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桶包装的乙醚和玻璃瓶外装的乙醚能否按一批处理?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和安全、消防、职业卫生的专业培训,具备掌握氰化氢和氢氰酸方面的知识。严格遵守工艺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和具备应急处理能力。

严加密闭,防止泄漏,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或采用露天设置。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作业现场应设置氰化氢有毒气体检测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穿连衣式防毒衣,戴橡胶手套,工作场所浓度超标的,操作人员应该佩戴隔离式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宜采用隔离式、机械化、自动化操作。

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重点储罐需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应及时处理。车间应配备急救设备及药品。作业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

(1)避免直接接触氢氰酸,操作人员应配戴必要的防护用品;避免吸入氰化氢,应戴上防毒面具。打开氢氰酸容器时,确定工作区通风良好且无火花或引火源存在;避免让释出的蒸气进入工作区的空气中。

(2)氰化氢气体比空气略轻,发生泄漏后气体向上扩散,应注意风向和人站立位置。巡检人员配备便携式氰化氢气体检测仪。

(3)氢氰酸易聚合,工艺操作中要防止碱性物质和保持低温状态。

(4)严禁利用氢氰酸管道做电焊接地线。严禁用铁器敲击管道与阀体,以免引起火花。

(5)生产区域内,严禁明火和可能产生明火、火花的作业。生产需要或检修期间需动火时,必须办理动火审批手续;要有可靠的防火、防爆措施。一旦发生物品着火,应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砂土灭火。

(6)氢氰酸运转设备的外漏部分或危及人身安全的部位,应设置防护罩、安全护栏挡板,防止无关人员靠近。

(7)在氢氰酸环境中作业还应采用以下防护措施:

——根据不同作业环境配备相应的固定式氰化氢检测仪及防护装置,并落实人员管理,使氰化氢检测仪及防护装置处于完好状态;

——作业环境应设立方向标和逃生疏散通道标志;

——作业人员应使用隔离式呼吸器,如使用由空气压缩机供气的装置,则应将供气装置的空气压缩机应置于上风侧;

——重点检测区应设置醒目的标志、氰化氢检测仪、报警器及排风扇;在可能发生氰化氢中毒的主要出入口应设置醒目的中文危险危害因素告知牌;

——在涉及氢氰酸系统进行检修和抢修作业时,应携带便携式氰化氢检测仪和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

(8)工作场所配备洗眼器、喷淋装置。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应配备急救药品和相应滤毒器材、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防尘器材、防溅面罩、防护眼镜和耐碱的胶皮手套等防护用品。

(9)生产设备的清洗污水及生产车间内部地坪的冲洗水须收入应急池,经处理合格后才可排放。

(10)进入密闭有限空间前应强制机械通风,并对氰化氢气体和氧气浓度进行检测,其中氰化氢浓度小于国家规定的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氧含量>19.5%方可进入,作业过程中有专人监护,每隔30分钟监测一次。

(11)为减少氢氰酸在输送过程中发生泄漏,应采用以下措施:

——泵应采用密封性较好的无泄漏泵(如屏蔽泵、磁力泵等);

——阀门应采用密封性较好无泄漏阀门(如波纹阀等);

——输送管道、阀门等宜采用焊接式连接,管道、阀门的使用等级比常规要求提高一个等级;

——氢氰酸取样阀应采用双阀控制。

(1)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内。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存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氢氰酸若留存时间长,则因少量水分的作用而发生聚合,生成黑褐色的聚合物。由于聚合是放热反应,且有自动催化作用,有时会突然爆炸,为此,储存时要特别小心,贮存时间不宜太长,并注意添加稳定剂。

(2)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氢氰酸储存区设置围堰,地面进行防渗透处理,并配备倒装罐或储液池。

(3)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设施。存储存区域应远离频繁出入处和紧急出口。

(4)应严格执行剧毒化学品“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运输车辆应符合符合消防安全要求,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运输车辆进入厂区,保持安全车速。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3)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防雨淋、防高温。

(4)输送氢氰酸溶液的管道不应靠近热源敷设;氢氰酸管道宜采用架空敷设,必要时亦可近地面敷设;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采取保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氢氰酸管道架空敷设时,管道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的支架或栈桥上。在已敷设的氢氰酸管道下面,不得修建与氢氰酸管道无关的建筑物和堆放易燃物品;氢氰酸管道外壁颜色、标志应执行《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

乙二醇单乙醚,分子式2,无色几乎无臭液体。与水、乙醇、丙酮、乙醚和液体酯类混溶,可溶解多种油类、蜡和树脂等。有毒,可经皮肤吸收。20℃该物质蒸发相当快达到空气中有害。该物种能生成爆炸性过氧化物,与强氧化剂反应,有着火和爆炸的危险。浸蚀许多塑料和橡胶 。

}
  • 2-氨基乙醇;2-羟基乙胺;一乙醇胺;单乙醇胺

  • 包装完整、轻装轻放;库房通风、远离明火、高温、与氧化剂、强酸分开存放。

1.常温常压下稳定。在室温下为无色透明的粘稠液体,有吸湿性和氨臭。 能与水、乙醇和丙酮等混溶,微溶于乙醚和四氯化碳。能与无机酸和有机酸生成盐类,与酸酐作用生成酯。有吸湿性,并能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可燃,遇明火、高热有燃烧的危险。低毒。呈弱碱性。

