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在巴黎电影和会上,美国等列强对中国问题最终作出怎样的规定

当前位置:
>>>如果将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慕尼黑会议排列一起,其主要依据是..
如果将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慕尼黑会议排列一起,其主要依据是
A.都在美国的操纵下召开B.都是资本主义列强的分赃会议C.会议主题都是解决殖民地问题D.会后都建立了一个国际性组织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山东省中考真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果将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慕尼黑会议排列一起,其主要依据是..”主要考查你对&&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慕尼黑会议&&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慕尼黑会议
巴黎和会:1918年1月到6月,一战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在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英法美操纵了会议,会议签订了对德的《凡尔赛条约》,对德国加以限制,还签订了同其他战败国的条约。形成了凡尔赛体系,确定了一战后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是协约国一方的分赃会议。《凡尔赛和约》:《凡尔赛和约》,全称《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它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协约国和同盟国于日宣布停火,经过巴黎和会长达6个月的谈判后,于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中国因巴黎和会对于中日青岛问题无法解决,进而爆发全国反日的五四运动。凡尔赛会议的实质:帝国主义战后重新瓜分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赃会议。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欧洲各国:凡尔赛体系确立后留下的主要矛盾:1.战胜国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对德国的过分削弱导致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2.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之间的分赃不均导致矛盾;3.帝国主义国家和苏联的矛盾;4.帝国主义国家和殖民地人民的矛盾。《凡尔赛和约》的内容:1.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设防;2.承认波兰独立,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3.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4.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5.德国应支付大量战争赔款等。巴黎和会的影响:1.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2.严重破坏了德国的独立和完整,加重了德国人民的负担,激起了德国人民的仇视。凡尔赛会议三巨头:左起劳合·乔治,克里蒙梭,威尔逊历时92年,德国终于将一战战争赔款全还清:据德国《明镜周刊》日报道,日是东西德统一20周年纪念日,同时也是德国完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部赔款的日子。届时,德国政府将向法国政府交付6870万欧元(6.23亿人民币)的最后一笔战争赔款。 按照一战后签署的《凡尔赛和约》,德国政府需要支付2690亿金马克的赔款,相当于9.6万吨黄金。但到1929年,这笔赔款被减少到1120亿金马克,必须在59年内付清。从1924年到1930年间,德国被迫发行大量外国债券以筹集这笔巨额赔款。1929年发生全球金融危机,德国于1931年暂停了每年偿付的赔款。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德国拒绝恢复偿还赔款。但在1953年的伦敦国际大会上,西德同意承担德国二战前发行的国际债券偿还责任。按照伦敦大会规定,可以待德国实现统一后开始偿还赔款,只是要先行支付一笔利息。柏林墙倒塌后,德国实现了国家统一,此后德国开始偿还这些国际赔款,直到日还清最后一笔赔款。自一战战败后,德国历时92年才完全还清赔款。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会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建议召开的国际会议。亦称太平洋会议。日至日在华盛顿举行。