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下棋》的描写方法和借代修辞手法法写一个片段,可以是上课下课,在餐厅,宿舍,不同人的不同表现,不少

选取一条你熟悉的河,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一个小片段,80字以内_百度作业帮
选取一条你熟悉的河,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一个小片段,80字以内
一、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俗语说:「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用甲事物 (宾) 配衬乙事物 (主) ,就是衬托.甲事物由于乙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二、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侧面描写很多几乎所有的作家都喜欢.三、对比两种事物或一事物的两个方面相对比较
但闻上课铃骤响,便有生翻书碰椅之声,嬉笑玩闹声渐止。少顷,遥闻高跟鞋踏地之声,渐大。既而入室,师呼:“上课”,便有生起碰桌、推搡之声。师呼:“同学们好”,生齐答:“老师好”。又得搬桌弄椅之声,高跟鞋声,生絮絮翻书声,师执教鞭声,讲课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座师生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生齁声起。师不睬,大声授课如旧。微闻有生窃窃私语,有生奋笔疾书,有生...请用烘托,排比,侧面描写等修辞手法写一个描写秋雨的段落字数500字左右_百度作业帮
请用烘托,排比,侧面描写等修辞手法写一个描写秋雨的段落字数500字左右
浓浓的浓浓是江边雾色,清清的清清是秋雨校园.清秋里最爱的是秋风,轻轻柔柔地,拂过脸颊,掠过眉尖,舒服得令人叹息.而如果这微风还伴着细雨,给人的感觉尤为美妙.斜斜风,细细雨,秋风伴着秋雨,欢快地跳起了狐步舞.拍在脸上,有些许凉意,而随着那飘飞的裙角流动的雨独有的清澈气息,令人不醉而醺的感觉.偶尔还夹着一屡花香,淡淡的,甜甜的,直沁入灵魂深处,难以言喻的微醉的幸福感萦绕着.而秋雨中的校园呢,更是美得令人屏息,平时的棱角分明多了几分细致,几许柔情.充满异国风情的欧式建筑群,平日里的浑朴厚重添了几分轻盈,而那秀美的弯弯小亭呢?被雨披上了一层精致的面纱,若隐若现神秘得有让人一探究竟的冲动.其实我一直遥想着如果在透明的阳光大厅里细数雨丝,该是怎样的一种抒情与惬意,只是遗憾的是一直未有此机会.撑着伞,在雨中的校园闲散地走着、逛着,忽然觉得耳畔似乎除了风雨声还多了些什么.抬眼望去,一丝笑意浮上嘴角,原来又是这调皮的雨,邀请水之精灵与其玩耍,在东湖之上跳跃、徘徊,音符激起一丝涟漪,层层叠叠的晕散开来,宛若少女多情的眼波,不经意地滑过心田,留下一汪美丽,此时的你又怎能分清这美丽是属于东湖之水还是属于秋雨呢?也许美丽是相通的,在天上是云,落下是雨,在地上凝集的是水,美得清灵,美得透明,美得令人惊奇.秋雨纷纷,秋思缕缕.再过一段时间又是那枫叶转红的晚秋时节,想起了那些久别的朋友.那也是一个秋天,邀三五好友同行,在秋色里徜徉,那时的阳光轻柔温暖,微风轻轻,小云悠悠.秋之精灵为枫披上了霞色的羽衣,拾起红得最灿烂的枫叶,相约珍藏,珍藏这秋的美丽、珍藏这与枫叶一样美丽的笑脸.如今秋色依旧迷人,只是友人早已各奔前程,匆匆之间总是难能一聚,每每的将这些灿烂拿出来温习,都忍不住的想问:远方的你们,可好?那年的枫叶可仍是彼此你心中的灿烂,永远的珍藏?不知不觉间来到了荷花池畔,一片一片的绿色中孤零零地开着几朵小花,或白或粉,在风雨中滴滴地绽放着.我不禁有点担心,如此娇弱地花朵能抵得住风雨吗?只是似乎我的担心有些多余,它们那摇曳的花枝、微微发颤的花瓣,并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喜悦欢喜地不能自禁.卓然的挺立着,迎接着风雨地洗礼,那花瓣显得更加透明了.一瞬间,我有丝迷惘,它们没有足够坚硬的堡垒以抵抗外界的侵袭,明明是弱者,可是风雨中的身姿又分明的透着减轻.看着它们美丽的身影,无语,心里暗自揣测着,也许它们的努力只是为绽放这一季的美丽吧!生活其实也是一样的,没有所谓的弱者,只要有梦想,那么,你就是坚强的. 花儿的生命是一季而已,我们人类又何尝不是呢?为了绽放这一季的美丽,做这强者,如何?校园里的秋雨,秋雨校园. 秋雨霏霏 ------------------------------------------------ 秋风,吹走了繁花似锦、百鸟争鸣的夏天,向人们推出了一幕幽美的秋景图, 一种清爽怡人的气息顿时扑面而来,你看到图中那柔长的雨丝了吗?细细的、斜 斜的,闪着光,带着声.一股一股分的清清楚楚,那么整齐的飘落着,这可是 秋景中最美的景致啊!她给大地梳妆打扮着,给人们带来了秋的喜悦,带来了 收获的希望. 多美的秋雨啊!那么透明,那么闪亮,透明的像空灵的水晶,明净的美玉; 闪亮的像灿烂的碎银,耀眼的钻石.不,用什么来比喻都不像.那银针般的雨 丝,比水晶还要透亮,比美玉还要纯洁,比碎银还要明亮,比钻石还要耀眼. 看着她,我总舍不得离开,总一次又一次的丢掉雨伞,在雨中行,一任那 凉爽的雨丝飘满了我的头发,她必能给我的长发装饰上粒粒闪闪的细小的明 珠啊!也一任它丝丝的洗者我的眼睛,眼前便晃过一片明艳的光亮,那么, 从此以后我必能明眸善睬了啊! 每次在雨中行走,望着这般美丽的秋雨,我常有种种飘渺诗意的感奋. 我想去吻雨了,又想去抱雨了,想在雨中欢快地冲出一条雨道来,又想默默 含笑伫立路旁,保持一分钟静谧了,想雨快停住,露出一片水洗的天空了, 又想雨永远下着,永远不停了……其实,无论哪一种情形都是美丽的啊.渴望 着那秋雨,我常常做不出抉择来,只是在雨中一回又一回的走,心里拼命的问 :“怎么办啊?怎么办啊?”而这时,雨已打湿了我的整身衣服.因为,真正 美丽的东西是具有怎样一种令人无法抗拒的魅力啊! 多美的秋雨啊!细细的,长长的,一缕缕,一条条,像少女的秀发,自然 地披散着,荡漾着一股温情.它凝聚了所有雨的美!有小雨的温柔,有大雨的 坚韧,有春雨的温馨,有冬雨的典雅……它是来自西方天国的使者!你看它飘 飘逸逸地落到绿色的水面上,一圈圈细小的涟漪,是梦幻般地从里向外,一点 一点的荡开来了.看着那满塘青钱般的很圆很小的水纹,斜撑一支雨伞立于水 边,你心中会有怎样的安宁与喜悦呵! 我是如何欢欣而喜悦地注视着秋雨的啊! 哦,秋雨霏霏. 秋雨 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建筑的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草色已经转入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薰薰的雨天.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的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洗礼.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灰色的癞蛤蟆,在湿烂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它背上灰黄斑驳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它噗通噗通地跳着,从草窠里,跳到泥里,溅出深绿的水花. 雨,像银灰色黏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描写秋天的文章文句 (Artsdome 摘编自名家名篇) 秋雨打着她们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 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老树阴郁地 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 丽的衣裳,它们只好枯秃地站在那里. 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天空发出柔 和的光辉,澄清又缥缈,使人想听见一阵高飞的云雀的歌唱,正 如望着碧海想着见一片白帆.夕阳是时间的翅膀,当它飞遁时有 一刹那极其绚烂的展开.于是薄暮. 晚秋底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 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 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着上 了凋敝的颜色. 多明媚的秋天哪,这里,再也不是焦土和灰烬,这是千万座山 风都披着红毯的旺盛的国土.那满身嵌着弹皮的红松,仍然活着, 傲立在高高的山岩上,山谷中汽笛欢腾,白望在稻田里缓缓飞翔. 当峭厉的西风把天空刷得愈加高远的时候;当陌上呼头的孩子 望断了最后一只南飞雁的时候;当辽阔的大野无边的青草被摇曳 得株株枯黄的时候—一当在这个时候,便是秋了,便是树木落叶 的季节了. 秋后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 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 秋末的黄昏来得总是很快,还没等山野上被日光蒸发起的水气 消散.太阳就落进了西山.于是,山谷中的岚风带着浓重的凉意, 驱赶着白色的雾气,向山下游荡;而山峰的阴影,更快地倒压在 村庄上,阴影越来越浓,渐渐和夜色混为一体,但不久,又被月 亮烛成银灰色了. 