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七七烧纸祭拜哥哥打妹妹屁屁作文带什么

追悼埋葬仪式,俗称“发丧 - (嘉祥县)国联嘉祥网!山东济宁嘉祥特产!嘉祥养殖!嘉祥商企 - 国联网
| 中国区县联盟网 全面整合地方资源 打造本地网络最大媒体 |
追悼埋葬仪式,俗称“发丧
来源: 互联网
白叟逝世,要举办悲悼掩埋典礼,俗称“发丧。”旧时,依据家庭经济前提,发丧的方式和规划差别甚大。但总的进程是大致一样的。
穿衣。病人行将咽气(或咽气后),即由亲邻协助穿送老衣。衣裳必需是双层夹衣和棉衣,扣子全用带子替代。咽气后,行将尸体放在堂屋当门的一张床上,俗称“上灵床”,意为与世长辞。死者脸上盖“蒙脸纸”,双脚用苘束住,袖内放“打狗饼”。灵床前放一张桌子,其上放“长明灯”、“倒头饭”,大门旁放置“隐身草”。还将内装纸钱并写有死者名字和住址的纸褡子烧失落。
报丧。人身后的当天或第二天即派人到各亲属处报丧,俗称“送信”。女儿、女婿、姊妹等至亲,接到报丧后立刻前往吊孝,普通亲友则鄙人葬当天前往怀念。
戴孝。白叟逝世,后代和近门晚辈要戴白帽,穿白大褂。儿子腰间要系一束茼,耳上系棉球,俗称“披麻戴孝”。依据和死者的关系远近,孝衫有所分歧。丈夫逝世,老婆也要穿孝;老婆逝世,丈夫则不穿孝。
设灵棚。人身后,棺木放在堂屋当门,两旁铺上麦秸,后代跪守器械两旁,谓之“守灵”。发丧时在堂屋门前搭一棚子,俗称“灵棚”。内置一桌,其上摆放祭品及灵牌或遗像。近支男性晚辈在棚内两厢跪棚。
入殓。先由后代给死者净面、梳理。棺底铺草木灰,然后将尸体放入棺内,谓之“入殓”,又称“成殓”。钉棺盖前,由死者老娘家的人(死者系女人则由娘家的人)验看,俗称“观殓”。钉棺盖时,由死者老娘家的人(死者系女人则由娘家的人)砸第一锤。俗称“引钉”。
扎纸。白叟逝世,后代要为其扎纸楼、纸人、纸牛、纸马、纸轿等,入葬后燃烧。
怀念。白叟亡故,尸体安放3天,俗称“撂三天”;也有尸体安放7天的即“一七”发丧。正式怀念鄙人葬进步行。亲朋带着祭品、锡箔、丧幛、礼钱等前去怀念,俗称“吊问”。祭品有“三牲一案”(鸡、鱼、猪头);“三牲供”(鸡、鱼、肉);“腥供”(一块肉);“荤供”(油炸供品);“果供”(几样糕点),果供最重者为13样糕点,俗称“十三色”。丧幛为8尺左右的布料,其上挂以简略悼词,如“风仪犹存”等;如死者系女人,悼词多为“驾归仙境”等。怀念运动由礼相大傧批示,俗称“大执”。怀念者分批进入灵棚向死者牌位或遗像行“三跪九叩”礼。祭拜时,守灵儿女声泪俱下,唢呐伴奏哀乐。
请客。发丧之日,客人到齐,祭拜终了,便宴请客人。俗称“喝豆腐汤”、“喝杂菜汤”或“吃酸馍馍”(有的当地举办葬礼后宴请宾客)。孝子顺次到丧宴前叩首,谓之“安饭。”
出殡。请客后,即发引:由长子或长子孙执幡率孝子在前,棺木居中,普通由16人拱抬,冉冉前行,女孝子随后,男女孝子均执“哀棍”,在哀乐伴奏下声泪俱下。棺木行至街心停放,棺前置一方桌,其上摆放祭品及死者牌位或遗像,亲朋顺次祭拜行“四拜礼”。谓之“路祭”。祭毕,灵起时,长子或长子孙由两人架着将面前陶盆摔碎,谓之“摔牢盆”。送葬途中,男孝子顺次在前,女孝子及至亲将棺木送至坟场,其他亲朋停送。
埋葬。棺木抬至圹穴,孝子嚎哭,唢呐伴奏,棺木冉冉放入圹穴,放正后,上至亲墓祭。如死者系女人,还要寻求娘家的定见是悬棺祭或落棺祭。祭毕,孝子将哀棍投入圹内并围圹穴走一圈,边走边撒土,以示埋葬,然后由忙丧的人掩埋,上筑坟头。
入葬后,死者的儿媳争先兜一兜土往家里跑,传说谁先跑抵家里,日后会有福泽。孝子抵家后只哭三声,葬仪即了结止。
谢执。入葬后第二天,孝子要设席款待大执客、男执、女执、大帐等为凶事劳累的人,俗称“谢执”。孝子见到人,不管辈分凹凸,都要磕头。鄙谚“孝子头,满街流”。如死者系女人,谢执的第二天,孝子要有带着礼物去探望老娘家的人。
圆坟。埋葬后第三天,孝子要去坟地烧纸致哀,并将坟头筑大,俗称“圆坟”。
七祭。埋葬白叟后,每逢七日要去坟地烧纸祭拜,直到第五个“七日”为止。本地有“七七”不烧纸,“八七”不上坟之说。个中“五七”较为盛大。百日还要举办一次最为盛大的祭拜。别的,还有“一七”不烧纸,“二七”不上坟的说法。
周年。死者埋葬后一、二三周年,其后代和首要亲属去坟地烧纸祭拜。
持服。白叟逝世,子孙要穿白鞋,扎白带,帽沿白边,留“百日头”,全家老幼不穿红着绿,3年之内不办喜事,过年不早上,不贴红春联,旧时持服3年,80年月已缩短1年。
60年月,倡导深埋不留坟头,原有坟头已被铲平。70年月,执行火葬,棺材已被骨灰盒替代。流行花圈,纸人纸马已不多见。90年月,旧俗昂首,扎纸之风曾一度流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祭祀死者的头七、三七、五七、七七怎么算的?
祭祀死者的头七、三七、五七、七七怎么算的?
