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的生字有哪些,怎么读?

《落花生》教学设计模板

  1 、学习本课生字“辟、茅、榨、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居然”、“爱慕之心”。

  2 、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3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关键:通过讨论,有感情地朗读,突破重、难点。

  一、谈话导入 ,板书课题

  谜面: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花生)

  板书课题20 、落花生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 、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

  2 、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认识生字新词

  2 、指名读课文,纠正学生读音。

  3 、本文主要内容及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 、讲读父亲的话

  (1 )什么是“爱慕之心”,“之”什么意思?“生爱慕之心”什么意思?

  (2 )、父亲对什么产生爱慕之心?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3 )、“可贵”是什么意思?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

  五、学生再读课文,并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1 、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2 、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3 、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六、生活中有没有其它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有没有具有花生品质的其它事物?

  七、讲读“我”的.话

  1 、什么叫只讲体面?

  2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3 、我们要做怎样的人?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

  八、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谈花生――论花生(要……不要……)

【《落花生》教学设计模板】相关文章:

}

  《落花生》是第一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在前篇《白鹭》之后,教材编排了《落花生》这篇叙事散文。它以花生映照人生,借物抒情,是在本单元人文主题“一花一鸟总关情”之下又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文章内容简洁,脉络清晰,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主要记叙了作者小时候一家人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朴实的小事,家常的絮语,看似平淡无奇,但却借助落花生,娓娓道出朴素而珍贵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初步了解课文“借助落花生抒发感情的方法”与本单元语文要素相契合,是学习的重点。

  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尚浅,加之时代的差距以及对作者背景的认知不足,在内容层面,学生会对“落花生”名字的由来、以及“父亲来了,实在很难得”等提出理解上的困惑。文章说明的道理虽朴实却深刻,学生理解父亲所说的花生最可贵之处以及父亲借花生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也是有难度的,真正悟出它的真谛,在生活中付诸于行动,更不易。教学中要注重恰当选择和运用教学策略,既能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也给予学习方法上的引导,充分发挥精读课文教学的作用,为后续学习蓄力。

  1.认识“亩、吩”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便”,会写“亩、播、吩咐、亭、榨、矮”等9个字,会写“播种、吩咐”等7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 内容。

  3.能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了解借助落花生说明做人的道理。

  4.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由某一种事物想到的人。

  能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了解作者借助落花生说明做人的道理的方法。

  (一)预习反馈,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课 落花生,我们都认识花生,那什么是落花生你们知道吗?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课件出示

  2、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许地山,他的笔名叫“落华生”,猜一猜他为什么会起这样一个笔名,会和这篇文章有关系吗?

  3.现在咱们一起走进文中,看看你有没有更深的理解。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1)我们一起先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和句子。

  (出示句子)谁能读正确?

  (2)作者围绕落花生都写了哪些内容?

  3.作者写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都只有寥寥几笔,而议花生却花了很多的笔墨,为什么?因为这部分是作者想表达的重点内容,要详细描写,其他部分略写,这就叫有详有略。

  (3)在读书的过程中你有哪些问题吗?

  同学们问题都很有价值,那就让我们带着问题再次走进文中找找答案吧。

  (三)重点感悟,体会情感

  1.刚才同学们就课文内容提出很多的问题,再次读过课文之后你们的疑问解决了吗?你们从文中读明白了什么呢?学生交流

  2.这篇文章以家人的对话为主,这样的文章我们可以尝试分角色来朗读,文中一共有几个人物 5个 父亲、母亲、姐姐、哥哥和我。还有一个旁白,一共需要找六位同学。从文中你能感受到作者对花生有着怎样的感情呢? 喜爱 

  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我们都能体会到对花生的喜爱之情,这也是本单元的写作要素 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获。

  3.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议花生是本课的重点部分,下面我们就一起品读大家是如何谈论花生的。

  课件:默读第3-14自然段,思考:从中可以看出花生具有什么特点?父亲想借花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并归纳。