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巴黎和会虽然暂时调巴黎和会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但它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日美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华盛顿会议目的是要解决《凡尔赛和约》未能解决的帝国主义列强之间关于海军力量对比和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完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帝国主义和平体系。在华盛顿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五国海军条约》:《美英法意日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五国海军条约》于日签字。条约有效期至日。《五国海军条约》使英国正式承认了美英海军力量的对等原则,标志着英国海上优势从此终结,并使日本的扩军计划受到限制,签约规定了五国战列舰总吨位限额。美英两国各为52.5万吨,日本31.5万吨,法意各为17.5万吨。通常称为5:5:3:1.75:1.75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美国外交的又一胜利。《九国公约》:《九国公约》,全称《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日,美、英、法、意、日、荷、比、葡、中9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公约的核心是肯定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并赋予它以国际协定的性质,使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遭到挫折。实质上是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对中国的联合统治,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华盛顿会议的实质:巴黎和会的继续,帝国主义之间分赃不均的调整,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华盛顿会议只是帝国主义利益的局部调整,不能消除帝国主义间的矛盾。《九国公约》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重新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华盛顿体系的影响:1.建立了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新格局;2.美国是此次会议的最大胜利者:取得了和英国同样的海军力量,又抑制了日本在东亚和太平洋的势力;3.只是暂时调整了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并没有解决矛盾的实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结构图:慕尼黑会议:~3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关于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族聚居区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四国首脑会议。德国觊觎捷克很久,1938年,德国武装入侵了捷克的苏台德地区,面对纳粹德国的扩张野心,英国、法国政府推行绥靖政策,企图牺牲捷国家利益而将德国侵略矛头引向东方,以缓和与德国的矛盾,维护自身安全。为达此目的,英国首相张伯伦在与希特勒会谈后同意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法国总理达拉第则与英国保持一致,慕尼黑会议是绥靖政策的顶峰。绥靖政策:绥靖政策也称姑息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20世纪30年代前,绥靖政策主要表现为扶植战败的德国、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这从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中可以窥见端倪。在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洛迦诺公约中则更具体化了。祸水东引:二战之前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主要原因,希望将希特勒的战争危害引向东部,使其首先攻打苏联,同时维护英法的即得利益。《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所秘密签订之互不侵犯条约。斯大林为了保护苏联的安全及利益,故此放弃与英法共同抗德,反而与之保持表面上的友好关系,以争取时间及空间应对德国在日后可能的军事行动。另一方面,希特勒为了达成闪电战军事效果,避免过早与苏联发生冲突,故也愿意与苏联签订非战条约。绥靖政策的主要表现:1.