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三相电机反转如何调成正转异步电机双重联锁正反转启动反接制动电路,该怎么改造成plc梯形图啊?

电气的基本原理篇1
【关键词】电子节气门;原理
一、电子节气门的基本结构
电子节气门体主要应用在配备有车身稳定控制系统esp和牵引力控制系统tcs装置的车辆上。(1)主要结构:节气门位置传感器tp;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app;节气门作动器;节气门作动器控制模块。(2)功能和工作过程。它具有普通节气门的基本功能,其作用是打开进气歧管在总管上的通道,不同工况打开不同的开度,一般轿车的节气门都是由脚踏板带动的油门拉线控制。但这种拉线控制的节气门在急加速等特殊工况时有进气迟滞现象,也就是说在急加速等特殊工况时,节气门的开度信号通过节所气门位置传感器已送出,但实际进入气缸的空气并没有及时跟进,而且节气门处在气流扰动下并不是很平稳,因此空气量并不稳定,加速不理想和不稳定。而电子节气门可根据节气门位置信号,pcm直接驱动直流电动机快速作响应,及时地将节气门打开所需的开度,而且电子节气门在自身减速机构的自锁作用下,不会因为气流的扰动而波动,以保证发动机的进气量和转速的稳定。
二、电子节气门各构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电子节气门总成主要包括节气门、电动步进电机(节气门上)、双节气门位置传感器、齿轮和一个弹簧。其中电动步进电机由来自pcm的负载循环信号控制。一个同心的弹簧控制节气门,当节气门打开到接近关闭的位置,如果步进电机电源丢失,弹簧将关闭节气门到限位位置。当节气门完全关闭的时候,弹簧也将尽力打开节气门。节气门开启是利用节气门上的直流电机通过减速机构来自动实现的。(1)节气门位置传感器tp。节气门体总成内设有两个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一个用于向pcm 发送实际的节气门开度,而另一个则用于检测控制传感器的异常,以确保传感器的可靠性;节气门体的树脂盒内装入了两对电位计;节气门体内的两对电刷根据节气门的移动量来接触可变电阻器,触点上变化的电压信号被发送到pcm。(2)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app。app用于监视加速踏板的开度,当加速踏板被踩下时,电阻改变,从而导致电压变化。此传感器将改变的电压值发送到pcm;一个电位计用于向pcm发送驾驶员所操纵的加速踏板行程,而另一个则用于监视传感器值是否正常,以确保传感器的可靠性;两个传感器具有不同的可变电阻范围;传感器支架上设置有限位器,其设计意图是,如果连杆转动超过一定量时,则加速器拉线连杆将撞击到限位器上。(3)节气门作动器。在不向电机提供电源时,节气门在节气门体内的缺省弹簧力的作用下,从其全闭位置稍微开启一点;当向电机供给电源时,电机将通过中间齿轮,实现节气门的开启和关闭;开启和关闭节气门的力矩采用负荷控制;当断定驾驶员要求快速加速时,施加到电机的电流量将增大,从而加大转动力矩,以迅速做出反应;当力矩水平达到能够满足目标节气门开度的水平时,负荷率即受到控制,以保持节气门的位置;在关闭方向上,当使负荷系数小于被保持的恒定值时,节气门即在节气门回位弹簧力的作用下回位;当需要快速减速时,如驾驶员突然松开加速踏板时,电机的极性将被反转,以完全关闭节气门。(4)电子节气门体的工作原理。凡是使用了tcs(牵引力控制系统)或esp(车辆稳定控制系统)技术的车型,在tcs作动时除了对驱动轮施加制动外,还通过电子节气门对节气门开度进行控制。所以必须要安装电子节气门控制系统etcs。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将驾驶员需要加速或减速的信息传给电子节气门控制单元,控制单元依据该信息计算出最佳节气门的开度,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的信息对节气门开度不断进行修正,使节气门开度符合驾驶员所需要的理想开度。电子节气门控制单元还和发动机控制单元、自动变速器控制单元进行通讯以便对喷油次数、换挡点、变速器主油压等进行精确控制。通过etcs,pcm能够以电子信号的方式,接收到驾驶员操纵加速踏板行程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计算驾驶员所要求的扭矩,然后,再根据计算扭矩对节气门的开启和关闭进行控制。电子节气门系统,取消节气门拉索,由传感器向发动机提供加速踏板位置信号,提高节气门操纵系统的传输效率及准确性

参 考 文 献电气的基本原理篇2
【关键词】电力拖动;一体化;教学过程设计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与变化,一体化教学的优势与成效非常显著,因而被广泛推崇。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课程从传统教学方式上,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技能训练均已经非常成型。如何实现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一体化教学也被广泛研究与实践着,下面本论文将针对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过程设计进行阐述。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理论教学一般分为四个模块:常用低压电器元件、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典型机床的电气控制线路;而在技能训练中,我们经常以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拖动电路,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拖动电路,以及典型机床电气控制原理图、安装接线图的识图、控制柜中元件的布置与安装、电气接线、故障排除为主要训练项目。从教学设计角度,理论教学往往先于技能教学,但是还是难免存在学生学过后,只是短暂性记忆,等到技能训练时又要重新学习。一体化教学的最大优势就是在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后,就可以马上通过相关实训项目训练得到验证,可以有效巩固学习成果。所以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作为成型的教学科目进行一体化教学是容易实现的。那么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学科一体化教学过程如何进行呢?
