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热衷奢侈品消费者分析写一句忠告语

韩国人热衷购买奢侈品,但各品牌对消费投诉冷漠
雨果网&&|&& 10:55
韩国人对热情高涨,各大奢侈品牌的市场份额近年来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奢侈品牌每年涨价,享受着丰厚的利润,但对消费者投诉爱理不理,只管埋头赚钱。
雨果网韩国《朝鲜时报》10月14日的报道中了解到,越来越多的顾客投诉高端品牌,但是得到恰当处理的投诉不到10%。 韩国消费者保护协会的数据显示,在过去四年中,针对国际领先奢侈品品牌路易威登、普拉达、古驰、巴宝莉、劳力士等的投诉刷新了记录,总数达到了1437件。截至今年9月,今年针对这些奢侈品牌的投诉案已经达到了336件。
巴宝莉受到的投诉最多,达328件;其次为古驰,248件;接着是普拉达、劳力士和路易威登,分别为220件、207件和108件。
今年,香奈儿和蔻驰的投诉也增多了,分别为27件和28件。 但是,这些投诉大部分未得到被投诉公司的合理解决。
在过去四年的1437件投诉案中,仅仅有103件得到了合理解决,比例仅为7.16%。
在接收到正式投诉之后,巴宝莉竟然没有帮助任何消费者解决问题。路易威登、古驰和普拉达共收到了1331件投诉,但是它们分别仅仅解决了3件、2件和2件投诉。
韩国立法议员批评道,这些国际知名品牌提供的服务远远不能与其声誉相匹配。令人更加失望的是,即便如此,各大奢侈品牌的销量仍然在不断增长。
业界批评普拉达和古驰等奢侈品牌,每年都会毫无理由地提高其热卖产品的价格来牟取巨利。
在过去年五年中,即便韩元对欧元、美元等主要货币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升值,同时,韩国与这些品牌的产地欧盟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也生效了,这些奢侈品牌仍然不断涨价。
业内人士表示,国际奢侈品牌正在利用韩国人对高端品牌的热情,不断地涨价以获得更多利润。
雨果网了解到,近年来奢侈品牌在韩国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2011年十大主要奢侈品牌在韩国共实现18500亿韩元(约16亿美元)的销售额;而它们净利润的增长在这五年间更是超过3倍。
韩国90%的奢侈品由女性购买。20~30岁的女性群体是购买力很强的新兴群体;另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是“黄金”妈妈,她们每月平均花费是市场平均值的一倍之多。
正式人对奢侈品牌的无以伦比的热情,才令这些奢侈品牌像被宠坏的孩子,越发“大牌”,对消费者投诉爱理不理。但是,奢侈品牌的恶劣举动,已经引起了韩国官方的注意,韩国官方将采取行动敦促奢侈品牌履行义务。(编译:吴以辉)
【欢迎关注雨果网官方微信号:cifnews】
轻松掌握跨境电商与外贸资讯,请下载【雨果网】APP或关注微信号【cifnews】
8月18-19日,厦门,2016雨果网跨境电商大会:2个主会场、7个分会场,进口电商2天,出口电商2天!大咖云集、进出口电商平台见面会、大卖家带团线下聚会、网红直播、数十家媒体报道、跨境B2小B专场、进口电商日本品牌专场、进口货源对接、出口厂商品牌路演、大奖不断……报名地址:  有观点认为,如果通过减税,把已经成为百姓生活日用品的奢侈品价格降下来,就能吸引一部分到境外购买奢侈品的消费者“回流”,拉动国内消费。然而,降税真的能让奢侈品降价吗?  欧阳坤认为,奢侈品不是大众消费品,它之所以是奢侈品,主要是因为价格高昂。只要国内对国外奢侈品的追逐热情不减,即使降税,甚至取消征税,国内奢侈品价格也未必能降下来。  前两年,我国在履行入世承诺时,降低了进口香水、手表等奢侈品的关税,但这些商品在国内市场的销售价格并未因此而下调,一些奢侈品反而因为商家的销售策略而大幅上升。  今年1月1日起,我国对包括婴幼儿奶粉、护肤品等在内的730多种商品进行了新一轮关税下调,平均税率为4.4%。其中,进口护肤品关税从6.5%下调到了5%。然而,洋奶粉和护肤品并没有因关税下调而价格下降,反而在岁末年初轮番上演涨价潮,包括SK-II在内的多个知名护肤品牌先后涨价,提价幅度最高超过10%。这意味着,国家的减税直接转化为洋品牌商家的利润,国内消费者却没有得到实惠。  据海关人士介绍,进口商品需要缴纳海关关税和由海关代征的增值税,部分商品还需要缴纳消费税。目前,绝大多数商品进口关税在10%以下,已经处于较低水平;增值税与国产商品相同,税率为17%,单独下调进口商品的增值税也不大可能。而消费税的征收主要是针对价格昂贵的豪华奢侈品以及部分不可再生的资源类商品,另外,香水、口红、眼影等也需加征30%的消费税。而消费者出境旅游最常购买的箱包皮具、护肤类化妆品等,大都未征收消费税,但这些商品仍价格高企。  