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霹雳战元史之天竞鏖锋.张立道传》,有删改

文言文阅读:选自《元史·王恽传》的答案_百度知道
文言文阅读:选自《元史·王恽传》的答案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元史·王恽传》译文附下供参考:
  王恽字仲谋,卫州汲县人。曾祖父名王经。祖父名王宇,在金朝做过敦武校尉。父名王天铎,金正大初年,以其精于律学而首选入仕,官至户部主事。
  王恽有才干,品行端正,好学且善于文辞,与东鲁王博文、渤海王旭等齐名。史天泽领兵攻宋,路过卫州,初见王恽就优加礼遇。中统元年(1260),左丞姚枢任东平宣抚使时,荐举他为评议官。当时元朝政府初建,令各路推荐一名善于管理财政的官吏,王恽被推荐至京师。王恽到京后上书评议当时政治,因而与渤海周正并提升为中书省评定官。中统二年转为翰林修撰、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不久又兼任中书省左右司都事。王恽善于管理财政,识别和任用人材,评议典礼,研考制度,同僚无不佩服。
  至元五年(1268),建御史台,...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文言文阅读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400-606-3393
今日:3464套总数:5084454套专访:2748部会员:60349位
当前位置:
& 2015届湖北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训练:第3部分 第13单元《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翻译》
2015届湖北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训练:第3部分 第13单元《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翻译》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75次
资料类型:期中/期末
文档大小:373KB
所属点数: 2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2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第13单元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翻译
《考试说明》在“古代诗文阅读”的“理解”能力层级列有一个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这个考点考查的是对文中的句子意思的理解和翻译实质是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一、(2011·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谏成帝营陵寝疏[西汉]刘 向臣闻贤圣之君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孝文皇帝居霸陵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岂可动哉!”张释之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棺椁之作自黄帝始。黄帝葬于桥山尧葬济阴丘陇皆小葬具甚微。文、武、周公葬于毕秦穆公葬于雍橐泉宫祈年馆下皆无丘陇之处。此圣帝明王、贤君智士远览独虑无穷之计也。逮至吴王阖闾违礼厚葬。十有余年越人发之。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水银为江海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是故德弥厚者葬弥薄知愈深者葬愈微。无德寡知其葬愈厚丘陇弥高宫庙甚丽发掘必速。由是观之明暗之效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陛下即位躬亲节俭始营初陵其制约小天下莫不称贤明。及徙昌陵增埤为高积土为山发民坟墓积以万数营起邑居迫卒功费大万百余。死者恨于下生者愁于上怨气感动阴阳因之以饥馑物故流离以十万数臣甚愍焉。陛下慈仁笃美甚厚聪明疏达盖世宜弘汉家之德崇刘氏之美光昭五帝三王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比方丘陇违贤知之心亡万世之安臣窃为陛下羞之。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秦始皇增山厚藏以侈生害足以为戒。初陵之模宜从公卿大臣之议以息众庶。(选自《汉书·楚元王传》有删改)【注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离:遭受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
迫卒:急促物故流离以十万数
物故:死亡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
顾:回头试题解读本题考查“理解常见A.离:“离……祸”与“被……灾”是一组对仗句离”与“被”对应用作动词是“遭受”的意思离”通“罹”可从“离骚”中的“离”迁移。B.迫卒:“期日”指约定的时间即修陵墓的工期因此“迫卒”解释为“急促”正确卒”通“猝”。C.“物故流离以十万数”是说饥谨带来的后果流离”指流落他乡物故”解释为“死亡”有道理。D.顾:“顾”引导的D。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写薄葬和厚葬的一组是 (3分)(  )
〖试题解读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的指向是“分别写薄葬和厚葬”即要求选项的上句写“薄葬”下句写“厚葬”。A.上句写棺椁之葬的来历不是写薄葬;B.上句写孝文皇帝对厚葬的理解不是写薄葬;D.下句是对厚葬、薄C.上句写黄帝和尧的薄葬下句写秦始皇的厚葬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C。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张释之向汉文帝进言:假如有的王陵被人觊觎即使陵寝修建得十分坚实终会被人盗挖开。文帝明白了这个道理最终薄葬。吴王阖闾违背礼制实行厚葬;秦始皇大建陵墓山坟高耸陪葬丰厚。但没过多长时间他们的陵墓或被人挖掘或遭人破坏可悲可叹。文、武、周公、秦穆公D.王侯丧葬之事关乎人心向背、天下安危俭则吉奢则凶。因此作者在文末劝说成帝弘扬古帝先人的美德简俭薄葬不要效法暴秦乱君。试题解读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归纳张释之向汉文帝进言的要点。张释之运用对比的手法比较陵墓中“有”“无”“可欲”(有没有让人想要的东西)的不同结果强调陵墓中“无可欲”的好处联系全文可知张释之这A项归纳要点有误。  答案:A。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4分)(2)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3分)(3)孝文皇帝去坟薄葬(3分)试题解读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译出大意即可得分要注意到句子中的关键词及特殊句式。(1)衣:名词用作动词覆盖掩盖。封:起坟堆起山坟。树:名词用作动词栽树种树植树即“作标记”的意思。易:改换。厚衣之以薪:介词结构后置句式即“以薪厚衣之”。葬之中野:省略句即“葬之(于)中野”。(2)亡:丢失。凿:孔孔穴。(3)去:除去抛弃。则:名词准则榜样。  参考答案:见“参考译文”画线处。参考译文我听说圣贤的君王广博地观察事物的始终深入地了解事物本身的情理这样就能是非分明。孝文帝住在霸陵回头对群臣说:“用北山的山石作为棺椁难道(谁)还能动得了!”张释之进言说:“假使棺椁中有让人想要的(东西)即使用金属溶液填塞南山还是会有缝隙;假使棺椁中没有让人想要的(东西)即使没有巨石做成的棺椁又有什么可担忧的呢?”死去的人没有终点而国家却有兴亡所以张释之的话是墓葬安全永远无忧的计略啊。孝文帝明白了于是选择薄葬不修建如山般高大的陵寝。《周易》说:“古代安葬用”棺椁的制作是从黄帝开始的。黄帝埋葬在桥山尧埋葬在济水的南边坟墓都很小随葬的东西都很少。文王、武王、周公埋葬在毕秦穆公埋葬在雍橐泉宫祈年馆下都不在山势高耸的地方。这些都是圣明的帝王、贤明的国君和聪明的士人深远谋划、独到考虑的计谋啊。等到了吴王阖闾违背周礼进行厚葬。十多年后越国人挖开了他的坟墓。秦朝始皇帝埋葬在骊山的山凹里下面用三条泉流封禁上面堆上高高的坟土那高度达五十多丈周边环绕有五后来牧童丢失了羊羊进入到了秦始皇陵的洞穴牧人手持火把找羊失火烧了里面的葬椁。从古到今厚葬没有像秦始皇那么丰厚的了然而几年之间外部遭受了项羽焚烧的灾难内部遭受了牧童失火的祸患这难道不是很悲哀吗?因此道德越是崇高的人丧葬越是简单智慧越是高深的人丧葬越是微薄。只有那没有孝文皇帝不起坟堆实行薄葬因为节俭而使灵魂安息(这)可以作为榜样;秦始皇增加陵寝的高度埋下丰厚的宝物因为奢侈产生祸患足够用来作为警戒。修建坟墓二、(2013·重庆卷)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9分)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伍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伍员载拜受赐曰:“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圭禄万担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选自《吕氏春秋·异宝》)【注】①〔机〕吉凶之兆。 ②〔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人。父奢兄尚均被楚平王杀害。后奔吴佐吴王阖闾伐楚。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为我死王则封汝     则:如果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