禁配物:酸类、酸酐、酰基氯、铝、铜。

化学性质:有醇和伯胺的性质。与酸作用生成铵盐。与脂肪酸在高温(140~160℃)加热或与酯反应生成酰胺。与硫酸加热生成硫酸酯,再与氢氧化钠一起加热转变成亚乙基胺。与甲醛反应生成羟甲基衍生物。与脂肪族胺和芳香醛反应生成Schiff碱。与卤代烷反应氮原子上发生烷基化。与环氧乙烷反应生成聚酯、聚酰胺。与二硫化碳反应生成二硫代氨基甲酸。2-氨基乙醇与氨一起通过金属还原催化剂生成哌啶。与钴、铜等金属生成络盐。

2.乙醇胺的稀溶液具有非常弱的碱性和刺激性,随着其浓度的增大,对眼、皮肤和黏膜有刺激性。小鼠经口LD50为700mg/kg,大鼠经口LD50为2100MG/KG。操作现场最高容许浓度6mg/m3。操作时应穿戴防护用品。溅入眼内时,应立即清洗。

乙醇胺可由氨与环氧乙烷反应制得。

环氧乙烷、氨水溶液和循环氨一起进入不锈钢制成的反应器,内设冷却装置,反应温度30~40℃,反应压力0.7~3MPa。反应产物进入脱氨塔,脱除的氨返回氨吸收器制备氨水溶液,塔底产物经蒸发浓缩和干燥脱水即得粗乙醇胺。采用减压蒸馏将一乙醇胺、二乙醇胺和三乙醇胺分别蒸出,纯度可达到98%~99%,环氧乙烷的转化率接近100%,乙醇胺的收率为95%左右。另外,尚有少量副产物聚醚生成,在原料中配入少量的二氧化碳可以减少副产物的生成。

由环氧乙烷和氨水在30~40℃下、70.1~304kPa下缩合而成,其为单、二、三乙醇胺的混合液,在90~120℃下脱水、浓缩,然后于精馏塔中减压蒸馏,截取168~174℃馏分而得。

乙醇胺常存在于磷脂中,并常与胆碱共存,因此也称为胆胺。在血清蛋白腐烂发酵液中也发现有乙醇胺。工业上乙醇胺可由氨与环氧乙烷反应制得。将环氧乙烷、氨水送入反应器中,在反应温度30-40℃,反应压力70.9-304kPa下,进行缩合反应生成一、二、三乙醇胺混合液,在90-120℃下经脱水浓缩后,送入三个减压精馏塔进行减压蒸馏,按不同沸点截取馏分,则可得纯度达99%的一乙醇胺、二乙醇胺和三乙醇胺成品。在反应过程中,如加大环氧乙烷比例,则二、三乙醇胺生成比例增大,可提高二、三乙醇胺的收率。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乙醇胺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又称2-氨基乙醇、2-羟基乙胺或一乙醇胺,英文缩写ETA或MEA,化学式C2H7NO,是一种伯胺有机化合物。具有吸湿性、毒性、可燃性和腐蚀性。存在于磷脂,并与胆碱共存,因此乙醇胺也称为胆胺。

性状:常温下为无色粘稠液体带氨味,溶于水,溶液呈强碱性,能与水、乙醇和丙酮等混溶,微溶于乙醚和四氯化碳,25℃时,在苯中的溶解度为1.4%,在乙醚中的溶解度为2.1%,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为0.2%。能吸收二氧化碳和硫化氢,加热后,又可将吸收的气体释放。可燃,遇明火、高热有燃烧的危险。蒸气有毒。有的吸湿性。有乳化及起泡作用。能与无机酸和有机酸生成盐类,与酸酐作用生成酯类。其氨基中的氢原子可被酰卤、卤代烷等置换。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1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46.2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从气体中吸收二氧化碳及硫化氢。

气相色谱固定液(最高使用温度50℃,溶剂为乙醚),用于分离低碳醇类、吡啶及其衍生物。

合成高级染料(缩聚翠蓝13G)。

3、本品对皮肤、眼、黏膜、肺的刺激性强。工作场所最高容许浓度7.485mg/m3。大嗅觉阈浓度为5.0~7.5mg/m3。在嗅觉阈浓度以下可防止吸入中毒。较高浓度引起呼吸道刺激,反复大量接触可致肝、肾损害。

不慎与眼睛接触后,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穿戴适当的防护服、手套和护目镜或面具。

若发生事故或感不适,立即就医(可能的话,出示其标签)。

吸入、皮肤接触及吞食有害。

1.密封保存在阴凉、通风、干燥的库房内,防火、防潮。可用玻璃、不锈钢或铝制容器充入氮气贮存。对铜或铜合金有腐蚀作用,不宜用作容器。

2.用塑料桶或新铁桶包装,每桶分别为(200±0.5)kg或(180±0.5)kg两种,每批产品平均每桶净重达到200kg或180kg。工业用乙醇胺应贮存在清洁、阴凉干燥通风的仓库中,在运输过程中应防漏、防火、防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酒仓库用什么灭火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