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与庞涓是孙子的后人吗?

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孙膑有没有后代
孙膑有没有后代
09-09-23 &匿名提问 发布
孙子是孙膑的后人孙子及孙子兵法:孙子 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人。生卒年代不详,大约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属于同时代而略晚。孙子是齐国贵族和名将的后裔。他的祖先原是陈国的公子--陈完。公元前672年,陈国发生内乱,陈完便逃奔至齐国避难,改称为田完。田完的第五世孙田书(即孙子的祖父)曾经是齐国大夫,在攻打莒国的战争中立下了战攻,齐景公便把乐安封给了田书,同时还赐“孙”为姓,以表示对田书嘉奖。公元前532年,齐国发生内乱,孙子便离开齐国,到了南方的吴国,在吴国的都城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过起了隐居生活,潜心研究兵法。在吴国,孙子结识了伍子胥。据《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载,在诸侯争霸中,南方新兴的吴国国君阖闾,为图霸业,欲攻打楚国,但是,一时难以选出合适的将领。伍子胥常与吴王论兵,他曾向吴王推荐说:孙子“精通韬略,有鬼神不测之机,天地包藏之妙,自著兵法十三篇,世人莫知其能。诚得此任为将,虽天下莫敌,何论楚哉!”经过伍子胥七次向吴王推荐,吴王便让伍子胥拜请孙子出山。孙子晋见吴王之后,呈上所著兵书十三篇。吴王看后,赞不绝口。据有关资料记载,为考察孙子的统兵能力,吴王挑选了100多名宫女由孙子操练。这就是人们所传说的孙子“吴宫教战斩美姬”的故事。吴宫操练之后,吴王任命孙子为上将军,封为军师。从此,孙子与伍子胥共同辅佐吴王,安邦治国,发展军力。公元前506年冬,吴国以孙子、伍子胥为将,出兵伐楚。孙子采取“迂回奔袭、出奇制胜”的战法,溯淮河西上,从淮河平原越过大别山,长驱深入楚境千里,直奔汉水,在柏举(今湖北汉川北)重创楚军。接着五战五胜,一举攻陷楚国国都郢。“柏举之战”后,楚国元气大伤,渐渐走向衰落,而吴国的声威则大振,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吴国不仅成为南方的强国,而且北方的齐、晋等大国也畏惧吴国。对于孙子的历史功绩,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写道:“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也”。孙子出生于现在的山东省广饶市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孙武,大约成书于春秋末年。该书自问世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尊奉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历代兵学家、军事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战争实践和发展军事理论。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第一个为《孙子兵法》作了系统的注解,为后人研究运用《孙子兵法》打开了方便之门。《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国的谋略保库,在世界上也久负盛名。8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29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英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向人透露:他的军事著作中所阐述的观点,其实在2500年前的《孙子兵法》中就可以找到。他也确实对孙武及其著作深感兴趣,不仅为《孙子兵法》英译本作序,还在自己的得意之作《战略论》前面大段引述孙武的格言。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都奉命携带一本《孙子兵法》,以便在战场上阅读。 《孙子兵法》历代都有著录。