论述性语段,在不理解文段的情况下有一定的难度。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答案】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 
【译文】周王室已经衰微,天下诸侯任意横行霸道。孔仲尼为礼崩乐坏而哀伤,于是追述先贤整理前圣经典学说,以求重建王道之术,匡救混乱之世以返回正道。(我)阅读过他的著作,(他)是要替天下订立礼法制度,留传&六艺&的统绪纲纪垂范后世。(我因此)作了《孔子世家》第十七。
王筠字元礼,又字德柔,山东琅玡临沂人。王筠小时候就机警敏悟,七岁就能写文章了。十六岁时,创作了《芍药赋》,十分优美。等长大了,喜欢清静热爱学习,与堂兄王泰齐名。当时陈郡有个谢览,谢览有个弟弟叫谢举,也都有很好的声誉,当时的人们给他们编赞语(或童谣)说:&谢有览、举,王有养、炬。&&炬&是王泰,&养&是王筠,都是他们的小名。
(王筠)起初任职是中军临川王行的参谋,后调任太子舍人,又升任尚书殿中郎。琅玡王氏渡过长江(指东晋建国)以来,就没有在郎署任职的人,有人劝(王筠)先观望不要出任,王筠说:&陆机(曾历任平原内史)可以说是东南俊秀,王坦之(字文度,东晋名臣)更是独步江东,我得以与这些前辈并驾齐驱,哪里会有遗憾。&于是兴高采烈地去上任。尚书令沈约,是当时的文坛宗师,每当看到王筠的文章,赞叹吟诵玩味,认为(自己)赶不上(王筠)。王筠作文章(当时主要指赋)能押险韵(生僻少用的韵),每次官宴上一起作赋,(王筠的作品)文辞必定最具鲜妍美妙。沈约常常很平静地启奏高祖(梁高祖武帝萧衍)说:&近年来晚辈中的名家,只见王筠独步文坛了。&
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选《昭明文选》)喜爱文人雅士,常常与王筠、刘孝绰、陆倕(chu&)、到洽、殷芸等在玄圃(建康宫中名园,时作讲经之所)吃喝游乐,太子独独牵着王筠的手抚揽着刘孝绰的肩膀跟他们说:&这正所谓左手拉着浮丘的袖子,右手拍着洪崖(与浮丘、安期生并举为仙人的代称)的肩膀啊&。他被(太子)看重竟到了这样的地步。
普通元年(梁武帝萧衍年号,值520年),(王筠)因为母亲去世要守丧而离职。王筠很有孝顺的天性,为守丧自我毁伤超过了礼制规定的程度,服丧期满后,还因为就此患上的疾病在家休养了很久。中大通二年(梁武帝年号,值530年),调任司徒左长史,中大通三年,昭明太子去世,皇帝命令(王筠)写一篇哀策文(祭文),(这篇文章)又再次令(皇帝或大家)叹服点赞欣赏。
王筠天性宽弘敦厚,不因有技艺才能而自视高人一等,而且年轻时就有才华名望,在当时和刘孝绰一起被(世人)看重。他在自己的序文中说:&我小时候就喜好书,老来越加执着。即使是偶然看见的或暂时翻看的,都会马上做好标注笔记,后面重新认真思考阅读,欢欣的兴致会越加深浓,渐渐地形成习惯并且性格养成,写文章也就不会觉得笔力不够。从十三四岁起,即前朝齐建武二年(齐明帝萧鸾年号,值495年)乙亥年,到梁大同六年(武帝年号,值541年),已四十六年了。儿时读《五经》,都是七八十遍。喜欢《左氏春秋》,吟咏背诵常常用来充实口头表达,&广略去取&(魏晋时期流行的&手抄口诵&读书方法,边读边诵,专拣需记诵的部分,遇虚词及不当处还时有改易)隔三岔五地抄写。&其馀读过的经典比如《周官》《仪礼》《国语》《尔雅》《山海经》《本草》(《神农本草经》)等都会抄上两遍。诸子、史籍等各种文集都抄一遍。从未请人或借用他人之手,一律亲身自己抄录,大大小小一百多卷。不足以让它流传出去于世有益,只不过用来防备遗忘罢了。&又在写给各个儿辈述论家道世系的书信集中说:&史书上称道安平(今河北安平)崔氏家族和汝南(今属河南驻马店)应氏家族,说他们都世世代代出有才华的文士,所以范蔚宗称汝南崔氏是&世擅雕龙&(世世代代擅长写文章辞赋,可联想《文心雕龙》)。然而延续不过父子两三代罢了;不是能在七代之中,名望盛德光辉相承,家族爵位世代相继,人人作文成集传于后世,像我们王氏家门这样的。沈少傅沈约给人们说:&我小时候就喜好诸子及百家的言论,亲自担任过四代皇帝的史官,自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来没有爵位世世继承,文章才华代代相传,能像王氏家族这么繁盛的。&你们好好恭敬地考察人家的家道门风,想想各自该怎么努力吧。&
(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文学徐君家传&&&&& [清]魏禧
徐君讳谦尊,字玄初,吴县附学生1君天资英敏,读书观大略,暮古侠烈之士,好施与,矜然诺。里有争,必造门征曲直,君一言折之。家既落,君委曲以秦甘旨,故乡望公2得与二三故旧歌啸山水间二十余年。一切徭役皆身经理之,不以科兄弟。君之伯性刚卞,君事之弥谨。季读书,君不以贫故竭力佽助。
明末赋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于是广义田以资通区,置役田给诸甲,至今犹食其利焉。崇祯末,旱蝗相仍,民殣于道路,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又劝助有力之家,全活甚众。妻兄弟有老而独者养之二十年,没葬而岁祀之,君友黄某父子死非所,遗二寡妇一女,君悉心护之,以其女字君从子,故黄氏终身不知有孤寡之苦,黄之姻某喜豪举,忽罹大祸,君营救之为破家。其教子以亲贤友善为第一务。鼎革3初,州郡望人义士多辟地邓尉山、太湖中,君为谋舍馆资饮饩不倦,不复以利害嫌疑介意,而乙酉丙戌间,群盗大起。君以身保障一方、每闻盗则挺身出,纠里中壮士为守御。贼大恨,卒杀公。乡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侍矣。&
