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付”姓,可我家家谱上是这个“傅”。风水有关系2014吗?需要改过来吗?

     
有人说,或许它本该是一部寻常的家族生命史,由于历史上的一次迁徙,这一宗族的生息繁衍竟同中国北方一座大都市的诞生血脉相连。小心地捧读,细细地品味,一切一切都与今天相去甚远&&但是它所承载的那个时代的气息和永难回复的风韵,连同它所表达的许多生命的过程,都从这磨损变黄的纸页中生动地散发开来&&
三门傅家,哪家才是?
每一座城市都有她数不清说不完的故事。每一座城市都有她贵如家珍的经典收藏。哈尔滨老城说不完的故事在当年的老道外,老道外的经典收藏就是哈尔滨老城的源头傅家甸。傅家甸一称,又是由傅家店衍化而来。而傅家店何年何月形成?史称,这一名称来历有三:&其一,清乾隆初年,有山西太原人傅振基随阿勒楚喀(今哈尔滨市阿城区)副都统当差。乾隆11年即公元1746年,该人请准来到副都统辖地&&马场甸子(今道外区)落户为民,开荒捕鱼&&道光年间此地已有20余户人家,同时,又在附近出现了岗家店、四家子等村落。傅家为适应过往行人&打尖&(指旅途中歇脚吃间食)投宿开办了旅店及食摊。由于傅家是首先来此落户者,很有影响,于是人们就习惯地以&傅家店&代替了这里的地名&&到了同治年间,傅家店虽已倒闭,但傅家店作为此地的名称却流传下来&。其二:有山东人傅连山、傅海山兄弟二人,在光绪19年(1893年)7月来此地,于现在道外南十道街一带建房落户.开设&小店&。先是&兼种地捕鱼&,后又&兼卖药行医&。人们便以此&傅家店&为村名。其三:山东德平人傅宝山、傅宝善兄弟,于光绪16年(1890年)来到呼兰,后因今道外地区流行瘟疫,傅宝山又来此行医,在今南头道街一带盖房开药铺。不久傅宝善也来此开办客店,取名&傅家店&。&因生意日渐兴旺,到此聚居的人越来越多,于是傅家店成为该处地名& 。三种说法,哪一种为准?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让人不得不去思考的是,从老城先民傅振基于乾隆年间创办&傅家店&,到其后的傅连山、傅海山兄弟和傅宝山、傅宝善兄弟来此&落户&,其间已过去了一百四十多年。一百四十多年里,傅家店周围&由村屯而集市,由集市而集镇&,人口的增加、地域的扩大,客观而公正的时间使然。据史载,1870年现今的延爽街、平原巷已具雏形。十年后形成了现今的天一街、南北头道街、二道街。1881年又有了太古街,到了1890年,现今靖宇街西部和南北三、四、五道街一带虽然仍有野田菜圃、茅舍柴扉,但集镇都已初具规模。1908年&清政府为加强管理,便以&傅家店&为中心合并&四家子&成立了滨江厅。滨江厅江防同知何厚琦以&傅家店&的&店&字字义狭窄,遂改&店&为&甸&。从此,&傅家甸&便成为这里的正式行政区划的名称&(见《道外区志》)。需要注意的是,1908年是&傅家甸&成为正式行政区划名称的年份,绝非指&傅家店&形成的时间。另外两门傅家分别在1890年和1893年到此,距&傅家甸&成为正式行政区划名称的时间过程是十五年。仅十五年的时间就形成了当时偌大的集市或集镇区域?史上无据。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经济发展状态,这绝无可能。易言之,当年的&傅家店&究竟源于哪门傅家,似乎已不辩自明。
其实,答案是现成的。《道外区志》,在第320页这样告诉人们:&旅店业是道外区最早出现的服务业,早在1736(清乾隆元年)以后,南头道街出现的&傅家店&便是渔民、牧者、来往行人以及拓荒者住宿和落脚之处。由山西人傅振基在现道外桃花巷一带开设了历史有名的傅家店,它既是小旅店又兼营小酒馆。&区志自身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除非持有更详实、更有说服力的史料,都无法轻易否定它的&一锤定音&之效。
尽管如此,两百多年过去了,关注城区历史文化的人们,仍在以不懈地努力探寻着老城先民的足迹,追寻着老城先民的传人。
