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庄路31号是退休职工档案储存的存放点吗?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张文艳

《山东省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实施一年多以来,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得到广泛关注。“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丰富内涵,以利于更好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为此,我们策划了红色传承系列,第一站,来到了青岛市档案馆,专访了多位档案人,听她们从红色档案挖掘、修复、保护、传承的角度,讲述自己与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档案中寻英雄,电影中讲故事

《青岛市民政局关于三十二军革命烈士芳名册》,是复原的馆藏档案,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英勇的革命故事。而在这份名单中,有一位烈士的名字,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徐玉珠,一朵绽放在丹山的百合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事发生在青岛解放前夕丹山战役中:

1949年5月31日(农历五月初四)早晨,解放军32军94师280团首攻丹山,遭遇国民党军队明碉暗堡的强大火力阻击,伤亡较大。师长邬兰亭命281团晚上再攻丹山,3营担任主攻。夜晚8点,400名战士借着夜色,由北向南悄悄行至丹山1公里处,在麦田里匍匐前行。当部队接近丹山岭下准备发起进攻的时候,踩响了地雷,爆炸声惊动了敌人,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发起冲锋,3营先后发起3次攻击,因国民党军队1个团前来增援,终未攻克丹山。6月1日清晨,天还未亮,281团预备队1营600多名战士再次发起冲锋,遭到国民党军队疯狂阻击,烽火硝烟弥漫了整个丹山。经过浴血奋战,281团于6月1日9时左右攻克丹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次次冲锋,一次次激战,枪林弹雨中,倒下了许许多多的战斗英雄。徐玉珠就是其中的一位,而且是丹山战役中的唯一一名女战士。她,是一名年仅17岁的女护士。据徐玉珠生前的战友们讲述,在战斗中,她的胳膊和膝盖都被山石磨破,鲜血淋淋,但她却始终战斗在炮火最猛烈的前线,经她本人从战场上抢救下的伤员多达50余人次……

17岁的花儿凋零在敌人的炮火中,却温暖了丹山人,当她的亲属准备将她的遗骨带回安徽家乡安葬时,时任丹山村妇女会会长的金玉敏眼含热泪,代表乡民请求亲属将烈士留下:“玉珠是在解放我们家乡的战斗中牺牲的,大家都已把她当作自己的亲人。请将玉珠烈士的遗骨埋葬在我们丹山……”就这样,徐玉珠留在了丹山,那朵洁白的百合花至今都绽放在丹山人的心里。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徐玉珠的真实身份未能得到确认,专家和热心人士多方打探未果,寻找女英雄成为青岛市档案馆重要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于这样的背景,青岛市档案馆在微电影系列《蓝色三部曲》获得成功的背景下,决定从档案名单开始,拍摄徐玉珠的故事,定名《永远的丹山百合》,成为《红色三部曲》的开篇。

女英雄到底名为徐玉珠还是徐玉芝?围绕着这一问题,档案馆的工作人员踏上寻找之路,既是找人,也是寻找以坚持信仰为核心的“丹山精神”。

在馆领导的指导下,编研处四级调研员聂惠哲接下了微电影创作的重任。

从2017年策划,到2019年推出,历时两年多的时间。一部微电影的拍摄,需要的是艺术加工,而对于青岛市档案馆来说,艺术要基于权威的史实。“我们要以档案为素材,以历史为根基,以文化为魂魄,以红色为底色来撰写剧本”,聂惠哲接受半岛全媒体记者采访说,除了查阅本馆馆藏的红色档案,她还专程赴山东省档案馆,与中央档案馆取得联系,调取查阅相关的档案记载,力争让观众通过微电影不仅仅了解英雄故事,还可以了解更多的历史档案,以及档案工作者的精神面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永远的丹山百合》推出后,反响热烈,频频获奖。青岛市档案馆再次基于档案,相继推出了《碑心石的故事》《回声》等,组成《红色三部曲》,将红色文化档案以全新的形式展现在青岛市民的面前。

后来两部微电影制作,出生于1995年的刘坤也加入进来。刚刚大学毕业,考入青岛市档案馆编研处,刘坤和聂惠哲一起加入了微电影的编剧。“在接触这两个故事前,我不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开采自浮山,而且经历了这么多波折;我也不知道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背后有这么多感人的故事”。

作为,挖掘红色档案成为她们的使命,而将红色人物故事展现的过程,对她们来说也是一次洗礼。

“微电影拍摄的尝试,对我们来说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经历很多困难。而演员为了演好角色,也吃了不少苦,天气冷的时候冻得嘴唇发白;配音的时候,演员的嗓子都喊哑了;为了还原战争的场面,我到处请教专家,力争真实;为了了解邓恩铭的工作,我们沿着他每天走过的路行走,走了一半就走不动了……这些经历在英雄们当时遭遇的苦难面前,真的显得微不足道”,聂惠哲动情地说,后人永远无法想象英雄烈士们遇到的艰难困苦。

1923年秋,邓恩铭来到青岛开展拓荒型的革命运动,1925年发动青岛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时,年仅24岁。接下《回声》剧本任务时,刘坤也是24岁。作为同龄人,邓恩铭给刘坤的触动非常大,她将邓恩铭的烈士专集读了4遍,邓恩铭的文集读了3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每一次都会热泪盈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青岛,邓恩铭身着粗布短褂,深入工厂车间,奔走在铁路、纱厂这些汇集了底层劳动人民的地方,为他们开办夜校传播马克思主义并秘密组织工会;在济南纬八路刑场,邓恩铭身负镣铐,与其他21名共产党员一起高唱《国际歌》,高呼“共产党万岁”的口号,从容就义。在给父母的家书中,他曾说:“儿生性与人不同,最憎恶的是名与利,故有负双亲之期望,但所志既如此,亦无可如何……儿主张既定,绝不更改。”他的一生只走过了30个年头,却用生命践行了坚定信仰和铮铮誓言。

这些记载都洗涤着刘坤的心灵,她的心里,种下了红色文化的种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碑心石的故事》拍摄时,刘坤和演员们得以进入孟庄路火车站,亲手触摸到了工人们当年切割下来的石料,“抚摸这些石头,仿佛看到了工人们蹲下切割石头的场景,那是历史的温度”。

在采访中“精神的洗礼”是聂惠哲和刘坤挂在嘴边的词语,对她们来说,《红色三部曲》的拍摄让她们真正接近了英雄们,也真正认识到信仰的力量,“是他们用鲜血和努力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作为档案人,挖掘红色档案让她们感觉责任在肩。“档案历史文化题材微电影承担了两大基本任务,一是服务于社会发展和民众的文化需要,讲好档案文化故事,这是由档案馆的社会职责决定的,也是该题材微电影的核心价值所在;二是服务于档案事业发展大局,讲好档案人的故事,提高社会档案意识,为档案工作创造适宜的发展环境。拍摄微电影使用档案,恰恰展现了档案人员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宗旨”,聂惠哲说。

让档案获新生,抓保护不放松

特藏库的橱窗里,一份泛黄的档案引起了档案馆保管处四级调研员刘玮的注意。这份档案有老化和酥脆的趋势,需要赶紧修复,于是,按照管理流程,将它请进了办公室。

这是一份1927年2月形成的档案,名为《日本隆兴纱厂工人罢工条件》。

隆兴纱厂是日本九大纱厂之一。为改善工作条件、增加工资,1925年4月19日起,以大康纱厂工人罢工为开端,青岛日资纱厂1万余名工人相继罢工。日本资本家勾结中国当局进行武力镇压,制造了“青沪惨案”。青岛日商纱厂先后三次进行了同盟大罢工,罢工中提出了“承认工会”,喊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我们要自由”等反帝反封建口号,并与上海的工人运动遥相呼应,在青岛、山东和全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壮烈的一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隆兴纱厂的罢工档案是青岛留下的为数不多的珍贵历史档案,说:“纱厂工人长期遭受压迫,劳动条件差,劳动强度高,工时长,工资低,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受四方机厂和日商纱厂大罢工胜利的鼓舞,隆兴纱厂工人为了改变现状改善劳动待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李俭德等工人代表提出了不准任意开除和打骂工人,要有休息的时间,增加工资等7项条款,若日本人不答应将于4月份开始罢工。”

时隔95年,这份斑驳的档案被刘玮轻轻地放在了操作台上。罢工条件是用毛笔书写的,长50厘米,宽30厘米,共11张。令刘玮感到棘手的是,纸张背面有4处修复过的痕迹,这无疑为修复工作增加了难度。

于是,刘玮立刻将该档案的修复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了配纸染色、揭背、修裱等修复方案,以增加修复纸张的强度,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的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玮是国内档案修复名人,自2006年来到青岛市档案馆,先在文档中心工作了一段时间。因做档案修复工作的侯桂芬老师面临退休,需要培养接班人,刘玮自动请缨,加入到档案修复的队伍当中,一做就是12年。

“刚开始是跟着侯老师学习,后来单位还组织到外地培训,在正式修复前一直用废旧纸张重复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刘玮从简单档案开始修复,慢慢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就拿罢工条件这份档案来说,用水泡的时间就要掌握好,因为档案中是毛笔字,不能泡的时间太长,容易将纸张和字迹泡坏,也不能太短,没泡透也不行,这都需要足够的经验”。现在,她每年大约修复1000张档案。

偌大的办公间里,往往只有刘玮一个人在操作台前忙碌,看似非常安静,其实她的内心常常出现波动,“有时候档案要得急,我必须加班加点完成,又有的档案修复耗费心力,操作时特别考验细心和耐心,一份档案修复完后,我得平息好心情才能修复下一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刘玮工作性质类似却又有些不同的,是档案保管处副处长王晓华的工作。

