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 中的各边城人物形象分析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论沈从文小说《边城》的诗化特色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关键词:沈从文 小说 《边城》 诗化特色 中国论文网 /5/view-1873944.htm  摘 要:《边城》是沈从文“诗化系列小说”的代表作,研读《边城》后觉得其诗化特色主要有四个方面:故事情节充满浪漫的诗意,环境描写洋溢浓郁的诗情,语言表达蕴含丰富的诗味,人物形象彰显鲜明的诗性。      中国现代文学大师沈从文曾称自己是20世纪“最后一个浪漫派”,他在《水云――我怎么创造故事,故事怎么创造我》一文中写道:“我准备创造一点纯粹的诗……完美爱情生活并不能调整我的生命,还要用一种温柔的笔调来写爱情,写那种和我目前生活完全相反,然而与我过去情感又十分接近的牧歌,方可望使生命得到平衡。”他还宣称“有人用文字写人类行为的历史,我要写我自己的心和梦的历史”。沈从文正是在这样的创作动机的驱动下,用勃发的内心激情和温柔的抒情笔调,为人们创造出一个个具有浪漫色彩的传奇故事,编织出一个个富有诗情画意的理想梦境,谱写出一曲曲充满乡土气息的田园牧歌,形成了包括《边城》《萧萧》《三三》《月下小景――新十日谈之序曲》《媚金•豹子•与那羊》等在内的“诗化系列小说”,其中《边城》是沈从文“诗化系列小说”的代表作。研读《边城》后觉得其诗化特色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故事情节充满浪漫的诗意      一般来说,小说是由故事情节编织而成,其结构是由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组成。沈从文小说《边城》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环境美、风情美和人性美。《边城》的结构异常完美,整部小说共二十一节,第一至三节是故事的开端;第四至十九节是故事的发展;第二十节是故事的高潮;第二十一节是故事的结局。然而,《边城》二十一节,各节起讫圆满,宛如二十一首散文诗,而且一气呵成,又像一首二十一节组成的长诗。   《边城》的第一至三节主要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沈从文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以温柔的抒情的笔调,创造出“山美、水美、人更美”的田园诗的意境。你看主要人物的出场一半是“梦”,一半是理想的“现实”;主人公翠翠的诞生是其已故父母浪漫爱情的结晶;翠翠的长成和命名、老船夫的工作和性格与充满浪漫诗意的湘西有密切的关系;“这人家”的成员:“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沈从文把黄狗看成是“这人家”的成员,显示了人与自然万物的亲密关系,颇具浪漫的诗意;顺顺的发迹、家庭组合、掌水码头的事、两个儿子的命名和边城的民风、民俗等等,无不充满浪漫的诗意。   《边城》第四至十九节是故事的发展,沈从文以边城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为平台,用倒叙的方法,追述两年前第一个端午节以来发生的事情。   第一个端午节翠翠在河边看龙舟。当赛龙舟活动接近尾声时,翠翠与傩送二老初次相遇,二老的一番好意却被翠翠误解为“恶意”,并被翠翠轻轻地骂一顿:“你个悖时砍脑壳的!”接着,二老又把翠翠的恶意之言误解为“好意”。后来,二老派家里的伙计打着火把送翠翠回家,翠翠回家后为自己先前骂人的那句话“沉默了一个夜晚”。沈从文对翠翠与傩送的误解以及误解后双方的言行举止进行绘声绘色的描写,充满浪漫的诗意。   第二个端午节翠翠在河街看龙舟。翠翠一心想看看心上人――二老,“却不曾见及这个人”,后来,“从祖父与那长年谈话里”得知“二老是在下游六百里外清浪滩过端午的”。翠翠这个端午节虽然没有见到二老,却认识了二老的哥哥天保――大老,而且还得到顺顺叫大老送给她的一只“白鸭子”和许多尖角粽子。祖父好高兴,翠翠却不稀罕,因为翠翠的心一直惦念二老,而大老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在第三个端午节临近的前几天,大老向翠翠的祖父表白要娶翠翠为媳妇的心愿,大老言行举止使翠翠与二老平静的爱河中掀起一股逆浪,为充满浪漫诗意的爱情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   第三个端午节那天大清早二老借送酒葫芦给老船夫之机,邀请翠翠和老船夫到他家的吊脚楼上看龙舟,并与祖父谈了许多话,祖父听在耳里,喜在心头。而翠翠对二老的到来,表面是爱理不理,装作不认识,其实看在眼里,喜在脸上,甜在心头;特别是翠翠在顺顺家的吊脚楼看龙舟时得知:王团总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而傩送不要碾坊要渡船。顿时“翠翠脸发火发烧”,“心中不免有点儿乱”。这次活动结束时,翠翠与二老在河边再次相遇,俩人会心地微笑着与祖父一起回到他家的吊脚楼上。沈从文在此把翠翠与二老爱恋写得情真意切,且极富浪漫的诗意。   第三个端午节后,大老“走车路”,叫父亲顺顺委派杨马兵向祖父提亲,得到祖父的认可。翠翠得知“人来做媒的大老”,“不做声,心里只想哭”。大老“走车路”又在翠翠与二老平静的爱河中再次掀起一股逆浪。后来兄弟俩互相表白爱上翠翠,相约采用边城人唱歌求婚的方式,进行公平竞争,让翠翠选择。大老知道翠翠喜欢傩送后,为了成全弟弟,驾船外出,不料意外身亡。二老自认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且哥哥的尸体又没有找到,心里非常悲痛,便去川东办货,然而,去回两次过渡,由于祖父说话不得要领,导致与二老的误会不断加深。祖父又不识时务,对翠翠与二老的婚姻操之过急,让本来内心非常悲痛的顺顺产生误会,甚至有些恼怒了;祖父去核实“船总与中寨团总打亲家之事”,结果是“真的”,加上老谋深算的中寨人歪曲二老的意思,这给祖父在精神上以沉重的打击,祖父深感翠翠与二老的婚姻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而年幼单纯的翠翠全部的心念都在自己的感情上,对一连串的误会造成的严重的局面毫无察觉,祖父又不能明讲,导致他钢铁般的心理防线几乎崩溃。