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在哈市有关方面决定恢复重建哈尔滨道台府、其遗址附近的民房,尚属动员拆迁阶段,采写了一篇相关报道,其中谈及有关傅家店的三种说法。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该文在社会上引起部分读者的热议,电话不断。其中,哈尔滨一傅姓家族反响尤为强烈。先是,道外区一位傅姓居民称,他家就是老城&傅家店&的正宗传人。紧接着,一位年过六旬、叫权桂芝的老太太对笔者说:&我老伴傅文锦就是傅家店的后人。过去有人说,傅家店的形成有三种说法,我们就觉得不对劲儿,但是我们从没争辩。从我们傅家老祖宗到我老伴傅文锦这辈,已经是傅家店的第八代了。如果再加上我们的孙辈、重孙辈,傅家店已有第十一代传人&&&。权桂芝老人还说,有一次,她和老伴傅文锦参加侄孙的婚礼,&在这次整个家族全体聚会、本该是喜庆的场合,&焦点话题&却是该如何向你们(指媒体)说说我们的看法。我们从来没向外界说过这些看法,也从来没介绍过我们自己。这个家,除了我老伴因病表达能力不行,年龄大一点儿的侄子、侄女们对于我们这个家族的历史都能说得很清楚。我家有祖辈世代相传的家谱&&&。
&记忆&中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精神家园
权桂芝的一席话引起了笔者的极大兴趣。因为仅就一般而言,家谱不只是记录一个宗族的世系繁衍,使人们可以明宗支、正本源,作为寻根问祖的主要依据,而且还是史家和人类学家研究社会现象、民族、婚姻、人口及宗族制度等多学科的重要史料,更何况这份傅氏家谱关乎哈尔滨老城的源头和历史文脉。然而,由于权桂芝在电话中只是强调&你来看看(家谱)就知道了&,却一直不肯说出他们究竟是哈埠老城&傅家店形成的三种说法&中的哪一位傅姓先民的后代,笔者亢奋的心被压上了一个沉甸甸的&悬念&。
与权桂芝通话的当晚,笔者敲开了被她称作傅氏&老七&傅庆华的家门。傅庆华告诉笔者,他的祖辈共有兄弟四人为傅家店的第七代传人,傅庆华的父辈是第八代传人。父辈有兄弟六人,除其伯父傅文垣、傅文衡未育子嗣外,二伯傅文铭、父亲傅文均和叔父傅文铎、傅文锦,共养育了十三男三女。因傅家一直沿袭着家族男丁大排行方式,年近六十的傅庆华在傅家第九代传人中排行第七。
接着傅庆华告诉笔者,他的先祖就是傅振基。然后满脸凝重地讲述了一个他们傅家世代相传、极富传奇色彩的宗族创业史:大约在清乾隆年间,傅家始祖傅振基兄弟三人搀着老娘从山西太原祁县挑着担子闯关东。行至今辽宁沈阳一带,三兄弟失散了一人。逃过来的兄弟俩与老娘落脚今日的哈埠松花江北岸,靠给一个何姓人打工度日。稍大一点的孩子则为何家放牛,每天还必须割些鲜草背回来。据说,那时江南的水草比江北的水草丰盛,他有时就到江南来割。一天,这个到江南割草的人隐隐约约看见茂密的草丛中,有一条黑底白花的大蛇缠住了一只兔子。回家后,就将此事告诉了母亲。母亲急切地问:&那个&蛇盘兔&的地方你做记号了没有?&他说:&做记号了&。母亲欣喜地说:&孩子,那肯定是个吉祥宝地。&蛇盘兔&越过越富呀&。此后不久,傅家人不再给何家扛活,全都搬到江南,在&蛇盘兔&那个地方搭起个半地下的窝棚住了下来。过了一段时间,傅家人为方便过往行人&打尖&、住宿,只盖起几个窝棚式的&大车店&。不久,&傅家店&便声名鹊起。后来,傅家先人又另辟新业:在松花江上从事起摆渡行当。从此,傅家的生活才又渐渐有了新的转机。傅庆华说,这些故事,都是由他的祖太奶奶讲给他的爷爷奶奶,再由他的爷爷奶奶讲给他们下辈人的。傅家从事摆渡后,&每天挣回来的钱有半袋子,放在马背上驮回来,倒在炕上大家一块儿数&。有了这些资金的支撑,才使傅家店逐步兴旺发达起来。
听着傅庆华的讲述,笔者真的怦然心动。因为《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上曾记载:&同治五年(1866年)续经复查沿江两岸渡口差员查明,呼兰站地界他尔珲,江南岸哈尔滨拉林所属民人,付正已设渡船一只,其江北岸有本站丁于得花,自乾隆年间设渡船一只,以济本省差往返渡摆贸易商民。&&哈尔滨民人傅成德有渡船一只,此渡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发给印票为证。&这里的&哈尔滨民人傅成德&是否就是傅庆华所说的那位傅家先人呢?如果傅氏家谱里确有傅成德其人,不仅能证明傅庆华所言非虚,而且还是哈尔滨城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发现。因为&哈埠江南第一摆渡人&傅成德及其后人,也一直在史家们的猜想和寻觅之列。
