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活顺治年间间第一位状元

108 414 658 150 136 42 4 758
511 602 65 75 30 13
77 16 4 32 330 31 39 42 26 0 0 11 10 8 7 30 2 3 0 1 75 0 43 3 36 51
查看: 1592|回复: 11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3435主题精华2粟米9535.97 石信誉176 点阅读权限140
正七品上.四门博士, 积分 3435, 距离下一级还需 565 积分
信誉 176 / 粟米 9535.97 / 恶评 0 / 不满 2 / 帖子 3435 / 精华 2 / 在线 1117 小时 / 注册
徐元文,宇公肃,号立斋,(一说建斋)生于明崇祯七年(1634)九月二十八日,死于康熙三十年(1691)闰七月二七日,享年58岁。他的先祖居住在苏州常熟(分属江苏),九世祖(一说八世祖)徐良始迁居到昆山(今属江苏)。他的曾祖父是万历年间的进士,任官至太仆寺少卿。祖父和父亲都是贡生,母亲是昆山顾家的女儿。徐元文与他的哥哥徐乾学、弟弟徐秉义都是进士,在当时很有名望,号称&昆山三徐&。
徐元文在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读书学习,14岁时经考试被录取为当地。他所
徐元文像[1]
读的书以六经(即《》、《》、《》、《》、《》、《》六部书)为主,也常读诸子百家的著作,力求明了事理,经世致用。对&举子家言&,则有选择的去读。当时昆山所在的吴中地区,继承了明末复社的遗风,盛行以文交往结社。徐元文兄弟三人也相约组织了文社,并命名为&慎文&。他们厌恶时俗曲薄,提倡古学,一时间,各种谈论学问的文章纷纷效仿徐氏兄弟的文风。
  十一年(1654),徐元文在中考中。顺治十六年(1659),在中又高中进士第一名。当时他才21岁,顺治皇帝福临在乾清门召见了徐元文,对他抚慰有加。因宫后福临高兴地对说:&今年我大清得了一位好。&下旨赐予徐元文冠带、蟒服,任命徐元文为。
  徐元文在翰林院的任职期间,多次被顺治皇帝召见。有次他扈从顺治皇帝到,顺治皇帝特赐他乘坐御马。他特意写下&空传枚马金门侍。只倚雕虫事武皇&的诗句以记此事。有一天,徐元文随顺治皇帝造访僧斋蕉园方丈,向方丈请教佛家典籍,事后,徐元文对方丈没有表示谢意。顺治皇帝也没有难为他,却说:&此人大有见解,他当状元是朕亲自选拔的。&
  翰林院的日常事务很简略,徐元文就利用空闲时间研究学问。他不但钻研诗文,且努力通晓历史,求本探源,总结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
伴驾侍读君臣切磋  康熙十三年(1674)五月,徐元文升任兼、重修《太宗实录》副总裁。第二年四月,改任翰林院,兼礼部侍郎,充任。每天在进讲,颇受康熙皇帝赞许。任经筵讲官时,&非尧、舜之道不讲,非儒家经典不言。&他盛誉孔孟程朱之学,视为思维和行为的准则。这时康熙皇帝已经22岁,讲官谈论的儒家学说,已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很想知晓历代王朝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他对讲它们说;&朕孜孜不倦求学的目的,无非是想明白义理,对治国有所帮助。朕学过的道理很希望能实践一下;仅仅玄谈义理,不是朕所追求的。&有一天,康熙皇帝对徐元文说:&《》屡经讲解,已通晓文义,每观《》,详细地记载了前代得失,很有种子治国理民,应与《四书》掺杂讲解&。于是徐元文从《通鉴纲目》中选择那些有关国君的品德,治国理民的方式的事例,让翰林院分别撰写讲章,他亲自审订,按照顺序为康熙皇帝讲读。聪明好学的康熙皇帝仍感到不满足,便规定讲官讲完以后,他也讲解一番,相互切磋,徐元文对此很高兴。在他进讲时,采用先儒的评论,加上自己的看法,推理发挥,务求重点突出,观点鲜明,结合现实问题立论。这一年的经筵讲读结束后,徐元文把讲义呈给康熙皇帝,希望皇上经常浏览,进一步体会。康熙皇帝对于徐元文等人讲授的《通鉴》非常满意,称赞他们览讲的各章都很精当详细。对于他的学问和处理政务都有很大帮助。为了表达他是尊师重教的,特令徐元文等讲官一讲结束后,免于行礼。
  康熙十五年冬,徐元文母亲去世,去官回家服丧。康熙十八年,设立史局。二月,徐元文丧服尚未满,康熙皇帝诏令他出任《》监修总裁官。他到任后,请求征购民间遗书文献,推荐李清、、、、等共同编纂,吏部没有批准。最后,是康熙皇帝下诏批准了他的建议,但因李清、黄宗羲、曹溶三人年事已高,没能参编。
  康熙十九年,徐元文升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兼经筵讲官。受命任职那天,他到乾清门谢恩,康熙皇帝降旨嘉奖他从前的讲解之功,赐给他手迹3幅,其中一幅写的是&鸢飞鱼跃。&
修史撰书任职两部  康熙二十二年(1683)冬,九卿会议推举道员王垓、胡悉宁为湖北按察使。康熙认为两人人才平庸,追问是由谁推举的。为此事,徐元文受到牵连,但是他并没有申辩,吏部商议将他降三级调用。康熙二十三年二月,康熙皇帝又命他专门管理史局,负责监修《明史》。当时,史局已建立5年,但修书未成。这时他既然不参与政事,于是便专心修史。他取来史局的人们所写的纪传稿,考订史实,参用诸家之说,以年为经以月为纬,亲自编辑。如果遇有疑难问题,就写信花钱请来熟知前朝典故的人,虚心求教,细心商榷,经常直到深夜。徐元文为修史,终田孜孜不倦,经过一年的努力,完成十分之六七的传记,缮写7卷本纪,撰稿15卷列传,呈进宫内。关于南明诸王及其史事如何处理,是《明史》编纂过程中,政治影响很大且非常敏感的重要问题。一些参与修《明史》的人出于种种顾虑,主张以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明朝覆灭为下限,南明的诸位皇帝不必写入。徐元文认为应该写入。他上疏说:&南明福、唐、桂三五的事迹,不能不写,请准许援引《宋史》对益、卫二王和《辽史》对耶律大石的处理为例子,《明史》的编写,本纪家。&徐元文的意见最终被采纳。
........................................