她主要负责档案保管工作,常年行走在库房里。最近青岛多雨,就给档案的保管保护提出了挑战,“库房要保持恒温恒湿,控制在14到24摄氏度标准内,同时要保持湿度平衡”,库房内温湿度控制系统、除湿机正在加大力度运转着。

自1999年从部队转业到青岛市档案馆,先后在文档服务中心等部门工作,2005年从事档案保管工作,至今已经17年了。文档服务中心是对外提供档案利用的部门,库房则是档案保管重地,从与人打交道,到与厚重的馆藏档案默然相对,开始真不适应,“太安静了,一天说不了几句话”。

档案保管工作是档案馆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又是那样繁琐而平凡。“就像做家务一样,周而复始,没有终点。每天要对库房进行巡查,每周一小扫、每月一大扫;每天要根据文档利用信息,及时提供档案为人民群众查阅利用服务;每年要接收大量档案进馆,进行上架、清点、标注;每五年要完成一次馆藏全部档案的清点,详细记录档案的保存状况,等等”,这确实是一份长期的、默默无闻的工作,无限循环,不会结束,非常考验一个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王晓华干一行爱一行,埋头苦干、潜心研究,创建“王晓华档案库房管理工作法”,大大提升馆藏档案整理保管工作质量和效率,近年来还先后被山东省档案局、馆评为齐鲁最美档案人、全省档案保管保护领域专家,今年与刘玮同时被推荐为全国“档案工匠”。

“我们会定期检查档案的‘身体’,发现有破损情况就提交给刘玮修复,这是保护档案的健康安全”,王晓华说。目前青岛市档案馆馆藏有900余卷红色档案,它们正被像王晓华、刘玮等档案工匠们用心守护着,一代又一代,代代传承下去……

讲述烈士事迹,泪洒展馆内外

“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有价值的情报,敌人不分昼夜地对她进行审讯,施以酷刑,用鞭子混着粗盐,不断地戳她手腕和大腿上的伤口,碰到骨头后,又反复搅动伤口的创面,流出的鲜血浸湿了棉衣,赵一曼痛得几次昏了过去,仍坚贞不屈地痛斥日寇的暴行……”镜头前,热泪从脸颊滚下,青岛市档案馆讲解员焦璐哽咽了,强忍着哽咽,她一字一顿地继续讲述着:“……持续了9个月的酷刑折磨,带给赵一曼的是无法想象的痛苦,她全身白骨外露,身体皮肤多处炭化,可即便是这样,赵一曼仍然没有吐露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在审讯室内,她怒斥敌人:你们这群强盗,可以让整座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人的信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一段1000字的讲解词说完的时候,焦璐已经泣不成声。和摄像张述孟复看视频短片,焦璐觉得不妥,感情太过充沛。于是,平复一下情绪,焦璐又重新讲述了一遍,尽管努力克制着强烈的感情,眼睛还是湿润了。

其实,从打磨完这段词以后,焦璐讲述了不下百遍,然而,每一遍她都会流泪。每当讲到赵一曼所受的折磨,和她给儿子的家书时,她则会忍不住哽咽起来。

即便近日面对面聊起这段经历,她依旧潸然泪下。“咱们去年合作过《新青年说党史》的短视频录制,我们受到启发,今年6月份录制了英雄系列《白山黑水民族魂——缅怀抗日英雄赵一曼》”,这一幕就发生在录制现场。

出生于1989年的焦璐,在青岛市档案馆做讲解员已经10年了,除了讲解青岛历史外,红色档案讲解也是她工作的重要部分。2016年6月8日,青岛市档案馆引进《红星照耀中国——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展览,当13位外国记者用镜头和文字记录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事业,一张张呈现在焦璐面前的时候,她被震撼了。共产党人的风采和面貌,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一点点地改变着焦璐。两年后,她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今年她即将成为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

2022年7月21日上午9时30分,预约参观的26名中学生准时等在了展览馆门外。焦璐迅速整理着装,戴好麦克风,“同学们这边请,我们到二楼参观……”对于展览,焦璐轻车熟路,因为这些档案早已烂熟于心。对讲解员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临展。“去年,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馆引进了中央档案馆的‘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主题档案文献展,展示的档案数量多,内容广。为了完成将近10万字的讲解词,我们讲解团队加班加点,在展厅梳理逻辑内容,找亮点挖深度,查阅大量的党史资料”,一番努力下来,讲解团队个个成了党史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是在这次展览中,焦璐更加深入了解了赵一曼的事迹,了解了半条棉被的故事,“像赵一曼这样为祖国和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人还有很多很多,我能够把他们的故事讲给观众听,感到十分荣幸,也觉得我这份职业更有责任和价值”。

10年来,站在焦璐对面的,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面孔稚嫩的孩童,有学生,有工人,有来自海外的游客,一件件珍贵的红色档案,一个个动人的英雄故事,就这样从青岛市档案馆的展厅传播出去。

同时,焦璐和她的讲解团队们,还会深入仙游路社区、山东科技大学等社区、学校进行红色宣讲,“孩子们知道得比我想象的多得多”,焦璐由衷地感叹。

这,就是红色档案的传承。

}

1. 江南制造局造船厂

  140多年历史。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所属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军工造船企业。它创建于1865年(清朝同治四年),历经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江南船坞、海军江南造船所、江南造船厂。1996年改制为“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40多年来,江南造船饱经历史沧桑,经久不衰,创造了无数个中国第一,不仅有中国第一炉钢、第一门钢炮、第一艘铁甲兵轮、第一台万吨水压机,更有中国第一艘潜艇、第一艘护卫舰,还有我国最现代化的导弹驱逐舰和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远望”系列航天测控船,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更是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率先跨出国门与世界接轨,成为打开国门、对外开放的先驱,始终在中国船舶出口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江南巴拿马”型散货船是中国第一个在国际船舶交易市场上挂牌交易的国际著名品牌。江南140多年的发展史,是中国民族工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缩影。  2008年6月3日,在江南造船建厂143周年之际,正式宣布江南造船胜利完成搬迁任务,正式入驻中船江南长兴造船基地。中船江南长兴造船基地地处长江口长兴岛,占地面积约580万平方米,岸线长度约为3800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四座大坞、17座舾装码头,规划纲领为民用船舶年造船能力450万吨,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生产品种最为广泛的现代化造船基地。

2. 江南造船厂 江南制造总局

没有。江南造船厂现已改制为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江南造船),是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大型现代化造船企业,现有员工2万人,党员1785人,公司党委下设二级基层党组织40个。

江南造船前身是创建于清同治四年(即1865年)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20世纪50年代初改名为江南造船厂,1998年改为公司制企业。2008年6月,因世博会建设和自身发展需要,江南造船从黄浦江畔整体搬迁到长兴岛。

作为“中国第一厂”,江南造船见证了一个半世纪的沧桑,历久弥坚、长盛不衰,创造了上百个中国第一,被誉为民族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发祥地、产业工人的摇篮、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的播火地、改革开放的先驱。

经过资产重组整合,江南造船目前占地面积517万平方米,岸线总长3561米,共分三个生产区域,能够满足海军各系列舰船的建造需要,还能够建造全系列液化气船、超大型集装箱船以及公务船、科考船、破冰船等特种船舶。

2012年,江南造船率先转型,在船舶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实现了逆势腾飞,于2015年成功实现了成为中国第一军工造船企业的目标。2016年12月,江南造船成立江南研究院,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目前,江南造船正努力成为船舶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传统制造业的颠覆者。

江南造船还拥有江南管业、江南房产、江南技校、江南医院、江南传媒等数家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

3. 中船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长兴岛只有个造船基地一中船长兴岛基地。

长兴岛位于上海市东北5公里的长江入海口处,紧邻崇明岛。依长江、濒东海,总面积80平方公里,具有59公里常年不淤、不积、不冻的深水岸线,是一块造船宝地。2003年11月18日,世界最大的造船基地———中船长兴岛基地的前期工程开始启动。

长兴造船基地就位于长兴岛的东南端。江南长兴造船基地一期工程岸线长4.5公里,腹地深1.1公里左右,共有3条生产线,1、2号线为民品生产线,3号线为军品生产线。将建立4个大型船坞。其中一号船坞长520米、宽76米,二号船坞长510米、宽106米。特别是3号船坞长达580米、宽120米,面积大约相当于1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4个大型船坞都堪称“巨无霸”。

4. 中船江南重工有限公司官网

南船是指中船集团,北船指中船重工。

市场上近年来反复提到的“南北船合并”,指中船集团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的合并。其中,“南船”指中船集团,“北船”指中船重工。

中船集团官网显示,公司正式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部门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中央直属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机构,由中央直接管理,在世界500强中名列第364位。截至2017年底,中船集团拥有40余家二级单位。

中船集团旗下聚集了一批实力雄厚的造修船企业和船舶配套企业,包括江南造船集团、沪东中华造船集团、上海外高桥造船、上海江南长兴造船等。同时,公司还拥有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广州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3家船舶研究设计机构,以及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等知名工程咨询、设计、总包单位。

中船重工同样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由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重组成立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公司主要从事海洋装备产业、动力与机电装备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研发生产。2018年,公司连续7年入选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245位,位居全球船舶企业首位。

中船重工拥有上市平台公司5家,二级成员单位95家,科研院所29家,员工17万人。

5. 中国重工 江南造船厂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所属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军工造船企业。它创建于1865年(清朝同治四年),历经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江南船坞、海军江南造船所、江南造船厂。1996年改制为“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40多年来,江南造船饱经历史沧桑,经久不衰,创造了无数个第一,不仅有中国第一炉钢、第一门钢炮、第一艘铁甲兵轮、第一台万吨水压机,更有第一艘潜艇、第一艘护卫舰,还有我国最现代化的导弹驱逐舰和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远望”系列航天测控船,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6. 江南制造总局中船重工招聘