1.低压电器元件教学
低压电器元件在传统理论教学中一般主要介绍常用元件的结构、原理、图形文字符号及相关技术参数等。如若进行一体化教学,应该以实物呈现用类元件的不同结构、规格、尺寸及应用场合,使学生对低压电器元件有最起码的感官认知。还要使学生有主次的熟悉并掌握典型设备和生产线中所应用的常用低压电器元件的内部结构、原理,电气接线部分。可通过万用表测试低压电器元件的电气接线部分的好坏,观察外观,判断其是否可以应用,并能准确判断其故障可能所在。如果可以维修或恢复,学生可以练习拆卸低压电器元件,并重组使元件恢复原有的电气性能及机械性能。如果不可恢复,应能够给出合理的理由,并能按照原有应用进行更换(注意低压电器元件的技术参数、类型、型号等要满足要求)。如存在低压电器元件的铭牌破损或看不清楚的情况,学生还应具备元器件选择的能力,对于元器件的选择可作为学生能力提升项目进行。
2.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
在讲解由低压电器元件逻辑连接的电气线路前,要简要介绍电气控制系统图(电气原理图、电器布置图、电气安装接线图)的识图以及绘图规则。而后开始介绍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每种控制线路应结合现场实际应用说明。基本控制线路教学过程如下:
(1)讲解各个拖动线路的基本控制环节的工作原理,如自锁、点动、联锁、电气互锁、多地点启停、自动往返等;
(2)电气原理图的识读,电器布置图的识读,电气安装接线图的识读;
(3)根据电动机的拖动控制线路所给低压电器元件及电器布置图进行低压电器元件的布件;
(4)按照电气原理图或电气安装接线图进行电气接线;(接线要符合安装工艺,更要符合现有生产实际。对于所用导线的选择学生应该掌握,根据实际经验进行导线截面、类型、颜色的选择;也可以通过常用线口诀进行。)
(5)所安装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调试。对于简单基本运行电路可以应用万用表(数字万用表或者指针万用表),利用电阻测量法(选用欧姆档,要注意欧姆档位要合理选用,需要考虑线路中负载阻值。)进行检测,判断所安装拖动控制电路能否正常运行。如果测试现象表明可以正常运行,再上电试验,用以验证检测是否正确,并观察拖动控制电路运行是否正确。而当检测现象表明安装电力拖动线路不能正常运行时,要能够根据现象判断上电可能出现故障,分析故障点并排除。这样可有效避免盲目上电试验,可能造成元件或设备的损坏,甚至扩大性事故及不安全因素。
(6)电力拖动线路的故障排除。该步骤是在步骤5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调试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们可以在已经安装完毕的,试验好的拖动线路上面人为的设计故障(如元件损坏、压接导线绝缘、导线露铜过长、导线虚接、电源故障(缺相、不送电模拟停电)、不按电气原理图接线、漏接或多接线等),巩固学生用万用表测试控制线路能力,准确检测故障,并排除故障。
3.典型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
讲解典型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调试与维修。需要介绍各个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要求及机床功能、结构(最好学生具备简单操作典型机械的能力,更有助于教学)。识读电气原理图、电器布置图、电气安装接线图,对于典型机床而言,其电气原理图一般包括电源电路、主电路、控制电路、保护电路、照明电路,在图面上还包括电磁元件的触点索引等,这是有别于基本电力拖动电路图的。应根据机床的具体电气控制要求、机械性能要求,进行所有电气设备、低压电器元件的选择;或能根据给定的电气设备,低压电器元件,按照电气原理图、电器布置图、电气安装接线图进行线路的安装。当然,电气控制盘或控制柜,走线要符合机床机械结构的装调。同样,在完成电气接线后,要进行调试与检测,仍然要不带电测试、校验。在准确排除故障后再试验。当然也可以参照基本拖动线路进行设计故障训练,所设计故障可根据现场设备可能常出现的故障进行。
以上是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一体化教学过程的设计,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学科整个学与做过程中,每个操作项目均应给出教师考核标准及学生自我考核标准及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表现评分,学生能结合实际评价自己对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学习及训练项目情况,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给教师在日后的教学作为参考,哪些项目和哪些环节是学生学习和训练过程中容易疏漏或是不易掌握的内容,可以有轻重的、有层次的讲解和训练,也可通过重复训练进行巩固和加强。
参考文献
[1]陈跃东,郎朗,孙新柱,陈孟元.《电力拖动控制系统》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5月.第32卷第3期.98
[2]黄艳荣.《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实训中故障检测方法的分析[J].理化生教学与研究考试研究,2011年第36期.137电气的基本原理篇3
关键词: 电气图 识图 要领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气图的设计范围越来越广,越来越复杂多变。虽然我们培养的学生不用进行复杂的电路设计,但必须懂得看图安装,懂得看图维修,这就要求学生会识图,能看图。只有掌握了识图的基本要求,熟悉了识图的步骤,才能加快分析电路系统的速度,提高识图的水平。
1.电气识图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步骤
1.1电气识图的基本要求
1.1.1应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识图。
一般来讲,都要本着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看图。复杂的电路都是简单电路的组合,从看简单的电路图开始,搞清每一电器元件的作用,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为看复杂电路做准备。
1.1.2应具有电工、电子的基础知识。
电工学主要涉及的就是电器和电路。电路通常分为主电路和辅助电路。主电路一般包括发电机、变压器、开关、熔断器、电容器、电力电子器件和负载(如电动机)等,辅助电路一般包括继电器、仪表、指示灯、控制开关等。电器是电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电动机控制系统电路中,常常用到各种继电器、接触器和控制开关。识图者应了解这些器件的性能、原理、结构、相互关系及在电路系统中的相互关系。
1.1.3要掌握和会用电气符号。
有关电气图的电气符号很多,要做到熟记会用,可从个人专业出发,先熟读会背各专业共用的和本专业的电气符号,然后逐步扩大范围,掌握更多的电气符号,为以后能读懂跨专业的电气图做准备。
1.1.4熟悉各类电气图的典型电路。
不管电路有多复杂,都是由典型电路派生来的,或是由若干个典型电路组合而成的。熟悉并掌握各种典型电路,有利于对复杂电路的理解,能在短时间内将复杂电路分解成若干环节,理清相互关系,抓住核心部分,从而看懂较复杂的电路。
1.1.5掌握各类电气图的绘制特点。
1.1.6了解涉及电气图的有关标准和规范。
1.2电气识图的基本步骤
1.2.1详细阅读图纸说明文件。
拿到图纸后,首先仔细阅读图纸的主标题栏和有关说明,结合已有的电工电子知识,对电气图的类型、性质、作用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从整体上理解图纸的概况和电气图所要表述的重点。
1.2.2看系统图和框图。
系统图和框图表示了整体系统的基本组成、相互关系和主要特征,查看系统图和框图有助于我们对整体系统全面了解。
1.2.3详细剖析电路图。
电路图是电气图的核心部分,也是最难理解的重点。首先,查看一下电路采用的电气符号,了解电路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分清主次电路。其次,按照先主后次的顺序进行电路分析。分析主电路时,通常遵循从下往上的原则,即先从用电设备开始,经控制元器件,顺次往电源端看;分析次电路时,则遵循自上而下、从左至右的原则,先看主电源,再顺次看各条支路,分析各条支路电器元件的工作情况及其对主电路的控制关系,注意电气与机械结构的连接关系。
