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家修农村道路是怎么修的要建设高速公路和铁路?

  加快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交通运输9大基础网络 重庆这样建

  市政府日前印发的《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明确力争三年开工干线(包括高速公路、国省干线、管道等)6500公里,全力建设9大基础网络。9大基础网络如何实施?将启动哪些重大工程?完工哪些重大项目?1月5日,重庆日报记者采访市交通局有关负责人,对《方案》进行了详细解读。

  市交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方案》旨在加快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互联互通、快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打造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未来,重庆、成都将加快形成“高铁双通道、高速八车道”的复合快速通道,即成渝高铁、成渝中线高铁两条高铁通道;通过拓宽改造成渝高速、渝遂高速等高速公路,形成双向八车道的高速通道,有力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1 打造“四网”融合轨道网络

  分工合理、衔接顺畅

  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完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体系,形成分工合理、衔接顺畅的多向出渝大通道,打造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满足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交通需求

  高速铁路:畅通多向出渝大通道

  目标:高速铁路在建及运营规模超过1800公里,全力推进“米”字型高铁网建设。

  举措:新开工成渝中线高铁、渝西高铁、渝万高铁(已于去年开工)、成达万高铁(已于去年开工)、渝宜高铁、黔江至吉首高铁联络线。建成郑万高铁重庆段。

  加快建设渝昆高铁、渝湘高铁中心城区至黔江段,重庆北站南站房改造、重庆东站等铁路枢纽建设,打造一体化无缝换乘枢纽体系。积极推进兰渝高铁、渝贵高铁,重庆至广安、重庆至自贡至乐山等城际铁路。

  货运铁路运输干线:拓展完善铁路出海、出境大通道

  目标:到2022年,建成普速铁路293公里(含成渝铁路改造工程重庆站至江津段),全市普速铁路运营里程超过2100公里。

  举措: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积极推进兰渝高铁前期工作,释放兰渝铁路货运能力,提升中欧班列运行水平和运营效率。

  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积极推进涪柳铁路、广忠黔铁路、川黔铁路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提高南向货运能力,减轻长江航运压力,有力助推重庆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

  面向长江经济带,加快推进成渝铁路改造工程(重庆站至江津段),积极推进沿江铁路、达万铁路扩能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畅通铁水联运通道,加快构建沿江综合立体交通运输走廊,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

  市域铁路:打造主城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

  目标:着眼构建主城都市区“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镇空间,推进建设一体融合、互联互通、环射结合的市域铁路系统。

  举措:加快建设璧(山)铜(梁)线,建成通车江(津)跳(蹬)线,推进永川线、都市圈环线等,加快实现主城新区城市间、主城新区与中心城区间直联直通,打造主城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

  城市轨道:提速成网计划

  目标:到2022年,中心城区城市轨道线网运营里程力争超过500公里。

  举措:开建轨道交通4号线西延段、6号线重庆东站延伸段、15号线等项目。加快建设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5号线一期南段、5号线北延伸段等项目。全力推进TOD综合开发,强化轨道站点与常规公交无缝衔接、与城市功能融合发展。

  层次分明、覆盖广泛

  畅通对外高速公路通道,优化城际快速路网,推动毗邻地区互联互通,加快完善普通公路和城市道路网络,打通“断头路”和“瓶颈路”,强化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与高速公路、普通干线公路一体化衔接,有力服务区域协调发展

  高速公路网络:加宽加密,加快构建“三环十八射多联线”

  目标:到2022年,力争开工建设高速公路800公里,建成高速公路700公里,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近4000公里,省际出口通道达到27个,其中川渝间一体化通道达到16个。

  举措:开工建设成渝高速加宽、合川西环、开州至梁平、重庆至赤水、秀山至印江等项目,加快建设渝遂高速北碚至铜梁段扩能、渝湘高速巴南至彭水段扩能、云阳江口至龙缸、彭水至酉阳等项目,建成黔江至石柱、南川至两江新区、大足至内江等项目,全面缓解射线通道交通压力,有效加密“一区两群”高速公路网络。

  普通公路:完善网络

  目标:到2022年,实施国省干线公路改造4000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2.2万公里,普通省道三级标准以上比例达到72%,具备条件的村民小组通硬化路率达到95%。