中国大型造船企业。始建于1865年。至1949年,共建造各种舰船884艘,并制造了大量机器设备,成功地试制过飞机。有职工1.5万多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000多人。(占地面积77万平方米。大、小船台6座,干船坞3座。技术力量雄厚,管理基础和综合生产能力扎实,能够建造、修理各类舰船和承造成套机械设备。50年代建成中国第一代常规潜艇和第一条5000吨货轮,60年代建成中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全部国内配套的万吨轮东风号,70年代建成远望号为主的六艘大型远洋科学考察船,80年代开始迈入世界最先进的造船技术领域。工厂在造船能力发展的同时,修船和非船产品生产也卓有成效,曾先后制成万吨水压机,承接中国最大的葛洲坝闸门、上海和北京大型天文台回转球顶、宝山钢铁总厂二期工程关键设备等工程。

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曾用名江南船坞、江南造船所,始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

同治四年,江海关道丁日昌奉两江总督李鸿章之命,以4万两白银买下位于上海虹口地区的美商旗记铁工厂的全部设备,又以2万两白银购买该厂的库存材料及工具。李鸿章以此为基础,将江海关道丁日昌、总兵韩殿甲分别在上海开设的2个洋炮局合并进来,成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同治四年至光绪三十一年(1865~1905年)系制造局时期。同治六年,江南制造局从虹口迁至城南高昌庙镇(现址),先后建立机器厂、木工厂、铸铜铁厂、熟铁厂、轮船厂、锅炉厂、枪厂、火药厂、枪子厂、炮弹厂、水雷厂、炼钢厂等13个厂和1个工程处以及库房、栈房、煤房、文案房、工务厅、中外工匠宿舍等,并建有泥船坞1座,共占地70余亩(4.3万平方米),在设备和规模上已具近代工业的雏型。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从事军火生产,中国的第一批机床、第一炉钢,以及无烟火药、步枪、钢炮、铁甲炮艇等,均始出于此。光绪十七年由于生产的发展,工厂面积从原来占地4.3万平方米扩展至24.6万平方米;工人由建局初的200多人,增至2913人,加上管理人员,约3600余人。

光绪三十一年至民国元年(1905~1912年)为江南船坞时期。清政府决定局坞分家,把船坞部分从制造局中划分出来,成立江南船坞;制造局的另一部分成为专门制造军火的兵工厂,辛亥革命后改称上海制造局。民国6年改称上海兵工厂,直至民国21年停办,大部分机器搬迁至杭州和南京金陵兵工厂,小部分并入武汉汉阳兵工厂。局坞分家后,船坞采用商务化的经营方针,生产业务渐有起色,过去船坞长期荒废的局面逐渐改观。光绪三十一年至宣统三年共造船136艘,总排水量21000多吨,其中宣统三年(1911年)建造的“江华”号长江客货轮,船长330英尺,宽47英尺,吃水7.5英尺,排水量4130吨,被当时航运界评为“中国所造的最大和最好的一艘轮船”。在修船方面内外招揽,业务甚广,光绪三十三年至宣统三年的5年间,共修理大小舰船524艘,年均修船量105艘。由于经营业务扩大,营业额和利润猛增。局坞分家时,借用江安粮道库银20万两的开办费,原定10年内分期归还,由于营业状况好转,提前4年全部还清。这一时期的技术力量也不断增强,局坞分家时,固定工人约60~70人,至宣统三年已增至1000余人。

民国元年至1949年上海解放为江南造船所时期。辛亥革命后,江南造船所仍采取商务化经营方针,造船业务逐渐赶上和超过当时造船工业中处于垄断地位的英商耶松船厂。耶松船厂在宣统二年至民国6年间共造船82艘,总吨位42700吨;江南造船所在同一时期间共造船208艘,总吨位38846吨,已接近耶松船厂。民国7年江南造船所的造船总吨位增到60373吨,大大超过耶松船厂,居上海造船工业的首位。民国7~10年是江南造船所的全盛时期,在此期间为美国建造成4艘排水量万吨级的运输舰,被当时传媒评为“中国工业史,乃开一新纪元”。

民国16年后,国民政府海军部管理江南造船所,一度进行局部带军事性扩建。民国19年冬,将海军轮电工作所并入江南造船所;次年1月,又将福州马尾船政局(今马尾造船厂)的制造飞机处并入江南造船所,后建成“江鹤”、“江凤”等水上教练机和侦察机5架。这个时期的海军舰艇修理业务相当频繁,民国17~22年的6年间,共修理海军舰艇271艘次,平均每年45艘次,而民国10~15年的6年间只修理海军舰艇74艘,平均每年12艘次。当时的所长马德骥引进西方的一套管理方法,改变了过去由英人毛根独揽大权的局面。

民国26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11月上海沦陷,江南造船所为日本陆军侵占,日军把上海兵工厂(原制造局的另一部分)场地划入江南造船所,并强行圈占附近民地,使全所面积增达34.3万平方米,还把南京的3家民营小船厂的机器设备,全部拆并入所内,使江南造船所的场地和设备都有较大扩展。民国27年1月,移交日本海军管理,改名“朝日工作部江南工场”,同年3月,又由日本海军委托日商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接办,改名“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又将新侵占的英联船厂所属的和丰船厂与瑞镕船厂划归江南造船所。改名“淑浦船坞”和“杨树浦工场”。日军占领时期,江南造船所共建造各类船舶100多艘,还造了300多艘攻击型的“自杀艇”,并进行了大量的船艇修理。

抗日战争胜利后,江南造船所由国民政府海军司令部接管。民国35年至1949年5月间,共建造各种船舶34艘,总排水量9557吨,平均每年造船10艘,排水量2734吨。其间,电焊技术开始推广,民国35年成功地建成中国第一艘全电焊结构的排水量634吨的长江上游客轮“民铎”号。江南造船所所属工厂进行了局部扩建,至民国36年底,共新开设了电焊厂、内燃机厂、外钳厂、第二发电厂及汽车修理厂等5个厂,并修理了厂房和增添了一批设备。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当局对江南造船所大肆破坏,所内的3座船坞闸门上半部及抽水间、内燃机厂、第二发电厂等被炸毁;1~8号仓库全部焚毁;机器厂、外钳厂、车床厂、电气厂等大部分被破坏。全所职工在中共地下党的组织发动下,开展了“反疏散、反搬运、反破坏”的护厂斗争,减轻了国民党政权破坏工厂所造成的损失,取得斗争胜利,保住了工厂。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次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发布命令,接管江南造船所。1953年,江南造船所易名江南造船厂,进入生产建设迅速发展的新时期。

清同治五年(1866年),江南制造局迁址高昌庙镇时,购置民地70余亩,建成厂房并建筑泥船坞一座和沿江码头。至光绪十六年(1891年)时,工厂面积扩展至24.6万平方米,已发展成拥有13个工厂和1个工程处的近代工业企业。全局拥有大小机床662台,蒸汽动力机361台,总马力4521匹;汽炉31台,总马力6316匹。

光绪三十一年局坞分家,江南船坞的主要固定资产有:全坞地基约60亩;泥船坞1座,长325英尺;机厂1所,共有大小厂屋98间;锅炉厂1所,有大小房屋48间,内有60匹马力总汽炉2座,40匹、30匹马力汽机各1台,另有剪、钻、刨等机床18台;炮弹厂1所(后改为机器厂),连同打铜厂、翻砂厂等新旧厂屋共100余间,厂内附属机器有30匹马力汽机各1台,大小车床64台;水雷厂1所,有屋19间,因废置已久,后改为储料栈房;中西式住房14所;另有挖泥船2艘,运泥驳船3艘,小型轮船1艘。按当时价格估计,上述资产共值规银77.3万两。

局坞分家后,原有泥船坞改建为木质干船坞,并拓长加宽,加深坞底木桩,添置水泵等设备。改建后的干船坞,坞身长375英尺,面宽75英尺,底宽60英尺,能适应4000~5000吨船舶进坞修理的需要。民国5年(1916年),江南造船所继续将坞身拓长,使其总长为556英尺,深20英尺,能容纳万吨以上的船舶进坞修理,是当时国内最大的船坞之一。

民国7~10年,江南造船所承造4艘万吨级美国运输舰期间,新建大船台4座,每座打桩基地长396英尺,宽36英尺,桩深20英尺,可置500英尺长的万吨船舶;船台两旁新树起重架10座,每座吊重4吨;并陆续购买民地近4万平方米,所址比局坞分家时扩大1倍以上。民国13年,江南造船所开工新建第二座船坞,次年完工。新坞长502英尺,宽61英尺,深23英尺,装备最新式的电动抽水机5台。新坞建成后,即有1艘7700吨美国商船进坞修理,因使用电动机抽水,仅耗时45分钟,为原来抽水时间的1/10左右。不久,老坞也改装为电动机抽水。民国19年后,江南造船所决定开辟第三座船坞,次年动工,分两期工程,第一期先辟长375英尺,宽89.5英尺,深26英尺,于民国23年完工;第二期又将该坞加长、拓宽,至民国25年全部落成。新坞长647英尺,宽100英尺,深26英尺,能容纳2万吨级的船舶进坞修理,这是当时全国最大的船坞。此外,还扩建了打铜厂,添建了一座海军码头。