知:巧诈见一丈人刺小船
刺:用篙撑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
抟:捏成团试题解读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为我死王则封汝”中的“则”是连词意思是“就会”。“为我死”的“为”才是“如果”的意思。  答案: A。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3分)(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A.①④⑤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③⑥试题解读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先要读懂题干把握筛选的标准:把“不受”当作“宝”。①讲的是古代的人对宝物的看法不同不符合题干要求。④赞江上之丈人高尚的品德像天地一样化育万物 C。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儿子“无受利地”其子遵从父亲之意请求王封给“名甚恶”的不利之地“寝之丘”最终得以长久地拥有这片封地。伍子胥从楚国逃亡到吴国的途中一打渔老人不受高官厚禄的诱惑帮助他渡过了长江。伍子胥将千金之剑献给老人老人不肯接受。司城D.本文以历史事实、生活实例等为论据夹叙夹议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所宝者异”的道理。试题解读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鉴赏作品的形象、意境、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从宏观上把握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在微观上要对原文的一些重要词句作具体分析以求准确理解;然后要将选项中的表述与原文仔细“对照”看二者是否完全一致。D.“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的说法不准确。 D。(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①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3分)②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4分)(2)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3分)岁饥丐者接踵县无室庐以居之往往穷冬严寒蒙犯霜雪冻饿而死者相藉于道矣州县倘能给数椽以安之岂不愈于创亭榭广园囿以为无益之观美乎(宋)陈襄《州县提纲》卷二试题解读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题(1)为翻译。第①小题知”即“知道”;“以”介词把;“人之所恶”即“别人所厌恶的”;“为”动词当作;“己之所喜”即“自己所喜好的”。“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是一个判断句。“此”代词这;“有道者”即“明智的人”或“懂得事理的人”;“所以……”是一个名词性结构所以异乎俗”意思是“和世俗的人不同的地方”。第②小题名”意思是“姓名”或“名字”2)为断句一要寻找并抓住谓语根据谓语来推断其主语和宾语;二要分析语言结构的对应关系;三要注意文言虚词的位置、意义和用法。  参考答案:(1)见“参考译文”画线处。 (2)岁饥/丐者接踵/县无室庐以居之/往往穷冬严寒蒙犯霜雪/冻饿而死者相藉于道矣/州县倘能给数椽以安之/岂不愈于创亭榭广园囿以为无参考译文古代的贤人不是没有宝物只是他们看作宝物的东西与今天世俗的人不同。孙叔敖病了临死的时候告诫他的儿子说:“大王屡次要封赏我我没有接受。如果我死大王就会封赏你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富饶的封地。楚与越之间有一片名为“寝”的丘陵地带这地方土地贫瘠它的名字非常不吉利。楚人害怕鬼越人相信吉凶之兆。能够长久地拥有的恐怕也就只有这块地了。”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用上好的土地封赏孙叔敖的儿子他的儿子拒绝了好的土地请求封赏名“寝”的那片丘陵知道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好的这就是明智的人跟世俗的人不同的地方。伍员逃亡楚国急迫地追捕他。他登上太行眺望郑国说:“这个国家地势险峻百姓多巧诈他们的国君是庸俗之主不可以和他们谋划大事。”于是他离开郑国到了许国拜见许公并且请教自己应当到哪里去许公没说话向着东南方向吐了一口唾沫。伍员拜了两拜(“载”通“再”)接受赐教说:“知道我该去的地方了。”于是投奔吴。路过楚国到了江边将要渡姓名不可能让人知道身影不可能被人看见大概只有江上的老人吧!”宋国的农夫因耕地而得到玉石献给司城子罕子罕不接受。农夫请求说:“这是我们农夫的宝物希望相国您赏脸接受它。”子罕说:“你把玉石当作宝物我把不接受别人的赠物当作宝物。”所以宋国德高望重的人说:“子罕不是没有宝物只是他当作宝物的东西与别人不同啊。”假如用百金和黄米饭团来给小孩选择小孩一定会选取黄米饭团了;用和氏璧和百金来给没有见识的人选择没有见识的人一定会选取百金了;用和
Ⅰ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测试的是阅读文言文的基本功。既考查对实词、虚词、句式的理解能力也考查对整个句子的理解能力还考查对句子之间逻辑关系的判断能力。
近几年湖北高考翻译试题题型较稳定。一般从文言文阅读材料中选择能测试考生文言3个句子来考查赋分为9分或10分。得分点有具体规定。指定为得分点的词一般是通假字、多义词、多音词、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活用了的词、易误解其意义和用法的虚词。这些词不细心的考生、基本功不扎实的考生往往容易失分。在句子的“大意”方面考虑整体翻译得对不对(语意)、通不通(语法)、好不好(用语)。这就涉及特殊句式、句间关系与前后文的联系等等。
例:(2012·辽宁卷)(文本“周字……”见第116-117页)把文中画横线 (1)从弟穆亦有美誉欲陵折陶然弗与之校于是人士益宗附之。 (2)后因酒过为有司所纠帝亮其情亦未加黜责。思维导引首先要把握要求翻译的句子与前后文的联系然后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字字落实。“字字落实”指认真考虑每个字的意义这既包括实词也包括虚词。但在翻译时也要学会变通当遇到不能直译的情况就要用意译的方法。这也就是常说的“直译为主1)翻译时陵”“折”“校”“益”“宗”“附”的意思要落实。“陶然”是形容词可以意译为“态度和悦”。句(2)是个省略句省略了主语“周应在句首补齐。句中“为……所”是个特殊句式表被动应翻译为“被”。特殊名词“有司”、通假字“亮”、动词“纠”“黜”“责”的意思要落实。  参考译文:(1)堂弟周穆也有美好的声誉想压倒折服周周态度和悦不与他计较于是人们更加尊崇依附周。 (2)后来周因为醉酒的过失被官吏检举皇上谅解他的情况也没有对他贬斥责罚。