将圆未圆的明月,渐渐升到高空.一片透明的灰云,淡淡的遮 住月光,田野上面,仿佛笼起一片轻烟,股股脱脱,如同坠人梦 境.晚云飘过之后,田野上烟消雾散,水一样的清光,冲洗着柔 和的秋夜. 秋夜,天高露浓,一弯月牙在西南天边静静地挂着.清冷的月 光洒下大地,是那么幽黯,银河的繁星却越发灿烂起来.茂密无 边的高粱、玉米、谷子地里,此唱彼应地响着秋虫的唧令声,蝈 蝈也偶然加上几声伴奏,吹地翁像断断续续吹着寒茄.柳树在路 边静静地垂着枝条,荫影罩着蜿蜒的野草丛丛的小路. ……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 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从前人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 琵琶半遮面”.真有点儿!云越来越厚,由他罢,懒得去管了. 可是想,若是一个秋夜,刮点西风也好.虽不是真松树,但那奔 腾澎湃的“涛”声也该得听吧. 西风自然是不会来的.临睡时,我们在堂中点上两三枝洋蜡. 怯怯的焰子让大屋顶压着,喘不出气来.我们隔着烛光彼此相看, 也像蒙着一层烟雾.外面是连天漫地一片黑,海似的.只有远近 几声犬吠,教我们知道还在人间世里. 蔚蓝色的天空.在深秋时节,一尘不染,晶莹透明.朵朵霞云 照映在清澈的嘉陵江上;鱼鳞的微波,碧绿的江水,增添了浮云 的彩色,分外绚丽. 凉爽清明的秋夜里,明亮而发红的火星在星空中为我们增添了 不少的光彩和趣味.近来每晚八点钟以后,火星就从东南方的地 平线升起.它比附近天空中的任何一个星星都亮,不论你在哪里, 都很容易找到它. 北国的落叶,渲染出一派多么悲壮的气氛!落叶染作金黄色, 或者竟是朱红绀赭罢.最初坠落的,也许只是那么一片两片,像 一只两只断魂的金蝴蝶.但接着,便有哗哗的金红的阵雨了.接 着,便在树下铺出一片金红的地毯.而在这地毯之上,铁铸也似 的,竖着光秃秃的疏落的树干和枝桠,直刺着高远的蓝天和淡云.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 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的长大起来.像橄榄 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 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 西北风就要起来了.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象花而又不 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 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 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 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 蟋蟀耗子一样,简直象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戏文;老年人如鸦片烟,少年人如泼兰地酒;老年人如别行星之陨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岛;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伯利亚之铁路;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死海之潴为泽,少年人如长江之初发源。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梁启超曰: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仿照下面的事例,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句子使用夸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满山遍野的桃花,开得热火朝天,惊天动地,是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声的诗,把青春挥洒得淋漓尽致!_百度作业帮
仿照下面的事例,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句子使用夸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满山遍野的桃花,开得热火朝天,惊天动地,是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声的诗,把青春挥洒得淋漓尽致!
巍巍群山,象一群奔腾的野马,象一把把刺向青天的利刃,象一根根顶天立地的坚强柱石.绘成了令人赞叹的恢宏画卷.
这黄果树瀑布,高耸入云,像雷一般响亮,好象在炫耀自己的高大。
这涓涓流淌的小溪,流得平平静静,欢欢喜喜,是一首抒情的事,一支优美的曲,把美丽展示的迷人含蓄当前位置:学员主页 --> 作业
tuya(学员)
[提交时间:
答题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等综合能力的实践,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我国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从三年级开始训练学生作文,低年段主要训练学生写一句话到几句话,不要求学生写完整作文。但是,学生作文究竟从什么时候起步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呢?大多数从事高段语文教学的教师认为,作文能力应从低年段(一、二年级)开始培养。学校进行实验总课题&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拓展习作训练&研究, 根据儿童的整体认识规律和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结合苏教版实验教材,我们尝试着从低年级开始子课题&快乐读,轻松写&的研究,指导学生从读学写,在阅读教学中拓展习作训练,迈进写作的乐园。
本实验的目的:
1、依据儿童认识规律,结合教材,探索如何有效地提前作文。
2、如何在低年段作文教学中更好地处理&读与写&、&仿与创&、的关系。
3、研究在阅读教学中拓展习作训练与学生个性发展、认识规律、智力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的方法与步骤
(一)采取集体实验法。学生从一年级入学开始,使用江苏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实验教师不改变课程计划,不增加学生负担,坚持在常规教学环境中循序渐进地培养低年段学生的作文能力。
(二)实验时间:2006年2月开始至今
(三)实验过程及步骤
实验班的作文能力培养分为口语表达和作文起步两个阶段,实验的整个过程由浅入深,由慢到快,由易到难,逐步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整个过程分述如下:
1、规范语言,联想说话。
孩子在幼儿园之前就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听说能力,小学阶段应在此基础上逐步规范其口头语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老师在与学生、家长及同学之间的日常交往中,正确运用文明用语,消除方言,规范口语,为口语交际作文起步训练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
2、循序训练,完整作文。
实践证明,儿童在入学前大都能叙述一件完整的事情,只是不懂什么是中心,什么是条理,什么是结构而已。训练从一年级开始逐步加强,以观察、阅读为基础,以发展语言能力为序,本阶段要求学生凡说话必有中心,凡作文必须结构完整。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写完整作文必须先教给他们一定的结构,如总分总结构、描写式结构、三段式叙事结构等。结合教材特点,教师采取三种形式训练学生作文。
(1) 看图说话,想象作文
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安排不同内容的说话训练,围绕每一单元说话的重点,让学生根据图画的内容,想象完整的故事情节,或补充图画内容,或想象情节发展,或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对学生的各种想象,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哪怕是一句话或一个动作想象合理,都应及时予以鼓励。学生在大胆朗读、反复修改的过程中,语言表达有了一定条理,思维的缜密性、完整性、连贯性逐渐趋于完善。
(2)读写结合,由仿到创
教材中的阅读与作文结合紧密,以读促写,以写带读。提倡&由仿到创&,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学会&仿&,即指导学生通过模仿,逐步掌握思想表达的要领,把范文的写作技巧转变为学生自己运用自如的表达技能,从而实现由仿作到独立写作的发展,达到&创&的境界.
