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登革热的资料通知

海口市卫生局
 |  |  |  |  |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关于加强登革热防控工作的通知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海口市卫生局&&&&更新时间:&&&&&&&&&&
  海口市卫生局文件
  海卫字[号
  海口市卫生局
  关于加强登革热防控工作的通知
  各区卫生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有关医疗机构:
  登革热是流行最广的虫媒传染病之一,近年来在热带、亚热带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起暴发流行,去年我国广东省也发生了本地登革热多点暴发疫情。我市为防止登革热在我市暴发流行,去年在市政府的领导下采取了有力的防控措施,有效地预防控制了登革热疫情,做到了全年无病例发生。今年以来,登革热防控的形势依然严峻,随着夏季的来临,人口的大范围流动,亦进一步加大了登革热疫情发生的风险。为有效防止登革热疫情的传入和蔓延,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进一步加强对登革热防控工作的技术指导,开展疾控人员的登革热防治技术培训,对我市登革热的媒介控制和密度监测以及发展趋势做出科学分析和预测,以指导我市登革热的防控工作。各区疾控机构要做好登革热疫情的监测工作,切实加强与各级各类旅行社和宾馆、饭店等旅游接待单位的合作;同时各区疾控机构要加强对辖区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开展登革热诊疗技术的培训,提高其对登革热的诊治水平,对赴登革热流行区国家的出境人员要开展有关防治知识宣传。一旦发现登革热病例,市、区疾控机构要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点、疫区的卫生处理;如有本地感染病例,应每日在疫点上主动搜索可疑病例,及时进行诊断和处理。
  二、各医疗机构要明确要求医生对具有发热、头痛、肌肉痛、皮疹和面、颈、胸部潮红(即三红征)等症状的病人询问流行病学史,加大筛查工作力度;对疑似登革热患者的标本,要及时送市、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测;对确诊的登革热病例,要及时报告并进行严格的防蚊隔离处理。一旦有本地感染病例出现,各医疗机构要设立发热门诊或专桌,积极防治登革热。
  三、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在四月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的基础上,要加强对灭蚊工作的指导和灭蚊药物的发放工作。同时要面向公众进行控制媒介蚊虫孳生及个人防护等健康知识宣传,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
  四、各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大传染病防治监督执法力度,对未按规定开展预检分诊、疫情报告或未及时采取有力防控措施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二○○七年五月十日
  主题词:登革热 控制 通知
  抄 送:各区疾控中心(卫生防疫站)
  海口市卫生局办公室 日印发
  (共印20份)
内容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主办单位: 海口市卫生局 版权所有:海口市卫生局 地址:海口市长滨路8号海口行政中心13号楼
电话:8设计、制作与技术支持:海口市政府信息中心海口市政务门户网: 海口市政府服务网:关于“登革热”疾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
   文章来源:
   点击数:559   更新时间:   
近期,登革热在广东省肆虐。截至9月25日,广东省报告病例已达到8273例,据广东省疾控专家介绍,今年的登革热疫情是往年同期水平的10倍。据湛江市疾控中心通报,目前我市本土暂未发现登革热病例,现全省、全市已分别紧急部署、落实防治工作。总而言之,登革热疫情&情况是严重的,疫情是可控的,极端病例是可以造成伤亡的&。
根据学院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防控登革热疾病会议的要求,结合学院情况,学院做出如下安排:
一、做好宣传和动员工作
面向教职员工、学生,通过网站、微信、QQ、手机短信等方式,宣传登革热疫情现状、防治方法、沟通渠道,动员师生充分重视、紧密协作。
二、落实责任分工和防治措施
1、责任分工,是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登革热防控工作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处理不及时的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防治措施
伊蚊是登革热的唯一传播途径,因此,减少伊蚊数量或避免伊蚊叮咬是预防控制登革热传播的关键所在。
(1)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种可积水的容器,如放置在户内外不用的花盆、缸罐等,让蚊子无处藏身。
(2)种养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等)应每隔3-5天换水洗瓶、清洗根须。登革热流行期间最好不要种养水生植物,如要种养则改为用泥、沙种养。保持花盆托盘没积水,如有积水应随时清干。
(3)及时清除沟渠、天台、地下室、洗手间、饮水机、洗衣机等处积水,对于长期无法清除的积水,可以投放杀灭蚊虫的药剂。
(4)家庭、宿舍安装蚊帐等;适时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电蚊拍、防蚊灯等装备,还可以用杀虫喷雾剂对房间实施灭蚊处理。
(5)个人可在衣服上施用驱蚊剂,着浅色长袖衫、长裤,在户外活动时不要使用带有气味的化妆品、香水等。
(6)及时清理各类垃圾,禁止带食物、水以外的饮品进入课室,保持室内通风。
(7)学校统一进行药物喷洒等。
(8)在上午7时至9时及下午16时至黄昏等花斑蚊出没频繁的时段,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三、加强信息沟通和实情监控
校医务室做好师生发热登记工作并跟踪治疗,各系部责任人及时掌握和了解学生动态,共同配合,一旦发现疑似病情,及时就医;如在校外就医的师生,要及时向校医务室和各系部通报联系,以便学校及时跟进,做好后续监控,确保及时治疗、及时隔离、防范扩展。
[登革热小贴士]
1、登革热是什么?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传播,以发热、皮疹、剧烈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感染登革热后有什么症状?