民国27年初,日本侵略军侵占江南造船所,将原炼钢厂和上海兵工厂(原江南制造局的另一部分)旧址,以及从老江边路到新江边路的工人居住区一并强行占为新址,使全所面积扩大到34.3万平方米。还把位于南市的三北、鸿昌、合兴等3家民资船厂的机器设备,全部拆搬到江南造船所。在日本侵占时期,所内生产设施略有扩建。计有;船体加工车间增添300吨水压机、移动式水压肋骨弯曲器;轮机部门添置长轴车床、搪床、滚齿机以及白合金轴瓦浇铸设施,动力设备部门增添200匹空气压缩机2台,新建氧气站1所。

民国35~36年,江南造船所新建成电焊厂、内燃机厂、外钳厂和第二发电厂等,还修理了原有厂房69座。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军撤退时,对江南造船所进行大肆破坏,所内主要生产厂房和3座船坞闸门被炸坏。1949年8月,又遭国民党飞机空袭,所内生产设施遭到更严重的破坏。

上海解放后,江南造船所职工在国民党飞机频繁轰炸的艰苦环境下,进行边抢修、边生产,仅用一个半月时间就修复3座船坞的闸门。自1953年起,江南造船厂结合老厂技术改造,扩建和新建了造机、修船、造船、电气和锻工等车间。扩建后的船体加工车间,面积由1890平方米扩大到5637平方米,1956年3月完成。5、6号船台的加固接长工程于1955年6月完工,紧接着进行3号船台的改建,该工程于1956年4月完成。新建的修船车间占地面积10230平方米,高16米,跨度24米,全部钢筋混凝土结构;车间内设有装配、锅炉、修船、钳工等工区以及钢材库、工具库、辅助材料库、变压器间、透视设备存放室等,并装置4台行车,最大起吊能力30吨;还配有加工能力较大的三星轧车和500吨水压机等生产设施。

1959年9月,遵照一机部九局的指示,新建船体联合车间,新建露天总段建造区和总段运输设施,改建3、4、5号船台。

新建船体联合车间是1956年编制的总体初步设计中的一个主要工程项目,于1960年7月开始施工,1966年建成,车间建筑面积22176平方米,厂房由1个横跨和3个纵跨构成。为适应建造万吨级船舶的需要,江南厂于1959年对2号船台进行扩建。2号船台原长174米,宽22米,扩建时在船台顶端接长53.3米成水平段。1960年4月,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船“东风”号在这里下水。为了试制需要,经六机部同意,于同年7月再次改造,滑道接长17米,下水设计负荷提高到2000吨。1976年,又将2号船台接长的水平段加建成斜坡段,为“远望”号主测量船建造创造了条件。

1977年,3号船坞的改扩建开始施工,经过5年的紧张施工和设备安装,于1982年底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扩建后的3号船坞长232.2米,宽40米,深11.6米,可容纳6万吨级船舶在坞内修理和建造,并配备1台150吨门式高架吊车。3号船坞的改扩建完成,标志着江南造船厂已拥有建造舶的重要设施。1982年起,江南造船厂再次改扩建2号船台,经六机部同意,拆除3号船台,使2号船台的拓宽有了充分的场地。此外,还建立了长6~12米,宽1~3米,厚6~34毫米,重10吨以下的钢板流水线。这条钢板流水线连续上料、矫平、除锈、喷漆、烘干,直至出料。还陆续引进数控切割、光电跟踪切割、二氧化碳气体保护高效焊接等机械,成为具有先进装备的现代化企业。

经过老厂技术改造和基本建设的新建和改建,江南造船厂的规模逐渐扩大,拥有国内最大最先进的船体平面分段流水线。具有设计、建造、修理、改装8万吨以下的各种船舶和舰艇、以及制造压力容器、港口机械、大型钢结构等工业性产品的能力。

上海解放以后,工厂对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不断作出贡献。1953年建成大型内河客货轮“民众”号,1956年建成中国第一艘潜艇,1958年建成中国第一艘5000吨沿海货船“和平28”号,1965年建成中国自行设计的万吨级远洋货船“东风”号。在70年代,成功地建造以“远望”号为主的三型6艘航天综合测量船、海洋调查船、远洋打捞救生船等特种工程船队,并成功地配合执行通讯卫星、远程导弹发射试验和南极考察等任务。改革开放后,工厂率先以批量承建出口船舶成功地进入国际市场,先后为罗马尼亚、挪威、意大利、德国、美国等国家和香港等地区,建造了30多艘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船舶130多万吨,并以优良的建造质量和船舶性能,受到国际航运界和造船界的好评。批量建造的6.5万吨散装货船,以“中国江南型”成为中国唯一列入伦敦租船市场标价系列的国际船型。为美国拉斯科轮船公司建造的2艘该型船舶,因质量优异,船东改名为“中国光荣”号和“中国自豪”号。1994年12月交付使用的、集中国造船工业和电子工业最高水平于一身的远洋航天测量船——“远望3”号,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1995年还成功建造了大型、先进的水面舰船、集装箱船、LPG液化石油气船、三用工作船、豪华型游艇、多用途船等多类船舶。

据统计:自同治四年至1949年上海解放的84年中,江南造船所(厂)共建造各种舰船837艘,计30万吨。1949年上海解放至1995年底的46年中,共造船1100艘,计340万吨,是解放前84年造船总吨位的11倍。其中,1980~1995年的16年中,造船137艘,254.3万吨,是1949~1979年造船吨位的3.1倍。解放以来,江南造船厂在修造船的同时,还为国家建造了1.2万吨水压机、宝钢2030轧机中难度大的设备、葛洲坝2号大型钢质船闸、秦皇岛码头第三期工程、上海2条越江隧道的掘进机、上海和北京天文台中国最大的回转球顶、上海市政建设投钢量近1万吨的内环线高架公路、当时世界最大的、最先进的上海市政建设“三联供”U—GAS煤气气化炉,以及承建的1.65万立方米压力容器、上海体育场和上海大剧院的钢结构等重大工程项目,表明了企业在船舶制造和大型钢结构、压力容器等工业性产品上都跨上了国际水平台阶。

1980年以来,共有多种产品先后50次获国家、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和上海市的优质产品奖,其中“向阳红10”号、“远望”号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7万吨货船“世沪”号、1.28万吨集装箱“海皇·绿玉”号、2.4万吨汽车滚装船“沃乐斯夫堡”号、6.4万吨巴拿马型散货船等获国家金质奖。企业也获得了“全国企业整顿先进单位”、“全国技术进步优秀奖”、“国家质量管理奖”、“全国企业优秀管理奖(金马奖)”、“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先进集体”、“上海最佳工业企业形象”单位以及连续13年获得“全国思想工作优秀企业”光荣称号。

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江南造船厂被列为国家100家实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之一。1996年改制成立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陈金海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谢中全任党委书记。

江南造船厂党政主要领导人及任职时间表

中共江南造船所临时组织

7. 江南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船舶企业排名重点企业名称

1.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2.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

3.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

4.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5.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7.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8.中国长江航运集团金陵船厂

9.江苏新世纪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10.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

所在地:上海市浦东新区滨江大道5299号

所在地:上海市浦东新区滨江大道1777 号;杨浦区杨树浦路640 号

主要遗存:浦东:造机车间、船台1 座;杨浦:1 号船坞、2 号船坞,瑞镕船厂老船排,瑞镕船厂办公楼、物资部楼、舾装车间、原东方纱厂仓库;人工绞车、缆桩、锚、油罐、铁丝索;档案、股票、历史照片、亲历人口述

所在地: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疏港路

主要遗存:南坞、南坞抽水室、两台日制抽水机;北坞;船体厂房;中央发电所、消防队楼等;技工学校(原沙俄市政厅官邸);档案,厂史、历史照片;大船精神、航母精神

所在地: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芳村大道南40号

主要遗存:船坞1 座;1 号、2 号、3 号船台;档案、厂志、历史照片

所在地:上海市黄浦区中山东一路9 号、浦东新区即墨路1 号;青岛市市北区馆陶路37 号;南京市鼓楼区江边路24 号

主要遗存:上海:办公大楼1 座、第五码头(杨家渡码头);青岛:分公司办公大楼;南京:办公楼1 座;档案(存于上海档案馆)、历史照片、股票、息摺、广告;谭泽闿书写“招商局”招牌

所在地: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太平路14号

主要遗存:回澜阁、防浪堤;引桥、孔桥;档案、历史照片

所在地: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南山街13 号

主要遗存:大码头、小码头、南山信号台、老船坞;开滦矿务局办公楼、车务处、开平矿务局秦皇岛经理处办公楼、开滦矿务局秦皇岛高级员司俱乐部、外籍员司特等房、引水员住房等;档案、港志、回忆录、历史照片

所在地: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港湾街

主要遗存:大连港务局办公楼、大连港候船厅;4 座突堤码头(1-4 号码头)、3 座顺岸码头(甲乙丙)、长门町码头、防波堤;15 库、20 库、22 库、物资仓库;第一信号所;港湾桥;滑轮组;历史照片

09 广州太古仓码头(白蚬壳)

所在地: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革新路124 号

主要遗存:3 座丁字型栈桥式混凝土码头、7 幢砖木结构仓库;水塔1 座

所在地:上海市杨浦区共青路386 号;宝山区逸仙路3945 号

主要遗存:复兴岛现存白庐(原上海浚浦局职员俱乐部)、俱乐部花园、定海路桥、浚浦西路(现共青路)、复兴岛运河、复兴岛收回纪念碑;张华浜工场现存船坞1 座、办公楼1 座、木模车间和机加工车间;档案、历史照片;上海港口大全