翻译文中的句子不能只盯着题目指定的句子应把指定翻译的句子放到原文中去联系上下文全面审视。解答翻译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把握翻译的原则。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将文言句子转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翻译的总原则是“信”“达”“雅”。信”要求准确。要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意且能准确传达作者和作品的情感不曲解不遗漏。达”要2.掌握常用翻译方法。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最常用的有:留、换、补、删、调。(1)留。①保留古今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②保留原句与现代汉语一致的结构形式不随意变换词序。(2)换。①指将文言文中的某些特殊句式的表达方式换成现代汉语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等。②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①若属皆且为所虏矣。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思路点拨以上两句句①是被动句标志词是“为所”翻译时应换成“被”。可译为: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啊。句②是判断句标志词是“者……也”翻译时应换成“是”。可译为:夺取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3)补。文言文中省略句多翻译时须将省略内容增添进去以求句子完整语意明了。例:嵇中散临刑[①]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②]为师[③]不许。文王亦寻悔焉。思路点拨处应补出介词“于”。②处应补出代词“之”指嵇康。③处应补出主语“文王”。参考译文嵇中散在东市将要被杀时神态不变向人要过琴来弹奏弹了一曲《广陵散》。当时有三千名太学生联名给朝廷写了奏章请求能赦免他让他当老师晋文王不准许。(嵇中散被杀后)不久晋文王也后悔了。(4)删。对无法译出和不必译出的一些虚词,翻译时应删除。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有些结构倒装的标志词、表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的虚设成分等。
(5)调。指句式的调整特别是变式句(主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翻译时一定要按照现代汉语的结构进行调整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关注特殊语法现象。综观历年来高考翻译题中的语句往往都包含着重要的语法现象如特殊句式(判断句、变式句、成分省略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固定结构等。这些语法现象已在“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4.留意常见翻译“误区”。解答“翻译”题时要避免进入以下误区。(1)以今义释古义。例1: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错误翻译:这个女子坏麻烦大巫婆替我到河里去禀报河伯。思路点拨好”是“美丽”“漂亮”之义。“是女子不好”应译为“这个女子不漂亮”才符合原文意思。例2: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错误翻译:窗下陈列着几函古书立恭找到一本《列子》我找到一本《白虎通义》虽然想索取却难以开口。老人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我没有用处了。”(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思路点拨老夫无用也”翻译时容易出错。联系语境可知用”是动词无用”即“不需要”。如果译成“我没有用处”就会造成歧义。应译作“我不需要(它们)了”。(2)漏译重要词语。例1: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错误翻译:以蔺相如功劳大思路点拨误译的句子没有把“以”译出来应当译为“因为”;也没有把“拜”译出来应当译成“任命”。例2: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错误翻译: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思路点拨翻译时把“时”漏掉了应在“复习”前加上“按时”二字意思才完整。(3)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错误翻译: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思路点拨误译的句子没4)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错误翻译:太子和宾客知道这件事情的都是白色的衣服和帽子来送他。思路点拨误译的句子有两处不妥。“宾客知其事者”是定语后置翻译时应调换语序即“知道这件事情的宾客”;“白衣冠”用作动词应译为“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否则译句缺少谓语动词。从此例悟出:把古汉语特殊句式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一定要转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句式;活用了的词语一定要按活用了的词性和词义来翻译。 给文言文语段断句
断句题也是考查“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这种考查方式在高考命题时常被采用。断句题的选材有两
例1:(2013·浙江卷)(文本《送丁琰序》见第120-121页)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思维导引本题设题语句来自文言文整体阅读文本。做断句题时整体感知非常重要应首先通读全段了解大致意思然后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注意动词的分1中所选的文字承接上文所谈的是感叹贤人之少:一是被举荐的人才不合格二是“我”也未见到合格的人才。用来断句的文字是求证“闻与见之博者”他们也没有发现合格的人才。把握住这些内容断句就容易了。另外还可以根据句中一些重复出现的或者意思接近的短语来辅助断句如句中的“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以及句中与它们对应的“贤而有/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参考译文还担心自己愚笨且地位低下听到和见到的较少不能够完全了解天下的人才便寻找那些贤能并且有名望的人他们听到与见到的多就询问他们谁可以被举荐但是最终也没有发现合适的人选。例2:(2013·北京卷)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世之治也行善者获福为恶者得祸及其乱也行善者不获福为恶者不得祸变数也智者不以变数疑常道故循福之所自来防祸之所由至也遇不遇非我也守其志而已矣。(取材于《中论·修本》)思维导引本题是另选一小段文字出题。通读语段能大致了解语段的内容:讨论人在乱世及治世时如何处世。断句时可以先易后难。前半部分“治”“乱”与“善”“恶”对举断句较容易。可抓住其中的关键词世之治也”——“及其乱也”行善者”——“为恶者”获福”——“得祸”不获福”——/行善者获福/为恶者得祸/及其乱也/行善者不获福/为恶者不得祸/变数也/智者不以变数疑常道/故循福之所自来/防祸之所由至也/遇不遇非我也/守其志而已矣。参考译文天下太平时做好事的人得福做坏事的人得祸;到乱世之秋做好事的人不得福做坏事的人也受不到惩处这是变数。有智慧的人不因为变数就怀疑恒定的规律所以