a、仿写精彩处
模仿是写作的捷径,仿写是化别人的内容为自己服务,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课文为学生们提供了很多仿写的资源。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情真意切、文质兼美的文章,为我们提供了范例,我引导学生在品词析句,感悟语言的精彩生动。如: 教学《台湾的蝴蝶谷》一课时,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一句后,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句话给人的感觉蝴蝶多而美?从而引出动词的妙用,学生在拓展文《神奇的鸟岛》中写出了&一群群大大小小的鸟儿飞过草地,穿过森林,越过大海,赶到鸟岛来聚会。&教学《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自然段泼水的经过,表演动作,我引导学生模仿书上的句子,想象还有哪些泼水的动作?边演边说,学生说出了&你捧水往我脸上泼,我提桶往你头顶上浇,你拿树枝向我头上洒,我用手指向你脸上弹&&&体验到泼水节的欢乐。
b、补写空白处
利用课本内容便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根据课文内容,对文中没有继续说下去或没有说出的部分展开想象,这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写作方式。教学《鸟岛》时,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练习说话,学生根据画面想象说出了鸟儿的千姿百态,仿佛亲眼所见。教学《木兰从军》,指导学生当一回花木兰,写出劝说父母,让她替父从军的对话。补写《沉香救母》中沉香救出母亲的一段对话。学习了《会走路的树》之后,引导学生想象写出:小鸟跟着驯鹿去了哪些有趣的地方?看见了哪些有趣的东西?
c、拓写迁移点
阅读课文中有许多句段的写作方法很值得学生借鉴,是拓写的迁移点。如:教学《台湾的蝴蝶谷》一课时,学习了重点段落&蝴蝶谷里的景象非常迷人&&围绕这个中心句写清楚一段话,并用上&打比方&这种修辞手法。学生借助板画,编出了&红蝶谷&、&绿蝶谷&、&白蝶谷&等奇妙景观,有的学生写出&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种粉红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一片灿烂朝霞,落在草地上,又像朵朵盛开的鲜花。&有的写出:& 有的山谷里的蝴蝶是绿色的,有时上下翻飞,远远望去,就像谁在空中撒了一片片绿叶,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有时落在草丛中,就什么也看不见了。&激发了孩子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有的文章结构简单,作者思路清晰,易于仿写,就是很好的读写训练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和写作风格,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如:在教学《月亮湾》一课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水面&&岸边&&山上&的写作顺序,并在课后仿照此顺序回忆自己曾游览过的地方,写出《美丽的家乡》、《美丽的校园》等景物,欣赏到家乡的美。教学《学棋》,让学生观察班上同学上课的表现,写一写《专心致志的XX》或《三心二意的XX》。学习《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时,引导学生尽情想象: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里,你还想变成什么?也当个小诗人,写一写。教学《问银河》后,也让学生模仿课文结构写出《新编问银河》。使学生感受到当小作家的快乐。
d、续写结尾处
有些课文结尾初,留下艺术空白,给学生无限的遐想空间。对课文的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做进一步的挖掘。这既是对课文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又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种好形式。学习《狐假虎威》后,启发学生顺着故事的发展,写一写:老虎知道上了狐狸的当后,会怎么想?怎么做?学习《猴子种果树》后,写一写猴子第二次种果树的情景。学完《谁的本领大》后,写一下《第三次比赛》或读后感。
e、变换文体写
低年级的教材中,有好几篇识字词串课文,在识字学词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由词说句,再连句成段,改写成短文,提高学生的用词能力。如:《识字六》的词串进行拓展写话逐步训练: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使其更具体
( )的袋鼠 ( )的猴子 ( )的老虎 ( )的孔雀
(2)补充句子:动物园里的动物真多呀!有( )的( ),有( )的( ),有( )的( ),还有( )的( )&&
(3)我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的外貌、生活习性等特点,学生在有趣的&评选动物明星&的情境中写出了《凶猛的老虎》、《美丽的孔雀》、《能干的大象》等好习作,犹如在神奇的动物王国中游玩。
3、强化背诵,勤写多练。
学生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写作时构思行文、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表达方法、修辞方法最直接、最原始的素材。在多读多背的同时,勤练笔,由量变引起质变。学生练习作文除了教材中每单元设置的若干作文题以外,坚持写周记,为学生练笔提供了广泛的创作空间。
以上实验方法和过程始终遵循&激励、激励,再激励&的总原则,习作淡化文体,不分类别,不搞形式,不加限制,整个过程根据教材进行序列化训练,重视学生想象力培养,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三、实验效果
本次作文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大多数孩子对教材中各种形式的作文兴趣浓厚,无论是当堂作文、即兴作文、片断练习、人物描写,兴致都十分高涨,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日记、作文习惯。杨倩师的《学会道歉》口语交际课在市级教学开放周上独树一帜,《识字5》、《大海睡了》课以多媒体课件、富有童趣的语言,创设了童话、生活、课堂等交际情境,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激发了想象,在活泼轻松的氛围中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明辨是非、口头表达能力。李惠师的公开课《蚂蚁和蝈蝈》、《北风和小鱼》展现了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朗读能力,训练了学生的观察、想象、表达能力。王丽梅师的《青蛙看海》、《台湾的蝴蝶谷》训练了学生的观察、想象、表达能力。许娟师的《识字6》展现了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观察能力,拓展思维,想象说话。本人的《识字4》、《识字5》、《大禹治水》教研课,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的基础上,将识字中的词语穿针引线,编成一篇故事,使学生写出了《美丽的秋天》、《快乐的冬天》等优秀习作,本人的《月亮湾》以&游月亮湾&为主线,按顺序观察景物,找出你认为美的地方品读感悟,再拓展介绍自己的家乡,加强了口语训练,获得各位教师的好评。
四、分析与讨论
1、从学生的日记、作文中可以看出二年级学生掌握了基本作文方法,有的达到三年级水平。日记涉猎范围较广,内容丰富,结构完整,表达清楚,条理清晰。由此可见,作文能力应从低年段抓起,鼓励学生完整作文。
2、作文教学应与语文阅读教学紧密联系,相互促进,鼓励学生由仿到创,从读学写,教给方法,强化练习,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五、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作文能力提前培养加大了优差生之间的距离,使优生更优,差生错别字多,标点符号运用不当。
2、课堂内难以解决大面积阅读问题,阅读效果难以调控,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教师也无法获得其阅读信息。
(执笔:低年级课题组 李晓丹)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拓展习作训练&之子课题
&读中仿写,仿写结合&结题总结
一、课题的背景
1.作为语文教学半壁江山的作文,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热点。然而,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不少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思想肤浅,条理不清,文句不通,语言干瘪,错字连篇。基于此,如何认识当前写作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怎样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发挥学生写作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应是当前语文教改中的重要课题。
2.内容提要:修订版《大纲》对小学阶段习作的要求是:&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的条理,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在修订版的大纲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两个明显的改变:一是提法改变。修订版大纲中多处回避了&作文&二字。而是用&写话&和&习作&来替代,进一步明确了小学生作文就是练笔:二是淡化文体,降低要求。由此可见,以课文为凭借,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目的,以发展思想能力为重点,以读中悟写,仿写结合为突破口的切实有效的训练方法,十分适合新课标的要求。
二、课题实施的方法