沈从文运用一明一暗,一紧一松的表现手法,把翠翠与二老爱情故事的发展写得波澜起伏,富有浓郁诗意。   《边城》第二十节是故事的高潮。大自然的淫威给人类带来许多灾难,人世间的误会给人们的心灵留下许多创伤,祖父在翠翠与二老爱情故事的发展过程中,愿望与现实的差距和一连串的误会,产生了一个又一个解不开疙瘩,导致他在雷雨之夜带着许多心事去世。沈从文把祖父的死也写得富有诗的意境,祖父对自己的事有预感,人事与天象非常吻合。   《边城》第二十一节是故事的结局。沈从文采用浪漫主义的笔调把《边城》的结局处理得如诗如画,收到极佳的艺术效果。   首先,祖父安息后,这家人成员的变化充满浪漫诗意。这家人还是由三个成员组成:一个伯父,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使翠翠仿佛去了一个祖父,却新得了一个伯父。”而且这个新得伯父比祖父还祖父,说故事的本领比祖父高一筹,言行举止比祖父更加浪漫,天天嘶着个老喉咙给翠翠唱歌。尤其是他(杨马兵)年青时牵了马匹到碧溪 来对翠翠母亲唱歌,翠翠的母亲不理会,到如今自己却成为这孤雏的惟一靠山,惟一信托人,充满了浪漫诗意和传奇色彩。   其次,沈从文把故事的结尾处理得更是诗意盎然。《边城》的结尾写道:“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此句展示出“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的意境(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西风颂》的诗句)。边城碧溪 的“白塔”象征“理想的人生形式”,“白塔”的重新修好反映出沈从文对重建“理想的人生形式”的信心,也给读者对未来充满希冀。然而,作者笔锋一转,写道:“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是神来之笔,宛如和尚撞钟,余音袅袅,回味无穷。这两句话是《边城》的“文眼”,暗示了二老的未来难以预料,翠翠的未来、茶峒人的未来、“理想的人生形式”重建都难以预料。但沈从文又不忍心让翠翠彻底绝望,而让她带着希望接受爱情的考验与磨难,等待恋人的归来;同时,也给读者留下希望、期待与遐想,创造出“希望与担忧同在,机遇与挑战共存”的充满浪漫诗意的艺术意境。
  沈从文深谙“文似看山不喜平”之味,运用经纬交织与明暗结合的表现手法,展示故事情节;把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人与命运的抗争、人世间的许多误会,衍生出了多变的波澜。整部小说的故事情节写得起伏跌宕,波澜迭起,散发着浪漫的诗意,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二、环境描写洋溢浓郁的诗情      小说的环境有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分。沈从文在《边城》中,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运用抒情笔调进行绘声绘色的描写,洋溢着浓郁的诗情,使人们对那“边城世界”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一)自然环境描写洋溢浓郁的诗情   沈从文曾声称:“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在这小小的边城世界中独享那份古朴清醇的自然神韵,用心享受那份来自大自然的优美馈赠,在看似简单的叙述中融会了他无限的情思。   《边城》主色调是绿色。“绿色”象征着希望、和平、宁静;“绿色”是诗的颜色,是和谐的颜色。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无处不诗情:山是绿的,水是绿的,自然景物无不映衬着青山绿水。你看:满目苍翠的大山,深翠逼人的竹篁,清澈见底的深潭碧水,古老的青石,青石滩绿绿的河藻,绿水中的船只,掩映绿水间的吊脚楼……这一切都与绿色相关,都是深浅不同的绿色意境。   《边城》共二十一节,每节都可以绘成一幅风景画或民俗画,自然而又清丽,优美而又富有诗情,让人如入梦境,呈现出自然的和谐氛围,给人创造出优美、清新、恬淡、宁静的自然环境,美不胜收。   (二)人文环境描写洋溢浓郁的诗情   沈从文说:“我们家乡所在的地方,一个学习历史的人便会知道,那是‘五溪蛮’所在的地方。那地方直到如今,也仍然为都市中生长的人看不上眼。假若一种近于野兽纯厚的个性就是一种原始民族精力的储蓄,我们永远不大聪明,拙于打算,永远缺少一个都市中人的兴味同观念,我们也正不必以生长到这个朴野边僻地方为羞辱。”沈从文正是怀着对故乡的“眷恋”和“痴情”,对现代腐朽庸俗社会风气的“厌倦”和“憎恶”,描绘出他童年记忆中的“边城世界”:社会政治环境如平静清澈的一池碧水,无波无澜,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间和谐一致,亲密无间,“这个民间世界中,一切藏污纳垢的东西都没有了,不存在什么阶级分析的东西”。文化环境健康而富有诗情:中秋节,青年男女用对歌的形式在月夜下倾吐爱意;端午节,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脚楼观赏龙舟竞赛,参加在河中捉鸭子的活动,“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鸭子的主人”;正月十五,舞龙、耍狮子、放烟火,“小鞭炮如落雨的样子”。总之,沈从文笔下的“边城世界”积淀着深厚博大而又神秘瑰丽的楚文化,是一个恬静平和而又富有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      三、语言表达蕴含丰富的诗味      “文学是藉语言文字作雕塑描写的艺术”,文学语言是指作家按照艺术世界的诗意逻辑创造的特殊话语。作家创作文学作品的目的不是告诉人们现实中具体发生了什么事,并不一定寻求与外在客观事实相符,而是要把自己对生活的审美认识用文学语言创造性地表现出来。