被带登革热病毒的蚊子叮咬后一般2-5天发病,最长可达15天,各年龄的人群均可感染登革热病毒而发病。症状主要有突然发热、寒战、躯干部皮疹、严重头痛、眼眶痛、关节痛和头痛,面部、颈部和胸部出现潮红。发热、皮疹等急性症状一般持续5至7天。大部分病人症状较轻,但是少数登革热病人会出现严重出血症状、休克,甚至死亡。如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
2、如何预防登革热?
  专家表示,杜绝伊蚊孳生,是防控登革热的关键措施之一。做好家庭防蚊灭蚊是预防登革热的有效措施。市民家庭中常常会有许多小积水,往往被人们忽视,成为蚊虫孳生地。如种养水生植物的花盆,花盆托盘,贮水池、盆和缸,闲置瓶罐、菜坛和花盆,旧轮胎,塑料薄膜、一次性杯及饭盒等垃圾,水沟,水坑,楼房雨水沟,树洞,石洞,饮水机的水盘,鸟笼的饮水器皿,遮雨的塑胶布等。
家中的水养植物应3&5天换一次水,换水的同时要注意冲洗植物根部,以防蚊卵或幼虫粘在上面继续繁殖。假山水池、荷花盆、莲盆等积水无法清除时可采取养鱼等方法,杜绝蚊虫滋生。
同时也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在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上午7&9时、下午4时到黄昏)在树阴、草丛、凉亭等户外蚊虫较多的地方逗留过久。白天在绿化带、林带等户外活动时,尤其是在登革热流行区,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在暴露的皮肤上喷涂驱蚊剂。
纱门、纱窗和蚊帐是物理隔离蚊虫的三大法宝,也是最简单的防蚊方式。对于老人、孕妇和婴幼儿等,建议以物理隔离方法驱蚊。使用蚊香也是常见的驱蚊方式,需注意的是,市民购买蚊香要通过正规渠道,使用蚊香时要保持室内适度通风,婴幼儿、孕妇、体弱和过敏体质的人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蚊香。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医务室
二零一四年九月二十八日
点击数:& 录入时间:&【】&【】
()<阅读188次>
()<阅读559次>
()<阅读354次>
()<阅读530次>
()<阅读932次>
()<阅读218次>
()<阅读151次>??????????