1972年4月山东省临沂县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书《孙子兵法》为迄今最早的传世本,可惜为残简,不能窥其全貌。现存重要的版本为南宋宁宗时所刻《十一家注孙子》,宋刻与宋抄《武经七书》本,其中宋本《十一家注孙子》经清代孙星衍校定考辩后,成了近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最敷实用的读本。 孙膑及孙膑兵法: 孙膑  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生卒年不详,真名失传,约活动于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齐国人(今山东鄄城人),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相传他少年时与庞涓同师于著名高人鬼谷子。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因忌妒孙膑才能,将其骗至魏国,施以膑刑(割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为齐使者秘密带回齐国,经将军田忌举荐,被齐威王重用为军师。在齐、魏争雄具有决定意义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孙膑指挥齐军两次击败魏军,迫庞涓自杀,使齐国成为强国之一。他在作战中运用避实击虚、攻其必救的原则,创造了著名的“围魏救赵”战法,为古往今来兵家所效法。孙膑及其弟子所撰《孙膑兵法》继承了孙武的军事思想,总结战国中期以前的战争经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理论遗产。    魏惠王也学秦孝公的样,要找一个商鞅式的人才。他花了好些金钱招徕天下豪杰。庞涓来求见,向他讲了些富国强兵的道理。魏惠王听了挺高兴,就拜庞涓为大将。庞涓真有点本领。他天天操练兵马,先从附近几个小国下手,一连打了几个胜仗,后来连齐国也给他打败了。打那时候起,魏惠王更加信任庞涓。庞涓自以为是了不起的能人。可是他知道,他有一个同学齐国人孙膑,本领比他强。据说孙膑是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只有他知道祖传的《孙子兵法》。  魏惠王也听到孙膑的名声,有一次跟庞涓说起孙膑。庞涓派人把孙膑请来,跟他一起在魏国共事。哪儿知道庞涓存心不良,背后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魏惠王十分恼怒,把孙膑办了罪,在孙膑的脸上刺了字,还剜掉了他的两块膝盖骨。幸好齐国有一个使臣到魏国访问,偷偷地把孙膑救了出来,带回齐国。齐国大将田忌听说孙膑是个将才,把他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也正在改革图强。他跟孙膑谈论兵法后,大为赏识,只恨没早点见面。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进攻赵国,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今河北邯郸西南)。第二年,赵国向齐威王求救。齐威王想拜孙膑为大将,孙膑忙推辞说:“不行。我是个受过刑的残废人,当了大将,会给人笑活。大王还是请拜田大夫为大将吧。”齐威王就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去救赵国。孙膑坐在一辆有篷帐的车子里,帮助田忌出主意。孙膑对田忌说:“现在魏国把精锐的兵力都拿去攻赵国,国内大多是些老弱残兵,十分空虚。咱们不如去攻魏国大梁。庞涓听到了,一定要放弃邯郸,往回跑。我们在半道上等着,迎头痛击他一顿,准能把他打败。”田忌就按照这个计策做去。庞涓的军队已经攻下邯郸,忽然听说齐国打大梁去了,立刻吩咐退兵。刚退到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地方,正碰上齐国兵马。两下里一开仗,庞涓大败。齐国大军得胜而归,邯郸之围也解除了。  公元前341年,魏国又派兵攻打韩国。韩国也向齐国求救。那时候,齐威王已经死了。他的儿子齐宣王派田忌、孙膑带兵救韩国。孙膑又使出他的老法子,不去救韩,却直接去攻魏国。庞涓得到本国的告急文书,只好退兵赶回去,齐国的兵马已经进魏国了。魏国发动大量兵力,由太子申率领,抵抗齐军。这时候,齐军已经退了。庞涓察看一下齐军扎过营的地方,发现齐军的营盘占了很大的地方。