  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4)那么父亲说的这段话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教师总结:花生虽然没有光鲜的外表,但它却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好处,绽放的自我价值远比华丽的外表更可贵。

  (四)自主识记,学习写字

  最后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的生字,谁来大声读一读,全班齐读,在书写的时候大家有没有什么记字的好方法和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教师点拨:(归类识字意识)书写时注意,“播”的右上方是“撇”加“米”字,注意不要写成采字头;矮的“矢”最后一笔变成点,以避让“女”的“撇”。请大家拿出田字格本,在本上认真书写播和矮,用上我们刚学习的记字的方法,边写边记。

  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通过父亲和孩子们的谈话了解到了花生的特点,也明白了父亲想借花生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就是要做有用的人......(说完)。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读父亲和兄弟姐妹的对话从不同角度体会他们之间的不同。

  (1) 课件出示对话 自己先读一读。指生读一读

  (2)小组学习,交流不同,全班交流。

  1、从内容上 孩子们说的是花生外在的特点,父亲说的是内在品质。课件呈现 

  2、从写法上,孩子们的话是略写,父亲的话详细。

  (3)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其实父亲并不是单单表达了对花生的喜爱之情,而是希望我们能做像花生一样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

  (1)父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作者又为什么给自己起了落华生的笔名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背景资料。

  资料1.父亲的价值观和当代背景有关系。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许地山的父亲许南英曾率领台湾人民苦撑危局,死守孤城台南。因清政府的腐败,台湾最终沦为日本殖民地,许南英不愿当亡国奴,毅然抛弃家产,携全家回福建定居。也正因为他崇尚质朴,力求老老实实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因而也会教育子女为人处事要踏踏实实,不慕虚荣。

  资料2.结合作者生平介绍。

  父亲的话深深印在作者心上,对许地山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他以“落华生”为笔名,就是为了要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后来,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这一心愿,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战事业奔走呼喊,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年仅四十八岁。可以说父亲对许地山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他也一直把做一个有用的人作为自己终身追求的目标,这应该也是他用落华生作为自己笔名的原因。那么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花生一样的人呢?你们能想到谁?

  (2)这些人都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有用的人,我们能否借用父亲的话赞美一下这些可爱的人呢?课件

  的确花生可以让我们想到哪些默默无闻做贡献的人 ,看到下面的事物你又会想起哪些人呢?

  这些事物都具有哪些品质,你又会想起什么人呢?

  2.“它”让你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人?选择其中一个,说一说。

  竹子 正直谦虚坚韧不拔无私奉献

  梅花 不怕困难 百折不挠 坚强独立

  路灯 无私奉献 不求回报

  3.请同学们仿照刚才花生的写法,在日记本上完成小练笔。

  4.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跟大家分享一下。师生互评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呢?看来同学们都很有收获,我们不仅知道了做人的道理,还学习了借物喻人的写法,像本课这样的文章有很多,老师给同学们推荐几篇作为课下的作业 课件出示 希望大家对这种类型的文章有更深的了解。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课外阅读推荐文章《白杨》《梅花魂》。

}

第1篇:《花的学校》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1.认识本文的3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一段,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2.通过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想象花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宜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童真童趣。

识字与写字,朗读背诵。

学生对花的学校的了解,对诗句意思的理解。

教师准备:有关作者泰戈尔的资料。学生准备:自己预习课文,想象花的学校是什么样子。

一、联想感知,激趣引入: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五、课堂小结:你读了《花的学校》这一课,有什么感受呢?

六、作业设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一幅“花的学校”。

七、板书设计:老师把要写的字范写在黑板上。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三、展示绘画,指导朗读:

四、介绍作者,推荐阅读:

五、课堂小结:这篇课文优美而富有童趣,作者从花的身上产生了丰富的想象,我们以后也可以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写动植物,相信大家也会写得很有趣。

第2篇:三年级语文《花的学校》教案

1.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想想花的学校释什么样子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2、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想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童真童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朗读背诵课文。

2、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分大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回答,说话练习:

什么时候,花孩子会从无人知道的地方跑出来呢?花孩子又是什么样子呢?