去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加征了30%消费税的进口香水,国内外市场差价在30%左右;没有征收消费税的进口箱包,国内外差价也是30%左右;而没有征收消费税的进口护肤品,国内外差价却反而高达40%—120%。这进一步表明,奢侈品征税与价格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今年1月,世界奢侈品协会公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奢侈品市场年消费总额已达126亿美元(不包括私人飞机、游艇与豪华车),占据全球份额的28%,中国已成为全球占有率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家。  资料显示,目前,世界公认的顶级奢侈品品牌中,有八成左右已进入国内市场。征收消费税、奢侈品售价高于国外市场,并没有让我国奢侈品市场萎缩,销售额一直在高速增长,每年的增速超过20%。由此可见,中国消费者在国内的奢侈品消费与到境外的奢侈品消费同步增长,并非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欧阳坤认为,奢侈品市场有自己的市场特点和消费规律,价格不是影响奢侈品消费的关键因素。从营销学上讲,奢侈品品牌实行的是一种饥饿式营销,“你越涨,他越买”。  他认为,总体上看,奢侈品品牌每年都要涨价,涨幅在10%左右。高价格是奢侈品保持市场形象的主要手段。无论国家在进口税方面是否调整,高端品牌商都会采取相应策略,利用价格等因素将其产品保持在高端市场,争取高端消费者。  专家表示,从根本上改变洋品牌奢侈品在中国定价过高的现实,改变目前消费者对国外品牌的偏好,一方面要培育健康的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另一方面还要做强自有品牌,增强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企业要着眼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培育高端消费者对国内品牌的认同度。  直接税与间接税:二者的分类,一般以税收负担能否转嫁为标准。  直接税,指纳税义务人同时是税收的实际负担人,纳税义务人不能或不便于把税收负担转嫁给别人的税种。目前,世界各国多以各种所得税、房产税、遗产税、社会保险税等税种为直接税。  间接税,指对商品和劳务征税,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通常均将税款附加或合并于商品价格或劳务收费标准之中,从而使税负发生转移。目前,世界各国多以关税、消费税、销售税、货物税、营业税、增值税等税种为间接税。  增值税:对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一个税种。增值税已经成为中国最主要的税种之一。  消费税:以消费品的流转额作为课税对象的各种税收的统称。消费税是在对货物普遍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选择少数消费品再征收的一个税种,开征消费税主要是为了调节产品结构,引导消费方向,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来源人民日报)您好, []|
人民日报:国人热衷小富即奢 大把花钱多为炫耀
随着伦敦奥运会进程过半,中国位居奖牌榜前列,不仅展现出强大的体育实力,来观看比赛的中国游客也以强大的消费能力让世界惊叹。据统计,奥运会期间,中国游客出手最为阔绰,平均每笔消费高达203.04英镑,比排名第二的阿联酋游客高出了10%。尤其是奢侈品消费,中国游客购买力更是惊人,让饱受欧债危机影响的欧洲各大奢侈品牌赚得盆满钵满。在海外奢侈品消费呈下降趋势的今天,中国奢侈品消费不降反增。【海外奢侈品瞄上“黄皮肤”】奢侈品是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是非生活必需品。奢侈品与普通消费品的区别在于:奢侈品具有一定的稀缺性、高品质性和象征性。因此,奢侈品消费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密切相关。欧美作为世界主要奢侈品牌的诞生地,一直以来都是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然而,随着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欧美等发达国家消费水平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对奢侈品的消费需求更是锐减。