傅庆华说,傅家从不忘接济穷人。当年,傅家邻居曾有一娘家为冯姓的寡妇,含辛茹苦地&拉扯&着惟一的儿子。傅家不仅经常接济冯家母子,还让她的孩子读上了书。直到冯家孩子进京赶考时,连盘缠都是傅家资助的。进京赶考者数年杳无音信,傅家仍一如既往地奉养着冯老太太。当冯家儿子衣锦还乡后,对傅家义举感恩不尽。对此,傅家祖辈流传下来两种说法:其一是,身居高位的冯家儿子曾重金报答了傅家。有人说,此人大概就是那位阿勒楚喀副都统,是他举荐傅家人进入官府衙门当了&公务员&。或许这就是老城先民傅振基&随副都统当差&的由来;其二是,冯家儿子为傅家购置了田产,或许这就是后来一些史料所云傅家人&请准落户为民、开荒种地&&&的原因。
世系图:镌刻着老城先民的足迹
在哈尔滨平房区傅家第八代传人傅文锦家,当傅家的家谱(世系图)轻轻展开时,首先映入笔者眼帘的,就是傅家当年来哈的先祖傅振基的名字。接着笔者看到,正中的牌位上写着繁体的&三代宗亲&四个字,它表明这幅世系图的修订时间最早始于傅振基的第四代后人。由于磨损,&三代宗亲&的&三&字最上面的一横只是依稀可辨。接下来,依次呈宝塔形排列的是,傅家已经过世的七代人的名字。世系图的右方是傅家男性先人的牌位,左面则是与右方相对应的男性先人配偶的位置。中间上方的画图里,有表祭祀之意、烟雾缭绕的香炉和点燃的蜡烛及食盘供品。画图下方画着鹤鹿同春、寓意吉祥的深宅大院和由一对狮子守护、檐头具有砖雕鸱吻等华丽装饰、极富晋中古民居特色的大门。
或许,它本该只是一部寻常的家族生命史。但由于历史上一次阴差阳错的迁徙,傅氏宗亲的生息繁衍竟同中国北方一座大都市诞生的脉搏紧密相连。二百多年弹指过去,尘封的历史在悄然开启的瞬间,给人的感觉是不寻常的。让人仿佛看到,在这份从来秘不示人的宗族世系图上,分明镌刻着哈尔滨老城先民的足迹。
在世系图上可以看出,傅振基与妻子胡氏、继室孙氏膝下育有三子:傅建隆、傅建昌、傅建发,是为傅家店的曾祖。&建&字辈三人又育有傅大侥等叔伯兄弟七人,是为傅家店的一代世祖,到了傅振基的第五代&成&字辈,嫡系传人已有十位之多。家族繁衍呈愈加兴旺之势。在傅振基第五代传人&成&字辈里,笔者分明看到确有傅成德的名字,他在十兄弟中,排行第三。至此,可以认定傅庆华言之有据。论辈分,傅家店第五代的傅成德,正是傅庆华的祖太爷辈。根据《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有关傅成德从事摆渡的记载和傅庆华的追述,可以说当年的傅家店并非只是一家&大车店&,而是旅店、饭馆加摆渡了。
在傅家世系图(按家谱体例而言,傅家所珍藏的世系图只是家谱的一部分)磨损变黄的两端,是用隶书体写就的家训楹联。上联说:&弓冶绍箕裘奕奕祖功宗德&。下联曰:&馨香登爼豆绵绵子孝孙贤&。大凡家谱中的世系图上面,都写有这类的族规祖训。大多都是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以资子孙遵行。如:&积累溯前徽,博学能文,早树兰台品望;绳承期后裔,敦诗说礼,无惭玉尺风流&。再如,&周穷恤匮,济物利人,毋致悭吝不为,有乖礼体;珍玩厅巧,丧家斧斤,毋致贪爱蓄藏,有遗后患&。等等,不胜枚举。傅氏世系图上的这幅楹联,没有那种板下脸来说教、训诫的口吻,而是通过讲述出自《礼记.学记》中两个子继父业、喻意很强的故事(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循循善诱地教育后人要优秀地继承光大先祖的品德和事业。这源自傅氏宗祠的楹联,为看似简单的世系图平添了浓浓的书卷气。
按照相沿成习的民俗,家谱通常是以其始祖或一世祖,或从迁徙到其他地方的第一代具有直系血缘的长者开始,依序向下排列,以实录宗族生命传承和生活轨迹。傅家的世系图采用宝塔式记录方法,将世代人名由上向下,采用横线连接,旨在避免兄弟之间长幼不清。然后严格按照伯仲叔季的顺序依次排列,着重强调一种宗法关系。由于傅家世系图并非在迁徙移居之初就开始编纂续写,而是在定居相当一段时间后、当宗族呈现繁荣景象后才开始追溯的,再加上傅家只有一个图而缺少介绍性的文字,家庭成员生卒年月等均&语焉不详&。倘若进一步&详解&傅家店仍有一定的难度。这是笔者在看到傅家世系图,&无限欣喜&后的惟一遗憾。然而,老城先民傅振基的家谱两百多年来首次&亮相&,除了更加丰富了研究老城源头的史料,它独特的内涵,浸润着民族情愫的文化价值应该不可低估。