11 大连甘井子煤码头

所在地:辽宁省大连市工兴路21号

主要遗存:防波堤、栈桥;满化码头(大化码头);满石码头(石油七厂栈桥);两台デキイ(Dekii)型电力机车和4 台运煤车

所在地:澳门特别行政区东望洋山罗理基博士大马路25 号

主要遗存:灯塔;炮台、教堂

所在地:浙江省嵊泗县花鸟岛

主要遗存:灯塔;无线电铁塔、发电房、机房、仓库、宿舍等;煤油灯(1899 年英国制,现藏于岱山中国灯塔博物馆)、发电机(1929 年英国马可尼公司制,现藏于岱山中国灯塔博物馆)

所在地:台湾省屏东县恒春镇鹅銮鼻公园

所在地: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老铁山自然保护区

主要遗存:灯塔、水银浮槽式旋转镜机、八面牛眼式透镜;航标园

所在地:海南省临高县美夏乡昌拱村

主要遗存:灯塔;法国人建设的机房等附属设施

所在地:香港特别行政区蒲台群岛横澜岛澜尾

主要遗存:灯塔塔体、附属设施及用房

所在地:广东省湛江市硇洲岛

主要遗存:灯塔、陈义纪念馆

所在地:上海市黄埔区中山东一路与延安东路交汇处

主要遗存:信号塔、办公楼

20 兰州黄河铁桥(中山桥)

所在地: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中山路北端

主要遗存:桥体;成套的建筑、财务档案、图纸(藏于甘肃省档案馆);铁桥建成时拍摄的54 张铁桥全景照片

所在地:天津市河北区三经路与和平区解放北路之间的海河上

主要遗存:桥体;历史照片

所在地: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海珠广场南珠江上

主要遗存:桥体;原英国制中跨钢结构;胡汉民题写“海珠桥”、历史照片

23 关内外铁路(京奉铁路)

所在地:北京、天津、河北、辽宁

主要遗存:北京:京奉铁路正阳门车站、东便门信号房;天津:新开河站(今天津北站)站房及天桥、塘沽站、塘沽南站、扳道房、机车修理厂房、老弯道、塘沽八号码头、汤河桥;沈阳:三洞桥、辽宁总站(今沈阳北站);京奉铁路路界桩(中国铁道科学院3 个、京铁家园社区铁路博物馆1 个、中国铁道博物馆)、北宁铁路界石碑(藏于中国铁道博物馆)、京奉铁路全图

所在地:北京、河北、河南、湖北

主要遗存:湖北:平汉铁路南局;汉口大智门车站、循礼门车站、江岸车站,黄河南岸站;江岸京汉铁路工会会员证章(藏于武汉二七纪念馆);二七烈士纪念碑、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施洋烈士陵园;詹天佑故居;河南:二七纪念塔;河北:石家庄车辆厂前街13 号,法式别墅3-4 栋,原石家庄车辆厂法式建筑;北京:长辛店铁路工人俱乐部、工人劳动补习学校、长辛店工人俱乐部、工人夜班通俗学校、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二七烈士墓、铁路工人浴池;京汉铁路告成铁碑、平汉铁路线路全图、平汉铁路逐段通车时间图(藏于中国铁道博物馆)、京汉铁路图(藏于澳大利亚国立图书馆);债券

所在地:广东、湖南、湖北

主要遗存:湖北:武汉长江粤汉铁路码头遗址(基桩、路基、钢轨)、武汉号渡轮;湖南:衡阳站、白石渡站、白石渡隧道、燕塘隧道、省界隧道;燕塘桥、风吹口桥、省界桥、碓硙冲桥、新岩下桥;路基、护坡;广东:黄沙站、流溪河大桥、英制钢枕、车务处第十一号时刻表图(藏于中国铁道博物馆)、股票、铁道部收回广东粤汉铁路公债券、商办广东粤汉铁路有限总公司股票息单

主要遗存:山西:阳泉站、南张村站、上安站、南峪站、娘子关站;绵河大桥、南张村五孔桥(建于1919 年)、乏驴岭法国铁桥与隧道;河北:正太铁路竣工通车碑、路章碑、懋华亭(路权收回纪念亭);石家庄大石桥、正太饭店;日军碉堡;正太铁路全图、档案等

27 陇秦豫海铁路(陇海铁路)

所在地: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

主要遗存:江苏:连云港老火车站;河南:兴隆庄站、杨连弟桥(8 号桥)、纪念碑;陕西:华阴站、渭南站、零口站、临潼站、潼关段潼河桥(仅余桥墩)、17 号隧道通风孔等;陇海线郑州南北车站平面图(1933 年)、郑洛铁路暂时行车时刻价目表(1907 年)、债券;档案

所在地: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

主要遗存:天津:天津新站(天津北站)及天桥(北天桥)、天津西站、静海站、陈官屯站、唐家屯站、杨柳青站;山东:津浦铁道公司旧址、津浦铁路宾馆旧址、津浦铁路济南站高级职员住宅、通和塔(津浦铁路机务段水塔)、张夏站站房、水塔,万德站站房、青县铁路给水所、泰安站钟楼、枣庄站站长室、兖州机务段机车库、转盘、水塔、韩庄站;安徽:蚌埠淮河铁路大桥、金山铺董家河大桥、群英桥;蚌埠东站老站牌;江苏:浦口站英式建筑群、浦口机务段、浦口电厂、沙河集站、津浦铁路抗战殉难员工纪念碑(徐州)、韩庄铁桥、滁州老站;界石碑(现藏于上海铁路博物馆)

所在地:广东、香港特别行政区

主要遗存:石龙南桥、罗湖桥;旧大埔墟车站、旧尖沙咀站钟楼;笔架山隧道;广九铁路办事处;广九铁路纪念园:蒸汽车头一辆(建设6501 号)、车厢、詹天佑像;香港铁道博物馆藏品:站内线路及道岔、臂扳信号机、窄轨蒸汽火车头、51 号柴油电动机车(亚历山大爵士号)、六节车厢、手动及机动工程车各一辆、工具、历史照片等

30 大连都市交通株式会社

主要遗存:电车工厂;大连电气作业所旧址;电车轨道;3000 型电车

所在地:天津市和平区解放路103-111号

主要遗存:大清邮政津局大楼;邮票、邮品文物;运邮马车;“费拉尔手稿”等早期邮政档案

所在地:上海市黄浦区中山东一路7 号、延安东路34 号、宝山区逸仙路3845 号;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区田尾路21 号、18 号

主要遗存:上海:办公大楼1 座、电报大厦1 座、电缆登陆局房1 座;莫尔斯电报机、大北公司海底电缆图、手摇式电话机、电报沪局的石制招牌等电信文物;厦门:电报收发室与机房

33 奉天机器局(沈阳造币厂)

所在地: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大东路138号

主要遗存:厂门、办公楼(仿日本大阪造币局建)、厂房1 座;铸币机器:大洋机、法国雕刻机、日本501 压印机等;清末、民国时期硬币模具、新中国第一套人民币硬币1、2、5 分模具等;制成品钱币、纪念币、纪念章;档案、《沈阳造币厂图志》、历史照片等

34 上海中央造币厂(国营614 厂)

所在地:上海市普陀区光复西路17号

主要遗存:原铸币厂房(办公楼部分)、水塔、辅助仓库、原厂门门柱等;金库大门;天平、银锭;压力机、冲床、光边机、压印机、制模机;钱币手工雕刻技艺;雕刻后的模具及其铜章作品、制成品钱币(船洋、金银币、镍币等);档案

35 太原机器局(太原兵工厂)

所在地: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胜利街101 号

主要遗存:办公室1 栋、制造车间1 栋、烟囱1 座;70 余台车床等机器及大量生产工具;晋造火炮、枪支、炮弹、枪弹;档案、历史照片

所在地:河南省巩义市孝义镇光明路

主要遗存:水塔、防空洞(总长20 余千米);招待所;中正式步枪、枪弹等;档案

37 官田中央军委兵工厂

所在地: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兴莲乡官田村

主要遗存:总务科、枪炮科、弹药科、利铁科、杂械厂建筑;工人俱乐部;枪械、弹药和生产工具

38 国营523 厂(大连建新公司)

所在地: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海茂街

主要遗存:俱乐部;炮弹车间、装配车间、锻造车间;生活区;烈士陵园

所在地:山西省太原市和平北路

主要遗存:5 号办公楼、苏联援建的2 座大跨度厂房;生活区;技术档案(苏联设计图纸236 册、7891 份)

所在地:湖南省冷水江市锡矿山街道办事处

主要遗存:旧采矿工具;古巷道、送风房;国内罕见的地下“矿窿世界”;羊牯岭碉堡、锡矿山工程处办公楼、锡矿山烈士纪念碑、红军驻地旧址石碑;锡矿山炼锑技术

所在地: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

主要遗存:长970 千米的地下坑道、3.75 平方千米的采空区,以及开凿在陡壁上的古矿洞群

主要遗存:矿选厂、机械厂工业厂房及附属建筑;主平窿;苏联专家办公楼及居住场所;技术档案(勘探资料、苏联采选设计文本、图件;钨矿志等)

43 井陉矿务局(含井陉矿、正丰矿)

所在地: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矿区

主要遗存:段家楼群:总经理办公大楼(西大楼)、小姐楼、服务娱乐楼、总工程师楼、公子楼等七座德式风格建筑;正丰矿:1 号井、老井架、汽绞车房、电绞车房、电厂机组车间、仓库、皇冠水塔等;地道、北斜井巷道;凤山站、上游型1178 号蒸汽机车;历史照片

所在地:湘潭市雨湖区鹤岭镇

主要遗存:地下井巷及矿业活动作业场所和设施、设备;忆苦窿;医院、学校、生活区

所在地:江西省全南县大吉山镇

主要遗存:井巷、开拓运输系统、坑口;选矿厂、尾矿库、废石场、炸药库;办公大楼、生活区等

所在地: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镇

主要遗存:选矿厂房、坑道、矿井、铁轨、搅拌池等

所在地:海南省昌江县石碌镇

主要遗存:矿坑;矿石标本;收藏于海南铁路博物馆:蒸汽机车1 台(建设型6499 号)、罗马尼亚制内燃机车(ND2 型0203 号)、K3 型矿石车(7 辆,日本1930-40 年代制)