1.2.4电路图和接线图结合使用。
2.电气图的识图方法及要领
常见的电气图大致分为供电系统电气图、机床控制电路图和读电动机控制系统电路图三大类。对于任何一类电气图的识图方法都是大同小异的。下面我们就以“电动机控制系统的电路图”为例,简要地介绍一下识图方法和识图要领。
2.1电气图的识图方法
结合典型线路分析电路,即电动机控制系统按功能的不同分成若干局部电路。如果电路比较复杂,则可将与控制系统关系不大的照明电路、显示电路、保护电路等辅助电路暂时放在一边,先分析主要功能,再集零为整。
结合基础理论分析电路,任何电气控制系统无不建立在所学的基础理论上,如电机的正反转、调速等是同电机学相联系的;交直流电源、电气元件以及电子线路部分又是和所学的电路理论及电子技术相联系的。应当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分析电路及控制线路中元件的工作原理。
具体地说,电动机控制系统电路图识图的方法如下:
第一,看电路图中的说明和备注,有助于了解该电路的具体作用。
第二,划分电气原理图中的主电路、控制电路、辅助电路、交流电路和直流电路。
第三,从主电路着手,根据每台电动机和执行器件的控制要求去分析控制功能。分析主电路时,采用从下往上看,即从用电设备开始,经控制元件,依次往电源看;分析控制电路时,采用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的原则,将电路化整为零分析局部功能。
第四,再分析辅助控制电路、连锁保护环节等。
最后,将各部分归纳起来全面掌握。
2.2电气图的识图要领
在阅读电气图时,必须熟悉图中各器件符号和作用。
阅读主电路时,应该了解主电路有哪些用电设备(如电动机),以及这些设备的用途和工作特点。并根据工艺过程,了解各用电设备之间的相互联系,采用的保护方式等。在完全了解主电路的这些工作特点后,就可以根据这些特点再去阅读控制控制电路。
阅读控制电路时,一般先根据主电路接触器主触点的文字符号,到控制电路中去找与之相应的吸引线圈,进一步弄清楚电机的控制方式。这样可将整个电气原理图划分为若干部分,每一部分控制一台电动机。另外控制电路一般是依照生产工艺要求,按动作的先后顺序,自上而下、从左到右、并联排列。因此读图时也应当自上而下、从左到右,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进行分析。
对于机、电、液配合得比较紧密的生产机械,必须进一步了解有关机械传动和液压传动的情况,有时还要借助于工作循环图和动作顺序表,配合电器动作来分析电路中的各种联锁关系,以便掌握其全部控制过程。
最后阅读照明、信号指示、监测、保护等各辅助电路环节。
对于比较复杂的控制电路,可按照先简后繁、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解决。因为无论怎样复杂的控制线路,总是由许多简单的基本环节所组成。阅读时可将他们分解开来,先逐个分析各个基本环节,然后再综合起来全面加以解决。
3.结语
对于电气图的识图技巧,可以概括为十六字:从机到电、先“主”后“控”、化整为零、连成系统。
参考文献:
[1]何利民.电气制图与读图[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电气的基本原理篇4
【关键词】电动机;控制规律;工作原理;方法;步骤
在一些机械加工工厂中,金属切削机床是机械制造业中的主要技术装备,约占全部设备的60%以上,而且种类繁多。因此熟悉各机床电气控制的原理和特点,掌握分析一般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的方法,培养分析与排除电气故障的能力,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必备的一项专业技能。所以在《工厂电气控制》这门课程中,大部分内容就是针对常用的机床电气控制进行讨论和分析。其目的不仅是要学生掌握某一具体设备,更为重要的是要掌握分析一般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的方法、培养分析与排除电气设备故障的能力。因此,就需要总结出电动机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控制规律,从而进一步分析复杂的机床电气控制电路工作原理,并举一反三,达到分析与排除电气设备故障的目的。
1、电动机的基本控制规律
1.1电动机的起动控制
电动机起动有直接起动、降压起动两种形式;对应的控制电路有定子串阻降压起动控制电路 、 自耦变压器降压起动控制电路 、 Y- 降压起动控制电路和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串电阻降压起动控制电路等
1.2电动机的制动控制
有能耗制动、反接制动和回馈制动。反接制动和能耗制动用于快速停车,回馈制动用于下放重物。
1.3电动机的运动形式
有点动、单向连续运转和可逆运转,对应的控制电路有自锁控制电路、互锁控制电路、行程控制电路、多地控制电路和顺序控制电路等。
2、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分析的主要内容
2.1主电路分析
2.1.1准备工作
先了解机床基本结构、运动情况、工艺要求和操作方法,以期对机床有个总体认识。进而弄清机床对电力拖动的要求,为阅读电路做准备。
2.1.2阅读主电路,根据主电路的接线形式确定电动机台数及作用,结合加工工艺要求分析电动机的控制内容,包括起动方法,是否正反转、采用何种制动方式等。
2.2控制电路分析
以机床工艺要求为线索,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去分析各台拖动电动机的控制电路。分析控制线路最基本的方法是“找线圈回路法”。先找出主电路中控制各电动机的接触器,逐一找出控制电路中对应接触器的线圈所在回路,利用前面学过的电动机基本控制规律的知识,按功能不同将控制线路分解为一个个基本控制电路,“化整为零”来分析控制方法和工作程序。但要注意结合机床的机电液配合情况。
2.3辅助电路分析
辅助电路包括主要电源指示、照明和故障报警等部分,它们基本上是由控制电路中的元件来控制的,所以在分析辅助电路时,还需要对照控制电路进行分析。
2.4联锁及保护环节的分析
机床对于安全性及可靠性有很高的要求,所以还在控制线路中设置了短路保护、过载保护和超行程限位保护环节等保护措施和必要的电气联锁环节。
3、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工作原理的分析方法
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分析方法可分为五步:
第一、认识电路图中各元件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找出对应元件的名称;
第二:熟悉各控制设备的工作原理及触头的原始状态;
第三、分析本电路的控制目的和控制方法;
第四、按操作后的动作流程来分析整个动作过程。比如从合闸到按下起动按钮之后各元件的状态变化到最后电动机起动运行整个动作过程分析;
第五、假设多种故障线路,通过分析各种故障现象来进一步提高读图能力。
4、机床电气控制故障分析与检查步骤
4.1了解情况
为准确分析和处理故障,应该先向操作者详细了解故障发生的经过及情况,有哪些故障现象出现。
4.2分析故障现象
从电气控制电路图上,根据故障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找出故障发生的可能范围。
4.3直观检查
根据分析找出故障的可能范围进行一般性外观检查,看接线端是否松动,线圈是否烧坏,触点有无粘连,电器运动部件是否卡住,熔断器是否熔断等。在外观检查发现不了故障时,则可进一步通电检查。观察各电器动作顺序是否正确。
4.4仪表检测电气的基本原理篇5
【关键词】电气控制 PLC 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5-0070-01
学校在“十一五”期间初步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战略下,学院着力打造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本科专业,在其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以及数控技术这两个方面,电气控制与PLC是其中的专业核心课程。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生产线管理、数控加工以及设备维护等方面的工作,电气控制与PLC的运用能力就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职业技术能力,如何真正实现学校的教学与实际工程应用的无缝对接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 目前的实验状况