08-11-05 & 发布
老人们讲,头七的时候,人的灵魂还在各处飘荡,在望乡台上,时时刻刻都在看着自己家乡。到了头七晚上半夜的时候,自己的亲人在家里烟囱旁边烧一个梯于形的东西,叫“天梯”,只有烧了这个天梯,灵魂才能顺着这个梯子达到天堂。虽然这只是无情,但是在自己的亲人身上,即使是迷信也要信一信,谁又肯让自己的亲人在这种事情上受委屈呢? 头七,中国人的丧殡习俗,是根据死者去世的时间,再配合天干地支计算出来的日子及时辰,然习惯上大家都认为「头七」指的是人去世后的第七日。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头七」习俗,然一般都认为,死者魂魄会於「头七」返家,家人应於魂魄回来前,为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之后便须回避,最好的方法是睡觉,睡不著也要躲入被窝;如果死者魂魄看见家人,会令他记挂,便影响他投胎再世为人。 亦有说认为人死后魂魄会於「头七」前到处飘荡,到了「头七」当天的子时回家,家人应於家中烧一个梯子形状的东西,让魂魄顺著这趟「天梯」到天上。 人死后头七返家探视 出自 《西藏度亡经》(又名中阴救度大法)。 东北的七七具体是指:头七,三七,五七和七七。这几天是要烧纸的(一般为汉族人的风俗)。 丧葬习俗县内丧葬习俗在建国之后,虽有所革新,但举办丧事,农民家庭一般仍按历史相沿的传统习俗进行。 (1)准备“后事” 人生百岁总有一死。当人老年迈以后,本人或家属其他成员则要为其准备身后用物。最主要的一是棺材,二是寿衣。当地习俗,这两样东西一般都在老人生前准备好。过去备棺材,木材以柏木为最好,板料越厚、棺材越大越好。寿衣要备衣、裤(裙)、鞋、袜、帽,衣裤应有棉有单,寿衣颜色多为红、蓝,忌黑、忌花。这些备用物品看似不吉利,但谁都不忌讳。有些人家准备的早,结果多年死亡不至,到另一世界的衣物、“房子”只好仍处在备用中。 (2)老人病重期间的礼俗 病人病重期间,儿女一定要陪护身边,否则为不孝。亲戚一定要携礼物看望,否则若病人死后无法面对死者及其家属(不知者除外)。凡重要的亲戚应当多次探望病人。病人病危时,不在病人身边的重要亲属,病家应通知前来,以防事后落“埋怨”。 (3)弥留之际与初亡时的处置 咽气前,儿女要守护身边,并为其理发(女人梳头)、净面、洗脚、看寿衣。气断,全家举哀。入敛时,死者脸蒙黄表纸,曰“蒙脸纸”;口含一铜钱或硬币,曰“噙口钱”,背垫铜钱或硬币,曰“垫背钱”;手持线串小面饼,曰“打狗饼”,小饼个数与死者年岁相等。棺头点一黑瓷灯,曰“引魂灯”,放一陶盆,供停灵期间焚纸用,曰“老盆”灵房门口搭棚,曰“灵棚”,棚内设供桌,供举行吊祭仪式用;院门外放“指魂纸”,白纸条之条数与死者年岁相等。 (4)着孝 孝布白色,。儿子剃头,戴斜角孝帽,帽订麻匹,谓之“披麻”;腰束茼绳拖地,谓之“拦腰绳”;赤足穿草鞋,手执柳木哀杖,哀杖裹以指魂纸。儿媳披发,顶褡头,束腰绳,穿草鞋。女儿戴孝同儿媳。侄辈戴平角孝帽,孙辈戴“柿花”孝帽。吊客中闺女婿、侄婿束孝带,戴平角孝帽;孙婿、外孙婿束孝带,戴“柿花”帽;其余一律戴平角孝帽。 (5)送汤 当地叫“泼汤”。临沭地方人死之后,一般三日而葬。葬前,每日早、午、晚三次送汤。初次送汤之前,要为死者举行“报庙”、“指路”仪式,到土地庙向净王爷报到,并予以指引路线。送汤时,孝男孝女分开进行。男由长子带领;女由长媳带领,并由长媳提汤壶。孝男孝女送汤时必须痛哭,哭的越痛越显孝道;不哭则显对死者无感情,不孝。每次送汤,除丧家男女跪拜致哀外,吊客也要行跪礼吊祭,丧家儿女们陪祭。 (6)报丧 此地叫“对信”。出殡前一日早,主事人把应前来参加吊丧亲戚的名单,分路排好,由数人分头通知各地亲戚,对信的人手持白布条,向每一亲戚说明死者姓名、接待吊客的时间,出殡的日期。亲戚按通知前往吊丧,俗称“吊纸”. (7)请灵与送灵 夫妇二人如有一人已死亡,出殡的前一日晚应对先死者举行请灵仪式。事先写好所请灵魂的牌位,再写一张请灵文,孝子们到巷口或郊外,主事人念完请灵文,焚烧了,行礼毕返家。即将死者之灵请回家。先死者便与后死者在家共席享祭。这也是丧家孝子贤孙们对先逝父或母的一种纪念方式。殡日早天明时,再将先逝者的灵魂送走,曰“送灵”。因为后死者随之也要归茔。 (8)辞灵 殡日午后,将死者灵魂自家中送走的一道仪式。由丧家孝男孝女同吊客一同进行。 (9)送盘缠 这是活人为死人即将归于另一个世界的时候,送上吃、穿、花、用等物。这些用物除了烧纸之外,就是纸扎的牛、马、轿、车及金库、银库、童男童女等。随同祭奠仪式一并烧之,礼即告成。 (10)出殡 辞完灵,送完盘缠之后,紧接着就是出殡,当地又叫“拉棺”。拉棺仪式与辞灵、送盘缠仪式相比反倒简单。接棺前,孝子们先要跪拜放棺材的木架或拉棺材的车辆,叫做“拜架子”或“拜车”,以祈求死者归茔的路上平安。此后即将棺材抬出院外的路上,孝男孝女泣跪于棺前,在棺材起行的一霎那,主事者将“老盆”放在长子头上绕一圈摔碎,谓之“摔老盆”。然后由庄邻们组成的杠子队抬棺入墓,或由汽车、拖拉机拉棺入墓。这时帮忙的庄邻则分别拿着镢、锨、小车等用具,去坟地为死者添土埋坟。出殡时,孝男们及主要男性亲属应送到墓地,直到棺材入土仪式完成方回。 (11)守灵 据传说,人死后,虽出殡,五七之内灵魂不离灵屋,因而应当守灵。守灵者是死者的儿孙及侄子们。他们在灵屋睡草铺,与亡者共眠,以免亡者寂寞。守灵一月零五天。 (12)瞧坟 新葬后,头三日,每晚儿孙们要到坟上看望,谓之“瞧坟”。瞧坟是生者安慰死者,也隐含护坟防盗防破坏之意。 (13)上坟 葬后三日上“三日坟”,七日上“头七坟”,逢第二个七日上“二七坟”。 