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进口食品折扣店为什么那么便宜小店那么便宜?

上海静安市监部门28日进行的一项执法检查,曝光了进口零食折扣店的猫腻。在位于石门二路、茂名北路上的几家进口食品折扣店内,货架上摆放着号称来自世界各国的进口食品,俄罗斯大列巴、北海道蛋糕、比利时松露巧克力等等,应有尽有。但市监人员在检查中发现,这些商户不同程度存在着中文标识不清、台帐混乱等情况,已当场要求商户自行整改。针对明明是国产商品、却在商品标签上诱导为进口商品的情况,上海市市监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根据投诉举报,进行专项检查。
东方卫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近年来,不少零食店以进口和折扣为卖点,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大街小巷。这种小店主要有两种经营模式。一种是独立开店。不少店家一开始是以帮忙销售某个特定渠道的临期商品为主,也有店家直接从国内的进口食品批发商那里进货。另一种是加盟店,货品基本由公司统一派送,价格也由公司统一制定。但在这种模式下,店主通常需要支付数万元的加盟费,店铺的租金往往也不便宜。随着店铺越来越多,有店家坦言,只做进口商品,利润率并不很高。但如果贴着进口标签卖国产食品,就可以将利润率提高到30%以上。不容否认,遍地开花的进口零食折扣店,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但正如执法人员在检查中所发现的,确实有一些店主为了谋取高额利润而给消费者挖坑。 最常见的,是在食品的保质期上做文章。一些店主采用"偷梁换柱"的手法,把从境外进口的临期甚至过期食品,故意加贴中文标签,来遮盖原本外文标注的"到期时间",掩耳盗铃式地延长保质期,诱导消费者。还有一种情况是,售卖的食品为私自进口,未经合法检验检疫。这种情况下,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往往无法保证。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进口的食品及食品添加剂,应当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在经海关部门检验检疫合格并取得相关资质后,方可通过正规渠道进入国内市场。此外,不少人理所应当地认为进口食品,标签上也全是外文。但其实根据《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当有中文标签,还应当有中文说明书,其中应当包含品名、保质期、生产日期、原产国、进口商信息等内容。 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指出,以上种种挖坑行为都已经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如果商家公开售卖"水货",还涉嫌违法,应当严肃追究其责任。建议从食品溯源和销售渠道等方面加强监管,替消费者把好关。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看看新闻Knews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市面上销售的"进口食品"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产地在国外,由国内经销商粘贴中文标识并在国内销售,外包装没有国内的卫生许可证号,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进口食品。第二类是原料由国外厂家生产,国内厂商进行包装和经销,包装上对产品的成分、配料等有较详细的标注,有国内的卫生许可证号,这实际上是国产食品。第三类是包装上是以外文为主,没有国内的卫生许可证号。这其中,很多是粗制滥造的冒牌货。朱丹蓬表示,从调查情况来看,市场上打着"进口食品"旗号的食品数量,远远超过了从正规渠道进入国内市场的食品,其中不少通过所谓的进口零食折扣店进入千家万户。这既妨碍了整个行业的规范化发展,也加大了市场监管的难度,并影响到了消费者权益的保障,因此有必要加大力度进行食品溯源,并在此基础上加大查处。不仅要查处生产企业,也要查处销售门店,只有进行全方位多维化的管控,才能杜绝贴着进口标签卖国产商品的现象。朱丹蓬同时提醒,对于消费者来说,要想避免买到假进口食品,一是别贪便宜,不要轻信特价、促销等噱头。二是尽量选择有正规代理商且包装上贴中文标签的品牌。与此同时,消费者也不能迷信进口食品一定是安全可靠的,购买时要仔细识别包装上营养成分表内的信息。
