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哪些国家人民和世界应做出哪些努力才能使非洲哪些国家发展起来

世界现代化历程.非洲卷
I S B N :978-7-214-08920-5
作&&&&者:李安山 主编
译&&&&者:无
出版日期:2013年3月
定&&&&价:72.00元/本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两篇,第一篇从非洲大陆的宏观视角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现代化的虚拟起步、政治变革、加急发展、民族融合和非洲现代化进程五个方面。第二篇从不同角度分析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赞比亚、非洲法语国家、尼日利亚、加纳、南非和安哥拉等八个国家和地区在发展进程中取得的成就、遭遇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本书通过宏观和微观的不同视角,分非洲从奴隶贸易起为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原始积累做出的贡献、少数非洲国家的早期现代化尝试、欧洲瓜分非洲后强行将其纳入世界现代化轨道、殖民统治使非洲经历了现代化的虚拟起步、独立后的非洲开始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现代化历程五个层面阐述了非洲与现代化的紧密关联,以及其自身的发展体现出的历史与现实的交融。
作者简介:
李安山,著名非洲问题专家,多伦多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亚非研究所教授、非洲研究中心主任。1977年入湖南师范学院外语系,1981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历史系。毕业后在中国社科院世界史所从事研究。1987年赴加拿大求学,曾在美国、英国、加纳进行论文调研。1994年到北京大学工作。曾在《现代非洲研究杂志》(剑桥大学)、《国际非洲历史研究杂志》(波士顿大学)、《宗教历史杂志》(悉尼大学)、《香港社会科学杂志》及国内的《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西亚非洲》和《华侨华人历史研究》等杂志上发表过文章。学术兴趣主要包括非洲学、华侨华人史、殖民主义和非殖民化、比较民族主义等方面的研究。
封 底 语:
非洲与世界现代化历程的关系可谓千丝万缕,至少表现为以下五个层面。从奴隶贸易起即为世界的现代化进程特别是英国工业化的原始积累做出了贡献;少数一些非洲国家均有过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欧洲瓜分非洲后将其强行纳入世界现代化的轨道;殖民主义统治使非洲经历了现代化的虚拟起步;独立后的非洲开始了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现代化历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撒哈拉以南非洲与世界现代化历程紧密相联,它自身的现代化历程深刻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交融。
一些学者认为:非洲失败了,其失败的原因在于其社会结构和内在文化,并对非洲的前途不乐观。本书的结论截然不同。首先,本书展现了早期欧洲人也表示敬佩的非洲古老文明,并对奴隶贸易和殖民主义统治给予了客观评价。在分析当代非洲时,作者不仅看到了非洲独立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并提出在研究一个饱受殖民主义统治百年的大陆时,应该将不平等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美洲和澳洲的本土文化已被基本摧毁。“非洲在如此困难、如此不公平的环境中还能向前发展,这不正表明了这个大陆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吗?”本书也指出了非洲发展过程中所遭遇或正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最后,本书向人们揭示了非洲发展的另一种前景。
本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总论,另一部分为国家个案研究。
目&&& 录:
作者的话 &1
一、现代化理论在非洲的谬误 &2
(一)学理层面与实践层面& 2
&&& (二)二战后对非洲关注的三个原由& 4
二、非洲文明:被人遗忘的历史 &5
&&& (一)非洲的古代文明& 6
&&& (二)欧洲人的早期记录& 7
&&& 三、非洲对世界现代化进程的贡献:奴隶贸易& 8
(一)“威廉斯论点”:有关奴隶贸易对西方工业化贡献的辩论 &8
&&& (二)奴隶贸易对西方工业化的作用& 10
(三)奴隶贸易对非洲发展的影响& l4
&&& 四、非洲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18
&& &(一)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18
&&& (二)埃塞俄比亚的早期现代化 &20
&&& (三)马达加斯加的“前工业化”努力& 24
(四)非洲早期现代化的特点与失败原因& 26
五、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同一性与多样性 &29