1.以读仿写。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大量阅读对于学习写作的重要性。大量阅读即多读,读的篇章多,读的遍数多,熟读成颂,但不是机械的死读书。教师主要是指导学生学习理解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通过阅读,要使学生懂得怎样选材、组材,怎样确定中心,怎样谴词造句。通过琢磨咀嚼,收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的效果。
指导学生阅读,最初阶段应放在课内指导。教师有目的地设计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怎样练习。当然,课外也应该适当地指导,因为课外阅读是学生的自觉行为,往往为求知欲所支配,为浓厚的兴趣所驱使,他们还可以运用自己课内学到的方法自己尝试,因此,效果往往更显著。在广泛阅读的同时,应教育并指导学生克服&偏食&,即只读某一类作品或不切实际的现象。
以读仿写还要多做读书笔记。教师指导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读到好文章,要让学生致力于理解、消化,将一些对自己作文有用的材料摘录下来,归类整理,经常翻阅,学习作者的立意方法、写作方法,举一反三,灵活运用阅读过程中学到的知识,使之变成自己的阅读储备,进而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2.仿写结合
大量阅读,给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实践中还必须经常动笔,反复运用,才能逐步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从不会到会,从绞尽脑汁到得心应手。多写多练,对于处在写作起步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先是多进行写作的各种单项训练,扎扎实实地练好写作基本功,如遣词造句,小的片段练习等;中年级应强调较为有序的句段、语段,后再练习写简单的文章,不必过于拔高要求强调特色;高年级应致力于篇章,尽可能地要求有序、有内容。练习方式力求多样,以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就能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而仿写是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所谓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
(1)句式迁移
一篇文章是由段落组成的,而段落又是由句子组成的,对写作来说,最基本的是要学会把句子写通顺。因此,很多教师会先从句式着手来对学生进行写作的训练。而我们的课文却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土壤和环境。如,在教《鸟语》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练习:&现在我们就以课文中鸟写一段话,写的时候,请用上刚刚学到的&从&&懂得&&&,从&&学到&&,总是&&&这几个词语。&赞颂鸟不是课文的写作目的,赞美人才是课文的中心所在。设计这样的这一训练,不但使在文中对表达中心起关键作用的两组关联词及时得到迁移运用,而且在鸟与人之间搭起一道桥梁,写的同时,课文的中心思想已跃然纸上。
 再如,教学《公仪休拒收入礼物》这篇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用&正因为&&所以&&&&如果&&就&&&的句式写一句话,学生兴趣盎然,写了很多诸如&正因为我喜欢打篮球所以才希望比赛更公正、严明。如果人人都偏袒自己,那么比赛就失去任何意义。&等等,既很好地进行了句式的迁移,又不失时机地进行了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段落迁移
要提高学生的写段能力,必须从读懂一段话入手。在平时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写段&训练的目标,精选一些带有典型构段方式的段落,引导学生弄清一个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写什么,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分清层次,了解句式,总结出构段的一般规律,进而让学生把阅读教学中学到的构段知识迁移到段的写作训练,培养他们的写段能力。
当然,在迁移时,一定要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断。如《庐山的云雾》的第二然段主要写了庐山的云雾千变万化的美丽景色。这一段在构段方式上是从整体到部分,在写法上运用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文后,我要求学生按这种构段方式运用这两种描写方法来写一处景物。《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的第二、六自然段都是&围绕一句话&写具体的。教学时可以以这两段为例,为仿写铺平了道路。在指导仿写时,她先给出一个中心句:公园里百花盛开,美丽极了。然后问学生:你打算写哪些花,从哪几个方面写,学生从各个角度描绘了花的多和美。之后,老师又问:除了写花,你还想写什么?显然,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写的内容丰富了。学生有写花的、有写操场热闹的、有写晚餐丰盛的,而且写得都比较具体,达到了训练要求。通过这样的&小练笔&,学生就会积极运用课文中段落的表达方式和规律,把课文的表达方式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巧。当学生大声朗读自己富有个性的&小练笔&时,就能切实感受到自己的长进、提高,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感。
(3)篇的迁移
在平时阅读教学中,教师精选一些带有典型构篇方式的文章,引导学生弄清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分清层次,掌握文章的一般结构。进而让学生把阅读教学中学到的构篇的知识迁移到写作训练,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如写《田园诗情》,可全面模仿《田园诗情》一文的写法:以总&&分&&总的构段方式结构全文,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描写每一个观察点的景物,在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同时展开联想、抒发感情,在句式表达上要求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又如学习《天安立广场》后,可安排学生以《我的卧室》和《我的学校》、《我们的教室》等为题进行仿写。要求按空间顺序描写和介绍,并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这样,便把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了,达到了篇与篇读写迁移的目的。
仿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的方法,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只要教师把握教材,把规律教给学生,适时适度的小练笔,既让学生在轻轻松松中掌握了写作技巧,提高了写作水平,消除了对写作的畏惧感,更对学生言语生命的成长发挥着持续的、潜移默化的熏染陶冶作用。这种教学模式,让每课都有读写训练点,借鉴课文及时仿写,把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读中学写,以写促读,写中创新。学生掌握了它,就会从读中悟出写的门径。久而久之,学生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和文本发生着深层次的对话,将文本的言语表达不断内化、创造,这些言语实践所带来的欣喜,定会令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三、今后的实施思路:
1.继续组织所有实验者加强学习,为实验工作地顺利实施奠定理论基础。
2.加强集体备课,进行集体研讨。使每一位参与的教师都能在与同行的交流中取长补短。
3.坚持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科研促实验。
4.尽快建立与新课改精神相应的评价体系。
四、总结展望:
通过实行&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拓展习作训练& 使师生都从中尝到了甜头,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口头表达等各种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提高了学生素质。教育的一切改革,最终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为指导思想。&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在漫漫的课改之路上,让我们一起探索吧!我们要在实验中边学习、边摸索、边总结,相信还会有新的收获。
(执笔:三年级课题组 钟冬梅)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拓展习作训练》之子课题
&读中悟写、读写结合&结题总结
一、课题界定
&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读写训练,可以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目的。新课程理念背景指导下的语文课堂,是&生本、师生、生生& 对话的课堂,在多种形式的对话中,&读写结合&不失为一种极好生本对话形式 ,它为学生构建了高端对话的平台,借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依据
读写结合符合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心理过程。阅读与写作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但两者之间可以互相沟通。阅读教学过程是个&双向&心理过程:一是由感知文字到理解思想、由感受形式到领会内容、由部分到整体的探究过程;一是从思想到文字、由内容到形式、由整体到部分的分析过程。这两个过程,关系十分密切,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延续和提高。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不仅要实现前一过程,而且更要实现后一个过程。而阅读的第二个过程恰好同作文教学心理相吻合。可见读与写的能力培养是统一于阅读教学的心理过程之中的。