关于做好登革热防控工作的通知
发布日期:[10-10-13 16:29:32] 点击次数:[]
积极做好登革热防控工作
&&&& &当前,随着我省夏季气温的升高,降雨增多,蚊虫孳生严重,登革热暴发流行的危险性增高,提醒市民注意预防登革热。
&&&&&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传染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登革热病例主要以输入性病例为主,主要输入自东南亚和南美洲。我省商业、旅游业的繁荣发展,特殊的地理位置,既往登革热高发,以及媒介广泛分布且密度较高等因素,决定了我省登革热防控工作的严峻。
&&&&& 我省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当人被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后,病毒会从蚊子的唾液进入人体血液而感染。如果病者在刚发烧前至退烧期内(大约六至七日)被蚊叮,病毒就有可能传给蚊子继而传播开去。此病并不会经由人与人之间传播,与患者接触是不会被传染的。
&&&&& 感染登革热病毒后,经过3至15天的潜伏期(通常为5至8日),患者多以突然发热为首发症状,持续发热3~5天,严重头痛,四肢酸痛、关节痛、肌肉痛,面、颈、胸部潮红(即三红征)。发病后3、4日出现红疹,恶心、呕吐,轻微的流牙血和流鼻血。市民若怀疑自己感染登革热时要尽早就医。
&&&&&& 年,我省监测到4例实验室确诊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输入地为:南美洲苏里南、柬埔寨、泰国、印尼),这是我省在间隔17年后再次报告登革热病例。近年我省监测结果表明我省登革热媒介广泛分布,且密度较高。大部分监测点每月的伊蚊幼虫密度已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布雷图指数低于5的安全水平,布雷图指数月平均值>20的监测哨点有:临高、三亚、昌江、东方、海口秀英区和龙华区。
&&&&&&现时并没有一种有效疫苗来预防登革热。预防登革热的最佳方法就是清除积水,防止伊蚊孳生,以避免给蚊子叮咬。在此呼吁市民提高防病意识,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翻盆倒罐清除伊蚊孳生地,对存水的水缸加盖防蚊和定期清洗,清除小积水容器,有效降低蚊媒密度。夏秋季到东南亚旅游时,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做好防蚊措施。
&&&&& 随着我省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启动,与有登革热疫情国家和地区的人员、货物往来也日益频繁,将可能导致我省登革热输入性病例增多,若不能及时发现,将可能导致我省登革热暴发或流行。各市县政府应高度重视登革热的防控工作,要把媒介控制工作作为民生问题来解决,应与生态文明村建设、改水改厕密切结合,牵头协调多部门参与,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登革热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防病意识。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要加强对出入登革热疫区人员的追逐监测,对来自疫区的交通工具、集装箱应加强卫生监督,必要时实施灭蚊等卫生处理,避免输入性病例在我省引起本地流行。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发热病人监测,规范发热门诊工作,以保证及时发现登革热输入性病例,防止疫情扩散。
新闻来源:
新闻作者:
加入收藏夹
发送给好友
loading...
评论加载中...
版权所有:海南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卫生局 琼ICP备号
单位地址:琼中县营根镇教育路21号
电话:1 传真:1 邮编:572900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加强登革热防控工作的通知
当前位置: &#62;&#62; &#62;&#62;
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加强登革热防控工作的通知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日 21时09分   来源:卫生计生委网站
【E-mail推荐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加强登革热防控工作的通知
国卫办疾控函〔号
浙江省、福建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卫生厅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60;&#160;&#160;&#160;2013年7月以来,广东、云南等地相继发生登革热疫情,报告病例数持续上升,全国病例数较去年同期明显增加,疫情形势比较严峻。为加强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60;&#160;&#160;&#160;一、提高对防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160;&#160;&#160;&#160;登革热经伊蚊叮咬传播,一旦发生疫情,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今年东南亚等地区登革热病例数达到往年数倍,我国与其经贸往来频繁,防范疫情输入任务重。同时,国内部分地区的登革热疫情尚未完全控制,且目前正值蚊虫活跃季节,存在疫情扩散风险。有关省份要保持高度警惕,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防范疫情输入、扩散。
&#160;&#160;&#160;&#160;二、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160;&#160;&#160;&#160;卫生计生部门要加强登革热疫情监测,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处理,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处置。在有报告病例的地区,要开展登革热病例主动筛查。结合爱国卫生运动,清除蚊虫孳生场所,杀灭蚊虫,要确保发现病例的社区布雷图指数低于10,降低本地暴发风险。加强与公安、质检、旅游等部门的信息沟通,重点关注从东南亚、南美洲、非洲等登革热高流行区回国人员的健康状况,提醒其及时到当地医疗机构接受登革热检测和治疗。
