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动物鸳鸯是否一夫一妻的动物制?

2020-01-23 11:40
来源:
新浪网探索
在交配方面,动物面临的障碍比人类少得多。动物不会感到嫉妒,也不会一连数月、甚至数年只和一位配偶交配。有些物种的行为更为极端,就连母子交配都是常事。大多数动物都不会遵循一夫一妻制。只有少数物种一生只有一位伴侣,甚至有极少数几乎达到了人类的程度。但其中究竟哪种动物将一夫一妻制贯彻得最好呢?来看看几位专家的观点吧。
凯伦·贝尔斯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心理学教授,研究一夫一妻制物种的生理学、神经学和社会联系的发展
说起一夫一妻制,我想到的不是基因或交配层面,而是所谓的社会性一夫一妻制。社会性一夫一妻制有时可以与遗传性一夫一妻制和谐共存,有时则不然。会相互配对的动物之间会形成强大的、选择性的情感依恋,若对方不在身边,就会感到十分难过。这些动物的配偶可以帮助对方应对压力,还会努力赶走自己的情敌。当然, 人类的恋爱关系中也存在这样的行为,但动物间的配对极其强大有力。
我研究过的猴子都表现出了上述所有行为,有些还特别可爱。例如,两只成年猴子会挨着坐在一起、把自己的尾巴绕在对方身上。并且大部分时候都是父亲带孩子,这在一夫一妻制的哺乳动物中很常见。
有很多假说试图解释这种现象,而我相信的说法是,雄性对自己的雌性配偶感情很深,没有时间和其它雌性动物交配,因此自然就会花更多精力确保自己和配偶所生的子女能存活下去、顺利长大, 所以一夫一妻制中的雄性动物往往都是好爸爸。
戴维·巴拉什
华盛顿大学心理学荣誉教授,《走出伊甸园:一夫一妻制的惊人后果》一书作者
除了人类之外,天生就能维持一夫一妻制的动物极少。在DNA技术的帮助下,我们如今了解到,就算是天鹅和老鹰这样此前被视作一夫一妻制典范的动物,偶尔也会“出轨”。我最喜欢的一夫一妻制生物是一种寄生在淡水鱼体内的扁虫。这是一种“奇异双生虫”(Diplozoon paradoxum), 雄性和雌性扁虫在青春期相遇后,便会将身体融为一体,从此永远对彼此“忠贞不二”,就连死亡都无法将它们分开。
似乎遵循一夫一妻制的哺乳动物包括加利福尼亚小鼠,几种狐狸、一两种小长尾猴、马达加斯加大鼠、以及宽尾狐猴。值得强调的是,每当我们认为某种动物会终身践行一夫一妻制,最后都发现,只是我们研究的时间不够长而已。
事实上,这些动物的“一夫一妻制”并不完全靠谱。这一点应该不足为奇,因为生物系统本就各有千秋,无论是雄性还是雌性,多找几位性伴侣总是对自己有益的。如果能确保不被自己的“官方”配偶发现,那就更爽了。
丹尼尔·J·克鲁格
密歇根大学进化心理学教授
许多动物都比人类更遵守一夫一妻制。有不少甚至算得上“真正的一夫一妻制”。某种生物的多配制(与单配制、即一夫一妻制相反)程度越高,雄性与雌性的生理和行为差异就越大。两性异形是交配竞争的一种功能。多配制程度越高,雄性繁殖成功率的差异就越大,雄性的交配竞争也更激烈。
在多配制动物中,夸张的体型、浮夸的装饰、打架的装备等等,都需要雄性投入大量能量,只为了增加交配的成功率。而个体的能量和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在对交配竞争的投资、和对照料子女及配偶的投资中做出选择。而遵循多配制的物种往往选择前一种。
因此, 某种物种越遵循一夫一妻制,雌性和雄性的生理和行为就越相似。帝企鹅就是个很好的例子。雌性帝企鹅在耗用大量能量、产下一枚蛋之后,便会回到海中,一连觅食两个月。雄性则要在寒冬中负责照料蛋。
由于没有食物,它们只能互相依偎着取暖,体重也会显著变轻。雄性和雌性都为后代做出了大量生理投资,并且两种性别的外表十分相似,很难辨认雌雄。
