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利西斯txt命名原因何意

尤利西斯叙事艺术研究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尤利西斯叙事艺术研究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吴庆军,男,1971年生,河北保定人,1999年6月毕业于河北大学外语学院,获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2006年1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获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国小洗和西方文论的研究。在《外国文学研究》、《四川外语学院学报》、《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省教育厅等多项人文社会科学课题。作&&&&者吴庆军作者职称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 【作者简介】
· 【本书目录】
第一章《尤利西斯》与小说叙事研究综述
第一节西方意识流小说的兴起
第二节《尤利西斯》研究综述
第三节叙事学与小说叙事研究综述
第二章《尤利西斯》的叙述者
第一节小说中的叙述者及其功能
第二节《尤利西斯》中叙述者的叙述功能
第三节《尤利西斯》中叙述者的组织功能
第四节《尤利西斯》中叙述者的评论功能
第三章《尤利西斯》的叙述聚焦
第一节小说中的叙述聚焦形式
第二节《尤利西斯》的叙述聚焦方式
第三节《尤利西斯》中聚焦方式相互转换的特点
第四节《尤利西斯》的聚焦方式与作品的关系
第四章《尤利西斯》的人物刻画
第一节小说人物及其刻画方法
第二节《尤利西斯》人物刻画中的言谈和行为描写
第三节《尤利西斯》人物刻画中的反讽技巧
第四节《尤利西斯》人物刻画中的人物语言风格
第五章《尤利西斯》的叙述话语
第一节叙述话语概说
第二节《尤利西斯》叙述话语的互文性
第三节《尤利西斯》叙述话语的陌生化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新视野号 (New Horizons) 抵达冥王星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怎么评价?
按投票排序
115 个回答
最近更新: GMT+8目录1#意义1#1科学意义1#1#1柯依伯带——不同于我们熟知的那些天体1#1#2 冥王星和卡戎的双人舞步1#1#3 冥王星的彗星属性1#1#4冥王星与海卫一1#1#5有机物1#2人文意义2#局限性2#1不远2#2太少2#3缺钱3#新视野号概述3#1行头3#1#1仪器3#1#2通信方式3#1#3能源和动力3#2行程4#柯依伯带1#意义1#1科学意义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柯依伯带进行有目的的探测「之前的探测器在离开巨行星后,只会对空间的太阳风、宇宙辐射等空间环境进行记录」,也是在已知柯伊伯带存在的情况下,第一次对柯依伯带的造访。1#1#1柯依伯带——不同于我们熟知的那些天体比起内太阳系的坚硬的岩石天体「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和外太阳系的气态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系第2-5大的天体」,柯依伯带充满了类似冥王星这样的低温的冷冻冰球,但人类对这些脏雪球几乎一无所知。截止目前为止,新视野号是第一颗对柯依伯带以远天体的探测器,包括可以离地球很近的长周期彗星。太阳系有三大彗星来源,都是富有小天体,由于大多是小天体,即使是哈勃也难以进行观测。即使小概率事件受到引力扰动偏离轨道形成彗星,也有相当多的数量。而且越是外侧的地带,约不太受太阳系演化的影响,越保存有太阳系演化的证据,因此很受天文学的欢迎。最内侧的是小行星带「2.3~3.3AU,1AU表示1天文单位,即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全部是短周期彗星;中间的是柯依伯带相交织的离散盘「30~50AU」,著名的哈雷彗星就是离散盘的天体,但依然都是短周期彗星「&200年」;最远的是奥尔特云「50k~100kAU」,早在1950年的时候,J.Oort就提出了奥尔特云Oort Cloud的概念,但奥尔特云实在无法观测,大多只能通过长周期彗星的回归来了解。奥尔特云中就有著名的1997年那颗特别明亮的、周期3000年的海尔-波普彗星就来自于奥尔特云,现在以飞到柯依伯带内了。奥尔特云估计有10^13个左右的天体并且分为内奥尔特云和外奥尔特云,外奥尔特云几乎就是太阳所能影响到的最远的边界,算是目前比较公认的太阳系边界,因此飞行器想离开太阳系都是天方夜谭之事。因此,柯依伯带也富含那些远离太阳、冰冷的小天体,有利于人们了解太阳系早期的一些情况、物质等尘封的信息。这些都是内太阳系所匮乏的,有些物质甚至无法在地球乃至内太阳系存在。柯依伯带众多的天体,新视野号会有很多新的发现。当然探索这一区域并不一定需要像新视野号那样飞那么远,我们也可以守株待兔,静候长周期彗星的降临。但是由于这类天体体积太小,难以在近日点前足够时间发现,因此难以为制造抵近长周期彗星航天器提供充裕的时间「目前基本就1~2年的提前期」。1#1#2 冥王星和卡戎的双人舞步冥王星是已知柯依伯带中的一颗相对较大的天体,冥王星及其最大的卫星卡戎比例严重失调,是太阳系内已知的少数可以被称作双星的天体系统。冥王星是已知柯依伯带中的一颗相对较大的天体,冥王星及其最大的卫星卡戎比例严重失调,是太阳系内已知的少数可以被称作双星的天体系统。尽管1930年人们就发现了冥王星,但直到1978年,人们才发现1/2体积的卡戎。这两个双星看上去有很多的异同:自转周期都是6.4天;两颗星上都有冰;两颗星都把固定的一面朝向对方;卡戎的反光能力明显弱于冥王星;冥王星有大气而卡戎几乎没有大气;这些异同都使得我们关注它们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这也是人类的探测器首次如此近距离的观测一个双星系统。