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画家王公望的当代山水画家

宋山水画家李成及其作品 _藏界人物_新浪收藏_新浪网
艺术名家高清图集
宋山水画家李成及其作品
  李成(公元919- 967年),字咸熙,祖籍长安,祖上原是唐代皇族宗室。
  祖父李鼎,于唐末为国子祭酒、苏州刺史。五代之际,战乱频繁,则迁居至营丘(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遂为营丘人。父李瑜,曾担任青州推官。李成出生时,唐朝覆亡已十余年,家世业已中落,颇为艰难,及至长成,则 志尚冲寂,高谢荣进 ,自诩为 性爱山水,弄笔自适耳,岂能奔走豪士之门 ①,可知他是一个个性倔强的人。他出身于一个高贵的士大夫家庭,自幼获得良好的教育与薰陶, 博涉经世 ,胸富文墨,虽不曾出仕,但磊落有大志,气调不同凡响,平生喜好吟诗作赋,下棋弹琴,更爱饮酒,最享有时誉的是他的山水绘画。五代末年,后周励精图治,枢密史王朴对李成很为赏识,曾要举荐为仕,但后来因王朴病故而未成。李成壮志未酬,深怀郁闷,于是更加嗜酒,或寄情山林泉石,观察描绘大自然山川风物和季节气候的丰富变化,以抒发渲泄自己内心的种种感受。董的《广川画跋》,说他是 积好在心,久则化之,凝念不释,殆与物忘。则磊落奇特,蟠于胸中,不得遁而藏也。 《宣和画谱》称他: 所画山林薮泽,平远险易,萦带曲折,飞流、危栈、断桥、绝涧、水石、风雨晦明、烟云雪雾之状,一皆吐其胸中,而写之笔下。 由于李成又善于继承和创新,师法荆浩,而 未见一笔相似 ,师法关仝 则叶树相似 (米芾),脱去前人窠臼,而自成一家之法。因此,李成当时画名特著,被誉为 第一 ,求画者益多。但他却宣称 学不为人,自娱而已 ②,更不为权势所动,轻易以画作许人。史料记载,李成的画在当时甚不易得。
  他死后,画名更高,于是有很多人就伪造他的画。景v(年)年间,李成之孙李宥任开封尹,命相国寺僧惠明寻购李成的画, 倍出金市,归者如市。虽有所获,但因此也使民间的真迹稀少而赝品充斥。其实,就李宥收购的李成的画,也有很多是赝品,其中就有不少是师法李成的翟院深之作。后来神宗、徽宗皇帝也都酷爱李成山水,下大力搜访收集,御府收藏195卷,同样是认假为真的不少。邓椿在《画继》中云: 宇文龙图季蒙去,宣和御府曝书,屡尝预观,李成大小山水无数轴,今巨庶之家,各自谓其所藏山水为李成,吾不信也。 米芾在其《画史》中亦记载,他见到的李成画300本,而其中真迹只有两本,因而欲作 无李论。即使到了宋末,宫廷内收藏李画达149件,其中佳作确实不少,但仍难免真赝混杂。这些都足以说明,李成的画在当时极受朝野珍爱,其画名和影响是巨大的。
  李成享年仅48岁,在山水画上却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就,获得如此显赫的声誉,这完全取决于他深厚的艺术修养和高洁的精神品格。《广川画跋》上说他: 盖心术之变化,有时出则托于画以寄其放,故云烟风雨,雷霆变怪,亦随以至。方其时,忽乎忘四肢形体,则举天机而见者,皆山也。 《圣朝名画评》也说他: 成之命笔,惟意所到。宗师造化,自创景物,皆合其妙。 成之为画,精通造化,笔尽意在,扫千里于咫尺,写万趣于指下。 这些论述都说明,李成的山水画,是他通过眼观、心得之后,再通过手中的笔而创造出来的。这是客观山川风物与画家主观审美情趣相熔铸成的产物,所以说是 心术之变化 , 惟意所到 , 自创景物,皆合其妙。李成之所以不屑 与工技同处 ,正是由于他 博涉经史 , 胸次磊落有大志 ,艺术修养不同于常人,更不是把绘画视为一般技巧表演而所致。
  李成久居山东营丘、益都一带,对家乡的山水风光特别感兴趣,经过不断观察与摹写,真正描绘出北方山水的形貌神韵,被人们誉称为李营丘。后来他的活动范围也未出山东、河北、河南一带,他的艺术成就使他成为北方山水画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李成的山水创作中,多以寒林景色见胜,构图以 平远 法著称,烟林清旷,气象萧疏,经常充任画面主体的林木山水,多富于奇巧的结构,并能剪裁繁冗的细节,集中概括地表现主题,因此,画出的树木劲挺,变幻多姿,有时如烟似雾,达到一种出神入化的效果。他由此被世人评定 林木为当时第一。从李成仅存的少量作品,和 皆用李成法 的王诜画中,都可看出。
  ①   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