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三省,美国表示无疑干涉日本在在“满洲”的行动。2.1934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英法表示不干涉,并没有封锁苏伊士运河。3.1933年,德国退出国联,1935年英德签订《英德海军协定》破坏凡尔赛合约。4.1936年,希特勒派兵进入莱茵非军事区。5.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德意法西斯派兵支持,英法表示不干涉。6.1938年,德国强行兼并奥地利。6.1938年,慕尼黑会议将捷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绥靖政策发展到顶风。英法推行绥靖政策原因:1.害怕战火蔓延本国,;2.祸水东引,企图以此打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3.经济危机之后,英法等势力受到明显影响,无力遏制德国;4.国际的反战情绪较大,人民厌恶战争,追求和平的思想促使。绥靖政策带来的危害:1.法西斯势力膨胀,军事工业迅速发展;2.许多国家成为绥靖政策的牺牲品,被法西斯国家侵略或兼并;3.绥靖政策同时使英法放松了警惕,导致二战开始后准备不足。慕尼黑会议被德国强占的苏台德区:慕尼黑会议―“害人终害己”:说到慕尼黑这个地方,足球迷们一定会想到拜仁慕尼黑这支著名的球队,它也因在二战爆发前上演了一出“搬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故事而出名。慕尼黑会议这个故事要从捷克斯洛伐克说起,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日耳曼人多居住在苏台德地区,德国法西斯掌握政权后以后,扶植苏台德区的日耳曼人党制造民族纠纷,企图将它从捷克斯洛伐克独立出来,进而侵占整个捷克斯洛伐克。1938年9月苏台德日耳曼人发动暴乱,德捷边境环境趋于紧张。此时,英法不愿再次被拖到战争的混水中,为了求得一时的和平,他们威逼捷克斯洛伐克向法西斯德国屈服。因此张伯伦从日到22日,仅一星期内,两次飞往德国和希特勒会谈,企图将捷克斯洛伐克作为礼物送给德国,并怂恿希特勒进攻苏联,祸水东引。9月30日,经过幕后策划,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德国总理希特勒在慕尼黑签订了《德国、联合王国、法国及意大利间的协定》,即《慕尼黑协定》。协定规定:日前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地区及同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移交给德国;英法对新国界提供保证。当时,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虽被带到了会议大楼,但只能呆在会议厅隔壁的房间里坐冷板凳,等待最后的判决。第二天凌晨1时,4国在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移交德国的协定上签了字之后,捷克政府的代表才被叫进会议厅。几小时后,捷克政府正式宣布接受慕尼黑协定。英、法用出卖捷克斯洛伐克换来了有希特勒共同签字的四国所谓“再也不想彼此交战”的宣言书。在张伯伦和达拉第看来,让德国进捷克斯洛伐克,就为德国打开了东进的大门,把祸水泼向苏联的勾当告成了。所以,当9月30日张伯伦回到伦敦时,竟得意忘形地挥舞着那张有希特勒签字的纸片,对那些欢迎他的政府要员和社会名流们说道:“我的好朋友,这是我们的时代的和平!”慕尼黑阴谋使希特勒看清了英法的软弱可欺,便得寸进尺,于1939年3月向布拉格长驱直入,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法西斯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增强了军事和经济力量,在战略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侵略野心更为狂妄,随即把侵略矛头指向波兰,9月1日,德国就以突袭波兰掀起了对英、法的全面帝国主义战争。随后不久,相继入侵法国、英国。张伯伦“以损人的目的开始,以害己的结果告终”。这种为了一时和平而牺牲他国利益的“绥靖政策”臭名远扬。
发现相似题
与“如果将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慕尼黑会议排列一起,其主要依据是..”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20471552401488377226813413898巴黎和会 中国外交失败后的感想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4页免费24页免费25页免费17页免费30页5下载券20页3下载券37页5下载券9页免费6页免费7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4页免费7页1下载券4页免费2页免费1页免费
巴黎和会 中国外交失败后的感想|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表现
“弱国无公义,弱国无外交。”但是,弱国可以有伟大的外交家。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就是顾维钧。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中国和谈失败,作为中国的全权代表,32岁的顾维钧断然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他的出色雄辩和民族大义让他的名字在近代中国的史册中熠熠生辉。