他叫人数了数做饭的炉灶,足够十万人吃饭用的。庞涓吓得说不出话来。第二天,庞涓带领大军赶到齐国军队第二回扎营的地方,数了数炉灶,只有能够供五万人用的了。第三天,他们追到齐国军队第三回扎营的地方,仔细数了数炉灶,只剩了两万人用的了。庞涓这才放了心,笑着说:“我早知道齐军都是胆小鬼。十万大军到了魏国,才三天工夫,就逃散了一大半。”他吩咐魏军没日没夜地按着齐国军队走过的路线追上去。一直追到马陵(今河北大名县东南),正是天快黑的时候。马陵道十分狭窄,路旁边都是障碍物。庞涓恨不得一步赶上齐国的军队,就吩咐大军摸黑往前赶去。忽然前面的兵士回来报告说:“前面的路给木头堵住啦!”庞涓上前一看,果然见道旁的树全砍倒了,只留下一棵最大的没砍,细细瞧去,那棵树的一面还刮去了树皮,露出一条树瓤来,上面影影绰绰还写着几个大字,因为天色昏暗,看不清楚。庞涓叫兵士拿火来照。有几个兵士点起火把来。趁着火光一瞧,那树瓤上面写的是:“宠涓死于此树下。”庞涓大吃一惊,连忙吩咐将士撤退,已经晚了。四周不知道有多少箭,像飞蝗似的冲魏军射来。一时间,马陵道两旁杀声震天,到处是齐国的兵士。原来这是孙膑设下的计策,他故意天天减少炉灶的数目,引诱庞涓追上来。他算准魏兵在这时辰到达马陵,预先埋伏着一批弓箭手,吩咐他们只等树下有火光,就一齐放箭。庞涓走投无路,只得拔剑自杀。齐军乘胜大破魏军,把魏国的太子申也俘虏了。  打这以后,孙膑的名气传遍了各诸侯国。他写的《孙膑兵法》大概在东汉末年便已失传。  孙膑兵法 公元前354年,魏国以庞涓为将率军伐赵,兵围邯郸。次年,邯郸在久因之下已岌岌可危,而魏军也因久攻不下,损失很大。齐国应赵国之请,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击魏救赵。孙膑令一部轻兵乘虚直趋魏都大梁,而以主力埋伏于庞涓大军归途必经的桂陵之地。魏国因主力远征,都城十分空虚。魏惠王见齐军逼进,急令庞涓回师自救。刚刚攻下邯郸的庞涓闻大梁告急,急率疲惫之师回救。至桂陵时,遭到齐军迎头痛击,几乎全军覆灭庞涓仅以身免。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战”。 12年后,魏国在国力恢复之后,再次发动战争,将矛头指向了自己的另一邻国——韩国。韩国难以抵挡强大的魏军,遂派使向齐国求救。齐威王采纳孙膑“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的建议,在魏韩两国几经激战、韩危魏疲之际,再次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韩。孙膜依然采用围魏救赵的计策,率兵长驱魏境,兵锋直逼大梁。魏国鉴于桂陵之战的教训,遂撤韩国之团,调10万大军,以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副,准备与齐军进行一场战略性决战。孙膑为调动敌人,创造战机,果断引兵东撤。一路上,他令军队逐步减灶,造成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以诱敌深入。庞涓果然上当,便丢下步兵,率轻骑精锐,兼程穷追。至马陵时,遭到齐军主力伏击,庞涓智穷力竭,愤愧自杀。齐军遂全歼魏军,俘太子申,取得了马陵之战的重大胜利。 马陵之战后,田忌遭宰相邹忌的陷害,被迫流亡楚国。孙膑辞官归隐,潜心军事理论研究,终于写成了流传千古的军事名著——《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又名《齐孙子》,系与《孙子兵法》区别之故。《汉书·艺文志》称“《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但自《隋书·经籍志》始,便不见于历代著录,概大约在东汉末年便已失传。1972年,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出土,这部古兵法始重见天日。但由于年代久远,竹简残缺不全,损坏严重。经竹简整理小组整理考证,文物出版社于1975年出版了简本《孙膑兵法》,共收竹简364枚,分上、下编,各十五篇。对于这批简文,学术界一般认为,上篇当属原著无疑,系在孙膜著述和言论的基础上经弟子辑录、整理而成;下篇内容虽与上篇内容相类,但也存在着编撰体例上的不同,是否为孙膑及其弟子所著尚无充分的证据。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银雀山汉墓竹简(壹)》中,收入《孙膑兵法》凡16篇,系原上编诸篇加上下篇中的《五教法》而成,其篇目依次为:擒庞涓、见威王、威王问、陈忌问垒、篡卒、月战、八阵、地葆、势备、兵情、行篡、杀士、延气、官一、五教法、强兵。