&&& (一)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同一性 &29
&&& (二)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语言文化的多样性& 33
&&& (三)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现代发展的差异性& 35
第一章& 非洲现代化的虚拟起步& 38
&&& 一、现代化噩梦的开始:殖民瓜分 39
&&& (一)殖民瓜分的预备阶段 &39
&&& (二)殖民瓜分进程的加速 &41
&&& (三)推动殖民瓜分的三项科技成果 &44
&&& (四)瓜分非洲的方式与直接后果 &47
&&& 二、不平等关系的制度化 &49
&&& (一)不等价交换与对本土工业的摧毁 &50
&&& (二)单一作物制的引进与确立 &53
&&& (三)三种经济区域的形成& 60
&&& (四)畸形的“现代化”因素 &63
&&& 三、非洲独立后面临的挑战 &67
第二章& 非洲政治发展:曲折与前行 &72
&&& 一、政治制度的选择与政治变迁& 72
&& &(一)初期的选择 &73
&&& (二)从分权到集权 &74
&&& (三)军事政变与军人干政& 76
&&& (四)民主化浪潮的冲击 &82
&&& (五)南部非洲的新生 &85
&&& (六)毛里求斯:多元民主政治发展的典范 &87
&&& 二、从非洲统一组织到非洲联盟 &89
&&& (一)非洲一体化: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 &89
&&& (二)非洲统一组织:理想与现实的互动& 91
&&& (三)非洲联盟的成立 &93
&&& 三、非洲发展的重要障碍:内部危机与外部干涉 &95
&&& (一)直接干涉 &95
&&& (二)间接干涉 &96
&&& (三)达尔富尔危机剖析 &96
&&& 四、非洲政治变迁:成就与问题 &99
(一)非洲一体化 &100
(二)人权的促进& 104
(三)相对稳定的边界& 106
(四)良政与治理& 108
(五)非政府组织& 109
(六)人口与健康& l11
第三章& 非洲经济发展:波折与探索& l14
&&& 一、现代化起步:模仿与工业化115
&&& (一)在模仿中前行:资本主义抑或社会主义?& 116
&&& (二)工业化尝试与城市化& 118
&&& (三)单一经济作物的格局& 125
&&& (四)科特迪瓦的“奇迹”& 129
&&& 二、非洲自主意识、国际金融机构的阻击与替代方案 &&132
&&& (一)《拉各斯行动计划》:没有机会实践的纲领 &&132
&&& (二)国际金融组织的干预:《伯格报告》与结构调整& 135
&&& (三)几内亚结构调整的实践:案例分析 &&137
&&& (四)结构调整的效益分析& 139
&&& (五)联合国非洲经委会的替代框架& 144
&&& 三、博茨瓦纳:成功典范 &&146
&&& (一)博茨瓦纳的发展历程& 146
&&& (二)博茨瓦纳的幸运因素& 147
&&& (三)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147
&&& (四)发展战略与政策设计& 149
&&& 四、西方发展援助:规模与效益 &&150
&&& (一)对发展援助的批判:历史回顾& 151
&&& (二)发展援助的统计& 153
&&& (三)援助者的态度:坦白、虚伪与自以为是& 156
&&& (四)发展援助的效益分析& 159
&&& 五、长期困扰的粮食问题 &&164
第四章& 非洲现代民族建构:理论探讨& 166
&&& 一、国家民族建构的理论依据 &167
(一)民族建构的6C理论 &&168
&&& (二)民族主义与地方民族主义的互相转化& 170
&&& 二、国家民族建构的文化政策& 172&&&
&&& (一)民族性建筑物& 173
&&& (二)地理名称的民族化& 174
&&& (三)民族文化运动& 175
&&& (四)国语与宗教的作用& 178
&&& 三、国家民族建构的法律保证& 180
&&& (一)乌干达的法律& 181
&&& (二)尼日利亚法律 &&183
&&& 四、国家民族建构:意识形态与权力分配& 184
&&& (一)作为意识形态的非洲社会主义& 184
&&& (二)权力分配中的平衡原则& 187
&&& (三)权力分配与酋长制& 189&&&
&&& 五、国家政策的消极作用& 191
&&& (一)国家权力的滥用& 191
&&& (二)国家权力的削弱& 192
&&& (三)政治方面的权力分配& 193
&&& (四)经济方面的权力分配& 195
&&& (五)文化政策的消极面& 197
第五章& 非洲现代民族建构:个案分析 &&201
&&& 一、非洲国家的民族问题 &&202
&&& 二、乌贾马运动在坦桑尼亚民族建构中的作用& 203
&&& (一)坦桑尼亚的客观条件 &&203
&&& (二)坦桑尼亚的民族政策 &&204
&&& (三)乌贾马政策对民族建构的作用 &&205
&&& 三、卢旺达的民族政策及对大屠杀的反思 &&210
&&& (一)卢旺达事件的典型性 &&210
&&& (二)民族:“想象的共同体”抑或“制造的共同体” &&212
&&& (三)民族政治与国家权力的互动 &&216
&&& (四)民族、国家与国际政治的关系 &&223
(五)联合国干预的局限性 &&227
&&& (六)民族与政治 &&229
&&& 四、南非与津巴布韦的民族政策比较 &&230
&&& (一)南非的民族与民族问题 &&231
&&& (二)南非的民族政策 &&234
&&& (三)津巴布韦的民族与民族问题 &&241
&&& (四)津巴布韦的民族政策 &&243
&&& (五)南非与津巴布韦民族政策的得失比较 &&253
第六章& 互动中的非洲一体化与非洲现代化 &&260