1#1#3 冥王星的彗星属性冥王星的公转轨道黄道倾角高达17度,并且轨道有很高的离心率,因此离太阳时近时远,因此其表面温度和挥发物,大气等很受影响。因此人们断定冥王星有大量的挥发物,并且由于自身引力小,挥发物会逃逸到太空中。类似于彗星的彗尾,不过从量级上来说,冥王星比通常的彗星要大得多,而喷发物也要少得多。「事实上绝大多数彗星也是不可见的,因为这些彗星的近日点一旦比木星远,我们就很难观测了,这些彗星的慧发也不会很多。」而事实上冥王星的高挥发性也有助于了解早期的地球,地球的大气被认为曾经经历过大量的挥发,最终演化成较为适合生命存在的大气。然而目前已近没有行星具有这一特征了。1#1#4冥王星与海卫一海卫一是海王星最大的卫星,上个世纪旅行者2号探测海王星时,发现了海卫一相比众多其他气态巨行星的卫星的众多与众不同之处,海卫一是唯一一个轨道公转方向与行星的自转方向相反的大型卫星,而逆行的大卫星不可能是由当初的气态星云中形成的,因此是外部俘获的。于是人们把目光投向了柯依伯带,海卫一是一颗比冥王星更大的原柯依伯带天体,其密度、体积和组成和冥王星都很相似。更让大家好奇的是,海卫一的表面有大量的喷发迹象,这让人联想到了冥王星是否也会如此。1#1#5有机物另一点引起人们兴趣的就是冥王星上甲烷的发现,即冥王星上有有机物。另一点引起人们兴趣的就是冥王星上甲烷的发现,即冥王星上有有机物。这个发现早在1976年,发射新视野号之前的30年就确定了,分析方式是借助冥王星掩星的瞬间的光谱分析的结果。这对于了解复杂有机物的形成,乃至生命的起源有着一定的帮助。1#2人文意义冥王星的非科学程度的意义实在是太大了,由于八大行星都已经有探测器造访、冥王星这颗未被掀开的面纱引来了太多的关注和好奇。就从命名上来说,海王Neptune、冥王Pluto和宙斯是三个兄弟,古罗马神话中掌管宇宙的第三代天神,其地位是相当之高的。由于海王星是用方程解出来的预测轨道,但实际观测轨道和计算轨道有不小的偏差,因此人们一直相信还有第九大行星。随后1930年,冥王星,这颗轨道与黄道有很大倾角、离心率很大,并且不足以用于校正海王星的十分奇怪的天体被发现了。而直到1992年,第二个柯依伯带的天体1992 QB1才被发现,这么长的时间已近让很大人接受了冥王星作为大行星的一个事情,也使得冥王星这个很普通的天体,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很高。尽管冥王星的大小在柯依伯带是数一数二的,但不知有多少人熟知谷神星呢,这颗小行星带最大的行星呢?因此相对大小并不足以使其能在柯依伯带里超凡脱群。由于海王星是用方程解出来的预测轨道,但实际观测轨道和计算轨道有不小的偏差,因此人们一直相信还有第九大行星。随后1930年,冥王星,这颗轨道与黄道有很大倾角、离心率很大,并且不足以用于校正海王星的十分奇怪的天体被发现了。而直到1992年,第二个柯依伯带的天体1992 QB1才被发现,这么长的时间已近让很大人接受了冥王星作为大行星的一个事情,也使得冥王星这个很普通的天体,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很高。尽管冥王星的大小在柯依伯带是数一数二的,但不知有多少人熟知谷神星呢,这颗小行星带最大的行星呢?因此相对大小并不足以使其能在柯依伯带里超凡脱群。2#局限性2#1新视野号抵达了目前以及这一阶段人类飞行器所能抵达的最远的区域:柯伊伯带「30~50AU」和离散盘,已经极难突破更远的方向了。下面是一张太阳系的示意图:左上是我们所熟悉的内太阳系,在右上方外太阳系的位置可见一般,冥王星就处在右上方图中的柯依伯带「Kuiper Belt」中,而即使外太阳系,相对于某些天体的运行轨道来说,也是微不足道的,如图示的Sedna,目前由于Sedna在近日点,且体积比较大,人们才可以勉强观测到它这么一个离心率极高的天体。而无数更多的天体我们是观测不到的。即使这样,Sedna的轨道相对于Oort Cloud的内边缘依然是大海中的一根针。2#2即使是内太阳系,人类所能够了解的区域也是沧海一粟,而广袤无垠,宽广无数倍的柯伊伯带,未知会更多。2#3目前世界各航天组织所面临的深空探测资金短缺的重大挑战,是特别不受待见和重视的一个区域,新视野号丝毫没有改变这一现状,并且是这一现状的受害者。上一次的外太阳系探测的高潮也并非空缺来潮,当时有176年一遇的难得的几颗的巨行星几何排列,因此那四颗探测器多次借助几颗巨行星的引力加速,即可以对多颗行星进行探测,又可以充分节省燃料。但此后外太阳系的探测就陷入了低谷。虽然新视野号已经抵达如此远的距离,但丝毫掩盖不了目前捉襟见肘的深空探测器数量和资金,现阶段所有在建的深空探测器数量降到一个历史低点,而距离则全部位于内太阳系,NASA的全部flagship大型深空探测计划被砍,ESA则难以为继伽利略等卫星的发射计划,当年的NASA和ESA为了给卡西尼号省燃料,都开始借助金星的引力加速了,还是多次。剩下的RSA和JAXA也仅有内太阳系深空探测器的设计能力,CNSA的远期目标基本也在火星和小行星带。而实际上,深空探测器的财政预算并不高,新视野号总开销约$650million,并且并不全是一年的拨款,其夭折的前任Ploto Express 在已经花费$1.1billion后还是被砍,而NASA在年的预算FY2014和FY2015都大约在约$18billion。有关NASA的深空探测部分可以参见这个回答,不再赘述:3#新视野号最大尺寸:2.7m*2.1m*0.7m;最大尺寸:2.7m*2.1m*0.7m;质量:478kg,其中肼类推进剂77kg,Pu-238核燃料11kg,仪器总重30kg;主体框架:铝制蜂窝结构;3#1行头新视野号装备的是Mongoose-V处理器,12MHz频率,MIPS RISC指令集,固态硬盘8G;新视野号装备的是Mongoose-V处理器,12MHz频率,MIPS RISC指令集,固态硬盘8G;所携带的设备有:3#1#1仪器Ralph: 光学/红外成像+光谱仪,,重10.3kg,功耗6.3W。Ralph: 光学/红外成像+光谱仪,,重10.3kg,功耗6.3W。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复杂的、多光谱的小焦距照相机,有3个黑白CCD成像设备和4个彩色CCD成像设备提供可见光的成像,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近距离掠过时的照片的来源。另有红外成像提供热分布图,光谱仪提供成分分析图。如上图。