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作文的总目标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3、叶老关于读写的论述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4、从教学实践看,读写结合是符合儿童心理特点与发展水平
儿童学习语文具有模仿性和较强的发表欲等特点。丁老师正是根据儿童这一心理特点,坚持读写同步,以模仿为桥梁,以片断训练为手段,引导学生学习范文,仿其神,仿其意,仿其路,仿其格,仿其法,从而满足了小学生这一心理需要,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背景
1、基础课程改革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旋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主要渠道。阅读教学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材料的重要途径。而作文教学,既能从语言文字方面训练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润饰成文,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个性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同时,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通过大量、广泛的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原始材料的积累和方法、模式与技巧,而不断的模仿写作和创作,又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因此,如何借助于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2、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需要。我校学生语文学习基础薄弱,知识面窄,阅读能力差,写作水平低。大部分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痛,没兴趣、没信心。此外,在日常教学中有些教师不注意引导学生通过 &阅读&等语文实践活动,积累写作素材,还有些教师重&写&轻&读&,造成学生写作时无米可炊,妨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是解决是我校实际问题的最佳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借助语文的可仿性和可生成性,尽力挖掘教材的隐性功能,着眼于解决小学生习作&无米之炊&和&有米难炊&这个&瓶颈&。因此,我们在各种各样的阅读课文教学中,多角度、多元化地进行解读,在感悟文本,内化文本,使学生思维得到开发,情感得到熏陶的基础上,从&写&(说)的角度寻找拓展点,进行求新、求异的说话、写话、习作训练。这样,每一篇课文乃至每一处好段、每一个佳句、每一组词串都是教师引导学生习作训练的范例、素材和着力点,为习作提供有效地借鉴对象和创造依据,使语言的学习与运用成为有缘之水,有本之木。当每一节阅读课都成为说话、写话、习作训练课,当作文教学无处不在时,学生就能&不拘形式的写见闻和感受&了。
同时,根据儿童年龄特征,课堂上应尽力营造宽松和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畅所欲言。习作的初始阶级应淡化形式,放开手脚让学生充分享受想象与表达的自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学生没有束缚羁绊,没有禁锢,主体精神得以焕发,作文信心得以培养,写作兴趣得以激发,表达空间得以舒展。这样,学生能切实感受到习作是一种&自我表达的需要,是一种相互交流的需要,是一种精神的享受的需要&,进而舒畅表达,乐此不疲。只有这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创新能力,才能得以培养。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何谓兴奋点?即文本中的描写动情处、词句优美处、生动有趣处、思维创新处。这些兴奋处可以成为读写训练点。简而言之,即:情动笔动&&品美写美&&妙趣横生&&别出&新&裁。
2、通过学习、探索、研究、实践,得出一种从内容上更具开放性、借鉴性;方法上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思维上更具自主性、创新性的读写结合训练方式。
3、这种读写结合训练方式缘于&读&,但又不拘泥于&读&,打破传统阅读教学只&读&不&写&的定式,以课文(文本)为凭借,以积累、理解、运用为前提,以对话、揣摩、品味、体验、感悟、探究为手段,用师生自己的心智和独特视角去积极发掘课文(文本)中的&写&(说)的因素,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写&(说)的拓展、迁移与辐射,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升华情感,历练思维,学会阅读,乐于表达,从而达到读写结合、读中悟写、读中导写、以读促写的教学效果。
六、课题总结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段成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要想使学生的读写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加以引导,并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下面就我们中年级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谈谈一些具体的做法。首先抓好读的环节,做到:
1、以读代讲,以读促写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能把课文熟读成诵甚至默写,但却不能学以致用。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并不埋怨学生,而是教给学生从文章获得积累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养成仔细认真,勤思多想得好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积极践行&四步阅读法&,即初读感知---精读领悟----品读玩味---诵读积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语言。教学中老师们抓住语言因素,通过字词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通过理解词句指导学生掌握遣词造句的规律。通过朗读、熟读、背诵帮助学生掌握教材中规范的语言文字,积累分赴的语言材料。为了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调动读书的积极性,实验教师遵循儿童年龄发展的规律特点,把握教材特点,开发教材资源,努力构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设计学生感兴趣读书形式。在阅读教学中还做到与其他教学手段相接合,如:&读与看相结合&&读与思相结合&&读与说相结合&&读与演相结合&&读与画相结合&&读与写相结合&,在多方位的训练中,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指导他们将教材中的语言材料,转化为自己的,以便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灵活运用。
以读促写还要多做笔记,灵活运用。指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做读书笔记也是积累语言材料的有效途径。实验老师也很注重这一读书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积累的形式很多,可以多读多背好文章,,摘录好词佳句;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做简单的观察日记,可以查阅资料、听广播,作必要的摘记等。
广泛阅读可以给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实践中的勤写勤练,才能练出一定的写作能力。
2、勤写勤练,以写引读
要使学生能较独立的创设新的语言环境,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只有经常动笔,反复运用,不断探索,才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去。怎么使语言文字训练取得应有的效果,实验老师在制订实验计划时达成以下共识:⑴训练的内容是全方位的,字词句篇,有机地贯穿教学全过程。这就要求老师在授课时,根据教材特点、重点、难点,寻找恰当的读写结合点,设计听说读写的训练活动,在阅读教学中发展自己的语言。如本组教师雷英英在执教《九寨沟》一课时,教学中设计了语言转换形式的训练,导入新课时,把创设情境和学生的语言训练相结合,对以往的积累的词句进行转换和创造。学习课文中又引导学生将本课积累的词语进行拓展延伸。学完课文后又指导学生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从以上的教学课例我们不难看出,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自觉地设计读写结合训练点,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⑵语言训练要注意阶段性、层次性适度、适量,要把握年级特点,针对学生实际。针对这一点实验教师依据教材重点训练项目和学生实际结合课标要求确定了不同阶段的训练目标。低年级:侧重于说话写话;中年级强调较为有序的句段、语段,后在练习写简单文章;高年级应致力于篇章,尽可能要求有序、有物。有了明确的训练目标,实验教师就按计划、系统地进行训练。训练中努力做到练习方式的多样化。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练习方式有续写,扩写,改写等,而指导学生仿写是实验教师运用最多的一种方式。老师们精心选择那些具有明显特征的片段,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如实验教师郑幼芳在课题研讨活动中执教《天鹅的故事》一课时,将老天鹅破冰的场面确定为仿写点,还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未读文先习作,赏文作比较&。在课前教师先把习作的内容布置下去,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水平试作。教师根据学生练笔完成情况,结合读写结合点有针对性地备练笔指导课。教学中把老天鹅破冰的场面作为教学重点,突出写作指导。在学完课文后,学生修改练笔。通过这种&未读文先习作&的教学模式的尝试,收效很显著,学生的作文生动了许多,在学生的比喻、联想、比较中,各家的宠物各有特色。钟玉莲老师在执教《北大荒的秋天》一课时,将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作为仿写点,设计精读片断学内容,再读片断学写法,读背片断学语言,练写片断学运用的步骤教学,指导学生学中求法,,读中仿写。仿写运用中教师给学生创设新的语言情境:围绕&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这个中心意思写片断。有了范文的引路,学生下笔顺畅多了。实践中很多老师都在积极捕捉读写结合的机会,训练学生练笔。