要提高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从根本上说要多读一些难度适中的课内外文言文来增强语感。给文言文断句整体把握文意是前提掌握一定的方法也很重要。先断易。首先默读一至两遍大体了解文段语意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文言文中名词常作主语、宾语、定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然后再考虑有哪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选自《世说新语》)思路点拨句中共有四个人物(“诸葛亮”“魏明帝”“晋宣王”“辛毗”)两个地名(“渭滨”“关中”)一个官名(“军司马”);句中动词有“次”“震动”“惧”“战”“遣”“为”等。以动词为中心弄清人物间的关系了解事件的经过这样有利于断句。  参考答案:诸葛亮/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参考译文诸葛亮驻军渭水岸边时关中地区极为震惊魏明帝十分惧怕晋宣王出战于是派辛毗出任军司马。明“对话”。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例: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选自司马迁思路点拨三个“曰”分清了对话的层次。  参考答案: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参考译文樊哙说:“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非常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用意常在沛公身上。”樊哙说:“这太紧迫了!请让我进去和他们拼命。”扣虚词。如“盖”“夫”“其”等发语词常放在句首耳”“乎”“哉”“焉”“也”“耶”等语气词常放在句尾之”“以”“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选自《战国策·齐策四》)思路点拨从句意看这段文字是齐使者与赵威后的对话。威后的问话是三个相同结构的句子都是“耶”字结尾。在第二个“曰”字后面齐王使者的话中岂”是表反问的副词应放在句首和后边的“乎”照应构成/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参考译文齐王派使者去问候赵威后齐王的信还未启封赵威后就问使者说:“你们的年景不错吧?百姓们安乐吗?大王身体好吗?”使者(听了)不大高兴说:“我奉命到这里来问候太后现在您不先问齐王却先问年景和百姓难道能把卑贱的放在前面而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辨句式。文言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思路点拨文段开头“者……也”是判断句事齐灵公庄公景公”承前省略主语“晏平仲婴”以……重于齐”是用“于”引进主动者的被动句。  参考答案: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参考译文晏平仲名婴是莱州夷维(今山东高密)人。先后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因为生活节俭努力工作而被齐国国君看重。担任齐国丞相后吃饭从来不吃两份肉(只吃一份荤菜)他的妾也不穿丝质的衣裳。品“整句”。古人写文章讲究整齐对称从句式角度讲就是喜用整句。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断句。例1: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选自晁错《论贵粟疏》)思路点拨开头的“夫”是发语词接下来都是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四字整句。  参考答案: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参考译文人在寒冷的时候衣服不一定要既轻便又暖和的才穿;人在饥饿的时候食物不一定要美味才吃;饥寒迫近自身的时候就顾不上廉耻了。文言文中经常运用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手法识别这些手法也可以帮助断句。例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选自《列子·愚公移山》)思路点拨句中用字多处首尾重复这是运用了顶真手法。  参考答案: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参考译文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连寡妇孤儿析“总分”。理清句间关系有助于为总分关系的语段断句。例: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选自《论语·季氏》)思路点拨这句话中“益者三乐”“损者三乐”是总说继而分述这就是总分关系。  参考答案:孔子曰/益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参考译文孔子说:“有益的乐趣有三种有害的乐趣有三种。以礼乐调节自己为乐趣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为乐趣以有许多贤德之友为乐趣这是有益的。喜好骄奢喜好闲游喜好大吃大喝这是有害的。”【相关链接】观山既要在山中走又要在山外看。山中走奇松怪石溪流飞瀑尽铭于心;山外2013年高考山东卷文言文试题为例在整体阅读的视野下演示解答试题的思维流程。9~13题。看松庵记宋 濂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余里诸山为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洼下者状类箕筐人因号之为“匡山”。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松上薜萝份份披披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松根茯苓其大如斗杂以黄精、前胡及牡鞠之苗采之可茹。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庵之西南若干步有深于其中云英英腾上顷刻覆山谷其色正白若大海茫无津涯大风东来辄飘去君复为构烟云万顷亭。庵之东北又若干步山益高峰峦益峭刻气势欲连霄汉。南望闽中数百里嘉树帖帖地上如荠君复为构唯天在上亭。庵之正南又若干步地明迥爽洁东西北诸峰皆竞秀献状令人爱玩忘倦兼之可琴可弈可挈尊而饮无不宜者君复为构环中亭。君诗书之暇被鹤氅衣支九节筇历游三亭中。退坐庵庐回睇髯松如元夫、巨人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今乃以‘看松’名庵若隐居者之为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抑以斯人为不足与而有取于松也?”金华宋濂窃不谓然。夫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嶷然有以自立;及其为时而出刚贞自持不为物议之所移夺卒能立事功而泽生民初亦未尝与松柏相悖也。或者不知强谓君忘世而致疑于出处间可不可乎?(选自《宋濂全集》有删改)【注】①〔九节筇(qiónɡ)〕一种竹杖。 ②〔jiè)〕赞叹。在做题之前首先要浏览全文了解大意。全文”不单指正文还包括标题、文章出处和注释。读标题我们可以对文体和写作的对象、范围作出初步的判断。如《看松庵记》一看文题就可知是写景、状物、叙事、言志类的散文。文章的出处也应注意。如2013年全国课标卷Ⅰ的文言文阅读材料没有标题可是文后标明阅读材料的出处是《明史·马文升传》由此可知阅读文本以叙事写人为主叙写的主要对象是马文升。4段主要内容:第1段状写匡山的美景第2段叙写章三益在匡山建造庵3段交代“看松庵”的命名缘由第4段以问答的方式为章三益明志。然后观照全文逐题求解。命题者就阅读材料设置了5道小题分别对应《考试说明》在阅读浅易文言文方面提出的能力要求。下面就用整体阅读的思路来演绎一下各小题的解答过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采之可茹      茹:吃皆竞秀献状
秀:开花被鹤氅衣
被:通“披”穿着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
狎:接近明确试题指向和答题要求是答题的第一步。第9题考查的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考查的实词已在文中加上着重号选项的排列是按照其在文本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便于考生查找。先审读题干这题要求找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解答时常规的方法是将选项中的句子放到原文中弄清句子的大意然后以此为据进行分析、推断A项“采之可茹”的“之”指代“松根茯苓”依据生活常识可知这里的“茹”解释为“吃”是正确的。另外这里“茹”的含义还可以从“茹毛饮血”中迁移。B项的“秀”是多义词本义是“谷物再度抽穗扬花”如“秀穗”“秀而不实”等把“皆竞秀献状”放到原文中可知其主语是“诸峰”因此这里的“秀”不能解释为“开花”只能解释为“秀丽”课文《醉翁亭记》“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中的“秀”亦作此解可助推断。C项可以从句子的语法结构作辨析。“被鹤氅衣”与“支九节筇”对应结构相同被D项的“不之狎”是宾语前置句式理顺即“不狎之”之”指的是“世(俗)”狎”解释为“接近”不接近世俗”与众人对章三益隐居生活的猜测相吻合。正确理解这道题的每一个词语都必须紧密联系具体语境这也正是对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之中的“在文中”这三个字的落实。解答这道题时除了采用依文意判断词语的意义这一常规方法外我们还运用了“理解”单元所介绍的“成语联想推断法”“课文迁移推断法”“结构分B。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B.