[ 本帖最后由 中华名匾 于
18:08 编辑 ]
威信号;nm、南昌市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23549主题精华0粟米2176.02 石信誉17 点阅读权限200
正四品下.尚书右丞, 积分 23549, 距离下一级还需 451 积分
信誉 17 / 粟米 2176.02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23549 / 精华 0 / 在线 1639 小时 / 注册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2087主题精华0粟米294.87 石信誉0 点阅读权限130
正七品下.内寺伯, 积分 2087, 距离下一级还需 913 积分
信誉 0 / 粟米 294.87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2087 / 精华 0 / 在线 505 小时 / 注册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3435主题精华2粟米9535.97 石信誉176 点阅读权限140
正七品上.四门博士, 积分 3435, 距离下一级还需 565 积分
信誉 176 / 粟米 9535.97 / 恶评 0 / 不满 2 / 帖子 3435 / 精华 2 / 在线 1117 小时 / 注册
威信号;nm、南昌市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31147主题精华0粟米3098.01 石信誉16 点阅读权限200
信誉 16 / 粟米 3098.01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31147 / 精华 0 / 在线 2986 小时 / 注册
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乌兰道59号包头市一条龙古玩街,付先生,WX号:yyg8884
工行卡号:00 0929076& && && && &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2843主题精华2粟米307.65 石信誉0 点阅读权限130
正七品下.内寺伯, 积分 28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7 积分
信誉 0 / 粟米 307.65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2843 / 精华 2 / 在线 136 小时 / 注册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7828主题精华0粟米2655.22 石信誉109 点阅读权限180
正六品上.太学博士, 积分 782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71 积分
信誉 109 / 粟米 2655.22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7828 / 精华 0 / 在线 3377 小时 / 注册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3435主题精华2粟米9535.97 石信誉176 点阅读权限140
正七品上.四门博士, 积分 3435, 距离下一级还需 565 积分
信誉 176 / 粟米 9535.97 / 恶评 0 / 不满 2 / 帖子 3435 / 精华 2 / 在线 1117 小时 / 注册
威信号;nm、南昌市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3435主题精华2粟米9535.97 石信誉176 点阅读权限140
正七品上.四门博士, 积分 3435, 距离下一级还需 565 积分
信誉 176 / 粟米 9535.97 / 恶评 0 / 不满 2 / 帖子 3435 / 精华 2 / 在线 1117 小时 / 注册
威信号;nm、南昌市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7828主题精华0粟米2655.22 石信誉109 点阅读权限180
正六品上.太学博士, 积分 782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71 积分
信誉 109 / 粟米 2655.22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7828 / 精华 0 / 在线 3377 小时 / 注册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41主题精华0粟米41.01 石信誉53 点阅读权限40