事实上,企鹅自己也无法通过外貌认出对方,而是通过一种独特的舞步来辨认自己的伴侣。当然,帝企鹅的一夫一妻制只是阶段性的。它们在每个繁殖周期里都会忠于自己的配偶,但在下一次繁殖季到来时,往往就会找一位新的对象。
马克·厄尔诺·霍伯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进化、生态与行为学教授
澳洲鲣鸟是最贯彻一夫一妻制的鸟类之一,它们和几种近亲(如蒙面鲣鸟、纳斯卡鲣鸟等)似乎都会忠于自己的伴侣。澳洲鲣鸟一次只产一枚卵,需要父母双方进行长期看护和照顾,因此任何“第三者”都会遭到被绿的一方的报复。
佐伊·唐纳德森
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多分校行为神经学助理教授
这取决于如何定义一夫一妻制。这种制度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呢?忠诚?资源共享?是否会分手、找一位新的伴侣?科学家一般不会说“最XX”这种话, 但我们的确会严格区分“性一夫一妻制”和“社会性一夫一妻制”。
前者指是否在性方面忠于伴侣,后者则指是否有一位与你共度时间最长、共享资源、共同抚养子女的伴侣。只有少数遵循社会性一夫一妻制的动物同时也会遵循性一夫一妻制。
根据近期研究, 城市土狼就属于此类,另外还有少数几种动物。 这两种一夫一妻制在哺乳动物中都极其罕见,只有约9%的物种会遵循社会性一夫一妻制。
一个有趣的事实:亲子鉴定和犯罪调查采用的DNA测试技术其实源自科学家的“恶趣味”,他们想知道一夫一妻制的鸟类是否会有“私生子”。为此,科学家分析了鸟巢中小鸟的DNA,借此判断它们的父亲是不是帮着搭巢、喂养幼鸟的那只雄鸟。
结果发现, 大多数遵循社会性一夫一妻制的鸟类都未遵循性一夫一妻制。 约11%的幼鸟都并非巢中雄鸟的后代,不过种类不同,这一比例也有所不同。
瑞贝卡·扬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综合生物学研究助理和讲师
部分种类的鸭子和鹅会在求偶后形成配对关系,此后一生中都只与对方交配。与对方分离后,它们甚至还会表现出“悲伤”和“哀悼”的行为。除此之外,还有其它物种也会形成长期配对关系。
鸟类是已知一夫一妻制程度最高的物种,哺乳动物中的一夫一妻制比例只有3%至5%,鸟类则将近75%。话虽这么说,很多所谓的“一夫一妻制”其实只能维持一个繁殖季。到了下一个繁殖季,它们就会与另一位异性结成配对关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多数种企鹅是终身一夫一妻,如黄眼企鹅一年后离婚率不到7%,而帝企鹅却高达85%,所以他们跟鸳鸯一样,只能说是季节性一夫一妻。而最接近人类行为的是天鹅,首先他们的配偶接近终身,甚至配偶死后会有几年独身,但是在这个家庭结构基础上,不少雌雄天鹅都会偷情,而且,一旦雄天鹅发现雌天鹅偷情,就会拒绝孵卵抚养后代。天鹅的行为也许跟他们的生存艰难有关,迁徙、觅食、筑巢相当耗费精力,失去固定配偶生活会艰难,恰似进城打工挣钱起家后忍不住出去偷腥却还是要回家睡觉的人类。}
2017-08-02 11:14
来源:
铜川图书馆
人类社会当中婚姻制度的主流是一夫一妻制,那动物呢?俗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在散播自己基因的本能以及众多同类的诱惑面前,动物想要矢志不渝似乎难上加难。我们伟大人类所属的哺乳动物,只有大约3~5%会实行一夫一妻,而鸟类迫于生存压力,比例则会高很多。
即使是那些看起来恩恩爱爱的动物,一遇到“DNA亲子鉴定“大多也就原形毕露了。值得一提的是,大家所熟知的爱情象征:鸳鸯和天鹅,私生活可是乱的很呢!