  ②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
  王诜的《渔村小雪图》中的松针,勾画得劲爽峭利,无疑是李成的 毫锋颖脱 以及 画松叶谓之攒针 法。由于长期的观察和不倦的探索,他笔下的山峦极有特色,皴染圆润(后人称为 卷云鼓 ),有涌动之感,米芾称赞说: 石如云动。 另外,李成对季节气候的多样变化,如云、晴、雾、霜的捕捉极为准确和巧妙,有独到之处,付诸笔墨,又不轻不重,以清润见长而变化多端,富有韵致,其中所具的洗墨效果,为他人望尘莫及,但见画面上轻如烟迷、重如雾漫,仿佛置身 如梦雾中 (米芾语)。费枢曾以 惜墨如金 一语称道李成的墨法,十分贴切。与此同时,李成兼擅浓墨、焦墨之法,当用在叶树上,观者竟有 凄然生荫 之感,用在枝干露根处,或劲挺秀拔,或盘缠交错,形态极为生动。另外,他还善于用层层墨色渲染出山石的体积感,加之墨色浓淡变化,极富有远有近的透视效果。这大概是刘道醇所说的 咫尺之间夺千里之趣 的艺术效果吧!
  可与寒林景色异曲同工的是李成的雪景山水,可以说他是继唐代王维之后最重要的雪景画家。他的不少作品,都描绘了雪后山峦素染、古木多姿、寒鸦群飞的北方的独特景观,有一种身临其境的强烈感受。李成画雪景,与他同时代的邓椿曾亲见,据邓说,李成画法不同别人, 峰峦林屋皆以淡墨为之,而水天空外,全用粉填,亦一奇也。清人张庚又阐释道: 其雪痕处,以粉点雪,树枝及苔俱以粉勾点。 由此可知:李成独创的是一种洒粉或填粉渲染法,以象征北方大雪之后的天光山色。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成功的技法。
  传为李成的作品并流传至今的,有《读碑窠石图》、《寒林平野图》、《茂林远岫图》、《小寒林图》。另外,还有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寒林钓艇图》、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晴峦萧寺图》、日本澄怀堂文库收藏的《乔松平远图》。
  《读碑窠石图》,已公认为是李成的真迹。此图描绘的场景是荒寒冷寂的野外,一骑骡老人驻足仰观古碑。占据画面大部分的是数株老树枯木,光秃的枝杈宛若 蟹爪 ,树下是嶙峋的窠石,石上布满了大小孔洞,坡脚、平地几无花草生长,而一座高大挺拔的古碑矗立其间,协调、自然。读碑的老人头戴竹笠,髯须飘拂,神色凝重、认真,旁边一从者持杖而立,四围气氛像凝固一样的静寂,画家对环境氛围的描绘和人物外在形态的刻画,渗透出一种沉著、坚忍的精神感染力,同时,也感受到一种岁月流失的无情……
  《读碑窠石图》,画面碑侧有款题: 王晓人物,李成树石。 可知是合作。王晓也是北宋著名画家,善于画人物、马、鸟雀。有人说此画是描绘汉末的蔡邕观曹娥碑的情景,因而题 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的故实。宋末周密在其《云烟过眼录》中记有此作,但只见到半幅,王晓所作人物的部分已缺佚。于是,有人据此断定现存此图是宋人摹本。
  《茂林远岫图》,茂林远嶂、亭馆羁旅,以及其布景构图皆可见北宋初期绘画特点。从时间上看,此图距李成去世不远,其后,流传有绪,因此,一般即定此图为李成真迹。此画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群峰霁雪图》,亦传为李成作。画面上远峰屏立,雪后银妆,在暗色背景的衬托下,分外醒目。稍低的山岭上,林木茂密,掩映着楼阁,岭下沟壑交错,寒林依然蓊郁。近景则是巨石磊磊,上有巨松数木,如虬如盖。松下有一小亭,但无人迹。巨岩下临深潭,飞瀑漱流,倾于潭中……以轻淡水墨描绘云山、雪色、烟林,是李成之长。他以不同的墨色,将景物依近、中、远层层推出。树形岩脉各有特色,不敷衍,不重复,体现了画家熟练驾驭水墨的深厚功力。这幅画中的水天空处未见敷粉。可见,古代大师作雪景,画法不会千篇一律。
  清人高士奇曾题此图,有 雪积峰峰白,烟寒树树稠。寺深疏钟远,涧咽冻泉流。 此画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小寒林图》,亦传为李成作。画面前景坡坎间有几株秀松,其枝叶刻画细致。远景是连绵的山峦,烟迷云漫,以水墨渲染、细描、皴点相结合而画成。这种由针叶树和平旷山野构成的景色,反映了五代、北宋间北方山水画派的地域特点,而李成尤其妙擅烟云平远、寒林萧疏之景。前面已论及,李成真迹早已难寻,无怪米芾曾作 无李论。由此可以推知,从风格与画法上看,这幅《小寒林图》有可能是距李成生活年代不远的摹本。