所在地:浙江省苍南县矾山镇

主要遗存:南洋312 平硐、1 号结晶池、1 号锻烧炉炼矾车间及大岗山炼矾遗址;鸡笼山采矿洞、烧炼炉、出矾池;福德湾村矿工生活区

49 可可托海矿务局(111矿)

所在地:新疆富蕴县可可托海镇

主要遗存:三号矿脉采坑、矿硐;海子口水电站(俗称“二厂房”)大坝、厂房、发电机组、主控室、语录标语;选矿厂、机械厂厂房、设备;木桥;办公楼、专家楼、大食堂;地质陈列馆及标本

50 金银寨铀矿(711矿)

所在地: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许家洞镇

主要遗存:厂房;职工宿舍、子弟学校、职工医院、冰厂、工人俱乐部、单身宿舍等;烈士陵园

所在地: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王石凹街道

主要遗存:炮采、高档普采、综采设备、主副井提升设备等,包括副井及其绞车房、主井绞车房、绞车道,主井、煤仓、选煤楼,735 水平巷道、动力送风系统、井下735 变电所;选煤楼、铁路专用线、蒸汽机车;办公大楼、苏联专家楼、矿工俱乐部、千米单身宿舍楼生活区;史料档案馆

52 会理镍矿(901矿)

所在地:四川凉山州会理县

主要遗存:主井、选矿厂、冶炼厂;矿部大楼、矿工俱乐部、生活区、医院、子弟学校;矿志

所在地:青海省海西州冷湖镇

主要遗存:地中四井;办公区、生活区遗址;四号公墓;青海油田展览馆(敦煌)

54 西北炼钢厂(太原钢铁公司)

所在地: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古交市

主要遗存:2 号高炉;四座飞机库(原太原北飞机场旧址)、梅花碉堡;上游型蒸汽机车;铁矿口旧址(古交市)

所在地: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九华西路8 号

主要遗存:9号高炉;档案、历史照片

所在地: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

主要遗存:1 号高炉(建于1958 年);4 台ET7 型蒸汽机车(1960 年从波兰进口,至1993 年停用);档案,设计计划任务书、苏方完成的初步设计书(88 卷)和技术设计(共230 项)、图纸、信件等(存于包钢档案馆),包刚志、包钢史料选辑、白云鄂博铁矿志、亲历人回忆;钢铁大街、钢32 号街坊、钢城饭店、包钢医院门诊楼

57 白银有色金属公司

所在地: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友好路96号

主要遗存:一采场(凤凰山);二采场(火焰山)

所在地: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弄弄坪

主要遗存:1 号高炉、4 号高炉、炼钢厂板坯连铸、热轧轧制线、轨梁万能生产线、冷轧厂2 号热镀锌铝生产线;攀钢雾化提钒工艺技术;大田会议遗址、攀枝花建设总指挥部、大渡口十三栋;矿坑、采矿设备;档案、历史照片

所在地: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特区

主要遗存:1 号高炉(始建于1917 年,从鞍钢迁建而来);档案、图纸、厂志

所在地: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南海西路35 号

主要遗存:钢梁车间、打风机厂房;铣边机床、型钢矫正机;制成桥体、铭牌;武汉长江大桥钢梁图册;档案、厂志、历史照片

主要遗存:铸造一车间厂房、冲天炉、天吊、感应保温电炉、铁水包、通风机、炉前风扇等2000 余件原沈阳铸造厂的设施、设备和铸件;砂池;七大铸造工艺流程

所在地:太原市万柏林区玉河街53 号

主要遗存:厂部办公楼、一金工车间、二金工车间等三座“一五”时期工业建筑;50 吨电动桥式起重机(中

国第一台大型桥式起重机);10 座苏式住宅楼

主要遗存:苏联专家楼、消防瞭望塔;株洲兵工厂弹药库;建设村(12 栋)、医院、南华幼儿园、中学;档案

64 比商天津电车电灯股份有限公司

所在地:天津市河北区进步道29 号

主要遗存:办公楼;日本产直流电机(20 世纪早期);电车票、电灯费收据

65 工部局电气处(杨树浦电厂)

所在地:上海市杨浦区杨树浦路2800 号

主要遗存:办公楼1座(“小白楼”)、机房1座(“铁皮车间”)、取水口、2号水泵间、老机组循泵房;2座烟囱

66 开滦矿务局秦皇岛电厂

所在地: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东港路60 号

主要遗存:主楼;日本产6 千伏单相变压器;天车、灯罩;燃料运输专用铁路、站台、蒸汽机车;开滦缸砖、瓷墙裙和地砖;技术档案(设计书、设计图纸、照片等)

所在地: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区格里坪镇新庄村小尖山

主要遗存:运煤通道;大小洞室总长度达3700 米,总面积达22400 平方米,分化学洞、电气洞、汽机洞、锅炉洞;部分发电设备、变电设备

68 日月潭大观水电站

所在地:台湾省南投县水生乡明潭村

主要遗存:大坝、引水隧道;发电机房、水轮发电机等

所在地: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罗汉镇高坝社区

主要遗存:拦河坝、进水闸、输水渠(第一代输水管道)、调压池;1925年电站厂房及输水管道遗址、3套发电机组设备(其中2 台1947 年美国通用公司生产的发电机组)、尾水消能和导控工程厂房;开关站、输电线路;调速器、机柜;档案、回忆录、历史照片、碑刻

所在地:贵州省桐梓县娄山关镇独石村

主要遗存:滚水坝、水库(小西湖)、引水明渠、暗渠;发电机房、配电室;两台GE 发电机组、勒菲尔公司反激式水轮机、控制仪表柜;纪念塔、纪事碑;工人宿舍、食堂、工房等;陈立夫手书

所在地: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镇

主要遗存:拦河大坝、发电厂房和升压开关站;设计资料、图纸、周总理题词

所在地:甘肃省永靖县刘家峡镇

主要遗存:主坝;溢洪道、泄洪道、泄水道、排沙洞;地下发电厂房;门式起重机、发电机组、升压变电站;档案、图纸

所在地:北岸海塘: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区,海宁市、海盐县、平湖市,上海市金山区、奉贤区、南汇县;南岸海塘:萧山市、绍兴市上虞区、余姚市、慈溪市、宁波市镇海区

始建年代:1876(五代吴越王国以后即有修建)

主要遗存:现存明清以来修筑的钱塘江老海塘塘线总长317 千米,除去山体后的实长为280 千米,分为钱塘江海塘、江南海塘和浙东海塘3 部分;档案、图集、亲历人口述、历史照片

所在地: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金水闸路93 号

主要遗存:闸体、卷扬式手摇启闭机、金水堤;纪念碑、蒋介石题额;建设纪略、历史照片

所在地: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区水师营街道三八里村

主要遗存:石碑;隧道、集水池、18 眼检测井;清海军储水池旧址、井盖

所在地: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龙虎山路866 号

主要遗存:堤坝;德国制钢水闸、出水管、进水管及部分设备;引水渠;办公楼;股票

77 兰州自来水公司第一水厂

所在地: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西柳沟蛤蟆滩黄河南岸

主要遗存:办公楼、取水口(苏联援建)、上游泵房、沉淀池;部分制水、供水设备;档案

78 英商上海煤气股份有限公司杨树浦工场

所在地:上海市杨浦区杨树浦路2524 号

主要遗存:储气柜1 座;办公楼1 座、高级职员住宅楼1 栋;档案

所在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解放大街

主要遗存:办公楼、库房;铁路专用线、原料场和部分车间设备;铁道、一号楼、青年楼、木匠楼,文化宫、澡堂

所在地:湖北省宜都市陆城滨江大道47 号

81 老巴夺父子烟草股份公司

所在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65 号

主要遗存:4 层厂房1 座(现为仓库);烟标;档案、历史照片

所在地:上海市黄浦区南苏州路161-175 号,杨浦区平凉路199 号;天津市东丽区成林道319 号;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合作路17 号;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孟庄路5 号、昌邑路39 号、埕口路10 号;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经四路285 号;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小西路64-8 号;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廿里堡街道车站村;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湖滨路43 号

主要遗存:黄埔:办公楼1 座;杨浦:仓库1 座;天津:美国第一代奥的斯货运电梯电机与电梯摇把、生产用的摇臂钻,档案,近百张天津英美烟公司工厂的厂房设计底图(藏于天津卷烟厂档案室);武汉:办公楼1 座;青岛:仓库、车间;济南:办公楼1 座;沈阳:办公楼2 座;潍坊:储烟库2 座,烟叶复烤车间1 座、华人账房1 座、别墅2 座;许昌:洋账房、办公室、开款房、仓库、金库共5 栋建筑;烟标、月份牌、广告画

83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所在地:上海市虹口区东大名路817 号、静安区胶州路668 号;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中山大道708 号;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恤孤路24 号

主要遗存:虹口:办公楼1 座;静安: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制造厂;武汉:办公楼1 座;广州:简园;股票、烟标、广告画、历史照片

所在地: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砻坊路77 号

主要遗存:1 栋四层生产大楼、6 栋厂房及仓库

85 新中国面粉厂(乾义面粉公司)