3、你在学校里最开心、最快乐是什么时候?

4、说说花孩子的妈妈是谁?

三、展示绘画,指导朗读:

1、请同学们把上节课布置大家画的花的学校展示出来。

1、开火车认读本课生字。

讨论交流,进行说话练习。

分大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介绍自己想象中的“花的学校”。

自由阅读信息窗的内容。

花孩子冲出来美丽,活拨,可爱

诗歌的语言和所描绘的情境很能调动学生相关的情感体验,因而我将教学重点放到感情朗读课文上。让学生走进课文,真正理解课文所描写的意境,并从中读出滋味

第3篇:小学三年级语文《荷花》的教案

1、出示挂图:这是什么花?你看了图上的荷花有什么感受?

2、听录音,思考:哪几段直接写了荷花?(1-3)

字音: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读准花骨朵,画图理解花骨朵

字形:骨:第3画()翩:左扁右羽

提出不懂得词:莲蓬:看图理解挨挨挤挤:做动作理解

3、指名读课文,注意读音正确,不多字漏字,不读破句

4、齐读课文,读出你想表现的感觉。

1、默读1-3段,思考:这三段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荷花的?

●读,找出写荷花香气很诱人的词?

●概括段意?(我一进公园,就闻到一阵荷花的清香。)

●划出直接写荷花形状的句子(4、5、6)

●写了哪几种不同的形态?(全开、刚开、未开)从图中找出这三种形态的荷花。

●课文用什么词把三部分连接起来的?(有的……有的)

●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为什么?(2)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读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体会哪个词用的好?

(冒写出了荷花的亭亭玉立、生机昂然,又写出了荷叶的茂盛。)

这句话中写荷叶又多又密的词是(),写荷叶颜*的词是(),写荷叶形状的词是()。

●这段话主要写荷花,为什么要写荷

第4篇:三年级语文下册《花的学校》第1课时教案

1、认识本文的2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情感。

一、联想感知,激趣引入:

2、你们可知道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学习第十课《花的学校》,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3、检查生字学习的情况。

4、学习词语库中的词语。

2、指导几个字要注意的地方。

“罚”下面一个言字旁,一个立*旁;

3、认真书写,强调书写的姿势。

4、评价书写情况,展示作业。

你读了话的学校这一课,有什么感受呢?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听课文朗读录音,认真听生字的发音。

出示今天要写的8个生字,观察每个字的特征。

本课我重点指导学生写字。甚至加细到每一个笔画。当然个别指导也是分不开的。本堂课我有个别同学是手把手指导的,让他们感受笔画的起笔与收笔的要领。我想,这样下去,久而久之我的孩子们的字会有进步的

第5篇:三年级语文《花的学校》教学设计

1、认识本文的2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通过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想想花的学校释什么样子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3、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想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童真童趣。

识字与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学生对花的学校的了解,对诗句意思的理解。

一、联想感知,激趣引入: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2、你们可知道某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学习第十课《花的学校》,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标出小结,质疑。

2、听课文朗读录音,认真听生字的发音。

3、检查生字学习的情况。

4、学习词语库中的词语。

3、全班齐读,熟悉课文。

1、出示今天要写的8个生字,观察每个字的特征。

2、指导几个字要注意的地方。

&“润”字里面没有点;

&“罚”下面一个言字旁,一个立*旁;

&“互”的不顺要注意。

3、认真书写,强调书写的姿势。

4、评价书写情况,展示作业。

第6篇:小学语文三年级《花瓣飘香》教案范文

1、精读2—11自然段,凭借“我”与小女孩的三次对话,抓住重点词细细品味,体会小女孩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的思想品质,陶冶高尚情*。