或曰:君古游侠之流也。魏禧曰:游侠士以好义乱国,君以好义庇民,此其不同也。世之盛也,上洁己砺治以利其下,下尽职以供其上,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其衰也,大吏贪纵武威以督其下,小吏晙朘削百姓,自奉以奉上,细民无所依倚。当是时,千家之乡,百室之聚,苟有巨室魁士,好义轻财利,能缓急一方者,则穷民饥寒有所资,大兵大寇有所恃,不肯失身遽为盗贼。又或畏威怀德,不敢为非,不忍负其人。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若徐君者,其庶几于是者与?嗟乎,是非独为徐氏言之也。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硎节)
【注】①附学生:明清科举生员名称之一。②乡望公:对徐谦尊父亲的尊称。③鼎革:指改朝换代。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以科兄弟&&&&&&&&&&&&&&&&&&&&&&&& 科:分摊
B.全活甚众&&&&&&&&&&&&&&&&&&&&&&&&&&&&&&& 全:全部
C.其女字君从子&&&&&&&&&&&&&&&&&&&&&&&& 字:许嫁
D.纠里中壮士为守御&&&&&&&&&&&&&&&&& 纠:聚集
【解祈】全,使动用法,使&&保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君不以贫故竭力佽助
&&&&&&&&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 民瑾于道路
&&&&&&&&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 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
C.&&&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 其庶几于是者与
&&&&&&&&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解祈】A介词,因为;B在/到;C表因果,因而/表转折,但是;D推测语气,大概/期许语气,一定。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以下各句子中,全都表现徐谦尊侠义之风的一组是
①君天姿英敏,读书观大略&&&&&&&&&&&&&&&&&&&&&&&&&&&&&&& ②好施与,矜然诺
③广义田以资通区&&&&&&&&&&&&&&&&&&&&&&&&&&&&&&&&&&&&&&&&&&&&& ④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
⑤君为谋舍馆资饮饩不倦&&&&&&&&&&&&&&&&&&&&&&&&&&&&&&&&&& ⑥每闻盗则挺身出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③④⑥&&&&&&&&&&&&&&&& D. ②⑤⑥
【解祈】①说徐谦尊聪明,③是巡抚张公的行为。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境中落后,徐谦尊悉心奉养父亲,想方设法维持家庭生计,极尽孝悌之义。
B.徐谦尊为人重义轻财,亲贤友善。明亡后,他资助州郡中有名望的忠义之士,不计个人利害。
C.作者认为,徐谦尊在群盗大起之际,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一方百姓,最终被害,是值得敬佩的游侠士。
D.文章选用多个典型事例,有叙有议,肯定了徐谦尊这类人在乱世中对国家的积极作用。
【解析】&有叙有议&错,应为&先叙后议&。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3分)
(2)乡里人皆欷欽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恃矣。&(2分)
(3)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3分)
【答案】(1)徐君逐条列举了赋税中的弊端呈给巡抚张公,张公看了打着拍子赞赏说:&这是真正的读书人。&
(2)乡里的人都叹息流泪说:&这个人死了,我们这些人没有依靠的人了。&
(3)所以乡邑中有好的义士,足以来弥补朝廷治理(的不足),补救宰相和相关官员的缺失,对老百姓有功劳。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相关阅读:
------分隔线----------------------------
古诗文图片鉴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乙亥岁除渔梁村翻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