最后尤为重要,上文提到过,远离太阳的位置更容易的保留了太阳系演化时的物质。Alice: 紫外光谱仪,重4.5kg,功耗4.4W。Alice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测量空间中释放的紫外线,另一种是测量空间所能吸收的太阳及其他光源发射的紫外线含量,通过测定这些来分析天体以及大气的成分和构成。这次是从Rosetta彗星探测器的UV光谱仪改进的,用于针对像冥王星这样背景是暗色的行星的分析。通常这类对新天体的探测都会携带多台不同频段的光谱仪。REX: 「Radio Science EXperiment」,重100g,功耗2.1W。REX安装在抛物面天线内,通过接收地球DSN深空探测网络发来的X波段无线电波信号经过冥王星周边大气带来的影响来测定空间存在的物质以及空间的温度。通常的深空探测器是不断向地球传送信息的,这一次,为了REX的运行,地面的DSN网络开始大量的向新视野号发送无线电波。这一在无线电波频段的电磁波谱分析在深空探测中尚属首次。REX装备有一台高精度振荡器和被动辐射计,大致是测量发出信号的多普勒频移。并且可以精确测量冥王星的直径和质量。LORRI: 「Long Range Reconnaissance Imager」 ,重8.8kg,功耗5.8W。LORRI: 「Long Range Reconnaissance Imager」 ,重8.8kg,功耗5.8W。望远镜式的照相机,超大孔径!「是208mm」超高分辨率!如上图。LORRI和Ralph构成了新视野号两只眼睛,一只近视,一只远视。SWAP: 「Solar Wind Around Pluto」 ,重3.3kg,功耗2.3W。SWAP: 「Solar Wind Around Pluto」 ,重3.3kg,功耗2.3W。太阳风及空间粒子质谱仪,用于计量各处的太阳风「实则就是太阳辐射的高能粒子了,作用范围十分远,可以到达奥尔特云」的分布和空间粒子的成分,并观测太阳风和冥王星大气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PEPSSI: 「Pluto Energetic Particle Spectrometer Science Investigation」PEPSSI: 「Pluto Energetic Particle Spectrometer Science Investigation」重1.5kg,功耗2.5W。 一台高能粒子质谱仪,用于分析高能粒子的成分和其逃逸天体大气的密度。在物质进入仪器后,PEPSSI记录下物质的速度和质量,而在最终与仪器的薄箔碰撞后,计算出其能量,并判断其组成。PEPSSI能接受更高能量的高能粒子和其他高能物质的碰撞,最高能量达到1MeV,而SWAP则只能接受最高6.5keV的能量。此前,大家预计由于冥王星的引力很小,会有大量的大气物质逃逸出冥王星。这些物质在吸收紫外线的能量后会被电离,一旦被电离,太阳风就可以将这些电离物一起带到更远的地方。因此,SWAP和PEPSSI就负责探测这一过程的详细信息。SDC: 「Student Dust Counter」 ,重1.9kg,功耗5W。由科罗拉多大学的学生们设计,计量新视野号一路上所碰撞的空间灰尘。NASA曾经做过一个深空探测器叫Stardust,就是专门用于搜集星际尘埃和彗星尾尘,并以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的。图中还有一些未标识的区域,另一个图标识的更详细一些:3#1#2通信方式那口锅,就是REX所在位置处,就是抛物面天线,并且有高增益天线,30cm直径的中增益天线和低增益天线各一个,X波段。对地通信以高增益天线为主,低增益天线只用于在离地球比较近的时候。但高增益天线的波束宽度仅0.3度,而中增益天线的波束宽度为14度,因此那口锅需要一直准确的朝向地球,并且两者相互补充,用于与地面的DSN网络进行通信。毕竟探测器上的抛物面天线的直径只有2.1m,地面必须有3口70m直径的抛物面天线用于收发,通信速率在木星时是38kbps,在冥王星时是1kbps;至于如何与地球通信呢,首先需要明确的就是无线通信的基础,即无线电波功率的衰减不与距离成正比,这与有线通信截然不同。因此,即使是这么远的距离,其功率的衰减并没有那么严重,当然的确会很低了。功率低不要紧,采用高增益的接收天线「地球上那3台70m口径的抛物面天线」,以及高增益的低噪声放大器,就能得到合适的功率,再从X波段下变频到中频和基带,剩下的就是信号处理和通信协议的事情了。同样的,发射也是如此,为了保证接受的功率,发射机的争议和发射天线的增益也会适度的提高。图为DSN网络中Goldenstone站的70m抛物面天线,远处是34m天线:有关测控站的更多内容,可以参考:有关测控站的更多内容,可以参考:3#1#3能源和动力SDC和LORRI之间还有一个测星的装置Star Trackers,该测星的装置装载有约3000颗恒星的天经坐标,用于自身的定位。并且,新视野号有总计16个推进器,用于姿态调整和控制,可以实时的调整自己的方向,用于校准轨道、校准天线对地球的朝向、以及避开大的障碍物等。这些推进器的其中4个的推力为4.4N,剩余12个的推力为0.8N。新视野号所携带的推进剂为肼类,携带有77kg;最上面的类似水轮的东西就是新视野号的能量来源——RTG核电池装置,该核电池装载有11kg的Pu-238,在冥王星飞越时,即9年后,能提供30V,200W左右的电能,而其最初功率,即最大功率为240W;下图为RTG的解剖图,这些燃料被分割在了18个舱室里,为了确保安全:在核电池和探测器主体之间还有一个热保护盾,核电池产生的温度可以用于为探测器提供合适的温度,美中不足的是温度又太高了。这种电池利用的是放射性同位素衰变产生的热能来发电,通常使用Seeback 效应,即第一热电效应,指由于两种不同导体或半导体的温度差异而引起两种物质间的电压差的热电现象。在选取合适的半衰期的同位素源之后能实现长时间供电的能力,而且因为衰变,核电池所能提供的能量越来越少。但是,目前核电池的能量转换率极低,目前都低于10%,低于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最后新视野号携带有1盎司冥王星发现者Clyde Tombaugh的骨灰。3#2行程新视野号于日在肯尼迪宇航中心发射升空,运载火箭为洛马 Atlas V,其16.5km/s的速度是有史以来最快的人造逃逸地球的速度。2007年2月~3月,新视野号抵近木星,观测+引力加速,从10km/s提升到14km/s。