2、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朗读课文,积淀语感。

1、重点:抓住小女孩的3次答话,体会人物内心世界:既爱花,更爱妈妈。

2、难点: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深意,即花瓣飘香的象征意义。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读通了《花瓣飘香》这篇课文,但仅仅做到这一点是不够的。老师在平时读书的时候,就有这样的体会,任何一篇文章只有反复地读,细细地品味,才能真正读懂、读好。所以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希望同学们能真正读懂并且读好。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轻声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觉得哪些词要特别注意?可以在下面加上着重点。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3、交流:你在读这一段的时候,特别注意了哪些词?(学生谈想法)你为什么特别注意这些词?

(评价:你读书真有办法。抓住了重点词,这样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4、通过抓住重点词,我们体会到小女孩很珍爱这一片带露水的花瓣,你能把这一段读好吗?指名读,齐读。

第7篇:《荷花》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3、能仿照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写荷花。

4、通过对课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审美能力。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3、初步体会荷花的美。

1、出示荷塘图,说一说你所看到的景*。

2、我们来看看叶圣陶爷爷是怎么写荷花的。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3)说一说自己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三、再读课文,初步读出感情。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多读几遍,要求

读出你所能体会到的美来。

1、细读课文,体会荷花的美。

2、仿照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写荷花。

3、通过对课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审美能力。

一、细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

1、自由读课文,想象荷花的样子。认真朗读课文,通过你的朗读把荷花的美读出来。

2、指名读课文,你觉得怎么读能表现

第8篇:《荷花》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一、*引趣,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背过几首写荷花的诗了?你们还能想起来吗?

李泽齐:我们背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春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孩子,你的记忆力真好!下面请同学们一起背一遍(齐背)。通过背诗,谁能告诉我,荷花一般都在几月开放?(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六月”)。

师:同学们反应真快!谁能告诉我,我们还学过哪首诗?

韩旭:《小池》,唐、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同学们一起跟着背了起来。)

师:同学们记得也很好!其实,从古代起,荷花就已经成了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从古至今赞美荷花的诗篇很多。人们之所以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擢清莲而不妖”的品质。荷花又叫莲花,有赤、白、红、紫、青、黄六种颜*,以红、白两种颜*最多。今天,我们一起再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这篇文章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板书:7、荷花)。同学齐读课题。

二、自学探究,学习课文。

师:在叶圣陶爷爷的笔下,荷花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并画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好的词语。

1、学生自读课文,并画生字新词。读完后,同桌讨论文章的主要内容。

2、指名(学困生)分段朗读课

第9篇:小学语文三年级《打碗碗花》教案

1.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将信将疑”、“自信不疑”这两个词语的含义。

2.读懂课文最后一小节,练习说话。

3.与科常相联系,让学生了解有关花的命名方法。

4.学习文中“我”对事物好奇,勇于探求的精神;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探究事物的兴趣。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媒体出示课题,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或课文中的词句来介绍一下打碗碗花。

3.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阅读重点语句,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

(1)我将信将疑地看着外婆,她脸上的神*是严肃的,郑重其事的。

(2)如果她再提起,我可以自信不疑地回答:“打碗碗花--不打碗!”

2.用学过的方法重点理解“将信将疑”、“自信不疑”。

复习理解词语的方法:查字典;联系已有的旧知识理解词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围绕词语提几个问题,然后理解词在文中的含义。

(1)用已有知识理解“信”、“疑”。

听记有关“将”的解释,理解“将”,整体理解词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提几个问题,理解“将信将疑”在文中的含义。

相信什么?怀疑什么?为什么相信?为什么怀疑?找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指导朗读。

通过阅读上下文有关句子,帮助理解该词的含义。

小结;通过对这两个词的

第10篇:语文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落花生》教案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吃过花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写花生的课文。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

4.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3.用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①种花生、收花生。②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③吃花生时的议论。)

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1)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①“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

②“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

2.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年级上册落花生生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