(看看新闻Knews编辑:金梅 陈昱卉 阮丽)}
2023-03-26 11:26
来源:
深圳女孩的搞钱地图
不知不知觉中
上海街头出现了大量
“ 进口食品折扣店”
还吸引了不少顾客
不过你有没有注意到
这些“进口食品折扣店 ”里
实际上 没多少“进口食品”
反而许多不知名的国产食品陈列其中
折扣店不折扣
“进口食品”似乎成了抬高价格的幌子
许多国产食品更是直接披上
“进口食品”的外衣欺骗消费者
标着“外国产”的国货
在东昌路500号的 “进口食仓”(公司登记注册名为“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启少食品店”)里,一款“燕子即发酵母”包装袋上标注的 制造商明明在广西来宾,但商品标价签上的产地一栏却写了“法国”两个大字。
店内充斥类似的“障眼法”:
标签产地为俄罗斯的“俄罗斯列巴”,实际产地为浙江嘉兴;
标签产地为越南的“猫山王榴莲饼”,实际产地为广东韶关;
标签产地为日本的“北海道风味奶盖蛋糕”,实际产地为福建漳州。
记者随机走访了几家“ 进口食品折扣店”发现, 约有一半的所谓“进口食品”都是国内生产,却堂而皇之打着进口的旗号售卖。
“说谎”的货架标签,细心的消费者不难戳穿,于是一些国产食品打起了商品名的主意。实际产地为 福建泉州,却叫 “比利时松露巧克力”;实际产地为 安徽铜陵,却叫 “婴儿肥印度淡色艾尔啤酒”。
除了商品名带上外国,宣称产品有着海外“血统”也是常见的“包装”手段,比如在包装上印上 “某国风味”“源自某国”等字眼,以及大量外文,顾客稍有疏忽,就容易被误导, 误以为这些就是进口食品。
比一比,折扣价不便宜
“进口食品折扣店”之所以吸引消费者,除了琳琅满目的进口食品,更关键的在于店内商品标有 “半价”“特价”“特卖”等醒目标识的 “折扣价”。
然而,
记者对部分宣称打折的所谓进口食品
进行了比价,
发现折扣店的价格其实并不折扣。
420克装的“健达牛奶谷物巧克力”,在福山路121号“百特进口食品折扣店”标价108元,在淘宝上仅68.8元;
△左图:进口食品折扣店价格;右图:电商平台价格。
记者在一家进口商品折扣店结账后, 用手机搜索同款商品的价格,被店员发现后,立刻遭到阻拦。店员给出的理由竟然是“商品价格是商业机密,不允许消费者在店内比价”,一边称店内有监控一边 把记者赶走。
更有甚者,为了防止消费者比价,索性把价格标签藏了起来。在 威海路629弄“爱诺斯进口食品折折仓”和 茂名北路146号“欢聚食品超市”里售卖的部分进口食品 没有价格标签,只有结账时才能知道价格。商家找借口称:“货刚到,还没来得及贴标签。”
商家透露利润可观
一位老板告诉记者, 付5万元加盟费即可开一家这样的“进口食品折扣店”。开在周边小区多的地段, 不需要一年就可以回本,利润率最低30%。这位老板还透露,公司还可为加盟店派送“高利润”的临期产品, 临期产品利润率更高,可达60%。
而石门二路81号“百特食品进口折扣店”的店员则直言这类进口食品店没有门槛,他告诉记者, 开这样的店不需要加盟,货源也不是垄断的,在一些国际食品城就能进到货,只要和供货商说自己开的是“进口食品折扣店”,对方自然会暗示你要不要“可以多赚”的货,也就是上述“鱼目混珠”的所谓“进口食品”。
记者在走访中还发现, 一些进口食品的包装上没有任何中文,比如某款浓缩速溶无糖咖啡和某款巧克力,产品包装上全是日文。对于这类商品,消费者要谨慎购买。 《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当有中文标签,还应当有中文说明书。没有中文标签的进口预包装食品已涉嫌违法,可能是 假货或走私商品,食品安全没有任何保障。
“进口食仓”的老板透露,在“进口食品折扣店”里售卖的商品分为“行货”(正规渠道进口,贴有标签)和“水货”(可能通过走私渠道流入国内,商品上无中文标签), 水货进价是行货进价的80%,卖水货可以获取更大的利润,而且监管部门很难发现。业内人士指出, 如果公开售卖“水货”,相关经营者的行为已涉嫌违反法律法规。
你们买过类似“进口食品”吗?
是真的进口货吗?
欢迎评论区分享!
来源:上观新闻(作者:白璐 陈玺撼)、新闻坊
审核编辑:贺雨程
《申》报热销商品
(点击图片进入对应商品界面购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进口食品折扣店为什么那么便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