从九品上.中下县主簿,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9 积分
信誉 53 / 粟米 41.01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4999 / 精华 0 / 在线 815 小时 / 注册
回价的朋友,请带链接过来。玩家群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3435主题精华2粟米9535.97 石信誉176 点阅读权限140
正七品上.四门博士, 积分 3435, 距离下一级还需 565 积分
信誉 176 / 粟米 9535.97 / 恶评 0 / 不满 2 / 帖子 3435 / 精华 2 / 在线 1117 小时 / 注册
威信号;nm、南昌市
品藏大赛2014
品藏大赛2009
品藏大赛2013
论坛守望勋章
精彩推荐 /1
年底将至,盗号诈骗多发,在此,论坛管理团队提醒各位藏友:
1、做好手机、身份证认证,方便找回帐号密码。
2、定期更换密码,不和其他网站使用统一密码。
3、交易请走安全中介,熟人交易请电话确认,防止被骗。
如果发现诈骗或者无法登录等情况,请及时联系管理员QQ:。
客服电话:400-813-9977
||服务电话: 400-813-9977
论坛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中國狀元列表777名
中國狀元列表
&&& 中国科举史上,曾经涌现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和十多万名进 士,而作为这个庞大知识分子群体之巅峰的&状元&郎,则是屈指可数。据考证,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 (1904年)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止,在这1283年间,可考的榜数为745榜,共产生了592名状元(一说504人),加上其他短命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 各代的武状元,中国历史上总计可考的文武状元为777人
&&& 中國狀元列表收錄了中國自科舉制度開始後,所有獲得狀元的人物。朝代 開科次數 狀元人數 備註 隋朝 7&&& (進士) 隋代國祚短暫,推行科舉考試取得進士資格之制度,此為可稽文字资料的隋朝進士
唐朝 263 148 唐開科次數一說 270 五代十國 47 24 宋朝 118 118 據朱希召的《宋歷科狀元錄》。計北宋69人,南宋49人。 遼朝 57 56 西夏 不詳 1 金朝 41 39 元朝 16 32 按漢人(南人)、蒙古色目人分列左、右榜,固每科放2名狀元 明朝 90 90 不含崇禎十五年壬午科恩賜史惇榜 大西國 1 1 清朝 112 114 太平天國 不詳 15 合計 745 638 隋朝進士西曆 中曆 姓名 生卒年 籍貫 備註 張損之 孫伏伽 ?-658年 貝州武城人 侯君素 楊纂 房玄齡 579年&648年 齊州臨淄人 溫彥博 黃鳳麟
唐朝狀元西曆 中曆 姓名 生卒年 籍貫 備註 622年 武德五年 孫伏伽 ?-658年 貝州武城人 宋守節 弓嗣初 鄭益 許且 吳師道 陳伯玉 姚仲豫 常無名 李昂 范崇凱 王維 701年&761年 杜綰 嚴迪 李嶷 虞咸 王正卿 徐征 李琚 賈至 崔曙 王閱 劉單 趙岳 羊襲吉 楊護 楊譽 李巨卿 楊儇 楊紘 常袞 盧庚 洪源 楊棲梧 蕭遘齊映 李博 王漵 張式 楊憑 丁澤 黎逢 楊凝 王儲 魏弘簡 崔元翰 三元及第 薛展 鄭全濟 張正甫 牛錫庶 盧頊 尹樞 賈稜 苑論 陳諷 李程 鄭巨源 李隨封孟紳 陳權 班肅 徐晦 武翊黃 王源中 柳公權 778年&865年 韋瓘 李顧行 812年 元和七年 李固言 有口吃 尹極 張又新 三元及第 鄭澥 獨孤樟 韋諶 盧儲 白敏中 鄭冠 李群 柳璟 裴俅 李郃 韋籌 宋刓 杜陟 李珪 李余 陳寬 鄭確 李肱 裴思謙 崔囗 李從實 崔峴 鄭顥盧肇 鄭言 易重 狄慎思 顧標 盧深 于珪 張溫琪 李郜 莫宣卿 于瓖 顏標 崔鉶 李億 孔緯 劉蒙 裴延魯 薛邁 孫龍光 韓袞 鄭洪業 趙峻 歸仁紹 李筠 鄭昌圖孔纁 歸仁澤 許祐孫 鄭合敬 孔緘 孫偓 鄭藹 崔昭緯 歸黯 陸扆 鄭貽矩 李瀚 楊贊禹 崔昭矩 羊紹素 崔膠 蘇檢 趙觀文 崔諤 楊贊圖 崔詹 盧文煥 裴格歸佾 歸系 裴說 崔液 李超 趙蒙 楊仲昌 五代十國狀元西曆 中曆 姓名 生卒年 籍貫 備註 崔邈 陳逖 崔光表 王徹 王歸璞 黃仁穎 郭晙 943年 南唐保大元年 伍喬 廬江人 948年 後漢乾祐元年 王溥 922年&982年并州祁縣人 950年 後漢乾祐三年 王樸 ?-959年 東平人 952年 後周廣順二年 扈載 922年-957年幽州安次人 簡文會 梁嵩 王克貞 盧華 寇湘 樂史 邱旭 張確 費黃裳
964年 南唐乾德二年 王崇古 盧郢 楊遂 鄧及