此地风俗,逢七上坟至五七而止。 在逢七必上的五次上坟中,如果死者有几个男孩,几七坟就可不上。因为据说死者儿子的数目与逢七上坟的次数犯忌。这其中,五七坟最被看重。 出殡之日,丧主要出五七祭日告示,说明五七祭日的具体日期,诚邀亲戚朋友光临。 五七坟祭日,凡重要亲戚朋友都要前来参加祭吊仪式。 仪式放在午后,中午要盛宴接待参与吊祭的宾客。 对一个死者,上完五七坟后,逢百日上百日坟,逢一年整上“周年坟”,逢三年上“三年周”,满十年前在第九个年头上“十年周”。 民间的丧葬习俗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的,内中有封建迷信的一面,但深深寓含了人类后生者对先逝者的亲情、友情、关爱和追念。死者已矣,万事不知,生者难忘,便以自己的心灵之路对待死者。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照古代的丧俗,灵柩最少要停三天以上。据说是希望死者还能复生。三天还不能复活,希望就彻底破灭了。实际上停柩的时间长,是由于当时丧礼繁缛复杂,尤其是天子诸侯,需要浩大的陵墓和大量随葬品,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近代以后,灵柩一般都在“终七”以后入葬。按传统的说法,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事实上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佛教认为,除罪大恶极的立即下地狱,善功极多的人立即升天,灵魂一般并不能够马上转生。没有转生的亡灵不是鬼,是在死后至转生过程中的一种身体,等待转生机缘的成熟。所以,人死之后七个七期中,孝属或亲友如果能请僧人来为他做些佛事,亡者即可因此而投生到更好的去处。所以,佛教主张超度亡灵最好是在七七期中。如果过了七七期之后,亡灵托生的类别已成定案,再做佛事,就只能增加他的福分,却不能改变他已托生的类别了。如果一个人,生前作恶很多,注定来生要托生畜类,当他死后的七七期中,如果有孝属亲友为他大做佛事,使他听到出家人诵经,当下忏悔,立意向善,他就可以免去做畜牲,而重生为人了。而道家也认为超度度亡灵最好是在他“七魄”没有散尽之前。 “做七”期间的具体礼仪繁多,各地有各地的做法。有些地方,旧丧俗中的第五个七天,必须由外嫁女回来,这一天的费用完全由外嫁女负担,如果死者没有外嫁女,就由外嫁的侄女或侄孙女来做。人死后的第一个七天、第三个七天和第七个七天,叫做“大七”。在这一天祭奠中有“走七”的习俗,就是说在这一天的祭奠中,外嫁女儿和媳妇们,每人各自提一只灯笼,在规定的仪式中飞也似地赛跑,争取第一个跑回家,俗称“争英雄”,认为这样死者灵魂能庇佑降福。因为人们认为人虽然死了,但灵魂仍然和活人一样有情感。 穿孝——老人死后,儿孙为表示哀悼’,直系子孙、媳妇,要每人做一孝衫、孝鞋、孝帽、直穿至谢孝日。葬后三日为“祭坟”,七日为“小期”,二十一天为“三期”(也称“三七”),三十五天为“五期”,四十九天为“断七”。百日、亡人生日,孝男孝女上坟祭奠。期年为周年。三年过了才换下孝衣。所谓守孝三年,至此了结。 现代做七比起传统的做法要简单,但很多人还在“大期”日到殡仪馆烧点纸,祭奠一下。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从死亡的第七天。21天、35天、49天。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应该是头七 三七 五七 七七 吧 是按天数算的 殡丧习俗---做七() 按照古代的丧俗,灵柩最少要停三天以上。据说是希望死者还能复生。三天还不能复活,希望就彻底破灭了。实际上停柩的时间长,是由于当时丧礼繁缛复杂,尤其是天子诸侯,需要浩大的陵墓和大量随葬品,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近代以后,灵柩一般都在“终七”以后入葬。按传统的说法,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事实上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佛教认为,除罪大恶极的立即下地狱,善功极多的人立即升天,灵魂一般并不能够马上转生。没有转生的亡灵不是鬼,是在死后至转生过程中的一种身体,等待转生机缘的成熟。所以,人死之后七个七期中,孝属或亲友如果能请僧人来为他做些佛事,亡者即可因此而投生到更好的去处。所以,佛教主张超度亡灵最好是在七七期中。如果过了七七期之后,亡灵托生的类别已成定案,再做佛事,就只能增加他的福分,却不能改变他已托生的类别了。如果一个人,生前作恶很多,注定来生要托生畜类,当他死后的七七期中,如果有孝属亲友为他大做佛事,使他听到出家人诵经,当下忏悔,立意向善,他就可以免去做畜牲,而重生为人了。而道家也认为超度度亡灵最好是在他“七魄”没有散尽之前。 “做七”期间的具体礼仪繁多,各地有各地的做法。有些地方,旧丧俗中的第五个七天,必须由外嫁女回来,这一天的费用完全由外嫁女负担,如果死者没有外嫁女,就由外嫁的侄女或侄孙女来做。人死后的第一个七天、第三个七天和第七个七天,叫做“大七”。在这一天祭奠中有“走七”的习俗,就是说在这一天的祭奠中,外嫁女儿和媳妇们,每人各自提一只灯笼,在规定的仪式中飞也似地赛跑,争取第一个跑回家,俗称“争英雄”,认为这样死者灵魂能庇佑降福。