题干的要求是找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辨析时应联系具体的语境。例如D项今乃以‘看松’名庵”的“乃”解释为“于是、就”语意也似乎通畅但放到原文中联系前后文就会发现这里的意思发生了转折——前文说章君捣退闽寇是“入世”;后文A项因”的用法可以是介词义项有“由于、趁着、通过”;还可以是连词义项有“于是、就、因此”。句子的前文是介绍“匡山”得名的由来那么“人因号之为‘匡山’”中的“因”应解释为“因此”。B项蛟龙潜于其中”的“其中”指的是上文的“深渊中”因此于”用作介词引进动作行为“潜”的处所其义为“在”。当然除了依据句意来分析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外还可以依据语法结构来分析。C项中的“挈尊罍”是“饮”的状语表方式而”用作连词表修饰关系。每个选项的下一句皆出自课文。将其放回到相关的文中辨析项的意义和用法都不同;B项、C项用法相同而意义不同;D项意义和用法都相同。  答案:D。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描写匡山松树一组是(  )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嘉树帖帖地上如荠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日歌吟万松间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A.①③④      B.②③⑤C.D.②⑤⑥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按照一定的步骤来操作。首先把握筛选的标准。题干的要求是找出“描写匡山松树”的语句。这里包括两个要求其一描写的是松树而不是其他的树种其二必须是匡山上的。须要注意的是有些题干中还会用到“直接(描写)”这样的字眼那么在解题时就必须排除间接(描写)的选项。然后推敲各选项所表达的内容是否符合题干指定的要求。命题者摘取的信息大多不完整解答时不可断章取义而必须把这些信息放回原文中依据上下文来辨析。一般情况下选项是按照C。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匡山位于龙泉的西南面因为四面高B.章三益在匡山上盖了草舍后又根据草舍周围环境的特点建造了三个亭子在亭中弹琴、下棋、喝酒。章三益读书之余常在松间歌吟与松树心意相通精神相合深得看松之趣因此把草舍命名为“看松庵”。宋濂不同意龙泉人士对章三益的看法他认为章三益无论隐居还是出来做官都能像松树一样坚持操守。本题主要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A项的信息源主要在第1段概括了匡山得名的由来并依据本段中大量的描写概括了匡山景色的特点。B项对应文章的第2段章三益先在山上建造了庵庐再根据周围景色的特点依次建造了“烟云万顷亭”“唯天在上亭”“环中亭”。C项对应文章的第3段选项大部分语句都能从原文中找到对应的文字与松树心意相通精神相合”是D项是对文章第4段内容的概括也是对作者观点、态度的概括与分析。其次仔细辨析每个选项的表达与信息源的内容是否吻合。“似是而非”是命题者通常使用的设误方法。B项对章三益在匡山建造一庵三亭的概括正确但“在亭中弹琴、下棋、喝酒”的概括有误文中只是说“可琴可奕可挈尊罍而饮”这只是建亭前的设想或动机因此项转述这部分内容时把“未然”变换成了“已然”。而且可琴可奕可挈尊罍而饮”仅仅是在“环中亭”不是在所有的亭。这又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答案:B。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2)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翻译时一定要注意联系前后文依据原句从前到后字字落实本着“信、达、雅”的原则运用好“留、换、补、删、调”等方法。例如(1)章君”是2)“非松也耶”如果按照字面翻译即“不是松树啊”;如果真的这样翻译就大错特错了。“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是对松树的赞美是托物言志的写法为下文肯定章三益“刚贞自持”的品性作铺垫所以“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用的是反问语气参考译文龙泉有许多高大的山峰在它西南方向一百多里的诸多章三益具有救济世人的优异才能当福建贼寇逼近时他曾经树起旗鼓磨砺兵器率众击退了他们大概是希望建立功业来显露自己。现在却以‘看松’命名庵庐好像隐居之士的行为是鄙薄世间搅扰而不愿接近世人还是因世人不足以相交才寄意于松树呢?”金华的宋濂私下认为章君不是这样。那些植物当中秉承坚贞刚直气度的只有松树是最多的。我曾经私下深深地思考山中灵气生发之时须根上蕴含的主根中收敛的没有不催生枝叶催开花朵以展现美好于一时的。等到秋高气清霜露降临之后却都变黄陨落没有剩余了。那些能够章君处世与松为伴就卓然自立;等到他在恰当的时候挺身而出刚直坚贞把持好自我不被他人的议论所改变最终能够建立功勋并能给百姓恩泽原本也不曾与松树的品格相背离。有人不明白这个道理硬要说他忘记尘世以致质疑他是要隐居山林(这种看法究竟)适不适合(章君)呢?通过对以上实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文言文整体阅读的基本程序和解题技法。做标记。通读全文是答题的第一2.寻对应。解答浅易文言文阅读题3.用技巧。浅易文言文阅读题用以命题的句子往往是文中的关键句客观题选择项中对文章作分析概括的句子一般也涉及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利用试题信息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大意(如果是“选非”题就会有3项是正确的那么给我们的帮助会更大些)。有人认为在整体阅读的基础4.查疏漏。在解答完所有试题后一定要重读原文审视答案这既是确认答案的必要程序也是防止疏漏以免冤枉失分的有效途径。
板块一 古文翻译
一、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选自《烛之武退秦师》)(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3)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参考答案 见“参考译文”画线处。〔(1)越:越过。国:2)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许:答应。济:渡河。设版:修筑防御工事。版:筑土墙用的夹板。“许君焦、瑕”省略主语“晋君”补齐。“君之所知也”是判断句式。(3)厌:满足。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式。前“封”:名词用作动词以……为疆界。肆:延伸、扩张。后“封”:名词疆界。阙:使……减损。焉:哪里。〕参考译文夜晚(烛之武让人)用绳子把自己从城上放下去见到秦伯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呢。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增强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两座城池。(然而晋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满足呢?(如果它)在东边使郑国成为了它的边境那么它就会又想要扩大西边的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得到呢?削弱秦国而使晋国获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二、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选自《鸿门宴》)(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2)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3)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参考答案 见“参考译文”画线处。