在目前的实验教学过程中,课程的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联系不够紧密,实验教学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电气部分的实验在高级维修电工实验室完成,PLC的实验在PLC实验室完成。电气部分的实验内容基本达到熟悉控制原理,正确使用电器元件,完成基本线路正确接线的教学目的;PLC部分只是通过模拟的实验室面板进行实验,输入信号通过按钮的形式模拟,输出信号通过指示灯的形式模拟,这在学习PLC的初级阶段是可行的,初步掌握PLC的基本原理、功能、编程技巧和程序调试方法。但是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发现,这个和实际的工作环境有一定的差异,关键就在于不知道PLC与工业现场的输入设备与输出设备是怎么进行连接的,信号的传递过程以及输出信号的执行过程是怎么进行的。如在设备现场,输入电源、输出电源与PLC的连接,控制电器、保护电器与PLC的连接,传感器与PLC的连接,触摸屏、变频器与PLC的连接以及程序的执行过程等。针对以上问题,电气控制与PLC实验改革势在必行,必须要让学生体会所学的电气控制与PLC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在设备运行过程中是如何实现自动控制的。
二 改革的具体措施
1.基础阶段:激发兴趣、扎实基础
课堂教学非常重要,让学生明白电气控制与PLC在实际工业自动控制中的作用,以及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对学生专业技术发展的影响,这样才会有学习的动力;编辑一些简单有趣的程序,如智力抢答游戏规则的制订;自动门的设计程序等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个愉快的过程,激发其学习兴趣。
2.提高阶段:项目引导、任务驱动
在此阶段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对学生循循善诱,让学生从电气原理的设计、电器元件的选择、安装工艺、故障排除等方面有完整的工程实践背景。如设计一个双重连锁正、反转启动能耗制动的电气控制电路,学生在初步设计的过程中,大概需要20~30分钟时间把电气控制的原理图设计出来,在这个阶段,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原理图设计的过程中,注意把控制要求分成小的知识点,分步骤实现控制要求,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学生根据原理图选择相应的电器元件、测量仪器。检验结果出现问题时,还应注意引导学生从控制原理与电器元件的正确使用等方面进行,让学生具备工程师的基本素质。
3.综合运用阶段:差异培养、锐意创新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可能对电气控制的原理没有深入的理解,所以在设计控制原理图时,还存在一些困难;有的学生对于PLC的控制原理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或对指令的掌握以及编程方法的运用等方面存在问题,这些学生有可能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动力与兴趣。有一部分学生则通过学习之后,对整个电气控制与PLC的运用有了一定的应用能力,在提高阶段项目完成后,他们更有自信心了。对于这种情况,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给予不同的指导,分层次教学,对症下药。对于所需知识能力的不同、控制任务的难易程度来设置不同的任务。如对于电气控制的原理掌握得不好的学生,就让他们再做一些基本电路的设计实训;对于PLC编程方法没有真正理解的学生,就让他们多编一些类似的程序,帮助他们解决疑惑,增强学习的信心。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设置任务的时候,增加难度,挖掘解决问题的潜力,培养其创新能力。如对于复杂的磨床、铣床的电气控制线路用PLC进行正确的改造,改造之后的控制程序不是对原来继电器、接触器控制思路简单的“复制”,而是要用更加简单的PLC程序设计方法达到控制要求。
三 结束语
在实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笔者通过分析电气控制与PLC的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意见,体现了在现代教学模式下,学生是主角、老师是配角的教学理念。在实验过程中按照工程师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电气的基本原理篇6
一、情况概述.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本小组了解到了很多情况。首先,电气自动化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生活中有很多方面涉及到电气自动化。
1、交通方面,电气化的铁路,像现在的轻轨,地铁,和
2、工业方面,石油、化工、电力、生产等各领域都主要是靠电气自动化进行操作,生产、加工、监控和维护。 像煤制油、煤制氢、煤发电、像化肥厂、炼油厂、炼铁厂,各种自动半自动化的生产线、汽车制造、加工、包装、传送、油田采油以及采气的日常操作维护,远程监控、远程控制等等,方方面面基本上都必须用到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
3、民用方面,民用报警、消防报警系统、暖通系统、安防系统、自动化机械加工,配电系统、供电系统、银行系统,包括我们平时的刷卡系统等等都必须用电气自动化的知识。
4、通讯方面,卫星的发射、手机、电脑通讯网络、光纤通讯、电缆通讯,各种控制系统等等都必须用到电气自动化的知识才能实现。
这就是说本专业前景永远不会冷门,没有电气自动化,现在现在社会的一切将垮掉。同时本专业属于信息产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朝阳产业”。
电气专业学生工作类型也很多:
1:现场体力为主型主要岗位有:设备维护,电气维修,设备安装,设备调试等
2:办公脑力为主型。职位主要有:电气设计,自动化项目设计,工程管理等
3:室外业务销售型。 此类主要是室外跑业务,待遇根据个人业绩而定
4:助理型(主要适合本专业女生)主要职位有:经理助理,工程师助理等
通过调查市场,我们反观我们的课程
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学生能掌握核心技术技能.熟悉和专业相关的技能、技术,全面培养基本素质职业综合素质。
对于学校的培养目标,我们了解到学校本专业开设的课程有:计算机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电气控制技术。本专业核心课程为电气控制技术。
学校主要开设的课程有:电气基础课试验.掌握安全用电常识还有电场磁场的基本知识 .非正弦周期性交流。
电及一阶动态电路的概念;简单介绍常用电工测量仪表的工作原理;工厂电气技术对象的生产设备的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线路及分析方法、检测技术及应用;常用传感器的基本原理;转换电路及其应用;检测信号的处理、变换及抗干扰技能 ;自动检测技术的综合应用等.电气设计自动化:(cad的使用)工厂供电;变频器应用与维护;可编程控制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通过大学学习我们可以得到许多证书:电气的基本原理篇7
但是,真空其实不空。直到今天,科学家甚至不能完全排除某一小范围内的空气。电视机显像管需要高真空才能保证图像清晰,其内部真空度达到几十亿分之一个大气压这样的真空内,1立方厘米大小的空间也有好几百亿个空气分子。在高能加速器上,为防止加速的基本粒子与管道中的空气分子碰撞而损失能量,需要管道保持几亿亿分之一个大气压的“超高真空”;即使在这样的空间,1立方厘米内还有近千个空气分子;即使在高度真空的太空实验室里,每立方厘米的空间也有几个空气分子。
