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炸类食品真的有害吗

原标题:常食油炸食品有哪些危害

近期,深圳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等机构的一项联合研究表明,食用油炸食品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BMJ)旗下的《心脏》期刊上。

该项研究汇总了19项高质量研究数据,涉及56万人,分析了吃油炸食品与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的关系。

研究指出,每周额外摄入114克油炸食品,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复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冠心病死亡等)的风险增加3%,冠心病、心力衰竭患病风险分别增加2%、12%。与每周吃油炸食品最少的人相比,吃油炸食品最多的人,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加28%,冠心病风险增加22%,心力衰竭风险增加37%。该研究还发现,不同种类油炸食品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没有太大差异。举例来说,众所周知摄入鱼类对健康有益,但研究发现,摄入炸鱼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鱼本身的高营养价值并不能抵消这种风险。换句话说,无论食材本身的营养价值如何,油炸食品均会损害心血管健康。

总体来说,从该项研究结果看,油炸食品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存在关联,而且吃得越多,危害越大。

除了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外,研究人员还总结了油炸食品的以下危害:

一是导致能量摄入超标。经过油炸的食物,能量比原食材高很多。比如,2个炸鸡翅根(100克)的能量是100克生鸡翅根的1.4倍。《美国临床营养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也显示,喜欢吃油炸食品的人,肥胖风险更高。美国哈佛医学院进行的一项研究也指出,吃油炸食品多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和体重超标等问题。

二是导致食用油的摄入量超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成年人每日食用油的摄入量为25~30克;儿童最好控制在10~15克;孕产妇应在15~25克;老年人及“三高”人群建议为15~25克。油炸食品是含油“大户”,例如,以100克计,油条的脂肪含量为18.1克,香肠为21.6克,薯片为32.9克,炸鸡腿为11.4克。这也就意味着,成年人一天内吃100克薯片,油脂摄入量就超标了。

三是增加有害物质摄入。与其他烹饪方法相比,油炸温度很高,可超过200℃。高温烹饪容易产生有害物质,如反式脂肪酸、多环芳烃等,常食油炸食品就会导致有害物质摄入增加。(马冠生)

}

作为油炸食品的爱好者,很多人面对炸鸡、薯条、小酥肉这些美食,应该都经不住诱惑。但是油炸食品虽然美味快捷,对于身体却有许多危害。

经常有人说,吃了油炸食品后,很容易上瘾,总是想再吃一次,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据相关研究发现,油炸食品是含有一些上瘾成分的。因为油炸食品除了高脂肪外,也包括糖、盐这些致瘾成分;而且油炸食品所拥有的酥脆口感和诱人香气,的确会激发大脑的多巴胺分泌,误导大脑发出指令,让人越吃越上瘾。那么经常吃油炸食品又会有什么危害呢?

一、代谢变慢,人会变胖

食物经过高温油炸之后,所富含的脂肪会急剧增多,大概比原先高出了20%,这样一来,经常吃油炸食品的话,就会增加肠胃的负担,让代谢变慢,从而导致体重难以控制,长此以往就会发胖。

食品在高温的情况下,很多的营养价值就会流失。而油炸食品不仅是高温,且在高温停留的时间很长,这样一来很多食物的营养成分变得很少,如果小孩子经常吃的话,可能导致营养不均衡,也即会影响孩子发育。

淀粉类食品在高温下油炸的时间过长的话,会产生一种名叫“丙烯酰胺”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有着致癌风险,因此常吃油炸食物的话,可能会有较高的致癌风险。

那又要如何减才能把油炸食品的危害降到最低呢?

长时间用一锅油来炸食品的话,会产生很多的有害的物质,实在不行的话,也要倒掉一些杂质,尽可能定时换油。

油炸食品往往会让人油脂超标,这时候吃一些叶菜,及时补充叶绿素和抗氧化物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致癌的风险。

三、多吃一些排毒的食物

诸如西柚、猕猴桃、花生、酸奶等等食品,可以促进消化,增强肠道吸收的性能。有喜欢吃油炸食品的朋友,可以多食用一些水果和酸奶,促进排毒,保持身体健康!

#美食#、#油炸食品#

}

快过年啦,你家开始做菜了吗?

炸鱼块、炸酥肉、炸藕夹、炸花生米、炸丸子…油炸食品可谓是顶起了年饭的半边天!