平心而论,有些家谱,为抬高自家门第,都设法与历史上的本姓名人扯上关系,或硬要追溯到某个皇帝、达官显贵做自己的祖先。祖籍山西的傅姓人家,本来就有一个声名显赫的祖先:史称商朝&举于版筑之间&的名相傅說(yue),乃天下傅姓之本源正宗。可家风淳朴的傅振基后人在修订家谱时,尽管了解这些,却没有进行任何攀附。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同时,在表象上看,它既表达出一种含而不露的风格和价值取向,又在相当程度上增加了世系图的可信度。
笔者相信,傅成德在傅家世系图上的&出现&,会为傅家店形成的诸说中起到一个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里需要赘言的是,另外两门傅家兄弟虽然不是傅家店真正的创始人,但他们为扩大傅家店名声与影响,促进哈埠老城早期的发展,依然功不可没。
至此,有关傅氏&家谱&的故事似乎已经讲完,然而,在其世系图上&三代宗亲&的两侧, 分别又标明傅家的祖籍在&山西太原府祁县&、&九甲牛基社古兰村&。为核实该地的准确所在,其后的调查又被罩上了重重谜团&&
&祁县根本没有古兰村&
为了在核实&古兰村&这个地名的同时能获得更多、更详实的资料,笔者把目光转向了山西省祁县。但是,那里只有一个&谷恋村&。&恋&与&兰&一字之差,是不是方言语音造成的呢?第一位接待笔者的,是祁县贾令乡谷恋村支书李晓明年过六旬的父亲李龙。老人家说:&祁县根本没有这个&古兰村&&。为了能从历史上找到&古兰村&,热心的李龙放下手中的农活,带着笔者的困惑,用了两个多小时,走访了村中十几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其结果令人大失所望。李龙还说,&不光现在,就是过去也没听说过这个村名&。为了继续寻找答案,笔者请县档案局的李先生帮忙,李先生为此又找到了县地志办主任武殿奇(音)先生。2002年曾来哈尔滨参加民俗研讨会的武殿奇主任说,&祁县无论过去或现在,的确没有这个古兰村,但现在的东观乡有一个曾叫&圐圙&(kulue)村的地方,傅姓是那里的大姓&。武主任还说,&山西是傅姓祖先的诞生之地,相传傅家老祖宗傅説(yue),从一个从事建筑的奴隶,当上商王武丁的宰相。每年都有众多的傅姓海外华人和港澳台商前来寻根祭祖。这里的傅姓人家都有家谱。你的这个报道发表后,一定要告诉我。没想到咱山西老傅家有个人竟成了你们哈尔滨的历史文化名人&&&
在太原市的一位姓傅的朋友,幼年曾在祁县圐圙村生活。他告诉笔者,&圐圙&,是那个村一百多年前的名字。按照方言,那里的村民们大多把&圐圙&读作近似&库伦&、又像&gulvn&,好像是介于两者中间的发音。最后,这种发音之所以又演变成&谷恋&,是人们有意地加上了汉语的语义所致。
至于&圐圙村&为什么在老城先民傅振基的世系图上变成&古兰村&,浙江温州的一位方言学家作出这样的猜想,他说,这或是山西方言语音和北方方言语音在对应上造成的差异,再加上傅振基的后人是世代口头传承,其结果是被他们误读误记。至此,&古兰村&的谜团似乎有了一个初解。傅家世系图在&古兰村&三字前面缘何还标有&九甲牛基社&字样,已无从查考,暂且将其&割爱&给史家们。
一脉传承的淳朴家风
据傅家第九代传人傅庆华说,傅家到了第六代和第七代时,虽然并非富甲一方,但殷实的家业,在傅家甸一带已崭露头角,甚至还引起了大恶霸姚锡九、李久鹏(二人均在日被哈尔滨市民主政府处决)等人的注意。姚、李等曾多次邀请傅庆华的爷爷傅俊亭(号雅轩)去玩麻将,但秉承祖训、为人正直的傅俊亭却耻于和这种人交往。哈尔滨1904年开业、名医荟萃的春和堂中药铺,有一中医叫张景兴。他非常欣赏傅家店的家风,主动托人做媒与傅家联姻,把女儿嫁给傅俊亭的儿子傅文均。直至哈埠解放,傅家人在百姓中的口碑甚好。傅家人至今仍严守族规家训,家族的人及其配偶过世,若三年后在百姓中的口碑中确无恶名,方登录在家谱上。