&&& 一、非洲一体化思想准备与现代化启蒙 &&260
&&& (一)泛非主义思想与非洲现代化的主体意识 &&261
&&& (二)非洲一体化与非洲区域合作组织 &&265
&&& (三)非洲一体化与非洲现代化进程的互动& &&&266
&&& (四)非洲一体化政治上的成就――非洲统一组织的成立 &&270
&&& 二、非洲一体化的机制建设与非洲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273
&&& (一)非洲现代化的制约因素与一体化面临的挑战 &&273
&&& (二)非洲国家现代化的探索与一体化的建构 &&277
&&& (三)非洲一体化与现代化进程的融合发展――非洲联盟的成立 &&293
&&& 三、非洲一体化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评析 &&298
& &&(一)非洲一体化与现代化进程良性互动的根本条件 &&299
&&& (二)作为现代化内在组成部分的一体化战略 &&302
&&& (三)政治上的挑战与经济一体化的深入 &&308
第七章& 埃塞俄比亚现代化: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312
&&& 一、埃塞俄比亚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早期努力 &&312
&&& (一)19世纪以前埃塞俄比亚的政治基础 &&313
&&& (二)19世纪构建和维护现代民族国家的努力 &315
&&& (三)海尔&塞拉西皇帝的改革 &&320
&&& 二、德格集团的统治 &&321
&&& (一)德格集团上台与政权合法性危机 &&321
&&& (二)社会主义改革及其影响& 323
&&& (三)德格集团实行的民族政策 &&325
&&& 三、族群民族主义在埃塞俄比亚政治嬗变中的作用 &&328
(一)厄立特里亚地区的族群民族主义 &&328
&&& (二)提格雷地区的族群民族主义 &&329
&&& (三)奥罗莫人的族群民族主义 &&331
&&& 四、“族群联邦制”与埃塞俄比亚的现代化进程 &&334
&&& (一)埃革阵的构成及其上台之路 &&334
&&& (二)过渡政府统治时期的现代化改革& &340
&&& (三)1995年以来的政治形势及埃厄边境战争的影响& 344
&&& (四)埃厄战争后埃塞俄比亚的发展现状 &&349
&&& 五、结论 &352
第八章& 从传统走向现代:坦桑尼亚政治体制的嬗变 &354
&&& 一、坦桑尼亚民主化的进程 &&356
&&& (一)模式的选择 &&356
&&& (二)宪政与法治& 361
&&& (三)党派的分化 &&364
&&& (四)媒体的作用 &&368
&&& 二、民主化与民族一体化 &&372
&&& (一)民主化带来的困境 &&373
&&& (二)桑给巴尔的选举与社会分化 &&375
&&& (三)反对党的策略 &&379
&&& (四)族群政治与社会分裂 &&383
&&& 三、民主化与经济社会发展 &&389
&&& (一)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 &&389
&&& (二)民主化导致依从外国& 398
&&& (三)民主化导致否定社会主义& 403
&&& 四、民主化与反腐败问题 &&410
&&& (一)坦桑尼亚反腐败的历史回顾 &&411
&&& (二)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反腐败措施与绩效 &&416
&&& (三)单纯民主的手段无法控制腐败 &419
&&& (四)坦桑尼亚参与全球化的得与失& 423
第九章& 赞比亚酋长制度与现代化进程 &&429
&&& 一、赞比亚酋长的传统地位与至高权力 &&431
(一)酋长的宗教神权 &&432
&&& (二)酋长的政治军事权力& 434
&&& (三)酋长的司法和经济权力& 436
&&& 二、赞比亚酋长制度的传统政治文化特征 &439
&&& (一)权力基础的神圣性 &&439
&&& (二)权力结构的等级性 &&441
&&& (三)权力性质的相对性 &&443
&&& (四)权力机制的民主性 &&445
&&& 三、赞比亚酋长制度的适应性与现代生命力& 446
&&& (一)酋长制度受到现代化潮流的侵蚀 &&447
&&& (二)酋长制度与现代性因素的融合 &450
&&& (三)现代化对酋长制度的影响& 453
&&& 四、赞比亚传统酋长的现代职能& 456
&&& (一)酋长是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角色 &&456
&&& (二)酋长掌管着国家的土地管理和分配权 &&460
&&& (三)酋长制度是赞比亚传统文化的符号和象征 &&&&462
&&& (四)酋长是赞比亚民族国家建构中的促进因素 &&465
&&& 五、酋长制度: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互动与调适 &&469
第十章& 非洲法语国家的发展道路 &&471
&&& 一、经济发展道路:工业和农业,孰轻孰重?& 474
&&& (一)非洲法语国家经济发展概况& 474
&&& (二)国际贸易 &483
&&& (三)国际援助 &486
&&& 二、政治发展道路:村议事会与多党选举,谁更民主? 489
&&& (一)传统村社民主与当代民主困境 &489
&&& (二)多党民主选举浪潮& 491
&&& (三)全国会议:新的政治动员形式 &&494
&&& 三、城市化发展轨迹及其面临的困境 &&497
&&& (一)非洲法语国家城市的分类 &&497
&&& (二)非洲法语国家城市的发展轨迹 &&499
&&& (三)城市化的性质与特点& 502