  《晴峦萧寺图》,画面上半部两座高峰重迭,左右山峰低小溪远,当中一楼阁极为醒目,当是所指 萧寺 ,寺下及右侧山冈,杂树丛生,画的最下处,是从山中流出的泉水汇流成溪,溪上有木桥,山脚下有亭馆数间,有人群往来。北宋沈括曾说李成 画山上亭馆及楼阁之类,皆仰画飞檐 ①;清人张庚说李成画 勾勒而形极层迭,皴擦甚少而骨干自坚 ②。这些论述在此画中都可得到印证。此巨迹传为李成之作,极为可信。此画现藏于美国纳尔逊美术馆。
  李成的绘画虽成功地继承了前辈画家的优良传统,但完全不同于五代荆浩与关同所作山水,荆、关山水皆奇峰突兀,气象雄伟,而李成山水多是描绘山东、河北一带平原丘陵风光,给人以清刚、淡雅的美感,米芾说它 秀润不凡。王诜赞道: 墨润而笔精,烟岚轻动,如对面千里,秀色可掬。 《圣朝名画评》曾把李成的山水列为 神品 ,称其 思清格志,古无其人 , 咫尺之间,夺千里之趣。《宣和画谱》盛誉曰: 凡称山水者,必以成为古今第一。 李成的成就和声誉,必然在北宋画坛上产生巨大影响, 齐鲁之士,惟摹营丘 ,不仅如此,当时著名画家翟院深、燕文贵、许道宁、李宗成、郭熙、王诜等,皆出于李成门下,许道宁得成之 气 ,李宗成得成之 形 ,院深得成之 风。在李成门人之中,以郭熙、王诜成就最显,二人的名气也比其他人大。范宽早期亦学李成,后来另辟蹊径,卓然成为大家。
  实际上,两宋的山水画即是 二李 山水画的天下。南宋的山水,全宗李唐一系,系无旁出。北宋的山水,又全都师法李成一系,虽未至系无旁出的地步,但在朝野心目中,及帝王显贵的偏爱和提倡中,已达了 独尊 和 一统 的境地。
  李成才高志远,然总郁郁不得酬。宋初,司农卿卫融出知陈、舒、黄三州(河南),仰慕李成高名,李成应聘往依,全家移居河南淮阳,在那里依旧痛饮狂歌,醉死于淮阳客寓中,时年48岁。
  ①   宋沈括:《梦溪笔谈》。
  ②   清张庚:《图画精意识》。
  文章来源:李苏白的新浪博客(文人画家的那一缕逸气)第十讲 气韵与品格:宋元山水画 | 不朽的艺术:走进大师与经典 | 学堂在线 | MOOC学院 果壳网旗下慕课学习社区
(文人画家的那一缕逸气)第十讲 气韵与品格:宋元山水画
1、南北山水 【北宋的基本哲学观】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漠!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道大,天大,地大,王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处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 指出了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世界观:世界是运动变化的 ,无限发展的,但同时又是周而复始的,这就是道家所谓自然 一、荆浩——开拓意义,北方 “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五代·荆浩——绘画的 根本目的不只是要描绘物象,而是对物象的体验考察,从而得到对物象背后的真的把握和表现 “似者得其形 ,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五代·荆浩——不能只重视外观,相似性,而忽视事物的内在生命,应该是表里统一 ,内外一致地去揭示一个事物的真实存在 荆浩《匡庐图》画中的景物 非常清晰明确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另一方面我们又会感受到荆浩对这些山水的展现并不是以客观写实的方式去描绘的,而是经过了他所说的“度物象而取其真”的过程 画家经过了高度的艺术创造加工,而不是机械自然的临摹北方画派 ,所表现的山水风貌更多的是以北方高耸峻峭,而且岩石裸露的山形为特征 二、董源,南方 潇湘图南方山水画的代表 ,以温润逶迤细腻的地貌特征为代表 三、其他代表作品 范宽《溪山行旅图》,北方山水的典型代表以高耸峻峭的山形为绘画的主体反透视:它没有遵循摄影机的透视原理 (近大远小,近的清晰,远的模糊,近的明亮,远的黯淡),每一个层面 都是相当的清晰,没有被透视缩小中国古代山水画家,使用的构图方法是多点透视,而不是焦点透视三个透视层次且行且看,且看且行,表现了老子所说的世界的存在方式——“大”从近景到中景到远景这是一个“逝”的过程,之后便是回归,这就是中国山水遵循的 周而复始的世界存在规律