有关引力助推的原理,其基本原理是动量守恒,即可以加速,又可以减速,详见:而飞离木星后,新视野号开启休眠模式,只保留主要的如测星等功能的正常使用,从而延长寿命,并降低地面DSN深空探测网络的负担。随后在飞越前六个月开始观测冥王星,来最终确定自己的路径,避免与未发现的卫星或者环有亲密接触;并于日以13km/s速度,最近距离12500km飞越冥王星。离开冥王星后,接下来的16个月里,新视野号将继续开足马力,在柯依伯带进行探测和其他偶遇天体的抵近工作。而直到快要离开冥王星了,NASA才会决定下一个目标是哪,毕竟柯依伯带的天体太小了,借助新视野号的LORRI进行观测更合适一些。随后新视野号将继续探索柯依伯带,大约2020年前后,在快要离开柯依伯带的时候「50AU」,能量几乎不足,距离也太远,渐渐难以联系。但新视野号会继续往外走。4#柯依伯带 Kuiper Belt太阳系的起因是未知的,一个很重要的假说是星云说,星云说的一个提出者便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那个时代的哲学家有不少富有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又如笛卡尔」,星云说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各大行星均差不多位于黄道平面上,也包括小行星带。因此有假说提出小行星带曾经是一颗大行星,名为“法厄同「与大众汽车高端品牌“辉腾”同音」”,太阳神之子,因执意驾驭自身无法驾驭的太阳车,被劈死。但是海王星之外,情形就完全不同了,最邻近海王星轨道的是柯依伯带,柯依伯带的天体轨道往往与黄道有很大的倾角、自身的离心率也可能很大,体积十分小,组成上与内太阳系和气态巨行星都截然不同。上个世纪50年代,美籍荷兰裔宇航员G.Kuiper柯依伯在冥王星发现20年后提出,冥王星应该不是一个孤立的天体,只是其中最亮的天体而已。同时代的科学家J.H.Oort则为了解释长周期彗星而提出了更远的太阳系边界的奥尔特云,极大的拓宽了人们对太阳系的认识。而直到1992年,人们才发现了第二颗柯依伯带的天体,但随后却拉开了柯依伯带探索的序幕。而至今,人们估计柯依伯带有百万级别的直径超过100km的矮行星。与小行星带充满岩石的特征不同,柯依伯带是个冰冻的世界,冰、干冰、固态甲烷,固态氨等等,以及一些难以在内太阳系见到的物质成分。柯依伯带的天体也可以用一个形容彗星的话来描述——一个个脏雪球。事实上柯依伯带是个非常稳定的存在,其天体的轨道都相对稳定。由于内侧的四个气态巨行星的引力作用,尤其是土星和海王星,这些巨行星的存在使得海王星之外的很多地方的天体难以维持自身的轨道。而那些能维持轨道的区域,被称作了柯依伯带。而在那些不稳定的区域,一些位置被称为离散盘,这些彗星和矮行星可以相互转换,当收到其他引力的摄动时,其轨道很可能改变,少数摄动比较大的最终由矮行星变为彗星,或者由彗星又变回矮行星,当然也有的彗星会在更靠近太阳的地方被其他天体俘获。地球上大量的水的来源,其中一个假说就来源于柯依伯带甚至更远的彗星。离散盘有一个比冥王星成名更早的著名天体,那就是哈雷彗星。
不请自来,哈哈,今天这个消息太过火爆,为大家解读一下。关于新视野号(New Horizons)这是美国宇航局新世纪发射的最先进深空探测任务,任务目标直指目前整个太阳系内最神秘的冥王星(这是美国宇航局新世纪发射的最先进深空探测任务,任务目标直指目前整个太阳系内最神秘的冥王星(目前没有一个人类航天器到达过)和它的至少三颗卫星(卡戎、尼克斯和许德拉),然后飞进柯伊伯带(可以理解为太阳系边缘的小行星带,目前冥王星已经被归进去了)。发射时间:日飞船质量:470kg任务耗资:保守估计5.5亿美元,算是性价比非常高了!预计寿命:至2038年轨道特点:直接由强大的美国宇宙神V-551型火箭送入地球和太阳逃逸轨道(直接脱离地月引力系统飞进太阳系),相对地球的速度为16.3公里每秒(逼近第三宇宙速度16.7公里每秒,达到这个速度即有能力脱离整个太阳系),成为有史以来发射速度最快的人造卫星。先后飞跃了132524 APL号小行星,在1年后(日)即抵达木星(之前最快的尤利西斯用时为1年半!),通过“引力拖车”(可以理解为在太空中把一颗子弹从一个枪口打入另一个枪口,再由那把抢朝另一个方向把子弹打出去)效应再次加速到超过20公里每秒,指向冥王星狂奔而去。下图是它的设计轨道,所有的实际时间节点都与设计完全一致,可见任务的复杂程度非同小可。任务目标:1. 全方位观测木星,获得木星大气层、环绕卫星和磁场的数据;2. 首次代表整个人类探测整个太阳系最神秘的冥王星及其卫星系统;3. 研究太阳系边界的柯伊伯带、奥尔特云及星际空间;4. 带着发现冥王星的Clyde William Tombaugh骨灰去访问这个他的星球;技术意义:1. 再次测试美国强大的核能电池-放射性同位素热电机系统(RTG),它使用了放射性同位素钚,理论寿命为80年以上。2. 复杂的轨道设计及深空导航、制导与控制理论验证,飞行过程中会有多次助推、木星引力借力、调整姿态、休眠重启等过程。而且最复杂的姿态调整在冥王星附近(光速传输需要5个半小时),可见难度着实不小。3. 深空天线的高强度信号通讯测试,及深空网测试。这个任务的通讯能力要求极高,你懂得。4. 测试及验证星上的数码接收器,可以优化并节省系统60%的能量消耗;5. 深空任务的休眠与重启能力测试与验证;6. 一些新型仪器的再次测试或验证,比如光谱计、成像分析仪、电波科学实验、紫外线造影分光计、太阳风及等离子、宇宙尘探测器等一些列仪器。大家不用在意这些都是干什么的了,总之都很酷炫,哈哈。最新进展:已经于今天(日)顺利抵达冥王星附近,距离1万公里左右,下图是三天前拍摄的冥王星和冥卫一彩色照片:今天拍摄的冥王星照片(今天拍摄的冥王星照片(人类历史上第一张冥王星的真实面貌!)它的飞跃过程全程安排:它的飞跃过程全程安排:为什么选择冥王星?冥王星在1930年被克莱德·汤博发现,被认为已经处于柯伊伯带的小天体。在新视野发射的时候,冥王星还是传说中的太阳系第九大行星之一,刚起飞不久(2006年8月)就被降级为矮行星了。而且当时第九大的位置也在2005年让给了最新被发现的太阳系的阋神星(如果作为一颗独立主星球,不考虑木星和土星的N多大卫星、甚至月球情况下),后来俩都变成矮行星了!距离太阳:44亿公里到74亿公里之间公转周期:约248年(人类还没有看到它公转一周)大小:大约质量是月球的六分之一,体积的三分之一已知卫星:5颗,都起了名字,懒得查了轨道的特殊之处:1. 