宋朝狀元西曆 中曆 姓名 生卒年 籍貫 備註 960年 建隆元年 楊礪 930年-999年 京兆鄠人 961年 建隆二年 張去華 938年-1006年開封襄邑人 962年 建隆三年 馬適 九江湖口人 963年 建隆四年 蘇德祥 青州人 964年 乾德二年 李景陽 965年 乾德三年 劉察 966年 乾德四年 李肅 開封府人 967年 乾德五年 劉蒙叟 寧陵人 968年 乾德六年 柴成務 969年 開寶二年 安德裕 940年-1002年河南人 子安守亮後亦中狀元。 970年 開寶三年 張拱 971年 開寶四年 劉寅 972年 開寶五年 安守亮 河南人 父安德裕亦曾中狀元。 宋准 975年 開寶八年 王嗣宗 與陳識同時交卷,後以摔角分勝負。 977年 太平興國二年 呂蒙正 河南洛陽人 978年 大平興國三年 胡旦 濱州渤海人 980年 太平興國五年 蘇易簡 958年-996年梓州銅山人 王世則 985年 雍熙二年 梁灝 963年-1004年 鄆州須城人子梁固後亦中狀元。 程宿 陳堯叟 孫何 三元及第 孫僅 孫暨 陳堯咨 王曾 三元及第 李迪 姚曄 1008年 大中祥符元年 梁固 985年-1017年鄆州須城人 父梁灝亦曾中狀元。 張師德 徐奭 張觀 蔡齊 王整 1024年 天聖二年 宋庠 連中三元。原取宋庠弟宋祁為第一,因「長幼有序」而改取宋庠。 1027年 天聖五年 王堯臣 1003年&1058年應天府虞城人 1030年 天聖八年 王拱辰 1012年-1085年開封咸平人 張唐卿 呂溱
楊寘 三元及第。原為第四,但因第一的王安石文章犯顏,第二、第三的王珪、韓絳已有官職而改擢楊寘。 賈黯 1049年 皇祐元年 馮京 1021年-1095年江夏郡咸寧人 連中三元。 鄭獬 1057年 嘉祐二年 章衡 1025年-1099年浦城人 奸臣章惇之侄。 1059年 嘉祐四年 劉煇 本名「劉幾」,因得罪主考官歐陽修而改名「劉煇」應試。 王俊民 許將 1065年 治平二年 彭汝礪 1042年-1095年饒州鄱陽人 1067年 治平四年 許安世 1040年-1084年開封襄邑人 葉祖洽 余中 徐鐸 時彥 1082年 元豐五年 黃裳 1044年-1130年延平人 1085年 元豐八年 焦蹈 狀元及第後6日急病而死。 李常寧 馬涓 畢漸 何昌言 李釜 霍端友 蔡薿 賈安宅 莫儔 何栗 王昂 何煥 沈晦 1128年 建炎二年 李易 ?~1142年 江都人 南宋首位狀元。 張九成 汪應辰 黃公度 陳誠之 劉章 王佐 趙逵 張孝祥 王十朋 梁克家 木待問 蕭國梁 鄭僑 黃定 詹騤 姚穎 黃由 衛涇 王容 余復 陳亮 鄒從龍曾從龍 1202年 嘉泰二年 傅行簡 1205年 開禧元年 毛自知 鄭性之 趙建夫 袁甫 吳潛 劉渭 蔣重珍 王會龍 黃朴 徐元傑 吳叔告 周坦 徐儼夫 留夢炎 張淵微 1250年 方逢辰 右足跛、左目眇 姚勉 1256年 寶祐四年 文天祥 1236年-1283年吉州廬陵人 宋末三傑之一。元世祖愛其才欲招降以為相,文天祥峻拒並從容就義。 1259年 開慶元年 周震炎 原取林公一,但周震炎因為權貴丁大全的親信而掄元。 1262年 景定三年 方山京 浙江慈溪人 阮登炳 1269年 咸淳五年 陳文龍 1232年-1277年福州興化莆田人 1271年 咸淳七年 張鎮孫 1238年-1278年廣東南海人 王龍澤 遼國狀元西曆 中曆 姓名 生卒年 籍貫 備註 高舉 高正 鄭雲從 石用中 王熙載 呂德懋 王用極 張儉 陳鼎 楊又玄 初錫 南承保 邢祥 李可封 楊佶 史克忠 劉二宜 高承顏 史簡 鮮于茂昭張用行 孫傑 張克恭 張仲舉 張漸 李炯 張昱 張宥 張仁紀 劉貞 劉師貞 馮立 邢彭年 王寔 王棠 張孝傑 梁援 王鼎 張臻 趙廷睦 劉霄 劉瓘 李君裕 張轂 文充 冠尊文 陳衡甫 康秉儉 馬恭回 李石 劉禎 韓昉 王翬 李寶信 李球 邊貫道
西夏狀元西曆 中曆 姓名 生卒年 籍貫 備註 1203年 天慶十年 李遵頊 1162年&1225年西夏宗室齊王李彥宗子。後廢夏襄宗自立,是為夏神宗。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成為皇帝的狀元。 金國狀元西曆 中曆 姓名 生卒年 籍貫 備註 劉偽 許必 胡礪 趙洞 石琚 呂忠翰 楊建中 王彥潛 常大榮 鄭子聃 任忠傑 孟宗獻 三元及第 徒單鎰 張行簡 王澤 孫用康 楊雲翼 張檝 納蘭胡魯剌李俊民 李演 張本 李獻能 斡勒業德 富珠哩察罕 王鄂 盧亞 李塘 趙承元 鄭時昌 武明甫 趙安時 趙安榮 劉海 李安 張繼祖 劉文龍 元堪 劉仲淵 元朝狀元西曆 中曆 姓名 生卒年 籍貫
備註 護都答兒 張起岩 忽都達兒 霍希賢 泰不華 宋本 捌剌 張益 阿察赤 李黼 篤列圖 王文燁 同同 李齊 拜住 1342年 至正二年 陳祖仁 矮小、獨目 普顏不花 張士堅 阿魯輝帖木兒 王宗哲 三元及第 朶烈圖 文允中 薛朝晤 牛繼志 侻征 王宗嗣 買住 魏元禮 寶寶 楊輗 赫德溥化 張棟