因为人们认为人虽然死了,但灵魂仍然和活人一样有情感。 穿孝——老人死后,儿孙为表示哀悼’,直系子孙、媳妇,要每人做一孝衫、孝鞋、孝帽、直穿至谢孝日。葬后三日为“祭坟”,七日为“小期”,二十一天为“三期”(也称“三七”),三十五天为“五期”,四十九天为“断七”。百日、亡人生日,孝男孝女上坟祭奠。期年为周年。三年过了才换下孝衣。所谓守孝三年,至此了结。 现代做七比起传统的做法要简单,但很多人还在“大期”日到殡仪馆烧点纸,祭奠一下。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就是死者死了有一个星期(7天),死者已经死了三个星期(21天),死了五个星期(35天),死了七个星期(49天)。通常女人死了21天就要祭祀,男人死了49天祭祀。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死亡的第七天、21天、35天、49天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做七:死后每隔七日,做七一次,称「做七」。做七应备牲醴菜肴奠祭。倘遇农历初七、十七、二十七,称「撞七」,提前一日半夜做七。死后第七日称第七日称「头七」,俗以死者此日始知己死,亡灵将归宅哀哭,故於午夜后即哀哭致祭至中午,前延请道僧诵经,开魂路,举行法忏。「头七」由儿子办理,「二七」为小七,「三七」系出嫁女儿负责,「四七」也是小七,「五七」为出嫁孙女祭祀,「六七」也是小七,「七七」又称「满七」或「圆七」由儿子办理有始有终,功德圆满。现代人由於工商业发达工作忙碌,有将七七四十九天缩短的情形,以缩为二十四天为例,其方式为「头七」与「七七」各七天,中间每隔二天为「七」即为二十四天,在居丧期间未出殡前不过节,遇祖先之忌日也不拜。做七除上寿者照七七四十九日为尾七外,未上寿者即俗所谓「死人快过日」,一般多自二七起短为六日,因此实则做尾七为第四十三日。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母亲把海林和妹妹带大 -美文故事-散文日志随笔- 文章阅读网
当前位置:>>>文章内容
母亲把海林和妹妹带大
来源:文章阅读网 时间: 16:19 阅读:
  海林和是隔了一年生的,所以要同时带海林和妹妹,那时侯海林很能哭,非常烦人,大人们都说会哭的好,于是小时侯母亲和都以为海林是那种长大后充满灵性的活泼的男孩;而妹妹则刚好相反,一生下来哭了两声,之后就基本上不哭,母亲吓的以为妹妹是个哑巴,怎么逗妹妹就是不出声,急的母亲和父亲到处打听妹妹这是怎么了,直到妹妹2岁后才好了,知道哭也知道闹了。海林2岁之前在家,2岁后到母亲身边,那时侯因为海林很能哭,小孩子都是白天睡觉晚上醒着的,海林和妹妹刚好凑起一个晚上,妹妹上半夜醒海林下半夜醒,妹妹醒着的时候还好,她不怎么闹,母亲和父亲还能多少睡一会,但海林一醒来就哭,哭的把妹妹吵醒并带动着她一起哭,就这样母亲和父亲就轮流看管海林和妹妹,一人几个小时的看护,母亲看护的时候父亲睡,父亲看护的时候母亲睡,经常被折磨的整夜都睡不好。白天父亲下地干活,母亲就在家一个胳膊抱一个,这个闹完那个闹,母亲不但要对付这兄妹两个,还要做饭、打扫家里的卫生,凑空做个手工艺品卖个钱,所以母亲和父亲那时侯的辛苦是可想而知的。
  等到大了一点,海林和妹妹都能走了,白天要上地里干农活,没有工夫在家看管海林和妹妹,于是父母就把海林和妹妹都带到地里放在身边,母亲边干活边看着兄妹俩。海林和妹妹在地里这爬爬那看看,一会就烦了,烦了就使用小孩子“挟持”母亲伟大的爱的尖锐利器――哭,母亲就来哄他们,哄完他们就接着干活。记得母亲说过,有一次母亲到西河去推沙,是一个轮子两边有两个耳朵的木头制的推车,两边的耳朵放两个长筐子,母亲把筐子里面装上细沙,没地方放海林和妹妹,就把兄妹俩放在沙上,一边一个,这兄妹俩随着车子晃动玩的很高兴,但母亲却很累,因为西河离海林家有一里多地,母亲把两个筐子都装满了沙,有将近200斤,而海林和妹妹在沙上面,母亲怕兄妹俩往前掉下去,所以车子几乎是平着推的,母亲170的个子要平着推,几乎完全是90度弯着腰推的。但母亲用她全心的爱着、忍受着、奉献着也着、并着。
  海林和妹妹刚出生那几年,是家里最苦的时候,母亲没有奶,饿的海林和妹妹就大哭大闹,在父母使尽各种和姥姥的救济下,都不能买到足够的奶粉喂饱海林和妹妹的情况下,刚好家买了一头母羊,那头母羊产奶,于是母亲就到爷爷家去要点羊奶,说海林和妹妹饿的大哭,但爷爷就是没给,理由很简单,因为大姑、二姑(父亲的妹妹,当时还没出嫁)说羊奶要留着给补身体,当时奶奶身体不好,所以一滴也不能给别人。母亲听了以后什么也没再说,回到家看着海林和妹妹饿成那样,母亲哭的和他们一样难受,最后没办法向邻居借了一点奶喝了。的是姥爷在得知情况后,联合海林的三个舅凑钱也买了一头母羊,海林和妹妹就是吃这头母羊的奶吃了2年。
  这就是姥姥家和爷爷家的区别,爷爷家的人完全只顾着自己的利益,亲明算帐,兄弟间的关系很浅,彼此间像生意人那样计算着;而姥姥家的人却是那样的充满的,姥姥家总是在海林家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无条件的主动上门,所以在海林大了以后,海林也就学着,过年从来不到爷爷家去拜年,虽然海林和爷爷在一个村,走路不用10分钟。