文学作品中塑造的形象是否鲜明,是否新颖,就决定于作家对各种语言表达手段的运用。《边城》成功的条件之一,就是沈从文恰当地调用了表现语言艺术的各种手段。因此,语言表达蕴含丰富的诗味是沈从文小说《边城》的诗化特色之一。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追求词语的精炼性   沈从文宣称要把《边城》写成“纯粹的诗”,其动因是“这一年,我的过去痛苦的挣扎,受压抑无可安排的乡下人对于爱情的憧憬,在这个不幸故事上,才得到了排泄和弥补”。沈从文就是在这一动因的驱动下,把翠翠与二老的爱情故事凝结成“诗”。为此,作者在语言表达上追求词语的精炼性和诗意化。   如小说第二节第二自然段中写道:“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第一句中的“浮”这个动词,既描绘出水中游鱼悠然自得的神态,又凸显出白河之水清澈明丽的景象;第二句中的“逼”这个动词,既把细竹的深翠颜色由静态变为动态,渲染了细竹色彩的浓烈,又呈现出白河两岸的高山充满生机,富有天然之趣。这两个词准确凝炼,蕴含着丰富的诗味。又如小说第七节第十二自然段中写道:“她有时仿佛孤独了一点,爱坐在岩石上去,向天空一片云一颗星凝眸。”“凝眸”一词,既描绘出少女翠翠情窦初开,坠入爱河的神态,又暗示翠翠是在思念二老,既精到而又极富诗味。再如“祖父眼中也已酿了一汪眼泪”中的“酿”、“装成狡猾的神气笑着”中的“狡猾”、“便尽只反复温习这些女孩的神气”中的“温习”、“也同时为一些很神秘的东西驰骋,她那颗小小的心,但一到夜里,却甜甜的睡眠”中的“驰骋”等词,精炼恰当,富有浓郁诗味。而这类精炼性词在《边城》中比比皆是,可见沈从文锤炼词语的技巧何等纯熟。   (二)追求词语的含蓄性   沈从文在《边城》中常用民间的俗语来暗示故事情节的发展,使其小说具有含蓄之美。如小说第七节第十二自然段中写道:“祖父若问:‘翠翠想什么?’她便带点羞涩情绪,轻轻地说:‘在看水鸭子打架!’”文段中“在看水鸭子打架!”这是当地的一句俗语,照当地的习惯意思就是“翠翠不想什么”,其实翠翠想得很远,很多……既逼真地表现了农村少女翠翠羞涩情绪,又暗含少女初恋难以言表的心理情形,还暗示翠翠与二老的爱情故事的发展,更凸显出翠翠单纯娇憨而又有丰富情感的特征。又如小说第十节第二十五自然段中写道:“他说,‘车是车路,马是马路,各有走法。’”这是当地求婚的俗语,意思是要么走车路,由家长出面提点心正式提亲;要么走马路,以唱歌形式,唱三年六个月歌来赢得姑娘的心。再如“炒菜要人吃,唱歌要人听”、“牛肉炒韭菜,各人心里爱”、“一切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八面山的豹子,地地溪的锦鸡”等等,沈从文对民间俗语恰如其分的运用,言简意明,既含蓄又极富诗味,形成作品独特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个人风格。   (三)追求词语的生动性   沈从文在《边城》中执意追求词语的生动性,采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描绘环境,刻画人物,抒发情感,其中最突出的是排比和比喻的运用。   1.善用排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来描绘环境,刻画人物,抒发情感,是沈从文小说创作惯用的手法,他在《边城》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如:“生气了吗?等久了吗?吵嘴了吗?”这是由三个问句组成的排比,既凸显老船夫情场经验老到,又表明老船夫自作聪明,胡乱估计,还暗示老船夫与二老的误会加深。又如:“翠翠不能用文字,不能用石头,不能用颜色把那点心头上的爱憎移到别的一件东西上去,却只让她的心,在一切顶荒唐的事情上驰骋。”这是由三个否定句组成的排比,既说明了翠翠每天做梦的原因,又表明翠翠对二老的感情越来越浓烈,还暗示翠翠在二老面前是羞怯的,她对二老的那份痴情没有采取有效的行动,只能在心里驰骋。再如“火是各处可烧的,水是各处可流的,日月是各处可照的,爱情是各处可到的”。这是由四个主谓句组成的排比,既突出了边城人民的民俗风情的质朴,又暗示着爱情生活的自由。此外,“她喜欢看扑粉满脸的新嫁娘,喜欢说到关于新嫁娘的故事,喜欢把野花戴到头上去,还喜欢听人唱歌。”这组排比,既表露了翠翠初恋的情形,又暗示翠翠追求爱情的强烈。沈从文在《边城》中恰当运用排比,达到言简意明,生动形象,节奏和谐,情真意切而又富有诗味的艺术境界。   2.巧用比喻。在《边城》中,沈从文常用比喻修辞手法对“爱”与“美”的诗性进行讴歌与咏叹,达到了高度的审美境界。
  如《边城》第一节第六自然段写道:“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的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这里以“水晶”比喻翠翠清澈明亮的眼睛,以“小兽物”和“黄麂”来比喻翠翠天真活泼、乐观善良的性格,既生动形象,又表达了作者把对翠翠的喜爱之情。又如《边城》第三节第八自然段中写道:“这船便如一枝箭似的,很迅速的向下游长潭射去。”这里以射箭速度比喻船的速度之快,既突现了边城青年人健康强壮而富有活力,又暗示边城山水之美,创造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意境。再如“鼓声如雷声”、“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一切皆像是祖父说的故事”等等。沈从文在《边城》中恰当运用比喻,既生动形象,又蕴含丰富的诗味。      四、人物形象彰显鲜明的诗性      在传统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通过对人物进行精雕细刻描写来实现。人物描写又包括肖像、行为和语言描写,这些对人物进行精雕细刻的描写占据了大量的篇幅。在诗化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是体现人物的诗性品格,人物描写多彩用白描手法,三言两语勾勒出人物的诗性。