明朝狀元主條目:明朝狀元列表西曆 中曆 姓名 生卒年 籍貫 備註 1371年 洪武四年 吳伯宗 ─1384年 江西金溪縣人 1372年 洪武五年 朱善 1340年─1413年 江西豐城縣人 1385年 洪武十八年 丁顯 1367年─ 福建建陽縣人 原取花綸,但因明太祖朱元璋夢見殿中有巨釘而取丁顯為第一 1388年 洪武二十一年 任亨泰 ─ 湖廣襄陽人 1391年 洪武二十四年 黃觀 1363年─1402年 南直隸池州府貴池縣人 三元及第,靖難之役時為建文帝殉死,明成祖即位後摘除其功名 1394年 洪武二十七年 張信 ─1397年 浙江定海人 1397年 洪武三十年 陳進士 ─ 福建福州府閩縣人 1397年 洪武三十年(夏榜) 韓克忠 ─ 山東武城人 1400年 建文二年 胡廣 1369年─1418年 江西吉安府吉水縣人 原內定王艮,但因王艮其貌不揚而改擢胡廣為第一 1404年 永樂二年 曾棨 1372年─1432年 江西永豐人 原取劉子欽,但因劉驕矜自恃,引起主考官解縉不快,解縉遂將考題洩漏給曾棨 1406年 永樂四年 林環 ─ 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人 1411年 永樂九年 蕭時中 ─ 江西吉安府廬陵縣人 1412年 永樂十年 馬鐸 1366年─1423年 福建福州府長樂縣人 1415年 永樂十三年 陳循 1385年─1462年 江西泰和人 1418年 永樂十六年 李騏 1378年─1425年 福建福州府長樂縣人 本名「李馬」,帝不喜,賜「騏」為名 1421年 永樂十九年 曾鶴齡 1383年─1441年 江西泰和人 原取劉矩,但因明成祖朱捸夢見鶴翼而取曾鶴齡為第一 1424年 永樂二十二年 邢寬 ─1454年 南直隸無為州人 原以孫曰恭為第一,但因其名不為帝喜,遂改取邢寬。邢寬有足疾。 1427年 宣德二年 馬愉 1395年─1447年 山東臨朐人 1430年 宣德五年 林震 ─ 福建長泰人 1433年 宣德八年 曹鼐 1402年─1449年 北直隸寧晉縣人 1436年 正統元年 周旋 1395年─1454年 浙江溫州府永嘉縣人 1439年 正統四年 施槃 1417年─1440年 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 原取張和,因張有眼疾而改取施槃 1442年 正統七年 劉儼 1394年─1457年 江西吉安府吉水縣人 1445年 正統十年 商輅 1414年─1486年 浙江淳安人 三元及第 1448年 正統十三年 彭時 1416年─1475年 江西安福人 1451年 景泰二年 柯潛 1423年─1473年 福建莆田人 1454年 景泰五年 孫賢 1423年─1477年 河南杞縣人 原取士丘浚,因其貌不揚而改取孫賢 1457年 天順元年 黎淳 1423年─1492年 湖廣華容人 1460年 天順四年 王一夔 1425年─1487年 江西新建人 原取祁順,因與皇上朱祁鎮之名相近,遂改取王一夔 1464年 天順八年 彭教 1438年─1480年 江西吉水人 1466年 成化二年 羅倫 1431年─1478年 江西永豐人 1469年 成化五年 張升 1422年─1517年 江西南城人 1472年 成化八年 吳寬 1435年─1504年 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人 1475年 成化十一年 謝遷 1449年─1531年 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人 1478年 成化十四年 曾彥 1425年─ 江西泰和人 1481年 成化十七年 王華 1446年─1522年 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人 傳聞吏部尚書劉珝洩題給黃恂,王華適巧窺見,暗記應試,而黃恂卻得第二。 王陽明之父。1484年 成化二十年 李旻 1445年─1509年 浙江錢塘人 1487年 成化二十三年 費宏 1468年─1535年 江西鉛山人 1490年 弘治三年 錢福 1461年─1504年 南直隸松江府華亭人 1493年 弘治六年 毛澄 1460年─1523年 南直隸蘇州府崑山人 1496年 弘治九年 朱希周 1473年─1557年 南直隸蘇州府崑山人 疑因洩題作弊且名字得上所喜而掄元 1499年 弘治十二年 倫文敘 1467年─1513年 廣東南海人 原取豐熙,因豐腳跛而改取倫文敘 1502年 弘治十五年 康海 1475年─1540年 陝西武功人 1505年 弘治十八年 顧鼎臣 1473年─1540年 南直隸蘇州府崑山人 1508年 正德三年 呂柟 1479年─1542年 陝西高陵人 原取楊慎為第一,但楊因試卷為火所焚而落第,不過3年後再試仍掄元 1511年 正德六年 楊慎 1488年─1559年 祖籍江西廬凌,徙居四川新都 1514年 正德九年 唐皋 ─ 南直隸徽州府歙縣人 1517年 正德十二年 舒芬 1484年─1527年 江西進賢人 1521年 正德十六年 楊維聰 1500年─ 順天固安人 1523年 嘉靖二年 姚淶 ─1537年 浙江寧波府慈溪縣人 1526年 嘉靖五年 龔用卿 1500年─1563年 福建懷安人,一作福清人 1529年 嘉靖八年 羅洪先 1504年─1564年 江西吉水人 1532年 嘉靖十一年 林大欽 1512年─1545年 廣東潮州府海陽縣人 1535年 