现于哈尔滨市城建局工作的傅蕊华,是傅振基的第九代嫡孙女。她告诉笔者,至今他们全族人不但对祖传的族规家训恪守不渝,而且祖辈流传下来的一些生活中的禁忌,他们也都已相沿成习。如,把筷子放在碗上,曾被从事摆渡的祖辈们看作是翻船的恶兆,后人虽然不再与船打交道,但这一&不成文的规定&,全族人无论在家里家外都&照章&遵行。傅家祖辈曾在老宅正门口前放置一口大缸,白天与夜晚,在一定时间里分别可见到太阳和月亮倒映在缸水中。意在要求后人时时想到自己的品行能否&可昭日月&。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老宅在城区改造中被拆除,傅蕊华把这口大缸搬到新宅楼上,视如家珍般地保存起来。
&周穷恤匮,济物利人&是傅家祖训之一。傅家后人即使在自己生活困难的时候,也对此&诚笃不变&。采访中,傅蕊华向笔者讲述了一个自家父母收养&弃儿&的故事:一个叫吴启昆的孩子,因出麻疹被父母抛弃。傅蕊华的父母将其从街上抱回后,精心抚育、照料,及至孩子长到学龄时,却发现他竟是一个弱智儿。傅蕊华伤心落泪的母亲宋玉珍没有气馁,花钱请了一位叫&张铁嘴&的算命先生来开发弱智儿的智力。几年下来,傅蕊华的父亲傅文衡,又送他去专攻珠算。解放后,曾经的弱智儿吴启昆竟然成了一家工厂的会计,并且此时他已扔掉了算盘,时时以快速准确的&袖里分金&(指在衣袖里进行数字计算)赢得职工们的称赞。及至吴启昆年长后,傅蕊华的父母已相继过世,但吴启昆每年春节都不忘来傅家给恩人拜年。直到傅家老宅被拆除,双方才失去联系。讲到此处,傅蕊华似乎有些伤感,她深情地说:&老人家终身未娶,如果还健在,也该是八十七岁的高龄了&&&
笔者在傅家采访中了解到,这样的真实故事并非仅此一例。最让人忍不住泪水的是傅蕊华的爷爷奶奶曾经救助过一个小女孩的故事。当年,这位从来不知自己姓何名谁、常年沿街乞讨的小女孩,有一次走到傅家门口讨饭时,被傅蕊华的爷爷奶奶收养下来。傅蕊华的奶奶将小女孩视如己出,养大成人。当她年届婚嫁时,傅家又为她择偶。傅蕊华的奶奶卖掉了自己一对心爱的金手镯,为她购置了一处&板夹泥&的小土楼。她不仅没有忘记傅家的养育之恩,而且还和丈夫把傅家&周穷恤匮、济物利人&的美德继承下来。
1960年,时值&三年自然灾害&的第一年,这位当年曾被傅家救助养大的女孩已是两鬓白发的老人,在每月口粮仅有二十八斤又无其他副食,每天与丈夫和孩子一起平均分得一两个玉米窝窝头的情况下,她仍然不忘记接济那些上门乞讨的饥饿者。傅蕊华曾亲眼看到这位老人,有时把自己用来度命的惟一的窝窝头,用纸包好送到乞讨者手中。忍饥挨饿中,老人家又患上了肺结核,不久便在忧患中撒手人寰。这个真实而又哀婉的故事,以及傅家几位老人所缔造的一对青梅竹马、令人赞叹的婚姻,让笔者感慨不已。此处似乎应当展开详述,但又碍于涉人隐私,招致一些不必要的是非,只好忍痛割舍。但笔者深信若干年后,一定会有人追述这段具有传奇色彩的真实故事,因为,这里面充满了&大写的人字&。
1956年公私合营期间,傅家除了自留房,其他房产悉数上交。除了生活骤然紧张起来,傅家还被定为&小业主&成分,政治也有了很多压力。因为成分不好,对接踵而来了解傅家店情况的一些文化人,他们总是千方百计避而不谈,尤其世传的家谱更成了日夜担惊受怕的隐患。同时,&小业主&成分,给傅家后人政治上的发展罩上了挥之不去的阴影。休说参军入伍,别提入党入团。改革开放后,傅文衡到了行将退休时,才加入到党员队伍。如今,傅家店的后人有的成为单位的先进工作者,有的上了大学,有的成为个体经营大户,还有人当上了市政府的局级干部&&
傅家店第八的传人傅文锦的老伴权桂芝说,&没有今天,咱这家谱说啥不能,也不敢拿出来呀&。
&蛇盘兔&的故事还有续篇
笔者注意到,傅家店世系图上排列的家族成员,到了第五代之后,呈现出收缩状态。如果排除其他因素,笔者极疑心自第六代传人后,一些资料已经散失。只留下某几个,甚至是一个宗支生息繁衍的记录。倘若在这个世系图上,没有记录下的来的那些宗支的后人,把已经另外续写的家谱贡献出来,则是研究哈埠老城历史文化的一大幸事。
由于时间和线索受限,全景式采访傅家店后人,具有相当的难度。倒是老城先民当年的&蛇盘兔&故事,又有了传奇般的续篇,给本文带来了一个完满的结局:据傅蕊华说,1989年拆除傅家老宅时,民工们竟从天棚上拆出一条&擀面杖粗细、一米多长的黑底白花大蛇&来,当傅蕊华接到电话匆匆赶到拆迁现场时,大蛇已被人送走。笔者曾找到傅蕊华提供的一些老邻居核实此事,异口同声的回答是&当时的确听说了&,但由于涉及拆迁现场的安全问题,在场百姓未能靠近。为此,笔者至今尚未找到目击者。