顾维钧简介
顾维钧,字少川。1888年1月29日(清光绪十三年十二月十七)生。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1904年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专攻国际法及外交,获博士学位。1912年回国后,任总统秘书、内阁秘书、外务部顾问和宪法起草委员等职。1915年起历任北洋政府驻墨西哥、美国、古巴、英国公使。1919和1921年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在巴黎和会上,就山东的主权问题据理力争,以出色的辩论才能阐述中国对山东有不容争辩的主权,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权益作出了贡献。1922~1926年先后任北洋政府的外交总长、财政总长、代理国务总理等职,其间,于1924年5月曾代表中国政府与苏联签订《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以中国代表身分参加了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调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的侵略罪行。1932年起先后任驻法、英、美大使和驻国际联盟代表等职。1945年6月,出席旧金山会议,参加联合国宪章起草工作并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其后任国民党政府驻联合国代表。1956~1967年,历任海牙国际法庭法官、国际法院副院长、台湾国民党总统府资政等职。退休后定居美国,以十七年时间完成口述回忆录,记述了五十多年从事外交工作的经历。1985年11月14日在美国纽约病逝。
顾维钧是位功不可没的爱国外交官。他一生坚毅果敢地为中国人民服务。他对工作的献身精神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尊敬。他是近代中国伟大的国务活动家和外交家之一,改变中国屈辱的对外关系、维护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尊严是他投身外交界时抱定的目标。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这位爱国外交家以自己的智慧、修养和爱国热忱,在他的外交生涯中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德法俄相继投入欧洲战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扩大在华势力。8月下旬,日本迫不及待地对德宣战。11月,日军占领青岛,接管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对德战事结束后,日本并没有如先前所说的从中国撤军,反而在1915年1月18日,向袁世凯提出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5月24日,中日签订《民四条约》(即《二十一条》第五条除外)。1917年初,日本和英、法、俄、意签订了秘密谅解协议,四国承认日本在山东的利益。日本设法使中国对德宣战,同时北洋政府也积极主动地参加一战,希望能于战后获得和会席位,保护国权、争取利益。然而,这个秘密协定成为日本拒不归还山东的一个借口。后来的段祺瑞政府更是把山东的权益作进一步的出卖。
自1915年10月至巴黎和会前,顾维钧一直担任驻美公使。期间,他一直密切关注远东国际关系的变化,思考着如何争取中国的民族权益。他提出“赖美为助”的外交策略,建议政府与美国采取一致行动。顾维钧相信美国是中国真正的朋友,因为在中日交涉“二十一条”期间,美国的态度基本上是支持中国的。而且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战后重建世界新秩序的方案以及“十四项原则”受到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包括中国在内的长期遭受不平等待遇的国家的普遍欢迎。他预料,美国战后的国际势力和影响力更加扩大。因此,站在协约国特别是美国这一边,对于中国在战后恢复被侵占的权益是有利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半年前,顾维钧就向中国外交部提交了一份中国关于议和大会应提问题的翔实报告。其主要内容包括:一、各国对华政策问题;二、由欧战直接引发的山东及“二十一条”要求等问题;三、中国希望解决的各问题,如收回治外法权、收回关税自主权、收回租借地等;四、各项国际公法问题的解决,如公海自由、修改陆战规则等;五、关于维持世界和平问题;六、欧洲各国特别问题。在所有驻外公使提交的报告中,顾维钧的这份报告最为完备、齐全。然而经北京政府指示,中国代表团在1919年1月8号提出的和约议案,并不包括大家很感兴趣的山东问题,因为北京政府不愿和日本发生冲突。但顾维钧却摒除政府之见,以民族长远利益为重,在力劝政府的同时,继续积极研究并准备了有关山东问题的议案,在巴黎和会上有关山东问题的交涉充分证实了他的先见之明。
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