&#160;&#160;&#160;&#160;三、广泛开展防治知识宣传和培训
&#160;&#160;&#160;&#160;借助各类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登革热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重点加强对出国经商、务工人员和游客等人群的宣传,增强群众及时就诊、配合治疗的意识,提高人群的自我防护能力。组织对医务人员的防治知识培训,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提高其对登革热的诊治水平。
&#160;&#160;&#160;&#160;四、加强对防控工作的技术指导
&#160;&#160;&#160;&#16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进一步加强对全国登革热防控工作的技术指导,及时监测和分析全国疫情。一旦发现局部地区发生登革热暴发流行,要立即组织专家赴疫区现场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并及时反馈当地疫情和工作信息。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相关链接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责任编辑: 康丽琳您当前的位置: >>
字体大小: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年版)的通知
国卫办医函〔<SPAN style="FONT-SIZE: 16 FONT-FAMILY: 仿宋_GB〕<SPAN style="FONT-SIZE: 16 FONT-FAMILY: 仿宋_GB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卫生厅局)医政(医管)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医政处:
近年登革热疫情呈现上升趋势,为进一步加强登革热病例诊疗工作,指导医疗机构做好登革热医疗救治,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委组织制定了《登革热诊疗指南(<SPAN style="FONT-SIZE: 16 FONT-FAMILY: 仿宋_GB年版)》(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下载)。现印发给你们,供医疗机构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参考使用。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 2014年8月19日
登革热诊疗指南(<SPAN style="FONT-SIZE: 16 FONT-FAMILY: 仿宋_GB年版)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登革热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为指导临床医生诊断治疗登革热,参考世界卫生组织<SPAN style="FONT-SIZE: 16 FONT-FAMILY: 仿宋_GB年《登革热诊断、治疗、预防与控制指南》,结合我国登革热疫情及临床特点,特制定本指南。
一、病原学
登革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登革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45~55nm。登革病毒共有4个血清型(DENV-1、DENV-2 DENV-3和DENV-4),4种血清型均可感染人。
登革病毒对热敏感,56℃ 30分钟可灭活,但在4℃条件下其感染性可保持数周之久。超声波、紫外线、<SPAN style="FONT-SIZE: 16 FONT-FAMILY: 仿宋_GB%甲醛溶液、乳酸、高锰酸钾、龙胆紫等均可灭活病毒。病毒在pH 7~9时最为稳定,在-70℃或冷冻干燥状态下可长期存活。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和登革病毒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以及带毒的媒介伊蚊。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但感染后仅有部分人发病。登革病毒感染后,人体可对同型病毒产生持久免疫力,但对异型病毒感染不能形成有效保护,若再次感染异型或多个不同血清型病毒,机体可能发生免疫反应,从而导致严重的临床表现。
(四)流行特征。登革热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尤其是在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和加勒比海等<SPAN style="FONT-SIZE: 16 FONT-FAMILY: 仿宋_GB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各省均有输入病例报告,广东、云南、福建、浙江、海南等南方省份可引发本地登革热流行,主要发生在夏秋季,居家待业和离退休人员较多。
三、临床表现
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5天,多数5~8天。
登革病毒感染可表现为无症状隐性感染、非重症感染及重症感染等。登革热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典型的登革热病程分为三期,即急性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将登革热感染分为普通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两种临床类型。