〔(1)乃:于是。夜:用作状语在夜里。驰:骑马快跑。之:动词到。具:同“俱”全都。具告以事:状语后置即“以事具告”。去:离开。“具告(之)以事”“欲呼张良与(之)俱去”“毋从(之)俱死也”均为省略句。(2)省略主语“刘邦”补齐。鲰生:浅薄愚陋的人。说(shuì):劝说。距:同“拒”把守。内:同“纳”。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故:因此。(3)秋毫:指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用来比参考译文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于是在夜里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全告诉了(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死了。”张良说:“我是替韩王送沛公的人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于是张良进去全部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说:“这件事怎(刘邦)说:“一个见识短浅的小子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有而称王。’所以就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比得上项王吗?”……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捧上一杯酒祝项伯长寿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三、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参考答案 (1)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2)70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做到这些却不能称王的还从未有过。 (3)王不要归咎于年成(不好)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1)请:有“请允许我”的意思。填:拟声词模拟鼓声。鼓:动词敲鼓。之: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兵:兵器武器。既:已经。接:接触、交锋。曳:拖着。走:逃跑。(2)然而:然这样;而却。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即统一天下。未之有:宾语前置句式即“未3)罪:名词用作动词归罪归咎。岁:年成。斯:则那么。至:到这里指归顺。〕四、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选自《张衡传》)(1)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2)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3)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参考答案 见“参考译文”画线处。〔(1)政事渐损:指政治越来2)开头省略主语“皇帝”补齐。尝:曾经。疾恶:痛恨。毁:说别人坏话。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瞪着。诡对:不用实话回答。(3)图身:保全自身。以为:认为。幽微:幽深微妙。明:明了懂得。乃:于是。以:用来。宣:表达。寄:寄托。〕参考译文当时政治越来越腐败中央权力向下转移张衡于是(向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后来被升为侍中皇帝让他进皇宫在自(皇帝)曾经(向张衡)问起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谁。宦官害怕张衡说对他们不利的话都用眼睛瞪着他张衡于是用一些模糊的话搪塞后就出来了。但那些宦官终究害怕张衡成为祸患于是一起诋毁他。张衡常常思考保全自身的事认为福祸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看清于是写了《思玄赋》来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意。五、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2)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3)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参考答案 (1)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会因威胁而屈服(把这件事)禀告单于。单于更加想让苏武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关在大地窖里2)况且皇上年事已高随意变更法令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自己的)安危都不能知道子卿您还又为谁(守节)呢? (3)苏武父子无功无德(但)都被皇上栽培、提拔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上的亲近之臣常常希望为朝廷献出生命。现在能够牺牲自己报效国家即使被处以极刑也的确甘心乐意。〔(1)白:告诉、禀告。降:使动用法使……投降。幽:禁闭。绝:断绝。饮食:给……饮给……食。(2)春秋:年纪。亡:同“无”。大臣亡罪夷灭者:被动句式。夷灭:被夷灭3)亡:同“无”。为……所:表被动。成就:栽培提拔。肝脑涂地:本是形容死亡惨状这里喻以身许国。斧钺:古代军法用以杀人的斧子。斧钺、汤镬:这里泛指刑戮。诚:的确。〕六、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及王师围城逾年城危甚洎劝煜勿降。归朝太祖召责之曰:“汝教煜不降使至今日。”因出帛书示之乃围城日洎所草诏召上江救兵蜡丸书也。洎顿首请罪曰:“实臣所上奇之贷其死谓曰:“卿大有胆不加卿罪。今之事我无替昔日之忠也。”拜太子中允。以洎为给事中、参知政事与寇准同列。先是准知吏部选事洎掌考功为吏部官属。准年少新进气锐思欲老儒附己以自大。洎夙夜坐曹视事每冠带候准出入于省门揖而退不交一谈。准益重焉因延与语。洎捷给善持论多为准规画准心伏乃兄事之。(选(1)洎顿首请罪曰:“实臣所为也。犬吠非其主此其一尔他尚多有。今得死臣之分也。”辞色不变。(2)上奇之贷其死谓曰:“卿大有胆不加卿罪。今之事我无替昔日之忠也。”(3)洎夙夜坐曹视事每冠带候准出入于省门揖而退不交一谈。准益重焉因延与语。(4)洎捷给善持论参考答案 见“参考译文”画线处。〔(1)实臣所为也:判断句。尔:语气词罢了。(2)贷:饶恕。事:侍奉。替:更改改变。(3)夙:早上。曹: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或部门。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冠带:本指服制这里用作动词指穿戴整齐。省:指尚书省。焉:代词他。延:邀请。因延与语:省略句即“因延(之)与(己)语”。(4)捷给:应对敏捷。持论:发表自己的主张。规画:筹划谋划。兄:名词用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事:侍奉。〕参考译文等到宋朝的军队包围了都城南京时间超过一年城池非常危险张洎劝李煜不要投降。等到归顺宋朝之后宋太祖召见并且责备张洎说:“你让李煜不投降以致拖到今天。”于是拿出帛书给他看原来是围城期间张洎草拟的诏书是召集上江救兵的包成蜡丸的书信。张洎叩头请罪说:“确实是我做的。狗总是会向那些主人之外的陌生人吠叫这不过是其中一件事罢了其他还有很多。我今天能够去死也是我作为臣子的本分。”他的语调和神色都丝毫没有改变。宋太祖非任命他为太子中允。任命张洎为给事中、参知政事与寇准官职相同。在此之前寇准掌管吏部选拔人才的事务张洎掌管考核官员的政绩都是吏部下属的官员。寇准年少初入仕途盛气凌人心里想要张洎这个老头依附自己用以抬高自己。张洎从早到晚在衙门里面办公每次都穿戴整齐在尚书省的大门口等候着寇准进出作揖之后就退了下去没有交谈过一次。