1、席位问题,引发矛盾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巴黎和会即将召开。北洋政府任命的代表共五人,分别是外交总长陆征祥、南方政府代表王正廷、驻英公使施肇基、驻比公使魏宸组、驻美公使顾维钧。1918年深冬,顾维钧抵达巴黎。刚到巴黎,代表团就遭遇到了第一个打击——中国被划为最末一等的国家,只能有两个席位。同时在代表团排名问题上,波澜又起:北京政府推翻了陆征祥上报的排名,将顾维钧提到了王正庭和施肇基前边。这引起了王正廷和施肇基的强烈不满,在代表团中埋下了不和的种子。此后,代表团分成两派,以王正廷、施肇基为一方,陆征祥为另一方。双方争吵不休,纠纷不断,顾维钧也不时成了攻击对象。当然,在整个巴黎和会进程中,他们还是遵从了一致对外原则,顾全了大局。顾维钧为了内修团结和睦,做了不少努力。
2、十人会议,慷慨雄辩
一月下旬,五强国十人会议(包括五强首脑与外长)讨论分配战时所占有之德国海外属地问题,经激烈争辩仍不得解决,于是临时提议讨论日本对中国山东问题的要求。
1919年1月27日,即将午餐的时候,中国代表团第一次获悉中国将被邀请出席下午的“十人会”,阐述自己的主张。
尽管中国代表团已准备将山东问题向大会提出,但由于内部不和,代表们忙于内讧,直到那天都还没有讨论过应对日本先发制人的策略。得到这个消息后,其他代表们都保持沉默,掌有决策权的外交总长称病无法赴会,于是其余四人只能自行决定。顾维钧提议根据最初排名顺序有王正廷和施肇基赴会。施肇基以从未准备过该议题为由而推顾维钧去,王正廷也表示如果非要他出席,则应由顾维钧发言。最后决定由顾、王二人出席会议,由顾维钧发言、
会议开始,由法国总理克列孟梭担任会议主席,日本的牧野首先发言。
牧野重弹老调,态度非常傲慢:山东租借地早已由德国转移到日本。日本是战胜国,有权处理这个问题。而且,日本非常尊重日本与中国已经签订的条约,中国早已承认日本对山东的权益(——指二十一条)。总之,这一问题已无须赘言。
紧接着,不让人有一点思考余地,克列孟梭把手向中国代表一指,问中国代表是否准备发言。这当然是日本与英、法相互勾结,有意为中国代表团制造迅雷不及掩耳的困境。顾维钧和王正廷商量后,由王正廷起立发言:
“我们代表团的顾维钧博士将予以答复,但应当给予时间准备中国的声明。”在美国总统威尔逊和国务卿蓝辛的支持下,克列孟梭这才宣布休会,明天上午复会,听取中国的立场。
会后,顾维钧立即与陆征祥拜访威尔逊,向威尔逊阐述山东问题以及希望能够在这个问题上得到美国的支持。在会谈期间,作为首席代表的陆征祥除了礼节性的交谈外几乎一言不发,对美事务完全交由顾维钧处置。顾维钧高超的外交能力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会谈结束后,中国代表团在顾维钧寓所进一步讨论应对之策。随后顾维钧连夜准备第二天的发言稿。
1919年1月28日上午十一时,顾维钧与王正廷偕代表团秘书赵泉再次出席十人会议。这是顾维钧第一次在国际讲坛上发表长篇演说,但他没有用发言稿,“初似发言稍颤,既乃侃侃而谈”,口出成章,英语流利,用词正确,慷慨陈词。面对日本咄咄逼人的攻势,顾维钧以他特有的机智、幽默,巧取日本全权代表牧野的一块金怀表,激怒牧野,牧野斥之为盗贼,这正落入顾维钧的圈套。顾维钧反诘:“日本掠夺了中国的山东省,是不是世界的盗贼呢?一块怀表引起牧野如此愤怒,那么山东三千六百万百姓丢失山东该不该愤怒,四万中国人民该不该愤怒呢?”继而,顾维钧从历史、文化、经济、战略等方面阐明中国必须收回山东的严正立场。
顾维钧慷慨激昂地说道:“中国代表团要求和平会议将德国战前在山东的租借地、铁路和其他一切权益归还中国。有关领土是构成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也是山东省的一部分,有三千六百万人口。他们是中国人种,说的是中国语言,信仰的是中国宗教。基于和会接受的民族自决与领土完整的原则,中国实有权利要求归还这些领土。”
“就经济而言,这是一个人口稠密的省份。在三万五千平方英里的面积上,住有三千六百万人民。人口的稠密产生强烈的竞争,而极不适宜于殖民。外力的侵入足以引致剥削当地人民,而非真正的殖民。”
“就战略而言,胶州控制华北的门户,即控制由海岸至北京的捷径。一条铁路直达济南府,与津浦铁路相接即可通达北京。为中国国防利益而言,中国代表团不能答应任何外国拥有这生死攸关的地段。中国不能没有山东,就象西方不能没有耶路撒冷。”
“中国很明了日本英勇海陆军曾驱逐德国的势力于山东省之外。中国也很感激英国在这方面的协助。尽管我们满怀谢忱,但中国代表团深感对祖国和世界均难疏职责,如果我们为了感恩而出售同胞与生俱来的权利,那么将会种下未来冲突的根源。因此,中国代表团深信会议在考虑处理胶州租借地和德国在山东的其他权益时,必会郑重顾及中国的基本权益,即政治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权益,以及顾及它力谋世界和平的热忱。”
顾维钧的发言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中国代表团的同仁们都站了起来,向他送来满怀敬意的目光。这次雄辩在中国外交史上地位非凡,这是中国代表第一次在国际讲坛上为自己国家的主权作了一次成功的演说。它为中国收回山东主权奠定了法理依据,也使他本人在国内外一举成名,成为巴黎头号新闻人物。
面对顾维钧一气呵成、无懈可击的发言,日本代表牧野说,关于胶州租借地,中日间已交换过意见。而有关铁路问题中日间也已有协定。此时,威尔逊借机询问牧野能否江中日间协定提交大会。在美国的紧逼下,牧野只能表示日本政府同意。顾维钧明白这是威尔逊在履行他帮助中国的诺言,因为一旦中日间条约提交和会,日本这些条约胁迫中国的企图就将破产,所以他马上表示中国对此“绝无异议”。随后顾维钧进一步指出由于中国对德宣战,中德间以往一切条约都已被废除。及时根据中德原有条约,德国也无权将它的权益转让他国。会议在顾维钧的雄辩中结束。