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孙武,大约成书于春秋末年。该书自问世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尊奉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历代兵学家、军事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战争实践和发展军事理论。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第一个为《孙子兵法》作了系统的注解,为后人研究运用《孙子兵法》打开了方便之门。《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国的谋略保库,在世界上也久负盛名。8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29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英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向人透露:他的军事著作中所阐述的观点,其实在2500年前的《孙子兵法》中就可以找到。他也确实对孙武及其著作深感兴趣,不仅为《孙子兵法》英译本作序,还在自己的得意之作《战略论》前面大段引述孙武的格言。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都奉命携带一本《孙子兵法》,以便在战场上阅读。 《孙子兵法》历代都有著录。1972年4月山东省临沂县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书《孙子兵法》为迄今最早的传世本,可惜为残简,不能窥其全貌。现存重要的版本为南宋宁宗时所刻《十一家注孙子》,宋刻与宋抄《武经七书》本,其中宋本《十一家注孙子》经清代孙星衍校定考辩后,成了近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最敷实用的读本。 《孙膑兵法》是战国中期杰出军事家孙膑所著,大约在东汉末年失传。1972年4月,山东省临沂县银雀山汉墓出土了一大批竹简,其中就有久已失传的《孙膑兵法》。经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考证,由文物出版社于1975年出版了简本《孙膑兵法》,分上下两编,各15篇。1985年,文物出版社又出版了《银雀山汉墓竹简(壹)》,该书经认真的进一步考证,认为1975年版的《孙膑兵法》的下编没有充分的证据能认定为孙膑所著,只能视为古代兵家的佚书。《银雀山汉墓竹简(壹)》认定属于《孙膑兵法》的内容共计16篇,即1975年版的《孙膑兵法》上编15篇,并加《五教法》一篇,共222简,近5000字。
孙膑兵法是孙子兵法的继承和发展,孙膑是孙子的徒弟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应该会有后代吧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孙膑是孙武第几代孙子,孙膑有什么著作?_百度知道
孙膑是孙武第几代孙子,孙膑有什么著作?
史记·孙武 吴起列传中说:孙武既死,后百馀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没说具体是第几代孙主要著作就是《孙子兵法》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这个历史也无明确记载~只知孙膑是孙武的后人~孙膑的著作是《孙膑兵法》~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
传说孙权是孙武的第二十二世孙
孙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孙宾,孙子和孙武是一个人吗?
孙宾,孙子和孙武是一个人吗?