上述以抽出空气方式得到的真空,叫做“技术真空”。科学家把技术真空的极限(即完全没有任何实物粒子存在的真空)称为“物理真空”。
可是在一些人看来,“物理真空”内部非但不空,而且十分复杂。按照狄拉克的观点,它是一个填满了“负能电子”的海洋。20世纪20年代,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结合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建立了一个描述电子运动的方程。它一方面十分正确地描述了电子运动,另一方面又预言了科学家当时尚未认识的负能量电子。
自然界一切物体的能量总是正的。高山流水能冲刷堤岸、推动机器,它们有(正)能量;高速运动的电子能使电视荧光屏发光,它们也有(正)能量。如果说电子具有负能量,就意味着加速它时,它反而减速;向左推它时,它向右运动。
按照量子力学,两个电子不能处在完全相同的状态上,就如一个座位通常只能坐一个人。但狄拉克认为,所有负能状态通常是“满员”的,它被无穷多的负能电子占据。因此,正能电子其实是不能永无止境地发射能量的,其能量甚至不能降至零。这意味着,即使一个没有任何实物粒子的空间,也是一个充满无穷多个负能电子的大海。一个负能电子可通过吸收足够多的能量而转变为具有正能量的普通电子,尔后在负电子海洋中留下一个空穴,即少了一份负能量和一个负电子,这相当于给了海洋一个带正电荷和正能量的反电子(或正电子)。
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安德逊果然找到了它,狄拉克的理论也终于为大家所接受。质子和中子也有负能反粒子,物理真空还可分别由它们(负能质子或负能中子)填充。在物理真空中,正、反粒子对可不断地产生、消失或消失后又产生,它们生存时间短,瞬息万变,迄今还未观测到,称为虚粒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产生一些物理效应。例如,一个重原子核周围的虚核子(反质子和反中子)在强电场作用下,会排列起来,出现正负极性,称为真空极化,这将影响核外电子的分布,导致原子核结构改变。
粒子与反粒子碰到一起,变成一束光子。反之,一束光子也可从物理真空中打出粒子与反粒子。质子与中子等并非终极基本粒子,而是由更基本的“夸克”所组成。夸克有六种“味”,即上夸克、下夸克、粲夸克、奇(异)夸克、顶夸克和底夸克。它们在质子、中子等粒子内部几乎作自由运动,但不能脱离这些粒子而单独存在。它们似乎被一种强大的力囚禁了起来。按照“口袋模型”,粒子就如物理真空中运动的大口袋,口袋里装有夸克,夸克间存在很微弱的相互作用,由一种叫做胶子的粒子传递。
粒子衰变或破碎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它粒子时,可看作一个口袋变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口袋。同样,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粒子聚合成一个大粒子,就相当于多个口袋合成一个大口袋。于是,在破碎和聚合的过程中,永远找不到单个夸克。口袋的分解或聚合就如液体(如肥皂水)中气泡的分解和合成。气泡内气体分子几乎是自由运动的,大气泡可以分解成小气泡,小气泡也可合并成大气泡。若基本粒子如小气泡,则物理真空就如液体。这种液体性质独特,它只能一对对地产生气泡,或一对对地消失。
按照口袋模型,口袋里面(或气泡里面)叫做“简单真空”,外面是物理真空,这形成真空的两种“相”。物理真空在一定条件下可变成简单真空,就如日常生活中三相间的转变一样。固体受热变液体,液体受热变气体,这些只需几百度或成千上万度就可发生。温度高达几十万、几百万或几千万度时,气体原子就要解体,变成叫做离子的带电粒子。同样,温度足够高时,口袋也将解体,质子、中子等基本粒子不再是基本的物质形式,它们将成一锅由夸克和胶子组成的高温粥,称为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物理真空也就成了简单真空。
计算机模拟实验表明,物理真空熔化为简单真空,需2万亿度以上的高温,这个熔化的物理真空也叫“熔融真空”。重原子核可以包含上百个质子和中子,其内空间正常状态下是个很好的物理真空。科学家希望通过碰撞来加热它,使其熔化,获得简单真空。目前在高能实验室中,质子和原子核间的碰撞能量已达几百兆电子伏特,这已相当于将原子核加热到了几万亿度,但由于质子(与原子核比较)太小,只将原子核穿了一个洞,并未将整个原子核熔化。
科学家正在设法利用重原子核的碰撞来实现熔融真空。熔融真空实验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它能直接检验关于基本粒子结构的一些理论假设,还在于其实验结果可能有助于科学家理解宇宙的早期演化。
按照大爆炸模型,我们的宇宙始于约150亿年前的一次巨大爆炸。爆炸发生的一瞬间,温度远远超过熔融真空所需温度,故早期的宇宙应是夸克胶子等离子体。随着宇宙的膨胀,温度逐渐降低,简单真空也向物理真空转化,出现了构成今天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预期在真空转化过程中,应存在由50个或以上的夸克所组成的物质结构(通常的粒子只包含2个或3个夸克)。熔融真空实验是对这种早期宇宙演化的模拟,是一种理解宇宙演化的重要手段。
为了测量真空熔化时放出的大量粒子,需在非常小的锥体内同时测量上千个粒子,这是前所未有的,迄今还没有人能够在一次碰撞事例中测量上百个粒子。科学家即使用分辨率很高的乳胶探测器,也无能为力,它也不适宜于探测高能加速器实验中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这些困难经常困扰着科学家并激励他们去解决。
相关链接:人类认识真空的历程
真空词源本义是虚空,即一无所有的空间。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认为,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而原子之外就是虚空。中国古代张载、王夫之的元气学说则与此相反,认为世上万物皆由元气形成,而“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亦无间隙”。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史中,也贯穿着关于真空的这两种观点的斗争:与虚空论相对立的是以太论,它认为空间中总是充满了一种叫做“以太”的特殊物质。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指出,光和电磁场本身就是一种物质,可在空间中传播,否定了以太存在。电气的基本原理篇8
【关键词】说课;数控机床;电气控制;课程建设
1 课程标准
1.1 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的职业技能课。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能力是该专业对口工作岗位要求学生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因此,本课程的课程定位为:掌握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工作原理,为从事操作、调试、维修数控机床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1.2 课程目标
在课程衔接上,《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的先导课程有:电工电子,PLC技术应用及实训,数控原理与数控机床;后续课程为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所以该课程在课程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以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常用低压电器、执行电器及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
掌握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环节和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
2)能力目标:
具有识读简单数控机床电气原理图和连接图的能力;