(一)急性发热期。患者通常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发热,可伴畏寒,24h内体温可达40℃。部分病例发热<SPAN style="FONT-SIZE: 16 FONT-FAMILY: 仿宋_GB天后体温降至正常,<SPAN style="FONT-SIZE: 16 FONT-FAMILY: 仿宋_GB日后再度上升,称为双峰热型。发热时可伴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明显乏力,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急性发热期一般持续2~7天。于病程第3~6天在颜面四肢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典型皮疹为见于四肢的针尖样出血点及“皮岛”样表现等。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如皮下出血、注射部位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衄及束臂试验阳性等。
(二)极期。部分患者高热持续不缓解,或退热后病情加重,可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明显的血浆渗漏,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及其他重要脏器损伤等。
极期通常出现在疾病的第3~8天。出现腹部剧痛、持续呕吐等重症预警指征往往提示极期的开始。
在血浆渗漏发生前,患者常常表现为进行性白细胞减少以及血小板计数迅速降低。不同患者血浆渗漏的程度差别很大,如球结膜水肿、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和腹水等。红细胞比容(HCT)升高的幅度常常反映血浆渗漏的严重程度。
如果血浆渗漏造成血浆容量严重缺乏,患者可发生休克。长时间休克患者可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多器官功能障碍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少数患者没有明显的血浆渗漏表现,但仍可出现严重出血如皮下血肿、消化道大出血、阴道大出血、颅内出血、咯血、肉眼血尿等;患者还可出现脑炎或脑病表现(如剧烈头痛、嗜睡、烦躁、谵妄、抽搐、昏迷、颈强直等),ARDS、急性心肌炎,急性肝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三)恢复期。极期后的2~3天,患者病情好转,胃肠道症状减轻,进入恢复期。部分患者可见针尖样出血点,下肢多见,可有皮肤瘙痒。白细胞计数开始上升,血小板计数逐渐恢复。
多数患者表现为普通登革热,少数患者发展为重症登革热,个别患者仅有发热期和恢复期。
四、 重症登革热的预警指征
(一)高危人群。
1.二次感染患者;
2.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肝硬化、消化性溃疡、哮喘、慢阻肺、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者;
3.老人或婴幼儿;
4.肥胖或严重营养不良者;
(二)临床指征。
1.退热后病情恶化;
2.腹部剧痛;
3.持续呕吐;
4.血浆渗漏表现;
5.嗜睡,烦躁;
6.明显出血倾向;
7.肝肿大& 2 cm;
(三)实验室指征。
1.血小板快速下降;
2.HCT 升高。
五、并发症
可出现中毒性肝炎、心肌炎、输液过量、电解质及酸碱失衡、二重感染、急性血管内溶血等。
六、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减少,多数病例早期开始下降,第4~5天降至最低点,白细胞分类计数以中性粒细胞下降为主。多数病例有血小板减少,最低可降至10 x 109/L以下。
2.尿常规:可见少量蛋白、红细胞等,可有管型出现。
3.血生化检查:超过半数的患者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升高,部分患者心肌酶、尿素氮和肌酐升高等。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呈轻中度升高,少数患者总胆红素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部分患者可出现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出凝血功能检查可见纤维蛋白原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和部份凝血活酶时间延长,重症病例的凝血因子Ⅱ、Ⅴ、Ⅶ、Ⅸ和Ⅹ减少。
4.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测:可采集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液标本送检。有病原学检测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尽快检测,无病原学检测条件的医疗机构应留取标本送指定机构检测。
急性发热期可应用登革热抗原(NS1)检测及病毒核酸检测进行早期诊断,有条件进行病毒分离。
初次感染患者,发病后3~5天可检出IgM抗体,发病2周后达到高峰,可维持2~3月;发病1周后可检出IgG抗体,IgG抗体可维持数年甚至终生;发病1周内,在患者血清中检出高水平特异性IgG抗体提示二次感染,也可结合捕获法检测的IgM/IgG抗体比值进行综合判断。
七、影像学检查
CT或胸片可发现一侧或双侧胸水,部分患者有间质性肺炎表现。B超可见肝脾肿大,重症患者还可表现胆囊壁一过性增厚,并出现心包、腹腔和盆腔积液表现。CT和核磁共振可发现脑水肿、颅内出血、皮下组织渗出等。
八、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登革热的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做出登革热的诊断。在流行病学史不详的情况下,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作出诊断。
1.疑似病例: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5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区,或居住地有登革热病例发生),或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者。
2.临床诊断病例: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并有白细胞、血小板同时减少,单份血清登革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3.确诊病例: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急性期血清检测出NS1抗原或病毒核酸,或分离出登革病毒或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阳转或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