  举措:有序推进川渝省际国省干线公路提质改造,实现毗邻地区G210等11个普通国道出口通道达到二级标准、S105等12个普通省道出口通道达到三级标准。加快推进“一区两群”内部干线公路提档升级,改造一批串联重要枢纽、旅游景区且交通量大的国省干线公路,基本实现中心城镇间由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联通。

  中心城区城市道路网络:加速完善

  目标:到2022年,新开工建设城市道路80公里,建成110公里,中心城区城市道路里程达到5800公里。

  举措:开建陶家隧道、鹿角隧道、黄桷坪长江大桥、茶惠大道、李家沱复线桥南北引道等项目。加快建设新燕尾山隧道、金凤隧道、一纵线中心站至狮子岩段等项目。

  建成白居寺长江大桥、水土嘉陵江大桥、二横线西段、二纵线华岩至跳蹬段等项目,打通跨江穿山交通瓶颈,完善城市骨架路网。加密次支路网,打通“断头路”81条,完善路网结构,提升市民出行环境。

  主城都市区高速公路和快速路:强化一体化衔接。

  目标:强化高速公路与城市骨架快速路网一体衔接,形成快速转换网络。

  举措:开建两江新区至长寿区快速通道。加快建设渝长高速复线连接道等中心城区高速公路进出城通道项目。积极推进两江新区至涪陵区(龙头港),中心城区至永川、合川、綦江-万盛等支点城市快速通道项目等。

  实现通江达海、联动协同

  健全以长江干线为主通道、重要支流为骨架的航道网络,加快长江上游航道整治和梯级渠化,加强港口分工协作,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港口群,着力打造长江上游航运枢纽,加强成渝地区航运体系统筹分工协作,提高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服务水平

  目标:到2022年,基本形成干支联动、畅通高效的长江上游航道网络,全市四级及以上航道里程达到1400公里;全市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2.2亿吨,全面支撑长江上游航运枢纽建设的现代化港口集群基本形成。

  举措:实施长江干线朝天门至涪陵段航道整治工程(已开工),建成渠江重庆段、三峡库区重要支流黛溪河等航道整治利用工程,提升支流航道互联互通水平。

}

【回眸十三五】乐山交通跨越式发展 绘出百姓幸福“出行图”

  编者按:“十三五”时期,乐山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紧扣“旅游兴市、产业强市”发展主线,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在“十三五”收官之际,乐山新闻网特推出 《回眸“十三五”》系列报道,回顾五年发展成就,展望美好未来。

  乐山新闻网记者 周柳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三五”时期,乐山市围绕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重大战略和市委“旅游兴市、产业强市”工作主线,接续实施两轮“交通三年攻坚大会战”,加快推进以“两港四梯级、五铁十高速”为核心的重大项目建设,预计完成交通投资1160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2.7倍。

  翻开乐山交通运输图,从公路到铁路、从城市到农村,一道道“彩虹”绵延发展,一条条主干道路衔接有序,一个个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加速形成。2016年至2020年,5年时间里,乐山交通跨越式发展。“朝发峨眉、夕宿黄埔”“早上泛舟西湖、晚上夜游三江”。这5年,是乐山人民便捷感、体验感更强的5年。

  基本建成“次枢纽” 绘出幸福“出行图”

  寒冬时节,走进仁沐新高速犍为岷江特大桥施工现场,施工单位正忙着铺设桥面。12月10日,随着464张桥面预制板全部铺设完成,仁沐新高速孝姑互通至沐川南互通及马边段约76公里通车段全线贯通,离年底建成通车的目标更近了一步。而在峨汉高速的施工现场,施工单位克服疫情和暴雨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力施工抢抓工期。仁沐新高速公路和峨汉高速公路作为联通大小凉山彝区的“扶贫通道”,更将是一条富民惠民的“康庄大道”。