具有安装、调试与检修简单机床的电气线路的能力。
3)素质目标:
对从事机床电气线路的维护、安装和调试等工作充满热情;
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强烈的责任感。
1.3 课程内容设计
1.3.1 课程内容设计理念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设计的:根据职业能力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工作任务整合教学内容、根据工作岗位设计教学情境、根据工作流程设计教学过程、根据职业标准设计评价标准。
遵循该理念,我们首先针对对口岗位深入企业调研,根据调研结果确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工作任务与工作流程等,从而确定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与教学过程等。最终,我们设计了6个项目,分别为: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概述、数控机床常用电器、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普通机床电气控制、机床数控装置、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及其应用。
1.3.2 课程内容组织与安排
我们以实际数控机床设备或机床配件为载体、遵循“行动导向”的认知规律,实施项目化教学。
1.3.3 课程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重点为:
1)数控机床常用控制电器的结构及原理;
2)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
课程难点为:
1)数控机床电气原理图的分析;
2)数控机床电气故障分析及排除。
针对以上重难点,我们的解决办法是:
1)认知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设计项目;
2)配合任务,讲解关联知识;配合进度,训练技能方法;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 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2.1 教材及参考资料
教材选用的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编的《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教参一是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数控机床电气控制》,为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另一教参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的《数控机床电气控制》,为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还向学生了推荐了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及一些院校的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网站。
3 学情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目前学生普遍呈现理论基础薄弱、学习热情不高、喜欢动手操作及习惯老师监管的现状。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条件,图文并茂激发其学习兴趣;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利用其喜欢动手的特点提高教学效果;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压力从期末向平时分散,改善学生自控力不足、习惯老师监管的问题。
4 教学方法与手段
4.1 教学方法
该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法、分组讨论法、讲授法和情境教学法四种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提出任务目标,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一开始就得到启发、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分组讨论法:提出任务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充分发挥其主体性。
讲授法: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电气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使学生掌握控制电路的基本组成及设计思路。
情境教学法:配合对实验设备的操作,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理论联系实际。
4.2 教学手段
本课程采多媒体教学教学法,以提高教学生动性和效率。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此外,还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比赛和考证,通过比赛和考证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4.3 考核标准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压力从期末向平时分散。
5 教学程序设计
以机床工作台的前进和后退控制为例来说明一个项目的教学程序设计。
首先,复习正转控制的电气原理,复习完后提出很多场合需要电动机能够实现正反转,如机床工作台的前进和后退,问如何实现正反转控制?(15分钟)
第二,以正转电路为基础,分别从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两部分推导正反转电路的原理图。(25分钟)
第三,正反转电路的完善。
问题一:如果在按下正转启动按钮时不小心按下反转启动按钮,会成电路短路故障
问题一解决方法:在正转接触器的线圈KM1支路中串入反转接触器KM2的常闭触头,在KM2的线圈支路中串入KM1的常闭触头――这就是“互锁”的概念
问题二:电动机由正转变反转或由反转变正转的操作中,必须先按停车按钮SB1,难以提高生产效率。
问题二解决方法:在KM1的线圈电路中串入反转启动的常闭触头,在KM2的线圈电路中串入正转启动的常闭触头,实现正转到反转及反转到正转的直接切换――这就是“机械互锁”的概念,并与前面的互锁一起构成“双重互锁”。
第四,电气原理讲解(25分钟)。从正转,正转向反转切换、停止三部分讲解电气原理。
第五,布置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了解正反转在其它场合的应用,尤其是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从而拓展学生的认识。
课程特色:
1)课程基于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教学与实际贴切;
2)过程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实施全过程监控。
【参考文献】电气的基本原理篇9
一、情况概述。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本小组了解到了很多情况。首先,电气自动化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生活中有很多方面涉及到电气自动化。
1、交通方面,电气化的铁路,像现在的轻轨,地铁,和磁悬浮列车,也包括现在的绝大多数列车都是靠电气化自动远程控制的。
2、工业方面,石油、化工、电力、生产等各领域都主要是靠电气自动化进行操作,生产、加工、监控和维护。 像煤制油、煤制氢、煤发电、像化肥厂、炼油厂、炼铁厂,各种自动半自动化的生产线、汽车制造、加工、包装、传送、油田采油以及采气的日常操作维护,远程监控、远程控制等等,方方面面基本上都必须用到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