3、列强操纵,损华肥日
虽然顾维钧的演讲成功,一时舆论倒向中国这一边,但是在帝国主义五强所控制的巴黎和会上,原则和公理却被用来做交易。在四月下旬的时候,意大利因故一度退出和会,日本也以退出和会为要挟,胁迫和会答应其对山东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英、法由于与日本早有默契,自然成为日本的支持者;就连中国一向倚为靠山的美国也一反常态,倒向日本,以牺牲中国的利益来避免和会的破裂,他们予以更多关注的只是其关于创建国际联盟的构想。美国总统威尔逊、法国总统克雷梭、英国首相路易乔治为了平衡列强之间的利益,对山东问题竟然作出了违反公理的决定,通过了关于山东问题条款【第156、157、158条】,将德国在山东权益让与日本。“美总统称,欧、美并非不愿主持公道,无知为先时种种条件所束缚。”
&顾维钧当即严正声明;“中国要求不由日本,而由德国直接归还这些权利”,现在提出这个方案“对中国和世界和平都无所补益”,而且“只字未提日本归还它在山东全部权利的时间表,这无疑将在亚洲播下动乱的种子。”24日,中国代表团为避免谈判破裂,再备说帖分送美、英、法首脑,对解决方案做了一定让步,提出:胶州租借地先交五大国暂收,和约签字后一年内日本交还中国;中方愿偿还日本在胶州的所有军事费用;胶州湾全部开作商埠,设专区供缔约国人民居住通商等,但仍被和会拒绝。30日,美、英、法三国专家小组对中日山东问题做出完全偏袒日本的决议。这项决议将德国战前在中国山东享有的一切政治、经济、军事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而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却不能从战败国接收失去的主权。中国代表团,尤其是顾维钧的努力付诸东流。
4、断然拒签,名留史册
5月1日,中国谈判代表、外交总长陆征祥将此事电告北洋政府,北洋政府外交委员会(总统府智囊机构)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不签约。5月2日,北洋政府又密电中国代表可以签约,但随即在5月4日就爆发了“五四运动”。
顾维钧和中国代表团多方斡旋,试图扭转和会决定,均遭失败。软弱的北洋政府竟逼代表团屈从列强旨意,在和约上签字。代表团团长陆征祥等人既不愿签字,又无力抗争,只好避走巴黎,最后代表团剩下顾维钧和王正廷两人。和会最后一段时间里,顾维钧坚持工作,毫不懈怠,一直坚持斡旋到和约签订前的最后一刻,实际上在代表团中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
6月24日,北京外交部接连电告代表团:国内形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签,政府压力极大,签字一事请总长自行定夺。可陆总长此时已住院多日了。如此情况下,顾维钧感到:退无可退,只有拒签,表明中国的立场。他把这一想法汇报给陆征祥,陆征祥同意了他的意见。
顾维钧和王正廷以民族大义为重,在凡尔塞和约上拒绝签字。1919年6月28日,当签约仪式在凡尔赛宫举行时,为中国全权代表准备的两个座位上一直空无一人。中国用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愤怒。
四、历史意义及对顾维钧的评价
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拒绝签字的行为,是中国人第一次挺起胸膛向列强说“不”!
终于打破了“始争终让”的外交局面,最后没有退让。这也使得巴黎和会成为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这以后,中国一步步地夺回了丧失的主权。
作为一名年轻的外交官,顾维钧勇敢,机智,才华横溢,具有极强的爱国情感,他为捍卫民族尊严,维护国家利益倾尽了全力。面对法国总理克列孟梭待客的无礼,他表现得不卑不亢,严肃而自信,得到了对方的尊重;在巴黎和会的发言中,他机智地利用日本代表的一个怀表痛斥日本帝国主义强占山东的强盗行为,这更是轰动了整个巴黎;而在日本代表的威逼利诱下,他表现出了极大的蔑视,体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弱国无外交”这是流传于国人的一句无奈而心酸的口头禅,但顾维钧的壮举证明了弱国也可以出伟大的外交家。有人曾经问顾维钧,在他一生中哪一件事情做得最突出、最满意,顾维钧答道:“巴黎和会”。
巴黎和会悬而未决的山东问题,最终在1921年华盛顿会议上得到了解决。经过36次谈判,中日签署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件,日本无可奈何地慢慢交出了强占的山东权益。在这次会议上负责山东问题并最终虎口夺食的,是33岁的顾维钧。
沈潜,《顾维钧》,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金光耀,《顾维钧与中国外交》,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金光耀,《顾维钧转》,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
百度百科——顾维钧
谢军虎,《孤独的英雄——顾维钧》,/share/
百度百科——巴黎和会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解放军在巴黎 下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