在后来锲而不舍地追寻黑底白花大蛇目击证人的过程中,笔者不禁对自己的愚钝哑然失笑了。如果剔除其中人所共知的东西,&蛇盘兔&的续篇,难道不正是哈尔滨老城的吉兆吗?随着百年老城在这块&风水宝地&上的迅速崛起、发展壮大,这不正是老城先民&在天之灵&的企盼吗!写到此处,不知为什么,笔者眼前出现了一个梦幻:在傅家店当年的发祥地,在一片水草丰盛的绿地里,竖起了一座精美的&蛇盘兔&雕塑,上面镌刻着&傅家店&三个大字。倘若此,它必将为&老城保护性开发&添上浓彩重墨的一笔,必将成为哈尔滨现实生活中一道永远的风景&&。(文/马赛)
最新图片文章中国绍兴黄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健伟--傅氏历代人物--傅,付,傅姓,付姓,傅家,付家,傅氏,付氏,傅姓,付姓傅氏家谱傅氏族谱傅氏宗谱傅氏家乘傅姓始祖傅氏始祖傅姓祖先傅氏始祖傅姓先祖傅氏先祖傅姓祖宗傅氏祖&&最新图片
中国绍兴黄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健伟--傅氏历代人物--傅,付,傅姓,付姓,傅家,付家,傅氏,付氏,傅姓,付姓傅氏家谱傅氏族谱傅氏宗谱傅氏家乘傅姓始祖傅氏始祖傅姓祖先傅氏始祖傅姓先祖傅氏先祖傅姓祖宗傅氏祖
今日最新事件
&(347)&&(332)&&(9206)&&(4105)&&(16606)&&(3857)&&(300)&&(463)&&(56051)&&(2583)&&(7400)&&(19434)&&(1389)&&(13386)&&(13730)&&(8811)&&(357)&&(76223)&&(600)&&(10076)&
今日热门事件
&(167712)&&(159735)&&(144537)&&(117684)&&(107888)&&(106761)&&(94457)&&(89156)&&(89090)&&(88480)&&(79028)&&(78837)&&(78556)&&(78351)&&(76223)&&(73464)&&(73270)&&(71366)&&(69950)&&(69577)&
声明:本内容均由服务对象或网络提供,本站不保证内容的正确性,请谨慎采纳!姓付的家谱是什么????
已解决&&-&&0个回答&&-&&
一.姓氏渊源:  据有关专家证明,“付”与“傅”是同一姓氏的不同书写方式。“付”是“傅”的白字。这是历史动荡和文字改革(简化)所致。由于建国后中国文字改革在某些方面还不成熟,因而在户籍管理和各类档案中出现了“付”姓的书写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民众也接受了“付”变“傅”的替代。实际上,在姓氏的表述上,这是完全错误的。  从文字学上考证:  “傅”,字从“人”,起初有逐渐相传之义,后意会为辅助、教导。本意上讲,“傅”字起源于氏族社会末期,是新兴奴隶制社会的产物,与“赵(赵)”字同时诞生。“傅”,是贴身于奴隶主的高级仆人,就是当今从教授到家教、以及白领主管一类的角色;而“赵”,则是贴身于奴隶主的高级侍卫,就是当今警卫、保镖、保安一类的角色。作为奴隶主,当然希望得心应手的大奴才代代相传地为自己服务,“傅”字便应运而生,及至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当今社会因之。作为姓氏,则主要源于官职称谓。  “付”,字亦从“人”,起初是人与人近距离传递物品之义,后意会为给予、支付,后延义到涂、搽、符合、归附、附着等。“付”字根本就不是姓氏字。  第一个渊源:源于妫姓,出自殷商名相付(傅)说,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相传自从盘庚将商都迁至殷墟以后,商朝只是兴旺了一个很短的时期,等到商高宗武丁即位时,国势衰微,武丁决心振兴朝纲,可是举目朝中,却找不到一个能协助他改革国政的大臣,一直为此忧虑。  后来武丁有一晚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叫说的人,那人的背有点驼,身穿粗麻布衣,胳膊上栓着绳索,状如囚徒。