仁沐新高速犍为岷江特大桥

  2016年仁沐新高速仁井段通车、2017年乐自高速公路乐山城区连接线(绕城高速)通车、2020年9月成乐高速扩容棉竹互通建成通车……“十三五”以来,全市新增高速运营里程216公里,高速运营里程达428公里,较“十二五”末翻一番,在建项目里程达214公里。新规划天眉乐高速、屏马峨高速、乐安渝高速等6条高速,规划里程达217公里。建成成贵铁路、成昆复线成峨段等2个项目,新增里程124公里,铁路运营里程达327公里。连乐铁路、成昆复线峨米段加快建设,雅眉乐自城际铁路提速前期。

  “十三五”时期,新改建国省干线公路388公里,一、二级公路里程突破980公里,是“十二五”末的1.4倍。乐峨、乐沙、井乐、乐夹、五犍沐沐川段等快速干道相继通车,乐北城市“半小时交通圈”全面闭环、沐川率先进入市域南部“一小时交通圈”;“三路两桥”项目全面开工,中心城区过境环线加快建设;犍马路、乐金路、峨美路峨边至勒乌乡段等项目建成通车,“交通+扶贫”“交通+旅游”再添示范。

  “成都港”建设攻坚首胜 黄金水道建设全面铺开

  岷江作为长江黄金水道的重要支流,是四川省“四项拓展、全域开放”发展战略的四川南向开放大通道,是成都经济区连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纽带。岷江乐山至宜宾164公里间共规划老木孔枢纽、东风岩枢纽、犍为枢纽、龙溪口枢纽四个梯级枢纽。

  11月27日,总投资144亿元的岷江老木孔枢纽项目开工。作为4个梯级枢纽中的首个梯级枢纽,老木孔枢纽也是乐山打造成渝黄金水道、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工程。今年5月,岷江犍为航电枢纽首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实现“通航、蓄水、发电”三大目标,目前,犍为枢纽正抓紧建设,计划年底主体完工;龙溪口航电枢纽二期一枯围堰实现合龙,正加快推进厂房基础开挖及河道疏浚、右岸筛分拌和系统等项目建设;岷江(龙溪口枢纽至宜宾合江门)航道整治一期工程已完成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

  高效服务“惠民生” 提升人民幸福感

  9月29日上午10点35分,“天府号”动车组从成都东站平稳驶出,34分钟后抵达眉山东站,这是“天府号”公交化动车组首次在成绵乐投用,标志着成都、乐山、德阳、绵阳、眉山、雅安等城市铁路迎来“公交化”。2020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成乐间高铁车次达到43.5对、87趟次,较“十三五”初的9对增加近5倍。公交化动车组的投用,加速了乐山与成都平原经济区各城市人流、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的流通,促进城市间往来联系,为乐山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提供了有力支撑。

  视线拉回到中心城区,截至目前中心城区公交车辆达540辆,其中新能源纯电动车257辆;城市公交线路达42条,线路运营里程达969公里。“十三五”以来,新开行公交线路21条;开通中心城区至五通、沙湾、峨眉、井研、夹江等组团城市城际公交线路,助力同城化发展;创新推出“菜农号”“学生号”“法制号”等特色公交,方便市民出行;9月19日,独具乐山特色的美食公交开行,串联起乐山文庙、上中顺特色街区、张公桥美食街、嘉定坊、乐山大佛等乐山特色景点和美食街区,让市民、游客通过一路公交车,即可“畅游”乐山城区。

  农村公路作示范 惠及群众10万+

  农村公路是交通运输服务农民群众最直接的基础设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到“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五年来,农村公路发生了喜人变化。

  “十三五”以来,全市新改建农村公路超8000公里,等级公路占比由35%提升至96.5%。136个省定贫困村、175个市列贫困村全部完成通村硬化路,全市所有乡镇和建制村公路硬化率、通客车率达100%,提前实现“两通”兜底。取消26座江河渡口,惠及10万余群众出行。国省干线使用性能指数连续3年全省前列。犍为县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

茅白路(茅桥至青平段)

  一道道通途见证着乐山交通五年的变化,一条条大道书写着交通为民的情怀,寄托经济发展的梦想、承载人民出行的美好需求。展望“十四五”,乐山将遵循“打通大通道、畅通内循环、改善微循环、创新‘交通+’、构建便捷运输网、发展安全绿色智慧交通”的发展思路,加快构建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修农村道路是怎么修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