相反,中国却逐渐成为全球奢侈品消费增长最为迅猛的国家。据咨询机构麦肯锡2011年3月发布的报告预测,中国消费者在奢侈品上的支出每年增长18%,到2015年将达到270亿美元,届时将位居世界第一。尤其是随着中国境外旅游的迅速增长,到海外购买奢侈品也成为了中国游客的重要目的之一。中国游客强大的购买力让旅行社在线路设计上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购物一项,法国老佛爷、巴黎春天等云集众多国际一线奢侈品牌的购物场所,已成为中国游客的必经之地。【大把花钱多是为了炫耀】中国人为何对奢侈品如此情有独钟呢?事实上,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日常消费品的需求已不仅仅满足于基本使用功能,而更多地注重品质、品牌以及附加功能。曾经高不可及的奢侈品已成为许多人的日常用品,走进了普通百姓的生活。根据世界奢侈品协会调查,70%以上的中国奢侈品消费者认为,奢侈品既是代替传统礼品的社交工具,更是体现个人社会价值的强悍标签,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随主流趋势心理,促使中国奢侈品消费者日趋年轻化,而买奢侈品完全出于对品牌的自我喜欢、侧重品牌文化和设计师理念的消费者仅占少数。这种“表面性消费心理”,注重的只是奢侈品的品牌价值和表面效应,而不注重商品本身使用价值,是为了让别人知道奢侈品所赋予他的社会价值,相互以奢侈品来攀比和证明自己的财富能力和社会地位。“我国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主要动机是炫耀,用以彰显身份地位,从中获得虚荣心和满足感。”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依绍华表示,我国奢侈品消费者的平均年龄在25-35岁,而发达国家奢侈品消费者的平均年龄在40-70岁,追求品质和享乐以及自我奖励也成为我国消费者的内在动机之一,但“炫耀”仍是推动我国奢侈品消费的关键要素。【改变“小富即奢”的消费观】无论是几千元的名牌服装、箱包,还是上百万元的顶级跑车,每一个奢侈品牌业绩增长的背后都有中国消费者的巨大贡献。世界最大的豪华车制造商对中国市场依赖程度比以往更加显著,今年5月宝马车在中国的销售量同比上涨31.5%,4月的同比上涨是30.8%。宝马公司表示,今年头5个月宝马系列车在中国的总销售量为13.5万多辆,涨幅达34.4%。然而,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奢侈品在海外消费不振,却在中国大发其财。这种情况能否说明中国已经很富裕,消费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呢?毕马威发布的《中国奢侈品报告》显示,我国消费者的总体富裕程度并不高,大部分消费集中在服饰、香水、手表等个人用品上,属于商品驱动型消费。在发达国家,人们将4%的收入用于购买奢侈品,而在我国,许多消费者用收入的40%或以上来购买奢侈品。也就是说,我国许多消费者并未具备消费奢侈品的富裕条件,却在消费一些奢侈品。奢侈品消费观已经被严重扭曲,盲目追捧和品牌饥饿营销的双重因素之下,才造就了中国现在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大国的地位。因此,应当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引导国人合理消费。依绍华表示,要转变小富即奢的消费观,减少超出自身经济承受能力的奢侈消费,提高必要的消费行为约束和风险控制能力;同时,提高奢侈品消费者品位,推动奢侈品消费者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主动承担公益事业,使财富获得更大的外部效应。
推荐微博:
[责任编辑:seanhou]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新闻视频高清大片
新闻排行图片网评国际国内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奢侈品品牌热衷中国元素 拒绝中国收购引话题-中新网
奢侈品品牌热衷中国元素 拒绝中国收购引话题
  见习记者 许光耀
  春节前,诺基亚旗下奢侈手机品牌Vertu又出现新的动向。据业内人士介绍,有来自中国的企业家有意收购Vertu,但遭到诺基亚拒绝。中国是目前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市场,拥有巨大潜力,然而一个在业界看来是等待抛售的奢侈品牌都对中国说不,难免有伤中国企业自尊。事实上,近年来,国外一线奢侈品品牌纷纷试图以&“中国文化元素”,撬开更大的中国市场。这看似自相矛盾的举措,背后有何“难言之隐”?