这颗星球的轨迹是不在太阳系的普遍平面之内的,有17度夹角,所以看起来是酱紫的,极为特殊。2. 它有时会穿过海王星的轨道,比它更近太阳,但是不会相撞的,表担心。2. 它有时会穿过海王星的轨道,比它更近太阳,但是不会相撞的,表担心。冷知识:它的命名人是个11岁小孩,获得了5英镑作为命名的奖励;华特·迪士尼1930年设计米老鼠的宠物时,起名布鲁托,来源于冥王星的名字(Pluto)。冒昧评价一下:1. 这个任务本质还是验证一系列深空探测飞行器必备的核心技术,各种理论及工程实践的验证,进一步强化美国的航天和深空探测老大地位,验证更高级的技术。对他们来讲到底飞哪个星球干什么任务,只不过是科学和政治意义的问题,能否拿到资金做出一颗卫星来(NASA也要跪求资金啊)。但背后的技术实力才是王道!2. 科学意义上第一次走入冥王星,正式揭开了太阳系内所有行星的面纱(在发射之前是这样想的,后来冥王星被降级也木有办法啊)。3. 为全人类飞出太阳系的人造飞船数量再+1(以前四个都是美国的,旅行者1号2号,先驱者10号11号,我以前解答过这个问题)。关于我国的评价(天朝脑残粉,不喜勿喷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天朝的航天汪们,大家努力站起来吧,好好工作!为给伟大祖国未来的深空探测任务而奋斗终身!有朝一日,我们也要走出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不说了,发布回答,关掉知乎。从现在搞科研做起,一只航天汪的奋斗无法阻止!====================================================================大家好,关掉知乎的我又回来了,上了日报,又收获了无数问题,现在一一解答。@问为什么跟海王星轨道有交叉但是不会撞?距离差不多的时候海王星的引力不会吸过来么?首先,它俩的轨道木有任何交点,所以不存在交叉也不会相撞。引力问题,这种问题下针对两颗行星有种效应叫做平均运动轨道共振原则,冥王星的两次公转正好是海王星的三次公转。不用深知太多,结果就是他们俩即便在同一个轨道平面内,这种效应带来的共振也会使轨道保持充分的稳定。前面几十亿年是这样,后面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比如某颗超级巨星彗星撞击,但这个概率我都不知道该咋说了),后面直到太阳系毁灭,他俩也不会相撞的。你不用担心了!关于好几位在幻想冥王星能否因为这次探测恢复地位的问题。冥王星因为各种指标(大小、体积、位置、轨道特点)等已经正式被降级为矮行星了,同时划归柯伊伯带(太阳系边缘的小行星带,编号都有了134340 Pluto)。虽然新发现证明它比原先要大一些,但大小从来就跟前9(以前是把它看过独立的行星,所以尽管小也叫做九大行星)没关系。它根本比不过很多木星和土星的卫星,还没有月球大,大家说呢,所以无论如何都回不去以前的身份了。@问信号传输的问题,需要多少时间?所有的信号都是电磁波,按照光速(30万公里每秒),所以现在收到的所有状态都是5个多小时之前的卫星状态,同样的道理新视野做出的反应也是五个多小时之前的指令。@说NASA是人类的希望。当初没有苏联陪NASA玩,NASA根本没有今天,给你看一张NASA的预算占美国联邦投资预算的比例图都是钱堆出来的NASA,你懂的。虽然现在NASA的实力非常强大,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可是航天是整个人类的事业,光靠他一家永远不可能实质性的进展。我国虽然起步晚,但发展极其迅猛,已经是人类航天重要一极了,我很看好哦!都是钱堆出来的NASA,你懂的。虽然现在NASA的实力非常强大,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可是航天是整个人类的事业,光靠他一家永远不可能实质性的进展。我国虽然起步晚,但发展极其迅猛,已经是人类航天重要一极了,我很看好哦!@阋神星的发现时间?发现日期日,三名发现者共享结果,编号为136199 Eris。你应该质疑的2003年,发现它确实基于2003年的观测数据和照片,但是在2005年正式国际承认和公布的。现在的身份是柯伊伯带矮行星,目前新视野带来的最新数据在帮助冥王星超越他成为第一大柯伊伯带小行星。关于说我苏修、崇洋媚外、夸NASA的不喜勿喷啊,我是天朝脑残粉,但是外面的世界是必须要了解的。虚心接受差距,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改进永远都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发点,我试着客观评价,也希望大家理解啊,水平不够,也可能把美国人做的东西说的夸张了,哈哈。但最终目标还是想做出比他们更牛逼的东西滴!@请问还需要多少年人类才能研制成曲率飞船逃脱二向箔攻击?坐等甄嬛娘娘穿越到今天,进入外星人的后宫,打乱外星人的战略部署,内耗而死!就不用担心这种外星人这种祖传的黑科技了!@请问发射出去的探测器都不会返回地球了么,如果返回需要多长时间? 回来的难度过于大了,这年头都是送出去容易请回来难,一个大气就妥妥的挡住了,会增大多少难度。而且很多轨道设计也不会一直像预想的一样,几个飞出太阳系的都让科学家发现了很多没有发现的作用力,所以自然轨道就失控了,只是大概知道在哪儿。你懂得,这种回来的可能性很小。除非像罗塞塔这样的高端任务,看看未来能不能更成熟再考虑吧。。。飞起来容易,减速下来着实困难!@问我以前的旅行者和先驱者发现了什么科学家不知道的作用力?对先驱者,在飞行后半程发现了异常的多普勒频率漂移,后来发现是没有计算上面的热反冲力(具体的我也不懂哇),这对后来的任务动力学建模都是很有意义的。当年旅行者2号靠近土卫六,发现引力影响超过预期,导致直接被甩出太阳系黄道平面(各大行星运行的面),直接相当于垂直于太阳系被甩飞了!旅行者1号直接取消靠近土卫六。当然,这是我知道的,不知道的一定还有,很多,很多。。。有很多人问我跟美国差距这么大到底肿么破?答案只有一个:咬紧牙关向前冲!这是一个有关情怀的问题,之所以落后的原因,说出一百一千个都可以;但是说起能解决问题的办法,真的只有一个,就是扎扎实实的做好目前航天的每一步。超越永远都没有捷径,美国走过的路,也是付出了无数的代价,不仅是资金,还有生命;我们走过的路,要没有美俄的经验,也会更加曲折。但人类的本性决定了核心技术永远不会共享,天朝只能依靠自己,走出每一个脚印。现在我们的优势在于人才素质提高很快,国家投资在不断重视,航天也越来越受到这么多人关注。要问我需要多久能追上,根本无法预测,但就像所有要飞出太阳系的航天器一样:当我在中途默默飞行前进的时候,根本不为人所知,可是当我抵达目标的那一刻,突然间迎来的辉煌却灿烂夺目。我们的航天也是如此,现在正在朝着目标默默的努力,走的每一步路都成了进展!所以大家保持耐心,尊重爱护航天汪!哈哈