沈从文在《边城》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彰显鲜明的田园牧歌的诗性品格,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理想。   如沈从文笔下的翠翠是其父母通过边城人惯用的以歌求爱的方式唱出来的,是父母富有浪漫诗意的爱情结晶,她的骨子里有父母遗传的田园牧歌的诗性基因;而且她又是在富有自然诗性的环境中成长,这来自大自然的诗性环境养育了她田园牧歌的诗性品格;翠翠与二老的爱情也是在充满浪漫诗意的氛围中孕育、发展的。因此,沈从文把翠翠塑造成天真活泼、纯朴良善、乐观勤快、情感丰富的艺术形象,彰显翠翠具有鲜明的田园牧歌的诗性品格。   又如沈从文笔下的渡船老人有纯朴良善,诚实本分,勤劳勇敢,热情好客,重义轻利的传统美德:他管理渡船,无论风吹雨淋,寒暑春秋,皆忠于自己的职责。因为食公家粮禄,过渡人出于感谢送给他的钱物,他一概极力退还;不得已得来的好处,总想法超量报答;他又有憨态固执、迂阔天真的“老顽童”的性格;他在家里非常节俭,但对客人落落大方,尽在壶中酒;而芥微小事,老人的反应却庄严凝重,二者形成强烈反差。所有这些,都彰显出渡船老人鲜明的诗性品格。   再如沈从文笔下的其他边城人:船总顺顺正直豪爽,而又古道热肠,乐善慷慨;天宝大老豪勇率直,而又知情晓义,守信自约;傩送二老眉眼俊秀,而又不图名利,爱情专一;老道士乐善虔诚,而又忠于职守,尽心尽力;老马兵心地善良,而又情感丰富,求爱浪漫;船总家的水手服从安排,而又公事公办,尽职尽责等等,这些边城人的诗性品格跃然纸上。   总之,沈从文笔下的边城人是“一群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人,具有田园牧歌的诗性品格,是人性美的代表,他们保持着昔日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与纯朴勤俭的古老民风。沈从文在《边城》中给人们建构了一个充满自然人性的“理想的边城世界”。      作者简介:黄巨龙,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文秘教研室主任,讲师,经济师,主要从事文学、写作研究。      参考文献:   [1] 沈从文.虎雏[C].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2009.   [2] 刘洪涛.《边城》:牧歌与中国形象[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3] 沈从文. 沈从文文集[C].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边城》阅读提示及练习、参考答案
《边城》阅读提示及练习、参考答案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苗族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积极创办刊物,并以此为阵地,集合许多北京文人,形成了“京派作家群”。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其巨著《中国服饰史》为学界所重。文学创作数量惊人,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1988年病逝于北京。
主要文学贡献:创造了一种采用抒情笔调描写的具有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受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景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情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反朴归真的牧歌情调。这种乡土抒情体的美学风格代表了京派作家的社会理想,也对后来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主要作品:
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
长篇小说:《边城》、《长河》。
内容精要:&&
故事发生在湘西边境的一个名为“茶峒”的小山城。山城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老人管理着小溪边的渡船。他活了七十年了,从二十岁起便守在溪边,五十年来用船来去渡了若干人。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女孩子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十五年前同一个茶峒军人,很秘密地背着爸爸发生了暧昧关系。有了小孩子后,军人看她无远走勇气,于是商量双双殉情。男的首先服了毒。女儿一面怀了羞愧,一面怀了怜悯,仍守在父亲身旁,待小孩生下,却到溪边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在一种奇迹中这遗孤长大成人了,一转眼,便十三岁了。因为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老船夫为这可怜的孤雏取名“翠翠”。翠翠出落得很标致。
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掌水码头的名叫顺顺。他的大儿子已十六岁,小的已十四岁。两个年轻人皆结实如小公牛,能驾船,能泅水,能走长路。年纪大的像爸爸,豪放豁达,不拘小节。年幼的气质近于白脸黑发母亲,不爱说话,眼眉却秀拔出群,一望即知其为人聪明而又富于情感。大的叫天保,小的叫傩送。
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与过年。端午时节,有赛船,有人在水里比赛捉鸭子。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天保和傩送皆是泅水划船好选手。
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便这样开始了。