郭熙《早春图》构图观念“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北宋·郭熙《林泉高致》绘画给观者的四个层次的感受,“可居可游“表明观者和画中景物具有一种现实介入的关系身临其境的经验
2、宋徽宗以诗试画 宋徽宗作为一个败国之君 ,却是中国艺术史上堪称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在书法和绘画上造诣均极高 书法:他独创的“瘦金体”书法成为后来 许多书法家学习传承的一个书体绘画:工笔花鸟画上 也有极高的造诣,在色彩上极尽讲究之工,追求绘画的真实细节 从宋徽宗开始以绘画为一科 ,来进行对官员的科举招考择取前人的诗句 ,让应考者以诗句为题作画 例如“竹锁桥边卖酒家” “踏花归去马蹄香” “万绿丛中一点红”积极意义 :促使画家去开拓绘画的意境,使绘画更具有诗意 消极意义:把诗歌图像化了,也引导画家按题作画,使绘画成了文字的图解,这不利于绘画的自由丰富的创作
3、以大观小 哲学渊源 :《周易》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周易·系辞传》——中国人 在认知世界的时候的基本观察方法:仰观俯察 远近取譬介入性的互动的观察方法 影响到中国画家的观察方法“身所盘桓 ,目所绸缪,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南朝·宗炳《画山水序》——人和自然的 交互运动的感受和描绘方式 “三远法”自山下而仰山巅 ,谓之高远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 自近山而望远山 ,谓之平远——北宋·郭熙《林泉高致》 以大观小——人在和世界的交互流动中,以动态的交流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这样就摆脱了定点透视对人和景物关系的限定和约束,而进入到自由流动的状态“折高折远,自有妙理”——沈括 李成《晴峦萧寺图》仿佛在看一张照片一样 ,非常典型地表现了透视的原理,也就是近大远小,近的清晰,远的模糊 范宽《溪山行旅图》多点透视,且行且看 宗白华先生的阐释用心灵的俯仰的眼睛 来看空间万象,我们的诗和画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不是那代表希腊空间感觉的有轮廓的立体雕像,不是那表现埃及空间感的墓中的直线甬道,也不是那代表近代欧洲精神的伦勃朗的油画中渺茫无际追寻无着的深空,而是“俯仰自得”的节奏化的音乐化了的中国人的宇宙感。——宗白华《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
4、虚实相生 南宋山水画和北宋山水画的区别(1)一点就是南宋山水画的主要题材 是以江南风景为主,北宋山水画以北方特别是 中原地区的风景为主(2)北方山水画 比较强调山体的体量,给人一种高耸雄实之感,就是所谓“巨障山水”的画风,南方山水更注意逶迤秀丽的风光的展现,或者说南方的山水更有水的灵气,而北方的山水更有山的雄风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宫廷画家金碧山水的风格 ,显得精致灵巧 南宋宫廷画家马远《双溪对月图》延续了 宫廷绘画的细致精巧 构图上非常有特点 :一般以对角线为界,画的上半边基本上是空白,下半边是写实的景物描绘,这在美术史上俗称“马一角”(右上角一边基本上 是空白,没有画月亮也没有画月光,但是通过清晰可辨的山峰松树和树下的人影,可以感觉到那一片明亮的月光照耀着这片天地)
南宋宫廷画家夏圭的《松溪泛月图》上半部分是留白 ,下半部分有景物的描绘,这在美术史上俗称为“夏半边”(但整个画面基本上三分之二是空白 ,但是我们并不感到这些空白处是空荡荡的,相反我们感到的是月光和水影的交相辉映) 南宋绘画的重要新特点——大量留白反映南宋画家的一种绘画精神追求:具体有限的景致超越出去,开拓出空灵无限的世界“林间阴影,无处营心,山外清光,何从着笔?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清代画论家笪重光《画荃》 画出来的 实景真景达到了清新生动的境界,以此暗示出那没有画出来的无限的天地