  大姑和二姑跟海林家就像陌生人一样,以前父亲跟爷爷顶嘴惹的爷爷生气,爷爷经常在家里说他最不父亲,于是大姑、二故就很会的跟爷爷站到一个队伍里,牺牲兄妹情换取爷爷的关照和喜欢。所以大姑、二故跟父亲基本上没有什么,而父亲对她们两位却还时常口头上表示一下做大哥的关爱,在她们结婚以后教育她们两个要好好过日子什么的,那时侯大姑父、二姑父都比海林家过的好,所谓人穷被人欺,父亲的关爱不但不被领情,反而被认为是陂脚的教脚好的走路,于是父亲就被更加看不起。人不够强大就要被欺负,父亲那时侯真的是被他们欺负的,特别的大姑和大姑父:有一次父亲为了尽做的义务接大姑和大姑父、二姑和二姑父到家里吃饭,父亲说他过日子的规划的方法被大姑父和二姑父不屑一顾,他们就是不想听父亲说这些,因为他们觉得父亲穷,没资格说富了以后的事,于是双方(父亲是一方,大姑父和二姑父是一方)就争论起来,其实也不是争论,就是大姑父和二姑父要和父亲对着干的意思,争论激烈的时候,大姑父拿起桌上的杯子狠狠的甩在地上,抬腿走人了,大姑、二姑和二姑父也就都跟着走了。从这起,他们一次没有来过海林家,但父亲没有记仇,每年过年在爷爷家都和他们喝酒,(因为父亲不到姥姥家拜年,所以就到爷爷家陪他们妹妹和妹夫们),海林每次看见他们也都叫一声,但他们比对父亲更瞧不起的瞧不起海林,只是那时侯海林不懂什么叫耻辱,所以海林一直叫他们叫了十多年,而他们则是:海林越是尊重他们他们就愈加对海林反感和厌恶。当等到海林懂得这一切的时候,海林就彻底断绝了和他们的关系,所以现在海林和母亲对大姑家、二姑家已经断绝来往了,这也是唯一要提到他们的地方,下文再不会有他们存在。这里还要再说一说父亲的,父亲真的是好坏不清的,爷爷、大姑家、二姑家对他这样,但他却从来不记恨、虽有怨言但从来不表示出来,而姥姥家对父亲那样好父亲却一直对他们好象有愁似的,这是什么道理?真是奇了怪了。
  后来稍微好一些,家里买了一辆自行车,母亲带着海林和妹妹去姥姥家就方便了,海林懂事的时候,母亲把妹妹放在自行车的车梁上,把海林放在后座上。每次做车海林在后面总是会睡着,一旦睡着从自行车上面掉下来就掉的大(吃亏的意思),所以母亲不一会就回头看看海林,嘱咐海林不要睡觉,但海林还是困的眼睁不开,母亲就在海林睡着的时候下来推着自行车走,一直走到家,而一到家海林就清醒了,所以母亲说的好:“海林真是会折磨人。”
  刚开始的时候海林和妹妹小,母亲就用一根棍子绑在自行车后座上,棍子两头绑上两个圆柱型的筐子,筐子比海林和妹妹站着都要高,母亲把海林俩放进筐子里,一边一个骑着自行车往姥姥家去。
  母亲骑自行车能带3个小孩,有一次从姥姥家回来,母亲把海林大舅家的儿子带到家里玩。母亲每次回姥姥家都要挨到天黑才回家,那次天就要黑了,海林和妹妹上自行车了,母亲推着车,姥姥一直送到村口,刚要和姥姥再见的时候,看见了大舅的儿子(比海林大,海林叫哥哥)在那玩,母亲说:
  “海滨,走,我带你上俺家耍走。”
  这样,海林和妹妹就在前梁坐,海滨哥在后坐,一路上要经过几个上坡,母亲就是向前拱着身子这样用力的蹬着自行车。海林在母亲前面,听着母亲呼哧的喘气声和身体散发出来的味道,虽然天已经看不大清楚了,路上也基本上没有人,只有他们四个,但海林当时觉得一点也不害怕,虽然母亲怕他们三个小孩害怕,一直跟他们说话,不让黑暗和寂静吓到他们。
  海林和妹妹断奶比较早,2岁会走路,3岁会说话。他们一家四口是睡在一个炕上的,3岁了,父亲说要从小锻炼海林的独立能力,因为父亲很小就自立,所以就不让海林和他跟母亲一个被窝了,海林就和妹妹一个被窝在炕的里面,海林靠着窗户,妹妹靠着海林,接着是母亲,父亲在炕沿。这种睡法一直持续到海林6岁上学,然后父亲就安排海林到另一间屋去睡了,刚开始母亲怕海林一个人睡害怕,但海林不记得自己害怕过。那时一家四口睡在一起是海林感到最的时候,海林靠着窗台,夏天睡觉之前听着母亲和父亲在聊天,海林躺着看天上的星星,冬天就听着大风吹的窗户直响,父亲和母亲就逗他们兄妹说那是叼孩子鬼来叼海林和妹妹了,海林和妹妹开始的时候还当真,后来听多了就跟父母说:
  “撒谎,根本就没有鬼”。
  接着就是父母爽朗的笑声响起,海林和妹妹也跟着笑,因为父亲的笑露了馅,这时海林和妹妹就乘胜追击,大声得跟父母说:
  “我说没有叼孩子鬼吧,你俩就知道骗人,俺再不信你俩了”。
  那时真的很、很干净、很温馨的生活。
  小时侯海林的鼻涕很多,母亲经常每隔十几分钟就要给海林省一下,刚开始的时候用书本子,但家里没有多少书本,没几天就用完了,母亲就用大拇指和食指捏着海林的鼻子给海林省鼻涕。每次省完海林都感觉鼻子很疼,一天下来海林能被母亲捏鼻子几十次,鼻子被捏的通红。除了这个毛病外,海林还有一个毛病折腾人,那就是掐母亲的脖子,用拇指的指甲和其他四个手指的指甲轮流,两个手指指甲对着掐一点肉感觉很舒服。这个毛病是母亲抱海林抱的,母亲抱这着海林海林就搂着母亲的脖子,不知怎么感觉用两个手指的指甲对着掐一点肉感觉很爽,就这样掐着母亲,母亲不抱海林的时候海林就掐自己的胳膊。白天还好说一点,晚上母亲就遭罪了。海林不掐感觉浑身不舒服,就哭啊嚷啊睡不着,于是母亲就把海林和妹妹换了位置,海林就搂着母亲的脖子掐,掐着掐着就睡着了,但经常半夜会醒来一会,醒了就接着掐。母亲一直这样让海林掐,从来没有说什么,大约持续了半个月海林才改掉这个坏毛病。
  现在母亲经常谈起海林小时侯,海林掐她脖子成了,母亲每次不管是和别人还是和海林谈起以前,都要说海林掐脖子,海林才知道其实母亲一直在忍着疼让自己掐,每天早晨起来,母亲的脖子都会被海林掐的又红又肿。海林小时侯的第二大“罪状”就是鼻涕多,现在母亲每次说起来都惹得大家大笑。
  这就是母亲,一直被自己的孩子“”着,但却一直从心底的最深处最爱着这个“伤害”自己的人。
  海林对母亲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每次无论是肚子疼,还是摔到了,手破了什么的,海林都会叫着母亲,如果在外面,海林就会流着泪走回家,边哭边喊到:
  “妈,手破了;妈,摔到了。”
  母亲每次开始都说:
  “该,谁叫你不小心的。”
  然后母亲就来看看海林的手怎么了,看看海林摔到哪里了,受伤严重不严重,当然只是不小心,没有大事,母亲就安慰海林,只到把海林安慰的不哭了。如果母亲忙,母亲就一边干活一边说:
  “谁摔着俺海林了,咱去揍他啊,别哭了,咱揍他他就再不敢摔咱海林了。”
  如果是在家里,海林经常就躺在炕上,一声接一声的喊;“妈、妈、妈……”。那时侯小孩子不讲究卫生,母亲没空招呼海林,就让海林一个人玩,所以经
  常肚子疼,肚子一疼海林就躺在炕上喊:
  “妈,俺肚子疼;妈,俺肚子疼……”。
  母亲开始就忽悠海林,说:
  “肚子疼找老生,老生说抓着它,吓得肚子不疼了”。
  但还是一直疼,海林就一直叫,母亲听的烦了就说一声:
  “肚子疼你找我就好了?我肚子疼找谁去,等等吧,一会就好了”。
  海林根本一点不怕母亲,不论母亲说什么,海林就一直叫,母亲心疼了,就放下手中的活来帮海林揉肚子。母亲揉肚子是很舒服的,用的力刚好适中,上面揉两下,下面揉两下,左边、右边,然后是360度旋转的揉,海林跟着母亲揉的节奏发出“额、额、额”的舒缓声。母亲揉的时候肚子真的是不疼的,不光这样,而且是全身放松自在的feeling。那是用相通的,用爱对从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的抚摩,不管是多高超的按摩技术、多高级的技师,都是永远无法达到的。
  所以,即使现在感受不到,但回向起来,海林就想说一句话:
  “俺升天啦。”
  为什么说母亲是最爱“伤害”她的人呢?
  因为母亲对海林和妹妹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忍让、奉献、挚爱和喂养,让海林和妹妹一点不怕母亲,人不懂事的可恨之处就是――伤害最爱他的人。小时侯不懂事,小孩子贪玩、嘴搀、顽皮,所以每当看见别人吃好吃的,海林没的吃,就跟母亲要,家里没有就感觉很委屈、很生气,所以就冲母亲说一些难听的话;每次母亲没在家照顾兄妹俩,把海林和妹妹带到地里去,海林和妹妹没有好玩的,也是冲着母亲发火,但母亲都是默默的忍受,一点不生气。
  大了一点的时候,海林和妹妹能干一些农活了,母亲就安排海林和妹妹和她一起干,海林和妹妹当然不愿意,母亲知道她说不听,于是就告诉父亲,父亲只需用平常的语气,说让海林和妹妹下地帮母亲干活,海林和妹妹就乖乖的听话,一点不敢犟嘴。但海林和妹妹心里是非常不情愿的,父亲每次都是先走,加上他走的快,而母亲要收拾一下家务才出门,所以海林和妹妹都是跟着母亲在下地,父亲不在我们身边。海林和妹妹边走边商量母亲:
  “妈,别叫俺上坡(下地)了,人家小孩子都在家耍。”
  “不行,家里活这么多,你俩长大了,得帮俺干点。”
  “俺不么,人都在家里耍,就俺俩上坡,俺不去,俺不去。”
  说着,海林和妹妹就蹲下耍赖了,不肯下地。
  “起来去昂,不去我跟你们爸说。”
  “人家都不去,就知叫俺俩去。”
  光下地的这一段路,海林和妹妹就要跟母亲磨很长时间。
  在地里干活的时候,海林和妹妹会更难缠,自己不想干就一直缠着母亲,有时候母亲实在受不了我们了,就干脆让他俩“滚”回去,海林和妹妹笑眯眯的回家玩去了。
  但很多时候,海林和妹妹是没法回去的,母亲就给他们布置任务,说完成任务就可以回家,海林和妹妹开始还是死缠,不见效就干脆把任务干完,但当海林和妹妹干完活后,要求母亲兑现承诺:
  “妈,俺干完了,走了。”
  “不行,才8点,回去干什么?再干到前面再走。”
  “是你说干完就回家,俺干完了又叫俺干,俺不干。”
  海林冲着母亲叫起来
  “不愿干你想干什么?不干吃什么?叫你知道知道挣钱多么不容易,长大了好不要胡乱花钱。”
  海林坚决不干,这是父亲转过身来,瞪个凶狠狠的眼,用手指指着海林警告,嘴皮动着不出声的说着骂海林的话,海林马上老实了,对着父亲点点头表示马上就干,一会就把母亲安排的事干完。
  这是邻居看海林和妹妹干完了,就对父亲夸他们说:
  “你们俩孩子真听话,天天跟你们上坡,你看干活多快。”
  其实邻居不知道,海林和妹妹干的快完全是被父亲吓的不敢缠母亲,一心干活当然干的快了,如果是母亲让他们干,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缠母亲,其次才是干活。
  有邻居逗海林和妹妹:
  “海林,海玲,不用给他们干,回家耍,这么大的孩子哪有干活的?小孩子干活光不长了,再干你俩就长不大了”
  如果当时父亲不在场,海林和妹妹肯定会拿这个当借口跟母亲闹,闹着回家的,但如果父亲在,海林和妹妹还是老老实实的干活,只是对着邻居笑笑。
  但邻居说的话海林和妹妹却当真了,天天拿这个借口跟母亲玩推挡,但无论海林和妹妹对“干活长不大”的说法多么,还是挡不住父亲的瞪眼,只能继续跟着母亲下地干活,只是母亲的耳朵要忍受海林和妹妹的唠叨了。
  海林和妹妹干活干多长时间就要唠叨“干活长不大”多长时间,母亲就对邻居说:
  “你说也怪额,我跟他俩说干活有好处他俩怎么地也不信,你一跟他俩说干活长不大他俩一下信了。”
  小的时候,海林和妹妹干活是比其他的小孩多很多,主要是因为海林家的活多。母亲和父亲从早忙到晚,经常中午12:00以后才回家,那时海林和妹妹早就放学了,家里没人海林和妹妹就在外面玩,但玩到11:30别的小孩都回家吃饭了,剩下海林和妹妹,心里就非常生气,心里“恨”母亲怎么还不回来。等不及就到地里去找母亲,本来是打算到地里母亲就会回来,但母亲还要再干一大会才肯回,本来海林和妹妹就生母亲的气,这样就更生气了,会对母亲发火,大吼几声,但母亲从不生气。