  拒绝中国人掌舵
  Vertu是诺基亚在1998年成立的高端奢侈品牌,平均每款售价在十几万元人民币以上。在业界看来,如今正陷入困境的诺基亚抛售Vertu是必然的选择,不料诺基亚会直接向中国企业说“不”。过去的几年中,中国有多个本土企业成功收购国外品牌的案例,如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吉利收购沃尔沃等;但服装企业至今未能突破壁垒,2010年前陷入债务危机的普拉达公司,也曾强硬地拒绝了中国老板的收购请求。
  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如今许多欧洲奢侈品企业都承担着巨大压力,中国市场成为公认的潜力巨大的待切蛋糕。即便如此,鲜有顶尖品牌产生与中国企业合作的意向,也没有如同许多人所想的那样将研发设计等高成本部门分散到中国内地。如今,高端品牌爱马仕内仅有丁乙一名中国设计师。丁乙坦言:“虽然可以分担经济压力,但顶尖品牌一般不会聘用中国设计师。即便是被吉利收购的沃尔沃,它的研发设计中心依然在欧洲,设计师还是外国人。&”
  热衷中国元素
  不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各大奢侈品牌却并不反感&“赚中国人的钱”,并且大量使用中国元素以赢取中国消费者的欢喜。去年年底,不少一线品牌不约而同地打“中国文化牌”,纷纷推出以中国龙元素为主题的手表、背包、汽车等,抢占龙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在此之前,以传统中国生肖、古代人物等形象为元素的奢侈品也是层出不穷。去年,爱马仕在中国举办的秋冬男装秀中邀请了张丰毅、新闻主播邱启明等身穿他们品牌的服装走秀。
  为了迎合中国迅速膨胀的奢侈品市场,全球顶尖的奢侈品牌都开始成倍速在中国市场扩张。麦肯锡的调查显示:2005年路易?威登在中国只有10个城市开了10家门店,而现在已扩张至29个城市36家门店;GUCCI从2006年初的6家店迅速扩张到今天的39家店;诺基亚Vertu全球80多家专卖店中有大约38家在中国。
  树立文化信心
  既然如此,为何又对中国企业说“不”?著名品牌研究专家杨曦沦认为,品牌是文化符号,而奢侈品的核心理念,是把西方生活艺术的精髓传承下来。他坦言,顶尖奢侈品牌都有数百年的独特的文化积淀,目前中国设计师的水平和风格还难以满足奢侈品牌的要求,以往中国人在奢侈品消费和管理上表现出的理念偏差更让西方奢侈品牌产生排斥。“奢侈品发展一要文化传承,二要工艺质量,三要管理技术、渠道认定、客户选择等。国外奢侈品是怕品牌在我们手里会稀释改变。”中国虽有管理奢侈品牌的经验,但要会管理独特的西方奢侈品,需要学懂西方文化,更要有充足的文化信心。文化信心也可以来自发展自身奢侈品牌。中国丰富的文化和品牌资源完全可以尝试发展自身奢侈品牌。
【编辑:刘欢】
>相关新闻:
>文化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All Rights Reserved女人安全忠告:条条救命!
女记者被抢遇害、单身女被入室奸杀,家里失火、外出被偷……每次看到这些报道,你可能潜意识里总觉得:那都是别人的事,我不会碰到。人的一生平安是福,安全第一,健康第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告诉广大女性,安全自救自护招数一定要好好学习,因为这些关键时候能救命!