谢邀冥王星是唯一一个没有探测器近距离探测的重要行星。目前所有的望远镜都无法揭示冥王星的具体影像。所以新视野号的探测是真正意义上的“填补空白”
飞行十年,只为今天。7第9次更新------------不请自来,这个不得不说,这个“新视野号”(我那时候叫新地平线号)我亲眼看着升空,那时候才6岁。还有剪报。(其实我是00后,严格来说那时五岁)九年半的飞行时间,也见证了我的成长。小时候看的天文书,其他行星都有高清大图,就是在介绍冥王星的时候,只有一段文字介绍,没有任何一个探测器飞抵过。没有图片,但是现在,新视野号做到了。新视野号航天器在2006年1月发射升空,当时是世界上最快的航天器。2014年12月,在飞行了48亿千米之后,它最后一次从周期性冬眠中醒来,不久后便将近距离掠过冥王星,比已知的5颗冥王星卫星都要更靠近冥王星。为了准备这次近距离相会,新视野号任务的科学、工程及航天器操作团队设定了这枚钢琴般大小的探测器的配置,从1月25日开始将用长焦镜头对冥王星系统进行远距离的观测。新视野号靠近冥王星前后不同阶段的科学探测任务。目前,冥王星进入了靠近阶段的第一阶段探测任务。图片来源:NASA7月15号凌晨新视野号掠过冥王星时拍摄7月15号凌晨新视野号掠过冥王星时拍摄最新消息,冥王星上的新型区域命名为汤博区!冥王星和冥卫一卡戎的合影,冥王星(右)太小,所以和卡戎的关系与其说是行星和卫星,还不如说更接近双行星……冥王星和冥卫一卡戎的合影,冥王星(右)太小,所以和卡戎的关系与其说是行星和卫星,还不如说更接近双行星……此前最为清晰的合影是哈勃望远镜拍摄的。而在地球上的望远镜,很难把这两颗分开。而在地球上的望远镜,很难把这两颗分开。新视野号的官方推特刚发了个图:冥王星和卡戎这一对与地球的大小比例(还贴心地画上了投影)关于它的介绍,前面几位答案都几乎把我想说的都说了....也写得很好!关于它的介绍,前面几位答案都几乎把我想说的都说了....也写得很好!对于它的重要性1.太阳系最后的边界(所谓)被打开,人类进入星际时代(要不是nasa经费紧张,搞不好在冥王星上着陆,后文会讲到)2.至今为止所有大于灶神星的星体都被探索了。3.它是人类探索外太空的一个里程碑,为人类探测柯伊伯带、奥尔特云乃至星际空间的无人探测器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对我而言,他的作用只有一个,那就是———出题给我们做!开玩笑,少说他也是陪伴我成长了,小时候总是盼望着它什么时候到,九年半就这么过去了,真是岁月如梭啊!想起九年半前的自己,刚刚接触天文,想做天文学家。现在虽然在威海折了戟,成就没有当年预想的那么大。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罗德里格斯几年前玩FIFA的时候幻想自己进入皇马一线队,以一记精彩的任意球破门,现在,他做到了!题外话说的有点多....除了随身携带的各项科学设备以外,新视野号探测器上还夹带了一些无关科学的“货物”。它们将跟新视野号探测器一道飞掠冥王星,然后继续深入太阳系更遥远的边缘地带。以下就是几件物体的详细清单。1、一个真正的人。好吧,其实是一个人的部分遗骸。冥王星发现者克莱德·汤博(Clyde Tombaugh)的一部分骨灰被装在一个窗口内,安置在新视野号探测器的底部。(对,就是汤哥)容器上的铭文中写道:“封装在此处的是美国人克莱德·W·汤博的遗骸,冥王星及太阳系‘第三地带’的发现者,阿黛尔和芒罗的儿子,帕特丽夏的丈夫,安妮特和奥尔登的父亲,天文学家,教师,段子手,以及挚友:克莱德·W·汤博()。”冥王星发现者克莱德·汤博的部分骨灰,也随新视野号探测器一起飞向了冥王星。图片来源:JHU/APL冥王星发现者克莱德·汤博的部分骨灰,也随新视野号探测器一起飞向了冥王星。图片来源:JHU/APL2、大约434000人——的名字。这张“送你的名字去冥王星”的光盘上,记录了全部参与这项伟大探险的人的名字。3、一张记录着新视野号团队成员照片的光盘。4、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枚25美分硬币,新视野号就是在这个州发射升空的。5、美国马里兰州的一枚25美分硬币,新视野号是在这个州建造的。6、从太空船一号上切下的一小块部件被安装在新视野号探测器的下层甲板内部,两面都有铭文。正面写道,“为了纪念太空船一号在促进航天飞行方面所起到的历史性作用,它的一部分将伴随另一艘历史性的航天器——新视野号一同飞行。新视野号是地球针对冥王星,太阳系中已知距离最远的行星,开展的首次探测任务。”背面写道,“太空船一号是地球上第一艘私人资助的载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于2004年从美国起飞进入太空。”太空船一号上切下来的一小块部件,被安置在新视野号下层甲板的内侧。图片来源:JHU/APL太空船一号上切下来的一小块部件,被安置在新视野号下层甲板的内侧。图片来源:JHU/APL7、一面美国国旗。8、另一个版本的美国国旗。9、1991年的美国邮票一枚,上面写着,“冥王星:尚未探测”。1991年发行的美国邮票,上面写道,“冥王星:尚未探测”。图片来源:JHU/APL1991年发行的美国邮票,上面写道,“冥王星:尚未探测”。图片来源:JHU/APL据新视野号首席科学家艾伦·斯特恩博士(Alan Stern)披露,美国邮政会在探测器抵达冥王星之后发行一枚新的冥王星邮票,看起来大概是这样的:新视野飞掠冥王星之后,美国邮政可能会发生这样一张邮票。图片来源:JHU/APL新视野飞掠冥王星之后,美国邮政可能会发生这样一张邮票。图片来源:JHU/APL来源,Did You Know There are 9 Secret Items Hidden on Pluto Mission New Horizons?现在,问题来了:你猜得到新视野号上夹带的这些“货物”,为什么要凑成9件吗?话说把骨灰撒到自己发现的行星附近还是挺酷的!