&&& 四、多元文化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504
(一)黑人性文化运动:文化的交织与融合 &504
&&& (二)伊斯兰文化的觉醒 &508
&&& (三)非洲本土文化的复兴 &510
&&& 五、余论:现代化对非洲法语国家意味着什么 &515
第十一章& 尼日利亚的现代化模式:石油资源支撑的“贫困”现代化 &518
&&& 一、现代化兴起的背景 &&519
&&& (一)本土文明与外来挑战& 519
&&& (二)英国殖民主义统治的特点& 521
&&& (三)殖民主义统治时期的经济与社会 &524
&&& 二、现代民族国家构建及民主化进程 &532
&&& (一)现代民族国家构建& 532
&&& (二)“尼日尔河三角洲问题”的表现形式与实质 &538
&&& (三)民主化进程 &&545
&&& 三、工业化历程 &549
&&& (一)“黄金时期”()& 551
&&& (二)石油繁荣期() &553
&&& (三)结构调整期()& 562
&&& (四)改革发展期(1999-)& 565
第十二章& 军人政权与现代化:加纳罗林斯军政权的政策与实践 &575
&&& 一、历史背景 &576
&&& (一)殖民主义统治遗产& 576
&&& (二)独立后的加纳 &&579
&&& (三)论点:问题与解答 &&582
&&& 二、重建公平正义的努力 &&583
&&& (一)加纳社会的公平正义问题& 583
&&& (二)重建公平正义的努力和公共法庭系统 &585
&&& (三)公共法庭系统的具体判例 &&587
&&& (四)公共法庭与民众需求的契合 &590
&&& 三、艰难的经济复兴 &594
&&& (一)加纳经济存在的问题 &594
&&& (二)农业的复兴 &597
(三)多样化的努力 &604
&&& (四)汇率改革 &608
&&& (五)契合的力量& 613
&&& 四、加纳式民主的理念与实践 &618
&&& (一)军政权的民主观念 &618
&&& (二)罗林斯的民主实践 &621
&&& (三)民众的反应 &625
&&& (四)罗林斯军政权的成功经验 &630
第十三章& 南非现代化历程:从片面工业化到包容性现代化 &634
&&& 一、前工业化时期南非社会的演变 &&638
&&& (一)非洲原住民的社会经济形态 &&638
&&& (二)欧洲人的入侵和荷属开普殖民地的社会经济形态 &642
&&& (三)英国的入侵和开普殖民地社会 &&643
&&& 二、矿业引发的工业化与南非的统一 &645
&&& (一)矿业带动的南非工业革命 &&645
&&& (二)矿业开发对传统社会的冲击与城市化的加速 &648
&&& (三)英布战争和南非的统一 &653
&&& 三、种族主义制度下白人利益主导的片面工业化 &654
&&& (一)种族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 &655
&&& (二)英属南非联邦时期外需驱动的现代化 &658
&&& (三)白人共和国时期对国有部门的强化& 660
&&& (四)种族主义制度下的黑人经济社会状态 &671
&&& 四、种族隔离制的废除与政治民主化的构建 &678
&&& (一)非国大对变革的总想和政策准备 &678
&&& (二)多党谈判确定统一、民主和平等原则& 679
&&& (三)政治现代化的起点:平等民主的宪政体制 &680
&&& 五、新南非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与包容性现代化 &685
&&& (一)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 685
&&& (二)经济改革与全面现代化 &693
&&& (三)政府财政政策和管理能力& 708
(四)社会结构的变化 &&712
第十四章& 从因资源“被诅咒”到以资源求繁荣:新世纪增速最快国家安
&&& 哥拉发展研究& 720
&&& 一、出奇制胜:驾驭矿产资源之道 &724
&&& (一)勘探与开采同步进行 &725
&&& (二)大力吸引外资以公私合营模式勘探开发& 727
&&& (三)国有矿业公司:国际化发展战略& 728
&&& (四)采掘业向下游转化、多面向提升整体产业优势& 730
&&& (五)资源换基础设施:“安哥拉模式”& 733
&&& 二、农业:经济多元化战略的首要目标 &&735
&&& (一)农业发展史 &&736
&&& (二)政策层面:整体规划,全面发展 &&740
&&& (三)粮食安全战略和资金投入& 743
&&& (四)积极促进农村商业化发展& 746
&&& (五)借助外部合作力量进行现代化改造& 748
&&& 三、工商业多样化发展:建筑业为引擎 &750
&&& (一)减贫先修路 &751
&&& (二)经济特区与中小微企业――加速工业化的两翼& 758
&&& (三)益贫式商业系统――以人为本& 760
&&& (四)安哥拉化――不仅仅是劳动力& 762
&&& (五)行业多元、地区平衡的投资新方向& 764
&&& 四、超越能源外交:从基础设施到技术合作& 766
结论:非洲怎么了& 770
&&& 一、自主自强的思想和政治稳定的环境为非洲发展提供保障& 773
&&& 二、非洲区域一体化推进为经济发展提供条件& 774
&&& 三、与新兴经济体的合作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776
专有名词 &781
主要参考文献& 799
试读章节:
非洲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处于何种地位?这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如果说,“拉美国家是最早获得独立的国家,也是最早开始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国家”①,那么,非洲可以说是最早为世界现代化进程作出贡献的大陆,然而它也是自身的现代化进程严重滞后的地区。