3、民用方面,民用报警、消防报警系统、暖通系统、安防系统、自动化机械加工,配电系统、供电系统、银行系统,包括我们平时的刷卡系统等等都必须用电气自动化的知识。
4、通讯方面,卫星的发射、手机、电脑通讯网络、光纤通讯、电缆通讯,各种控制系统等等都必须用到电气自动化的知识才能实现。
这就是说本专业前景永远不会冷门,没有电气自动化,现在现在社会的一切将垮掉。同时本专业属于信息产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朝阳产业”。
电气专业学生工作类型也很多:
1:现场体力为主型主要岗位有:设备维护,电气维修,设备安装,设备调试等
2:办公脑力为主型。职位主要有:电气设计,自动化项目设计,工程管理等
3:室外业务销售型。 此类主要是室外跑业务,待遇根据个人业绩而定
4:助理型(主要适合本专业女生)主要职位有:经理助理,工程师助理等
通过调查市场,我们反观我们的课程
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学生能掌握核心技术技能。熟悉和专业相关的技能、技术,全面培养基本素质职业综合素质。
对于学校的培养目标,我们了解到学校本专业开设的课程有:计算机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电气控制技术。本专业核心课程为电气控制技术。
学校主要开设的课程有:电气基础课试验。掌握安全用电常识还有电场磁场的基本知识 。非正弦周期性交流。
电及一阶动态电路的概念;简单介绍常用电工测量仪表的工作原理;工厂电气技术对象的生产设备的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线路及分析方法、检测技术及应用;常用传感器的基本原理;转换电路及其应用;检测信号的处理、变换及抗干扰技能 ;自动检测技术的综合应用等。电气设计自动化:(cad的使用)工厂供电;变频器应用与维护;可编程控制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通过大学学习我们可以得到许多证书:
高级电工。中级钳工。电工操作证。制图员职业资格证等。有了这些证书担任一般技工不成问题。
我们毕业后可从事的主要工作有:。机电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维护、管理工作 (专业生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技术、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2。工业自动生产线的调试运行与维修。3。机电一体化典型设备的技术改造工作 数控技术及其计算机控制设备操作维护检修工作。
毕业后可去的就业单位:电力系统用电管理部门、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供电公司、电力设计院、超高压工矿企业、信息控制相关产业企业等。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电气基本上不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视力要求没有色盲,但他们要求有工作经验。
二、专业设置及就业方向的分析。
我们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电气自动化,在上面我们已经提到,既然是控制自然是弱电控制强电。掌握以电动机或其它控制电器为控制对象的生产设备,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线路及分析方法,能设计维护硬件开发功能、培养系统调试、故障诊断能力,同时也是让学生掌握低电气电压结构、工作原理特征及应用。这是学校的专业要求。仅掌握这一项技术是不够的,控制元件首先涉及到半导体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当我们工作时,这两样技术可以为我们提供控制信息。例如:工厂电路中的电流是调小还是调大,有了他们我们可以做出判断,不至于出错。我们还学要熟练掌握单片机、plc编程。现代电气控制趋于全自动化方向发展,设计的好的控制程序将其导入仪器中,有时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大大提高工厂生产效率,我想每一位老总都需要这样的人才,何愁找不到工作,没有优厚的待遇?这些技术可以说是我们将来竞争的生力军。要学好这几项技术,那么现在就要学好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是为专业课服务的嘛!电气的基本原理篇10
[关键词]电力工程;课程群;优化方案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4-0063-0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传统的工程学科,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为适应新时期社会对电气工程人才的不同需求,国内外高校不断推动电气工程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教育理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从原来的“重理论轻实践”,逐步发展为“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1][2]
电力工程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生培养的主干课程,是电气工程本科生人才培养的重点课程,也是整个电气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3]可见,如何提高电力工程课程的教学水平,这对于提高本科生的教育水平及毕业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电力工程作为一门整合工厂供电及电力系统分析两门课程的综合性课程,对构建本科生电力系统知识体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课程内容的丰富性造成了学时紧张、讲课内容泛而不精的情况。为解决该问题,可以从宏观层面出发,将若干电力工程相关课程内容统一整合,从而优化学时,突出重点,推动电力工程课程群建设,使学生对电力系统的整体设备运行、调度、保护及设计有一个完整的了解,最终让学生构建完整的电力工程知识体系,满足电力工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这样,加紧推进电力工程课程群建设与实践,就成为了电气工程本科生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
一、课程群建设理念简介
20世纪90年代,北京理工大学在题为《在课程建设中应当以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为目标》的教育改革项目中,首先提出了课程群建设的总体思路,继而逐渐发展成为学科教育改革的新兴理念,为国内众多高校教育改革提供了参考。课程群的主要内涵为[4]:整合三门及三门以上学科相关课程,相互传承,相互B透,相互补充,从而整合课程授课内容,使课程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进一步挖掘课程的整体优势,从而建立起学科优势。课程群不仅能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学时内掌握重点、有效的知识,构建坚实的知识体系,也能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有限的知识点讲透讲精。课程群的整体是全面而严谨的,这就避免了原来单一课程为求知识全面而进行“蜻蜓点水”般的讲课模式。
二、电力工程课程群建设方案
建立电力工程课程群,首先应分析原有课程授课模式的不足,然后参考课程群的内涵,选择合理的相关课程,建立对应的课程群,这样才能提出合理的优化整合方案。
(一)原有授课模式的不足