寇准更加敬重他于是请他和自己说话。张洎应对敏捷善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多次替寇准出谋划策寇准心服口服于是就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七、把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翻译成现代汉语。英公[注]虽贵为仆射其姊病必亲为粥釜燃辄焚其须。姊曰:“仆妾多矣何为自苦如此?”曰:“岂为无人耶?顾今姊年老亦年老虽欲久为姊粥复可得乎?”(选自《隋唐嘉【注】〔英公〕英国公李。参考答案 英国公李虽然地位尊贵到做了仆射这样的大官但是他的姐姐生病时他必定亲自煮粥烧锅时还常常被火烧到胡须。他的姐姐说:“奴仆婢女很多呀为什么要这样劳苦自己呢?”李说:“难道是因为没有人吗?只是现在姐姐年老了我也年老了即使我想长久地为姐姐煮粥还能(有多少时日)做得到呢?”〔仆射(yè):官名唐代仆射为尚书省副长官唐初期官仆射者即为宰相。粥:名词用作动词煮粥。必亲为粥:省略句即“必亲为(姊)粥”。釜:锅。何为:即“为何”为什么。自苦:宾语前置即“苦自”劳苦自己。顾:表轻微转折只是。虽:连词即使。〕八、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玄宗西幸车驾自延秋门出杨国忠请左藏库而去上从之。望见千余人持炬以俟上驻跸曰:“何用此为?”国忠对曰:“上敛容曰:“盗至若不得此当厚敛于民不如与之无重困吾赤子也。”命撤火炬而后行。闻者皆感激流涕迭相谓曰:“吾君爱人如此福未艾也。虽太王去豳何以过此乎?”(选自李德裕《次柳氏旧闻》)【注】①〔幸〕指帝王驾临。这里实际是避安禄山军队而逃。 ②〔太王去豳〕太王,周文王祖古公因受戎狄侵略率亲属离开豳告诉豳人说不愿意因争夺土地而伤害人命。豳人说(1)望见千余人持炬以俟上驻跸曰:“何用此为?”(2)上敛容曰:“盗至若不得此当厚敛于民不如与之无重困吾赤子也。”命撤火炬而后行。(3)吾君爱人如此福未艾也。虽太王去豳何以过此乎?参考答案 见“参考译文”画线处。〔(1)俟:等待。驻跸:帝王车驾驻马停下。何用此为:疑问代词2)敛容:脸色变得严肃。若:如果。厚敛:征收重税。之:代词指代盗贼。困:用作动词使……困苦。赤子:指百姓。(3)艾:止息断绝。何以: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没有或不能。〕参考译文玄宗西行车驾将从延秋门出去杨国忠请求从左藏库那边走皇上同意了。看见有千余人拿着火炬等在那里皇上命令停车问:“要用这个干什么?”杨国忠回答说:“请求烧掉仓库里的积蓄不用替叛军把守它。”皇上严肃地说:“叛听说这事的人都感动得流下眼泪一再互相转告说:“我们的君主这样爱护百姓福气并没有到尽头。即使用太王离开豳的仁爱来比有哪一点能超过这事的呢?”九、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先王先顺民心故功名成。夫以德得民心以立大功名者上世多有之矣。失民心而立功名者未之曾有也。得民心有道万乘之国百户之邑民无有不说。取民之所说而民取矣。民之所说岂众哉?此取民之要也。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翦其发枥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说雨乃大至。则汤达乎鬼神之化、人事之传也。(选自《吕氏春秋·顺民》)(1)得民心有道万乘之国百户之邑民无有不说。取民之所说而民取矣民之所说岂众哉?此取民之要也。(2)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3)民乃甚说雨乃大至。则汤达乎鬼神之化、人事之传也。参考答案 见“参考译文”画线处。〔(1)道:方法。说:同“悦”喜悦。要:关键。此……也:判断句式。(2)克:攻克。正:使……正3)达:通晓。乎:于。〕参考译文先王首先依顺民心所以能功成名就。那些以自己的仁德博取民心而建立大功成就美名的人古代已有很多了。失掉民心而功成名就的还不曾有过。得民心是有方法的不论是拥有战车万乘的大国还是仅有百户人家的小邑他们的人民都有所喜爱。选取人民喜欢的事做民心就获得了。老百姓所喜欢的事难道很多吗?这是取得民心的关键。过去汤王灭掉说:“是我一人有罪不要罪及万民即使万民有罪罪责也在我一人身上。不要因为我一个人的不才致使上帝鬼神伤害百姓的性命。”汤王于是剪掉自己的头发用木夹钳住自己的手指以自身作为祭祀上天的祭品向上帝祈求福佑。老百姓于是非常高兴大雨也自天而降。可以说汤王对鬼神变化和人事转移的道理非常通晓。十、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选自《世说新语·识鉴》)(1)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2)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3)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参考答案 见“参考译文”画线处。〔(1)北:向北。讨:讨伐。异同:偏义复词偏指“异”不同。(2)济事:能成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省略句即“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府见(其)使才皆尽”。履屐:比喻琐细小事。(3)元功:首功大功参考译文郗超与谢玄不和睦。当时苻坚正想夺取晋王朝政权已经像狼一样吞并了梁州、岐山一带地区又虎视眈眈地企图侵占淮河以南广大领土。这时朝廷中商议派谢玄北上讨伐人们对此颇有不同看法。只有郗超说:“谢玄这个人一定能成功。我过去曾经与他一道在桓温府中共事发现他用人能尽其才即使是一些琐细的小事也能处理得恰如其分。从谢玄大功告成后当时的人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同时又推崇他不因为个人的厌恶而埋没别人的才能。十一、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崇祯壬午厚斋公携家居河间避孟村土寇。厚斋公卒后闻大兵将至河间又拟乡居。濒行时比邻一叟顾门神叹曰:“使今日有一人如尉迟敬德、秦琼当不至此。”汝两曾伯祖一讳景星一讳景辰皆名诸生也。方在门外束时已薄暮检寻既移时反覆讲论又移时城门已阖遂不能出。次日将行而大兵已合围矣。城破遂全家遇难。惟汝曾祖光禄公、曾伯祖镇番公及叔祖云台公存耳。死生呼吸、间不容发之时尚考证古书之真伪岂非惟知读书不预外事之故哉!(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一·滦阳续录·三》)(1)濒行时比邻一叟顾门神叹曰:“使今日有一人如尉迟敬德、秦琼当不至此。”(2)时已薄暮检寻既移时反覆讲论又移时城门已阖遂不能出。次日将行而大兵已合围矣。(3)死生呼吸、间不容发之时尚考证古书之真伪岂非惟知读书不预外事之故哉!参考答案 见“参考译文”画线处。〔(1)比邻:邻居。顾:回头看。使:假如。(2)薄:迫近。移时3)死生呼吸:省略句死生(如)(于)呼吸(间)”。尚:还。预:参与、接触此处可理解为“关注”。外事:世事。〕参考译文明代崇祯十五年你高祖父厚斋公将全家迁到河间府以逃避孟村土寇的骚扰。厚斋公死后听说大军将到河间府于是全家又打算迁到乡下居住。临走时邻居一位老人家回头看着门神叹道:“假如现在能有一个像尉迟敬德、秦琼那样的人天下也不会落到这般地步!”你的两位曾伯祖一位名叫景星一位名当时已是黄昏查找翻检书籍既费了许多时间反复讲解辩论又费去不少时间这时城门已经关闭于是出不了城。第二天将要动身可是大军已把城池包围了起来。城被攻破他们便全家遇难。只有你曾祖父光禄公、曾伯祖镇番公及叔祖云台公活下来而已。当生与死处在一呼一吸的瞬间、间不容发的时候他们还在考证古书的真伪岂不是只知读书不关注世事变化的缘故吗?十二、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岑文本初仕萧铣。江陵平授秘书郎直中书。校省李靖骤称其才擢拜中书舍人渐蒙恩遇。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冀复用之。太宗曰:“我自举一人公勿复也。”乃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与枢密。及迁中书令归家有忧色。其文本对曰:“非勋非故滥登宠荣位高责重古人所戒所以忧耳。”有来贺者辄曰:“今日也受吊不受贺。”辽东之役凡所支度一以委之神用顿竭。