嘉靖十四年 韓應龍 1498年─1536年 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人 1538年 嘉靖十七年 茅瓚 1499年─ 浙江杭州府錢塘人 原取陸師道後改袁煒,但因明世宗朱厚熜突然改變心意,臨時改取茅瓚 1541年 嘉靖二十年 沈坤 1507年─1560年 南直隸太和人,祖籍崑山 1544年 嘉靖二十三年 秦鳴雷 1518年─1593年 浙江台州府臨海縣人 原取吳情,但其名不為明世宗朱厚熜所喜,且因明世宗夢見雷聲,遂改取秦鳴雷 1547年 嘉靖二十六年 李春芳 1510年─1584年 南直隸揚州府興化縣人 1550年 嘉靖二十九年 唐汝楫 1513年─ 浙江金華府蘭溪縣人 1553年 嘉靖三十二年 陳謹 1525年─1566年 福建福州府閩縣人 1556年 嘉靖三十五年 諸大綬 1523年─1573年 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人 1559年 嘉靖三十八年 丁士美 1521年─1577年 南直隸淮安府清河縣人 1562年 嘉靖四十一年 申時行 1535年─1614年 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人 1565年 嘉靖四十四年 范應期 1527年─1594年 浙江湖州府烏程縣人 1568年 隆慶二年 羅萬化 1536年─1594年 浙江紹興府會稽縣人 1571年 隆慶五年 張元忭 1538年─1588年 祖籍四川綿竹,徙居浙江紹興府山陰縣 1574年 萬曆二年 孫繼皋 1550年─1610年 南直隸常州府無錫縣人 1577年 萬曆五年 沈懋學 1539年─1582年 南直隸寧國府宣城縣人 1580年 萬曆八年 張懋修 1555年─1634年 湖廣江陵人 原為第三,因為權臣張居正之子而擢為第一 1583年 萬曆十一年 朱國祚 1559年─1624年 浙江嘉興府秀水縣人 1586年 萬曆十四年 唐文獻 1549年─1605年 南直隸松江府華亭縣人 1589年 萬曆十七年 焦竑 1541年─1620年 江寧人 1592年 萬曆二十年 翁正春 1553年─1626年 福建福州府侯官縣人 1595年 萬曆二十三年 朱之蕃 1561年─1626年 南京人,世居山東荏平,後附南直錦衣衛籍 1598年 萬曆二十六年 趙秉忠 1574年─1626年 山東青州府益都縣人 1601年 萬曆二十九年 張以誠 1568年─1615年 南直隸松江府青浦縣人 1604年 萬曆三十二年 楊守勤 1566年─ 浙江寧波府慈溪縣人 1607年 萬曆三十五年 黃士俊 1577年─1661年 廣東廣州府順德縣人 1610年 萬曆三十八年 韓敬 1580年─ 浙江湖州府歸安縣人 為主考官湯賓尹的門人且行賄通關而掄元 1613年 萬曆四十一年 周延儒 1593年─1644年 南直隸常州府宜興縣人 1616年 萬曆四十四年 錢士升 1575年─1652年 浙江嘉興府嘉善縣人 1619年 萬曆四十七年 莊際昌 1584年─1629年 福建永春人 1622年 天啟二年 文震孟 1574年─1636年 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人 1625年 天啟五年 余煌 ─1651年 浙江紹興府會稽縣人 1628年 崇禎元年 劉若宰 ─ 南直隸安慶府懷寧人,一作潛山人 貌醜、駝背 1631年 崇禎四年 陳於泰 ─ 南直隸常州府宜興縣人 原取吳偉業,但陳於泰因為是主考官周延儒之姻親且行賄通關而掄元 1634年 崇禎七年 劉理順 1582年─1644年 河南杞縣人 1637年 崇禎十年 劉同升 1587年─1646年 江西吉安府吉水縣人 1640年 崇禎十三年 魏藻德 1605年─1644年 順天通州人 1643年 崇禎十六年 楊廷鑒 ─ 南直隸常州府武進縣人
大西國狀元西曆 中曆 姓名 生卒年 籍貫 備註 1644年 大順元年 龔濟民[1] ─ 四川人 1644年 大順元年 陳珏[2] ─ 漢陽(今湖北漢陽縣)人 1644年 大順元年 張大受[3][4] ─ 成都華陽縣 清朝狀元主條目:清朝狀元列表西曆 中曆 姓名 生卒年 籍貫 備註 1646年 順治三年 傅以漸 1609年-1665年 山東東昌府聊城縣人 1647年 順治四年 呂宮 1603年-1664年 江南省江蘇常州府武進縣人 1649年 順治六年 劉子壯 1609年-1653年 湖北黃州府黃岡縣人 1652年 順治九年 麻勒吉 -1689年 滿洲正黃旗人 滿榜狀元 1652年 順治九年 鄒忠倚 1623年-1654年 江南省江蘇常州府無錫縣人 漢榜狀元 1655年 順治十二年 圖爾宸 - 滿洲正白旗人 滿榜狀元 1658年 順治十五年 孫承恩 1619年-1659年 江南省江蘇蘇州府常熟縣人 1659年 順治十六年 徐元文 1634年-1691年 江南省江蘇蘇州府崑山縣人 1661年 順治十八年 馬世俊 1609年-1666年 江南省江蘇鎮江府溧陽縣人 1664年 康熙三年 嚴我斯 1629年- 浙江湖州府歸安縣(今湖州市)人 1667年 康熙六年 繆彤 1627年-1697年 江南省江蘇蘇州府吳縣人 1670年 康熙九年 蔡啟僔 1619年-1683年 浙江湖州府德清縣人 1673年 康熙十二年 韓菼 1637年-1704年 江蘇蘇州府長洲縣(今蘇州)人 1676年 康熙十五年 彭定求 1645年-1719年 江蘇蘇州府長洲縣(今蘇州市)人 1679年 康熙十八年 歸允肅 1642年-1689年 江蘇蘇州府常熟縣人 1682年 康熙二十一年 蔡升元 1652年-1722年 浙江湖州府德清縣人   1685年 康熙二十四年 陸肯堂 1650年-1696年 江蘇蘇州府長洲縣人 