5、闲山静水 元代绘画最重要的特点 ,是继承唐宋山水画进一步地发展中国道家文化思想,他追求的是超脱现实世俗的一种面向大千世界的自由、旷达、逸气 赵孟頫 《双松平远图》以平远的方法来构图 ,也就是郭熙所说的从近山望远山而形成的一种由近及远的纵深感 使用了虚实相生的构图原则深远辽阔之中包含着 一层非常深刻的寂寞和孤独感 这可能与画家作为宋氏子孙 而寄居于元人的篱下的落寞心境有一定的关系代表着元代绘画的 一个基本的情调就是萧条淡泊 萧条淡泊,此难画之意, 画者得之,览者未必识之也,故飞走迟速,意近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若乃高下向背,远近重复,此画工之艺耳。——欧阳修 宋元特别是元代绘画的一个基本的精神追求,就是要从具体有限景物的描绘超越出来,去暗示那一片无限的天地,就是画家心目中的那种意趣,这意趣它不是人所共知的,而是自己在寂寞深处独特体会的结果 萧条淡泊常常表现着 一种道家式的追求孤高超越的胸襟
6、富春山居图 画家黄公望作画要大 ,去邪、甜、俗、赖四个字。——黄公望作画要“大”就是要消除俗气约束 ,要活得自在自由,而且达到真正的纯粹天然的境界 《富春山居图》有意无意,潇洒平淡的创作心态 前后两截 第一段大由右侧的一处山峰和左面舒缓展开的一片堤岸和远处的水域构成一丛陡然而起的山峰 ,这处山峰构图是以三座相连的山体来构成,次第展开平缓从容的节奏地老天荒的寂寞感结尾部分 黄公望在创作这幅作品当中,正如他经历了三四年的日月流转,他创作时的心情 也在丰富复杂的变化中 他并不是按照一以贯之的一个构思来进行创作,而是伴随着日月流转丰富自然地展开着他的心境的变化 画之道 ,所谓宇宙在乎手者。眼前无非生机,故其人往往多寿。至如刻画细谨,为造物役者,乃能损寿,盖无生机也,黄子久、沈石田、文征仲皆大耋,仇英知命,赵吴兴止六十余,仇与赵虽格不同,皆习者之流,非以画为寄,以画为乐者也,寄乐于画,自黄公望始开此门庭耳——董其昌
7、倪瓒的画友人生
倪瓒,元代晚期的苏州画家,与黄公望齐名关于倪瓒绘画的特点 ,董其昌有非常好的论述
盖倪迂书绝工致,晚年乃失之,而聚精于画,一变古法,以天真幽淡为宗。要亦所谓渐老渐熟者,若不从北苑筑基,不容易到耳。纵横习气,即黄子久未能断。幽淡两言,则赵吴兴犹逊迂翁,其胸次自别也。——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1、指出倪瓒绘画的源流 是以董源为开端的2、倪瓒是一个富有才情意趣,奔放的人,他的一生可以说完全是为他自己的人生志趣而生活 倪瓒叙述自己的人生旨趣: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或涂抹久之,它人视以为麻、为芦,仆亦不能强辨为竹。真没奈览者何!——他绘画的目的 并不是以形似或者逼真为目标去描绘景物,而是借描绘景物自由地表达他自己的精神、逸气 《六君子图》· 中晚年的倪瓒生活窘困· 这幅画是送给经常接济他的朋友卢山甫“卢山甫每见辄求作画 ,至正五年四月八日,泊舟弓河之上,而山甫篝灯出此纸,苦征画,时已惫甚,勉以应之,大痴老师见之,必大笑也。”· 黄公望题诗:“远望云山隔秋水 ,近看古木拥陂陀,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 文人画的创作状态——不是为功利而作 ,不是为了销售,而是在朋友之间亲切交往的行为 倪瓒的绘画不仅深刻地 表达了自我的人生感识,而且这种感识是在和朋友的直接交流之中展开呼应的
8、云林逸气 倪瓒《渔庄秋霁图》典型地表现了 倪瓒绘画的宗旨极其简约的方式 来进行画面组织无限清新旷远的天地——这就是倪瓒的逸气 不与世俗相沾染 ,孤高自持,独与天地同愁的胸襟如此透彻地展现了 倪瓒那一副平淡天真而又空灵澄澈的无限心胸 倪瓒作于1339年的 《秋林野兴》和作于1372年的 《容滕斋图》据说在倪瓒数十年的大量的山水画中 ,不管是否画亭子基本上都不画人 所见的只有这一幅 《秋林野兴》图亭下有人倪瓒说“天下无人也 ”倪瓒生活中的 一个特性就是洁癖《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情节 应当说就是从倪瓒这儿脱胎而来的倪瓒在精神当中也有洁癖,他是一个孤高自傲,不与俗人为伍的人倪瓒讲天下无人,他心目中的人不是肉体的人,不是世俗的人,而是一个高洁自持的人 这就是他的逸气 他人画山水,使真有其地,皆可游赏 ,倪则枯树一二株,矮屋一二楹,残山剩水写入纸幅,固极萧疏淡远之致,设身入其境,则索然意尽矣。