神人说:“这就是你要找的圣人。”武丁醒后,令人按梦中说的模样画成图像,命群臣四处寻访梦中的圣贤,结果在虞、虢之界一个叫付(傅)岩的地方找到了那个叫说的奴隶,便将其带到朝中。  后来说果然兢兢业业地帮助武丁治理朝政,使武丁在位时期成为商朝后期的极盛时期,武丁也因此被誉为“中兴明主“。  因为说居住在付(傅)岩,“故遂以付(傅)险姓之,号曰付(傅)说”。付(傅)说的一部份后代遂以先祖名字或地名为姓氏,称付(傅)氏。史称付(傅)氏正宗。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黄帝裔孙大由的封地付(傅)邑,属于以居邑名为氏。  黄帝裔孙大由(唐侯丹朱之子)封于付(傅)邑,故其一部份子孙便以地名称为姓氏,称付(傅)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末期赖国族人,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据《赖氏族谱》记载,春秋末期,赖国被楚国所灭,赖国君主的族人河一些国人恐为当时的楚灵王所害,为避祸及,便将赖氏改为罗、付(傅)二氏,故世有赖、罗、付(傅)联宗之说。  第四个渊源:源于姚姓,出自舜帝之后裔所建付(傅)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姓源》记载载,古时候曾有付(傅)国(今山东枣庄),是舜帝之后裔所建之国。国灭后,其民以国名为姓氏,称付(傅)氏。  第五个渊源: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1.据史籍《清朝通典o氏族略o满洲八旗姓》记载:  ①蒙古族鄂尔克特氏,又作额尔德特氏,世居喀喇沁,后改汉字单姓为付(傅)氏;  ②满族傅锡哩氏,世居特依芬,后有人改汉字单姓为付(傅)氏;  ③满族富尔库鲁氏,又作富勒库噜,世居松花江,后有人改汉字单姓为付(傅)氏;  ④满族福塔氏,又作付哈,满语“绳子”之意,世居长白山,后改汉字单姓为付(傅)氏。  2.据史籍《皇朝通志o氏族略o满洲八旗姓》、《满族八大姓》记载:  ①满族傅佳氏,世居辉发、福宁额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付(傅)氏;  ②锡伯族傅佳氏,后改汉字单姓为付(傅)氏;  ③满族富察氏,又作傅察氏、富尔察氏,属于女真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唐朝末期,也是女真族通用三十姓之一,金国时期称蒲察氏。富察氏属于以部族名称为姓氏,后改汉字单姓为付(傅)氏。  3.据史籍《广西回族穆斯林及清真寺》记载:  “回族傅氏,先世系阿拉伯人,随万葛思应唐王之求来中国平定‘安史之乱’,后留居中国,进入广西,始祖宏烈于明末清初由江西来任广西提督军门,又于清顺治十六~十九年(公元年)任巡抚,殉职后葬于临桂旧村滚狮岭(一称滚子岭),后裔定居于旧村,成为付(傅)氏一族。”  傅氏回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河北等地。  得姓始祖:付(傅)说。  商朝从盘庚将商都迁至殷墟以后,只兴旺了很短的一个时期,等到商高宗武丁继位时,国力已经很是微弱。武丁决定振兴朝纲,可是朝中却找不到一个能协助他改革国政的大臣,为此他一直忧虑。一日晚,武丁梦见了一个叫说的圣人,此人状如囚徒模样,却口称腹有良谋,武丁笑醒后,命人按梦中模样画成图像,四处寻访。结果在一个叫付(傅)岩的地方找到一个叫说的奴隶,他们把他带回朝中。说给武丁提了不少关于治国方面的建议,武丁便任命说为宰相。说执政以后,修政行德,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都得到了迅速发展。武丁在位五十九年,在说的辅佐下,商朝后期达到了极盛,武丁也因此被誉为“中兴明主”。因说曾居于付(傅)岩,所以称他付(傅)说,付(傅)说就成为付(傅)氏的得姓始祖。  二.各支始祖:  付(傅)百一郎、付(傅)念九郎:南宋初迁居福建汀州上杭县治,其三世孙念九郎,后自邑治迁县南之白砂,为上福建付(傅)氏始祖。  付(傅)诩、付(傅)正:世居清河,唐朝由郓徙越。