更新一个厉害的网站: 这里可以看到NASA各个探测器接受和发送数据的情况,实时的哟!补充你不知道的七个冥王星冷知识,选自果壳1 冥王星得名真的不是因为迪斯尼那只狗迪斯尼的普鲁托要比冥王星的命名晚。但冥王星的名字也很纠结的。曾经有一个美国土豪叫帕西维尔·罗威尔特别想找到第九行星,亲自出钱建了一个罗威尔天文台,亲自计算轨道,亲自上阵寻找,遗憾的是到死也没有找到(其实那时候他的天文台已经拍到了冥王星,但没人认出来)。后来到了1930年,罗威尔天文台的年轻天文学家克莱德·汤博终于找到了它。天文台为了命名举行了投票内部表决,名单上三个名字:Minerva, Cronus,Pluto。Minerva已经被一个小行星占用了,Cronus得到了一个特别讨人厌的天文学家的支持,而Pluto不但没有以上缺点,它的前两个字母还正好是帕西维尔·罗威尔的首字母,于是全票通过。而Pluto这个名字,其实是一个热爱古典神话的11岁英国小女孩提出来的。本来她的想法根本没机会入榜,但是她爷爷拥有一个神一样的职业——牛津图书管理员。他把这个提名告诉了他的天文学家朋友,朋友把这个提名拍电报发给了美国同行,于是有了这个名字。然而悲催的是,这个小女孩后来一辈子都遭受了别人的误会:“你怎么可以用卡通狗来给行星命名呢!”2 冥王星其实已经在1984年消失了因为它的历史太神奇了好吧,它并没有真的消失,它只是越来越小了——不不,它也不是真的越来越小,而是我们每次估计它的大小,结果都比以前更小。甚至在冥王星发现之前,天文学家就用牛顿力学推算过它的重量,结果很大。等真的发现它之后,推测出来的重量就变小了。后来发现它比以前以为的反光率高,算出来的就更小了。最后根据它的卫星卡戎进行测量,它已经缩小到了极点:只有地球的五百分之一。因为它缩减实在太快了,1980年,两位天文学家发了一篇半开玩笑的文章,说照此下去,到了1984年冥王星就要消失了——但还没完,他们根据过去的观测拟合出了一条余弦曲线,余弦是个周期函数,这意味着它会在2256年重新出现,2392年会变成12个地球大!坑爹呀。3 虽然没有消失但冥王星真的是太小了所以才被开除了它比月球还小,宽度只有中国的一半,表面积还没有俄罗斯大。它在太阳系里大小排名才第19,都比不过很多卫星。它跟卡戎组成的系统,质心甚至不在体内,双方甚至都已经相互潮汐锁定。冥王星的直径数据是2384±20km。2005年,人们发现了一个新的天体——阋神星,当时用哈勃望远镜成像测得它是km,比冥王星还略微大一点儿!太阳系里的大个子。点击看大图。或者,。图片来源:Alan Taylor这时候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跳出来了。他们说,鉴于和阋神星大小地位相当的天体还有很多,要是将来太阳系有几十个上百个大行星,那就太可怕了。这帮人早就因为冥王星的种种奇怪特征而看它不顺眼了,借此机会,就在2006年新视野出发之后不久开会表决,干脆把冥王星踢出了大行星的行列,为它建了一个新分类叫“矮行星”。开除就算了,为什么还嘲笑人家矮!当然真正的理由他们不会说啦,而是用了“不能清除所在轨道上的其他天体”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讽刺的是,到了2011年,人们用掩星法测出了新的一组阋神星直径数据:2326±12km。这就比冥王星要稍微小一点儿了。但是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打算改悔吗?nooooo。死鸭子嘴硬,他们还是坚持己见,反正冥王星比阋神星轻。哼。4 别忘了冥逆要持续到九月底哦因为它转的实在太慢了不管它是不是行星,冥王星是绕太阳转的,所以从地球上看,也会逆行。地球和别的行星都在绕太阳转,速度还不一样,内圈的经常要超车,超车过程中会看到别的星体好像在朝反方向运动——这就是逆行了。但是冥王星实在太慢了。它公转一圈要花90465个地球天,或者247.68个地球年。自人类发现冥王星以来,它才转了三分之一圈。在地球上看它,几乎是不怎么动的。正因此,冥王星最早其实在1909年就被拍下来了,但是天文学家没看见它。而因为它慢,所以不管占星术怎么说“冥王星是最不可被预知的行星”,天文学上冥逆其实是最容易预知的了:每年逆一次,每次逆半年。最近这几年的冥逆都会在4月中旬开始,9月下旬结束。5 冥王星也当过“第八行星”因为它的轨道实在太扁了如果按和太阳的距离来算的话,20世纪有五分之一的时间里,冥王星才是第八行星,海王星才是第九个。这是因为冥王星的轨道很奇怪,比别的行星扁很多——人家都是接近同心圆的。所以每一圈有20年的时间里,冥王星比海王星离地球更近。上一次这样的时间是1979年到1999年。6 虽然轨道“交叉”但还能逃脱海王淫威因为它的轨道太斜了和海王星那样的巨人都交叉上了,为什么不会撞?其实没有真交叉——冥王星的轨道整个是倾斜的,俯视图看起来是在一起,其实中间还有老远呢。又和所有别的行星不一样——这意味着它的起源甚至很可能和别的行星都不同。现在你知道为啥某些天文学家这么讨厌它了吧。除了轨道清奇之外,冥王星还和海王星形成了轨道谐振,保证二者基本同步而不会逛到奇怪的地方去。但其实这大概只是筛选的结果——冥王星这疙瘩地方当年可能塞满了小石头,轨道不对的都被海王星给清掉了,冥王星属于剩下的之一。但也只是之一,还有好多和冥王星差不多的石头在差不多的地方飘。又一个开除它的理由。7 冥王星是个会下雪的小白脸因为它表面有很多冰还有大气层照理说,冥王星这么小这么远的东西,不该那么早被人发现。但它还是被发现了,因为它特别白——反光率太高了,是地球的两倍。这主要是因为它表面有很多的冰。别高兴太早,这冰不是水冰,而是氮冰,混有少量的甲烷和一氧化碳。冥王星还有一个稀薄的大气层,也是类似的成分。巧的是,因为冥王星的轨道太椭圆了,所以它表面的温度变化也不小。这意味着随着它向太阳靠近,表面的氮冰会升华;而远离太阳的时候又可能凝华,甚至可能表现为降雪。虽然因为大气稀薄,应该不会有燕山雪花大如席,但氮雪本身就是很神奇的东西对吧。这样稀薄的大气起不到多少散射作用,因此它表面的天空基本是黑的。但是太阳依然是全天最亮的天体,正午阳光大致相当于地球的多云傍晚;而从上面看地球最亮时也是一颗三等星,肉眼清晰可见。是的,虽然你看不见它,它可是能看见你哦。(编辑:Calo)图网上找的还有冥王星别哭系列说了那么多,美国已经确立了在深空探索领域的垄断地位。我们国家真的要加油啦,美国人在这一方面确实走得太远了。其他国家基本上在太阳系其他行星的探测上一事无成,不说次次去火星都倒霉的苏联,我国也是最远只去了月球啊!待续!待续!