色泽金黄、酥脆喷香的油炸食品有一种魔力,让人一口一口根本停不下来!像小编这样的爱美人士都能为了它,暂时抛去精心策划的减肥大计…

内心在忏悔,动作很诚实!有多人跟小编一样,明明知道不该多吃,可就是忍不住!

赶在“犯罪”之前,小编来跟大家说说油炸食品。

远古时代,人们没有充足的食物,经常面临挨饿的境遇,甚至有饿死的风险。因此,人们倾向于选择热量高的食物,以期待能更持久地维持生命活动(更抗饿)。时间长了,这种基因被保留下来了,直到现在,尽管很少面临食物危机,也依然爱吃高热量食物。

涨姿势了吧,爱吃油炸食品不是你馋,是基因选择的结果!

油炸可以提高食品的感官性状,使食品更美味!好吃,加上油炸后的外型好看,让人怎么能抵抗它的诱惑!

植物油可以刺激人体分泌内源性大麻素,而这种激素会激发不必要的饥饿感,促进食欲,与吸食大麻引起饥饿感的原理差不多(就问你怕不怕)!

这可能也是你吃油炸食品上瘾的原因!

1.营养素遭到严重破坏

食物经高温油炸,各种营养素遭到严重破坏:蛋白质变质,降低了营养价值;脂溶性维生素(如VA、VE、胡萝卜素)遭到破坏,影响了人体对它的吸收、利用。

油炸食品,不管是炸鸡、薯条等洋快餐还是我国传统的油条、面窝、春卷,都是高脂肪食物,高脂肪最直接的后果之一就是导致肥胖。

油炸食品中所含的大量反式脂肪酸会像垃圾一样堵塞血管,导致血栓,血栓一旦增多,就可能造成血管破裂等情况,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油炸食品含大量脂肪,不宜消化,长期食用会给肠胃造成大量负担;经过油炸的食物一般较硬,可能伤到肠胃;油炸食品加入的盐较多,会直接刺激胃肠黏膜,导致溃疡。

油脂经反复高温加热,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会产生聚合物、二聚物、三聚物等毒性较强的物质。大部分油炸食品,尤其是油炸薯条,会含高浓度丙烯酰胺,是一种致癌物质。

为了追求蓬松的口感,油炸食品中会添加膨松剂(如油条中添加的硫酸铝钾),易损伤脑组织,可能诱发老年痴呆症。

另外,预防老年痴呆的重要营养素之一VB也在高温油炸中损失掉了,可谓是雪上加霜。

这里的好油指的是纯度高的油,因为油中杂质越少,在高温下越稳定,越不容易形成有害物质。

如何辨别油的纯度:1)看标签,一般“一级油”的纯度更高;2)看颜色和透明度,同一种类的油,颜色越浅,透明度越高,纯度也越高。

油温越高,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越多。油炸时温度控制在五、六成热(140-180℃)是比较理想的。

将一块或几块食物扔进油锅

2-3成热(60-90℃):食物周围极少有气泡;

3-4成热(90-120℃):食物周围出现少量气泡,略烧片刻随即上浮。

4-5成热(150-180℃):食物周围出现大量气泡,无爆响声,很快就上浮。

7-8成热(210-240℃):食物周围有大量的气泡,有爆响声。

一次别放太多的量,炸好后立即捞出,尽量减少食材油炸的时间。另外,把食物切小一点更容易熟噢!

挂糊,即让食材表面沾上用淀粉或面粉调好的糊。

挂糊可让食材表面形成“保护层”,阻止食材与油的直接接触。这样既可以保持食材内的水分和鲜味,还能减少营养成分的流失。

温馨提示:淀粉调的糊比用面粉调的糊吸收的油少,炸出的菜肴更加酥脆噢!

油炸食物时,锅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碎屑,它们经过长时间的反复煎炸会变黑,产生很多有害物质,这些碎屑附着在食物表面被人食用后会危害健康。所以,炸食物时最好拿个漏勺,及时把这些碎屑打捞出来。

油炸食物出锅装盘前,可把炸好的食物放在厨房专用的吸油纸上1-2分钟,吸走多余的油。

不管怎么做都无法把油炸食品的危害降到零,所以,控制住你的嘴巴不贪吃才是最靠谱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油炸食品有哪些东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