  晚上就更不用说了,母亲和父亲几乎是天黑了才回来,别人家的小孩都回家了,海林家还没人,到地里找到母亲,母亲还要让海林和妹妹帮着她干活,但海林和妹妹是坚决不干的,不但不干,还闹的母亲也没法干,一边干活一边“对付”海林和妹妹。
  母亲有一次实在受不了海林和妹妹的闹,就把钥匙给了海林,但海林和妹妹却把钥匙弄丢了,所以母亲之后很少给他们钥匙。
  周末就更不用说了,经常是别的小孩都在家里玩,海林和妹妹就要下地干活。那时海林和妹妹对下地干活真是恨的要死,于是就跟母亲说气话
  “俺长大了肯定再不干活了,你就知道叫俺干活,长大就好了,长大了你就管不着俺了,俺愿干就干,不愿干就不干。”
  母亲每次听到这种气话就忍不住笑,说:
  “不干活可没人养你了,你连媳妇娶不上。”
  等再大一点,下地干活就是海林和妹妹的必修课了,不是因为母亲没空照顾他们,而是要海林和妹妹下地帮忙。但总的来说海林比妹妹懂事,心比妹妹强,干的活比妹妹多,当然海林对母亲的“伤害”也比较多。
  妹妹小,父母都让着他,对她要求也比较松,所以母亲分任务会给海林分的多,要求海林干的也要比妹妹好。妹妹对干活没有海林上心,经常兄妹俩干完自己的活先回家去,都是海林拿着工具。每次都这样海林心里也不平衡,于是有一次走到半路了,海林非要把小篮子让妹妹拿,但妹妹死不肯拿,海林气的就把篮子仍在路上要和妹妹赌气,说如果妹妹不拿就把篮子放在那里算了,妹妹头也不回,也不跟海林争也不跟海林吵,只管往前走,海林走出去了大几十步看这个办法根本对妹妹无效,于是又重新走回去拿篮子。
  妹妹就是这样,她几乎从不发火,母亲骂她她也不犟嘴,做错事也不觉得冤枉也不觉得害羞,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不但这样,妹妹有个优点经常让母亲骂她骂不下去,如果说妹妹的乖巧不会继续增加母亲的气愤的话,那么妹妹这个优点就会把母亲逗笑,因为妹妹做错事而被母亲骂的时候,就会冲着母亲一直咯咯笑,一下子就把母亲逗笑了,接着母亲就不会再骂了。妹妹现在也是这样,虽然现在母亲已经不会再骂妹妹了,但母亲在妹妹的一些大事上也会责备妹妹,妹妹也是在母亲骂的时候她就笑,一下就把母亲逗笑了。有时候妹妹也觉得母亲责备她,她很委屈,但妹妹不会和母亲犟,她一贯的应付方法就是对母亲说:
  “俺不跟你说了。”
  不但如此,妹妹委屈的时候她会哭,这样母亲的心一下子软下来了,不管母亲多么不同意妹妹的做法,都不会再忍心责备她了。
  海林就刚好相反,海林很刚愎,很实在、直接,母亲骂海林海林觉得委屈就会跟母亲犟,虽然父亲喜欢海林跟他犟,但海林从来不会跟父亲犟。海林越犟母亲就越生气海林也越生气,母亲从小没打过海林,实在受不了海林的气就会跟父亲说,但大多数时候母亲都会被海林气着,但母亲一会就消气了。海林却不一样,母亲责备海林,海林生气比母亲气的时间要长,比母亲长的这段时间海林就自己生闷气,但毕竟通过跟母亲犟,海林的气发泄了一些,而父亲骂海林,海林不敢还嘴,就全部自己生闷气了。
  所以母亲和父亲在海林和妹妹都做错事的时候,责备完他们后给他们评价的时候,二老都是表扬妹妹会来事,而海林就笨的一点不会拐弯;说妹妹心里放的下看的开,事情过了就忘,而海林则把事情留在心里自己生闷气。
  因为海林的不会来事,所以海林干的事比妹妹多,挨的骂比妹妹多,海林经常不自觉的就包揽了对父母对妹妹的错的责备,但海林很少跟妹妹计较。那时侯没觉得有什么吃亏的,觉得很正常,所以妹妹其实心里是很记得这份情的。当海林读的时候,妹妹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也为了让海林过的好一点,主动上大学,还供海林生活费。
  海林和妹妹上学几乎都在一个学校,除了小升初的时候,海林上了6年级而妹妹还在5年级,这时不在一个学校外,其他时候都在一个学校。海林和妹妹在学校都很老实,但老实没关系,男孩老实就会被人瞧不起。海林在学校就经常被人嘲笑,因为给海林的角色起了一个切实恰当的外号――木头,于是大家都这样称呼海林。每次下课大家都在外面玩,就海林一个人在教室里,不说话不乱动,就在座位上安安静静的坐着。那时侯有一个很活泼的同学,一下课就吸引一大群女孩子一起玩,其实海林是很羡慕的,但那时海林觉得自己永远也做不到。
  老师见海林老待在教室里,就让海林出去玩,海林听老师话,出去了就找个角落一个人待着,而海林那个同学却总是被女孩子追着跑到海林待的那个角落,在海林面前呼啸而过,一群人的爽朗的欢笑声划过海林的耳际。
  幸运的是,海林碰到的同学都是很好的,大家不会因为海林那么老实就欺负他,反而大家都很喜欢海林。那时侯海林有几个玩的很好的,是跟海林性格不一样的人,他们性格都外向,在学校混的风声水起,大家下课了就聚在一起,海林也和他们在一起,他们时不时的去偷个瓜什么的,虽然海林放学和他们一起走,但海林从来没有参与过,海林的嘴很严,经常有人到学校告状,老师查谁偷别人的瓜,问海林的时候海林什么也不会说。