  1、门口放双男人鞋
  女性在拿钥匙开门前一定要先环顾四周,看看是否有人尾随,否则很容易在开门瞬间让罪犯侵入家中。习惯把鞋脱在门口的人,如果外面都是女鞋,犯罪分子就知道这是单身女性的家。所以建议向爸爸借双大皮鞋放门口,破旧一点没关系,但不能脏,要让人能看出有人经常穿。
  2、外出要唱“空城计”
  晚上一定要把窗帘拉下来,以防被人偷窥。当家中长时间无人时,就不能把所有的窗帘都拉得严严实实的,一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样子,而应该拉到平时在家的位置。
  此外,还要将家中电话铃声调到响时屋外听不到的程度,因为电话总没人接会暴露家中无人的秘密。家中电灯若有定时装置,也最好定于夜晚时点亮。
  3、挂男衣充当“稻草人”
  阳台没晾男性衣物容易成作案目标。王大伟说,以前发生过许多类似案件。如果阳台上只有女孩子的衣服,可能会刺激犯罪分子,但如果你同时在阳台上晾一两件男人的衣物,犯罪分子一看这是一个有男主人的家庭,就不敢起什么歹意了。
  此外,不要在报箱信箱上留下女子姓名,可留爸爸或兄弟的名字。
  4、菜刀统统藏橱柜
  女性在家还需要注意的是,刀很容易成为伤害自己的凶器,厨房的刀最好都放到橱柜里面去,也就是说,平时在你家的表面上不能让别人看到有任何刀。
  5、夜行留出“30米”
出门在外,不仅仅是不走人烟稀少的小路、选照明好的街道等常规技巧,还要注意:钥匙要与手提包分开;如遇汽车停在你前面威胁,要沿与车头相反方向奔跑等。
  独自夜行在较偏僻的路上,要注意与陌生人保持30米的距离,一旦出现意外,能让你摆脱危险。如感觉有人尾随,可走向马路另一侧摆脱,或者在马路两侧反复穿行来摆脱。
  遇上抢劫,不要冒险抢夺,而要把钱包扔到最远的地方,趁歹徒捡钱包时,你迅速逃离现场。
  6、抓土戳眼踢裆要记牢
  不管你会不会武,遇上流氓,先也要摆出一副练家子的把式,能增加30%的威慑力。另有三招最经典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可以让你转危为安:第一招就是抓土反身扬到他眼睛里;第二招叫做“二龙戏珠”,就是直接用手指戳他眼睛;第三招是踢裆,当对方剧痛弯腰时,迅速逃离。
女性家中斗贼十招
①欺骗———无中生有
  贼进入后,你可骗他说老公马上回来了,或者说老公上厕所去了。
②逃跑———走为上计
  趁贼还没来得及关门,你赶紧拔腿就跑,只要跑到外面去,你就得救了。
③装死———死去活来
  贼打你一下,掐你一下,你就躺到地上装死,转移贼的注意力。
④报信———树上开花
  如果你在被歹徒控制的过程中,听到邻居从外面走过,可以往楼下扔水壶之类的东西报信。
⑤搏斗———以强制弱
  随身带些防卫用品,比如尖叫报警器、催泪瓦斯等,危急关头能用得上。
⑥放弃———丢卒保车
  贼要钱,就给他一些。在他还没翻到三万元存折前,就先给他一千,他可能以为你只有这一千元钱。
⑦不叫———沉着冷静
  夜深人静时不要叫,有时贼本来不想杀你,被你一喊,可能会激情杀人。
⑧捆绑———前胜于后
  歹徒绑你的时候,要尽量让他把你的手绑在前面,而且绑的时候要把肌肉绷紧,这样他一走,你会比较容易把结打开。
⑨不看———安定其心
  歹徒入室抢劫,会怕你记住他的脸。你可以跟他说:从现在起,我不看你的脸。这样他可能就不会杀人灭口了。
⑩劝导———回心转意
  这在学术上叫斯德哥尔摩效应,就是被害人在歹徒作案时,做其思想工作,使之回心转意。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年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