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天鹅们喜欢在晚上背着另一半去偷腥,而且有六分之一的小天鹅都不是亲生的!
鸳鸯更是完全和忠贞搭不上边,它们繁殖季时口口声声“我爱你”,交配过后直接“离婚吧”。
动物界中有三种类型的一夫一妻制:性生活一夫一妻制(怎么办,还不是要原谅它),社交一夫一妻(就是抽空还会找小三!),还有遗传基因一夫一妻制(别的我不管,孩子是我的就行……)。下面,就来介绍三种经得起亲子鉴定考验的专情动物们。
信天翁——爱情马拉松的守望者
异地恋你最长能接受多久,一两年?三五年?信天翁们给出的答案是:五分之四的一生。如此长时间的海上漂泊却无法改变它们对于伴侣的从一而终,一旦确定下伴侣关系,就意味着至死方休。
信天翁夫妻碰面的次数真的是屈指可数。育儿过程当中,它们就经历着一方外出觅食与一方照顾孩子的异地恋。好不容易把孩子养大离巢,它们又会分道扬镳,开始各自为期一年的海上环球之旅。而再一次相聚的时机,就是下一次的繁殖季了。
一名新西兰科学家Richdale连续观察过王信天翁长达16年,最终认为它们很可能真的会白头偕老。80%的时间在海上漂着,回家就是忙着养孩子,哪有时间出轨!
游隼——进城也不改本心
游隼们最著名的特征,除了它们引以为傲的速度,就是对伴侣的忠心了。野外的游隼们一般会在孤立的悬崖峭壁上构建爱巢共度余生,那如果是城里居住密集的游隼呢?与其他同类天天打照面,它们会不会出轨?科学家们抱着这样的怀疑对芝加哥地区的游隼展开了研究。
DNA测试结果显示,在35窝游隼家庭当中,只有一窝“绿”了!但即便是这绿的一例,研究人员也认为是雄鹰在失去配偶以后,找了一个已有孩子的雌鹰重组家庭。
鸟类之所以一夫一妻制比例如此之高,都是环境逼的啊!保护孩子,觅食,光靠鸟妈妈一个人可是应付不过来的,而且夫妻在一起的时间越长,双方配合也就越默契,繁殖的成功率也就越大,所以一般都是鸟夫妇共同抚养孩子。
夜猴——动物界的最佳爸爸
如果要评动物界的模范父亲,夜猴绝对榜上有名。夜猴们有着很强的家庭纽带,而且父亲对幼猴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它们会把幼猴背在身上、陪孩子玩耍并喂吃东西。
宾西法西亚大学的研究者们发现,夜猴绝不会出轨,堪称“忠诚勤劳好爸爸“的典范:17对夜猴情侣生出来的35个孩子,个个儿都是亲生的!
这还是头一次证实了灵长类动物当中严格一夫一妻制的存在。在18年的研究当中,夜猴们从没有偷情或者是离婚的情况。
多配偶制对于繁衍的好处不言而喻,可以让种族延续,那一夫一妻到底有什么好处呢?通过对15个物种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一夫一妻制可以让雄性对于后代付出更多,养育出的孩子将更加强壮智慧!除此之外,滥交会降低物种进化的速度[8]。
建立好父亲的形象也是一种求偶策略。雌性寻偶的时候,会更倾向具有好爸爸潜质的雄性。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鸳鸯是否一夫一妻的动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