翠翠一天比一天大了,无意中提到什么时,会红脸了。时间在成长她,似乎正催促她,使她在另外一件事上负点儿责。翠翠在一个端午节的划船赛上,偶然与傩送相遇。自那次相遇后的两年里,翠翠的心里一直装着一个人儿。而傩送的心里也萌发了微妙的情感。这时,天保让父亲派人到翠翠家提亲。但是老祖父不能明白翠翠的内心,翠翠的羞涩使她也不能直接表白。老人家想起了边城人特有的求婚方式,让天保在月圆之夜唱歌给翠翠,让他自己打动翠翠。
然而天保的事让傩送知道了。傩送同时也让哥哥知道了弟弟的心事。这一对难兄难弟原来皆爱上了那个撑渡船的外孙女。傩送想了一个主意,在月夜两人同过碧溪去唱歌。不让人知道是弟兄两个,两人轮流唱,谁得到回答,谁就娶翠翠。
在那个月夜,翠翠被歌声打动了。老祖父都看在了眼里。可是,老祖父却不知道,那晚只有傩送一个人在唱歌,天保没有生就一副好的歌喉。而老祖父却以为是天保赢得了翠翠的心。当他向天保说起翠翠听到歌声时的感受时,天保明白了一切。于是,他驾船远行了。然而,他的船偏偏遇险,天保死了。天保的死使顺顺和二儿子傩送的心里都有了一个解不开的结,他们都觉得这跟老船夫和翠翠有关。
就这样,傩送带着莫名的悲哀也下了桃源。老船夫在听说了这个消息的那个暴风雨的夜里突然去世了。顺顺说接翠翠到他家,等傩送回来完婚。但是,翠翠更想留在溪边的小房子里等待。祖父的朋友老兵马陪翠翠渡过了几个夜晚,把她以前不知道的事,全告诉了她。祖父怎样为她的婚事奔波,两兄弟之间的争夺。老兵马与翠翠做伴,把一个一个日子过下去。
可是到了冬天,那个塌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挚、热烈的爱情的赞歌,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之诗,绘就的无彩之画。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被人们誉为“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田园诗的杰作”。表现的是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边城”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即边地的小城,同时也是一个时间概念,文化概念。《边城》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作品,《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很深的悲剧感。
写作背景:
沈从文是带着年青人的理想和热情,带着对新世界的热望,从荒僻、闭塞、落后的湘西赶到大都市北京。然而,迎接他的却是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官僚共同统治下的黑暗天地。身处于虚伪、自私、卑鄙、懦弱、冷漠而又冠冕堂皇的都市,沈从文感到,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要脱离眼前的苦难,唯有重造有形的社会和无形的观念,必须重铸我们的国魂。于是,他将表现一种“优美健康,自然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他生在湘西,长期生活在湘西,对故乡人民怀有着特殊的深厚的感情。于是,他便用自己的笔,勾勒了一幅幅湘西风俗画,以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来表现自己所崇奉的民族传统美德。
人物形象分析 
(1)翠翠:
小说中的主人公翠翠是作者笔下“爱”与“美”的化身,她是一个天真善良、温柔清纯、聪明乖巧的少女。自幼父母双亡的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因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虽然有外公无微不至照顾自己,但是并不能真正理解她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情怀,内心无比孤独。她情窦初开,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但少女的羞涩又使她难以明确表达。面对爷爷的委婉引导,旁敲侧击的询问,虽心知肚明,却又闪烁其辞地表明态度。最后天保闯滩而死,傩送离家出走,外公为她的婚事忧愁而亡,她只能凄凉地守着渡船,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没有人能告诉她要孤独地等到什么时候。但她仍矢志不渝地等待着心上的人的归来,表现了她爱的执著。总之,翠翠是一个善良聪慧温婉多情的少女,外表的温婉羞涩与内心的炽热多情融为一体,是一个成功而又独特的人物形象。
爷爷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他善良纯朴、重义轻利、热心好客、甘守清贫。为了心爱的孙女,他献出了一切。她为翠翠的亲事操心担忧,尽力促成翠翠爱情的实现。在生活上,对翠翠也是无比关怀,不让翠翠坐热石头,惟恐翠翠生病;在感情上尽力体谅翠翠的心思,翠翠忧伤寂寞时为她讲故事、说笑活、唱歌。外公因为女儿和女婿的悲剧,在他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痕。翠翠害怕地痛哭让他觉得莫名其妙,他给孙女讲母亲的故事,更让孙女感触不已。对于天保兄弟的选择,他却没有直接告诉翠翠,反而让孙女“心中不免有点乱”。他对翠翠“温和悲悯地笑”,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既爱孙女,又害怕她再走母亲的老路,却不能直接说出来。节选部分以后因天保的死造成孙女的悲剧,他又无能为力,不能向任何人求助诉说,只能撒手而去。可以说他是在孤独中死去的。
(3)天保兄弟