(二)重症登革热的诊断。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严重出血包括皮下血肿、呕血、黑便、阴道流血、肉眼血尿、颅内出血等;
3.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肝脏损伤(ALT和/或AST & 1000 IU/L)、ARDS、急性心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脑病(脑炎、脑膜脑炎)等。
(三)鉴别诊断。
登革热的临床表现多样,注意与下列疾病相鉴别。与发热伴出血疾病如基孔肯雅热、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鉴别;与发热伴皮疹疾病如麻疹、荨麻疹、猩红热、流脑、斑疹伤寒、恙虫病等鉴别;有脑病表现的病例需与其它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相鉴别;白细胞及血小板减低明显者,需与血液系统疾病鉴别。
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早防蚊隔离。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重症登革热诊疗流程图见附件。
(一)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清淡饮食;
2.防蚊隔离至退热及症状缓解;
3.监测神志、生命体征、尿量,血小板,HCT等。
(二)对症治疗。
1.退热:以物理降温为主;
2.补液:口服补液为主;
3.镇静止痛:可给与安定、颅痛定等对症处理。
(三)重症登革热的治疗。
除一般治疗中提及的监测指标外,重症登革热病例还应进行电解质的动态监测。对出现严重血浆渗漏、休克、ARDS、严重出血或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应积极采取相应治疗。
1.补液原则:重症登革热补液原则是维持良好的组织器官灌注。可给予平衡盐等晶体液,渗出严重者应及时补充白蛋白等胶体液。根据患者HCT、血小板、电解质情况随时调整补液的种类和数量,在尿量达约<SPAN style="FONT-SIZE: 16 FONT-FAMILY: 仿宋_GB ml/kg/h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静脉补液量。
2.抗休克治疗:出现休克时应尽快进行液体复苏治疗,输液种类及输液量见补液原则,同时积极纠正酸碱失衡。液体复苏治疗无法维持血压时,应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严重出血引起的休克,应及时输注红细胞或全血等。有条件可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并指导治疗。
3.出血的治疗:
(1)出血部位明确者,如严重鼻衄给予局部止血。胃肠道出血者给予制酸药。尽量避免插胃管、尿管等侵入性诊断及治疗;
(2)严重出血者,根据病情及时输注红细胞;
(3)严重出血伴血小板显著减少应输注血小板。
4.其他治疗:在循环支持治疗及出血治疗的同时,应当重视其他器官功能状态的监测及治疗;预防并及时治疗各种并发症。
十、中医辨证治疗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 卫气同病证
临床表现:发热恶寒,头痛,身骨疼痛,颜面潮红,四肢倦怠,口微渴。舌边尖红,苔白或黄而浊,脉浮数或濡数。
治法:清暑化湿,透表解肌。
参考方药:新加香薷饮合柴葛解肌汤加减。葛根、金银花、连翘、柴胡、黄芩、淡竹叶、香薷、甘草、白扁豆等。&&&&&&&&&&&&&&&&&&&&&&&&&&&&
2. 热郁气分证
临床表现:壮热面赤,皮肤斑疹,烦渴汗多,肌肉酸痛,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保津,宣郁透邪。
参考方药:白虎汤合栀子豉汤加减。生石膏、知母、栀子、淡豆豉、青蒿、甘草等。
3. 邪伏膜原证
临床表现:寒战壮热,或但热不寒,头痛而重,面目红赤,肢体沉重酸楚,纳呆,胸脘满闷,呃逆或呕吐,小便短赤。舌赤,苔白厚腻浊或白如积粉,脉濡数。
治法:疏利透达,辟秽化浊。
参考方药:达原饮加减。槟榔、黄芩、白芍、青蒿、知母、厚朴、草果、半夏、金银花等。
4.瘀毒交结证
临床表现:发热或身热已退,头晕乏力,纳呆欲呕,腹痛拒按,肌肤瘀斑,便下脓血或并见其他出血证。舌暗红,苔少,脉细涩。
治法:凉血止血,解毒化瘀。
参考药物: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牛角、山栀子、生地黄、赤芍、丹皮、大小蓟、紫珠草、侧柏炭、地榆、槐花、仙鹤草等。
5.阳气暴脱证
临床表现:身热骤降,面色苍白,气短息微,大汗不止,四肢湿冷,烦躁不安或神昏谵语,肌肤斑疹或见各种出血。舌质淡红,脉微欲绝。
治法:益气固脱。
参考方药:生脉散合四逆汤加减。红参(另煎兑入)、麦冬、五味子、熟附子、干姜、肉桂等。
6.毒陷心包证
临床表现:身热灼手,神昏谵语,颈项强直,肌肤瘀斑,或四肢。舌绛,苔黄燥,脉细滑数。
治法:清营养阴,豁痰开窍。
参考方药:清宫汤加减。水牛角、羚羊角、元参、麦冬、莲子心、竹叶、连翘、石菖蒲、郁金等。
7.余邪未净证
临床表现:疲倦乏力,皮肤发疹,脘痞纳呆,小便短少。舌苔未净,脉细略数。
治法:益气养阴,解毒透疹。
参考方药:竹叶石膏汤加减。竹叶、石膏、麦冬、人参、佩兰、芦根、赤芍、紫草、生地、扁豆、甘草等。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或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可选择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益气固脱、醒脑开窍类制剂。
十一、预后
&登革热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通常预后良好。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患者既往感染登革病毒史、年龄、基础疾病、并发症等。少数重症登革热病例可因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十二、解除防蚊隔离标准
病程超过5天,并且热退24小时以上可解除。
十三、出院标准
革热患者热退24小时以上同时临床症状缓解可予出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预防登革热通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