1688年 康熙二十七年 沈廷文 - 浙江嘉興府秀水縣人 1691年 康熙三十年 戴有祺 -1711年 江蘇金山衛(今上海金山區)人   原取吳昺,因康熙帝愛戴有祺書法而取戴為第一 1694年 康熙三十三年 胡任與 -1704年 江蘇江寧府上元縣(今南京市)人 1697年 康熙三十六年 李蟠 - 江蘇徐州人   1700年 康熙三十九年 汪繹 1671年-1706年 江蘇蘇州府常熟人 1703年 康熙四十二年 王式丹 1645年-1718年 江蘇揚州府寶應縣人 1706年 康熙四十五年 王雲錦 1657年-1727年 江蘇常州府無錫縣人 1709年 康熙四十八年 趙熊詔 1663年-1721年 江蘇常州府武進縣人  1712年 康熙五十一年 王世琛 1680年-1729年 江蘇蘇州府長洲縣人   1713年 康熙五十二年 王敬銘 1668年-1721年 江蘇太倉州嘉定縣(今屬上海市)人   恩科 1715年 康熙五十四年 徐陶璋 1674年-1738年 江蘇蘇州府長洲縣人,(祖籍崑山)  1718年 康熙五十七年 汪應銓 - 江蘇蘇州府常熟縣人 1721年 康熙六十年 鄧中嶽 - 山東東昌聊城人 1723年 雍正元年 于振 - 江蘇鎮江府金壇縣人 恩科 1724年 雍正二年 陳德華 1696年-1779年 直隸安州(今河北安新)人 1727年 雍正五年 彭啟豐 1701年-1784年 江蘇蘇州府長洲縣人 乾隆十九年狀元莊培因為其女婿 1730年 雍正八年 周澍 1684年- 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人 1733年 雍正十一年 陳倓 1695年-1739年 江蘇揚州府儀征縣人 1736年 乾隆元年 金德瑛 1701年-1762年 浙江杭州府仁和縣人 1737年 乾隆二年 于敏中 1714年-1779年 江蘇鎮江府金壇縣人 1739年 乾隆四年 庄有恭 1713年-1767年 廣東廣州府番禺縣人 1742年 乾隆七年 金甡 1702年-1782年 浙江杭州府仁和縣人 1745年 乾隆十年 錢維城 1720年-1772年 江蘇常州府武進縣人 1748年 乾隆十三年 梁國治 1723年-1786年 浙江紹興府會稽縣中塘(今屬上虞)人 1751年 乾隆十六年 吳鴻 1725年-1763年 浙江杭州府仁和縣人 1752年 乾隆十七年 秦大士 1715年-1777年 江蘇江寧府江寧縣人 恩科 1754年 乾隆十九年 莊培因 1723年-1759年 江蘇常州府陽湖縣人 雍正五年狀元彭啟豐的女婿 1757年 乾隆二十二年 蔡以台 - 浙江嘉興府嘉善縣人 1760年 乾隆二十五年 畢沅 1730年-1797年 江蘇太倉州鎮洋縣人 1761年 乾隆二十六年 王傑 1725年-1805年 陝西同州府韓城縣人  恩科。為取得江南江北的平衡,遂改取江北人王傑。 1763年 乾隆二十八年 秦大成 1720年-1779年 江蘇太倉州嘉定縣(今上海市嘉定區)人 原取褚廷璋,但因褚得罪某官而被用計換掉 1766年 乾隆三十一年 張書勛 - 江蘇蘇州府吳縣人   1769年 乾隆三十四年 陳初哲 1736年-1787年 江蘇蘇州府元和縣人   1771年 乾隆三十六年 黃軒 - 安徽徽州府休寧縣人(父親為上海園林『獅子林』的主人)   1772年 乾隆三十七年 金榜 1735年-1801年 安徽徽州府歙縣人  1775年 乾隆四十年 吳錫齡 -1776年 安徽徽州府休寧縣人 1778年 乾隆四十三年 戴衢亨 1755年-1811年 江西南安府大庾縣人 原應為邵自昌第一,但因邵之試卷無法拆封見名而改取排第二的戴衢亨 1780年 乾隆四十五年 汪如洋 1755年-1794年 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人 1781年 乾隆四十六年 錢棨 1734年-1799年 江蘇蘇州府長洲縣人 連中三元 1784年 乾隆四十九年 茹棻 1755年-1821年 浙江紹興府會稽縣人 1787年 乾隆五十二年 史致光 -1828年 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人 1789年 乾隆五十四年 胡長齡 1758年-1814年 江蘇通州(今南通)人 1790年 乾隆五十五年 石韞玉 1755年-1837年 江蘇蘇州府吳縣人 1793年 乾隆五十八年 潘世恩 1770年-1854年 江蘇蘇州府吳縣人 1795年 乾隆六十年 王以銜 1761年-1823年 浙江湖州府歸安縣人 1796年 嘉慶元年 趙文楷 1761年-1801年 