天保:个性豪爽、慷慨。他是船总的大儿子,却爱上了贫苦摆渡人的孙女。他喜欢翠翠,托媒被糊里糊涂地拒绝回来,他不知道翠翠喜欢傩送傩送也喜欢翠翠,在不知情中踏入了爱情的矛盾中。后来他知道弟弟也爱翠翠,两人唱歌“决斗”,他却因为自己先提了亲,“作哥哥走车路占了先”,一定要弟弟先唱“一开口”,他知道自己不是“敌手”,就很大度地成全了弟弟,充分表现了他的手足之情,后来他外出闯滩,一是为了弟弟的幸福,也是为了自己心中的失望和难过,“好忘却了上面的一切”,最后意外遇难,可以说是为了亲情和爱情而死。也正是他孤独的归宿。天保真诚善良,但缺乏傩送的纯洁,他爱翠翠,可又犯难:“翠翠太娇……”在爱情里掺着世俗的计较。
傩送:外在俊美,善歌。心灵勇敢、坦白、无私、正直,为爱情不计较任何物质得失。他也可以说孤独地追求爱情,和哥哥的“决斗”,夜半唱情歌,却并不为心上人所知。最后也孤独地出走,不知道飘泊到什么地方。
边城描绘了一幅民风淳朴的风情画,作者深情地歌咏亲情、爱情、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之情的美丽,充分展示了湘西的古老民俗与人物的善良心地。无论是植根于当地悠远历史土壤里的“爷爷”的那种自甘贫苦而生性达观、洞悉世情而信守天命的善良,还是在古老传统里出新枝、尚未沾染世俗尘埃的“翠翠”“天保”“傩送”那种初涉人世而摒弃旧俗、虽历风雨而其志不渝的聪慧,作者无不凭着自己敏锐的艺术感受力,捕捉到了那种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和坦诚,反映着他对美好人性的赞颂和已被现代文明锈蚀和破坏的传统美德的呼唤。作者推重湘西人的人生方式,表达了想以此重建民族品德和人格的美好愿望。
【可能考到的问题】
1、简述对《边城》 “美”与“爱”的理解。
《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宁静的生活若和当时动荡的社会相对比,简直就是一块脱离滚滚尘寰的“世外桃源”。在这块世外桃源中生活的人们充满了原始的、内在的、本质的“爱”。正因为这“爱”才使得川湘交界的湘西小城、酉水岸边茶峒里的“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边城》正是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纯纯情爱、祖孙之间的真挚亲爱、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作者想要通过翠翠、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现实的黑暗与痛苦,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
2、《边城》翠翠的形象分析。
要点:翠翠的品性美、童贞美和爱情美。
他笔下的翠翠,与青山绿水作伴,心灵上没沾染一丝尘埃。她乖巧伶俐又带有山区女孩的淳朴,天真而不娇嫩,而她在恋爱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爱美,则更是真切感人。翠翠对“爱”的到来是怀着既向往又担忧的复杂心理的。她“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
“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而这正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心理最细致入微的生动写照,洋溢着爱和美的柔情蜜意。当翠翠想到自己走后,爷爷的孤独、凄苦、伤心与焦虑时,她又不免担忧起来。于是认真地说:“爷爷,我一定不走……”这是怎样一幅充满祖孙之爱的人间情画啊。
3、《边城》究竟是牧歌还是悲剧?
这部小说通过对湘西儿女翠翠和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的描述,反映出湘西人民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惨痛事实。翠翠是如此,翠翠的母亲也是如此,她们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痛而惨淡的人生,却找不到摆脱这种命运的途径。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与相互不理解,最终落得“翠翠在渡口孤独地等候傩送的归来"。悲剧情调又是同作者的泛神论的哲理感悟相融汇的,具体表现在作品中的天人合一:日头似乎通人性,黄狗也写得极富灵性。作者是有意将自然力的破坏同善的不幸布置在一起,产生强烈的悲剧效果。沈从文通过《边城》这部爱情悲剧,揭示了人物命运的神秘,赞美了边民淳良的心灵。关于《边城》的主旨,用沈从文自己的话说就是,“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4、简述关于翠翠的一个故事
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翠翠在祖父的安慰中睡着了。第二天,翠翠发现渡船不见了,白塔塌了,老人也死了。在葬礼上,翠翠明白了之前所不知道的许多事,她哭了一个夜晚。最终,渡口只剩翠翠守着那个破碎的梦:那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5、作品所描写的环境表现出哪些特点?
风景美:湘西山城充满了安静活泼、生机盎然的风景美,天朗、风轻、水清。这个健康、自然、优美的世界。
风俗美:中秋夜,青年男女用对歌的方式在月夜下倾吐爱慕之情;每到端午节,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脚楼观看龙舟竞赛,参加在河中提鸭子的活动,正月十五夜晚,舞龙、耍狮子、放烟火,使小小的山城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这些山花流水般的风俗画笔,散发着泥土的清香,显示了湘西山城特有的地方色彩。
人性美:湘西民风古朴而淳厚,老船夫、翠翠、天保、傩送,还有士兵、水手、过往的商旅,尽管物质条件并不相同,但质朴、纯真、善良的品性却是相同的,都具有一种单纯的善良、原始的可爱,他们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这里的一切,没有受到都市物质文明的污染,单纯寂寞,如梦一般宁静美好。
6、作者为何要把边城湘西普通人的生活写得如此美好?