电力工程课程是整合工厂供电及电力系统分析相关课程的一门综合性课程,主要讲授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和运行原理,电力系统的元件参数计算、稳定运行分析和故障分析的基本方法,电力系统电气主接线设计、主要电器设备选择的原则和方法、继电保护等内容。由于囊括了工厂供电及电力系统分析两门课程的内容,其课程内容丰富且繁重。在有限的学时中讲授如此多的内容在给教师带来极大授课压力的同时,也会让学生渐渐失去学习热情,并最终影响其对整个电力系统知识体系的构建。
(二)课程群课程的选择
电力工程课程群建设,须秉承学科相近的原则,对知识点有重复或传承的课程进行整合优化,从而建立起合理有效的课程群,使教师能轻松地传播知识,学生能有效地学习知识。为此,结合我校电气工程教育的特色与传统,我们挑选出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电气控制技术及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等三门课程,结合电力工程课程来建设电力工程课程群。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主要讲授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输电线路的电流保护、接地保护、距离保护、纵联保护的基本原理,变压器保护的基本配置及主要保护的基本原理,自动重合闸、发电机保护、母线保护等内容。电气控制技术则主要讨论异步电动机拖动系统和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的起动和调速控制技术,以及电气线路的分析和设计,常用电磁式低压电器的作用与分类、结构与工作原理,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等。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则以电力系统“四遥”为主线,主要讲述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有关理论,性能和运行特性,涉及电力系统稳态运行的相关基础理论。
从上述三门课程讲授的内容可以看出,其与电力工程的课程内容互有传承,相互渗透,并有较多的重复。电力工程主要讲授电力系统分析的基础内容,继电保护则是在其基础上的升华。因为系统的稳定运行离不开保护装置的调节与动作,而保护装置的调节与动作又离不开电气控制设备的判断与运行,而这一切设备的自动化管理都离不开“四遥”技术的调度与管理。因此,从内容上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出,这四门课程存在明显的传承关系,因而在授课过程中存在较多知识重复的问题。建立电力工程课程群,就是以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为基点,逐步提升知识的难度与高度,使知识结构紧密,易于学生掌握。为建立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的电力工程课程群,就要对教学内容及课时进行整体优化。
(三)电力工程课程群整体优化方案
可以从三个角度来优化电力工程课程群,分别为课程优化、实验优化以及考核优化。课程及实验优化主要以教师为主体,即明确“教什么”,而考核优化则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即明确“学什么”。
1.课程优化
针对四门课程授课内容的特点,可以首先将电力工程课程中的继电保护一节的内容移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专门讲授,而电力系统监测与控制的内容并入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课程中讲授,与开关电器电弧、灭弧相关的原理及相应保护设备,则并入电气控制技术的高低压电器一节讲授。此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微机保护一节与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课程内容有较大的重复,特别是硬件部分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可以考虑将其并入电力调度自动化课程中讲授。由此,通过重新制订教学大纲,根据教学内容重新安排学时,可以使每一门课程的学时数得到合理安排。
2.实验优化
以往为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每一门课程都配以相应的实验。该类实验的特点是与教材内容结合较为紧密,但主要以验证性及演示性实验为主,实验时间分散,实验内容缺乏系统化。学生通过实验只能片面地了解一部分课程内容,且只能了解部分设备的运行情况,缺乏对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深入理解。因此,有必要整合实验内容,将单一分散的实验课时整合为持续时间较长的整体的课程设计。
以上述四门课程为例,可以强调四门课程综合的课程设计,如要求学生设计某厂矿的变电所,从而考核学生电气设备选择、电气主接线设计、负荷计算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继电保护装置的要求,并要求学生绘出遥信遥感的结构图,从而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课程设计,达到整体了解变电所设计运行的基本方法以及注意点,从而提高学生系统学习能力的目的。此外,还可以安排学生到临近变电站进行参观实习,让学生了解相关电气设备具体的作用,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相较于以往效率较低的课程实验,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W生的学习效率,并促进学生知识的整体消化吸收。
3.考核优化
课程内容的优化必然带来考核内容的优化。以往由于课程知识点繁杂,学生在期末复习时需要记忆许多与本门课程内容关联度不高的知识点,而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却由于复习时间紧而未能有效地掌握,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成绩。因此,通过课程群内容的整体优化,每一门课程都有相应的重点内容,这使得学生能够在复习时能紧紧围绕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展开,而将关联度并不高的内容放入课程群的其他课程中进行复习,从而提高每一门课程的学习和复习效率。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能使学生掌握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
课程优化、实验优化以及考核优化有效地改善了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及学习情况,使得教师讲授最优化,学生学习最优化,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牢固掌握核心知识成为可能,从而实现了课程群建设的目标与意义。
三、结束语
本文针对建设的电力工程课程群,分析了课程群内不同课程的特点,从课程、实验、考核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方案,为进一步推动电气工程本科生教育改革提供了参考。当然,相关优化方案还需在后续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教学效果不断地完善改进,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紧跟时展的脚步,使培养的学生能够符合社会对人才发展的要求。
[ 参 考 文 献 ]
[1] 丁守成, 张爱华, 黄瑞,等.电工电子实验系列课程体系建设[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5(6):98-100,104.
[2] 张涛,吴谨,熊庆国,等.电子电气类工程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3(5):30-3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相电机反转如何调成正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