一、现代化理论在非洲的谬误
(一)学理层面与实践层面
现代化理论的谬误既可从学理层面上、分析,也可从实践层面上解释。
从学理上看,现代化理论在运用过程中形成一种悖论。一方面,这种包罗万象的发展理论不断受到学术界的批判;另一方面,它一次又一次地被用来描述发展过程,特别在发展中国家的学术界。显而易见的是,这种理论是一种建构在西方发展的经验和冷战时的实用理性基础上的概括。之所以说是西方发展的经验,因为以罗斯托、亨廷顿等为代表的诸位现代化理论大家均是从西方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总结出相关的阶段、经验和理论,并力图将这种概括演化为一种一般性理论以指导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的发展进程。之所以说它是冷战时的实用理性的概括,是因为这种理论概括与冷战时两个阵营对立的现实和西方为争夺新独立的国家的战略谋划紧密相关。
自然界与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其多样化。现代化理论之所以站不住脚,是因为这种理论的制定者在特定的冷战历史环境中,力图用西方发展的理论和模式来分析、计划、规范和评价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历程,而这种意识形态又千方百计地将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政治发展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战略结合在一起。两者的结合过程在以罗斯托为代表的美国学者的推动下确实取得了某些成功。
罗斯托的职业背景表明了他的意识形态倾向性。他从耶鲁大学毕业后曾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史教授。在美国战略活动局和国务院任过职,20世纪50年代曾在麻省理工学院讲授经济史并主持该学院国际研究中心的工作。60年代,他因深受肯尼迪和约翰逊的赏识,曾在两位总统的任期内先后担任负责国家安全事务的副特别助理,国务院顾问兼政
可以肯定的是,第一,非洲大陆有过灿烂的文明,这一点就连早期接触非洲文明的欧洲人都承认。第二,非洲大陆为世界现代化进程贡献诸多,这种贡献可以从奴隶贸易算起。在长达400多年的奴隶贸易里,对非洲青壮年的强迫迁徙为美洲的种植园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以奴隶贸易为基础的三角贸易为欧洲和北美工业现代化的迅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这一点随着研究的深入日益明显。本章将论述五个问题,一是对现代化理论在非洲的谬误进行学理和实践的分析;二是对非洲灿烂文明史的简略勾勒;三是描述非洲在奴隶贸易中为世界现代化进程作出的贡献;四是对非洲国家的早期现代化尝试进行剖析;最后,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同一性与多样性作一概述。
策计划委员会主席。他关于现代化的理论主要表达在《经济成长的阶段:非共产党宣言》(1960)这本著作中。从书名的副标题可看出其研究的倾向性。他的经济成长阶段理论既表达了关于经济成长的观点,又是一种关于整个现代化的一般性学说。罗斯托力图说明,西方特别是美国给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以效仿的模式。①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历史文化、发展背景、社会条件、生存理念以及国际环境等都大相径庭。除了上述的意识形态内涵外,现代化理论试图用西方工业国家现代化的模式和概念来解释其他国家的现代化,预测甚至规划它们的现代化进程。这种带有强烈的“欧洲中心论”或“西方中心论”色彩的现代化理论已受到多方批判。这种理论忽略不同社会在发展时所处的外部环境,单纯从一个社会的内部来分析发展过程,并将分析框架建立在“传统与现代”对立这一假设上,将社会硬性划分为“传统”与“现代”这一根本对立、互相排斥的二分体系。我们知道,外部环境对一个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所处的时期不同,奴隶贸易、瓜分世界、殖民统治已成为人类发展史的肮脏一页。双方发展的条件也不同。研究已经表明,人类不可能用发达国家已经消费的庞大资源来支撑整个世界走同样的现代化道路。②
从实践上分析,非洲现代化的过程是一个悖论:现代化是一个使人过上好日子的历程;但现代化也是一个使人日益贫困的历程。从非洲近代史的演变来看,这是一个非洲民众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被剥夺的过程,社会结构逐渐解体的过程和大规模贫困化形成的过程,这并非言过其实。这种被剥夺的过程在奴隶贸易这个阶段表现得非常明显。正是在与欧洲人的交往中,非洲失去了政治独立从而变成了欧洲的殖民地;经济上进入一种依附于宗主国和国际市场的“欠发展”状态;社会结构逐渐解体。正是在这一过程中,西方稳稳地建立了自己在非洲大陆的强权。这种面向宗主国经济的“生产力被误导的发展”正是非洲经济结构畸形的一种真实写照。这种被误导的发展在奴隶贸易一殖民主义统治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
(二)二战后对非洲关注的三个原由