孙武,字长卿,生卒年不详,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惠民县)人,祖父田书为齐大夫,攻伐莒国有功,齐景公赐姓孙,封采地于乐安。公元前532年的齐国内乱后,孙武毅然到了南方的吴国,潜心钻研兵法,著成兵法十三篇。公元前512年,经吴国谋臣伍子胥多次推荐,孙武带上他的兵法十篇晋见吴王。在回答吴王的提问时,孙武议论惊世骇俗,见解独特深邃,引起了一心图霸的吴王深刻共鸣,连声称赞孙武的见解,并以宫女180名让孙武操演阵法,当面试验了孙武的军事才能,于是任命孙武以客卿身份为将军。公元前506年,吴楚大战开始,孙武指挥吴国军队以三万之师,千里远袭,深入大国,五战五捷,直捣楚都,创造了我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为吴国立下了卓著战功。
孙武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也是世界著名的军事理论家。流传至今的《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兵书,北宋神宗时,被列为《武经七书》之首。全书共分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十三篇,5900余字。《孙子兵法》揭示了战争的规律,论述了战争论、治军论、制胜论等多方面的法则,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被誉为“兵经”、“兵家鼻祖”。
《孙子兵法》已有英、日、德、法、俄、捷、朝等文译本,国际上认为它是“世界古代第一部兵书”,现在不仅于军事领域,而且在经济、体育等方面,都受到了关注和应用。
孙膑,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后裔。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鄄(今鄄城北)一带人。主要活动于齐威王时期。早年曾与庞涓师从鬼谷子习兵法。庞涓出任魏将后,妒孙膑之才而将其骗至魏,施以膑刑(割去膝盖骨),因有孙膑之称。后逃往齐国,为田忌门客,助田忌赛马获胜,被荐给齐威王。时威王正图与魏相争,为此广揽贤才,器重孙膑的军事才能,任之为军师。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4),魏惠王因赵攻魏属国卫而命庞涓率军围赵都邯郸(今属河北)。次年,赵求救于齐,齐出兵8万救赵。孙膑以己初至齐国,尚无威望,且防庞涓警觉,仅以军师身分坐镇指挥。针对魏强兵在外,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防务空虚,采取&批亢捣虚&、攻其必救的战法,率军先攻平陵(今山东定陶东北),示敌以弱,尔后直奔大梁,逼使庞涓仓促回救,而在其回军必经之途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截击,大败魏军,擒(一说&擒&为制服、战胜)庞涓(见桂陵之战)。二十七年,魏又因韩联络齐、宋,不赴逢泽(今开封南)之会而攻韩,韩求救于齐。齐再度以田肦(一说田忌)、孙膑率军救韩,仍以攻其必救之法直扑魏都大梁,待庞涓撤围,即还师回齐。然魏军欲全歼齐军而紧追不舍,孙膑因势利导,以逐日减灶之法迷惑庞涓,诱其弃主力步兵,仅以轻车锐卒追赶,齐军则以逸待劳,连车为垒,伏于马陵(今范县西南),大败魏军,杀庞涓(一说自杀),掳魏太子申(见马陵之战)。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孙膑兵法》,反映了孙膑的军事思想。认为战争有一定的规律;在战略战术上贵&势&,即依据一定条件占据主动和优势;突破前人速战速决的理论,提出了持久作战的思想;适应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强调攻城;认为只有覆军杀将方为全胜,开创歼灭战的理论;对野战中车垒的运用、阵法的研究和将领的必备条件等均有阐述。
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人。生卒年代不详,大约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属于同时代而略晚。孙子是齐国贵族和名将的后裔。他的祖先原是陈国的公子--陈完。公元前672年,陈国发生内乱,陈完便逃奔至齐国避难,改称为田完。田完的第五世孙田书(即孙子的祖父)曾经是齐国大夫,在攻打莒国的战争中立下了战攻,齐景公便把乐安封给了田书,同时还赐“孙”为姓,以表示对田书嘉奖。公元前532年,齐国发生内乱,孙子便离开齐国,到了南方的吴国,在吴国的都城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过起了隐居生活,潜心研究兵法。在吴国,孙子结识了伍子胥。据《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载,在诸候争霸中,南方新兴的吴国国君阖闾,为图霸业,欲攻打楚国,但是,一时难以选出合适的将领。伍子胥常与吴王论兵,他曾向吴王推荐说:孙子“精通韬略,有鬼神不测之机,天地包藏之妙,自著兵法十三篇,世人莫知其能。诚得此任为将,虽天下莫敌,何论楚哉!”经过伍子胥七次向吴王推荐,吴王便让伍子胥拜请孙子出山。