安徽安慶府太湖縣人 1799年 嘉慶四年 姚文田 1758年-1827年 浙江湖州府歸安縣人  1801年 嘉慶六年 顧皋 1763年-1832年 江蘇常州府無錫縣人   1802年 嘉慶七年 吳廷琛 1773年-1844年 江蘇蘇州府吳縣人   1805年 嘉慶十年 彭浚 1769年-1833年 湖南衡山縣人 1808年 嘉慶十三年 吳信中 - 祖籍安徽休寧,寄籍江蘇蘇州府吳縣) 1809年 嘉慶十四年 洪瑩 - 安徽徽州府歙縣人 1811年 嘉慶十六年 蔣立鏞 1782年-1842年 湖北天門人 1814年 嘉慶十九年 龍汝言 -1838年 安徽安慶府桐城縣人 1817年 嘉慶二十二年 吳其浚 1789年-1847年 河南固始縣人 1819年 嘉慶二十四年 陳沆 1785年-1826年 湖北蘄水縣(今浠水)巴河人 1820年 嘉慶二十五年 陳繼昌 1791年-1849年 廣西桂林府臨桂縣人 三元及第。原擬第二,但因考官希望增加清朝「三元」的紀錄而建請嘉慶帝擢陳繼昌為第一 1822年 道光二年 戴蘭芬 1781年-1833年 祖籍安徽徽州府休寧縣,寄籍安徽天長縣)  1823年 道光三年 林召棠 1786年-1873年 廣東吳川縣人   1826年 道光六年 朱昌頤 1784年-1855年 浙江嘉興府海鹽縣人  1829年 道光九年 李振鈞 1794年-1839年 安徽安慶府太湖縣人   1832年 道光十二年吳鍾駿 1798年-1853年 江蘇蘇州府吳縣人 恩科 1833年 道光十三年 汪鳴相 1794年-1840年 江西九江府彭澤縣人 1835年 道光十五年 劉繹 1798年-1879年 江西永豐人 1836年 道光十六年 林鴻年 1805年-1885年 福建福州府侯官縣人 原取何紹基,但因何父得罪權貴卓秉恬而被換掉 1840年 道光二十年 李承霖 1808年-1891年 江蘇鎮江府丹徒縣人 1841年 道光二十一年 龍啟瑞 1814年-1858年 廣西桂林府臨桂縣人 1844年 道光二十四年 孫毓桂 山東濟寧人 1845年 道光二十五年 蕭錦忠 - 湖南長沙府茶陵人 1847年 道光二十七年 張之萬 1811年-1897年 直隸南皮人 1850年 道光三十年 陸增祥 1815年-1882年 江蘇太倉人 1852年 咸豐二年 章鋆 1820年-1875年 浙江寧波府鄞縣人 1853年 咸豐三年 孫如僅 山東濟寧州人 1856年 咸豐六年 翁同龢 江蘇蘇州府常熟縣人 1859年 咸豐九年 孫家鼐 1827年-1909年 安徽壽州人 1860年 咸豐十年 鍾駿聲 浙江杭州府仁和縣人 1862年 同治元年 徐郙 1836年-1908年 江蘇太倉州嘉定縣人(今屬上海市) 1863年 同治二年 翁曾源 1834年-1887年 江蘇蘇州府常熟縣人 1865年 同治四年 崇綺 -1900年 原為蒙古正藍旗人,後改為滿洲鑲黃旗) 1868年 同治七年 洪鈞 1839年-1893年 江蘇蘇州府吳縣人 原取王國鈞,因其名不為慈禧所喜,遂改取洪鈞 1871年 同治十年 梁耀樞 1832年-1888年 廣東廣州府東莞人,廣東順德杏壇人 1874年 同治十三年 陸潤庠 1841年-1915年 江蘇蘇州府元和縣人 1875年 光緒元年 張謇 1853年-1926年 江蘇通州人 1876年 光緒二年 曹鴻勛 1848年-1910年 山東濰縣人 1877年 光緒三年 王仁堪 1848年-1893年 福建福州府閩縣人 1880年 光緒六年 黃思永 1842年-1914年 祖籍安徽徽州府休寧縣人,寄籍江蘇江寧府江寧縣(今南京市) 1883年 光緒九年 陳冕 1859年-1893年 祖籍浙江紹興府山陰縣,寄籍順天府宛平縣(今北京) 1886年 光緒十二年 趙以炯 1857年-1907年 貴州貴陽青岩鎮人) 1889年 光緒十五年 張建勛 1848年-1913年 廣西桂林府臨桂縣人 原取費念慈或張孝謙,但因考官爭執不下而改取張建勛 1890年 光緒十六年 吳魯 1845年-1912年 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 1892年 光緒十八年 劉福姚 - 祖籍江西廬陵,寄籍廣西桂林) 1895年 光緒二十一年 駱成驤 四川省資中縣人 原定狀元為喻長霖,而駱成驤列在二甲前列,其卷中對策文中有「主憂臣勞,主辱臣死」之語,正值甲午戰爭之際,深受光緒帝感動,遂提駱成驤為狀元,喻長霖為榜眼 1898年 光緒二十四年 夏同和 麻哈州高梘(原名獅山)人 1903年 光緒二十九年 王壽彭 山東濰縣人 1904年 光緒三十一年 劉春霖 直隸肅寧人 原取譚延闓,但因於戊戌變法的譚嗣同同姓而為上所忌。後擬改取朱汝珍,但因朱出身廣東且「珍」字為慈禧所忌,最後改取劉春霖 太平天國狀元西曆 中曆 姓名 生卒年 籍貫 備註 武立勛 傅善祥 楊朝福 吳容寬 劉闥忠 朱世傑 喬彥才 葉春元 劉盛培 范朴園 沈掄元 吳鎮坤 汪順祥 陸培英 徐首長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顺治皇帝简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