说个上述几位答主没有提到的,New Horizons历经9年45亿公里带去的,还有冥王星发现者,William Tombaugh的骨灰,魂归冥府,也是对他最高的致敬
歪个楼,在2007年的时候,当时我在本地非常厉害的补课班补课,有门课叫国学。我记得那是个女老师,特别有气质,从猿猴讲到人类发展史,讲天文地理,讲四书五经,放映的ppt精致大方。当时恰逢冥王星九大行星落选,她在课堂上落落大方,我为大家讲一下冥王星。去年美国已经发射了一个探测器,预计将在十年后到达经过冥王星,继续飞往外太空,途中经过木星会利用引力跳板加速保证有足够动力继续飞行...具体的内容记不太清,可是当时在想,十年,那得是多久以后啊。如今已是十年后,我终于可以看到它返回的图片。看到冥王星有什么意义呢?看到了冥王星我们还有那么多行星还在遥远的地方我们看不见。不过这都没什么关系,因为探索和希望总会在前面。就像是小时候五年级听这些感觉遥远的未来,现在就端正的在我面前。因为向前走,才会完成幼时的心愿,才不会被往事挂念。谢评论里提醒,原来是木星!(T_T)
这才是诗歌和远方啊
不邀自来,抢答:)各位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个探测器要叫New Horizons这个名字?Horizon可以翻译成不同的意思(据有道词典):地平线;视野;眼界;范围。每个放在这里是不是都很合适?新视野号在飞掠冥王星轨道后还要继续飞行并尝试探测柯伊伯带天体,有没有一种越过大洋即将发现新大陆的感觉?新视野号对冥王星的近距离探测,最直观地,给全人类揭示了“冥王星长什么样”这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你看冥王星都上了那么多回头条了,居然大家连伊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还有若干科学问题,包括太阳系起源也能通过探测结果来试着回答了。冥王星距离太阳非常遥远,上面非常寒冷,可能保留着起源时的一些特征。从深空探测的角度讲,人类的探测器到访了太阳系几乎所有的大天体,虽然系内行星上还有无数未解之迷,但跨过去冥王星这个里程碑,人类对太阳系的视野更加完整、对太阳系外探测充满期待。最新照片(来自New Horizons官方Instagram):This is the last and most detailed image of Pluto sent to Earth before the moment of closest approach - 7:49 a.m. EDT today. This image will be released and discussed at 8 a.m. EDT today.
十年前的纸飞机,现在终于飞回我手里。
美帝,掌握核心科技。不管是1969年还是2015年~
一为了一次约会,我用了九年,离开蓝色星球,飞过苍穹,踏破冰河,终于看见,你的容颜。你比想象中要胖,露出淡色的笑脸,我不再觉得寒冷。二这注定是一场孤独的旅行,相聚短暂,见着就是永远。Pluto,祝福我吧,明天,或许明天,我重新启程。奔向柯伊伯带,一路向前,渐行渐远,不知终点。
意味着下一代的孩子可以在他们的天文书、iPad 的科普软件上看到清晰的冥王星和卡戎的图像,比他们之前每个热爱天文的孩子都幸运。还有就是今天在 reddit 上看到这样的帖子:一百年前人类努力让东西飞起来,五十年前人类到达月球,如今人类的机器路过了冥王星。那么再过五十年呢?真是令人浮想联翩。
前段时间看《生活大爆炸》的时候里面正好提到了,然后忽然想起很久前看科教频道一个介绍太阳系的科教片里讲过一颗2015年到达冥王星的飞行器,马上去查关于这颗探测器的信息。07年休眠,14年12月唤醒,7年时间在宇宙中无声无息地飞行,想想都觉得伟大和梦幻。
套用一句老话,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我希望多年之后,我的子孙的子孙能够在冥王星的定居点上,遥望星空,指着那块肉眼几乎无法分辨的蔚蓝星球,说:“看,那是我们祖先生活过的故乡!”
深切让我感受到秒速五厘米里的话   澄田:“拼命的一味着追求天空,发射出那样庞大的金属块,去寻找在远方无法感知的某些东西”    远野:“那一定是一次超越想象的孤独之旅,在真正的黑暗当中一途的一味的,连一个氢原子都难以遇到,只是带着想要接近这个世界藏于远方奥秘的信念,我们就这样是要去哪里,又能去到哪里?”
dear earth,thanks for visiting
love,PlutoPS: from NSF
一张转载的图又骗了不少赞,罪过罪过航天方面,还是NSF最强,毕竟人家是专业论坛,连ULA的老大都亲自上阵回答问题
这是人类历史的上壮举之一。
“The exploration of Pluto and its moons by New Horizons represents the capstone event to 50 years of planetary exploration by NASA and the United States," said NASA Administrator Charles Bolden. “Once again we have achieved a historic first.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first nation to reach Pluto, and with this mission has completed the initial survey of our solar system, a remarkable accomplishment that no other nation can match.”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有底气说这样的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尤利西斯txt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