以上就是我校实验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的一些实践性探索,还不完善,课题虽然面临结题,但我们会继续探索研究下去。
七、研究成果
  1、学生的语文素质稳步提高。课外阅读,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知识背景和智力背景,为学生在课堂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提供了反复实践的机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日益浓厚,语言储备日渐丰富,语言品质更趋良好,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普遍得到了提高,养成了良好的语文习惯,同时也提高了辨别美丑、善恶、是非的能力。
  2、语文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通过平时、期末检测及课题检测表明,学生语文双基考查时习作题的得分较高。近年来有不少学生习作在市有以上报刊发表,在市迎奥运朗诵比赛中获一等奖。
(执笔:四年级课题组 林 郁)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拓展习作训练&之子课题
&以读悟写,以读带写&结题总结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为了写作,我们不断地阅读、不断地感悟、不断地拓展,直到写作之花如愿盛开。
一切只为写作之花的盛开。美丽的逸夫小学在美丽的苏校长的带领下,如火如荼地开展起&如何在阅读中有效地拓展习作训练&的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以此为契机确立了&以读悟写,以读带写&的子课题,之后不断地学习有关理论知识,不断地探索实践,不断地总结,时至今日,已有三年了。现做结题小结。
一、教师在&充电&、实践、研究、合作中提高
1、主动&充电&,充实理论依据。
课题研究几年来,我们始终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并做好笔记,写好反思小结。经常利用业务学习和业余时间阅读《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研究》、《小学语文参考》、《小学语文教学》等专题杂志,还学习了于永正、孙双全、高林生等专家的论著,经常上网查阅有关的资料,另外,在学校的支持下,多次外出参加培训活动。理论知识的丰富,开阔了眼界,也促进了研究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
2、实践研究,提高研究水平
本课题组成员,自课题研究以来,每学期坚持认真通览教材,结合学生特点和自身特色拟订详实的计划,并按照计划认真备好每节课,上好每节研究课。课后及时总结、反思,写好教学后记。将课题研究扎根于常规教学中,在实践中总结,提高研究的水平。自觉撰写论文和教学设计,及时收集,整理各种研究资料,力求研究工作扎实、有效。
3、团结协作 ,发扬团队精神。
我们课题组始终发扬团队精神,运用集体的智慧推动课题研究的开展,大家经常集体备课,互相听棵,及时交流自己的研究心得,提出自己的困惑,共同讨论,共同解决,共同进步。集体活动,更激发了大家的研究兴趣,活跃了研究的氛围,也提高了研究水平。
二、学生在阅读、感受、领悟、写作中成长。
课题研究的开展,激发了学生主动积累的兴趣,增强了语文的能力,提高了语文素养。课堂上,教师激情引领学生阅读、感受、领悟,写作,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了。课外,现在你一走进福安市逸夫小学的校园,便听到同学们读经诵典之声不绝于耳。他们自觉利用每天的晨读,&午读二十分钟&&课前三分钟&诵读经典,巩固&读读背背&,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养成了,阅读方法掌握了,于是阅读成了习惯,他们也因此积累了很多成语、优美词串、对联、片段等,他们的记忆,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三年来,学生中有六十多人次在地、市作文大赛中获奖。其中沁欣、江帆等同学在&迎奥运、促和谐&征文比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在电影〈我的母亲赵一曼〉观后感征文比赛中沁欣、王敏等同学获得了一二三等奖。实践证明,课题研究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激发了他们对母语学习的热情,为将来的继续学习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三、有关经验总结
下面是这三年来我们课题组研究所得的方法结论:
我们认为,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何谓兴奋点?即文本中的描写动情处、词句优美处、生动有趣处、思维创新处。这些兴奋处可以成为读写训练点。简而言之,即:情动笔动&&品美写美&&妙趣横生&&别出&新&裁。三年来,我们在探索与实践中,总结出一些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课外的有效的读写结合策略,与大家共享。
策略1:读前先写,赏文作比。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把习作内容布置下去,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水平先试作。根据学生练笔完成情况,结合读写训练点,在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语言文字,在切身的对比中感受作者语言的表现力。这样做既合理地使用了教材,又联系了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够科学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一种任务驱动下的读写结合。如在学习《向往奥运》之前,我们给学生布置了一个预习作业:让学生去搜集有关奥运的资料,也写一篇《向往奥运》。因为有了课前的写,学生们带着审视、对比、欣赏、迫切学习的心态深入语言文字,感悟更深刻。
策略2:课前读后感
读后感是读写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在平时教学中,运用得较保守。老师们总是把读后感变成课后感,老师进行全批详改。如此一来,对学生而言是个负担,他们不愿写;对老师批改而言也是&种负担。我们完全可以把写读后感更灵活地布置成课前预习作业,随意地让学生自由写感受和想法。老师用划览的方式阅读,重在留意文中的&思&。写课前读后感,对于学生而言是以写促读,以读促写,真正把预习落到实处;对于教师亦有摸清学情,以学定教的帮助。这种策略适用于易使学生产生不同观点的文章,教师可以从多元观点的交织中导入新课,也可以让生成的矛盾思想贯穿教学过程,顺学而导,最后达成对文字本真的认识。
如:在了解了学生对《匆匆》的初读感受后,我是这样开课的:&《匆匆》,有人感悟到岁月流逝得无声无息,有人感悟到作者内心的无奈,还有同学告诉我,他好像感受到了什么,又很迷惑。作家朱自清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就让我们走进《匆匆》,用心聆听。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就以学生初读所感受到的&无声无息&&无奈&作为话题,深入文本展开讨论:你是从哪些描写感受到的?还有不同的理解吗?再由句子深入重点词,联系前后内容进行对比,在步步深入的理解中有感情地读,最终感悟到文本的真正内涵。
策略3: 仿写
所谓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句式、立意、构思、结构或写法等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如《第一场雪》一文,雪后图文质皆美、情文并茂,很多描写方法值得模仿,特别是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就可让学生仿照着写雨景图,如教学《第一场雪》时,引领学生细细阅读描写雪后景色的一段,总结写法,从概括&&具体,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早晨,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河流、树木、房屋,万里江山变成了粉装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一阵风吹来&&。&这段话先概括写总景,再具体写了柳树和松柏,这一切都是静态描写,接着&一阵风吹来&&&是动态描写。于是引导学生仿照这种方法写雨后之景,一段段精典文字便产生了:&大雨整整下了一夜。早晨,推开窗户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万里江山全都焕然一新。远处的山显得更青了,近处的树显得更绿了,村边的河流显得更清了。树上挂满了一串串的&露珠&,可爱极了。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露珠&便飘然而落,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多美的语言啊!多么生动的观感之作啊!这样的写作,谁说不是一种无痕的精彩?