所在地: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长城南大街645 号

主要遗存:五层制粉大楼1 座,仓库4 座,烟囱1 座;营业二层楼房1 座

所在地:上海市普陀区宜昌路130 号

主要遗存:灌装楼、酿造楼(部分已被拆除)、办公楼;阀门;档案、酒标、广告、月份牌

所在地:上海市虹口区沙泾路10 号

主要遗存:主楼、牛道;历史照片

仅存的一座同时代、同规模的宰牲场;古希腊建筑风格,体现了当时工艺设计的前瞻性和先进性

88 杭州第一棉纺印染厂

所在地: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桥弄街10 号

主要遗存:2 号厂房、3 号厂房;历史照片

所在地:河南省卫辉市纺织路1号

主要遗存:董事会办公室、职工宿舍、小姐楼、夜校、工会旧址;连接京广线的小铁路;档案馆;档案、王锡彤日记、周学熙手迹、早期股票、商标

90 日商上海纺绩株式会社青岛工场(青岛国棉五厂)

所在地: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四流南路80 号

主要遗存:主厂房、纺织机械(1936 年日本大阪TOYOTA 公司制造的摇纱机;棉布打包机、细纱机、粗纱机、摇纱机、并条机、小打包机、梳棉机、织布机等完整的机械化流水线设备等);废棉处理机;美国STAR 公司于1933 年生产的湿式报警阀;百年水塔、老井、制冷站、变压器消防站、防火门、仓库、铁路专线桥等;百年金桂树

所在地:上海市闸北区、黄浦区、虹口区;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

主要遗存:总厂旧址:藏版房;发行所;第五印刷厂旧址 ;虹口分店;广州分馆;档案、历史照片;部分旧设备现存于中国印刷博物馆和上海历史博物馆;出版物

所在地:上海市浦东新区雪野路1188 号、南码头路200 号

主要遗存:厂房、锅炉房、烟囱;9 栋高级管理人员别墅

93 大连化学工业公司

所在地: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工兴路10 号

主要遗存:造气车间、硝铵车间、硫铵车间、合成车间、重碱车间、煅烧车间、烧碱车间,南、北氯化铵车间,新碱车间;电厂;30 余台大型化工专用机器设备;档案、历史照片

所在地:上海市普陀区云岭东路345 号

主要遗存:合成氨车间、硝酸车间、氢气储气罐;压缩机2 台;历史照片

所在地: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桥沟镇十字街8 号

主要遗存:范旭东先生亲笔手书的“新塘沽”石刻;总面积8000 平方米造型别致、结构独特的石头厂房(发电厂、纯碱厂);进行水“软化”处理的炼水室及大型蓄水池;总长213 米、被誉为当时亚洲第一跨的机械厂房;嵌刻有“红三角”标志的现场指挥部;大型回廊式建筑办公室和实验室;范旭东、侯德榜办公及居住的公馆楼;总长380 米的地下隧道(兼具防空和给排水功能,现洞口封存);总面积13000 平方米的山洞车间(东风电机厂军工生产时进行扩建);永利员工住宅十字楼、一字楼共16 栋、4319 平方米建筑;档案(藏于乐山档案馆)

所在地:广西梧州市长洲区西堤路、万秀区西环路69 号

主要遗存:松香、松节油生产工艺,松香产品;生活区;档案、历史照片、亲历人

所在地: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和平东路217 号

主要遗存:办公楼;淀粉塔

98 青海钾肥厂(青海省察尔汗钾肥厂)

所在地:青海省格尔木市、都兰县

主要遗存:水采船;盐田、盐钟乳、盐花;万丈盐桥:盐盖上的公路铁路;老盐湖人(盐湖拓荒者,钾肥奠基人);档案

99 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

所在地: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笕桥镇横塘村;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雷允村

主要遗存:杭州:弹油库、机修厂、飞机制造厂;雷允:厂房水泥地坪约1000 平方米,水泥柱残存2 个,标注“CAMC 1939”(中央飞机制造厂 1939)字样1 处、滇西抗战纪念碑;历史照片

100 中意飞机制造厂

所在地: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北京西路437 号

主要遗存:指挥塔楼、飞机总装厂和管线集成厂房(即棚厂,现为八一礼堂)、综合储存库、大棚车间遗址、飞机跑道(原江西省政府院内大道)、厂区道路(现为江西师大校园道路);历史照片

9. 江南制造总局 江南造船厂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或江南制造总局,又称作上海机器局,是清朝洋务运动中成立的近代军事工业生产机构,为晚清中国最重要的军工厂,是清政府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早期厂房也是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厂之一。为江南造船厂的前身,同时也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军火工厂。

2018年1月,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

人文青岛|让红色档案“活”起来——专访致力于挖掘、修复、保护、传承的档案人,听他们讲述背后的故事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张文艳

《山东省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实施一年多以来,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得到广泛关注。“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丰富内涵,以利于更好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为此,我们策划了红色传承系列,第一站,来到了青岛市档案馆,专访了多位档案人,听她们从红色档案挖掘、修复、保护、传承的角度,讲述自己与红色档案的故事。

档案中寻英雄,电影中讲故事

《青岛市民政局关于三十二军革命烈士芳名册》,是复原的青岛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英勇的革命故事。而在这份名单中,有一位烈士的名字,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徐玉珠,一朵绽放在丹山的百合花。

故事发生在青岛解放前夕丹山战役中:

1949年5月31日(农历五月初四)早晨,解放军32军94师280团首攻丹山,遭遇国民党军队明碉暗堡的强大火力阻击,伤亡较大。师长邬兰亭命281团晚上再攻丹山,3营担任主攻。夜晚8点,400名战士借着夜色,由北向南悄悄行至丹山1公里处,在麦田里匍匐前行。当部队接近丹山岭下准备发起进攻的时候,踩响了地雷,爆炸声惊动了敌人,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发起冲锋,3营先后发起3次攻击,因国民党军队1个团前来增援,终未攻克丹山。6月1日清晨,天还未亮,281团预备队1营600多名战士再次发起冲锋,遭到国民党军队疯狂阻击,烽火硝烟弥漫了整个丹山。经过浴血奋战,281团于6月1日9时左右攻克丹山。

一次次冲锋,一次次激战,枪林弹雨中,倒下了许许多多的战斗英雄。徐玉珠就是其中的一位,而且是丹山战役中的唯一一名女战士。她,是一名年仅17岁的女护士。据徐玉珠生前的战友们讲述,在战斗中,她的胳膊和膝盖都被山石磨破,鲜血淋淋,但她却始终战斗在炮火最猛烈的前线,经她本人从战场上抢救下的伤员多达50余人次……

17岁的花儿凋零在敌人的炮火中,却温暖了丹山人,当她的亲属准备将她的遗骨带回安徽家乡安葬时,时任丹山村妇女会会长的金玉敏眼含热泪,代表乡民请求亲属将烈士留下:“玉珠是在解放我们家乡的战斗中牺牲的,大家都已把她当作自己的亲人。请将玉珠烈士的遗骨埋葬在我们丹山……”就这样,徐玉珠留在了丹山,那朵洁白的百合花至今都绽放在丹山人的心里。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徐玉珠的真实身份未能得到确认,专家和热心人士多方打探未果,寻找女英雄成为青岛市档案馆重要的工作。

基于这样的背景,青岛市档案馆在微电影系列《蓝色三部曲》获得成功的背景下,决定从档案名单开始,拍摄徐玉珠的故事,定名《永远的丹山百合》,成为《红色三部曲》的开篇。

女英雄到底名为徐玉珠还是徐玉芝?围绕着这一问题,档案馆的工作人员踏上寻找之路,既是找人,也是寻找以坚持信仰为核心的“丹山精神”。

在馆领导的指导下,编研处四级调研员聂惠哲接下了微电影创作的重任。

从2017年策划,到2019年推出,历时两年多的时间。一部微电影的拍摄,需要的是艺术加工,而对于青岛市档案馆来说,艺术要基于权威的史实。“我们要以档案为素材,以历史为根基,以文化为魂魄,以红色为底色来撰写剧本”,聂惠哲接受半岛全媒体记者采访说,除了查阅本馆馆藏的红色档案,她还专程赴山东省档案馆,与中央档案馆取得联系,调取查阅相关的档案记载,力争让观众通过微电影不仅仅了解英雄故事,还可以了解更多的历史档案,以及档案工作者的精神面貌。

《永远的丹山百合》推出后,反响热烈,频频获奖。青岛市档案馆再次基于档案,相继推出了《碑心石的故事》《回声》等,组成《红色三部曲》,将红色文化档案以全新的形式展现在青岛市民的面前。

后来两部微电影制作,出生于1995年的刘坤也加入进来。刚刚大学毕业,考入青岛市档案馆编研处,刘坤和聂惠哲一起加入了微电影的编剧。“在接触这两个故事前,我不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开采自浮山,而且经历了这么多波折;我也不知道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背后有这么多感人的故事”。

作为档案人,挖掘红色档案成为她们的使命,而将红色人物故事展现的过程,对她们来说也是一次洗礼。

“微电影拍摄的尝试,对我们来说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经历很多困难。而演员为了演好角色,也吃了不少苦,天气冷的时候冻得嘴唇发白;配音的时候,演员的嗓子都喊哑了;为了还原战争的场面,我到处请教专家,力争真实;为了了解邓恩铭的工作,我们沿着他每天走过的路行走,走了一半就走不动了……这些经历在英雄们当时遭遇的苦难面前,真的显得微不足道”,聂惠哲动情地说,后人永远无法想象英雄烈士们遇到的艰难困苦。

1923年秋,邓恩铭来到青岛开展拓荒型的革命运动,1925年发动青岛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时,年仅24岁。接下《回声》剧本任务时,刘坤也是24岁。作为同龄人,邓恩铭给刘坤的触动非常大,她将邓恩铭的烈士专集读了4遍,邓恩铭的文集读了3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每一次都会热泪盈眶。