  海林学校在的那个村有很多沙,引来了外地的几辆挖沙船挖沙卖,挖沙船挖出很大一片的范围,简直是一个mini型人工湖,从底下渗出一些水,下雨后也攒了一些水,那就是学生们游泳的天然好场所。老师坚决不允许我们学生放学和放假去洗澡,因为水很深,老师怕出事,也确实出过事,于是学生们就偷着去洗。有一次海林他们几个玩的好的在大桥底下的挖沙船挖出的小小湖里洗澡,被从桥上路过的老师看见了,但他们没有看见老师,那天玩的很,大家一起打水仗,比赛游泳。第二天老师就查谁是第一个提出要去洗澡的人,海林他们被一个一个的叫去询问,其他人都说了一个人,惟独海林说是大家一起提出去的,老师非让海林说出一个来,海林说了自己。最后老师还是凭借对海林他们的了解找出了是谁先提出洗澡的。老师在课堂的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们,特别是第一个提出的人,但老师却专门针对海林评价了一句,老师把询问海林时海林是怎样维护大家的情节几乎整个还原了,即使老师怎么打海林,海林也不出卖同伴,实在逃不过的情况下海林把自己给卖了,所以老师用调戏的话语给海林一个称号――好好先生。
  小的时候,海林的村是有条河的,因为那时村里还没有被挖沙船破坏,所以水很清澈凉爽,浅的地方没到膝盖,深的地方1米多深,村里人都称这条河为西河。那条河是妇女们洗衣服的地方,是全村人洗澡的地方,可以说几乎全村没有哪一个人没有到过西河洗过衣服或洗过澡。每个傍晚,干了一天活的大人们就带着自家和邻居家的小孩们去西河洗澡,放松一下,消除疲惫,人头攒动,十分热闹,大家自由自在的在玩水、嬉戏、打闹。那时海林就经常跟着同学的父亲到西河去洗澡,因为父亲不经常去。
  每当放假或周末,中午的时候西河就是海林这样的小孩子玩耍的首选之处,大家成群结伴、不约而同的都会到河里打发大人们用来午睡的时间。整个暑假只要不下大雨我们天天都是这样过,洗完澡后就在沙滩上躺一会,大家到树林里玩一会,这样时间过的很快,很有乐趣。等到傍晚又跟着大人们来再洗一次。等到开学的时候,大家都发现,洗了一个暑假的澡,身上的污垢一点也没洗下来。
  西河是个宝地,有小山、有河水、有松树林、有细沙,村里祖先的坟墓都在西河,所以西河是祖祖辈辈的依恋。西河是孩子的乐园,海林经常和其他孩子们去树林捉蛇,去河里摸鱼,到草丛中抓蚂蚱,在河草中逮青蛙等等,然后在沙滩上拣树枝和牛粪生火,把他们的战利品烤着吃,从家里偷几瓶啤酒,中午不回家,吃完喝完躺在沙滩上晒晒太阳,就这样过一天,其乐无穷。
  西河有一个细沙场,高出路面十几米,这是几代人从那里挖沙用挖出来的,沙场上面是松树林,往下一个斜坡延伸到路面,海林们会从上面直接跳下来,跳到软软的细纱上面比谁跳的远,那种感觉即刺激又过瘾。刚开始胆小的不敢跳,但下决心跳了一回后,慢慢的就会放开。大家一起玩的身上、头发里都是细沙,有时候海林他们会彼此捉弄,趁某个玩拌不注意,一下把他推下去,那种受惊吓并让身体自由飞翔的感觉,马上会传遍全身,真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感觉,定神以后,会被吓的冒汗,但也会因为像鸟一样自由自在下冲的刺激过后浑身舒畅。
  每年大年二十九,村里人都会赶回家祭拜祖宗,一个家族的男人们带上烧纸和鞭炮,白酒和水果,蜡烛和烧香,到一个一个的祖宗坟前尽孝,让他们保佑后人在新的一年顺顺利利,也让他们分享过年的喜庆,后人们感谢他们给了自己思想和身躯来到这个世界,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一路走好。
  因为西河有全村死去的人的坟墓,大人们也经常骗海林这些孩子说那里都很多鬼,所以对孩子来说就充满了0℃感觉,单独不敢过那一片树林,经常自己吓唬自己,即使是几个孩子一起彼此壮胆,每当走到那里也会感觉冷飕飕的感觉,即使天气再热也会感觉温度一下子降到0℃的感觉。所以从小海林一直对西河有一种敬畏和神秘的感觉,西河有一户人家在坟边居住,是村委会聘请的看护树林和坟墓的,海林因为西河的神秘感而对那一户看护人家感觉到害怕和诡异。
  现在仍然觉得坟墓很、很神秘,充满灵性,以前每当走到那一片坟墓的松树林,海林会马上停止和同伴的说话,即使说话也不大声,而是悄悄的,因为里面的人在他们的心里都是有的,在保佑着他们、祝福着他们。所以那一片土地是静谧的、安逸的,很多村里人晚上会到西河去偷松树和其他树,但从来没有人偷有坟墓的那片树林的树木。坟墓上夏天会有很多蛇在上面爬,村里很多人都喜欢抓蛇,有的是治病、有的是卖钱、有的是泡酒,就是没有人抓坟墓上的蛇。海林听过有这么一些人,他们专门喜欢到坟地里去寻求安静和,让自己放松,让自己静心,让自己思考。
  现在海林的老家一直沿用这样的风俗,虽然已经不是土埋了,但村里人还是都把死去的人的坟墓埋到西河的那片松树林。每次有老人走后,一家族的人,不管男女老少,都把族传的素白大褂,一个联体帽子,没有袖子,一直到脚踝这么长,穿在身上,用烧纸包在棍子上,每人拖一根这种棍子,抬着老人的仙体或骨灰,痛哭的向西河走去。
  “没有祖先埋在这片土地上,这儿就不是自己的家”。
  西河不光有海林的记忆,也有母亲的记忆,以前家里的庭院都是泥地面,一下雨就没法走路,所以每家每户都准备着细沙在家里。母亲以前就经常到西河往家里推沙,把海林和妹妹放在沙上面,现在母亲还对这些历历在目,对海林和妹妹提起以前的艰辛苦楚。但现在西河已经不能洗澡了,水干了,细沙也被村里卖完了,不再是替祖先一直往下流传的财富了。海林从村里到外地求学一直到现在,除了春节祭拜祖宗,其他时间再也没有去过西河。
& 下一篇:
发表读后感:(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本栏随机推荐文章
Copyright &
版权所有.,,故事在线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色哥哥妹妹综合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