战后对非洲的关注可从三个方面来解释。首先,是战略谋划。二战以后,世界进入冷战时期。在各方面与共产主义作斗争成为美国战略考量的主要目标。卷入越南战争后,“许多美国决策者和社会科学家都把越南战争看成是检验美国在‘新兴世界’击败共产主义的能力的一个非常显眼的‘试验场’,同时也把现代化作为一种最有效的回应手段”①。美国不遗余力地推行这种现代化理论并将其作为全球战略的一部分,主要是为了在国际范围内巩固核心国家的地位,从意识形态和发展进程上控制新独立的国家,并从全球范围内保护自身利益。从力图主宰战后世界发展进程的杜鲁门于日就职演说中提出的关于“公平政策”的计划,到为现代化定调的罗斯托于1960年出版的《经济增长的阶段》,到世界银行为抗衡非洲寻求独立自主的《拉各斯行动计划》而制定的以结构调整为主轴的《伯格计划》,西方特别是美国企图主导的现代化进程确确实实在非洲发生。非洲的现代化被描述为一种现代战胜传统的过程。在现代化的透视镜下,非洲人行之已久的政治制度成为一种过时的与现代性相悖的传统制度,非洲人对欧洲瓜分的反抗成为了一种“反动的”、“不合时宜”与现代潮流背道而驰的举动;欧洲列强的殖民主义统治成了理所当然在非洲实现现代化的捷径,存在了无数代的非洲人
的生活习惯成为了与现代性格格不入的习俗……
其次,经济考量。新独立的非洲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是一个正在形成的新型市场。老牌殖民宗主国被逐出后并不甘心,美国则正在寻求为更高的海外利润率获得地缘政治上的保障,确保对世界各地重要原材料的控制,使美国商品的海外市场得以拓展。第三,学术兴趣。新独立的非洲国家面临着各种实际问题。它们中绝大多数的国家的形成不是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而是非殖民化的结果,这种从殖民地到现代国家的“突变”转型造成了国家管理层面的一系列困境,包括国家建构的艰难、经济发展的难题、民族融合和自我身份认同的困境等等。此外,由于这些国家的划分是从殖民地的边界因袭下来的,并不是以它们的文化、民族(种族)或历史传统为依据,有时一个民族被划分在多个国家,这些问题理所当然地引起了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地区研究以及各种跨学科领域的学者们的兴趣。这些因素使非洲落人现代化理论的影响范围之内。
人们可能认为,用其他的名词如“发展”来代替“现代化”是一种可行的方式。然而,有关对“发展”话语的解构和批判早已开始。①我们大可静下心来,仔细品味“现代化理论”在非洲的影响。毕竟人类的心智是在对自身的批判中不断促进的。
二、非洲文明:被人遗忘的历史
只有证明了一个地区、国家或大陆的落后,才能使它成为西方主导的现代化的目标。这种证明需要一种普世标准吗?如果需要,西方发展道路理所当然地被作为这种标准。非洲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是一种历史的谬误。更准确地说,这是现代化理论的逻辑前提的谬误。实际上,与其他地区一样,非洲曾在人类发展进程上扮演过适合自己的角色,有过辉煌的历史。
(一)非洲的古代文明
非洲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在这里产生了最古老的文明。它是世界上现存古老岩画最多的大陆之一,共有超过1000万幅岩画存在于广袤的大陆,也是拥有历史最早的岩画的大陆之一,南部非洲的有关动物的岩画已有27000年的历史。伟大的努比亚文明曾产生过打败古埃及王朝的国王佩耶,这位历史上被称为“黑人法老”的佩耶于公元前8世纪中叶建立了包括古埃及在内的库施帝国。兴起于公元前5世纪的阿克苏姆帝国于公元1世纪至7世纪统治非洲东北部和南部阿拉伯半岛,成为当时与古罗马和中华帝国齐名并立的三支世界性力量之一。古代的西苏丹(指西部非洲,与今苏丹无关)曾兴起过加纳、马里和桑海三个帝国。根据阿拉伯学者巴克里的记载,被法扎里于公元722年称为“黄金之国”的位于西非的古代加纳帝国可随时征集20万兵力的强大军队,并有4万名以上的弓箭手。
最早出现在欧洲人历史记录中的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君王是马里国王曼萨&穆萨(年在位),他于1324年进行的麦加朝圣之旅因沿途挥金如土并大量施舍扰乱了开罗的金融秩序,导致金价下跌12%。穆哈默德&阿斯基亚大帝(年在位)的伟大不在于使处于现今西非地区的桑海帝国的疆土扩张、军力强大,而是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建设和改革。他改组了帝国会议,确立了官阶和礼仪制度,给所有的穆斯林城市指派了卡迪(Kadi,行使穆斯林民事、法律和宗教职能的地方行政官),从而保证了阿斯基亚权力基础上政治与宗教的联盟;他鼓励贸易,引进精确的量具,依靠市场监督员以确保市场的秩序和稳定。东非古代的斯瓦希里城邦国家丰富的物质与精神文明曾使来自亚洲和欧洲的过客流连忘返。姆塔帕王国的大津巴布韦遗址因其特有的构造和风格成为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最大史前建筑”。刚果王国的丰饶及对整个地区的权威使1642年来访的荷兰外交团不得不跪地拜见刚果国王。统治着远比现今加纳版图更为广袤疆域的阿散蒂帝国依靠自己的军事力量控制了当地的贸易,曾八次抵御英国人的入侵……
(二)欧洲人的早期记录
实际上,一些初次来到这一大陆探险的欧洲人或对非洲早期的文明有所认识的欧洲学者均被非洲诸古老王国的强大和富庶所震撼。
英国人在1897年曾洗劫了西非的贝宁王国(位于今尼日利亚境内)首府贝宁城,掠走了2500件精美的早期铜雕艺术品。欧洲探险者戴珀(O.Dapper)在谈到17世纪的贝宁王国居民时提到了该国的法律和警察:
这些尼格罗人,比海岸边上的要文明得多,他们有自己的法律和组织完善的警察,他们与来到他们中间做生意的荷兰人以及其他的外国人保持着很好的关系,并对他们表示出极大的友善。①