始迁祖付(傅)正,宋初迁居山阴荷湖。为山阴荷湖付(傅)氏始祖。  付(傅)晓俞、付(傅)胜霖:北宋大臣,世居须城城山,建炎南渡迁义乌。十一世孙胜霖,为避元兵人侵,由豫章西洛村迁居润洲城南塔山,为始迁祖。为润洲付(傅)氏始祖。  付(傅)盛梅:付(傅)百一郎十七世孙,清雍正间由上杭迁居衢州府西它县通仙门外三十四庄沧。为沧洲付(傅)氏始祖。  付(傅)元午、付(傅)嘉祥、付(傅)仕和:原居福建龙岩州铜镖村。十世孙嘉祥,于明清之际由龙岩迁居江西瑞金县上陶。嘉祥子仕和,由瑞金转迁金堂、简州,最后定居于在都北玉局,为江西始祖。  付(傅)逵、付(傅)启远:居南城厚坪。始迁祖付(傅)启远,清康熙三十六年由常山江家堡迁须江,初住邑之吴村上庄,继移家嘉湖荒塘尾,终居淤头庄达塘边。  付(傅)宝:唐僖宗光启间避地人闽。为武荣付(傅)氏始祖。  付(傅)如锦、付(傅)子良:原居义乌壹门,其子子良,南宋初由壹门迁居金华雅付(傅)。为金华付(傅)氏始祖。  付(傅)奕、付(傅)晓俞、付(傅)恩齐:唐邺县人,其十七世孙晓俞之子恩齐者,宋室南渡时迁居浙省鄞县鉴桥。为鄞县鉴桥付(傅)氏始祖。  付(傅)仲一、付(傅)茂二:世居鄞县付(傅)家,子茂二,宋咸淳间因避疫徙居五乡契,为始迁祖。  付(傅)伦、付(傅)雄、付(傅)平:北宋自义乌云黄山稽亭里徙居邑之青岩,至孙雄,析居虞陵;曾孙平,又徙钟墟,与住表岩者合称三大派。为义乌青岩付(傅)氏始祖。  付(傅)鹏、付(傅)崇学:唐贞观间由闽中莆田迁义乌,定居县前二十五步,建壹门,鹏二十二世孙传至崇学。宋末避元兵,自壹门分迁邑这左溪塘、上铜塘、稠岩。为壹门付(傅)氏始祖。  付(傅)熹、付(傅)雄:世居清河,东晋时由南阳巫仕乌伤,遂家焉。始迁祖付(傅)雄,宋嘉佑间由义乌双林析居龙祈之虞陵。其裔有名藻者,仕明为翰林编修,晚年还乡创建杜门书院。后因以地名。为杜门付(傅)氏始祖。  付(傅)继宗、付(傅)绍一:世为中原人,金人减宋,裔孙南迁越中,至十一世孙绍一,元末由余姚龙泉乡迁邑之孝义乡,为本支始迁祖。为余姚孝义付(傅)氏始祖。  付(傅)六翁、付(傅)巍:五季由义乌迁居山阴县荷溪,十一世孙巍,南宋末避兵乱由诸暨直埠再迁萧山横山之阳,为始迁祖。为萧山付(傅)氏始祖。  付(傅)逵:先世清河人,唐末同信州铅山迁抚州南城,至其孙,别为仁义礼智信五大支,又阅二十一世,时当明季,礼房下思义、思能、思诚、思美、思玉兄弟,信房之量盛,先后由南丰迁来龙游,分居北乡之等地。为龙邱付(傅)氏始祖。  付(傅)荣右:明洪武四年由江西丰城徙居湖南醴陵县堂宾卫。为醴陵东乡尚宾付(傅)氏始祖。  付(傅)廷鹤:字兴旺,明正德二年丁卯六月初三日未时生,万历十一年癸未十二月初五日申时没,葬湘阴录水霞徐虎山袁树觜丑山未向兼癸丁有石志墓图。子一:大学。为宁乡付(傅)氏始祖。  付(傅)德厚:世居江西省临江府新喻县凤巢岭石山里。元配:罗氏。子二:崇道;崇宏。为邵阳付(傅)氏始祖。  付(傅)氏主要分布在山东、湖南等省。  付(傅)氏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六位的大姓,人口约八百八十万余,占全国人口的0.55%。  二.郡望堂号:  1.郡望:  北地郡:战国秦置郡,治所在义渠(今甘肃宁县),西汉移治马陵(今甘肃庆阳),东汉移治富平(今宁夏吴忠)。东汉末期地入羌胡。  清河郡:汉高祖刘邦置郡,刘邦五年(公元202年)建,后屡改为国,汉元帝永光后为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东汉改为国,移治甘陵(今山东临清东),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县至山东省博兴县、临清县一带地区。元朝以后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市及枣强县、南宫县各一部分、山东省临清县、夏津县、武城县及高唐县、平原县各一部分地。
您已收藏过该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男生女和谁有关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