在青岛,邓恩铭身着粗布短褂,深入工厂车间,奔走在铁路、纱厂这些汇集了底层劳动人民的地方,为他们开办夜校传播马克思主义并秘密组织工会;在济南纬八路刑场,邓恩铭身负镣铐,与其他21名共产党员一起高唱《国际歌》,高呼“共产党万岁”的口号,从容就义。在给父母的家书中,他曾说:“儿生性与人不同,最憎恶的是名与利,故有负双亲之期望,但所志既如此,亦无可如何……儿主张既定,绝不更改。”他的一生只走过了30个年头,却用生命践行了坚定信仰和铮铮誓言。

这些记载都洗涤着刘坤的心灵,她的心里,种下了红色文化的种子。

《碑心石的故事》拍摄时,刘坤和演员们得以进入孟庄路火车站,亲手触摸到了工人们当年切割下来的石料,“抚摸这些石头,仿佛看到了工人们蹲下切割石头的场景,那是历史的温度”。

在采访中“精神的洗礼”是聂惠哲和刘坤挂在嘴边的词语,对她们来说,《红色三部曲》的拍摄让她们真正接近了英雄们,也真正认识到信仰的力量,“是他们用鲜血和努力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作为档案人,挖掘红色档案让她们感觉责任在肩。“档案历史文化题材微电影承担了两大基本任务,一是服务于社会发展和民众的文化需要,讲好档案文化故事,这是由档案馆的社会职责决定的,也是该题材微电影的核心价值所在;二是服务于档案事业发展大局,讲好档案人的故事,提高社会档案意识,为档案工作创造适宜的发展环境。拍摄微电影使用档案,恰恰展现了档案人员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宗旨”,聂惠哲说。

让档案获新生,抓保护不放松

特藏库的橱窗里,一份泛黄的档案引起了档案馆保管处四级调研员刘玮的注意。这份档案有老化和酥脆的趋势,需要赶紧修复,于是,按照管理流程,将它请进了办公室。

这是一份1927年2月形成的档案,名为《日本隆兴纱厂工人罢工条件》。

隆兴纱厂是日本九大纱厂之一。为改善工作条件、增加工资,1925年4月19日起,以大康纱厂工人罢工为开端,青岛日资纱厂1万余名工人相继罢工。日本资本家勾结中国当局进行武力镇压,制造了“青沪惨案”。青岛日商纱厂先后三次进行了同盟大罢工,罢工中提出了“承认工会”,喊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我们要自由”等反帝反封建口号,并与上海的工人运动遥相呼应,在青岛、山东和全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壮烈的一章。

隆兴纱厂的罢工档案是青岛留下的为数不多的珍贵历史档案,刘玮说:“纱厂工人长期遭受压迫,劳动条件差,劳动强度高,工时长,工资低,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受四方机厂和日商纱厂大罢工胜利的鼓舞,隆兴纱厂工人为了改变现状改善劳动待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李俭德等工人代表提出了不准任意开除和打骂工人,要有休息的时间,增加工资等7项条款,若日本人不答应将于4月份开始罢工。”

时隔95年,这份斑驳的档案被刘玮轻轻地放在了操作台上。罢工条件是用毛笔书写的,长50厘米,宽30厘米,共11张。令刘玮感到棘手的是,纸张背面有4处修复过的痕迹,这无疑为修复工作增加了难度。

于是,刘玮立刻将该档案的修复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了配纸染色、揭背、修裱等修复方案,以增加修复纸张的强度,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的寿命。

刘玮是国内档案修复名人,自2006年来到青岛市档案馆,先在文档中心工作了一段时间。因做档案修复工作的侯桂芬老师面临退休,需要培养接班人,刘玮自动请缨,加入到档案修复的队伍当中,一做就是12年。

“刚开始是跟着侯老师学习,后来单位还组织到外地培训,在正式修复前一直用废旧纸张重复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刘玮从简单档案开始修复,慢慢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就拿罢工条件这份档案来说,用水泡的时间就要掌握好,因为档案中是毛笔字,不能泡的时间太长,容易将纸张和字迹泡坏,也不能太短,没泡透也不行,这都需要足够的经验”。现在,她每年大约修复1000张档案。

偌大的办公间里,往往只有刘玮一个人在操作台前忙碌,看似非常安静,其实她的内心常常出现波动,“有时候档案要得急,我必须加班加点完成,又有的档案修复耗费心力,操作时特别考验细心和耐心,一份档案修复完后,我得平息好心情才能修复下一份”。

和刘玮工作性质类似却又有些不同的,是档案保管处副处长王晓华的工作。

她主要负责档案保管工作,常年行走在库房里。最近青岛多雨,就给档案的保管保护提出了挑战,“库房要保持恒温恒湿,控制在14到24摄氏度标准内,同时要保持湿度平衡”,库房内温湿度控制系统、除湿机正在加大力度运转着。

自1999年从部队转业到青岛市档案馆,先后在文档服务中心等部门工作,2005年从事档案保管工作,至今已经17年了。文档服务中心是对外提供档案利用的部门,库房则是档案保管重地,从与人打交道,到与厚重的馆藏档案默然相对,开始王晓华真不适应,“太安静了,一天说不了几句话”。

档案保管工作是档案馆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又是那样繁琐而平凡。“就像做家务一样,周而复始,没有终点。每天要对库房进行巡查,每周一小扫、每月一大扫;每天要根据文档利用信息,及时提供档案为人民群众查阅利用服务;每年要接收大量档案进馆,进行上架、清点、标注;每五年要完成一次馆藏全部档案的清点,详细记录档案的保存状况,等等”,这确实是一份长期的、默默无闻的工作,无限循环,不会结束,非常考验一个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王晓华干一行爱一行,埋头苦干、潜心研究,创建“王晓华档案库房管理工作法”,大大提升馆藏档案整理保管工作质量和效率,近年来还先后被山东省档案局、馆评为齐鲁最美档案人、全省档案保管保护领域专家,今年与刘玮同时被推荐为全国“档案工匠”。

“我们会定期检查档案的‘身体’,发现有破损情况就提交给刘玮修复,这是保护档案的健康安全”,王晓华说。目前青岛市档案馆馆藏有900余卷红色档案,它们正被像王晓华、刘玮等档案工匠们用心守护着,一代又一代,代代传承下去……

讲述烈士事迹,泪洒展馆内外

“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有价值的情报,敌人不分昼夜地对她进行审讯,施以酷刑,用鞭子混着粗盐,不断地戳她手腕和大腿上的伤口,碰到骨头后,又反复搅动伤口的创面,流出的鲜血浸湿了棉衣,赵一曼痛得几次昏了过去,仍坚贞不屈地痛斥日寇的暴行……”镜头前,热泪从脸颊滚下,青岛市档案馆讲解员焦璐哽咽了,强忍着哽咽,她一字一顿地继续讲述着:“……持续了9个月的酷刑折磨,带给赵一曼的是无法想象的痛苦,她全身白骨外露,身体皮肤多处炭化,可即便是这样,赵一曼仍然没有吐露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在审讯室内,她怒斥敌人:你们这群强盗,可以让整座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人的信仰……”

当一段1000字的讲解词说完的时候,焦璐已经泣不成声。和摄像张述孟复看视频短片,焦璐觉得不妥,感情太过充沛。于是,平复一下情绪,焦璐又重新讲述了一遍,尽管努力克制着强烈的感情,眼睛还是湿润了。

其实,从打磨完这段词以后,焦璐讲述了不下百遍,然而,每一遍她都会流泪。每当讲到赵一曼所受的折磨,和她给儿子的家书时,她则会忍不住哽咽起来。

即便近日面对面聊起这段经历,她依旧潸然泪下。“咱们去年合作过《新青年说党史》的短视频录制,我们受到启发,今年6月份录制了英雄系列《白山黑水民族魂——缅怀抗日英雄赵一曼》”,这一幕就发生在录制现场。

出生于1989年的焦璐,在青岛市档案馆做讲解员已经10年了,除了讲解青岛历史外,红色档案讲解也是她工作的重要部分。2016年6月8日,青岛市档案馆引进《红星照耀中国——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展览,当13位外国记者用镜头和文字记录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事业,一张张呈现在焦璐面前的时候,她被震撼了。共产党人的风采和面貌,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一点点地改变着焦璐。两年后,她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今年她即将成为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

2022年7月21日上午9时30分,预约参观的26名中学生准时等在了展览馆门外。焦璐迅速整理着装,戴好麦克风,“同学们这边请,我们到二楼参观……”对于展览,焦璐轻车熟路,因为这些档案早已烂熟于心。对讲解员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临展。“去年,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馆引进了中央档案馆的‘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主题档案文献展,展示的档案数量多,内容广。为了完成将近10万字的讲解词,我们讲解团队加班加点,在展厅梳理逻辑内容,找亮点挖深度,查阅大量的党史资料”,一番努力下来,讲解团队个个成了党史通。

也是在这次展览中,焦璐更加深入了解了赵一曼的事迹,了解了半条棉被的故事,“像赵一曼这样为祖国和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人还有很多很多,我能够把他们的故事讲给观众听,感到十分荣幸,也觉得我这份职业更有责任和价值”。

10年来,站在焦璐对面的,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面孔稚嫩的孩童,有学生,有工人,有来自海外的游客,一件件珍贵的红色档案,一个个动人的英雄故事,就这样从青岛市档案馆的展厅传播出去。

同时,焦璐和她的讲解团队们,还会深入仙游路社区、山东科技大学等社区、学校进行红色宣讲,“孩子们知道得比我想象的多得多”,焦璐由衷地感叹。

这,就是红色档案的传承。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档案储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