英国人芒戈&帕克(MungoPark)在18世纪末这样记录了他所见到的尼日尔河上的塞古(Segu,位于今马里)那种“文明壮丽的景象”:
这个广大城市的情景,河上无数小船,拥挤的人群,附近农村的耕作情况,这一切构成了一幅文明壮丽的景象。我万万没有料想到在非洲的腹地会看到这样的情况。②
巴尔特(HeinrichBarth)在19世纪中叶谈到位于今尼日利亚的卡诺城邦国的纺织工业时认为卡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之一”:
如果我们考虑到,这种工业并不像欧洲那样在一些使人们的生活堕落到最下贱的地步的巨大的公司中进行的,而是给许多家庭以职业和支持,并不牺牲他们的家庭生活习惯的话,我们必然会认为卡诺应该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之一。①
于年在尼日尔河流域考察的法国殖民考察队队长乌尔斯特(Hourst)在参观桑海帝国首府加奥遗址后颇有感慨:“在当时,桑海帝国不仅是非洲最强大的国家,而且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②
帕麦尔(H.R.Palmer)在评论12世纪的博尔努王国时认为,一些当地酋长的文明程度要高于同时期的一些欧洲国王:
在这些世纪中,当基督教的西方还处于无敌、尚未开化和野蛮状态的时候,撒拉逊文化已把文明的火炬传给了后世。从加涅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生的博尔努国家从埃及和北非得到了启示。虽然它对于周围的非洲各族人民无情而且残暴,但是它的一些早期的酋长所达到的文明程度,看来比同时期的一些欧洲国王还要高一筹。③
然而,非洲大陆的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却由于建立在种族主义观念之上的奴隶贸易和殖民主义而被淹没。西方文明需要教化的是没有历史的人民,基督教需要传播的是落后的蛮荒之地。从近代史以来,世界上多个地区被建构成居住着“没有历史的人民”的“野蛮之地”。这是契合现代化理论的一种模式。非洲大陆正是这样一块被欧洲列强建构的“落后”和“野蛮”的土地,从而为它们的殖民征服提供了合理的借口。
三、非洲对世界现代化进程的贡献:奴隶贸易
(一)“威廉斯论点”:有关奴隶贸易对西方工业化贡献的辩论
非洲与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关联性远比人们想象的要更为密切。为什么我们说非洲是最早为世界现代化进程作出贡献的大陆?西方的现代化过程是与原始积累紧密相联的。作为奴隶贸易的主要受害者,非洲对世界现代化进程作出的贡献不言而喻。
历史学的任务是要如实地记载人类已发生的事情。对世界现代化进程的研究如果将使西方工业化革命成为可能的奴隶贸易置之不理,那是不客观的。具体分析非洲的奴隶贸易给欧洲和美国的资本主义带来的重要贡献已经超出了本书的范围,但有几点是必须认识的。一是西方奴隶贩子从奴隶贸易中所得的利润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艾里克&威廉斯认为,奴隶贸易和殖民地经济对英国工业革命的资本积累发挥了巨大作用。谢里丹的研究表明,西印度群岛的大量资本源源流人英国,加速了工业资本积累的速度,导致了18―19世纪工业革命的扩张。他对牙买加的研究表明,虽然殖民地经济在形成阶段(年)吸收了大量商业资本,但此地区资本很快达到自足并随后为英国提供了一百多年的资本回流。这种利润大于英国任何一个行业的资本积累。他的结论是在18世纪末宗主国的收入有8%―10%来自西印度群岛,在美国独立战争以前,这个百分比更大。①
奴隶问题专家英格曼和所罗分别探讨了奴隶贸易的利润在何种程度上提高了英国社会的投资水平。英格曼使用的是迪安和科尔所编英国国民资本形成的统计资料与柯廷和安斯蒂对奴隶贸易的统计数字。其研究表明,在年间,奴隶贸易对英国国民收入的贡献任何时候都未超过0.5%,奴隶贸易对国民资本形成的贡献大约为2.4%到10.8%之间。他因此得出结论,无论从哪一方面看,18世纪的奴隶贸易不可能成为英国资本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②尽管他的研究十分严密,方法无懈可击,但所罗一篇针锋相对的文章指出英格曼的计算结果恰恰证明了西印度群岛对英国工业革命的贡献不可低估。他通过比较英格曼的统计结果和1980年美国的几项经济指标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如果将两个世纪前奴隶贸易利润占英国国民收入的比重以及它占国民资本的比重和上述数字相比,那么,毫无理由说奴隶贸易对英国工业革命的贡献微不足。①此外,非洲著名历史学家英里科利等人曾以大量的历史事实说明:西方从大西洋奴隶贸易获取了巨大的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这些利益为西方的崛起作出了部分贡献。②这种有关大西洋奴隶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一贸易带来的利润如何推进了西欧和北美的工业现代化进程这一焦点上。这种讨论我们称之为“威廉斯论点”③。
(二)奴隶贸易对西方工业化的作用
然而,更重要的是,奴隶贸易作为一种历史因素,刺激了资本主义及其经济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发展。换言之,持续了四百多年的奴隶贸易给当时正处于初始阶段的世界现代化进程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机会、改革和变化。