——阮元《石渠随笔》宋代画家郭熙山水画的审美特征????,δ,8,δ8,δ八,八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宋代画家郭熙山水画的审美特征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郭小林,又名郭振林,字子玉,号琼莲居士,无聊斋主,笔名晓文、绿杨等。读高中时,创办“野草”文学社,主编社刊《野草》,并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以诗歌、小说、散文为主。1998年开使研习毛泽东书法、诗词,发表许多有关研读毛泽东诗词、书法方面的理论文章。2003年12月当选陕西毛泽东书法研究会副会长。爷台山书画院院长,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镇江江南书画院特聘书法家,中华名人杂志社特聘书法家.其毛体书法自成风格,颇得神韵。现为文化馆专业创作干部。作品先后被毛主席纪念堂,韶山毛泽东纪念馆,长沙雷锋纪念馆等收藏。
LOFTER精选
本文转载自李梨
&宋文治擅山水画;初习“四王”山水,后从师吴湖帆等;五十年代起,深入生活,探索推陈出新。   作品有《山川巨变》、《梅园长春江南春潮》等;先后在北京中国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安徽省博物馆以及香港、日本、新加坡、西德举办个展。   作品分别为中国美术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日本福冈美术馆等处收藏;曾赴美、法、意等国进行交化交流。   出版有《宋文治作品选集》、《宋文治山水画小辑》、《宋文治画集》、《宋文治山水画选集》、《宋文治画谱》及赴新加坡画展、日本西武画展有关选集等专集。
  文治山水,起首“四王”,后转益多师,笔墨融洽南北,骨力劲健,气势高迈,善作高远、深远之景;却又喜绘江南三月,风光旖旎,另具娴都之姿,在开创山水画新貌上有声誉。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在LOFTER的更多文章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转载】当代画家宋文治山水画欣赏',
blogAbstract:'\r\n&&&&&& 宋文治()江苏太仓人;早年于上海广告社学徒,又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肄业;后任中小学及师范美术教师。1957年任江苏省国画院副画师,后任副院长;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副主席,南京大学教授,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省政协常委。\r\n\r\n\r\n\r\n&\r\n\r\n&\r\n',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0,
publishTime:0,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0,
mainCommentCount:0,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郭小林,又名郭振林,字子玉,号琼莲居士,无聊斋主,笔名晓文、绿杨等。读高中时,创办“野草”文学社,主编社刊《野草》,并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以诗歌、小说、散文为主。1998年开使研习毛泽东书法、诗词,发表许多有关研读毛泽东诗词、书法方面的理论文章。2003年12月当选陕西毛泽东书法研究会副会长。爷台山书画院院长,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镇江江南书画院特聘书法家,中华名人杂志社特聘书法家.其毛体书法自成风格,颇得神韵。现为文化馆专业创作干部。作品先后被毛主席纪念堂,韶山毛泽东纪念馆,长沙雷锋纪念馆等收藏。',
hmcon:'1',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水画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