策略4:续写
有些课文,在篇末留给读者一个想象的空间,在后面续写,同时对学生的理解也是一个考察。如《穷人》,可以布置续写,要求中心、人物品质不变
策略5:改写
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结构或叙述方法等,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形式。可改写文体,把《莫高窟》改写成一篇导游词。
策略6:缩写
对教材中篇幅较长的文章进行提炼,抓住主要内容缩写,利于加深理解,又提高了阅读速度和概括表达能力。如《小抄写员》
策略7:心得笔记、读后感
策略8:用心灵去观察
我们提倡写真,孩子们笔下的应该是&个性化的、自然的,是充满特点的真情和情趣,沉浸着美语和泪珠&的东西。真实的美从哪里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如何观察生活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学生从阅读课文中去学习、借鉴。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学习、掌握句式和文章结构,更应明白文章来源于生活体验。作文和生活是不分家的,没有平时的悉心观察、体验,就写不出有真情实感和鲜活的、有灵性的文章。否则,作文过程只会成为呆板的、模式化的拼装过程。
鉴于此,这学期我们课题组的老师精心为孩子们设计了一次&母亲节,为母亲做点什么&的活动,每个孩子经过体验,都有了自己独特的内心感受,从孩子们的作品里,你也能感受到一种真实、一颗真心、一份真情&&
(执笔:五年级课题组 刘丽芳)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拓展习作训练&之子课题
&立足文本 在课文空白处拓展&课题总结
读写结合,既是传统语文教学的一个宝贵经验,也是当前语文课堂改革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新时期课改也明确要求:语文阅读教学,要注意以读写实践为主线,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如何完成阅读教学的涅磐&&立足文本,在课文空白处拓展。是我们年段的实验子课题。现做子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一、明确目标 有的放矢
毕业班学生面临即将步入中学的挑战,到底在读写结合方面是一个怎样的状况?就六(五)班我做了一个问卷调查,调查的结果是这样的:认为作文难写的占58%。他们反映因为怕写作文几乎让他们对语文失去信心。调查原因其中40%的认为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话可写。甚至有人归究于&不懂写&。认为课文对写作有什么帮助的?几乎都认为课文可以帮助积累好词好句。当然也有小部分的学生认为&读好课文&可以学到一些文章的表达方法、写作思路。
学生之所以认为要想写好作文必须读大量的课外读物,然而舍弃了真正的写作最好的范本&&语文书呢?我们课题组做了反思。追究原因更多在我们老师。我们没吃透教材没将语文课本的价值体现出来,没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其实像苏教版课文可以迁移学习的写作的方法好多,特别是可以进行拓展补白的更是多不胜数。根据本年段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利用教材资源,在课文空白处拓展,并以此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成了我们组课题研究的重点。
二、突出特点 构建框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让实验研究重点放在挖掘读和写的结合点上。特别是放在丰富多彩的课文空白处,以此挖掘拓展学生思路,真正做到轻松阅读、快乐习作。据此我们归纳概括形成了&立足文本,在课文空白处拓展&的实验初步框架。
1、课题实验的指导思想。树立语文教育整体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挥课内外语文活动的作用,把阅读、作文及其他语文训练与思维培养和思想品德、情感修养教育结合起来,把学生培养成为语文知识丰富、语文能力高强、人格健全、品德高尚,能胜任未来学习、生存、发展的富有创造精神的跨世纪创造人才。
2、课题实验的基本原则。(1)贯彻&爱&的教育思想原则,掌握读写结合的教学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体现小学语文读与写的科学特点,尊重学生的求知欲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建立小学语文读与写的教学体系 。(2)坚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原则,实行教学民主。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与和谐的学习、创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积极的学会学习、学会创造;(3)坚持读与写统一的原则,实行大语文教育。把语文在活动实践中增强兴趣,提高修养,接受磨练,发展智力和创造力。
3、课题实验的内容和目标。内容:(1)抓住读写的对立统一规律。突出读与写的重点、难点和连接点,着力使学生掌握阅读、写作技能的训练点,智力的开发点。(2)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读、写(补)创的能力。(3)抓住读写发展训练,进行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培养,进行思想品德训练。目标:(1)自读。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学会自主选择、筛选休息,根据需要积极阅读和吸收。(2)导读。在阅读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主体地位有正确的认识,有机的实现有效的导读。(3)引写。力足文本,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写作动机,自觉做到以读促写、以读带写,从读到写在训练中丰富知识,发挥个性。(4)自创。在读写结合中,尊重、培养、发展学生个性的独立性和独特性,引导学生解放思想,打破框框,在学习创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4、课题实验的环节和方法。环节:(1)读&&指导阅读,强调针对性、选择性、趣味性、多样性、广泛性。(2)写(补)&&指导在课文空白处拓展,强调争辩性、生活性、实用性、真实性。(3)创&&指导创造活动,强调活动性、层次性、科学性、艺术性。方法:实验重在探索,贵在得法。教师指导阅读与学生阅读相结合;实现教师命题和学生选择相结合;实行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和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相结合;实现教师的点拨诱导与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相结合;实现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相结合;实现学习与创造相结合。努力做到教学方法优化,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5、课题实验的管理。(1)学生管理,精心制定学习活动常规,创造愉悦的学习情境,开展方法多彩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教学管理,实验要做到学习、研究、运用、发展相结合。(3)科研管理,把阶段性研究与每一堂语文课紧密结合起来。
三、立足文本,&补&得精彩
1、踏实地悟,真实地读,放心地积累。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难点。如何加强朗读训练,不断积累、丰富、规范书面语言。《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既然如此,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要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中得到营养。但是,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这一思想呢?加强朗读训练,无疑是最佳的途径之一。因为朗读便于言语本身的记忆,能够将文章的语言转化为读者自己的语言,形成语感,从而丰富词汇,发展自己的语言;同时,在朗读的过程中,朗读者还会被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所打动,获得情感体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发展思维水平,不必经过画蛇添足的分析,无需微言大义的阐释。读得真自然记得牢。