孙子晋见吴王之后,呈上所著兵书十三篇。吴王看后,赞不绝口。据有关资料记载,为考察孙子的统兵能力,吴王挑选了100多名宫女由孙子操练。这就是人们所传说的孙子“吴宫教战斩美姬”的故事。吴宫操练之后,吴王任命孙子为上将军,封为军师。从此,孙子与伍子胥共同辅佐吴王,安邦治国,发展军力。公元前506年冬,吴国以孙子、伍子胥为将,出兵伐楚。孙子采取“迂回奔袭、出奇制胜”的战法,溯淮河西上,从淮河平原越过大别山,长驱深入楚境千里,直奔汉水,在柏举(今湖北汉川北)重创楚军。接着五战五胜,一举攻陷楚国国都郢。“柏举之战”后,楚国元气大伤,渐渐走向衰落,而吴国的声威则大振,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吴国不仅成为南方的强国,而且北方的齐、晋等大国也畏惧吴国。对于孙子的历史功绩,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写道:“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候,孙子与有力也”。
其他回答 (20)
不是一个人
孙膑(约公元前380-432),战国中期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人,战国中期杰出的军事家。他是大军事家孙武的后代。
孙子和孙武是一个人。
当然不是~~~~
不是 而且还在一个时代
是两个人,孙武被称为孙子,孙膑是另一个军事家。
孙武,齐国人,拿所蓍兵法十三篇未见吴王阖庐。以齐王爱姬为兵试验,定规而美女不遵斩这,王阻之,孙武说:臣既以受命为将,将在军中,对君王的命令可以不予接受,将齐王爱姬斩之,所剩美姬无不听令,因此吴王知孙武能用兵,终任他为将军。西破强楚,攻入楚国国都郢,北威齐晋,显名于诸侯。孙武死后一百多年出了个孙膑。孙膑生于阿、鄄之间一带,是孙武的后世子孙,孙膑曾与庞涓同学兵法。后来庞涓从事魏国,成为魏惠王的将军,而觉都能不及孙膑,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派人如来孙膑,因恐孙膑优于自己而嫉妒他,于是以刑法断其双腿,毁其面,使其隐居而不能与魏王见面,然齐国使者出使魏国,孙膑私下与其见之,齐欣赏孙之奇才,将其救回齐国,以一场赛马而扬名齐国,封为军师,十三年后,魏国与赵国进攻韩国,韩向齐求救,孙膑以诱敌之计胜之,并杀庞涓报仇
孙武和孙子是同一人,孙膑是孙武的后代
孙子=孙武=孙宾的爷爷
孙武尊称为孙子,春秋末年人,孙膑,战国人,是两个人
因为孙膑和孙子是同一个人,但孙子是孙膑所注书籍的称呼,而孙武是孙膑的后代,所以他们不是同一个人。
孙武又尊称孙子(春秋时期)和孙膑(战国)都是军事家!
《孙膑兵法》..孙膑
《孙子兵法》..孙武
不是孙膑是孙武的后人
孙武被尊称为孙子,孙膑相传为孙武后人
孙子就是孙武,孙膑是孙武的后代,据说是他孙子。
在古代,子是对别人的敬称,像老子孔子等.孙武是春秋时期的人,孙宾是战国时间的人.孙子即可称孙武也可称孙宾,那只是对人的敬称.
孙子就是孙武,但和孙膑不是一个人,孙膑是孙武的孙子!
等待您来回答
历史话题领域专家著名兵家“孙膑”和“孙子”有何关联
发帖者:圣方济各
发帖时间: 12:21
  孙膑和&孙子&到底啥关系?
  导演金琛之所以会拍摄《战国》,其实是日本着名演员中井贵一给他的提醒。两人因在2007年拍摄电影《凤凰》而结缘。
  合作非常愉快,中井贵一表示希望再拍金琛导演的戏,并且最好是部中国古装片,演绎中国历史人物一直是中井贵一的一个愿望,二人一拍即合。
  &虽说讲得是中国古代的事,但我们都觉得那应该是个国际化的故事,中井贵一提示我,有关孙膑这一段在日本非常受关注,后来我又了解到这段故事也被美国人所熟知。
  &这就是金琛完成了电影《战国》的初衷。海内外对孙膑的关注源于人们对孙氏兵法这一&兵学圣典&的推崇。而孙氏兵法里除了《孙子兵法》还有《孙膑兵法》,这两者之间存在内在的师承关系。
  《孙膑兵法》与《孙子兵法》的关系
  历史上,孙膑帮助齐威王打了许多胜仗,使齐国逐渐强大起来。但后来,由于将相不和,齐国出现了争权夺利的混乱局面,孙膑感到凭借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这种状况.