作者创作的用意在于要把两种现实进行对照:一种是用边城人的淳朴善良、正直、热情跟都市上流社会的虚伪、懦弱、自私、势利、男盗女娼相对照;即把过去的人情美与今天的惟利的人生观相对照。在这两种对照中,使人们能够从一个乡下人的作品中,发现一种燃烧的感情,对于人类智慧与美丽的倾心,健康诚实的赞颂,以及对于愚蠢自私极端憎恶的感情。他主张好的作品,除了使人获得真美感觉外,还有一种引人向善的力量。
作者采用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对边城的风景美、风俗美与人性美做了理想化的表现。小说灵气四溢,犹如一支优美的田园牧歌,一曲古老人性的绝响。语言文白杂糅,丰富多变,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
7、艺术成就
 & 牧歌田园风格
  现代批评家常常把那种偏于表现单纯、素朴生活,并常与现代生活相对照的作品,都称作牧歌式的作品。
作者以他特有的审美眼光,放开笔墨,绘出了一幅幅明媚秀丽的风景画,溪边的碾坊、水车,河上的方头渡船,攀渡的缆绳,河岸的白塔、青崖、黄狗,山上的翠竹,丛林,鸟语,乃至自然界的雾霭风雷,无不写得美不胜收,使人如置身湘西边地山光水色之中。
  《边城》还充分地描绘了湘西边地风俗。元宵节的烟火,端午节的龙船,中秋节的赏月,和月下男女沟下对歌,都表现出湘西边地风俗纯真的美。这一幅抒情诗般的风景风俗画卷,构成了小说中人物活动的背景。同时这风景美与种种光彩夺目的人情美交相辉映,浑然一体。小说中的人物都具有淳朴、美好的天性。。沈从文以一种美好而自然的人性建构了一个诗意的田园牧歌世界。
  沈从文的贡献在于创造了诗意的抒情小说文体。他实际上是把诗和散文引进了小说之中,打破了三者的界限,从而也就扩大了小说的表现领域及其审美的功能。他注意意境,表现凡夫俗子的日常生活时重在风俗,重在人情,使优美与平庸交织,淳朴,健康与原始,蒙昧并存。他的办法是“纯化”,把自然景物,社会生活场景的描绘尽是融入简朴的生活情致之中,人和自然合一,或者自然环境成了人性的外化。如《边城》自然景致如此之美,就掺和着作者的情感,回忆,想象,无处不在体现作者的审美追求。自然景物与人事民俗的融合、作者人生体验的投射、纯情人物的设置、流动的抒情笔致等,共同造成现实与梦幻水乳交融的意境。
  试看小说中写翠翠梦里听到傩送在山崖上为她唱歌一段,糅想像、幻境、联想于一体,字里行间则灌注着流动的意绪,是沈从文的抒情韵致的典范。
出色的心理描写。
  作者关于以一种细致入微、逼真传神的心理刻画揭示人物内心的隐秘。心理描写(如第六章最后她望云遐想),“……她有时仿佛孤独了一点,受坐在上去,向天空一片云一颗星凝眸。祖父若问……她带点害羞情绪,轻轻地说:在看水打架。“这里展示了一个山村少女单纯天真,害羞迷惘的心灵:刚刚萌发的爱情缠绕着她,她感到有一种新的东西闯进了她单纯的生活,但又因涉世不深,感情幼稚,这势必引来她内心的迷乱和孤寂,也羞于对任何人说出,哪怕最亲近的爷爷也休想知道。”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的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的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蹿过悬崖半腰--去作什么呢?摘虎耳草!“这是翠翠的梦境,也是爱情的梦境;这种大胆奇特的想像,梦境正是翠翠对傩送爱情的真实感受。这样细腻逼真地刻画出一个情窦初开的山村少女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从而给人一种诗意般的回味和美的感受。
江苏高考名著阅读简答题汇编之《边城》
1、有人说,沈从文小说《边城》中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就是“可爱”,即使不属一个阶层的人物也是这样。试举例说明这一特点。
答:《边城》中不但翠翠、爷爷可爱,就是船总顺顺也是一心为他人着想,当地驻军似乎也能“与民同乐”,如端午节的表现就是如此。
2、《边城》在故事的发展中穿插了对歌、提亲、赛龙舟等苗族风俗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展示了作品中美好的人性所处的美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既是“边城”乡土性的诗意揭示,又是扑朔迷离的诗意烘托。
3、沈从文认为环境是人物的外化、人物的衍生物,所以他的小说多从交代环境人手,试分析《边城》的开头部分在这方面的特点。
答:《边城》由描写“茶峒”开始,白河(酉水)、河街、吊脚楼、妓女,写了长长的几节,为翠翠出场作背景。
4、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边城》中傩送的性格特征。
答:勤劳勇敢、热情大方、忠于爱情。
5、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来概括《边城》的主人公翠翠的性格特征。
答:美丽纯洁、天真无邪、乖巧活泼。
6、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来概括《边城》中的船总顺顺的性格特征。
答:豁达洒脱、公正廉洁、慷慨好义。
7、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来概括《边城》中的老船夫的性格特征。
答:忠于职守、慷慨豪爽、忠厚善良。
8、《边城》写天保溺死,傩送远行,老船夫与世长辞之后,翠翠是怎么选择自己的人生的?
答:翠翠怀着对祖父的伤悼和对情人的系念的双重感情继续守着渡口,摆渡过往行人。夏去冬来,坍了的白塔重建了,而傩送仍未有归期。
9、《边城》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追求?