太宗忧之曰:“文本与我同行恐不与我同反。”俄病卒矣。(选自《大唐新语》)(1)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冀复用之。(2)及迁中书令归家有忧色。其母怪而问之。(3)辽东之役凡所支度一以委之神用顿竭。参考答案 见“参考译文”画线处。〔(1)谙练:熟悉。故事:古今异义词先例典故这里指典章制度。诰:文告。逮:赶上及。冀:希望。(2)省略主语“岑文本”补齐。迁:升官。怪:意动用法以……为怪觉得奇怪。(3)凡:所有的一切。支度:支付用度指物资调拨。一:全部。委:托付交付。神用:精神、精力。顿:顿时立刻。竭:穷尽。〕参考译文岑文本原来在萧铣手下当官江陵平定后入朝任秘书郎在中书省当班。检校中书令李靖屡次称赞他有才能他被提拔作中书舍人渐渐地受到太宗的重视。当时颜师古熟习典章制度善于制作文告同时人没有能比得上他的(他被免中书侍郎官后)希望再担任这个职务。太宗说:“我自己选拔一个人你就不要再当了。”于是任命岑文本为中书侍郎主持机要。等到他升为中书令回到家里脸上露出忧虑的神色。他母亲觉得奇怪问他(什么缘故)岑文本回答:“我不是功臣又不是皇在进攻辽东的战争中军中的物资调拨全部由他掌管他的精力很快就耗尽了。太宗忧虑地说:“岑文本和我一起来恐怕不能和我一起回去了。”不久岑文本生病死在军中。板块二 古文断句一、用斜线(/)给下面的文段断句。(限6处)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矣。(选自《礼记》)参考答案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抓住关键词“善……者”“其”“也”“而”“可谓”。)参考译文善于歌唱的人能使人受到感动随着动人的声音来歌唱。善于教学的人能使人得到启发随着他的意愿来学习。他的讲解语言简约而通达易晓从微小浅近处入手而蕴含着至善的二、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6处)裴光德有故人官亦不卑自远相访。裴公给恤优厚从容款洽在其第无所不为。乘间求京府判司。裴公曰:“公诚佳士但此官与公不相当不敢以故人之私而隳朝廷纲纪他日有瞎眼宰相怜公者不妨却得某必不可。”其执守如此。(选参考答案 公诚佳士/但此官与公不相当/不敢以故人之私/而隳朝廷纲纪/他日有瞎眼宰相怜公者/不妨却得/某必不可 (大意是裴垍拒绝故人求官的请求再抓住关键词“但”“而”“他日”。)参考译文裴有个老相识官做得也不小了从远方来探望他。裴叙谈恳切融洽那人在裴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找了个时机请裴“您确实是个不错的人不过这个官职与您的能力三、用斜线(/)给下面的文段断句。(限6处)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故镜无见疵之罪道无明过之怨。(选自《韩非子·观行》)参考答案 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智短于/故以道正己/故镜无见疵之罪/道无明过之怨。(抓住关键词“镜”“道”“故”。)参考译文古代的人因为眼睛缺少自见的能力所以用镜子来观察面容;因为智慧缺少自知的能力所以用道来端正自己。因此镜子没有显现瑕疵的罪责道不因显露过失遭怨恨。四、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6处)明年春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选自《后汉书·吴汉传》)参考答案 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 (注意人称变化抓住关键词“曰”“何”“遂”。)参考译文第二年春天贼人率领五万多人夜五、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6处)夫兵形象水水之行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选自《孙子兵法·虚实篇》)参考答案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抓住“兵形”与“水”之间的比喻关系。)参考译文军队的态势好像流水水的流动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军队的态势总是避开敌人的坚实六、用斜线(/)给下面文段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6处)且夫发是赏无功也论囹圄而出薄罪者是不诛过也夫赏无功则民偷幸而望于上不诛过则民不惩而易为非。(选自《韩非子·难二》)参考答案 是赏无功也/论囹圄而出薄罪者/是不诛过也/夫赏无功/则民偷幸而望于上/不诛过/则民不惩而易为非 (抓住动宾短语“赏无功”“不诛过”注意特殊句式“……者……也”。)参考译文打开粮仓把粮食送给贫穷的人这是赏赐没有功劳的人;审理狱中囚犯释放犯有轻罪的人这是不惩罚有罪过的人。赏赐没有功劳的人民众就要怀有苟且和侥幸的心理把希望寄托在君主的赏赐上;不惩罚有罪过的人民众就不会警惕自己的行为容易做犯法的事情。七、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6处)贞观十六年太宗谓大理卿孙伏伽曰:“夫作甲者欲其坚恐人之伤;作箭者欲其锐恐人不伤。何则?各有司存利在称职故也。朕常问法官刑罚轻重每称法网宽于往代仍恐主狱之司利在杀人危人自达以钓声价今之所忧正在此耳深宜禁止务在宽平。”(选自《贞观政要》)参考答案 仍恐/危人自达/以钓声价/今之所忧/正在此耳/深宜禁止/务在宽平 (借助关键实词“恐”“忧”虚词“以”“耳”等标志性词语来判断停顿。)参考译文贞观十六年唐太宗对大理卿孙伏伽说:“做铠甲的人千方百计使铠甲坚固唯恐人被击伤;造箭的人希望箭头尖锐唯恐不能将人射伤。为什么呢?他们只是各司其职都希望自己称职而已。我常常询问司法部门刑罚的轻重情况他们都说刑罚比前朝宽大但我仍然担心主管断案的官员以杀人为功沽名钓誉危害别人以抬高自己。现在我八、用斜线(/)给下面的文段断句。(限6处)阳门之介夫死司城子罕入而哭之哀晋人之觇宋者反报于晋侯曰阳门之介夫死而子罕哭之哀而民说殆不可伐也。(选自《檀弓》下)参考答案 阳门之介夫死/司城子罕入而哭之哀/晋人之觇宋者反报于晋侯曰/阳门之介夫死/而子罕哭之哀/而民说/殆不可伐也。(先找出主要人物“阳门之介夫”参考译文守护宋国阳门的一个卫士死了管理都城的官员子罕到他家为他哭泣哭得很悲哀。晋国派到宋国的侦探回去向晋侯报告说:“宋国阳门的一个卫士死了子罕为他哭得很伤心百姓因感动而兴奋宋国恐怕不可以征伐吧!”九、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6处)俄改山南道廉访使浮海北而往道阻还抵铁山遇曰:“吾朝廷重臣宁为贼拜邪!”遂遇害。(选自《元史·列传第三十二·月鲁不花传》)参考答案 遇倭贼船甚众/乃挟同舟人力战拒之/倭贼绐言投降/弗纳/于是贼即登舟攫月鲁不花/令拜伏/月鲁不花骂曰 (借助人称的变化以及“乃”“于是”等标志性词语来判断停顿。)参考译文不久改任山南道廉访十、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6处)吾友刘君古塘行直而清其为学常自信而不疑心所不可虽古人之说不苟为同也而好人之同乎己。夫古人也。君与吾离群索居久矣会有所闻书以质之。(选自方苞《通蔽》)参考答案 夫古人之说不能强吾以苟同/而欲人之同乎己/非心术之蔽乎/知君者/犹以为自信之过也/不知者/将以为有争气也 (语段内容是作者提醒挚友谨防“心术之蔽”。可借助“而”“乎”“者……也”等标志性词语来判断停顿。)参考译文我的好友刘古塘品行正直胸襟坦荡做学问常常自信而不动摇心里不赞同的即使是古人的说法也不苟且赞同却喜欢别人赞同自己的观点。古人的说法不能强迫自己去苟且赞同却希望别人赞同自己这难道不是思想修养的不明吗?了解刘君的人还认为他是太自信了;不了解刘君的人将会认为他是在争强斗气。刘君和我不跟朋友们在一起很长时间了恰好我听见一些议论写下来和他讨论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客服总机:400-606-99777 业务传真:010- 客服邮箱:Copyright &2006 - 2015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00390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元史 日本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