  最终谢绝了齐威王的封赏,隐居在今天的山东莒南县一带,潜心研究兵法,才得以编写出了这部着名的《孙膑兵法》。书中表达了孙膑的战争观:即战争是政治斗争的工具。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72年出土的《孙膑兵法》竹简共有222枚,内容包括擒庞涓、见威王、篡卒、月战等16篇,共计6000多字。《孙膑兵法》继承和发扬了《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并创造了围魏救赵、减灶迷敌、佯败诱敌、运动伏击等灵活多变、以少胜多的作战艺术。
  《孙膑兵法》第一篇&擒庞涓&讲的就是公元前345年,魏惠王派大将庞涓率领大军攻打赵国,魏国的军队很快就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岌岌可危。
  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派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率兵解救赵国。魏国的精兵强将都去攻打赵国了,都城大粱防备空虚,孙膑率兵直捣魏国的都城,魏惠王急忙命令大将庞涓回师自救。
  孙膑在桂陵设下埋伏,以逸待劳,大破魏军,还俘获了魏国大将庞涓。这就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着名的桂陵之战。
  减灶迷敌也是孙膑用兵如神的生动体现。公元前342年,桂陵之战中被俘,后来又被释放的魏国大将庞涓,率兵10万进攻齐国。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孙膑想出了减灶诱敌的方法。
  退兵的第一天,齐军造了10万人做饭用的灶台,第二天减少到5万,第三天减少到三万,庞涓被假象所迷惑,率兵穷追不舍,进入了孙膑布置好的包围圈。
  残阳如血,斜照着马陵道,一场惊心动魄的歼灭战在这里打响了。魏国大将庞涓战死,齐军大获全胜,充分展现出孙膑的军事才干。这就是着名的马陵之战。
  孙膑和&孙子&是不是一个人? 米尔网
  事实上,在国内,人们虽然对&田忌赛马&、&围魏救赵&等段落妇孺皆知,耳熟能详,但是关于孙膑和孙子究竟是一个人还是两人,人们一直搞不清楚。而这其实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米尔军事论坛
  一方面,中国古籍对孙武和孙膑的记载非常简单,此外古人习惯把孙武和孙膑都尊称为 &孙子&,更狠的是现实生活中一直流传的只有《孙子兵法》,有关《孙膑兵法》只是个传说,没人见过。这些都使得后人对孙膑产生各种疑惑。
  在宋代,人们对孙氏兵法提出了种种猜想。有人说,历史上可能根本就不存在孙子这个人。因为专门记述春秋历史的《左传》中,根本没有有关他的记载。
  人们推测《孙子兵法》的作者不是孙武,而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无名氏所作。由此外人认为,孙武和孙膑可能就是一个人,《孙子兵法》就是《孙膑兵法》。
  但是在《史记》中,&太史公&司马迁对孙武和孙膑却言之凿凿。 《史记》说,孙武是齐国人,他把兵书十三篇献给吴王阖庐。吴王阖庐仔细研究了《孙子兵法》,知道孙武擅长用兵,就聘请他为大将。
  而孙武死后百余年,又有了孙膑。齐国大将田忌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向孙膑问兵法,然后拜他为军师。司马迁说得很清楚,历史上存在过孙武、孙膑两个人,并且孙武仕吴、孙膑仕齐,各有兵法。
(妙笔生花)
微信扫一扫,马上有惊喜
12-1412-1412-1412-14
12-1412-1412-1412-1412-14
共有人参与评论,
( 发表评论需遵守规则,禁止发暴力色情内容!)
记住密码,下次免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帐号登录:
24小时热门资讯
24小时论坛热帖
米尔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085号 京ICP备号 京网文[6号 京公网安备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市京悦律师事务所 谷小卫律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孙子兵法孙膑兵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