首先,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角度看,通过大西洋奴隶贸易抵达美洲的大量非洲奴隶的商品生产,第一次在世界历史上为大西洋经济圈的各个地区提供了史无前例的劳动力分工的发展机会。这种劳动力分工使得原料的生产(甘蔗、烟草等)、粮食作物的生产、加工业(制糖业、烟草业)、运输业、销售业、金融业、船舶制造业等行业迅速发展。④大量的人口迁移以及随之而来的市场以及消费机会带来了巨大的利润空间,从而将欧洲和北美大量的自给自足的食物生产者转化为为市场需求和市场流动而生产的商品生产者。大西洋沿岸的各个国家的农民和农业生产被卷入到这一场跨洋范围内的生产一贸易体系之中,小型的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逐渐被大规模生产所取代,各个人群被纳入庞大的“大西洋体系”之中。①应大量出口以及国内消费而生的制造品扩张为国内提供了不断增长的非农业行业的就业,从而刺激了国内的消费市场。西印度群岛的殖民政府对这一贸易和生产结构的支配权力、殖民国家对利润流向的指导政策、欧洲国家之间为这一体系而产生的冲突与调和大大改变了国际贸易与国际政治的关系。世界现代化进程与权力和利润的结合更为紧密。这种世界现代化推进的大环境为生产技术的提升和改造、金融制度的完善、世界资本主义的形成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从而使现代化先后在北欧、西欧和北美得以实现。②
从对英国这个在奴隶贸易中收益最大的国家而言,奴隶贸易以及随之而来的三角贸易大大刺激了英国工商业的发展。对这一问题在学术界似乎还在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奴隶贸易和奴隶种植园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并不明显。安德森和理查森则认为,由于奴隶贸易的风险很大,这种商业活动的利润不可能超出常规。③
罗斯托曾将英国现代化“起飞”的阶段定在年。④这一时期正是奴隶贸易走向成熟的后期。我们可以从以下史实看到,奴隶贸易带来的财富无疑加速了英国现代化的步伐。首先,17世纪中叶颁布的《航海法令》明确规定,英国从事海外贸易的商船必须是英国船舶,进口产品只准英国船只或生产国船只运送;出口产品必须由英国船只运送;运往殖民地或运往非洲换取奴隶的工业品必须全部或大部分由英国生产,而从殖民地运往英国的产品必须是原料和非制成品。这一法令以及随后造成的早期殖民贸易的垄断地位从各方面促进了英国现代化的发展。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大大刺激了自身的造船业和航运业。年间,英国经营外贸船舶增加4倍,驶往非洲从事贩奴的船舶增加12倍,吨位增加11倍。与此相联系的是煤炭业、金属业、军工业、酿酒业、制糖业和纺织业的兴盛。此外,英国的一些大城市正是靠着奴隶贸易发达起来,如伦敦、布里斯托尔、利物浦和曼彻斯特等。①利物浦奴隶贸易研究所的G.威廉斯对利物浦商人贩卖奴隶的情况进行过统计。他的计算结果表示,在年短短十年间,利物浦商人可以从将奴隶卖给西印度群岛这一笔买卖中得到纯利润万英镑。②然而,这还只是三角贸易中的一角所得的利润。如果再加上这些商人从利物浦将有关廉价货物运到非洲后所得的利润和他们将贩卖奴隶所得再在西印度群岛买一些棉花、糖和香料再运回英国出卖之后所得的利润,那将是一笔数额大得多的钱款。
在18世纪中叶以前,英国皇家非洲公司一直扮演着负责非洲贸易的官方机构的角色。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其他贸易公司的崛起和私人奴隶商人的日益活跃,英国皇家非洲公司的处境开始变得艰难。18世纪上叶,英国在非洲设立的要塞有7个在黄金海岸,一个在冈比亚,一个在维达。虽然有这种官方要塞作为支撑,但英国皇家非洲公司的业务受到私人奴隶贩子“无形帝国”的冲击,“私商贩运到种植园的奴隶数量大大超过公司经营的奴隶数”。1750年,私人运营商最终打破了英国皇家非洲公司对非洲奴隶贸易的长期垄断。
他们的胜利,结果在恰到好处的时机给英国的奴隶贸易带来适应性和进取心,因为这时英国经济正在变得特别适应于给奴隶贸易提供价格合理的宜于出口非洲的商品。1750年以后,由于印度政治混乱而竞争衰落,兰开夏的纺织品就得到了机会。英国奴隶商人抓住时机,在1750年以后的四分之一世纪中,逐渐控制了整个非洲贸易。在这段时间内,他们把英国向非洲进口(和再出口)的商品价值额提高了400%;在北美战争以前,他们每年贩运奴隶的数量近5万人。他们在贸易中不受节制的性质有助于这种惊人的发展,因为正是那些离开旧有的奴隶买卖中心做生意的贸易行,才能买到大宗奴隶。①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艾里克&威廉斯在他的著作中提到的这一时期英国相关行业的发展。这一研究结果也得到了其他学者的证实。英国最主要的商业银行巴克莱银行和劳埃德银行在18世纪中叶的快速发展都得益于这一时期来自奴隶贸易的利润。这两所银行后来都成为英国工业贷款的重要提供者。威廉斯还特别指出了西印度群岛种植园主和利物浦的奴隶贩子对英国工业的推动作用。这表现在以下方面:18世纪在利物浦和曼彻斯特兴起的一大批银行都是通过三角贸易所获得的资金建立起来的。例如,建立于1773年的海伍德银行(利物浦),一个世纪后被利物浦银行兼并;托马斯&莱兰也是在18世纪后期通过买卖非洲黑人发迹后混身于银行业。同样的事也发生在布里斯托尔、格拉斯哥和伦敦。其次,重工业也受到奴隶贸易和西印度群岛种植园利润的推动。一些钢铁巨头的财富正是从奴隶贸易和与此相关的经营活动中积累起(试读截断)
版 权 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非洲国家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