(1)以读代讲。讲读课文时,一些内容浅显易懂的课文或段落,教师不需讲解,可让学生自读,在读中得到理解。如历史话剧《负荆请罪》,内容浅显易懂在学生了解剧本独特的叙事特点后,只需抛出一些穿针引线式的&引路石&:剧本通过人物对话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剧中几个人物分别有哪些性格特征?你是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然后放手让学生自由读。学生不仅学得踏实,而且学得开心。学生的读代替了教师的讲,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2)对照实物读。所谓实物,是把看得见、摸得着的器具、实物、挂图、图片等,可指导学生图文对照读。如在教学课文《少年王冕》的&学画&部分时,我先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引导仔细观察荷塘图并联系实际,初步感知荷花的美丽诱人。再找出文章的第五自然段,指导边读边对照图,详细了解&人在画图中&。通过这样训练,达到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的目的。
(3)反复读重点。课文中重点或难点部分,教学时可采用多种方法反复读。如《鼎湖山听泉》一文中第五自然段,我首先让学生自己默读,慢慢地感受深夜在鼎湖山听泉的静穆美和情景交融的境界;接着让学生自读,并让学生学着作者&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各种变化着的泉声。怎么才能读出韵味呢?关键是把自己当作作者,进入他的内心,把文章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心声,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最后齐读,加深理解,这时,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走进鼎湖山听泉了。
( 4)欣赏读精华。一些课文文质兼美,能够陶冶情感,培养学生的美感,对于这些内容可以指导学生欣赏读。如《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文质优美的诗篇。那细腻的笔触、委婉的风格、清雅的格调,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诗意,直若一首动人的抒情曲。通过反复抒情地朗读,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进而培养学生的对美的感受力。
(5)开花读中心。一些课文可根据教材特点,改变那种遵循教材内容顺序的读法,采取直奔中心或重点的变序读法。如教《林冲棒打洪教头》时,我先以一曲刘欢的《好汉歌》引领学生走进名著走文本:&思考林冲、洪教头各是怎样的人!&然后导读全文,了解好汉的英雄气概,体会感情。
( 6)对号轮流读。篇幅较长,段落多的文章,要求学生给自然段标上序号。稍作准备后,指名按顺序每人一自然段轮流朗读。读后互相评议,看谁读得好。
此外,还有教师示范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训练,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还使学生不断积累了规范的书面语言,提高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2、以读带写,完成阅读课的涅磐。&以读带写&指的是充分发挥范文对写作的指导作用,读为写引路,读为写创造条件。语文教材中可供选择的写作&原型&是很多的,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原型,有目的地突出可供借鉴的东西,进行多各形式的写作训练。&以读带写&的方法,大体可分成以下两类:
(1)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说明方法、构段方法等,进行句子、片断、篇的训练,完成阅读向写作的知识迁移。如《伊索寓言》这篇课文,寓言的写作方法。学完此文后,我便要求学生用这种方法来自编寓言一则,并要求写作时展开联想。通过写作,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编写方法,培养了想象能力。《麋鹿》是一篇说明文,本文按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长环境来写的,并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学完这一课之后,我要求学生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写一篇介绍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说明文,通过练习,不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写作能力。
(2)以课文为材料进行写作训练。续写、缩写、扩写、改写、读后感、评论等都属于这一类。这些练习不仅使学生练了笔,还可以促进他们研读课文,提高概括、分析能力,发展思维。如《爱之链》的最部分女店主那意犹未尽的话语&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这儿的省略可引导学生联系上文内容以及合理的想象续写&乔依醒来&&&。通过训练,可以看出学生对原文理解的程度,还可以发展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同时学生还明白了作者之所以这样写的意图,可谓一举数得。篇幅长的课文可指导缩写,以突出原文的内容,如《青海高原一株柳》。一些对学生有深远影响的文章,可以引导学生写读后感或评论。如《学与问》,联系范文,学生常能有感可发。
3、读写结合,多向联系。在成功完成读写结合后,还要注意&学而时习之&就是紧扣课文巧设文题,促使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去复习巩固有关课文内容,增强阅读分析与剖析事理的能力。作文训练的类型如下几种:
(1)辨同求异,横向比较。在复习时,将多篇课文,就其思想内容或表现形式等作横向的联系比较,辨同求异。如苏教版第十一册教材的第二单元课文都是写人,而表现手法不同,可让学生作文比较异同,体会类似题材的不同描写角度。这一类的联系比较,进一步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温故而知新,大大激发了求知欲。
( 2)一&旨&联多篇,即用一个主旨来统率有关多篇课文材料。如学了《滴水穿石的启示》后,滴水穿石的思想精神为中心,结合本单元课文及有关古今中外名人的成才例子,加以概括评述。仿写一篇全新的《滴水穿石的启示》。
读是写的前提和基础,写是读的目标和归宿,读写结合,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只要我们立足文本,从文本出发&补&得开心、创得精彩。
四、展望前景,明天会更好
自从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们年段在写作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功。不但所有老师都在每堂课上都自觉渗透读写结合的思想,真正做到&立足文本,在课文空白处拓展&。特别是陈惠英老师执教的《轮椅上的霍金》、李清月老师执教的《莫高窟 读写迁移》、郑晶老师执教的《青海高原一株柳》、林巧玲老师执教的《姥姥的剪纸》都充分展示了&立足文本,在课文空白处拓展&课题研究的成果。与此同时,五年段的学生们也充分发挥了潜能,获得了丰收的季节。林巧玲老师指导的多位学生的多篇文章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李清月老师指导的郑智明撰写的《玻璃迷宫中的&六一&》在《快乐语文》上发表;谢淦铃的《护蛋行动》被推选参加市级比赛。张芸老师指导的蔡璐瑶,苏清秀老师指导的兰尹彤、林翔、郑思文,李丽老师指导的李雯雯等均获得不少的殊荣。
我们坚信我们年段在师生共同努力下,我们课题研究的明天将会更美好!
教师评语:
浏览: 272 &&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借代修辞手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