答:《边城》以湘西小山城茶峒及附近乡村为背景,描写一个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作品细腻刻画了纯真的男女之爱、和美的亲属之情、质朴的邻里之睦,生动地展现了边城人民健康、优美、纯朴的民风和人情,讴歌一种淳厚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人生,表达了作者内心对理想人生的执著追求。
10、《边城》中的傩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傩送外在俊美,善歌。心灵勇敢、坦白、无私、正直,为爱情不计较任何物质得失。他也可以说孤独地追求爱情,和哥哥的“决斗”,夜半唱情歌,却并不为心上人所知,最后也孤独地出走,不知道漂泊到什么地方。
11、试分析《边城》中翠翠这一人物形象。
答:翠翠天真善良,温柔清纯,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她情窦初开.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傩送远去后,她矢志不渝地等着心上人归来,表现了她对爱的执著。
12、《边城》让我们了解丁许多湘西民俗,请说说“爷爷”向翠翠所说的求婚的两种方式。
答:一种是走车路,就是婚姻由家长做主,请了媒人到女方家中提亲。一种是走马路,就是婚姻由小伙子自己做主,那就为姑娘唱三年六个月歌。
13简述《边城》中对“美”与“爱”主题的诠释。
答:《边城》以摆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宁静的生活若和当时动荡的社会相对比,简直就是一块脱离滚滚尘寰的“世外桃源”。在这块世外桃源中生活的人们充满了原始的、内在的、本质的“爱”,正因为这“爱”才使得川湘交界的湘西小城、酉水岸边茶峒里的“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边城》正是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正情爱、祖孙之间的真挚亲爱、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作者想要通过翠翠、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现实的黑暗与痛苦,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
14.请说说《边城》中爷爷形象的特点。
答:勤劳善良、朴实憨厚、忠于职守、恪尽本分、阅尽人事、饱经风霜、快乐豪爽、略带幽默。小说正是通过这一形象展示亲子之爱的人情美的。
15.“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是《边城》结尾的文字,请对这个结尾作简要评述。
答:结尾预示翠翠与傩送的爱情以悲剧而告终。“—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翠翠与傩送的情感之间碰上了太多的人事和人情,悲剧也就成为必然。但凄凉、哀愁与牵挂、期盼并存,傩送的回与不回虽然难以预料,但这对年青人纯纯的情爱已成为永恒。读者也从心底里祝福这对有情人能早日喜结良缘。
16.沈从文《边城》中的老船夫待人接物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请举出一两个细节加以具体说明。
答:重义轻利。①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老船工必一一捡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认真告诉那人,他有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如果不管怎样还是有人给钱,老船夫就拿这些钱托人买茶叶和草烟供过渡人享用。②老船夫去买肉,人家不要他的钱,但他也不想占屠户的便宜,他会预先把钱算好,猛地把钱掷到钱筒里,提了就走。
17.举例分析《边城》中的人情美。
答:《边城》中的人物勤劳善良,纯朴可爱。如老船夫忠于职守,对过河人分文不收,实在难却的则买了烟茶再招待乡亲。船总顺顺虽是富人,但常常体恤穷苦人,老船夫死后,他资助并组织安排料理丧事。商客等各式人均待人以诚,表现出仁厚、纯朴的民俗、乡风。
18.有人说:《边城》中在祖父叙述翠翠父母的爱情故事时之所以不和盘托出,主要是为了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
答:既是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又是塑造人物的需要。因为翠翠是作品的主要人物,详写父母的爱情故事,势必削弱对主要人物的描写。
19、请概括《边城》中天保、傩送兄弟的共同特点。
答:两人都是船主,又都是船手。哥俩都忠诚地爱着翠翠,对待爱情又都具有自我牺牲的谦让美德。当自己的幸福与别人发生矛盾时,能忍痛割爱,成人之美。
20、请简述沈从文的以《边城》为代表的乡土小说的共同特征。
答:小说有显著的文化历史指向、深厚的文化意蕴,具有独特的人情风俗的乡土内容,这种小说,不重情节与人物,强调叙述主体的感觉、情绪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21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有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外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述环境对人物心理活动有怎样的影响?翠翠为什么心里会感到“薄薄的凄凉”?
答:环境特征:忙碌一天的安静下来了,天上的红云,嗅着空气中残留的白天的热闹气息,万物生机勃勃,雀子、杜鹃、泥土、甲虫都热烈勃发。翠翠心理:面对热闹环境的寂寞惆怅,觉得自己太平凡,好像缺少了什么,内心骚动不安的爱情情愫通过景物对比和环境对心理的烘托,不由心生薄薄凄凉。
22.简述《边城》中翠翠母亲的故事及其作用。
答:《边城》通过翠翠父母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人民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剧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在小说的第一章,作者就交待了翠翠母亲的故事:她和一个军人唱歌相熟后有了私情,军人服毒自杀,她在生下孩子之后也追随赴死。
23.有评论家说《边城》中的老船夫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谈谈你的看法。
答:同意。他善良、勤劳、朴实、憨厚、忠于职守、恪尽本分。他生活清贫,但却从不贪心;乐善好施,却从不索取。对于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他疼爱有加,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给了她们。老船夫的优良品德仿佛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化身。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原始而又纯朴的人性之美。
24.请结合《边城》中的次要人物如船总顺顺、杨总兵等,简析其“人情美”。
答:船总顺顺为人和气、大方、能济人之急。老船夫去世的时候,所有人都来帮翠翠办丧事。杨总兵还一直陪着孤苦的翠翠。从这些人物身上我们都能看到人情之美。
25.“可是到了冬天,那个坍塌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对这小说的结尾,谈谈你的感受。
答:①白塔的倒掉又重修,象征着原始而古老的湘西的终结,和对重造湘西未来的渴望。②二老和翠翠的未来难以预料,反映了作者对“湘西世界”的“理想人生形式”在现代社会冲击下的隐忧。也可能终结,也可能新生。
26.“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请鉴赏《边城》这个开头。
答:①开头采取了讲故事的方式。②语言朴素,平易亲切(用了顶真修辞格),一下子带起了全文牧歌一样的意境。
27.有人说:“和当今少女相比,翠翠对待爱情太过天真幼稚,不敢大胆追求幸福。”请结合小说情节,谈谈你的看法。
答:主人公翠翠美丽温柔、淳朴善良、温婉多情,是爱和美的化身。她对待爱情温婉含蓄,忠贞执著。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少女敢于大胆追求爱情和幸福,但似乎少了些含蓄。时代不同,人对爱情的追求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但并不能因此否定翠翠这个人物形象的独特魅力。
28、《边城》中多次写到翠翠一个人无由地哭,请简述翠翠哭的原因。
答:翠翠的少女春情早已萌动,但这种朦胧的心理翠翠却无法明确说出,没有母爱、心理孤独的翠翠面对内心情感不知所措。而爷爷却又总用说笑话的方式,试探她微妙难言的心理,她只能羞涩地极力回避。加之前来提亲的又是并不中意的天保,去看赛龙舟时又听到关于傩送和有碾坊陪嫁的王团总千金的传闻,这样的难题翠翠不知如何面对。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边城人物形象分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